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

2024-10-12

新闻故事(9篇)

1.新闻故事 篇一

今天晚上,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一个新闻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说的是沈阳市一位老板开了一个叫金丰超市的商场,开业两年期间,被政府有关部门检查罚款了39次。第一次是在开业的时候老板打出“金丰超市,物价最低”的标语,工商局的人说用“最”字做标语违反了《广告法》,要罚款。第二次工商局的人想捞点钱,就去金丰超市把真的烟说成是假的烟,把烟没收,还要罚款,老板请朋友帮忙才把烟拿回来。可是,过了几个星期,工商局的人又再次来到金丰超市,把真的白酒,说成是假的白酒,要没收并罚款。面对无休止的检查罚款,老板忍无可忍,拿起了法律武器,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工商局的人怕事情败露,连忙做老板的工作,让他撤诉,老板饶了他们,撤了诉,工商局的人赶忙把白酒和罚款送了回来。从这件事老板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以后每当有不合法的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老板就毫不留情地到法院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看完这篇报道后,我很有感触,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太重要了,我要从小学好法律知识,更好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新闻故事 篇二

其实, 故事的构成要素与新闻的构成要素是有类似之处的。对于故事的构成, 人们在众多定义中, 提取出共同的特质:故事是事件过程的描述, 其情节生动连贯, 便于信息传播, 有内涵和影响, 可能是真实的, 也可能是虚构的。故事的这几个要素中, 有的和新闻相符, 有的和新闻不符。例如, 事件过程的描述。这一点与一部分新闻文本是相符的。在叙事类的新闻报道中, 具有事件过程的描述, 有些描述还相当精彩, 与好的故事没有两样。在情节的生动连贯方面也是这样, 生动的新闻便于传播。内涵和影响, 故事和新闻两者都有, 只不过具体作用不同。但是, 最后一点, “可能是真实的, 也可以是虚构的”, 则只符合故事, 不符合新闻。因为新闻必然要讲客观性、真实性, 也就是必须在生活中真正发生过某件事, 而且是新近发生的。否则, 就不是新闻。

新闻的故事性文学表达的使用, 是为了用故事讲述的方法进行新闻报道, 这种新闻展现方式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和吸引力。这种表达方式的使用往往比较注重事件的细节, 会出现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较为真实的场景设置。以叙事为形式的新闻报道, 在满足了观众对于新闻趣味性要求的同时, 也使新闻报道的模式更加立体。叙事性的新闻迎合了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视听感受, 能够真正让观众喜闻乐见。在视听互动的过程中, 观众易于产生情感共鸣, 加大了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接受程度。从影响上来说, 好的新闻故事能够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刺激, 从而激发观众对于新闻事件的关注, 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那么, 如何才能用好“故事化”这柄利器, 让它为民生新闻的传播服务呢?

首先, 用鲜活的现场写新闻。民生新闻一般对于现场新闻的报道居多, 在报道的过程中, 如何将新闻现场描述得生动鲜活, 是考验记者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一次幼儿活动现场采访。三四岁的孩子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意图, 所以, 这就会给记者的采访增加难度, 但是, 如果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现场表现加以描述, 有的孩子憨态可掬, 有的灵活多变, 有的天真可爱, 那么, 这个现场就会变得鲜活起来, 观众也会通过孩子们的表情动作, 现场的表现了解孩子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新闻也会因为这个鲜活的现场而变得生动起来。

第二, 用形象的事件写新闻。新闻的叙事化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鲜活的形象, 用故事形象来叙说新闻事实。美国记者富兰克林曾经就说过, 新闻的叙事化表达就是要设置真实的场景, 刻画详细的情节, 叙述真实的细节, 让故事的形象有血有肉, 以此带来读者的情感认同。

第三, 用人物的活动写新闻。故事是写人的, 只有通过人物才能把故事写好, 写出来的故事才可读、可信、可亲。因此在写作中选择故事人物很重要, 这个人物一定要对烘托主题有代表作用。2008年, 我们去采访王坟的道德模范车瑞兵,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采访。车瑞兵带着精神病的母亲外出打工的事情, 让周围的乡亲称赞不已。在采访报道时, 我们通过记录车瑞兵从早到晚工作的过程, 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报道的过程中, 展现出了车瑞兵性格中的闪光点, 让读者能够从文字报道中感受到他平凡中的不凡, 将他身上的人性的美好展示出来。这样的报道能让读者产生一种信任感, 觉得真实可信。

在民生新闻写作中, 故事化写作一定要注重各种叙事视角的适时转换。就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来看, 比较常见的叙事视角有:一是从时间的主人公的角度出发, 利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这种方式主要利用现场还原感进行叙述, 可以很好地拉近与观者之间的距离, 让观者真实地感受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这样的叙事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合理使用能够在情感上激起观者的共鸣。二是从观察者的视角出发, 利用客观的描述进行叙事。这种模式之下的报道者往往出离于事件, 仅仅以一种观察者的身份真实地记录所见所闻。这种模式可以给观者留下较大的思考空间。三是从他人的视角出发, 利用他人的身份进行事件报道。比如我们在宣传一个人物典型时, 为了让这些优秀人物能入心入脑, 记者就要深入到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中去, 让他周围群众的语言去描述, 让他们把听到的、看到的, 或者亲身经历过的典型人物令人感动的事迹讲出来, 就比记者用几句话来表现更好, 更具说服力, 更能展示榜样的魅力。

3.新闻背后的故事 篇三

不知是2010年或是2011年,当时,我正在《湖南在线》就职。那年一个炎热的下午,西瓜上市没多久。我从吉首火车站下车后,带着广东麦田计划爱心人士的委托,直奔峒河游园看望一位双目失明、双手致残的残疾人,为他正在上初中的儿子落实资助款。当我路过电脑城停车场的出口处时,看见一位80多岁的老人站在一张小小的四方桌子边,两眼扫描着过往的行人,期待好心人花两元钱把他桌上剩余的两块西瓜买走。看着老人焦急的面容,我上前问他:“老人家,今天卖了多少钱?”。老人告诉我:“早上花8元钱买来一个西瓜,切成10份,每份卖一元,卖出去8块,换回了本钱,剩余的两块卖了,就得了两元钱的工钱,如果剩下的两块西瓜没卖出去,就只有吃西瓜当晚饭了。”

看见老人可伶的样子,我把他桌上剩余的两块西瓜买了。同时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老人名叫张邦富,来自保靖县的野猪坪乡佃蓬村,86岁,无儿无女。他说,几年前就想进敬老院,村上和乡里都说他不符合条件。所以,老人只好在熟人的介绍下,来到了吉首峒河游园附近租房靠炸苞谷花、夏天卖西瓜度日。老人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哥哥也是无儿无女,住的几间木房快要倒塌了,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水成河。

临走时,我问老人“现在还想进敬老院吗?”.老人对我说“想去,但是他们不会接收我”。于是,我劝导和告诉他“如果你真想去,我帮你联系好,你尽快把现有的东西处理掉”。老人满脸笑容说“我听你的”。

