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作者

2024-07-23

财政学复习资料作者(精选10篇)

1.财政学复习资料作者 篇一

新入职财政工作者心得体会

新入职财政工作者心得体会

仰望苍穹,浩瀚的蓝天里,我或许是一朵微小的云; 俯瞰大地,无垠的土地上,我也许是众生灵中的一员;面对知识,广阔的海洋里,我是那微小的一滴;文明的世界里,那传统的血液在我胸膛奔涌流倘„„面对“为国理财、与民连心”的号角,我今天写下这些文字,感恩苍生的滋养以及生活的洗礼。

我对于财政工作,还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新兵。去年七月,在各种机缘的巧合下,我成了财政局办公室的一名“暑期工”。暑假过后,我继续做着“见习”。细数过来,到现在已愈一年,回想起这一年来在办公室的点点滴滴,就如同发生在眼前,心里仿佛是倒了的调味瓶,五味杂陈„„

当我确定地与父母亲说 “今年下年我不教书了”时,我的父母紧张得连问我几个:“不教书,你去干么?”当我告诉他们我要到财政局去上班时,我爸倒时平静了些,但我妈却连叹了几声“崽,你刚考进县城,教下书,有么不好啥?咱们家又没得么关系„„”我理解父母的担忧,但我却没有十足的信心消除他们的疑虑。起初的时间里,向他们汇报我在新单位里遇到的些许琐事,成了我们在餐桌上必备节目。职业角色变换的日子里,一家人温馨融洽的场面,至今都是那么清晰、生动——几多叮咛,几多感念,几多激励„„

具体到这个岗位上的日子,我已记不清了。但面谈时,领导所讲的几句话,却是醍醐灌顶。“我这里很需要人,想来的人很多。”“你的信让我感觉到你变化很大,机关工作相对学校里要复杂些,我觉得你先来试试,看适应不适应。”“工资、还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我完全理解做领导说这些话的用意与底气——不,是智慧。武王问太公中关于“选将”,不是有“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八征么?„„当以前的同事还在猜测我转行的原因时,我就这样开始了在财政局办公室的“新兵”之旅。

是新兵,就得勤学苦练,随时准备打仗,准备打胜仗。作为财政工作的一分子,就要以为国理财为契机,与民连心。作为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就要以业务一流为目标,及时上传下达;更要以至诚为民服务为宗旨,尽职尽责,做到为国理财贡献力量,为单位的优良服务的形象添砖加瓦。

因为年轻,所以才不会在乎转行所遇到的挑战;因为流淌的热血,所以才如此热爱考验。我不能确定这条新兵的路接下来是否平顺,但我始终怀揣着真诚、谦恭的信念。面对在财政历练已久的前辈,他们身上闪烁的智慧,是我这个财政新兵之旅充满快乐的泉源。

过去的一年,已无须赘述;接下来的路,在感恩与洗礼中继续前行!

2.财政学复习资料作者 篇二

夏伟 南京栖霞建设有限公司21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以大幅度提高。财政税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现状进行研究,针对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弊端为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提出了合理意见。

关键词:财政税收;深化;体制改革;问题;方案

前言:财政税收的体制改革是关乎到我国社会各方利益分配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其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健全的财政税收体制是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得以稳定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重点研究,并针对现阶段财政税收体制中的相关问题为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一、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现状及漏洞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现状

(1)财政税收形式单一

我国目前的财政税收体制仍然是以国家政策为基础,形成财政税收入结构主要以中央政府为主,而财政税收的支出则是通过各级地方政府来执行的。首先,由于我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即中央与地方在财政税收中所扮演的角色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长期的归属关系,使得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并不能实行严格意义上的自治制度。其次,由于我国的政府级别的层次过多,导致了财政税收的行政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合理财政税收体系的形成。

(2)财政税收体制具有局限性

财政税收体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则是政府的财政税收水平过高,为人民或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由于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体系的结构缺乏合理性,所以导致我国财政税收的公平性难以保证,同时对于财政税收效率的提高也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据统计,我国2008年国内税收的总产值[1]

为19%,财政收入占全国GDP总量的21%,单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财政税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其水平却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的上游,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政税收体制局限性的另一表现形式为税收体系结构的不合理。由于我国现有的税收结构不健全,使得我国能够调节社会分配的相关税种的功能基本丧失,最终导致了我国税收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力较差。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漏洞

(1)转移支付体系不规范

所谓转移支付又称为无偿支出,主要是指各级政府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以解决其财政失衡的状况,是通过无偿支出的方式进行公共物品的补充工作。由于一般性转移支付体系是体现我国财力均等化功能的具体表现,但转移支付体系在现阶段的财政税收政策中所占的比重少之又少,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其比重占到我国财政税收体系的10%,而相比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33%的情况下,2010年的转移支付比例也仅仅占到整体财政收入的13%,因此导致了我国相关财政收入分配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2]。

(2)资金使用率较低

对财政税收所获得资金的使用率较低是我国财政收入体制的另一弊端。现阶段,在中央向地方进行财政的转移支付或者各级政府间进行转移支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财政收入支出监督管理体系,使得支出的资金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同时各级政府对资金的截留漏损现象严重,这导致了相关资金并没有流入到最需要经济支援的各级地方政府中去,使财政税收的资金的使用率严重降低[3]。

(3)腐败现象频发

由于受到我国财政转移支出制度建设进程以及我国的政府设置层次较多的影响,导致了在中央向地方进行财政转移或者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财政转移的时间过长、财政转移的手续也愈加复杂,这使得我国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而对于资金在各级政府间流动的过程中出现了层层克扣截留的现象,甚至滋生腐败,严重阻碍了我国财政税收体系的合理建设[3]。

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进行分税体制改革

分税制改革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改革制度,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与国家税收财政理论具体要求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下,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对社会各个生产领域内的收入进行合理化分配的重要依据。首先,分税体制改革需要从政治和行政两方面入手,各级政府通过实行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简化行政级别,保证相关的财政收入在进行资金转移支付过程中的透明度,同时,将各级政府对财政的行事权利进行细化处理,利用相关的政治手段和制度合理配置各级政府的税收权利和财政权利。另一方面,由于分税制要求市场竞争的财力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而中央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措施又要求财政收入相对集中,这样集中与分散的财政关系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集权与分权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进行合理的分税制改革,必须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包括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时间以及向各级政府进行资金转移支付的时间等[4]。

(二)建立合理的财政支出制度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由财政部门根据相关预算计划将国家通过税收方式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向相关部门进行支付的财政活动。对财政支出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一方面可以解决现有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家非公共品的支出,更有效地为我国公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保障[5]。

建立合理的财政支出工作需要从两方面展开,即建立健全的财政法律体系与加强公平、公开和公正的财政制度建设。一方面,健全的财政法律法规可以使得我国财政税收的相关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可以加强我国财政税收的管理力度,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实施公平、公开和公正的财政制度政策可以使我国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更愿意接受我国相关的社会收入分配政策[6]。

(三)加快财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对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是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必要措施。随着全球信息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我国财政税收的相关工作必须符合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我国社会各项资源的整合与分配[7]。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各个生产领域的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因此,要想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效率,我国的财税体制必须从传统的各级政府以通过文进行层层汇报的模式转变为应用电子政务对各项社会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模式钟来。由于在分税制实施的过程中,国税、地税与财税征收过程中的成本较高且难以协调,因此通过对税收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地信息化调整不仅有利于解决分税制实施过程中的各项难题,同时对于提高政府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强化政府的财税管理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8]。

