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地震博物馆

2024-08-05

参观地震博物馆(共15篇)

1.参观地震博物馆 篇一

伊宁市第十九中学参观伊犁州气象局、地震

博物馆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参观伊犁州气象局、州地震博物馆 活动时间:5月13日下午、5月14日下午 活动地点:伊犁州气象局、伊犁州地震博物馆 活动人员:全体七、八年级师生

我校自办学以来,一直都注重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的能力,但是这些知识的学习光靠课堂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上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特此,我校准备组织学生参观伊犁州气象局、地震博物馆。

此次活动预计在七、八年级展开,届时,由德育处领导和年级组长带队,班主任负责学生的秩序与安全问题,由学校雇佣专用车辆负责接送师生,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由于人数较多,所以此次活动分两批进行,八年级师生在5月13日下午进行参观,七年级各班在5月15日下午进行参观,民汉结对子的班级作为一个集体进行参观活动。并且,在参观的过程中,将六辆车分开交叉地进行参观,其中三辆车前往地震博物馆,而其余三辆车则前往州气象局,确保可以按时有效地完成活动计划。

伊宁市第十九中学 2014年5月12日

伊宁市第十九中学参观伊犁州气象局、地震

科普馆活动总结

2014年5月13日、15日下午,在德育处领导、年级组长的带领下,我校组织了七、八年级的同学参观了州气象局和地震科普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带领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走进自然的大课堂中去增长见识与才干。

实践出真知,此次参观伊犁州气象局、地震科普馆的活动,不仅使同学们了解了气象观测设备的用途、天气现象数据采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和气象灾害的防御等知识,而且通过演示地震博物馆里模拟地震的模型,使同学们更加真切地了解到了不同级别地震的危害、地震发生前的征兆、有记载以来的大地震以及人类在地震发生后正确的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等相关知识。

这次活动虽然圆满结束了,但是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动员身边的朋友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同时,也使同学们意识到了要积极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中,这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伊宁市第十九中学 2014年5月20

2.参观地震博物馆 篇二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角落里的美——另类视角看北京遗产与公益行动》的一部分。

(一) 研究视角

首先通过查阅中国知网, 检索与博物馆、遗产教育相关期刊论文, 梳理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博物馆资源丰富, 具备开展博物馆旅游良好的物质基础。

如一些研究者认为, 博物馆在教育功能上与学校有相通之处, 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1];博物馆的功能已由最初的收藏为主发展到现代以教育为首, 教育功能成为博物馆的灵魂, 因此, 要建立新的博物馆理念, 使博物馆在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社会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2]。面对目前我国博物馆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应把握机遇, 创新博物馆管理理念和机制, 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 寓教于旅[3]。

2.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案例, 说明了一个文

化项目可以给一个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 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4]。而构筑开放式博物馆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有效的结合点,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技术手段引入到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之中[5]。

3. 景观博物馆化是旅游景观吸引系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种趋势[6]。

根据国内外环境解说规划研究现状, 有的学者提出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 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进行了研究[7]。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和实践, 笔者对中国现代文学馆加以考察和分析。

(二) 研究方法

采取田野调查与观察方法, 特选定一天, 带领法学院 (经济法) 、城市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等部分同学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 主要观察和记录:一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外在结构如何, 体现了怎样的文化精神;二是如何从内在陈列中辨别认识常规展览与非常规展览。

2009年10月25日, 那天午后, 西风凛冽, 扑面而来。我们第一次到访中国现代文学馆。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门, 远离都市喧闹的静谧感便将人包围了。

浏览文学馆的网站, 上面介绍说:文学馆现共有藏品38万件, 其中手稿、特藏、线装书、书信、作家文库藏书等, 因其惟一性, 以及数量无法与公共图书馆相比, 所以服务对象仅为中高级以上的专业研究人员, 作为普通观众不能借阅。

走进文学馆的那一刻, 那种异乎寻常的安静, 让我的心莫名其妙地诚惶诚恐起来, 似乎我将去朝拜一位威严的君王。现代文学馆之静谧, 甚至给人与世隔绝之感, 在其内在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粹。因为这是一个圣洁的地方, 它能够产生力量, 人们应该对文学有一种崇敬之情。

二、外在结构: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园林风格的统一

(一) 整体结构布局的文化显现

中国现代文学馆幸运地成为周边几个大型住宅区和学府的中心, 这里没有繁华商业区的喧嚣, 安静、开阔, 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深深吸引着来这里寻找精神食粮的人们。文学馆在空间结构上二分为主体建筑+小花园形式, 独特的结构布局和风格设计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

种植在门前的两珠巨大的塔松, 像哼哈二将一样伟岸壮观, 像战士一样伫立在那里看守着文学馆。时间的脚步, 正在塔松的阴影里, 缓缓向未来移动着琐碎的步子, 并且对文学怀着满满的希望。

一块巨石影壁横向矗立, 顿时让人沉静。其正面刻着的并不是文学馆的馆名, 而是文学馆的创始人巴金先生的一段话:“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 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 使自己变得更善良, 更纯洁, 对别人更有用。”背面, 也是一段巴老的话:“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 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 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 我们从它得到温暖, 也把火种传给别人。”

这两段文字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我国新文学的使命、作用和历史地位;同时, 也是对文坛前辈们走过的文学道路的极好概括。它宛如文学馆的宗旨, 向世人宣示着它的功能和作用, 给人们以震撼和感动。

中国现代文学馆由一组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和小花园组成, 主体建筑庄重典雅, 小花园精巧别致。整个现代文学馆的建筑空间布局简洁新颖, 将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式组合与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相结合, 整体布局和建筑是沿着轴线对称的, 而局部穿插曲径、水池、雕塑和绿地等, 是非对称的, 意象的, 这种外在的矛盾却内化为一个统一体。所以可以大胆地说中国现代文学馆本来就是一个空间矛盾的统一体。

(二) 主体建筑的文化显现

进到文学馆内, 就感到采光明亮, 四处可见玻璃画、壁画、油画、雕像等, 人们马上就被那种深厚的文化气息所浸染。文学馆的大厅里, 用铜制的雕牌, 陈列着近代、现代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几位文豪: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冰心、曹禺、丁玲、沈从文、刘白羽、魏巍等先生的文章手稿、信札、书画和相关图片。这些人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独树一帜, 曾经是引领着一代人的精神风向标。鲁迅先生端坐写作的塑像和他的书房造型位在厅中, 四壁的玻璃窗内陈放着《鲁迅全集》的最早版本, 这些都弥足珍贵。

主馆两侧的廊壁前, 分别立着两个由景德镇烧制的大青花瓷瓶。上面有五千多名中国作家的签名手迹。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找自己喜爱的作家的名字。其实他们是在找“自己”, 找一种认同, 找一种自我与文学的契合。

主馆两侧的廊壁上, 是根据每一部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所做的插图, 用意识流方式呈现, 色彩浓厚艳丽。用各种颜色的小碎片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玻璃图, 仿佛一个万花筒。当你眼花缭乱之时, 图形若隐若现地凸现出来了。画的主题是体现作品主旨的片段, 或者是主要作家等。玻璃图里有《茶馆》、《白杨礼赞》、《家》、《祝福》等等大家熟悉的作品。

步入主厅, 迎面便是一代文豪健将鲁迅先生的《野草·题辞》:

……

野草, 根本不深, 花叶不美, 然而吸取露, 吸取水, 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 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 还是将遭践踏, 将遭删刈, 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 欣然。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 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 奔突;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 以及乔木, 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 欣然。我将大笑, 我将歌唱。

……

这是气势很大的一段宣言般的文字, 读之令人豪气荡胸。《野草·题辞》是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 也是《野草》之窗。在这里, 甚至可以领略《野草》的全部内在信息。对《题辞》的张力艺术的思考为探询《题辞》本身, 探寻《野草》、探寻鲁迅的内外意义空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8]。

文学馆的大墙上, 东南西北, 各有一块馆名题字, 极为醒目。正门上是江泽民主席的题字, 东面是巴金先生的题字, 北面是冰心先生的字, 西面是叶圣陶先生的题字。和这4块匾额相匹配的是墙上近百块汉白玉花卉浮雕, 取材于当年郭老《百花齐放》诗集中的名家木刻插图, 它极为形象地将国家对文艺事业的最高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标记了出来[9]。

