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25-01-04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精选19篇)

1.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一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论文

摘 要: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激发欲望 敢于提问 培养习惯 教会方法

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这样,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见了这题,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告诉具体人数,无法解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时,我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发学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80%化成分数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得出了结论:因为80%=4/5,4+5=9,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45人,并很快求出了这个班级男女学生的人数。 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三、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四、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题。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

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在算理的推导过程中、在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能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是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我们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2.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二

2014年初,南通市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提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方针。在踊跃展示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有助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英语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大胆质疑,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满堂灌”,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教师还应创设真实的语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发言,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者提出很简单的问题时,教师不应批评他们,而应用善意的微笑或者积极的言语鼓励他们,以免他们因为挫败感而不敢提问或者因为害怕说错英语而不敢发言。

例如,在八下Unit 8 A green world的Reading课的导入环节,笔者设计了分垃圾的游戏,要求学生把废纸、易拉罐、旧书、旧手机等生活垃圾正确分到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里。因为这个游戏很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并且主动要求来玩这个游戏。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再教授新单词rubbish、separate等,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垃圾分类。

二、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会质疑

学生会不会质疑,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引导有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首先,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问,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因为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九上Unit 6 TV pro⁃grammes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赛“Is it good for us teenagers to watch TV?”通过辩论,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以及如何用例子来阐述自己提出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教授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导学案,在课前预习环节要求学生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单词,用浪线画出不理解的句子,以及写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写作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自评表和互评表,要求学生从单词拼写、人称、时态、要点和字迹等方面来评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学会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例如采用学生之间相互设问,或是个人设问,或是师生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能力,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结果,走向主动思考问题的探索之路。

三、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乐于质疑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习研究的情境,学生围绕这些情境,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是自主寻求,或是与人共同探讨,并借助教师指导,来获得问题答案的过程。

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只有通过思考和探索,才能对以往所了解的事物提出质疑。而探究性学习就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所以,探究性学习本身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就具有诱导和推动作用。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又分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和学习小组探究。自主型探究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形成。学习小组型探究是让学生自主组建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问题答案,然后教师再进行解答。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还能让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活跃学习气氛。

1. 自主型探究性学习案例

T:Do you know the plural form of“match”?

S1:Matches.

T:Great.Do you know why?

S2:以“ch”结尾的单词的复数加“es”。

T:You are right.What about the plural form of“stomach”?

S3:Add es.

T:Think about it.What about you?S4:Add es.

S4:Add es.

T:Sorry.The correct answer is to add“s”.Read them correctl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S5:watch和match结尾的ch发/ʧ/,而stomach中的ch发/k/。所以stomach的复数形式是加s。

Stomach的复数是初中阶段的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学会了利用原来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更加深了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2. 学习小组间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案例

八下Unit 4的阅读课讲的是格列弗在小人国的经历。文章最后提到:Guilver wanted to run away from these tiny men,but he didn’t know how to run away.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think he could run away from them?If he could,how?If he couldn’t,why?”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续写故事。有的小组认为他可以离开小人国。首先,小人国的小人只有他的拇指那么大,格列弗既有力量,又有智慧,所以只要他能想到一个好办法,让这些拇指小人给他帮忙的话,他离开这里并不是什么难事。有的小组认为他不能离开这里。因为他虽然比小人有力量,但是小人国的拇指小人人数众多,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抵不过数量繁多的小人,想要逃出小人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三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教学情境;质疑能力;激励机制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是思维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为学生质疑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新的要求,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和实验性,因此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可见,初中物理教学要立足于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新课标的必然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学知识,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对知识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因为质疑能力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他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技能,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投身到主动学习中,不仅收获基本的理论知识,还为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遵循物理教学特点的要求

物理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分析性,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要高度重视,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为学生质疑提供有利的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对物理教学进行创新。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和探索。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不仅要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正面的语言评价,还要充分利用非语言评价,如,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更喜欢教师点头赞许,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投去信任而期待的目光,更能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此外,质疑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合理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探求,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能收获学习的快乐。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质疑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带着疑惑去学习,并通过讨论和分析,发现问题的答案,不仅实现了对知识的掌握,还提高了学习能力。

3.有效把握课堂,对学生质疑进行引导

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抓住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真正地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的场所,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允许出现不同的答案。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由实际生活进行导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引起学生质疑。如,在学习浮力知识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在讲述惯性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思考;在紧急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向前倾,用盆盛水晃动时,为什么水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动等。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对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质疑,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如,在学电路时,给学生两只小灯泡和两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教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4.教授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以外,还需要教授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正确的质疑,使学生真正地会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也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掌握质疑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质疑的能力,提高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操作性和分析性的特征,教师要把握这一特征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借助合作,探求问题的答案,这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新泽.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当代教育科学,2012(19).

[2]王玉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学质量[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

[3]唐惠芝.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17).

