浅谈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共5篇)(共5篇)
1.浅谈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篇一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内容摘要】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依法治国 法制宣传教育
法律素质
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保证社会有序运转。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权益;才能不断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才能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提高党的依 法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法治化管理水平,尤其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不断推进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
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性工程和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人。没有广大干部群众法律素质的普遍提高,法治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过二十多年年的普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各项事业和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普法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法律还没有真正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遵守。开展“五五”普法,对建设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才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才能使公民懂法、守法、用法、护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二、创新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从实际情况来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有可为,群众的热情也很高。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满足群众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整合资源,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程
首先,整合人力资源,壮大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法制宣传教育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参与人员的社会性。组建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是可行的。由于他们热爱普法公益事业,长期扎根基层,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义务为法制宣传作贡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示范作用,通过志愿者的不懈努力,带动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大,成为普法工作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二是推动作用,法制宣传志愿者的辛勤工作,可以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创新作用,志愿者的工作没有条条框框,什么形式受群众欢迎,他们就采用什么形式;四是维权作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群众依靠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的法律专家和法律专业大学生,从政法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离退休干部,律师、法官和其他法律服务人员,活跃在基层的文艺工作者,个体工商户、出租车司机等人员参与进来。让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农村、在社区、在课堂、在舞台,活跃在每一处需要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的地方。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既可吸收了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又扩大了法制宣传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显示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生命力。
其次,整合设施资源,不断巩固和扩大法制宣传阵地。法制宣传要有阵地、有载体,当群众需要了解法律的时候,能够看到、听到、找到法律的有关知识或者满足他们的法律需求,提供解决利益诉求的途径和方法。建设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只靠司法行政一家是不够的,只有综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一切具有宣传教育职能的部门优势,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宣传阵地。北京市的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即:在地区新闻媒体上开辟一个固定化、经常化的法宣专题栏目;在全区推广“普法广场”,定期开展法律咨询等活动;在城区繁华街道建设一个标准化橱窗;在城镇社区、乡村集市等显著位置建立至少一个公益法制宣传设施。
第三,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行业法宣传。政府各职能部门有开展法制宣传的责任和义务,有得天独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但是他们的宣传活动只强调行业系统的需要,而游离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外,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和效应。因此,法制宣传教育主管机关应从宏观层面进行规划,搭建平台,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提供一个舞台。
(二)做到“四个结合”,拓展宣传教育面
一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充分运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手段基础上,更需要适应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宣传教育的形式,占领新兴的宣传领域和阵地,如电视、网络等。随着家用计算机的普及,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网络在普法活动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因此,今后,更要拓展新闻媒体法 制宣传渠道,进一步加强对报刊广播电视特别是影视、网络等传媒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关传媒阵地办好现有的法制栏目,通过以案释法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同时,争取党委、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进一步与新闻媒体合作,开拓新栏目,拓展宣传面。
二是集中宣传教育与日常宣传教育相结合。利用各种纪念日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宣传手段,效果明显。另一方面,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这一工作重在平时、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特点,只有重视日常法制宣传教育,才能实现公民法律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提高。
三是普遍教育与特别教育的结合。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普遍教育是基础,但某些特定人群如领导干部、青少年、流动人口等,或因其在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或因其在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或因其对法制宣传教育的特殊、迫切需求,而成为特定时期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特别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加速工作的全面推进。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学法的目的最终在于运用法律参与社会法治实践。实现立法公开,指导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立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推进执法、司法公开,可以把执法和司法的过程变成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加强法律服务,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办理公证事务、调解纠纷矛盾的过程中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其效果远胜于空洞的说教。
三、采取积极措施 切实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
