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莫泊桑拜师》教案

2024-09-17

六年级《莫泊桑拜师》教案(10篇)

1.六年级《莫泊桑拜师》教案 篇一

一、情境激趣

1、同学们平常你们觉得写作文最难的是什么?(没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平平常常,不吸引人……)

2、你们觉得难,并不奇怪,因为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年轻时对写作跟你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于是他就去请教福楼拜,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他终于成了法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也跟着莫泊桑一起去拜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向课文旁边的批注一样,在你读懂了地方,你喜欢的句子或你感兴趣的地方作批注。想想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同学和老师帮助,也在书上作作批注。

3、学生交流汇报,梳理共性问题。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思考:(1)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2)每次各有什么收获?他是怎样下功夫的?(3)从福楼拜的3次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交流汇报。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

让学生明白第一次告诉他要仔细观察,把看到的记下来,第二次告诉他观察要细心,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等来观察,第3次则告诉我们要写出特点,如何写。

四、再读课文,归整体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五、识写字教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2、看看谁最有信心,能最快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你能把哪个字写得最好?老师重点指导“貌”、“拜”、“陋”。

5、学生练习、评议。

六、参考资料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世代为医的家庭,学过法律。他一直住在家乡卢昂从事创作。

福楼拜生活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即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由上升阶段逐渐转向腐朽的阶段。他对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感到憎恨和失望,因而毫不容情地揭露现实,但也流露出悲观情绪。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6)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另一部重要作品《情感教育》(1869)通过1848年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懦弱颓废,反映了现实的黑暗。福楼拜抨击最力的是资产阶级精神道德的没落。

福楼拜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刻划人物的精神状态细致入微和毫不留情著称,他在解剖人物和现实时,力求不流露自己的感情。福楼拜还是法国文学的语言巨匠,他的文字向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主张“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为了锤炼语句,他总是苦心推敲,务必达到洗炼、贴切。

[莫泊桑拜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2.莫泊桑拜师 教案 篇二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时候我们会向别人请教,俗话说不懂则问,的确,遇到问题我们既要勤于思考,还要大胆实践。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就是这样一位勤奋的人物。他是?(莫泊桑板书)有哪位同学可以来帮大家介绍一下莫泊桑?

(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300多篇,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那你们知道是写莫泊桑的什么事吗?(拜师 板书)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21 莫泊桑拜师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那他是向谁拜师呢?(福楼拜)

有同学了解福楼拜这个人物吗?谁来说说?

同学们课前看来做了很好的预习,老师呢也查了一些资料 来和大家分享

(居斯塔夫·福楼拜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后定居卢昂,埋头写作,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二、初读感知

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板书:莫泊桑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是联系上下文解决。

下面检查同学的字词掌握情况。(出示小黑板)

孜孜不倦简陋咖啡酷爱富丽堂皇

烈日炎炎揣摩吆喝烙印滔滔不绝

谁先来试试?谁可以读得比他更好?(指名读、评价、齐读)

同学们读得都很好,那下面啊我想请几位小老师,来给大家提醒提醒哪些字要注意的 生字教学:“孜”平舌

吆喝的“喝”是轻声。

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好,刚刚我们把文章又读了一遍,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下。(作者是怎样写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最后写了。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是哪几段?经过呢?结果呢?起因:1 经过:2~9 结果:10

这样整篇文章的层次就很清晰了。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这两位大师。

三、精读课文

先想一想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把第一小节齐读一遍。板书:

莫泊桑

读完了,谁来说说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你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

化?

(1. 他从小热爱写作)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酷爱、孜孜不倦)

(2. 但他的作品却很平常,没什么特色。)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

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板书:焦急万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莫泊桑决定去拜福楼拜为师。板书:福楼拜

那他到底是怎样向福楼拜请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9节,看一看,课文讲了

莫泊桑一共向老师请教了几次?分别对应哪些自然段做好记号。(3次)第一次:2~5第二次:6~8第三次:9)

好,我们已经知道莫泊桑是三次登门请教,现在我们就来跟随莫泊桑来体验他的第一次拜师经历。

请同学们轻声读2~5节,思考:福楼拜教导的话中哪一句最关键?

(关键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福楼拜是针对什么来说这句话的?(读了很多书写出来的文章却不生动)

福楼拜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我请一位同学再来把这第三小节读一遍。其

他同学注意思考:你觉得福楼拜是个怎样的人?

(当莫泊桑初次登门求教时,福楼拜是十分干脆地指出他的问题,从“直截了当”

这个词可以看出。可见他一眼就能看出莫泊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直言不讳地指出

来。)

当福楼拜这样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时,莫泊桑又是怎样的反应?谁能把这种反应

说出来?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读这句话的时候语气要怎样?(急切)从这个急切你看出了什么?

(莫泊桑急于寻求提高自己写作功力的有效途径,心情迫切,说明他好学上进、虚心请教。)板书:虚心求教

福楼拜是怎样回答他的?

(要肯吃苦,勤练习。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从这段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一个是“详详细细”是要做到细心、耐心,一个是

“长期”,要求要坚持)

是啊,只有肯吃苦,勤于练习,长期地坚持下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文章才

能写生动,写具体,我们平时的写作中也要做到这样。

那今天老师就布置一个小练笔,放学后,自己选择一个地点观察十五分钟左右,把你观察到的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

经过学习这一次拜师,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两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

同学们再来把2~5小节读一遍,这一遍啊,我们请女生扮演莫泊桑的角色,男生扮演

福楼拜的角色,其他旁白大家一起读。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神态。

刚刚老师已经带大家一起体验了莫泊桑第一次拜师的经历,(当时莫泊桑是怀

着焦急万分的心情虚心向福楼拜求教,而福楼拜呢也直言不讳提出要肯吃苦勤练习)

下面呢老师想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按老师的这种方法把第二次第三次拜师总结出来,给大家5分钟时间,待会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刚刚我们同学已经总结出来,莫泊桑在观察几天马车后一无所获的情况下第二次去登门请教,如果是你,当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不解、烦躁、无奈)

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万般无奈)谁来读一下第六小节,把这种无奈的心情读出来?