4.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篇四

商州区板桥镇岔口铺小学

雷建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下面我来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培养质疑兴趣。

要 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提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例如《捞铁牛》一课教学时,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先出示“捞”字,让学生演示 何谓“捞”,教师在发问:“捞”字怎样理解?学生回答:从水中取出物体叫“捞”。随之,教师再让学生用“捞”字组词,学生组词:捞鱼、捞船、打捞„„。最 后教师在“捞”字后面显出“铁牛”二字,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发现了问题:铁牛怎么会在水里?为什么要捞铁牛?谁有那么大的本事能捞铁牛?并自然 地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索阅读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之所以能发现这些问题,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二、培养质疑能力。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疑”可质,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认为:

1、在预习中指导质疑

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我为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习惯,在课文预习上有了新的要求。以往我的预习本上只要求学生预习课后生字(包括字音、音序、部首、除部首外有几笔、组词),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生字新词之后,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来。

拿 第6课«春天来了»为例,学生的问题可比我想象中的丰富多了。有针对字、词的意思提出质疑的。如:“微风”是怎样的风呢?什么样子才算“舒展”?又如: “柔软”是怎样的感觉?有针对课文结构提出问题的。如:课文写关于春天的哪些特点?除了书上说的外,你还知道春天有的特点吗?又如:你们知道夏天的特点 吗?等等。这是我未曾意料的结果,让我对孩子们的思维来不得半点轻视,更引起我对学生探究欲望的浓厚兴趣。

2、从题眼入手培养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课题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很好地对课题质疑,可以训练学生审题以及概括能力。

如 教学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出示课题后,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提出的疑问有:珍珠鸟给我怎样的感觉?我如何与珍珠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而这些问题正是 课文的重点,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再去读书、自学自悟,相信不用费老师太多的口舌学生就能理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又如 《再见了,亲人》,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亲人”来质疑:文中“亲人”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然后导读课文,学生可从总体上领悟“亲人”的共同特 点:她们都曾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作出重大牺牲。课文讲读结束后,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如“朝鲜人民为什么对待中国人民志愿军胜过亲人呢?从而启发 他们从另一角度注意文中写到的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内容,使课文“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 成伟大的友谊”的中心得以彻底显现。

3、从课文的内容上质疑。

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训练学生找出 句、段中的重点字词。如教学《李时珍》第四自然段时,可启发学生抓住“完善”质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算是完善的?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完 善的药物书?把“完善”换成“完整”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和思维特点,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进而读懂这个自然段。笔者还常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动物形象进行分析,或按自己的愿望重编故事后埋怨地问:“为什么八路军不早冲下来,害锝王二小被杀害了?”说得挺有道理,于 是笔者就设了几个放缓坡度的小问题。通过激烈的讨论、合理的想象后,学生明白了:王二小的牺牲是诱敌必然的代价。如果八路军很早冲下来,不但无法保证王二 小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更多的伤亡。王二小深深地了解工作的危险性,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质疑的结果,王二小的形象丰满了,学生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 国主义教育。

4、指导养成质疑的习惯。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一些老师 在谈到“质疑”时,担心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只能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确,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的大都是优生,后进生只是在一旁观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经常教育使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不懂就问,敢于发问才是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要 靠好学和善问。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于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问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 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三、要把握好质疑的度。

5.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质疑能力 篇五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质疑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提问、质疑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质疑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中学迫于社会、学生家长的压力和经济因素诸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不少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为地约束学生的质疑能力等现象.

作 者:陈向华 作者单位:启东市长江中学,江苏,启东,2262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

6.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指责,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答案,一起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同学们开辩论会。如讲《可爱的草塘》一课时,一个学生发问: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都比不上,咱们国家有那么多名胜古迹,她这样说不对。他的话音刚落,立刻遭到好多同学的反对。我趁机把同学们分成两方,让他们各抒己见,进行辩论。意见统一后,我说:“他提的问题很重要,他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了不起!”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愿意去问。

三、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1)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等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从中发现问题。如我教《苦柚》一课,通过预习,学生一个个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提出数十个问题:“郑重其事”是什么意思?伯父说:“我们都得了思柚病。”可表妹从未见过柚子,更没吃过,怎会得思柚病呢?对卖柚子的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柚子那么苦,伯父为什么把一筐柚子全买下了?小姑娘为什么不要伯父给她的100元钱?„„学生思维多么活跃!(2)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③)在讲读分析课文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狼牙山五壮士》,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问:五壮士指的都有谁?为什么称他们是壮士?题目改为“狼牙山五战士”行吗?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颐和园》一课有一句:“游船、画肪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学生质疑:我们常说船在水面上“划过”,这里为什么用“滑过”?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文解答了这一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跳水》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一顶小小的帽子,孩子回家后买一顶不就行了,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追呢?”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4.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作者匠心独具所在。引导学生读书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给颜黎民的信》一课。信的开头称呼是“颜黎民君”,可见这封信是写给黎民的,在结尾鲁迅先生却写道:“祝你们好”,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正揭示了课文中心,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真诚关怀。