当天,我给保靖县野竹坪乡党委的彭书记打了一个电话,反映了张邦富孤寡老人在吉首街上摆摊为生的情况,在电话中我对彭书记说“张邦富老人是个孤寡老人,年近90的他只身来到吉首,依靠双手劳动渡日,没有在大街上乞讨,没有给野竹坪乡政府丢脸.。我们现在还年轻,你有父母,我有父母,你要老,我也要老,你、我都有这一天。我们共同努力,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去,不要让他病或死在外面”。彭书记接过我长达半个小时的电话后回复“我尽快了解一下,然后给你答复。”

时隔数日之后,我又给这位彭书记打了一个电话,进一步落实张邦富老人进敬老院的事情。彭书记回复我“感谢你对我们乡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感谢你对我们乡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会尽快把您交代的工作落实”,得到彭书记的答复,我心情激动,为了防止万一,在电话中我和彭书记开了一半真半假的玩笑“彭书记,得到你的回复我很感激,我期望着你能在一个月内把老人妥善安置好。一个月后,要是老人还在吉首的大街上卖西瓜,炸苞谷花渡日的话,我可就要带着老人到野竹坪乡政府拜访你了啊”。

虽然我们的通话是在欢声笑语中结束的,彭书记也从中掂量出这一席话的份量。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在保靖采写《金色盾牌在迁陵镇闪耀光辉》这个稿子时,和陪同我采访的保靖县委宣传部的彭司进老师谈起了张邦富老人进敬老院的事,彭老师也十分关心和同情张邦富老人的处境。当即给野竹坪乡的彭书记打电话,过问“有没有把张邦富老人进敬老院的事办好”。挂了电话,彭老师告诉我“彭书记说,老人进了敬老院”。

当天晚上,彭书记从乡下专程赶到县城和我们见了一面,当面作答“已将张邦富老人接到了敬老院”。

这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着了地。

然而,第二天当我再次来到吉首,在张邦富老人卖西瓜的地方所见到的一幕,却使我目瞪口呆,令人难以置信……..

离开保靖,我来到吉首,直奔峒河公园张邦富老人卖西瓜的地方,当我离老人卖西瓜的地方还有十多米时,发现老人依然像以往一样卖着西瓜。此时此刻,我心里怒火燃烧,无法克制“彭书记啊彭书记,你为何要欺骗我?没把老人接进敬老院,还捏造事实欺骗人?”

我边走、心里怨恨、思索着彭书记何故要欺骗我,当我走到老人身边时,所出现的情景更让我和围观者莫名其妙和不知所措,我离老人还有两米远时,他就认出了我,即忙迎上前,双漆下跪,双手拉着我紧紧不放,泣不成声。此时此刻,在大众场合之下,使我感到特别的难堪,围观者也议论纷纷。我即忙扶起老人,问他是怎么回事?老人泣不成声、断断续续的告诉我“我感谢你,你比我的亲生父母还要亲,不是你帮我的忙我,也进不了敬老院。”这时,我的心结才被解开,围观者也才明白了真相。平息了议论声........

老人告诉我,“自上次你要我把东西卖了,帮我联系进敬老院,只有一个多星期村里就来人通知我赶紧去敬老院。我去住了一段日子,跟敬老院的领导请了假,来吉首把没卖完的苞谷卖了又回敬老院的。”老人向我叙完详情,拉着我的手说“我请不起你进馆子吃饭,我给你端一碗粉吃”。老人的双漆下跪和一席感激之言,使我很感动地泪如泉涌。我连忙告诉老人“我不要你请我吃饭,也不要你给我端粉吃,你的心情我领了,你把现有的东西交给熟人帮忙卖掉,早早回敬老院,一旦在外面生病了,敬老院不会再接收你了”。老人连连点头,两眼流着热泪,感激之言说不完、道不尽……..

自此见到老人一面之后,又过了几个多月,我再次来到吉首经过峒河游园老人卖西瓜的地方时,和他玩得好的老人们、还有在那一路段负责交通劝导的女士们,见到我就说“你是个大好人啊,那个姓张的老人搭帮你把他送进了敬老院,不是你帮他进敬老院,他就死在外面没人管了”。

知情人告诉我,老人进敬老院一个月多月后就生病去世了。

4.新闻故事化采写要求 篇四

中心领导在关于新闻中心如何“解放思想、谋划发展”问题上,多次与科室长座谈,反复强调,有些稿件浮在面上,基本上是空对空的东西,有的是材料,有的要素不全,有的对领导讲话不能把握要旨,甚至引起歧义。为此,要求新闻采访写作要“告诉一个完整的故事,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链,不能断章取义。”

尚书权 2008.11.8

新闻故事化采写要求

中心领导在关于新闻中心如何“解放思想、谋划发展”问题上,多次与科室长座谈,反复强调,有些稿件浮在面上,基本上是空对空的东西,有的是材料,有的要素不全,有的对领导讲话不能把握要旨,甚至引起歧义。为此,要求新闻采访写作要“告诉一个完整的故事,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链,不能断章取义。”

此后,中心主管领导召集新闻采编部门负责人前后两次进行讨论,提出了具体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必须弄懂什么是新闻故事化

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臵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种报道方式用平凡的题材提炼深刻的主题,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情味的因素,情理交融,揭示人性的闪光点,激活人类的情感,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实现新闻传播的价值。

二、充分认识新闻故事化的优势 1.故事化新闻写作能提高新闻的可读性

平面化和现场感不强是纸质媒体的缺憾,而故事化新闻写作引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使得平面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而立体,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魅力。

2.“找故事”使新闻采编更注重新闻性

新闻的故事化要求记者在寻找线索时会更注重重要性、贴近性、趣味性等新闻要素,偏向于挖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和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故事,也注重挖掘新闻背后人性化、源头化的问题。故事化新闻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也注重挖掘新闻背后人性化、源头化的问题,提升了新闻的内涵、拓展了新闻的影响力。

三、各种新闻题材都要体现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不仅体现在通讯中,各种题材都有故事化的要求。消息,一般要求是新闻要素齐全,简单明了,交待清楚,但这中是最基本的要求,较高的要求是,消息要有事件、有背景、有分析,有观点,同时,消息中也可以有故事;通讯,勿庸臵疑,要求故事性强,有深度,背景清楚,主题突出,情节生动;现场稿:要有亮点,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故事;对领导活动的报道及引用领导讲话,要把握准确,突出重点,概括全面,尽量用原话;特别要强调的是,油田生产单一,各种措施大同小异,如果不深入采访,稿件内容容易干枯。因此,一定要有现场,见人物,听对话。写出每一个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故事新闻故事化。

1.用形象的事实说话,突出情节和细节。悬念和冲突是故事的基本构成要素。一个好的完整的新闻故事应该有明显的现场感和紧张感”;“提供给读者任何可能得到的细节”。新闻故事化重描述、冲突、情节——这是新闻故事这种信息表达方式的体现。故事要蕴含一系列情节、细节,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要强调对事件的过程的展现,及事件内含的悬念、冲突的表现。要用故事化的叙述,选取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也可选用鲜活的直接引语,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度,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在回味中领略其深邃的内涵。

