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2024-10-12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精选8篇)

1.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一

象山荔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2011-2013)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实现以校园数字化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依据《宁波市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制订本规划。

二、现状分析

1、学校已建立校园网,有一定的规模和实际效用;

2、所有教师均具有一定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能力,而且平均年龄较小;

3、学生基本上能操作计算机,并正在逐步养成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4、在硬件上学校已配备了2个机房,教师机能达到一人一机。

5、在软件上学校已有校视通、校迅通、成绩分析系统、电子报修系统、校园ftp、图书馆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校园安防系纺等。

6、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地应用,逐步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7、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很多的问题,迫切需要购买数字化校园系统软件,以便能更好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工作目标

通过3年的努力,建设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建立并逐步完善学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基本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数字化;构建起各年级、各学科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力争2012底进入《宁波市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达标级要求;2013年底进入《宁波市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优秀级要求。

四、具体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构建完善的管理网络,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组织机构具体见附件。

2、总体规划,量化目标。

重视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明确定性定量目标,强化目标管理,切实保障各阶段目标的实施到位。

3、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要积极贯彻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开设好信息技术课。4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严格落实专课专用,保证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确保上课学生一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对设备配置低、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计算机,进行更新换代。

4、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从学校的经济情况和教师队伍现状出发,兼顾现实性和前瞻性,制定总体建设规划,确定分步实施方案,确保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防止片面追求“一步到位”。

2011年已完成校园网班班通,班班拥有多媒体等设备,各类专用教室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人均一台台式电脑。希望购买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务管理、总务管理、体卫管理、科研管理、档案管理、德育管理、资源管理、图书管理、实验室管理、总务管理),约8万元。

2012年将完成硬软件建设:A、升级Web服务器硬件,新增服务器,用于FTP服务(网络硬盘)、B、新增路由器、防火墙,用于数字化校园的保障。C、上网行为管理设备。D、校园信息发布系统(大屏幕室外显示屏);

2013年将完成:A、无线网络系统: 室内、外无线路由AP、全向天线、防雷设施。B、课件录播系统(微格教室)

5、开发教育资源

推进校园网建设,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和应用软件管理平台,逐步建立并完善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库,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的信息资源和相应的软件支持。既为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各种平台软件,数据资料;又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辅助资料,优秀课件,为备课、上课服务;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6、加快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本着“培训先行,分级负责,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培训原则,把信息技术纳入在职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抓好学科教学、应用开发,网络管理的培训。

A、加快学科教师队伍建设。3年期间将进一步强化校本培训力度,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培训,上网交流、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信息素养,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凡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制作具有一定质量的课件4个,必须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科教学和研究。其它年龄段的教师及教育辅助人员也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应用于课堂教学。

B、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将加大培训投入,主动选派网管人员外出深造,从而使他们熟练掌握网络硬件的结构原理,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相关软件的作用,切实抓好学校网络管理和开发使用工作。

7、拓宽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

积极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计算机教室,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引导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开展好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提升活动层次,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创设条件,尝试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如建立学校网站,班级主页,个人主页,各种专题论坛等,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8、加强信息化设备的管理与使用

A、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要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负责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加强学生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要保障有足够的电脑用于课堂教学。

B、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由叶晓静担任网管员,努力提高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加强网站、FTP服务器的安全防控,利用杀毒软件对全校计算机的病毒发病情况进行监控,及时查、杀病毒,减少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保证学校网络畅通。

C、按照“从实际出发,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原则,建立符合本校特点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制度。如《网络管理员管理办法》等。

9、注重预算,保证投入。

规范信息技术教育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本着节约、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规划校园发展布局,合理预算,积极筹措资金,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附件:组织机构:

1.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王昌军(校长)

副组长:姚方祥(副校长)、林永乐(副校长)、陈胜华(副校长)、王如启(工会主席)

组员:黄小成、吴伟、林先民、王兴炳

1、工作职责:

①制订教育数字化应用推进学校工作目标;

②根据教育数字化应用推进学校工作目标制订具体操作细则; ③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④指导各学科、班级开展推进工作,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与推进经验交流。

⑤定期组织推进工作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推进工作。

2、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

主任:黄小成成员:叶晓静、梁芬、鲍俊

工作职责:

①负责草拟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方案;

②负责教育数字化硬件环境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③负责教育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的设计与实施;

④负责教育数字化应用培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⑤为各学科与各年级开展教育数字化推进工作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