5.从标点符号上质疑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如《跳水》一课,可引导学生质疑:“四十秒钟一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6.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初读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定题呢?通过读、思、议,学生明白了作者正是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表达自己对叶老的无限怀念之情,课题点明了文章中心,这样就学到了一种含蓄的、新颖的定题方法。

7.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七

一、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

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养成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必然需求, 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勤思好问要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中, 与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小学生年龄小, 知识面窄, 理解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培养学生勤思好问时, 要注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多动眼观察, 多动脑思考, 多动口问与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 我问学生, 通过比的基本性质, 你又想到了什么性质呢?一语激起千层浪, 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一生说, 我想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生说,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通过思考想出来的问题是他们在学习中确确实实存在的, 是他们有疑问的问题。通过我的适时点拨和学生的互相讨论, 疑惑被解开了, 学生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勤思好问”活跃了学生思维,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爱质疑和爱提问的好习惯。

二、教给学生方法, 使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 则可终身受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贵有疑”的道理, 使学生明白不会问就不会学习, 会问就是懂得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这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教会学生应在哪里找疑点, 如在概念的理解中、解题的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 抑或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课后作业的完成中都可以进行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无论是有意义或意义不大的、完整或不完整的、自己拿不定主意是对还是错的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当提问的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表述不当、逻辑不清时, 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进行纠正, 而是先由个别学生进行补充、订正, 对有争议的, 学生与老师一起研究解决。培养学生会提问的策略应该是循循善诱, 低起点、勤训练, 严要求, 使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完整自己的疑惑, 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妙、问得精、问得有新意, 问得有价值。

8.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八

关键字:小学语文、质疑能力、培养方法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等,说明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这对小学生的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培养小学生们的质疑能力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毕竟现代的学生们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太大,导致他们在上课的时候脑中想的只是如何将教师说的内容记下来,而不是去质疑教师讲的内容有没有听懂,教师讲的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等,这些都是他们现在所缺少的,而这些东西的缺少就造成了现在的教育状态。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来提高学生们质疑能力。

1、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和人格的发展

质疑能力是学生们多种智力品质一起作用的结果。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教师们太过于注重学生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而对小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关注度不高,甚至忽略了学生们的质疑能力。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讲,质疑能力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智慧活动,它不仅需要发散思维,它还要复合思维一起参与,然后还需要分析思维的协调配合。因此,质疑能力的高低还离不开小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自身思维的作用。由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发展小学生整体的智慧品质。所以质疑能力的提高对于小学生们发展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具有重大的作用。

1.2有利于教育人才培养

总的来说,教育就是为了给我们国家培养人才,为我国未来的建设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质疑主要就是要对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提出疑问,要去其槽粕的一种方法。因此,首先要培养小学生们的质疑意识和加强小学生们的质疑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们为主题,要积极的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告诉他们提出疑问不代表他们没有认真听课、不代表他们不聪明,这反而可以表现出他们爱学习、爱思考的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待学生们的问题要一步步的推进、一层层的剖析,才可以不断的探求到新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1.3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这是不可否认的。学生们一旦在教學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就表明他们有在认真的学习,有在认真的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这个环节就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质疑来激发。那么教师也就可以不用烦恼如何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了。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2.1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质疑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们敢于质疑,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们去质疑。敢于质疑是一种很良好的心理反应,很多学生在质疑的时候都会想一些问题,如:我提出来的问题恰当吗,我提出的问题大家会不会觉得简单、肤浅等的想法。如果他提出了质疑就说明他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承受周围学生带给他的压力;而如果他没有提出质疑,知识把问题放在自己心里,不去管它,那么就不会有进步,也说明他的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们提出质疑,不要害怕周围同学的想法,教师要多向学生们说明质疑的好处,还有要及时的表扬提出质疑的学生。教师在学生们提出不恰当的问题时,也不要批评他,而是鼓励他的质疑精神,让他们解除自己的思想压力。举个例子: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上有一篇课文是《神笔马良》,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读这篇文章,然后,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在诵读一会儿后,将自己不懂得地方告诉教师,让教师来讲解。刚开始学习如何质疑的小学生们,由于想法有限,他们可能会相出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如“为什么神仙要给马良神笔,不给马良神笔不就不会发生之后的事情了吗?”“为什么 大官一定要马良画金子和摇钱树?”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怎么好回答,但是为了让培养小学生们的质疑能力,教师还是要认真的对待他们的问题,然后对提出质疑的学生给与表扬。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2.2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质疑