北京的“现代文学馆”有个别具匠心的设计细节给每一位探访者都留下极深的印象。展室的门把手有个巴金的“手像”模型, 这是为所有进文学馆的人的第一个动作 (推门) 而设计的。当人们一进门, 就很荣幸地同文学大师“握手”的一刹那, 人们会有一种宛如被文学大师引领进文学圣殿的感觉:顿有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和异样的文化体验。这就是文学艺术的细节设计带给人的深刻的精神感受。

(三) 小花园的文化显现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展厅之外, 院子里是一个小花园, 也弥漫着书籍古朴的香气, 有些像香椿树的叶子的清香。

从展厅出来, 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馆外的园林与室内展厅的厚实凝重相映衬, 给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下午的天气非常适合在小花园里散步, 这里花红草绿、小桥流水, 仿佛让大师们于写作间隙来这里小憩一会儿。在小花园的不同角落里矗立着多位现代文学大师的雕像, 在这里漫步, 和他们交流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叶圣陶、曹禺、老舍在促膝交谈;身着长袍的朱自清先生端坐湖畔, 同面前的白玉荷花相得益彰, 令人想起先生的《荷塘月色》之意境;风华正茂的冰心正凝神思索, 对国家对孩子的爱再一次让人心里充满温暖;用钢板焊成的鲁迅先生的塑像, 棱角分明, 胡须突出, 以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傲骨……小花园里的这些精彩雕塑, 用虬枝般的手写着遒劲且惊世骇俗的文章。三两个人, 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桌边上, 面对他们肃然起敬, 以至忘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从几位大师的雕像前走过, 他们身处相同背景下, 分属不同的阶层, 却为同一个理想奋斗的热情, 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崇敬感。他们以文学作品为刀枪, 为匕首, 刺向敌人的胸膛;他们以文学形式在摇旗呐喊, 深情召唤;他们以文学为生命, 奋斗到最后一息……现在被铸塑在这青草地上, 成为历史的定格。他们在这里饱览湖色天光, 接受后人的崇敬和礼赞, 同时也在审视这他们后来的也是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我想他们还在思考, 面对今日的中国, 面对21世纪的新时代, 他们会对文学事业的后来者说些什么呢?我们又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就像影壁上巴金先生说的那样, 作家留下来的杰作“支持我们, 鼓励我们, 使自己变得更善良, 更纯洁, 对别人更有用。”文学就是散播文明的火种, 我们从它那里得到点滴的温暖, 慢慢地将火种传给别人, 让文明得以传承。

走着走着, 数十个石桩子进入了我的眼帘。这是陕西关中一带自古盛行的石头栓马桩。栓马桩花纹之精美, 个个精彩, 错落有致地布置在这里, 别有情趣, 自成一景。

三、内在陈列

(一) 非常规展览: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

来到现代文学馆, 适逢“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这个迎60周年国庆的展览收集了数千张作家照片和数千种文学著作版本。展板内容丰富, 分成1949年-1977年、1978年-2009年前后两大阶段, 表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辉煌历史。60年来, 中国广大作家始终与祖国同呼吸, 共命运, 用自己的信念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为新中国的历史书写了独特的篇章。60年来, 文学队伍不断壮大, 几代人薪火相传。这次展览中, 包括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丁玲等在内老一代作家, 包括张洁、陈忠实、王火、王安忆、凌力等在内新一代作家等, 都有相关展出。许多名家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原迹手稿是首次展出, 十分珍贵。除此之外还展出了早期出版的长篇小说等书籍, 根据小说改编的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和题材的经典电影画面等。

看到卞之琳先生几乎发黄的文稿, 便想起了那首著名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人们都十分熟悉的哲理诗, 深深地印刻了一个时代的痕迹。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四次全国“文代会” (1979年10月30日) 的春风吹暖整个文坛, 中国作家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辛勤耕耘, 文学作品百花齐放, 也以多种体裁形式呈现出来, 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杂文、报告文学等等。在展览中单是小说题材就细分为很多门类, 有乡土小说、都市与改革题材小说、军旅小说、历史小说、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各类体裁都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面貌和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 可以说现代文学门类在向多元化发展, 思路和表达形式也更为灵活。

现代诗歌总体上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新的革命传统, 与时代相呼应, 诗人们以昂扬的激情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 以自豪振奋的情怀写出了大量颂歌和战歌。中学时代书本上几位现代诗人写的诗篇, 深深地刻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 也培养了我们对这一时期诗歌、诗人的热爱。像艾青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给太阳》、《光的赞歌》等都给人以巨大的震撼与感动, 以致我第一次看到《我爱这土地》[10]时竟热泪盈眶。《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艾青作为一位诗人向祖国捧出了一颗赤子之心。只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才能如此深刻地体会“嘶哑”的“歌唱”, 才能深深感觉到血脉相连的土地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文学最大的魅力在于感染读者, 让读者产生共鸣, 并将情感和意识化作行动。国家和人民在危难的时刻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和勇气是如此的巨大。一次次读这首诗, 一次次觉得深沉, 以致于我发现自己“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 常规展览:作家文库展

作家文库展是常规性展出。文学馆A座3层是“作家文库展”, 四壁的大书架上共藏书8万册。我“更上一层楼”去参观, 想借阅则不被许可, 真是遗憾至极!

展览中所介绍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400多位作家, 我熟悉的也就十之一二, 我知道的也就十之三四, 有不少是第一次听到。但是这些文学大家的的经典之作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鲁迅的散文与杂文集, 曹禺的《雷雨》, 郭沫若的《女神》,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 陈忠实的《白鹿原》,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贾平凹的《废都》等看过之后, 印象深刻。我一直觉得, 阅读一页经典文学作品就是在苍茫的大海中捞起一粒美丽的珍珠。大量阅读经典文学, 其实就是将一粒粒的珠子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的确, 那些杰作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镜子。透过文学, 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文学可以让我们找准航向, 奋勇向前!

我沿着贴满作家照片的展览墙边, 一个一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作家的脸从我们身边闪过。触摸着那些已经暗黄的照片, 心里总是充满温暖, 会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愉悦之情, 一些文学史的细节禁不住让人露出笑容。

音乐从文学馆中心向四面八传播, 曼妙轻盈如天鹅之舞。看见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志愿者, 拄着拐杖, 对着人数并不多的参观者声情并茂地讲解着已故的作家生平, 以及那些催人泪下的过往岁月。

一个女子手中拿着手机在拍照, 她把展示的作家手稿大费周折地一一拍下, 她脸上那认真和肃穆的表情, 像是一个朝圣者做弥撒时的庄严表情。或许对她而言, 那些作家好像并没有离她远去, 就生活在她心目中。

与“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同时展出的, 还有文学馆布置一新的“作家文库展”。此次展出了十位作家——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艾青、丁玲、胡风、臧克家、陈白尘、萧军的书房场景, 为我们还原了每位作家的工作环境。

周作人在《知堂书话》中说得好:“看人最好去看他的书房, 而把书房给人看的, 也就多有被看去真相的危险。”“作家文库展”有50多位作家的“文库”, 布置的是他们捐赠的曾经使用过的实物。其中还有18位作家的模拟书房。这18个书房中没有一件时髦的家具和物品, 大部分书房的摆设和普普通通的家庭一样, 有些家具恐怕连收旧家具的老农都不要。但是,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旧家具中的丰富的藏书, 都塞得满满的!其中冰心先生的书房里, 放着一个大玻璃柜子, 里面放的都是小读者们寄给冰心奶奶的信, 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让我回想起中学时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的《寄小读者》。在书城面前, 你不得不震撼!这些作家, 他们虽然物质简朴, 精神王国却很丰厚, 这就是平凡中孕育的力量。文学大师们的俭朴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给参观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些大师各有各的人格魅力, 艺术个性, 但他们又拥有共同的特质, 那便是经由他们所构成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伟大风貌。他们的不朽作品, 使得中国文学堂堂正正地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

