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升和毫升》教案(精选8篇)
1.《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篇一
升与毫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升与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形成1升与1毫升的容积观念。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教学过程:
一、感受旧知、揭示课题
1、计量物体用哪些长度单位?
2、计量物体重量用哪些质量单位?
你们知道吗?我们喝的牛奶、饮料是用什么做计量单位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活动、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 问: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比较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同学之间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设计意图:安排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课堂活动中,不能直接介绍比较的方法,而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饮料瓶子:观察这两个瓶子,哪个瓶子的饮料多一些?
同学猜想,猜想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瓶子的饮料多呢?你有什么方法? 同学活动后回答并演示把这两个瓶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量筒或量杯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的多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3.出示课件。(下面各容器哪个杯子容量最大?哪个最小?)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容量的感知。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与“毫升”
1.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2.视频播放超市和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师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
3、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同学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4.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同学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5.“节约1升”。
(1)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从娃娃抓起。(2)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那就是——毫升。
出示: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用升作单位的容器很大,可见毫升是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用“mL”来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小短片引出更小的容量单位——毫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
6、认识1毫升
师用滴管向量筒滴水,几滴约是1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学生直观感受了毫升的概念,体会了毫升的意义。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新知识,你快乐吗?
五、课件出示层次练习,提高巩固
1、把下面各容器容量按从大到小排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单位是否正确。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六、作业布置
1、课件出示:选择合适单位。
2、课本3页1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用升或毫升作单位。升字母:L 毫升字母:mL 设计理念:
同学对升和毫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在感受实际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认识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对容量单位的感知,促进同学们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升”是较大单位,“毫升”是较小单位。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1毫升有多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用实物,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探究与体验。在实验中思考、学习。师生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巩固所学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意图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而言,用实物,来吸引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数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容量的概念。
让学生积极参与“玩水”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巩固强化。学生进一步体验容量的概念,加深理解。
--1--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预设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实验,容量。
(1)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2)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出示课件)生:一样多。左边的„„
(3)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两个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2: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3: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2--
(1)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实际操作
(2)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工具。(出示、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练一练
1.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课件)2.先请一位学生读题。
生:找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分别测量它们的容量。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一样多?
分小组进行。(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3--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哪个杯子容量小。(课件展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3.《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篇三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和升,能把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是很重要的。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了1升究竟是多少,与生活中的什么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大小不同的瓶子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多,哪些瓶子的容量比一升少,为后面学习毫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这节课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会看、会说、会做!
《升和毫升(2)》教学反思:
4.升和毫升的教学反思 篇四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不但自己准备了各种杯子、瓶子,还让学生分工分别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桶、壶、瓶子、杯子、滴管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接着,我安排了学生体验活动,用针筒分别取1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观察它们在水杯中的位置,并说出感受。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在学生的兴趣未了时,分组合作开展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人文课堂,魅力无限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课中,我将人体一天所需的水分等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认识了我国容量单位的发展史,学生认识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和方法。
5.《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篇五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液态商品的外包装纸上都标有包装瓶子容量,比如:酱油瓶的容量是1升,大豆油的容量是2升,色拉油的容量是5升,我们家里饮水机上的水桶容量是19升。水,饮料等液体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表示。这里的升,还可以,用字母L来计量。而且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也就是1立方分米。
生活中还有一些容器的容量较小,看到他们的外包装上表示他们容量时都用毫升(mL)单位,比如:一瓶饮料的容量是500mL,一小瓶钙奶的容量是100mL,一小瓶眼药水的容量是10mL,通常先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在一滴一滴地往手心上滴。数一数,发现可以滴二十滴左右。由此可见,1毫升的水只有一点点,比一升水少很多。而且1升就等于1000毫升。
6.认识升与毫升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把升和毫升的认识安排到四年级上学期,并且安排在第一单元,我想:第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和这些单位有关的事物,如:一瓶饮料245mL、一袋牛奶250mL、一桶花生油5L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第二,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方面考虑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借助水杯,用水杯装水的多少,来说明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这个单元的内容共2 课时,我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升”和“毫升”。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计量物体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后接触的容量单位。四年级小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学生刚刚结束暑假生活,心还有些散,课堂“玩水”活动是学生乐于做的事,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3页《认识升与毫升》。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测量工具。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教学重点
认识升与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形成1升与1毫升的容积观念。教学准备
课件,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教学过程
一感受旧知、揭示课题
1、计量物体用哪些长度单位?
2、计量物体重量用哪些质量单位?
你们知道吗?我们喝的牛奶、饮料是用什么做计量单位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活动、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
问: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比较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同学之间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设计意图:安排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课堂活动中,不能直接介绍比较的方法,而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饮料瓶子:观察这两个瓶子,哪个瓶子的饮料多一些?
同学猜想,猜想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瓶子的饮料多呢?你有什么方法?
同学活动后回答并演示把这两个瓶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量筒或量杯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的多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
3.出示课件。(下面各容器哪个杯子容量最大?哪个最小?)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容量的感知。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与‚毫升‛
1.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2.视频播放超市和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师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
3、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同学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4.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同学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5.‚节约1升‛。
(1)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从娃娃抓起。
(2)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那就是——毫升。
出示: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用升作单位的容器很大,可见毫升是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用‚mL‛来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小短片引出更小的容量单位——毫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
6、认识1毫升
师用滴管向量筒滴水,几滴约是1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学生直观感受了毫升的概念,体会了毫升的意义。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新知识,你快乐吗?
五、课件出示层次练习,提高巩固
1、把下面各容器容量按从大到小排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单位是否正确。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六、作业布置
1、课件出示:选择合适单位。
2、课本3页1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升 字母:L 毫升 字母:mL
设计理念
7.《认识毫升》数学教学反思 篇七
今天上了认识毫升这一课,感觉上还是比较顺利的。一开始我先出示一些容器,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容器不到一升,从而产生认识毫升的愿望。然后出示量筒,指导学生认识筒身上的刻度。我们学校也是只有 25毫升的量筒,因为有了各位老师之前的`经验,我着重指导了一下,让学生明白,这量筒上是2格一毫升。接下去先给学生5毫升水,再让学生加一毫升水,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些不太熟练,结果有几个组的数据相差很大。有最多的一组是20滴,最少的一组是8滴,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测到10毫升左右。至于毫升与塔尖的关系,在前几课中就已经做了潜藏。所以几乎没有花多少时间。
练习时,因为学生带了许多生活中的实物,所以做起来学生兴趣很浓,许多的数据也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这种课上起来其实很舒服,只是准备工作要花很长时间。
8.升和毫升数学日记作文300字 篇八
今天,老师教给了我们什么叫体积,什么叫容积。容积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体积的意思是:某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我们还学了ml,是毫升的意思。l是升的意思.1l就是1升,1ml就是1毫升。还有,㎝3是立方厘米,dm3是立方分米,m3是立方米,它们都是体积单位。
放学后,我去买了一瓶纯水,上面写着80ml,就是80毫升。回家后,我拿出一袋奶,上面写着:净含量486ml,就是486毫升。
今天,老师教的我全用上了,真是太有趣了。
【《认识升和毫升》教案】推荐阅读:
《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6-23
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教案01-08
教案大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01-18
认识建筑教案08-13
《认识钟表》教案08-27
《认识方向》教案09-08
《认识时钟》教案09-29
认识时间-教案10-08
认识岩石教案12-29
认识时间详细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