(四)完善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相关部门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实施情况并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相关政策规定的层面上。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收支管理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决定着我国整体的财政税收收入水平,影响着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管理办法虽然对基层人民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是对于各级地方政府出现的违规行为,其处罚力度较差,因此要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管理工作提升到法律的高度上来,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对国有土地的出让和使用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央和相关省市级政府对国有土地使用的调控力度并提高土地收入管理的统筹层次,从政府自身出发,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进而建立地方政府的财政体系并稳定其财政税收的收入来源[9]。

结论: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从合理进行分税体制改革、加快财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完善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发,为合理建设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可见未来加强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宋立.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改革重点(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9,26(11):2-27.[2]胡忠毅.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21):6-8.[3]孙桂清.浅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4(21):142.[4]赵霞.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

3.财政学复习资料 篇三

名词解释:

机械论政府观:政府、法律及国家都是社会成员为实现各自个人目的而达成的契约 有机论政府观:社会是个有机整体。国家及政府是核心。社会发展目标由核心制定并组织实施。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超越一切价值判断,只描述、解释实证研究对象的各种现象,研究其内在规律或检验有关理论,并用理论构造模型,分析并预测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趋势或概率。

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作为分析的起点,首先提出一种标准,再论证研究对象是否符合这一标准,变化趋势是否接近或远离所设定的标准,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罗尔斯主义:社会福利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上境况最差的人的效用。

公共决策: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它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就是一种共同消费的商品,即每多一个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这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减少。

混合产品:就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之间的产品。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排他性公共产品和拥挤型公共产品。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科斯定理:私人之间可以通过讨价还价的方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即在一个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只要初始权利是明确界定的,那么无论初始权利如何界定,各方之间的谈判最终会形成一个帕累托有效的配置。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专门社会保障资金,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税收转嫁:指的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过程。拉姆齐法则:要使税收的总体超额负担最小,税率的确定应该使征税后的每个商品需求量按相同百分比下降。

公债:公债是公共债务或公共部门债务的简称,具体指各公共部门以公共信用方式举措的各类债务。政府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核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

复式预算:它是指在预算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归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以特定的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支出项目,并使两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的预算形式。计算

前五章计算题计算:★公共产品部分 公共债务? 画图

负外部性(P99)税收转嫁:完全竞争:对需求方(P208)和对供给方(P209)完全垄断:对垄断者(P210)简答:

1、混合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该题自己写,以下是缺陷)

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产品(2)外部性(3)垄断(4)不完全市场(5)不完全信息(6)分配不公(7)宏观经济失衡。

政府失灵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度的影响。其次,政府干预有效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能力的影响。再次,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最后政府干预还受政治过程所影响。

2、税收转嫁含义、形式

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国家课于他们的税收,而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类型:包括前转、后转、混转、輾转转嫁、税收资本化、消转

3、帕累托最优

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4、社会福利函数的内涵及其典型形式

假设社会福利函数取决于每个人的效用水平,并且,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地位是相同的,在社会其他成员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任何一人效用的增加,社会福利就会增加。典型形式: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衷主义、平均主义

5、公共决策原则 一致通过原则 多数票原则 互投赞成票 中间投票人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

6、公共决策过程中不同的参与主体及其动机。政治家(政治支持最大化,具体视为获得选票最大化)选民(通过参与政治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特殊利益集团

官僚(使支配预算规模达到最大)

7、理解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排他性公共产品、拥挤性公共产品

8、外部性的含义及其私人对策。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私人对策:科斯定理 合并 社会习俗

9、外部性的公共对策。

庇古税,向污染的企业征税 规制,颁布排污标准 创造市场,颁发可转让排污许可证

10、公共支出分类

按政府职能分: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按经济性质分: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按预算科目支出分类:

1、支出功能15项

2、支出经济12项(具体见书)

11、西方关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瓦格纳

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为维护社会和经济正常秩序;纠正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文化、教育、福利等公共支出项目的增长都需要政府增加公共支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皮考克 魏斯曼

(1)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2)外在原因:社会动荡,导致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提高,结果是政府支出的预算约束也随之提高,使得整个财政支出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马斯格雷夫

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初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中期阶段: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成熟阶段: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非均衡增长理论

鲍莫尔

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12、我国公共支出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要实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要实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要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

13、政府大力支持教育的理论依据。

很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不完善(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或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补贴,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是一个重要原因)

14、政府介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原因

基础设施时经济增长的前提;有些基础设施规模经济显著,具有自然垄断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外部效应;减轻贫困,促进公平;基础设施支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15、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理由

社会保障均等化体现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克服保险市场存在的逆向选择的需要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需要 家长主义的表现

16、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区服务

17、税收的三个特征及其内涵。

(1)强制性:税收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课征的,无论纳税人是否愿意,只有符合税 法标准,就应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在征税过程中。

(2)固定性:国家征税预先规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 税期限,纳税地点等。包括两层涵义:第一,税收征收总量的有限性。第二,税收 征收具体操作对象的确定性。(3)无偿性:个体纳税人享有的公共利益与其缴纳的税款并非一对一的对等,但就纳税 人整体来说是对等的,税收的无偿性表现为个体的无偿性,整体的有偿性,表面上 的无偿性,但实质上的有偿性。

18、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方法、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和法律责任。

19、我国财政收入形式。

除税收外,财政收入通常还包括各种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公债收入等。20、最优税收和最优税制的评价标准各是什麽?

最优税收---公平,效率,即税收符合公平原则,同时对资源配置产生的负面影响(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

最优税制:从效率,公平和管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来考虑。

21、如何理解公债的概念、本质及其形式特征?

公债是公共债务或共部门债务的简称,具体指各公共部门(主要指政府部门)以公共信用方式举借的各类债务。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公债的形式特征指公债所特有的外在表现,具有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2、什么是政府预算?政府预算的原则有哪些?

政府预算是反映政府公共部门全部经济活动的预算。广义上包括政府收支预算,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构的财务预算。狭义上是指政府自身的预算。就公共财政而言,政府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核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组织和管理财政分配的工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原则:(1)公开性。要求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都要按照法律要求规范有序进行。(2)完整性。政府预算应全面完整的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全部内容,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都应反映在预算中,在预算外的另设预算,即使是经立法机关批准的非预算收支也应在预算中反映并接受预算管理监督。(3)统一性。

(4)可靠性。要求政府预算中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根据充分确凿的资料进行科学 计算。性质不同的预算收支项目应严格列出,分类列出。

(5)性。要求政府预算必须严格按照法定预算(政府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通常为一年)编制。

(6)法律性。政府预算必须经国家立法权力机关审批后方能生效,是国家重要的法律文件。

23、掌握中国政府预算体系构成 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由各级政府预算和机构预算组成,政府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机构预算包括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24、预算调整的手段有哪些?