象山荔港学校

2011-11-03

2.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二

一、牢抓中职特色, 突破课堂局限

中职教育教学中的趣味性、直观性、多样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是激发、调动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手段。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 把整个学校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绿草茵茵的操场, 宽敞明亮的教室, 甚至温暖舒适的宿舍, 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不仅突破了空间界限, 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学生通过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 和同学进行学习和交流, 向老师请教探讨问题, 到论坛发表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 这样由一个人独自的学习模式, 变成一个团队齐头并进的学习模式。同时突破了专业和系部的局限,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锻炼了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1.教师负责开设并制作精品课程, 可维护精品课程信息, 整合精品课程相关的视频、教案、教材等优质资源, 并融入课程作业、课程考核等内容, 形成一门系统的课程体系。

2.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自主地选择课程, 进行课程学习、完成考核和作业, 系统可对课程开设情况、学生修习情况进行综合统计。

3.教师可在线布置作业, 教师可以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文件夹下找到按学号提交的作业, 已交未交情况以动态形式实时显示, 这一平台需要兼容各类办公文件类型。作业批改情况或得分, 学生可以通过同一平台查看。平时考试成绩实时更新, 学生可随时查看。

4.教师和学生可针对课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答疑。有任课教师同学生交流的问答平台, 也有学生跟学生课上、课下交流的平台, 平台能显示谁在线和发言排名, 作为平时考核的参考标准。

5.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由于现代经济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更新补充, 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毕业的学生随着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 对知识层次会产生不同的需求, 他们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平台, 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 实现终身技能训练。信息化校园, 将是一个没有界限的、终身的校园, 学生不会因为毕业而离开学校。

二、实现校园一站式服务:一卡通

一卡通具有电子钱包和电子身份识别的功能, 用来替代校园传统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证件和现金交易, 实现证件、考勤和消费的全智能化。

1. 使用校园一卡通可实现校园内就餐、洗浴、超市购物等消费功能。

2. 在学校学生重要的出入场所如实训室、宿舍等安装先进的门禁系统, 学生刷卡就可以实现考勤、签到等功能。

3. 实现学生的请销假网上授权, 走读生进出校门的授权, 学生得到教师的网上授权, 可在规定时间进出学校大门口、宿舍。

4. 学生使用一卡通可以借阅书籍, 浏览电子图书馆, 借用、归还体育器材等。

5. 教师上课时能看到任课班级的到课率及请假情况, 可以看到请假具体信息, 比如病例、事假等。

6. 学生学习时可用一卡通接通电源, 打开多媒体系统, 登录学习实训平台。

三、建设资源共享平台, 打破信息孤岛

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目标就是要打破信息“孤岛”, 不仅要实现中职学校间各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补,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校企合作沟通的平台。为学生、企业、教师三方提供开放的交流共享平台, 要实现三个层面的需求。

1. 与学校合作的企业, 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人才培养计划, 实习、招聘信息等内容。

在学校首页主界面设置企业就业信息发布接口, 可以设置企业后台, 企业凭密码进入, 根据需要修改数据。设置审批权限, 学校进一步核实企业上传的资料, 需经过审批通过, 方可在学校就业栏显示。

2. 教师可根据企业人才培养计划, 调整教学内容, 制定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计划。

上传自己各门课程的导学案、实训方案等各种教学资源, 用人单位可通过共享平台, 参与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方案的修改, 以达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3. 学生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 可以选择老师, 选择定制的学习资源。

同时, 学生也可以发布个人求职信息, 经过各系工作人员审阅后上传, 与企业实现对接。

3.谈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三

关健词: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数字化校园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建立起对学校资源信息的管理、处理、和应用。通过实现从校园信息化,构建一个虚拟的数字空间,从而提高和扩展运行效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数字化,以提升学校运行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不仅仅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因此,与时俱进,建设数字化校园,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和产物,是迈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1)建设安全可靠的基础网络平台

接入区升级。接入区作为用户终端接入校园网的唯一接口,按照教育城域网的要求,学校目前的网络交换机还不能达到要求,将现有的设备更换为更高一级的网络交换机,以实现数据流量的百兆到桌面,在教学区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实行有线统一认证方式。

实现校园无线全覆盖,由于笔记本的普及,学校无线网络设备明显不足,在人员密集的重点区域通过无线覆盖,作为对有线网络的补充。可以采用大容量广覆盖基站建立了综合无线业务系统,利用该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学校也可以在现有网络环境基础上搭建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流量及人的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及统计,整合安全设备、服务器、机房、基础环境等管理,实现校园信息设备和系统的监控与管理,使的学校网络服务能力以及功能的高度整合。