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在鼓励他们要多质疑之后要教他们如何提高质疑的质量。质疑也是一门技术活,一个好的问题可以给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带来启发的作用,而一个质量不高的质疑,对于大家而言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所以,提高小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从几个部分来质疑:从课题部分质疑、从插图部分质疑、从语句重复的部分质疑、从自己不懂的部分质疑。举个例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里,有一篇《听听,秋的声音》,教师让学生们就教师给的质疑方法来提出疑问。如:“为什么课题里的听要用两此,有什么含义吗?”、“本片文章讲的是听秋的声音,可是插图上哪里表现出听了?”、“为什么通篇文章里都是用了大量的叠词?”教师慢慢的引导学生提出质量高的疑问,这对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帮助,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的理解文章描述了什么,用了什么样的描述手法,用这种描述手法的好书…这些都是小学生们要学习的内容。

当然,质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夕之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日积月累的效果才会显现出来。而且学生们在学习了如何质疑后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在看书时,带着质疑的态度,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是自己的质疑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大力地倡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小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学生们的质疑能力越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好。”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努力地提高小学生们的质疑能力,使他们以后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荀万祥、何冰主编 “质疑·探究·创新·评价”成果论文集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12.

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九

城关镇中心小学肖信菊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下面我来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或“参与者”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我在班中对学生注意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于质疑,敢于质疑。

二、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因此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看题目提出疑问。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4.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温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泠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

5.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

6、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的反映,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广阔性,提出的问题就比较单一;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提出的问题就会杂乱无章;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提出的问题就很肤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注意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践,集体评估三个相互结合的手段,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型、知识型的社会。谁拥有知识、拥有能力,谁就拥有21世纪;谁拒绝学习,拒绝成长,谁将被留在20世纪。要学习,要成长,就得依靠教育。由此,想到自己身为一名当今的教师,倍感肩上责任之重。“怎样培养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人才”这个重大而响亮的问题摆在眼前,提醒自己要转变观念,从实践中切实执行。至此,遐思到小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的浅薄观点即学思结合、由“疑”而新。

学思结合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宝贵经验。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使人越来越迷惑,事实正是这样,一个只是消极地读书学习,不积极思考,没有刨根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在学习上有所获的。学习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则其中更强调学和思的结合,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习应把学、思、疑、问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化的学习过程,心智过程。

学习是吸收信息的输入,是提供思考的材料。思考是在学习中进行的,不能离开吸收知识去进行思考。因而在学思结合中,学习是前提和基础,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即“学”是思、疑、问的第一步。

学习必须思考。语文教学从小抓起,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会思考,再深思。最后到达精思。而且要求学生在读中精思,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在读中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文章背诵。让学生诵读与思维同步,把诵读与思维发展智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思同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力、思考能力。这一点,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也鲜明地提出来了,因此,教师要从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创造力、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思结合的关键是质疑、释疑。学则须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中应当有问题情景,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的问,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问题情景。记得我班有一个学生,在小作文中写道:“老师,有一次上《口语交际》课,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训我别乱问以后,我再也不敢问了,怕问了。”看到这点风震撼了,思绪万千——教师千万别扼杀学生的思考,要有疑而问,有了“疑”才能产生新问、新知。于是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疑”的空间,“疑”的机会,特别是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像,注意自己角色的多变性,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好朋友,甚至是他们的大姐姐,哥们儿。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不居高临下。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放松、扩大,才能大胆、自由地问,生出宝贵的“疑”来。学生的“疑”产生了,教师要特别注重用赏识的方法给予学生鼓励,不能不耐烦地严加训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由无疑到有疑,开始发现矛盾,自学解决问题,从而获新知,对于学生的“疑”,教师还要注意引导由浅层次的疑到深层次的“疑”。开始多在字、词、具体问题上发生疑问,以后才能就文章句、段、主题上发生疑问,引导了学生质疑,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释疑,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也就是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从而获得新知识、新能力。语文学习,不仅须思须疑,而且要让学生有了疑要敢于发问,用外部语言把问题明确提出来。问是学、思、疑的结果。不学、不思、不疑,是提不出问题的,尤其不能提出发展智力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还要让学生敢于辩论,特别是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应当向他人提出,不仅要向老师、向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提出,而且也可以向学习跟自己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提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相问题,多向、双向信息交流,以求释疑,真正有获。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最终也是“学会做人”,我们二十一世纪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学、思、疑、问的心智过程,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会做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生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立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凝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削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为主,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长期以往,有的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恰当遭同学嘲笑,对自己能否提出问题也产生疑问。针对这些现象,首先教师应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门紧张感、焦虑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足车全质疑问难的勇气,逐渐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一旦学生报出了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要把学生的提问,特别是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视作珍贵的礼物,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満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大胆提问。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让学生相信自己能提出问题。教师要经常启发诱导他们积极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刚开始时,学生的提问不可能马上提到点子上,这时不要急于求成,可让学生从模仿、提出小的问题入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编出口诀后,教师问:“口诀‘二九十八’中的18是怎么来的?”、“‘三九二十七’中的27是怎么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谁能像老师这样也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因为可模仿,学生纷纷举手:“‘四九三十六’中的36是怎么来的?’‘、“‘六九五十四’中的54是怎么来的?”这样,通过模仿提问题,使学生尝到提问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知道了课堂上提问并不是教师的“***”,从而增大提问的胆量。

