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精选15篇)
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 篇一
(一)组织机构
1、建立esse爱喜.嘉年华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李均担任组长,项目执行经理胡朝军、技术负责人杜武、安全员胥执双为副组长,施工员:甘志荣、黄猛、黄廷富、熊凯、龙江,材料员:王国崇、李成贵等其他为组员,明确岗位责任,奖罚兑现。
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公司要求,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制定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奖罚办法。
3、项目部和施工管理办公室必须按统一的规格标准,制作安全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责任制度,悬挂于办公室内,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分解和细化后各自的责任,安全责任,责任的考核目标,做到责任明确,奖罚鲜明,切实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4、凡安全防护措施不齐备,存在严重隐患。或管理人员盲目指挥,安全无保证一时,安全员有权令其停工,坚持一票否决制。
(二)安全管理目标
无死亡事故。
无重伤事故,全年轻伤率不超过3‰。
无火灾及重大交通责任事故。
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率达95%以上。
特殊工种全部持证上岗。
施工现场安全合格率100%,优良率50%以上。
安全文明施工全面达到“绵阳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标准,争创“四川省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安全目标(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年、月都要控制达标计划,目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考核到人。
(三)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做到安全工作与生产任务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安全防护措施提前施工,经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2、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人报到后,按在册人数开会宣传有关法规、规章制度,由项目经理与每个人签定《安全生产合同书》,未经教育培训和签定合同书的人员不准上岗作业。
3、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按工种由项目经理或施工员,向班组做安全技术交底,交底要求具体、明确,要有正式的书面记录和签字。特殊工种,如架子工、塔机工、电工等分别按安全技术标准规程做专项技术交底,形成书面文字,签字后交付作业。
4、每月安全领导小组作一次工地的安全检查,平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片或分组开会教育,令其整改。
5、每天安全员和班组长向班组安全讲话,检查安全准备工作,紧跟生产制度,进行监护,对违章作业,及时纠正,对冒险作业,坚决制止。其教育或均需记录签字,以示慎重敲响警钟。
6、严格“三宝“的使用,上班不戴安全帽的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的`一次罚款5-30元,不听劝阻的,停止其作业。安全网间隔一层搭设,必须牢固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7、严禁酒后上班,不准打赤脚、穿拖鞋、硬底鞋上班。不准高处向下扔物品,违规罚款5-30元。
8、“四口”,坑、井、易燃易爆场所,电源装置和危险地带,设置护栏,夜间设红灯示警。
9、特殊工种,如电工、架子工、焊工,起重工、机械工等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准进行操作。
10、机械设备有漏电保护装置和接零接地,施工电线架空搭设,不准线拖在地上,开关、插座集中在配电箱内,有防雨装置由电工专职管理。
11、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每天上班试运行运转后才能进入施工操作,严禁塔机等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12、易发生触电事故地方和移动照明,使用36伏低压行灯。
13、搅拌台、钢筋制作场、木工制作场,必须在牢固棚架下操作。磨石机、水泵操作和电工等,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作业。
14、木工房、库房、工棚、厨房等临时设施,配套足够的灭火器材,挂有醒目的警示标志,严禁吸烟。
15、暑期施工,有相应的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爆晒地点,应有遮荫措施。对粉尘,有毒气体有保护措施。
16、若发生安全事故,除积极挽救伤员和上报外,必须按“三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切实整改。
(四)安全管理基础资料
安全档案资料是安全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检查考核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治疗和反映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同时是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分析、研究、掌握安全动态,以便改进工作,达到预测、预报、预防事故的目的,必须及时作好作全,真实反映情况。要作好的治疗主要有:
1、工地的安全组织机构及岗位责任制;
2、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各项制度;
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情况;
4、安全技术资料(计划、措施)、交底、检查验收;
5、班组安全活动情况(包括违章作业的教育、处理);
6、组安全工种人员上岗证复印件(编汇成册,注明上、离岗时间和原因);
7、奖罚资料;
8、伤亡事故档案;
9、关文件、会议记录。
(五)安全检查
1、按《绵阳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表》中的项目,逐一检查。
2、对安全管理基础资料逐一核实,审查。
3、作出评定、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意见。
4、复查整改情况。
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 篇二
根据考古学家对中国古代文物发掘考证的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以及医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文献中与中医学起源的相关传说资料的研究, 证实了中医学起源于神农皇帝之世。其间, 《黄帝内经》的编纂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 成为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也标志着中国医学正从经验医学走向理论医学。在此基础上, 秦汉时期, 《黄帝八十一难经》进一步阐发了医学的经言奥诣, 与《神农本草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三足鼎立, 标志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物方剂学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医药的发展, 医事制度在秦朝建立并不断地完善, 医史文献在该时期得以整理研究, 国内外医药频繁交流, 以伤寒、杂病和外科最突出的临床医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秦汉时期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第一次高峰。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环境, 秦汉时期的医政组织有其特有的管理制度;在卫生管理思想上, 随着历史的洗练, 有其独特的形成渊源。
1天人相应思想
临沂汉简《曹氏阴阳残简》中有:“……为治矣, 此若言尚 (上) 可合星辰日月, 下可合阴阳四时”, 所谓“合”就是在星辰日月阴阳四时中得到依据;同样, 张家山汉简《引书》也说, “治身欲与天地相求, 犹藁仑也”, 人的生活应当如“春产, 夏长, 秋收, 冬藏, 此彭祖之道也”, 人引导时的原理就是使自己“与燥湿寒暑相应”, 治身要与天时的变化相应, 从中求得永恒依据。在人们的心目中, 凡是仿效“天”的, 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 于是, 这种“天”的意义, 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在时间生活中又显现为神秘的希望世界, 支撑起人们的信心, 也为人民解决种种厄运。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封建等级管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在区域划分上实行的是郡县制, 进一步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在行政管理上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实行三公九卿制, 九卿对丞相负责, 按其职能, 行使权利。汉承秦制, 除了在个别称谓上有相关的变动及划分上更加缜密, 其封建中央集权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医政组织为秦朝庞大的国家机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秦朝由太医负责中央官员的疾病诊治, 而且掌管地方郡县的医疗事宜。地方上设医长, 对太常、太医负责。汉朝的侍医, 沿袭秦制, 主要为帝王皇室和诸侯王诊治疾病。汉代各郡每年要向宫廷贡献地方名贵药材, 对某些欠缺的药材, 太医令丞要及时派员采购。总之, 官医的服务对象重点是官僚统治阶层, 并根据行政分划, 层层负责。
3临床医学分科管理
秦汉时期在临床医学上, 内、外科进展突出。在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奠定了伤寒、内科杂病、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针灸科等为主的临床医学各科的基本格局。
《黄帝内经》、《皇帝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伤寒的认识层层深化, 其中以《伤寒杂病论》最为成熟。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诊》中六经分证法, 以六经为纲, 将患者的病证、脉候, 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外属经络, 由于邪气强弱及病人体质的不同, 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 确立了伤寒病辨证的纲领。西汉时期淳于意对内科杂病的认识和诊疗, 以及其辨证论治思想的确立与运用, 使内科杂病的学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具体病证的认识上, 对虚劳、肺痈、痰饮等辨证论治均有了比较系统阐述的病例。此外, 秦汉时期出现的外科鼻祖华佗, 曾将麻醉术运用于外科手术, 不仅如此,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了华佗治疗1例膝部患疮7、8年 (似慢性骨髓炎或膝关节结核) 的病人, 进行了死骨剔除术, 这是病灶清除手术在临床运用的先例, 也是有记载的骨伤科治疗的典型案例。汉朝时期, 《汉书·艺文志》记有《妇人婴儿方》19卷, 是我国最早的妇产科文献, 同时也是儿科的重要医史文献;另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时曾参阅过《胎颅药录》一书, 《金匮要略》中有治“小儿疽虫蚀齿方”, 这也是小儿科治疗的重要医史资料。
4医药书籍相对集中管理传承
秦始皇时, 曾“收天下书, 不用者尽去之。”但是明文法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烧之列, 使得医药书籍得以在社会上保留和流行。西汉淳于意的诊籍记录所诊治病人的姓名、身份、籍里、姓名、病名、病因、脉症、诊断、治疗 (方药、针灸、含漱药、窜药、预防) 等, 是我国有史料证实最早的医案, 也为后世医家书写医案树立了榜样。这样, 古代一些医学书籍及重要医案资料得以传承。
5律令法治