(2)建立电子注册的统一认证平台

随着网络应用的功能的不断提升,网上学习及办公应用越发广泛,而以往用户在网络应用中需要多个帐号才能完成不同的任务,各个系统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实现有线用户、无线用户的统一认证,是迫在眉节,整合各个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的重要环节,每个用户的访问使用同一个电子注册帐号,就能完成办公、教学多项任务。统一电子注册认证平台的建立,也对网络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便捷,对维护网络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可直接锁定IP。

(3)建立校园卡,提升师生生活服务功能

从传统的校园货币支付模式解脱出来,建立一卡通,取代学校过去陈旧传统的各类证件,学生和老师手拿一张校园卡走遍校园都不怕,即可在校内商店、浴池、食堂消费,也可去、借阅书刊,图书馆查阅资料、去机房上机、去总务处领用物品。同时通过校园卡的建立代替了过去人工验证门禁,考勤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注重教学资源建设,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

依托学校整体数字化校园的框架,建设校本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库。实现课件、精品课程、教案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立专业学科的课程素材库、习题库室,加快建立网上虚拟实训室。开发建设校园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期刊,使全校师生通过统一的认证都可以在数字图书馆进行预借、检索、查询。凸显“数字图书馆”为教学科研“一站式”服务功能。

(5)数字化校园的手机客户端的开发应用

由于智能手機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加之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促进加快了数字化校园手机客户端的开发使用,它的应用能够完善数字化校园体系,扩大信息交流的方式,完善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要谋划好手机客户端的功能,实现师生能够通过手机就能查阅图书,可以在线阅读,实现手机查询校园卡相关信息,并可以在手机客户端浏览教学、实训、成绩查询、选课等相关功能。

三、确保资金投入,完善机构,建全制度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网络设备更新快、投入大,要落实好项目建设资金,按照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可以采取和知名的网络设备供应商进行合作建设,确保项目建设的实用性与先进性。与此同时,还要成立相应的管理队伍,完善网络管理的各项制度,制度是保障,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以制度来完善网络管理,要配备结构合理的网络管理人员,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以满足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

结束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无疑是对中职学校教育的一种促进,它不仅打造了一个资源共享便于管理信息的平台,也是确保网络安全的一个屏障,数字化校园不仅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也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有效提升学校运行管理水平。然而建设好数字化校园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有力措施的保护下,理清建设思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才能将数字化校园建设好。

参考文献:

[1]职业时空2011年第05期作者: 牛贺峰;

[2]刘建宇,徐伟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3]唐云婷,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信息与电脑,2011,7

[4]王众魁,浅淡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1

4.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四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2015)》为指导和目标,以应用建设为重点,以服务教学为核心,不断提升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智慧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9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安全运行,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

三、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设备现状

1、校园网络的现状

互联网出口带宽为50M,局域网干路为100M,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具有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等设备。目前我校办公计算机450台、教学计算机75台,外加其他辅助客户端,上网点可达520台左右,明显存在出口带宽偏低的问题,而且办公和教学网络交叉,网络布线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无线接入点,关键设备老旧、IP地址与Mac地址不能有效绑定等。

2、网络中心现状

网络中心由3台服务器、1台存储服务器、8台交换机、1台防火墙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县教育局的教育网。由于长时间工作,目前设备大都已经老化。

3、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 学校共有计算机网络终端500个,各教室、实验室、行政办公室、计算机房、每个教师办公室都设有终端。学生用计算机550台,一线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其余老师是台式电脑。学生生机比为7:1,师机比为1:1。

4、平安校园网现状

实现对教室楼道、校园主要部位、宿舍等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校园安全防范系统。现由政教处管理。

5、高考监控网现状

实现教室内部以及楼道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班级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用于考试用。

6、校园有线电视网现状

有线电视网络是我校的又一大型网络,它的有效电视终端点分布整个学校,学校有线电视通过广电信号可以完成8个频道的播放。

7、校园广播网现状

学校的有线广播网络,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主要用于广播站,上课下课打铃。

8、高考放音网现状

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主要用于考试放音。

9、校园无线网络覆盖

我校已建设校园无线上网工程。具体类型为小型办公用无线网络,教学楼、办公楼、局部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