(1)动用预备费。各级预算的预备费是为了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某些临时急需和事先难以 预料的重大开支而设置的备用资金。

(2)预算追加,追减。在原核定预算收支总额的基础上,增加,减少预算收入或支出数额。(3)经费流用。在不突破原定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由于预算科目之间调入,调出和改 变资金使用用途而形成的预算资金再分配,具体对不同的支出科目数额进行调整。(4)预算划转。由于行政区划或企事业,行政单位隶属关系的改变,在改变财务关系的同 时相应办理预算划转,将其全部预算划归新接管地区和部门。

25、复式预算

是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按其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复式预算的典型形式是双重预算,即按经济性质把财政收支分别编入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26、国库类型有哪些?

(1)独立国库制。国家专门设立的国库。专门办理政府预算收支的出纳业务。芬兰

(2)委托国库制。国家不专门设立的国库。委托中央银行代理或经理国库业务。中,美,英,法,德,日,韩等国。

(3)银行制。国家不专门设立独立国库,也不委托央行代理制国库,而是由财政部门在商 业银行开立专门的账户,由商业银行办理预算收支业务。

4.财政学复习资料 篇四

(2)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在政府的介入或干预下,财政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给予财力保障,引导资源的有效和合理利用,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职能。

(3)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财政通过收入再分配额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格局,达到公平与正义的状态的职能。

(4)供给学派的财政税收理论(P49):拉夫曲线说明:1.说明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取得高税收收入不一定用高税率,因为高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获利,导致经济停滞或下降。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税率。政府应选择没落在禁区的。3.税率税收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组合在实践中很少见。(5)成本—效益分析法(P77)

(6)财政投资范围:基础产业;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7)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的账户,进行归口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支在都通过这一账户进行集中收缴、拨付和清算及监控的运作模式。

(8)社会保障支出:政府通过财政向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

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支出。

(9)内容:社会保险支出;社会福利救济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军人优抚支出;自然灾害救济支出

(10)税式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税收抵免:税收还贷:优惠税率:优惠退税:延期纳税:盈亏互抵:加速折旧(1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与制度;价格

(1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起着基础性的约束作用。

2.生产技术水平是指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生产技术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表现在:一是技术进步速度越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越快,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也就有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剩余产品)也就越多。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13)税收特征:强制;无偿;固定

(14)税收分类:按对象不同:流转、所得、财产、特定目的、资源

按税负是否转嫁:间接和直接

按征税标准:从量税和从价税

按税收与价格关系为标准:价内税和价外税

按征收管理权限:中央税和地方税(增值税:中央75% 地方25%)

(15)税收原则:公平、效率、适度与发质

(16)税收转嫁与归宿: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方式看,将部分或全部税款转移给别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P211)(17)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P214)

(18)税收饶让(P231)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享受的所得税减免税款,视同在国外实际缴纳税款而给予抵免待遇的优惠措施。

(19)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0)国债的种类:以国家举债的形式来讲,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以筹集和发行的地域来讲,内债和外债

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分为长、中、短期国债

以流通性为标准,分为可流通国债与不可流通国债

(21)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22)国家预算编制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

(23)财政体制:是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包括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财政转移支付。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题的独立自主成都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24)集权与分权,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职权,分工负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照顾到地方的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5)财政赤字分类:硬赤字与软赤字;结构性赤字与周期性赤字(P359)

(26)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动用往年财政结余;发行国债;向银行借款;发行货币;出售国有资产

(27)赤字财政:是指国家制定赤字财政政策,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国家在制定国家预算时,有意将预算支出安排的大于预算收入,不足的预算资金,向银行透支或发行国债来应付。

(28)常用的财政工具:国家预算、财政收入(税收与国债)、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29)财政平衡预算乘数(P378)原理:当政府支出与税收收入相等时,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额正好是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变动的数额。

(30)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的协调配合方式(P389):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政策的组合,即双松政策组合

2.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即双紧政策

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4.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组合。(31)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编者:你们亲爱的学习委员:李明

5.财政学复习资料整理 篇五

帕累托最佳:在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时,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布什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更好,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或者是最有效率的,所以也称帕累托效率。

外部效应:只有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就有外部效应存在。外部效应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完全竞争市场: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个市场都有足够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采购管理的总称,具体来说,是以《政府采购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来体现的,是对国家预算经费使用方式进行约束的一种方式。

税收负担:纳税人或负税人因税收而承担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牺牲。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税收中性:

价内税:指租金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一类税。

价外税:指税金附加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之外的一类税。

直接税:有纳税人直接负担税款,税负不易转嫁的一类税。

间接税: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让人,发生转嫁关系的税。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

从量税:以征税对象的特定标准为依据,采取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

营业税: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全部营业额为纳税对象的一种商品课税,是典型的传统商品税。

消费税:之一切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作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税收。国际税收:是税收学当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范畴,是在国家税收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涉外税收息息相关。

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与其有关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税收分配关系和处理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或财产征税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等协商谈判所缔结的一种对缔约国各方都有法律效力的书面税收协议。

税收管辖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在税收管理方面所行使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征税权力,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

地域管辖权:指一个国家对发生于其领土疆界范围内的一切应税活动和来源于或被认为是来源于其境内的全部所得和财产行使的征税权力,其中包括本国居民的境内所得和外国居民的境内所得。

居民管辖权:指一个国家对凡是属于本国的居民取得的来自世界范围的全部所得财产行使的征税权力。

消费地原则:又称目的地原则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消费的所有商品课税,不论是这些商品产自本国,还好从国外进口。

政府决算:我国的政府预算结构如何?是指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

零基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一切从零开始,要对信的预算年度或每一项目的预算支出必要性与规模吉尼写那个重新审查和安排。

问答题:

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的成因与表现:

成因(公共产品的存在。垄断现象的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分配的不公。外部效应。经济周期活动。)

如何认识财政的特性:

财政跟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应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去认识。

简述财政的职能:

有四。财政的维持保障,资源配置,调节收入,稳定经济的职能。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意义:

1、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2、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财政效益约束是软的。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而转移性支出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如何正确处理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益:

采取牺牲效率实现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实现效率的极端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过分悬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为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简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

2、最低费用选择法

3、公共劳务收费法

试述政府采购的意义及作用:

作用(是提高此证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是顺应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

财政支出机构变化的规律一般规律是:

1、经济性支出占全部公共支出的比重将逐步下降,社会服务性支出比重将逐步上升。

2、在经济性支出的内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将从较高的水平逐步下降,该比重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时最大,到经济发展中期阶段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3、在社会服务性支出内部,转支付的比重将会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1、首先,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国民经济总量或生产总量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2、其次,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结构或者生产结构造成影响,3、最后,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将对分配产生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多体现出来的特征:

1、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必须遵循市场的等价交换原则,2、由于财政的性质所决定,财政的购买性支出是为了满足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者某些居民雀替的需要,3、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具有确保履行政府行政基本职能、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的特点。

财政补贴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价格、企业亏损补贴,此证贴息,税收支出,其他补贴。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稳定价格,增大社会效益,引导消费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对外贸易,增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形式主要有哪些?

1、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2、专项收入: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利息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亏损补贴

5、国有股减持收入。

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基础性制约作用。(152)

试分析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155)

什么是税收?如何全面理解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或剩余产品的分配,采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的课税主体是国家,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或社会剩余产品,课征是强制无偿性。

比较分析课税对象、税源和计税依据的联系与区别。

何谓税负转嫁?简述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它是税负运动的一种形式,因素:商品供给弹性的大小。课税范围的大小。课税对象的性质。行政管理范围大小。市场竞争程度

分析税收的经济效益?分为微观经济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

如何理解增值额的含义:

理论上,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一个生产单位,是该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商品经营全过程,是一个商品最终销售价格扣除其购买价格以后得余额。税收征管实际,表现为法定增值额。

所得课税和商品课税的特征:

所得:税负相对公平。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税源普遍,课征有弹性。计税较复杂,稽征管理难度较大。商品:课征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收入稳定、可靠且计征方便。具有转嫁性和隐蔽性。具有累退性。全面评价复合税制结构:

国际双重征税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减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公债?有哪些种类?

