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1册)音乐教学计划

2024-08-03

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1册)音乐教学计划(6篇)

1.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1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一

新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多彩的美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红河谷》<< 化妆舞会>>课题:<< 拉库卡拉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平原我的心、化妆舞会、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了解外国音乐的`魅力并了解两首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欣赏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全曲。

2、介绍音乐的作者。

3、介绍音乐的风格。

4、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5、了解本曲。

6、随音乐打拍子。

7、学着哼唱本课主题音乐。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课题:《红河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学习应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这两首歌曲。

2、能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视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难点:高低声部应使声部均衡、协调。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节奏的读歌词。

4、学习本课歌曲。

5、随音乐打拍子。

6、掌握音乐的强、弱。

7、齐唱。

8、自评、互评。

三、结束部分:小结。

2.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全  册  教  学  目  标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观,本册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进入三声部合唱练习。 2、巩固小学期间学到的全部歌唱知识。 3、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全册总课时:32课时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1 课   题   第一课 朝 夕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情感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并熟悉G大调。 难点 一节课学会唱准4段歌词的歌曲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学期的歌曲 三、聆听《晨景》                                             四、表演《清晨》                                   五、小结: 师弹琴 讲新学期要求 教师伴奏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再播放音乐主题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表示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 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1.播放范唱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教师伴奏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教师指导     5.教师弹琴伴奏下, 6. 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7.教师播放伴奏带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唱师生问好歌   学生分组选出自己喜欢并熟悉的歌曲来比一比   聆听并回答问题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聆听并回答问题 初听     复听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学生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设境   复习巩固上学期学过的歌曲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认真听再分析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2 课   题   第一课 朝夕 课   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2.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难点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清晨》 三、聆听《渔舟唱晚》                                 四、表演《晚风》                                                           五、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师弹琴 讲新学习要求 教师伴奏   1.导语:“上节听了外国的…《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4.播放《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1.“本课主题是朝夕…景色美不美?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学唱歌曲(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教师伴奏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6.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1.教师先弹奏一遍, 2.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唱师生问好歌   学生可分组分段演唱   聆听并回答问题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欣赏并回答问题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聆听范唱。” 复习思考 回答问题     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先听再想一想? 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设境   复习巩固                                                       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2.1 课   题   第一课 朝夕 课   时   第三课时     总节数   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2.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难点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 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清晨》 三、聆听《渔舟唱晚》                                 四、表演《晚风》                                                 五、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师弹琴 讲新学习要求 教师伴奏   1.导语:“上节听了外国的…《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播放《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4.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5.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1.“本课主题是朝夕…景色美不美?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学唱歌曲(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教师伴奏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6.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1.教师先弹奏一遍, 2.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唱师生问好歌   学生可分组分段演唱   聆听并回答问题   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欣赏并回答问题 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聆听范唱。” 复习思考 回答问题     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1.先听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设境   复习巩固   &nb

3.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1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三

主备:姚宝华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编写的儿童歌曲,展现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画卷。表现对家乡的真挚、热爱的情感。同时生动描绘出小主人骑马奔驰的形象。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三、拓展延伸:舞蹈创作与表现

过渡句: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那么就请你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些富有新意的动作。创编过程,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骑马动作: 举鞭(扬鞭)加鞭挥鞭。学生学跳并表演。师生共同表演。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老师能从你们的表演中感受到大家对牧童生活的喜爱,大家下课后,有兴趣的话,收集一些关于牧童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来一起分享。随着音乐走出教室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其曲调采用了内蒙古民歌《蒙古小夜曲》的音调和词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4/4拍,羽调式。音乐宽广而又宁静,富有意境。歌词中的“妈”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孩子”的亲昵的情感,语气十分亲切,感情真挚。最后歌曲以平稳的音调在充满宁静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全曲欢快活泼,大调式,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欢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劳动生活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澳大利亚牧民在剪羊毛时的情景。第二乐段开始音区较高,旋律和节奏开阔舒展,使得欢快的劳动情景得到更为生动鲜明的表现。最后两个乐句重复了第一段最后两个乐句,它强调了“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这一哲理,并在艺术上给人以完整、圆满的收束。教学内容:

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过程:

1、师引言

2、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节奏改为“XX”唱一唱,比较感觉如何?

4、学生自主感受改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

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还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

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3、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

4、学唱曲调:

(1)听一遍教师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X;X;X—;”。(3)新授全音符X———。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6)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师生讨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3)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4)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5)分组讨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

三、拓展情境,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表现歌曲。

1、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2、创编图画:学生创编图画,画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评价: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歌曲《剪羊毛》,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最后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想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唱一遍,好不好?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孤独的牧羊人》是曾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它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表现影片中女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5 6 7 i)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之一。

教学内容: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教学过程:

1、师生边聆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入境激情

一、游戏:曲谱接龙

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按组接龙。

3、师小结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

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

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

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三、拓展、延伸

师:《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中还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歌曲,《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是玛利亚教孩子们唱歌时的情景,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段音乐!

师小结:从玛利亚和孩子们热情洋溢的歌声和表演中,依然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部影片以外,还有很多经典的电影音乐,比如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的插曲就很有感染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播放电影插曲《地球上的星星》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渲染特定的环境等等)

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乐曲的色彩比较暗淡、忧伤等等)师讲解:这段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八岁的印度男孩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他伤心、孤独、沮丧,觉得被亲人抛弃了,因此他不再和任何人说话,他把自己的心完全的封锁了起来,这段音乐就是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3、播放《地球上的星星》第二片段

4、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乐曲的情绪比较热情、欢快等等)师讲解:这段视频是一位新的美术老师选择独特的方式跟孩子们见面的情景,他的突如其来,用欢乐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加上动感十足的音乐和这位美术老师滑稽风趣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音乐在这段影片中起到了渲染了一种“活泼、欢快”的气氛以及刻画了美术老师“幽默风趣”的人物形象,推动了影片剧情的发展。

4.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1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四

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童年》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选用《苏珊娜》)。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生训练,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小兔子出场)

生:兔子!

兔: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小兔!

师:小兔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字叫《童年的回忆》。

兔: 小朋友们,这首钢琴曲是小兔子特别爱听得一首,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快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

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音乐里面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也找找看呀!

鸭子:我走路一摇一晃,既不像小兔子跑得那样快,也不像乌龟爬得那样慢,我的速度说不好,反正你们帮我找一找,我还没有找到呢!

三、新授

1、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请同学们根据三个小动物的话,来分乐段!听完,做简单分析,画书。

2、小游戏。聆听音乐学三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给学生走路空间)

3、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

4、小兔子讲故事。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

兔: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

生: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没有感情!)

兔:“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小。” 生: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 生: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

生: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

5、学习歌曲,聆听几边。

6、学生小声跟唱。

7、音乐小知识——反复记号‖∶

∶‖

四、创编活动——进行简单表演

小兔子:哎!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他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你的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向大家说说。

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小酒窝》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检查坐姿。

2、复习歌曲《摇啊摇》。

二、导入

师: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三、学习歌曲《小酒窝》

1、初听歌曲《小酒窝》,感受音乐的欢快的情绪。

2、按节奏朗诵歌词。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以小声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句教唱:“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成天价笑呵呵咿呀咿子喂。”

5、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制作彩色小酒窝,利用剪刀剪出两个圆形酒窝贴到脸上,教师给学生配备即时贴纸。

7、休止符游戏。

?

? 住

? 住

?

四、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师: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有两个笑起来的小酒窝,老师真开心,那么老师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微笑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高兴!幸福!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一首歌曲就是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听一听!

2、欣赏《我们多么幸福》,可以随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3、播放flash,结束本课!

