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育的培养(13篇)
1.教师德育的培养 篇一
教师德育论文:
学校德育低效现象的教师问题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严峻考验又面临新的机遇。学校德育的低效虽然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但是,造成学校德育低效的诸多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应归咎于教师问题,青年学生的道德成长,其实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就是要以人去影响人,而教师就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的榜样。教师在学校德育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德育实效和德育低效的内涵
德育实效是指德育工作成功率,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到达度与完成率。它包括德育效果和德育效率两个方面。德育效果是指在一个德育过程结束后德育工作所得到的结果。德育效果可分为三种类型:正效果型、零效果型和负效果型。而德育的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本文将德育实效理解为学校德育的实际达到目标与期望目标或预设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即学校德育工作对社会、家长的期望值和要求的满足程度,学校德育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发展、心理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德育投入获得的效益高低。而德育低效主要是指学校德育没有满足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与既定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品德和心理问题突出,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实现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心理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没有体现以学生道德成长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社会责任,学校德育工作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和时间,但收效甚微。
二、学校德育低效之教师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德育观念存在问题。教师德育观念是教师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相关德育现象的主体性认识,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首先,这是一种主体性的,个别化的认识;其次,对特定的教师而言,个体的德育观念是一种真理性的存在,尽管这种观念很可能是错误的;第三,教师的德育观念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和评价性。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其界定任务和选择认知工具去解释、计划、决策和完成任务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对其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教师的德育观念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实现的,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但是,由于教育观念与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的关系是直接的,教师的德育观念因此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现代教师的德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进而影响学生德性的发展。调查发现,受其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教师的所作所为已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的变化与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
2.教师德育责任意识淡化。教师的德育责任意识与德育成效密切相关,德育责任意识强则勇于承担育人职责,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德育工作,更新道德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和德育技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反之,德育责任意识淡化,对德育工作态度敷衍,甚至推卸德育责任,则德育成效必然低下。很多德育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应付心理十分普遍,重智轻德思想严重。
3.教师自身品德危机。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言人,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道德“成熟者”,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及道德尚未成熟,是道德规范的接受者、被熏陶者。教师以自己的心灵去碰撞学生的心灵,以自己的人格去熏陶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品德高尚的教师更能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时时处处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握正确的评价标准,使学生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体
会到教师的艺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境界,教师的目标,就能直接或问接地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人文失落带来的负面影响作用下,社会风气逐渐发生了改变,对教师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下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对教师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强大的冲击,降低了教师德育实施的成效,引发了社会舆论对师德的质疑,师德危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和人们观念的更新,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为人师表的道德榜样作用遭到质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下降,制约了教师德育工作的成效。
4.教师德育素养不足。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外到内,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道德成长过程中,学生会遭遇一系列的道德冲突和道德困惑。要有效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学校德育必须和学科教学一样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借助有效的手段方法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专门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对道德的本质有所研究,对道德的适当领域有必要的合理的理解,而且在道德教学上受过专门的训练。在当前学校德育中,教师在德育素养存在的不足也使学校德育难以收到实效。
三、解决学校德育低效教师问题的策略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要解决学校德育低效的教师问题,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德育,以德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教书育人,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德育首先所倡导的正是在当今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里,人们把道德作为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积极的手段,通过道德教育,道德主体充分发挥其合乎理性与人类价值的道德自主与自觉,从而实现人类总体道德的超越,这不仅符合人类道德的发展规律,也符合时代的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德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而良好的道德品质可成为知识、能力的催化剂和成才的内在动力,不仅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正确的目标导向和动机、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也为学生在价值观的取向上提供导引和规定,帮助学生抵御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不良诱惑与影响,指导学生进行价值实践行为,最终促使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2.改善教师生存状况,激发教师职业热情。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并确保教师工资足额按期发放。重视教师的健康状况,国家应逐步建立并实行教师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在完善医疗保险保障制度的同时,对教师因病住院可以考虑设置“绿色通道”,包括就医、教师的临时补充、教师疗养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切实予以保障。只有彻底解除教师因经济困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后顾之忧,从而稳定教师队伍。使教师爱岗敬业,体验职业生涯的乐趣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体验,使职业角色功能和潜力充分有效地发挥,为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3.完善教师培养与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在学校德育低效现状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道德知识陈旧,德育方法落后,缺少对学生心理和品德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流道德意识把握不清,忽视社会道德要求,对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文件理解不到位,这些教师因素制约了德育成效的提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培训指导,完善教师德育培训制度,提高德育培训的实效,切实保障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课程设置和课程指导,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增设德育课程,如与德育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文件的专题解读和学习、师德师风学习、社会道德发展的认识学习、学生心理学、道德教育的科学理论学习、德育实践探讨研究等等内容,开设的德育课程结合学生实际道德问题,有助于教师解决自己在实际教育中碰到的德育困惑和教育难题,能给教师提供一定的育人指导,同时可强制性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一些德育必修课程,要求授课教师严格把关,认真考核,不搞形式主义,以此增强德育培训实效。
4.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教师角色冲突。社会转型时期教师角色冲突的加剧,既与教师角色活动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也与教师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及角色行为失范有关。社会应为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通过多种途径指导人们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特定职能,营造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不过分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不切实际的角色期望。通过提高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劳动报酬,正视教师劳动的价值,以缓解由此而引起的教师角色冲突。与此同时,教师自身应增强角色适应能力。同样的工作负荷,对于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热爱教育教学事业、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和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教师来说,更能够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避免自己因工作负荷过大而感到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降低。教师要善于处理角色间的冲突,增强角色适应能力,避免角色超载,调适好各种角色要求,扮演好每个角色,以便适应新时代的角色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学策主编.教育教学中师德修养案例研究.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 黄甫全编著.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师德育的培养 篇二