动态:是政府作为行为主体,进行举债,用债和偿债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静态:是政府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等筹借财政资金,与有关各方形成的债权债务义务。分类:

1、发行地域(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2、偿还期限(短期公债和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是否允许上市(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

如何确定公债规模是否适度?

公债的发行不能超过一个点(发行公债筹资所带来的编辑社会收益等于编辑社会成本之点)以制约条件和经济影响判断(政府的偿债能力;认购者的应债能力;已存在的偿债负担;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国家职能范围;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类型;特定政治坏境;财政政策类型;金融市场状况;公债管理水平)

分析公债的财政效应和经济效应。

财政:能够弥补财政赤字,为政府投资性支出筹集资金,稳定经济。经济:

什么是政府预算?我国的政府预算结构如何?

是指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与国家政权的结构是一致的,一级政权设一级预算,与政权结构相适应,并同时结合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名政府预算可以有中央元素按和地方预算组成。

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的优缺点比较。

简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

1、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的原则)

2、中央与地方的实权与支出划分。

3、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4、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5、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6、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

简述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简述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1、针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针对分税制税收划分的缺陷

3、针对地方则会那功夫事权与财政权的不对称

4、针对地方政府间的财力差距

5、针对地方在性公共物品的外部效应。

试解释财政平衡的概念

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量

2、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3、中国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

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利用政府税收和支出水平的变化,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总需求水平,以达到充分就业,适度通货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最终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粘的总目标。

财政政策效应有哪些?

分析财政政策效应。内在稳定器效应、乘数效应、奖抑效应、货币效应。

6.牛虻作者资料 篇六

埃·莉·伏尼契,英国女作家。1864年出生于爱尔兰科克市一个学者家庭。1882年只身到德国求学,考入柏林音乐学院,1885年毕业回国。1887年,她在伦敦结识一些流亡的革命者,以受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夫钦斯基思想和创作的影响最深,并在其支持下侨居俄国两年。回伦敦后,开始创作小说,1892年与波兰流亡者米哈伊·伏尼契结婚。18在伦敦出版长篇小说《牛虻》,描写19世纪意大利爱国者为祖国的统一和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揭露天主教会的丑恶面貌,成功地塑造了革命者“牛虻”的英雄形象。

牛虻简介

主人公亚瑟(牛虻)青年时代笃信上帝,后又参加了意大利青年党的革命活动。牧师卡尔狄利用他对同志和爱人的忏悔进行告密,致使他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后来亚瑟得知自己是最崇拜的神父蒙泰尼里的私生子,十分痛苦和困惑,于是对宗教产生了怀疑。同时他的恋人琼玛误解了亚瑟,认为他主动出卖了同志。一系列地打击让亚瑟决定出走南美洲,流亡十三年,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磨难。

7.财政学复习资料作者 篇七

看得见的手:一般是指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或管理,也称“有形之手”,是“看不见的手”的对称提法。政府的职责(政府经济作用的理由):提供法治制度,保持和保护竞争,克服市场无效,促进社会公平,保持经济稳定

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就是说,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量的增加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

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例:汽车尾气排放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的情形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第二章 财政的本质

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2 四个基本要素: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一部分国民收入

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

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两难冲突问题:指两种因素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财政的本质: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其主要内容:经济体系中个人与国家、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其双重属性: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阶级性)

公共性:公共性指财政具有满足公共需要的属性。

利益集团性(阶级性):指财政反映着参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

简述财政的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

公共性指财政具有满足公共需要的属性。公共性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财政的共性 财政的公共性又具有历史性。公共产品的构成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变化。公共产品的构成可能因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在不同社会形态下,财政体现出不同的利益集团性。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财政均体现着阶级性,但随社会形态的演进而减弱。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段性位于次要地位,利益集团性变得显著。第三章 公共产品

1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排他性:指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因此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非竞争性:产品或服务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额外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技术上很难将那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2 教育的性质:正外部性,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教育支出方式: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3搭便车问题:由于产品没有排他性,人们有一种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用的激励。4.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

5.为什么公共产品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第四章 财政支出增长

1财政支出(政府支出、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也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政府支出 = 预算内支出 + 预算外支出 + 社会保障基金 + 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的政府债券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政府活动扩张论,偶然事件论,非均衡增长论,收入再分配论 1)经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政府干预程度2)政治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府规模3)社会性因素: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4)国际关系

第五章 社会救助支出

1贫困线: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或者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支出标准的人被界定为“穷人”。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常被用以衡量一国收入分配状况。农村反贫困计划:强调的是开发式扶贫,包括扶贫贷款,发展资金,以工代辰。

城市反贫困计划:主要是建立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计划,以收入调查(means-tested)为基础,采取补差机制,给付方式

3我国当前主要有哪些社会补助项目?

A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支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农村五保供养支出)、B医疗救助支出(农村医疗救助支出、城市医疗救助支出)、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D自然灾害救济支出。

4负所得税: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它的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5比较最低生活保障和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最低生活保障计划可能会减少一些低收入者的工作时间,并且可能使他们养成一种对福利依赖的心理。

负所得税方案对劳动供给产生的负激励较最低生活保障计划为轻,但实施大规模的负所得税方案将导致税率的大幅提升,因而代价高昂。

财政支出两主要内容:社会救助支出 社会保险支出

城市反贫困主要举措:建立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生活救助计划 第六章 社会保险支出 社会保险: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时,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够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商业保险:个人向保险公司支出保险费,在受到某些损失时得到补偿。

养老保险: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而在劳动者进入老年后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的制度。

总替代率:指职工的月退休金与退休前一年的月工资的比率。

财产替代效应: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实际上是给予职工年老时可获得退休金的承诺,这会减少职工为应对老年风险而储蓄的动机,这一现象称为财产替代效应。退休效应: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诱使职工提前退休,又反过来促使职工为应付更长的退休期而增加储蓄。

遗产效应:养老保险可以将收入从子女(职工|纳税者)手中转移到父母(退休者|养老金受益者)手中,这样,老年人可能会增加储蓄,更多地给子女以馈赠,以便抵消养老保险对其子女收入的影响。

医疗保险:指劳动者在患病后,由政府给予假期和收入补偿,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

失业保险:指政府和社会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而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物质补偿的制度。

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部分积累制:在通过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是一种结合了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的筹资方式。2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原因

弥补贫困保险市场的残缺

客服收入分配不公

体现父爱主义观念

节约交易成本 3.试分析医疗保险引致的效率损失? 产生原因: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导致效率损失,道德风险导致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过量

4.简述失业保险的经济效应

道德风险问题:使失业者比在没有保险时花更多的时间找工作;使部分失业者倾向于在失业概率很大的行业中就业。

失业保险增加失业持续期未必是坏事:失业者花更多时间找工作,可能有利于找到适合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