1、围绕中心工作,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加强全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精心组织实施,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把学习贯彻宪法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全民法制宣传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宪法知识。要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加强宪法教育,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努力养成自觉遵守宪法、忠实执行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行为习惯。要大力开展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准确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不断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要不断探索完善宪法学习宣传的方式方法,提高宪法宣传的实效性、生动性,使宪法知识和宪法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把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立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宣传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尤其要加强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人口、资源、环境、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制宣传,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重点。法制宣传教育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要以促进民生问题解决为目标,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房屋拆迁、土地征用、承包地流转、国企改制、医疗改革等社会热点和矛盾多发领域的法制宣传,大力提倡和宣传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快立法,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普法,全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但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法制宣传教育的主体还是客体,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程度、工作力度,学法态度与提高“法律素质”的要求相去甚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被动应付,热衷搞形式主义;一些党政领导不闻不问,舍不得投时间、投精力、投经费;宣传教育对象漠然轻视,甚至有厌烦抵触情绪,这些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过去那种一般号召、行政命令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难以奏效,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强法制宣传的立法工作。按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制定出有关法制宣传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配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摄功能、强制功能和调节功能。、加强领导,明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构职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和经济繁荣的大事,具有全局性、长期性、艰巨性,而当前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地位较低、功能较弱。一方面,各级普法领导小组都由党委、人大、政府负责人担任组长、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一般有二三十人。如此庞大而松散的指挥机构,担负起如此重要的社会职能,常常显得笨拙、乏力,有时开一次会;也得进行长时间的请示和预约,更谈不上对一些问题的及时研究处理了。同时,领导成员大部分是一种社会兼职,没有具体的职责任务,其积极性、主动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普法办事机构名义上是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实际上是设在司法行政机关的临时机构,没有级别,没有法定的职能,没有有力的物质保障。因此,普法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的现状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亟等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必须:一要加强普法领导小组的领导合力。实行领导小组成员目标责任制,完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与成员单位领导的政绩挂钩。要建立例会制度,定期总结工作研究解决普法工作的实际问题。二要强化普法办事机构的职能任务。要通过党委、政府行文作出决定,人大作出决议,赋予普法办事机构组织、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的职能,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人大拟任命干部、国家公务员 6 进行法律知识考试或考核。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便各级普法工作机构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完善考核,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监督约束机制。我们从事普法的同志都亲身感受到,普法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广大群众呼唤法治的声音越来越响,但开展这项工作却困难重重。一些单位领导更是认为,经济建设是硬标,是大事;法制宣传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因此,普法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制宣传工作的考核措施不硬,没有形成将奖优罚劣的制度,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因此要在建立健全保障措施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工作责任制。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管理。把工作完成情况同干部的提拔、任免、奖惩挂钩,作为干部考核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是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把它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赋予其一票否决。三是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普法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通过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把普法工作同干部切身利益挂钩,推进普法工作的发展。
2.浅谈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篇二
一、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 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 才能使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学习, 同时, 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情况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 让教师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指导, 让学生通过锻炼, 逐渐地掌握更多的体育运用技能, 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在体育锻炼中, 学生能够通过克服锻炼过程中的疲劳感获得坚韧的意志, 使他们养成勇于面对困难的本质,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体育教学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 使他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学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体育技能, 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身体素质, 为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技能时,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强制性要求学生进行枯燥、反复练习的做法, 运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有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体育运用的技能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进行理解和掌握, 这就要求教师把这种枯燥的练习方式用丰富多彩的运用形式所替代, 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体育知识, 掌握体育技能。