一、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和学生的需要, 遵循品德形成规律, 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 通过内化和外化, 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学校德育, 他不止一次强调指出“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 若无德, 则虽体魄智力发达, 适足助其为恶, 无益也。”当代大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面对西方宣传和社会经济大潮带来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从他们的思想状况来看, 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好的, 但也有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精神危机、道德滑坡,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 主要表现为:放松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文化素质薄弱、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等。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激发其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信心,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是历史赋予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自我修养, 提高全面素质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 人之模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工作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要育人, 先育己。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1. 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加强政治学习, 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在当前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两会”精神, 激发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保持教育观念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把握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导向, 了解教育理论的研究动向, 掌握其最新研究成果;要发扬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在改革的大潮中积极磨炼, 塑造现代品质, 培养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真正做到身正学高、为人师表。
2. 业务能力素质。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必须与时俱进, 更新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知识多十倍、多二十倍, 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 在课堂上从中选取最重要的来讲。即教师要做“一桶水倒一碗水”的准备, 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 才能从中选取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因此, 高校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 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注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勇于探索, 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丰富头脑、开阔眼界, 以保证自己为学生储备的“一桶水”是新鲜而富有营养的“活水”, 而不是“一潭死水”。教师还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掌握教育规律和方法,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三、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学校,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教学不仅是进行培养智育的途径, 也是培养德育的重要过程。德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就是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把教学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 利用学科优势, 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其教学过程的始终, 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受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 形成心灵的感应和精神的升华, 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心理品质、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从而实现健全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是高校德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 培养爱国情怀, 树立远大理想。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 我们的指南针曾为世界辨别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火药曾为人类轰平前进途中的顽石, 我们的造纸和印刷术曾为社会文明插上飞越时间、空间的翅膀……悠久灿烂的文化令每一个炎黄子孙足感自豪和荣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大力倡导本学科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进取精神和民族凝聚力。赋予其继承传统、发扬光大、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2. 磨炼意志, 培养良好的品质。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 学习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过程。比如, 课堂回答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课外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勤奋认真的品质;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品质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 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 通过各种方法, 培养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3. 光大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
课堂和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的集体场所, 教学效果和实验质量的提高需要集体的密切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比如, 在体育教学中, 篮球、排球、接力等项目的教学, 教师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 可以很自然地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精髓和团队协作的力量, 培养团结一致、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的同时, 应严格要求学生公共药品不要乱拿乱放, 公共设施要先人后己, 废弃药液不要随便乱倒。这些要求, 一方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 也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公德教育, 培养了文明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不同的学科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洞悉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充分利用学科优势, 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 把教书育人落实到实处。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全员德育是创新高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有效方略, 高校教师应该强化德育意识, 既教书又育人, 加强自我修养, 全面提高素质, 为人师表, 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3.教师德育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师;中职德育情结;消解办法
所谓情结,是指存在于人心理,一种很强烈、很纠结而且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动,它和其他的比较起来具有很高的独立性。这种所谓的情结的出现,会让我们把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强加在里面,并且使得人们的行为习惯极易受到这种情結的影响,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形成个人比较固定的行为模式。而作为中职德育教师来说,由于长时间的授课以及自身教师身份的影响,使得教师的心理产生一种对这个职业的压抑情绪,从而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形成了相对来说较为固定的模式,而这种“中职德育情结”也就随之产生了。
一、“中职德育情结”的特征
1.教师自身的自卑心理的产生
我们都知道,当国家下发文件通知,不再把德育课划入考试范围内之后,就使得这门学科的处境很不好,而且大部分学校都是迫于上级部门的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正是这种不被重视情况的产生,使得德育教师自身产生了自卑的心里。同时,由于这种自卑感的产生,使得他们原有的成就感以及存在感没有了,当教学过程中出现难题时,教师也就不会再认真去对待了。
2.教学过程中造假现象的产生
由于教师这种“中职德育情结”的产生,使得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不再那么认真,而是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而且由于考试是自己出题,这也就导致了教师上课以及备课不再像以往那么认真,同时还将以往的难度较大的内容删去。另外,有的教师为了自己课程的合格率,就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于有的教师在考试之前就将考试题目发给学生,虽然知道这么做是错误的,但还是会这么做。
二、“中职德育情结”产生的原因
“中职德育情结”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这里列举几点:
1.世俗传统的影响
在现在,人们还是普遍的认为普高比中职好,进而觉得普高的老师也比中职的好,同时,由于德育课不是很受大家的重视,这就使得教师自身产生了一种职业的自卑感。
2.学生的因素
现在普遍的学生都认为德育课不重要,反正也不考试,就只是应付一下而已,而且在德育课上做别的事情,这就使得德育教师丧失了一种这个职业本应该带来的成就感。
3.学校不重视
现在很多的中职学校都盲目地追求升学率,以及各种专业技能比赛的名次,这就使得在课程的安排上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只会优先考虑专业的课程,而德育课就是有时间就安排,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德育教师的自卑感。
三、如何消除“中职德育情结”
1.要努力改变社会对于德育课的认知
我们要努力改变人们对于德育课的认知,改变人们对于德育教师的看法,缓解教师心中的自卑感,只有人们理解并支持这几个行业,那么这个职业本身的声望就会提高,这样这个职业的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大,当有很多人想要从事这个职业时,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也就会增加,这样就会达到消解“中职德育情结”的目标。
2.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程的重视
首先,要了解教师的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同时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长期压抑的心情能够得到释放。
其次,要给德育教师在职业上更高的期望值,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欢快的环境,以及提高他们自身的成就感,这样才会激起教师的工作热情。
最后,学校可以在奖励或者是职称的评比上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从侧面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
可以说,“中职德育情结”的产生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因素,它是由于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带来的一种成就感的丧失导致的,所以想要消解这种情结就需要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会让德育课程发展地更好,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陶行知.“鸡米说”对高中新课改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
[3]付国宾.政治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学科成因分析[J].政史地研究,2010(20).
