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2024-07-08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精选8篇)

1.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篇一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为改变电力工业在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一体化垄断体制,国务院于今年3月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为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实现“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发电环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

电网环节分别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下设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5个区域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主要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调度,参与跨区域电网的投资与建设;区域电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电网,保证供电安全,规划区域电网发展,培育区域电力市场,管理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按市场规则进行电力调度。区域内的省级电力公司可改组为区域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为了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按照垂直管理体系,向区域电网公司电力交易调度中心派驻代表机构。

2.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篇二

电力企业是独立于工商界的一个经济单位, 它有自己的经济核算体系, 通过发电、变电、输电等电力系统进行电能的生产和销售。电力企业的管理是一种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和企业特点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

中国的原有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普遍存在以下管理特点, 即行政化管理、垄断化经营和一元化的领导。因为受计划体制的影响, 电力企业的部门设置基本是与政府部门层层对应的, 并一直作为国家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存在的, 行政色彩非常浓厚。而受政府对电网资源的控制, 电力企业当然一直是垄断经营。再加上其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 所以政府一直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原来的这些管理办法都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了, 不论是电价的混乱, 电源电网资源的浪费, 投资比例失调等等矛盾都明确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电力企业体制的改革。

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出台以来, 竞价上网, 厂网分开, 以及激励清洁电源发展和开放区域电力市场等措施稳步推进, 特别是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厂网分开主要是指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分别进行重组, 电网方面则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总之, 此次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来健全电力市场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全国电力的发展。

二、电力企业存在的问题

1、产权制度问题

从法律的定义上看, 产权是法定主体对其财产拥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集合, 产权的核心在于所有权。而其中的处置权是产权最基本的权利。虽然我国电力企业产权归国家所有, 可事实上电力企业中的投资资金来源成分混杂, 交杂其中又受利益驱动, 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家投资资金的流失。政府又因为鞭长莫及或没有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行使所有权而缺乏有力监管。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但是政府一把抓的管理方式又会伤害企业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虽然电力企业都是依照现行的《企业法》运营的, 但实际上都是按计划经济体制办事的, 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依赖“特保”的惰性, 这也是非常不适合企业走向市场需要的。

2、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问题

当前电力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不合理:一是由国有制转轨后, 企业的管理者普遍年龄偏大, 思想已经有些顽固僵化, 且学历偏低, 不符合当前经济的新形势了。从年龄结构上看也已出现老化断层现象了。二是生产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有统计得出在国内数家大型电力企业中有技校以上专业背景仅占28.89%, 而初中及以下人员则占了50.19%, 专业素质的人员远远满足不了生产一线的需求。而初中以下人员虽然学历低, 但因为有多年经验, 企业目前也暂时离不开他们。这种人力资源状况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究其原因, 这是电力行业对劳动力流动管理的不规范, 或者是人员聘用制度的缺陷造成的。跟其他国企一样, 电力企业也存在严重的“子承父业”或者三亲六戚的关系网的家族式聘用史, 这种“铁饭碗”模式,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发展, 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加剧了电力行业人员结构的不合理。再者, 因为长期的垄断经营, 管理者已经对企业的市场开拓创新, 提高生产效率等不太上心了, 存在普遍的“铁工资”现象, 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无所作为, 管理思想保守, 员工没有积极性, 调动不了主人翁意识, 当然也无心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学历等, 这就造成了企业整体文化素质的偏低。

3、生产经营模式单一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 电力企业一直处于生产经营的垄断地位, 也就凭此优势获得了高额的垄断利润。所以企业基本不需再去操心其他的经营方式, 只要安全生产与供给就行了, 同时又因为产权制度的问题, 企业内部必须听命上级, 自身没有处理资产的权利, 也客观上限制了多种经营方式的的可能。这种情况造成了大量闲置资源的利用率低, 甚至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例如发电所需的煤, 用完后的煤灰完全可以发展下游产业, 因为煤灰是做水泥砖头等的上好原材料, 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创造效益, 一举两得, 但事实上, 许多企业不仅没利用这个资源, 反而花费财力修建灰场, 白白浪费了资源不说, 还污染了环境, 这种让人痛心的迂腐保守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亟待改善, 使国有资产能够真正保值增值, 达到富国富民的目的。而一部分电力企业的单一模式甚至已经危及我国实行“厂网分离”下的生存空间。