秦代法律规定, 医生“不得兼方, 不验辄死。”这与先秦时期“人宿其业”的社会风尚有关。“先王禁民二业”的习惯一直影响到汉代。汉代医生的社会地位较秦有所提高, 朝廷召见民间医生, 咨询有关医药及疗效等情况。“ (汉) 武帝时, 医脩氏刺治武帝, 得二千万耳。”汉代注重保婴、养老及稳定民生, 以求社稷安全。虽然是为粉饰太平, 但在儿童、老年保健方面具有一定的法令性质。可见, 秦汉时期政治家已能利用一些相关法律条文对医药事业进行“初级”管理。
6纬书对卫生医学管理思想影响重大
3.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 篇三
[关键词]组织人事制度;地方政府;财政风险;财政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31-02
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是导致地方财政资源弱化,财政供养人口膨胀,财政收支矛盾尖锐,政治经济腐败等行为的祸首,致使地方财政困境不断恶化,地方基层组织运转举步维艰。笔者针对此问题,从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加速缓解地方财政困境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以法律制度强大的威慑力,净化地方政治经济环境,为地方财政减压解困保驾护航。
一、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受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缺陷的影响
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制度环境,决定地方政府官员的任命、升迁完全掌握在上级政府手中,不受地方纳税人及广大民众的意愿约束。必然导致在决策时只对上级负责,而对本级甚至下级极不负责的行为。
一是进入制度不合理,财政供养人口膨胀,加剧了地方财政负担。近年在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财政供养人员膨胀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在小区域(地、市、县)、小范围(单位部门)内,存在党政领导个人说了算,必然出现“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群录效应,不仅财政供养人员迅速增长,而且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和其他临时人员也迅速膨胀,地方财政风险不断加剧,为今后转正而增加地方财政供养人口加剧地方财政负担埋下了祸根。
二是党政领导干部业绩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弱化了地方财政资源。我国各级政府党政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评价,主要取决上级政府及组织部门,而不是同级权力机关,也不取决该辖区内公众的意愿和要求。那么,下级党政领导无论在个人政治生命,还是在财政资源上都有求于上级,于是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不顾地方自身财力,劳民伤财大搞项目建设追求所谓的“政绩”。同时在与上级政府争夺地方财政资源时,始终处于被动与弱势地位,不可能理直气壮弃个人政治前途于不顾,而是顺从上级意愿,弱化地方财政资源。
三是干部选拔制度不合理,导致人事腐败、职务消费盛行,加剧了地方财政困境。由于我国自下而上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是由上级直接任命,必然导致上下级关系非同一般,或通过不正当关系获取职务。为保持现职甚至获取更高的职务,利用职权之便进行公费旅游、公款行贿、公款赌博请客送礼拉帮接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恶行,千方百计迎逢上级,融洽平级关系,于是在小区域、小范围内,出现越“病”越提拔,甚至越有个人前途的不良干部提拔恶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自身财力于不顾,助长人事腐败和职务消费之风,催生政治经济腐败,使地方基层组织运转举步维艰,地方政府财政困境不断加剧。
四是监督力度弱化,处罚重心偏离,地方财政风险危机重重。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在现实中因进人用人引起公款赌博、请客送礼、公费旅游、公款行贿、公款装修私房、装修豪华办公室、虚开发票套取公款、违规配套小车和通信工具,甚至频繁调换小车等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在监督过程中和对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力度方面,因受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之间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的影响,处罚重心发生严重偏离,将重心转嫁到对单位部门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上,而忽略对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致使直接责任人因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搞权力的短期行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盲目上项目负债搞建设,以及劳民伤财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同时也助长了他们的贪婪之心不断借机敛财,致使单位部门甚至整个地区财政困境进一步恶化,财政风险危机重重。
二、完善我国组织人事管理制度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一是严把进人关,推行“省级代录、代管制”。为防范财政供养人口迅速膨胀,缓解地方刚性支出压力,省级以下各级政府部门招录人员时,建议由省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录用人员的规定,实行全省统一命题、参加省城统一招考,体现“公开、公正、公平、选优”的录用原则,推行“省级代录、代管制”。杜绝在小区域、小范围内因党政领导个人因素的影响,引起“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不良群录之恶习。
二是改进领导干部业绩考核评价制度。取消上级下达的不合理、不科学的考核指标,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各地区以及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进行分别设计较为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以防范财政风险促进地方解困为重心一系列的,能够指标化的领导干部责任评议和追踪问责制度。
三是完善领导干部选拔升迁制度。严肃选拔纪律,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理决定》和《干部考察工作规范》以及各省《关于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正之风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加大监督力度,为防范不正常提拔升迁的出现,尤其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身边的人员,通过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和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加大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力度。推行责任连带追究制,在明确干部推选及考察责任的基础上,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强化责任连带追究。有效防范在小区域、小范围内,出现越“病”越提拔,甚至“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群拔不良风气,从源头防范人事腐败,刹住职务消费之风,促进地方财政困境的缓解。
四是加强党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力度。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项目投资决策情况、赤字负债增减情况、财政供养人口增减幅度、用人失察失误情况以及廉政建设等进行审计。看是否搞权力短期行为,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公款请客送礼、打牌赌博、炒股投资、装修私房、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公款行贿跑官要官、公费旅游、虚开发票套取公款,以及为自己装修豪华办公室、违规配套小车、通信工具、频繁调换小车等违法违律行为,加强党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看是否搞权力短期行为,有无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增强其法纪意思、责任意思和管理意思,强化领导干部权利的制约和监督力度,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4.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 篇四
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心消防安全管理,确保中心公共财产和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学习型组织展示体验中心的消防安全管理。
第三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人员生命财产无伤害、无损失”的工作目标,实行“一把手负责、人人有责”的工作原则,纳入中心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体系。
第四条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根据需要,中心主任可以委托综合服务中心领导担任中心消防安全责任人,具体负责中心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
第五条中心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明确防火安全责任制是一项十分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火灾预防制度,是落实各项火灾预防措施、制度的重要保障。
二、贯彻消防法规条例,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的具体情况并纳入日常的培训、展览、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制定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三、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提高广大教职工的防火意识。
五、确定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实施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六、拟定消防器材及设施的专用经费预算和组织保障方案。
七、积极组织对全校师生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九、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义务消防队。
十、明确重点部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中心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
十一、组织专业人员维护保养消防供水、供电系统,保证消防设备正常运行。
第六条中心保安部是中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对中心消防安全负责人负责,实施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工作:
一、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三、充分利用目前消防监控设备(如:自动消防报警设备;监控设施);,既要利用技术措施,又不能放弃人员巡查,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以达到安全防范火灾的最佳效果。
四、对中心的消防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每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险隐患要登记并及时报告校防火负责人。
五、加强重点部位的管理,按“四到位”,即消防负责人到位,安全防火制度与措施到位,义务消防人员到位,有灭火器材的要求做好工作。
