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4-10-23

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

1.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指导思想

教学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过程,教学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我们要以“三个面向”为政治导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争取将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的学生状况

本期我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中,112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113却是全校里较差的一个班,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有的是因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不足,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对寄宿班和普通班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较园生活,做到真以人为本。

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Ji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

教学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领域内的探索成果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初中化学的教育,Ji发学生探索自然变化规律,加强学习化学深层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与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一行,精一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

走进化学世界 5小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6小时

自然界的水 7小时

物质构成的奥秘 8小时

化学方程式 6小时

碳和碳和氧化物 6小时

燃料及其利用 5小时

复习5小时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政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地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010—2011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教改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语文级段教学工作计划【返回 教学工作计划 栏目列表】

范文网

2.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农学、理工类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它是生物、农学、食品、园艺、种子、植保、林学、包装等专业基础课程。一方面,它可以配合理论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基础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实验教学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实验教学[2]。学生每次实验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能否熟练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除与教师严格教学和学生认真操作密切相关外,实验前准备同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实验前准备充分与否,不仅关系着学生实验的成功率,而且事关学生对实验知识掌握的娴熟程度。可见,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与大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成败密切相关,实验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因此,实验准备与实验教学内容同样需要重视。笔者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正确处理实验准备和实验教学的衔接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以致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方兴未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已将大多单纯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就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兢兢业业,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一般为3—6个教学学时,个别实验为12教学学时。学时数的限制无法让学生从试剂配制开始进行实验,只能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试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就要求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具备针对不同实验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能力。验证性实验重点是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关键是要求学生做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以便检验一个已知结论的正确性。如不同条件下对酶特异性的验证。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重点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该类实验学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实验结果,甚至有可能出现与理论预期相悖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的不规范之处,并能及时引导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实验准备工作,有利于实验教师正确预估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拟定解决方案。因此,实验准备工作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

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业务素质、自身修为和专业水平三个方面。其中,实验准备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验教学材料(包括试剂耗材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估算是否经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跟踪是否到位等是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实验技术人员是否能够做到以服务师生为己任,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则是自我修为的集中表现。专业水平则集中表现为实验教师是否能够在准备实验的过程自觉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拓展和加深自身的知识范围。

2.钻研教材,理清准备工作。实验指导是实验教学的指南针,每一位实验技术人员在准备前都应该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复习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吃透实验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正确预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把实验涉及的相关问题考虑全面。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提前将课上所用的实验仪器备好,并检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及时检修,以及需要配制和分配的试剂量计算清楚,配置完成后及时分装到相应规格的试剂瓶中备用。

3.加强协作,保持良好沟通。在实验准备前将自己认为需要准备的具体项目拟定完毕后,及时与带课教师沟通,以确保实验准备的万无一失。比如,实验所需的枪头、EP管等是否要进行灭菌或其他特殊处理,实验体系大小的确定等等。及时总结实验准备过程中的得失,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他们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进而减少学生实验过程中低级错误的出现率。更为重要的是也有助于任课教师整体把控实验教学过程,遇到问题迅速进行相应调整。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与实验教师之间要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在平时的工作中,实验技术人员虚心向实验教师学习,不断汲取经验,积极参与实验教材的编写。积极参加教学工作会,及时提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积极为实验教学的完善建言献策。积极配合相关教师,督促学生如实填写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表等,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100%。

二、一丝不苟,备齐实验用品

物质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进程和效果。这就不仅要求实验准备的教师具备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需要考虑实验材料的估算和试剂分装。此外还应考虑到实验室的安排是否合理。总之,烦琐而且费时是整个实验准备工作的重要特征。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认真做好预实验是保证实验材料的质量是否达标,以及实验设计是否可行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1.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定实验准备工作计划。生物化学实验涉及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测定、维生素C含量测定,酶的特异性、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测定,血红蛋白凝胶过滤层析,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等内容。因此,每一学期学期末,就要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执行计划表。待下一学期的第一周,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执行计划表,制订具体的实验准备计划,以确保每次实验课都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在准备本次实验的同时,还要注意下次及后续实验的内容及日期,确保有些必须提前准备的实验不会因缺少必需的实验材料而无法进行。例如做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时,需要提前一周萌发小麦苗,血红蛋白凝胶过滤层析实验则需要提前一天制备抗凝血。

