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学三字经(共15篇)
1.怎样教孩子学三字经 篇一
1、尽早教孩子识字
学习语文离不开汉字,让孩子越早认识汉字越好。最好从1周岁多一些就开始,孩子在1岁半到2岁时,认字速度最快,有时一天能认十几个,所以家长利用这段时间教孩子认字效果最好。不要让孩子坐着一个姿式学,可多种方式,如利用电视、广告牌、书、卡片等等多姿多彩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第二天一定不要忘了检查,检查时不要按字意的顺序,要打乱了问,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记忆。
2、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
当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字后,要及时让孩子看书.刚开始可让孩子看他特别感兴趣的图画多的书,随着认字越来越多,慢慢的变为字多图画少的书,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家长要及时参与孩子的读书活动,跟孩子互动交流.比如:家长讲一部分让孩子接着讲,让孩子叙述内容给你听,或者与孩子一起评论故事中的人物或动物等等.一定别忘了及时给孩子鼓励的表扬.当孩子把阅读当成乐趣当成一种习惯时,那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3、引导孩子记好读书笔记
当读书成为孩子的习惯后,要及时引导孩子记读书笔记。刚开始时给孩子买一个特别漂亮的笔记本,引导孩子把他认为好的成语、句子、段落等摘录到本子上,经常和孩子一起拿出来欣赏欣赏,朗读朗读,激发孩子记笔记的兴趣。慢慢的让记笔记成为孩子读书的一种乐趣、习惯,这样做对孩子的作文很有益处。
4、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快乐学习
家长要尽可能的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条件,带孩子到公园、田野、河边等去玩一玩,看一看,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使孩子视野开阔,博览多闻。孩子在这些活动中,自然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及时引导孩子把这些感兴趣的现象写下来,久而久之,孩子不光不惧怕作文,还会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
2.今天我们怎样教孩子 篇二
在中国,物质生活富裕起来的许多家长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然而,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怎样才能使孩子成为灵魂、品格和能力都健康发展的人,仍然是令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惑的难题。本文作者以他在美国读书、生活十几年的观察,以及自己养育孩子的亲身体验所谈的教育理念,或许能为我们家长和老师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编 者)
教育的目标包括三部分:灵魂、品格和能力
在中国,许多家长,特别是拥有独生子女的新兴中产阶级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梦想,梦想着下一代能拥有一个自己不可企及的美好人生。但是,这种梦想如果不以一个崭新的教育为起点,就可能永远仅仅是个梦想。
事实上,从十二三岁到二十岁出头,是一个人储存的“精神账户”,一辈子都要回来“提款”。这一时期的心灵积累,关系到一生的成败。国外的各种研究指出:人到17岁时个人素质的发展基本定型,再进行教育效果就不大了。而17岁以前,特别是14岁以前,可塑性则非常强。这时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我把教育的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灵魂、品格和能力。所谓灵魂,就是指一个人的价值观念,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惜,对许多家长而言,也许觉得这是无足轻重的部分。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下一张工资单的人,很可能会在为既得利益的忧虑中消磨掉平平的一生。而一个关心别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则更容易理解别人、更有兴趣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因而也更可能成为社会的领袖,从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报偿,享受幸福的人生。
在灵魂之下的另一个教育目标是品格。灵魂是内在精神,品格则是这种内在精神的外化,是一个人的行为规范。这包括诚信无欺、勤俭、负责、推迟欲望的满足、长远地计划未来、审慎地冒险等等。这些素质,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往往比考试成绩要重要得多。许多聪明人一生的成就比不上似乎比他们笨的人,除了运气之外,大概就是因为他们有智商而无品格。
最后一项教育目标就是能力,能力和智商的关系最密切,也最难培养。智商基本是先天的,后天干预很难改变,至少目前我们不知道如何提高智商。但是,即使一个人的智商是固定不变的,有没有良好的教育依然将使这个人的能力有巨大的差异。
在上述三项中,灵魂和品格绝对需要后天的培养,特别是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如果用“常青藤原则”来解释为什么家教比学校教育更关键,那就是常青藤是注重以规模很小、师生之间能够进行面对面互动的讨论班来教育学生;而如今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学校教育,大多是满堂灌的大课。家长独自面对自己的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好比讨论班,但中国的家长,包括许多非常重视教育的家长,却盲目迷信补习班,宁愿花钱把孩子交给别人。而美国的妈妈们则不惜辞职在家里给孩子上“讨论班”。在这方面,如果家长的行为不改变,就会严重影响下一代的教育质量。
我们按照“常青藤原则”教育女儿,虽然她长大是什么样现在还很难判断,但至少到她8岁为止,我们在她身上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目标。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女儿有个好的灵魂。她来到这个世界的头5年,家里非常贫困。我们住的纽黑文是美国最贫困的城市之一,因为买不起车,我们常常把她放在一个运动婴儿车上,来回走一个小时到超市购物,酷暑严冬都不例外,以至许多当地居民后来都认识我们了。女儿幼儿园中的小朋友也不时地问她:“你们家怎么没有车呀?”女儿对家庭贫困的感受非常清楚,但并没有一丝的自卑、埋怨和抑郁,而是一个极其幸福、自信、负责的孩子。坐在婴儿车上步行与坐在汽车里对世界的感受肯定不同。比如,她和街上无家可归者之间的物理距离就特别接近,她3岁时就立志开一个“饭馆”,让无家可归者免费吃饭。也就是说,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她经常想到的是如何帮助别人,而不是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帮助。
