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共16篇)(共16篇)
1.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 篇一
大都医院双向转诊保障措施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下发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协作互补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医疗服务格局,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实施
(一)成立组织。成立双向转诊管理小组,加强双向转诊管理,由主管领导亲自负责、由医务处具体负责双向转诊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与协调。
双向转诊管理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唐德云
副组长:王协华
成员:白银丽、孟凡军、高迎华、郭军、崔东升、马占东、袁庆雯
双向转诊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处,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工作。
(二)实施保障措
1、医务处制定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及有关双向转诊工作细则等管理措施,并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
2、医务处确定专人负责接待双向转诊病人,并完成有关事务及有关资料登记、整理工作。
3、本院各临床科室指定名医务人员为双向转诊接待联络 员,负责本科病人的具体接待事务。
4、对双向转诊病员认真做好接待工作,明确流程,渠道畅通,减少环节。
5、对协助转诊工作的外院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积极配合,提供方便。
二、明确转诊指征
上转指征:临床各科疑难杂症或限于技术、设备条件或超出当地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等原因需转诊进一步诊治的病人。
下转指征:各类疾病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手术后需较长期康复的病人;为节约医疗资源,诊断明确,不需要特殊治疗的病人,但需要长期对症治疗的 慢性病人;各种恶性肿瘤晚期需临终关怀的病人;需长期护理和照顾的老年病人;自愿要求回乡镇后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严格把握上、下转诊指征,按照“患者自愿,分级合理,技术共享,连续服务”四个原则,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三、加强医疗技术指导、提高双向转诊病人诊疗质量对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技术支持,指派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会诊、教、培训,并为下转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技术指导及必要的跟踪服务。同时为下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来我院学习进修提供方便。
四、工作要求
1、医务处负责协调和规范管理转诊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畅通渠道,减少环节,明确流程,为转诊患者提供方便。
2、门诊和急诊(危重症和非正常工作时间如:中午、夜间、节日由急诊科室接诊)接诊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必要时通知相关科室双向转诊联络员,及时安排会诊、住院等事宜。要求相关科室优先接收转诊病人,尽量保证持有转诊单的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
3、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送病人到我院时,需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单),简要注明初步诊断、患者病史及诊疗情况、转诊原因等。
4、本院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送病人时,由经管医生负责填写“双向转诊单”(下转单),并明确治疗评估、后续治疗建议方案等,存根联保留病区,定期上交医务处,副联交病人带回下级医疗卫生机构。
5、建立双向转诊登记本,所有双向转诊的病人由急诊科负责接待登记。
6、本院双向转诊管联系电话
0314-7510120
2.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 篇二
1 实施双向转诊的障碍
1.1 供方
1.1.1 经济利益驱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实施双向转诊是转诊机构经济利益的分配调整[2]。目前的医疗服务机构补偿机制,势必使无论是大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有趋利观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患者病情复杂或严重时,尽管不愿意放弃诊疗收入,但限于自身技术条件不足,不得不把病人转出。上级机构由于技术水平高,患者信任,在没有法律法规或第三方的约束下,自然不愿意把病人转回社区,这样就造成病人转入容易,转出难,以向上转诊为主的单向转诊成了双向转诊的代名词。
1.1.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医生水平低,设施设备差,药品不全等问题,一方面造成病人不信任,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另一方面也成为上级医院不放心把病人转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由原有的街道或乡镇卫生院整合而成,医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六位一体”的综合医疗保健工作的需要,有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学历结构以大专为主,占39.08%,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占25.23%,中专和无学历者占35.69%[3]。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设施简陋,辅助检查手段欠缺,如上海市相关调查发现:该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设施、设备配置状况与卫生部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4],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小,病源少,病种单纯,配备的药品不多,也影响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医选择。
1.1.3 服务机构之间信息不通畅
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双方的技术和服务领域互不了解,从而制约了双向转诊的实施。张翔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医疗机构缺乏信息沟通交流是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5]。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机构没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转诊患者不能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上转或下转患者时,相关信息无法传递到相应的机构,使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的健康档案不能发挥连续性的优势。
1.2 需方
1.2.1 患者的趋高心理
经过近几年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社区的医疗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常见病的诊治和康复阶段病人的治疗还是能有保障的,但病人宁愿受排队之苦,要到上级医院就诊。康复期的病人要继续留在大医院治疗,说明许多病人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不信任,就医观念存在误区,有趋高的就医心理。另外患者期望得到连续满意的治疗,对向下转诊存在抵触,也阻碍了双向转诊的实施。
1.2.2 患者缺乏医疗服务的客观正确的信息[6]
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许多患者对自身的疾病缺乏了解,对治疗更是听从医生的安排,由于患者不了解不掌握正确的治疗信息,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双向转诊的落实发生困难。张翔等人的调查显示病人缺乏医疗服务信息是阻碍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5],比医疗机构缺乏信息沟通交流排序更靠前。
1.3 政策层面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覆盖率还很低,对整体人群就医行为影响微弱,而且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障配套措施滞后,一些地方的社区卫生服务还没有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使在业已建立医疗保障的城市,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仍实行按项目付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性大医院的支付比例差距也不大,体现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节约医疗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方面的优势,不足以引导患者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移。
2 建议
2.1 建立医疗集团,调整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2]
通过医疗集团这一载体,使得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者的优势互补,竞争力得到加强,通过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由于利益的一致性,集团内部实行双向转诊过程较为通畅,病人能有序流动,但必须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考核机制来约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被组建后变成单纯的医疗机构而忽略预防保健等其他功能,从而无法保证其公益性,阻碍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2.2 加强机构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提供群众就医需求的卫生服务产品是运行和落实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双向转诊之所以叫好不叫座,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更看重的是大医院在设施设备、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因此政府必须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软件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才力的投入,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高质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对代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的全科医生的培养更应及早制定规划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尽快培养、引进、留住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相匹配的全科医学人才,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2.3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运用经济杠杆调控患者就医趋向是顺利实施双向转诊的催化剂。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支付比例有较大的差距,就会促使患者理性地使用医疗保险,改变生病非大医院不去的就医习惯,而去寻求一种价低、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就会引导病人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移,以实现通过经济手段来改变群众的择医行为。待时机成熟时,医疗保险机构可与卫生部门联手建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流程,对不遵守就医流程的患者,医疗保险机构拒绝支付医疗费用来进一步推动双向转诊的实施,同时通过改变支付方式,控制大医院的统揽行为。
2.4 建立双向转诊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目前我国的双向转诊制度尚在探索阶段,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双向转诊中出现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统一规定上转和下转的指征、原则、标准与流程,使双向转诊能有章可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性大医院医护人员的互动制度,引导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建立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双向转诊的有效实施。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来具体负责对转诊患者的安置等各项工作,推动双向转诊的有序实施。
2.5 加强沟通,提高双向转诊知晓率与认可度
双向转诊的知晓度低,多数患者、上级医生及社区医生不清楚双向转诊的程序、途径和方法[7],而对双向转诊的知晓与认可是成功实施双向转诊的关键因素,医疗机构需要医疗机构服务信息来导向转诊行为,而病人更需要医疗服务信息来引导转诊要求,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上下医疗机构的沟通联系,如定期召开相关医务人员交流会,增加沟通与了解;举办学术讲座,编制转诊信息简报等。对群众要利用多种卫生社会营销手段,通过媒体正面宣传、健康促进项目的深入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开、社区活动等来提高双向转诊的知晓率与认可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实施双向转诊的关键主体,更要积极与病人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创造实施双向转诊的人际基础。另外让病人参与“双向转诊”的决定过程,发挥病人的积极性,使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互动,增加交流与信任,对推动双向转诊的实施进程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沈飞.双向转诊能否破解医改瓶颈[J].当代医学,2007,4:70.