[4]郭正环.高中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1(5).
4.教师德育的培养 篇四
2016年中小学教师德育论文:大胆“放手”
俗话说:“勤快父母带懒儿,懒惰的父母带勤快儿。”这话还真有几分道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其实,班主任工作也是这样,我也认准了这个理儿:班级管理中,学生自己能做的事,绝不让班干部去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绝不让老师去做。
从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期,我一直教低段的孩子,低年级的孩子琐事特别多,如果什么事都亲历亲为的话,那你会累得够呛的,因此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
孩子们自己去约束自己,去参与班集体管理。这样我才会轻松一点,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教学上的的事。可是学校去年却安排我接手一个新班级,而且还是五年级,一下子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压力不小。
刚开学,由于孩子在暑假玩得太野了,以至于一两周后,孩子们的心都还没有静下来,整天教室里闹哄哄的,虽然大事没出,但小摩擦却不间断地发生着。爱学习的孩子也向我反映说该管管了,教室里闹哄哄的没法学习了。小学教师德育论文看到这种情况,我想是该管管了。可是怎么管呢,对于班级以前的情况我又不是很了解,如果说由我班主任去制定一些条条款款来约束他们,他们迫于老师的压力是会听从,但这样会拉远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觉得老师专制,不合情理,造成表面上听从,但心里面是不服气的;更会造成班上有老师在孩子们会很听话,但老师一离开就会闹翻天。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场面。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我决定还是采取我的老办法,让孩子们自己来制定班级公约,让他们自己来管理自己,并尽可能地让孩子们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使学生都“动起来”,人人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于是我首先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以“我是班级小主人”的主题班会,从多个角度让孩子们明白自己作为班级的主人,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只是在思想上给孩子们上了一课,还不够,还得让孩子们落实行动上才行。接下来召集班干部会议,和他们讨论前段时间里同学们表现,接着谈谈我的看法,以及想采取的措施。在获得了班干部共同的支持后,我向他们提出我的要求:每个班干部针对自己管理的方面,去向同学们征求如何管理的意见,综合同学们自己提出的管理方法,制定出班级公约草案,然后由班长主持全班同学表决通过。如果全班学生百分之八十通过就写入班级公约里,通不过就讨论合理的
方案解决。很快,在班干部齐心协力的工作中班级公约制定出来了,然后就严格按照公约办事。因为这些公约都是孩子们按自己的要求来制定的,他们的清楚公约里的每一条内容,而且由于是自己制定的,如果不遵守也很难为情。渐渐地一系列变化发生了,孩子们的行为改观了,教室里不再乱糟糟的了,偶尔孩子们没有管住自己,也有同学敢提醒了,犯错的孩子也能及时改正了。
渐渐地班上的孩子在学会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成长了起来,但这还不够啊,我还得培养他们自己处理日常事务,这样我才能真正轻松起来。听班上的同学们说,以前的老师为了获得流动红旗,什么事都是老师包办的,以至于孩子们的依赖思想特别严重。所以孩子们现在做什么事都得要人督促才能顺利完成。于是在我接手班级后,我先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去实施自己的工作,并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负责的板块的事。如果确实在
工作中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来请教老师。比方说班级黑板报吧,我采取月月换主题,月月由不同的学生负责完成,开始时孩子们不愿意,觉得自己办不出来,因为从来没有亲自做过,害怕办出来不符合老师和学校的要求。于是我针对这一情况在全班给孩子们讲怎样办黑板报,并在网上下了许多别人做的黑板报的图样,供同学们学习体会,寻找灵感。并在最先几期都亲自到场指导,逐渐我就不去指导了,孩子们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了。就这样孩子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也提高了,信心也足了。到现在,清洁卫生也完全不用我去督促了,全由清洁委员去管理了,比班主任去管理还要细致;早读课,别的班级得由任课老师去守着学生才读书,而我们班只需要学习委员坐在讲台上领读一下就OK了;以前我最害怕运动会,体操比赛,因为我在体育方面是白痴,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训练,而且那时孩子们也小,所以以前带的班体育成绩很差。
5.小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德育 篇五
(一)这一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坚持“追求完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的理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安全第一”的德育工作之路,取得了显着的德育绩效,并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现将这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确保德育队伍的先进性。为提高这支队伍的德育工作能力,我们经常相互交流德育工作的方法,展示各年级的德育工作的特色。为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校长室还请来七十五中的校长和天荣中学的卢秉珍及市教研室的邹立波老师开讲座,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开展师德的学习讨论,努力提贯彻和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2、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少先队大队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如校园卫生的检查打分、学生纪律的检查打分、文明礼仪的监督、各项分数的统计反馈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作用,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校管理。
二、继续坚持常规教育的主线工作
1、新学期一开始,各年级、班级就根据本年级、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确定不同学年段的德育内容和教学要求,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阶段性和实效性。
2、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校风,在平时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时刻对照《小学生守则》、《猎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评比细则》等规章制度进行教育和监督工作,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老师认真设计班、队会内容,写好设计方案,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和中队主题课,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如当发现学校发生第一例水痘疾病时,全体老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检查和辨认疾病特征,各班组织学生上了一节“防控水痘疾病”的主题班会,学习辨认与预防知识,并在随后的工作中随时做好防控及上报工作,及时控制了传染疾病的蔓延。
4、继续发挥教师国旗下讲话、行政值周总结和升旗手事迹介绍这一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熏陶、激励、内化,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每星期一早上的升旗活动仪式上,对学校上一周的情况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和活动任务,学校利用这一平台表扬好人好是好事,也对不好的现象进行批评指正,使学生在对照自己的行为中修正自己的行为。
三、继续强化养成教育
1、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把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德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少先队、文明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和绿色监督岗的职能作用,监督岗成员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做好当日的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⑴、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学生养成教育以“课间不追逐保安全”、“放学规程队有序”、“平时讲文明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出现问题不互相推卸责任,共同处理,使教育教学活动能正常开展。
⑵、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成为小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提升文明素养。
四、塑造亮点,拓展德育活动
1、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如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墙报、国旗下讲话、德育和少先队主题活动等阵地和途径进行感染、内化和教育。
2、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好专题教育活动。如建队节纪念活动、教师节、校运会等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充分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用好班级、学校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通过“校运会”活动,给孩子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提升生的身体素养和运动技能等。
4、发展学校特色教育,提供展示舞台。学校一向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尤其是在第二课堂中,根据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有特色的兴趣组,主要有武术、足球训练、电子琴、围棋、象棋、书法、手工、绘画、小记者和小主持人等28个兴趣班。围棋、象棋等班学生曾参加“明日之星”比赛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等好名次;足球队在上学期获得“达能杯”广州市冠军后,本学期代表中国到西班牙参加世界比赛,获得好评。在此基础上,学校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学校的足球特色,选拔和训练两支新的队伍,作好梯级培养准备。在学期末,学校还举行了第一届“校长杯”足球比赛,初步将女同学也纳入队伍中,每年级决出第一名的班级并进行奖励。
