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

2024-10-12

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精选14篇)

1.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 篇一

学生自卑心理严重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6.5%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很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才是优秀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是“末等公民”。消极的自我暗示使学生自卑心理深入内心,并不断扩大,以致丧失信心和勇气。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2005年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调查”显示, 中国过半中学生不愿读职校,在读的职业学校学生也对职业教育信心不足。50.7%的职业高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份不满意,甚至39.1%的人感到自卑。同时,他们根据切身体会指出了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56.3%的人认为“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45.2%的人认为“学生素质偏低”,41.9%的人认为“政府重视不够”,38.7%的人认为“学历不符合社会的高学历要求”,32.5%的人认为“缺少实习机会”。

中等职教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一直没有得到学生积极地认同, 让这些本身就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再去经历初中阶段失败的学习,必然会造成学习动机的下降,产生厌学心理。奥苏伯尔曾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这就是说动机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中职生在学习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学而不会,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对学校对学习心存恐惧而心生讨厌之情。

2.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 篇二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自卑心理,研究

1 学生自卑心理概述

自卑心理, 是指个人由于某些方面的缺乏或薄弱环节而产生的轻视自己,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永远不如他人的心理。

2 职业学校自卑心理的表现

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学生中自卑心理存在的程度不同, 但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表现在不能认同自己。职业学校学生在中学时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实现目标的愿望, 都希望能考上好的学校, 但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 只好“屈尊”低就, 所以一入学就有沉重的失落感和自卑感, 不能正视自身与现实, 心里变得脆弱、敏感。有的同学说出了这样的想法:“见到过去的老师和同学不好意思, 考上好的学校的同学瞧不起自己”, “我们上街或在公共场所不敢穿有本校 (主要指职业学校学院) 字样的衣服和不愿说自己是职业学校生, 害怕受到他人的轻视和社会的冷漠”, 等等。

二是表现在不能接纳他人。职业学校学生由于自尊心受伤, 畏首畏尾, 疑虑重重, 既瞧不起自己, 也常怀疑别人, 以至与人格格不入, 变得意志消沉, 封锁内心, 对父母或老师的教育, 也听不进去, 对人、对事、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 冷漠地对待周围环境, 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与群体活动。久而久之, 不仅失去交往能力, 而且失去了朋友, 甚至引发人际冲突, 从而陷入孤独、逃避、自我防御的境地。

三是表现在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从中学到中职, 环境发生了变化, 对于绝大多数首次远离家门, 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 今后怎样独立生活, 怎样适应新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内心或多或少感到担忧, 特别是来之山区、贫苦家庭的职业学校学生, 从家乡来到城市, 目睹城市的繁华耀眼, 倍感自身的渺小, 自卑情绪就油然而生。

四是表现在不能正确的自我评价。由于没能进入好的一线学校, 一些职业学校学生自己低估了自己, 看轻了自己的能力和长处, 夸大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认为自己这也不行, 那也不好, 没有什么发展前途, 从而心灰意冷, 破罐破摔。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出现上课迟到、睡觉, 甚至旷课的现象, 成绩自认不理想, 成绩下降, 自然丧失自信心, 从而产生了自卑心里, 以后便逐渐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如着打扮、言谈举止、社交能力和风度气质等等均不如别人, 自我评价失调, 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 整天抬不起头, 自贬自责, 使本来就不高的承受力又降低了, 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情绪之中。

五是表现在先天条件不足。由于生理因素和遗传因素, 一些职业学校学生个头不高, 外表不如人, 身性胆小,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性格内向, 不善于与人打交道, 以至于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 小心谨慎, 非常紧张, 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自卑感。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 比一般人更为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自我价值、个性品质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一旦受挫, 轻则心绪不宁, 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

六是表现在家庭和亲情关系上。一些职业学校学生来自一个毫无生气、父母不和、结构缺损、家长素质较底且不注重自己行为的家庭里, 心理容易受到创伤, 常常会感到失落, 孤独;一些职业学校学生认为自己从农村来到城市, 自己的家乡落后, 家庭贫困, 父母社会地位不高, 与来自生活条件优越, 父母又是干部或知识分子的同学相比, 自愧不如;还有一些职业学校学生即使来自城市, 但也自愧不如农村出身的同学刻苦用功, 成绩优秀, 体格健壮, 等等, 因此, 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七是表现在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的需求和评价的误区上。当前一些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模式理解不透, 盲目追求高学历, 许多工种本来职业学校学生都可做的, 却大量进本科生而把职业学校学生拒之门外。甚至把职业学校教育理解为职高教育, 在待遇上也与技校生、职高生同等对待。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说职业学校学生在理论上比不上本科生, 在实践动手能力上又比不过职业学校生, 这种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评价, 使许多职业学校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种种错觉, 久而久之, 学习提不起兴趣, 各方面不尽如人意, 丧失了自信心, 产生了自卑心理。

3 克服与消除自卑心理的途径

3.1 让学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都有自己个别独特之处,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确定正确奋斗方向的前提。在与他人比较中, 应突破一条思路、一种方法的思维定式, 要使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从而解除错误观念的束缚, 重新认识自己, 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全新的评价。

3.2 让学生理智地对待自己缺点

所谓“补偿”就是发挥自己的才能特长, 补自己生理上或智力上的缺陷, 同时消除烦恼或痛苦等情绪。盲人失明, 耳朵就特灵, 这是生理上的补偿功能。人的心理也一样具有补偿功能。具体做法就是“以勤补拙”和“扬长补短”。所谓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缺点, 一方面表现在不因为自己犯了错误或走偏了路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另一方面表现在正确对待遗传素质的生理缺陷。

3.3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信心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它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上的, 并非盲目自信。缺乏自信是低估自己的能力, 高估并夸大了自己面临的困难的一种消极心理。培养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高度的自信心意味着自己采取的信任、尊重和肯定的态度, 也意味着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和把握。对于一个人来说, 过去失败了多少次, 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记住专心于成功的尝试并不因失败而伤害自信。心理学家认为,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既可以转变学生厌学心理, 又可以积累广博的知识, 培养出多种才能, 因而也就不会因知识缺乏和见识缺少而自卑。

3.4 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按照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 人们常把失败归之于某种原因, 而许多人的自卑心理是由于归因不当造成的。有的学生往往因为一场考试失败, 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自卑者要善于归因, 检查自己缺乏自信、产生自卑的原因, 这样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 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事实证明, 发现自己的潜能, 并在学习实践中发展它, 增强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些方面通过努力取得进步。

3.5 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现实生活中, 我们随时都可能遭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从积极方面讲, 挫折并不可怕, 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教训, 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 成为鞭策、激励我们发奋向上的动力。但如果心理准备不足, 缺乏正确对待的方法, 或者挫折过大而难以忍受, 也可能使我们内心痛苦, 更加自卑, 甚至导致行为偏差。“挫折教育”的核心, 是培养青少年的坚强意识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这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对人的素质的规定和要求。

3.6 通过心理教育课程教育引导学生

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 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 系统地、科学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课程学习, 并对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予以疏导和缓解, 保证学生在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 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 消除自卑心理的阴影, 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 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董敏志.自卑的形成与调控[J].大众心理学, 2005, (4) .

[2]王健生.学校心理教育全书—自卑的心理调适[M].北京:九洲出版社, 2005.

[3]张宇红.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4) .

3.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 篇三

【摘要】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或否定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个体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自卑心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深度剖析高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并进行自卑心理干预路径分析,着力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体系。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校学生;自卑心理;调查研究

自卑是个体因某种生理缺陷、情感遭遇、知识匮乏或其它原因引发的一种轻视自我、否定自我的消极心理体验,具体表现为1)轻视自身能力、品质和自我价值2)担忧或厌恶自身所处状态3)对面临的状况表示怀疑和无奈4)自我封闭、自我否定,常常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极易产生自惭形秽情绪,若无法及时克服和调节,自卑心理会习惯化、巩固化,造成个体性格和人格上的重大缺陷,影响学业的完成和自身健康成长,严重者发展到自暴自弃,甚至自毁的地步,对社会造成重大伤害[1-3]。而教育生态化趋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教育生态学的原理赋予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生态优化的合理性和现实性[4]。因此,作为一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科学引入教学生态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自卑源进行解析,对当代大学生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了解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自卑心理现状,分析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促进高校学生健康发展。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校学生为主,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回收有效率为93.2%。其中大一学生78人(占38.1%),大二学生70人(占34.1%),大三学生57人(占27.8%);男生72人(占35.1%),女生133人(占64.9%);来自城镇学生45人(占22.0%),农村160人(占78.0%);独生子女40人(占19.5%),非独生子女165人(占80.5%)。

(三)调查方法

在调查中以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出生地为控制变量,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问卷由形体、学习、社交、家庭、爱情、个性、能力和经历8个维度构成,8个维度的总得分为学生自卑心理分数。问卷共有45 题,每道题设有“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一半符合”、“大部分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选项,通过赋值及累计排序得出分析结果,测验得分越高,说明自卑感越强。在调查中,我们还对调研对象中组织个案访谈、座谈讨论、跟踪调查,以保证调查的可信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和Excel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表1 高校学生自卑心理维度和表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研究根据自卑心理得分将被调查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得分在44分以下(无自卑心理者)的学生为0人,所占比例为0%;第二类:得分在44-88分(自卑心理较轻者)之间的学生为93人,所占比例为45.4%;第三类:得分在88分以上(自卑心理较重者)的学生为112人,所占比例为54.6%;由此可见,被调查对象自卑心理较为严重。

图1 调查对象自卑心理状况分布

同时,通过问卷分析及部分学生访谈还发现,相当部分学生同时具备两种或多种维度自卑,主要有:社交自卑+学习自卑、情感自卑+学习自卑、学习自卑+形体自卑+社交自卑等。

(二)自卑心理状况分析

1.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

(1)性别与学习自卑

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性别与被调查学生的学习自卑心理存在中度相关性(p=-0.502,sig=0.037),男生高于女生。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自控能力差,迷恋网络游戏等,导致挂科或达不到理想成绩,对学习失去信心,采取逃课或者其它方式放弃学习,学习自卑心理更为严重。