[2]万兵华,刘山,冯晓黎,等.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8(8):32.
[3]梁万年,李静,关静.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及地区间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 038-1 041.
[4]解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设施设备现状、需求调查和配置标准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1:2 254-2 256.
[5]张翔,吴丽萍,贾红英,等.农村地区不合理转诊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9(19):24.
[6]谢旦旦.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落实双向转诊制度[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3(27):187.
3.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 篇三
从2007年4月1日起,全国全面推行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双向转诊”的医疗惠民新规出台半年多,具体实施和进展情况如何?记者就此走访了已经实行“双向转诊”的部分医疗机构。
“双向转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老百姓就医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最需解决的问题。最近进入老百姓视野的“双向转诊”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和热烈评价。所谓“双向转诊”,就是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携手结对,对辖区患者提供优势互补无缝连接的“双向转诊”医疗服务方式。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可使医院和社区居民获得“双赢”。
“双向转诊”具体流程是: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分诊到全科诊室或住院部。达到转诊要求的,如发现大病症状等,由医务科审核同意后进行转诊,其中门诊患者凭社区开具的转诊单转至上级医院急诊、门诊或辅检科检查,医院的检查结果返回社区;住院患者凭社区开具的转诊单和入院单转至上级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上级医院治愈的患者直接出院,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有康复需要的患者则凭上级医院的转回单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
72岁的于大娘就是“双向转诊”制度的受益者之一。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于大娘此次转诊的整个过程。医生介绍,于大娘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是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点门诊大病患者。于大娘因眼睛不适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就诊。接诊医生考虑到于大娘有可能是糖尿病引发的眼病,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眼科专用的检查设备,因此,为于大娘开具了转诊单,建议她到市立医院眼科诊治。于大娘持转诊单来到市立医院,该医院负责接待转诊患者的导医台工作人员立即为她联系了眼科医生。经详细检查,医生认为于大娘的眼睛只是患了结膜炎,无大碍,用一点眼药水就可以了。在于大娘带去的转诊单下方,眼科医生写下了诊断及治疗意见。谈起这段看病经历,于大娘感慨地说:“以前去大医院看病要花一上午的时间,现在一个小时就解决了,真是太方便了。感谢政府为群众办了一件好事。”
“双向转诊”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制度,无疑是最终解决群众就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双向转诊”既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于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三方都有好处,可谓“一举多得”。然而,自去年“双向转诊”试行以来,无论是“首诊制”还是“双向转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看不中用”的情况,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双向转诊零病例”的现象。
“我们最担心的是上转的患者转不回来。”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位医生说。青海省西宁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李先生也表示:“经过我们诊断后,如果发现患者的疾病我们服务站无能为力,就将患者转入医院,可医院却没有将轻病患者转给社区卫生服务站。”据介绍,今年以来,从他们服务站转入医院的患者有20余个,可转回来的只有4个,而去年没有一个转回来。 “双向转诊新规,对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件大好事。但政府的美好愿望,对各大医院来说,可能就是一厢情愿的事了。”某机关干部称,“比如说下转到下级或基层医院的患者,不允许做重复检查的规定,很多医院就不愿接受。姑且不说利益得失问题,就是重症患者术后到了康复阶段,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出了医疗事故谁负责任?显然,下转的上级医院恐怕不愿分担责任吧?医院既然不能硬抗,那就只能软拖。”
某大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的观点更是一针见血:“现在医院之间竞争何等激烈,公立医院又不是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医护人员的一切奖金福利都靠自己挣。患者资源对各大小医院来说,无疑就是财富的象征,谁愿主动打破利益格局,把到口的肥肉分出一部分来‘扶贫’基层医院?”
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恐怕还在机制的设计和安排上。目前的“双向转诊”仅在医疗技术的支持与合作、病源的交流与互动上有明确和详细的安排,而在诸如“医保”衔接通用、检验检查单互认、医疗收入“分红”等关键问题上则语焉不详。事实上,“双向转诊”的瓶颈恰恰主要存在于后几个环节上。
其一,由于社保的区域性非常强,有些参加社保的患者住院后,如要转诊其他医疗机构,很可能要自费。
其二,许多医院间只能做到,“参考”原有检验单,相当部分患者转诊后仍需要重新检查。最关键的是,由于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很少“亲兄弟明算账”,存在病源不足和资金紧缺等诸多实际问题的社区医院,就不可能主动地将患者转向大医院;而在许多病床并没有饱和的大医院中,一些本该转到社区医院康复的患者又不会轻易被分流出去。
另外,患者在大医院住院进入康复期后如需转入社区医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可能还面临着医疗保险能否报销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各方积极努力,让这个绿色通道真正通畅起来。
“双向转诊”勾勒出的前景是美妙的
“刘主任,请再帮我看看血压。”上午10时,69岁的李文良专程到东四卫生站找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刘春萍。李大爷的高血压就是刘主任到社区医院上班后发现、确诊的。今年4月底,李大爷说头晕、眼前发黑,一量血压170/110毫米汞柱。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刘主任的指导下用药,调整饮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在家门口,就能有三级医院的专家给瞧病,方便多了!这心里也踏实!”李大爷直竖大拇指,“以前最不爱去医院,挂号难,往返一趟大半天。现在好了,我每周都来找刘主任。”
在人们的印象中,去社区医院看病的多数是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无法吸引更多人来看病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对医务人员的水平仍然信不过。
改变人们对社区医院的传统看法,提高对社区医院的认知度,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对处于改革期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挑战才刚开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签订协议之后,如果患者需要到大医院治疗,只凭社区医生开具的转诊单就可以直接到大医院就诊。对于那些曾经凌晨四五点钟就去医院排队挂号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双向转诊”勾勒出的前景是美妙的。国外大医院几乎没有门诊部,到大医院看病的人都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的,社区医生能根据每位居民的实际情况找到更合适的地方和医生。目前双向转诊的工作还处于起步期,距离上述理想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特别是向下转诊——如何让综合医院自愿把处于康复治疗期的患者转到社区医院还是个问题。
4.医保转诊转院(双向转诊)规定 篇四
一、转诊转院原则:患者自愿、保证安全原则 ;分级诊治原则;专科特色原则;资源共享原则;连续治疗管理原则。
二、转诊转院条件:
(一)转入条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受诊疗条件限制不能诊治的疑难复杂病例;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疾病诊治超出基层医疗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其它原因不能处置的病例。
(二)下转条件: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患者,或诊断明确,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手术愈合后需长期康复的患者;需长期护理和照护的老年患者;自愿要求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和挂钩合作单位后续治疗或康复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三)上转条件:我院难以诊治的疑难复杂病例;因受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自愿要求转市级医院的病例。
三、转诊转院程序和医保待遇
(一)转入程序和待遇:患者持下级医院开具的《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转院转诊证明》或《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市内非参保地三级医院就医申请表》到所在地医保管理机构审批同意后(72小时内),持初始病历检查资料和相关手续到我院医保办登记盖章后到入院处以“转入”方式办理入网登记手续;患者在24小时内办理转入登记,只补足三级医院起付线标准费用,不再扣取起付费;出院时持《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转院转诊证明》或《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市内非参保地三级医院就医申请表》、出院证到医保办审核和结算。未按规定在72小时内到当地医保管理就够办理转诊转院申报审批手续的(职工医保到当地医保中心审批,居民医保到当地社保所审批或电话告知),其住院起付线提高5%,同时报销比例下降5个百分点。职工和居民医保病人在市内二级及其以下医疗机构住院由本人自助选择,不受转诊转院限制。
(二)下转程序和待遇: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转往下级医院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在本人或家属签字同意前提下,由主管医生开具《双向转诊联系单(下)》,并做好转回登记,详细填写患者治疗情况和注意事项,经科主任签字后,交医保办盖章送对外医疗办预约基层医疗机构,然后转回继续康复治疗,主管医生对下转患者3天内电话回访病情和给予指导;患者出院时以“转院”方式办理审核结算和结账手续,患者在24小时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不再扣取起付费。
5.双向转诊改进措施 篇五
一.双向转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转上”不“转下”,双向转诊变单向转诊,目前大多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将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和手术后的康复病人,可以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治疗的却非常少,由上转下非常困难。
1.2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挥运作,重形式不重实质,几年来,各级医疗部门没有看参照执行的各项转诊标准,转诊程序和规章制度,卫生管理部门对转诊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和监督。
二.双向转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政府方面存在的几个瓶颈问题
(1)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现行政策瓶颈: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人定点范围,一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规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仍未纳入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