第七章 影子价格:对那些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格的产品和投入品,含衡量的办法是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为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货币总额与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之差。

第八章 财政收入概述

财政收入: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利原则,从企业和家庭那里取得的一切收入。

1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 2 财政收入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价格水平,收入分配政策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

(2)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结构。

(3)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国有资产收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上交利润、股息、红利、产权转让等形式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以资产占用费、租金、使用费等形式取得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收入。债务收入: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身份,采取信用的形式通过举债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债务所形成的收入。

6拉弗曲线图分析:一条反映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税率可带来最大产量和税收的点是m.超过点m,产量和税收均下降.小于点m,产量增加,但税率过低 第九章 税收原理

1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税收的特征: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税收的原则:财政收入原则

效率原则

公平原则 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形式:

前转(顺转):提价向前转嫁给消费者

后转(逆转):压价向后转嫁给供应者 混转(散转):前转+后转

消转(转化):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抵消税 税收资本化:应税物品交易时,买主将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物品价格中作一次性扣除

5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的关系

需求弹性越大,向消费者转嫁税负越难;反之,反是。供给弹性越高,越易于转嫁税负;反之,反是。

6.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各单税种税收暂行条例及细则。课税遵循财政收入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7.什么是税收的公平、效率和财政收入原则?

税收公平包括税收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税收的经济公平强调税收创造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税收的社会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税收效率 包括税收的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强调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税收的行政效率侧重于征税成本的考虑。

财政收入原则:充分稳定(税收必须充分、稳定地满足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

弹性(税收不仅要对财政收入保持充分的弹性,更要与经济增长保持灵活的弹性)适度(税收收入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

第十章税收制度 税制要素:基本要素是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其他要素是起征点和免征额,违章处理 2主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称,内容包括税种的设置,各个税种的具体内容等。4.简述税制要素?

(1)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指对什么东西征税 ;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征税对象的具体规定:税目(税法规定的同一征税对象范围内的具体项目)

计税依据(税法规定的应纳税额的依据,是征税对象的量化)(2)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纳税人-负税人

因税负转嫁,二者之间可能不一致:间接税 一致的情形:直接税

(3)税率: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形式

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固定税额(4)起征点和免征额

a)起征点:未达到不征税,达到全额征税

b)免征额:未达到不征税,达到只对超额部分征税(5)违章处理

a)属于税收征管制度方面的违章行为

A如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B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记账凭证等 b)属于税制法规方面的违章行为, 如偷税、抗税、骗税、欠税等 c)拖欠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等

5.试述我国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 国有资产收入

1资本运营:是把企业的资本存量变为活动资本,通过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赁等运作方式进行运营,使企业具有资本流动、置换的能力 资本运营主要特征:增值性、流动性、风险性

2国有资产:(广义)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狭义)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3国有资产收入: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取得的财政收入。4形式:(1)从国有资本投资取得收入的形式

(2)从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清算取得收入的形式

(3)从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取得收入的形式

5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1)基础管理。内容:国有产权等级和产权界定,清产核资,建立国有资产统计、核算和评价体系,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产权纠纷调处等一系列的具体管理工作。

(2)投入管理。内容:A、投资主体的确定。B、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的选择。C、投资项目的监督。

(3)运营管理。内容:A运营方式的选择。B、经营业绩的考核。C、经营活动的监督。(4)收益分配管理。内容:A、国有资产收益的确认。B、确定正确的收益分配原则。C、对企业留利、非盈利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使用和监督。

目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6 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企业并购,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资产转让和企业出售变现,优势企业托管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股权与债权互换。7.资本运营特征:增值性

流动性

风险性

8.主要方式:企业并购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资产转让和企业出售变现 优势企业托管效益差的国有企业 股权与债权互换 第十二章

政府债务 政府债务:政府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政府债务的概念界定:

(1)会计学视角的政府债务:是政府由于过去事项引起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政府资源的流出,这种流出既可以体现为经济利益,也可以体现为服务形式。

分类:内债和外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短期 中期和长期公债,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其他。

(2)公共风险视角的政府债务:政府承担和化解公共风险,将导致财政资源的流出,不管这种流出是现时还是将来可能产生的义务。在此背景下,政府债务得以产生 分类:显性直接债务,隐性直接债务,显性或有债务 3 控制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1)理顺财政管理体制

(2)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

(3)建立并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4)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调整优化债务投向结构,明确政府债务。

(5)减少政府对生产领域和金融领域的不适当介入。

(6)建立政府担保风险管理制度,控制或有债务规模。

(7)针对显性直接债务,适度赋予政府举债券,并严格监管。

(8)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资源,构建风险管理应急机制。第十三章 财政管理

1财政管理: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政府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所进行的计划、领导、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等活动。以确保财政运行过程能够做到合法、合理、合规和有效率等。

财政管理原则: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依据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财政管理的目标

(1)构建良性循环的财政运行机制(2)建立有效保障财政收入合理增长的机制(3)构造财政支出的有效监控机制(4)确保财政收支平衡5)提高财政效率(6)管理财政风险 3财政管理的意义

(1)有效的财政管理的四大要素:责任制,透明度,可预见性,参与性

(2)有效的财政管理的重要性:弥补法制的不足,改善信息,强化财政责任,减少腐败。4 财政管理的内容:政府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税收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投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指一定时期内政府为实现特定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各种项目的计划,即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包括对所需资源和可用资源的预计,通常还需要与过去一个或多个时期进行对比,并说明未来的需要。政府预算是政治、决策、政府收支报告、制定政府计划和政策的重要工具。它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决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2 政府预算的原则:计划性,完整性,公开性,法治性,统一性,年度性 3政府预算周期:政府预算周期过程起于一个财政年度的开始以前,而止于一个财政年度结束之后。

(1)编制:编制机构和时间,预算编制的一般程序

(2)审查批准:预算审批机构及程序,我国现行的预算审查批准程序(3)执行:执行的任务,执行的机构,执行中的调整(4)政府决算: 政府预算分类

按政府级次分:中央预算、地方预算

按收支管理范围分:总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 按编制形式分:单式预算、复式预算

按预算作用的时间分:年度预算、中长期预算 按编制方法分:增量预算、零基预算

按法律效力分:正式预算、适时预算、追加预算

4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各种财政资金。

预算外资金的特征:法定性,专用性,分散性和繁杂性 预算外资金的沿革:219页

以??为核心

206页 第十五章

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指规定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收支划分和财政管理权限划分上的一项根本制度。包含几层含义:

(1)财政体制所管理和规范的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2)财政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权,其实质是关于财权财力的集中与分散的一项基本制度

(3)财政体制是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内容

(1)建立财政管理机构体系(2)划分财政管理权责(3)划分财政收支范围

(4)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原则:与国家政权结构和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原则 ;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权责结合的原则; 兼顾公平与效率 政府间公共产品事权划分的原则: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

政府间公共产品事权的划分:

(1)全国性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如国防、外交、全国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督执行、全国性金融外汇管制、全国性宏观经济管理、全国性立法、司法、行政等。

(2)区域性公共产品由辖区地方政府提供。主要有:区域性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

(3)跨区性公共产品。可以由受益地区的地方政府协商解决,也可由中央政府出面协调,或者部分参与,但需要明确事权和责任。5 深化支付制度的改革方向???P237 6 试述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7 财政收支划分?有无条件转移支付? 第十六章