六、对中心所有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进行管理、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器材、安全标志均处于完好有效状态。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七、发生火灾时,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协助相关部门调查起火原因。
八、建立防火工作档案。定期总结消防安全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向上级汇报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七条中心保卫部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八条举办培训、讲座、展览、焰火晚会等具有火灾危害的大型活动,要提前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制定消防预案。同时指定一名现场消防安全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消防安全。
第九条消防检查分为组织定期检查和日常自查,日常巡查由保安部每日巡查;定期检查由综合服务中心组织检查。
第十条定期检查内容主要有:
一、是否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和操作。
二、是否坚持消防检查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
三、有无违章、违规的现象,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四、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在位、完好,安全值班制度是否落实,值班人员是否能达到正确处理紧急情况下的灭火报警,引导疏散等要求。
五、消防供水、供电以及消防监控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对于检查中存在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情况,检查人员有权责成相关责任人当场改正并监督督促落实。
一、违规、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用油,乱接、乱拉电线、煤气管道;违章存储、使用易燃、剧毒、危险菌种等国家严格控制的麻醉物品、生物制剂、放射性物品。
二、占用、堵塞消防通道,损坏、挪用、拆除消防设施、器材,埋压、圈占消防栓。
三、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而进行作业。
第十二条对于在消防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消防检查人员有权责成相关责任人当场改正,不能当场改正的要负责整改完成之前防止隐患酿成灾害。
第十三条对保安部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相关责任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汇报整改情况交到中心办公室。
第十四条消防安全检查及火灾隐患整改的有关情况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归入消防档案。
第十五条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重点部位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定期进行演练,根据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第四章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
第十六条中心消防安全责任人对中心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的培训、宣传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一、通过多种形式对全体人员进行有关消防法规、制度及安全放火,灭火、报警、逃生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
二、有计划,有步骤的派员参加公安消防部门举办的各种消防知识培训班。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规定解释权属综合服务中心。
5.卫生管理组织制度 篇五
l、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餐饮具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餐饮具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2、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餐饮具卫生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餐饮具卫生安全的日常管理。
3、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餐饮具卫生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4、组织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守法意识和可生意识。
5、组织制订餐饮具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检布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6、接受和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环境卫生、餐饮具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
XXXXX
餐具清洗消毒制度
1、餐饮具集中消毒经营单位生产场所应按照回收、去渣粗洗、清洗、消毒、包装、储 存的工艺流程设置,合理布局。
2、餐饮具去渣与粗洗、清洗与消毒、保洁储存等功能区应分没、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污染,确保餐饮具卫生安全。
3、餐饮具清洗、消毒场所的地面、墙面应采用浅色、无毒、耐磨、防滑、耐热、防潮、防霉材料铺筑,铺筑材料应便于清洗消毒。
4、用于洗涤餐饮具的清洗水池和清洗、消毒包装箱的水池应分别设置,标识醒曰。
5、餐饮具清洗、消毒必须采用清洗、消毒、烘干为一体的机械设备和筷子消毒专用设 备,不得采用手工操作。
6、餐饮具消毒时应以竖立状态在一体机的设备中传递运行,消毒方法应采用热力消毒,热力消毒的温度,时间应符合规定要求。
7、对不能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的杯、匙等,清洗与消毒程序可分开,但必须采 用热力消毒。
8、餐饮具消毒后应无水渍、无污垢、无油渍、无食物残渣、无异味。
餐具清洗消毒流程
1、餐饮具清洗消毒工艺流程符合卫生要求,按照餐饮具回收、去残渣、浸泡、清洗、筛检、高温消毒、感官检验、包装、产品检测、贮存的流程合理布局,按生产工艺的先后顺
序和产品特点对产品进行清洗消毒。
2、清洗消毒流程必须为单一流向,从污染区走向清洁区,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并
必须防止在清洗消毒、存放操作中产生二次污染。
3、设立餐饮回收专间或区域,对餐饮具上的食物残渣进行有效清除。
4、将已去残渣的餐饮具放入加有洗涤剂和消毒剂的清洗池内进行彻底浸泡。
5、餐饮具浸泡结束,必须反复进行冲洗或冲淋,直至达标为止。
6、餐饮具热力消毒时间和温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7、清洗消毒后餐饮用具应达到表面光洁、干燥,无油渍、无异味、无药液残留,符合 卫生要求。
8、已清洗消毒好的餐饮具应尽快进行包装,严防灰尘、不洁物等污染。
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1、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餐饮具(包括筷子)包装用材料、餐饮具清洗、消毒用品、餐饮具消毒设备。
2、采购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餐饮具消毒设备、餐饮具清洗、消毒、包装用材料采购索证要求。
3、采购餐饮具消毒设备时,应向供货方索取该设备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省级卫生部门发放)、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卫生部发放)、合格的产品检测报告等复印件。
4、采购餐饮具清洗、消毒、包装用材料时,应向供货方索取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5、供货方提供不出任何证明文件的,一律不得采购、使用。
6、采购后,应做好采购、索证、验收、登记记录,做到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成品出厂检验制度
1、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创造条件设立检验室,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检验人员,定期对餐饮具进行卫生检验。
2、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对其己消毒的各类餐饮具进行自检,每个工作日抽检样品10件进行自检,以保证餐饮具消毒效果。
3、经消毒的餐饮具必须符合《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规定,确保出厂的消毒餐饮具符合GB14934-94卫生标准。
4、消毒后的餐饮具统一配送骨碟、大碗、小碗、茶杯、匙羹,筷子共六件,必须在包装或存放容器上标注消毒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消毒日期、使用期限等。
5、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出厂餐饮具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以备核查。
6、尚不具备自检能力的,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实施产品出厂检验,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
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1、餐饮具集中消毒从业人员上岗前及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操作。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健康证明。
2、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山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在治愈前不得从事餐饮具集中消毒或质量检验。
3、餮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应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4、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参加餐饮具消洗、消毒、保洁等相关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5、从业人员应按照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和要求认真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
卫生检查考核制度
1、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卫生检查计划,将全面检查与抽查、问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2、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检查一次卫生,检查各岗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3、各岗位负责人应跟随检查、指导,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
4、单位负责人定期参加卫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5、对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2次提出后仍未改进的,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该罚款的罚款,该辞退的辞退。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1、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生产人员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2、工人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外露,进入包装间的人员还需进行第二次洗手、消毒、更衣。