我校教育技术设施绝大部分已经使用了4年,计算机网络终端大量增加。其中网络系统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由于这些设备使用年限已到,目前在使用中经常出故障。

四、需求分析

我校属于国家第一批中职示范学校,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同时也为了后期的精品校建设打下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依据上述分析,2019年前项目需求分析。

(一)硬件部分

基础设施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录播教室、智慧教室、校园电台、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和数字安防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我们的设想是: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的,建设网络基本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出口宽度:优化学校有线电视网络和语音广播网络,添置相关设备,完成语音信号与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建设千兆有线、全覆盖无线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双向电视教学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

校园网络建设有多个出口,分别选择接入不同的运营商网络(联通、电信 各100M)、校园网络采用千兆以太网络技术和设备,网络核心层配置冗余设备(双核心),所有楼层配置光纤链路冗余;

校园无线网络在校园有线网络基础上建设,采用千兆802.11n、802.11ac技术;基于无线控制器的瘦AP系统架构,满足可管理、安全、QoS、漫游等功能要求;

为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止外部用户的非法接入,实现有线和无线用户的统一认证。

校园网络设置DMZ区,专门放置WWW等允许外部访问的公共服务器,对外提供WWW等信息服务,实现与内部网络的隔离;

教室计算机除普通计算机常规功能外,还融集控、视音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VOD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教学评估智能广播等多项功能。

我们的设想是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因为它们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

2.建设构架私有云。

主要是实现对个人计算机指定目录文件自动同步,同一账号,在多台设备登录时,保持与最后登录设备的连接,实现用户对个人计算指定目录下的特定类型的文件自动与服务器云端同步,实时监测用户文件变化情况。不需要用户干预就能及时自动备份文件。当用户新建、修改或删除文件(目录)时自动更新同步,保障用户重要文件的安全。当用户移动办公时,可直接从云端访问,省略了移动存储介质的拷贝过程,提高用户工作效率。更换新计算机时,用户登录后原计算机中的个人文件将自动从云存储中同步到新计算机中。

网盘:用户可将不常用的文件存储在云存储中,从而节约本地存储空间,提高文件的物理安全性,也便于资源共享。

共享:用户可以把网盘或同步盘的任意文件(目录)分享给群组或其他用户。只需要在云存储中存储一份文件,被分享的人不需要下载存储即可在线浏览,实现资源共享。若源文件被修改,所有分享人立即会得到更新文件。

3.建设录播智慧一体化教室。

(1)能够实现移动教学与课堂互动相关的功能

实现录播功能,摄像机接收到图像定位系统的指令后,负责对老师、学生进行跟踪拍摄,然后把采集的视频信号传送给录播主机系统,录播主机系统主要用于教师授课、教师板书、学生答问、实物展示、计算机画面、其它教学课件等多个教学场景与教学课件之间自动调度和切换,还可直接监视和控制多路视频信号。调度与切换完全以实际教学为基准,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刻将画面切换到需要的场景,准确表达教者的意图,习者的需要,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更加贴近人工导播,达到“专业级影像制作”效果。

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网络、计算、存储等功能,同时能够支持多个跨系统终端接入,实现将移动设备的屏幕内容无线投射到投影或者一体机等大屏幕上,支持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环境下,以及无Internet网、无校园网等断网环境下的正常教学活动。

(2)实现教师终端的操作界面以“一对多”的形式广播到学生终端上(包含Android、iOS、Windows系统)。支持不同操作系统学生终端的混用。

(3)实现高密无线环境部署:教室内自动快速部署高密度无线环境,支持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接入,支持联通校园网和Internet网;

(4)实现高并发通讯:支持60个移动端(同时混合使用iOS和Android平台移动设备)支持200Kb文件大小的教学内容并发下载(教师发学生)、上传(学生传老师)时间不超过2S。

(4)实现课堂互动:实现教师下发客观题、主观题提问学生,并在学生提交客观题后自动生成统计报告,报告中包括各选项被选比例、具体人员名单等;

4.建设校园电视广播电台。

3.数字安防改造建设。

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建设基于IP协议,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式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应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的安全防范系统联网。

数字安防系统现状:目前我校建有180多个点的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可以覆盖学校的公共区域。但新建区域尚不具备,需完善。

(二)软件部分

1、综合信息门户

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完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

打造及完善我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校长室、职能处室、教师、学生和家长实名注册,统一入口,系统内各模块功能相对独立,基础数据互联互通,数据访问权限与岗位职责、身份类别对应。