5、积极完成上级的任务。如在2011年的天河区田径赛开幕式中,我校的任务是参加入场仪式表演,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和体育科组的训练下以及班主任、任课老师的配合下,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出色完成任务,在出场仪式上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在随后的比赛中也取得很好的成绩,五年级的李耀迅获得200米的第一名,徐志威获得了100米和60米的第三名。
五、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展国防教育
我校在十月中旬,曾请来部队官兵对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军训,军训时间虽然较短,但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国防观念与合作意识;初步体验了士兵生活,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每一个学生都能端正训练态度,把这次军训当作一次提高自身素质和锻炼自身能力的绝好机会。在最后的成果展示评比中,看着同学们整齐的步伐,有序的队型,漂亮的站姿,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六、继续坚持环境教育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的复习和坚持实践,在检查中受到广州市环保局和猎德街道的表扬。又如在五一班主任的配合下,全校各班顺利开展“保护中华白海豚”的主题活动,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做出一点贡献。
七、深化健康教育和卫生安全教育
1、十一月份,面对日益蔓延的水痘病,学校推出多项举措加强预防“水痘病”的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投入这项工作。向师生们介绍了该病的症状、危害、加强监测、发现病例的处理,如何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指导等;利用晨会从基本知识、防治要点等集中系统对学生进行了详尽的宣传教育;请来自社区医院的医生对各班主任宣传和讲解,让老师们直观地了解了这一传染病的危害性,以引起全体师生的重视;学校后勤对各班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清洁消毒处理等等。有序地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了校园卫生安全。
2、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打造和谐平安校园。德育部门和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平时就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针对临时出现的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事件进行处理和教育;与班主任等老师互相协调和研究,了解事情的真相并妥善处理。及时将处理结果或教育建议反馈给正副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对于意外受伤比较严重的学生,除了协调家长矛盾外,还亲自带学生到医院治疗。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努力打造和谐平安校园。如曾经发生学生在军训期间意外受伤事故,看管课堂的老师、班主任、德育主管及分管安全的领导没有互相推卸责任,而是马上告知家长并协调和完整处理事件。
3、与分管安全管理的领导协调好,每月进行安全逃生演练。逃生演练有长期的应急预案和每次的演练安排,并有计划地实施,及时小结反馈给老师和学生。在演练中以注重安全为首位,确定各班学生的逃生路线,做到有序撤离,有老师跟踪保护。
4、重视法制教育。我们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墙报、国旗下讲话、德育和少先队主题活动、班会课等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还请来了猎德街派出所和天河中天律师事物所的律师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制知识。
八、拓宽空间,形成家校共建和谐局面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经常利用校讯通、面谈、打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联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此外,学校还在每次大型德育活动中让家长们走进校园,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上课情况等,并邀请家长针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如请家长参加老师的满意度测试;请家长参观“校长杯”足球赛;又如水痘病发生期间,学校通过校讯通、书面指引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对疑似患病孩子的家长善意建议在家休息观察和确诊,向他们介绍了该病的症状、危害等,迅速控制了疾病的蔓延。现在,家长已成为我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融洽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良好局面。
九、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
我们在平时对学生做好各种礼仪教育工作,每当学校有接待外来参观或开展教研活动的任务时,德育部门更是不遗余力地配合学校,展示我校良好的校风,获得来我校参观和开展活动的各个团体的高度好评。
十、今后工作方向:本学期虽然申报了一个德育课题,但在德育研究中投入不够。
1、今后应该抓紧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并尝试与科研结合并带动德育工作上新台阶,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形成理论。
2、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工作思路的创新,有条理和有计划开展,资料及时存档。
小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唐启彪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学期我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三、与日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如我班的女生活委员是个热爱集体、工作负责的好姑娘,但是她的父母离异,她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爱。当她看到、听到其他同学的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时,她很伤心,有一种失落感,一个人悄悄地流泪。我知道了她的情况后,亲切地和她进行了交谈,我询问了她的心思,了解了她的家境。我开导她:大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父母可能有他们的难处,但是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还有同学和老师的爱呢,你并不孤立。生活中,我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6.浅谈中职德育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篇六
一、教师从单一的思想品德知识向复合型知识的转变
一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然而随着国家教育的改革推进,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这势必要求教师要从过去单一的思想品德知识到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复合型知识的转变,从过去掌握单一知识到全面了解相关知识的转变。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全面掌握所有知识,但教师务必要把相关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从而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和了解与德育知识相关的有用信息。
二、教师从过去单一的课堂讲授者向课堂组织者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肯定是不能产生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再加之德育知识略显枯燥乏味,更使学生对教师有抗拒心理,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和转变。教师应实现从过去简单的讲授者向课堂组织者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应在课前做足功课,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上学生能参与其中,这就类似于企业的管理者,教师只要把流程、规范做好,剩下的课堂交给学生来进行,教师对其中出现的偏差和不稳定情况予以调整,使得整个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下去。比如,在教学道德内容课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先观看后思考,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必要时可以开展思想大讨论,让学生把思想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德育知识的传授。下面引用一则案例,我拿来与大家共享,内容可能与所教学不匹配,但是可以使同行深受启发:
河南张敏老师《世界文化之旅》开始了……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进入今天旅行的第一站――‘环游世界猜猜看’。”她通过多媒体给大家展示了一系列不同国家的建筑、文字、美食等,由于选图都是大家熟知的一些建筑、美食,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简单环游世界之后,()便进入了当天旅行的第二站“穿越时间悟不同”,多媒体上的两个人物刚刚弹出来,学生就齐齐喊出了他们的名字:“是科比”“是甄帧.张敏紧接着向大家提问道:“如果科比遇到甄钟Ω眯惺裁囱的礼节呢?”教室内再次沸腾起来,有人说拥抱,有人说吻手,还有人说鞠躬。
……
“如果把这节课当作一场旅行的话,张老师就是一个专家型的导游,在导游的引领下,同学们不仅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旅程,而且收获满满。对于听课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三、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老大”向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转变
过去的课堂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想也不敢参与进来。究其原因,就是师生地位不平等,教师只能“说”,学生只能“听”,这样的关系显然不利于德育知识的课堂讲授。那么,如何转变?教师要把过去的大架子放下来,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也踊跃地参与其中。而不是学生一有错误教师就大发雷霆,而是要平和地、平等地给学生开导讲解。这样学生才能从过去的那种课堂环境阴影中走出来,敢说话,乐于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利于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德育知识演讲比赛,教师也是其中一员,教师与学生同台竞技,一较高下,当然这样的比赛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让大家把掌握和了解了的德育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出来,敢说、敢讲就是胜利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活动状态和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程度,真正实现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平等。