二、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如: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未有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质疑,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上质疑,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质疑,从课题上质疑等等。例如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287×304’,在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法则后,教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有一位同学举手间:“乘数是三位数,为什么在计算过程中只乘两次?这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说明还有学生不理解,敬师必须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着重教学,使学生明白“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的道理。又如教学“样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当揭示课题后,教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我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想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是不是也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样?”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质疑水平。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

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l”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它的1/3来,折好后,让同桌的同学比较长短。当学生比出长短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有的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线绳的1/3,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我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各自的线绳拉直再进行比较,得出:各人自备的线绳长短不一,单位“1”不相等,其1/3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提问题。

10.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十

在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中,要求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教学过程中去,即“在做中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前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让学生体会到:本书的知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老师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2、创设各种物理情境,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关键。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创设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又不能用现有知识解决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提出疑问,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关键。

3、建立民主课堂,创设良好科学探究的氛围,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保障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是不愿提,不敢提。主要是学生存有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老师的教学程序,而挨老师的批评;其次是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再者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因此,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质疑不能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加以批评、甚至训斥、挖苦,所以,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提供环境保障。

4、重视解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最终目标的实现

1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质疑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调动质疑勇气;激发质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兴趣、问的习惯,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调动质疑勇气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允许他请别的同学帮忙回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时,教师要先给予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质疑的勇气。

二、科学实施激疑,激发质疑兴趣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紧密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新课开始,复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提供了激疑的源头。②学生任意报几个数,老师迅速说出能否被3整除,其他同学笔算验证。老师说的都对,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③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39、5739”这两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迅速说能被3整除。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3整除,但当老师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说:“我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所以39、5739能被3整除。”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回答,不马上予以纠正。④学生回答后,教师又出示了这样一组数:73、216、843、2056、3059,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个位上都是3、6、9)。教师要求学生算一算,看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验证后发现,这些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于是学生自然对前面的结论产生了怀疑。⑤在学生困惑不解时,教师再出示一组数:12、430、2714、5001、9687,让学生观察这些数,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计算后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不是3、6、9,但有的却能被3整除。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疑窦丛生,百思不解,教师的激疑又深入了一步。

三、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上,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探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例如,在教完“圆的初步认识”后,我在课堂上问:“孩子们,想一想如果没有圆规有什么办法可以画圆呢?”有的学生说:可以找圆的东西拓着画。有的学生有疑问:如果圆的东西不是我们需要的大小怎么办?还有的学生说,可以给铅笔上系一根细线,固定好细线,然后用铅笔画……学生兴趣盎然。总之,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要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他们在质疑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

12.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十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1. 更新观念,民主平等

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平时的交往中,也要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当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要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

2. 合理安排,形式多样

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在教学中每节课要设置质疑问题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在课的开头,检查预习情况时,让学生发问,也可以安排在课的进行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可以发问,也可以安排在讲完新课后做练习之前让学生发问。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让学生不要一下子就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可以在小组内先提问,也可以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题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消除畏惧心理。另外,对于口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再提。对于课堂上一时还没有提问勇气的学生,教师可个别指导交谈鼓励他们,也可以让他们先在课后谈,使其最终能在课堂上提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任意给出2个或3个条件,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质量高,这样也有助于他们理清数量间的关系。

二、科学引导,让学生乐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质疑问难,教师就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并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烈的情绪从事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例如,在教授《能被2、3、5整除的数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在师生游戏的情境中,发现教师不需动手只用“看”的方法就能很快地判断出任意一个数能否被2或被3、5整除。这时,学生感到好奇,迫切要求知道其中的秘密,我适时让学生质疑:老师“看”什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这样学生产生了急需了解的渴求,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又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视觉和触觉、运动觉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了思维,使他们在操作中获得表象,同时又推动着他们进行质疑。因此,操作活动也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于质疑的一种主要形式。如,在教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分别在桌上摆出三张大小一样的图片,然后让他们用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出来。这时启发学生:你们在表示阴影部分时发现了什么?学生看着桌面上自己创设的情境,跃跃欲试,很自然地提出:三个分数各不相同,但所表示的大小为什么又一样呢?更聪明的学生甚至迫切想知道什么样的分数才会相等?这样,学生在疑问的驱动之下,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从而进一步推进下一轮知识的探究。由此可见,学生乐于质疑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三、留出空白,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也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例如,在测量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币、象棋子、在纸片上画出的圆、细绳和直尺等及学生自带的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给学生留了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学生想了一会,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周长?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时,感觉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怎么测呢?”