(2)性别与家庭自卑

性别被调查学生的家庭自卑心理存在中度相关性(p=-0.712,sig=0.025),男生高于女生。

2.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

大学生自卑心理随着年级增高有增加趋势,见表2。

三、高校学生自卑心理源分析

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当代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可归纳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原因

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当代大学招生基本都是面向全国,而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入学以后,同学们相互之间的吃、穿、用等各个方面呈现明显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心理自卑,而这种自卑产生以后,自卑个体同时会产生改变现状的无助甚至无奈心理,进一步强化了自卑心理。

昔日光环瞬间退却。大学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入学后,很多大学生感到原来的学习优势不复存在,特长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无法显露,头上的光环不再耀眼或已退却。这种落差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适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迎接挑战。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为了捍卫这种虚伪的自尊心不愿去正视现实,更有甚者,丧失了前行的勇气,把自己封闭在孤独抑郁之中,长此以往,会陷入自卑的境遇。

2.个人生理缺陷原因

生理缺陷是指因先天发育不良所导致的一些生理方面出现异常的现象,是个体内在的、客观的、长期的、稳定的诱因。当前大学校园环境宽松,大学生脱离高中时代的学习压力,开始重新自我审视,兴趣爱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情感更加细腻,青春期的萌动开始显现,然而自身的生理缺陷(身高、容貌等)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现实,这严重阻碍了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形成他们谨小慎微、畏首畏尾的行为特点,他们开始自我封闭[6]、自我隔离,对外部环境有着一定的不舒适感和不安全感,久之导致个体孤僻怯懦的性格,这一现象在女生同学之间表现更为明显。

(二)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

1.主动改变意识薄弱,适应能力差

大部分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对大学校园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渴望,把大学生活想的过于完美,但在入学之后发现现实生活和当初的理想有激烈反差,失落感开始蔓延,并一直对现实的大学校园生活保持警惕和抵触状态,毫无主动改变自己、适应大学生活的意识,并伴有厌学心理产生。大学校园生活要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不允许有过多的时间用以抱怨和彷徨,同时各种文体活动接踵而至,各种基础课、专业课推进快、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导致主动性不强、适应能力差、思想准备未做好的大学生个体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这种状态又必然导致大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各种考试不及格等挫折,连续性的挫折失败后,学生个体开始变得焦虑、恐惧、孤独、对生活冷漠和对同学不关心,进而诱发自卑心理。

2.抵抗挫折能力弱,心理素质差

自卑心理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大部分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好的心理素质,不易受自然因素左右,在应对外界刺激、情感冲击、困难挫折时的抵御能力强。差的心理素质则与此相反。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独生子女家庭多,被成为“温室里的一代”,长期受到家庭的倍加呵护,生活的轨迹中基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亲身接触社会,无法深入体验生活,更未经受过挫折,形成了一种优越的、单一的、脆弱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极差,一旦遇到失败、挫折或些许的不顺利,就会感觉极度的不适,无法承受和面对,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和勇气,从此畏手畏脚或一蹶不振,进而形成自卑的心理。

3.真善美辨别不清,情感把控能力差

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维敏捷、心理单纯、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5],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过于把世界和生活完美化。然而现实中真善美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辨别范围,因而易于受到假丑恶社会现象的诱导和吸引。当前“颜值”成为众多大学生判断一个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唯脸是从,盲目追星、追风,在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政工作人员的干预中,表现出极度的不解、懊恼和反感,为自己的行为未得到认可和肯定而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处于青春期的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把握友情与爱情的尺度,错把对方的友情误解为“爱情”,当表白受到拒绝时,形成自卑心理。

4.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感恩意识淡薄

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90后”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当前大部分“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就受到家长及长辈的过分关注甚至是溺爱,养成了“事事有人帮、人人应该帮”的错误认知和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认为他人为自己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而滋生了强烈的个人占有欲和控制欲。同时,学校教育只关心升学率和就业率,感恩教育缺失;多元文化(校园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精英文化等)冲击及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感恩意识更加淡薄。但是,在大学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不可能有人处处让着自己,当竞争失败、争取失利时,往往归咎于老师不够关心和关注,逐渐开始垂头丧气、消极郁闷,思想包袱越来越重,逐渐形成自卑心理。

四、高校学生自卑心理干预策略分析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自卑心理调查研究和原因分析,积极开展自卑心理干预路径探析是有效化解高校学生自卑心理的核心。

(一)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正确评价自身优势

预防与化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基本前提与首要工作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信念和生活信心[6],应该成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发掘自我潜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应对新环境、新事物、新挑战的能力。做好大一新生心理疏导工作,实现高中到大学的华丽转变,在新的起跑线上,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评价自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合理规划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充分发挥一己之长。并在大二、大三期间进行跟踪调查,引导学生及时反馈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做好辅导和心理调适,启迪学生理解生活就是奋斗,始终走在前行的道路上,要充满信心,勇于努力,敢于拼搏。引导大四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举办“职场模拟招聘会”等系列活动,帮助毕业生充分认识职场、认识自己,以乐观的精神树立新的自信。

(二)发挥“四位一体”联动机制作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

家长是学生的养育者,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庭,辅导员是学生的陪伴者,亲朋是学生信赖的社会支持者,四者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对世界和未来充满着好奇与渴望,但心理相对脆弱、心智相对不成熟,这也要求家长、学校、辅导员及亲朋好友形成联动机制,科学矫治大学生自卑心理。家长应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友、情感、思想等方面给予关注;学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政工作体制和机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重点做好舆情收集与分析,拓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搭建平台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群体,通过参与学生活动、走访宿舍、不定期谈心等方式,动态把握学生思想和内心情感,及时汇总分析学生各方面信息,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做到学生信息的互通有无;同学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发现同学有情绪低落、郁闷等异常行为,应及时向班干部和辅导员汇报。充分发挥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作用,才能及时预防和化解大学生心理自卑,真正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

(三)加强大学生健康心理训练,远离消极归因模式

深入学生、全面把握学生心理自卑程度,依据学生实际设置全面的训练内容,涵盖人心理活动的认知、情绪、意志及能力、气质、性格等涉及一个人的心理全貌。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心理训练情景模拟:认知模式训练、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交往训练、人格魅力训练、抗挫折及意志力训练等,并融合多种训练于团队协作,充分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建立合理的比较策略,进行个体心理自卑源解析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引导自卑个体理性宣泄、模仿学习积极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愉悦感和心理自我评价度,消除消极的自卑归因模式[7]。

参考文献:

[1]万平.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及解决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9

[2]蒙家宏.大学生自卑心理特点[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万霞.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与心理调适浅谈[J].实用防御医学,2006.6

[4]吴炜炜.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等教育生态优化管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

[5]高洁.浅谈大学生自卑心理引起的孤立自闭[J].现代阅读,2013.2

[6]张国民.大学生自卑心理及防治刍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1

[7]杨斌,沈世强.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魏老师谈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篇四

问:魏老师,我这个人特别自卑,总觉得自己什么也不如人,一点自信心也没有。有时候就想,如果真有陶渊明写的那种“桃花源”,我一定躲到那里边去。我知道这不可能,可又解脱不了,您说,我该怎么办?

答:自卑和自傲一样,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呢?往往是思想方法上有偏差,导致评价自己偏离了正确的标准,得出了不恰当的结论。据我了解,自卑的人其实心里对自己的期望值都是很高的,他们的参照对象总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因而左比右比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以至于丧失了自信心。

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是要学会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多找几个参照系进行对比。要克服绝对化地看人、看事的思维定势。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是好的,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但也要知道世界上真正完美无缺的人是没有的,任何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找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也是对的,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但也要知道一无是处的人是没有的,不过是自己或别人没有给以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你说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吗?我就不信。如果和你的同龄人比一比,看你的村子里同龄人中间,有多少上了高中;上了高中的,又有多少进入一中?不难发现,你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和幸运儿。当然不应该把这作为骄傲的资本,但至少说明自卑是没有理由的。对不对?

想脱离现实,躲到桃花源里去,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本来没有桃花源,即便真的有如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那里面也不会接纳自卑的人。你看,人家“桃花源”里的人个个生活得怡然自得,既不自傲,也不自卑,人家能欢迎一个自卑的人吗?而且,如果一个很自卑的人真的进去了,在人家面前不是会更加自卑吗?

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你先找一找自己的优点。我认为,你还是有不少优点的。比如说,你能发现自己有自卑心理,并且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自己有自卑心理,这就很不容易,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并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你做到了,在这方面你就比别人强一点。为什么还要把“自卑”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舍不得丢掉呢?

要逐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首先是建立在对自己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认识,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其次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自己可能今天在一些方面不如这个、在另一些方面不如那个,但通过努力,是可以赶上或者超过他们的。“学如积薪,后来居上”,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爱因斯坦在中小学时代,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想入非非”。中学时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他退了学。16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报考大学,结果名落孙山。但没过多少年,他的名声就传遍全球。因为他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成为在科学史上占据划时代地位的理论物理学家。整个20世纪里,在对科学的贡献方面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他如果在别人的偏见之下丧失了自信心,还能有后来的伟大成就吗?

当然,也有一些方面是不可改变的,比如因遗传造成的个子不如别人高、相貌不如别人漂亮,就不大可能改变。但是,这也不应该成为自卑的理由。就说个子吧。列宁的个子不仅在欧洲人中是矮的,放到亚洲人中也是矮的,却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了伟大的革命导师;邓小平个子是矮的,却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中国和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鲁迅的个子是矮的,但人们提起他,总是觉得他很高大,肃然起敬,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我们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所以一个人的某种先天不足,绝不能限制其成长、发展,不能限制其取得超人的成就。懂得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必要为此而自卑呢?