2.以人为故事主体,以人的视角写故事。在讲故事时,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色彩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近年来媒体流行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跃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崇高美。故事化的手法,使那些看似单调乏味的事例变成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感人故事。

3.建立多维的、立体的故事叙事视角。新闻是一门叙事 的艺术,用故事化手法叙事的关键在于对新闻事实叙述的视角选择。一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二是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记者像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不动声色地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三是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叙述。

四、落实“三贴近”,转变工作作风

新闻故事化不仅仅是写作要求,而是对作风、文风、人品的要求,也是开展三项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新闻故事化的根本途径。

1.贴近实际,切实做到重心下移。原油上产,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原油上产的故事也在基层。过去那种靠打电话、泡材料写稿子的现象必须坚决杜绝。只有贴近实际,写出有吸引力的作品,才能推动工作,推动油田上产。贴近实际,就是要重心下移,把新闻采访的重点放到基层。“记者蹲点抓基层”就是贯彻贴近实际、重心下移的体现,就是注重实践、注重实效的体现。

2.贴近生活,主动对接员工需求。新闻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而贴近生活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接员工需求,从员工需求中寻找故事,用故事把油田领导的要求同群众愿望统一起来。

3.贴近群众,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深入群众、贴近群 众,是一个老话题。为什么要“老调重谈”,这是由我们新闻故事化宣传任务所决定的。员工群众是新闻故事的汪洋大海,这个大海中,新闻故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五、强化业务学习,坚持新闻创新

新闻故事化实质上是用各种新闻技巧写作新闻,使新闻报道呈现出勃勃生机。要增强故事性,必须强化业务学习,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创新新闻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手段,满足读者意愿。

一是新闻视觉要创新。新闻采写要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善于运用新的眼光看问题,运用新的新闻视觉审视新闻事件、身边的新事物、新变化,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研究分析新问题、新现象、新发展、新趋势。

二是事实内容要创新。就是抓住新闻实践中那些代表事物发展趋势,透过表象抓住能体现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写到新闻作品中来,体现到作品主题上去,做到以小见大,一滴水折射阳光,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写稿角度要创新。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大主题,小切口;新视觉,深挖掘,找准切入点,通过巧妙选取角度,达到作品高,形式活,有创意,有吸引力的目的。

5.浅谈新闻的“故事化”发展 篇五

摘要平民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树立受众意识,改变过去那种“你听我说”、“你播我看”的报道方式、用平民化的视角叙述新闻,成为新闻故事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过去的报道中,我们一度忽视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今天我们再次对新闻“故事化”进行探索,就是让我们重新挖掘新闻报道的细节,用新闻故事实现新闻报道的深层变革。

关键词 新闻 故事化平民视角 在当前媒介日益丰富,受众对新闻等各类媒体节目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挖掘新闻节目的深度、广度和新奇度,从而激发受众的认同感一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作者在经过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后,发现新闻节目正在努力朝着新闻“故事化”这个方向发展,而受众也愿意接受这种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方式。

一、如何实现新闻故事化

美国新闻作家麦尔文·曼彻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去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手法上,就叫“新闻的故事性”

二、新闻故事化的需求

大量的各种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是唾手可得的,为什么要用故事的形式呢?美联社特稿部主任德希尔瓦说,讲故事实际上是一种很特别的报道形式。研究显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地罗列事实,而是真实的生活。新闻的故事化具有下特征:

1.本质的新闻特征。新闻即是对新近发生事实以及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事实对于新闻来说,无疑就是第一性的。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没有真实,也就没有新闻,正如徐宝璜所说的,“新闻者,确实都也,凡不确实都,均非真正新闻”。因此,真实是新闻的首要特征和最基本特性。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特征,新闻所特有的一种优势即新闻使人信服的力量才得以产生

真实性是新闻故事化的生命,叙事报道的力量在于事实胜于雄辩。真实性也是区分新闻故事化与文学不同的最具特色的标签,也是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的本质区别。即使故事化的新闻用尽故事写作的各种技巧,但真实性的特点决定了二者的本质差异。文章中的每一件事例、每一句话都是记者采集回来的,不允许丝毫的虚构与想象。有的记者为了弥补采访缺失或者采访不够深入,在新闻写作中进行想象,这样将新闻报道变成了文学创作,便失去了作为新闻的意义了。

2.用形象的事实说话,突出情节和细节。“故事”是一种稳定的内容,它可以从一种媒介转移到另一种媒介,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转移的过程不会破坏故事自身的稳定性,故事对受众来说不是直接可以接受的,只能通过文本所展示的情节来把握它。在叙事情节时,对于细节的处理非常关键。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斗争,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事件的跌宕起伏都是靠细节来完成的。悬念和冲突是故事的基本构成要素。曾获得普里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一个好的故事应该蕴含一系列情节、细节,当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偶然碰到一个复杂的情景,他的遭遇和反映就是情节的展开。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就是强调对事件的过程的展现,及事件内含的悬念、冲突等。有了故事性的新闻一般都很注重人物的言行、事件的细节、环境的画面等等,注意挖掘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情境,展现人性的真善美,从而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优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新闻故事化实质上就是借用文学的技巧写新闻,使新闻的报道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新闻故事化手法突出强调趣味性、人情化和矛盾冲突,注重新闻事件的画面、细节,重在技巧的运用,而对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新闻的来源重视不够,这对新闻的真实性无疑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所以,记者在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时,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在追求审美效果的同时,绝不可能忽略新闻真实性的要求。3.平民化。在过去,新闻一向都是板起脸孔说话,居高临下叙述,让人不敢接近。如今,在以商业文化为表征的消费社会的环境下,受众成为新闻传媒存在的社会基础,是社会信息的源泉,也是新闻传播效果的最终实现者。因此,改变过去那种“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树立受众意识,改变过去那种“你听我说”、“你播我看”的报道方式、用平民化的视角叙述新闻,从终极关怀走向当下关怀,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成为新闻故事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视角的平民化,是新闻报道以受众为依据的价值取向,是亲平民性的一种写作策略。

平民化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讲故事的新闻作用的对象通常既不是重大事件,也不是名人高官、大腕大款,更不是专家学者。他们采写的多半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这些普通百姓面对记者,谈起自己的生活,或者议论起国事来,往往是直言不讳,甚至是滔滔不绝。

三、新闻“故事化”对新闻发展的影响

一个成功的新闻或节目必须考虑到它的受众,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把观众的口味和要求放在首位。因此一个节目能否引起观众的收看兴趣,题材的选择尤为重要。

