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高粱的个人观后感

2024-09-18

电视剧红高粱的个人观后感(13篇)

1.电视剧红高粱的个人观后感 篇一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

金秋时节,最具情怀年代大戏《红高粱》正在各大卫视火热开播。无论是技术精湛的“颠轿”桥段,还是勾人魂魄的“高粱地野合”,都让这部传奇大剧看点十足。戏剧冲突不断的故事情节,让人们疯狂追剧,欲罢不能。

文艺青年:致我们曾经爱过的青春

只知道上豆瓣的青年未必都是文艺青年。真正的文艺青年还真就看过些干货,比如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同名小说《红高粱》,以及27年前老谋子、巩俐版情意绵绵的电影《红高粱》。这注定了当时还在青春期的文艺青年,如今已是文艺中年,剧版《红高粱》必然承载了他们满满的怀念——无论是年少时曾对九儿、余占鳌炙热爱恋 的懵懂与向往,还是对那片高粱地淳朴民风和原生态生命力的慨叹,这部电视剧已然成为他们向青葱岁月的致敬!

这部戏不光受到了友们的热议和好评。就连原著作者莫言大大,在看完电视剧《红高粱》片花后,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拍手称好。作为文艺中青年,这么好的与经典文学戏剧神交的机会,又怎能错过?

外貌协会:痴男怨女的野性与张扬

如果说《来自星星的你》讲的是思密达妹子的刁蛮与欧巴的温柔,那么电视剧版的《红高粱》讲的就是”最辣”的中国娘们儿和“最man”的中国爷们儿。周迅、朱亚文这对“美女帅哥配”绝对养眼。

“九儿”的扮演者周迅被莫言赞为“集仙气、鬼气、灵气、人气于一身”的好演员,真性情的周公子将人物性格的敢爱敢恨、泼辣倔强、美艳聪颖演绎的浑然天成。周公子虽已不惑,但依旧美艳动人,难怪友们纷纷表示,四十岁的

周公子饰演19岁少女依然灵动,毫无违和感。

而朱亚文版的余占鳌简直“man爆了”,曾自曝为角色增肥并健身,观众们称赞剧中的余占鳌“果然一身好肌肉”,在原始雄性荷尔蒙怂恿下,余冲九儿连吼几遍的“我!要!睡!你!”,更是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还有余占鳌“扛龙王”里的血气方刚,高粱地里“单手”拎九儿的孔武有力,也都让人眼前一亮。

郑晓龙粉儿:爱上“甄嬛”火与“高粱”红

这位导演的铁杆粉丝可谓最有眼光。素有“中国影视界的巴顿将军”之称的郑晓龙,曾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创造了众多的“第一”和各种奖项。

郑晓龙导演曾成功执导了早期脍炙人口的《部的故事》,以及万人空巷、响彻海内外的《甄嬛传》,而备受瞩目的2016大戏《芈月传》也正在紧张拍摄之中。作为继《甄嬛传》之后的又一力作,这部由金牌导演操刀的剧本精良、演员

阵容强大的《红高粱》势必备受关注。

2.电视剧红高粱的个人观后感 篇二

关键词:电视剧《红高粱》,中国红,美学解构

一种色彩能够为一个国家的名字提供修辞作用, 并成为其修饰的限定语, 本身就说明这一色彩对于这个国家所具备的审美与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质。而电视剧作为目前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力量, 也自觉实践着这种色彩美学的表征。可以说, “中国红”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影视创作中最重要的色彩元素之一。

电视剧《红楼梦》《橘子红了》《红岩》等都先后实践着这种民族色彩美学。以电视剧《红高粱》为例, 从莫言的小说, 到张艺谋的电影, 而今到郑晓龙的电视剧, 《红高粱》中所有的美学形象, 都是从充满自然性的高粱地走向充满文化符号的高粱地, 从原始野性的人物走向社会盛景的人物, 从个体的原始精神力量走向社会化的抗战救亡的精神信念。《红高粱》的艺术形态在不停地嬗变, 但它内核中“中国红”的精神特质确是永存的。

一、“中国红”的民俗美学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1色彩容易形成一种大众审美的集体认同, 而如果这类认同上升到一定阶段, 它就带有了某种风俗, 甚至是民族的气质。作为色彩理论中向前作用的色彩, 红色容易被人们看见并认识, 因而也容易成为某种民俗状态的直接表达。

首先, 在莫言的文学创作中, “红萝卜的意象, 是莫言偶然为之的灵感闪现, 象征着可遇而不可求的自然美好事物;红高梁的意象, 继红萝卜意象之后, 成为高密东北乡的家族图腾和地域原型的标志;而红蝗的意象, 作为动物意象的代表, 即象征着欲望的泛滥, 又是动物崇拜心理的显现。”2基于此, 红萝卜的“红”是自然性的, 红蝗的“红”是动物性的, 而红高粱的“红”则是地域性的。《红高粱》无论是文学原著还是影视文本, 都是“地域史诗”的叙事, 也直观地体现出红色所具有的物质美和风俗美, 使所有符号性的红色都成为浸染地域文化传统的主体色彩。

其次, 红色在建构地域文化表征的同时, 也建构起了高密人民与高密土匪们的生活文化。在电视剧开篇, 朱豪三一上任, 就对高密有这样的评价“民风彪悍, 土匪横行”。电视剧把整个剧集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审美时空, 一边是以朱豪三为首的县城时空, 另一边是以余占鳌、花脖子为首的土匪时空。对于县城社会空间来说, 彪悍的人们可以为了吃官饷, 假装承认自己当过土匪, 杀人越货;而对于土匪社会空间来说, 余占鳌、花脖子、黑眼等人从不同的侧面表现着土匪的特征, 但始终都是拥有着红高粱一样强悍的性格特征的。甚至在整体叙事中, “土匪”的情节已然成为最主要的情节, 成为故事能够讲述下去, 或者制造冲突和矛盾的主要条件。

再次, “红色”不仅成为汉民族最崇尚的色彩, 也成为某种带有图腾意识的色彩崇拜。美国历史学家戈登卫泽认为, 所谓图腾, 就是原始人“把某一动物, 或鸟, 或任何一物件认为是他们的祖先, 或者他们自认和这些物件有某种关系。”3当九儿生孩子时, 她被一床大红被子遮盖着, 其后在不会接生的恋儿帮着九儿硬生生地接生的时候, 红色的鲜血流落满地。血是人肉身唯一拥有的红色元素, 而“出血”也被认为是原始崇拜中最强烈的一种仪式表达。大红的被子, 流满地的鲜血, 都已经成为某种红色图腾的象征。实质上, 红色已经成为一种对于“生本能”的诠释, 一种从万物之“物力”向有灵之“生命力”的转移, 一种对于汉民族图腾式的色彩崇拜。