1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十三

1、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

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

2、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

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

4、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示范,教

规律于学生。

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1.对题目提出疑问。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

3.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

4.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

5.对打比方提出疑问。

14.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十四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氛围,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心理动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关键、保障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作如下思考:

一、物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 2 兴趣来维持。那么,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什么呢?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物理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物理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生产、生活中依据物理定律发明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生产、生活用具,有的是依据物理中的重要理论产生、发明的。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联系到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产生共鸣,驱使学生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物理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物理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物理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物理学家的故事,象物理理论所经历的沧桑,物理学家成长的事迹,物理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物理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保障

3(一)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 4 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字数:3024)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卢明德 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关文信 编著,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李瑾瑜等主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5、袁振国 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6、张天宝 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十五

一、引导训练, 学会质疑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在教师启发点拨下, 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课堂上, 教师必须放下架子, 态度要和蔼, 语气要亲切, 充分尊重学生, 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 不懂就问, 敢于对老师质疑, 对学生质疑, 对教材质疑, 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敢问, 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二、加深理解, 善于设疑

一些专家认为,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仍是一个“牵”字, 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 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地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 学生忙于应付, 根本没有质疑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 安排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细细地读书, 静静地思考, 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 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等要求, 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从中发现问题;在讲课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 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讲读分析课文后, 要留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再质疑, 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果问错了, 不指责, 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 如果问对了, 问得好, 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其中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有争议的问题, 组织同学们开辩论会。

三、教给方法, 培养质疑

质疑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更要引导学生释疑。教学中, 教师要授之以法, 使学生解其难, 变有疑为无疑, 从而提高质疑兴趣和质疑技巧。例如:在讲朱自清的《春》时, 生问:“水”为什么用“涨”来形容呢?

其他学生讨论:因为冬天常用“水瘦天寒”来形容, 到了春天, 冰雪融化, 春雨落地, 它们汇入江河, 水不是“涨起来了”吗?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质疑。首先要敢于质疑。课堂上要消除学生的压抑心理, 创造一个教师亲和度高, 学生参与度强,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质疑心理。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 创设质疑的情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其次是善于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学生就会在心理上感到自由、放松、敢想、敢说、敢问。课堂45分钟, 使学生有质疑的余地, 有思考的时间。再就是教给学生懂得同一事物从多种层次去思考, 才会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巧选角度, 有利于提高质量, 更好地认识事物。再次自主释疑,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搜集、查询资料, 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 学会发现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培养学生能问、善问的习惯

(上接第28页) 质疑的质量不高, 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首先是抓住课本质疑。从课题上质疑。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 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春》一课,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的意思懂了吗?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生: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天刚降临人间, 是新生的, 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师: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读课文注解。小结: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 美化了人间, 突出了春天的“美”。师: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生答, 教师补充: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 它是向上的、前进的, 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 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 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 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 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 深化了主题。学生认真阅读《春》一文, 激发他们听课的兴趣, 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从写作手法上质疑。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是培养质疑习惯。鼓励学生乐问。教师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 让学生“亲其师, 乐其道。”对于敢于质疑的, 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即使出现明知故问的, 从不挖苦、讽刺, 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引导学生多问, 学生不仅乐问, 还要多问。学生的提问是他们发挥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从学生的提问中, 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的反馈, 及时发现在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此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特点和效用。

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能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要思、多思、善思, 做到学中问, 问中学。这样便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消除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使学生在阅读中要思、多思、善思, 做到学中问, 问中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阅读能力。

16.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十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需求。如,我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的词语,让学生说,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模仿林肯的语气到台前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对同学的表演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并且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对林肯现场采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情绪高昂,纷纷质疑,在实际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质疑的热情。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和现在的一般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的空间,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没有得到落实。我在教学中将质疑贯穿整个阅读教学之中。如教《姥姥的剪纸》时,学生读完课题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质疑、探究,在学习结束后再一次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逐步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性,也基本养成了质疑的习惯,但如何提高学生质疑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合理、高效的质疑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根据学习过程,落实质疑时间。当学生刚接触一篇课文时,头脑当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时,我们就应找准机会,让学生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学习《钱学森》这课时,让学生说出读了课题,你头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从而学激发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在精读时再次质疑,提出相应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如教学《钱学森》,当学生学到钱学森的语言时,学生提出他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将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从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在理解过程中质疑,能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克服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人人都可以提问,人人都可当老师,互问互答,形成良好的质疑解疑的氛围。

2.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及时质疑,那对产生的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可以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通过采访、访问等途径解决。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适合自己和需要解决问题的实际的合适途径加以解决。

3.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学会倾听,既是一种礼貌,更应是一种习惯。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可以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质疑水平,因为每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也不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反思自己的所得所缺,你必将受益无穷。

17.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十七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须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读书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读懂书,才能真正做到无疑。学生在读书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质疑问难,说明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说明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的质疑能力应从小注意培养和训练。