针对莫泊桑的这一困惑,福楼拜是怎样指导的呢?我们一起来把第七小节读一遍。读完了,说说你有什么疑问或者发现?

1.关键句: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好写呢? 这句话一共出现了两次。强调应该有东西好写,只要善于观察。

2.三个“不”: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莫泊桑的错误看法,特别是后两个不字连用并辅之以感叹号,加重了否定的语气。

3.九个问句:老师的严厉,对莫泊桑轻微的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指导、循循善诱)

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当时的福楼拜是什么样子的?(认真指导,滔滔不绝,娓娓道来)

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每个问题都击中要害,如果我们把一些问句改成陈述的语气,会是怎样的效果?谁来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问号的语气更强烈些,能让莫泊桑记得更牢固,感受更深切)

3.莫泊桑拜师四环节教案(范文) 篇三

课 型:

精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福楼拜为什么让莫泊桑去看马车,明白莫泊桑能够成为著名作家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语,品读句子,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刻苦,讨论中理解课文的难点,突破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2.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教学重难点:

了解福楼拜让莫泊桑去看马车的原因,探究莫泊桑为什么能够成为著名作家。

使学生受到启发,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习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教师板书“莫泊桑”,同学们对莫泊桑有哪些了解?(指名反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2、教师导读课后《课文链接》的资料,加深学生对莫泊桑的整体感知。

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教师归纳与学习课文有关的问题。(1)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2)莫泊桑向谁拜师?

(3)莫泊桑怎样拜师,他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课文的积极兴趣。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习情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

(一)1、把课文读准、读通顺,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按照拜师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5分钟后小组内交流,共同解决遗留问题。)

(1)学生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检测。

1、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其他正音,教师强调。

2、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

3、教师:同学们,读了这些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反馈:这些句子都是莫泊桑的老师说的话。教师:那他的老师是谁呢?(福楼拜)第二循环

出示自学指导

(二)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点明莫泊桑拜师原因的句子。(先自学,5分钟后小组内交流。)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学习结果。

4、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莫泊桑年轻时候的作品平平常常,连他都为自己作品的平常着急、烦恼,那他后来怎样会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的呢?他的老师告诉他写作的秘诀了吗?这个秘诀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访福楼拜?

2、福楼拜为什么让莫泊桑去看马车,明白莫泊桑成为著名作家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年轻时候的莫泊桑酷爱写作,但他的作品却平平常常。因此,他请福楼拜指导。你们知道写好作文的秘诀吗?(想)那我们今天就和莫泊桑一起去向他的老师福楼拜请教。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访福楼拜?

2、福楼拜为什么让莫泊桑去看马车,明白莫泊桑成为著名作家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

(一)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访福楼拜?每次莫泊桑见到老师他的心情如何,老师又是怎么说的?(先自学,5分钟后小组内交流。)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学习结果。

出示句子:“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提示:“功夫”指的是写作的基本功,就是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努力。

出示句子:“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

引导:这里的“苦“是什么苦?”“勤练习”在文中具体指的是怎么? 第二循环

出示自学指导

(二)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一说莫泊桑成功的原因。(先自学,5分钟后小组内交流。)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学习结果。

四、教师小结:

因为福楼拜老师的教导,莫泊桑认识到了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并努力这样实践着,所以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五、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教师:同学们,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莫泊桑用自己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必须养成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勤于动笔的习惯。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莫泊桑的作品。板书设计:

6、莫泊桑拜师 福楼拜循循善诱

平平常常— — 著名作家

莫泊桑深受启发

(仔细观察 用心揣摩 勤于练习)

教学反思:

4.莫泊桑拜师 篇四

一、抓主线,突破重难点。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

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重点品读福楼拜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对于莫泊桑的品质只让学生浏览课文简单地谈体会。

二、深层挖掘突破重难点。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从人物 品质及写作方法上谈体会,接着引导学生明白怎样观察生活,进一步理解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初读课文,我不禁为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其中多处出现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人物高大的形象,不失为一篇写人的好文章,我感到在教学中不单要在感悟文字的同时走进人物的内心,更应渗透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正是缘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所以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浓浓的深厚情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一、抓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从细节切入,抓住“谈残腿”中的“笑”,“写板书”中的“转”,“放风筝”中的“乐”,教学生品词读句,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学“谈残腿”部分时,启发学生思考刘老师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这“笑”字的背后体会到的是什么?教学“写板书”这部分时,出示刘老师写板书的那段文字,通过对动词的理解,体会刘老师的敬业精神。“谈残腿”和“写板书”这两件事并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我只粗略地抓关键词进行体会。“放风筝”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又和课题相关,所以也是课堂的着力点。这部分的教学我可以说是最没底的部分,因为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我总感到自己不能收放自如,不能将学生的理解引导到位,所以总感到有点慌。

另外,抓“泛”和“漾”这两个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的词,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

二、运用多种读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了多种读书方法,有个别读,齐读,引读等,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注重体验和感悟,或感受语言的美,或感受人物形象的美,或感受情感的美。如,在对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这段文字进行引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能将风筝放上蓝天,那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能像正常人那样追赶风筝,那也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三、对课外资料的运用

文中作者通过三件事中对刘老师的细致描写,加上饱含深情的文字,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但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刘老师?刘老师放飞的理想的风筝意义何在?我想,只要对作者生平的遭遇进行一番了解,就不难找到答案。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段关于作者生平简介的文字,我认为是能在最后起到深化主题,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甚至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

教学过程中,无疑同样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师的提问过于理性,使学生的回答好似贴标签,人物的形象也就不能突现;教师牵得过多,既然在上课伊始提出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抓细节描写来感悟人物形象,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毕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为教师的理性和牵制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学生思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思考,也影响了课堂氛围。