展览中不但介绍了我们曾经一直褒奖的诸多作家, 而且秉承历史唯物史观的态度, 对我们以往不愿提起甚至要“踏上一万只脚, 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胡适、胡风以及曾当过“汉奸”的周作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承认了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和所起的进步作用。比较客观地还原了文学本身的原貌。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 研究结论

笔者以田野观察的方法, 记录了考察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全过程, 馆内场景的描绘和真实情感的流露, 让一个初读此文而从未去过此地的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让读者有心向往之的冲动, 可见文学语言描述给予人的力量。考察专题博物馆, 实际上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阅读。文载于物, 文之大道在于归人心、引人思, 使读者得到共鸣, 引起思考, 考察现代文学馆实际是与文学王国的巨人们作精神对话。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来自其建筑结构与馆藏展出内容的统一。

笔者恰好同时观察到常规的“作家文库展”与非常规展览的“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 前者是常年展出, 后者仅展出3个月, 而且文学馆有一半都不开放。课题组选定的2009年10月25日这一天并非特殊节日, 来此参观游览者并不多, 而且都是对文学有特殊爱好的人群。这说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文化认知程度还不够。当下经济的繁华和人们的精神的空虚形成鲜明的对比。博物馆是国民的“第二课堂”, 在开启民智方面尤为重要。除了日常展览之外, 还应该常年开展各种专题展览, 实现日常展出与专题展览的统一。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来自结构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文化的力量在于其对人的影响, 这种影响分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两个方面, 当置身于一个恰当的文化环境之中时, 人们才会有种观物与体悟合一的感觉, 即随着一种身入的经历而产生身心合一的共鸣。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文化力量在于它给予人的影响作用。首先, 它通过其外在的特定建筑风格, 使人对现代文学的文化魅力有一种直观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与感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譬如文化的种子深埋于心灵的土壤, 遭遇特定的文化雨露就会渐渐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其次,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内容, 都是历经时间沧桑洗礼的文化经典, 经受了历史洪流的冲刷而愈显其光辉, 这些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这是一种深远持久的文化传承, 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中得到心灵的激励和鼓舞。中国现代文学馆在结合这两者的基础上, 以其建筑结构和内在文化内涵的统一形式, 向人们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力量和气度。

第二,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在于它以文学之灯, 对参观游览者产生巨大的启发作用。

参观考察之中, 笔者仍觉文学馆有不足之处:对于各位作家的介绍尚嫌简单。对每位作家的介绍一般都是照片、生平简介、代表作, 个别的也只展出他的书房格局以及一封书信或一张作品原稿。其实, 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可以更好发挥其文学存史的功能, 介绍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或作用, 学术界的评价与争论, 也可列出一些主要争论观点, 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从文学馆出来, 我坐在馆前透着一丝凉意的台阶上若有所思, 久久不肯离去。已是傍晚时分, 华灯初照, 霓虹灯下折射着陌生的面容, 都行色匆匆。“现代文学馆是点亮人们生活的文学之灯么?”我在想。

文学的烟花, 或许正在北京延续千年的文化气息里腾腾升起。在这里, 你不得不留恋于中国正义作家们那亘古不变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 离不开文化学者、仁人志士的精神武器。浩浩然的文学, 使人们的理想与灵魂得以升华, 使我们这个民族更加强大。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外, 还要依靠文化软实力。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力量就在于它是文学之灯, 希望爱好文学的青年都来现代文学馆看一看, 你会深感中国现代文学的宏大和自己的无知与渺小, 你可以在这个文学的海洋里, 轻轻地漫游, 细细地品味, 无限地联想。它会带给你一种美的享受, 丰富你的知识, 陶冶你的情操, 让你流连忘返。

(二) 探讨其不足与希望

就本文内容与题目的对应性而言, 笔者感到仍然有需要考虑之处, 比如这次研究对考察过程叙述较多, 而对遗产教育部分涉及较少。为了充分发挥专题博物馆的作用, 更好地开展文化遗产教育, 现针对专题博物馆的建设谈及一些建议与看法。

第一, 建议设计开发“北京现代文学之旅”。

作为专题博物馆, 一定要体现其专题性。就中国现代文学馆而言, 对于在馆中所展示的作家, 不一定对每位的介绍都十分详尽, 但一定要做到“全”, 即涵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杰出贡献的所有作家。对于他们的介绍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 介绍的内容要突出他们的具体贡献, 并配以相关文献的佐证, 让参观者游览之后可以对所参观的专题, 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脉络图, 对于专题的内容有进一步而又全方位的认识。

作为专题博物馆, 要起好引领带动的作用。参观专题博物馆势必会在某一点激发起游客的兴趣, 从而产生旅游动机与需求。因此, 应当抓住这一契机, 形成相应的配套旅游线路,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就中国现代文学馆而言, 应当形成这样一条特定的旅游参观游览线路, 可以暂命名为“北京现代文学之旅”。具体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参观线路的首站, 要给游客以整体的印象, 启发他们在之后对其中的一些名人大家的实物和著作作进一步的参观、学习、感受。比如说:鲁迅、郭沫若、巴金、冰心、老舍等, 通过对这些名人故居的游览以深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知, 并满足他们相应的旅游需求。在旅游中给游客介绍一些当今文化遗产教育现状, 引发人们对于这一现状的思考, 更深化与文学巨人进一步作精神交流。

如此以点带面旅游线路的设计, 不仅可开发新的旅游市场, 而且对于往日游客涉足较少的名人故居而言, 也焕发了它们的活力, 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双赢的局面。对于提高大家对遗产、专题性博物馆的认知而言也是益处颇多, 对于长久的遗产保护也至关重要。

第二, 可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例开展对文化遗产教育的讨论。可以就文化遗产教育的起源、发展、未来, 以及在遗产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开展讨论, 加强遗产教育和博物馆参观的内在联系, 探讨博物馆的建设与遗产教育的共同节点, 比如如何搞好博物馆内部建设同时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遗产教育等等。

文学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载体, 最值得人们去传承, 是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我们常常说一个人“有文化”是由于他的文凭, 其实一个人是否真的有文化, 重点在于他是否领悟了文化中的精髓。对于文学这种无法触摸的遗产, 如何让人深入理解其精髓, 获得精神力量是文化遗产教育的关键。

我们是不是除了研究博物馆的外形, 以及博物馆的内存以外, 应该再多花些功夫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 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在于孩子, 一个人的培养更在于他的孩童时期。孩子是有无限可能的宝库, 一旦博物馆可以吸引孩子, 那么孩子回报的就不只是给博物馆了。而我们文化遗产教育的主体难道不是学生、不是孩子么?所以面向孩子应是博物馆参观和遗产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国现代文学馆应该重视对不同人群的教育成果, 以便于将来可以根据您的研究对博物馆的遗产教育方法进行改进。

第三, 应大力宣传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保留文化传统, 延续文脉方面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种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历史沉淀。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种影响也会表现在特定的建筑形式上, 进而形成一种深层次的建筑风格, 表现出特定的建筑特色。任何的建筑形式都是在其相应的文化传统之上构建而成的, 并非来自建筑者的凭空想象。这其中所延续的文脉意象传递的是历史的信息。适当加强建筑形式的文化内涵的阐释, 在解读文本、提炼精神内质的基础上, 让读者领会类似中国现代文学馆这种建筑艺术形式的具体文化意蕴及意义。

一部文学著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作者的心境与经历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 但基于时代背景、文化水平的不同, 不同人对于一篇作品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出入。因此对于现代文学的传承应该从现代文学所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 来解读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借此来引领读者,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 专题博物馆的倡导与建设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录, 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来说, 在任何一个时代, 都应该是一个崇高的字眼。在20世纪的中国, 在风云激荡的百年中, 文学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自由、独立解放、国家富强的悲壮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与中国人民的悲喜忧患始终紧密相联, 许多作家及其作品紧贴着这个时代的脉搏, 而留在了现代中国人民心中。这一文学的世界, 除了以丰富、浩繁的作品留存于历史, 还应以独特的物质形态立一座丰碑, 让走进新纪元、迈向新时代的中国人, 时时能够从中凭眺一个壮丽、绚烂的精神世界, 在追求富裕生活的同时, 也懂得继承并拥有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11]。