五、课堂小结,听音乐走出教室。

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 草原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的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

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草原上》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3、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二、导入

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草原放牧》flash给学生看)。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

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

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A、优美、舒展地、宽广

B、欢快、活泼地、紧凑

三、学习歌曲《草原上》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生)高、照、跑、叫、壮、肥。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5、实践活动:(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

1、进一步掌握风格,播放一段蒙古舞蹈《我也来当小骑兵》,让同学们留意看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

2、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五、课堂小结

内蒙古人的性格开朗, 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内蒙古草原参观活动结束了,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

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我是草原小牧民》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复习歌曲《草原上》。

2、聆听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按节奏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鬃 ?│ 住∽ │ 住∽ │ ? — ‖

我是 个 草 原 小 牧 民

鬃 ?│ ? ?│ ? ?│ ? — ‖

手拿 着 羊 鞭 多 自 豪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交流、处理、试唱)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唱草原的歌曲唱一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下课。

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三课 友谊

单元主题:

音乐是世界性的、无国界的“语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语言”(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情感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本单元以四首作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知道不同国家的人们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友谊能让所有的人享受阳光和快乐!

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噢!苏珊娜》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3、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

一问:音乐适合跳舞、走步还是睡觉?

二问:从音乐中你能听出是用哪种类型的乐器来演奏的?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

(1)聆听乐段一和二:选择图形谱,说说为什么?

选择动作,说说为什么?并做一做。

动作一:独自原地踏步,左右摆臂

动作二:同桌手拉手,横移步(2)聆听乐段三:选择与刚才的哪个乐段相同,完成书本作业画图形谱。

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三、新授

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洋娃娃代替或教师扮)。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5、巩固:分两大组比赛唱。同时加入打击乐的伴奏(鼓——双响筒——合奏)。

6、表演:教师简介西部牛仔,并示范一下邀请舞,讲清楚跑跳步要领,动员男生学习牛仔邀请女生跳舞。

四、编创活动:

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3、分四人小组讨论用三个音编一条旋律唱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好听。

五、课堂小结,下课。

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原谅我》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3、复习歌曲《噢!苏珊娜》。

二、聆听《船歌》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几句是一个人唱的?哪几句是很多人唱的?很多人唱的是不是都是同一个曲谱?

说明: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在刚练习完听辨两个单音的不同音高后,如何让学生凭听觉画出图形谱?如果让你老师画,你准备怎么画?

3、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

领唱:一个人划船;

齐唱:集体划船;

合唱:分两组,一组站着划船,一组坐着划船。

三、学唱歌曲《原谅我》

1、导入:说说你如果做了对不起好朋友的事,你会怎样来向他倾诉,请求他的原谅?用一句有节奏的话来说。

师示范:X X X.X X X X X-请你 原谅 我 原谅 我!

2、下面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来请求他的朋友的原谅的。

3、学唱: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4、为歌曲伴奏,配打击乐巩固歌曲。

5、创编新歌词,找个伙伴做游戏。

6、用“3、5、6”三音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四、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七课 钟 声 教 学 目 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

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

2、唱准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3、初步感受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的音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钟声叮叮当》; 音列。

教学目标:

在学唱《钟声叮叮当》的曲调中,唱准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教材分析:

《钟声叮叮当》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6/8拍,大调式。歌词 “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仿佛使人聆听到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全曲只有二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移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出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着。歌曲的合唱声部,只运用了同音的支声“1”、“ ”作为衬托,丰满了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复习:

1、第三课《苏珊娜》的曲调。

2、第五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曲调。(目的是为本节课中出现的fa si 作准备。

三、音名fa si do(4 7 i)的学习

1、跟琴加手势唱准三个音名的音准。

2、练习:你可以将这三个音重新排列并把它唱出来吗?学生就可能会排列出4 7 i i 7 4 4 i 7(目的是巩固刚刚学过的三个音的音高)

3、利用教材中的音节图及fa si do的手势。唱准do--do′的音列。

4、做教材p29的练习:跟琴唱一唱,巩固音列的学习。

四、歌曲《钟声叮叮当》

1、放歌曲的录音,使学生获得完整的音乐形象。

2、歌曲曲谱的学习:这首歌非常规则,后二句是前二句的下方二度模进,所以学好前二句,后二句曲调也迎刃而解了。第一、二句的曲调因为是音阶的上行与下行,所以用听唱与看谱相结合,几遍就能唱好,6/8拍的节奏用听唱模仿进行教学,解决其难点。

第三、四句可以让学生在第一、二句基础上,画出图形谱自学识谱。

3、歌词的学习:〈1〉自己试着将歌词“叮当叮叮当”填上。

〈2〉纠正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告诉学生“v”是换气记号,在这里要换气,这样,就能把这首民歌唱的流畅而有起伏。

4、学生展示:将唱会的歌曲进行展示,其余的学生进行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五、小结:复习本课所学内容,提出要求,将音列唱熟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

教学目标:

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着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外“钟声”音乐。

教材分析:

1.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5.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篇五

桥下六小

李银双

教材简析:

管弦乐《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配乐的第一组曲的第一首音乐,描写出摩洛哥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音乐仅在无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淳朴,具有牧歌风格。筝曲《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变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3∕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歌曲《晚风》是一首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基本技能及素养都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音乐的能力和提高演唱水平,是本学期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

1.以自然界周而复始的朝夕为题材,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或五线谱综合运用,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唱好二部合唱,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教学难点: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掌握乐谱记录形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模仿与记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学期寄语。

1.简单回忆上学期学习内容。

2.布置本学期学习任务及内容,并提出要求。

二、聆听四首作品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而形成一天。我们把一天呢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那么白天还可以划分出什么时段?下面就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四首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属于哪个时间段?

2.聆听歌曲《清晨》(1)初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2)复听设问: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3.聆听乐曲《晨景》(1)初听,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对照教材上的三幅图分段,或自己画图表示。(2)简介乐曲出处及格里格生平:《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1843-1907)《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3)复听,谈谈你对乐曲的理解。乐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个时段的情景?(4)重点聆听第一部分,对照教材中的图形谱及五线谱,边听边哼唱这段曲调。(5)再次完整地复听,在三幅图的下面,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4.聆听《晚风》(1)初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2)复听,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5.《渔舟唱晚》(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及速度。(2)简介作品创作时代背景:《渔舟唱晚》是我国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3)聆听第一部分,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相像这是怎样的景色?(4)哼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5)聆听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6)哼唱这段音乐的主题曲调,并把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321653)。(7)完整地聆听全曲,并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三、小结:周而复始的朝夕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四首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第2课时

一、随《清晨》音乐进教室。

二、复习

1.基本音阶***,回忆手势音阶并跟唱。2.复习一个升号的基本音阶在五线谱上的位置。3.找出do、la、sol的位置。

三、学唱歌曲《清晨》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请你说说清晨能感受到什么美好的景象?

