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 创业

2024-06-23

大学生择业 创业(精选9篇)

1.大学生择业 创业 篇一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摘要】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事件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就业、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两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②

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经济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市场需求的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日趋明显,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造成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虽然我们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是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这些方面也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压力。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③

择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择”一位在选择、寻找、决定;“创”意味着开辟、创新、扩展。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的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扩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则由于创业并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则也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需要做到一下几点: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需要做到一下几点:

4.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5.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6.要有提高创业的能力。④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大学生要吃苦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的规律。当人在社会生存发展中,客观环境不会主动满足人的需要,让人必须去改造,才能是自己与环境相互适应。人才的成长,也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在改造环境总来适应环境。“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来说,直面艰苦,才会使自己对客观现实、人生真谛和自我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更切实的体验,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真正的人才,就应该是一个敢于面对艰苦的勇士,是一个善于战胜艰苦的强者。中国古人历来强调做人要立大志、吃大苦、耐大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的问题上同样应当有这样的胆识、气概和品格,这是一个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人生境界的实现过程。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过程中,要直面艰苦,在艰苦中成长。

邓小平说过“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大学生就应该去社会的熔炉里炼炼。对于大学生成为人才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人才不只是指具有特殊才能的社会精英,普通人同样也能做到。我在书上看到“要树立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的人才观”,强调“人才资源第一,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就在群众中”,衡量人才应该“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为身份”,而主要看实际能力和贡献。要成为为人才,只有通过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铸造人才的大熔炉。实践不仅是成才的动力,而且是衡量人才的标准。⑤

注:①、②来源于网络 ③、④、⑤来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159页、160页。

2.大学生择业 创业 篇二

一、大学生择业现状的调查

1、择业取向的功利化

受市场经济利益观的影响, 择业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的功利化倾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 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 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其择业取向不再是“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部分大学生在择业上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生活条件等, 只求工作单位实惠, 重实惠的功利性日益突出。在价值的天平上, 传统的重义轻利、先公后私、重精神轻物质等评判观念的标准受到严重的挑战。这些大学生思想上较为懒惰, 责任心不强, 在择业过程中常表现出自负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心理, 过分看重眼前利益, 结果是挑来挑去, 错过许多良机。

2、滞后的择业观

就业制度改革在稳步中进行, 大多数学生具有主动择业的意识, 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于就业制度。其明显滞后的就业观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留恋过去的“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 不敢面对人才的竞争;二是片面理解就业, 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这种跟不上时代的就业观念, 会让大学生错过获得工作的机会。

3、择业价值期待的理想化

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 但“精英意识”却还存在于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中。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定, 在学校和家长的呵护下, 生活上已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他们很少从实际出发, 造成了自身期望和社会需求的差异。“精英意识”使得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自谋职业和积极创业的观念, 缺乏对自己对社会的正确定位, 缺乏主动性, “等、靠、要”的思想突出。

4、就业偏执

现实的就业市场并没有办法满足每一个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与期望, 但是许多大学生还是偏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标准来择业, 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自己的择业观。就业偏执主要表现在不顾社会的需要, 无视专业的伸缩性与适应性, 过分追求专业对口, 只要与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出入的工作就不去问津, 只要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 这样就人为地减少了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择业存在问题的发掘

1、缺乏奉献精神和职业规划

高校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理想性、依赖性、盲目性和思维惯性的特点。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与就业市场脱节, 表现为目光短浅, 追求眼前利益, 不注重发展空间:好高骛远, 缺乏奉献精神, 在未给企业制造利润的前提下, 不切实际地定位于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 适应不了企业的工作环境, 怕苦怕累, 重报酬, 轻付出。

2、核心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较低

缺乏基本的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 如语文素养低, 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顾全大局, 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专业知识缺乏, 底气不足;专业方向不明确, 不清楚自己具备的技能特长。

3、择业过程中存在消极心理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 由于就业市场已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所以, 在校生在享受自主择业权利的同时, 承受着极大的市场压力和风险。在择业过程中, 他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从而形成了择业时的依赖、自卑、急躁、攀比等消极心理偏向, 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参与激烈的择业竞争。

三、大学生科学择业策略的培养

1、加强择业观教育

通过职业指导课、就业形势报告会等途径, 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 使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调整好就业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 能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 多务实、少浮躁, 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 扬长避短, 有的放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

2、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校专业和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首先, 学校应该尽快转换观念, 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 面向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 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 从以前只注重学生的培养转换到招生、培养和就业并重。这也就要求学校在开设专业以及课程设计时考虑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 做到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相结合, 并尽量控制那些就业前景不太好专业的招生人数, 减少人才的“积压”。

3、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 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 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 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 从幻想空想归位现实的心理反映。社会是发展的, 而发展靠什么来促进呢?竞争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然而对于应届毕业生, 尤其是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和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 受专业限制以及工作经验等多因素的制约, 要想找一份理想如意的工作, 还是很艰难的。

4、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生活, 毕业与继续深造, 往往使大学生手足无措。其实很简单, 如果真的想继续在科学的殿堂里学习, 而且具备相应的物质等条件, 不妨安安心心地学习, 但同时不要脱离社会。但如果是因为就业的压力而选择考研, 这种选择并不可取。

5、建立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校外实习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把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养训练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岗位通用能力, 应十分重视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性操作训练, 开设夜间实习训练, 模拟企业夜班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莹.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解决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8) .[1]李莹.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解决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8) .

[2]徐岚.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J].考试周刊, 2009 (42) .[2]徐岚.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J].考试周刊, 2009 (42) .

[3]周友秀.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5 (8) .[3]周友秀.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5 (8) .