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监督检查活动。2财政监督性质:(1)是经济监督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

(2)财政监督体现着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构成要素:财政监督的主体,职责,权限,范围 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会计监督,财政内部监督,财经违法案件处罚

5财政监督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1)

财政监督机构的职责

审查稽核本级各部门及下一级政府预算、决算草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监督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监督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及预算外资金收取、管理和使用情况 监督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情况,本级国库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情况

监督本级预算支出资金的拨付、使用和效益情况

监督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及国家基本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监督社会审计机构在执业活动中的公正性、合法性 监督本级各部门、各单位执行财税政策、法规情况

(2)财政监督机构的权限

要求报送资料权 检查权 调查取证权 登记保存权 制止纠正权 建议报告权 行政处罚权

(3)财政监督的义务? 6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依据一些指标体系,借助于一定得分析工具,对财政支出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本质是对政府行为进行内部控制,并通过这种内控,保障政府目标的实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7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

(1)检查和评价支出效果,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

(2)反馈和指导财政预算,强化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3)提高财政决策水平,促进政府目标的实现财政监督体系是怎样的?是否完善?如何改革?P253 9 流程:检查 调查 建议 反映方法 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 事后监督 第十七章 财政政策原理 1 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的效应:

(1)乘数效应:政府购买支出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2)挤出效应:由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的现象。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1)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在价格为粘性的时间范围内影响经济的产出,这为其在稳定经济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依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划分为扩张性的、紧缩性的和中性的三类。这样,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方面,将形成不同的政策组合。扩张性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相机抉择:即依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时机切入,以熨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的政策举措

(2)协调方面形成不同的政策组合:

“双松”: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 “双紧”: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一松一紧”: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一紧一松”: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表明,在刺激需求、促进增长方面,财政政策可以起到倍增的效果。财政政策的作用?为什么要有财政政策? 第十八章

财政政策实践积极财政政策的正面效应(1)拉动经济增长

(2)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步伐,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3)直接增加了就业岗位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2负面效应

(1)债务风险加大

(2)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3)国债资金边际投资效率下降(4)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压(5)诱发通货膨胀压力等

8.《皇帝的新装》资料:作者 篇八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168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作者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9.社区工作者 资料(最终版) 篇九

答:(1)政治上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认识上明确。对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积极要求入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3)工作上先进。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先进分子;(4)作风上正派。能够团结同志,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社区党组织选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按期改选原则

2、党组织和选举人推行候选人的原则

3、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原则

4、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原则。

4、什么社区党建?

答:社区党建是指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它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必须紧紧围绕社区建设这个中心,从抓好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入手,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5、社区“三有一化”建设指的是什么?

答:

1、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到有人管事;

2、加强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做到有钱办事;

3、加强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做到有场所议事;

4、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

6、《党章》对入党的基本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答: 党章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7、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牲牺一切,永不叛党。

8、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答:

1、警告

2、严重警告

3、撤销党内职务

4、留党察看

5、开除党籍。

9、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0、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六、论述题(5道)

1、如何健全党的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在城市社区的覆盖面?

答: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在城市社区覆盖面,是坚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设置,强化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民间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组织体系。根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和社区党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建立社区党组织。二是细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形成纵向组织网络。在“一社区一支部”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党员分布情况和开展活动的需要,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及时建立党委或党总支,并在党员人数较多的楼栋和楼门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通过在社区建立党委或党总支,在楼院建立党支部,在楼门建立党小组,把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每一名社区党员。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使社区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在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使党在城市的工作实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

2、为什么要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答: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条件下,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把党的工作及时有效地拓展到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中去。依托街道社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是发挥党在社区的政治优势,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一个重要举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产权结构复杂,有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设立,党组织隶属关系不清,给正常开展党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由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和管理辖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贯彻执行,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的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成立联合支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办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楼宇经济成为大城市经济发展趋势,大量的商务楼宇成为了加强基层党建的新领域。通过在商务楼宇里设立党员服务点、建立党的组织等途径,把握正确的导向,团结凝聚优秀人才,也是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13.132.242.* 9楼

3、如何在物业管理小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

答: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新建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物业管理小区。把社区党建工作向物业管理小区延伸,是当前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些街道社区党组织从物业管理小区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在大规模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初期,就超前考虑,把党建工作和居委会工作提前介入。做到提前掌握小区开发建设情况,提前做好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工作,提前筹划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活动场地,提前考虑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班子配备。在住宅小区建成入住以后,做到同步建立社区党组

织和居委会,从小区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同时,以建立党组织为重点,采取多种模式,积极探索加强物业管理小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是“三位一体”模式。即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有关人员相互交叉任职,工作相互支持配合的一种工作模式。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到居委会挂职,社区居委会主任到物业公司作监督员,到业主委员会作列席员。建立联席会工作制度,出现问题三方相互协商,共同解决。二是“二元管理”模式。对于规模不大的物业管理小区,由于不具备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条件,采取在物业管理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内建立党小组和小区管委会的方式来开展党建工作。小区管委会成员大多数由业主委员会中的党员代表组成,党小组组长兼小区管委会主任。党小组和小区管委会定期向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汇报工作。三是“四方结合”模式。对于一些暂不具备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条件的物业管理小区,采取党的工作先行进入的原则,从维护小区社会治安入手,建立由辖区***、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等四方面人员组成的“社会治安工作站”,围绕维护小区治安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注意发现业主中的党员骨干,及时依托“工作站”建立党小组,待条件成熟后再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四是“直接进入”模式。针对一些封闭型高档住宅小区配套服务比较完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不好进入开展工作的情况,采取在物业管理公司建立党组织方式,使党建工作直接进入到物业管理小区。

4、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种工作的领导核心,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完成社区所担负的各项任务;(2)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3)领导社区居委会和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4)做好居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5)组织、协调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6)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7)做好社区干部和社区志愿者管理工作。(8)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

5、如何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10.财政学复习资料总结 篇十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 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基本理论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2)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因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会期望“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购买这种产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利)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公共定价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 :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的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将项目的受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的一种经济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情况 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以单位货币计量备选项目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贡献:证明了市场失灵不是吧问题转交给政府的充分条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政府行为的限度以及政府失败的为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分

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3.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内耗费的资金总和。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1.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1)经济建设支出(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6)其他支出;2.预算外支出:即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指标1.绝对指标。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绝对额。2.相对指标。它是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进行对比 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早注意到财政支出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现象。他认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的扩张。后人把他的这一论断称之为“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体制状况;(3)中长期发展战略;(4)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性因素(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1)人口;(2)就业;(3)医疗卫生;(4)社会救济;

(5)社会保障(6)城镇化建设。

微观因素A.需求因素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需求决定于中间投票人。这取决于两大因素:(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2)对公共物品的偏好B 供给因素1.服务环境。2.公共物品的质量3.相对价格效应。

购买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购买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政府在付出资金时,并没有相应地获得任何回报。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就越强。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财政支出中购买支出比重较高,转移支出的比重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购买支出的比重会有所降低,而转移支出的比重会明显上升。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

1、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4、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消费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之一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前者是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他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项目包括:1.行政管理费2.国防费3.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4.公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