二、“中国红”的精神美学

阿恩海姆基于鲁奥沙赫的“色彩和形状”实验, 把色彩对于精神的作用狭义地定义为“色彩产生的是情感体验, 而与形状相对应的反应则是理智的控制。”4而在色彩学中, 红色的精神刺激作用是所有色彩中最为强烈的。对比到电视剧中来, 红色成为所有外向精神的物质总和, 而“红高粱”则成为其向心中心, 一种精神在地性的表达。

在莫言的小说原著中, 朱豪三只是作为背景理据的小角色, 在张艺谋改编的同名电影里没有露脸, 而在电视剧《红高粱》里, 朱豪三却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角之一。同时, 电视剧还加入了九儿的初恋情人张俊杰, 大奶奶淑贤等人物, 丰富了人物的类型, 也从更多人物的侧面去述说余占鳌和九儿两个充满红高粱气质的主体人物。

从小说、电影中的戴凤莲过渡到电视剧中的“戴九莲”, 九儿体现出了植物性的红高粱气质。“‘九儿’与‘酒儿’的谐音相同, ‘酒儿’指的是剧中的三十里红的高粱酒, 作为整部剧中重要的串联线索之一, 它的作用就与‘九儿’遥相呼应。”5从九儿的名字伊始, 电视剧就用三十里“红”的物质的酒, 激发出了酒神精神里突破束缚, 回归原始的精神的酒。而余占鳌动物性的红高粱气质被莫言这么描述:“他一辈子都没弄清人与政治、人与社会、人与战争的关系, 虽然他在战争的巨轮上飞速旋转着, 虽然他人性的光芒总是冲破冰冷的铁甲放射出来。但事实上, 他的人生即使是能在某一瞬间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这光芒也是寒冷的、弯曲的, 掺杂着某种深刻的兽性因素。”6在红色文化的映衬下, 与小说和电影相比, 余占鳌的形象在电视剧中更是显得匪气十足, 兽性满身。正如阿恩海姆说的“红色有一个成年男子的成熟性, 其激情总是冷静地燃烧, 在自身之内积聚坚实的力量。”7余占鳌从一个吃“杠子饭”的轿夫到一个吃“拤饼”的土匪首领, 再到后来成长为一个传奇式的抗日英雄, 他内心始终都有着红色的正义力量支撑。

关于爱情的段落几乎都是围绕着红高粱地展开的。正如康定斯基所说, “色彩的心理效应在精神上引起了一个相应振荡, 而生理印象只有在作为这种心理振荡的一个阶段时才有重要性。”8当所谓的“心理振荡”碰上“生理印象”的时候, 爱情就开始萌发了。在电视剧《红高粱》里, “红色”不仅是红高粱具有的大自然原色, 也是动物所带有的性格底色, 更重要的, 它也是一种动物的高粱面对植物的高粱所激发的爱情的主体色彩。“九儿”的音韵来自红高粱酒, 而余占鳌作为具有深刻兽性元素的人格代表, 自然也是看见了红色, 就血气方刚。于是红色演绎出了在红高粱地里的“野合”情节, 是余占鳌一身腱子肉的呐喊, 也是九儿愉悦满足的迷醉。

另外, 红色也是一种对于封建风俗的礼教反抗。红高粱地里的红色已经成为了某种刺激性的风物, 把人物心中所有的对于原始冲动的呐喊, 所有对于自然人性的生命力的礼赞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嫂淑贤因为世俗的“贞节牌坊”, 不敢去追寻真爱;而作为仆人的罗汉忠诚厚道, 有礼有节, 是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仁者, 化解大少奶奶和二少奶奶的矛盾, 并且在酿酒事业上精益求精, 撑起了单家上下, 但是他一直因为主仆尊卑, 也克制着自己的欲求。一直等到第40集, 罗汉大哥和淑贤终于结婚了, 红色的礼俗仪式, 终于突破了世俗的封建藩篱, 单家迎来了有一个明媚的春天。

三、“中国红”的经典美学

“中国红”在中国化的语境里, 还有一个特殊的形式——以红色情节、红色人物植入经典美学的表达方式。电视剧《红高粱》代表了一批非典型的“红色经典”改编, 可以说, 它们是在一种“后现代文化”语境下改编的影视文本形式, 它们的叙事主体不是革命本身, 但是革命历史在叙事结构之中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戏码, 甚至成为一种精神的内核。我们可以称此类电视剧为“类红色经典”电视剧。

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色彩的“红”, 并不仅仅是九儿在最后一集中那个死亡的动作, 从村庄里横尸遍野的高密人民, 被冢本全部击毙的单家上下所有人, 被日军射杀的恋儿和琪官, 刑场上悲壮赴死的身穿婚服的淑贤和罗汉, 拉响炸药包和夫人孙大脚一起英勇牺牲的朱豪三……这些前赴后继的“群人赴死”的桥段, 把民族大义渐渐地推向最高潮, 也同时把自己的人物形象推向了“类史诗化”的生命终点。

《红高粱》展现的就是英雄主义的图谱, 他们都是所谓的一种类型的神, 战争的神, 文化的神……他们无论是才能、品质还是个人的性格都无愧于那个时代, 他们成为史诗时代各种叙事文体的主人公, 成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9。同时, 《红高粱》讲述的就是抗战救亡的那个“经典”的神话时代。从革命史来看, 红色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已经使其成为革命的一个主要指代意象。红色成为中国革命的底色, 而对于电视剧《红高粱》来说, 红色的意象又加强了其作为“类红色经典”的性质。

在电视剧《红高粱》每集的片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谨以此剧献给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而在剧集的结尾, 在红高粱地里, 红高粱的红, 落日的红, 三十里红爆破的红, 都在激发着高密人民更加旺盛的革命意志, 同时, 它们也象征着在这场抗日救亡的英勇战斗中高密人民的胜利。在结尾的时候, 电视剧版本和电影版本的处理一样, 在视觉上都是红日逆光, 照耀着抗战人民前进的道路, 预示着革命力量的薪火相传。

对于这个偌大的国度和众多的人民来说, “中国红”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 日常风俗中的典型色彩, 是典型的中国风格艺术形象建构的美学表达方式, 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中华民族群体的“集体无意识”。作为大众文化翘楚的电视剧, 理应担负文化责任, 借助自己“受众广大, 传播广博”的特点, 去巩固“中国红”作为国家美学元素的地位。可以说, “中国红”不是国家美学的起点, 更不是国家美学的终点, 红色的美学意义, 必将在新的时代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注释

1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第13 卷, 第145页.