(2)完善的标准和程序瓶颈:由于社区医疗水平也不一,尚未制度一套完善的转诊标准和程序,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障碍。
(3)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瓶颈: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机构设置规划是实现双向转诊的基本条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功能定位,分级分工,职能互补的一个基本前提。由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在城乡之间差距极大,还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城市
位,组成适宜的卫生服务系统。要及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完整统一的双向转诊体系,具体规定向上转诊和向下转诊的基本标准,程序,并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转诊中各项规章制度。
3.2“双向转诊”与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双向转诊”健康而通畅运转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保险部门的共同参与。政府应适当拉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就诊时可实行不同的医药费用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一般常见病。
3.3加强与病人的信息沟通,实现全过程服务
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宣教,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多种方式,改善人们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同时要在转诊的整个过程中做好服务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展双向转诊工作。
3.4实施社区首诊制,发挥医疗“守门人”在双向转诊中的桥梁作用
社区首诊制是指规定居民在患病需要就诊时,须首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全科医师诊疗的一种规定。社区首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病人进行了合理分流,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在社区进行,而对于疑难重急症的治疗可以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还可对双向转诊之后的病人在社区进行康复和恢复性的双向转诊的关键环节,在双向转诊制度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实现双向转诊的有效途径之一。
3.5建设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
6.2015年双向转诊总结报告 篇六
2015年分级诊疗工作情况总结
为适应医疗体系改革,适应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环境,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院自2014年12月起开始实施分级诊疗。现已与多家医院开展了双向转诊服务工作,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指导乡镇卫生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2014年我院转诊人数655人,转诊率1.97%,2015年(截止12月31日),我院共转诊病员1035人(下转2人,基层转入7人,上转1026人),转诊率4.11%。,较去年同期转诊人数增加380人,转诊率增加2.13%。
***200***52732542432015年2014年***6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存在问题:
1、宣传方式不多,分级诊疗未完全深入人心。公众对分级诊疗目的意义了解不深,也还有基层个别医师对分级诊疗认识不到位、政策不熟悉现象。
2、临床医生对双向转诊工作责任心不够。个别医生填写转诊单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转诊单保存不当导致收集困难等;少数科室未按照规定及时将双向转诊病人登记信息报送到双向转诊接诊室;下转病人未达到规定的要求。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分级诊疗有关要求,下转病人比例未达到指标。
3、医院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急诊、功能科、儿科等方面尤为突出。
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院内职工更进一步加强全员教育培训,把非专业人员也要一并纳入;对外改善宣传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对公众的寒舍,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分级诊疗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不按分级诊疗规定执行的医生严格按我院双向转诊考核办法处理。
3、定期召开分级诊疗工作推进会,对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4、不断改进和完善分级诊疗相关制度及流程,完成分级诊疗工作目标、任务。
西充县人民医院 医务科
7.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 篇七
制定具体政策指引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手诊,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 医疗保险政策。继续提高医疗保险病人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支付比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较完善和成熟的地区, 可试行医疗保险病人必须先经过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诊, 如病情需要经社区医生确定方可上转到上一级医院或专科医院。第二, 医疗救助政策。参与医疗救助的城镇居民, 包括辖区内的低保人员、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军烈属等, 必须首先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小病”医疗和政府规定的预防保健,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诊方可享受医院的“大病”救助。第三, 研究制订促进居民到社区首诊的其他配套政策。如允许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等等。
2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知晓度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知晓度是吸引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解决双向转诊最根本的方法, 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具体操作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强化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二, 采取多种途径, 促进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一是引进合乎要求的全科医学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第三,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地位, 促进居民就诊习惯的改变。
3 构建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实行新型合作关系
国家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足调整现有资源。按目前我国现状, 则要健全服务网络, 加快向社区转移卫生资源。实现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的一个途径就是允许、鼓励大中型医院以各种方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1 由大中型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双向转诊难以实施的根源是利益分配问题。因此, 要实现双向转诊, 必须处理好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在现有医疗体制还没有改革之前, 可以尝试由大中型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首先政府监管部门要制订监管措施, 确保被托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相关费用, 使医院获得合理的补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人员由医院调配管理;固定资产所有权归政府, 交医院无偿使用。医院全面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业务的开展。由于医院全面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权, 在公共卫生无偿服务或低收益服务方面还能得到政府补偿, 医院就能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也就不成问题了。
3.2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协议合作方式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医院派医务人员进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提高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吸引社区居民前来就诊。社区首诊后如须向上转诊的病人转到协议医院, 可享受预约就诊、免挂号、免排队检验、优先安排住院等优惠;社区机构无法安排的检验、治疗项目交由协议医院实施。医院已确诊慢性病的治疗、术后康复病人转回协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治疗。根据医院派出的医务人员的服务量, 将政府拨给社区的费用按比例支付给医院, 同时医院还可获得相对稳定的病人来源, 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上述方式, 一方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并通过医院的品牌迅速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 促进居民到社区首诊;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 促进医院积极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有了医院的参与, 双向转诊就得以顺利实施。但是, 尽管可以通过政府监管进行约束, 保证医院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但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 医院趋利的冲动难以根本抑除, 在医院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时, 能否突破社区卫生服务的减少病患的目的与医院希望更多病人的根本冲突。此外, 也可能因为医院的参与, 使得一定区域产生社区卫生服务的垄断, 在此情况下, 如何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在上述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之前, 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只能作为过渡时期, 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尚未完善时期的权宜之计。因此, 要最终实现双向转诊制度, 还有赖于医疗体制的根本改革, 例如建立医院的费用控制机制, 如控制住院床日或采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DRG) 方法来控制费用, 迫使医院及时将病人向社区转诊。
摘要:本文给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的对策建议, 具体包括:政策指引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手诊,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知晓度, 构建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实行新型合作关系等。
关键词: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情况
参考文献
[1]刘雅芳.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国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J].医学与哲学, 2007, 5.