(二) 体育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教学中, 只有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才能让学生领悟到体育运用的技巧, 并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动作技能进行有效指导, 提高学生对体育运用项目的学习效率。在课堂学习中, 教师要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没有压力的学习状态中, 学生才敢于积极地表现自己, 轻松地进行动作和技能的探讨, 并对自己没有理解的地方和教师进行探讨, 提高教学效率。
(三) 体育教学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体差异
大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既包括性别差异, 还包括身体差异、心理差异等因素。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 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设计,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教学内容的吸引, 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探究, 使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获得发展。
二、从素质教育出发, 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使学生通过探究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 获得较高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师要让学生树立终身的体育观, 使他们重视体育锻炼的意义, 并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征, 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创新练习, 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 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他们树立终身的体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要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需要把体育锻炼当成终身的运动来坚持, 使他们通过积极的锻炼, 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探究大学体育理论知识, 让他们正确看待体育学科, 并付出积极的努力进行体育锻炼, 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方法指导下, 使大学体育实现高效教学。对体育有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深有稗益。
体育的终身受益的任务, 还要强调对学生掌握实用能力的教育, 要重视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 指挥队列的能力、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能力、体育竞赛的基本裁判能力、处置简单的运动损伤的能力以及指导他人参加体育实践的能力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不断获得成长和发展。
(二) 丰富体育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发挥运动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 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 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 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 为学生提供选择自己的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 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 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 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 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在让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时, 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使他们时刻保证自己身体不受损伤的情况下加大训练强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指导后, 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他们制定相应的练习量, 改变传统教学中统一布置练习任务的做法。这是由于人和人之间的身体素质决定的, 一些学生对于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很轻松就能完成, 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完成这些运动量就可能会造成肌肉拉伤的情况。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重视安全, 并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使体育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
3.浅谈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篇三
---土溪镇龙台村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发言材料 龙台村位于土溪镇以南12公里,距离凤冈县县城约29公里,是一个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丰厚的山村。全村总面积35.2平方公里,辖10个大组,4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7031人,其中党员130人。村内有企业厂矿4家,有村小普法学校一所,普法对象5322人,普法宣传员59人。
五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在普法过程中,我村支两委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普法人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线,始终坚持以宪法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宣传、以党员干部为龙头的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始终坚持统一部署、齐抓共管、学用结合、普治并举,规模空前,声势浩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村有数千人次先后接受了普法教育,开展了依法治理。在全村初步形成了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在村民中逐步形成了依法维权、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良好风尚,为推进依法治理进程,推动龙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普法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从2006年至2010年普法工作开展中,经历了由弱至强,由浅入深,从增进法律意识到法律素质的提高,从单纯普法到普治结合,从政策化到法治化的提升历程。
(一)从增进法律意识到提高全民法律素质。2006年间,在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村民中,进行普及法律常识及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及时填补了村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空白。随着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由提高村民法律意识转变为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增强了村民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社会的法治精神得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得以牢固树立。
(二)从单纯普法到普治结合。早期的普法强调学习法律法规,在普及法律常识中,为推进依法治理打好基础。从2007年开始,普法工作开始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逐渐突出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注重把自身融入依法治理的各个环节,努力渗透其中。
(三)从政策引导到法治推进。从2008年开始,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普法工作的重要机制,把多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规范起来。
使普法工作有法可依,法制宣传教育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实施转化为依靠法治手段推进,实现了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
(四)从单一的普法主体到日益健全的运行机制。早期的普法工作由司法所和相关部门负责,随着时代的发展,普法单靠一个部门唱“独角戏”,已远远达不到“质”和“量”的要求。2009年以来,伴随我村普法领导小组的成立、工作机制相继建立,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村、自然组、村民小组的三级普治工作网络,形成了全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普法工作呈现自身亮点 5年来,我村的普法工作在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有序开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努力呈现出亮点和特色。