22 .雷瑞福.论莫言小说的高密文化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 2008年。

33 .戈登卫泽.图腾主义[M].严三译, 史地从刊, 1933 (1) .

44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第457页.

55 .郑洁.《电视剧<红高粱>“红”出新特色》新闻研究导刊, 2015 (2) .

66 .莫言, 王尧.莫言王尧对话录[M].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第47页.

77 .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知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第467页.

88 .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版, 第33页.

3.电视剧红高粱的个人观后感 篇三

11月2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制片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红高粱》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王丹彦主持。在长达3个半小时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对电视剧《红高粱》的创作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总结,高度评价了电视剧《红高粱》所累积的名著改编电视剧的创新经验。

与会专家纷纷认为,电视剧《红高粱》是在符合原著精神与气质前提下的创造性改编,“精气神上还原了莫言作品的灵魂——自由自在的生命形态,雄强勇武的激情和血性”,而郑晓龙和赵冬苓对《红高粱》的改编也符合电视剧的艺术创作规律。在广度拓展基础上,电视剧用大量的细节真实还原了历史年代;高密度的情节设计与人物群像描写也符合电视观众对戏剧性和人物关系粘合性的观影需求。

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红高粱》已成为一座中国当代文化地标。而在时代迭代变化之下,不同时期的《红高粱》文本传达了不同的社会氛围和时代氛围,成为了一面观察社会心理变迁的镜子。

山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吕芃

电视剧成为《红高粱》传播史上的第三座大山

《红高粱》原著本身,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的一座大山,而80年代的电影版《红高粱》在世界电影史上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制作电视剧版《红高粱》压力重大,而伴随着《红高粱》完美收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据统计,关于电视剧《红高粱》正面和批评报导的比例为9:1,其中90%为积极肯定,10%为不同意见。其中不同意见,也多集中于对角色、情节、具体细节的理解,但对全剧的整体艺术风格,大众普遍持肯定意见。也因这良好的口碑及文化、经济效益,电视剧《红高粱》最终与小说《红高粱》、电影《红高粱》并肩而立,成为《红高粱》传播史上第三座大山。

原著作者 莫言

电视剧《红高粱》人物群像处理精彩

电视剧播出期间,我正在美国,身边的很多美国华人都在追看《红高粱》,反应也是正面肯定的。海外华人对电视剧版《红高粱》的喜爱,让我清晰地感受到《红高粱》的巨大魅力。尤其是他们在异国他乡看到这种带有强烈中国风格、中国乡土精神的电视剧,唤起的思乡之情,更是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和高兴。

山东卫视及《红高粱》制作团队,如编剧赵冬苓、导演郑晓龙等,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将它完美呈现出来,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电视剧版《红高粱》弘扬了爱国主义的精神,符合主旋律表达的需求;其次,电视剧版《红高粱》充分展现了我们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中正面的部分;第三,电视剧的故事的讲述,曲折、丰富,堪称精彩;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电视剧更是塑造出一群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以一部作品来说,有这四点就足以站得住脚。

还有一个小细节我印象深刻,即在大结局中九儿提着酒自燃的情节。酒燃烧,冒出的火苗是蓝色的,不会像汽油那样引发冲天大火强烈爆炸,这个虽然不符合科学,但是符合艺术,符合老百姓心理的需求。

电视剧《红高粱》总编剧 赵冬苓

希望写出30年代清明上河图的感觉

首先我感谢山东卫视让我写了这样一部电视剧。另外我觉得特别应该感谢莫言先生,莫言先生非常大度,放手任凭你去改编。既然接受了这个编剧任务,我还是比较有野心的。1927-1937年是民国的黄金10年,我们想要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混乱的年代里人性的野蛮生长,尤其是像九儿这样顽强的生命。我的野心是希望能写出30年代清明上河图的感觉: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的人物在那个时代怎么生活;当外敌入侵的时候,如何把社会各个方面,各个人物身上的生命都给激发出来。

电视剧《红高粱》导演 郑晓龙

细节真实很重要

我认为任何一个作品的细节很重要——逻辑的合理、人物的合理、情节逻辑的合理以及故事的合理等等。大情节可以虚构的,但是一定要通过细节把虚构的情节变得真实。细节真实不仅使《红高粱》电视剧大获成功,也使剧中人物广受欢迎。尤其是周迅演的九儿,也受到了年轻人的好评。90后和00后给予这部片子的关注也特别多,而他们现在是很少这样追国产剧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 王丹彦

品格品质品相值得电视剧界关注

这部剧在品格上完成了改编主题立意忠实原著又有当代时代价值观的重塑;在品质上完成了文本的当下国剧视听语言精彩的呈现;在品相上,我觉得这个剧,整体的强强联手,从经典,从名篇到热播的传播,我们用视听语言,对受众有吸引力的表达,完成了中国精神形象的一种诠释,对中国精神的底蕴,历史的积累,我们的精神足迹,我们国民性的多面性,有了深度形象传播的价值。从品格、品质、品相值得我们电视剧界的关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 李准

名著改编成功,我打90分

我们看待文学、包括电影名著、经典名著的改编,到了21世纪眼界应该放得更开阔一些。经典名著蕴含着太多的东西,不仅仅是本国,而且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土壤和武库,被不断地改编应该是正常现象。

把文学名著转化成电视剧,我觉得从电视剧艺术创作的规律和制造水準来讲,电视剧版《红高粱》是非常成功的。讲故事的方式,叙事结构,绝对符合电视剧的要求。作为一个根据经典名著改编的作品,它在艺术转化上也是相当成功的,我可以打到90分。

中国作协全委、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范咏戈

史诗品位的中国故事

观看之后,我觉得电视剧版《红高粱》,对得起原著、对得起观众、对得起国产电视剧。首先电视剧真实还原了高密风俗人文以及历史年代;第二,作品主题提炼很见功底,九儿最后的慷慨赴死升华了主题;第三,为当下影视批评提供了一系列新的人物形象;第四,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第五,演员的表演和制作出色。