《孔子游春》这一课生动描写了孔子带领弟子趁着春天大好时光到风光秀丽的泗水河边游玩观赏的情景,展示了孔子巧借河水诱导弟子明理的丰富学识和大家风范,表现了孔子和学生间的真挚情谊。本文自然段比较多,比较散,教学时我主要抓住描写春天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和孔子与弟子论水的第八自然段展开。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从两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是体会景色美;二是体会语言美:叠词、比喻、排比的运用。最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句式来描写“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开始抛下这个问题以为学生想象不出,可学生说得却非常得好,如有同学说“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飘浮的白云是她洁白的裙子”“轻轻的薄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等。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吃惊,他们的想象力竟然这么好!看来,学生都是有很大的潜能的,有很大智慧的,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引导。

教学第八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思考: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抓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为什么要引导弟子观水呢?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便领悟到: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为喻,引导弟子如何做人。由此不难看出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老师。于是,我趁热打铁,说:“孔子其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个真君子,那么,你们愿意做真君子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王欣说:“我愿意,因为君子有志向,我也想做个志向高远的人。”高兴诗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心胸宽广。”陈小萌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有情有义,我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学生们都在表达自己做君子的愿望。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重点段。

第一个重点段是第二节,特别是“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仿照再说,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开始还以为学生不易说准,可学生说得却非常得好,如有同学说“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飘浮的白云是她洁白的裙子”“轻轻的薄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等。我感觉学生都是有很大的潜能的,有很大智慧的,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

第二个重点段是“孔子谈水”,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我用“之所以说水有德行,是因为它――”“之所以说水是真君子,是因为它――”用这两种句式,让学生从心里真真实实地明白孔子的一番话的道理。而对于水还有什么特点,我引导学生进行深挖,这本是一个难点,没想到数分钟后,学生还是给我带来了惊喜。

这段优美的景色描写,还有富有哲理性的谈话,我尽情地引领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再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达到诵读。

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其中,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诚如学生所说:水就是水,真有那么多特点?就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来讲,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确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来理解这段文字,理解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呢?我试着从“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着手:对“水有德行”的理解,学生抓住了“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来谈,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长江之歌》及上文对泗水河的描述,从而来理解“水滋润万物”,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但水却无所求的精神,点明这便是“水”德行的一个方面:无私奉献。然后顺势引导,水的德行是不是仅仅这一个方面呢?让学 生结合“奔流不息”联想到水的“顽强、坚持不懈”的品格„„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以前习得的,它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当这些旧知与课文内容相关联时,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中的“新知”:原来,“水有德行”并不空洞,就是从水中悟出的它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品行啊!抽象的知识变得 具体形象,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接下来理解水有情义、有志向及善施教化便“水到渠成”了。像理解“水有情义”时,学生联系到《山谷中的谜底》,从中感悟水 “顺势而行”——处世要讲究策略,有时得适当退让、弯曲的道理;理解“水有志向”时,学生联想到了“水滴石穿”、《烟台的海》等文,感悟到“水的韧性”; 而理解“水善施教化”时,学生就是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来谈的,人们用水淘米、洗衣等等,理解它“荡涤污垢”的含义——用它的品行来影响熏陶他人,得到做人 的启示,这不就是水的“善施教化”吗?通过联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点,在学生头脑逐渐清晰,而且具体可感。由此,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君子”,“真君子”会具备哪些特点?什么样的人才是“真君子”„„

教学反思:

以读入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情味主线熟读课文,读中感悟,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的浓浓情意。

一、敲开读的大门,张开听得翅膀,感受泗水春景。

新课一开始,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既串起了课文的脉胳,又让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在孩子们的心中鲜亮起来。然后通过一段极富感染力的引语,让孩子们在读中张开了心灵的翅膀。

二、扬起读的风帆,开启思的航程,感悟孔子论水

孔子关于水的论断教材中短短91个字,却充满哲理,发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饱含着孔子对水的一往情深。引导学生潜入到文字当中,读懂孔子的“情”,领会孔子的“爱”,是重中之重。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设计中通过“有情义”一句指导学法,然后让学生自读感悟。在深入文本之后,又通过练写、改变人称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走出文本,给他们一个更宽的视野,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这段话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把“真君子”的形象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记忆中,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平台。

三、奏强度的旋律,激起说的乐章,感动于师生言志 由对水的“情”自然过渡到对“人”的情,在对孔子这片深情的感悟中,体会孔子的智慧,感受到孔子的“善施教化”。同时更是弟子们深深的感悟。

四、轻敲读的余音,回味读的乐趣,再体悟师生情意

5.莫泊桑拜师教学实录 篇五

同学们,看着我,再回想一下你们的语文老师,比较一下,我和你们的语文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女的,而您是男的。我们老师五十几岁了,您很年轻。

您文质彬彬,而且富有幽默感,而我们的老师却有点拘谨。上课: 师生问好。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请看我写课题。齐读课题。

拜师的态度应该虔诚一点,再读。拿出本子,听写生字新词。

同学们,起笔就是练字时,一定要凝神静气。简陋 烙印 吆喝 咖啡

同桌交换批改,批改的时候注意两点,字是否正确、漂亮,把认为漂亮的字用圆圈圈出来。学生互批

我刚才巡视了一下,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字都很漂亮,如果有错的就订正一下,好吗? 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指名说。莫泊桑去拜福楼拜为师,三次拜师,终于……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这篇课文的题目中,那么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求教的?每次为什么而去?

第一次是为了让文章更生动。第二次,si 第三次是

莫泊桑三次求教老师,每一次老师都做了详细的指导,请浏览一下文章,想一想,福楼拜三次指导,都是在指导莫泊桑干什么? 老师三次都在指导莫泊桑学会观察。

是的,看来要把文章写生动,光读书是不够的,还要把观察做到家。我把观察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福楼拜三次指导所说的话语耐人寻味,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揣摩那些句子,看看您能体会到什么?可以边读边拿出笔来,写出你的体会。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书写。学生默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让我很感动。你从福楼拜的话语中体会到什么。我从不不……

我觉得我们写作的时候,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耳朵来听。因为“车下坡时……”。

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这是第二次指导所说的话,你发现没有,这段话与很特别,特别什么地方? 一连用了9个问号。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这句话中,福楼拜用了一组一组的对比,来体现马车的不同,他这样说,是想让莫泊桑明白什么?