5.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 篇五

自卑感是一个为大家、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所关心的问题。自卑心里是指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在心里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同时常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怕人、局促不安、少言寡语、内疚、胆怯、失望等等。自卑感严重的人,感到自己适应性差、无能、软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处处都不如别人,结果难免失败,渐渐形成自卑性格。卑心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那么怎样消除小学生自卑心理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它是建筑的成功的经验上的,并非盲目自信。缺乏自信是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并夸大了自己面临的困难的一种消极心理。培养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高度的自信心意味着自己采取的信任、尊重和肯定的态度,也意味着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了解、认识、把握。对于一个人来说,过去失败了多少次,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专心于成功的尝试,并不因失败而伤害自信。科学实验说明,学生的成绩之所以不好,大多数是由于学生持有某种错误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定义所造成的。这些错误观念包括诸如:我很笨、我很脆弱、我头脑不行等等。他们有了如此的自我定义,自然就用实际的低分来证明他们的自我。可见自信心对行为和能力具有莫大的影响力。

二、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

1、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能力上的差异,全面认识和估价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和短项,都有自己个别独特之处,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确定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与他人比较中,应突破一条思路,一种方法的思维定势,要使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从而解除错误观念的束缚,从新认识自己,并将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全新的评价。

2、教育学生正确地补尝自己,理智地对待自己缺点。所谓“补尝”就是发挥自己的才能特长,补自己生理上或智力上的缺陷,同时消除烦恼或痛苦等情绪,盲人失明,耳朵就特别灵,这是生理上的补尝功能,人的心理也一样具有补尝功能,具体做法就是“以勤补拙”和“扬长补短”。

三、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因为挫折容忍力的高低与人的世界观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具有远大理想,能用正确和积极进取的眼光看待社会、看待生活的人,往往具有较为较高的挫折容忍力,因而也就能从挫折中奋起,重创新机。

2、创造条件,锻炼意志。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先进之物从逆境中奋起的思想和宝贵经验。处逆境而不丧志,处险境而不低头,坚定信念,艰苦奋斗,逐步培养和锻炼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其次,组织引导学生适当参加学工、学农、学军等社会实践活动,磨练意志品质和生存能力。再次,为学生创设小逆境,教给他们行为技能,培养和训练学生在面前冷静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暗示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3、改变目标。产生挫折后,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冷静下来,实事求是地权衡主客条件,适当降低要求,改变目标,变通进取。在情感交融的前提下,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转移目标,在另外的方面去努力奋斗,取得成功。

4、坚持下去。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往往与成功成正比。只要学会失败,善于悦纳自己,就能勇于克服困难,牢牢地控制住自己心理行为。经过多次挫折,坚持下去,最后才能获得成功。让我们在挫折和逆境的挑战面前记住:奇迹是在厄运中出现的,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通路。幸福喜欢光顾勇敢的人。

四、运用心理调适法,提高小学生心理防卫能力。

1、积极与他人交往,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人交往,一是心理活动不会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心理会变得开朗。二是可以向他人倾吐自己的心曲,抒发受压抑的情绪。这样,心理就会变得轻松,同时又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安慰。三是可以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提高自信心。四是可以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五是在集体活动中会产生从众、模仿的行为。自卑者应有意识地加强与性格开朗、乐观、行为豁达大度、尊重人,关心人的人进行交际。

2、情感渲泄和转移。解决心理冲突。如果学生一时有什么想不通的苦衷,引导他们以适当的方式外露与发泄,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如把苦闷向知心朋友或长者、老师谈一谈排遣掉,可以使心情变得轻松、愉快,解决心理冲突当极其哀痛之时,哭泣、绘画、写日记等,也都是常见的渲泄方法。渲泄后再教育,他们就能比较冷静地去思考。当学生遇到严重困难挫折,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烦恼之中时,引导他们变换生活和学习环境,按他们平时的喜爱、兴趣、或是看电视,或是看球赛,或是听音乐。转移视线也是一种转移情感的方法。“乐从动中来”,经常参加文娱体育活动,不仅有益于健康还会使情绪乐观稳定。

6.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 篇六

增权:社工理念在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中的运用

作者/袁玺

摘 要:自卑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个性发展及潜能发挥。运用增权理念对大学生的自卑类型、成因及消极影响进行分析,试图运用增权理念,通过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社会工作方式,来增强大学生对权力感的认识,挖掘自卑根源,使其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增权;大学生;自卑;社工理念

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作为拥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心的群体,有着不同于与一般青少年的抱负和追求,因而也承受更多自我压力。据资料统计,在我国大学生中有30%的人存在心理障碍。目前,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大学生退学、休学的大学生人数,占患病总人数的3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疾病,而在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因强烈的自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现象比较突出,列其他心理障碍之首。

一、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类型、成因及消极影响

(一)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类型

大学生自卑的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情境性自卑,另一种是心因性自卑。情境性自卑,即某一场合自信,另一场合感到技不如人,又称技术性自卑。心因性自卑,即无论面对什么事情,总是怀疑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而想象成功的体验少,又可称人格自卑。这种自卑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气质性自卑、认知性自卑、创伤性自卑。气质性自卑,指大学生的人格由遗传来的气质和环境共同决定,一些人生来较为胆小,遇事逃避、胆怯,加上后天不利环境的强化作用,导致与生俱来的气质越来越稳固。认知性自卑,指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过分关注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过分苛刻,自我评价低,在认知上坚持自己的看法且难以改变。创伤性自卑,指原本很自信的一个人,由于生活的挫折经历变得小心翼翼、消极被动,对自己作出不合理的评价。

(二)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大学生自卑心理出现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即从认知角度和心理根源角度。从认知角度来看,自卑心理基于在社会生活中比较中产生不如他人的心理体验,并主观放大自己的缺点,加之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从而陷入消极、不自信的负面情绪和心理体验中。上述认知性自卑是由大学生错误的认知所导致的。

从心理问题的根源来看,由于大学生受到不能直面早期经验因素、过分关注自我的现实因素及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自卑,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受早期经验影响。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可追溯到童年时期,儿童在0~6岁正处于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的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并接受学校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同时要避免失败,他必须勤奋学习。如果这阶段没有获得勤奋感,即儿童在这阶段经历学习、人际交往等在校经验失败的经历过多,成年期会以无意识的形态表现出自卑感。

2.受过分关注自我的现实因素影响。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阶段,大学生强烈的关注自我,往往从自我的角度和标准去评价、认知和行动,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而这一特点会导致其过度苛求自己而不顾自己的实际,只接受理想中“完美”的自己,不肯接纳现实生活中有缺点的自己,一旦主观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便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其易感到自卑。

3.受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当前的迷茫、恐惧和对自己定位不准容易导致其自卑,这种自卑既是障碍又是动力,其中虚构未来不良发展状况,对未来不抱希望是自卑的表现。由于对自己能力的分析不足,自己对未来的恐惧心理增加,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和期望,而导致自己在行为上的退缩,犹豫不决等现象。

以上便是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类型及成因,由于大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心理发展时期,对自身不良的.认知及不能直面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源的这些问题,会对其大学阶段乃至一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容易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激起逃避或退缩反应,抑制自信,导致焦虑,形成内在阻力,这是非常有害的压力转换模式。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渐渐地蔓延、扩散,产生极大的危害。

1.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人际交往中,因惧怕出丑、受挫或遭受他人的耻笑,缺乏自信,自惭形秽,产生自卑心理,往往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方式来保护自己,形成闭锁心理,失去了与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

2.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会影响其个性发展。自卑的大学生会对外界的兴趣降低,对一般的刺激做出消极反应,不愿与人交往,心理上消极退缩,喜欢沉思默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个人所面对的是自我的狭小天地,使其与学校、社会产生隔阂,与新生事物缺乏联系。最终导致大学生失去了一些良好的锻炼自己、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影响到自身个性的发展。

3.大学生自卑心理会限制其潜能发挥。处在自卑的心理状态中的大学生,会过度自省,害怕失败,把风险估计的很大。而现实情况是,越害怕失败,就越难成功,社交面就会逐渐缩小,影响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即使有才华也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自身权能感的严重缺失影响了个人潜能的发挥。

以上是自卑心理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针对上述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其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式,而增权是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

二、增权理论及其在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运用

(一)增权理念概述

增权是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增强个人的能力和对权力的认识,减少或消除无权感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使个人能采取行动来解决自身问题和改善现状。其中,权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指一个人拥有的能力,不仅是客观存在,还表现为人们的主观感受即权力感,这种权利感可增进人们的自我概念、自尊和重要感等。自卑心理的产生往往伴随权力感的消失,而权力感的消失是一种无权感。无权感是指当个人对侵害其社会系统感到无权时,他们易把这种感觉内化,通过内化贬低自己,并陷入恶性循环。许多高校的大学生由于认知的错误及没有直面自卑根源等原因往往会出现权能的缺失或无权感,而解决权能缺失问题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增强自卑心理大学生对自身权能的认识,减少或消除无权感。因此,增权理念的运用是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增权理念运用的目的

增权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是为使自卑大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有平等地受到他人尊重和重视的权利,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逐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正确对待他人,消除无权感。从具体方面看,大学生运用增权理念:(1)是为自身当前的自卑感找到合理解释。(2)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阶段,需适度关注自己的言行、思维方式及与他人的关系。(3)让其不为将来的未知和迷茫担忧,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三、解决自卑心理的具体方式