3.大学生择业 创业 篇三

张升明,原桂林海军疗养院副院长,2001年自主择业,现任桂林芦笛醉仙谷休闲山庄董事长,创办了乌龙泉度假山庄、芦笛醉仙谷休闲山庄、红园艺花木基地、望江楼美食餐馆4家企业,其中“乌龙泉度假山庄”2004年被评为“广西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2006年获得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回顾十年创业路程,张升明感触最深的是: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和自主择业安置政策的出台,为自己和广大具有自主择业愿望和能力的军转干部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

张升明常说,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准确评估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才更容易获得成功。不少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常有失落心理,觉得自主择业后失去了组织,没有了权力,没有了社会地位,有的人甚至后悔走上这条路。张升明觉得,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官职的大小,也不是取决于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是在于他给别人带来了多少帮助,为社会作了多少贡献。只有融入社会,承担一定的职责,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为社会、为他人排忧解难,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

张升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入伍后他经历了从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转业后他完成了从军人到普通老百姓的转变。他将自己的“为官心态”调整为“平民心态”,放下副院长的架子,甘当老百姓,脚踏实地地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为桂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刚刚转业到地方时,张升明像很多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一样,都想在商海中试试身手,充分展示自我能力,实现人生价值。但商场如战场,由于不能知己知彼,缺乏实战经验,转业不到一年,张升明在创业中就连打了两个败仗。起初他和朋友合伙开了两家销售建材的门面,因赊账收不回,不到5个月,每人亏了5万元。亏了再从头开始,凭着军人那股不认输的劲儿,张升明又从亲戚那里借来了40万元,承包建筑工程,然而令他难以预料的是,工程顺利完工后,开发商却跑了,借来的40万元也就打了水漂。接连的失败,让一向乐观开朗的张升明苦闷了好一阵子。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张升明吸取了教训,调整了思路,认识到经商首先要看准项目,不能盲目地投资。2002年初,他在电视上获悉白花木经过嫁接可以培育成红花木,而当时全国都在进行城市改扩建,园林绿化需要大量的红花木。经过市场需求调查,他看到了商机,决定将准备用于买房的转业安家费投资培育红花木。

看准了就干,张升明在象山区二塘乡桂阳二级公路旁承包了80亩荒地,建立红园艺花木基地,培育第五代红花木。这个品种花红醇正,光泽度强,人称“富贵树”,冬季不落叶,盛开的红花象征着喜庆、吉祥和富贵,上市后供不应求。第二年,张升明就收回成本并盈利了。凭着市场的好行情,他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和品种。当时张升明听说有农民开山种竹,挖掉大量的白花檵木根,将整车的白花木根拉回家当柴火烧,便从农民家中以高出柴火一倍的价格整车收回消毒、培育,成活率达87%以上。2003年7月《桂林日报》曾以“化腐朽为神奇”为题,对张升明精心培育红花木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如今,张升明的花木基地培育储备了第五代红花木树桩、盆景5000多棵,珍球小叶罗汉松树苗近10万株,大小桂花树共3000多株。花木、盆景远销湖南、广东、北京、上海等十多个省(区、市)。至此,张升明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商机无限、价值凸现的朝阳行业。

“资本用智慧放大,资源用智慧优化。只要你学会资源整合,别人的资源就能为你创造财富。”谈起自己的致富经,张升明颇有心得。

张升明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吃苦耐劳的军人本色和诚信是金的创业理念。22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不怕吃苦、乐观向上、拼搏自信的坚强毅力,夯实了他创业的思想基础。2004年,通过贷款400余万元,张升明在桂林市阳朔县葡萄镇投资建成了占地110亩的“乌龙泉度假山庄”。山庄前面是开阔的万亩田园,千顷峰林,后面是苍茫群山,爬上山顶就是拍摄阳朔田园风光的最好摄影点。群山之下,在几棵遒劲的百年桂花树和千年古樟旁,一泓清泉终年流淌。张升明亲自组织施工,挖起了鱼塘,修起了游泳池,搭起了回廊,建起了客房,种起了柳树,筑起了小木屋……经过10个月的日夜加班奋战,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会议、自驾车旅游、摄影写生、体育竞技为一体的乌龙泉度假山庄建成了。2005年,乌龙泉度假山庄一开业,游客络绎不绝,经济效益可观。如今,乌龙泉度假山庄已远近闻名,区内外许多单位活动、同学聚会、中小型商务会议,都选择在乌龙泉度假山庄举行。每到节假日,来自区内及广东、上海、湖南、台湾、香港的自驾车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旅游度假。

乌龙泉距离桂林市中心还有40公里,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能品尝到“原生态”的乌龙泉无公害生态鱼,2006年,张升明在桂林市瓦窑同心园漓江畔,开了家“望江楼美食餐馆”。2007年,他又投资300多万元在风景秀美的芦笛景区、桃花江畔,建成了“芦笛醉仙谷”休闲度假山庄。经过几年的不断投入完善,如今的“芦笛醉仙谷”休闲度假山庄规模大、功能全、景色美、菜肴佳、服务好,在桂林市同行业中成了龙头老大,经营效益在行业内出类拔萃。

张升明是个有智慧的企业家,他相信:诚信是金,诚则赢、信则通,讲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张升明的餐馆用料样样货真价实,从不弄假。乌龙泉生态鱼养在流动的泉水中,喂的是玉米、螺蛳、青草,所以味道特别鲜嫩。烤全羊,精选6至12个月的上等桂林石山羊,十分美味。诚信,为张升明的餐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为他的创业道路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4.大学生择业 创业 篇四

“人生是大海,得学会掌舵。要根据自己的旨趣、条件和爱好来确定航向。”

高校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祖国的需要作为无悔的选择,自觉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新型择业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强调,各级共青团、学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积极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认清历史责任,转变就业观念;要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拓宽渠道,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创造条件;要热情关心在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促进他们在基层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采。

一、从等待就业 到学会创业——大学生择业观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断恶化,有人甚至据此提出了限制高教发展规模的言论。对此,本文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择业观:学会创业与等待就业的异同,创业教育的内容,并指出了大学生树立创业的择业观对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意义。

一是从分析职业的内涵和本质切入,阐明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有关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二是从探讨爱情的本质和恋爱道德为起点,着重分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容易走入的一些误区。

二、认识自己 认识职业

大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职业”,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了解“职业生涯”;大学生初涉职场选择职业时,职业适合自身并具有累积性是最重要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的“成功”很少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结果,而是长期有价值的积累再加上机遇的结果