在不同情况下,不同时间的马车特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要仔细观察去比较,才能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特殊之处。这段文字还有什么特别?再看。

看看第一问和最后一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就是让莫泊桑知道他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没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请你读读这两句话。

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怎么能说没有好写呢?

同学们,福楼拜提出了这一连串的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

因为这样可以让他自己去揣摩,这样记得更牢固。还有要说的吗

因为直接告诉他,就过于肤浅,让他自己去观察亲自去实践,才能发现不同点。这样印象更深刻,在细心领悟的过程中去领悟。

是呀,这就是一个大师的高明之处。学生有疑惑的时候,没有直接告诉他,二是用问题来引导他和启发他。好,谁来做一回莫泊桑

变成一个烙印,永远无法忘记。

好,刚才我们交流的是第二次。继续交流。我从

让他不要太浮躁了,要坚持到底写作。这句话有许多学生批注。

这句话还告诉写作要持之有恒。只有坚持才能下笔如有神的才气。福说这句话时神情是怎么样的? 露出微笑,说明有了进步。

这篇文章只有一个“微笑”描写福的神情。还有什么原因?

还说明在指导下有一个很好的开头,有着更好的进步。有了良好的开端。

因为他学会了观察,为他的进步而高兴。

细微之处见之情,一个微笑一个文学大师对后辈的关爱与教育。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学生读书。

从福的话中的体会。

只仔细观察还不够,发现与其他不同的地方。是福多年的经验告诉了莫。我从这句话,写作不能随波逐流,创新就是学习的动力。你感受很独特。

还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特点。

我们要写作的时候,别人写过的再来写,行吗? 不行。发现到别人没有发现的,太重要了,这是写作生命的表现。福为了说清楚这一点,课文是怎么说的,你再来读一读文章。学生读文章。怎么来说?

福是通过举例说告诉莫,写出自己的特色。师:举例子,举几个例子。生:两个

师:第一个例子谁来读? 生读。

师:第二个例子你来读。生读。

师:请大家想一想福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生:使莫理解更深刻。

生: 这都是非常平常的例子,平常看不出,如果莫能发现别人发现不到,别人肯定会喜欢。

师:大师能够从平常的地方,发现不平常。这就是大师的风范。在这里要用画家的手法来写。什么是画家的手法?我们来读一读莫写的关于左拉的。看看什么是画家的手法。

学生读在屏幕上的文字。

师:你觉得莫这段话写的怎么样?

生:十分细腻,让人一下子想到人长的怎么样。师:这就是画家的手法,所产生的奇妙的现象。生:面貌细节,非常传神。

师:用画家的手法,描写特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基本功。生读文字。师:再读。生读。

师:刚才我们交流第三次指导,对他的指导话语还有体会吗?

生:这个问题很简单,让我们明白了写作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具体有特色的文章。

师:这句话有个成语。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福十分干脆。师:很率真。

生:不留面子,直接指出。师:这就是大师的直率。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师:还有体会没有。

生:天天不是马车经过吗?详细的记录下来,长期记下去。写作要日积月累。] 师: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够…… 生。

师:我们交流莫的三次话语,开始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解决了。

生:为什么不生动呢解决了。

师:在精心指导下,莫取得了怎么的成绩?读最后一段。生读最后一段。

师:好,读完最后一段,读书后面的作家名片,还感受作家在文学上的成就。学生读作家名片。

师:读了名片有什么感受?

生:只所以成功离不开者一教导。

生:仔细观察,积累是写作的必经之路。

师:这些书是十年当中创作的,是从师七年之后,三十至四十岁写成的。他的成就是巨大的,是法国最大的天才,应该向莫脱帽致敬。他的成就怎么来的?

生:不仅受福的支持,而是勤观察积累,努力而成功的。师:两方面都不可少,一个善教,一个勤写。师板书。

师:1880年对莫不寻常的一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羊旨球》,一举成名,成为大师,就在这一年,他的恩师福离开了他,当时你就是当时的莫,你将怎样追忆的,请联系文章内容,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生写。师巡视。

[学生静静的书写,有着音乐相伴,非常好] 学生写完。

师:对恩师的追忆,是很深情的。生:我把作品在坟墓前烧。

生:老师,你的恩情,把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我,我的成功是你血汗的结晶。老师你为什么,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师:多么深情。

生:跪下来,上帝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离我而去。没有你,我怎么能活下去呢。师:恩师太重要了。

生:在声说道,我的恩师,没有您哪有今天,我还没有报答你时,你离我而去。流传千古。

师:师恩难忘,难忘师恩。这个单元四篇文章全是师恩难忘,通过这四篇文章,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对师恩理解更加难忘。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师: 这篇文章为我们成功的刻画了师生的形象,文章中通过什么来刻划的。生:语言与神态。

6.《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六

一、肯吃苦,勤练习。我们现在也需要福楼拜这样的教诲引路。

二、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只不过我们观摩的是文本,是一个个学生。

三、发现事物的独特特点。这一点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发现一个平实、真实的自我。

这节课的第一个任务是审题,学习“作家卡片——莫泊桑”,扩展学习福楼拜的相关资料。

第二个任务是检查预习效果。一是指名读一读课文,在初读课文的检查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篇课文中一些句子的语调和标点符号使用的特别之处,如“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中的破折号该怎样读,第7自然段中一连串问句该怎样读才好。二是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学生理清莫泊桑三次拜师的过程。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莫泊桑每一次带着怎样的目的来拜师?福楼拜分别教给他什么?