有效地达到增权目的有两种方式即: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种方法。个案工作的方法是指社工遵循基本的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自卑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其解决自卑心理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实现其自我价值。(1)社工可走访学校和家庭,针对自卑学生的相关因素,形成促进包括自我心理支持、同辈群体支持及心理咨询机构的支持及家庭支持等在内的有机结合。(2)社工需运用科学的工作方式与心理学咨询师的课程,结合教师教学、家庭支持等资源,与自卑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自卑大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调动自我正能量。(3)大学生通过社工的赋权后要充分重视外部的帮助与其自身不断进取、艰苦努力相结合,激活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形成自卑大学生自我激励机制,实现增权。

小组工作方法是指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小组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成员获得小组经验,逐步实现行为的改变和社会功能的恢复,达到个人的发展。鉴于自卑大学生对“自卑”一词的敏感,在组员招募中需避免用“自卑”字样的组名,可用“人际关系能力训练小组”、“焦虑缓解小组”及“自信心培养小组”组名,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既使大学生在活动的相互交流中中体会到自身的自卑不是个人而是集体都存在的问题;又能让大学生通过活动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充分重视激活他们的精神动力,使外部的支持帮助与他们自身的不断发展相结合。并且在克服困难的活动中,大学生可通过尝试成功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树立自信心。通过上述小组活动,可使自卑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改变自身不合理信念,建立新的自我认同和接纳他人的方式,超越人性的自卑。

除上述个案与小组方式之外,还可将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方式相结合,让高校教师、社工与自卑大学生互动,在互动中能体验到互助互利和他人的真诚与友好,在克服自卑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大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与他人,改变过去绝对化、概括化的理解和模式,建立起新的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知模式;并使大学生能正确地认清自我能力和权力,减少或消除无权感,挖掘潜能,从而达到改善其自卑心理状况、实现增权的目的。

综上所述,作为拥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同时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而承受更大自我压力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对自身能力和权力的认识不清而导致的自我权能的缺失,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对权利感的认识,挖掘自卑的根源,充分利用增权理念,挖掘自身潜能,消除减少无权感,克服自卑心理,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香,王龙玉。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矫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04):57.

[2]杨淑民。大学生的自卑情结及其干预[J]。中国成人教育,(04):55.

[3]贾远娥,李宏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实质及其认知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119.

[4]赵谦。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开封:河南大学,:45-46.

[5]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05)。

[6]张长伟。增权: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0问题心理贫困问题的新视角[J]。教育探索,2005(09)。

作者简介:袁玺(1992- ),江西省新余市人,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7.大学生自卑心理初探 篇七

一、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1) 幼年生活经历的影响。马斯洛认为, 人有被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满足了, 别人的尊重就内化为自尊, 但这必须在童年完成。如果童年被人看不起, 这种“看不起”通常会内化为自卑, 深埋在心底。

(2) 对自己外在形象的不认可。每个大学生心里都希望自己有健美的身材、俊秀阳光的容貌、正常的身高等。但是有的人由于先天条件不好, 自己陷入痛苦当中, 极易产生自卑感。

(3) 自我认知的偏差。自卑的人经常低估自己,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是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的人一旦遇到事情, 还没做就在心里暗示自己“我做不好, 别人都比我强”等。其次是过低的自我期望, 自我期望值过低, 就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是过强的自尊表面上容易给人一种自信心极强的感觉, 其实不然, 过强的自尊本质上还是一种自卑心理, 以表面的自尊掩盖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4) 高考成绩的不理想。高考成绩不理想是一些大学生自卑的原因之一。每年都会有一些同学进不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这些人产生一些消极、孤独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但因此而自己看轻自己, 丧失前进的自信, 却大可不必。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客观地认识自己, 强化自信心, 努力学好专业本领, 同样可以做出了不起的成就。

(5) 爱情问题引起的自卑感。爱情在大学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爱情降临, 会使大学生欣喜无比, 甜蜜无比。可爱情一旦失败, 他们就会陷入难言的痛苦之中, 甚至会心灰意冷, 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消除爱情失败带给大学生的失落感、自卑感, 最重要的是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

二、克服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策略

1. 学会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调整心理不适的关键。在世间万事万物中, 我们最不了解、最难了解的就是我们自己。不仅叔本华在苦苦思考“我是谁”, 被誉为智慧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认为人的最高智慧就是“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虽然不容易, 但却是必需的和可能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真理的精华在于人们最终会自己了解自己。”在进行自我认识时, 一般采用下述几种做法:

(1) 用全面的观点看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所以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 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力争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 但不自傲;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 不自卑, 不逃避。

(2) 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自己取得微小进步, 都要认可自己, 只要比过去强, 不管强多少, 都要为自己鼓掌, 为自己喝彩。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 记录自己的点滴进步。

(3) 从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心理落差的产生是比较的结果, 同学们在社会中, 往往通过比较来认识与评价自我,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但在比较过程中, 有的人不考虑是否具有可比性, 盲目地、片面地比较, 导致自我认知的偏差。

(4) 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借助他人来认识自己, 他人, 特别是经常与自己打交道的人, 对自我行为的评价及个性的评价, 往往是客观的和可信的。但也要注意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发生矛盾时, 不能随便附会。

(5) 通过心理量表测验来了解自己。如:通过症状自评量表、气质60、大学生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等心理量表, 科学地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人格、气质、倾向性等。

2.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目标, 确立成功的生活体验

8.消除小学生的自卑心理 篇八

您好!我班有一个女同学,学习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她有一个很不好的弱点,就是孤僻,自卑,不合群。平时很少看过她与同学嬉戏,玩耍。她总是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不愿与别人交流,上课也很少发言,老师和同学都很难了解她的想法。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她学习的提高和与别人的交往。作为班主任我该如何帮助她消除自卑的心理呢?

一位班主任老师

编辑发现:

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父母的责骂、同学的嘲笑、社会舆论的评头品足、说长论短,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诱发孤僻、自卑心理。来信中所说的这位女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她的父母、同学、同伴不懂得如何尊重她的自尊,几年来,她的自尊屡受挫折,羞耻感和屈辱感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能水平发展停滞,交往能力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孤僻自卑、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专家分析:

为了帮助这位女同学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同学的尊重,打消她的自卑心理并重建自信心,我建议与她进行长期的交流并实施以下辅导方案:

第一,消除她的心理阴影,给予她信任的目光。让她在班上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同学们也应该主动和她打招呼,老师也应该鼓励她与父母多沟通和交流,减少误会。

第二,处理好她与父母的关系。到这位同学家进行家访,父母应当适当地给她以鼓励和支持。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保证以后不再拿旧事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通过家访,得到了父母的积极配合,使她又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第三,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减轻她的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课堂上给她发言的机会,并对她的勇气与坦诚及时予以鼓励,课后同学们可以主动约她参与游戏,让她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9.初一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篇九

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我们初一的女同学们坐在一起,探讨初中女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今天主要跟同学们谈与女生有关的三个方面的话题。

一、怎样做个美丽的女孩

爱美是人的天性。所有的人都关心自己可能给别人留下美或丑的印象,我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青春期,关心自己的形象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怎样的穿着打扮才能体现现代中学生的最佳风采呢?这里面就有很大学问了,据有关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穿着打扮不当,他们在心理上有两种错误倾向:

(1)盲目模仿心理。表现为受到社会上和自己的崇拜者的影响,盲目的模仿对方的衣着和打扮,比如早几年日韩偶像流行,不少女生模仿他们把头发留得遮住眼睛,那样给人的感觉不但不美,相反是萎靡不振的。

(2)从众心理。表现为看别人怎么打扮自己也怎么打扮。比如看到别人把裤脚改窄自己也改窄了,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身份和集体形象以及纪律要求,其实在集体里,衣着整齐统一整洁大方才是美。

女孩子,谁都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样是美的呢?

时髦的不一定是美的。对中学生的仪表,国家教育部有规定:不烫发,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烫发、化妆、佩戴首饰,不是不美,而是分什么年龄、什么身份。从身体发育的角度说,这些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女孩并不适合。这个道理我不多说了,我想单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烫着发、染着红指甲,戴着叮呤当啷的首饰。让人看了觉得别扭极了,失去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特征,这就是打扮不符合年龄特点的结果。

你们是女孩子,拥有“女孩子”这一称呼,就是拥有年轻,这已经很美了,是再多的装饰也换不来的美。不必为个子矮了,身材胖了,皮肤黑了而烦恼。实际上,年轻,不管容貌如何,都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美。这种美,就象春天的花草树木,花儿是美的,你能说绿叶就不美吗?平凡的小草就不美吗? 青春就是这样一种美,有生机、活力的美。在我眼里,你们都是美丽的。

作为中学生,也要求对自己容貌的美丑不要看得过重,有时我看到有的女同学上课也拿出镜子在照、拿着梳子梳头,完全无心听课,扰乱了课堂秩序,自己也听不了课,学不到东西,成绩不好,脸上缺少的是自信,让人看起来一点也不美。爱美没有错,追求美更没有错,关键是心中要明白怎样是美的。

在此,我要告诉同学们一点秘诀:

1、干净、利落、得体的衣着打扮,会让你看起来青春亮丽。女学生的外在形象,以简洁大方为美。

2、挺拔端庄的仪态是最美的。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让人看了却觉不出美来,就是因为常习惯性地缩脖子、耸肩、哈腰,向前探着头,走路摇摇摆摆。很不美!正确的姿势: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肩打开,脊背挺直;走路步伐坚实而轻盈,不东倒西晃、左顾右盼。记住这几点,并注意平时常提醒自己保持这样的姿态,那种优雅的气质就出来了。

3、注意举止言谈的细节。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女孩,长得原本不错,穿着也 很漂亮。可是,却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或者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让她的形象一下子大打折扣;还有的女生,课间活动时大喊大叫,跟男生追逐打闹,自己玩得忘形,却没注意到别人都在侧着眼睛看她。在做早操、课间操时,我注意到,有的女同学表现得很懒散,或者很拘谨。该伸展时伸展得不到位,该蹲下时不蹲,该跳起时不跳,可能她觉得做这样大幅度的动作不好看。其实,在整整齐齐的队伍里,大家都在认真到位地做操,只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好,是非常显眼的,让人感觉很不美、很不协调。落落大方,做自己该做的事,才让人看上去舒服。

以上我讲了有关外形美的几个问题。外貌的美和你们现在正拥有的青春的美都不是永恒的,谁也阻挡不了美貌的衰老和青春的流逝,而有一种美不会衰老,这就是内在的魅力!