3、精品课程建设

4、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阅览室。

(四)强化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辅导与考核力度,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全体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1)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3)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4)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4.完善校园信息化培训、考核制度。

四、达成指标:

围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积极参与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并予以实施;网站建设多元化;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常规化,从而能更好、更高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开通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打造有学校教育特色的绿色、文明、和谐校园网络文化。

(2)具体措施:

积极参与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

推行学校管理信息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

网站建设多元化,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尝试开创“网上名师工作室”网页,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使网页成为我校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教师、学生、社会;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全时空的网络育人环境。

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积极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重点打造行政管理、领军人才、教师和学生4个空间。

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完善校园信息化培训、考核制度。

5.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模板3 篇五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网、VOD校园视频点播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网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网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网上下载资料。

3.WWW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网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网页进行管理,例如发布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网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网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网站,网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 IC 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 , 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网,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校内消费管理。在校园的某些指定地点配置IC卡自动售货机,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可实现联网消费,也可脱机消费。刷卡后从该卡内扣除消费额,后台清分清算系统自动完成结算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软件建设”

探索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是讲授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讲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二是讨论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是发现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四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网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打造具有高品质信息素养的优秀毕业

6.数字校园建设方案1 篇六

建立数字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数字校园必将把学校中的管理和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它的目标是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真正做到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此外,还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分析工具,使学校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直观而便捷地反映到管理者的面前,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目的。

一、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随着学校IT应用的迅速发展,各种业务系统和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网络规模也逐日扩大,访问控制和信息安全问题愈见突出,原有分散的“独立认证、独立授权、独立帐号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目前及未来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统一、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集中身份认证和管理平台已经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目标。

统一认证平台通过建立学校权威的用户信息,基于Oauth2.0协议,对学校已有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集成后的各个应用系统不需要取消原有的用户管理体系和登录方式,不影响原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用户采用一套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访问不同应用系统的效果,在WEB应用中,用户登录数字化校园时,须经过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身份验证,通过验证后用户进入数字化校园门户以及其它应用系统,无需重复登录即可在应用间进行漫游。统一认证系统在保证系统整体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为各级用户使用软件功能和信息资源带来很大便利。统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综合信息门户系统

综合信息门户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信息集中展示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支持下,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的系统。

综合信息门户不仅是宣传学校的重要窗口,也为数字化校园系统的用户访问提供了接口。通过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帮助学校更好的推广和宣传自己的教学特色与校园文化,达到良好的社会影响,以及帮助学校教学信息的公开化。

“综合信息门户”实现的核心功能为:

1、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提供具有高扩展性的服务架构和访问接口,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应用系统,让各种资源和应用可以方便地集成到门户系统中,为数字校园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模式;

3、为用户提供安全的业务数据和数字资源的获取,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保障信息不被非法用户窃取;保障用户的合法身份不被盗用。

三、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是为了解决学校各应用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而生的,数据交换中心是在平台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便捷、规范统一、可扩展的数据平台,实现各独立系统与共享数据交换中心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从而,既可以为学校的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平台,又可满足校内各类人员的查询要求。

数据交换平台的内容包括公共数据中心、数据集成和交换平台、数据管理服务以及数据综合服务。

公共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实现统一数据安全控制、统一备份与恢复和数据管理。

数据集成和交换平台采用符合SOA规范建立的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规范,可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数据交换平台用图形化的操作界面管理数据交换、数据抽取、数据访问,并进行数据交换的监控管理。

数据管理服务是指对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管理功能。用户可对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处理工作,系统自动记录用户操作日志,支持手工录入、手工导入和程序录入等数据转入方式。

数据综合服务是在公共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提供各类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和通过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深层次数据挖掘,为领导层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四、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综合教务系统总体建设目标是建设囊括全日制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在内的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包含了教学过程管理的所有功能部件,包含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排课管理、教学计划管理、选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师资管理、教学建设管理、教学评价和教材管理等诸多功能模块,从而形成一体化综合化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与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综合学工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网络学习系统、精品课程等系统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能实现业务的无缝对接和数据的自由流动,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二次开发功能,该系统应提供高效的事务科理机制和信息管理模式,为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

提供直观科学的评价数据,最终实现综合信息统计和历史数据分析功能,为提高教务工作效率和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决策辅助。

教务管理系统本着高起点高标准,既适合当前又考虑到为来发展的原则,具有友好的界面、易掌握、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安全可靠、运用广泛等特点,在国内应用广泛。