[2]杜治政.医患关系面临的课题:利益的冲突[J].医学与哲学, 2002, 11, 23.
[3]赵李.医科研究对医患关系问题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 2007, 5.
8.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协议书 篇八
甲方:崤山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乙方: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在自愿的基础上,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工作合作协议:
l、甲方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凡遇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上转指征的患者,在患方自愿的前提下,应及时转送到乙方进一步诊治。
2、甲方应积极组织具备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乙方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工作。
3、甲方义务为乙方工作人员开展的义诊、巡诊、会诊等服务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4、乙方对甲方转送的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指征上转指征的患者,应优先组织会诊处理和安排住院,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5、乙方义务为甲方具备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工作。
6、在患方自愿的前提下,乙方应将居住在甲方服务范围的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下转指征的患者转至甲方接受相关治疗或服务。
7、双方应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规定和要求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及时向对方提供转送病人的有关诊疗资料,下转病人要提出后续治疗方案。
8、其它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9、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10、协议时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9.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 篇九
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与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转诊网络,特制订本制度。
一、高度重视双向转诊工作。对于只需要进行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护理等服务的患者,医院因结合患者意愿,宣传、鼓励、动员患者转入相应的乡镇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下级医院完成后续康复治疗。
二、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双向转诊管理,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医院成立双向转诊领导小组,业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科科长为副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
三、双向转诊协议医院双方要保持通讯畅通,遇到危、急病人和大批伤员时,直接沟通,建立绿色通道。
四、我院负责接收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转回的病情稳定患者,使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如遇到急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协议医院拨打我院急诊科急救电话或将病人转入我院急诊科,急诊科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延误及推诿病人,要保证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转诊预约专线电话。
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病房科主任或诊疗组长认定确需要转出的病人,需要与上级医院或下级医院做好联系,保证病人在转出过程中病人的安全。
六、转诊程序
(一)转入病人:接转诊病人后,在急诊科进行转诊登记,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需住院者优先安排。
(二)转出病人:根据病情,需要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联系好上级医院,医护人员要护送患者转院,确保患者安全转入上级医院,并做好病情交接工作。符合下转条件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并连续好下级医院。由患者家属附带相关诊疗资料,将患者转送至下级医院。
七、双向转诊需具备的条件
(一)转上级医院条件(除急诊抢救外)
1、由于我院治疗条件有限,不能实施有效救治,且转运途中风险相对较小的患者;
2、多次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
3、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病人;
4、疾病诊治超出我院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二)转下级医院
1、各种急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疗养康复期;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
3、手术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
4、老年病人的护理与照顾;
5、心理障碍等精神疾病恢复期可以在社区进行恢复性治疗的患者;
6、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属要求继续康复治疗者。
八、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九、定期与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的上下级医院进行沟通,加强联系,改进转诊协调配合能力。
十、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做好双向转诊衔接工作。各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转诊登记。科教科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检查考核情况纳入月考核。
双向转诊流程图
转诊病情介绍单
患者姓名: 性别: 科别: 主要病情介绍:
主要诊断:
救治过程:
10.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 篇十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双向转诊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治疗常以控制感染、祛痰、镇咳、改善肺通气外,氧气吸入疗法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COPD发病率有所升高,威胁着大众的健康。对于COPD患者不仅需要专科诊治,更需要社区全科医生长期的监测和指导。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双向转诊工作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之中,但从总体情况看这些系统的运作并不十分理想[1]。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社区4个居委会的60岁以上男女人群,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配合的除外),共调查500名居民,其中男性248,女性252。随后再对发现的38位COPD患者进行调查。
1.2 方法
均采用统一的问卷形式收集资料,进行百分比的统计。
2 结果
2.1 对于38例COPD患者中发现在社区医院就诊的仅8例,占21%,而其余的79%的病人均在二、三级医院就诊。
2.2 究其原因存在于在发现的病例中中重度的病人较多,而其急性发作时均首先考虑二、三级医院,因为社区医院医疗调节有限,受到仪器设备、药物、临床医师经验限制等多种条件(如缺乏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简易呼吸机等各种因素存在)。具体见表1、2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对于我社区而言,社区病人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但双向转诊的情况不容乐观,与理想中的双向转诊状态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部分病人看病往往首先选择大医院,病情稍有加重,立即进入二、三级综合性医院直接就诊。这就造成一边大医院“门庭若市”,一边部分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双向转诊要得到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社区卫生的优势在于提供的服务的全面性、连续性,就近,方便,收费比二、三级医院便宜。通过上述表格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信任社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因此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实行双向转诊以后,由二、三级医院定期派专家教授到社区进行指导,采取培训、讲座、查房、带教等多种方式方法,也可遣派社区医生到二、三级医院定期进修,以加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培养,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使得病人愿意到社区医院就诊。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存在变化快,病情多较重,故而给在社区就诊带来困难,因此对于急性发展期的病人应在二、三级医院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待病情平稳后转入社区医院。家庭病床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慢性病管理的措施之一,在大医院通常被认为费时、费力,不讨好,故未引起重视,但在社区医院却是工作重点,可以及时出诊,方便可及,贴近老人,可在急性发病控制后病情许可下转入社区建立家庭病床。目前认为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2]。但调查显示接受氧疗的COPD患者并不正规,很多病人急性发作治愈后未行氧疗治疗。所以对于该类病人在社区医院完全有可能对其采取相关的宣教和治疗及追踪监测。使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并能减少因反复急性发病住院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一举两得。
综合上述,故对于老年患者COPD的双向转诊,应因人而宜,因病情而宜,就社区医院而言,则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医疗业务水平,并选择合适的病人进行家庭氧疗,必要时建立家庭病床,监测患者的病情,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期间如病情反复,急性发作,需住院治疗的病人,则应给予绿色通道,尽快联系入院。以免耽误病情。
参考文献
[1]刘小平,梁万年,李军,等.社区双向转诊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学,2003,9(2):65-66.