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个真正的职业抱有各种各样的期望和憧憬无可厚非。但“职业”意味着什么,职业的本质是什么,却并不一定为人们所真正了解。

在社会学看来,职业包含着两个重要特征:第一,由于职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的形式,因而职业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不同的职业体系包含着不同的社会关系。第二,作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特定社会位置,职业是包含着多种社会期待的社会角色。也就是说,“职业”是包含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期待、因而包含着多种多样社会规范的集合体。

之所以强调“职业”的这些本质,实际上是想强调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应将职业选择仅仅看作是专业选择、工资选择或机会选择,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能力的职业。比如,尽管公务员职业的技术性成分对 于大学生们来说不构成一个难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起公务员的社会角色,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公务员职业所内涵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因此,“认识自己”和“认识职业”并将二者结合起来非常重要,虽然这对于还未开始职业生涯的大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大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职业”,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了解“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概念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个人的初始职业对于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固然重要,但其它因素,例如教育的获得、技术的变化、职业的结构或社会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对人们的职业生涯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这对于那些初涉职场开始职业生涯的大学生来说同样适用。大学生初涉职场选择职业时,职业适合自身并具有累积性是最重要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的“成功”很少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结果,而是长期有价值的积累再加上机遇的结果。

更多的高校把思想教育、毕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助其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各种准备。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带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为毕业生走向基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政策环境。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艰苦的地区去!这是党中央的号召,更是时代的呼唤。基层与西部蕴藏着更多的能量,基层与西部孕育着更多的机会。到西部与基层去释放青春、施展才华,我们这些学子们在充实自我的同时也在引领着社会的发展。

三、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大学生的择业观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是从走访的数十位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看来,这个时髦词已深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中,成为指导他们迈向成功的指南———

使之一点一点地向着最高理想———创业这个方向努力。但正是这个经过时间筛选并证明了的选择,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大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在逐步增强,寻求个人长远发展成为择业主流。

“我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与清华、北大的学生相比,竞争力比较微弱,先就业、后择业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只是一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人生设计,如今为数不少的应届毕业生甚至更为大胆地选择了“不就业”。萧乾老师讲过的一句话如今激励着无数面临就业或者升学的毕业生们。他们坚信要奋斗就要付出牺牲,在实现心中愿望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们认为,理想和愿望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与其委屈自己遗恨终生,还不如现在趁年轻放手一搏,给自己多一点机会。只要知己知彼,有勇有谋,他们重视自我、张扬个性、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一定会在不远的一天实现。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择业观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进行职业选择的指导思想及求职过程中支配其行为的价值取向、观点、态度和思维方法。择业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对于大学 毕业生而言,择业观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毕业生的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时期新老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是当前大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随着大学生就业的进一步市场化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择业思想日趋成熟

大学毕业生在现实社会的影响下,其服务社会、适应社会、赢得社会的成才观念逐渐清晰,适应现实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择业观念从“务虚”逐渐过渡到“务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靠政府、靠父母、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的观念已逐步让位于自主自强、竞争择业、优胜劣汰、自由流动的人才价值原则,“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择业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同。

(二)择业标准更加务实

当今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加务实,主要表现为择业动机突出自我发展,择业取向注重经济利益。首先是突出个人才能的发挥,其次是经济利益的实现,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因此,毕业生在择业时,并不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是更加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这反映出大学生的择业观逐渐趋向成熟,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选择。(三)择业期望矛盾重重

当今的大学生择业期望呈现出多种矛盾:在就业机制上,既愿意“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又希望政府能保证就业。在择业意识上,既想主动竞争谋取理想职业,又感觉自己优势不足,缺乏信心;还有的大学生既想积极竞争,又认为社会还未形成平等的竞争机制和环境,担心不能公平竞争。在择业期望上,既想寻求理想岗位,又不得不面对竞争激烈、多数人难以“一步到位”的现实;有些人意识到基层和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但又怕条件差、吃苦受累还埋没了自己。在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上,既想发挥专业特长,又有为现实状况所限、随时放弃专业改行的准备。在择业环境中,既反对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自己又积极找关系、托人情,希望通过关系能找到好一些的用人单位。由于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呈现多种矛盾,从而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择业心态。

二、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的策略

每个毕业生都希望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各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水平、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毕业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将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体现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

(一)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树立劳酬匹配的择业观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可以说,能否完成从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的转折取决于毕业生自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应当树立劳酬匹配的择业观念,不能只看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待遇,而要考虑自己能为用人单位贡献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要计算用人成本,没有一个单位愿意聘 用一个低效能的员工,同时也不会埋没一个能为其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劳资双方应该是互利互惠的,只有理解了这一层关系,毕业生才不会在择业过程中走入价值取向的误区。(二)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主竞争的择业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竞争。没有竞争,整个市场就失去了活力,经济就不能很好地发展,社会也就难以前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高校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使得在校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十分关注。十几年前,学生在毕业前两三个月才逐渐关心毕业去向的问题,而最近几年,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越接近毕业,关注的程度越强烈。大学毕业生作为就业主体要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双向选择”中不是被动选择,而是要通过主动竞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

●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在大学生就业走向大众化的今天,能否成功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实际能力等,是整个大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和积累的结果。可以说,学业是择业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就要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在发奋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实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注重自己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坚持诚信为本的竞争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需要人们遵守的重要原则。面对纷至沓来的竞争对手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正确的择业观念将对择业行为和求职道德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任何一家单位会聘用不守诚信的员工。就业竞争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而不是弄虚作假、轻易违约、不公平竞争。大学生要维护自己的信誉,凭借自身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受到挫折。相当多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未曾受过挫折,因此应注意提高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认识到被用人单位拒绝是不可避免的,应当克服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锻炼自己的意志。

(三)调整择业期望,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劳动力队伍中在年龄、精力、知识、信息、观念等诸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的群体。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应当树立起恰当定位、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科研院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各级国家机关相继推行机构改革,各单位都是定岗定编,使毕业生到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机会大大减少,过去接纳毕业生的主渠道逐渐变窄。相对而言,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却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生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而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四)着眼长远,面向未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5.求职择业与创业指导实训(推荐) 篇五