电力走入市场化经营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特别是《电力法》的颁布, 电力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 必须要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 面向社会, 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了, 此时价格机制的调节市场供给的功能将日益显现, 竞价上网是势在必行的了。不同条件的电力企业要求同网、同质、同价, 从客观上说的确是不公平的, 但从国家层面, 政府为了国计民生, 进行限价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也让电力企业的不可控的成本变动因素增多了, 因为管理者经营能力、员工素质等, 一些电力企业的亏损也是不可避免的了。若一些老的发电企业, 尤其单机容量小, 能耗高的, 若停留在单一生产经营电能上, 则必然难以生存下去, 不过资源整合, 优胜劣汰, 本也是市场竞争的根本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让电力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三、改革建议

1、以现代化企业标准改革创新管理模式

打破垄断的改革趋势已是非常明显的了。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尤为重要。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是改革体制的大前提, 同时企业内部必须责权明确, 责任到位, 科学管理。但同时, 也须根据我国电力企业的自身特点, 特别是大型电力企业, 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 固然不能一蹴而就, 但可作为科学课题持续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其次, 规范科学的法人制度,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制度, 适度规模的发展组织结构, 同时适应市场需求, 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2、创新战略管理, 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战略是企业站在最高处, 对整体的谋划。目标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根据外部和内部资源的整体情况, 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手段等来达到目标。电力企业在战略管理上还是弱项, 只关注脚下, 而不注意前路, 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很多的问题。所以, 建立一个大局观, 不管是国内国外, 或某一区域内, 调查研究企业的发展情况, 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战略目标, 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途径, 整体规划, 分部实施, 推进企业向前发展。

3、企业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生存之本就是技术创新, 只有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企业不被淘汰。所以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规范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 调整技术研发结构, 注重人才的培养, 尊重人才, 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4、以人为本进行企业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主要有等级评估、目标考核、关键事件和情景模拟等方法, 有的适宜操作人员, 有的适合管理人员。

总之, 电力企业的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艰巨的过程, 这其中有各种利益集团间的博弈, 有企业员工的更新换代, 淘汰安置等风波, 有政府与企业间的管理角色的划分, 有科学先进的制度管理模式的问题, 有技术创新的问题。所以, 多年来, 虽国家不断推进电力行业改革发展, 但始终步履维艰, 取得今天的成果已是不易了, 但我们不能放弃, 不能中途而废, 要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 迈着坚定的步伐推进改革发展。这其中或许会遇到巨大阻力, 甚至可能举步不前, 但我们要坚定信念, 不断探索, 解决问题, 举步前行。

摘要:电力企业的改革自2002年明确战略规划以来, 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 进展非常缓慢, 许多改革设想都一直处于规划与论证阶段, 致使很多企业一度陷入迷茫, 如何能保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 了解和适应目前中国的电力企业改革趋势和发展现状尤其重要。

关键词:电力企业,改革,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维霞: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及现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7) .

[2]何德全:电力企业改革趋势与对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8 (7) .

[3]何德全:电力企业改革, 难在哪里?[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8 (6) .

[4]应加龙:关于电力企业改革的思考[J].浙江能源, 2005 (1) .

[5]祁顺生:电力企业改革与政府管制[J].湖南大学学报, 2002 (4) .

3.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篇三

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接触到发达国家的电力技术和装备,也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差距。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发电装备和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的电力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国家计委工作,在机械电子局负责机械领域的技术引进工作,经手了几乎所有的电力装备的技术引进。我的前任是方万柏同志,机械电子局局长是唐自元同志,他是朱镕基总理的湖南老乡,也是和朱镕基总理同时代在国家计委机械电子局工作的同事。我有机会见证了这一时期的技术引进和国产化工作。

那个时候国家外汇十分短缺,因此每一项引进技术的用汇指标都要经过审批。全部引进技术的外汇指标都集中到国家计委外资司管理,当时外资司负责技术引进外汇的是谢仰安。引进技术的申报和执行都是由电力工业部和机械工业部负责,国家计委负责最后审批。

在这一时期,从变压器、高压开关、避雷器、充油电缆到绝缘器材、电缆接头,与输变电有关的设备制造技术都引进过。

1981年通过全套购买国外的设备和技术,我国建成了第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从河南平顶山到湖北武昌,以解决武汉钢铁厂一米七轧机的电力稳定问题。