2.以实验内容为导向,准备实验相关实验用品。(1)仪器、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实验课开始前一定要按照仪器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认真检查调试生物化学实验将要用到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仪器设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到分光光度计,因需要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测定,一般会都会借助分光光度计。因此,课前应确定需要紫外分光光度计还是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如果是紫外分光光度计,还应检查所用比色皿是否是石英的,如不是应及时更换成适应比色皿。此外,还应检查分光度计是否可以调零,是否可以调节T=100%等等。(2)低值易耗品的申购。实验教学中心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低值易耗品的申购工作,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低值易耗品耗费大户。可见,试剂耗材预算表的编制是生物化学实验准备的必要环节。试剂耗材预算表的编制必须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班的数量、班级人数为根本依据,将实验所需的试剂耗材按照实验名称、时间、材料、试剂名称等分门别类填入需求表中,经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核准无误后,报学院主管领导签字审核。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平时的实验准备过程成就要养成把所缺的实验耗材做好登记,以备编制预算时使用。(3)器皿的清洗。生物化学实验要求所需器皿清洁,特别是一些定量实验对器皿清洁程度要求更高。如: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胰蛋白酶实验,盛放BAEE和BAEE底物缓冲液的试剂瓶不仅需要清洁,而且不能用洗衣粉进行清洗,否则洗衣粉中的酶将会干扰胰蛋白酶活性的测定,进而影响胰蛋白酶含量的测定。因此,实验所需容器不仅要达到要求,还应采取正确的清洗方法清洗实验容器。(4)试剂的配制。精确配制试剂是实验准备的重要一环。配制试剂必须充分考虑到所配试剂药品的理化性质,规范试剂配制流程,并根据实验精度,合理选用量程合适的电子天平,力求称量准确,溶解充分,定容时一定要根据所配试剂量选用恰当的定容器皿。此外,在保证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浓度和实验效果的前提下,每种试剂的配制技巧和配制量也是配制试剂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因为有的试剂价格昂贵,有的试剂毒性大,如果不能很好控制配制量,而造成试剂剩余,不仅不利于节省实验教学成本,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5)预实验的开展。开展预实验是探索实验条件,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预实验的开展,一方面能够加深实验技术人员对拟开展实验内容的理解,掌握实验中的难点、疑点和注意事项,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熟悉实验操作过程,提高自身实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实验技术人员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或易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确保实验教学高效率运行。如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中,分离胶和浓缩胶的制备和室温的高低,以及四甲基乙二胺(TEMED)和过硫酸铵(APS)的加入量关系较为密切。以12%的分离胶制备为例,按照操作规程应依次准确无误加入凝胶储液、分离胶缓冲液、双蒸水、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四甲基乙二胺(TEMED)、10%过硫酸铵(APS)6.0ml、3.8ml、5.0ml、0.15ml、30μl、30μl后,很可能出现凝胶不能凝聚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预实验摸索出凝胶顺利聚合的最佳条件,如适当提高聚合温度等。如不进行预实验,势必会导致实验教学不能顺利进行。可见,在新一轮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必须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认真负责,积极参与实验教学

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是每位实验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3]。实验技术人员除做好课前实验准备工作之外,还应随堂上课,以便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实验进行状况。如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对实验操作步骤的熟练程度,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反应等等。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每次实验课实验技术人员都应尽量到实验室协助任课教师分发试剂,协助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等,并认真解决实验过程中师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以便在以后的实验准备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做到对生物化学每个实验的运行情况都了如指掌,针对实验进程中遇到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协商,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改进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和实验教师一起上好每堂实验课,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科学管理,确保实验室平稳运行

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和秩序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都要对使用过的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仪器故障及时报修;认真整理清点实验器材,及时补充更换实验药品,做好实验药品的归位工作;搞好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确保实验台面和实验室地面的干净整洁。

1.实验仪器的管理。建立健全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和制度,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得到妥善放置并能够进行定期保养,固定放置的仪器设备要配有仪器使用说明书和使用情况登记表。仪器使用人员必须在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之后才能单独操作仪器设备。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在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避免由于未按说明操作造成的仪器设备故障。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及时请实验技术人员人员进行检修,切忌自行打开仪器设备或强行违规操作。实验结束后应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对于出现故障的仪器要详细描述故障现象,并写明可能原因,以便及时维修。

2.实验材料的管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开课伊始,即由2—3位同学成立一个实验小组,并指定其中一名为组长,且该实验小组在课程结束前不得自行解散。按照实验小组编制实验材料清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实验材料管理责任制。每次实验开始前,由每组组长按清单一一清点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如有短缺,可申请补齐。实验过程中如发现材料短缺,则需小组全体成员进行书面说明,并根据情况扣减平时成绩后方可申请补齐。如实验中涉及到有毒有害试剂以及特殊试剂,实验中将重点向学生讲解如何进行保管和处理,同时要求每组组长在实验课程结束后及时将实验材料按照要求整理、归位,由实验指导教师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

3.实验室卫生的管理。建立健全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的值日制度,实验开始前即安排好本学期的值日顺序。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值日生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清扫,并将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摆放整齐,实验药品归位,废液收集到特制容器中,进而为后续实验营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

五、结语

实践证明,实验准备工作并非是一种单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工作[4]。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立足本职,努力探究,牢固树立服务于教学的思想,在平时的工作中,有计划地完成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进行,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摘要:实验准备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完善性和科学性既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生物化学实验准备的过程,就如何做好实验准备环节以及对实验准备改革方向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准备,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康小虎,田永强,谢放,等.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86-87.