行政管理费 所谓行政管理支出,就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行政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费不可能没有,甚至绝对规模还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他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2)财政支出规模(3)政府职能(4)机构设置(5)人员配备(6)行政效率(7)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8)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对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1.以法律形式确定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规范行政管理支出范围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4.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国防支出 特点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军队支出、后备役支出、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等。同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的特点就是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和纯消费性。国防支出的管理 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

(一)宏观控制 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

(二)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教育支出

(一)发展教育意义1.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2.知识是通过教育途径获得的;3.教育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教育市场失灵政府介入教育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教育是公共商品,而是教育市场的失灵。表现:1.外部性。2.教育不公平。3.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卫生支出

(一)卫生医疗的市场失灵表现在:1.不确定性2.信息不对称3.外部性4.垄断5.公平

(二)卫生支出的对象和方式卫生医疗支出可以分为社会成员身体健康直接受益支出和外部受益支出。前者是指受益完全或绝大部分可以内在化的医疗支出;后者则指具有外部性的卫生支出。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机关的事业费支出和对个人的卫生医疗支出。我国深化医疗文生改革的基本思路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1)投资主体不同公共投资主体是政府;私人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政府投资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强。

(2)投资目的不同私人投资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公共投资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3)投资客体(项目)不同私人投资生产私人物品,投资项目规模小、周期短和外溢收益少;公共投资提供公共物品,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和外溢收益较多。二者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动的关系

公共投资范围的根本标准公共投资追求宏观效率并兼顾公平。各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的比重有着很大差异,影响这种比重的因素主要是:1.经济体制的不同2.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是下降的。

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1)项目投资若完全不能通过市场收回的,应由财政无偿拨付,如对行政单位和某些事业单位的投资;(2)项目投资可以采取收费形式部分收回的,应采用向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3)项目投资若能全部收回投资,一般由私人部门进行投资,并辅之以适度的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企业经营进行特定约束的一种行为,如:价格管制、规模管制、质量管制、许可证制等等。但政府管制适度,过度管制也会扭曲私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投资方式(1)直接投资是以政府作为直接投资主体的一种投资方式。在直接投资中,政府往往采取缩小政府投资比例的办法,或在项目建成后,通过股份化这种分散股权的方式来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2)间接投资是政府作为间接投资主体的一种投资。这时政府只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出资,它是财政投融资的一种方式。

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就业创造增加就业

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基础产业是指能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在财政理论中,它通常特指公共部门的有形资产。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

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条件1.必要条件:市场失败。有两种情况:(1)私人部门不愿、不能提供,导致已有的供给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2)私人投资导致基础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2.充分条件:政府能弥补和娇正市场失败

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从经济性质上看,基础设施大体可归为混合物品。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采取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汇合提供方式。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有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归政府)

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1.农业自身积累不足,国家投资应起主导作用 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十五”以来,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2.从20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融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

(一)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应做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分工的依据有(1)受益范围原则;(2)效率原则。

(二)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资

政府农业投资的方式,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也是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的,并主要透过财政来实现。

(一)稳定农产品价格:价格管制和价格平准。价格管制是政府利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直接规定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幅度。其优点是能有效控制农产品价格,缺点是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使农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价格平准是政府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农产品价格水平,如建立农产品价格平准基金及农产品储备制度。价格平准由于克服了价格管制的缺点,因而为许多国家所采用。

(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

1.降低农业生产成本(1)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2)财政贴息2.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指农业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

(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出资(入股)或者融资(代款)方式,将资金投在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财政投融资也被称之为“政策性金融”,它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财政投融资的意义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主要是:1.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法制化。2.融资渠道多元化。3.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促进投资环节的严谨高效。4.完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资的协调机制。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它表明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的状况。财政收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定量的财政资金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技术进步是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对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的一个深化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 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进步既定的条件下,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取决于收入分配政策和其它制度因素

(三)价格因素:由于财政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货币收入,价格水平及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四)其他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

税收原理 税收效应

税收的一般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征税范围 即课税对象的范围,即课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或课征税收的具体界限。

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税法规定的同一征税对象范围内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

税源 即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属。

税率的基本形式①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②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③定额税率 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分别计算,然后相加 个人所得税

超率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土地增值税

纳税期限形式①按期纳税②按次纳税③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税收优惠 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形式 减税: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免税:对应纳税额全部免予征收; 起征点:课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免征额: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税收原则即一国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是税务行政、税务管理所遵循的理论标准,是国家征税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税收原则的发展:亚当·斯密的税收四项原则----瓦格纳的四项九端原则---公平与效率两大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1)税收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手段是以丰裕的社会产品为基础的,而没有效率的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2)就某一个具体的征税活动而言,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会有矛盾和冲突(3)从整个税制和税收总政策来考虑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税收负担 即国家征收的税款占纳税人税源数量的比重,反映出税款与社会新增财富之间的内在关系。国家的角度:反映国家在税收课征时的强度要求,即要征收多少税收;纳税人的角度:反映纳税人在税收缴纳时的负担水平,即承担了多少税款。

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决定因素(2)经济结构:不仅体现在量的制约上,还体现在结构的分布和变迁上(3)宏观经济政策(4)其他因素 拉弗曲线(1)高税率不一定能够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必然要求高税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2)普遍实行高税率往往导致对减免税等税收优惠的依赖,一是造成对税制完整性、稳定性的冲击,二是容易产生课税的不公平现象。(3)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可以使用两种税率,但各种税率体现的税收负担却不一样。(4)既然税率和税收收入、经济增长存在着相关性,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最适税率。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1)税负转嫁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2)

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行为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提高售价;(2)后转——压低工资、延时、压低进价等;(3)散转——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4)消转——自我消化,即纳税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自行消化税款;5)税收资本化——后转的特殊形式,即对某些能增值的商品的课税,预先从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税负转嫁的条件 基本前提:市场经济价格自由浮动(1)税种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2)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广的较易转嫁,窄的难以转嫁。(3)供求弹性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4)计税方法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5)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短期内无法转嫁,但从长期看则完全可以转嫁;垄断竞争:既部分地前转,又部分地后转;寡头垄断:由各寡头生产者通过协议提价而转嫁;完全垄断:由垄断生产者视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而决定向前或向后转嫁。

税负归宿即税负经过转嫁的最终落脚点,也就是税负转嫁过程的终点。税负归宿可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法定归宿:根据税法应该负有纳税义务的承担者→纳税人 经济归宿:税收负担的最后承担者→负税人 税收效应即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收入效应作用机制 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纳税人收入水平下降→减少商品购买量→消费水平下降→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下

降税收替代效应即税收影响相对价格,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替代效应作用机制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区别对待→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纳税人减少征税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概念(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税收制度的组成即税制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种体系以及各税种的分布状况。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及主体税种的交替变更的历史过程。历程 简单的直接税制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和直接税为主的税制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1)新中国税制的建立(1950年建立)(2)1953年修正税制(3)1958年改革税制

(4)1973年简并税制

2、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税制(改革核心:“利改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税制