一、求职准备

1.能力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大中专及职校毕业生而言,这个“器”就是指个人能力、专业特长等。潜心分析一下布满校园的招聘广告,你不难发现今年用人单位所缺乏的专业人才主要有哪些类型。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你不妨抓紧最后冲刺的机会,弄清自己要找的工作,必需的技艺,在最后关头强学恶补,对症下药,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2.心理准备

对于不包分配的大中专及职校学生而言,毕业即是失业。但是坚强的你不妨将这视作一次“断奶”,视为从别人喂食吃到自己找食吃的蜕变。这时的你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是先找好的工作,还是先谋生存?只有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明天的选择。

3.方向准备

社会有分工,学业有专攻,不要把自己当万金油,以为哪儿都能擦,但也不必妄自菲薄。害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一有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就急于应试。哪怕分在偏远山区也不在乎,只想先有了工作再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第一步走错,再校正就难了。所以应试前必须先明确方向,然后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

4.材料准备

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特长、专业能力等准备一份求职书。注意既要全面又要精练,应聘计算机管理员就不必写上在小学得过儿歌一等奖;应聘外企或外事机构则最好准备中英文两份简历。若能提前给自己建立一个求职网页更好,这样,既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又可让老板多了解一些你希望他知道而又不便在求职书上出现的资料。

5.资金准备

打印求职材料、购买求职信息、上网查询资料需要钱;参加人才交流会、招聘会需要钱;自我“形象包装”及适当交际就更需要钱了。所以,在求职前一定要心中有数,尽早安排资金到位,以免到时局促尴尬,因小失大。

二、择业避忌

1.忌坐失良机

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无疑具有极强得竞争力。但用人单位的招聘者并不都是“星探”。酒香也怕巷子深,该打得广告一定要舍得投入,万不可恃才傲物。虽然不包分配,但是学校常收到大量用人信息,对某些优秀生常会予以推荐,于是有些学生便稳坐钓鱼台,认为机会自己会送上门来,结果往往坐失良机,后悔莫及。

2.忌挑肥拣瘦

有些学生认定大公司大企业才是自己的追求目标,如果专业不对口,宁可一直找下去也绝不屈就。但是你想过没有,蹉跎岁月的空白会使你的优势大打折扣,当招聘者问你这段时间做过些什么时,你只能答“我一直在找工作”,谁会相信你是“怀才不遇”?其实,不妨骑驴找马,或许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另一方

面的能力也说不定。无论做什么,总比什么也不做好,起码你会收获一份经验。

3.忌固执任性

有一个很有学问的词,叫做“重剑无锋”,真正有分量得剑不需要锋芒毕露,最美的玉发出最柔和的光,一个成熟理智的人应该懂得含蓄,懂得藏拙,懂得分寸。那种在求职时丝毫不肯改变自我处处张扬的做法,不是个性,是任性。

4.忌好高鹜远

是在投资公司做个见习行政助理呢,还是直接到期贷公司当经纪人?前者不知熬多久才能换回公积金、住房补贴,还有一系列的福利待遇;而后者一开始就可以风风光光地独当一面,去找客户,发大财。但是,另一种可能,而且非常可能的是,前者辛苦数年之后,终于取得为之努力的一切;而后者却始终停留在第一步,因为没有找到一个有份量的大客户还在满街跑着做发财梦呢。

5.忌软弱退让

重剑无锋是指收敛锋芒,但并不是没有要求。在面试时过分谦虚随和,薪水职位不满意也不敢出口的做法是很误事的。老板会以为你对这份待遇很满足,即使你有了良好表现他也会迟迟不给你加薪。这不是说要你盲目地狮子大开口,但必须试一试,勇敢地提出你的要求。如果的确无法达到,而你又不愿失去这份工作,你可以微笑着说:“我愿意接受现有的条件,我相信,我会凭自己的努力取得我所希望的待遇的。”

6.忌广而不专

某优秀生去招聘时,他非常自信地在可从事职务一栏里填入四五种:文案创意、广告策划、经理助理等,他想自己都可以胜任。可是经理却连面也没见就将他打发了,因为他认为这个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对自己缺乏明确判断,做什么也不合适。

7.忌仪表轻佻

某公司到一公共关系班挑文秘,小B同其他五名女生在一起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到达面试关,见到真正的大老板。不料,刚一照面,老板就指着她说:“你不适合这份工作,对不起。”原来,那天她穿的是T恤、牛仔、旅游鞋,老板认为衣着这样随便的人不可能是一个细心周到的好秘书。

中国有句老话,男抖穷,女抖贱。虽然迷信,却可作为一个行为戒条:没事别乱抖动,注意站直坐正,不要太多身体语言。尤其应聘OFFICE职员或外联有关的职位时,更要举止端庄。小动作越少越好,以免给人留下搔首弄姿等轻佻感。

8.忌话多不甜

应聘者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主考官问话时,一两句答妥,可是看主考官面无表情,便怀疑自己说得不全面,又再多说两句,结果说多错多,自暴其短。所以,应聘前一定要将考官可能问及的问题预先做好答案,面试时有一答一,点到为止。小C到某杂志社应聘编辑一职,在向主考官出示自己发表过的作品后,又说自己擅长策划,有领导才能,并大谈杂志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考官认为小C谦虚不够,直接在第一关就毙了小C。选定要就职的职位,只表现出自己具有胜任那一职位的能力即可,不要锋芒太露。

三、应聘陷阱

1. 广告陷阱

有些用人单位总是以“某单位”为主体发布广告,既不说明单位性质规

模,也不公布地址名称,最多只有一个信箱号和电话号码。而且此类单位多会要求在上岗前交报名费、培训费或者保证金,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把这份在人才交流会上得到的胶印传单立刻扔进垃圾桶里。