[2]许洁,钱洁.如何做好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准备[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7-128.

[3]朱甫祥.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学[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1):24-28.

3.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实验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础,但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是很困难的,实验室条件、班容量、教学进度要求、实验安全、教师自身的实验水平和精力等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实行新课标教学以来,我在实验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对如何做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独立探究

新教材上的化学实验旨在让学生体验、理解与运用科学方法。化学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指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完成实验,而不是示范。实验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并为其独立实验创造条件,不要怕浪费时间,要确保从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现象(数据)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处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一完整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适当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及时发现不合理的方案引发讨论或提出改进方向,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规范操并注意实验安全,最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论、完成实验反思,使实验探究完整而深入。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坚持按此模式完成一定量的重点实验,必然能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增进实验兴趣和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二、教师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新课标化学教学中实验增多,而且探究实验比例增大,因此准备实验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显著增加。中学化学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首先,要做好探究实验方案的开发和预设工作。探究实验具有开放性,学生的学科认识水平、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设计出的实验方案自然也就千差万别。对于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方案,在课堂上短时间内进行甑别和评价难免有所偏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要在实验教学前收集整理足够多的资料,尽可能的从不同角度考虑可行方案,还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由于个人的思维局限和时间关系,这项工作最好由备课组甚至是教研组来完成。通过经验交流、集思广益,必然能事倍功半。

其次,要做好仪器试剂的准备和实验预试工作。做探究实验,一般安排二到四名学生为一组,需要准备很多组仪器试剂。配制化学试剂、摆放试剂和仪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凭一名实验员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化学教师要协同实验员完成此项工作,确保实验及时开展。此外,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实验进行预试,检验仪器试剂是否完备、所配试剂是否符合要求,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产生原因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成功完成实验。预想的实验方案有很多,实验预试工作量极大,所以同样需要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大家分工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三、教师要解决好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明确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为:增强实验意识,使学生重视并善于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使其能够正确的选择仪器和试剂、较规范的独立完成实验;使其能够全面而客观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能对有实验获得的事实、数据等进行分析加工,形成科学的概念和推理;最终达到提高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当然,在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时,培养目标要有侧重点。例如,验证性实验要突出培养规范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探究性试验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实验相关技能的培养

技能也是学生获得学科能力的基础。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如选择仪器试剂的技能、设计装置流程的技能、实验操作技能、处理数据技能、书写实验报告的技能等。力求使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达到熟练的水平。

3、妥善处理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人数多,教师首尾难顾。新课标化学教学中有大量的探究实验,学生人数多、所设计的方案也有所不同,教师很难顾全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如果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很可能就达不到实验目的甚至得出错误结论。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设计方案,然后分析对比,从中选出几个典型的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后再对比实验效果,讨论哪种方案更好。

(2)注意课堂秩序和实验安全。进入实验室,学生会好奇的翻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试剂;开始试验后,小组之间可能互借试剂;学生会好奇的关注别的组的实验现象,随时展开讨论……这些都会造成实验课纪律混乱,教学效率低。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不按要求操作,而是因好奇而乱加试剂或加入过量试剂,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对此,首先进入实验室之前要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的学生不能姑息,要进行说服教育甚至严厉的批评,从初始年级就养成好习惯。其次,要经常性的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要预想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一旦有事故发生,教师要冷静及时的处理。

(3)关注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化学反应受很多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是很难控制的,由于温度、浓度、药品变质等影响,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实验现象。所以我们要提前收集资料、完成实验预试,在课堂上给学生作出合理解释。若是碰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可让学生如实记录,引导学生课后去查资料探究,教师课后再研究解决方案,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杨锦凤,“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数理化学习》,2010年04期

4.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陕西省山阳中学陈锴锋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化教研,改革教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大面积提高我校化学学科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深刻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整体要求,把对化学高考考试大纲的理解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

2、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做到两个改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提问;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单纯知识传授为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3、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集思广益,探讨教法,尤其要研究高考命题呈现的动态趋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4、学生的化学学科成绩,要在优生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有明显提高。

5.夯实基础,抓好双基,科学构建化学学科知识结构。

三、主要措施

1.要正确处理复习资料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教材的作用和功能,坚持以教材为主,化学课本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是教与学的关键,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可替代的。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好教材关。即在复习每一章前,将考纲的教学要求及本章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让学生根据提纲重返教材,熟悉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基本点、疑点、难点为出发点精选一些例题,讨论题,在课堂上重点点击,帮助学生解决疑问。然后再选编一些紧扣教材的基础题进行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搞知识落实。