这是一个具有史诗品位的中国的故事,一部厚重的抗战献礼作品。作为一部60集的电视剧,从写意小说改编成为写实电视剧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创作者完成得很出色。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阎晶明

现实主义传奇

电视剧版《红高粱》在没有颠覆原著精神和气质前提下进行的创造性改编。小说和电影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故事,而电视剧《红高粱》把它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传奇。中国的电视剧和韩剧的差距在哪里——主题不够宏大?没有表现出家族情怀的责任感?我觉得都不是,差距在于韩剧是通过大量细腻的情节来呈现主题,而我们的表达是笼统的、含糊的。郑晓龙导演大部分作品都特别注意细节的真实性、严密性、客观性。

《文艺报》总编辑 梁鸿鹰

电视剧《红高粱》经受得住时间考验

对于一部电视剧作品的评价可以有三个标准:长度、密度和难度。首先我觉得《红高粱》60集的长度并不令人疲倦,而高密度的情节设计始终能够拽着观众往下看。除此之外,这个作品对国民性的批判也让我很受触动。国家危亡之时,还有一部分人委曲求全,帮助日本人从中渔利,而这也形成了电视剧剧情的冲突和对立。电视剧《红高粱》无论是从长度、密度还是难度来讲,完全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尹鸿

文本嬗变的研究价值

改编名著挑战巨大,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首先以文化传播视角,名著改编是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选择——让我们社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通过通俗媒介了解我们的文学经典。第二从改编本身来说,它完成了两个转折。一个转折是媒介的转折,从原来是小说出发,有了电影,然后又有了电视剧。电视剧是一种家庭观看的艺术样态,体现了社会氛围和时代氛围,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社会的多面性和多样性。第二个转换就是时代的转换。同样一个文本,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分别如何呈现:省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强化了什么,类似的分析研究也非常具有学术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主任、博士生导师 张育华

电视剧《红高粱》的写实与写意

电视剧版的《红高粱》是在酒神精神(尼采总结的古希腊悲剧理论,酒神即为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中注入了浑厚的历史情怀和价值意义。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生长在写实的情境当中,但晓龙导演把写实和写义打磨圆了。尤其是九儿最后走的那场戏,我觉得是用地道的电视剧的叙事笔法,不动声色一路的铺垫,最后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剧版《红高粱》充满了对电视剧文体的呵护和电视剧语法的重构。郑晓龙导演创设了自己的写意美学,而这种写意跟偏于写实的电视剧的情节几乎是没有排斥反应的。比如淑贤数豆子情节,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就把“妇女楷模”的形象表现出来。编剧赵冬苓的对白设计非常优秀,剧版《红高粱》的对白几乎没有硬伤。尤其是九儿劝朱县长去谢罪那场戏,堪称电视剧对白的经典,正话反说,句句攻心。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 李跃森

电视剧《红高粱》的改编符合创作实际

电视剧版《红高粱》在2014年电视荧屏上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作品。剧版《红高粱》比较好地把握住了原著的精神内涵,同时用更加符合观众审美趣味的手法来设计情节和视听语言,比较好地实现了艺术精神与大众趣味的统一,这也是这部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成功的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有很多种选择,我认为剧版《红高粱》的改編符合创作实际。创作团队没有想办法超越小说和电影,而是另辟蹊径在广度上做文章。所以我们看到的电视剧是一部比电影更加丰满、更加丰富、更加有趣味的作品。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 李掖平

剧版《红高粱》三观齐正

4.看电视剧战神的个人观后感 篇四

不过这里并不打算评论这部剧的素质,只是说说主演陈思诚,他在片中饰演了男一号龙大谷。

陈思诚近几年在大银幕上风生水起,戏路甚宽,《逃出生天》中胆小的医生、《制服》中的变态杀手,直到大热的《北京爱情故事》让他在导演的方向上也打出一片天地。《战神》是陈思诚重回小荧幕之作,作为从电视荧幕上一直打拼到大银幕上的他来说,此番回归颇有衣锦还乡的味道。至于让陈思诚回归的个中缘由,从其形象上来看,这番回归大概要拿捏两方面的因素。

陈思诚年少成名,但一直不温不火,直至《士兵突击》之后,在这部描写军人的电视剧中,成才这个角色从开场贯穿始终,但在整部戏中属于另类,他身上有着军人的气魄,外表也比较俊朗,但骨子里面却让人纠结,工于心计,精打细算,目光狡黠,而且非常喜欢占小便宜。表面上一直护着许三多,但实际上一直仰仗着后者衬托自己,用句俗话来说,属于“蔫儿坏”的类型。严格意义上讲,成才算是《士兵突击》的反面教材,整部剧见证了许三多的成功,也目睹了成才从自大到失落,再到成长。喜欢耍小聪明的成才衬托了许三多的憨厚,也让陈思诚一炮成名。

成名于军旅题材,他之所以被家喻户晓,得益于演活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军人形象,这里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陈思诚至此与军旅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个人角色其形象还比较适合演军人。首先他形象不错,加之成名作的原因,陈思诚与军旅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包括随后的《霓虹的下的新哨兵》、友情客串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此番《战神》,宣传称其为首次出演战争戏作品,其实拍《我的团长我的团》时特别在最后一集安排了一场戏令其以客串形式出现,那时已经在战争戏中完成亮相了。不必纠结于这个,再来看成才这个角色给他带来的影响。

或许很多人像我一样,在《士兵突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陈思诚就让人想起了成才,尤其是《守望者罪恶迷途》中的那个喜欢显摆的保险员,明明就是脱下军装的成才。往往一名演员过多的承载于过往角色的压力和阴影对演员是相当不利,大概这一点也是陈思诚自己郁闷的地方,因此在华谊那段时间,他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角色,花心大少、练武奇才、变态杀手等等,为了就是摆脱自己当年被定型的形象。终于在《北京爱情故事》中完成了转身。陈思诚形象的转变对其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利好,但同时不能忘记当年成名的地方,军旅作品是他最擅长也是最顺手的题材。