在此基础上,我追问:为什么会有三次拜师?这三次拜师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们再读课文之后,李缘说:每一次莫泊桑得到的都不一样。

很显然,这是一个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的答案。根据这一回答,我紧跟着点拨学生:福楼拜为什么不一次性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莫泊桑呢?唐凯亮举手了:福楼拜没有这么做,他就是要让莫泊桑自己一点一点地去尝试,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我眼前一亮:大家现在有没有体会到这三次拜师究竟不同在哪里?对,莫泊桑三次拜师是一种“阶梯式”的过程。那莫泊桑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成为“短篇小说之王”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细细体会。

最后我布置了三道预习作业:

1.文后第2题,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2.预先读一读,思考:福楼拜是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怎样的学生?

3.完成一项特别的任务:一次仔细的观察,可以观察家门口经过的人。

7.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七

在备课之前,我有目的地布置了一道学生观察练笔题:《放学时》,要求学生观察家长接送学生的情景。学生观察肯定不细致,描述泛泛而谈,有例为证:

放学铃响过,我们从教室里一涌而出,直奔校门口,只见校门口被堵住了,许多学生家长有的三三两两不知在说些什么,有的老人坐在花坛栏边,耐心地等待,不时探着头向校园里张望……

这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真实的写作状态,是备课的起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到福楼拜指点莫泊桑观看门前过往的马车,要仔细观察,细致刻划时,我适时插入学生以上的写作案例,勾起学生学习的需求。怎样依托教材寻找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像莫泊桑一样提高写作潜力?在备课中我剪辑了我国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中的名段《在烈日和暴风雨中……》,出示了黄包车夫在烈日和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成功的片断让学生品味、揣摩:

1、这时已将正午,烈日当头,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街上空旷无人,祥子走在街上,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标,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脚心跟鞋袜粘在一齐,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喝完后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他从清晨到此刻喝下的水,涨饱了肚子。

2、天空,墨云滚滚,遮黑了半边天……雨直砸着他的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明白了,只茫茫然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一片雨声……他想放下车,却不知往哪儿放,想拉着车跑,水裹住他的腿,跑不动,只得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跑前拽……

这就是契合点,让教材和经验、备课资料到达“和谐统一”的“粘着”状态。

教材第9自然段福楼拜要求莫泊桑描述工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气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即要写出别人没有写过的、没有发现过的与众不同的素材。在备课时,我又设计了一次小练笔:写一种职业人物的精气神,要求学生在学习教材后向纵深处延伸。学生深受启发,跃跃欲试,纷纷以“电视节目主持人”、“运动健将”、“拾荒者”、“女医生”等作为练笔的素材,写出一份份人物百态“众生相”。这就是不断丰富和生成的新的资料,又紧密地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

8.莫泊桑拜师读后感 篇八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写的是: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但写出来的作品都没什么新意,也不够生动。于是,他拜福楼拜为师,想学到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莫泊桑一次去请求指导,福楼拜指出他“功夫不到家,还需要仔细观察。”莫泊桑改正后,又写出一些作品,再一次去请求指导。福楼拜告诫他“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要发现写作素材的与众不同,才能使作品新颖生动。”莫泊桑牢记福楼拜的教导,坚持不懈、虚心好学,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作家。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写作的要点:一是肯吃苦,勤练习。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读书,积累知识,多练习,这样才会熟能生巧。二是仔细观察。要善于观察别人发现不到的东西,或者在别人已经发现的东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三是找寻特点。不但要仔细观察,坚持写作,还要找寻素材的特点,这样的作品不至于让人感到平平常常,甚至是俗气。上面几点可以总结出六个字——勤观察,善发现。这六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要写好文章,首先就要透彻理解“勤观察,善发现。”然后再思考消化,传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现实中。这就是——知识、实践、迁移。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桂林资源县看雪。妈妈告诉我,游玩后要写一篇作文。到达目的地时我就马上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但银白中还间着些许碧绿。我进到一片小林子里,留心每一种事物,先凑近一颗小树,观察着一片片叶子。每一片叶子全身都覆盖着冰晶,这些冰晶棱角分明,里面青翠欲滴。每一片叶子都不同,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绿白模糊,还有的光滑地像打磨过似的。地上的草也冻上了,狗尾巴草上的冰一颗一颗的,仿佛一串透亮的珍珠。

仔细观察,找寻特点后,我觉得每一样事物的很奇特,就写了下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勤观察,善发现,让我在写作时更得心应手了。

莫泊桑拜师读后感2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莫泊桑年轻时学习写作的故事—《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莫泊桑通过拜师学艺,不懈努力,终于成为闻名于世的伟大作家的故事。其中两点给我留下了很深得印象。

“写作就要肯吃苦,勤练习。”这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导。是啊,从古至今,哪一位伟人不是经过刻苦的努力,“苦读十年寒窗”才取得成功的?成功又有那一次是属于那些懒惰的人呢?居里夫人的生活条件那么差,可她依然在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在沥青渣中提取了镭元素;女作家张海迪,虽然身有残疾,但她依然刻苦学习,为我们创作,翻译出了许多好的作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考勤奋,如果你不肯多练,多写,又怎能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吸收呢?如果我们只是完成自己的义务,就不再肯吃苦,那么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若平不肯下功夫,到考试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反之,你若平时刻苦努力,在考试是不慌神,有自信,自然能考出好成绩。

“年轻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因为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我认为,学习不仅要勤奋,还要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与来立下雄心壮志,每天做10到计算题,开始两天还能坚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没了耐性,做题目的次数日益减少,变成两天一记,三天一记……最后连笔都懒得动了。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向莫泊桑学习,坚持不懈,我的计算成绩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令我感动,激我奋进。今后,我要以莫泊桑为榜样,在求学的道路上,敢于攀登,奋勇向前。

莫泊桑拜师读后感3

“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查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句话在我心中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来自《莫泊桑拜师》中福楼拜对莫泊桑的知道。那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写出好作文,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认真教导莫泊桑,莫泊桑发奋图强,成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任何方面碰到难题时,应该向高人虚心学习,学完后更要多做练习,在那方面就能取得成功。