女性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呢? 一是高尚的人格。

二是知识与修养。

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贵气质的自然流露。这种气质与你的出身阶层无关,与生活贫富无关,与身材高矮、容貌美丑无关。它表现为心地善良、有道德,富有同情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具有这些品格,就具有了超脱平庸的魅力。在平时,这些高尚人格它往往表现为平常的一些具体行为,比如,热爱学校,关心集体,乐于为班级服务,自觉遵守纪律,看到黑板没有擦主动去擦干净,看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等等。也许我们不能全做到,不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要有向高尚的人格努力靠拢、努力去做的愿望。

我觉得,有的同学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不够强,看到别人吃得好,穿得时髦,花钱大方,就跟人家学,攀比;还有的同学,不能坚持正义,明知有些事不对,就为别人做了,便也跟着做。或者,面对错误,面对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不关我的事,就不制止、不批评,不向老师反映;要么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我就明知她违反了纪律,也包庇她、纵容她。这都是不辨是非的表现。

女性魅力的第二个表现是知识与修养。

我告诉大家我的一项观察,每年高考,都有一些职业学校的考生到我们学校参加高考,当他们和我们学校的学生站到一起时,你会发觉他们的外表不够美气质也不美,表现为头发又长又乱,身上衣服乱穿,脚上穿着拖鞋,脸上缺乏的是朝气和自信,因为他们缺少知识修养。

你可能没有爹妈给的美丽容貌,但可以拥有后天学得的知识与修养。这是一笔可以终生享有的、偷不去、丢不了的财富。现在学的知识,将来不一定全用得上,但知识的积累对我们自身却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使你思想敏锐,聪明睿智,胸怀博大,深沉豁达,使你的“内容”丰富。修养和知识是共同促进的。缺乏修养的人心地狭隘,私心重,受不得半点委屈,一不如意,就有发不完的牢骚怨气,和别人处不好,自己心情也不舒畅。所以,今天有这样好的条件读书、学习,应该珍惜。学得多,是你自己的财富;学得少,是你自己的损失,是你在放弃使自己变得美、变得有魅力的机会。

读书,是充实自己的最佳途径。爱读书的女孩子有一种特殊的魅力。现在好 2 多同学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书看得少了。电视、电脑能让我们开拓眼界,增长很多知识,但这种直接作用于视觉的影像,对大脑的开发作用微乎其微。养成看电视习惯的孩子,往往大脑习惯性地接受影视中的直观表现,进而使大脑养成懒惰习气,不积极思考,结果脑子会越来越迟钝,而且对眼睛也不好。好多同学爱吃方便面,好吃、拿过来就吃,吃完了把包装袋一扔,的确很方便,却没有我们成长需要的营养。整天吃方便面,肯定会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电视就象方便面,好吃而没有多少营养。长期看电视,会让人变得浮躁、浅薄。

因此,我建议同学们,除了有选择地看一些新闻、自然或社会专题、知识性节目外,还是少看电视,多读点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美、意境的美,读的同时,会让你思索、想象,让你有思想,有深度。当然,读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内容低级,宣扬色情和暴力的书不要看。现在街面上有很多小书店,租书、买书很便宜方便。但这些小书店里很多书的内容是不太好的,在坐的有些女同学,喜欢看言情小说,甚至沉迷其中,影响了功课。同学们选择书一定要有辨别力,抵制住不良书刊的诱惑,为自己选择真正有营养的书。

有这么一个比喻,说人就象一个袋子,空袋子是立不起来的,只会瘫在地上;装满东西,才会站得稳当;但如果里面装的是脏东西,它就会腐烂掉。我希望大家都用好的东西来充实自己,自觉地拒绝丑陋的东西。有时,我们说一个人,长得不算漂亮,但气质很好。我认为这种评价比长得漂亮,气质粗俗好得多。是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才使人具有了这种高雅的气质。这才是到老不变的美。

二、正确看待和处理与男生的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的漩涡

我们小的时候和男孩在一起时,性别意识很少,大家一起玩,很少有距离感,这就是人们说的“两小无猜”。步入青春期,会渐渐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好奇心。有的女孩子在男生面前表现得热情、兴奋,用种种方式表现自己;有的则是慌乱、羞怯、不知所措。

这些变化都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变化,同学们不必紧张不安。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是正常的心理变化,就任其自然发展;更不要把这种朦胧意识,当成爱情去盲目地追求。这个年龄,对爱情有一些幻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急着陷入感情的漩涡。

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家明是个挺酷的男生,晓薇是个可爱的女生,他们是同班同学,而且顺路,每天放学都一起骑车回家••••

家明的学习不太好,晓薇则成绩优秀, 美丽而骄傲,家明一直不能鼓起勇气

向晓薇表白内心的爱慕之情。假如你是晓薇,你会怎么做?你是家明,你又会怎么做呢?我们呆会再来看看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假如他们在一起了是不是就属于早恋?

(一)早恋的定义

那什么是早恋呢?早恋通常意义上是指发生在生活、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同时又比法定结婚年龄小很多的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里的恋爱行为。

(二)早恋的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早恋呢?它有三个原因:

1、生理的变化

大家现在是12,13岁的年龄,正是青春期的接近异性阶段。

2、媒体的影响。

媒体上关于爱情的宣扬是铺天盖地的,什么《一起又看流星雨》《命中注定我爱你》,把爱情整个给宣扬的轰轰烈烈,看了好让人羡慕。不少女生还喜欢看言情小说,而且非常憧憬自己也能有那样的爱情,并且容易对男生自作多情,常常梦想着自己就是小说、电视剧中的女主角,与风流倜傥的白马王子卿卿我我,花前月下。所以一旦她心目中的那个男主角出现了,她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想成为那个女主角了。

3、性好奇

有部分同学早恋的原因是出于对性的好奇,而性对于大家的吸引力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听过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吗?

潘多拉是一个非常美貌的女子,有一个国家的两个王子同时爱上了潘多拉,但潘多拉却利用这种关系在中间挑拨离间,致使王子两兄弟关系非常恶劣。国王知道了这件事后,让潘多拉带着一个盒子离开了,在她离开时,国王再三叮嘱她:“千万不能打开盒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潘多拉对于盒子里的东西很是好奇,但是一想起国王的话,她就感到很害怕,不敢打开盒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好奇心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她把盒子给打开了,在她打开盒子的那一刹那,她自己便化做了一阵黑烟,从此把罪恶带到了人间。

爱和性也是这样,在你没有能力承受的时候,请千万不要轻易打开它。

除此之外,女生还具有娇气、依赖性强,虚荣心强、好攀比等不良心理,常常要求别人多多关注自己,甚至有一部分女生以谈恋爱为荣,还有一部分女生看到其他女生在谈恋爱,心里很着急,赶紧给自己也物色一个,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对女生的影响是非常糟糕的。

(三)早恋的弊端

1、影响学习。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晓薇和家明的故事。

晓薇后来和另一个男生交往了,不再等家明一起放学。家明深受打击,从此发奋读书,终于考上了满意的大学。晓薇却考得很不理想。他们就此失去了联系。但是家明一直忘不了晓薇。

多年以后,家明偶然在街上碰到了一个卖水果的中年肥胖女人,她说着粗俗的话语在跟顾客讨价还价,当旁边同学告诉他这是晓薇时,他完全惊呆了。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当初那个他深深爱慕的女生。

家明与晓薇告别,他知道:他们走的路已经不同了。

晓薇就是因为早恋才变成一个粗俗的胖女人,她就是因为在学生年代没有分清主次,才耽误了自己,也由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

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应该分清主次,学习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也许你要说我说教,但请自问一下:“当你准备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个人身上时,你是否应该首先考虑一下值不值得?是自己的学业重要,还是眼前这个人重要?

2、更何况现在你们的人生道路才只是起点,在未来更长的道路上还会遇到无数个更优秀的人!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个农场主拥有一大片苹果园,他还养了三个孩子,有一天,他把孩子们叫过来,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自己作出选择,今天,我在果园里画了一条直线,请你们沿着这根线在果园里选择一个你最满意的果子,要求是只能往前走,而且只能选择一次。第一个孩子一进果园就看到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于是很快的摘了下来,当他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发现其实后面的苹果还要红还要大,而且数量也不少,于是他心里有些懊悔。第二个孩子进了果园以后,他一边观察,一边想,看这些苹果一个比一个大,说不定越到后面苹果越好,所以他一点也不着急,当快要走到出果园的时候,他忽然发现,这里的苹果却没有前面看到那些好了,于是匆匆摘了一个稍大一点的,也带着一丝遗憾出来了。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第三个孩子是怎么做的了,他进了果园,就把看到的苹果大概分成大、中、小三类,在果园最茂盛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最满意的苹果,没有任何的懊悔和遗憾快乐的走出了果园。

回到现实中,你现在才刚进入果园,才看到果子,你怎么就知道它是最好,最适合你的果子呢?你知道未来那么长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多少优秀的男孩?而且当你把青春期这种朦胧的感情盲目扩大时,你的眼睛就看不到别的东西了,你也将会失去很多本应该属于你的更珍贵东西。也许你认为人生年少时没有这段经历是遗憾,可如果只剩下这一经历更是可悲的,你们不是常说青春的生活是个多彩的世界,怎能只剩下一种色彩。

3、幼稚,随意,带有盲目性。

这个时期由于观察能力有限,对一个人的了解还只能单纯依靠表面,这时对异性选择比较简单化,表面化。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的选择和此时的选择会相差甚远。

请大家来听听雏燕的故事,看雏燕是怎么选择的。

一只雏燕,在灌木丛中安了一个窝,它觉得十分温暖,就对灌木丛说:“我爱你,让我们永不分离”。可是,过了两年,雏燕长大了,它觉得灌木丛已经太矮,就将巢迁到了一棵白杨树上,新家让它更加满意,于是它对白杨树说“我爱你,让我们永不分离”。又过了两年,燕子变的成熟矫健了,它渴望到大海去搏击风浪,边把巢安在了高高的海边悬崖,那个巢的舒适温暖是前两个不可比拟的。可是,燕子却不想对悬崖说任何话了。

你现在心目中的那个他,可能就是你生命中的灌木丛,但你却把他看成了白杨树。大家好好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呢?