1.新闻故事要真实、新鲜、贴近,有收视价值。对于广大电视观众来说,现实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在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热衷于对奇闻异事的窥视与探究,从而填补平淡生活的空白,我们在选择新闻选题的时候,也要尽量选择一些个性鲜明、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引人人胜的新闻事件,通过电视手段,整合成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传奇故事,来娱乐、感化观众。贴近观众、反映生活、传达真实情感、新鲜奇特的新闻事件总是能吸引观众并打动观众的心。另外,节目的内容要找到和观众理解水平相当的平衡点,而不是提升到复杂专业的只有专家能够理解的高度。

2.新闻故事要以人为本,以人物为故事载体,体现人文关怀。每个故事都需要有一个主要人物,即新闻当事人。观众关注的焦点是人,发现人的成长变化、关注人的行为、探索“人”的内心世界是观众最为关心的事实。我们要从人性化的角度来挖掘故事的思想深度,让人物的命运来打动观众的情感并引起观众的关注。3.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下,调动一切手段,讲好故事。内容并不是电视的一切,形式也可以成为制胜的手段。除了新闻故事本身的内容,讲述故事的方法也要讲究技巧,要选择戏剧化的叙事风格“讲述”给观众,避免简单化、公式化地把新闻“读”给观众,最好每则新闻故事均应该具有小说、戏剧的特质。新闻故事的讲述者只有成为讲故事的行家,并能淋漓尽致地发挥电视传媒的优势,才能把一个新闻故事说得妙趣横生、感人肺腑并发人深省。

四、结束语

6.红领巾讲故事新闻稿 篇六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根据经济开发区少工委统一要求,蚌埠六中教育集团汤和路校区在9月27日下午隆重举行了庆祝建国69周年“红色工程——我的中国梦”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故事我来说——红领巾讲故事”比赛;同时,为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中学部“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古诗词吟诵赏析活动也同期举行。

先期举行的“红领巾讲故事”比赛,江建辉校长首先作开场致辞,鼓励少先队员们要加倍努力学习,勇提重任,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随后经各班推荐的12名选手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结合自身家庭实际,从浅至深,从过去到现在,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家庭的变化,城市的变化……来自五(3)中队的张睿同学,从“奶奶家房子的变化”讲起,以动人的讲述,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的掌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讲述,最终确定由五(3)中队的张睿同学、八(2)中队的张笑同学代表校区参加蚌埠经济开发区“改革故事我来说——红领巾讲故事”比赛。

短短40年的改革开放,祖国就取得了令世界人民瞩目的骄人成绩,正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这其中经典古诗词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吟诵古诗词能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认同,更能增进对祖国深厚文化底蕴的了解。经过七、八年级组各班师生的精心策划、认真筹备下,在“红领巾讲故事”比赛结束后,一场唯美的以“中秋”为主题的诗词盛宴拉开了帷幕,伴着优美的音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在同学们的演绎下,诗风雅韵、长袖飘飘。最终,七(4)班、八(5)班分别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寄明月》获得了本次赏析活动的一等奖。

7.探讨如何将新闻故事化 篇七

新闻故事化就是将新闻以故事的形式, 用朴实、简单的语言叙述出来, 主要将新闻还有故事两者的特性结合在一起, 形成新闻故事化的特点。目前新闻界各个媒体不断崛起, 不同的电视媒体竞争激烈, 都希望收视率能名列前茅, 他们在如何吸引观众的问题上, 做了很大的努力。

去年11月1日,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市信息办报送的一条互联网信息“一对农民父子的油菜科研梦故事在网上引起热议”做出批示:“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从中我们可以窥见, “讲故事”的能力, 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像央视《新闻联播》去年推出的《凡人善举》系列, 《河南郑州: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烟台大学保洁员吃剩餐倡导珍惜粮食》等等报道, 虽然不是多么宏大的主题, 但讲好身边的故事, 同样能传播正能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的故事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切实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把握好时、度、效,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新闻故事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 拉近媒体与群众的距离, 亲近百姓的真实生活, 并将群众最真实的生活报道出来。以往的新闻大多是严肃性的, 而故事化的新闻大多来自人民群众, 是基层性的, 大多反映的是百姓的真实生活, 与百姓息息相关, 更加能引起百姓的兴趣。

二、将新闻故事化的重要策略

1. 挖掘好故事, 引起共鸣

一个吸引人的新闻, 不仅要有“内涵”, 还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故事化的新闻如果在开头的时候能够设置悬念, 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那么这个新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一个能够吸引观众的新闻, 可以让读者有看下去的欲望, 故事有兴奋点, 给他们想象的空间, 吊起他们的兴趣。可以适当地制造冲突, 给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增加一点活力, 调动观众的情绪, 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一个故事化的新闻往往跟它的题材有关, 适合故事化的新闻需要媒体工作者走基层, 不要忽略民间的小事, 往往百姓对自己身边的小事更加有兴趣, 记者要注意细节性的问题, 到基层去探究实际情况, 将该新闻故事化, 如实地报道, 吸引观众的眼球。

2. 运用新技巧, 讲好故事

(1) 对准主体, 锁定镜头。一个好的新闻要故事化, 需要技巧。昔日的新闻报道方式已不适用于故事化的新闻, 要改变以往的虽简练但严肃、又缺少人情味的语言文字风格。基层化的新闻大多是真情流露, 是一线记者现场的有感而发, 更具真实性, 朴实的语言更加具有亲近感, 即使没有华丽文字的修饰, 也显出故事的真实感情, 打动人心。好的新闻不仅靠记者的能说会道, 更重要的是真实的镜头, 它直接决定了该新闻的具体性、真实性和细节性, 而这些考验的是摄影师的摄影技术以及视觉的敏感性, 坚持拍下现场的重点以及细节, 不漏掉任何一个具有新闻价值性的内容。一则新闻要有主体, 而镜头要面向主体, 将主体最真实的感情变化拍摄出来, 将看到的如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 关注细节, 流露真情。对于一则新闻来说, 细节很重要, 一个优秀的媒体工作者要注意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情感变化, 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情感变化是新闻情感的关键。我国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做得尚不完美, 需要记者从采访的角度与节目的报道中寻找原因, 改变这种情况, 从平民的角度去对待问题, 让新闻更加地体现出人情味, 从而打动人心, 引起百姓的共鸣。一个小小的细节, 往往是最打动人心的, 而这需要媒体工作者用心去捕捉, 不求用华丽的语言去加以修饰, 只需要用真诚去讲述出来。

(3) 改变文风, 亲近百姓。除了细节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外, 还有一点就是在走基层的过程中, 要放下自己的身段, 亲近百姓, 实现零距离的采访与拍摄, 更体现出走基层的含义。新闻的故事化还需要媒体工作者的创新与改变, 以往的政府报告式不仅严肃又乏味, 而且官方语言运用过多, 百姓听得是云里雾里, 这样的报导方式无趣味性, 百姓也不感兴趣。创新性的新闻报道方式——故事化, 以基层为基础, 拉近与百姓的距离, 做到体贴民心、为民解忧, 是一名优秀记者的责任所在。