2、扎扎实实开展化学教学大纲、高考考试大纲、尤其是近5年全国高考试题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了解、理解、应用认知层次。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全面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听课、评课和评教活动。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看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习。

4、继续开展“三清”运动,要求学生人人有纠错本,搞好知识落实。“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实现“三清”的先决条件是给学生适当的学习内容,适量作业题量和一定的完成时间;“三清”运动的关键是学生要及时自觉地进行归纳、提升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因此,教师要在诊断学生学情上下功夫,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任务,教研组要督促检查评价。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反复运用“错误”纠错,直到由不会变会。高三化学组要继续搞好章节过关练习题,要把知识落实做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环节进行检查。

5.习题讲评要到位,师生要注重反思。

6、在实验教学上下功夫。近年来,高考试题难度呈下降趋势,但对化学实验原理和操作方面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要发挥好现有实验设备的作用,把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出来,能做实验的要做,能看的仪器设备要看;利用好实验光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悟出实验情景和科学精神。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一、总体要求高三化学以化学复习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

1、以刚进入高三学生热情高涨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将来的高考目标,积极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2、认真研究高考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高考改革发展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的指导和训练,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抓中间促两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加强理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有意培养学生解题习惯,注重分析订正。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 ②做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言之有理”、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③对做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6、搞好试卷讲评。除年级统考外,本科目还要逐章过关。每考必认真落实“统、查、析、讲”四大环节:分类统计解法样本,分项统计错误地点,分题统计错误人数,分段统计考试成绩;查学生审题偏差,查学科知识漏洞,查应用能力缺陷,查思维方法障碍,查造成错误根源;分析试卷考查目标,考试范围、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分析解题方法、应试技巧;讲试卷重点、难点、热点、试题闪光点。

7、要求学生做好章节归纳总结,提倡每日10分钟回顾思考消化当天的化学知识。

8、重视作业。要求学生规范,按时完成;教师详细批改,改后学生认真更正。

9、集思广益,搞好协作,精选习题,精讲精练,不折不扣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领导宽心。要求学生有纠错本,对易错易忘的知识记录下来反复训练。

三、工作措施

1、强化个人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重视备课,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主要采取“预习——精讲——精练——点评”的模式,力求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搞好第一轮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第二轮复习突出抓好几个专题,重点抓好第三轮复习和综合训练,力争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

2、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认真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活页课时作业和单元测试要求全批全改;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习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对化学有特殊爱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指导。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具体的辅导,并布置较高要求的作业,以促进特长生的发展。

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3、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复习后期开放实验室,尽可能的提供实验仪器,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多使用启发式教学等好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继续开展和加强学案教学

学案运用要系列化。自学探究学案——技能训练学案——综合检测学案——复习巩固学案,构成学案系列。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当然学案要力求实效,切忌“假大空”、走过场。

四、教学进度复习采取三轮八次检测复习法。

1、第一轮复习:按教材章节进行,夯实基础,章节过关,以高考的基本题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进行系统的复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解题的规范性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第二轮复习,以综合能力为主、板块式推进,专题复习、考点精练。将各知识点有效的串接起来,形成有效的知识框架结构;

3、第三轮复习,即综合训练和模拟练习,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强化训练阶段。自我小结、查漏补缺,教师点拨精讲,重在抓学生完成学科内知识体系的构建,计划每周两套题,采取定时考、及时阅、精点深评的教学方式;

5.化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五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共有2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少数同学基础较牢,成绩较好,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化学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学起来难,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教学。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跟踪检查。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学会反思,每上完一节课,要从中找出成功的、不成功的地方。

7、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四模块教学,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六、内容安排:

1、结束新课(2月24日-3月13 日,大约两周半时间)

2、第一轮复习(3月14日-4月17日大约五周时间)

采用的方式是按章节顺序进行,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章节的知识内容,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教材“放大”,将教材中隐含的内容挖掘出来,全面、深入、系统地完成课本上所有知识内容的复习。

3、第二轮复习(4月18日-5月22日),大约五周时间)

专题复习是依据知识点进行横向复习,也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通过专题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为依托,把知识点分为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教学中,通过对本专题中的重要考点进行归纳讲解,以及学习指导等方面的点拨,并剖析适当数量的与生活、社会、环保、科技等实际问题相联系的例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本专题不仅是知识点的专题复习,还包括各种题型的专题训练。