正因为如此, 1981年巴金先生在为香港《文汇报》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关于“寒夜”》和《创作回忆录·后记》中最早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倡议在《人民日报》正式刊载后, 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得到了当时中央主管文化宣传工作的胡乔木同志的赞同, 并会同当时北京市和解放军总政文化部的有关领导同志白介夫、刘白羽, 最后商定:由总政歌舞团腾出北京西郊万寿寺内的西院, 暂借给中国作协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先生从1981年就呼吁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4年后终于如愿。1985年, 文学馆在北京紫竹院以西的那座已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庭院中挂牌成立[12]。

在巴金、冰心等老一辈文学家倡导下, 199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搬到朝阳区芍药居小区文学馆路45号今址。

很多次想问问这个世界, 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今天, 还有多少人能像巴金老先生一样, 从1904年出生到2005年, 终其一生, 不计回报地坚守着文学?还有多少人能静静地腾出一些时间给文学, 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安静?当我了解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建立的背景时, 深深感动于对中国现代文学馆建设投入热忱甚至生命的先辈们。在这背后, 需要多么巨大的动力支持才能完成这样意义重大的事情呢?据中国现代文学馆史料记载, 对耄耋之年的文坛先辈来说, 建立此馆几乎成为他们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告慰那些已经辞世的文坛星宿, 同时使国家民族的精神遗产能够以满意、妥善的方式保存下来, 启悟后人。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 是一个孤立事件, 得益于极少部分人的倡导, 而不是社会成熟发展的必然结果。巴金倡导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自然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在当下整个社会的浮华之风甚盛的情况下, 我们更应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承、遗产教育作用, 并期待有更多的专题博物馆出现。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种公共事业, 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外在结构是一个空间矛盾体, 是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园林风格的统一;其内在陈列分为常规展览和非常规展览, 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是文学之灯, 对参观游览者有巨大的教育启发作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设是一个孤立事件, 得益于极少部分人的倡导, 而不是社会成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下整个社会的浮华之风甚盛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在文化传承、遗产教育中的作用, 并期待有更多的专题博物馆出现。

参考文献

[1]邹慧玲.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南昌高专学报, 2001 (02) :29-31页

[2]段少京.现代博物馆教育工作探析.南方文物, 2003 (01) :117-113页

[3]戴昕, 陆林, 杨兴柱, 王娟.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旅游学刊, 2007 (03) :84-89页

[4]曹兵武编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一个博物馆的例子.中原文物, 2001 (01) :74-75页

[5]李利, 华晨.构筑开放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法探讨.城市发展研究, 2009 (01) :85-89页

[6]林美珍, 肖洪根.博物馆化:对旅游景观吸引系统发展变化的一种理论释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04) :61-64页

[7]刘艳, 王民.博物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研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11 (01) :166-171页、78页

[8]吴翔宇.论《野草·题辞》的张力结构与文化意义.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9]闻意.踏进文学的殿堂——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巡礼.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00-06-06.7版

[10]艾青.艾青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96页

[11]张大农.现代中国的文学丰碑——建设中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日报, 1998-05-22.9版

3.参观青岛海军博物馆 篇三

海军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青岛海滨,东邻鲁迅公园和青岛海产博物馆,西接小青岛公园,与栈桥隔水相望,南濒一望无际的大海,北面是青岛信号山公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海军博物馆已建成室内展厅、武器装备展区、海上展舰区三大部分,因为时间紧迫,我们只去了海上展舰区。海上展舰区占水陆面积40000余平方米,停泊着四艘退役的中型作战舰艇:有为保卫祖国海疆和人民海军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我国第一艘驱逐舰“鞍山”号,有在捍卫祖国海疆的战斗中荣立战功的火炮型护卫舰“南充”号、防空导弹护卫舰“鹰潭”号以及33型常规潜艇“长城”号。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鞍山”号。它1936年在苏联C-324工厂诞生,1940年下水,是中国向苏联订购的第一批驱逐舰。“鞍山”号有一百多米长,十米多宽,它的每一层都有各种各样的火炮、机枪、导弹发射器。军舰上面居然还有专门运送炮弹的铁轨。“鞍山”号可是很出名的,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名人都来过这个军舰。

我们还进入了一艘潜水艇的内部参观。潜水艇的入口很小,只够一个人爬进去。潜艇里有许多仪器、仪表。艇首有一个鱼雷室,是用来发射鱼雷的,其它舰艇如果被鱼雷击中,就很快会沉没。

这次海军博物馆之行,使我受益匪浅:不但了解了许多飞机、舰艇的军事知识,还让我深深地懂得,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拥有世界一流的海军、一流的海上舰队。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指导老师:曹丽萍

4.参观地震博物馆 篇四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太仓博物馆去参观。一进入博物馆,就能看到一条长长的透明玻璃走道,低下是太仓主要的建筑……博物馆的外形很特别,就像一个乌龟的壳,大大的,一看就知道是特别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一楼是临时展览厅,二、三层是基本陈列厅包括《太仓历史文化陈列》、《馆藏精品展》、《楼东画派专题展》等专题展览。博物馆内有许多文物如:金渣斗,是国家二级文物。厉害吧?是明代出土铜器中难得之精品;南宋龙泉窟青瓦盖罐也是国家二级文物。它整个罐子色彩光润,器型规整,小器大样,甚为难得;明太仓卫右千户所管军铜印,同样也是国家二级文物。方形印面上有九叠书阳文:“太仓卫右千户所管军印。”能够保留至今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清康熙刘源墨竹图轴是国家二级文物,大家肯定会说怎么一直都是二级文物呢?难道这个博物馆就没有一级、三级文物吗?别担心,好东西要最后拿出来。明永乐清花缠枝花卉文大盘。盘内心以缠枝花卉图案,折沿以缠枝花卉边修饰,砂底天釉,有火红石。这个盘胎体细腻洁白,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淡淡的湖水清。美丽极了!

这一次,去参观博物馆,真是让我大开了一次眼界,让我知道了不少文物,我喜欢像这样能玩的开心,还能增长知识的活动。

5.博物馆参观 篇五

博物馆参观感想

今年寒假,我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纺织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共六层,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现代动物三部分,现代动物又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加上上海地区古尸展,海洋动物展览共有九个陈列室。植物学分馆内容为植物的进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厅中央的合川马门溪龙和黄河古象:前者身长22米,肩高3.5米,体重几十吨,发掘于重庆合川区太和镇,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后者体长8米,身高4米,一对门牙就有3米长,发掘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也是古兽中的庞然大物。下午,我来到了上海纺织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实物、资料、场景、图文、模型、多媒体等,展示上海地区纺织业发展的历史文脉,集中展示了上海纺织的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发压迫斗争的悲壮历史,展示了上海纺织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光辉业绩。气势恢弘的序厅、底蕴厚实的历程馆、时空连贯的撷英馆、互动叠现的科普馆、赏心悦目的京昆戏服馆,演绎了上海纺织六千多年的产业历史和文化。

6.参观博物馆 篇六

今年暑假8月18日,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徐家汇的气象博物馆,至今记忆犹新。

徐家汇是一个富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地方,它为什么称作“徐家汇”呢?那是因为现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墓在光启公园内,他的后代聚集此地而得名。徐家汇气象博物馆的外面防止了一些仪器,有百叶窗、风向测量仪和降水测量仪等。白色的百叶窗里竖放着温度计,顾名思义是用来测量温度的。风向测量仪上有三叶螺旋桨,如果转得越快说明风越大。最有意思的是降水测量仪,为了准确测量每日降落的水量,旁边有一圈像刺猬一样的刺,用来防治口渴的小鸟停在上面喝水。

沿着细长的小路,我们到了室内参观。当我看到一圈圈、像指纹一样的台风眼图片时,我就想到了这幅画的作者劳神父。劳神父原名劳积勋,法国人,是上海气象博物馆的第三任台长。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那本书中就有一篇文章《劳神父》,写的就是这位台长。书中这样写道:“他回国是落叶归根的意思吧。‘不要忘记劳神父。’我心上很难受,说不出话,使劲点头。”正是有了像劳神父一样的人,他们执着于气象研究,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使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上海气象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我心想:是的,永远不要忘记劳神父……

7.害怕变老/参观博物馆有哪些技巧 篇七

我很害怕变老,没什么比变老更可怕了。老了就意味着体弱多病,就意味着孤单寂寞。想想,如果一个人除了在家里看电视就无事可做,是多么可怜可悲!