1984年建成了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元锦辽海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从元宝山电厂经锦州、辽阳到达海城。这条线路所使用的设备几乎都是我国用引进技术第一批自行生產的装备,因此充油电缆漏油、变压器漏油等质量问题不断。当时平顶山高压开关厂用引进技术生产的六氟化硫断路器还发生过爆炸。

1989年,中国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葛洲坝至上海的葛沪直流建成投入使用。这条线路的装备和技术都是全套购买自BBC公司的产品,后来BBC公司与阿西亚公司合并,就是现在的ABB公司。我国±500千伏和后来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电力行业中还有一项重大的技术引进项目,是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30万、60万千瓦发电机组。此前我国自行生产的发电设备最大是12.5万千瓦的双水内冷发电机组和20万千瓦发电机。“文革”期间,国家也安排了东方电力设备公司等攻关30万千瓦发电设备,但还没有生产出来。从西屋公司引进的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发电机组为我国发电装备的升级换代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起美国的西屋公司,这是一家对中国电力装备提供过重要技术的公司,当然这家公司现在自身已逐渐衰落。在全国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就派出了200多人到美国西屋公司实习,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后来成为我国电力装备行业和电力行业的骨干。这在江泽民同志倡导编写的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中有介绍。改革开放后,我国又从西屋公司引进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发电装备技术。第一个依托工程是山东石横30万千瓦电厂和安徽平圩60万千瓦电厂。这项技术的引进使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在AP1000三代核电技术也是从西屋公司引进的。

4.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篇四

摘 要:结合笔者所在部门实际分析电力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及建议。重点阐述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突出营销工作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力体制;营销工作;线损管理;电力市场;再教育

当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进展顺利。农网改造减轻了农民负担,开拓了农村电力市场,此民心工程深得民心。但同时,供电企业滞后的经营管理方式、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电网设备、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营销手段及匮乏的人才资源等问题,也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在营销管理方面问题更多。以下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制约县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几个方面笔者所在电力局从1998年改制后,企业、经济实体。目前,制约县供电局企业营销的主要原因有革未能快速切中要害,进而延误了企业经营实体的形成营销管理粗放、手段单一,使企业开拓市场不足、缺乏竟争力。低,科技含量少,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率不高高的主要原因。5)职工安于现状,无竟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制下形成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观念陈旧。以上种种已使我局的正常运作举步维艰。用电量少的地区。加强营销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为拓展电力市场奠定基础2.1 建章立制,抓管理堵漏洞

为了强化线损管理,我局建立了由局长直接负责作,共同确保线损指标落到实处的管理网络。书”, 局长与分管局长、分管局长与职能科室、主管科室与各个站所层层签订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年终按照线损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罚。局降损节能小组责,下对各职能科室具体指导,组织技术人员利用微机线损管理软件伏每条线路及各变电站的理论损耗,然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最终确定用于考核的线损指标,并组织有关人员,集思广益经反复讨论千伏线损管理实施细则”、“10千伏线损管理实施细则本上堵塞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漏洞。自强化线损管理已来2.2 要从重生产管理转变到重经营管理电力企业同其它企业一样,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目标。不能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安全而安全,不论是生产管理还是经营管理资本、资金管理等方面采取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和激励约束机制开展经营管理。

2.3 注重做好企业基础工作

客户报装接电、建卡立户,日常的抄表、收费一些具体内容。往往由于这些日常工作不慎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致使运营管理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效益不沿袭以往的行政管理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经济欠发达、,分管局长、线损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重新修订“线损管理办法”等,逐步建立、,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计量监督、检查,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1)落后的电网设备。4)营销配电管理自动化水平,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体 职能科室、,列入,计算出”、“健全考核监督机制,是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导致形象声誉受损甚至

2)体制改3)工业落后、各个站所分工协“管理目标责任“双保合同”,人,上对局长直接负、35、10千”、“35,从根,要从营销、,全方位地已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职能部门更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当然110计量管理办法全局线损率降低了两个百分点。

发生营业事故,与客户产生纠纷。所以,要抓好管理、苦练内功,严格规章制度的执行,杜绝事故、减少差错、形成高效的服务,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声誉,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感。规范服务,营造出供电企业营销的新概念

1)必要的广告是供电企业和客户沟通的桥梁,特别是公益性广告,供电企业应在此方面更多投入。如:就安全用电、合理经济用电、电力设施的保护,结合“两改一同价”工作做一些公益宣传。