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德育知识,有利于德育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在转变过程中可能有阵痛,但那只是暂时的,如何能有效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教师有大智慧,也需要教师有大勇气,也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看法只是笔者的粗浅看法,望对同行教学者有用。
7.德育教师的角色转换浅析 篇七
一、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比较教师而言, 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 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强, 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所以, 教师应与学生一同成长, 要以身作则, 要立于擅长反思, 要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要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二、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
遵循大纲的要求,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 品德教育的侧重点各有侧重。小学的品德教育中, 主要向学生进行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 教师是课程最直接的实施者, 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 相比其他人, 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家庭背景。“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 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 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在统筹安排好德育的教材的同时, 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 以“五爱”为目的, 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 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 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三、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 师生的合作过程应是愉快的, 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要与学生平等交流, 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还要注意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识, 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8.论学生的德育培养 篇八
【关键词】德育培养 重要性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94
什么是老师呢?韩愈在《师说》中曾说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答疑的重要任务。而所谓的“传道”就是指道德的培养,也就是德育。学校的存在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场所,更承担着学生德育培育的重任,德育培育的结果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校容以及学生的品德与人格。那么德育培养对于学生究竟有何重要性?根据现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又该如何进行德育培养呢?本文综合上述问题进行了如下阐释。
《资治通鉴》中对于才和德的关系,曾进行过这样的阐释: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由此可见,才德的关系密不可分,学校应当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重视道德的教育,而在本文看来,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学校是学生身心得到培养与发展的重要场所,而教师更是承担着这一重任。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时期不同的成长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初中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差,极易出现逆反心理,高中生的心理正处于成人与非成人之间,但容易冲动和不理性。不同时期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成长特征和心理特点,教师要把握好这些特征,因时施教。
人格塑造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全取决于学生在学校和家庭接收的教育是否良好。而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是学生在社会立足的根本。
二、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长身体、吸收知识和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时期。此时学生的年龄小,社会阅历和经验都相当匮乏,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也极其模糊。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一切都有浓厚的好奇心,可塑性极强,很容易受外来影响。因此,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时期,也是重要时期。俗话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还有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可见,道德的教育是从小抓起的,而该时期德育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教师承担着引导学生,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任,让其品德得到合理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结果直接影响了他们以后人生的道路。
由上述观点可知,德育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呢?本文从学生的学习科目——语文作为切入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习古文,重拾传统文化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古文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很多人对这些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以应付的态度完成,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作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将文中体现的情感价值观讲授给学生,而不是单纯地解释古文,然后让学生背诵古文。比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时,不应让学生仅仅局限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要让其体会到淡泊名利的心境。这样的品质在如今物欲横流、浮华冗杂的社会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重视情感,深化文章的情感意义
学习语文的过程不外乎是对文章理解的过程,但是仅仅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不够的,教师应当将德育的内容贯穿其中。比如在讲巴金先生的文章时,要让学生去体会巴金先生的人格魅力,告诉学生什么是真正的诚实,什么是知错就改。而在讲杜甫先生的诗文时,要让学生去体会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位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从而增强其爱国意识,培养其心怀天下的胸怀。
三、将精神文明与语文知识完美结合
语文知识不仅局限于文章,更涵盖了成语、民俗、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成语典故。像彩衣娱亲这个成语就来源于孝道故事——“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多让学生了解这些关于真善美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古人的孝道文化和忠义之心,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是大有裨益的。再比如民俗文化。像寒食节就来源于介子推的故事,而学生从中认识到的是为人应有的自尊和气节。这些故事对于学生情感的教育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书籍学习与文化传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应当在学生原有课本的基础上,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籍。比如圣贤故事,比如二十四孝的故事,比如《弟子规》等等,这些都是故事性和说理性较强的书籍,适合学生阅读。当然,如果学生能力更强的话,可以推荐其阅读《资治通鉴》《文心雕龙》,“四书”等难度较高的书籍,不过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
除此之外,对于四大名著、《聊斋故事》、《三言二拍》等书籍的阅读也有助于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不过教师一定要注意:书籍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五、将德育与生活结合