2.聆听歌曲范唱,设问: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和情绪?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教师范唱歌曲曲调,请学生找出曲调中do、la、sol的位置,并视唱歌曲1-3小节曲调。

4.教师范奏歌曲第一乐段曲调,请学生小声跟琴视唱。5.跟老师视唱第二乐段曲调,重点唱准fa的音高。6.跟着老师的琴欢快地唱好全曲曲调。7.跟琴小声填唱歌词。8.跟伴奏演唱歌曲。9.以欢快的情绪演唱好歌曲。10.表演歌曲:自选形式表演。11.个别展示、评价。

四、编创活动--以《早晨》为题,自选表现形式来创编。

五、小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让我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清晨》。

二、学唱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录音,说说自己的感受。2.复习拍号知识,解析六八拍子的含义。3.教师示范六八拍子的指挥图式,请学生模仿。

4.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划六八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5.全体划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老师点谱视唱第一声部的第一乐句。

6.教师视唱歌曲曲调,请学生自学第一声部的第二、三乐句曲调。7.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全曲曲调。8.老师指挥大家演唱全曲曲调。

9.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第一声部全曲。

10.二声部合唱(1)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2)跟着老师的琴,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曲调。(3)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11.分声部填唱歌词。

12.合唱歌曲。注意二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13.歌曲处理(分组讨论、试唱)。

三、编创活动 1.分别加入不同的节奏试奏。2.选择适合的节奏为歌曲伴奏。3.分小组展示、评价。

四、小结:晚风轻爽,晚上安静祥和。大自然赋予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来尽情地歌唱吧。编创探究:课下继续和伙伴们一起编创节奏表演歌曲。板书设计:2∕4、3∕4、4∕4、6∕8 第4课时

一、跟琴演唱歌曲《清晨》。要求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有能力的同学可边唱边表演。

二、跟琴演唱歌曲《晚风》。要求用轻快的歌声,轻松抒情的情绪表演歌曲。三、六拍子指挥 1.跟《晚风》音乐划拍。

2.分小组练习指挥动,教师随机指导。3.小组内展示、评价。

4.个别同学展示,师生给予评价。

四、创编活动 1.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2.自拟主题(早、晚)创编音响。可依本课四首作品为背景音乐。3.相互展示、评价。

五、小结:热闹的清晨,安详的夜晚,用你的歌声、想象和智慧,尽情地表现它们的美景吧。板书设计:六八拍指挥图式

第二课

足迹

教材简析:

歌曲《嘎达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长篇叙事体的颂歌,由安波记谱译配,于上世纪30年代流传在东蒙北部。全曲具有蒙古族短鲷民歌的特点,结构严谨,曲调豪放流畅,深情感人,节奏沉着有力。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怀念。还背改编为器乐曲和管弦乐交响诗。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根据民歌改编的,是中国第一张马头琴室内乐重奏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是一首叙事歌曲。这首歌曲原为民间的分节歌,后用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英雄事迹。歌曲《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的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歌曲为2/4拍,e小调,二段体结构。歌曲《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练。歌曲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拍困难、不拍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能够辨别不同的音色,并模唱歌曲,感受男低音的歌唱风格。本课继续唱好两个声部的歌曲,并用二拍子的指挥边唱边划拍。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积极参与音乐剧的编创活动,主动担任自己能胜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3.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长》其中一个声部。

4.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挥图示边唱边划拍。并能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分角色表演。

2.体会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用二拍子划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一课歌曲。

二、聆听歌乐曲《嘎达梅林》

1.设问导入:你看到“足迹”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记忆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是谁?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谁?

2.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小组内讨论后,师归纳总结。

3.复听歌曲,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4.再次复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并讨论:演唱者是怎样唱出英雄性格的。

5.分析歌曲:歌曲分为几句?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进行的方式是怎样的?

三、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1.聆听器乐曲,说说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2.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师简介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讲解关于马头琴的传说。

3.复听五重奏。设问:歌曲的主题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提示:主题曲调每次出现在音区、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问题)。5.进一步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延伸:课下收集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其音色特点。

板书设计:男低音 马头琴-蒙古族 第2课时

一、演唱歌曲《嘎达梅林》的第一段歌词。

二、学唱《雨花石》

1.简介插图,讲解故事。2.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体会音乐的特点。

4.分乐句学唱曲谱。(前四乐句、后四乐句)(1)教师分部分范唱乐句。(2)教师弹奏乐句,学生小声跟唱。(3)师加入装饰音范唱,生模唱。(4)跟着老师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调。

5.二拍子指挥图示(1)师弹奏简单的二拍子歌曲,请学生按照强弱的不同拍击。(2)跟随音乐依照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3)按指挥图示,一边演唱歌曲旋律,一边做划拍练习。

6.学唱歌词(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2)讨论歌词表达的意义。(3)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填唱歌词。(4)设问: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雨花石”的崇高品质?(5)跟着伴奏,充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结:小小的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却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我们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学习。唱一唱:课下和小伙伴合作,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二拍子指挥图示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雨花石》。

二、个别抽查背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1.电影故事导入:体弱多病的女教师王双玲在接了一个乱班之后,兢兢业业地在平凡的班主任岗位上辛勤耕耘。她关心和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2.聆听范唱,熟悉歌曲旋律。3.复听,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学唱歌谱(1)视唱齐唱部分,找出乐句的规律(节奏相同)。(2)分声部视唱合唱部分。•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一声部旋律。‚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二声部旋律。ƒ说说这部分旋律的节奏特点。(3)分小组合唱两个声部旋律。

5.学唱歌词(1)设问:你怎样长大?(2)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词,歌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长大?

6.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不怕风沙、不拍雨打,越过春夏秋冬,这样就会长大”。知识扩充:到网上搜索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看一看,挑出你喜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背唱《雨花石》。

二、个别讲故事,并评价。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聆听独唱版歌曲,说一说,歌曲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再次复听歌曲录音,跟着唱一唱,学唱会一到两段歌曲。5.聆听合唱版歌曲,讨论: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6.复听合唱版歌曲,它在不同段落上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加深对人民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编创与活动

1.聆听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说一说每一段落的情绪、力度、速度的不同。

2.分组讨论,进行音乐剧的编创设计。

3.讨论歌曲的主要人物和场景。提示: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设计、分配角色。

5.根据插图提示,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编创表演动作。边唱边相互配合,表演音乐剧。

6.分组展示交流,相互评价和改进。

五、小结:小小放牛郎,大智大勇,诱敌就歼,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这种崇高品德。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唱一唱:怀着崇敬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曲。

板书设计:力度-强弱

速度-快慢

角色 教学反思: 通过这几首歌曲的学习,使孩子们从革命历史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把聆听的三首歌曲,也作为学唱歌曲来进行教学,教会孩子们能够唱会一到两段,让他们在歌声中,感悟革命历史,谨记革命传统。我还让孩子们在课后写一篇“唱后感”,抒发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怀念之情和感恩之情。

第三课

农家乐

教材简析: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表现了我国农民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收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有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勾画出在打猪草时俏皮幽默的对话,惟妙惟肖,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新生活的赞美。歌曲《丰收的节日》是一首塔塔尔族民歌。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歌曲前半部分欢快、活泼,后半部分较为舒展。具有浓郁的新疆歌曲风格特点。歌曲《苹果丰收》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学情分析: 现代的孩子,对流行音乐喜爱有加。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激发他们聆听民族音乐的兴趣,并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民族音乐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能随乐曲《丰收锣鼓》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并对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产生兴趣。

2.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曲《丰收的节日》中的一个声部。并边唱边做新疆舞蹈的动作,表现出新疆歌曲的风格特点。

3.能用活泼、热情的声音,流畅地演唱合唱曲《苹果丰收》中的一个声部。并能按其旋律、节奏的特点,边唱边用声势为歌曲伴奏。能听辨出器乐曲《打猪草》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热情、和谐的声音演唱本课歌曲。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感受民族音乐的情绪变化,并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锣鼓、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创编实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二课歌曲。

二、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的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教师展示打击乐器锣和鼓,请学生说出这些乐器的名称,并试着来敲击。

3.分段聆听,第一部分,设问: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4.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比较情绪上有什么变化?速度的变化又是怎样的?