3、上岗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清洁区的操作人员必须戴口罩。
4、上班前,大、小便后,坚持洗手消毒。
5、在离开工作岗位时必须脱去工作衣帽,清洁区操作人员重新进入岗位前必须洗手消毒。
6.团队组织管理制度 篇六
为完善本团队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团队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特制订本协议。
团队成员
崔国军(队长)、蒲磊、胡帆、包方涛、付学威
协议内容
第一条 定义
本协议内:
1.1 队员平等,拥有相同的权利与义务。
1.2 筹划经营资金,采取大家集资的形式,作为本公司的前期投资资本。1.3 前期实行股份比例制,按投资百分比划分,后期如有人员加入股份从各股东分割。1.4 利润分红,分红方式以现金为主(每年盈利减去下一年发展所需资金),股利为辅,根据网站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当网站具备扩张能力或遇到新的投资项目,为满足长期的发展,增强后续发展和盈利能力,可采用股利分红方式。第二条 职责
2.1 队长与队员的共同义务
全体成员应勤奋地履行其职责并努力促进网站的业务,努力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2.2 队员的具体职责和义务
(A)每个队员认真负责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本身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完善团队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团队经济效益,壮大团队实力。
(B)每个对员必须按照其队长指示尽最大的努力认真执行任务,与队员积极合作,遵守本协议。
(C)队员必须时时刻刻维护团队声誉,保护网站利益。
2.3 团队的具体职责
(A)团队将尊重队员的人格和个性,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其安排与其能力相适应的任务。
(B)团队鼓励队员之间的和睦关系,并适时颁发团队业务有秩序进行所必须的工作守则。
(C)鼓励队员提出改进团队经营的意见和方法,提出值得受奖励的意见或方法的队员将按协议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金或奖励。
(D)团队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暂定为每周五晚上。第三条 具体分工
3.1 市场部 主要负责网站的市场考察,负责网站的市场信息的调查,如市场供求调查、竞争对手调查、消费者(大学生)的购买心理和行为调查等等。
3.2 技术部 负责网站项目的研发及终端维护,负责对网站技术工作实行技术指导、规范制作流程、制定技术标准,负责网站新项目的引进和网络产品开发工作的计划、实施,确保网站不断更新。负责制定网站与互联网连通、网址注册、网页设计和制作、网上信息广告发布等方案。.负责做好网站系统的维护、管理、数据信息处理,保证网站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营销部 负责网站的推广,负责提供网站销售后勤保障,负责网站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负责网站的商品发货的管理与跟踪;负责网站的销售订单完成的跟踪与管理;负责所处学校的市场拓展,负责收集区域竞争对手信息,为团队提供决策依据;负责按团队要求提供各类数据报表,为市场分析提供依据。负责所处学校内职员的调配、考核等工作。
3.4 供应部 依据网站经营需求,合理编制采购计划;负责按计划采购商品,保障网站交易的正常进行;主导新供应商的开发;确保商品的质量要求;配合财务部做好供应商与网站的往来账务处理;负责网站其他相关采购工作的开展。
3.5 财务部 负责编制财务计划,加强经营核算管理,编制资金预算,监控预算的执行;筹措和调配资金,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准确、及时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资金运作、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制定切实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控制成本费用,进行成本分析。
3.6 总裁部 规章建立和完善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实施体系;确保公司正常营运所需人力资源;组织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工作;负责员工的管理和考核;协调团队内部日常的人事管理,及时掌握员工动态,做好人力资源的建设工作。负责团队的会议组织;负责团队各类证照年审及管理;负责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协调与处理。
注:具体各部门负责人待定
第四条 纪律与奖惩
4.1 未经同意,所有队员不得为个人目的取用团队的金钱或财产。
4.2 队员必须维护团队纪律,对任何违反团队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4.3 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网站财产。
4.4 团队禁止任何所属机构、个人损害团队的形象、声誉的行为。
4.5 团队禁止任何所属机构、个人为小集体、个人利益而损害团队利益或破坏网站发展
第五条
退出制度
5.1 在网站正式运作前不管任何原因离开团队的队员应主动交出团队所有权的文件并无偿放弃股份。
7.基于校园安全的交通组织与管理 篇七
一、校园交通的特征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校园日趋饱和状态,步行的人流、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在校园内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混合交通流,而校园内的交通组织又没有城市交通那么规范有序,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交通暂时瘫痪的现象。
由于大学校园一般使用统一的作息时间表,因此学生和教师在作息时间表的指挥下呈现出阵发性的特点,从而在特定的一些时间点呈现出交通流高峰现象,使交通瘫痪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加上高校的对外业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外来车辆出入校园,且外来车辆对高校校园交通管理及停车场情况不熟,校园范围内又无交管执法部门,进入校园后乱行乱停,从而使本已严重饱和的校园交通雪上加霜。
二、校园交通的组织优化
1. 交通优化的指导思想
针对校园交通的上述特征,高校校园交通组织的指导思想应定位在“以人为本”上。“以人为本”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我们在校园交通组织和管理中也应该始终贯穿这一理念,以满足人的最大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优先保证校园内集中、大规模教学活动的交通需求,然后根据各类校园的规模、布局,选择合理有效的交通系统,实现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相互协调。
2. 交通系统的优化
(1)老校区的组织优化
虽然现在南京很多高校都已设置了新校区,但仍有大量的老校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仍在使用中,而这些老校区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棋盘式道路网布局,即人车共处于同一个水平标高上。对于老校区,要想对道路重新规划“进行加宽”可能很难实现,但可通过诸如将步行道穿插在绿化之中、在校园内实行道路定时限制机动车通行等措施来实现对现有通行方式的调整,从而创造一个步行者优先空间。
(2)新校区的组织优化
对于新建校区,可以构建步行交通系统。建立步行者优先空间并不意味着杜绝机动车行驶,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以行人为导向的,人车和谐共存和发展”的校园环境。例如:尽量考虑构成环行道路网,将机动车道安排在人流比较集中的核心区以外,形成环行或半环行道路,再引出若干尽端式支路,通向各建筑物;将校园主体建筑群和核心区安排为步行优先区,在步行空间与其他功能区之间利用绿化台阶等手段,设立足够的缓冲带,创造一个安全有序、互不干扰的交通系统。
三、校园交通的安全管理
良好规划的实现离不开合理的管理,校园的交通安全是高校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可能地消除各类交通安全隐患,交通管理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但是因为高校的保卫部门并无执法权,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1. 建立健全校园交通管理制度
学校应根据各自校园所处的地理环境、校园面积、学生数量、道路状况和机动车的容量等特点,将道路交通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引入校园,在校园内执行以国家法律为主、学校制度为补充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定校园交通管理制度,对校园机动车的行驶路线、行驶速度、停车要求作相应的制约,这样才能在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加强管理力度,有效控制外来车辆,及时处理、纠正违章行驶、停车的行为,减少校园交通安全隐患。
2. 改变校园交通管理方法
学校交通管理部门应改变交通管理方法,从以往的静态管理为主逐渐向动态管理转变。具体可通过和当地公安交管部门的合作,建立交警驻校制,学校配备相应的辅警,增加校园交通巡逻力量,及时发现、制止、纠正违章行为;对主要交通要道、路口,在上下班(课)高峰期,应定人定岗,加强岗位责任制;加强对学校交通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投入,通过聘请道路安全专家来校勘察设计道路标志线,对交叉路口、教学馆门前、食堂、花园过道等行人集中通过的地段都设置斑马线,完善安全设施,在校园道路上安装限制机动车车速的减速栏等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校园交通安全。
通过对进入校园的外来车辆采取办证收费措施,有效限制社会闲散车辆进入校园和穿行校园。同时,通过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重要交通地点实时远程视频监控,对道路车辆运行情况、路面交通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实现校园交通管理的智能化。
3. 加强校园交通安全宣传。
交通安全宣传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黑板报,开办固定的交通安全类节目及栏目,利用交通事故图片、光碟等资料,结合学生的交通行为特点、交通参与心理,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和意识入手,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学习氛围,提高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同时,车辆管理部门应协调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机构,共同开展以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教育学校”和“平安校园”为主题内容的实践活动,全面推动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地发展。此外,应定期组织学校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来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避免校园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高校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场所,保持其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校园秩序是必需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合理地对校园交通进行组织优化,加强高校校园的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体高校师生长期共同构建和维护。
参考文献
[1]何炳泉.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J].新建筑, 2003, 08.
[2]黄世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的思索[J].教育管理, 2010.
[3]梁永明.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重点课题选编[C].2007.