4、第三轮复习(5.23-6.10,大约2周半时间)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阶段及回扣课本):这一阶段是中考的冲剌阶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因此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摸拟训练,有针对性地把历年中考的热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有效训练。最后回扣课本。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xx版)为依据,人教版化学新教材(20xx版)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我任教的两个班,1班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要比2班的学生要强。通过十天的观察,发现学生的知识面太窄,考试如果是从书本的内容出的,都基本能答出来,但是对于变型题,学生多数是一筹莫展,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想出成绩,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化学是一门九年级才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我只有正确引导,才能在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学工作中,我要刻苦钻研业务,认真抓好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采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 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是我来四中的第三年,本学期仍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在此期间,我有不少的获得与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已有的经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间,特制订出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以“课改”新理念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并在暑期刚结束远程教育所学内容的帮助下,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发展并提高学生的能力。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突出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要多想方法让学生学生把学习热情保持,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由于八年级学生我没有教过,这时,首先应通过班主任和自己找学生座谈的方式,清楚的了解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我校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样,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应用化学实验或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总之,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今天,我从教务处刚拿到教材,今年教材与原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现行教材更合理、更科学、更与实际联系紧密。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导入到微观世界,本单元变化最大,把分子和原子与元素、离子放在了一起学习,这样,更系统、学生更易学习,把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放在了下一单元。

第四单元爱护水资源这一单元专门学习水,已经没有微观概念的学习了。并且,把爱护水资源放在了本单元的首位,充分体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同时,增加了很多新的科技材料和图片,更体现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变化的是有三个课题变成了两个课题,而且,更与实际联系,标题的用词更准确、科学。

四、具体措施所以,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人教社化学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生活、生存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探究活动的引导与实施,让学生明确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关注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科学情感,养成终身学习化学习惯。

二、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标高,明确重难点,注重因材施教。

2、重视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与问题,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与价值观。

3、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用具及可能获取的实验仪器,开展探究性实验。

4、加强化学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共有三个课题: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2、化学研究些什么

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重点)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共有四个课题: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性质活泼的氧气(重点)

3、奇妙的二氧化碳(重点)

4、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妙

共有四个课题:

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重点)

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重点)

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难点)

第四章:燃料

共有三个课题

1、燃烧与灭火(重点)

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重点、难点)

3、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共有四个课题:

1、金属与金属矿物

2、铁的冶炼合金(重点、难点)

3、金属的防护和回收(重点)

4、石灰石的利用(重点)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本届毕业学生共366人,7个平行教学班,各班大约6人能力较强,自我要求严格。总体来讲,本届毕业班各班教学秩序均较好,正常。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本学科组4同志的共同努力,一年后能取得好的成绩。

工作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深化学习目的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变革教学模式,认真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强化学习过程的管理。

3、抓好课外辅导,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

4、抓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任务。

教学进程:

1-2周: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3-4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6周: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7---8周: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9--10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1-12周:期中复习与考试。

13-14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15-16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7-20周:期末复习与期终考试。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研究的方向和命题改革趋势对高中教学提出的要求,加强高三教学的集体攻关,确保高考质量。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2、认真研究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发展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拔尖训练,他们的作业要力争面批,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有意培养学生解题习惯,注重分析订正

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

②作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言之有理”、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

③对作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6、搞好试卷讲评。除年级大考外,本科目还要逐章过关。每考必认真落实“统、查、析、讲”四大环节:分类统计解法样本,分项统计错误地点,分题统计错误人数,分段统计考试成绩;查学生审题偏差,查学科知识漏洞,查应用能力缺陷,查思维方法障碍,查造成错误根源;分析试卷考查目标,考试范围、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分析解题方法、应试技巧;讲试卷重点、难点、热点、试题闪光点。

7、要求学生做好章节归纳总结,提倡每日15分钟回顾思考消化当天的化学知识。

8、重视作业。要求学生规范,按时完成;要求教师详细批改,改后学生认真更正。

三、教学进度安排(略)。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将继续体现教学的基础性,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界,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在 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继续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推行“高效课堂”策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试题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和人文性。

二、教学目标

1.认真学习研究《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参。做好学情分析、编写好学案,明确每一学段的知识,各单元中每一课题的知识在课堂中的具体要求,并联系中考会考要求及常见题型,把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适度的拓展,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识体系,更好地迎接中考。

2.统观教材、确定好重点和难点。

(1)抓好常规教学、抓好基础知识的全面教学与复习(化学基础概念原理、准确使用化学用语及化学反应),熟练化学基本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抓好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做好知识复习与突破。

(3)抓好考试内容的组织编排,加强综合训练。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化学科组的教学工作方案为指引,针对年级的实际情况,构建有年级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新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跨跃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当作我们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积极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借助所订阅的化学教学刊物,了解教改动向,指导教学工作,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

2、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常规教学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全备课组老师统一思想,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落实教学 “五认真”,备课组老师间经常互相听课、评课,探讨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落实教学进度,探讨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3、健全教学常规的检查制度。配合教务处做好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作业等检查情况,做好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时召开本级本学科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情况,反馈信息,改进教学。