五、招生迎新系统

招生迎新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对招生迎新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涵盖招生计划的制定、网上报名、录取通知书打印、报道卡打印、学生分班等功能,同时还可实现学校领导在迎新期间和迎新结束后对新生入学和报到情况进行跟踪。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共享理念,招生迎新系统与数字化校园其他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流动,方便学校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学生。

六、学生管理系统

学生管理系统通过提供学生学籍管理、考勤管理、奖惩管理、奖助学金管理、勤工俭学管理、保险理赔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综合素质管理及毕业管理等多方位服务,帮助学校、老师、学生全方位掌握学生在校情况,节约学生管理成本。

七、宿舍管理系统

宿舍管理面向学校学生宿舍业务,提供多样化的宿舍管理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宿舍区、分楼宇、分楼层管理。面向宿舍管理业务,宿舍管理提供:宿舍资源管理、宿舍日常调整、宿舍分配管理。提供日常统计,包括学生住宿信息统计、空床位统计、违纪情况、押金、水电使用统计等,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宿舍安全隐患。

八、财务与收费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是各项资金管理工作的统一处理平台,平台能大大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各项目资费标准制定、费用查询、资金审批、奖学金管理、助学金管理、教职工工资管理、财务帐汇总、票据打印等功能,并通过严密的逻辑关系让财务系统为学校的资金管理提供优质保障。

九、实习与就业跟踪管理系统

实习与就业管理系统以提高我国各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信息的统计效率,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实习就业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减少各类就业工作者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使传统的的纸质办公环境向全新的计算机无纸化办公环境方向改变为目标,使我国各院校实习就业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十、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办公后通过数字校园建设,面向职业院校决策层,及时动态提供数字校园建设和学校发展的现状数据,能够进行在线数据分析和图形呈现。通过人才培养理念实现过程与结果的数据统计、对比分析,为学校专业建设方向提供科学决策基础,对全校的教学、教务、考核等宏观情况进行了解,全面实现数字的管理,从而达到实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入信息化辅助教育教学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十一、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办公管理系统主要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系统或工作站来实现事务处理,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服务以表单或文档流转方式进行相关工作流程执行,完成业务知识的积累和储存,为非固化业务工作的开展、非结构化信息的共享提供支撑,面向职业院校日常管理中办公室的业务提供信息化的支持。

十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高校是知识高度密集型的组织,人才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高校人事改革的过程中,信息化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必要途径,是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利器。把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战略规划的高度,必将为高校人事改革找到关键突破口。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学校搭建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使各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即真正实现了教职员工的动态管理和实时控制,又大大节约了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成本,涵盖了现代化学校对教职员工在学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

十三、教科研管理系统

通过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及时更新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提供学校的有关科研信息,为学校领导有关科研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学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教科研管理系统可以录入和维护自己的项目、成果等科研信息,可以维护本单位的科研人员、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等信息。

十四、教师成长综合考核评价系统

教师成长综合考核评价系统是以实现职业学校任课教师成长档案管理和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为目的而设计的,旨在辅助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依据教学数据呈现多方位立体评价来反映和促进教师成长。通过期初教学考核、期末教学考核、教学事故录入等模块来记录教师平时表现,建立多维度的针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体系,提供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管理部门评价等多种评估方式,并将评价结果以图表等直观的形式呈现在教师年终考核结果中,方便学校管理者对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定,有利于学校决策者形成更合适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十五、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学校设备资产管理系统是以实物管理为特点,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以“快捷”、“精准”和功能全面为优势,系统通过对设备管理中的各类数据的分析、判断,辅助学校有效把握故障的规律,提高故障预测、监控和处理能力,减少故障率,为设备管理人员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十六、后勤服务系统

后勤管理系统实现了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的网络化管理,为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外人员提供同意的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提供学校的有关后勤服务于后勤管理信息,为学校领导有关后勤工作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后勤服务与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十七、教育质量检测系统

教育质量检测平台为学校教育质量报告做支撑,为方便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检查,为学校决策者利用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为学校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做数据支撑,同时提供发布教育质量报告功能。对职业院校进行调研获取,学校需要这样一个子系统方便学校学校进行相关对教育质量监测相关数据的管理和调用,方便数据查看导出用于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同时需要一个发布、编辑、审核、上传、下载教育质量年报的平台。

十八、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数字化校园平台中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系统,实现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共享的整个体系;解决了学校在这方面的数字化管理问题,并完美实现了在线教学的功能,提供了教与学的新方式。