她被班上的同学评为“最忙的孩子”,因为她勤奋用功,课外参加的活动、选修的课是班上最多的。同时,她又被周围许多大人称为是“最幸福的孩子”,因为她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够从容地对付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她一个月有一块零花钱,全存了起来,说要为以后上大学用,但在家里发生经济困难时,她愿意把钱贡献出来。小小年纪,她就能够推迟眼前的欲望满足,为长远的未来进行规划,并为父母分担忧虑。另外,她对人谦和友善,注意尊重别人的感情,很合群也很有人气,老师评价她具有良好的“社会能力”。她喜欢学校,上学如同过年一样高兴,且学业领先。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她的智商有多高,也无法判断她长大成人后的前途,但对她的未来充满信心。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常青藤原则,强调面对面、对话式、互动式的讨论,注重把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特别是在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其实这也体现了满堂灌的大课和对话式的讨论班的不同原则:满堂灌需要的仅仅是听、是记笔记、是吸收;讨论班则是要听的人也发言,特别是作为学生,要尽可能地和教授平等地对话。这样,学生在表达思想上所面临的挑战,自然比接受知识的挑战还要大。
我在对女儿的家教中,一直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主张。我们小时候上学,首先学的是手背后坐好。然后跟着老师写一横、一竖,没有多久,就开始背乘法口诀。小女上学,则是大家围坐在小圆桌周围,在学写字的同时,每个孩子都开始生产自己的“著作”。
女儿的第一本著作,是一年级时完成。当时她才6岁,已经认识一些字,但是还基本无法写出完整的、拼写正确的句子。但是,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多少掌握着一定的用图像表达自己意念的能力。她的第一本书,就是用三张图像表达的一个完整的故事。
接着,女儿就被要求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她的一个课堂练习,是学习简单机械原理。问题是:如果一个上坡的斜度加大,我们需要更多的还是更少的力气推动一个物体?女儿的回答很正确:当上坡更高时,需要更多的力气。但她写的英文却充满了拼写错误,这个简单的句子共有8个单词,女儿写错了6个,而她其他的写作也大同小异,但老师从不纠正。
我最初一看,吃惊不小。我们小时候写错一个字,老师常常要罚我们重写10遍。怎么这里老师改也不改?后来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一交流,才明白这背后的道理: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就那么一点点,顾了这个就顾不了那个,而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拼写错误,如同孩子咿呀学语,说出来的话含糊不清,但慢慢说多了她自己也就学会了。文字学习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最关键还是要鼓励她表达。果然,到二年级,她的拼写和标点都慢慢开始准确了,孩子没有感到任何压力。
好的教育,应该尊重并鼓励孩子自己新鲜的感受和原创的表达,即使这些很幼稚,甚至有不少错误。如今女儿已经上到了三年级,还没有被要求背过任何东西,倒是不停地在那里创作。而我给国内的亲友打电话,这个说他的儿子已经背了多少首唐诗,那个说他的女儿背了多少首,听得我目瞪口呆。
一个孩子的降生,是对这个世界的新贡献。因此,对孩子不仅要爱,也要敬畏,要珍惜他们内心的感受、他们的意见、他们的原创,帮助他们把这些潜力挖掘出来、贡献于世界。我们永远要记住:孩子未来是否成功,取决于她或他给予了世界什么,而不是她或他记住了什么别人告诉他们的东西。
许多家长相信早期的阅读训练,急不可待地让孩子早认字读书,这难免就要死记硬背。但是,孩子今后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不取决于早期的阅读能力,而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多少和丰富性。我在大学教书,也有类似的体会。上大课虽然语言密集,但学生是否听、听懂多少,你很难保证。只有在讨论班上,你讲完一个要点后马上问学生的见解,他们必须要集中注意地听才能有反应,听不明白的,经过讨论后才能充分理解。我一直对学生说:你是否学到了知识,要看你能否把自以为有的知识表达出来。如果表达不出来,就说明你没有意识到你不懂的东西。
在大学是如此,在早期教育中当然也不例外。家长、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不应该忘记:最小的班,其实是在家庭,是家长和孩子的一对一甚至二对一,家教重于学校。那些放弃自己责任的家长,很可能导致孩子的失败。
细节链接
什么是“常青藤”?
所谓“常青藤”或“常青藤盟校”,是指美国最著名的8所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这8所大学除了康奈尔建于1865年外,全都创建于十七八世纪,属于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也是世界一流的大学。
“常青藤”的教育目标,并不局限于狭义的学校教育本身,而是一种成功导向,注重对学生的品格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常青藤”的原则和方法,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
关于作者
3.怎样教孩子学会自我介绍 篇三
首先,你要设计一些问题,用问答的方式,让孩子记住它们。比如:
叫什么名字?——我叫周崎
今年几岁啦?——3岁
爸爸叫什么名字?——周晖
你家住在哪里?——新荷小区19幢3单元502
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5021609
……
一开始训练的时候,以家长说为主。替孩子作回答的时候,语速放慢一点,吐字尽量清晰,这有助于让孩子记住它们。慢慢地等他熟悉这样内容以后,就要可以在提问后停顿数秒,诱发他自己来回答。
像住址这类比较复杂的问题对孩子来说是很难一下子记住的,所以需要重复多次。不妨在茶余饭后,想起来就考考他,如果他答不上来,可以分段提醒:
咱们家住在哪里?是什么小区呀?——新荷小区
几幢?——19幢
……
最后,要学会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组成完整的一段话,使孩子不需要你的提示就可以直接陈述出来。
学会了自我介绍,那么在就要踏进幼儿园之前,不妨也来排练一下给小朋友们作自我介绍场景吧!这时的自我介绍可以加进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比如:
我最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天线宝宝》;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三只小猪》;我会自己吃饭,会给自己穿鞋子……