6.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情实际,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

二、工作思路

1、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积极参与微型课题研究,鼓励备课组成员撰写教科研论文,争取每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

2、做好教学“六认真”,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以备课组的建设为重点,实现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

3、重视“培优辅差”,充分认识本届学生的现状,解决学生的整体进步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推进。

4、积极开展组内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研讨,团结协作,集团作战,不断提高教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三、工作要点

1、本学期完成化学必修1第四章和化学必修2的全部内容的教学。

2、做到定期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测试及练习。集体备课应明确以下内容:

(1)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材的内容和安排等是否要进行调整,如何安排。

(3)那些知识需要进行延伸和补充,有何建议。

(4)教辅资料如何处理。

3、积极参加或承担省、市、校级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新课程的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4、备课组老师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备课组老师间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组内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超越。

5、抓好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强调化学的重要性。强化学法指导,规范解题格式。改善课堂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6、树立全局观念,合理控制作业量。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归纳。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作业、练习分层次编写、布置,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尖子生的培养提高。

7.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

一、基于园艺技术工作过程的基础化学的教学现状

( 一) 基础化学的课程定位。在传统的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 基础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传授的是传统的基础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化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定位是基于化学学科体系自身的一种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灌输的是化学学科主义的思维定式。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 哪些化学理论、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园艺技术专业后续课程所需, 从事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所需, 园艺技术专业工作岗位所需, 没有明确的界定, 而只是教授着大而广的化学学科体系知识和内在变化规律, 没有将这些知识和规律融入基于工作过程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 没有融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中, 造成了课程定位与基于园艺技术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要求反差巨大, 需要重新定位。

( 二) 基础化学的教学困境。

1. 生源的困境。生源质量相对较低, 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从高考考生录取批次来看, 高职院校的录取是最后批次; 从高考分数来看, 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报考了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成了低分数学生集合; 从高考渠道来看, 单独招生、春季高考、夏季高考三种渠道, 从这三种渠道来的学生有普高和职高的学生, 还有职业中专的学生, 学生素质更是参差不齐。高考制度改革后, 化学不是必考模块, 考生的化学基础普遍较弱, 基础化学教学面临挑战[1]。

2. 教师的困境。一是高职化学教学中, 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见解, 但是文化素质较差的一批学生[2]; 二是教学学时在减少; 三是基础化学教学定位有问题; 四是缺少融入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基础化学教材。

3. 教材的困境。教材是制约园艺技术专业基础化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瓶颈。从教材种类上看, 农林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一般开设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这些学科的内容, 存在低水平重复, 划分过细, 层次上划分不清, 而且各自强调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3]。从教材内容上看, 教材的内容过多、过旧、过深, 知识老化, 缺乏应用, 孤立地存在于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之外。

4. 实验的困境。综观基础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项目的安排依附于理论教学, 开设的实验项目大都用来验证化学基本理论或基本概念。实验中, 学生都是按照事先预设好的步骤进行, 缺少探索性、研究性和对接于园艺工作过程的应用性。

二、基于园艺技术工作过程的基础化学的教学诠释

如果要为基础化学在园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寻找一条科学之路的话, 就要从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入手, 分析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揭示基础化学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应该具有的教学特征和作用, 将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融入园艺技术专业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 助推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 一) 基于工作过程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1. 工作岗位。据市场调研, 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有事业、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4], 就业岗位群有园艺生产岗位群、产品与农资营销岗位群、农事企业管理岗位群。另外还可以自主创业[5]。

2. 岗位要求。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实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6]。因此, 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该按照“高素质、高技能”的规格, 面向就业岗位群设置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培养目标。目前, 园艺技术专业既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又能实现个人发展的职业素质要求包括显性和隐性职业素质二类, 对此在《高职园艺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内涵探讨》[4]一文有详细的论述。其中文化素养在职业素养中属于隐性类别, 文化素养的提升, 需要有科学文化知识来支撑,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最基础的素质[7], 光靠专业课或是单一学科的学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文化素质修养课有思想政治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人文科学类、艺术类、语言类、体育卫生类及其它众多课程[7]。基础化学是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学科。化学作为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 是现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的发展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从微观角度和现实角度看, 一个在校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就会在就业过程中增强竞争实力, 提高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的层次, 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实现自身的价值[7]。所以应该加强基础化学的教学, 将其融入到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工作过程, 即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中,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提升其文化素养, 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园艺技术人才的目的。

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 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 从《高职园艺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内涵探讨》[4]一文中, 可以全面认识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所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及其内涵。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和多途经来支撑与实现。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更加基础化和综合化, 也将更加注重从知识到能力的全方位培养[9]。职业教育不能例外。按知识结构的观点, 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多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一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高低。个体的科技文化素质越高, 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效率也越高[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非常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与能力[11]。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训练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勇于创新的个性思维,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学生在思想品质、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12]。