这个道理让我回响起小时候的一件事:在一、二年纪暑假期间,我在乡下学骑小自行车,一开始是骑四轱辘的小车,但我还是非常害怕,感觉会从车上摔下来,但我去问妈妈有什么技巧,她说,一定要保持平衡。之后我抓紧联系。一个月后,骑”三轮车“可,虽然有时会摔跤擦破点皮,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过了五、六个星期,骑真正的小车了,我欣喜若狂。在2002年10月1日,天下着毛毛细雨,我舅舅结婚了,在乡下办酒席,但我吃完饭,仍旧是去练骑。我到隔壁邻居家的空地上去七,我骑了一圈又一圈越骑越快,打破了以前的最快速度。突然,在转弯时车身倾斜过猛,我从车上摔了下来,还好只是出了一点点血,我忍痛胡笳,告诉我妈,妈妈很高兴,送了我一个鼓励的吻。之后,我就能在田野中自如地来回穿梭。

莫泊桑也正是持之以恒地观察、思考、写作,而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我喜欢《莫泊桑拜师》,更喜爱虚心好学的莫泊桑,关心后辈的福楼拜,是他们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永远都会记住他们的!

莫泊桑拜师读后感4

今天,妈妈看我没有事,就领我去书店看书,《莫泊桑拜师》这本吸引了我。下面,就让我帮你讲讲吧!

《莫泊桑拜师》的主要内容是:这篇文章写了莫泊桑通过拜师学艺,遵从师教,不懈努力,终于成为闻名于世的伟大作家的故事。其中有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古代今,哪一位伟人都是经过刻苦的努力,居里夫人的生活条件那么差,可她依然在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沥青渣中提取镭元素。

我们要学习莫泊桑的精神—奋勇向前。

我被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故事吸引住了。

初学写作的莫泊桑总是写不好文章,他的老师福楼拜就让莫泊桑观察门口的马车。当莫泊桑一无所获时,福楼拜为其指点迷津,于是莫泊桑更加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并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享誉世界的名誉。

我读完了这篇文章之后,心潮起伏。我想呀,平常的我总是埋怨没有题材写,可莫泊桑居然从一辆辆马车中发现那么多。他看出富丽堂皇的马车与装饰简陋的马车的区别,他发现了烈日炎炎下和狂风暴雨中马车的不同;他观察到赶车主人的表情变化,可谓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可我呢,世界天天在变化,社会天天在发展,新人新事新科技层出不穷,我居然什么也没发现。

我想呀,平时的我总是写一些老掉牙的东西,而莫伯桑却能在一颗绿树上有很多新发现,真佩服他那惊人的观察力。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我只能大概地描述;天下没有两株相同的稻草,可我却只能粗略地观察。

我继续想呀,想呀,难道莫泊桑有特异功能吗?不!苹果从树上落下司空见惯,但为什么牛顿悟出了“万有引力”?记得有人说过:“土地需要辛勤耕耘,知识需要反复探索。”

观察好比是人的“三只眼睛”,以后我也要装上它。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成为文学大海中的“孙悟空”。

莫泊桑拜师读后感5

莫泊桑使9世纪法国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孜孜不倦的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莫泊桑年轻时学习写作的故事——《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莫泊桑通过拜师学艺,遵从师教,不懈努力,终于成为闻名于世的伟大作家的故事。其中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作就要肯吃苦、勤练习。”这是法国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导。是啊,从古至今,哪一位伟人不是经过刻苦的努力,“苦读十年寒窗”才取得成功的?成功又有哪一次是属于那些懒惰的人呢?居里夫人的生活条件那么差,可她依然在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沥青渣中提取出了镭元素;女作家张海迪虽然身有残疾,但她依然刻苦学习,为我们创作出了许多作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靠勤奋,如果你不肯多练、多写,又怎能把知识充分的吸收呢?如果我们只是完成自己的义务,就不再肯吃苦,那么知识就得不到有效地巩固,学了忘,忘了学,岂不是更累?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若平时不肯下功夫学习,到考试时才抓起课本“突击”,这样做即对大脑有害,在考试时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反之,你若平时刻苦努力,将功课学的扎扎实实,到考试时不慌神儿,有自信心,自然能考到好成绩。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另我感动,激我奋进!

莫泊桑拜师读后感6

近几天来,我在同步阅读上读到了一篇关于不断坚持,虚心刻苦,最终取得成功的文章,叫《莫泊桑拜师》。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酷爱写作,并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想学会写作的本领。通过老师细心地指导,每天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揣摩,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积累了很多写作的素材,刻苦学习,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作家。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自己积极准备剑桥少儿英语一级考试的过程。当时我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考试上,我每天除了认真完成学校的作业,还不厌其烦地记单词、做模拟试卷,经过一个多月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比赛中获得了14个盾的好成绩,最高分是15个盾。我当时非常兴奋,想到了自己的努力坚持,终于有了好的收获,就是爸爸妈妈常给我说的“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9.莫泊桑拜师读后感 篇九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莫泊桑通过拜师学艺,遵从师教,不懈努力,终于成为闻名于世的伟大作家的故事。其中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作就要肯吃苦,勤练习。”这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导。是啊,从古到今,哪一位伟人不是经过刻苦的努力,“苦读十年寒窗”才取得成功的?成功又有哪一次是属于那些懒惰的人呢?居里夫人的生活条件那么差,可她依然在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沥清渣中提取出了镭元素;女作家张海迪,虽然身有残疾,但她依然刻苦学习,为我们创作、翻译出了许多好的作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靠勤奋,如果你不肯多练、多写,又怎能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吸收呢?如果我们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就不再肯吃苦,那么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学了忘,忘了学,岂不是更累?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若平时不肯下功夫学习,到考试时才抓起课本“突击”,这样做既对大脑有害,在考试时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反之,你若平时刻苦努力,将功课学得扎扎实实,到考试时不慌神儿,有信心,自然能考出好成绩。