4、恋爱使人冲动,控制不好会导致越轨行为。

请大家来听一个案例:

女生小灵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与同班同学小刚涉入爱河,甜蜜徜徉,在一次看完录相后俩人偷尝了“禁果”。两个月后的一天,上体育课时小灵下腹剧痛,昏倒在操场上。在医院里,医生询问小灵的父母:“能保证你们的女儿没有怀孕吗?”回答是恼怒而否定的。询问小灵的个人生活情况,她一口咬定月经正常,也没有男朋友。于是按急性阑尾炎处理,谁知刚送上手术台就因大出血死亡。父母哭天抢地,认定是医疗事故,要求查处责任者。医院请来医疗事故鉴定组,鉴定小灵是右侧输卵管破裂大出血死亡(宫外孕)。医生虽有失误,但不承担责任,因为病人隐瞒了真相。小刚则追悔莫及。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高中女生和同校的一个男生谈恋爱,并有了性行为,因为不懂避孕措施而怀孕。在瞒着父母做完人工流产的第二天就去上课,第五天就参加体育考试,测1000米跑,结果还没跑完就昏倒在赛场上。为此,她留下了很严重的妇科病,在以后的体检中,她的腹部永远有一块阴影。这位女生后来考进了一所医科大专,在学过了妇科有关的生理、心理知识以后,她放声大哭,后悔不已,她开始怀疑自己未来还能否做母亲。

这里我不是要举这些例子来吓大家,我所要表达的是,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未发育成熟的性尝试,会阻碍青少年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发展。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而且对女生的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发生了性行为,一旦例假推迟,女生就会倍受煎熬,我是否怀孕了,假如怀孕了该怎么办,那个男生会不会对我负责,我以后该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已经超过了大家的正常承受能力。

而一旦怀孕就要进行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带给心灵的创伤和身体的伤害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人工流产很可能导致:大出血、妇科炎症、终身不孕甚至死亡。由于未婚先孕的女性流产大多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有的甚至在设备简陋、消毒差、医术低劣的条件下进行;或者采用许多不符合科学、危险性大的原始手段,企图强行将胎儿打下来。这些做法往往容易造成生殖器官炎症,子宫和其他内脏损伤,或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尤其是多次采用药物流产,最终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到未来的孕育能力。有些女孩并不完全了解流产给自己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影响。她们甚至认为只要流产后能够再次怀孕,身体就没有问题。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所以,作为女孩,应懂得更多的生理与心理知识,而不是盲目的放纵自己的情感。我们都是人,人与动物的最大的区别是:动物只会生存。动物可以随心所欲,人却不可以。生活中,诱惑无时无刻不存在,难道有了诱惑,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难道空气有了污染我们就拒绝呼吸吗?难道我们饿了就可以暴饮暴食吗?我们有欲望就可以随意宣泄吗?不能,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取舍信息,抵御诱惑,包括接受无奈和学会等待,应该走好每一步,洁身自好,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完整意义的人生。也许你说恋爱是你的权利,但如果你在这个阶段酿造苦果,你要为此付出代价,你准备好了吗?你能接受吗?

5、经济上完全依赖家长,不具备任何恋爱的条件。

有的人可能会说:没关系,我家或他家有钱,但你能心安理得地一辈子用家里的钱来谈恋爱,不,你终有一天要独飞,你必须具备养活家庭的能力。靠依附别人获得的幸福是虚幻的,不可靠的,只有靠自己的能力争取到的幸福才是恒久的。所以你必须独立,这个“独立”的能力难道不需要你现在日积月累的学习文化和技能吗?

总结:所以,我想跟早恋的朋友说:初恋这种感情是好,可是,美好的东西不全是这个时候拥有。你知道什么叫长大吗?所谓长大就是学会放弃的过程。该放弃的东西就放弃,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那才是成熟。放弃的东西并不就是坏东西。其实人生就是个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放弃的过程:面对满桌的饭菜,你必须有所放弃才能品尝到一口好菜;面对眼花撩乱的电视频道,你必须有所放弃才能欣赏好一个节目;面对那么多的学习任务,你必须有所放弃才能做好眼前的事,才能拥有此时此刻你最需要的东西。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可关键处就是那么几步。每一步有每一步的发展任务。所以早恋的朋友们,痛下决心,想想自己到底该选择什么该放弃什么,相信你们会作出令自己满意的选择。

(三)与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呢?首先,你应该知道你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目的,不是寻找恋爱伴侣(那是你二十几岁以后的课题),而是为了了解异性,学会与异性相处,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情谊,发展自己。来自异性的认可会给你做为女性的信心,从而缓解学习压力和青春发育带来的心理不适,1. 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2. 少一点随便,多一份庄重。3. 不宜过分冷淡。

4. 避免单独在一起的机会。5.不发出让人误解的信息

如何面对陌生男子的纠缠

正确地对待纠缠,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年轻的女孩子应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意志力。应该克服自己的好奇心理,这并非是展现个人魅力的正确方式。同时打消天真的幻想,以为这样和“马路天使”认识,是很浪漫的事情。“马路天使”中,可能有玩弄女性的色狼,有想占便宜的好奇者,有贪钱图财的抢劫者,有受男生怂恿的“愣小子”,或者有陷入单恋的多情人。他们的年龄、职业、经历、性格、目的各异,言谈举止也有区别。你应该在迅速判断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具体技巧上可考虑:

(1)上学、离校时尽量和同学结伴而行,选择人多的地方走,选择人多的时间走。

(2)对有企图者要态度明朗,语言可委婉,圆中有方,软中有硬,要有一股凛然不可欺的正气。若他人进行恶意的纠缠,也不必害怕,应尽量与其周旋,找到最佳时机跑开。遇到严重情况要及时呼救、逃跑。

(3)当然自己的穿着打扮,不能太成人化。什么年龄有什么样装束。

警惕性暴力的伤害

1、不能被侵犯的部位。腹部、臀部、大腿内侧、我们的胸部和阴部。这些部位不能让人触摸,也不能向别人暴露。当有人触摸时,应该说“不可以”,并远离这个人。

2、实施性侵害的一些伎俩。

哄骗:我们来玩一种好玩的游戏。

贿赂:脱衣服给我看,我就给你100元。

恐吓威胁:你如果告诉别人,我会杀了你的小狗。暴力:把你痛打一顿,你才会听话。

甜言蜜语:我喜欢你,别的孩子都比不上你可爱。扩大伤害的威胁:如果你不来,我会找你妹妹。利诱:你学会了,将来可以赚很多钱。

以权威的名义来欺骗:是你爸妈(或老师)要我来找你的。秘密禁忌: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不要让人知道。拿你的错来封住你的口:上次你打同学的事,要我告诉你爸吗?

正常化:以前你姐姐也和我做同样的事,她现在过得这么好,你还担心什么? 拿后果来封孩子的口:这件事情如果说出去,那就不得了,我会被关到监狱,你妈妈也会被判刑,你呢,会被同学笑。

拿亲人来威胁孩子:你奶奶如果知道了,她一定活不下去了。

强调善意:虽然我知道这很不对,但因为太爱你,所以没有办法克制自己。

3、如果不幸遭遇性暴力

一定要告诉父母。否则,将无法得到必要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治疗,这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被强暴只不过是遭遇了不相遭遇的事故,被害人决不应该因为羞耻心或罪恶感而承受痛苦。但是罪犯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与其个人想办法应付,还不如向有关机构申请援助。当你遭遇性暴力时,请采取下列方法报案:

① 记录遭遇性暴力的地点、时间、日期,和罪犯的样子、穿着等。

② 尽快(最好在72小时之内)到妇产科取证,并检查有没有感染性病,怀孕与否,以及采取预防措施。

③ 被害时穿的衣服可以成为证据,因此不要洗,放到纸袋里保管好。

10.自卑心理个案分析 篇十

吴 玲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背景:小辉(化名)是一名六年级的男同学,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十分内向、孤僻的男孩子,在同学们的心里他是一个什么事都干不好的人,用孩子们的话来说便是“一点都没有用!”他的作业总是比别人作得慢,而且质量也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尽管他加倍努力,但成绩还是远远地落后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而且,平时也不太愿意主动与别人去玩,其他人也不会与他玩耍,做游戏。

小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上的挫折,又由于自己长得有些偏胖,再加上同学们不喜欢和他一起玩,便产生了苦闷、忧郁的情绪,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出现了自卑心理。与小辉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究竟是怎样产生自卑心理的呢?