自我介绍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这些对大人来说看似平淡无奇的话题增强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4.美国父母怎样教孩子做家务 篇四
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要知道,大多数孩子难于去完成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
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最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
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
使孩子和家人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们做家务。作为家长,应该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向做家务的孩子到谢。
称赞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家长还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帮助多么感激。这种真诚的感激会令孩子更积极的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大部分美国孩子常做家务劳动有以下几种:
一、帮助父母安装或修理一些旧东西。在整个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与阅读、数学、逻辑、信息和任务的组织能力有关。
二、帮助父母换掉水龙头中用就的垫子、更换保险丝、安装挡风窗户、修补破损的楼梯。在做这些工作时,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技巧教给孩子,还可以与之在劳动中讲一些所运用到的物理学基本原理。
5.如何教孩子学跳绳? 篇五
◎NO.1学会弹跳:学跳绳之前,经常和宝贝做一些跳跃练习、耐力练习,像蛙跳、跳蹦蹦床、跳起摸物、单脚跳。这样,宝宝在实际跳绳的时候,脚底下就灵活多了。也可以让孩子做做倒爬滑梯、爬圆筒一类的游戏,便于习惯“不怕困难”。◎NO.2空手跳:空手跳主要是训练宝贝熟悉、掌握“跳”的节奏。妈妈可以和宝宝面对面站着,一边拍手说“一二三”一边随着节奏双脚跳,反复数次。然后,依照已经熟悉的节奏,妈妈从宝贝的身后拉着他的双手、让他的双臂模仿跳绳的样子旋转摇动,配合跳跃。最后,再让宝宝双脚同时跳起、落下,配合两臂空手摇动。摇动时以肩为轴,手腕用力、两手心向下或相对。◎NO.3袋鼠跳
孩子站在妈妈身前,妈妈摇绳、一边念叨着“一二三跳”,一边带着宝宝像袋鼠一样双人跳,让孩子体会一下双脚离地、绳子从下面滑过的感觉。
◎NO.4亲自上阵
宝宝一只手握住绳的两头,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可以左、右手交替拿绳。熟悉了这个动作,再教宝宝两手握绳柄,绳垂在身后;由后向前摇绳,双脚随着绳的摇动迅速跳起,绳从脚下滑过。
初学的宝宝往往甩不起来绳子,或绳到脚边滑不过去,爸爸妈妈尽量让宝宝感觉:在手往前摇的刹那,脚迅速抬起;绳通过脚下,脚立刻落地。多次实践,达到身体配合的默契。
◎NO.5逆向跳
如果孩子学会了最基本的跳法,不妨教他逆向跳――绳垂在身体的前面,双手由前向后摇绳,其他动作不变。
◎NO.6单脚跳
把重心放在起跳脚上,另一只脚悬空,手的动作不变,绳子从跳动的脚下滑过。一只脚跳累了换另一只脚。
◎NO.7左右开弓
双脚交替跳――单数时,绳子从一只脚下通过;双数时,从另一只脚下通过,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累了为止。速度由慢而快。
◎NO.8行进跳
跳一下往前进一步,类似于跑跳。以“左右开弓”的方式跳,要防止悬起来的那只脚钩住绳,否则会把自己绊倒;双脚行进跳的速度比较慢,需要注意的是身体不能过度前倾,那样容易摔伤。别怕难度大,尽早教给孩子更多的花样。这样做能增加兴趣,锻炼效果也明显。
爱孩子,就让他从小爱运动。宝贝4岁左右,妈妈就可以把“跳绳”渗透到他的生活中。跳绳是典型的弹跳运动之一,对孩子非常有益。
“爱”上跳绳的理由
如今,美国流行一句话:喜欢弹跳运动的孩子,不但发育良好,身体健康,而且智力也会得到提升。
◎越跳心肺功能越好
跳绳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提升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胃肠蠕动和新陈代谢“提速”了;身体各主要部分的肌肉也得到了锻炼、骨骼快速生长。体力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棒、心情也更好。
◎左右脑“共同进步”
跳绳需要四肢、手脚、腕、肩有规律、有节奏地相互配合,能促进宝贝左半脑和右半脑的“共同进步”,培养宝贝身体的平衡感、协调性、敏捷度、节奏感、耐力和爆发力。同时,手握绳,绳子刺激拇指穴位;两脚心不断地与地面“碰撞”,通过足反射区刺激脑下垂体、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思维反应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升华”。
◎明白“数”的概念
教宝贝一边跳绳一边数数,将所数的“数”与跳绳的次数所建立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能帮助孩子初步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形成“数”的概念,也提高了记忆力。
◎燃烧多余的脂肪
如果宝贝体重超标,跳绳能帮他轻松燃烧掉身上多余的`脂肪。因为,就运动量来说,每分钟120~140次,一个小时就可燃烧掉600~1000卡的热量。如果天天坚持,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而且,跳绳也不需要太大的场地,方便操作。
安全备忘
◎选一副好跳绳
刚刚学习跳绳,妈妈准备的绳子可以稍长一点,因为,速度较慢、摆动的幅度较大;等熟练后再缩短绳子的长度,但不可过短,那样容易绊倒宝宝。绳子也不宜太粗太沉,否则会增加孩子摇动的困难。
◎舒筋活血
跳绳的运动量大,之前最好活动一下全身,尤其是相关的部位,如肩膀、手臂、手腕、脚踝,避免扭伤、挫伤。开始跳绳后,速度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不可忽略前脚掌
跳绳时,起跳和落地是前脚掌的“任务”,因为脚后跟着地,时间长了会产生很多隐患――大脑、脚踝和脊柱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膝盖应微微弯曲,缓和膝盖、脚踝与地面接触时的冲撞。
◎对地面也有要求
地面一定要平坦,铺上地毯和软垫最好。不宜在松动的土地上练习,否则,绳摩擦地面会扬起很多尘土,污染宝宝的呼吸道,对眼睛也不好。跳绳时要穿运动鞋。
◎时间选择
6.美国妈妈怎样教孩子理财? 篇六
20年前,黛米在马偕医院生下大女儿。第一次给女儿喂奶时,黛米就有很深刻的话语打心里冒出来:“我的心肝宝贝呀,妈咪一定要把全部都给你……”也许是天生的母爱驱使,黛米休完两个月产假后回到工作岗位,立刻问同事该如何帮新生孩童开户?但得到的答案却模糊不清。原来,当时的银行大多以成年人为开户对象,谁会想到帮小孩子开户?