“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因为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我认为,学习不仅要勤奋,而且要坚持到底,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靠勤奋,勤奋靠坚持,如果我们不能持之以恒,保持勤奋的学习态度,那么即便你在那一小段时间里再努力、再刻苦,也不会有很大的成效。说到这里,我联想到了自己。我向来做是只有三分钟热度,本来立下雄心壮志,每天写一篇日记。开始两天,我还能坚持每天一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没了耐性。记日记的次数日益减少,变成了两天一记、三天一记……最后,连笔都懒得动。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向莫泊桑学习,把记日记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情,坚持下去。我相信,我的作文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0.22莫泊桑拜师 篇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重点词句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教导有方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3.在阅读中习得良好的写作方法,树立良好的写作观;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感受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和福楼拜的循循善诱、教导有方。

2、教学的难点: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生读课题。

2.巩固词语。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

(1)简陋、(提醒:提笔就是练字时。)烙印、课文中形容莫泊桑学习写作勤奋而不知疲倦的一个词语。这是一个四字词语,形容福楼拜说话干脆,不绕弯子。

(2)背投展示。(生评价。都对了吗?写得怎样?)

注意“陋”这个字,还记得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吗?

(生:左窄右宽。竖折紧紧托住丙,但又不和丙相连。)

(3)对照批改自己写的,写错的或觉得自己写得不好看的就在旁边再写一个。

3.回顾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三次登门去向福楼拜请教,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终于写出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评: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师:上节课我们还抓住人物的对话(板书:对话)学习了莫泊桑第一次登门求教的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二、学习“二次拜访”,感悟“仔细观察”。

师:我们先来学习莫泊桑的二次登门求教。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的6、7自然段,反复咀嚼人物对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圈画出关键词句,也可以简要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预设:

第6自然段:

1、生:我从“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读出他很勤奋好学。

2、生:我从“一进门就说”感受到莫泊桑急于向老师求教的心理。(读出你的感受。)多么虚心好学的莫泊桑啊!板书:虚心好学

师:“一进门就说”迫不及待。谁再读。

第7自然段:

(一)生:我感受到福楼拜说话的时候语气很强烈。

师:怎么感受到的?

生:我从“三个不”还有一连串的问感受到的。(是的,标点符号也说话呢。)

师: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他要求严格,望生成龙!

读出你的感受。)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生:好。不好。“滔滔不绝”你再来读。

(评:福楼拜真是恨不得把自己生平所学一下子都教给学生啊!)

(二)生:我读懂了福楼拜为了让莫泊桑懂得怎样仔细观察,列举了马车的例子。

我觉得他教学有方。板书:教导有方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他不是仅仅讲道理,而是以马车为例,具体指导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样学生一听就懂。

师:那你懂得了如何观察了吗?

生:观察不同外形、不同天气下马车的不同,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师点:要运用多种感官)

生: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与之相关的事物。

师:瞧。我们也读懂了。福楼拜果然教学有方。

谁来读出你的感受。(评:你把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带到了我们面前。)

(三)生:我也感受到福楼拜教学有方。他没有直接告诉福楼拜这些不同,而是用了一连串的问。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

师:那,你听——如果福楼拜这样说。老师让学生听改为陈述句的句子,比较一下,这样说好不好?

生:他想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这样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师点:看样子,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

师:谁再来读一读。

评:这一连串的问发人深思。

这滔滔不绝的发问一次又一次地叩击着莫泊桑的心灵。!

这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对比学习“三次拜访”,感悟“用心揣摩”。

师:“从此,——”引读第8自然段。

那么,这一次福楼拜又会给莫泊桑哪些指导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9自然段,用心揣摩福楼拜的第三次指导与第二次指导有哪些不一样?再想想为什么会不一样。

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交流。(师: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一)生:我发现两次指导,态度不同。前一次有些严厉,这次有赞赏的意思。

师:具体说出你的发现。我从“微笑”一词读出福楼拜看到莫泊桑的进步,心里很高兴。

生: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评:我听出了大师对弟子的肯定、赞扬。

师:还有谁也读懂了这句话?

生:我读懂了“才气是坚持写作的结果”意思是说,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成功。

生:就像我们学习写作也是这样,开始不会写,坚持练习,写作水平也渐渐提高了。(评: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理解,真会学习!)

生:有许多作家,像夏洛蒂·勃朗特就是靠坚持走向成功的。(评:你联系我们学过的知识谈体会,真好!

师:“才气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是大师对弟子更高的期望。谁再来读。

(评:真是语重心长!)

师: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指点迷津,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谆谆告诫,福楼拜不愧是教导有方的好老师!齐读。

(二)生:我们发现,这两次福楼拜指导的内容也不一样。第二次是指导他怎样仔细观察。这一次指导莫泊桑发现特点,并把它们写下来。

师:你觉得福楼拜对莫泊桑写作的指导——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出示第九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师:你给大家读第一段话,再邀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话。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福楼拜的这两段话各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说的,找出这样的句子。

师:指名读两段话的中心句。

师:福楼拜师怎样告诉弟子这些道理的。(举例子)

师:如果你也和莫泊桑一起在聆听大师的教诲,你会明白什么?

生:我明白了我们观察的时候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不能人云亦云。

生:我明白了在写作的时候要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人物的特征写出来。

生:„„

师:福楼拜不愧是大师,再高深的写作技巧经过他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连我们也明白了。(谁再来读一读,带领我们一起感受大师的语言魅力。)

师:“画家的那种手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师:想不想看看福楼拜这位文学大师是怎样运用画家的手法写人的?

出示:他的名篇《包法利夫人》第一部第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认真听,猜猜这段文字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头发顺着前额剪齐,像乡下教堂里的歌童,看起来又懂事,又不自在。他的肩膀虽然不算宽,可是那件黑纽绿呢小外衣一定穿得太紧,袖口绷开了线缝的地方,露出了晒红的手腕,一看就知道是卷起袖子干惯了活的。浅黄色的长裤子给背带吊得太高,露出了穿蓝袜子的小腿。脚上穿了一双不常擦油的钉鞋。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师:你能猜出这个人的身份吗?从哪儿猜出来的?