2)供电企业建立“电力需求引导展厅”。主要开展“用电咨询服务”,就如何规划用电、如何安装及日常维护等问题逐一介绍给客户;开展“电力产品及电器产品演示、展销”,“假冒劣质产品陈列”等活动,给客户提供电力销售全方位、多视角的咨询和服务。3)建立售后服务体系。电过程中出现异常时,供电局接到信息后应在短时间内检查处理定期回访等。

4)方便客户的电费结算和用电查询。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尽可能多的设置营业网点便客户购电。

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企业的营销服务一定要规范人员的行为以及举止用语等,4 应用新技术,降低成本电力工业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为落后,开关跳闸、线路短路、接地等故障判断查寻还很原始变更还需人工现场操作。营业抄表人员仍要拿着表卡走访千家万户。成本高、经营损耗大是县供电企业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在近年的农网改造工程中技术、新产品还是很少,没有做到将科技应用渗透其中。应考虑先从县城配网开始逐步推广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管理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口和抄、核、收各个环节;三是选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设施进入调度系统采集与控制,完成企业电量远控5 树立依法经营意识,用法律规范电力市场营销目前,县供电企业面临许多经营风险的威胁设施日益严重;第二是农村的人身触电和电器设备烧毁造成的巨额赔偿电量损失风险;第四是欠电费带来的死帐、坏帐的损失风险。如何归避这些风险变被动为主动呢?

第一,对待客户要从用行政手段管理转变到相互之间用经济、法律手段来规范各自的行为。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职能的逐步移交力产品的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完全是商品供需的经济关系和提供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生纠纷矛盾时,应依据法律来化解。第二,要重视《供用电合同》的管理第三,培养企业全员的法律观念和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四,要培养出自已的法律人才现在大多数地方电费由银行代收结算提高效益,实现营销现代化管理,科技含量较高;二是选用一批设备较先进、功能较齐全的设施投入营销窗,实施负荷随时监控与预测,严格合同签订和条款的履行。,建立执法队伍,尽快恢复供电正常方便客户交费和查询。同样以磁卡售电也应方,包括机构的设置、规章制度的建立、,然而供电企业在配网的管理方面仍然较,开关刀闸的投切、运行方式的,一是建立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以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类,县供电企业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树立起依法自我约束的意识和,有效、合理地应用法律来维护企业利益。,当客户用,并做到,因此应建立,采用的新,实现远程数据

第一是破坏偷盗电力;第三是窃电带来的,化解矛盾,当发,所谓供电的售后服务就是指完成给客户的报装供电后,树立起一个全新的企业形象。,因此工作效率低、运行:,是电

第五,要配合地方公安、司法部门对破坏电力设施、窃电、长期拖欠电费等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同时还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和群众,取得理解和支持,共同培育和发展好电力市场。重视员工的再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市场营销队伍

新的营销策略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更高,要求他们首先必须从思想深处消除做为垄断企业员工的优越感;要求他们以让客户满意作为营销工作的出发点,要用全新的思想来理解电力营销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的意义;要求他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要树立一种“永无止境,终身受教”的思想观念。企业要进行用人机制的改革,打破终身制,增强竟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危机感,注重抓好员工的创新培训,引导、启发和激励他们焕发出创新的灵感、创新的思路和优先发展的特长,使员工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使学习与创新互相促进。在职教育和脱产培训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总之,县供电企业的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程,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大科技创新投入。既要打破陈旧观念、深化改革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潮州电力企业管理协会编[2]陈新福[3]翟世隆[4]康庆平[5]杨存葆,使员工掌握高科技现代化的操作技能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企业的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5.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篇五

电气1503 常方宇 15121392 引言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从“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高校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坚定了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信心。

同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这又对中国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目标和成果

2002年2月,国务院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其中电改的目标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200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逐步实现“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的电价改革目标,以及“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实施输配分开试点、全面推进电价改革”的电力体制改革总体目标。2007年初下发的《“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指出,电力体制改革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与加紧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一起被明确列在“十一五”前两年的改革日程中。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明确提出,2011年要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出台输配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显示输配电价核定有望成为电价改革突破口。2011年9月,随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在北京挂牌成立,这两家以项目总承包、工程管理、设计、施工、修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历时多年、备受社会关注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013年,新一轮电改再次提上日程,该轮电改的主要目标是以直购电试点先行,逐步进行电价市场化改革,实现电力调度、交易、结算的独立运行。2015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以及对节能环保的要求,电力改革将迎来新的方向,主要表现在能源替代和电网理念变革两个方面。