3. 课程体系。在《园艺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实践》一文中, 作者构建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比较适合当今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发展实际的[5]。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经过就业岗位的调研、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岗位能力的确认, 到形成学习领域和开发出基于园艺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化学应用能力被突出显现出来, 它是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不缺少一种能力。化学作为一门专业通识课, 是农业应用学领域中的核心课。

(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化学应用能力的实现路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学生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的课程体系的学习、实训等过程来实现的, 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虽然担当的角色不同, 在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实现路径不同, 但是共同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

1. 融入课程体系, 对接工作过程。只有将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融入园艺技术专业构建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中, 才能把握基础化学的教学功能寓于园艺技术专业的工作过程。虽然农学、园艺专业的许多课程都要以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来研究和论述[13]。但是, 基础化学受到基础性的限制, 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不可能指向自身的工作项目或是工作过程, 而是在揭示化学本质规律的同时扎根于所授专业的工作过程, 将基础化学的教学融入专业教学中,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实现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面向工作岗位, 突出应用能力。将基础化学的教学目的定位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14], 这是从化学学科自身出发来定位基础化学的教学目的, 是处于化学本位主义的思考, 其培养的是从事化学学科型的人才, 这种单纯的基础化学教育不利于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基础化学的教学要瞄准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岗位能力要求, 突出基础化学的应用能力, 通过教学, 形成学生自主获取和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工作中出现的生产问题、营销问题和管理问题。

基于园艺技术工作过程的基础化学教学就是要将基础化学的教学融入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 从岗位能力应用需要出发, 将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学固化为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提高基础化学的教学服务质量, 为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和工作需要提供化学科学方法指导打下基础。

三、基于园艺技术工作过程的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

在园艺技术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中, 学生获取专业能力的学习领域构成了专业核心课, 这些课程都需要基础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基础。所以, 基础化学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是否融入园艺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关系到能否找到一条教学创新之路, 破解基础化学教学困境。

( 一)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15]。那种只从单门课程内容增减、繁简调整, 已不适应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化的需要,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与整合迫在眉睫[3]。

1. 改革教学内容。增强园艺技术专业意识, 促进基础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明确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教学内容与园艺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接轨, 科学取舍教学内容。加强基础化学与园艺技术专业的融合, 更多地将基础化学知识与园艺技术专业知识相结合, 突出基础化学教学的先导性、服务性、应用性, 将基础化学素质教育融入园艺技术专业职业素质培养之中。

2. 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突出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突出应用, 加强实践, 走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要求之路。

( 1) 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与园艺技术专业就业岗位接轨。按照园艺技术专业广泛需要的基础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进行优化重组, 根据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 同时增加园艺技术专业需要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 形成一门园艺技术专业应用性化学。

( 2) 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园艺技术专业生物科学技术研究、农产品的加工利用、种养殖的养分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诊治与产品品质控制等园艺产品的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等领域, 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和技术的支撑, 在重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 突出提高实验技能, 包括误差与数据的处理、化学分离与提纯、分离与提取、分析测试技术等。在教学目标方面, 规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养成良好操作习惯; 训练基本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实验过程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 以训练基本操作技术为主线, 兼顾园艺技术专业需要, 突出提取分离、分析技能培养为重点。实验课程体系的建构, 将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础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学生实验训练等内容, 构建成以“能力培养+ 特色”的模块化教学体系。第一个模块是“基本实验能力培养+ 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训练”;第二个模块是“综合能力培养+ 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个模块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性实验”。

( 3) 教材的编写。

①制定课程标准。经过对园艺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分析, 结合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形成的课程体系, 找准园艺技术岗位群应具备的化学知识、技能, 制定出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②编写教材。教材是用来规范教学的, 要正确处理好学术性和应用性的关系[3]。将改革后的教学内容、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邀请从事园艺技术专业学者、专家和教师进行交流研讨, 确认拟编写的基础应用化学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与园艺技术专业岗位需求、人才培养的相关性、基础性、应用性是否达到了基于园艺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的要求。然后, 将专家、学者和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设融汇到教材编写中, 完成《应用化学》和《化学实验技术》教材的编写。

( 二) 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优化以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提升学生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标准, 通过化学学科的教学, 助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结合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化学知识基础情况, 将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进行优化组合, 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引导式、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教学方法或是他们的组合。要开展项目教学, 从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所需要的化学知识、技能中挖掘教学项目, 将基础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合到项目中, 通过项目教学, 让学生学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最终形成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 三) 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完全不同[16]。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素材, 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 来提高教学质量, 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要对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 通过开放实验室和网络化教学等形式, 延伸教学时空, 将教师为主导的单向教学信息传播转化成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式知识、技能信息的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合理延伸, 实行网络化教学是一种选择。通过网络或是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 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17]。可以预见, 网络化的学习手段终将成为未来基础化学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