5.重点聆听2、4乐段(1)哼唱主题曲调,熟悉主题。(2)完整地聆听乐曲,分别听出2、4乐段主题出现的地方。当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3)聆听2、4乐段,听出主奏乐器。(4)再次聆听2、4乐段,边听边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动作。6.完整地聆听全曲,整体感受喜庆丰收的热闹场面,并用动作表现获得丰收成果后的喜悦情绪。

三、聆听《打猪草》

1.初听乐曲,设问: •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境? ‚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结合曲名及教材插图说一说。

2.教师简介乐曲所描述的故事。

3.复听乐曲,听出2乐段出现的地方,并说出表现男孩与女孩的对话旋律,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两件乐器的交替出现,描绘了什么情景?请男女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模拟对话,但不出声。

4.再听乐曲,比较第1乐段和第2乐段的不同情绪,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四、小结:我国的民族乐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希望你热爱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最美的乐章。延伸:搜集用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它们多姿多彩的魅力。

板书设计:丰收-喜庆-热闹 黄梅戏-打猪草-幽默 第2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二、学唱《苹果丰收》

1.初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说出听后的感受?

2.再次聆听,感受丰收后人们喜悦的情绪。提示:这首歌曲是几个声部的歌曲?下面听老师唱的这段歌曲是几个声部的?

3.师范唱“发声练习”乐段旋律,并请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分声部模唱。

4.师生合作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片段旋律。提示:注意音准。

5.跟着老师的弹奏,加入歌词唱一唱。提示:注意声部间的倾听,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做到声音和谐。

6..学唱《苹果丰收》第一部分曲调(1)教师范奏曲调。(2)教师范唱曲调。(3)请学生跟琴模唱曲调。(4)跟琴演唱曲调。重点唱好带有色块的部分。

7.学唱第二部分曲调(1)老师弹奏曲调,生聆听模唱。(2)视唱第二声部曲调。(3)学生分小组视唱曲调。(4)师生合作合成。(5)生生合作完成合唱部分。

8.学唱歌词(1)跟琴填唱第一部分歌词。注意唱得欢快、热烈,表现喜悦的情绪。(2)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一声部歌词。(3)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二声部歌词。(4)师生合作练习合唱歌曲。(5)学生分小组练习合唱歌曲。(6)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1)请一组同学选择打击乐器用课本上的节奏为合唱队伴奏。(2)请舞蹈动作较好的同学,编创朝鲜族舞蹈动作为合唱队伴舞。

三、小结:丰收的喜悦展现在朝鲜族人民的脸上和音乐里。板书设计:歌曲伴奏节奏谱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苹果丰收》。

二、学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1.播放视频:新疆人民丰收后载歌载舞的画面。

2.教师加入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范唱歌曲《丰收的节日》。3.请有特长的学生上台跟着歌曲范唱跳一跳,其他同学模仿舞蹈动作。感受歌曲欢庆热闹的场面。

4.学唱曲调

(1)老师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拍出节奏

(2)老师范唱歌曲曲调,让学生熟悉曲调,然后找出曲调的规律。

(3)跟着老师的弹奏拍击节奏,并模唱基本音调。

(4)跟琴完整地模唱全曲。

5.填唱歌词。

6.歌曲处理:学生分组加入舞蹈动作和打击乐器表演。

三、编创活动

1.师分别范唱两个音乐片段。

2.师生接唱。

3.生自由创作,注意给人已结束感。

4.展示、评价。

四、小结: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日子,歌唱幸福的生活。

唱一唱:选择你喜欢的歌曲背唱。

板书设计:歌曲基本音调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材简析:

萨克斯管独奏《回家》表达了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乐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平稳,表现了感情的涌动;第二部分是根据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展开的华彩乐段,既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更刻画了游子的种种心情。第三部分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部分音乐,结束了“回家”的旅程。管弦乐《可爱的家》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歌曲是英国作曲家比肖普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中的一首插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乐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编。乐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泼的伴奏音型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可爱的家”所带来的甜蜜与欢乐。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第二部分抒发了人们对可爱家园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家乡美》的延续,围绕着音乐所描绘的“家境”和所表达的“家情”,让学生在情真意切的歌声和优美抒情的乐声中激起对“家”和亲人的爱恋之情。并通过学习能够听辨不同的乐器音色,创编节奏为歌乐曲伴奏。

教学目标:

1.能哼唱《回家》主题旋律,并能为旋律填上唱词。能听辨出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2.能听辨出演奏《可爱的家》的主奏乐器,并背唱主题旋律。3.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并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伴奏。

4.能按三拍子指挥图示指挥全班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5.能独立视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前8小节曲谱,并能改编拍子演唱,体会其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教学难点:感受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图片。教学方法:聆听与模唱。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三课歌曲。

二、学唱《外婆的澎湖湾》

1.聆听歌曲录音,注意切分音的运用。2.再次聆听并小声跟唱。3.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4.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注意力度变化。5.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6.再次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7.跟伴奏演唱歌曲。

8.选择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渲染歌曲的情绪。9.表演歌曲。

10.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三、小结:童年的回忆,温馨的家,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和幸福。延伸:回家请你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外婆或者奶奶听一听。让她们感受一下你对她们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1.跟着老师的弹奏齐唱歌曲。2.分组分乐段演唱歌曲。3.背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表现内容及情绪。2.教师范唱,强调弱起小节及换气处。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识谱。

4.教师范唱曲调,请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的部分。5.分句视唱曲调。

6.跟着老师的琴,用三拍子划拍视唱曲调。7.跟琴小声哼唱曲调。8.跟琴演唱歌曲曲调,注意强弱起伏及力度的渐强、渐弱。9.跟伴奏填唱歌词。注意歌曲的高潮,要唱的稍强。10.表演歌曲,唱出家的可爱及对家的赞美之情。

三、音乐知识-三拍子指挥图示

1.复习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并跟着老师弹奏的歌曲旋律做指挥动作。

2.复习二拍子含义,学习三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3.师示范三拍子指挥图示,请生模做。

4.师弹奏《牧场上的家》旋律,请学生跟随划拍。

5.请动作标准的同学,跟着老师的弹奏,指挥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四、小结:家虽然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无论家在哪里,都是可爱的。都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二、改编练习

1.熟练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四四拍和六八拍的特征。3.复习音符时值。

4.请学生自选节奏进行改编。5.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改编:请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并相互评价。7.教师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拍号的不同情绪不同。

三、聆听《可爱的家》

1.教师简介乐曲创作背景:由同名歌曲改编。是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中的一首插曲。

2.出示课件《可爱的家》歌片,教师范唱歌曲。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轻声哼唱歌曲。

4.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 5.复听乐曲,随音乐画出旋律走向图形普,感受乐曲的情绪。6再次.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7.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四、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西洋乐器中属于哪一类?

2.复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请为乐曲编创歌词,主题“回家”。并唱一唱。4.聆听乐曲,边听边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5.展示、评价。6.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小结:无论你走多远,家永远是你的牵挂。

阶段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和背唱歌曲,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及体现的情感。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复习,巩固本阶段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复习演唱1-4课歌曲。1.跟琴演唱歌曲。

2.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背唱2-3首。

二、聆听音乐

1.聆听音乐片段,说出曲名。

2.聆听音乐,说出它们的演奏形式及演奏乐器的名称。3.背唱个别主题旋律。

三、音乐知识

1.认识拍号-6/8拍,它的含义及强弱规律。2.二拍子指挥图示,并练习。3.三拍子指挥图示,并练习。4.演唱形式-男低音。

四、编创活动

1.跟着《回家》的音乐哼唱主题旋律。2.小组合作,为《回家》填创歌词,唱一唱。3.个别小组展示。

4.选出优秀的创作,全体一起演唱。

五、小结:音乐来源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用心聆听,你也能够成为“小小音乐家”。

第五课

故乡

教材简析:

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创作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该乐曲主题旋律采用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由四个均等的乐节构成上、下乐句递次下降的波浪形旋律线,商调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缓慢的速度,倾诉出魂牵梦绕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歌曲《小村之恋》是一首带再现的二段体歌曲12/8拍,大调式。第一乐段旋律进行平稳,以级进为主。极尽缠绵的同时,将家乡的小河、山岗、蓝天、花香水墨画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第二乐段在音区上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思乡之情奔涌而出,思乡之情绵长。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电影《红日》的插曲,它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它也倾诉了人们对家乡的纵情赞美。歌曲优美流畅,热情爽朗。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歌曲《乡间的小路》是一首颇为流传的台湾校园歌曲。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副农村的风情画,表现了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歌曲为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歌曲《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

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可爱的家”的延伸,从爱“家”到爱“故乡”,是情感线的发展和延续。通过学习,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演唱、编创、表演等各种实践中,抒发对“故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描述三首聆听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区风格和情绪表达上的不同,并能演唱一首家乡的歌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2.能深情地演唱合唱曲《故乡的小路》其中一个声部,准确地把握歌曲变拍子的节奏,并唱准变化音。

3.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和同学合作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并能背唱其中一段歌词。

4.能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编创音组和变拍子的练习。教学重点: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并简单描述三首聆听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区风格和情绪表达上的不同。

教学难点:在编创实践活动中,准确把握变拍子的节奏,并做练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模唱、创编实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分享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四课歌曲。二、聆听《思乡曲》

1.简介曲作者--马思聪及乐曲创作背景: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绥远组曲》的第二首,描述了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景。马思聪还是《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的曲作者。

2.展示课件-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歌曲图片,请学生跟着老师的弹奏,学唱歌曲,并背唱曲调。

3.初听乐曲,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时,请举手表示。

4.复听乐曲,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聆听《小村之恋》

1.初听歌曲,设问:歌曲“恋”什么?小村哪些地方值得“我”恋? 2.简介歌曲:曲作者是日本音乐人薄井须志程,是由台湾的庄奴填词,著名歌星邓丽君演唱的。

3.复听歌曲,说说歌曲的高潮在哪里?并体会“我”思乡的情感。4.再次复听歌曲,并跟唱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吗?找出两个乐段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5.再次跟唱歌曲,表达“恋乡”之情。

6.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即兴创作表演歌曲。

四、聆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1.激趣导入: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与之一同奔月的30首歌曲之一。

2.简介歌曲是电影《红日》的插曲及电影剧情。

3.初听歌曲,设问:歌曲的内容是怎样的?(对家乡、对解放区的赞美)

4.复听歌曲,师生一起随歌曲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歌曲“赞乡、爱乡”的情感。

5.演唱歌曲-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歌曲或跟伴奏演唱歌曲。6.请学生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激发他们赞美家乡、热爱家乡之情。

五、小结:无论你身在何方,“思乡、恋乡、赞乡”的情感,永远伴随着你。拓展:课下到网上搜一搜合奏曲《旭日东升》,听一听和《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曲 名 表 演 形 式 地 域 风 格

情 绪 第2课时

一、交流《旭日东升》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关系。

二、学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1.复习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和《外婆的澎湖湾》,请学生说出两首歌曲的拍号,并复习巩固4/

4、3/4拍的强弱规律。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听后讨论回答: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请用一个词语表达。

3.师范唱歌曲,问: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它们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4.学唱第一乐段齐唱部分(1)师范唱,生边聆听边用手划旋律线,并默唱旋律。(2)师弹奏旋律,请生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旋律,并想一想:第一乐段有几句?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3)师重点范唱带有变化音的乐句,请生听辨、比较变化音升4的运用,并能够唱准变化音和八度大跳音程。

5.学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1)师分别范奏第一、二声部旋律,学生聆听分小组模唱。(2)师生合作练习演唱两个声部的旋律。(3)生分小组完整地演唱合唱部分旋律。注意相互聆听。

6.跟琴分声部填唱歌词。7.生合唱歌曲。

8.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选择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复习3/4拍指挥图示和4/4拍指挥图示。2.歌曲由两种拍号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从歌曲中找出三拍、四拍的混合拍子。随歌曲拍一拍,感受两种拍号强弱规律的不同。

4.听辨教材上的两条旋律,并唱一唱,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5.为《早上好》标上拍号,并唱一唱。加深对变拍子的理解。

四、小结:拍号的不同,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想一想:以往学过的歌曲中有变拍子的吗?你划拍唱一唱,进一步感受它们强弱规律的不同。第3课时

一、交流拍击歌曲,感受变拍子的不同。

二、复习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三、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1.复习演唱《外婆的澎湖湾》,问:作者是谁?简介叶佳修,并导入《乡间的小路》介绍。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舒畅、无忧的乐观情绪。

3.播放歌曲音乐,请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联想歌曲乡间风情画的意境。

4.复听歌曲,并回答: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有相同的乐段吗?不同乐段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体验歌曲。(1)聆听歌曲录音,生小声模唱。(2)师生接唱视唱歌曲旋律。(3)生分小组分别视唱两个不同乐段的旋律。(4)填唱歌词。

6.表演歌曲(1)随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做行走的动作,表现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愉快心情。(2)编创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分组展示、评价。

四、编创与活动

1.编创音乐片段填入括号,并唱一唱。(1)先视唱并分析旋律的节奏有什么规律。(2)模仿相同的节奏填上音高唱一唱。(3)自由编创节奏,填上音高唱一唱。

2.变拍子练习(1)找到自己最熟悉且短小简单的歌曲,复习演唱。(2)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变化拍子的练习。

五、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板书设计:乡间-小路-校园-叶家修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教材简析:

弦乐四重奏《嬉游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嬉游曲》的第三乐章,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转,旋律轻快活泼。管弦乐《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歌曲《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自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雏鹰之歌》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曲调采用了新疆地区民族音调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跨世纪的一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本课选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风格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现“快乐的少年”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端正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认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能哼唱《嬉游曲》主题旋律。2.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合唱曲《叮铃铃》其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音的效果。

3.能用坚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雏鹰之歌》的风格特点,并背唱歌曲。

4.能听出乐曲《缆车》中主要的乐器音色,以及贯穿全曲的伴奏的类型。

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辨别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用坚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器挂图。教学方法:听唱与模唱。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五课歌曲。

二、学唱歌曲《叮铃铃》

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说说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具有浓郁湖南民歌的特点)

2.复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分小组练习演唱发声练习。注意声音对比要清晰具有跳跃性。66 ii 6 3∣66 ii 6 6∣ 小呀小羊羔呀蹦呀蹦蹦跳呀 6— 3—∣6— 3—∣ 咩

4.听辨下面的旋律,说说他们的不同。6 6 i 6 ∣ 5 65 3 ∣ 6 6 i 6 ∣ #5 65 3 ∣ 第二条旋律出现了#5。5.请学生试着跟老师的琴将不同的旋律唱一唱。并在歌曲中找到#5视唱。

6.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标有前倚音和下滑音的地方,小声模唱。

7.跟着老师的琴视唱前8小节曲调。8.请学生自学后面的曲调。9.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曲调。10.请学生视唱第二声部曲调。11.分小组齐唱两个声部曲调。12.分声部填唱歌词。

13.跟琴分小组分声部演唱歌曲。注意顿音、倚音、下滑音及渐强、减弱等。

14.按照教材上的伴奏曲谱,为歌曲伴奏。

15.有感情地表演歌曲。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唱出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三、小结: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歌唱着,幸福地生活着。

板书设计:66 ii 6 3∣66 ii 6 6∣

小呀小羊羔呀蹦呀蹦蹦跳呀 6— 3—∣6— 3—∣

咩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叮铃铃》 1.跟伴奏分别演唱歌曲的两个声部。2.分小组跟琴分别演唱歌曲的两个声部。3.合唱歌曲。

二、聆听《嬉游曲》 1.简介“音乐神童”莫扎特。

2.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3.简介“嬉游曲”:源自意大利文“divertire”,有使人欢乐、消遣的意思。

4.重点聆听主题旋律,让学生熟悉主题并记住它。5.复听乐曲,说出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6.请学生看着“乐曲演奏图”,认识“弦乐四重奏”中的乐器及演奏形式。

7.再次聆听乐曲,提示:这首乐曲属于哪一种体裁?是进行曲还是摇篮曲?