三、新闻故事化应注意的问题

1. 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为了提高收视率, 许多媒体都在倡导新闻故事化, 新闻的故事化纵然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以故事的形式叙述出来。新闻资源的缺乏, 使那些并不适合故事化的新闻, 以故事化的形式展现给了观众, 因为性质的不同, 某些媒体工作者为了延长节目的时间,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这就使原本小的问题被扩大化, 体现不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因此, 在选择新闻故事化的同时, 要选好故事化的题材, 哪些适合故事化, 哪些不适合故事化, 需要媒体工作者认真斟酌。

2. 遵守新闻的基本原则

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性, 如果一则新闻违背了它的真实性, 那么它就没有了新闻的价值, 相反的还带给观众负面的影响, 不真实的报道误导观众。由于故事化的新闻带有浓厚的感情基础, 能够打动群众, 吸引观众, 但不能因追求情节而损害新闻的真实性。如果一则新闻失去了真实性, 那么它便没有了新闻的真正意义。一个真正的媒体工作者要遵守新闻的基本原则, 媒体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并遵守新闻的原则, 真实地报道自己所见到的, 所听到的, 所了解到的一切, 避免误导观众, 警惕新闻报道故事化带来的负面效果, 不要因此毁坏新闻报道的真正意义, 而是要用事实说话, 用最真的情感去吸引群众的眼球, 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 体现记者的职业道德与精神。

3. 避免脱离故事化新闻的意义

新闻界中的激烈竞争, 激发了许多媒体的创新, 为了吸引观众, 媒体工作者在挑选故事化新闻题材时, 往往根据观众的口味, 否则播出来的内容, 不仅群众没有兴趣, 也失去了新闻本身的意义。因此在挑选题材时, 他们往往挑选那些比较有趣味性的, 而与此同时在新闻的报道中又将故事中的某个较趣味性的内容放大了, 如果为了哗众取宠而在新闻的报道中使用大量的粗俗语言和低俗的画面, 不仅让人觉得该故事化新闻的庸俗, 还侮辱了新闻本身的意义。

当今的新闻媒体正处于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下,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彰显风采, 媒体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寻求创新之路。故事化的报道新闻是一种更具感情色彩的报道方式, 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 体现了以人为本、亲近人心的精神。选好故事并讲好故事, 把人心最深处的感情表达出来, 才能打动观众, 传递正能量。

摘要:新闻是广大人民群众想知道, 应该知道但不知道的重要事实, 媒体工作者要对重要的事实进行及时报道, 并且要将事实的真实性如实地报道出来。好新闻都是有共识、有标准的, 既要顶天, 也要立地, 要让新闻更加生动、贴近, 让群众喜闻乐见, 也要贴近民心, 说出群众的心声。而要将新闻原本枯燥的一面, 用朴实、感性的语言文字代替华丽的文字来吸引百姓, 需要媒体工作者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该新闻报道的真实情况, 并由记者或者主持人用最真实的感人的话语将其叙述成故事来引起百姓的注意力, 引起受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真实性,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波.电视新闻故事化刍议[J].职大学报, 2010, (3) :109.

[2]戴琰驻马店电视台.论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得与失[N].驻马店日报, 2009.

[3]杨秀娟.汝南县广电局新闻中心.电视新闻故事化存在的问题探析[N].驻马店日报, 2010.

8.把“新闻”当成“故事”写 篇八

怎样才能把新闻转换成故事来讲呢?

首先是要从新闻事件本身挖掘其故事性。

笔者曾采写过包头富裕起来的周边村——甲尔坝村。农村富裕起来,靠的是政策和机遇。但记者没有直接从高深的政策入手,而是先讲述表象,再从表象里探究原因。所以,标题就定为《甲尔坝村里故事多》。用故事形式讲述该村新现象:以收拾家当健身运动、村里大学生积极返村创业、村内马路一再拓宽、旅游成为村民休闲新方式……很容易抓住读者的兴趣点,深入浅出地完成了报道。该文获自治区新闻三等奖。

社会新闻本身就是故事,容易引起读者兴趣。但把经济新闻写“软”,成为故事,却是一门高妙的新闻采写艺术。找准“党的要求”和“群众需求”的结合点来确定主题,写作上又不“穿靴戴帽”,可谓是这门艺术的真谛。

包头日报在2008年,组织采写了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类稿件,笔者负责采写“交通”。三十年变化肯定是巨大的,但如果按常规思维,用一堆数据来对比,写出来的稿件必然枯燥乏味。如果能采取以讲故事的角度切入,让三十年的巨变生动再现,一定会很快吸引读者的眼球。记者本身也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黄河大桥的变革故事感受颇深,干脆就以第一人称来采写该报道。鄂尔多斯与包头之间横着黄河,横跨黄河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浮桥、普通大桥、铁路桥、高速桥,一直变迁过来,变化的是具体的桥,更是速度与快捷。30年,从鄂尔多斯到包头的时间,从一天缩短到半个小时。文章角度新颖,故事性强,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引起共鸣,该文《从浮桥到高速》获第十七届内蒙古新闻奖二等奖。

其次,文章的开头故事化,更能吸引读者。

包头日报经济部与当地工商部门联合开栏——《品牌故事》,对当地名牌企业进行走访。做为该栏目执笔记者,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笔者依然着眼于企业内在的小故事,力求以小见大,以趣味见成就。尤其是文章开头,一定要用趣味性的语言抓住读者的眼球与兴趣。比如,采写同利家电的报道——《让利成就“同利”》,文章开头:“采访开始,创始人祁松柏抱歉地说:‘现在脑子很乱,一会儿还有会要开’,便将我们交给了公司副总经理祁莹。祁莹笑说:我是老祁家的小祁。说同利,无可避免要提到国美与苏宁。以青山区文化路为例,不到五公里的直线距离上,从西向东共布有5家家电连锁店,国美三家,苏宁一家,同利一家。可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既有故事性,又为后来老祁出來细数苏宁优势埋下伏笔。使得文章本身有故事,连采访过程也充满了故事的趣味。

有读者打来电话:这样写企业,特好玩儿。

关于“小不点烧烤连锁”的报道——《“小不点”的大眼界》也是如此。文章开头:昨天,朋友“范范”在她的微博里写下一句话——夏天我最爱:烧烤、啤酒、连衣裙。说到烧烤界老大,包头人都知道——小不点呀!小不点烧烤生于包头,长于包头,“小不点”本人却是位河南人……

就像钓鱼,撒个饵,一步步把读者引入文章中心。事实证明,把新闻当成故事写,不仅不会削弱其必须具有的指导性,相反能为实现这个主要功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证。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9.新闻与新闻写作 篇九

一、什么是新闻

1、新闻的含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 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 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 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 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 “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 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这里,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 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它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其实,在我们新闻工作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虽然感觉不雅,但比较形象。

2、新闻的特征:

真实性(报道真实的事实)、实证性(用事实说话)、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变动性

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任何新闻作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 ●一是客观真实; ● 二是广泛传播; ● 三是具有新闻价值。

二、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基础,及时、全面、真实地用一种简洁的文本形式向大众传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写作过程。