近一年来,我从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质疑问难方面做了以下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启蒙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本学期,我从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开始,就有意识地启蒙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教学“j q x”和“ü”相拼的音节时,要给学生讲解小“ü”遇到“j q x”要去掉两点的拼音规则,这一规则非常重要,学生又不容易记住,而如果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个规则并产生疑问,老师再作讲解,印象就会深刻许多。于是,上到这课时,我先出示“j—ü—ju,q—ü—qu,x—ü—xu”,领着小朋友们读一遍后问:“有没有哪位眼睛尖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漏掉了 ü 上的两点,老师写错了。”有的小朋友说:“书上的音节也没有点的,老师没有错。”这时,一些爱提问题的孩子举手发问了:“为什么 ü 上面没有点了?”我对小朋友这种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行为及时给予了鼓励,然后趁热打铁地用讲故事和表演的方式告诉了他们“j q x”遇到“ü”,两点要去掉。由于老师讲的内容,正是他们事先发现的问题的答案,所以大家听得格外用心,记得也牢。

二、培养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有了质疑意识,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我是这样告诉学生的:“会提问题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你们提出的问题如果能把老师难倒了,你们就是我的小老师。”然而,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毕竟抽象思维不完善,考虑问题不全面,虽然提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往往问不到点子上。尽管如此,老师还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问的积极性,即使学生所提的问题是非常琐碎的,甚至和课文内容无关的,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积极动脑筋的一面。

三、教给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课堂上,老师除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外,重要的是还要教给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1、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发现问题。

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可以引发学生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明确学习目标。例如教学《小猪问路》一课时,我从“问路”一词入手,结合学生实际,请学生谈谈如果自己迷路了,你会怎么样问路。再出示课题,指导学生说出读了这个课题之后最想知道什么。这一引导,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的说:“我最想知道小猪向谁问路?”有的问:“他是怎么问路的?”“最后小猪问到路了吗?”此时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格外高。

2、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句段提出问题。在指导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时,既要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又要引导学生继续从文章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更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发现主要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小溪生病了》这篇课文。文章中写道因为小动物们不良的卫生习惯,让原本清清的、绿绿的小溪生病了。小动物们急了要去找医生。这时小鸟说:“你们自己就是医生。”小鸟的这句话话恰恰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引导学生读到这里时,我及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导向,设计了提示性语言:“你读了小鸟的话,想到什么问题吗?”学生立时茅塞顿开,纷纷举手,很自然地集中思考点展开思考,提出了“小鸟为什么说小动物们就是医生呢?”“如果小动物们是医生,它们会怎样给小溪治病呢?”等等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好了铺垫。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往往只会读到哪里就想到哪里,不会有意识地去联系上下文思考,这时,我们在处理教学时,就可以把前后联系紧密的自然段或词句同时出示给学生,引导他们探究、质疑。记得去年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因为这篇课文前面的内容比较简单易懂,讲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而难点和重点是:“乌鸦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于是我放弃了传统的顺序教法,而是先让学生读全文,然后引导质疑: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学生马上就提出:为什么乌鸦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一语点到正题,其他的学生也议论纷纷,于是我就用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重点内容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经过了以上的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在课上课下常常能提出一些或深刻或有趣的问题,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学习质疑的同时,孩子们的胆量、口语交际的能力也都得到了训练,而且,学生提出问题后再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读书、分组讨论等方式去解决问题,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

18.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十八

一、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质疑

好的教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曾经有记者访问一位荣获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的学生:“老师给了你什么帮助?”他回答是:“我的物理老师对我的最大帮助是批准我不听他的课,回家自学,有问题再找老师讨论。”学生提问题,开始不正面回答,却反问几个问题,这就是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想。“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家的最重要的素质。

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里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及时引入:物理学家的自信是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创新质疑的意识。

我们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所以教师要有高度容忍的精神,尊重学生提出古怪问题、别出心裁的念头,不反对猜测,不讥笑课堂中说错的学生,可以通过“你再好好想一想”、“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很多同学还未想到这一点呢”等来引导学生自悟或避免尴尬,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权威性的说法提出质疑。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

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任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实验往往会让学生的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时我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并提问:这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

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并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倘若在学习、探究的同时,加以创新,那将是教育的升华。比如,我在讲完光的折射以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几章的知识用一篇作文的形式将它描述出来。一位学生写道:“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蒙的双眸,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看到了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又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正在思考的过程中,电话铃响了,拿起电话,‘你好。’‘今天,天气不错,心情挺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如何?’‘好,一会在车站见!’也许你会问我,他是何许人,你就跟着他去郊游。告诉你,是音色告诉我,他是我的朋友。坐在去游玩的车上,发现身边的树木飞速地向后跑去,这里是以车为参照物。那么车的速度到底多大呢?车行驶的路程?车行驶的时间?这时身边的朋友告诉我,可以借助于路边的树木,对呀,我开始一边记时,一边数走过的树木,然后可算出车的大约速度,正在喜悦之中忽然听到汽车鸣笛,原来车已经行驶到目的地。正在下车的时候,听到了回声,那么我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听到回声时的距离。到了公园,看到美丽的景色,想留念,然后我们开始拍照,一会近景,一会远景,运用着物理中所学的透镜成像知识,真是兴奋极了。……”可见,作文用于物理,使物理更加充满魅力,更加吸引人。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了观察身边现象的意识,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使探究式教学得到了升华。