2. 高薪陷阱

对于那些声明求贤若渴,待遇优厚却对应聘者的学历、能力并无特殊要求,只租用一间宾馆包间充当临时招聘场所的用人单位一定要想方设法摸清底细。这种单位多数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骗取报名费,其二是征集创意。常有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时以高薪为饵,要求应聘者交一篇策划案或是工艺设计,而且往往不厌其烦地讨论细节。这时,劝你不要再浪费那份心思与精力了,他只是想免费利用你一回而已。

3.“好心”陷阱

与用人单位接触,最好是面对面地交流,要尽量避免中介,尤其是那些无正式执照的小规模的“劳务介绍所”,更不要将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随便交给他们,或在他们提供的文件上轻易签字。小心那个热心替你牵线搭桥找工作的陌路人,很可能是一个“狼外婆”。

4、名称陷阱

这是一个讲究“包装”的时代,连电梯服务员都冠以“垂直交通管理员”的鲜亮称呼时,一个OFFICE职员轻松就任“经理助理”、“技术协理”就显得理所当然了。往往是经营不善的单位其招聘广告就打得越是炫目,那些早早进驻校园的招聘大军尤其擅长闪烁其词,以虚荣名衔和所谓大好前景迷惑急于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所以,奉劝应聘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可被那些耀眼的名衔冲昏头脑。

5、明星陷阱

这是女生们最容易掉进的陷阱。一些不法单位常常以招聘“形象代表”、“公关模特”“礼仪小姐”等名义四处猎艳,但在“待遇从优”且“替应聘者保密”等暧昧字眼掩盖下的,往往是一个个令人不齿的交易。梦有多美,坑就有多深,做明星梦的女孩子,一定要慎重。

实训二:创业指导实训

大学生创业的必然性

(大学生创业的概念,背景,可能性,重要性)

1、大学生创业的概念

大学生创业,即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于学习期间创办事业的行为。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它的最终结果是创造社会财富,带动经济和社会的迁移。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大学校园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同时也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因此,认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和探索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学生创业的背景

 世界背景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各种变革。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契机。

 中国社会背景

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创业是在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加入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3、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

1.为社会带来财富和价值;

2.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

3.促进经济发展;

4.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5.是自身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6.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创新精神。

4、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

1、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和张扬个性的要求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能力与培养

一、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分析

 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具体素质

 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1、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①“智”,是智谋,多谋善断;

②“信”,是诚信,赏罚有信;

③“仁”,是仁慈,爱护士卒;

④“勇”,是勇敢坚定;

⑤“严”,是严明,明法审令

2、具体素质

 创业精神

 吃苦耐劳

 良好的商业品德

 战略眼光

 脚踏实地

 自信机敏

 爱心

 社交能力

 合作能力

 创新意识

 魄力

 冲动

 创业精神:

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强烈的创业意识。强烈的创业意识,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将创业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创业的成功是思想上长期准备的结果,事业的成功总是属于有思想准备的人,也属于有创业意识的人。

创业意识应该由胆、识、行三方面构成。胆就是胆略勇气,就是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勇于奋起的气魄。这也是一种信念,来源于对成功的正确理解,强烈地创新意识、超越意识,高度的责任感。其中,责任感是第一位的。生命是一种责任,创业是践行责任的途径之一。

 良好的商业品德

 战略眼光

自信机敏

竞争意识

 爱心

 社交能力

合作能力

 魄力

在创业界,往往是风险与机会并存。创业者必须善于发现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探求欲;必须敢于冒险,即使没有十足把握,也应果断地尝试,该出手时就出手。

二、大学创业能力意识的培养

1、确立创业能力意识的培养目标

2、根据创业培养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建符合创业能力要求的培养体系。

3、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4、加强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

认识自我,学会创业

三、大学生创业五大难关

 选项关

 创新关

 资金关

 经验关

6.大学生择业 创业 篇六

一、应用题

(一)自荐信„„„„„„„„„„„„„

(二)封面„„„„„„„„„„„„„„„

(三)简历„„„„„„„„„„„„„„„

二、综合运用题

题目: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记我的求职心得体会

(一)就业形势„„„„„„„„„„„„„„

(二)求职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三)求职基本过程„„„„„„„„„„„„

1、简历制作„„„„„„„„„„„„„„„„

2、面试„„„„„„„„„„„„„„„„„„„

3、试讲„„„„„„„„„„„„„„„„„„„

(四)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五)经验教训„„„„„„„„„„„„„„

题目: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记我的求职心得体会

我一直坚信,有付出总会有回报。但并不是所有的拼搏都会成功,我们不能盲目的拼搏,必须带上我们的智慧,将属于我们的机会牢牢抓住,才会多一份成功。这样的信念与认知也成为我求职路上的力量和支柱。

2013年下半年,我作为一名即将迈出校园的2014届毕业生,成为了数十万求职大军当中的一员,职业定位—简历制作与修改—投简历—等待—面试—等待—试讲—等待—结果,不同单位的求职历程,或完整或中途夭折的道路,当中的迷茫,艰辛,焦虑,喜悦,激动,各种复杂的情感夹杂并存,难以言喻。然而,也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求职,一次次的思考和总结,让自己在求职路上不断积累,不断成长。回首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不同的阶段都使自己有所感悟和收获,现就自己所经历的谈谈对求职的认识和想法。

(一)就业形势

今年对于师范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一方面要归功于学校的重视,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就业信息网以及大型双选会等途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河北师大师范类本科生通过一个学期的顶岗支教活动,课堂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具备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专业技能过硬。以前经常听别人说过,找工作很难,心里还有点恐惧,不过经过几次求职过程我才发现,原来找工作不难,尤其是师范类专业可是要想真正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二、求职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求职准备阶段应搞好自身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和劣势,找准工作的种类、进而找出行业以及业内有竞争力的企业或单位。所以说求职第一步是进行行业认知和职业定位。只有完在这一步,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和自身定位,才能做到在求职时有针对有选择,避免精力和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对于我来说,曾经在是否适合本专业岗位,是否要跨专业求职有过疑惑。起初由于个人爱好原因,我也有过从事销售类工作的意向,但因为自己并非相关专业学