如何写新闻?写新闻与学校语文课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作文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笔调优美,就是好作文,不一定要求真实,也不是为了发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面对广大读者,考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负有宣传党的政策的任务(为了党国的利益);新闻的体裁也相对分明,写作各有要求。

●采写新闻就是“采写故事”。“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他们认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新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新闻说到底就是“采访说故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故事”当然是事实,但“故事”比“事实”又进了一步,故事更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传播性。

需要指出的是,新闻中讲述的故事与“侃爷”们所讲的故事是有本质区别的: ●新闻故事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符合报道要求,要有一定的品位。●新闻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

●新闻故事要有内涵,故事是一个载体,它要载着意义。写新闻故事,要让读者思考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意义。所以,记者只有弄清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有效地安排文章结构,做引人入胜的叙述。

因此,记者写新闻不仅要问“故事在哪里”,还要问“故事的意义在哪里”,通过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关系的叙述与描写,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三、新闻写作的语言

●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点:

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

3、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2)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消息于通讯对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新闻语言的六忌:

●忌含糊、忌矫饰、忌堆砌、忌混乱、忌空洞、忌语病

来看下面这条新闻稿件: 龙川江的客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南川市,在2000年4月成功引进外来来投资商苏祖亮女士和乔胜祥先生。在我市石溪乡五里村修建一座装机为5300KW的水力发电厂。其命名为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全工程分为三期,一期为二级站装机4000KW,二期是大坝,三期是一级站装机1260KW。建功立业成后将每年为我市新增发电量2500万KW/年,新增税收50万于元/年,将为我市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通过前期三年的勘测设计、核算等工作,于2003年4月正式启土全面动工,由

于施工地一期地地质属于泥层极深的田地,二、三期工程地质属于乱石泥沙堆集而成的山体,大大增加了工程难度,延长了工程工期。

2004年8月28日下午6点38分第一台机组成功上网运行,也就是一期工程成功告杰。公司在2005年5月3日接受了中央水利部用电司副司长,重庆宣传部副部长及我市相关领导的检查。对这一工程建成完工后将对南川的贡献作了明确的肯定。

由于二、三期工程地,地质的复杂性,增加了开挖,修筑的难度和工程量。并且大坝属于全混凝土浇筑的拱形坝,对坝尖要求很严格必须开挖到坚硬的地方。2006年4月25日下午4点钟成功浇筑完最后一仓。同时意为作二期工程圆满完工。

2006年6月20日下午7点30分,全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在苏总经理按下启动按钮,在工人调试后成功并网运行,这标志着整个工程全面俊工。同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烛声。全公司上下职工都承庆于极度喜悦之中!

该公司招聘了18名下岗失业人员,让他们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为我市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工作问题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而为南川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其实,这条新闻无非就是告诉人们,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因此,最后我的稿件是:(2006.7.1)

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投运

本报讯(记者 邓伟)近日,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并网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

该工程位于我市石溪乡五里村,总装机容量为5300KW,包括一个4000KW的二级站和一个1260KW的一级站。工程于2003年4月正式动工建设,2004年8月28日第一台机组成功上网运行。

据悉,该工程全面投入运行后,将为我市每年新增发电量2500万KW,新增税收50万元,并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消息、通讯、特写等我们经常会涉及到的新闻体裁。

四、消息的写作

1、什么是消息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实、快、新、短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大致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四类。

2、消息写作(先看一则消息)

石溪全民打井解决吃水难

本报讯(记者 邓伟)8月17日,记者在石溪乡五星村1社看见,村民胡仕林、胡立建等正忙着打井。

截至8月17日,石溪乡1.12万亩庄稼受灾,8300群众、17200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今年57岁的胡仕林说起这场旱灾就直摇头,他说:“以前,自己和邻居一直在离家六七米远的水井打水吃,几十年来一直未看见干过,如今,水井早已见底。”

“猪牛吃的水我们就从水库里提,人吃的就到处找,实在没地方了就在沟渠里提从水库渗透出的水。”正从附近石堡丘水库提水回来的周发珍告诉记者。

水库里的水不能饮用,群众面临缺水危险。情况紧急,该乡立即采取措施,发动群众打井,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贴。一时间,全乡掀起全民打井的高潮。仅五星村

就修了大大小小500余口井。同时,该乡还在全乡范围内规划了150口能蓄水20方的水井。

在卫星村8社,记者看到,已修好3口水井,并已投入使用。村民严国怀拧开水龙头,清澈透凉的水流进了水缸。他说:“幸亏乡干部发动大家打井,否则还没地方找水喝。”

目前,该乡规划的150口井已修好56口,解决了该乡大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

(2006.8.19)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 个方 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我区一小记者对话*** “薄爷爷教我写新闻》、《南川41项目珠三角找“婆家” 我区在穗成功举办招商引资暨项目推介会》。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1、与导语相辅相成2、主题集中明确

3、内容充实

4、紧扣主题,精选材料

5、结构层次分明

6、手法灵活,勇于创新

7、流畅自然,生动耐看

(四)●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写作要求:紧扣主题、简短精练、位置灵活、述之有味。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背景和结尾在消息中地地位是:当有则有,可无则无。再看下面这则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对报纸而言,一则消息除了要有标题、导语、正文、结语、背景外,还得有电头。

我们来看看部分通讯员发来的稿件:

第13期

重庆市南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二〇〇八年六月六日

阻碍市政执法 行政拘留五天

6月5日,区市政执法人员对金佛大道隆化六校(原实验小学)前的占道经营进行纠章时,一违章经营业主因谩骂、殴打执法人员,阻碍、扰乱市政执法,被区公安局南城派出所依法行政拘留五天。6月5日7时40分,区市政园林管理监察大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巡查时,发现金佛大道隆化六校(原实验小学)前人行道有违章占道经营业现象,两名执法队员便依法上前去纠正违章,口头责令其立即改正。违章经营当事人张某此前多次占道经营,经

市政园林监察大队对其多次宣传、教育,仍拒绝改正,现场当众谩骂执法人员,说是在专门收拾他,并用手卡住一名执法人员的脖子,用拳击打队员脸部;另一名执法人员上前劝阻,也被卡住脖子,造成两名执法人员头部、手臂等多处受伤。此事引起附近大批群众围观,堵塞了人行道的通行,后经“110”赶到,将涉嫌阻碍执法行为人带离现场移送南城派出所,事态才得以平息。

经区公安局南城派出所调查取证后认为当事人的行为阻碍了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恶劣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监察队)

抄送:重庆市政委、重庆市园林局,区委办、政府办、区级相关部门。

五、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通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如果与消息进行简单比较,我们可以说消息是传递简明信息的新闻,而通讯是把简明信息写成故事的新闻。再说得通俗点,消息就是快速简明地“告诉你一件新鲜事”,而通讯是耐心地“给你讲一个新闻故事”。

具体而言,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时效上说,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 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 事,叙述 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 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 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三)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救人第一搞施救 以人为本抓善后》为例说明)(2007.11.20)

2、●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性质并列式、群相并列式、对比并列式。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3、●通讯的表达方式

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

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叙述的运用不宜如消息一般概括,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又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

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或直抒胸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情是真的,而景、物和人、事则不必真,即缘情而发,因情设事者多。而通讯之议论、抒情皆须缘事而发,因事生情、情不离事。而且,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粘合、结尾之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的语言既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具有实录性,不可妄加虚拟。

4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1)●人物通讯

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

●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

●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

●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是要写“全人”。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即指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对报道对象作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写作。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他父母病危也不回家、妻子难产亦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孙远鹏在灾区行中这样描写救援队伍在听闻堰塞湖“溃堤”时这样写道:作鸟兽散。这就很符合当时实际,试想,在首次遇到这样生死攸关时刻,人们的第一表现应该是什么?)