( 四) 改革教学评价。目前的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师评学等几个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 对评价指标、功能、目标和结果等研究和实践不够, 特别是学生发展功能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不利于教学状态的改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达不到基于园艺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需要。怎样评价基础化学在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学质量的优劣? 一是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进程, 突出评价功能, 可以按照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理论, 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是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从基于园艺技术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需要出发, 设置基础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应当协同达到的教学质量标准, 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18]。教学评价就是利用一切可行的、定性与定量手段和方法,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 对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从而为调节和控制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 从而保证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过程[19]。基础化学课程的评价要以园艺技术专业岗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需要为目标导向, 将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 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同时, 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形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引领、实现目标为中心、科学创设评价维度的基础化学教学评价体系 ( 见表1) 。三是构建基础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堂化学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评判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和教学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其目在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促进学生的进步; 其功能在于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这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 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为教师相互交流, 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 为制定教师的提高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20]。但是设计发展性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 对此的开发依然在进行中。

四、结语

基础化学的教学, 只有将教学理念植根于基于工作导向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 融入其工作岗位, 改革基础化学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 才能破解基础化学教学出现的困境, 提高基础化学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职业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园艺技术人才。当然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继续探索基础化学的改革之路。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课程教学对接工作岗位, 人才培养对接工作过程, 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形成已经是大势所趋。园艺技术专业基础化学的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基于园艺技术工作过程要求所构建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相脱节, 导致基础化学教学出现了一些困境, 需要诠释基于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工作过程的基础化学教学要义, 从人才培养规格出发, 将基础化学教学变基础为应用, 融入园艺技术工作过程中, 改革基础化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评价, 破解基础化学教学面临困境的实现路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论如何做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 篇八

关键词:实验教学;演示实验;补充实验

化学学科中包含大量的理论概念,不但抽象难懂,而且纷繁复杂,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而通过化学实验则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实现知识的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利用化学实验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动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在开展演示实验时,一定要确保其较高的成功率和可见度。在实施实验之前,必须努力做好备课,全面了解实验要求与实验目的,并紧紧围绕它们合理处理好授课与实验操作之间的关系;对实验的演示环节要进行精心设计,对实验材料、装置、方法和时机要进行科学选择,为学生提出明确的实验要求和所思考的问题。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最好自己先完整地操作一遍实验,以确保自己的实验演示规范、标准、熟练,对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并与其他同事展开探究,把预防准备工作做到位。如此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保证在课堂授课时更清晰地显示实验现象,合理掌控好教学时间。其次,演示实验要完整、清晰地展现给所有学生,让他们完整地看到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并随时对每一个细小环节做出解释和说明。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或者教师带着实验仪器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近距离更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突出实验的教学性特点,边演示边对该环节用到的教材知识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把实验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加深记忆。最后完成演示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分析实验,对实验的目的、主要内容、设计原理、思路与方法等进行说明,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取得一定收获。

二、合理改进补充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了,也无法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目标。在新课标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对部分实验进行合理改进和补充。例如,在教学“氮气”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中对于“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只给出了反应方程式,没有呈现实验图示,也没有涉及探究材料,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补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呈现集满二氧化氮的试管;②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并打开胶塞;③待液面停止上升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取出试管,将试管口朝上放置,然后移开拇指;④向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水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当拇指松开后,气体从无色变为棕色说明了什么?紫色石蕊试液为什么会变红?通过补充实验,不但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借助这一技术手段,可以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并很好地诠释化学实验的奥秘。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重要部分,通过演示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动手欲望。但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不便克服的弊端。

例如,有的化学实验仪器小、用药少,而教室中的学生较多,坐在后排的学生往往观察不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将实验过程投影在大屏幕上,以清楚地展示每一个实验环节,让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得清清楚楚。再如,很多化学实验的变化现象在瞬间完成,学生无法观察仔细,所以形成的实验印象并不清晰,造成实验效率低下。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实验过程进行慢放、回放、停顿,便于学生观察每一个实验细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此外,有些实验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如:制取二氧化氮、氯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等;有些实验的反应速度较慢,如:铁在潮湿条件下的生锈反应、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等。对于以上实验内容,教师可以事先从网络中下载相关实验视频,或提前录制实验录像,在课堂上将其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但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总之,怎样提高化学实验的有效性,不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广大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探究,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樊敏,彭蜀晋,万莉.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趣味化研究[J].化学教育,2011(01).

[2]李卫琼.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功能探讨[J].成才之路,2010(18).

[3]尹振东.初探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0(03).

上一篇:房地产业发展成果下一篇:如何写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