所以,在老人周到来之际,我决定关注一下身边的老人,为他们做些事情。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邻居,他前不久退休了,紧接着老伴又因病去世,他一定需要人们的关心。

我做了一些胡桃巧克力饼,然后去了他家。我没有预先打电话,因为我担心电话里说不清,毕竟人老了听力就会有问题。

我按了门铃。是老人开的门,他竟然穿了一身花哨的运动服。

“对不起,我不请你进来了。”他说,“我得赶到网球俱乐部,今天我要参加半决赛。”

“哦,太好了。”我说,“是这样,我为你做了一些胡桃巧克力饼……”

“是吗?”没等我说完,他就接过盒子,“明天我到桥牌俱乐部时正好用得上,真是太谢谢你了!”

“本来我想跟你聊聊,不过看到你这么忙碌我很高兴,我还要到对面的格雷迪奶奶家去看看。”我说。

“你不用去了。”他说,“格雷迪肯定不在家。上午我跟她通过电话,她是我今晚的舞伴,她说她下午要去美容院,还要染发呢。”

虽然我对他跟格雷迪奶奶跳舞更感兴趣,但我还是说了些预祝他网球比赛胜利的话,就告辞了。

走出这位邻居的家,我就给83岁的姨妈打了电话,但她却在医院门口的礼品店帮忙。然后我又给74岁的姑母去了电话,而她竟然去中国旅游了。

接着我想到了玛格丽特·加利,她是我的小学老师。那时她非常严肃、正统,我们都很怕她。她退休后住进了敬老院,我已经有五年没见她了,但愿她不会老得已经把我忘了!

当我打通电话,问敬老院的接待员玛格丽特在不在。“玛格丽特……”接待员想了想说,“哦,你说的是美善子!她巡回演出去了。”

“美善子?”我搞糊涂了,“什么巡回演出?”

“美善子是玛格丽特的艺名。”接待员说,“因为她觉得美善子这个名字比玛格丽特更性感。”

“她成了一名演员?”我问,真不敢相信严肃正统的玛格丽特老师会用“性感”这个词。

“事实上,她不只是演员,还是导演呢。”接待员说,“两年前她组织了一个老年人戏剧俱乐部,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剧团了,他们到各地巡回演出。她这个周四回来,但是当晚就要去华盛顿。你知道,她还是老年委的委员呢。”

我真想象不出人们怎么会让玛格丽特当老年委委员,你看看她,根本就没有老年人的样子!

现在,我仍然害怕变老,甚至比以前更害怕,因为我担心自己到时能否跟得上形势!(特里西·布卢明代尔 翻译:邓笛)

参观博物馆有哪些技巧

1.博物馆免费后,应选择什么时间参观博物馆?

尽量避开博物馆免费开放初期或节假日等参观高峰。

2.参观博物馆时,为什么要留意博物馆内各类提示牌?

每一个博物馆里都有提示牌,告知人们进馆参观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如观众须知、博物馆平面图,许多博物馆还会提供博物馆简介。

3.为什么有的博物馆规定,必须存包才能入馆参观?

如果观众带包进入,在人较多的条件下,袋、包会遮挡其他人的视线,进而影响其他观众的参观效果。

4.参观博物馆,为什么应租用导览设备或是跟随讲解员?

8.参观博物馆心得 篇八

为了促进党支部成员对海南历史的了解,和更好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12月6日,在我院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几十名入党积极分子来到海南省博物馆进行参观。

今天一直下着小雨,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来到了海口市博物馆的大门口,那宏伟的建筑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海南省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该馆设有10个展厅,对海南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文物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能让参观者穿越时空隧道,领略海南岛的历史奇观、古代文明及海南岛人的精神。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厅,这里展示了各种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接着我们依次参观的是海南少数民族,海南馆藏文物,重器灵光展,重器灵光展,海南历史陈列等展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海南历史陈列厅。

海南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各国的海南乡侨有200多万。数百年来,他们拓殖海外,历尽艰辛,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对居住国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海南历史陈列展厅,该展厅利用模拟,复古的方式逼真的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特点,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啦海南先民自各个时期移民而并未繁衍发展,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海岛移民文化。该展厅展示的主要包括

海口骑楼,近代海南,琼州府府城,海瑞,陵水石贡遗址,冼夫人,美榔双塔,西沙水下考古,落笔洞遗址。

我清晰的记得当我看到海口骑楼的时,我的心情为之一震,那是在电影和电视中无法感觉的到的。我觉的我真的就穿越时空来到到了当年的海口,博物馆以逼真的模拟展现了当时带孔洞的女儿墙,俗称“风洞墙”,多为横向三段对称式,组成一条条波浪般起伏的天际线;底楼为开敞的柱廊,以适应海南热带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外墙体上细雕的花纹,如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和腊梅等,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雕刻艺术。

在其中的”近代海南”里,我们了解了海南的解放历史,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白沙起义、创建琼崖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解放海南岛等使我们回到了海南人民浴血抗争历史。在这里,我们还了解了海瑞、苏轼、冼夫人等在海南历史上的名人,直接突出海南的人文特点。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回族,祖上从福建晋江垵边(广西杂志有载)迁居海南琼山海厝。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海瑞在为官时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礼部尚书等职。62岁的苏东坡贬至孤悬海外的琼州然而,在海南的3年时间里,他向当地老百姓学习栽种、酿酒、作墨,过着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他与当地黎族朋友友好往来,后来他传道授业,当地民众,载酒问字,姜唐佐、王宵、黎子云、符林等饱学之士多从之游,学生姜唐佐“白袍端合破天荒”成为海南第一位考中举人者,苏东坡开启海南文明,是泽被海南的一代文宗。为海南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冼夫人(公元513-602年)乃我国南北朝时期,“高凉郡(郡治在今阳江县西)内越旗大姓冼氏人。当时广东的西南部地方,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都在她的统治之下。冼夫人在军事与政治方面都有贡献,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方面,冼夫人把群众的生活疾苦挂在心上,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一是她从大陆组织移民来开发海南岛。二是原来儋县的县城靠近西北部沿海,每年台风季节受大水浸害,冼夫人亲自率领大家把县城迁往离海较远的东南方,避免了水患为害,使人民安居乐业。三是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在海南组织群众学习文化,还把医疗知识传授给群众,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和医疗水平,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

当时的冼夫人就已经开始实事求是的办事,才有了显著的成就,而现今在各地展开实践科学发展的思想在海南的现代社会要如何做呢?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海南富有特色的传统艺术和人文文化促使海南要发展特殊的旅游文化产业。

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通过确立和实施“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海南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努力把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海南省旅游行业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和法律优势,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以观光为主,度假、会议为辅的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而在其中我们之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海南的经济。若海南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话,未来将会像很多地方旅游业一样面对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危机,旅游社会冲突与旅游经济矛盾日益尖锐,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海南各族人民只有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立足海南实际,充分利用发展战略机遇期,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把海南建设成为一个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在文化的长廊里穿梭,体会着不同遗迹留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有的人拿着相机仔细的调动着,有的人用手机拍下这难忘的一瞬,而我却凝望,真想把这一个片段深深的印在心底,然后再细细的咀嚼,慢慢的体味,记录下此时此刻内心的感触„„历史是恢弘的,我们要时刻铭记,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倍奋起,努力,沿着历史为我们铺筑的路,床罩属于我们大家的,更美好更辉煌的未来!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后我们结束了参观,但这次的文化眩熏醄让我见识了很多。了解明白海南历史,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这次的参观使我感受到了快乐,收获到了幸福。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博物馆真是太棒了,我们的海南真是太美了。博物馆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的思想和情感在次奋发!