可以看到,近十几年来,国家十分注重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多次发布改革方案指导电力改革方向,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时至今日,发电和售电仍未实行分离,输配环节还是在几大电网手中,只实现了厂网分开的目标,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市场标准看高校体制改革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

高校体制改革将揭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新篇章。以北京高校为例,北京众多

[2]高校将试点取消编制管理,以期能够更加合理地配置高等教育人力资源,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形成更加灵活的高校管理机制,打破垄断壁垒,促进高校人才流动。有利于打破高校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明显的未来,很多国际一流人才也可以到我国的高校任教。拿北京交通大学新成立的汉能新能源学院来说,在新的改革政策下,学校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引进海外高层次外国专家团队,打造国际化示范学院,探索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总的来说,高校体制改革就是通过取消编制管理等措施,实现对高校的“简政放权”,使高校能够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人力资源,给予高校更多的预算自主权和用人自主权,使财政资金在资源配置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对于推动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独有偶,以市场标准来说,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也是从放开国家对电力定价的角度出发,电网只保留输配权,实现电价的市场化,使电能真正体现出其商品的特性。目前,中国电力改革大体方向就是建立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用电企业和发电企业绕过电网自主交易,并拥有自主选择权。核心是电价的市场化,其最终目的都是打破电网公司在电力交易中对发电公司的单一买家地位和对电力用户的单一卖家地位,实现电力交易市场化,逐步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价格机制。

一旦国家放开售电价格交易,电网只保留输配权,发电方和用电方直接交易的话,那意味着电价完全市场化,将会改变多年来的电力由国家定价的局面,解决目前我国电力面临的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在电力完全市场化交易后,发电企业只要成本能够覆盖,那么电价下调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未来购电价格将会有下调空间。

总结

中国的电力行业经过了漫长的改革过程,然而在市场化的道路上,电力体制改革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直到2011年才基本实现了主辅分离改革,其他措施仍迟迟没有推进。时至今日,新一轮改革开始启动,在国家即将放开电力定价的大背景下,电价能否实现完全市场化,打破电网公司买电售电的垄断地位,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价格机制,我们将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6.电力体制改革 篇六

我国电力十年清洁发展历经两个阶段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作为电力业内人士,既见证了电力行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变化,也亲历了电力企业为改善生态环境所做的艰苦探索与实践。以煤价暴涨、金融危机、新能源革命的2008年为分水岭,电力清洁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2~2008年):“先发展后环保、边污染边治理”阶段。改革催生活力,竞争促进发展。2002年电改极大地激发了发电行业发展的活力,这一阶段各大发电集团抢占资源、规模扩张,我国装机规模连续突破4亿、5亿、6亿、7亿、8亿千瓦,为迅速扭转全国缺电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清洁发展上缺少整体规划,新增装机主要以火电为主,而且环保设施投入不够,质量参差不齐,使用率不高,存在一次性资源大量消耗、排放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基本上还处于“先发展后环保、边污染边治理”阶段。

第二个阶段(2008年以后至今):调整结构、清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电力行业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时期,主要表现为注重价值创造、战略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着力调整电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以及管控模式,在项目发展上,首先规划清洁高效电源项目,清洁能源发电在新建项目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火电投资连年下降,风电、太阳能、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得到迅速发展的局面,电力企业从“要我清洁”转变为“我要清洁”。为什么以2008年作为分水岭?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煤炭价格上涨,火电板块2008年出现全行业亏损,火电投资的积极性下降,急需寻找新的出口;二是为应对气候变化,抵御金融危机冲击,世界对中国节能减排的期望越来越高,我国对外作出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承诺,节能减排成为大势所趋;三是顺应世界新能源革命要求,我国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划目标,研究核电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

总之,从2008年开始,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成为电力行业的共识,电力行业的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以煤电一体,“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发展核电、水电及新能源为主要内容的电源结构调整成为新时期电力行业发展的一条主线。

电力十年清洁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电力行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电源结构,坚持走清洁、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清洁发展纳入战略规划。各大发电集团均把清洁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中长期战略规划,如华能集团公司着力打造“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大唐集团公司将“提供清洁电力、点亮美好生活”作为企业使命;华电集团公司提出建设“价值华电、绿色华电、创新华电、幸福华电”的战略目标;国电集团公司确立了“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战略目标;中电投集团公司坚持“电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核心。