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处处可以体现教育。比如在集体活动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将自己的垃圾收拾好并带走。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可以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要尊重清洁阿姨的劳动成果,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再比如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给父母洗脚。然后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心情、感受以及父母的表现和感受。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培养了其孝心,让其明白孝顺父母,更让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有所促进,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发展。家庭的和谐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9.贯穿体育课堂的德育培养论文 篇九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教育,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结合教师表率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中教师要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自身的表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绪。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德无时不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
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是进行正常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它对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与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作风和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
运用教材内容和特点展开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任务。例如接力跑教学,教师有意在中转点设立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让学生计算,既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又培养学生诚实认真的态度,通过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
选择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教育
10.先进教师德育总结 篇十
德育先进工作者总结
夏俊红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担任高年级的语文教学,2008年至今一直兼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中,她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深化德育管理,使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提高,并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德育整体效果。能够增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每学期坚持开好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规范教室布置,体现班级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每天十分钟的养成序列教育。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制定计划,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修养,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从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整体进步。
11.浅谈中专教师的德育示范效应 篇十一
【关键词】中专教师 德育 示范引领
中专是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它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其教育的出口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型人才。其生源大多是初中毕业生,不同普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在对这些学生进行类似普通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因此,中专是一种双向教育,是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教育。
一、中专教师的德育示范引领是不可缺失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对孩子的教育都寄托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加之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膨胀,目前中专德育工作面临着“无望”学生的困境,他们的思想品德才是职业人才的主心骨。第一,经济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化大环境下,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以网络大众文化迅速蔓延,人们的价值观不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多元化的。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中专教育的主体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涵盖着学生道德的模糊性,这就需要中专教师的德育示范引领。第二,这是普通中学筛选后的学生,其素质令人大跌眼镜。毋容置疑,中专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综合素质明显存在一定差距的,当然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知识层面上。但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长处,如过早的融于社会,信息丰富,价值多元化更加凸显,因此,部分学生存在道德低级、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人生的职业理想。面对种种挑战,中专的德育工作该何去何从呢?第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与时代大相径庭,显得苍白无力。虽然说中专总是向着学生素质教育的特长发展,社会实践将所学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但社会实践很少渗透德育内容,造成中专教育的时代性和说服力不强,而社会实践具有社会真实性,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多元化的选择自然是实际性的价值观。中专的教育环境使得德育工作者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强化德育内容的时效性、以理服人,从生为本,让他们在教育中多感悟体验。所有这些都不能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校本资源——教师的德育示范引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名言。教师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教师人格魅力就是一种教育的能量,具有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先,可以打破时空的极限,因为教师的行为举止就像春风、春雨,细细滋润着学生,主动的内化为行为标准、思维方式,久而久之,深刻地埋藏在学生的心灵里。其次,教师的德育示范引领具有直观性。在中专学校学生正处于选择、确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年龄阶段,学生接触的道德规范的就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真实性和直观性,是学生可视和易效仿的。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在不知不觉之间被学生窥视、思考和模仿,倘若教师展现出来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之栋梁。
二、中专教师的德育示范引领是春风化雨
从中专学校的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在德育教育方面更加突出。教师的的德育示范引领自然是不可缺失的,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发挥其正能量呢?
1.让学生敬畏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让学生信服自己,接受教师所说,那就需要与学生之间融洽、和谐。中专学生正是花季少年,他们希望自己能得到尊重,有成人感,在学校与同学、与老师都是平等的,所以,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若有师者风范,则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凝聚正能量
素养是后天形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敬业爱岗的精神、深厚专业底蕴都是素养。在中专学校的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专业底蕴,才能在实践指导中信服学生。这种信服足以使学生激发出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渴望和信心。学校是教师的大后方、“大家庭”,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更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只有敬业爱岗,才有可能发自内心的驱动自己去实现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凝聚正能量。在中专学校里,对于相当多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身教远远超过言教。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表里如一,一笑一颦都要严于律己。让这些优良的传统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开花结果,实现中专学校培养有良好道德品质、有敬业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中国梦。
总之,只要是学校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内化着学生。在中专学校,教师应是身正为范,其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持续性的、由表及里的,像春风化雨一样地润育着他们的综合素质形成、对于人生职业的规划。因此,中专学校的教师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凝聚正能量,才能产生示范效应,实现教师对中专生成长的“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 平章起、刘爱玲、王贵菊. 学校仪典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2(4):21-25.
[2] 时晓建. 青少年示范群体的朋辈教育效应[J]. 思想理论教育月刊,2012(14):11-14.
[3] 肖浩宇. 榜样教育何以可能: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视角[J]. 中国德育,2012:8-11.