8.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 篇八
[关键词]村民周周会;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44-03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将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成为基层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如何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从行政性到服务性的转变,成为基层组织进行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的重点和难点。上海市马桥镇金星村的“村民周周会”正是在探索干群、党群关系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搭建起了有效沟通的平台和上通下达的信息渠道。
一、研究方法及个案介绍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参与式观察以及在此过程中与村干部、村民进行深入访谈,辅之以文献研究法,研读并参考金星村开展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关文件,厘清“村民周周会”的运转模式和实际效应,并在观察中发现亮点、总结经验、提炼模式。
(二)个案介绍。金星村是一个进行过大动迁、大开放的村庄,外来人口远远超过本地人口,形成明显的“人口倒挂”现象,村中居住的村民大多是老年人。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原来老年大学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并形成了“村民周周会”的民主实践模式。开始于2004年的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收视班,因为地点设置等一些问题到了2007年时基本办不下去,于是村里决定将收视班放在村民家的“客堂间”,根据距离远近设置了四个收视点,这样村民便可以就近参加活动,参加的人数逐渐回流。人员回流之后,村两委班子逐渐将党的政策宣传和村情镇情的通报与收视活动整合起来,每次利用收视前15分钟,由村委干部开展政策宣传和村情汇报,收视点被打造成为一个村民意见、建议的“吸纳器”,和进行沟通民意的平台,于是,“村民周周会”的雏形形成。到2010年,金星村远程教育收视点被镇社区学校推广为大众理论化教育平台,远教收视活动进一步规范化,远教收视的功能得到不断提升,村“两委”越发清晰地意识到,平台功能的拓展为党的群众工作增添了动力和活力,2011年,远教收视平台正式转型为“村民周周会”。
二、“村民周周会”的实践探索
(一)整合村委各条线力量,高效统筹资源,聚力全局工作。通过整合村委各条线的力量,实现综合办公,一条线服务,能够高效统筹资源,充分利用人财物,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村民免除分别应对的麻烦,为村民提供复合高质的服务,凝聚各方力量,聚力全局工作。“村民周周会” 将金星村党、政、妇、卫、治等各条线工作合理编排聚合一致,以集体的力量深入群众之中,了解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以集体之力解决村民面对的各种问题,避免重复性工作,形成了凝聚各方力量,聚焦村民服务的工作模式。
(二)规范活动流程,合理编排活动程序,提升常态化运行机制。“村民周周会”从一开始就做到了活动程序的完备规范,从会前准备到开会过程以及会后反馈,每一个步骤都得到扎扎实实的履行。会前准备工作:由两委班子制定“周周会轮值表”,将各条线干部分别安排到每个收视点做“辅导员”。与此同时,每次上课前各村民组长会事先拿到“金星村各条线干部村民周周会轮值安排表”,然后再由村民组长就近告知、宣传,让村民事先有准备,到时提什么意见、问哪方面的问题做到心里有底。活动开展过程:每周二上午8:30之前,村民自带座椅、茶水等来到“会场”,由村民组长主持。活动开始的前15分钟,轮值的村干部进行读报、读书、政策宣传等活动,同时村干部还需要把上一周收集到的问题作现场回复和反馈;随后,村干部听取本周村民对村里各大小事情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民意的记录、收集工作。会后反馈工作:会议结束后、村委建立办理结果公示制,采取“村民周周会”入组回访或书面答复的形式,对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当面答复,并征询群众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完善制度安排,加强“村民周周会”规范化建设,实现基层民主纵深发展。只有制度明确,程序完备,渠道畅通,才能保证村民各项权利的实现。“村民周周会”有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对参与双方分别有相关的制度规约。制度的规约对村干部们形成了一道隐形的“警戒线”,时时刻刻提醒他们以村民利益为重,以服务村民为己任;对村民而言,虽然不是强制性参与“村民周周会”,但是规范的组织,严谨的规章安排,容易使村民产生组织归属感。“村民周周会”逐步形成了一套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工作制度:切入重点“问事”,广开言路“说事”,集中民智“议事”,沉下心来“办事”,组织群众“评事”。由于“村民周周会”循环的周期短,群众的突发事、急难事、特殊事可随有随说、即说即办,村干部也把政策讲给群众,把“家底”亮给群众。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时,则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共同讨论,办理情况每月在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立足人性化的组织形式,方便村民参与,和谐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村民周周会”的组织安排也有着其自身特点,首先是时间固定。使“村民周周会”能够以常态化活动形式固定下来,使每个参加的学员能够形成按时参加活动的意识。“周周会”仿照学校安排寒暑假期,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让学员对参加活动保持一定的“饥饿感”,让他们有收获也有期待,同时也为村委及时总结前一段时间的经验教训和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其次是地点灵活。“周周会”开展的地点放在村民家里的“客堂间”,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距离的问题,附近的村民过来参加比较方便。第三是现场感强。村民与村干部之间,以及村民之间以聊天方式的沟通使得现场气氛温馨融洽,能够将问题摆在台面上讲,不会因为正式会议的严肃氛围而不敢说话,有所顾忌。“村民周周会”中的“辅导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其自身的个人魅力,深深的感染了参与的村民,参加者能够充分信任轮值的干部。每次活动都能在干群和谐的氛围中活泼之中不失严肃,轻松之中不缺认真。
三、“村民周周会”的制度创新
(一)干群议政的政务平台。“村民周周会”实行以来,村情政务不再是村“两委”和村干部关起门来开会的“秘密事儿”,而变成村民可以发表见解的“自家事儿”,村民真正成为“当家人”。大到村里发展规划,小到街道垃圾处理这样涉及村民日常生活的事情,都可以在“周周会”上提出自己的建议,村干部会将村民意见收集汇总,拿到“两委”会议上商讨,真正做到尊重村民意愿,将“村民周周会”开发为村民议事的敞亮平台。
(二)上通下达的学习平台。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的镇情民意一般会通过专门的宣传渠道传达,而普通村民却极少有机会接触。通过“村民周周会”上的政策学习环节使得村民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地方发展信息以及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使得村民能够及时准确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
(三)社情民意汇聚的信息平台。“村民周周会”将把村干部的办公会搬到村民小组和生产队里,亲临现场办公使得村民一有问题就能找到村干部,可以及时反映情况,做到问题及时解决,不搁置,不积压,避免因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造成的不良情绪积蓄、酝酿以致爆发,将问题和矛盾解决于萌芽之中。
(四)村民之间情感的沟通平台。“村民周周会”不仅是干群之间沟通的平台,也是村民之间增强沟通,加深感情的平台。原先不太和顺的邻里关系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得到了缓和,彼此之间加强了感情沟通,密切了情感联系,增强了包容和理解。现在出现问题之后,大家会积极想办法解决,拿到“周周会”上请村干部和村民帮助出主意,提对策,邻里关系更融洽,民风更淳朴。
四、“村民周周会”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村民周周会”有利于唤醒村民的主人翁精神,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增强村民的自治意识,落实村民的民主权利,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村民周周会”是一种基层民主创新的实践,它为村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搭建了平台,唤醒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参与村庄管理的热情,使村民能够按照既定的规范和程序参与到村级管理中来,从本质上增强了村民的自治意识,更好地激发了广大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村民通过交流、沟通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使得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时,则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共同讨论,办理情况每月在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二)“村民周周会”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消除官民对立情绪,增进政治信任感,有效化解农村基层矛盾,为营造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性平台。“村民周周会”的开展使村民们在与群众、干部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农村基层工作性质、提高思想觉悟,以集体和国家利益为重,使得有问题有矛盾能够及时有效的化解在基层,避免矛盾积累加深。从效果上看,通过“村民周周会”,一方面消除了村民们由于不了解政策或镇、村有关工作情况而产生的误解和怨气;另一方面干部们及时了解掌握了村民的所思所想,了解村民的困难、情绪与想法,更做到了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这种面对面的现场式交流使得大家敢于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讲,双方在透明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沟通与协商,村民之间、干群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代替了原来的相互猜忌、互不信任。
(三)“村民周周会”有利于农村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从制度和实践上探索新方法、新模式,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办事效率,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村民周周会”建立了基层民主治理的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政府治理结构和方式的转变,对于重大党务、政务、村务的决策,都要经过充分论证、研究、规划。“村民周周会”制度明确规定,每周活动开始的15分钟村干部要向村民传达村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如有重大事项,需要征求村民意见的要与村民面对面的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思想,听取老百姓对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村两委在决策中能够充分体现村民的真实意愿和要求,充分尊重和体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只有这样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做到消极因素和阻力系数最小化,积极因素和动力系数最大化,因此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既民主又科学的决策。
(四)“村民周周会”有利于提升干部的群众工作水平,在实践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的办事能力,培育越来越多的基层工作人才。发掘乡村精英,强化人才建设,才能实现乡村和社区服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资源是基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农村基层工作者经常要面临复杂多变的村情民情,需要具备过硬的素质和能力,更讲求灵活变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着力强化其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经过“村民周周会”的历练,村里的年轻干部都得到了明显的成长,沟通协调能力增强,越来越善于在法律与情理的平衡中找到调解方法,总结了越来越多的成功经验。通过“周周会”,村干部们及时了解民众的需求,迅速知晓村民间的每一起纠纷,并切实地解决这些纷争。随着“村民周周会”的发展,相信这样的基层工作人才会层出不穷。
(五)“村民周周会”有利于村民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获得精神养料,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村民公民意识。“村民周周会”已成为村民终身学习的平台,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村民周周会”被亲切地称为“新时期的动员大会”,通过这一平台,村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学习各种政策,上到国家的大政方针下到镇村一级的政策动态。村民能够及时了解国家的发展情况,并且掌握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动态。“村民周周会”开办学习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地提高了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村民周周会”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村民的公民文化得以培育,在村庄主体行为的互动中不断提升对村庄政治体系的认同感、信任感,能对村民自治体系发挥一定作用,影响村庄部分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活动,推动村民自治进程的民主化趋势。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信任研究”(11BZZ004);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课题编号:2013281);申报“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课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段慧丹系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任园系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讲师