(一)着眼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突出重点法制宣传教育。普法工作只有抓住重点,不断增强针对性,促进村民法律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出发点,以党员干部、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为重点对象,针对各类人群的不同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普法活动,切实推进了村民依法维权、依法律己。
特别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党员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我村的亮点工作,重点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学法用法各项制度,引导、督促领导干部切实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各项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着眼于。、护基层和谐稳定,扎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普法工作只有深入基层,切实维护稳定,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全力推进和谐社会构建。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为出发点,以关注民生,普及热点、难点、重点法律知识为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在大力推广“送法下乡”经验的基础上,“五五”普法以来,围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主题,以法律“进乡村”、“进社区”为重点,“法律六进”工作在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全面铺开。全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依法建制,切实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力开展各种法治建设创建活动,共有24个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463个村和177个社区分别荣获市级“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称号。“法律进社区”和“法律进工地”工作取得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介绍。
(三)着眼于服务阶段性中心工作,大力加强专项主题宣传。普法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才能切实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4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大局为出发点,围绕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和重点工作,结合我市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防治“非典”、应对突发事件等一系列有广度、有深度的专项主题法制宣传,积极组织了“12·4”法制宣传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等主题宣传日活动,集中性专题宣传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近期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目标,及时开展“迎奥运,交通安全普法宣传治理年”、“奥运法制宣传万里行”、“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村级组织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及“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等法制宣传专项活动,将宣传与治理相结合,以法治实践促进和检验普法,增强了普法的实际效果,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其中“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覆盖率达到96.5%,群众满意率达98.9%,“村级组织和居委会换届选举”法制宣传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为基层组织换届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着眼于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积极夯实阵地建设基础。普法工作只有努力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才能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24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提升法制宣传的舆论引导力、社会影响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传统媒
体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优势,市级和区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纷纷开辟专栏和专题,涌现出《天津日报》“法治在线”专版、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法制纵横”专题节目等一大批深受社会欢迎的普法品牌栏目,全市开办法制栏目74个。同时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及时采用新的宣传手段,开辟新的宣传阵地,努力实现法制宣传与新型传播渠道的有机结合。市司法局建立了司法行政网,部分区县开办了专门普法网站,市级重点门户网站和各地区、委办局有关网站纷纷开设了法制栏目;手机短信、广场和社区电子屏、地铁和公交车显示屏广泛发布法制动漫、公益广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法治时空》板块面向全市3800多个行政村播放法制节目,已成为对广大村民开展普法的有效载体和阵地,对增强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全力培育优良法治文化。普法工作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参与,真正深入人心。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新的普法“大餐”为出发点,尝试法律传播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将法制宣传渗透到了文艺、雕塑等艺术作品及基层文化建设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引领,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品牌建设。精心编排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节目,大型
法制题材评剧《泃河湾》在我市和河北省巡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法制歌曲大家唱、法制书籍大家读、法制影视大家看、法制故事大家讲”的“四个大家”活动,吸引了城镇居民的热情参与。“福娃说法”法制动漫经多种途径在全市播放,受到了市民的热切关注。近年又建立了以宣传法律为特色的社区广场和公园,设置了法制橱窗和普法长廊等一批新型法治文化设施,并把法制文艺、法律咨询等活动融入到春节庙会、假日游园、消暑纳凉晚会中。基本做到了农村、社区有橱窗,城市有广场,公园有雕塑,青年宫有讲座,法制宣传深入到各个领域,渗透到各个角落,形成了我市独特的法治文化景观。
(六)着眼于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全面深化调查研究。普法工作只有根据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才能获得旺盛的社会生命力。24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适应时代发展为出发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与时俱进中创新工作方式,在思想解放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及时开展“依法治市工作机制”和“依法治市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和具体办法”调查研究,为完善依法治市工作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深入开展天津市法制宣传教育立法调研,为提高立法质量,使法规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广泛开展市民法律素质和有关专项活动问卷调查,为进一步明确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提供了现实依据。