建设与应用服务支撑:、数字化教学及学习资源上传、存储与集中管理,形成共享资源库,按需应用

2、精品课程的在线开发、制作,以及校内评审管理

3、各个专业网络课程的在线开发、制作与应用管理

4、教师(以及企业导师)的网上课程及专业教学,组织考试,或者是实习指导

5、在校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

7.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七

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各专业的特色, 通过“四个一”来实现了教学网络化特色项目的建设, 即:一张网 (校园网) 、一个平台 (数字校园平台) 、一个库 (教学资源库) 、一套制度 (各项网络化管理制度) 。教学网络化平台建设项目任务数为24个, 通过建设100%完成了建设任务。

1.1 一张网

按照校园网平台升级建设方案, 我校已建成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出口带宽100M, 校内主干1000M, 100M到桌面。购置了服务器、磁盘阵列、路由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 完成了中心机房的升级改造。

1.2 一个平台

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教学网络化系统支撑平台, 教学网络化支撑平台包括数字化校园校务管理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 已有579名教师、7867名学生注册使用。

学校网络化支撑平台的建设, 以“提供新模式、传播新信息、开拓新视野、引发新思维、掌握新技术、形成新理念、构建新文化”为追求, 我校校务管理ERP系统整合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学籍与资助管理、就业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实训、科研管理、校企合作、教师教研等功能, 使之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 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活动的全部数字过程, 实现了共享信息资源, 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 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办公自动化OA系统, 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平台应用培训计划, 保证了各平台的有效使用。学校为每个部门和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专用电脑, 通过举办校内课件比赛、教学网络化比赛、推行多媒体教学等活动, 推动了学校教学网络化的应用。

1.3 一个库

我们将“提高质量、增强功能、需求导向、推广共享”确定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策略。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整合了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线学习、网上教学、精品课展示等功能, 所有教师都参预了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建设及网络课程的开发, 使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形成了边建设、边应用、建用结合、以应用促建设的大好局面。我校已建成专业资源数达10000多, 网络课程数达56门, 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人数8000多人次, 教学资源库允许万人同时登录。

1.4 一套制度

学校网络庞大, 用户多, 使用形式多样, 而且管理人员也多, 这就必须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用户的使用, 来规范管理人员管理行为, 只有这样校园网才能运行平稳。

我校积极探索, 在校园网运行、校园网使用、用户管理、IP地址管理和防病毒等多个方面, 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 不断将校园网规范化管理引向深入;建立健全了网上信息的分析研判制度、校园网服务管理制度、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制度等, 保证校园网工作各环节的有效顺畅, 提升了校园网络的规范管理水平。

2 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网络化教学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办公、服务效率的有力手段;是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高起点、跨跃式建成的软硬件环境, 极大得提高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2.1 支撑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信息化特色项目开发, 对学校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环境多样化, 在原有教学环境的基础上, 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教室为代表的现代教学环境广泛应用, 特别是模拟仿真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数字工厂PLM的投入使用, 使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实现了交流方式多校化, 教学信息化环境下, 学校中单纯的人-人交流, 向着人-机、人-机-人交互的综合交流发展, 从而为教学活动扩展提供了通道与手段。三是学习方式多样化, 通过信息化平台,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资源库, 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变, 使自主探索的研究学习成为可能。两年来, 学校的教学活动、技能培训、社会考试等各项工作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下, 顺利开展, 成效明显提高。作为衡水市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三大集团牵头单位, 借助信息化平台, 在进一步实现了成员单位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面, 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2.2 对同类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两年来, 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多次对我校进行专题报道;10多所职业院校来我校参观考察、参观与交流。省、市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办学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对我校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题指示;我校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发挥

2.3 教学改革向网络化建设聚焦

聚焦网络化建设实施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将教研、教学、实训和师资培训整合到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中, 深化和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教育内容的立体化、学习过程的个性化, 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将是我校教学网络化的重要标志。

我校以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抓手, 以整合教学资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我校开展了“在信息技术背景下, 聚焦学法变革、整合教学资源、打造活力课堂,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参与网络化教学的热情高、学生也展现出了自信和活力。我校将继续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争取形成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推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取得一些经验的同时, 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3.1 各部门在分工和协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教育教学网络化的应用, 打破了原有管理模式及工作习惯, 使得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有效地独立解决在教育网络化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往往是跨专业、跨领域、跨管理的复杂问题, 分工太细和不分工都可能造成相互推诿, 效率低下。因此, 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网络化的研究和全面规划。