人文传播学院

孟祥升

9.博物馆参观报告 篇九

一、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静安区新馆。占地总面积45086平方米,从外面上看外观酷炫,特别是螺纹似的弧度旋转,并且环绕中心的湖面让人记忆深刻。还有表皮

上钢架结构的交叉以及石材面料的搭配,都独具匠心。博物馆的绿色屋顶与螺纹旋转的搭配使得建筑看起来样式和独特。这些材料以及结构的设计让人不禁联想与“自然”的关系。

除此之外内部空间也是非常的人性化,中间从b2到3的上空大厅使得整的建筑内部空间特别的宏伟和壮丽。内部的展厅设计,正好与其主体的搭配完美嵌合。

二、龙博物馆

上海的博物馆参观之旅的第二站是龙博

物馆。刚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中间的那个玻璃做的几何形体。博物馆给我最为深刻的就是其表皮的波浪网面。就像鱼鳞一样覆盖在建筑的外面。大部分使用的是清水混凝土材料,感觉现在清水的建筑做得非常的多,使用在材料上,博物馆并没有给我特别多的惊喜。博物馆总体看起来面积较上海自然博物馆要小得多。但其的高度也做得也正好,外面看起来非常的精致,感觉还行。

进入内部后,博物馆显得特别的阴森寒冷,进去地下展厅的入口狭小,感觉不是很好。然后内部空间特别乱,你不能被建筑引导着观赏作品,感觉像是走迷宫一般,其布置让我经常重复经过同一个展厅。唯一独特的地方是一个有自然观进入的展厅。被白色玻璃和玻璃隔绝出来的外部上空,接受了外面的光却不刺眼。总体来看,博物馆并没有给我特别大的惊喜。

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最后我们参观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博物馆是由上海的老厂房改建的,所

以显得有些宏达。远处看去耸立的烟囱特别的显目。然而来到博物馆前面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很奇特的,因为这并没有让人觉得博物馆是改建于厂房,而是让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部分是博物馆自带的设计。这种将原先的东西保留已经又能突出的改建手法,让我体会到了这个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非常独特。博物馆入口也很有意思,简单的手法却让建筑的入口显得不夸张而又张扬个性。

来到建筑内部,马上我就被中间的作品被吸引了,一架外观奇特的钢琴。之后我参观了一楼后,我感觉博物馆的展厅设计有一种引导着你看的感觉。空间很合理,也很大,感觉很舒服。看完展品后,来到顶层阳台,看到的是上海宏伟的黄浦江,非常广袤的视野。很是喜欢。

10.林蕙玟:参观者是博物馆的一部分 篇十

每个博物馆都是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由三个部分构成:空间、物件和人。空间的动线安排决定参观者的观赏过程,物件带领参观者进入空间并实现对话,最后参观者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在访客进入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之前,序列性的空间引导往往是被安排设计的。在由发电厂改建的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参观者必须经过长达百米的向下的斜坡从一个矮扁的入口进入五层高的涡轮大厅,参观完涡轮大厅的大型展览后接着参观北侧各小展览区的展品。而英国的国家自然史博物馆典藏间范围有3英亩大,内部有一个如同大教堂的空间。如此巨大的空间如何进行参观?一个做法是通过大型展品物件帮助参观者感受尺度,增加空间的沟通感。因此,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最具象征性的物件是一个长26米的梁龙骨架化石。这个巨大的恐龙是带领访客进入博物馆世界的“引导员”,它被亲切地称为“小粱”,所有人进入博物馆首先要看的就是小梁。“惜由它的巨大尺寸和穿透性的线体来实现参观者与空间的对话,并欣赏博物馆空间的美。”林蕙玟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里的“千手观音”也具有同样的效果,成为整个博物馆空间的发电机。

博物馆的空间不仅包含典藏问或展示厅,也包含售票处、商店、餐厅、楼梯等多种空间,同样能够体现博物馆的叙事水平。一个好的博物馆所提供的公共空间能够恰到好处地容纳和引导人群,同时不偏离主题。泰特现代美术馆保留了原有发电厂的结构部件,用长长的坡道将游客从外部开阔的环境带入美术馆的庞大体量中,从而使整个涡轮大厅成为中央大街的广场,人们可以任意在内穿行、停留、休憩和参观。林蕙玟参观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之后认为。同样是由发电厂改建而成。当代艺术博物馆虽然用了很流行的建筑语汇打造了很棒的公共空间。但是看不出与发电厂的关系。“它位置很好。有开阔的视野。但是好像改造得过多,失去了与过去上海历史的联结,如果释放更多历史信息和它的原貌会更好一些。”林蕙玟说。

11.参观徐州博物馆 篇十一

学院:@@@@ 班级:##### 姓名:还是“阳帅” 学号:

##

关键词:徐州博物馆 陈列楼 金缕玉衣

摘要: 徐州博物馆创建于1960年,坐落在徐州市南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由陈列楼、乾隆行宫、土山汉墓三大展区组成。我是个徐州人而感到自豪,由衷地感到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

Xuzhou museum was founded in 1960,is located in thesouth ofXuzhou CityLongshanscenicNorthcloud.Composed ofexhibition hall,Qianlong,Hilltombthree pavilions.I am aXuzhou peopleproud,feelhow our ancestorsgreat!正文:

徐州博物馆创建于1960年,坐落在徐州市南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由陈列楼、乾隆行宫、土山汉墓三大展区组成。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配备中央空调、消防、安全防范系统。

该馆原址为清高宗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时的行宫旧址。199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辟地扩建博物馆,1999年5月即竣工开放。徐州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本地区的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任务。馆区环境优美,文物收藏宏富,设施设备先进。随着新馆的建成和开放,徐州博物馆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嘉宾,并将在新的世纪里为发展徐州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馆内环境幽静,绿草如茵,也是游人休闲的好去处。徐州博物馆,由陈列楼、乾隆行宫、土山汉墓三大展区组成。陈列楼有八个展厅,陈列内容有《古彭之宝--徐州文物精华》、《俑偶华彩》、《邓永清收藏书画》、《清式家具》等,陈列各类文物精品近千件。

楼内还有展厅、学术报告厅、内外宾接待室、旅游纪念品中心等;乾隆行宫及碑园陈列汉至唐代墓志、石幢和唐宋时期书法名家的法贴刻石近百方,是一处典雅秀美的文物园林。土山汉墓曾出土银缕玉衣、鎏金兽形砚等珍贵文物,为东汉时期分封在徐州的某代彭城王夫妇的陵墓,也是徐州市区发现的唯一东汉诸侯王墓;徐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本地区的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任务。

徐州博物馆陈列楼内为主展区,其常设陈列有“古彭之宝”;“俑偶毕彩”;“清式家具”;“邓永清捐赠明清书画”等。

其中,“古彭之宝”是徐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由徐淮初曦、汉室遗珍和史河流韵三个单元五个展厅组成,展出各类文物近千件。重点展出近年徐州考古发掘的新成果,即众多楚王(彭城王)的金银,铜铁,玉石器及楚王的浴间,厕所等。极为珍贵的有多套楚王,列侯使用的腰带金扣,楚王的成套银质和鎏金浴具等。

“天工汉玉”展出馆有:玉棺、金缕玉衣、玉面罩、玉枕等葬玉。玉卮、玉高足杯、玉耳杯等成套玉酒具;S形龙、连体龙、蟠龙、飞龙等各种造型的龙形玉佩。玉戈、玉钺等玉兵器;铜丝玉豹、玉熊等精美玉雕动物;各类玉具剑饰;各种形制的玉璧、璜、瑗等玉礼器。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出土汉玉常设展览。《汉室遗珍》、《史河流韵》三个单元五个展厅组成。其中《徐淮初曦》陈列徐淮大地出土的自新石器时代至秦代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铜器120余件。其中有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闻名遐尔的彩绘陶器、反映南北文化交汇的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封格玉器和大汶口文化陶器、邳州戴庄九女墩战国墓出土的青铜器等,在现了徐州先民生产生活的场景。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时期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诸侯王、列侯及皇亲贵戚凿山为藏的巨大洞室墓、石室墓虽屡遭盗掘,仍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揭示了两汉文化的丰厚内涵。