这个念头一直在黛米心里,直至5年后小女儿出生,黛米亦转换工作至富邦银行,才得以实现帮孩子开户的想法。由于担任行销企划职务,又鉴于富邦集团内银行保险基金投资等事业均备,黛米于是着手计划整合相关金融商品,设计第一个以儿童为对象的理财套餐,包括以孩子名义所开立的银行储蓄存款账户、人身保险与共同基金投资。
以每月存入固定金额的方式,让父母可以轻松地为孩子规划理财,兼顾金钱的流动、保障与收益,理财套餐正式推出后果然受到市场瞩目,得到和黛米一样爱儿女心切的父母们的热烈回响。也基于“给孩子鱼吃,不如教他如何钓鱼”的理念,黛米和其他妈妈们同时规划美国国内第一个“小富翁理财夏令营”,教导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确认识金钱与财富的价值。
当创意获得了肯定,黛米不仅得到了工作上的成就感,更感受到了对社会的些许贡献与回馈。
倡导儿童理财教育在金融业界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媒体报道后,渐渐获得了更多家长的重视。尽管经济不景气,加上消费借贷过度扩张引发卡债风暴,却也更突显金钱教育的重要性。理财投资不仅需要孩子从小做起,以免输在起跑线上,理财教育更要从小开始,这样才不会导致孩子人生的失败。
黛米记得曾在“儿童理财夏令营”里与几位父母闲聊,他们送小孩来参加的原因并非外界所想象的那样肤浅,以为是教小孩如何做股票、买基金等,而是怕自己的孩子对金钱有错误的观念。
例如,有位妈妈烦恼自己已近青春期的儿子一直不愿接触金钱的事,认为一切由爸妈打理就好。这样对金钱的不闻不问,让妈妈担心他长大后不知金钱为何物。又有妈妈说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跟她到百货公司闲逛,女儿喜欢上某物品时很想要妈妈帮她买,妈妈推托说现金不够,女儿竟说:“你拿卡来刷不就有钱了吗?”女儿只知钱“一刷就有”,而不知钱是父母辛苦赚来的,让父母替她捏了把冷汗。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道尽了人生与金钱的密切关系。财富究竟为何物?财富就是金钱吗?这些问题也是黛米在银行工作逾20年,见识过许多有钱人后,才有些体悟。
财富不只是金钱,财富可以是平安健康、亲情爱情、自我实现等。金钱的财富可以经由科学化的财务金融知识来获取与管理,但非金钱的财富,就使不上这一招了。
黛米的两个女儿现在一个念大学、一个读高中,“我的心肝宝贝呀,妈咪一定要把全部都给你”的初衷未变,做法却和当时有很大不同。留给孩子金钱财富固然可以让她们长大后减少缺钱的困扰,但无法保证她们对金钱完全无忧无虑。
因此,在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中,黛米除了为她们持续进行投资理财计划外,也不断在生活里给予机会教育。比如,黛米要求两个女儿从小学起就共同讨论决定零用钱的金额且要求记账,目的就是培养她们掌控金钱的能力。
从孩子上高中起,黛米则直接在银行为她们开存款账户且申办金融卡,然后将一笔整学期所需要的费用加零用钱存入账户,孩子自己再根据需要通过ATM领钱使用,并刷存折了解收支状况,目的就在于让她们自己学习管理金钱,做金钱的决策者。
前些日子,小女儿问黛米:“妈妈,怎样才是有钱?”黛米心想,这真是需要智慧才能回答的好问题,于是试着如此说:“真正的有钱,是当你需要用钱时,钱就在那儿等着你用。”
因此,“什么是需要”和“钱在不在”就变得很重要。“人往往最难的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人两脚,钱四脚’,需要钱时,钱总跑得比人快,所以常常不在那儿等你。”黛米对此深有感悟。
7.快速教孩子学数学方法 篇七
2、认数。宝宝能唱数了,接下来通过游戏他很快的就可以认识1-10的数字了,这时候,您别忘了把“零是没有”的概念告诉宝宝。牛牛姥姥就是用握拳表示“零没没”的,也就是没有一个手指头。认识了数字,还包括理解数字和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宝宝很容易区分1个和2个,然后建立1和许多的概念,到认识3是一个很大的飞跃。道德经告诉我们“三生万物”,如果宝宝能辨别3个了,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数量的概念了。大多数2岁的宝宝是处于认识1和2,无法数清3的阶段。但是他们通常能分清差距较大的多少,同时长短,高矮,大小也都能区别了。
3、点数。这个阶段要求孩子数一个数,点一个物品,并且最后能告诉你他面前的物品总共是多少。这是数和物一一对应的一种能力。牛牛是在差2天25个月的时候点数成功的,那是一次在外面吃饭,小东西拿着饭店的火柴玩,我和他你来我往的放火柴杆,小家伙居然在我帮他边数边放之后,自己能数清楚桌子上的7根火柴了,而且最后的汇报准确无误。
4、按数取物。这个阶段对宝宝的数量理解能力的要求更高一层,不仅能够数全部的,而且能够按照要求的数量去选择物品,这个和点数有一点互逆的意思。10以内的按数取物大概要到3岁左右宝宝能够掌握。
5、数量之间的计算。之后宝宝开始掌握简单的计算。其实计算的概念宝宝在6个月的时候就有直觉。我只能说是直觉,因为有科学实验显示,当你在幕布上放了3个娃娃,再拿进来两个,反而只有一个的时候,6个月的宝宝眼中充满了惊奇,表示不理解,而当结果是五个时候,宝宝瞥一眼就移开了眼光,只表示“这很正常,没有什么可看的”。宝宝掌握这些概念的顺序正如我们预料的一样,先加后减,利用加法让孩子理解乘的概念,分份让孩子理解除的概念。
8.怎样教孩子学英语方法有哪些 篇八
要合理运用教材,很多家长喜欢一次性给孩子买大量的英语教材,这样其实不好,因为那么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抗情绪,建议一次就买一本教材,而且每次还要买不一样的,让小孩子感到新鲜。
家长要注意辅导孩子的英语,有父母的陪伴,小孩子的学习也会有效率很多。
要注意给小孩子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可以多听一些英文歌,带孩子看一些英文动画片。
9.面对暴力怎样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篇九
事后,孩子在自己的日记本中写道:“幸好我的自尊心不强,要不然就完了。”这一句话足以刺痛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神经和心脏。在为这个孩子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欣喜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够。
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本不该出现如此暴戾的场景。当然,这样粗暴的老师肯定是不配为人师的,这样混乱的学校也一定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虽然这并不代表绝大多数,但是现实中,总会遇到这样的老师,总存在这样的学校。
通过分析这次事件,我觉得至少有三个地方是值得我们警醒的:1.为什么一个12岁的孩子,被别人殴打,却不知道躲闪、逃避?2.为什么孩子在被打以后,回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家长,而是通过弟弟,家人才了解到孩子被打了?3.为什么班级里面的50个孩子,没有一个人拒绝殴打小明,甚至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老师,更没有一个人敢于站起来保护自己的同学?