三、编创活动

1.师简介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请生辨别调式。2.师视唱音乐片段,让生熟悉旋律。3.小组讨论,完成音乐片段的填写。4.个别小组展示并评价。

四、小结:音乐有大调和小调之分。但我们的民族音乐却有五个调式,它们分别是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拓展:课下查找资料,看一看我们熟悉的民歌,都是什么调式的。

板书设计:宫、商、角、徵、羽 第3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二、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风格。(新疆地区音乐风格)2.复听,小声哼唱。

3.跟琴视唱歌曲曲调1-8小节。4.跟琴视唱歌曲曲调9-16小节。5.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调。

6.老师加入下滑音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模唱。7.结合歌曲讲解下滑音。

8.请学生跟琴准确地演唱歌曲曲调(加入下滑音)。9.填唱歌词,注意下滑音。

10.跟琴练唱歌曲。注意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11.跟伴奏演唱歌曲。

12.表演歌曲,用铃鼓按指定切分音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人生的道路上,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的,就像鹰一样,只有在飞翔的路途上战胜一切困难,才能展翅翱翔。

板书设计:滑音记号和切分节奏 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雏鹰之歌》 1.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歌曲。2.加入自编节奏,边拍击边演唱歌曲。3.背唱歌曲。

二、聆听管弦乐《缆车》

1.导入:出示图片设问:这是什么?你们做过缆车吗?缆车在行驶时与钢索摩擦的声音是怎样的?请做过缆车的同学讲讲自己乘缆车时的心情和所见所闻。

2.聆听歌曲缆,初步感受歌曲欢乐兴奋的情绪。3.简介歌曲背景及歌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的意思。4.复听歌曲,请学生跟唱“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模拟缆车在钢索上发出的声音。

5.聆听管弦乐,设问:乐曲中有哪几种主要乐器的音色?哪一种乐器表现了缆车快速滑行的情景?哪一乐段表现了人们的欢呼和惊叫?

6.复听乐曲,说说两个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7.再次复听,选择贯穿全曲的节奏型,随音乐拍击为其伴奏,表现缆车快速滑行的情景。

三、小结:快速滑动的缆车,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迅速穿过高山、森林、河流,人们大声的欢呼,高声歌唱。

板书设计:6/8 ××××|××××|

第七课

冬雪

教材简析:

管弦乐《乘雪橇》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心情。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又名《打虎上山》,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主要唱段之一。它采用了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唱段运用了京剧的多种板式,抒发了杨子荣乔装打扮,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歌曲《堆雪人》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这首童声合唱歌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富有特性的节奏,为我们展示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玩耍的动人画面,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是一首带有生物科普知识的儿童歌曲,它告诉孩子们,冬天小动物们冬眠的知识。歌词拟人化、曲调平稳而带有叙事性。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让孩子们在感受雪花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听辨乐器音色和识读乐谱是本课的需要解决的。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管弦乐曲《乘雪橇》主题出现的次数和变化,并能用动作、人声和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形象。

2.能模仿圆号音色哼唱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前奏旋律,并会模唱其中一到两句唱腔。

3.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二声部歌曲《堆雪人》其中的一个声部,表现出自信、活泼、朝气的精神风貌。

4.能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能唱准歌曲中的变化音,并能边演唱边按四拍子指挥图示划拍。

教学重点: 用轻快、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表现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并能边唱边按四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

教学难点:歌曲中变化音的准确演唱及模唱京剧唱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雪景图片及京剧视频。教学方法:聆听模唱与编创实践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六课歌曲。

二、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设问:“雪花”、“梦”有关系吗?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

2.聆听范唱。设问: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学唱歌曲,在间奏处,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教师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按照四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小声跟唱。

5.再次聆听老师的弹奏和范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6.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曲曲调,唱准变化音。7.填唱歌词。8.跟伴奏演唱歌曲。

9.歌曲表演。用不同的强弱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0.讨论:设问:(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3)引导学生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11.背唱歌曲。

三、音乐知识-四拍子指挥图示

1.复习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2.师示范四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强调第三拍的划拍方向机力度。3.请学生模仿划拍练习。

4.师生一起跟着歌曲音乐做划拍练习。

四、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拓展:用你知道的其他冬眠的动物名称,创编新歌词,唱一唱。

板书设计: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冬眠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二、交流演唱自编歌曲。

三、聆听《迎来春色换人间》

1.初听前奏音乐,请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景象,并说说音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还是民族乐队演奏的。

2.再听前奏音乐,当听到圆号的音色时,用“du”哼唱并随音乐模仿吹奏的动作。

3.完整地聆听唱段,简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迎来春色换人间》唱段的故事背景。

4.学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唱腔

(1)聆听范唱,并边听边默唱。(2)老师范唱,请学生小声模唱。

(3)观看视频,一边模唱一边模仿杨子荣亮相的动作,演一演。

(4)请模范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并请其他同学模仿表演。

(5)看着视频,一边演唱一边表演。

四、小结:茫茫雪原上,杨子荣为了人民的解放,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剿消灭匪徒,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延伸: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智取威虎山》全剧,并简单写出观后感。

板书设计:大八 八大 第3课时

一、跟音乐模唱《迎来春色换人间》唱段。

二、交流观后感。

三、学唱歌曲《堆雪人》

1.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2.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3.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4.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5.跟琴流畅地演唱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6.跟琴完整地演唱第一声部曲调。7.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第二声部曲调。8.合唱两个声部曲调。9.填上歌词演唱歌曲。10.合唱歌曲。

11.加入打击乐器、编创动作歌曲表演。

四、小结:天上飘着雪花,地下一群娃娃,他们在乘雪橇、堆雪人,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惬意。

板书设计:×××××|0×××××|××.×-| 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堆雪人》

1.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歌曲。2.分声部演唱歌曲。

3.请个别同学演唱教材上色块中的旋律,并相互评价。

二、聆听管弦乐《乘雪橇》

1.初听乐曲,感受其情绪。

(1)老师弹奏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请学生跟唱并引出主题-乘雪橇。

(2)聆听乐曲片段,设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境?

(3)再次聆听,想象自己坐在雪橇上,身体的感觉,并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

2.熟悉主题,用“la”哼唱主题旋律,并用手划出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起伏。

3.完整地聆听乐曲,问: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

4.复听全曲,乐器伴奏(1)提示:乐曲中什么声音一直贯穿全曲的始终?它使你想到了什么?