你猜得很准。他描写的正是一位乡下孩子。出示前面一段文字。

师:你看,福楼拜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把这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就是画家的手法。

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幅图。

出示:人物肖像

师:这是曾经感动许多中国人的一幅油画,题目叫《父亲》,刻画了一位含辛茹苦的农民形象。仔细观察,你能学着用画家的手法来描摹这位老人吗?你会抓住哪些特点说呢?酝酿一下。

学生交流。

评:孩子们,不经意间,我们也学会了画家的手法,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我们写作中,我们的作文会更精彩!

(三)生:我们还发现第二次指导用的是一组问句,语气比较强烈,这一次就缓和多了。(你真了不起!你发现了人物说话的语气不同。再想想为什么不同。同桌可以补充。)

小结:如果细细的比较,我们也许还能发现福楼拜两次指导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教学有方。

四:感悟成就,拓展延伸。

师: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莫泊桑更加勤奋努力——

出示:引读第10自然段。

出示作家卡片。指名读。

小结:莫泊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有方,也离不开自己的虚心好学,当一个好学的学生遇上一位善教的老师,就成就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莫泊桑拜师。

课后推荐同学们读一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感受大师的语言魅力。

板书:

莫 泊 桑 拜 师

虚心好学

教导有方

对话

教学反思:

初读《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觉得课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细细品读,发现这又是一篇不寻常的课文。首先,这篇课文安排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无一例外地写到老师,师恩难忘是单元主题。《莫泊桑拜师》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福楼拜循循善诱、教导有方,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两个人物,福楼拜又是刻画的重点,因为文章花了大量的篇幅具体写他对莫泊桑写作的悉心指导。所以,带领学生抓住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形象是这一课要完成的目标。其次,这篇文章又向学生传递了宝贵的写作知识和技能。福楼拜对莫泊桑的三次指导,也是在指导我们的学生如何写作。仔细观察是基础,发现特点是提高,写出特点才是关键。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指导循序渐进,在读懂福楼拜的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习得了写作的技巧。教学中,我尝试以第一条线索为主线,重点品读福楼拜的品质,次要体会莫泊桑的品质,并巧妙地将写作的技巧渗透其中,达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

一、让学生自主解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节课,我和学生重点研读的是莫泊桑的二三两次拜访的内容。学习第二次拜访时,我提出的要求是:“自由读读课文的6、7自然段,反复咀嚼人物对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圈画出关键词句,也可以简要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学生读有所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学习莫泊桑第三次拜访的内容,则让学生“默读课文9自然段,用心揣摩福楼拜的第三次指导与第二次指导有哪些不一样,再想想为什么会不一样。”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学生整体关照课文,在比较中深化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整节课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学生的声音,教师只是在聆听,在引导,在启迪,在带领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真正实现了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二、两线并推,突破重难点。

所谓“言为心声”,本课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福楼拜的三次指导,说话的语气不尽相同,第一次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莫泊桑功夫不够,第二次则是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引发莫泊桑的思考。这连续的发问,充分展现了福楼拜的热情和才华,亲切之中有严厉,严厉之中蕴真情。第三次,语气平和了许多,这个时候,他看到弟子的进步,他感到一丝欣慰,但他又不失时机地对弟子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举例子讲道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将作品写出特色的关键,回应了莫泊桑开始求教的问题。三次指导,一次比一次深入,循序渐进,每次指导又都在莫泊桑处于愤悱之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大师的教育智慧,而福楼拜的循循善诱,教导有方也是这样一步步地印入学生的心灵的。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同时,我又带领学生设身体验,“怎样才能做到细致观察,你明白了吗?”“如果你也和莫泊桑一起聆听大师的教诲,你又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自然而然地道出了从福楼拜指导习作的话中得到的启示。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读文中的问句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哪些疑问,这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引发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再读思考,你还能懂得什么?这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挖掘,教会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真正的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会观察、不断积累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同时进一步了解福楼拜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第三步再次通过不同句式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形式的奥秘。采用问的形式,更能激发莫泊桑的思考,给他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关于文中“画家的那种手法”的理解,我没有止步于学生对其字面意思的了解,而是适时拓展了福楼拜作品中这种手法的运用,并试着让学生用画家的手法去描摹人物,使得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现实的依托。

感悟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技巧,两条线索,一主一副,有机融合。

三、拓展阅读,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一堂语文课,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学习了一篇课文。我们还应该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为孩子的生命奠基。在这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预习,当我问他们知不知道福楼拜和莫泊桑时,孩子们只是摇头。的确,对于阅读面相对比较窄的小学生来说,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两位外国作家呢!为了让他们增进对两位作家的了解,我简要介绍了他们的作品和两人的关系,然后我给孩子们讲了《项链》这个故事,孩子们听得非常专心,讲到结尾处,我停下了,让孩子猜一猜当罗瓦赛太太遇到当初借她项链的女友时,女友会说什么。班里有个聪明的女生一下子猜出了故事的结局,我看到其他同学听到这个结果时瞪大了眼睛。我对孩子们说,老师只是简要地讲述了故事的情节,如果你去读这个故事,你会感觉更震撼。课堂结尾处,当学生通过作家卡片了解了莫泊桑的成就后,我顺势向学生推荐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我想,当孩子们真正走进莫泊桑的小说世界,这些经典一定会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即使孩子们现在不会找来这本书读,但因为我们的介绍,或许他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刻想起这本书,那也是我们所期望的。

教学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尽管教案经历了一次次的推翻,一次次的重建,但实施下来,课堂中还是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谈对“才气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的理解,以及从福楼拜的话中明白了什么,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谈,有浅尝辄止的感觉。出示福楼拜名篇《包法利夫人》的片段,让学生去揣摩描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在听之前,如果能把要求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这段文字,效果肯定不一样。

上一篇:中心刻制公章申请下一篇:相声小小世界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