三、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

浙大副教授朱祖超说他能取得成功有如下经验:是能经常在人家认为“不可能”的地方试试看。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谈道:“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教师要改进教学设计,创造相应条件,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在自己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再发现”、“亚研究”的过程。

19.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篇十九

【关键词】生物教学 质疑能力 勇气 习惯 本领

质疑作为一种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疑,思维才有方向;有疑,学习才有动力;将疑“问”出来,“质”出来的过程,更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面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质疑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质疑的方法交给学生,培养他们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一、营造民主气氛,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

培养质疑能力的第一步就是从强化敢于质疑入手。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敢于质疑。

1.增强学生质疑的勇气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教学中如果教师固守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过多地扮演学生行为惩戒者的角色,学生质疑的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抑,久而久之,就再也不会有学生质疑了。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提出什么疑难问题,教师都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给予肯定,表扬其好问的精神,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消除了紧张感和顾虑,才会大胆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

2.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

现实中,许多教师常常居高临下,不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有的甚至视提问为干扰,导致学生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提问不得要领,浮于表面。这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以学生尽量多的质疑机会,不断的为学生创设“天高任鸟飞”的发展时空。

3.创设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

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满足学生安全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促使他们自由地质疑。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以自然、亲切的教态,机敏、宽容的眼神,和蔼、幽默的语言,积极为学生营造质疑探究的宽松环境。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就会轻松地发言,自由地畅想,

大胆地提问。

二、强化质疑训练,培养学生乐于质疑的习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兴趣引导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质疑的欲望。教师以不断变换的设疑方式和策略,使这种欲望得以维持和强化。这样,学生在疑与思的循环和矛盾中,一直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从而对某种学习从无趣发展到有趣、从有趣发张到乐趣、从乐趣发展到知趣。

2.对质疑给予积极评价,保持学生的质疑热情

教师积极的评价、宽容的态度可以化作学生持续质疑的动力。在教学中,当学生大胆地进行假设、推测的时候,教师和同学们应给予鼓励的掌声,而不应限制、冷谈、甚至是嘲笑;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质疑的问题时,教师不能随意否定或置之不理,而应认真分析,进行充分的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去寻根问底,甚至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重视他们犹豫好奇心而提出的种种问题,同时表扬他们敢于提问的这种勇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当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时,教师应善于倾听,并允许学生说错、改错,鼓励学生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质疑始终持欢迎态度,学生才可能保持愿意质疑的热情和敢于质疑的信心。

3.坚持质疑训练,促成学生乐于质疑的习惯

有了质疑的兴趣和热情,如果长期坚持质疑训练,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质疑将变成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觉行为。在培养学生乐于质疑的习惯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外在的条件进行引导。如引导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发放调查表要求学生反思;考试的试题中设置一定分量考察学生质疑能力的内容,用一定量的开放型试题来组织测试,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鼓励,等等。这样质疑能力便会惯性的质疑中得到发展和增强。

三、教给学生方法,增强学生善于质疑的本领

善问是自主探究的关键。教师必须注意不要让质疑流于形式,要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授予学生质疑问难的思路、角度和方法,提升质疑水平。

1.在课堂教学中,从比较中质疑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有发现。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生物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高等复杂的结构是低等简单的结构发展而来的,在完善的生命活动中有往往带有一些原始活动的痕迹,这就为我们在认识生命时,进行对照、比较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如通过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心脏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提出“动物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呢”等问题。通过比较学生能理清思路,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将知识化零为整。

2.通过推测培养学生善于质疑

推测是指利用想象推测事物的可能属性、特点及发展方向。例如,学习皮肤的结构特点之后,推测提出皮肤具有哪些功能?通过某人的尿样检查结果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可以推测此人身体的什么部位可能出现了病变?

3.从生活经验入手质疑

学生在生活中,对一些生物现象凭经验已形成了一些认识,但有些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很好的联系实际,学生也会提出很多问题,甚至更正医学错误认识。比如,学生在经验中往往认为针扎手后,是先感到痛而后缩手。在学习神经调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亲自尝试,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可能不是先感到痛”这样的怀疑,根据这种怀疑便会很快调动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4.通过试验、实践,大胆质疑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的实验和实践不能仅仅只是验证前人得出的理论,更不能仅仅只是“告诉”和“训练”,它要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发现、探索、怀疑。因而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大胆的质疑,循序渐进地去思考,直到解决问题。例如,在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实验中,学生就提出了“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学们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5.用科学的实例鼓励学生质疑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活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崇拜心理,而生物教材中恰恰有很多课外阅读材料介绍一些生物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实例。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发挥,比如没有虎克的怀疑就不会有细胞的发现;如果没有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等等。通过这些例子,结合生物实验,鼓励学生不迷信前人的结果,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上一篇:向国旗敬礼主题征文选登下一篇:小班美术:积木印画-下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