(2)分组讨论: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为主题伴奏,表现雪橇轻盈飞奔的场面。

(3)说一说乐曲中“甩鞭声”共出现了几次?请随音乐用动作和声音来模仿。

5.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乐曲。

三、小结:冬雪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喜悦,也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6.小学音乐第12册教案(人音版) 篇六

第12册(人音版)第一单元《青春放歌》(2课时)第一课时《拉起手》

第二课时

1.《拉起手》 2.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的旋律。第二单元《亚洲弦歌》(2课时)

第一课时

1、听赏《摇篮曲》 2《运动会开幕曲》 第二课时欣赏《摇篮曲》 第三单元《do re mi》(2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do re mi》。欣赏《do re mi》 第二课时《do re mi》。(复习)、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特点。》 第四单元《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各地民歌。

(二)欣赏一组民歌。第二课时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仔细欣赏一组民歌》 第五单元《火车来了》(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西洋乐器。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231》》 第二课时《歌曲《火车来了》》 第六单元《美妙的音乐》(3课时)第一课时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第二课时《介绍《致音乐》的由来》 第三课时播放《幽默曲》 第一单元 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

(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难点:变化音记号。

四、教具:录音带、手风琴。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3.力度记号。4.复习音名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过程:

(一)听辩节拍

(二)欣赏《行星组曲》。要求:(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

(2)说一说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

(三)学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1.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1)弱起小节。

(2)三连音。3.导入新课:

(1)节奏听辩:①X X | X.X X X | X X X X| X.X‖

②0 X | X.X X X | X X 0 X | X.X X ‖(2)读、拍、唱、上述节奏。(3)复习三连音:X X X ①唱一唱《国歌》,感受三连音的唱法。②复习并拍打三连音。

(4)听琴弹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节。(5)听琴学唱谱,注意三连音的唱法。(6)听录音范唱,提醒学生歌曲难点。

(7)学习歌词,体会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8)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9)介绍李存的生平及作品。

(10)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

(四)堂上练习: 1.复习切分音的种类。

2.按强弱规律排列力度记号。3.音名知识,结合电子琴课进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1.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的旋律。

2.听辩变化音。

(三)常用变化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听辩变化音。(练一练④)

(三)音乐知识:常用变化音记号。1.升记号—将指定音高升高半音。2.降记号—将指定音高降低半音。

3.还原记号—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4.书写方式。

(四)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练习曲。(练一练①②)1.学唱《拉起手》

2.复习《国歌》 3.欣赏新歌《飞来地花瓣》(设问:情绪、感受)

(1)听录音范唱,感受变化音的音响效果。

(2)学习带声记号的乐句。

(3)学习曲谱,跟琴进行。

(4)学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录音伴奏演唱。第二单元 亚洲弦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二)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三)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和科威特歌曲《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能够在3首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歌曲中辨出其中1首亚洲风格特点的歌曲。(四)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二、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听赏《摇篮曲》《运动会开幕曲》。

(二)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三、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四、教学过程

(一)听辩音程与和弦: 1.纯五度、大三度、小三度。

2.听辩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3.要求:听辩和声的色彩。

(二)听赏《摇篮曲》。

1.欣赏录音范唱一次,感受歌曲的情绪。2.听弹奏看歌词,了解作品内容。

3.复听并找出歌曲中的变化音,体会变化音的作用。

4.感受带X X.X X ― |节奏的旋律效果,出现了多少次? 5.找出相同旋律与不同旋律,感受音乐中的重复与变化。

(三)听唱歌曲,熟悉旋律。

(四)与《运动会开幕曲》比较,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拍子:变换拍子。2.节奏:先短后长。3.旋律的走向:下行。4.速度:稍慢。

5.小结:音乐要素对歌曲表现的作用。6.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五)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奏:按课本要求进行。

2.辨别乐器,说出属于哪个乐器组,并把答案写在括号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教学过程:

一、欣赏《摇篮曲》

1.充分利用范唱通过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可充分利用歌曲演唱录音,必要的话可多听几遍。歌曲的介绍可少讲一些,留给学生在聆听范唱后进行简单的讨论或议论,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分析。

2.注重歌曲感情处理引导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情绪。歌曲艺术处理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师(或音像资料)的示范,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歌曲情感的处理,试一试,究竟怎样演唱效果更好。要使学生真正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理解、表达歌曲的感情。

3.注意教歌方法学习演唱这首歌曲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歌曲较长,速度较快,其中有男、女声交替演唱等。为使学生尽快学会、唱好这首歌曲,可多利用录音范唱,并辅之以听唱法。尽量不用将歌曲速度放慢、逐句逐段地进行视唱的方法,因为这样会改变歌曲情绪,使学生失去兴趣。

4.编配打击乐伴奏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邮递马车》伴奏,可使歌曲演唱效果增色。可选用两、三件打击乐器,如串铃、双响筒和铃(或三角铁)等。节奏型可让学自行设计,以模仿马车行驶的音响效果。

二、欣赏《运动会开幕曲》

1.注重感受音乐这两首歌曲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可以采用“先听后讲”的方法。教师先不作任何介绍,仅提出

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倾听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引导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倾听音乐,讲解必须十分精简,切不可将教参上的内容照搬给学生。

2.模唱欣赏曲中的片段这两首歌曲中部有比较突出的、简短的乐句,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比如:《摇篮曲》中的开头第一句(课本上有旋律性示意图)。《运动会开幕曲》中的:

和 和

可以在欣赏一遍以后,挑出个别的乐句(如上例),让学生模仿学习,熟悉之后再听时要求学生小声随着哼唱。

3.比较的方法这是欣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比要有明确的目的(事先提出听辨要求),并注意对比的难易程度(对比力求明显,使多数学生能够辨认),例如课本上要求学生听辨3首歌曲片段各是哪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亚洲)的歌曲?拉丁美洲歌曲是六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欧洲歌曲也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只要选择的歌曲对比明显,学生比较熟悉,多数学生应该能够辨别。

三、欣赏“亚洲民间器乐器曲片段”

1.感受乐器音色和认识乐器这里选择的4首器乐曲片段,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几种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并能够听辨它的音色,不要求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其他方面。结合课本上的画面,注意聆听乐器的实际音响。有条件的话,使用音像资料和软件。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可以采用先不向学生介绍乐器和乐曲,而是先听音乐片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辨别乐器及其音色特点。或者在课本上的4种乐器和乐曲当中做选择。然后进行讨论、归纳。还可以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将平时了解、喜欢的亚洲音乐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制做一两种乐器。

四、与地理课相联系

六年级学生在地理课上正在学习世界地理。亚洲部分是否已经学习过,教师要在课前进行了解。本单元涉及到的亚洲国家地区知识,要和地理课上的内容相联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述,教师不必过多讲解。第三单元 do re mi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do re mi》。

(二)欣赏《do re mi》。

(三)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三)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三、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

四、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节奏卡、手风琴。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do re mi》。

(二)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发生练习(略)

(二)听拍节奏:

1.XX | X X X X X 0 | 2.XX | X X XXXX X.X X | 3.X | X.X X X X X X X |

(三)学习《do re mi》。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节奏。1.分析歌曲节奏的点。2.读拍难点节奏。3.再听录音范唱一次。(1)说出歌曲的情绪

(2)那些音乐要素影响歌曲的风格/ 4.学唱歌曲。

(1)跟琴学唱谱。(2)按节奏读歌词。(3)学唱歌词。

(4)用红笔连起旋律线,分析有何特点及表现作用。旋律特点:上下起伏 同音反复 上下起伏

歌曲处理:启发学生用不同力度及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5.再欣赏一次录音范唱,感受歌曲风格。6.五线谱:口诀学习加上儿歌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do re mi》。(复习)

(二)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特点。

二、教学重点:五线谱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唱与欣赏《Do Re Mi》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选用此教材。学生可以听一听,唱一唱,也可以唱一唱、听一听,达到借助所标注的唱名熟悉五线谱的目的即可。

(二)“实践与创造”

其中的各项活动要分散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例如第二题可以在讲乐谱知识前进行,第三题可以在介绍各种乐谱时做,第四题可以在讲图形谱时做,第五题在本单元结束前做。第四单元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各地民歌。

(二)欣赏一组民歌。

(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四)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三、教学重点:欣赏各类型的民歌。

四、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民歌。

(二)欣赏民歌《看秧歌》、《小放驴》

(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教学重点:感受民歌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VCD民歌片段欣赏并导入“民歌”。