9.酒店卫生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 篇九
一、卫生管理组织构成:
组长:远小伟
组员:赵秀珍
姜娟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及个人卫生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1、新上岗的厨师、服务员必须先体检后上岗,取得体检合格证后,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并经考核后才能上岗。
2、厨师、服务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二)个人卫生管理
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2、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1、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2、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3、清洗的饮具、盆桶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4、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5、洁净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杂物;
6、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7、餐厅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由单位负责人督导,厨师、服务员包干负责,明确责任;
8、各种饮具、用具要放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清洁卫生,呈现本色。
9、厨师上岗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上岗前必须先洗手和消毒。厨师上班不准带戒子、手镯,也不能涂指甲油。操作时不许吸烟,不得随地吐痰。
10、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拿取食品;
四、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
1、自查由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组织计划,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对本饭店从业人员开展卫生考核工作。
2、检查内容主要是服务过程中的卫生状况,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记录。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相应责任人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以后每次罚款20元并通报批评:
1)健康检查合格证明过期,进行卫生操作时未穿工作服或工作服不洁的; 2)客用饮具表面不光洁、有油渍、水渍和异味;
3)供顾客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超过有效期、重复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 4)卫生间有积水、积粪、有异味;
5)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损坏未及时报告的; 6)地面有果皮、痰迹和垃圾的;
7)发现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的。
五、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通风系统清扫管理制度
1、室外公共区域应随时保持干净整洁。
2、室内公共区域地面、墙面、门窗、桌椅、台面、镜面等应保持清洁、无异味。
3、废弃物应每天清除一次,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定期进行病媒生物防治,蟑螂密度、鼠密度应符合卫生要求。
10.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 篇十
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
第一条企业最高管理者对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应承担全部的责任
质量管理的运作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控制。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质量的主要任务属于各个单位和部门,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但是,除所有职能部门外,还应建立一个质量管理部门,以协调和监督企业内部质量方针的执行。
第二条各个部门的人员应该认识到本部门的质量职能范围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各部门应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质量活动的权限应委托给质量管理小组。质量管理小组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职责、工作权限和自由度、交流的渠道以及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每位员工都应具有达成质量目标的责任感。各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用以监督和报告所达到的质量。
第三条 组织结构仅表示质量职能的总体框架
1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在铁路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作为大型养路机械单位对大型养路机械设备作业的劳动定额管理,是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使大机作业在一定劳动时间内把劳动定额完成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从而使职工自觉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改进,采取更为先进的技术操作方式,促使劳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1、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管理在生产中的作用
1.1劳动定额管理是组织生产的着力点。在大型养路机械机车设备中,劳动定额管理是组织各种类型机车及各种劳动关系在时间、空间上相互联系配合完成铁路线路病害、维护作业的重要连接点。铁路施工作业有统一、完整的特性,大机作业也不例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劳动定额管理就需要将整体作业过程有机协调整合,保证大机作业的有效、完整、连续。
1.2劳动定额管理是测算生产经济指标的根本依据。随着铁路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特性不断突出,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生产各指标也随之向企业生产目标而靠拢。此时劳动定额管理一是承担核算、比较大机作业过程中投入的劳动量与产生的劳动成果,并分析投入与产出两者之间呈现的关系,争取达到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优化劳动产出。二是分析大机作业中劳动消耗量,以此判断在作业中的投入是恰如其分还是造成没必要的浪费。从而从整体为大机作业提供严谨、细致的定额描述,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施工决策信息。
1.3劳动定额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抓手。无论是某个行业还是具体某项工作,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而劳动定额管理又是组织劳动开展的基础,劳动定额是经过行业多年发展变化总结的通用标准,便于大多数劳动者接受且实施完成,是一种相对公平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便于管理者掌握和衡量劳动者在作业中付出的劳动量与实际产出的劳动成果,以此对劳动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将劳动者的表现作为晋升、评先、奖惩的依据,使得它与荣誉、利益紧密相连,有效防止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改善职工与单位的关系,激发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发掘劳动者工作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大机作业整体效率提高。
2、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管理在组织生产中面临的问题
2.1劳动定额管理理论指导落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铁路技术更新加快,大型养路机械化水平不断与国际看齐,尤其近两年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呈现突分猛进的态势。而大型养路机械机劳动定额管理面对新科技、新设备的不断投入却显现内容陈旧,理论指导落后的窘境,管理与工作开展依然停留在估工、类比等方式上,无法适应大型养路机械化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与进步,影响对劳动效率的充分挖掘和对劳动时间的合理计划。
2.2劳动定额管理实践灵活性不强。劳动定额管理是组织生产开展的基础,大型养路机械作为铁路众多生产组织中的一个单元也有着自己的劳动定额标准,各铁路局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都遵循《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规则》及铁路总公司文件执行,这些文件及规定所制定的标准基于整体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平均水平,缺少灵活与机动性。
2.3劳动定额管理不被职工所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大家总认为劳动定额管理是人事管理科室应该重视和完成的工作,与其他科室车间关系并不大。认为到了作业时间我们大家就一起干活开始施工作业,完成了这一天的工作任务或施工作业时间到点了就收工。这些不全面的认识层面和想法从根本上影响了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优质、高效开展。
3、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管理改善组织生产的改进措施
3.1适应大型养路机械化发展向以人为本转变。大型养路机械化水平不断与国际接轨,投入生产使用的大型机车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工作应适应时代变化,在转变中求发展。劳动定额是按标准对工作量进行科学、合理、公平的管理,它的执行标准直接关系到职工薪酬奖金,关系职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所以在劳动定额管理方面如不能以人为本则会严重挫伤职工生产积极性,从而影响施工作业效率。新时期的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管理只能改变传统、严苛、死板重视控制的工作方式向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挖掘劳动潜力、创造力,主动推动作业技术向前发展,将自身利益与单位利益相联系的工作方式转变,才能真正达到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目标。
3.2结合大型养路机械化作业实际践行科学管理。劳动定额管理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实施开展的重要基础管理工作之一,是衡量生产人员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刻度尺;是进行内部分配与生产的重要依据。在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管理与铁路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相比较为滞后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大型数据库,实现对工时定额、劳动量定额、劳动评价、工资薪酬分配的综合统计评价,科学的计算劳动定额各项指标和可挖掘的潜力数据。加大对劳动定额管理的投入,对劳动定额进行及时调整和修订,使其积极探索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劳动投入和产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升劳动定额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大型养路机械化水平发展。
3.3宣传新时期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管理知识 。利用当前社交软件建立信息群或多媒体教学平台,加强对大型养路机械段职工在劳动定额管理方面知识的宣传及普及,使其明白劳动定额在大型养路机械段和大机作业当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可、理解与支持。并加强与职工的互动,邀请职工选派代表参与劳动定额标准核定和测算的监督工作,更好的帮助职工履行主人翁职责,调动职工参与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成.浅析劳动定额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作用[A].企业管理,2006.5.18:103.