二是电力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年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3.57亿千瓦增至11.4亿千瓦,年均增长约7800万千瓦;年发电量从1.65万亿千瓦时增至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约3300万千瓦时,总体上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电源供应瓶颈。以华电集团公司为例,截至2012年底,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是2002年刚成立时的4倍;年发电量4300亿千瓦时,是2002年的3.7倍。

三是电源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约为2.83亿吨,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8.1%,非化石能源比例较2005年提高3.4个百分点。加快高参数、大容量清洁燃煤机组、燃气电站建设,截至2012年11月,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达到47台,投运、在建、拟建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数量居全球之首;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74.4%。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02年至2012年11月,全国水电规模从8607万千瓦增至24610万千瓦,风电规模从零起步增至5600万千瓦,核电规模从446万千瓦增至4623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25%增至28.2%,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容量、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四是节能减排成效突出。2002年至2012年,全国火电机组供电煤耗从383克/千瓦时降至324克/千瓦时,降幅超过15%,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以来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8000万千瓦,每年可节约原煤6000多万吨;加快建设燃煤机组脱硫、脱硝设施,烟气脱硫机组占全国燃煤机组的比重达到90%;广泛应用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加大废水、废气、废渣

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以华电集团公司为例,2012年单位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绩效较2002年分别下降76%、75%、36%。

五是CDM项目发展成果丰硕。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共批准了4540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年减排量近7.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已有2364个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世界注册项目总数的50.41%,已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量约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注册项目年减排量的54.54%,项目数量和年减排量都居世界第一。

7.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篇七

1国有经济控制电力工业是必要的、合理的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 我国国有经济已经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 国家只保留对极少数非由国家来支配不可的领域的控制。像电力工业, 是涉及国家安全、自然垄断和准公共产品, 由国有经济来控制是必要的、合理的, 这是党和政府若干重要文件决定的。2013年11月,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经济的重要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能够这么顺利、这么高速地发展经济, 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密切相关。公有制为主体是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 又有人想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使电力企业走向私有化。实际上, 中国的国有电力企业早已走向了混合所有制经济, 差不多每一个中央发电集团都拥有一个或两个上市公司, 由于这些上市公司都是国有经济绝对控股的公司, 因此电力企业并没有演变为私有化企业。电力企业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2国有电力企业之间能否开展竞争

在中国许多人谈电力改革就是要搞竞争, 发电企业要竞争上网, 用户要竞争购电, 甚至要求电网也搞竞争。发电企业搞竞争上网能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哪个更重要?用户选择供电单位, 包括大用户直购真有那么重要吗?输电配电全球公认是自然垄断企业, 自然垄断企业也应当搞竞争吗?关于电力企业的竞争有一个大问题, 经济学家都认为国有企业之间无法搞竞争, 因为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属于国家所有, 等于自己和自己竞争, 即使有竞争也是伪竞争。英美的电力体制改革为了引入竞争, 采取了自由化、私有化、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分开, 是相互配套的, 就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不能搞竞争。

原能源部长黄毅成认为, 我国电力根本没有条件实行竞争上网。他最近撰文说:“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 主要目的是电厂能竞争上网, 为了能公平竞价才把电厂和电网分开。目前, 我国电力根本没有条件竞价上网, 为此还在东北和华北电网进行了试点, 当时有人说他们这是‘假戏真唱’。10多年过去了, 电力竞价上网不了了之。”当时电力央企都归电力工业部管, 有一段时间归国家电力公司管, 另外还有地方的发电公司, 属中央国有和地方国有, 搞竞价上网, 被称为“假戏真唱”, 2002年厂网分开了, 但是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由电力工业部管改为国资委管, 还是“假戏真唱”, 但是2002年之后已过去12年, 为什么连“假戏真唱”也没有唱起来?究竟是什么原因?