[2]Andersson I,Johansson S,Brode N,et al.long-term oxyge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ly patients hospitaled due to severe exacerbation of COPD.A 1 year follow-up study[J]. Respir Med,2002,96(11):944-969.
11.医院转诊介绍信 篇十一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需要用到介绍信的情形越来越多,介绍信是介绍派出人员的`身份和任务的专用信件。写起介绍信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转诊介绍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院转诊介绍信1xx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我单位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号),于xxxx年xx月xx日在院科诊治,因病情需要转往进一步诊治,请予以审核并办理有关手续为感。
注:此证明如无单位公函无效。
(参保单位签章)
20xx年xx月xx日
20xx年xx月xx日(定点医疗机构签章)
医院转诊介绍信2_______________:
兹有________病人一名,初步诊断为_______,由于我诊所设备条件有限,特转向你院治疗,请给予接诊为谢!
______________诊所
xxxx年xx月xx日
医院转诊介绍信3xx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我单位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号),于xxxx年xx月xx日在院科诊治,因病情需要转往进一步诊治,请予以审核并办理有关手续为感。
注:此证明如无单位公函无效。
xxx
xxxx年xx月xx日
医院转诊介绍信4xx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我单位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号),于x年xx月xx日在院科诊治,因病情需要转往进一步诊治,请予以审核并办理有关手续为感。
注:此证明如无单位公函无效。
(参保单位签章)
x年xx月xx日
x年xx月xx日(定点医疗机构签章)
医院转诊介绍信5xxxx医院负责同志:
兹介绍xxx等x名同志前往你处联系继续治疗xxxx等相关病情,请给予接洽。
病情详细介绍:
有效期截止于xxxx年xx月xx日。
此致
敬礼!
盖章处
xxxx年xx月xx日
医院转诊介绍信6xx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我单位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号),于x年xx月xx日在院科诊治,因病情需要转往进一步诊治,请予以审核并办理有关手续为感。
注:此证明如无单位公函无效。
xxx
20xx年xx月xx日
医院转诊介绍信7编号:xx
姓名:
性别:
年龄:岁
地址:
住院号:
就诊于我院科,由于原因,需转诊外院。
疾病诊断:
住院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转诊转院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医师签字:
科主任签字:
医院转诊介绍信8_________医院负责同志:
兹介绍_______等___名同志前往你处联系继续治疗_________等相关病情,请给予接洽。
病情详细介绍:
有效期截止于xxxx年xx月xx日。
此致
敬礼!
盖章处
12.医院转诊转院证明书 篇十二
花劳[2007]22号
各定点医院,各参保单位、参保人:
为加强医保基金管理、规范参保人的就医行为,杜绝冒名住院等欺诈医保基金行为的发生,根据《花都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花府[2006]2号)等有关规定,现就参保人的转院转诊事项规定如下:
一、所有转院转诊原则上转往上一级的定点(指定)医院,并按规定在首诊医院办理转院转诊审批手续,每次转院转诊申请自批准之日起二天内有效。转出医院主诊医生应如实书写病历、开具诊断证明书,并如实填写日期。
二、所有转院转诊必须转往区内定点医院或花都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中心(简称区医保中心)指定的广州市15间指定医院。每次住院都必须办理转院手续,否则不能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
三、需门诊特定项目治疗的,应按规定先由参保人或其亲属携带相关的资料办理门诊特定项目申请,经区医保中心审批同意后,参保人在选定的医院内就医的,才可享受相应的待遇。门诊特定项目审批与转诊在本医保内有效,新医保需重新办理审批。
四、因病情需要,在区内医院门诊就医时直接转广州住院的,转出医院须填写《花都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诊治申请表》,并经副主任以上医师或科主任签字同意,医务科审核盖章,主管院长签字同意。本表一式二份,区内转出医院保存一份,月结时由转出医院送医保中心,另一份由参保人或其亲属携带本表到转入医院盖章,零报时与其它资料一并交医保中心。同时,转出医院要做好书面登记备案工作,并报知区医保中心。参保病人或亲属要在转院后的2个工作日内持《申请表》到区医保中心监督检查科备案。
五、因病情需要,区内转院的或区内住院转往广州指定医院住院的,转出医院须填写《花都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诊治申请表》,需经副主任以上医师或科主任签字同意,医务科审核盖章,主管院长签字同意,并在医保信息系统录入备案。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由转出医院随月结报表送区医保中心(此份不需转入医院盖章),另一份由参保人或其亲属携带到转入医院盖章,零报时与其它资料交医保中心。
六、参保人凡未经区内就医的定点医院同意而自行转院或直接到我区指定的广州市15间指定医院住院治疗的,参保人或其亲属应在参保病人入院后2个工作日内携带参保人身份证、医保卡到区医保中心监督检查科办理《自行前往广州指定医院住院登记表》。出院前及时出示该表给所住医院的主诊医生核对身份,并填写住院日期、诊断及签名,由该院住院部盖章。报销医疗费用时,需携带该表及相关报销资料,但统筹基金各段支付比例仍按规定减少35%。非急危重抢救的病人,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自行前往广州指定定点医院住院登记表》的不能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
七、本区、广州市两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没有条件进行检查、治疗、抢救的患者,需转往广州市15间指定医院以外的医院就诊住院的,由区医保中心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指定两家三级医院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会诊医院出具转诊证明并到区医保中心办理转院审批手续,获准后,方能转院。两家会诊医院须填写《花都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诊治申请表》,经副主任以上医师或科主任签字同意,医务科审核盖章,主管院长签字同意。该《转院诊治申请表》一式二份,二份都由会诊医院填写,并由参保人或亲属到区医保中心办理转院审批手续,获准后,方能转院。参保人入院时,由参保人携带二份本表到转入医院盖章确认,零报时与其它资料交医保中心。
八、所有转院转诊参保病人和自行转院、直接到我区指定的广州市15间指定医院住院治疗的参保病人应在出院后的一个月内向区医保中心提出办理医疗费报销申请。不按规定时间内备案的、逾期办理报销申请的或报销时无法按规定提供相应表格材料的,不能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
九、可转往广州的指定医院(不含分院)名单:
综合性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专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病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肺结核病医院)、广州市肿瘤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
十、参保人员自行到本区、区医保中心指定的区外定点医院以外的医院诊疗住院的,医疗费用全部由本人自负,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十一、原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按本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本通知自二〇〇七年七月一日起执行。
花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〇七年五月九日
江西省本级转诊转院证明书
江西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我单位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号),于年月日在院科诊治,因病情需要转往进一步诊治,请予以审核并办理有关手续为感。
注:此证明如无单位公函无效。
(参保单位签章)(定点医疗机构签章)
年月日年月日
江西省本级转诊转院证明书
江西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我单位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号),于年月日在院科诊治,因病情需要转往进一步诊治,请予以审核并办理有关手续为感。
注:此证明如无单位公函无效。
(参保单位签章)
年月日
13.双向转诊制度现状以及经验概述 篇十三
1 双向转诊制的概念及作用
1.1 双向转诊制的概念
目前,我国关于“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的概念都是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国内有学者这样描述双向转诊制的概念: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疗机构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它可分为纵向转诊和横向转诊两种形式[3]。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只有“守门人(gate keeper)”制度:病人需要医疗卫生服务时必须到全科诊所接受全科医生首诊,不允许直接找专科医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除非病人经全科医生诊断为疑难杂症或者超出其治疗能力,才能由全科医生出具证明,将其转给专科医生治疗;转诊后,全科医生仍要对病人的诊疗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4]。从国外“守门人”制度看,它包含两个层面:(1) 首诊:患者的接诊由全科医生负责;(2)转诊:当全科医生无法诊治时将病人转诊至对应医院。可见,双向转诊是“守门人”制度的组成部分。所以“守门人”制就是我国首诊制,它包含双向转诊的内容[2]。