/ 4

生,相关知识不扎实,在求职方面并无优势,况且若干好的高中学校偏向于招聘男生,自身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所以后来综合来看,还是选择了教师行业。

三、求职基本过程

(一)简历制作

简历就是你的门面,一个好的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对于简历的长度和细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我只写了一页,列举了自己的职业技能、个人基本情况、实习经历、获奖情况和教育背景。虽然后来通过这份简历还是得到了各种各样职位的笔试面试通知,但在这里还是推荐大家最好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简历,提高命中率。简历进行多次修改并咨询相关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简历,俗话说得好,简历是改出来的,当自己经历过后更是深有体会。虽说每一次的改动都不算大,小到只是个别标点和排版的改动,但也正是这一次次的修改,使自己的简历不断完善,虽说算不上十全十美,但至少还是做到简洁且相关性较强。

(二)面试

面试是很重要的。你的简历写的再好,人再漂亮,成绩再优秀,如果你过不了面试那一道槛,那学校也是和你无缘。正式的面试一定要衣着整洁,精神抖擞,把你最完美的一面表现出来。面试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练习熟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了解一下学校情况。心态要摆正。面试你的人员和你是平等的,不要觉得他们位置高一点而显得自己处于弱势。越是这样越容易在面试的时候体现一种不自信。说话要有底气,说话音量要适当,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但一定不能细声细气,这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说话的时候最好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要适当体现说话的艺术。回答明确,头脑保持清醒,问什么就答什么,没有问的不要自己先说出来。注意礼貌和个人习惯:进门打招呼,坐姿端正,不要抖脚,肢体语言不要过大,离开要说再见等等细节。

另外,面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态度真诚。招聘单位要看求职者的能力,更会看你是否渴望得到这个职位。你可以通过提前联系招聘单位,到招聘单位考察等多种形式表达你对这个职位的渴望,让应聘单位看到你的真诚。同时面试过程中细节很重要,既要突出自己的个人特点,也不失端庄谨慎。

(三)试讲

试讲是很重要的。试讲时不要紧张,平时训练时是怎样讲的,也要怎样讲。况且咱们师范类的本科生都经历了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经验,因此,站上讲台就要有十足的自信,条理清晰的将给出的知识点讲透彻

/ 4

了就可以了。根据多次试讲经历,我觉得完美的知识导入能决定最终试讲的成败,因为试讲的时间最多也就维持在十多分钟,考察官主要看的就是你的教态和思维能力,所以大方而又吸引人的开端必然会使你脱颖而出。

四、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摆正就业心态,不要心存侥幸,更不要心存胆怯。我们是不能回避就业压力的一代人,正因为有压力,在求职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产生落差感,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来面对就显得尤为必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待遇好、压力少、空余时间多的工作,但是,我们很少有那样的机会,因此在步入社会前夕的就业问题上,我们会有些落差感,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这山望着那山高嘛,因此,我们往往要“退而求其次”,即“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先就业再择业”: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自己也适合的企业,这个企业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却可以提供很多发展和成材的机会,让我们更好地得到锻炼和提高,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另外求职中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工作的取舍问题。在接到张家口私立一中和精英中学的签约通知后,第二天就是张家口宣化一中的试讲通知,当时很是纠结,是该放弃前两者,还是选择参加后者的试讲那?,还是珍惜已经得到的,放弃未知的。最后我决定选择宣化一中的试讲,因为这所学校生源好,而且重视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拔,对自己日后的升职空间很有利。庆幸的是,通过自己的不血努力,最后成功签约宣化一中。

五、经验教训

记住永远不要对自己失望,不要因为别人都找到工作,自己没找到而否定自己。当然,我们要看看究竟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别人为什么会成功;也不要看不起自己,因为自信就是求职成功的一大元素。求职前最好给自己定位,问问自己究竟想从事什么行业,自己在这个行业发展有什么优势。俗话说:机遇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如果你很想得到某份工作,就必须作充足的准备,应考的准备、衣着的准备、心理的准备。俞洪敏曾经说过:“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足以说明积累本身及对于把握机遇的重要性,当然,这也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心态,从平常的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好准备迎接机会的到来。走过大四,经历求职之路,我无限感慨,同时也无限幸运,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选择了相对合适的雇主,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之旅。或许,这只是一个起点,未来仍有很多艰辛和考验,但我也将一如继往地用心与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未来。

7.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篇七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

虽然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择业观不尽相同,但都包含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

(一)积极因素

首先,择业自主意识明显加强。在“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下,大学生十分关注就业问题。他们不仅想了解就业政策、规定,而且很关注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形势、对专业的需求状况及各类职业的基本情况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择业策略,既听家长的意见,还听老师、同学、朋友的意见,但是最终多数是独自作出决断。

其次,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普遍增强。虽然大学生仍重视专业对口,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部分大学生主张初选的职业只是暂时的,然后再努力寻求流动机会,逐步过渡到位,实现自我价值。职业流向也由过去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或多向流动,高层次的需要逐步凸现,有的甚至来回流动,在一个单位几进几出,兼职的更是大有人在。

(二)消极因素

首先表现为社会价值观念淡化。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倾向较严重,忽略了社会价值,从而导致其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难以履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从中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其次是职业奉献意识弱化。时下,大学生明显地把奉献与索取放在同等位置上,这对一个具体的部门来说,影响不大,但与整体社会的主导价值出现了较大的反差。部分大学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和名利,轻事业和奉献,缺乏诚信意识,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是高期望值久居不下。当前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需求,盲目追求超越个人素质的职业。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对策

导致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的择业观直接影响其职业的选择,不良的择业倾向将导致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受挫。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择业观,既是当务之急,又是关系到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合格人才的重要问题。

(一)坚持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择业观教育时,高校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原则。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是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与需要,只有在满足了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满足个人需要,其个人价值也就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所提供的社会价值越大,大学生自身发展也就越快,个人价值实现的程度也就越高。只有这样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才能融和个人价值于社会价值之中,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