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我们的村党支书是大学生 绿叶对根的情义

养殖闯出一片天

7月14日,笔者在大观镇鹅凰村的一个种猪场内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几十位养

猪工人有的正忙着打扫圈舍,有的正忙着为猪消毒……这便是养猪巾帼唐珂的猪场。

说到养猪,唐珂庆幸自己找准了方向,从最初的200头种猪发展到现在的700多头种猪的规模,唐珂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看着自己用几年心血建起来的猪场,她感到欣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今年40岁的唐珂原本是农业银行的一名职工,丈夫也在工商银行工作,家里收入还算不错,但天生有股奋斗劲的她不满足于眼前平静的生活,想通过奋斗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2004年底,她毅然辞职,决定利用自己以前学到的养猪知识,建一个种猪场,这一决定得到丈夫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于是,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加上亲戚朋友的帮助、银行贷款等,共投资400多万元引进200头种猪,建了一个种猪场。

创业路上多艰辛。在建猪场之初,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引进了种猪后,唐珂从成都请来了专业的兽医和饲养人员。虽然有了专业人员的帮助,但她认为仅仅有专业人员的帮助是不够,自己还必须具有一套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技术,一边请教专家的同时,还报名参加了乡村畜牧兽医培训班,自费订阅了实用养殖技术书籍,掌握种猪养殖技术和饲料配制技术等。她常常整日整夜蹲在猪圈里,仔细观察种猪仔猪的生长情况,靠自己的吃苦精神和不懈努力,克服了创业路上一个个困难。

2006年,由于其它猪场出现了部分疫病的情况,唐珂的猪场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每头种猪就亏了1000多元,整个猪场陷入了困境。面对巨大的困难,唐珂毫不气馁,坚决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凑足了几十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一心想把猪场搞活。通过艰苦努力,猪场逐渐扭亏为赢,发展状况越来越好。

2007年,唐珂引进了加华和加福两个养殖场,与他们合资建了加系养殖场,到目前为止,加上正在修建的二期工程,猪场占地面积已达400多亩,种猪规模也从最初的200头发展到700多头,年出栏生猪可达10000头以上。正在修建的二期猪场即将投入使用,配套设施相当完善,除设有专门的办公楼外,还有专门的沼气发电设备,利用有机肥进行发电,不但能用来照明,而且还能带动空调,猪场内的温度就能用空调来恒温控制了。她还把有机肥免费提供给附近村民,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合理利用了资源。

随着效益的逐渐好转,唐珂富了起来,但深知创业艰难的她也不忘帮助和带动附近的养殖户、村民致富。遇到有人向她请教养殖方面的问题和技术时,她总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他们,还提供出场所免费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只要养殖户遇到养殖方面的难题,无论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在唐珂的带领下,村里生猪养殖的农户也逐渐多了起来,谁想从事养猪,她就主动提供品种。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时,唐珂还亲自和自己猪场的专家一起到养殖户家里查看情况,指导养殖、防疫、防病等技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谈到唐珂,附近养殖户们都无不感激她。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唐珂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唐珂为周围村民和养殖户开办科学养猪培训班10余次,召开经验交流会4次,提高了养殖户和村民们的养殖技术水平。看到他们露出的笑脸,唐珂感到自己在创业中实现了理想,在“帮带”中体现了人生价值。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这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区委书记的年夜饭)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

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写作前,作者就应分析手头占有的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便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②●写好事件的高潮

没有高潮,事件就是“死”的,就是平淡无味的。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故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③●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

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而事件又终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又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④●在记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要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以广辟渠道纳人才为例,三部分:开明开放抢先机、赛场选马竞风流、政之兴者士先归)(金佛山剿雪记及春节后一组南部片区抗雪灾的通讯)

大观:新鲜事儿多

“干部合不合格群众说了算”

“现在你们工作的好坏,我们都有资格参与评比了,驻村干部合不合格,都由我们农民说了算。”7月14日,在大观镇半年工作总结会上,金龙村村民代表韦强兴奋地说道。

原来,大观镇为了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入基层,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对今年的工作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各村增加了由5名村民代表组成的测评小组,对机关干部半年或全年工作进行民主测评。

这样,机关干部更多地和村民面对面地交流,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很多干部常常下村,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现在,“干部合不合格,群众说了算”已经成为大观干群的普遍看法。

“村官”走上机关讲台

7月7日下午,大观镇机关会议室座无虚席,全体机关干部都静静地听着金龙村党支部书记传春元讲授的“治村经”。

刚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的传春元,给干部们讲述了他担任十三年村支书以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建设新农村的得与失、苦与乐,向干部们交流了自己全身心投入农村基层工作最真实的想法:“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看问题,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这次讲座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农村,更加明白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有时觉得我们为群众做的真的太少了。”讲座结束后,一位机关干部颇有感触地说道。

机关干部当“义务清洁工”

“吕镇长,你们又来扫街了呀!”何双全老人边和正在打扫街道的清洁队员们打着招呼,边悄悄地捡起自家店铺面前的塑料袋。

如今,在大观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一队忙得热火朝天的“义务清洁工”。今年以来,大观镇狠抓集镇卫生治理,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全体机关干部组成的“义务清洁队”,在每半月的“清洁日”轮流对街道进行清洁打扫,干部的带动让许多群众除清理好家门前的卫生外,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清扫队伍中来。

“现在灰尘没有了,纸屑不见了,垃圾消失了,整个街道焕然一新,大家散步的时候脸上也露出笑容了。”住在集镇上的何双全老人乐呵呵地说道。

六、●写作的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党的宣传纪律;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七、●新闻写作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面我们说了,写新闻不同于写作为。那么,在新闻写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