1.2 双向转诊制度的作用
双向转诊的合作模式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病人提供了绿色快捷通道,大大减少了患者辗转求医环节,也有效地解决了患者住院难的问题[5]。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名度,提高床位使用率。双向转诊优化了医疗资源,既减少了患者在大医院的复诊费、住院费,还能腾出大医院的床位、设备及服务等,而且为上级医院合理分流病人提供了便利途径,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解决了部分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出处。此外双向转诊可以加强上下级医院的联系,对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双向转诊制度不仅可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协调性、连续性,而且对满足居民不同医疗卫生需要以及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6]。
2 国外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情况
2.1 各国双向转诊制度实施简况
2.1.1 英国
英国是福利国家和全民医疗服务体制的鼻祖,社区卫生服务一直被政府视为国家卫生服务的基石。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规定:每位居民都需就近选择一个全科医生登记注册,建立稳定的医疗保健关系,该全科医生负责提供预防、保健及医疗服务,并协调和指导社区护士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健康指导;除急诊外,居民去医院就诊必须经过注册的全科医生转诊才行[7]。这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规定约束了病人去医院就诊的就医行为,引导病人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诊制。同时在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下 ,政府对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和医院的数量与规模进行了严格的计划管理,保障了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
2.1.2 美国
美国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运行的相对顺畅,其成熟而合理的运行机制得益于健康保险制度。美国的各种健康保险制度严格按照“疾病诊断治疗分类标准(DRGs)” 明确规定各种疾病的住院指征和住院时间,并以此为依据对居民医疗行为和就诊费用进行管理和报销。这些规定表明如果某种疾病或手术到一定的康复阶段或达到一定的住院时限,病人必须转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回家中接受社区卫生服务,超出规定时限的住院费用由病人自己负担[1]。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的有效联合和强化管理,使得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双向转诊的运行更加合理和顺畅。
2.1.3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政府的费用控制机制和全科医师的“守门人”作用是双向转诊体系建立的基础。澳大利亚的社区居民必须经过全科医师转诊才能到专科医师就诊,同时全科医疗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护理之家等机构之间有密切联系,全科医师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及特殊要求,如地点、性别等选择专科医师,但是双方必须书写详细的转诊信,有紧急情况时,直接通过电话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双向转诊的效率和效果[8]。在费用方面,澳大利亚国家对医院的费用预算采取包干制,使得医院自觉的把符合转诊要求的病人转到社区进行治疗,进一步推进了双向转诊的顺利运行。
2.2 国外转诊制度的异同点浅析
各国的转诊制度存在差异,但是都有共同之处。在西方国家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全科医师是医疗服务的“守门人”,他们在决定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数量方面具有核心作用。在各种制度规范的约束下,全科医生不会为了增加收入而进行超出自己行业范围的诊断及服务,都会在恰当的范围内收治和转诊病人[9],不仅满足了卫生需求,还有效地控制并节省了医疗费用。各国的转诊制度的差异主要在需方的首诊选择权和管理运作方式上。
在卫生服务需方的首诊选择权上英美两国转诊制度较为严格。医院接诊的病人必须持有开业医生的转诊证明并经过医生签字同意后方可住院治疗,即使是紧急情况需要先住院,事后也要补办转诊手续,否则,疾病基金不予认可[10]。而在管理运作方式上美国是采用市场竞争为主的卫生服务体制[11],英国与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全民免费医疗,具有更广泛的公益性质。全民免费医疗的制度下卫生服务的供方筹资由政府承担,政府统一规划其经营管理,是一种计划性的卫生服务体制。两种管理体制相比之下,计划可以有效保证公平性,但是却抑制了竞争活力,导致效率低下;相反市场竞争体制可以添加活力促进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失去公平性和无序化发展。经营方式不同,各有利弊,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3 我国双向转诊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国在实施双向转诊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比如政策的不够完善,转诊标准不够明确,技术力量薄弱以及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长期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
3.1 医保政策不够完善
医保政策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前医保覆盖面不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享受医保的病人自然不愿转到基层去,不能报销的自费病人往往也选择大医院。二是目前的医保政策在收费上没有体现出社区卫生服务节省医疗费用的优势,在社区和综合医院诊治医疗费用自付比例相同或者差不多的情况下,患者更趋向于在综合医院接受治疗。三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部分组成,分别由卫生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经办,与此相关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由民政部门管理,几项制度职能相近,但管理各自为政。不同的保障体系对个人缴费标准、补偿范围、报销比例、药品目录等政策都不尽相同,这更加不利于双向转诊的实施和医疗保障资源的整合利用[12]。
3.2 经济利益的不良驱动
在目前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下,无论是大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有趋利观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患者病情复杂或严重时,尽管不愿意放弃诊疗收入,但限于自身技术条件不足,不得不把病人转出。医院由于技术水平高,患者信任,在没有法律法规或第三方强制力的约束下,自然不愿意把病人转回社区。这样就造成病人转入容易,转出难,以向上转诊为主的转诊现状。有研究表明,直接竞争病人无益于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13],所以在当前这种利益趋势观念下,势必阻碍了双向转诊的发展。
3.3 转诊标准不明确
目前,许多城市在推行双向转诊制度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逐步构建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但具体转出和转入指征、转诊途径、病情随访等细则尚未统一,使患者就诊及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尚欠顺畅。有调查结果显示,73.6%的医务人员认为没有统一的双向转诊制度及标准,是造成双向转诊运行障碍的主要原因[9]。
3.4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医疗水平较低
双向转诊执行者即社区医生参与病人的就诊、上转、下转的全过程,承担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其业务水平直接影响转诊制度的运作和落实。我国目前的社区医生绝大多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并未开展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全科医疗服务,医生整体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医术和服务方面均不能令人满意[14]。
3.5 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通畅
目前,各医院内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单独内部网络,医疗信息可较快查阅。但各医院间大部分尚不能达到信息互通、转诊单字迹不清、患者既往患病诊疗情况不明、检查结果不能及时回报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制约了转诊后的及时治疗。
4 政策建议
4.1 完善医保制度
建立健全覆盖多种人群,采用多种方式,以保障基本需求为主、兼顾多层次需求,形成制度覆盖广泛、保障方式规范灵活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15]。运用经济杠杆调控患者就医趋向是顺利实施双向转诊的催化剂[16]。在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的同时,对在基层卫生机构接受基本诊疗服务的特别是采用基本药物的,大幅度提高补偿比例。同时强化监督管理,对不遵守就医流程的患者,医疗保险机构可采用拒绝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来进一步推动双向转诊的实施,通过改变支付方式,控制大医院的统揽行为[16]。