第二,享受权利与承担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权利和责任是人类社会道德的评判标准之一。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他在依法享有个体权利的同时,也被赋予一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择业必须把权利和责任辩证地统一起来,在不损害集体、社会、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

第三,自我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原则。理想是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一位大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为其目标而奋斗。当代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大学生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到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二)切实加强就业指导

首先,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整个教育工作的大局出发,将毕业生作为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针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的问题和情况,高校要转变观念,构筑科学、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实践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与理论研究,促使就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高校有必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业务水平精湛的专门的就业指导队伍,其既要有负责具体就业工作人员参与,又要有社会、教育、心理、市场学等多方面的专家的加入,不断加强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改进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提高就业指导的层次和水平,真正实现就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再次,要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的过程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全面、广泛、深入、连续,要贯穿于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策指导,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避免在求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信息指导,通过传播沟通信息,建立教育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而架桥铺路;三是心理指导,高校可对大学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

目前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与当前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是一致的,现实主义是它的最大特征,在市场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功利性色彩和个人主义色彩,与此并存的一些传统的择业价值观念,如就业中的“求稳定”心态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嬗变,既反映了主体意识的扬弃和重塑的基本走向,又反映了社会变革的痕迹。但我们相信,随着就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将日趋理智与成熟,寻求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兼顾个人发展与经济收入将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田景海.大学生择业社会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2.

[2]谢维和, 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杨德广, 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4]朱贻洲, 朱炳.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嬗变[J].青年探索, 1993, (5) .

8.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偏差指导 篇八

然而,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大学生太多,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我国近13亿人口,有1300多万在校大学生,仅占人口的1%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l5% ,只是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级阶段。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目前来说,还只是一个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假象。这其中不乏有专业结构上的问题,也有用人制度上的问题,更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由此探寻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价值观和就业的基本思路。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现状

择业价值观是对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其对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它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方面的集中体现。正确的择业价值观能指导毕业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正确的定位、合理的选择。因此,正确的择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前提。

1.择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

受市场经济利益观念影响,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讲求实惠的功利化择业倾向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天平上,传统的重义轻利、先公后私、重精神轻物质等评判价值观念的标准受到严重的挑战,义利兼顾、公私兼顾、重物质、求功利等价值观念已为相当多的大学生认可和接受。

2.择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主要表现为在择业中有强烈的主动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当前,大学生能够坦然面对社会变革的严峻挑战,能正确看待择业,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在择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意识。

3.择业价值目标的多元化

择业价值目标是由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受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择业的目标选择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倾向。首先,大学生对毕业以后的出路考虑呈现多样化选择,据浙江省大学生就业意向显示:选择直接就业的大学生为54%,准备考研的为23% ,出国深造的为11% ,自主创业的为3% 。其次,在行业的选择上,多数大学生不再只盯着国有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成为许多大学生择业的首选目标,出现了“六多”现象:一是到非公有制单位的增多,二是自主创业的增多,三是到大城市临时打工的增多,四是到东部就业的增多,五是报考研究生的增多,六是出国留学人数增多。

4.择业价值期待的理想化

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定,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除了家庭、学校,很少与社会直接接触,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呵护,尤其是在城市中长大的大学生,在生活上早已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求名、求富动机的驱使下,他们理想化成分居多,很少从实际出发,固执地以知识分子的身份自居,而且对自我认识不够,认为“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成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说到底还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客观现实环境的制约。它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演变趋势。

1.社会因素的影响

⑴市场经济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的正确选择。与此同时,也应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积极角度看,市场经济多元性、竞争性、平等性、重利性、自主性等特点所带来的自主意识、竞争观念、效率观念等价值要求都已渗透到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中。但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重新分配及其最主要的等价交换原则、竞争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促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产生以经济利益为基点的各种价值观,促使他们关心物质待遇、工作环境和个人才能的发挥等。因此,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影响,既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和追求人生与社会真、善、美崇高境界的价值观引导,同时又有形形色色庸俗、消极、享乐和追求物欲满足的诱惑。

⑵价值观教育的滞后性与局限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由于现实社会生活与思想理论环境的复杂化,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观念不再是单一地接受主旋律的教育、熏陶,而是有了许多不同的、复杂的“声音”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比较注重专业素质教育,特别是偏重于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倾向,加之在市场经济全面推进之时,教育缺乏力度,忽略教育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价值观教育滞后,价值观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的局限也使之收效甚徽。这样,大学生择业价值观难以形成正确有力的导向,以致造成一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2.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的期望和求稳定、保终身等观念作为传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大学生个体独立意识。在择业时,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及其他职业榜样等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左右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造成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心理和不良情绪。

同时,父母的职业评价、思想政治状况、生活方式和文化教养等,也都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产生重大影响,以致影响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因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3.大学生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

职业是把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大学毕业生正处在由青年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容易产生动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自我认知不准确。由于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大学生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自我的认知水平较低,容易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甚至产生从众心理,自我决策能力差等。⑵对环境的认识不足。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全面了解社会,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够,理想往往脱离实际,择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⑶心理素质较差。由于大学生都是初次就业,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正确把握就业形势。

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和就业的基本思路

1.加强思想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

择业观念是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投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教育必须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⑴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指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追求和向往及规划和构想。所以,大学生要调整好职业理想与现实职业的关系,要把理想变为现实,这就要求大学生把个人主观愿望和社会的客观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是首先要考虑的。大学生要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把社会的客观要求同个人的主观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摆正二者的关系,这样才会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深化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如今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往往通过就业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模拟招聘等形式对大学生就业加以指导。主要包括:第一,提供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咨询服务,引导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第二,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广大学生对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有准确的认知。第三,帮助学生准备自荐材料,掌握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3.协调学校、社会、家庭三方

9.大学生择业 创业 篇九

1 新形势下高校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分析

择业观对毕业生特别是女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 如何培养科学合理的择业观直接影响女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发挥和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