作者简介
周倩(1988-),女,江苏徐州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劳动定额。
12.关于农机合作组织安全管理的思考 篇十二
1 加强对农机合作组织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1.1 加强安全管理是农机合作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机合作组织往往实行规模作业、订单作业, 时效性要求特别高, 机具数量多, 库房保管相对集中, 一旦在作业或日常管理中发生事故, 对生产和合作组织本身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无法估计的。因此, 农机合作组织要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必须加强对各个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强化日常安全管理, 将安全管理作为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抓紧, 抓实, 抓好。
1.2 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农机安全监管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
农机合作组织使农机由过去的个人拥有转为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拥有, 由单人单机的独立作业转为组织成员间的协调作业。农机合作组织拥有的机具类型复杂, 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械、烘干机械, 还有打捆机、起垄机等各类特色机械;机具数量较多, 少则10余台, 多则数十台, 上百台;作业内容较广, 涉及的农机安全操作要求较多, 无疑是农机安全监督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因此, 农机合作组织应在农机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 尽快落实各类安全管理措施, 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形象。
1.3 农机合作组织应成为“平安农机”示范建设的重要主体
农机合作组织拥有的机具多, 涉及的机手多, “平安农机”示范建设首先应在农机合作组织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有效提升合作组织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牌证率、检审率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受教育率, 从而发挥其对面上农机安全管理的带动作用, 使其在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引领者的同时, 也成为农机安全生产的示范点。
2 存在问题
2.1 机具、人员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些农机合作社存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具无牌证、人员无驾驶证, 插秧机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未进行备案登记、实地检验的现象。如某机插秧合作社, 21台插秧机均未按要求纳入备案登记, 运送插秧机进行跨区作业的4台运输型拖拉机均未办理牌证, 机具安全技术状况不符合要求。某农机大户熊某, 正准备筹建成立合作社, 但2011年因雇用的无证机手在驾驶收割机时, 造成机毁人亡事故, 赔偿了40万元, 使得成立农机合作社的事情无限延期。
2.2 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落实
农机合作社机具类型较多, 涉及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复杂。一些新成立的合作社, 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没有对社员落实安全操作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奖惩措施。如某合作社收割机驾驶人在将收割机开上卡车装运时, 违反操作规程, 中途停机, 导致机械滑落, 将驾驶人腿轧断;再如某合作社插秧机栽秧时, 驾驶人口刁香烟, 适逢油管滴油, 引发火灾。
2.3 农机库房建设滞后
有的合作社没有机库, 机具露天存放, 简单覆盖, 导致机具锈蚀严重;有的合作社在厨房边加盖房屋做机库, 平时油烟熏烤, 一旦厨房失火, 将会殃及机械;有的合作社将机具分多地存放, 难以落实管理要求;有些合作社建了机库, 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没有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装备。
2.4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农机合作社重生产、轻管理, 没有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合作社内没有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没有形成规范的组织文化。如某合作社库房、办公用房等硬件设施都很齐全, 就是安全氛围不浓, 拖拉机、收割机牌照悬挂不符合要求, 场院、库房没有一条安全标语, 驾驶操作人员的证件管理不规范, 安全奖惩制度不明确。
2.5 农机安全管理台账资料不健全
一些合作社忽视软件建设。有些合作社负责人知道合作社有多少台机具、多少会员, 但对于机具的具体情况、驾驶员对应的驾驶操作机具情况掌握不细。有的合作社甚至连起码的农业机械台账、驾驶操作人员台账都没有;有的合作社管理台账存档不规范, 难以查找。
3 努力提高农机合作组织安全管理水平
3.1 加强安全管理服务指导工作
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将星级合作社评比、机库项目建设、合作社文化建设同安全管理结合起来, 做到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同验收。
3.2 规范农机合作组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是建立牌证管理和实地检验制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操作人员应全部挂牌持证, 做到机有牌、人有证。插秧机、机动脱粒机、机动植保机械、饲料粉碎机、铡草机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应主动接受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备案登记、实地检验。星级合作社应对号牌悬挂位置、机具检验检测作统一要求。二是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合作社理事长为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 还应在合作社核心成员中明确一名安全生产专管员, 与全体合作社成员订立安全生产责任状, 形成安全生产群管态势。三是落实机具安全操作规程。将机具的安全操作、安全管理明确到驾驶操作人员。建立健全机具、人员台账, 每一台机具由谁驾驶操作, 何时在何处作业, 平时维修保养情况, 农闲时停放在哪个机库, 都要有记录, 可查寻。四是健全机具安全保管制度。特别是机具库房管理、消防器具器材的配备及防火防盗的制度措施要落实到位。
3.3 加强对农机合作组织的安全监管服务
13.社会组织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1、社会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事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指导监督各分支机构、直属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2、人事档案管理实行社会组织领导下的分级管理负责制;
3、人事档案管理必须严格确保材料保密。社会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社会组织各级干部的各级分支机构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稽核审计部负责人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4、各分支机构人力资源部负责本机构部门以下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
5、同级组织部门有权查阅本级人事档案;
6、各单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本人档案由同级组织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交叉管理,其他人员不得代管。
二、确定两级档案管理制度
1、一级档案管理为本办法所指人事档案,是职工入社会组织随转的人事档案材料;
2、二级档案为职工入社会组织以后的任职情况、培训情况、工资调整、学历、职称变化、历年考核等情况及职工基本情况复印件备查资料。
三、人事档案分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第四类:学历和评聘材料; 第五类: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 第六类:政治面貌材料; 第七类:奖励材料; 第八类:处分材料;
第九类: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四、一般文档管理
1、人力资源部文件:
A.人力资源本部正式形成发出的文件、传真、通知等,除保密薪资文件外,均应保存一份原件或复印件归档,年终按内容类型、依成文时间编号装订成册;
B.人力资源工作中形成的台账、报告,以及搜集到的业务资料等,由各处归口管理,各经办人保存。年终根据内容价值酌情归档;
C.薪资福利类保密文件由薪酬福利部门自行建档保存。
2、社会组织内部文件:
包括发文、所属分支机构的请示和报告(除保密的薪资内容),平时收文即入活页册保存,年终编排目录,装订成册归档。
3、外部文件: 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劳动人事部门)的发文,社会公开资讯等,应作为公开业务资料共享。
五、职工人事档案管理
1、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建立、接转、保存、整理)本机构内职工的人事档案;
2、人力资源部一般情况在职工试用期满,向其人事档案关系所在单位开出“调函”,交职工或其委托人,在规定时间内将档案转入社会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接到调入档案时当场拆封核查,如有缺漏或疑点,应将档案密封交职工本人退回原单位补齐或做出书面解释;
3、职工合法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时,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清单”上签字,确认无遗留问题;职工出具调入单位的调函后,人力资源部核对档案材料,密封人事档案,连同开具的“档案材料转移单”、或“干部介绍信”、“调出人员工资转移单”及其它有关材料,转至调入单位;
4、人事档案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社会组织有关规定。查阅职工人事档案应经人力资源部长批准,并办理登记手续。档案管理人员和查阅者不得私自增删、涂改、泄露档案材料内容。
六、职工管理档案的管理
1、“职工管理档案”是社会组织为每个员工建立的内容管理档案。包括该职工的有关招聘、录用、合同、考核、薪资、福利、奖惩、培训等材料。建立此档案在于方便内部管理;
2、职工管理档案自职工到岗之日建立,每人一份,按部门归类。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归进职工人事档案的材料归入人事档案,职工管理档案封存;
3、职工管理档案中保存应聘录用、劳动合同、薪酬福利(休假、医疗、工伤、教育培训等)、奖惩、考核、体检等所有材料的原件,人力资源部指派专人负责管理;
4、职工管理档案中不应包含秘密内容,人力资源部职工、各部门负责人可根据工作需要查阅有关职工的管理档案。任何人员不得私自更改管理档案内容;
14.基层组织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四
一、归档内容
1、基层支部《工作记录册》(一年一本);
2、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材料、学习资料;
3、党员本职工作或党务工作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先进事迹、党员参政议政指定的.材料(合理化建议、提案、议案、统战论文、调研报告);
4、支部订立的各种制度、支部换届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
5、支部每次组织生活会的简要记载(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主要议题等)。
二、归档上报
1、支部《工作记录册》每年12月25日前上报市委,市委进行有关检查登记后存档保管;
2、党员向人大、政协两会提交的提案、议案及统战论文、调研报告的复印件。
三、归档要求
1、以上所列各项建档齐全、记载及时、工整、准确、全面;
2、基层支部档案由支部主委或其指定的专人保管;
15.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 篇十五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要真正开展工学结合, 离不开实践性教学, 尤其是生产性实训。2006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 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 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 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 实现经济效益, 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强调:一是实训教学的生产性特点, 二是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教学。因此, 校内生产性实训必须把握教学性和生产性的结合。如果只重视生产, 不重视教学, 就会弱化“教学性”, 弱化高职培养人才的功能;如果只强调教学, 不重视生产, 就会忽视了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特点, 使企业对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失去了动力。