《战神》中的龙大谷,几乎是为陈思诚量身定做的角色。很多观众将其与《亮剑》中的李云龙相比,不可否认,当年《亮剑》打破了抗战作品中军人的高大全特点,还原了李云龙一个性格火爆,周身匪气的,行事乖张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国巴顿将军”。《亮剑》的成功给了后来无数同类作品参考的模板,有血有肉、接地气的军人形象才是观众所喜爱的战士。龙大谷与李云龙,要说二位都改编自当年是刘伯承手下的得力干将“王疯子”王近山恐怕也有不少赞同,李云龙有梁山分队,龙大谷有龙马支队,二者身边都有一个兄弟一般的战友,敌方也有一个难缠的对手。但从艺术创造的角度上而言,他们都是“人性化的英雄”。他们就像是身边人,触手可及,小毛病一大堆,却生动有趣,某种程度上,正好印证了人们对英雄,也就是“战神”的人物想象。

龙大谷大大咧咧,耿直,血性,心眼好,讲义气。多年以来陈思诚在不同角色之中打磨的演技饰演这个角色不在话下,同时龙大谷“坏水比较多”,鬼点子很多,身上带有一点痞子气,恰好又是陈思诚非常擅长的类型。二者合一,成就了龙大谷的经典形象。在陈思诚的演绎下,《战神》这部剧以龙大谷为中心,让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同时也刻画了一个走进观众心中的军人形象,龙大谷与护士林燕的感情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又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生活化的军人形象,是该剧的成功之处。

5.电视剧欢乐颂的个人观后感 篇五

最近在看一部新剧《欢乐颂》,很欢乐的一部生活剧。安迪这个角色海归高管高智商,离我太远,没有什么代入感,同时觉得刘涛演得太过用力了一点,戏剧化。樊姐这个角色在生活中也很少遇到,但是她身上的特质分解出来还是很常见的,拜金、虚荣、通人情、自卑、对自己认可的人真诚以待。是一个知心姐姐,又带有人家烟火。小曲,富二代,鬼灵精怪有很多小聪明,不按常理出牌,看似任性无理,实则内心里是个通情达理的姑娘。这样的富二代同意离我很远,阶级层次太远,不过这外表任性内心懂理的特质倒跟我表妹有那么几分相似。

另外两个女孩相对比较接近生活,关关,小康家庭出生的乖乖女,家境良好,工作努力,性格温婉正派,不会轻易跳脱框架。她的某些个性跟我本人很相似,不擅长拒绝别人,思维永远在框架内,胆小不会变通,但她有她自家族而来的章法,也有知识上的些许优势。小邱,这个姑娘来着小镇,性格开朗做事冲动不过脑子,敢爱敢恨,没有背景也没什么才华甚至也不聪明,但这没心没肺的性子对她来说未必是坏事。像她这样的家境不佳学历不高,长相和双商都无优势,缺乏经验,这些才是我们一般女孩子的常态。凡事需要自己努力,但努力的收获也来得慢来得少。

这五位代表着各个阶层各种个性的女孩子因为欢乐颂小区聚在一起,故事里有各阶层之间的碰撞和矛盾,也有女孩子之间的细腻和相互理解,她们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互相去帮助、包容,在冰冷嘈杂的城市里有着别样的温暖,仿佛成为彼此心灵的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也很奇妙。

6.电视剧红高粱的个人观后感 篇六

不过,总的来说《余庆年》还是挺不错,看到了老戏骨陈道明的演技,以及咱们男女主角张若昀李沁一见钟情的鸡腿浪漫画面。而在《我和我的祖国》中超会演的韩昊霖居然在这部剧中饰演少年范闲,人小鬼大,站在凳子上一巴掌扇掉管家一颗牙,超搞笑了。

不过,最让人意外的就是备受期待的肖战所饰演的言冰云,竟然在第二集出现了。众所周知,肖战饰演言冰云虽是不多的戏份,但在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以为肖战将会在《余庆年》后期出场,但在第二集的时候范闲言冰云就已经是初见面了。

肖战饰演言冰云以为滕梓荆被张若昀饰演范闲杀了,一见他就没好话,一直索要腰牌。然而在这期间言冰云被提醒不允许下马车,只能坐在马车里与范闲对话。也因为对自家的提司下手,言冰云必须要负责任,所以年少有为的言冰云被送往了北齐潜伏。但最后言冰云最后还是对范闲发狠话:范闲,我们会再见的!

虽然对肖战早出场感到惊喜,但对于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模式网友们表示也很无奈了,想看到帅气的肖战似乎有点难了。粉丝们更是直呼小言公子你出来,让我看你一眼,有点卑微了。但不管怎么样,还是继续期待《余庆年》,看好肖战饰演的全新角色言冰云。

7.莫言《红高粱》将拍电视剧 篇七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 他的小说一度在各大书店被疯抢, 而其作品被翻拍成影视剧的动向更引发关注。日前, 山东卫视宣布已经与莫言正式签约, 取得《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为《红高粱家族》第一篇) 的电视剧改编权, 这是莫言获得诺奖后首次有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红高粱家族》是莫言1980年代的作品, 他自己评价说:“《红高粱家族》虽是少作, 技术上有诸多粗疏之处, 但文中那股子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 却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犊之蛮劲儿才喷发出来。”《红高粱》是莫言作品中最适合改编成电视剧的。电视剧《红高粱》制片人季桦接受采访时回应:“非常感谢莫言先生, 我们的合作基础不是版权费, 而是一种山东情怀。莫言在领取诺奖时的感言, 是高密通向世界的名片, 而《红高粱》则是山东向世界递出的文化名片。之所以选定《红高粱》改编成电视剧, 除了电影《红高粱》的影响力, 也因为莫言这部作品更能传递山东地域文化, 以及山东人的血性与精神。”

8.水浒传电视剧的个人观后感精选 篇八

阎惜娇本是郓城县的第一女明星,靠唱曲弹琴谋生。宋江是当地有名的押司,因仗义疏财,广交朋友,人送外号及时雨。晁盖等7好汉智取生辰纲,消息败露后,得宋江的及时报信,才躲过了朝廷的抓捕。因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也因晁盖在百姓中享有盛名,宋江弃忠而存义,在抓捕事件中,不忠于朝廷,而存义于兄弟。宋江应阎母之邀,给阎惜娇捧场,出手阔绰,此节我实在不能把他与仗义疏财联系在一起。之后,阎惜娇施展手段,一连番的主动出击,有预谋有步骤的成就了宋江与她完成了夫妻之事,明确了身份。