12.浅析提升教师德育能力的途径 篇十二
一、教师德育能力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教师的道德能力是指在进行德育工作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有关道德方面的问题的感知以及掌控的能力。教师的德育能力具有丰富而广阔的内涵, 包括诸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感知能力、监控的能力、协调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教师的德育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德育目标的实现依托教师的德育能力。
德育目标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为学生提供德育学习的环境, 教师就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传授者。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德育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才能对德育有充分的领悟, 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培养所需的优秀人才。如果教师的德育能力停滞不前, 缺乏把良好的美德外施于人的能力, 德育目标将很难在实际中实现。所以, 教师的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础。
2. 教师德育能力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具有直接影响。
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言行举止、处世态度等方面, 都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讲, 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教师的德育能力的反衬。另外, 学生不仅在不同阶段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受教师德育能力的影响, 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总的说来, 教师的德育能力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发展, 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
二、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德育能力也是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与积累而形成的。虽然经常阅读一些理论的书籍是必要的学习方式, 能够促进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 但是有了理论要用它指导实践, 因为通过实践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1. 教师要适当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该加强育人的观念, 不能只注重教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要把育人的观念时刻深入到教学的工作环节中, 实施以人为本的正确教育观, 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另外,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 在育人之前要先对自己进行教育。所以, 在校教师应该充分汲取多方面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根据教育经验, 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思想政治的观念进行不断的革新, 并且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在每次工作中总结经验,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长此以往, 就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掌握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规律性特点, 结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 在此过程中发挥教师自身的自主性, 减少目的不明确或者盲目的进行教育工作的程序, 提高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 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同样的地位上, 跟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拥护与尊敬, 并且值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在身心发展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加强人人平等和包容的意识, 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 同时加强他们的自觉行为。教师还要有较强的哲学思辨意识,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尊重学生, 批评要有度, 同时, 还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分析问题, 探究学生的真实内心考虑问题, 解决问题。对于有些学生的冒犯、顶撞等行为, 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 原谅处于青春期心智尚未成熟带来的行为表现。用诚恳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感化学生, 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 进行大胆的创新。有些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 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的好教育, 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式。虽然现在的学生确实有这样的特征, 就是他们缺少自律自立的意识, 自我意识较强, 个人主义想法强烈, 不太注重集体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 现代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 思维活跃, 有勇气创新, 还具有浓厚的社会正义感。对于教育对象的改变, 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进行大胆的创新, 努力开拓新的德育发展理念。
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能力。
道德发展能力水平是教师提高德育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加强自己道德能力的培养, 才有资格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德育能力的培养上,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从道德认知角度讲, 道德的发展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教师要有根据道德的发展不断改进知识、更新内容的能力和对道德教育培养起较强的敏感度。德育工作能否有较强的实践效果, 往往由充分的知识作为依托。在现代具有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社会中, 青少年往往会在对道德的判断和行为的选择上出现困难。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如果教师不具备足够的知识以及较好的人文素养, 也不能够对社会发展的局势有足够的认知, 就会很难对道德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 教师应该培养自己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 增强自己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度,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拒绝社会不良诱惑。从道德行为角度讲, 在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发展及引导下, 教师要积极投入到现代道德风尚的建设中去。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中, 往往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的教师, 能够引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教师的一言一行, 性格品质, 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被积极地效仿。所以, 教师要以身作则,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用自己规范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
3. 教师要擅长对德育方法等工作进行总结。
教师能否对德育方法和技能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 决定着教师德育能力的实现程度和水平。所以, 在这一工作中教师要有在实践德育教育工作中总结经验的能力和进行不断的思考与追问, 提高教师德育的能力。 (1) 德育工作也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掌握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习惯等, 只有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的德育教育工作, 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发挥出德育教育应有的效力。德育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谈话法、调查法、榜样示范法以及陶冶教育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于各类不同的性格学生中去。 (2) 给学生确立道德发展的目标。学生只有确立好道德发展的目标, 才能够以此为契机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时机, 根据学生接受水平并结合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的行为, 教师首先要指出错误的根源, 然后要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3) 善于利用资源进行道德渗透。教师要多方面地采集教育资源, 善于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行为习惯, 以发现的现象作为指导和教育的分析点。首先可以利用课堂教育中挖掘出来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和道德认知的主导者, 传授给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方法方式, 在运用讨论的方法或者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等实际的模拟中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 运用实践的方式,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与感悟, 提高自我道德价值评估的能力。
三、发展教师德育专业化
教师德育的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求, 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水平, 满足当今对高质量的教育追求。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是由学生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如果没有高素养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的。
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途径有:
1. 对师德进行培训。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师德是指导教师教育工作的道德手段, 也能够在道德方面指导和教育学生。师德的培训可以推动教师遵守职业道德, 以身作则,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进行德育科研工作。
德育科研工作就是教师要把德育教育的重点置于具体的德育教学活动的现实经验研究问题上, 同时进行积极的交流, 对德育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3. 进行自我教育。
除了一些培训外, 教师还要具有自我学习意识, 并且对德育工作的实践经常进行反思。敢于自我批判, 自省不足之处, 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结语
现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在教育界也将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教育方向。而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传达者, 具有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对教师德育能力的研究既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率, 又能够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教师德育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和水平, 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德育建设。
参考文献
[1]何美珑.免费师范生德育课程建设——基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 2011, (01) .
[2]管仪平.略论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3) .
[3]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4) .