目前,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有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校企共建、企业主导等多元投资主体和建设模式, 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实践表明, 无论哪种投资主体和建设模式, 教学管理与生产组织都是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顺利进行的两个关键环节。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最根本目的仍然是学习, 生产实训也是教学的内容, 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管理主要由学校来负责,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内容项目化在生产性实训中, 教学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 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 以工作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内容。因此, 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内容设计就是要根据真实生产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提炼工作项目。然后, 以工作项目为基础来开发教学项目。高职院校要通过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得出完成每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 制定教学项目的内容和标准, 明确教学项目的性质、目标、内容、课时安排等, 从而将技能培养与承担生产任务协调起来, 形成合理的教学单元。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学习和训练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同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教学组织形式动态化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生产化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作为“工人”的学生处于流动状态。因此, 必须改变按照专业、年级、班级管理的常规模式,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要分批轮换实习的要求, 根据产品的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对不同教学要求的学生分别安排做不同的产品。也可将某种产品分成难度等级不同的部件或半成品 (小课题) , 把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学生组合成“动态教学班”, 以级差式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次教学, 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教学管理制度企业化为了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的需要, 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监督与保障制度。要参照企业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建立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建立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工作日记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 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落到实处, 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学生考核多维化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 对学生的生产性实训进行多维度的考核。按照企业管理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效益评价标准、项目训练标准, 制定学生生产性实训成果评价标准。既要考查学生的工时量、产量、产品合格率等, 还要参考学生实习日记、总结、操作熟练程度、态度等。另外, 对学生在整个班组生产过程中团结协作、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表现也要跟踪考核。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 又能随时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及时反馈于教学、调控教学, 确保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质量。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生产组织
不能简单地把生产性实训与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等同起来, 将学生“自由放牧”。要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组织生产。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生产组织主要由企业来负责,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训环境职业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以及管理模式, 要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场所, 使学生校内实训环境职业化、岗位化。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安排学生根据教学项目有计划地进行轮岗, 执行企业的作息时间, 使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掌握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及职责, 培养职业素养, 感悟现场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灵活性。通过实训, 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利用生产出的残次品, 教育学生认识到掌握技能的重要性。在车间 (教室) 相应之处设置操作规范、规章制度、文明生产要求、安全警示以及目标口号等仿真企业文化的软环境, 这环境因素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管理模式制度化仿照企业管理模式, 制定各类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 明确各自管理职能。完善和制定教学实训的管理制度, 包括实训基地的安全、保密制度, 学生的考核、考勤规范, 学生的安全保障与事故处理制度, 以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等。在实训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 学校的实训教学管理部门应按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分别由实训处、实训教研组 (室) 、班级承担厂级、车间及班组三级生产管理职能, 由实习管理人员兼任车间主任、生产调度及质检员等职, 实习指导教师或学生班干部兼任班组长。教师与学生兼具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身份, 承揽实际生产任务, 实行基地企业化运行。
生产过程真实化参照企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和管理。在进入基地前, 向学生公布生产任务和每个教学项目的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及学习成果。在实训过程中, 强调生产的真实性, 通过建立学生个人账户, 使学生在领料、占用机时、产品测试等生产任务的全过程树立成本意识, 实训结束后, 核算每名学生消耗的直接成本和取得的效益, 以此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同时, 对每一个学生加工的每个工件、产品 (包括产品的各个部件或半成品) 要动态跟踪管理, 随时按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打分, 并不断反馈, 调控产品加工质量。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管理与生产组织之间的衔接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 要实现工厂与学校、车间与课堂、学生与员工、师傅与教师之间的相互融合, 必须实现企业和学校的相互协调, 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 企业负责生产组织, 才能使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 实现生产与教学的融合。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宗旨是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企业的目的是满足生产的需要, 企业进入学校, 以盈利为目的产品生产本质没有发生改变, 因此, 完成生产任务与承担实训教学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矛盾。
教育教学的稳定性与企业生产任务市场变动性的矛盾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 具有稳定的模式和计划。但是企业生产是围绕市场需求实施的, 市场是变动的, 企业生产产品种类、规格、数量必然是经常变动的。因此, 企业生产计划与院校实训教学计划的衔接必然会产生矛盾。为解决此矛盾, 高职院校要建立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的机制, 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尽量与企业的生产安排协调起来, 以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 取得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训练性与企业生产效益性的矛盾高职教育以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 允许在实训中有一定程度的原材料消耗, 而企业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要求最大限度地节能, 这种目标的不一致决定了实施原则与方法的不同, 导致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矛盾。为此, 高职院校帮助学生树立企业管理效率的观念, 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
为了解决以上的矛盾, 校企之间要明确职责,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基地, 向管理要效益。除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定外, 还应制定实训基地建设、使用与管理等相关制度, 并严格执行。只要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 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由双方选派代表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做到工学衔接合理, 就能实现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 从而实现在生产性实训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有力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职实训教学的重要形式。本文在阐述校内生产性实训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 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两个关键环节——教学管理与生产组织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管理,生产组织
参考文献
[1]刘家枢, 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8, (6) .
[2]陈玉华.在校企合作中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0) .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推荐阅读: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07-09
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制度07-13
车间生产安全管理制度09-21
监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08-07
旅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08-24
安全生产惩罚管理制度08-28
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09-23
安全生产施工管理制度12-08
泵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2-14
生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