对于12岁左右的孩子,应该已经具有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了。但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的孩子却集体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没有了说“不”的勇气。这不能不算是对教育的巨大讽刺。我们努力地让孩子听家长话,听老师话,却没有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在一切都要孩子听话的指引下,在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的要求下,无形中却把孩子教育成了“脑残”。
学校尚且如此,而我们的社会远比学校更为真实、更为残酷。暴戾之气无处不在,暴力事件无时不有。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更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
既然如此,与其抱怨和指责这个社会的不良之风,不如教孩子面对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如果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虽然无法完全排除所有风险,但至少能够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来帮助孩子面对这些危险呢?又该如何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呢?
首先,要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孩子对老师是信任和尊敬的,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当圣旨。但老师不是圣人,老师的话也不全对。
一方面,当然需要老师意识到,他们得到孩子和家长的信任、尊敬,很大程度是他们的职业而不是他们的行为。他们应该对这个职业充满敬畏之心,认真对待这份职业。
另一方面,家长需要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要在家也搞“一言堂”。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一些决策,鼓励孩子发表不同的看法。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具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当别人的所作所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孩子就会拒绝,不会盲从。
其次,家长要经常跟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学校和老师的情况。家长需要把孩子当朋友,经常跟孩子进行充分交流,多聊聊学校的事,无论开心的事还是伤心的事,都要洗耳恭听。通过日常的交流,我们或多或少就能掌握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也可以及时了解学校和老师的不妥做法。如果发现什么问题,就可以提前预警和干预。
特别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老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可能给孩子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大多来源于成年人的鼓励和赞美,无论明示或暗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心向好,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认可。很多时候,成人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此外,家长还要善于跟老师沟通,不要盲从老师。要想知道孩子的学校生活怎么样,还可以跟老师充分沟通,多方面了解孩子和学校的情况。但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一定要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
毋庸置疑,我们也需要尊重和支持老师。但抱着尊重的态度对待老师,并不是完全无条件地服从老师。如果老师的处理方式有问题,可以善意地提出来,当面进行交流。如果老师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及了原则和底线,在无法交流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正规渠道反映问题。当校方故意拖延或者渎职的时候,建议先给孩子办转学手续,然后再利用其他渠道反映情况。
很多时候,该有的权利还得自己争取。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维权意识,或许我们就能改变这个社会。
10.德国人这样教孩子学音乐 篇十
德国有8千多万人口,合唱团有4万个,还有2.5万个业余或专业乐团和舞蹈团,大约每4个德国人就有1人会熟练地演奏一种乐器或在合唱团唱歌。很多德国人对声乐、器乐都很在行,可以说德国是音乐之邦。这与德国人在儿时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德国孩子是玩多学少,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与客人津津有味地谈论音乐作品时,当他们演奏自己钟爱的乐器时,当他们领着孩子参加音乐会时,孩子对艺术的爱恋便产生了。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比用棍棒压迫儿童苦学有效得多。但前提是要成功地创设能够让孩子感受音乐美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参与其中的欲望。
快乐的学校音乐教育 德国幼儿园里见不到孩子们正襟危坐的模样。老师主张音乐课先要让孩子去接触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如三角铁、铃铛、木琴、鼓号等,老师放手让孩子去摸摸、敲敲、弹弹、吹吹,让孩子利用一切机会感受音长、音色、音高、音准以及噪声与寂静等。老师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与乐曲的理解,进行即兴的动作表演,或出一些有关音乐表现的题目,如“美丽的春天”、“冬天的滑雪场”等,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用动作、琴声、模仿的音响,表现一幅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音乐图画。德国的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它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11.教孩子做人的古代蒙学教育 篇十一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一文中讲到,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意义“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亦不专为幼年、青年乃至中年以下人而设”,此项教育的主要对像“乃为全社会,亦可说为全人类。不论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不论男女,不论任何职业,亦不论种族分别,都包括在此项教育精神与教育理想之内”。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以治国平天下为其终极理想的儒家思想贯穿于蒙学至大学的教育。
在钱先生看来,儒家教义,主要在教人如何为人。儒家的孝、弟、忠、恕、仁、义、礼、智,都是为人的条件,应为人人所服膺而遵守。古代的蒙学教育,即儿童初级阶段的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古人认为“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长大后也难以发生改变,因此“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
先秦至魏晋时期,蒙学教育主要针对贵族和士大夫的子嗣。先秦时期的蒙学教材流传下来的不多,有李斯的《仓颉》,胡母敬的《博学》等。汉魏六朝时期,蒙学教材的编写和应用比较普遍,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流传后世比较有名的是周兴嗣的《千字文》。从唐宋起,由于平民教育发达,蒙学教材的数量增加,教材种类增多。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读书、作对和习文等五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教学都融进了如何做人的思想。
古代幼童用于识字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现在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中传为南宋王应麟作的《三字经》不仅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而且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其后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以及朝代变革,最后部份强调只有努力学习并懂得如何做人,才能“上致君,下泽民”。是以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再如南朝武帝时期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不仅讲述了天地万物,讲述了做人的标准和准则,如要孝顺父母,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要忠诚等,还讲述了恬淡的田园生活,对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予以了赞美,其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被称为“小百科”。而且四言长文的《千字文》是句句押韵,朗朗上口,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是其他蒙学读物无法相比的。