二、个案行为概述: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六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家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三、个案生活背景: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发现他为什么不喜欢与别人说话了。那都是因为班里面的同学都嘲笑他,嘲笑他的外表与身上的味道。平日里同学们都说她不干净,不爱洗澡,不喜欢她,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就是因为同学们都嘲笑他,所以让这位同学的脸上很没面子。使得这位很内向的男孩子失去了自己外表的信心而感到自卑。

四、个案分析:

通过我的分析我可以判断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的现象,比如: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说话,会脸红、害羞、很腼腆„„

一般来讲,引起当前小学生的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其了解不够,以致评价有偏差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地方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2、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屡遭挫折与失败

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开始定的目标是五颗星到最后变成能拿到两颗星、一颗星了,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如果没有老师或家长的及时关注,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这是导致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

3、家庭环境的影响,“先天”和“后天”的不足

另外,小学生的家庭状况也影响着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窘困或单亲家庭,会引起小学生“低人一头,矮人一截”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家庭羞于启齿,如果当他们因家庭原因受到别人冷嘲热讽时,便会无地自容。有些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们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学习条件又不好,在穿着打扮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学,因这些原因也能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有些家长的个性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孩子一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如果父母亲生性优柔寡断,喜欢忧虑,那么必定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其变得做事犹豫,一旦因为某事受挫折便会造成自卑心理。

4、生理上的欠缺,导致心理上产生阴影

小学生的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缺陷的小学生,常会有“自惭形秽”的心理,如有的学生长得太胖、口吃、有雀斑等,他们害怕这方面的缺陷被人发现,若因此受到嘲弄、冷遇,更觉得无地自容,有此经历之后,有些小学生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长相,陷入苦恼与怨恨之中,他们害怕出头露面,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这又是一个造成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

5、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压力过重

但是,导致小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否定的关键原因是教育方面。一些家长对子女成就的殷切期待,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和落后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五、辅导策略:

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他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在校园集体环境中:老师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我们全体同学都为他鼓掌。在集体游戏中:我们让他担任比较主要的主角,使他感到自己与别人都是一样的,从而消除怕羞、胆怯的心理。

要让自卑的同学多一些与伙伴共同游戏的机会。游戏是我们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同学们能按照自己的愿意自由发挥,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当他与我们一起游戏时,我们的知识经验接近、兴趣爱好相同、地位平等,就能使她在玩耍中忘掉自卑。另外,对自卑感较强的同学,老师还有目的地安排他们在班级中担任管理工作,让他们尝试领导、组织别人的经验。

六、效果。

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他帮助他,他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很大声的回答,同学与他玩耍的时候他会与你玩,有不懂的问题他会主动去拍拍你,说:“老师,这个动作怎么做?”他有那么大的变化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七、结论。

11.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篇十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卑;和谐班级;自信;自尊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3-0016-03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至今依然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存在,是迄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小学生的自卑心理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外在表现?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及外在表现

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每个学生的心智、身体素质都是有差异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生智力水平较低,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这就造成学生在考试时成绩落后。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经常表现出无能为力的心态,家长在教师的“诱导”下,大都对孩子流露出失望、放弃的心理。因而,这部分学生自卑的外在表现为木讷,孤僻、多疑,不愿意与同学交往。他们不会做出不同凡响之举,经常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自娱自乐”。

(二)教师“塑造”的差生

学生是性格各异的独特个体。许多教师对学生是有偏爱的。对于性情外向,比较调皮的学生。一些教师缺乏耐心,总想采用挖苦、嘲讽,甚至恐吓、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塑造他们。当老师发现这些方法无效的时候,就会摆出一副“朽木不可雕也”的神情,冠学生以“差生”的恶名,让学生不得抬头。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得当的处理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摧残,一种伤害。这部分学生极易产生冷漠、厌学、孤独甚至敌对等心理问题。

(三)家庭期望值过高的学生

许多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一方面给孩子优裕的生活,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令其上辅导班,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堆,做完课内做课外,孩子疲于应付。一旦孩子考试失误,不是物质惩罚就是肉体打骂,久而久之,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这部分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为易怒、嫉妒,甚至对学习好的同学采取孤立、打击的手段。他们经常会拉帮结伙,以“标新立异”之举弥补自认为的学习成绩差的不足。

(四)家庭有残缺或自身有残疾的学生

有些学生父母一方可能有残疾,家庭条件较差,这样的家庭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自身有残疾,当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残缺的时候,极易自卑;随着离婚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处于单亲家庭。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认识问题的能力有限,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被重视、缺少疼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利益的驱动,人生观、世界观的冲击,道德底线的突破,使一些学生家长走上犯罪的道路,一旦这样的“家丑”外扬,小学生也大多数无法从自卑的泥潭里自拔。这部分学生常常表现得情绪消沉、孤僻、冷漠、厌学。

二、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

《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并提出了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根据《指导纲要》的以上精神,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学生每天在学校与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可以说比与家人在一起交流的时间还要多。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鄙视、嘲笑与冷漠的环境中,自卑的心理怎能见到阳光?学生又怎会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因而,班主任应该和其他任课教师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日常表现,创建和谐班级。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子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而理解的前提是了解,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二)放大学生闪光点,为学生搭建自信的平台

学生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学生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有长处。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卑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机会,让自卑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享受被他人赞许的快乐,得到灵魂的洗礼,从而找到自信,重建自尊。记得曾经有一个很自卑的学生L,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名字是爷爷请人花钱起的。算命的说,我的身体不好,叫这个名字可以长寿。可是,我知道我不会长寿的。”这个学生性格孤僻,下课总是坐在座位上,很少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一次,在校外碰到了学生的父亲,谈起这个孩子,家长说:这个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上学了才接到父母身边。可是,孩子回来后,每天晚上到睡觉的时候都是又哭又闹,非要回老家找爷爷奶奶,父母怎么哄都不行,所以,父亲总是打骂他,甚至有的时候用皮带抽。听了家长的介绍,我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忧郁。试想一个整天渴望得到长辈疼爱的孩子,一个认为自己不久于人世的孩子,又怎能快乐起来呢?通过侧面了解到这个学生喜欢唱歌。有一天,课上的作业都完成了,我说:“咱们下面干什么呢?要不,请L给我们唱首歌吧?”同学们鼓掌欢迎。L满脸通红,腼腆地慢慢站了起来。他看着大家期待的目光,说:“我唱一首羽泉的《一起出发》吧。”而后,果真唱了起来。歌声未止,同学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L唱完坐下,我

nlc202309022115

发现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之后’,在同学们一致的推举下,他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歌咏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渐渐地,我发现L的性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脸色红润起来,腰杆儿比以前直了,身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三)家校合作,帮孩子甩掉自卑的阴影

学生的心理疾患不仅仅在学校产生,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要想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必须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家校相互配合,共同给予学生心灵的慰藉,帮助学生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对于单亲家庭,教师要给与真诚的爱,私下里多了解学生的个人爱好,帮学生找朋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融人班集体。当一个人不再孤独时,他良好的心境就会自然产生。另外,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于学生个人隐私要保密,保护学生自尊,为学生创造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树立正确人才观

记得有一个学生s,学习差,性格孤僻,对周围的人总是怀有敌意。有一次,她和一个顽皮的男生打架,竟然把男生打哭了。我去了解情况,问为什么打架,s怒容满面地说:“他骂我!”男同学说没有骂她,可是,s理直气壮地说:“骂了,你就骂了!你在心里骂的!”我当时气乐了,同学们也都笑了。后来,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了解到,S同学小时候患过脑膜炎,而且复发过。家里人生怕孩子脑膜炎复发,所以倍加溺爱,什么事都顺着她。因此也养成了孩子任性、刁蛮的性格。

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并没有把她打入“另册”,去孤立她。虽然我们不能让人人成才,但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成人。于是,我给她找朋友。让全班同学对她宽容一点,多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课上提出问题,只要她肯举手,我都有意地给她机会,表扬她的点滴进步。一学期下来,s融入了集体之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那是因为我们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人才观有了全新的理解。一个掌握了高科技的人才如果有了心理疾患,他的社会危害性要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劳动者。近来一些有心理疾患的人报复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这些也在提示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多么必要。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多举办校外讲座,引导家长、社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为学生创建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邻里之间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攀比孩子的成绩。更多地形成合力,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R].2002,8.

[2]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0,第1版.

[3]林建华.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版.

[4]魏宏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4).

[5]李慧生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6]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J].广西教育,2005,(1).

[7]周觉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J].黑龙江教育。2004。(4).

[8]傅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

12.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教学 篇十二

追求卓越是人类动机的核心, 而如何追求卓越, 则是取决于每个人独特的生活风格。追求卓越是一种天生的内驱力, 使人力图成为一个没有缺陷的人, 一个完善的人。人总是有缺陷的, 由于身体或其他原因引发的自卑, 能摧毁一个人, 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 另一方面, 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 力求振作, 以补偿自己的缺点。

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克服自卑, 提升自信, 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自卑案例是行之有效的。

1. 案例简介

案例A:女, 大二大学生。她出生于农村, 从小家境贫寒, 由于当地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较重, 使得其一出生不久即被爸爸抛弃, 5岁以前跟妹妹、妈妈居住在外婆家, 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自5岁开始, 迫于生计, 她跟最小的妹妹被送到奶奶家抚养, 之后, 爷爷奶奶对她们的压迫、打骂持续了5年。因为母爱和父爱的缺失、生活中又缺少安全感、成绩也不出色, 使得来访者A变得非常自卑、害羞, 不敢与别人交往。在高二的时候, 与一位城里的同桌发生矛盾, 受到她们小团队的敌对和语言攻击, 天天讲她忘恩负义、不懂回报,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上了大学之后, 来访者A没有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 马上又与宿舍的同学出现人际关系问题, 感觉舍友都不与她交往, 当她为“空气”。后来, 来访者A慢慢地变得非常害怕与舍友讲话, 只要一回到宿舍就感觉自己心跳加快, 跟她们说话, 都尽量不敢直视她们, 不敢看她们, 手心会冒汗, 说话会发抖。她想请咨询师帮助她克服人际交往恐惧障碍。