2008年,以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从不同侧面对30年来民主法治建设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形成了多篇调研成果,为深入推进普法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深入人心,影响广泛,普法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普法作为一项政府主导,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已走过二十余年。法律,从未像今天这样神圣而庄严,并逐步拉近和每一个村民的距离;法治,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成为党和国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村民法律素质显著提升。上世纪80年代,“法律”这个词在人们头脑中还比较陌生,“村民权利”更是谈的不多。24年间,润物细无声的法制宣传教育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实现了从普及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素质的跨越式转变。村民从持续的普法和不断推进的法治实践中懂得了崇尚宪法与法律,懂得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更懂得了现代村民的社会责任。从以前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从过去的有矛盾纠纷找领导、找组织,到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村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监督国家机关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断提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依法参与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的意识及能力显著增强。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8年,天津市各级法院共
受理各类案件710470件,其中民商事案件便达到417752件,比上一个五年上升了12.89%。束缚国人多年的“无讼以求”的传统思想正逐渐被“公平正义”、“依法维权”的现代法治精神所替代。与此同时,村民积极参与民主法治实践的热情空前高涨。近年来,每一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总是伴随着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天津市人大常委会自2003年以来向社会公示的16件法规草案均收到了广泛的意见和建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若干规定》两个法规草案更应群众要求召开了听证会,以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通过这一过程,法治精神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弘扬,相关法律法规得以顺利出台并贯彻落实,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深化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使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深切体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村民合法权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依法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能力,才能担负起领导重任,更好地履行职责。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四大领导班子会
前学法、政府重大决策聘请法律顾问已成为常态,确保了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有效防范了法律风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逐渐深化,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的建立健全,推动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环境的形成,服务和保障了工作的深入开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以依法、透明、高效、廉洁为原则的服务型政府逐步建立。天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天津政务网的开设,畅通了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使办事程序更加便捷;天津市行政复议中心的成立,为群众咨询和申请行政复议提供了便利条件,畅通了依法预防和解决行政争议的途径。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的过程中,政府不断调整管理手段、不断加强自我约束,法律与权力也由此逐渐达到最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发展经济,始终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也是最初始的一条主线。多年来,普法依法治理在服务和保障市场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大批与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市场经济发展从单纯的依靠行政手段干预驶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行业专项治理的广泛开展,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国家经济安全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平
4.浅谈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篇四
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后,我国在这34年里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特别是在近些年里,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发展良好,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但目前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人。这部分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善恶、美丑混淆。比如:从一些大事件上来讲:老人跌倒后,人们到底要不要上前搀扶,已成为一个社会讨论的问题;小悦悦事件更令人咋舌,路过的十八个人视而不见,漠然而去;“郭美美”网上炫富事件;戴“表”局长事件等等。从人民生活小节问题来讲:排队,插队是比比皆是;垃圾随地乱扔现象是到处都有;过马路闯红灯,都成了集体行动。以上举例的这些事情,都直接反映了我国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确有缺失,需要不断提高。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56个民族,13亿人口,因地域问题,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都有些参差不齐,要一下子提高确实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好,我们伟大的党高瞻远瞩,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提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等。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有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新要求。2006年3月,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目的就在于引导中国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道德素质教育 篇五
摘要 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应注重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是靠老师单方面的行动,应是靠多方面的行动,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事是要讲究方法的,道德素质教育也不例外,方法正确小学生将会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方法不当将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 家庭 知、情、行、教育 学校 全面道德教育 社会 关注 小学生道德教育
一、家庭要进行知、情、行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阵地。小学生从小就接受家庭成员的影响和教育,家长的政治态度、思想作风、兴趣爱好,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小学生。有人说,小学生身上有其父母的影子。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孩子父母素质较高,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常常是温文尔雅对老师彬彬有礼的,而有的家长文化层次不高,责任心不强,那么一般他的孩子也会比较自私,常会只为自己想;如果有的家长蛮横不讲理,那么他的孩子通常也是做事随便,对其他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所以,,每个做父母的必须重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要时刻清楚自己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下面根据
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谈谈如何从知、情、行三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质。知;是指对进行说理教育,使小学生初步知道具体的行为准则。适当扩大小学生的知识,以形象的事例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不那样做,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例如培养小学生尊敬老人,不光是要求小学生每天向老人问早、问好,把好的东西让给老人吃,而且要向小学生讲清尊敬老人的道理,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去尊敬老人,让他明白每个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让他换位思考,让他明白,当我们垂垂老矣,希望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怀。情;是指在使小学生懂得道理的同时,对好的行为习惯表示满意、快慰、愿意学习和模仿;对坏的行为和不良倾向表示不满、不安、厌恶。道德感情是成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小学生做榜样,让小学生耳濡目染。如要求小学生尊敬老人,有经验的家长不光以自己的好榜样去影响感染小学生,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对老人的感情,让他们喜欢老人。行;是让小学生把自己知道的付诸行动,做每件事事时都想想道德,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例如,孝敬老人,家长不进口头上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做,自己也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影响和榜样。