而明确以德育教育为主的蒙学课本有孔子的《孝经》、《论语》,南宋朱熹的《小学》、吕祖谦的《少仪外传》,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编的《小儿语》、《续小儿语》,清李毓秀的《弟子规》等。这些课本规范了幼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等方面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如《弟子规》开篇就是要遵从“圣人训”,要“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了剩余时间才学习文化知识。
此外,古代蒙学课本还有一些主要是介绍掌故、名物、作对、各科知识等的,如明清私塾普遍采用的《蒙求》、《龙文鞭影》、《史韵》、《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以及《千家诗》、《神童诗》为代表的诗歌类教材,其中也贯穿着道德教育。学习完这些蒙学课本后,先生可根据学生情况,开始讲解四书五经、《左传》、《史记》等经典著作。
古代民间举办的蒙学可统称为私塾。私塾的办学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富裕人家聘请教师前来设立的“家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二是由一村一族集资建立的村学或族学,延请教师教其子弟。三是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祠堂、庙宇,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附近学童就读,这一类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塾,在蒙学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通常在开学的第一天,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而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礼成,要设宴款待老师。私塾先生通常是没有中举的秀才。
私塾先生开讲,有的以《论语》开篇,有的以《诗经》开篇,后来更多的以《三字经》开篇,然后再续讲其他内容。古代读书方法,先是先生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然后是先生大声念,学生同时小声念,再串成一段合诵。等学生能正确朗读后,则由学生自己读,教师给予必要指正。读书的过程中,还比较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强调“心到、眼到、口到”和正确的姿势。学生要反覆多遍地读书,直到熟练地背诵,最终还要会默写。
不过,学生尽管背诵得滚瓜烂熟,可能并不懂得意思。等到一定时候,教师才开始就其所读之书进行讲解。这样做主要是根据二三岁至十四五岁的孩童“多记性,少悟性”的特点,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其陶冶心性,开启智慧。在先生的要求下,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记不少经文,这些孩童背记的东西,使他们终身受益。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量,并经先生讲解,了解含义后,就要开始学作对子(对联)和做文章。经过这五个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水平就达到了童生的水平,可以进一步深造了。
古代蒙学教育模式灵活,私塾大多在十人以下,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先生可以因材施教,不求统一进度。
显然,同现代不教孩子如何做人重在传授知识的小学“填鸭式”教育相比,古代的蒙学教育在教导孩童如何做人即修身方面是成功的,而正是在这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才成为了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这难道不令今人反思吗?
12.怎样教孩子学三字经 篇十二
但是需要分清楚的是,外国家长要教孩子的是“价值”,不是“利益”;是“人格、品格”,不是“记账、算钱”。不必用钱来教孩子懂钱,而是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只会教出一群斤斤计较的小气财神。
一位美国母亲分享如何帮孩子树立金钱观
这是一位美国妈妈教育她10岁的女儿莎蒂如何樹立金钱意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2~4岁:数钱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分清硬币和纸币之间的区别了,当孩子把一枚一枚的硬币放进存钱罐的时候,计数能力(这里指的是计算硬币的个数,而不是计算价值)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4~6岁:开设储蓄账户、带孩子去买东西
选择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开设一个储蓄账户,这样她就可以把一些零用钱和收到的礼金存到这个账户里。当孩子看到账户里面的钱在增长时,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虽然很多时候父母外出购买日常用品时习惯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过带着孩子去买东西,让他可以看到买东西过程中父母如何对比价格也是让她树立金钱意识的一种方法。
6~10岁:分配家务
在这个年龄段,让孩子通过做一些日常的家务来赚取零用钱是最受父母欢迎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在各种节日里,孩子从亲戚那里收到的礼金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除了日常给孩子的开销,给她更多的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也很重要。
10~14岁:开设个人借记卡
美国的很多孩子会在这个时候打一些零工,当保姆或帮人遛狗都是比较常见的临时工类型。因此在这个时候帮他们开设个人借记卡,让他们学会如何平衡收支是最适合的。如果孩子想要买一部手机,父母可以预先支付,随后再让他们用打工的钱分期偿还给父母。
14岁以上:使用信用卡
如果可以顺利完成以上几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储蓄,也会更加容易学会经济独立,因此这个时候也可以给他办一张信用卡,让她慢慢学会如何在日常消费中维持个人信用。而当孩子长到16、17岁的时候,父母就该开始考虑和他们探讨上大学的费用问题了。
日本式财商教育:自立更生、勤俭持家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因此,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如何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以及储蓄压岁钱。而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知识,已经融入少年儿童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让他们逐渐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也为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犹太式财商教育:3岁识硬币、9岁懂货比三家
全球经济圈中的很多精英,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投资家索罗斯、纽约市市长、彭博通讯社创办人布隆伯格等,都是在小时候接受了“犹太式”的财商教育:“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
儿童财商教育是一项极为细致和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方式上,要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故事性,从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性方面入手,引导儿童亲身体验、观察和认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各种作用,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对理财的兴趣和热情,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让他们在家庭财务中拥有自己的角色,逐步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儿童的理财能力,可以以如何打理压岁钱和零用钱为切入点,逐步在实践中扩充理财知识。
英国式财商教育: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重要性;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相关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法国:给孩子开设账户
法国的家长们认为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发放零用钱,他们认为,即便是小学生,都会有各自特殊的消费需要,同样需要一笔开销,对此,家长应予以尊重和支持。法国的父母还鼓励孩子将这笔看似不起眼的小钱消费掉,然后和孩子交流感受,帮他们分析消费是否合理,让孩子从中获取经验,汲取教训。
法国家长大多在孩子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这笔钱是不少的,有的会有上千甚至数千法郎。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
德国: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书籍——《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不能用做试验的心态,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能让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如何理好自己的钱财
理财第一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的习惯。这其实很简单,可以先从记账开始,把每天的吃穿用度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有了记账的习惯,就要认真地做总结了,比如哪些钱其实是没必要花的,以后可以拿来借鉴。不是十分必要的花费,就可以省下来,这样就可以保证月月有盈余,不至于加入“月光”一族。