但是,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对毕业生观念的影响具有双向性,既有促使毕业生不断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带来了女大学生思想、心理的震荡、躁动和困惑,从而导致社会角色的模糊,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特定的角色矛盾,更显示出与一般毕业生不同的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女大学生就业观滞后:新的就业制度要求毕业生有竞争的就业观,但许多女大学毕业生始终认为,她们的任务就是考上大学,至于就业,是国家的事,不需要自己操心 ,但市场经济遵循的是竞争机制,不会怜悯怯懦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职位的谋取都是要靠自己去“争”,去“抢”。

1.2 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1.2.1 怯懦心理:一些平时就比较内向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怯懦心理,面试过程中语无伦次,答非所问。有的小心谨慎,怕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以致不敢放开说话,该表达的未表达。她们渴望公平,却在机遇面前手忙脚乱,局促不安;盼望竞争,却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种怯懦心理也多见于一些女大学毕业生和性格内向或抑郁气质类型的毕业生。

1.2.2 自卑心理: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表现为对人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具有自卑感的女大学生胆小、不自信,对外界评价特别敏感,害怕自己被别人笑话,不敢凭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去竞争,不愿意主动出去找单位,只盼着学校帮助推荐就业。因而有自卑感的女大学生失去许多就业机会。如果女大学生对挫折容忍力小,就会深深地陷入万念俱灰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此时,如果得不到外力的帮助,就可能自暴自弃,轻生厌世。

1.2.3 焦虑心理:女大学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焦躁不安即为择业焦虑。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怕字当头,忧心忡忡;在行动上表现为择业时无所适从。择业焦虑,是毕业生择业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紧张状态,在许多毕业生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一般见于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同学,男、女生均有,以女生居多。研究表明,引起女大学毕业生焦虑的主要问题是: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特长、环境又优越的单位;选择单位失误,造成“千古恨”怎么办;到单位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等。这种焦虑使他们心理负担沉重,以致紧张烦躁,对就业惴惴不安。

2 新形势下高校女大学毕业生择业观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前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传统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就业制度的改革对促进人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克服以往就业制度的弊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毕业生认识到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决定他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促使毕业生改变传统的就业思想,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观念。但由于在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改革中,在一些环节上过分依赖于“供求关系”的自然调节,而在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配套措施滞后的现实条件下,这种自然的“供求关系”的背后往往还存在一种人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就业市场。而在这一问题上,政府的政策调节、监督措施、制约力度和服务相对滞后。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上大学就等于就业”的思想支配下,由此导致女大学生择业观由“自由化”到“靠社会关系”最后到“听天由命”等不良行为的倾向。

2.2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所带来负面影响是女大学生择业观形成的社会原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加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和主导作用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过程的核心,市场主体利益逐步分化,利益集团重新组合,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迅速变迁,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其它多种经济成分及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现实,引起了毕业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包括择业观念的变化,使女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多元化、务实化趋势,但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成长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滋生庸俗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影响和侵蚀着相对单纯的女大学生,具体表现在女大学生择业时过分强调自我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及自己的专业情况和自我特点。在择业价值目标上,她们紧紧追逐物质利益和个人价值,淡漠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的行为选择取向。

2.3 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是女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错位的动因: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深入,社会上各种思潮对青年大学生影响很大,以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主的西方价值体系也随之而入。由于青年学生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深度的理性思考,加上我们教育的乏力和滞后性,使她们容易被目前的利益所迷惑,社会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更强化了她们的经济观念,激发了她们在择业时价值取向的错位。

3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女大学毕业生择业观教育的建议

通过分析来看,目前大多数女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仍落后于形势的要求。种种不正确的择业心态以及择业过程中心理问题导致了择业过程中的障碍,因此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从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学校的职能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育女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帮助女大学毕业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工作无好坏之分,岗位无贵贱之别,不管做什么工作 ,只有分工的不同,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一样的是个人的社会价值。只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的实现同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女大学生要增强机遇意识,跳出局限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几个好企业的“小圈圈”,放眼各行各业的就业大市场,更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即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解决发展问题,因为只有生存才能谋求发展。

3.2 加强对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指导:就业政策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为完成某个时期的就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认真细致的.向学生宣讲国家关于释放类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原则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是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关键。在政策指导过程中,就业政策要早宣传、早教育。

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方向的消息和情况。它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的基本依据,也是女大学毕业生确立正确择业观的又一重要条件。将就业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应主动举办供需见面洽谈会,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顺利实现就业和用人目标。

3.3 创立合理的心理疏导机制:对女大学生来说,就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她们对职业的选择兴奋、困惑和苦恼。面对着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理想和现实反差,部分性格内向、心理素质差的女大学生,对自己、他人、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引发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对此,我们要及时了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创立合理的心理疏导机制,教育女大学生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积极进行自我调适,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受挫能力。同时通过开设女大学生心理专题讲座、就业心理咨询等途径,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4 教育和鼓励女大学自主创业: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在学生中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提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女大学生就业于某一单位,解决的仅是个人的问题,而自己创业或开办公司,则在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别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从而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女大学生是当今女性中最有创业条件和潜能的群体,而现在自主创业环境非常好,从中央到地方均予以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并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出台;伴随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创业的渠道与方式日益多元化。因此,当今的毕业生欣逢自主创业最佳的机遇期;如若不能立即创业,也可以先加盟与自己创业目标相近的公司,积累经验和资金,物色合作伙伴,时机成熟时即行创业,也不失为一条理智稳妥的选择。现实中,许多女大学毕业生有胆有识自主创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为后来者树立了成功的榜样,也昭示了创业的确是一条希望之路、光明之路。

3.5 给予女大学生必要的就业技巧指导: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用人单位择人的标准越来越高。在同等条件下 要有竞争力,必须加强女大学生的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使之学会推销自己的本领。对她们进行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指导,使她们恰当地给自己定位,以便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放矢。

总之,在新形势下,开拓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树立女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妥善解决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帮助其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以便实现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主义文集》(1-5卷). 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2] 《克服焦虑》.维雷娜.卡斯特著,陈瑛译.三联书店.

[3] 王本贤.大学生择业焦虑心理与调适[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上一篇:电力系统谐波及治理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