阎惜娇的行为稍后再议,先说宋江,我一直感觉在阎惜娇的事情上,除了帮助她买棺材葬父之外,宋江对阎惜娇已经发生心态上的变化,对阎惜娇的连番进攻,半推半就,甚至是逢迎而上。首先是阔绰的捧场,再次是与阎惜娇独处一室,阎以若不从则毁了声誉为要挟,逼宋江就范,与其说宋江是被要挟,不如说是顺水推舟,就坡下驴。试想,以宋江的声誉,若下定决心出门,坦诚布公的告诉各位朋友,宋江今日被此女下了套,但宋江行的正坐的端,坦坦荡荡,本人与阎惜娇没有任何绯闻,各位朋友爱信不信。相信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接着,宋江既想得色,又想不使名誉受损,使对亡妻的承诺成为屁话,还想有与阎惜娇正常合理交往的理由,与阎惜娇结拜为异性兄妹。再接着,借着酒劲,也借着兄妹的身份,于夜里去阎家看望。半推半就上了床,心甘情愿的失身于阎惜娇,可谓情场圣手,花心大萝卜。大家想想,若宋江对阎惜娇由怜生爱,大可不必绕这些弯弯肠子,直陈爱意或直接痛快接受媒婆的提亲,反倒来的光明磊落,不枉梁山好汉,英雄爱美女的好名声,留下一段不算精彩但绝不丢人的爱情故事。名义上结为异性兄妹,实际上行夫妻之事。我实在是怀疑时下流行拜干爹,收干女儿,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后因阎惜娇掌握了自己私通晁盖的罪证,为了名誉和地位,不惜痛下杀手,要了阎惜娇的命。轻点说,宋江太过惜娇,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美色的诱惑,玷污了好汉美名。重点说,宋江贪图美色后,又被恶毒妇人纠缠,虽然没有时下的淫乱视频、艳照门,但也是一个活生生的色情敲诈杀人案例。谈何英雄好汉,实为阴险狡诈之徒。

再说说阎惜娇,从某种角度来说,她的人物形象,目前社会上不乏生活原型。凭借着自己天生的有些姿色,又十分向往上层社会阶层的生活,终于瞄准了在郓城地界负有盛名的押司宋江下手,使出娇柔百媚功,博得宋江共枕眠。春宵一刻方醒,便张口翡翠玉镯,绫罗绸缎,若在时下,自然是宝马奔驰、别墅洋房了,甚至是投资开个公司、办个企业什么的,当女强人玩玩。可以说阎惜娇自始至终没有真爱过宋江,爱的是宋江押司的身份,爱的是及时雨在郓城地界的人脉网络,爱的是宋江“仗义疏财”的钱财,爱的是阎惜娇她自己对奢侈糜烂生活的孜孜追求。当一切都有了,一切都达到了,方才开始寻求自己的真爱(权当是真爱),开始了与张文远的又一段地下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现实社会里,阎惜娇代表的女性太多太多了,“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奉劝男人们,尤其是那些裸婚的男人们,不论你是从政、经商,不论你是艺术圈还是IT界,不论你是治病救人还是教书育人,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爱情,能同意和你裸婚的女人已经不多了。糟糠之妻不可弃,当你富有了的时候,就和爱人一起多回想回想裸婚经历吧,别因一时的贪念,走了宋江的老路。

捎带说说阎惜娇的母亲,与其说是母亲,不如说是老鸨,也可以说是女明星阎惜娇的专职经纪人。阎惜娇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缺失,其母负有直接的教育责任,甚至说阎惜娇的人生是其母的梦想延续。假若她年轻时有女儿的姿色,哪怕一半的美貌,我敢断言,她的人生会和女儿一样“精彩”。再看看金翠莲的爸爸,若把阎母的意识移植到他身上,他一定会培养教育出一个比阎惜娇更加“招人喜爱”、“聪明伶俐”的女儿,给郑屠当岳父多好,有酒喝有肉吃,还不敢有人欺负,何必“不要命的陪女儿唱曲儿赚生活费”。假若金父真的是看到像郑屠这样的恶霸必有英雄好汉来惩治,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女儿嫁给他将不得安生,我倒是佩服金父的“明智之举”了。也想奉劝更多的父亲能够像金父一样明智。也想奉劝更多的母亲不要像阎母那样“不明智”,被眼前的即得利益蒙蔽,既害了女儿,又害了自己。

真不知道后面的故事里会不会有阎母的经典台词:我女儿是阎惜娇,你奈我何。

不过话说回来,我依旧坚信: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每一位做母亲的都希望女儿一生幸福,切记:是一生幸福,绝不是一生富有。富有但痛苦的生活,不是母亲希望的。拮据但幸福的生活,通过努力,是一定能够富有的。给人当小三,做情妇,一定衣食无忧,生活富裕,但有几个小三的母亲能够堂堂正正的抬着头做人,骄傲的在人前显摆,我女婿是。有几个小三、情妇,能够像金婚里的男女主人公一样,互相参扶着,正大光明的行走在车马繁华的大街上。只能像老鼠一样,偷偷地,再偷偷地……

9.红高粱个人读书心得800字 篇九

“我”奶奶戴凤莲,别看她是个柔弱的女子,当初倔强又有主见的她为了婚姻和爹断绝关系;她还是抗日英雄,不仅仅要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奔赴抗战前线,而且最终献身于抗日战争中。当奶奶为潜伏在河堤坝的游击队员们送大饼时,不幸遭遇敌人的袭击,光荣牺牲在高梁地里。

我爷爷余占鳌是一个非常爷们又非常粗旷的男子汉,他在开篇一出场就表现出了土匪头子兼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余占鳌不愿意受制于任何一方势力,对于各种政治势力及地方势力的拉拢,他一概拒绝,独立人格非常强。在国共纷争的大背景下,看到日本人疯狂屠杀百姓,余占鳌奋起反抗。他自发地组建了一支抗日队伍并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的汽车队。他带领着一支七零八落的小队伍,却实实在在地伏击了日本。余占鳌从一个地道的土匪成为抗日英雄。余占鳌领导的农民队伍,没有经过先进革命思想的洗礼,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抗日,是因为看到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的疯狂屠杀,看到了罗汉大爷的惨死等生发出一种复仇心理,也是为了生存自由的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我发现书中的每个英雄人物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坚持不懈,屡败屡战。这可不是英雄特有的品质,战争才需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