13.教师德育心得体会 篇十三
———观看《焦点访谈》关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节目,针对本行业情况写如下心得
南岔区第二小学 梁 虹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经过这次观看学习,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篇二: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德育教育的学习。我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于刚刚走上德育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努力地开展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课一样教什么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来说是因为德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和塑造,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导,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等,换而言之,我们德育工作者既是对学生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也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种多角色的我们,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下功夫,不从细微工作做起,不研究好工作方法,是不会取好的成果的。况且,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不断侵蚀着孩子们的生活,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滞后不前,等等,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更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以外,德育工作还包括有学校的安全工作等,而安全工作也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并且学校的安全问题是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的。
面对如此复杂而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又不利于开展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个艰巨的任务。那么,是不是我们就避而不谈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呢?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和困难,才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工作来破除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的信心。在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学校的德育工作:
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校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甚至了出现了学生杀老师的极端行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制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篇三: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东城完小 郭银增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领导的精彩讲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自己的德育工作:
1、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班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制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
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安全工作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人人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班级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2013.11篇四:德育心得体会一
在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努力地开展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德育工作:
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校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甚至了出现了学生杀老师的极端行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制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
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篇五:德育干部培训班培训学习心得
德育骨干培训班培训学习心得
农九师一六九团中学 齐行舟
通过近20天的学习,听了专家们对德育有关问题的精辟分析,结合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真正树立德育工作创新意识
1、要做到认识到位。认识到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现创新的首要前提。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必须改变“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思想,站在培养跨世纪“现代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实抓德育。避免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保证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要树立效益意识。这是现代社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任何工作都要谋求和提高效益。那种单纯从“任务”、“要求”的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意识和质量问题,凡是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论最终效益如何、质量好坏,只要完成任务便万事告终的不讲效益,不计利害的做法,只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就要讲求效益。不讲效益,便无所谓创新。
3、要树立正确的超前观。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应从发展、整体、改进、竞争的角度看待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丢掉僵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树立变化发展的观点;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超前意识和突破思想,增强预见性、针对性、创造性,以逾越过去德育工作路子越走越难、越走越窄的困境。克服墨守成规,力求创新搞活。
二、要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如果把德育工作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德育工作的创新则是为它开掘新的活力和源泉。未来的世界充满着挑战和竞争。而这一切挑战和竞争都集中在“一种主要的决定因素──人的身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顺乎潮流,知难而上,携手共进,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极大发展找寻“水源”,贡献心智。
1、要更新观念,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师还局限在校内、教室内讲道理、开班队会,特别是面对多层次、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不敢跳出“框框”,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一味采取拒之门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此,我们要贯彻“三个面向”精神,更新观念,放眼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活动和传统项目活动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工、学农、军民共建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变“封闭式”的“圈圈德育”为“开放的”的“社会联姻。”
2、要突出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一切由教师作主、由教师包办,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是传统教育的流弊。德育工作,内容由教师主观臆定,过程由教师一人主宰,活动由教师全面指挥,也是历史因袭的固定模式。这种貌似负责周致的德育模式实际上却违背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使之接触客观德育因素,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作为教师要提高能动意识和超前意识,着眼过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防”为“预防”。
3、要情理交融,变“强压式”为“引导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是贯穿于德育于作过程中的重要原则。那种不看对象,不顾后果,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办法只能是带来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实现创新,通过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心智潜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德育目标的定位在于“培养”与“引导”。因此,教师要变强压式为引导式,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设计,情理交融,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正确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4、要整合渗透,变“分块式”为“融合式”。德育与智育、体育不同,它将有渗透源的作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蕴含在一切活动之中,可以说它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超脱教育教学之外形成了教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分块结构。其中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系统的分化,学校管理的格局是:抓教学校长──抓教务主任──各科教研组──各科任教师;抓德育校长──抓德育主任──抓德育三支队伍(即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这种格局分工明确,各守一摊,形成学校德育与教学的“两张皮”现象。现代学校的德育模式,应力克这一弊端,要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多种途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各种活动、各种规章制度、各类人员的言传身教等)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大量新的课题急待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只要我们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就能把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推上新的更高的水平。
德育骨干培训学习体会
感谢教育局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20天的学习,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感受甚多,可以概括为“高、广、新”。
一、“高”——理论层面高
本次学习邀请了许多多年工作在教育战线的高层领导作报告,他们从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到今天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从中国当今的教育政策到国外的教育体系;从理论高度到实践层面向我们展示了职业教育所处的大好时机以及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从宏观层面给我们介绍了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的光荣使命。领导们心怀天下、高屋建瓴,跳出德育看德育,不仅给了我们高远的视角,也让我们学会了胸怀大局、勤业精业。
二、“广”——授课内容广、专家层面广
本次培训专家报告近20个,内容充实有层次,涉及理论和实践。既有宏观的政策、理论;又有微观的教学方法、科研方法。培训的专家既有多年担任领导职务的教育专家,又有学术领域的教授,还有工作在德育教育第一线、成绩显著的资深教师,还有企业领导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传授的知识犹如一张纵横交错的网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相信我们会用这些知识加上自己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收获。
三、“新”
1、观念“新”。本次培训的授课老师不再是泛泛而谈、空洞说教,更多的是把先进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研究告诉了我们新的理念与方法。比如让学生学会处理关系模式、引导激励学生的技巧与方法、网络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等,这些新的观念从不同的方面促使我们更新德育教育观念。
2、视角“新”。本次培训有从经济学角度看职业教育的,有从社会学角度看职业教育的;有从心理学看德育教育的;还有从企业发展看德育教育的。不论从哪个视角都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3、形式“新”。本次培训形式新颖、活动丰富:有领导的报告、专家的讲座;有企业调查、员工互动;还有小组学习、大组交流,组织者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平台让我们相互学习和探讨;除此以外还有课堂活动、与授课者的问答、公民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也让我们有了新的体验。通过学习和大家的交流、活动,让我们迸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也为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模式。
这次学习让我们重温了学生时代、聆听了老师多年的研究心得、感受了同学们纯洁的友谊,相信20天的学习收获终将随着秋天的到来在德育阵地里开花结果。正如周厅长寄予我们的话那样,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是公平、正义之事,他以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期待我们将这份事业继续下去。我们将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将所学习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发现、在工作中思考、在工作中成长!
德育学习体会
【教师德育的培养】推荐阅读:
音乐教师德育计划10-05
学校德育教师工作体会08-13
德育教师工作计划08-20
中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10-30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教师06-25
学校德育教师工作总结07-19
德育教师个人自我鉴定08-05
教师德育工作考核办法08-29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总结09-03
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格式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