案例B:男, 大二大学生。他与常人相比具有一个典型的生理特征:左手多一个大拇指, 在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可能因为紧张或掩饰, 有意无意地频繁地玩弄那个手指。因为多一个手指, 小时候很多小朋友看到都会怕, 他也就从小养成了不喜欢说话的性格。上了大学其所认识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但是来访的前一段时间, 因为挂科补考, 在复习的时候认识一个女孩子, 那个女孩子性格活波开朗, 善于言谈, 尤其是复习那段时间与来访者B来往密切, 很快来访者B就喜欢上这个女生。不过在来访者B表白之后, 那个女生拒绝了他, 并开始躲避来访者B, 且声明连朋友都不想做。来访者B一下子心境跌落到低谷, 他难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在来咨询前已经连续失眠了几天。他觉得那个女孩子在外貌上不算漂亮, 身材也不高, 但就是心里对她有感情。他看到她找人扮她男朋友, 还故意在他面前很亲密, 他很难受。现在那个女孩子见到他还是避开。他现在想解决自己的失恋问题。

2. 案例分析

学生A由于家境贫穷, 缺少父爱和母爱, 爷爷奶奶又对她经常打骂, 这使得她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没有人关心, 没有人爱的被人遗弃的孩子, 加上她成绩又不出色, 使得学生A变得非常自卑、害羞, 不敢与别人交往。到了大学之后就有人际交往障碍, 不敢与别人说话, 在宿舍里会非常紧张。

学生B则是由于天生多一个大拇指, 身体上的缺陷加上从小受到同学朋友的嘲笑, 使得其倍感自卑。到了大学认识了一个女孩子, 相处了一段时间, 学生B向女孩子表白。不过在B表白之后, 那个女生拒绝了他, 并开始躲避B且声明连朋友都不想做。这让学生B瞬间回到了童年时被同学朋友欺负嘲笑的感受。

表面上, 学生A是人际关系问题, 学生B是恋爱情感问题。但是事实上学生A和学生B所体现的共同点是:自卑心理。A和B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 学生A出生于贫穷的家庭环境, 导致心理自卑, 学生B是由于身体缺陷导致的心理自卑。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案例A和案例B的自卑心理还有以下表现:

(1) 较低的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一般指确认和悦纳自己身体、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客观存在, 它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对自我的不接纳, 案例中两名同学都有体现着一点。如学生A认为自己学习不好, 感觉没有任何特长, 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学生B受到别人嘲笑之后的过激行为体现其对自己多一个手指的不接纳。

(2) 自我的无意义感

自我的整体意义指来访者所叙述的自我体现了一个有生成能力的个体, 即叙述中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个体, 能很好地承担各种角色。存在自卑心理问题的学生, 通常对自我的体验是无价值、无意义的, 例如, 学生A在这一点上就体现得比较明显, 她在来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时候这样描述自己:“经常会这样想的太多, 然后, 有时候又会想到自己好像没什么用处啊, 什么优点又, 又很少。又不会做什么东西, 感觉好像没什么用。”

(3) 自我与他人的对立关系

自我关系的和谐强调的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而融洽的, 与他人没有对立和冲突。一般自卑的学生都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 诸如存在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不和谐, 与他人有许多矛盾、对立和冲突等。如学生A在咨询中所说内容常常可以看到这种人际对立的描述, 如:“我, 我感觉就是我奶奶她是很泼辣、狠毒, 然后又很封建, 又很迷信, 又很吝啬!反正好多好多不好的品质她都拥有啦。”

自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重点结合案例说明以下三点 :

第一, 个体童年时期的经历:童年时的幼小和无助容易产生自卑。如学生A在面对奶奶的打骂及学生B面对同学们的嘲笑都是无助的。

第二, 每个人成长经验中的创伤性记忆和理念:如学生A受童年时期贫穷的生活及缺少父爱母爱的经历的影响形成自卑。

第三, 身体缺陷或疾病:如学生B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觉得与别人不一样, 被当成怪物, 认定自己是不讨人喜欢的。

参考文献

13.自卑心理优秀作文 篇十三

现在社会上就有这样一种人,明明自己是行的,可是自己总感到不行;明明干的事他人都满意,可是自己总感到不满意;明明自己哪一方面都不差,可是自己总觉得不如别人,明明……这种人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劲,没有信心,也不喜欢接近他人,有时甚至感到厌世。这种人的心理不很正常,他患了一种自卑症:一种自我评价很低,不能正视自己,自渐形秽,自己瞧不起自己,低人一等,时时还有一种植业“丑小鸭”的凄凉感觉,动不动就认为自己“完了”、“没戏了”,总觉得不如他人,缺乏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因而惭愧、羞怯、畏缩、泄气、失望、颓丧,因而产生畏缩不前、不思进取的心理状态。

对大多数人来说,有那么一点自卑心理,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地,有一点自卑心理,可以知自己之不足,以更好地迎上去;可以提高自己的抱负水平,增进一点前进的动力;可以更好地激起自己的进取心理。但是,将自卑心理发展到了极端,就走向了反面,就不行了。到了那种程度,自卑的危害性决不比“骄傲”小。

自卑情绪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提出的。阿德勒是一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商人家庭,排行老二。家境富裕,家人都很喜欢音乐,按说这是一个丰衣足食的幸福环境,可是,童年的阿德勒却一点也不快乐。为什么呢?原因来自他的亲哥哥。两人虽是一母所生,但哥哥高大健壮活蹦乱跳,人见人爱,阿德勒却自小体弱多病,还是个驼背。他5岁那一年,又生了一场大病,更让他身材矮小面容丑陋。好在阿德勒很聪明,后来他考入大学,毕业后当了医生。

由于自身的残疾,19,阿德勒发表了有关由身体缺陷引发自卑的论文,从此声名大噪。他不赞成弗洛伊德的性决定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他的主要观点是:追求卓越是人类动机的核心,而如何追求卓越,则是取决于每个人独特的生活风格。追求卓越是一种天生的.内驱力,使人力图成为一个没有缺陷的人,一个完善的人。人总是有缺陷的,由于身体或其他原因引发的自卑,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缺点。

自卑常常在不经意间闯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有所决定、有所取舍的时候,向我们勒索着勇气与胆略。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自卑会站在我们的背后大声地吓唬我们;当我们要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候,自卑会拉住我们的衣袖,叫我们小心地雷。一次偶然的挫败就会令你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将自己的一切否定,你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窝囊至极,你会掉进自责自罪的旋涡。

自卑就象蛀虫一样啃噬着我们的人格,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它是快乐生活的拦路虎。对付自卑最好的办法就是自信,只有自信才可以释放人的各种力量。自信的人胆大,自信的人英勇,自信的人坦诚,自信的人开朗,自信的人乐观,自信的人豁达,自信的人谦虚,自信的人热情,自信的人热爱生活,自信的人无所畏惧,自信的人快乐,自信的人容易接受自己的缺点,自信的人较客观,自信的人对自己较负责,自信的人较易控制自己的情绪,自信的人较易接受现实,自信的人更富同情心,自信的人更具爱的能力,自信的人人际关系更深刻,自信的人更民主。千万不要忘记,自信是人格的核心力量。

从小目标做起,改变自己无能状态。有的人的自卑是在多次碰壁、屡遭挫折而引起的。不要太好高骛远,要确立合适的目标,从小事上做起,一步一步地去干那些自己能干的事,即采用小步子的方式来调适自己的心理无能感。一个人不能没有大目标,不能没有长远的打算,但是,当这些长远的目标制订出来以后,更重要的是多设一点中间目标,一步一步完成,经常用能完成的“中间成就值”来鼓励自己。还要能善于扬长避短,善于在你的强项中获得成功,而成功的经验和积累可以不断地消除你的自卑感,增强你的信心。总之,通过不断的成功会改变“瞧不起自己”的状态,最终达到克服自卑心理的结果。

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力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14.和同学们谈谈自卑心理 篇十四

胡爱军

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自卑心理。先听一个事例:小梅今年读初二了,站在镜子前面,她越来越觉得郁闷,看看自己越来越难看。皮肤没有佳佳白,眼睛没有玲玲大。更使她气恼的是,身高才一米六,但体重已经达到了150多斤。同学在背地里叫她胖子。和妈妈上街,看到别的女孩子穿着漂亮的裙子,她心里着实不是滋味。想到再出家门别人都会向自己投来异样的目光时,更觉得受不了,因此除了上学,她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心情越来越不好,总觉得自己是最难看的女孩,同学老师都不喜欢她了。

小梅的这种心理具有普遍现象,常常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种自我否定的心理,就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那么我们如何来战胜它呢?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拿己之短比人之长,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善于挖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有学者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份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要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学会正确地归因。挫折是人生在所难免的,任何伟人、名人都曾体验过失败和挫折。不能因一次挫折,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因为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因此,一定要能正确看待这些令人痛苦的东西。一个成功者,他并不担心和害怕失败、挫折,他会正确利用它们来为自己服务,让失败不断丰富人生的阅历,真正成为成功的“母亲”。凡事做最坏的打算,这能使人有心理准备,成功了当然好,失败了也不会使人心慌失措,自信心受到打击。

4、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多想想成功的经历,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我一定会成功的”等等,从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自卑心理会被逐步克服。

5、体验成功。经常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发自信心。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助人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获取成功。如果第一次行动成功,会使自己增加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随着成功体验的积累,自卑心理就逐渐被自信所取代。

6、选准参照系。在与别人比较时,为了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我们应该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类似的人、事进行比较,就象我们国家还经常与印度比呢。否则与自己悬殊太大,或者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总免不了自卑感。与人比较时要讲究“可比性”--选择适当的参照系,否则只有“人比人,气死人”,越来越没了自信。

7、善用“补偿”的功能,对于客观存在的缺陷或不足,如果能改变的,比如由口吃、学业不佳引起的自卑,应该让自卑化为全力以赴的动力加以改正。有些不能改变的,比如个矮,却可集中努力于其他方面,拿破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一个人如果容貌不美,可用优美的谈吐来弥补;如有身体缺陷,可以用功学习来弥补等。

最后,祝同学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成功!

上一篇:小学校园安全中队教案下一篇: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