《汉室遗珍》包括三个展厅,分别陈列铜、金银器,玉器和陶石器。第一展厅陈列铜、金银器等文物珍品西汉腰带金扣、龟钮银印、鎏金兽形砚、铜牛灯、铜鼎等150余件。“天宫汉玉”是《汉室遗珍》第二展厅,展出徐州出土的玉器珍品西汉金、银缕玉衣,玉棺、玉卮、蟠龙玉佩等130余件。汉玉 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饮誉于世。汉代楚国制玉业十分发达,徐州出土的汉玉代表了中国汉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被评为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棺用2000余块玉片镶嵌而成,而与此相似的满城汉墓玉棺仅有200余块玉片镶嵌,狮子山玉棺为全国仅有的两具玉棺中最为精美的,与其一起出土金缕玉衣由4000多片新疆和田白玉用金丝穿缀而成,堪称稀世珍品。《汉室遗珍》第三展厅展出古代陶器、石器文物近百件。原始青瓷、釉陶、漆陶、大型实用陶器、各种铁器和石制建筑构件展示了粗犷豪放、恢宏博大的楚汉雄风。汉墓的复原陈列,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古彭之宝--徐州文物精华》第三部分是《史河流韵》,展出魏晋南北朝至青代的瓷器、铜器、金银器等140余件。反映出在这19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徐州战乱、水患频仍,经历了衰落至中兴的曲折历程。

《俑偶华彩》展出了汉至宋代的各类陶俑艺术精品210余件,有西汉乐舞俑、彩绘仪卫俑、北朝彩绘女立俑等。陶俑是中国古代造形艺术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徐州出土的陶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局有独特的地域性。西汉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彩绘仪卫俑是中国出土彩俑的佳作,曾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承办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得到很高评价。北朝俑是徐州地区出土陶俑的又一杰作其样式和色彩都是同时期出土陶俑中最精者。汉俑朴拙凝重,北朝俑清秀端庄,隋唐俑丰满雍容,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艺术风尚和审美观念,呈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格,在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众多的汉代至宋代的陶俑为研究当时的官制、服饰、雕塑艺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及心理和视觉的享受。

《邓永清收藏书画展》和《清式家具》所展出文物均为精品,具有鲜明的艺术和时代特征。

此外,该馆艺展厅还不定期举办考古新发现展览,专题文物和艺术品展览。

一件距今两千一百余年的西汉金缕玉衣在徐州博物馆被修复。这件金缕玉衣于1995年在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刘戊陵墓中被发现,由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制成。国家文物局说,这件金缕玉衣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好的一件。

2001年3月,徐州博物馆考古人员根据玉衣史料、研究资料和过去修复汉代玉衣的经验,开始对这件金缕玉衣进行修复。经过10个多月的研究和细心拼接,考古人员已初步完成玉衣头部、上衣、下衣、手脚等部分玉片的分类和定位工作。复原玉衣长度确定为1.75米。

12.参观通州博物馆 篇十二

通州区官园小学五(5)邱思源

今天,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我们官园小学五(5)班的全体师生要去参观通州区博物馆。早上,我们迎着灿烂的朝霞,排着整齐的队伍,欢快地踏上了通往博物馆的路。

不一会儿,一座古朴、美丽的四合院,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哇,好壮观呀!”“真是古色古香!”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叹道。“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通州区博物馆,通州博物馆1992年建馆,建筑面积939平方米,展陈面积266平方米,可容纳300人……”讲解员阿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通州区博物馆的馆史和建筑风格特点,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走进博物馆的正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象—通州摄影展”展览,展出了我们通州区近几年各个方面的进步成果,真是惊人啊!

往里走,“哇!”,不知是谁的一声惊叫,让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四合套院,那是典型的北京建筑风格,颇具地方特色。走近一看,北门过道有叼着龙纹的石阶,两侧设有汉白玉护栏,柱头上还雕着二龙戏珠图,楼板镂空雕着宝瓶,十分奢华。

再往里走,就看到了通州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花缠枝莲大鱼缸和宝光寺大钟。青花缠枝莲大鱼缸被陈列于玻璃柜之内,这个鱼缸高60.5cm,大约有一个小朋友那么高,胎体厚重,造型规整,露胎处都呈火红色窑红,其余内外普施清白色釉,匀净温润,有玉质之感,极聚雅气。全缸线条流畅自然,主体纹饰是腹部布满缠枝西番莲,鲜艳青翠如同宝石蓝,且深浅相应,浓淡相宜,十分悦目,每个花瓣、花枝和花饰都各有千秋,好不雷同。宝光寺大钟,铸于明朝,有一个成人那么高,钟罩上方的双龙造型惟妙惟肖,气势如虹。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大展厅,这里最吸引我们的就是那些大铁锚,虽然这些铁锚已是锈迹斑斑、残缺不全,但是当年车水马龙、一派繁

忙的漕运景象,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

在博物馆中,还有许多稀奇珍贵的文物,令我们无不为之自豪,不为之骄傲。转眼间,到了集合的时间,学生们互相分享着收获这些社会知识的喜悦,也感受着通州数千年运河源头文明史的辉煌。这时,班主任田老师,走过来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面对我们通州区的这些珍贵文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们看,我有办法!”宣传委员朱贺,手拿一张自己的“专长”,得意地说,“我早准备好了!”只见,一个书包图案的“提示卡”上写着这样几个大字:“保护文物,从我做起”。同学们纷纷在上面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最后,把它交给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人人行动起来,争为通州区的文化遗产的流传做贡献。

13.参观地震博物馆 篇十三

我说:“去博物馆吧,其他时间帮你们在家带孩子。”

侄媳妇很高兴,规划了路线图。侄子知道后有些不高兴,说:“叔叔婶婶来一趟不易,怎么净带着孩子去博物馆,那样只能是孩子看不懂,大人看不好。”

侄媳妇的看法则不同,法国父母最喜欢带着孩子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我们平时没有时间带孩子去,正好叔叔婶婶来了,也喜欢去博物馆,带着孩子一起去,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我觉得侄媳妇的话很有道理,多带孩子到博物馆看看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看到平日里不多见的历史景物,还可以看作是对他们心灵的一次洗礼。

至此,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所效力的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全天候无缝衔接的民工式操作与管理的单位,以能拼命的年轻人居多。慢慢地,我们“打天下”的这帮弟兄成家生子,家务成为摆在眼前的大事。孩子上了幼儿园,接着上学,平时好办,接接送送,老人帮衬着,放假了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个人拿大头,单位适当资助一点,抽两个责任心强,喜欢孩子,自己又有孩子参加的员工带队,组成“夏令营”,其实就是我们单位的夏季“托儿所”。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好法子,孩子喜欢,比自己无聊呆在家里好多了;家长喜欢,总算可以清闲一下,认真对付来自工作上的各种压力。最初是到近郊,搞个三五天的野营拉练,再后是到省内的景区住几天,然后开始与旅行社联手去逛祖国的大好河山,新疆、云南、东北、内蒙古统统去过。从1996年夏天尝试着走得更远,先去了中国的香港、台湾,之后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瑞士、奥地利。一些不大的孩子已经去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大人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孩子们已经去过了。大人们感叹,我们单位的孩子多幸福啊,年轻的职工也一直鼓励有关领导把这个活动坚持下去,坚持到他们的孩子长大,参与进去。

遗憾的是,这样的活动在我们单位职工的一片叫好之中,持续了13年还是停止了。直接停办的原因很简单,组团容易,选个带队的团长难,就是没有职工愿意带队出去了。而其背后的复杂情况是我们的孩子太不听话了,带不了,怕出事,更重要的是丢不起这个人。在决定停办这个活动之前,为了给职工一个能够交待过去的理由,就请最后一位带队出去的员工到单位的中层会上,专门做了有关的讲说。记得很清楚,当说到我们的孩子在公共场合怎么不听指挥、不听话、我行我素、行为出格怪异的时候,他是情绪激昂。而当说到下面这件事的时候,却是情绪低落,不禁潸然泪下。

这位员工不止一次作为团长带着孩子出去,从一般员工干到中层干部,工作有激情,关键时刻完全能够顶得上去。他说,我们一行三十多人到了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有两位地接导游,还有从国内去的旅行社代表,以及单位的三个人,是一个阵容很强的管理团队。进去的时候我们先在大门外举着带有单位标志的旗帜合影,增强孩子们的团队荣誉感,并一再强调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为此还为每人发了一面小的五星红旗,举在手里,一个是容易看到,再一个是告诫自己是一个中国的孩子,你的一举一动事关国家形象。孩子们都答应得很好,几乎是像仪仗队那样齐刷刷高喊:好。看上去特别有团队感、荣誉感,中国孩子的自豪感。