(1) 靠行政手段调节电价, 对竞争上网电价被动不适应。我国的上网电价, 销售电价都由政府物价部门控制。厂网分开, 引入竞争机制, 发电厂上网电价由竞争上网决定, 输配电价仍由政府确定。大家希望电力改革能降低电价, 所以引入竞争机制后, 上网电价下降比较好办, 升高就比较困难。不搞竞价上网之后, 由政府物价部门制订发电厂上网的标杆电价,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订输配电电价, 输配电电价一直以销售电价减上网电价确定。这就是说, 电价制度不改革, 就不具备开展竞价上网。要搞竞价上网就要有电价改革的决心, 有允许电价波动的思想准备。

(2) 以节能调度替代经济调度, 等于取消了竞价上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5号文是国家发改委主持起草的, 当时5号文规定:“实施厂网分开, 实行竞争上网, 实行新的电价制度。所谓竞争上网, 单一购买是一种复杂的交易制度, 简而言之, 每一发电机组必须每天10点以前公布其第二天是否上市交易, 同时公布每半小时拟发电的价格。然后由电网公司将按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通知相关机组发电, 所调用的报价最高机组决定了系统的边际价格, 该半小时内所有其他机组都按这一价格卖电。此外还有一套附加的价格机制, 以及差价合约。这就是说, 竞价上网、单一购买完全按照电价高低决定买谁的电, 与发电厂能源消耗多少, 是低碳、无碳能源发电还是高碳能源发电无关。

(3) 即使要搞竞争上网, 能参加竞争的电厂也不多。中国很多电厂不能参加竞价上网。首先非化石能源电厂都是发电成本高, 需要国家补贴、国家给予保护的电源, 如水电, 包括抽水蓄能电厂, 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和垃圾发电厂, 还有燃气、燃油电厂, 热电联产和冷热电联产发电厂, 这样扣下来, 真正能参加竞争上网的电厂只有燃煤电厂 (还要排除燃煤热电厂和冷热电联产电厂) , 这样能参加竞争的电厂不过50%左右, 再考虑竞争上网的电厂实行三部制电价 (容量电价、电量电价和辅助服务电价) , 容量电价由政府制定不参加竞争, 竞争的因素越来越少, 而且随着国家支持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越来越大, 天然气用于发电的比重不断增加, 燃煤电厂的比重还会缩减。搞这样的竞价上网, 不如去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电力市场化改革。

在讨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时, 大家只看到它的好处, 却没想到存在的问题。英国电力改革实践告诉我们, 在竞价上网时, 上网电价被人为操纵, 电价居高不下, 天然气交易市场和电力市场之间产生不协调。在新的电力交易制度下, 发电商认为回报不定, 不敢投资发电, 造成电源短缺, 还有低碳、无碳电源发展受阻。此外还有三大问题:

(1) 电力规划困难。厂网分开后, 成立为数众多的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 每个公司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计划, 国家很难编制统一的全国电力规划。《电力规划“十五”规划》是在2002年厂网分开以前编制完成的, 当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国家计划规划2005年发电量17300亿千瓦时, 装机容量3.7亿千瓦, 实际2005年发电量达24975亿千瓦时, 超计划44.4%, 装机容量达51718万千瓦, 超计划40%。《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没有公布, 《电力规划“十二五”规划》已过去3年多, 至今也没有公布, 突出说明厂网分开以后, 规划工作薄弱, 规划工作难度大。

(2) 不好协调。厂网分开, 竞价上网之后, 发电厂的上网电价由竞价市场决定, 输电配电电价由政府定价。发电厂的上网电价由市场供求关系升降, 输配电价都是固定的, 两者难以配合协调。厂网分开后, 电源与电网建设不同步、不协调, 风电发展与电网发展不同步、不协调。

(3) 调峰困难。厂网分开之后, 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再加上我国的电价基本上按电量计价, 不管优质电还是劣质电, 都是一个价格, 所有的电厂都要争取多发电, 特别是当前以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 需要调峰容量的配合, 但是所有各类电厂都不愿意承担调峰任务。火力发电实行“以大代小”, 把可以承担调峰的中小电厂都关掉, 代之以单机容量60万千瓦、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 当这些电厂满发时, 煤耗可以有很大降低, 但当他们担负调峰任务时, 煤耗就升到亚临界的水平, 且严重影响机组寿命。核电只承担基本负荷, 年利用小时数7000~8000小时, 既安全又经济。水电站不能弃水, 风电不能弃风, 太阳能发电不能弃光。我国目前基本上靠火电调峰, 随着非化石能源的蓬勃发展, 火电将逐渐减少以至消亡, 那么未来靠谁来调峰呢?看来核电调峰, 水电站弃水调峰、风电弃风调峰、光电弃光调峰在所难免, 不管哪一种电源承担调峰都会有损失, 而且运行难度大, 从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出发, 总要选择损失最小的电源来承担, 而且电力系统应当给予补偿。

8.电力企业财会改革的方向分析 篇八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会改革 方向 重点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03-02