手里有闲钱,接下来就可以做点投资了。现在“宝宝”类的货币基金挺多,有些很不错,要求的起始资金也不多,很适合资金不是很多的人理财;再有就是基金定投,强制自己每个月存一点,也是一个不错的理财方式。
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了。可以去做一个风险相对较高,比如股票之类的投资,不过也不能盲目地投资,要做足够的功课,并且也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你适合这些投资,就可以继续赚取你的财富;如果不适合,就要及时收手,千万不可有赌徒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上班族一般晚上时间很充裕,大好时光不可虚度,利用这些时间可以想办法提升一下自己,不论是哪方面的提升,这也算是对自身的一种投资,效果也许不容易显现,但一定会受益终身。
责编/沫菲
13.怎样教孩子学三字经 篇十三
妙妈
数学这门学科一直是大多数人的心头恨,很多人高考成绩不好,就是被数学拉了后腿。妙妈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数学拿过九十分以上的次数屈指可数,虽然这跟自己的智商高低有关系,但是如果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少也会有所帮助。
下面是妙妈整理的一些学习数学的妙招,家长们赶紧收藏起来。
1
注意学习效率
有时候孩子拿到一张试卷,一道题能做几十分钟,时间就白白的被耗走了。这是因为有些孩子喜欢死磕一道题,做不出来就继续演算,直到把结果算出来。
虽然这样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但是有点浪费时间,在考试的时候很容易因此丢掉其他的分。
所以,注重学习效率是首要任务,当孩子一道题做了十多分钟还是做不出来,那么就可以转战下一道题,等到全部做完后再来解决难题,或是请教老师和其他与同学。
2
同样的题目不要重复做
有些学生喜欢反复做同一类型的题目,觉得这样可以把这种题型烂熟于心。虽然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同一题型做了很多遍后就应该停止,因为你已经熟悉了路数,再做下去只会浪费时间。
家长要告诉孩子,一种题型做会了以后可以转战下一种题型,这样才能得到提高。
3
学会稳中求胜
很多学生为了能快速做完习题,常常做完一题不检查就赶紧坐下一题,等到全部做完,时间一到交完卷,才发现自己哪里出了问题,结果分数就白白地被扣掉了。
最好的办法是做完一题之后花一两分钟再审视题目,演算一遍,这样比较有保障,才能稳中求胜。
14.父母如何教孩子学礼仪. 篇十四
喜宴桌上,新郎新娘过来敬酒,5岁的小强竟脱口而出:“妈妈,新娘好丑。”当下,新娘的脸沉下来了,所有的人都很尴尬。
这种情形往往会造成家长的困扰,令家长感到难堪。那么,如何杜绝这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又能做些什么呢?
小孩见人不知问候
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小孩“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小孩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小孩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小孩,结果愈催愈糟。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小孩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小孩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小孩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小孩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
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小孩,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小孩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边,这些规则一定会被打破,但家长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小孩遵守。同时,家长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小孩在超市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小孩不听劝说,就冷静地带他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小孩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下次出门前,可再和小孩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小孩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小孩学会自我控制。
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别在吃饭前或午睡时间带小孩出门,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兴奋,难以控制,小孩吃饱睡足了,大人也比较轻松。
如何带小孩去餐厅
带小孩出去吃饭或聚餐,也得做“预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小孩说明状况,像是到餐厅不能大声喧哗等。
就餐前,可先为小孩准备小点心,或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呆坐在高椅子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小孩有点乐趣。用餐时,别一口气就把小孩喂饱,而是和大人进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则小孩一饱就精力充沛,很难再得住。
在这过程中,还可从小孩的“百宝袋”里掏出好玩的东西吸引他。像是拿出绘本童书,让小孩一页一页地翻。绘本比其他玩具更适合带到餐厅,因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小孩喜欢看自己的照片,还可以问他:“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让小孩沉浸在愉快的回忆情绪中。
大人讲话,小孩插嘴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地告诉小孩:“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小孩插嘴时回应他的要求,否则他会不断重覆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这是不礼貌的。”但在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小孩:“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小孩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教小孩说礼貌用语
所有的幼儿教育专家都认为,要小孩养成这个好习惯,爸爸妈妈得以身做则。如果小孩常听到爸爸妈妈用“请”字与人沟通,自然而然会明白它该怎么使用。日本少儿生活研究所所长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个小孩》一书中提醒爸爸妈妈,如果希望小孩有个良好的交流习惯,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说“请”、“谢谢”、“对不起”,因为这都是保持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
如果小孩口出恶言
“你是猪,你白痴”,“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妈妈,这个新娘好丑”。当这些话冷不防从小孩的嘴巴出现时,爸爸妈妈窘得想钻进地洞里。
其实,小孩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但要避免出丑,家长要做的是持续教导适当的行为。因为,当小孩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
比如说,小孩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小孩,不一定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也要教小孩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小孩:“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也要提醒小孩,常常说这种话会得罪人,没有人喜欢跟他做朋友。和小孩讨论他的情绪感觉,建议他使用其他文雅有礼的语句,会比纯粹的斥责更有效。
学会赞美
网络上曾有个笑话,一个每天要骑脚踏车送小孩上课的妈妈,有一次为了小孩的一句话兴奋不已。原来,是小孩在上学途中,附在她耳边说:“妈妈,你内向贤淑。”过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来是小孩发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驶”说成“内向贤淑”,但已经让妈妈高兴好几天。的确,小孩的赞美,常常会在最恰当的时刻发挥最好的效果。幼教专家建议,教小孩从小学会赞美,不只是赞美别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关怀、安慰人的能力。当然,家长的身教还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妈妈常常赞美他人,小孩的嘴巴也比较甜;如果家长严苛批评,小孩也难说出好话。
15.怎样教孩子学三字经 篇十五
孩子反抗父母被视为大逆不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说孩子错,不言父母过,这样的时代不会再来了。大势如此,做父母的人认清现实接受吧,不被孩子说自己越活越糊涂已经是幸运的了。
然而不得不承认,有的父母的确越活越糊涂。
孩子不会学习,光知道玩,父母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会教孩子吗?教得对吗?是不是该在家里教的东西没有教,以为全是老师的责任?是不是自己的理念过于陈旧,方法过于简单?是不是太早让孩子放弃了努力?