4.2 扭转经济利益驱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以按项目付费(fee-for-service)的支付方式和对医机构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机构和医院追求各自的利益目标,面对患者时更多的是考虑各自的经济利益而非患者的疾病需要在哪个层次的医院接受治疗。因此要转变现有的利益分割的局面,调整医疗机构间的经济利益格局。对医疗机构而言,可以采取组建医疗集团的方式,使得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按照各自的职能,
在规定的诊疗范围内从事诊疗活动。在集团内,上级医疗机构通过下转减轻病床压力、提高有效就诊人次,社区医院提高病床使用率、增加病源等,从而双方都愿意落实双向转诊制度,从根源上消除了经济利益对立的矛盾[17]。通过医疗集团这一载体,两者的优势互补,竞争力得到加强,通过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由于利益的一致性,集团内部实行双向转诊过程较为通畅。而对政府管理部门而言,可以采取不同的付费方式,如按诊断付费(diagnosis-related groups)或者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促使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4.3 完善转诊标准体系和程序
在英、美、加等双向转诊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毫无例外地在本国卫生政策中明确了诸如社区首诊制度等可行性政策[12]。政府及卫生部门要制定统一转诊标准,界定双向转诊的病种,统一切实有效可行的双向转诊条件、程序和监督管理方案。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应该明确定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单位负责社区的健康人群、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与常见病的第一线诊疗以及住院患者回到社区后的长期康复管理。二级、三级医院主要负责少见病和疑难问题的专科诊断治疗,并按照基层的要求进行适时的会诊和接纳转诊的住院患者,承担对基层医生定期进行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只有明确分工,才能更有效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最大的潜力。
4.4 提高人力资源技术水平
由于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准入制度严格、待遇较高,因此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高,能够真正解决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有关健康问题[18]。国家确立全科医师“守门人”的地位,这为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培训制度,提高全科医学的学科地位,加强全科医生的系统培训,改进医学院校基本医学的教育,提供全科医学毕业后的专门培训,并加强在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让这些医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和理念,紧跟全科医学发展的步伐[19]。这样才能让群众放心,更有助于双向转诊的实施。
4.5 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
14.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 篇十四
为了更好地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切实做好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加强肺结核病的报告、转诊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门诊、病房医生对具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及咯血等症状的患者需进行X线检查,如疑似肺结核,立刻进行疫情上报,完整详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做到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并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定点医院接受诊断、治疗,不得随意开具抗肺结核药品处方。
二、放射科要对可疑或确诊肺结核病人,建立疑似肺结核病人登记本,立刻进行疫情上报并填写《肺结核可疑者、肺结核病人转诊单》,及时将病人转诊至定点医院进行诊治。
三、疫情报告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立即在结核病人
登记本上进行登记,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每日对本
单位的肺结核的登记、报告、转诊工作进行核对,每月
一次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对转诊到位情况。
四、遇有严重合并症或急重症肺结核病人,应积极抢救,待
病情稳定后,最迟于一周内,将病人相关资料及转诊单
一并转到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五、医务科负责对院内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并定期做好结
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
六、要求结核病报告率达100%、转诊率100%,转诊到位率 95%以上,切实提高病人的报告率、转诊率及转诊直接
到位率。
15.精神病双向转诊协议书 篇十五
为进一步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提高合作医院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体现分级管理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建立双向转诊关系。为了规范各自行为,现签定协议如下:
甲方:罗源县精神病医院 乙方:罗源县白塔卫生院
一、甲方(罗源县精神病医院)责任
1、由防保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科)协调双向转诊工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明确服务流程,确保服务质量;
2、对各医疗服务机构转来的病人要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及时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
3、对各医疗服务机构转来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
4、对各医疗机构上报的疑似精神病患者,罗源县精神病医院要及时派专科医生确诊,需住院的病人,按照《双向转诊管理办法》规定执行。若入院3日后确诊为非精神病,由罗源县精神病医院联系各医疗服务机构将患者送回;
5、对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且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联系患者所属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转回各医疗服务机构进一步康复治疗。下转病人时,由主管医生填写《双向转诊(回转)单》和《出院信息单》,向各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患者治疗情况说明,转回各医疗服务机构的后续治疗、康复方案及诊治医生签名等材料。
二、乙方(罗源县白塔卫生院)责任
1、各级精防人员要熟悉罗源县白塔卫生院的基本情况;
2、遇有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基础上,有义务将患者转诊至罗源县精神病医院,不得索取任何费用;
3、肇事肇祸患者需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联系当地派出所,由派出所工作人员、精防人员及家属一起将患者送至罗源县精神病医院。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转诊时必须谨慎,应第一时间就地处理,转院时需派专人护送,并向接诊医生说明病人病情并提供相关资料;
4、发现疑似精神病人,各医疗服务机构要及时填写《异常行为线索调查表》,并及时报罗源县精神病医院防保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科)。若出现肇事肇祸现象的疑似精神病人,可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联系当地派出所,由家属、派出所、各医疗机构精防人员一起将患者送至罗源县精神病医院;
5、上转病人时各医疗服务机构要及时报罗源县精神病医院防保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科),并填写《双向转诊(转出)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等,由转诊医师签字并加盖公章;
6、对上级医院转回医疗服务机构的患者,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指导,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本协议有效期:
****年**月**日至
****年**月**日 甲方:(公章)
甲方负责人签名:
乙方:(公章)
乙方负责人签名:
16.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 篇十六
1运行现状
本文的双向转诊支撑平台包含了绿色通道、专家下沉、信息共享平台3个方面,对其运行现状的描述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利于发现开展双向转诊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重点环节。
1.1绿色通道