3.2 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和教学、管理支撑平台基本搭建的情况下, 有效利用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成为教育网络化成败的关键, 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使网络化的应用走向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上来。我们虽然形成了网络化的管理机制, 但在很多方面仍有待完善, 如:培训机制的长期化制度、信息平台应用的奖惩机制等。

3.3 继续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完成教学工作的最主要途径,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这一主渠道。要对整合的环节、手段进行理性化的思考, 同时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点落实到情景创设、教学过程重难点突破以及学生的个性学习上。我校还需进一步加强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载体及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各专业的特色, 通过“四个一”来实现了数字化校建设, 一张网:校园网、一个平台:数字校园平台、一个库:教学资源库、一套制度:各项网络化管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我校探索出一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并找出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8.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八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Digitalization Campus"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Zhang Feibiao

(Ningbo Yinzhou Special Education Center,Ningbo315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digital campus"mea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ideas,put forward,such as multimedia,digital resources,construction,and network platform to build such detailed ideas,but for special education the special nature of students defect compens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chool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with a view to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Keywords:Digitalization Campus;Special education;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也不断的发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了现代校园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校园”是指在数字化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管理、科研和教学过程当中所产生和所需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送和应用等,确保实现教学信息的最优化配置。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包括: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和日常办学方式等方面和普通学校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和设置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次,由于身体方面的缺陷,包括视障、听障和智障等残疾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比正常学生的欲望更加的强烈,而信息技术的采用在很多方面将能弥补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再次,特殊教育学校具有自己的授课体系,不可能与普通教育的课程同步。因此,积极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在特殊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特殊教育进行一定的弥补,对于特殊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创新思路

(一)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之下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在新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之下,要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积极的引导特殊教育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巧妙的运用到教学评价体系的分解和建设当中。

(二)将网络融入到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当中。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整合之外,更应该重视在教学活动课程当中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出信息网络资源的作用。就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可以在高年级中积极的开展“我的理想职业”等类似的主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借助网络工具,诸如在网络上收集、观看、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和当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动人事迹,然后通过网络论坛进行交流,在论坛上学生能畅谈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积极的定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达到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开展合作建设资源的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复杂程度也在加深,同时还考虑到合作低成本方面的考虑,特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始趋于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学校作为技术需求方,可以和相关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合作,与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与资源共建,共同来开发特殊教育资源,促进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向更加科学、系统与合理方向发展。例如,学校可以联合多所同类型的学校建立“聋校双语教学研究”为主体的网站,在其中提供各个参与学校所能提供的相关优秀资源,展示最新、最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的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相互发展。同时,还可以联合政府部门,诸如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等机构,合作开发聋、盲、培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创新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实际上通过应用的方式来促进建设的发展也是“数字化校园”创新建设的一种方式。

(一)融入到网络教研,给教师的成长服务。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建立起以网络为平台的学校教研交流舞台。例如,开展网读活动,开展分学科的方式,由各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提供和推荐相关的文章,之后确定研究和讨论的主题,将之及时的发布到平台上。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阅读内容,同时还可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与思维空间,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间接的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还可以积极的开展诸如网写的活动,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教学体会等發布到论坛或者是自己的博客当中,供素有的教师交流。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可以撇开一些不必要的约束,容易形成学习团体,实现同伴互助,专家引导,有效的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融入到办公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数字化技术不仅给教学带来了变革,同时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办公带来了同样程度的改革。例如,学校可以在既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开发诸如Active Messenger类似的实时信息交流软件,实现管理团队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流,提高管理效率与效果,进而形成一个快、易、好、省的办公网络体系。而针对于专项的事务管理,可以引进专业的电子管理软件来实现。诸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智能化的服务将能有效的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给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基本环境和保障。

(三)融入专题研究,补偿学生的缺陷。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给残疾学生的缺陷进行补偿。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难点,是整个特殊教学业界教学质量提高的难点。而学校可以通过积极的寻找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课外阅读之间的完美结合点来加以改善。例如,开发一种双语视频的阅读资源,教学过程中利用专业制作软件来制作出一种图文配手语的故事及科教视频资源,并将之存储到视频点播系统当中。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进行自我学校,多语言、多信息的环境支持下感受到轻松欢乐的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胡红华.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内涵建设与应用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试卷下一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自主招生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