因为有不会教的父母,才有了辛苦的孩子。父母不会教也不要紧,会给孩子找到合适的人教也可以,不会教却自以为是更是害了孩子。
还要注意不要盲目信任老师,盲目信任老师的孩子容易只听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话,这与不信任老师一样不可取。
如果孩子总是爱玩,可以说是孩子的父母没有教会孩子如何玩。
孩子遇到困难告诉父母,得到的是帮助还是训斥呢?父母的努力是否帮助到了孩子,还是消磨了孩子努力的意志?父母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信念和努力方向是否正确。
孩子的学习差距不是一天落下来的,是在小学低年级就落下了。到了初中、高中责备孩子不认真听讲,孩子当然不服。有一个初中老师对班里所有的同学实话实说:“如果你们基础没有打好,到了初三,即使我上课讲的是中国话,你们也会像听天书一样听不懂。”孩子当然不是一天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事情是慢慢变糟的,而父母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因为承认这一切都是真的,就意味着必须要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多麻烦啊,大多数家长总是喜欢等到一切无法挽回时才真地去想办法解决。
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比要求孩子听话更重要
总有许多父母责备孩子说:“我就不相信,你上课认真听讲会听不懂?老师上课又不是讲的外语。”父母对自己无知的无知才更可悲。
这些听不懂的孩子在上小学时,父母认为孩子进入初中学习会很忙很累,所以在小学抓紧时间尽情玩耍。但是到了初中,有些学生多数时间只是傻坐着,眼睛盯着书,摆出学习的样子,其实并没有学进去。
用这种方式学习,不用说到了中学,就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学起数学和英语之类的科目也很吃力。
孩子不听话不是什么事,父母教得对不对才是最需要考虑的事。如果父母教得不对,孩子还听话不是害了孩子吗?愚昧而不自知的父母固执得可悲。
有许多父母最爱担心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也最爱说:“我的孩子就是不听我的话,这怎么办呢?”
如果父母说得不对,而在与孩子的争论中总是取胜,让孩子听自己的,那么父母的确会是赢得一次又一次的争斗,但却可能输掉整场战役。
如果父母说得不对,教得不对,孩子听话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父母一开始就要教对,这很重要。不会教,是从零开始。教错了,是从负数开始。
有多少父母愿意牺牲看望亲朋好友的时间或者放弃娱乐和业余爱好,花费时间提升自己?而一些优秀的父母愿意这样做。
也许有些父母很幸运,不必工作很长时间,或者不必努力、不必付出代价就有所收获,但如果也期望孩子这样,希望往往会落空。
父母坚持关心孩子的学习,不仅在孩子小的时候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影响孩子今后对工作的看法。如果孩子从小就懂得只要努力就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孩子会一直努力下去。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工作带来的快乐,更容易走上幸福的人生。
父母应该懂得内省,在孩子最善于接受父母引导时,父母给予孩子错误的引导,让孩子吃尽苦头,体味被击败的痛苦,孩子当然就不再乐于接受父母的引导。
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因为听话吃了苦头
孩子有多尊重父母,决定于父母为孩子做过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属于后知后觉型,齐利剑在上学时一直是老师眼中努力型的学生,成绩优异。他妈妈回忆说,在小学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利剑回来找理由说:“这次考试比较难,我这次是班里还算好的,谁谁谁都不如我,老师说我应该能考得更好,可是这次是粗心。”
利剑的妈妈看了看孩子的卷子,深思了良久,的确孩子以前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数,也许真的像孩子所说是粗心造成的,就给孩子出了同样的题让他做一下。利剑看了一下题说:“谁家的父母出题让孩子做?我们同学都不做父母额外加的作业。”利剑的妈妈看出来孩子这是找借口,其实是题对他来说有难度。她发现孩子考差不是偶然的,的确是没有把基础打好,可不像孩子说的那样是因为粗心没做对,而是因为不会没有做对,承认这一点,父母很痛苦,孩子很难堪。
发火解决不了问题,但直面现实才能解决问题,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得付出应有的勤奋。
她认定孩子需要帮助式的学习,她给孩子增加了学习量,提高了标准。遇到孩子或多或少的抵抗,她也坚持了下来。
利剑的好朋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妈妈也给他买了许多习题集,写了很多鼓励的话,可是没有真正帮助到孩子。所以利剑看到好朋友越来越跟不上、学习越来越无趣,才觉出妈妈的智慧。他也明白了不去努力比咬着牙做下去更困难,过低的标准其实对孩子伤害更大。
觉得妈妈说得对、做得对,以后再遇到事的时候就不会浪费时间和妈妈吵。
愤然与反叛厉害的孩子,是因为越听父母的话吃的苦头越多。
在孩子无条件相信父母的时候,更应该倍加小心,不说错、不教错,给孩子省时间,还建立自己的权威。
像优秀父母那样去思考,像优秀父母那样去行动。不要目光短浅,要有战略眼光。怕就怕对孩子有决策权的家长犯错误。
【怎样教孩子学三字经】推荐阅读:
父亲怎样教育孩子01-04
怎样帮孩子学会学习09-15
怎样培养孩子大胆性格11-01
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07-10
家长怎样教育好孩子10-16
怎样给孩子写道歉信12-01
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12-17
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01-05
该怎样指导孩子看文学名著08-01
怎样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