患者由下级医疗机构转入上级医疗机构时,医联体内转诊的病人在费用上可享受挂号费减半,床位费、化验检查费、CT、核磁共振检查费以及治疗费等享有一定的优惠。在就医顺序上享受四个优先,即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缴费、优先取药。对于危重病人,由专门的120急救车免费运送,且一路有医护人员陪同,将运送风险降到最低。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联系上转医疗机构的对接人员,说明病情,由上转医疗机构专门人员安排抢救人员,并预约床位,病人到达上转医疗机构后可直接进行治疗。 运转一段时间以来,绿色通道为双向转诊患者节省了大量就医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患者就医满意度,在逐步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1.2专家下沉
上海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是 “3+2+1”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其最初构想是设置统一的人事管理,这样有利于医疗机构间的优势互补、人力资源整合,从而提高整个医疗联合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医联体内编制数为各医疗机构编制数总和,在医联体内部调剂使用,并实施柔性流动,各医疗机构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聘任按原渠道解决。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派驻专家到下一级医院坐诊、查房、带教,一方面充实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力量,一方面通过带教,改变基层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人才较为缺乏的现状。
医联体内建立专家人才库,并指定核心医院知名教授、专家定期到其他成员单位开展专家门诊或兼任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核心医院向下级医疗机构共输入43位专家,其中学科带头人双向兼职15位,常驻专家28位。其中正高职称30位, 占69.77%;博士学位26位,占60.47%; 博导、硕导21位,占48.84%。同时,医联体还在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政策的指导下, 制定统一的人员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入上级医院进修培训。专家下沉这一平台弥补了部分社区医疗机构的空缺项目,让原本无法在其社区开展的项目得以开展,患者首诊社区的意愿有明显提高。
1.3信息共享
医联体在设计之初是要建立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实行检查、检验互认;设施、设备共享,这都有赖于信息服务的互联、互通。尤其在患者管理方面,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此,本课题组设计了转诊、 预约、慢病管理、远程会诊四个信息平台,并计划在医联体内建立患者唯一的电子健康信息档案,联合体内医生只需点击患者的电子信息档案就可以查找到患者在医联体内就医所记录的健康档案,包括何时入院、入院时的诊断、治疗记录、会诊记录、化验结果以及检查报告等。这一措施避免了医生的重复检查,使医生对转诊病人的健康状况有了更加全面和详细的了解,便于转诊病人转诊后直接进入治疗阶段。患者可以直接在就诊的医疗机构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进行远程会诊以及预约挂号等,减少了候医时间,方便了患者就医。
此外,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内储备一定量的公用病床,为双向转诊的急、 危、重病人转诊服务。储备病床制度的设置,使得病床在使用时更加的方便与快捷,满足了转诊患者的病情需要。储备病床制度与绿色通道相结合,转诊病人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入院治疗。
2存在的问题
医联体下的双向转诊的支撑平台对分级诊疗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绿色通道中非急诊患者使用频率不高,专家下沉的带教效果不理想,信息共享系统使用不普遍的现象,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联体“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目标的充分实现。
2.1对转诊支撑平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以绿色通道为例,目前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主要是针对急诊病人。其实,绿色通道主要针对的是大量非急诊患者。可以想象,如果在上下转诊医院间没有便捷的就医流程,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社区首诊的积极性。与其说是技术层面的改进,更可以认为是一种机制设计,可改变患者的就医意向[4]。再如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技术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已经毋庸置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使患者在医联体内就医时避免重复检查,大大降低就医费用,节省就医时间,而医生的工作量也会有所下降,这正是组建医联体,通过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提升患者就医福利的初衷。
2.2管理层了解的广泛性不够
课题组就上述提到的3个支撑平台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管理层人员做了调查。结果显示,45%的三级医院管理人员对绿色通道不了解,二级医院则有37% 的人表示不熟悉;23%的三级医院管理人员对专家下沉不了解;二级医院结果为33%;45%的三级医院管理人员表示没有使用过信息共享平台,二级医院的调查结果也达到40%。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管理人员不了解甚至对于本医院是否具有相应的支撑平台都不知道,如果不及时提高知晓率,将大大阻碍平台的使用。
2.3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双向转诊的支撑平台的运行目前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和可操作性的奖惩方案。在激励方面,以专家下沉为例,专家去下级医院做学科带头人后,尤其是三级医院专家直接下沉到社区卫生中心坐诊和带教,存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调查发现,专家是对医学某一学科的某一领域具有高深造诣,而社区更需要的是全科医生,在面对患者和带教时候都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在分级诊疗尚未完全实现的时候,上级医院为了保证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愿意让本院的专家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所以,需要设计有效的机制,能让医院有意愿、专家有动力下沉到相应的下级医院,充分发挥下沉专家的作用。
3建议
3.1建设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支撑平台是促进双向转诊的重要途径,平台的建设涉及了大量的专业管理知识,自然,一支具备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队伍成为建设支撑平台的关键。目前医院内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临床医生中选拔产生的,在很多时候更注重临床成果,对双向转诊支撑平台的作用理解不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双向转诊支撑平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因此,着手培养一支专业管理人才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是建设支撑平台的基础。
3.2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是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支撑平台运行的内在动力,让双向转诊支撑平台的运行与医生的绩效挂钩是促进支撑平台健康运行的重要措施。上海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应基于确保公益、提高效率、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双向转诊支撑平台运行的长效机制。一方面通过机制设计,调动医疗结构和医生的积极性,主动开展合理转诊,可对积极参与双向转诊支撑平台运行的医生予以奖励; 对那些故意舍近求远,双向转诊过程中不充分利用支撑平台,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浪费的医生予以一定的惩罚。除此之外, 还应从政策层面,平衡各医疗机构之间利益,为医生转诊行为提供合理平台。另一方面,应加强医保支付等制度设计,合理分流就诊患者,有效推动分级诊疗。
3.3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
支撑平台建设离不开财力投入作为保障。以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例,医联体内的信息服务系统与加载过慢,设计缺乏顶层设计有关,普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硬件水平,仍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再如统一的临床检验中心是共享患者信息,避免重复检查的基本平台,其建设自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财政投入。
【中医医院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协议书09-24
医院转诊制度及流程10-08
中医院绩效工资方案10-03
中医医院岗位设置方案07-04
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10-15
中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07-25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10-10
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09-14
中医院奠基仪式实施方案初定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