商品课税是指对商品的生产、进口、流通以及劳务的提供、消费所征收的一类税。功能(1)及时稳定的取得财政收入(2)鼓励节约、储蓄或投资(3)抑制奢侈消费(4)贯彻国家经济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①理论上:增值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②生产经营单位:增值额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收入额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③商品经营全过程:增值额是指一个商品最终销售价格扣除购买价格以后的余额。④税收征管实际:即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之后的余额 特点①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②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③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类型 生产型增值税:不准许扣除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型增值税:只准扣除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或劳务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消费税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特点①课税对象具有选择性②课征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其他目的而非仅为了组织财政收入③鼓励消费和投资④征收简便,收入可靠及时 我国现行的消费税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收入额征收的一种税。特点①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②以非商品销售额征税为主③计算简便,便于征管 我国现行的营业税制度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收入额(销售额)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是在边境、沿海口岸或国家指定的其他水、陆、空国际交往通道的关口,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或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税则即一国对进出口的应征税商品、免税商品以及禁止进出口商品加以系统分类,并列明应征税率和免税的一览表,又称海关税则。

所得课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收对象所征的各税种的统称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国债

国债即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借贷所形成的债务。(1)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组成部分,是特殊的债务范畴。(2)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3)国债是政府重要宏观调控手段之一。(4)国债是财政信用中最主要的形式。

我国国债的历史演进 第一阶段: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国债”第二阶段:1954—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国债”第三阶段:1981年后,“国库券” 第四阶段:1998年后,国家大规模地发行国债

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从财政收支平衡看(1)同税收融资相比(2)同货币创造相比

2、筹集建设资金——从国债使用的角度看(1)政府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用于经济建设(2)弥补财政赤字的国债,间接地与经济建设相联系

3、调节经济运行——从国债与经济的关系角度看(1)调节积累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3)调节收入分配,利于公平的实现(4)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5)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国债负担(1)认购者负担:企业、个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务负担。(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还本付息给政府带来的负担(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4)代际负担: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国债依存度: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国债负担率:一定时期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国债偿债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国债的结构即一个国家各种性质的债务的相互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1)应债主体结构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社会财富分配。(2)国债持有者结构 即政府对应债主体选择的结果,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国债的比例—— 实际购买的分配。(3)国债的期限结构,短期国债: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中期国债:1-9年 长期国债:10年以上,经济建设、社会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金

国债利率水平应保持利率水平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使国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行无困难而偿债压力小。

国债的发行方式(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一般方式)(2)公募拍卖方式(竟价投标方式)(3)连续经销方式(4)直接推销方式(承受发行方式)

国债发行价格平价发行:发行价与国债票面面值相同溢价发行:发行价高于票面名义价值

折价发行:发行价低于票面名义价值

国债的偿还 还本方式1)分期逐步偿还法(2)抽签轮次偿还法(3)到期一次偿还法(4)市场购销偿还法(5)以新替旧偿还法还本资金来源(1)设立偿债基金(2)预算盈余(3)通过预算列支(4)举借新债 付息方式(1)普通方式:到期一次支付、按期分次支付(2)有奖方式:有奖有息支付、有奖无息支付

国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构成部分同时又对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国债由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构成。

发行市场是交易市场的前提和基础,交易市场是公债顺利发行的重要保证,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国债市场的功能(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公募拍卖发行法,市场购销偿还法。(2)调节社会资金运行:调节资金余缺,诱导资金流向,活跃证券交易市场。

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1)国债市场的封闭性(2)国债交易的局限性(3)可交易国债量的稀缺性

完善与发展(1)调整和完善国债的结构(2)改进国债的发行审批制度(3)丰富国债市场参与者主体(4)恢复国债期货交易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形式上:一种收支计划表政治上: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手段上:政府调节国民经济的工具 职能(1)国家预算实施法律、行政管理的职能(2)国家预算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3)国家预算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

预算管理权限(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3)各级政府的职权(4)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5)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

我国国家预算原则(1)公开性:需人大讨论批准并向社会公布(2)权威性(可靠性):预算法(3)完整性:不得在预算外另列预算(4)统一性:做到收支按统一程序、口径编制(5)性:历年制

单式预算: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增量预算: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 零基预算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国家预算周期政府预算工作必须经过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调整以及决算等阶段的整个过程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二、编制部门预算 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它全面反映部门的收支活动。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必须将本部门所属各司局、各基层单位所需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综合为统一平衡的部门预算。体现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内容 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在部门的一般预算收支中,既反映预算内收支,也反映预算外收支。

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1)缺乏严格的预算约束和监督机制。(2)不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3)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集中支付制度并不根本改变各部门、各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但财政部门集中掌握预算资金的支付权,可以掌握资金的最终流向,从而防止滥收滥支的违纪现象,有利于反腐倡廉。实施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1.做好准备工作 2.建立资金管理方式 3.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

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含义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离;从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脱钩。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改革要进一步扩大范围,也要与编制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向纵深发展。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迫切性我国现行的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

(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1.公开透明2.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3.便于操作

(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1.收入分类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和科目设置基本上可以实现“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类明晰、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改革目标。

预算管理体制即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预算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1)1949-1953:高度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2)1953-1979: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3)1980-1993: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4)1994以来:分税制财政体制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2)事权与财权的划分:政府职能(3)收入划分: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制度(5)立足国情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指上级政府(财政)对下级政府(财政)的无偿补助或拨款。而财力无偿转移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 粘蝇纸效应是指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中国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2、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4、原体制中央补助

5、配套改革和其他政策措施 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的完善

1、运行情况良好(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加强(4)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

2、待完善的问题(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财 政平衡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1、财政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

2、财政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财政平衡是一种综合平衡 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

1、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 财政赤字:财政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导致的财政不平衡的一种财政现象,它反映了财政内国家财政收入不敷支出的基本状况。赤字财政:在编制预算时就安排了一个入不敷出、列有赤字的收支计划。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

1、总量平衡的恒等式:C+S+T+M≡C+I+G+X即: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2、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G-T≡(S-I)+(M-X)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贸易经常账户赤字。

3、封闭型经济条件下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 封闭型经济条件下(即:M-X=0),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G-T≡S-T(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

4、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1)当C+I+G+X>C+S+T+M时 ①C+I+G↓+X=C+S+T+M ②C+I+G+X=C+S+T↑+M③C+I+G↓+X=C+S+T↑+M

(2)当C+I+G+X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法及经济效应

1、动用历年财政结余来弥补当年财政赤字

2、通过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

3、通过债务筹资来弥补财政赤字

4、通过税收融资来弥补财政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税收、支出等财政手段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措施。

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①财政支出类政策工具;②财政收入类政策工具;③国家预算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的性质(1)财政政策是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因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又是客观经济规律的一定反映。(2)国家可以利用财政政策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3)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主要调控手段。

财政政策的类型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即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①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②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3、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4、紧缩性财政政策:即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5、中性财政政策: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媒介体 收入分配、货币供应与价格。

财政政策效应的含义(1)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有效作用(2)在财政政策有效作用下,社会经济作出的反应

财政政策的主要效应(1)“内在稳定器”(2)乘数效应(3)奖抑效应(4)货币效应

货币政策的概念即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组成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进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1、必要性(1)首先由二者密切的内在联系决定①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②政策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调控对象具有同一性(2)二者的作用方向和作用机制不同①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在处理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方面各有侧重、各有优势②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③二者的政策时滞性不同,需要协调配合2、可能性(1)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经理国家金库,财政性存款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2)政策性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执行着国家财政的职能,其资本金一般来自财政拨款,并且由财政为其举债提供担保(3)金融机构运营状况影响着财政平衡(4)赤字融资方式揭示了两类资金的内在联系

上一篇:上半年生产管理干部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一线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