就说我学轮滑吧,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轮滑班,我拥有了一双轮滑鞋,迫不及待地就把它穿上了,教练又给我“全副武装”:戴上护肘、护手、护膝和头盔。我扶着栏杆“一瘸一拐”地走到空阔的大广场。刚抬起左脚,没想到,身子一晃,摔倒在用水磨石铺成的地上,只听见“砰”的一声——我摔个“狗啃泥”,“好疼呀!”我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地揉着疼痛的地方。当时,我真像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孩,坐在地上等人搀扶。这时,教练走过来对我说:“没关系,慢慢练。”他先教我“站”,我两脚成“八”字形,两腿稍稍蹲下,两手前伸,保持平衡。他看我能站稳了,就教我“走”。教练说:“走的时候,保持站的姿势不变,然后,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再把另一只脚放到这只脚前面……”顺带给我示范了一遍。听了教练的话,我更加努力地练了起来。

10.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 篇十

从故事背景来看,这部剧前半部分是以官匪关系来展开叙述的,后半部分则是以抗日为主。官匪关系很难划清黑白界限,有时候官像匪,有时候匪又像官,这主要看官匪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的是什么,但是要治民护民,必要的野蛮有时候也无可厚非。

从故事线索来看,本剧是以九儿和余占鳌的一爱一情故事为线索,叙述了两人八年以来的一爱一恨情仇。虽然余占鳌是粗俗了点,但是这是还 原故事主人公,我并不反感,两个人坚贞的一爱一情让我为之动容,我并不是农村出来的,对农村的风俗也不了解,但是那个时代那些人,我却可以从剧中感受出来,那就是那样的。

从故事人物来看,这部剧有三大英雄和三大女中豪杰。

大英雄余占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子,这无可厚非,他虽然因为缺少文化而略显粗俗的一性一格,但是,只要他身边有一个提点他的人,而他自己也能冷静下来思考问题,他的的确确是可以干大事的人,这个人除了九儿还 有张俊杰。所以说,能干大事的人必须遏制自己的冲动,虚心接受他人的提点,也许那些人的提点就是你的指路明灯,是助你走向成功的军师。

大英雄朱豪三。朱豪三,身为高密县县长,虽然身有残疾,但是却是个文武双全的能人。从他治理高密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恶势力低头,也正因为这个缺点害死了他亲一爱一的女儿和许多无辜的黎民百姓。但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朱豪三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幸低头认错,不然还 会铸成大错。我欣赏朱豪三的治理能力,不迂腐,不贪,不抢,只为造福黎民百姓,全力剿匪,为高密县奉献终生。这样清廉的领导者无论是在以前还 是在当代都是一个模范。

做官,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敛财,不是为了盲目的政绩,做官的最终目的其实很简单,唯一目的也是最终目的,就是造福黎民百姓。还 有一点就是,我很欣赏朱豪三的一句话“做一个有血一性一的中国人。”国难当头,为什么人们总是想着自保,想着委曲求全保全生命,但是却没有想过如何拯救国家,没有想过如何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地盘?很多县长只会逃跑,很多民众只会匿藏,却从来没有想过站出来,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人缺少了血一性一啊!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论在公一交一、地铁、马路边还 是商场告示等等都可以看到,以前我会觉得是表面功夫,宣扬一下就过了,但是现在想想,这不是表面功夫,这是新一代领一导一人想尽办法唤一起我们中国人本该有的血一性一,唤醒一些无知的中国人。虽然现在国泰民安,但是,中国人不能没有忧患意识,更加不能没有血一性一,没有血一性一的民族,不会一团一结,更谈不上与国家生死共存。中国人的血一性一,从我们这一代做起,好好培养,一爱一国情怀,绝不是一句话,这是一种人生价值!

大英雄张俊杰。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认为他是一个书呆子,一个理想主义者,总是一套一套理论,不切实际往生活上套,但是后来,才发现没有他,很多人早就完蛋了。他是一个文人,有文化,懂道理,悟一性一高。后来,他从了武,最后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军师。余占鳌不能没了张俊杰,不然的话以他的冲动劲成不了大事,而张俊杰就是一个这样适合余占鳌的军师,不断在他旁边提点,所以余占鳌才能有所成就。其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军师,看似默默无闻,但是以他们的聪明才智,绝对是可以成一番大事的,我们要善于留意身边有用的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发现人才,运用人才,开创自己事业的更高一层楼!

女中豪杰戴九莲。九儿,不屈不挠,有胆识,有谋略,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女中豪杰。从她的为母报仇就看出年纪轻轻的她不一般,虽为女流之辈,但是绝不比汉子逊色。对于余占鳌,她是死心塌地地一爱一着这个男人,也许很多人觉得他们俩不般配,但就是这样刚烈的一性一子才能把余占鳌治理得服服帖帖!在嫁入单家的日子里,她从一个纯情的女孩蜕变为洞察世事的女大当家。她嘴不甜,但是懂得做人的道理,只要不把她一逼一绝了,她不会害你,但是如果把她一逼一上绝路,她绝对比你狠一百倍一千倍。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她的勇敢也让我敬佩,面对日本鬼子不慌不忙,甚至为了救国把女儿的一性一命也搭上了,这是何等英雄气概,而最后,为了救余占鳌,引开日本鬼子,英勇牺牲的场景也让世人难忘。

女中豪杰孙大脚(朱豪三太太)。她是一个女中大丈夫,笃定,足智多谋。她是一个命苦的女人,生命中的子女都离她而去,在身边的只有朱豪三了,而她对朱豪三的那份一爱一可以用坚定来形容,作为官太太,她是非常成功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她遇上了好老公。遇事淡定从容,对丈夫无微不至,最后与丈夫战死沙场,那是一爱一情的升华,那是另一种白头偕老。

女中豪杰陈淑贤(大少一奶一奶一)。起初,她是一个为了家产不择手段的狠女人。心太狠,做人太假,这样的处事方式最终为自己招来了祸患,被九儿一个陷害就搞得遍体鳞伤。可是,最后认识错误以及清醒过后,仗义地活着并帮了大伙很多忙,遇事淡定,决断力强,这是女领导者的气质,一种能干大事的气概!虽然今生无缘与罗汉白头偕老,但是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却得了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也算是对这段一爱一情最好的结局。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非常深刻,呈现在我眼前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那个人。这部剧是绝对值得推荐的,让我们明白太多,也让我们反思太多。