1、先搭架子再写文章

2、研究报纸,不要简单模仿大消息、大通讯、大评论

3、一定要跳出本单位的圈子,站在全局衡量事实 大胆创新超越“本本”、走出太平看太平

——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记实

为切实抓好“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学习活动,将大讨论活动和推进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全镇大讨论工作稳步推进,太平场镇着力强化“大胆创新超越“本本”、走出太平看太平”,将大讨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针对我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5月30日上午,镇党委书记韦冬元、镇长何毅亲自带队,率全镇所属五个行政村三大长和镇级各部门负责人一行32人,先后参观了大观镇观溪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南城街道南园社区社保服务站和东城街道灌坝社区居委,实地详细地了解和学习他们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随后在东城街道灌坝居委召开现场学习交流会,认真听取了灌坝社区党委书记关于社区工作方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先进工作报告;会上就业局崔志有局长对我镇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培训科李学武科长对我镇在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业务指导;镇政府镇长何毅对此次参观学习人员提出要改变观念,加强队伍建设的要求;镇党委书记韦冬元提出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后各村(居)委、镇级各部门在思想上要认识到位,工作上要落实到位,加快建立完善劳动力动态基础信息库,多方位多渠道吸收用工信息,树立灌坝社区为标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年初党委、政府下达到各村(居)委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确保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在我镇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加快率先把我镇建设成为充分就业镇。通过这次活动,我镇各村增强了组织建设能力,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增长点。

重庆市南川区太平场镇党委、政府

二00八年六月一日

太平场镇干部外出“换脑”

本报讯(记者 孙远鹏)“别人不光是在服务态度上,更重要的是在服务理念上比我们更先进,更为群众着想。”日前,太平场镇组织全镇20余名村社干部和社保员,参加“就业再就业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活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以促进自身工作。

据了解,太平场镇在就业再就业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不仅仅是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闭门造车,学习传达文件,而是将20余名村社干部和社保员拉出去,到大观官溪村、南城南园社区、东城灌坝社区等地社保站观摩学习,实地考察就业再就业,以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并请就业局相关人员讲解就业再就业知识,通过考察学习找差距,谋思路,想办法,添措施。

在南园社区,干部们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对就业工作的介绍,他们将值得学习的东西记在心中,几个人不时交换意见,找出自己村社在就业工作上的差距;还有干部动手丈量起了服务台的高度、宽度这些细微之处。

“我们不仅要加快创建一个人性化的环境,还要进一步提高村级社保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水平、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太平场镇社保所负责人陆鑫告诉记者。

4、不要混淆不同的新闻体裁

5、要具体事实,不要空话和套话

6、不要以为自己清楚,读者自然就会明白

韩国朝天椒在庆元乡试种成功 “靠着这小小的红辣椒,按照与业主签定的收购合同,我今年可收入10000元左右,平均一亩地达到2000多元。”昨日,在烈日的照耀下,正在地里忙碌的庆元乡飞龙辣椒种植大户孙成义开心地说。

今年年初,庆元乡党委、政府在研究调整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时,先后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考察,通过论证,该乡的土质和气候都很适宜种植辣椒,多年来,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辣椒的习惯,决定在飞龙村2、3社试种适宜种植、销路看好的韩国朝天椒100亩,成功后将在全乡大规模推广。为了促使辣椒种植尽快形成产业,该乡指定一名副乡长专抓辣椒产业,并成功引进重庆业主李波,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并缴纳一定的收购保证金,由业主和政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目前,辣椒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据测算,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每亩增收600元以上。

韩国朝天椒“辣了”庆元乡

“快给我称一下,看有多重……”,“不着急,一个一个的来,称了的过来登记……”8月21日,庆元乡飞龙村3社的辣椒收购点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忙着将一袋袋刚收割的辣椒搬上收购车。

异国辣椒亩产1500公斤

为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今年年初,庆元乡特地引进了一批韩国五星朝天椒,并在飞龙村试种100亩。虽然村社干部告诉村民朝天椒品种特殊,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亩,可是飞龙村的村民们却没有一个能感到心里踏实,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异国辣椒能否在庆元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到了八月,朝天椒进入了采收的季节,村民们看着地里长出的一簇簇小辣椒,笑开了颜。飞龙村3社的村民韦会锡说:“每一窝都要结好几大簇辣椒,一簇上头大概就是二三十个辣椒,这个长势不要说亩产1500公斤,就是亩产1750公斤都是可能的。”

“公司+农户”不愁销路

对于飞龙村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小山村来说,朝天椒的丰收并不意味着就有好的经济收入。朝天椒的销售渠道、市场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为了保障村民能真正得到实惠,庆元乡党委、政府并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主动谋发展,与重庆盘溪农贸市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协商了收购保护价,每公斤朝天辣椒收购价不低于1.2元。

村民韦会锡说:“我们现在一点都不担心销路,只要你种,就一定有人收。”重庆市盘溪农贸市场的收购员告诉记者,从8月11日辣椒收购开始到现在,他们已经主动上门收购了5次,共收购朝天椒近1万公斤,收购价都在每公斤1.2元以上,有些辣椒收购价达到1.4元。

据庆元乡乡长田云钗介绍,韩国朝天椒的采收时间还有两个月,预计今年飞龙村100亩试种田可产辣椒15多万公斤,村民收益近20万元。

明年全乡推广韩国朝天椒

韩国五星朝天椒大丰收,这让飞龙村的村民乐开了怀,也让庆元乡找到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

庆元乡乡长田云钗告诉记者,飞龙村试种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该乡发展异国辣椒产业的斗志,明年庆元乡将在全乡范围内推广种植韩国五星朝天椒种,预计规模种植500—1000亩,仍然采用政府宣传引导,“公司+农户”的销售模式推动辣椒产业的发展。目前,庆元乡已经与贵州省贵阳市一家农贸市场签订了销售协议,为明年的朝天椒销售铺好了道路。

7、写消息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使用“为„„”、“在„„形成下”、“在„„的领导下”、“在„„基础上”之类的套话,直接把事实讲出来。如实报道了事实,你想说的这些思想应该包含其中。如果读者感觉不到,那就是你硬在给事实穿靴戴帽。

(2)除了导语可以概括一下所报道的事实外,消息主体不应该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要报道具体的事实,禁绝空话。如果你感到这样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这个报道便不该动笔,应该去采访。

(3)不要在消息中用第一人称。这说明你还没有跳出本部门的圈子,这样的稿子大多囿于狭小的环境,采用率很低。

(4)不要在报道基层干部的活动时使用“亲自”、“亲临”、“英明”的词汇,也不要“以赤心赢得上级的赞誉”之类的话,不要将“副*长”省略为“*长”。

(5)尽量不出现“他说:‘党的优惠政策激励我继续发展养猪产业,要做出成效,才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关心鼓励”、“真是感谢政府感谢党了。”之类语言。

(6)不要出现“大家说”、“他们说”,这在自然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一定要具体,谁、对谁、说了什么、怎么样,每一点都要交代清楚。

8、写通讯注意的几个问题

(7)标题不要过于笼统,大得无边。一旦这样确定下来,你必须一切从头讲起,不得不面面俱到,难于把握材料。

(8)不要纯自然地把采访的内容全部写进通讯。要适当编排,提炼出积极的主题,十分材料用三分已相当满了。

(9)不能将商业广告性质的企业领导人通讯,作为新闻投给党报。要划清为党报写稿与商业活动的界线。

结语: 以下几段话应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座右铭:

△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全集》第9卷第283页)

△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选集》第1217页)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给《新闻日报》增刊的题词)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

上一篇:手工比赛通知下一篇:怎么开公司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