电力是国家的基础性能源,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改革,要求电力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也需要紧跟改革的步伐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改革优化,以更好的为国家经济结构的改革、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撑。在电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发挥财会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电力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财会部门通过改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及时、详细的财务信息以实现电力企业的不断优化。

1 企业财会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企业的发展中,财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时期下,电力企业将会由单一的会计主体转变为集团或公司的集中管理,而电力企业的财会业务范围也随之扩展,从原先单一的部门财会业务向任何与财会业务相关的方向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电力企业的财会业务时效性大大提高,因此在新时期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在财会业务发展中的应用,提高电力企业财会工作的效率。在电力企业财会管理中加强信息化水平,将会使得跨部门财会业务成为常态,从而极大的释放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将其从原先机械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电力企业财会监管工作中。此外在现今的电力企业财会管理中,“事后核算”的财会管理方式仍然占据着电力企业财务工作的主流,未能将财会工作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先导、监督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做好电力企业的财会管理的改革以使得其与电力企业的发展相匹配是十分必要的。

2 电力企业财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方向

2.1 提高电力企业内对于财会管理的认知度加强财会管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财会业务上都逐渐增多。应当充分认识到财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做好电力企业中财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电力企业中各项业务的授权、审批等建立起明确的规章制度,并注意完善电力企业的财会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起电力企业以核心成本费用为基础,涵盖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企业资金方位的使用监管,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流向进行监督并将其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建立起科学的方案及备用方案、资金监控预算的执行实情等从而使得财会监管在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2.2 做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电力企业的主要的经营活动都集中在营业部、供电所等。因此在对电力企业进行财会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审计部门在电力企业财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财会与审计部门的统一监管可以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 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与处理。

2.3 加强电力企业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基础,其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电力企业中,财务工作更是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由于电力没有具体的形态可以直观地进行统计,只能通过财务信息来对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进行反映。因此,应当注意加强电力企业的基础性财务工作,对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资金流转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确保电力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能够依照财务信息来进行决策。

2.4 做好电力企业财会管理中的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力企业应当注意信息化在财会管理中的应用,在电力企业的财会管理中加大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并注意做好对于信息化的监管,通过做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得电力企业的财会管理能够与企业的其他部门以及组织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加强电力企业各个部门的一体化建设,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的财会管理更为及时、准确。在信息化的条件下需要加强财会管理中预算的管理,企业的预算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一环,合理、准确的资金预算能够实现电力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优化企业运营管理。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财会部门应当加强对于预算的管理,创新预算管理模式和管理的机制,从而使得预算管理能够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财会管理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管,切实保障预算资金的合理运行。

2.5 建立完善的财会管理工作体制

电力企业财会管理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合理的工作体制。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可以确保电力企业的各部门能够在该体制的指导与规范下对部门内部所存在的财会活动进行审计与监管,确保企业每个部分的财会活动都有效的进行,从而使得电力企业可以更为直观地从财会数据中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运行进行调整.

2.6 建立起完善的财会风险预警机制

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遭遇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的运行风险大为增加。为此,为提高电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通过电力企业的财会管理来加以监督,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详细的财会评估,从而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得企业能够对企业即将遭遇的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在企业遭遇风险时通过财会管理来做出相应的、积极的应对,确保电力企业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7 电力企业财会管理中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

电力企业的资产规模大、类别多,为做好电力企业的管理,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通过加强电力企业财会管理的信息化与电算化,将电力企业运行中的资产收支情况、预决算、资产评估等一系列的业务系统通过信息设备方便、快捷地表现出来。加强电力企业财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可以使得电力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更为方便、及时地了解电力企业内部的资产信息并以此来提升电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实际的效果。在电力企业内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多是由电力企业各部的财会管理人员来完成的,为更好的加强对于电力企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水平,需要构建起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通过加强财会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指导,确保电力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对自身的职责有着清醒的认识,以便在电力企业的财会管理中更好地履行其职责,确保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

3 结语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处于垄断地位且受到其行业特点的影响,电力企业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了生产和安全管理这两大方面,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从而使得电力企业忽视了财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该文在分析了电力企业财会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电力企业财会改革的方向进行了分析阐述。

参考文献

[1]张根文,曾行运,陈娜.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2(32):80-81.

[2]曾小青,陈宏明.电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探讨[J].事业财会,2005(2):12-14.

上一篇:监理所支部党建工作小结下一篇:我不愿醒来美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