11.电视剧红高粱的个人观后感 篇十一

1月15日,有媒体以《这才是我们该追的剧》为题刊文,称赞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包括抗美援朝老战士、志愿军后代等众多人士都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些年轻网友也加入追剧大军,表示:“这才是我们年轻人该追的剧,真的很提气。”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我们要继续弘扬好、传承好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断提振“三气”,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扬帆远航。

一看《跨过鸭绿江》,提振的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之骨气。七十年前,在朝鲜战场,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在祖国后方,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把家底捐出来支援前线。黄继光从血泊中爬起来冲向敌人,杨根思手持爆破筒与阵地共存亡,“冰雕连”宁愿被冻成雕塑也不暴露目标,“豫剧皇后”常香玉巡回演出几百场,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这是什么精神?这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无畏无惧,向死而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精神可歌可泣、气壮山河、感天动地。七十年后,我们也必将弘扬好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保持高昂士气、迎难而上,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进发。

二看《跨过鸭绿江》,提振的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之勇气。七十年前,志愿军将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用血肉之躯拒敌于国门之外,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事实证明,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压垮中国人民。七十年后,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极限施压,试图从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遏制中国。但如同七十年前一样,“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一定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定敢于横刀立马、拔剑出鞘。我们也必将传承好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12.红高粱观后感 篇十二

《红高粱》完了,我的期待变为现实,我也随着影片的结束而陷入沉思。我的情感仿佛在刹那间变的空虚起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它对我不仅仅是感动,而是极度的震撼。

一切都是那么的红,一切都是那么的绚烂。导演以一场红色风暴袭击观众的眼球,给人们以视觉冲击。除此之外,影片释放出来的粗犷,野性,自由,浪荡,激情,渴望以及喜悦都包含在这红色之中,以红色为大背景,托出了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尤其在结尾,“九儿”和众兄弟都死了之后,“我爷爷”和“我爹”久久伫立,没有悲嚎,没有落泪,只有凝望,在鲜红的血色的阳光中凝望.这时甚至出现了日全食,短暂黑暗后又出现了深沉的暗红,作者以这种极度唯美的方式放大了两个人,成为对这两位英雄的礼赞.自此之后,许多导演都开始使用单纯颜色来增强视觉感受力,而张导也在自己的后续影片中多次使用红色.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张导在新作“黄金甲”中又大篇幅使用了金黄色.冯小刚也在“夜宴”中采用红黑白三色结合的方式给人以享受.可见,颜色的运用已成为影片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一场红色风暴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评委,也征服了世界。正是凭借这部电影,中国人第一次拿到了国际性大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正是这部电影,使得世界开始关注并赞美中国新电影。张艺谋,顾长卫,赵季平,巩莉......这些人现在已成了电影界泰斗级的人物。当然,他们不能忘了这部惊世之作:“红高粱”!本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虽故事情节大抵相同,但张艺谋却在此基础上做了稍许修改和调整.他没有延续原作中时间,空间错乱的形式进行叙述,而是以顺序的手法将故事展开,把故事讲的很清楚,叙事也非常流畅.其实本片可分为两大段落:“我爹”未出生的前半段和“我爹”出生后的后半段.前面着重讲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争取;后面又把侧重点放在了对生命和英雄的礼赞上.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升华,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又颇为紧密,甚是自然.虽然并无新鲜之举,但却因其一气呵成而可见导演功底一斑.正是因为这样顺畅明了的叙事才使得影片思想能很好的融入其中,这是能高人一等拔得头筹的基石.另外,影片在情节叙述上采用了画外音,且有12次之多.这样大篇幅的画外音叙述会不会降低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显得枯燥而乏味?看过电影的人都能得到答案:不会!这里的画外音其实是一种角度,“我”的角度,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孙子的角度,把影片放到一种故事性的,传说性的概念上,很亲切,也不突然,同时亦节约了很多时间用来渲染气氛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影片中,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形象:全身古铜色,皮肤饱满,棱角分明.甚至还有大部分为光头。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展现了男子的野性和人们敢爱敢恨的一面。“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首歌,倒抱“九儿”的这一动作,往新酒里撒尿,抱土雷炸车......这一形象很好的成为了突破传统道德的一个符号,成为导演对全中国人呼唤新生活的符号。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影片,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影片中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与以往的探索影片不同,《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导演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别的探索片那样淡化情节,靠纯粹的电影视像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导演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达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

第一,影片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画外音来完成。影片一开始,还是全黑的画面时,声带上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视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视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导演在处理全剧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视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视点基础上,导演在这开场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画外音在影片中出现了12处。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在传统影片中特别容易出戏的那几段全被画外音虚掉了,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确实,画外音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的,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第二,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全片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影片一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导演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戏剧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最后,影片的空间环境与造型处理,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影片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画面上充满了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影片中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银幕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粱镜头。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镜头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影片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梁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

13.电视剧红高粱的个人观后感 篇十三

而结果是,我也确实哭了......

其实,这个故事也算是比较俗套的剧情,不就是豪门公子哥和贫家女相爱,却受家门阻拦,而后,俩小孩千里寻父的故事吗?

剧中几个小朋友演的都很不错,可是,我觉得更出彩的是那些小人物:

1 舅父和舅妈

小君和小杰的舅父就是个妻管严,就算自己的老婆让他母亲和大姐住柴房和牛棚,也不敢多言一句,到最后,老婆说是要把自己的外甥卖掉,他还是帮着她老婆.但是按小君她妈说,这俩人其实不坏,就是生活太穷了.PS:虽然演的是反角,但是演舅妈的演员演的很出彩.

2 阿发船长

喜欢小君和小杰的母亲,一直默默帮助着她们母子,最后也救了小君和小杰.

是个有情有义的人.PS:我一眼就觉得此人在剧中是个重要的角色,而且长的很帅.

3 老李

老李是郑家管事,他在知道小君和小杰是小姐和少爷后,一直为他们能相认于郑家而努力.他有个儿子,是个地痞头头,也在为郑家做事,最后,他儿子做错了事,虽然痛心但还是毅然揭发,但作为父亲来说,他是矛盾的.

4 小丽和小云

这是两个美丽的姑娘.但一个让人喜欢,一个却让人讨厌.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真能决定她的行动,不过能让人爱狠分明的角色,是难得的.

上一篇:初三班主任工作总总结下一篇: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