(二)民歌:自学课本关于民歌的介绍。

(三)民歌欣赏: 1.民歌介绍。(略)2.欣赏:《看秧歌》。

(1)结构:序奏、四个小段、尾声。(2)启发学生自创图谱表示民歌结构。(3)欣赏要求:按课本要求进行。3.欣赏《小放驴》。

(1)欣赏全曲:①结合放映有关介绍河北景色的VCD,视觉和听觉结合,加强感受。②图谱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介绍地秧歌“跑驴”,帮助了解作品敞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4.欣赏《大起板》: ①简介。(见课本内容)

②欣赏全曲,感受每段旋律的情绪特点。

③视听结合,着重感受弦乐器音色的柔美与细致。5.欣赏《沂蒙山小调》 ①介绍小调的特点。②山东民歌。

③欣赏,了解这种民歌的节奏特点及乐曲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仔细欣赏一组民歌。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聆听《看秧歌》

1.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叙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必要时,可给学生提供歌词或歌谱,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方言性内容,进而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2.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要把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内容(节奏、旋律、情绪、结构、风格等)放在重要位置上。

3.在理解音乐风格的问题上,不要求面面俱到的分析。但必须抓住几项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分析、评说。如:歌词的语言特征、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旋律的调式特点等。

4.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

(三)聆听《小放驴》及《大起板》

1.初听两首乐曲的时候,要完整地聆听全曲。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记住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

2.为深入理解乐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唱一唱乐曲的主要旋律。如:《小放驴》的谱例一;《大起板》第一段落的旋律。

3.复听乐曲时,要重点关注乐曲的地方风格表现在哪里。例如:乐曲的音乐体裁(如:《小放驴》为河北吹歌;《大起板》为河南曲子改编成的板胡独奏曲)。乐曲的主要表现手法(如:《小放驴》的“学舌”、“句句双”;《大起板》的句幅逐步增大及 “螺蛳结顶”)。乐曲最基本的艺术特色(如:《小放驴》是热情奔放、风趣幽默、歌唱性很强的;《大起板》是热情奔放、粗犷豪爽的。二者都具有我国北方地区音乐文化的共性特征,又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色彩)。

4.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各地音乐的地方风格,最好将几首作品作有比较地聆听、分析及讨论。

(四)积极调动同学的参与精神

为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发现、探索、研究音乐的学习氛围。一切结论性的观点和意见,都尽量交给学生去得出。即或是学生中有分歧意见,也应该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或留待课后继续探讨,教师要避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五)自制乐器的注意事项

用芦苇管制做吹奏乐器应注意以下问题:选择苇管时,要基本成熟但不干透,以免制做中劈裂;将苇管的一端逐步挤压成接近一字形的管口;将压扁的一字管口用小刀适当刮薄,边做边试着吹奏,切勿刮得过分。

用树叶制做吹奏乐器应注意:选类似于柳树叶的叶片;将叶片卷成逐步加粗的圆筒状,管口要保持双簧状;待圆筒做好后,先用细线将其捆住,尔后将双簧管口的一端压扁即成。

制做吹管乐器时,要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第五单元火车来了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西洋乐器。

(二)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231》。

(三)学唱歌曲:《火车来了》。

二、教学目标:

(一)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及其它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二)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三)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231》,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三、教学重点: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231》。

四、教具:录音机、录音欣赏带、VCD。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西洋乐器中的圆号、双簧管等。

(二)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激趣导入: 1.《凯皮拉的小火车》原为美国佐治亚洲塞芬拿市的音乐家埃伦·邓莱普开发并编写的,由盖蒂艺术教育研究院的高级项目官员杰弗里·帕琴博士编辑,并经东南音乐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哈里斯博士再次编校。为提供训练8年级学生理解与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使用。该教学的设计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将音乐创作、历史、美学和评论诸学科融入到教学之中。我们虽然也选《凯皮拉的小火车》作为教材,但它只是整个单元中的一部作品。受学科基础、教学目标及教学时间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只能在参考其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音乐教学的建议。

2.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每一次欣赏安排不同的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理解。

(1)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2)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你知道它是表现哪国文化的作品?

(3)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你知道它的地理、历史、民族吗?

(4)巴西的音乐中融合了哪些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5)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当时巴西的情况如何?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巴西农场的小火车?

(6)巴西的乐器音响效果如何,它们是怎样制做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乐器?你可否制做一两件能有巴西乐器音色的乐器?

(7)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你能不能为旋律填上歌词演唱?这首歌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当时没有汽车、自行车)

(8)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 它与哪些你听过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和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9)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10)此曲是《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中的一首,从何处你觉得它是巴西的而又具有巴赫风格的作品?(二)欣赏《太平洋231》

1.在欣赏时,应重点关注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可以参考《凯皮拉的小火车》设计提出一些问题并组织相关的活动。

2.可以介绍作曲家奥涅格对机车火车头的感情。(三)比较讨论

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可进行比较与讨论。引导学生找出作品有哪些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思考创作中模仿与描述的概念。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歌曲《火车来了》。

二、教学重点:歌曲学习,熟悉结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学唱《火车来了》

1.借助于挂图、录相、电影、电视片断及电脑课件等等手段介绍新疆的地理、民族、特产等,然后在朗诵歌词聆听范唱的基础上学习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把握歌曲的情绪。

2.这部歌曲的拍子是二拍子、三拍子反复变换的变拍子,另外还出现了许多表情符号,如保持音记号、下滑音记号、速度与力度记号等。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应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如请学生先看谱听范唱,提示学生关注自己所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的记号。请学生模仿或说出这些表情记号是怎样演唱的?为什么要这样演唱?它们表达了什么感情?

3.全歌可以先识谱再唱词,也可以直接唱词。从一开始就要根据歌曲情绪的需要把握住演唱的速度、力度。衬词及下滑音要自然而有民族持色。

4.可以使用自制的鼓(如纸盒)及自制的拨弦乐器(如橡皮筋)参与前奏、间奏的演奏。也可以用人声模拟火车前进的声音的烘托演唱的效果。

5.由于歌曲要变拍子,变速度、力度,由教师或学生指挥学生演唱,以便能统一演唱步调。6.小结。

第六单元美妙的音乐 教学目标:

1.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编创活动。

2.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教学重难点:

1.学习演唱歌曲,体会军营歌曲的气势

2.听赏国外著名作曲家的歌曲,感受古典乐的韵味。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用具:教科书、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二、揭题、简介作家: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三、学习歌曲:

1.听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及情绪: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2.复听,跟着歌曲音乐划2/4拍,继续感受歌曲旋律。

3.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4.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5.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6.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7.表演 8.评价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1813年,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老师,同时从事作曲。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1828年,因伤寒病逝世。

——介绍《致音乐》的由来: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他说:“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当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起颇感兴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2.学习旋律

3.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旋律唱一唱 4.学生自己唱旋律 5.学习歌词

6.请同学们用朗读诗歌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次 7.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机边听边在心里面演唱歌曲 8.请同学们用轻轻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9.老师指导唱得不对的地方

10.用悠扬、动听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11.展示 12.评价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今天的音乐课是非常轻松的一节音乐课,因为我想带大家去欣赏一首非常幽默的乐曲,这首乐曲不仅有钢琴独奏的版本还有女高音演唱的版本

三、聆听:

1.是什么呢?你听听:播放《幽默曲》 2.指名回答。

3.揭题:对,这是非常著名的乐曲,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以歌唱的形式来命名的名字叫《美妙的音乐》 4.简介作者:

捷克作曲家,自幼接触民间音乐,初步学会演奏小提琴和管风琴。代表作品有:《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等。5.作品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

6.复听:本歌曲分为几段? 7.分段欣赏(1)第一段:

上一篇:某师范学院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教学总结下一篇:土地归属权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