进去的时候,正好有日本和韩国的学生参观团也在排队。开始我们的团队与相邻的日本、韩国团队差不多,都是按部就班地在等待中慢慢前行。但是时间一久,问题出来了,我们团队中的许多孩子开始变得烦躁、不安,抱怨声一片。随之便是找洗手间、打闹、嬉笑、喧哗、吃东西,队伍近乎散了。带队的大人开始安慰,让孩子们坚持一下,向日本和韩国的小朋友学习,不能输给他们。好家伙,不说不打紧,此话一出,也不知谁带的头,“打倒日本鬼子”的喊声立刻响彻凡尔赛宫,引来参观者的茫然侧视和不解。好不容易安抚下孩子们高昂的“抗日”情绪,在漫长的等待中走进凡尔赛宫,令人没有想到这才是我们团队混乱的开始。

在前一天的准备会上,地接导游反复交代孩子们,如果你不愿意听导游的解说,就跟在队伍的后边不要出声。再退一步,假如实在不想在里边参观了,就跟导游说,会留一个大人在进口处带着你们。不愿耐着性子听导游讲解,也不光是孩子,就是成人团也没几个认真听讲的,这已经成为我们旅行团的一个顽疾,影响极差。导游讲了不到五分钟,我们的团队已经完全失控,吵闹、追打、喊叫,搅得整个大厅乌烟瘴气。这时候在拐角处出现了一个商店,不经导游和带队人员同意,孩子们一拥而进,不大的商店迅速被占领,参观活动被无情地打断。

很无奈,包括地接在内的大人们只能站在商店外,唉声叹气,任由孩子们闹翻天。更让他们遗憾和无言以对的是,与我们的孩子一起进入凡尔赛宫的日本和韩国的孩子们,正跟在导游后边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解,整齐的团队,鸦雀无声,国旗一直紧紧地握在手里。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与人家孩子的差距吗?讲到这里,我的同事终于忍不住落下眼泪。会议室也一片寂静,无奈、忧虑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老板一怒,当下拍板:不办了!丢不起这个人!

私下里这位同事还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在一次被他批评之后,竟然以威胁的口吻对他说:你官不如我爸大,回去告诉我爸,看他怎么整你!看似笑话,实则荒唐,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忍受博物馆那种静谧、神圣的氛围呢!

此事就出自身边,尽管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经常被我们说起,个中因由一言难尽。时下,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很多家长利用假期带着孩子进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接受所谓的艺术熏陶。不惜重金让孩子出国游学,走进世界著名高校,开眼界沾仙气,期望孩子将来能够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此举,当然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极大丰富的体现,同时也需要厘清“为什么”,你为什么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为什么让孩子走进大学校园。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这样的亚洲国家,当你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经常可以见到一群一群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当然也是煞有介事地在参观。可以肯定,这些孩子是很难理解老师或是解说员所说的那些话,至多是弄个一知半解。比如大英博物馆、凡尔赛宫,不要说孩子,即便成年人没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知识,恐怕也很难看出个究竟,听出点门道。但是,老外之所以乐此不疲,我想并非为了让孩子了解多少历史与艺术,主要是感受博物馆那种与生俱来的庄严、庄重。让孩子在历史面前学会尊重、敬重、敬畏,让他们知晓在这样的场合该怎样举止得体,言语合适。到音乐厅也是如此,小小年纪谁能懂得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那些深奥的音乐思想,甚至也听不出音乐旋律的激缓与畅想。去了,就是为让孩子感知音乐带给人们的精神享乐,学会静静聆听,在悠扬的乐声中陶冶性情。

无论是带孩子去博物馆还是音乐厅,记住,这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形成与实践,决非放羊式、毫无规矩地大开大合。在这可以学不到知识,但一定要接受一般性的常识与训导,那就是遵守博物馆、音乐厅的基本约束。可以看不懂、听不懂,但不能够任性挥发,坏了大家的好事,毁了一锅粥。

其实,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去博物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个雅兴。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而言,应当有区别而待之,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蔡元培这样说:“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他还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教育历来就有普及与精英两种形式,说得难听点,就是有些孩子可以经常去博物馆、音乐厅之类的地方,有一些就不必了。他的最爱,他的兴奋点在足球场、篮球场,甚至在田间地头,那里才是他们最好的战场。这点特别考验家长的心理承受力,盲目跟风,不但泯灭孩子的个性,还可能适得其反,把对孩子的教育煮成夹生饭。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啥意思呢?孔子说,射箭比赛不以穿透程度为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力气不一样。这是古时候的规矩。生活在那么多年前的孔子就明白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活在当下的人们怎么还能越活越糊涂呢!

这是个问题。

14.参观博物馆日记 篇十四

首先,我们来到了二楼。了解吉林市城市发展史。我知道了吉林市市标是摇橹人,市树是垂柳,市花是玫瑰,市鸟是鸳鸯。

然后,我们到了三楼吉林陈列展区。这里有历代市长、市委书记的照片,其中第一任市委书记叫石磊。还有吉林三杰、历代名人、造船厂……令我惊叹不己。

最后,我们到了一楼开始人体探秘。其中,有一个隐身房,它后面有个洞,可以把头伸出去。但在外面只能看到你的头。还有天鹅绒触觉。它有一个大网,你要是把两只手一起放在上面,你会觉得中间夹着天鹅绒。我还玩了神奇的肺和人体拼装。神奇的肺是一个实验。压一下上面的按纽,有一些洪水流到原来很白的肺里,可肺马上变蓝了。而人体拼装像一个立体拼图。由脑、心、肝、胃、肚子、骨头拼成人体内部的立体拼图。

15.参观省博物馆 篇十五

一 活动主题: 找寻岭南改革足迹,提振青年红色精神

二 活动目的:使广大党员同志深入了解国家博大精深的民族、科技文化,从中体会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生产力的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三 十年以来是如何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丰硕的发 展成果,让广大党员了解历史,理解历史,尊重历史,借此培养广大党员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以青春的激情实际的行动坚决定不移地支持、投身 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发挥党员们的积 极性。

三 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初定为12月下旬,地点是广东省博物馆

四 活动形式:参观广东省博物馆

五 活动对象:广州大学法学院学生预备党员、积极分子

六 活动性质:思想性,启发性的七 活动内容:通过参观省博物馆让成员感受历史演变、时代腾飞,感受社会进步与周遭变

化。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参观过程中,每位党员要细心留意,认真考察。在参观结束后,在每位党员 以拍照的形式或参观结束后以文章的形式上交作品,支部将通过评比优秀作 品的方式进行展示共享和交流。

八 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由项目负责人初步拟定方案后,党支部会议讨论改进,由负责人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和思想向党支部各成员宣传,鼓励各党员同志积极参与,深化对本次活动的认识。活动后,及时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活动成果。

2、由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与展馆取得联系,确定好日期和时间(提前三天预约,3、整理参观博物馆的相关资料(如博物馆的历史,参观小贴士等等),活动前三天通过邮 件提前发给参观的人员,让他们对博物馆先有个大致的认识。

4、宣传委员做好本次活动的海报,提前一个星期将其贴在学院的宣传栏中,以此鼓励和号 召大家积极参与。

(二)具体的活动流程

(1)8:30am 支部各成员在广大站集中出发

(2)参观广东省博物馆

(3)馆前大合照留念

(三)后期工作安排

1、参观人员写观后感,通讯稿,照片,ppt等宣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由宣传委员负责)2 活动总结:由本次项目的负责人组织活动总结会,总结活动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九、方案可行性分析本次活动形式颇为生动,能激发起党员同志的积极性本次活动采取分工形式,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活动用品

1、活动横幅。用于本次活动的宣传与合照

2、活动海报。用于本次活动的宣传。(绘画海报即可)

3、剪刀、绳子。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寒假作业下一篇:10周年厂庆工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