二、学校要进行全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在小学生时期养成的。记得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国外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突然有
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小学生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我想如果在国内,父母肯定是舍不得吃的,但是我觉得这位母亲做得很对,一定要让小学生心中想到别人,学会分享,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旦养成太自私太独的不良习惯,以后要改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经常会因为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及集体意识问题颇感头疼,例如:有些班干部不能尽职尽责的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管好班集体纪律,有的课代表只忙于自己的学习,课时却忽略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该收作业的时候不知道收,该发作业本时忘发,责任心不强,还有的学生说脏话、打架、损坏公物、集体活动参与性不高,集体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都要去处理,不但要处理还要处理好,处理得不好,还会影响班风甚至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现实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家庭教育不到位,小学生中尤其农村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集体意识差、互助意识差、缺少合作精神等现象,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也忽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会加剧造成小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第一天上课我就对我们班学生进行了常规教育,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例如:早上值日生必须提前10分钟到校打扫卫生,不准带零花钱买零食玩具,可以买学习用品,桌上不
准摆和学习无关的东西,放学离开教室之前先把凳子都摆到桌子上,方便值日生打扫等日常行为规则。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其实,我认为,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还是靠班主任每周开的主题班会课,当然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但是要解决集中的问题,我觉得还是靠主题班会。所以班主任的作用尤为重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还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运动会要开始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可是我们班的学生参与性却不高,于是,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周一的例会上开展了“我与班集体”的主题班会,给他们讲了“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装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度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如果一个班集体是一个木桶,那么每一个同学就是这个木桶的每一块木板。缺了任何一块木板,这个木桶都装不了水,不能成之为木桶。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讲了两个小故事故事一:【一滴小水珠】故事二《蚂蚁靠什么搬动巨蟒 》教育学生增强集体意识,知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才能展现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我发现效果很明显,我班很多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运动会,热情高涨。还有一次,我班课代表没有及时收作业结果延误了整个教学课程,个别班干部不是很负责,就此现象我特意召开了《做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主题班会,结合生活实际例子给学生讲述了什么是责任心,责任心的作用及怎样培养责任心。培养他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公民。还有针对学生赵洪出现说脏话,打架及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我专门召开了《做一个文明小学生》的主题班会等来纠
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及行为,效果显著,学生的素质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班里骂人、乱扔垃圾的坏毛病减少了,大家开始文明礼貌,互相尊敬,互相关爱,班风正了,老师的心情也好了,班里的成绩也突飞猛进,整个班集体呈现出一片和谐,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个别学生出现违纪违规行为时,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趁热打铁,好好和学生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循循善诱,让他自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因势利导,教育以后应该怎样做。相信学生会懂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公众意识及法律常识。
我们班有段时间经常出现公物被损坏的现像,不是今天凳子坏了,就是明天大屏幕扯坏了,或是空调被碰了,总之那段时间经常出现问题,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给学生灌输公德意识借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基本的法律教育,经常对他们说班里的公共财物属于公共财产,你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损坏学校公物要进行相应赔偿。发现班里损坏公务的现象明显少了。
三、社会关注小学生道德教育
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积淀和瑰宝,承载着十分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承继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扬传统美德,使小学生习获优秀中华文明成果,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发展,强化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让小学生亲近母语,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强化民族认同感,弘扬爱国精神,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学生对于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等道德观念的认识往往形成并定格于儿童、少年时期,因此寻求适当的教育时机,重视对儿童、少年的道德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社会风气的好坏对学生至关重要,好风气会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不好的风气会直接阻碍孩子的发展。因此,全社会应拧成一股绳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传递正能量,多报道宣传正面积极的现象。动画片里最好渗透一些知识和积极向上的因素,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当然法律规范对学生乃至对全社会都有规范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浅谈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荐阅读: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养08-06
浅谈加强科普信息化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06-16
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10-02
浅议如何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07-21
加强公民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07-24
浅谈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素质09-18
如何加强部队法制建设09-26
如何加强新闻宣传工作12-13
如何加强税收服务工作浅谈06-10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干部队伍建设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