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15篇)
1.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 篇一
江西美术版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画画美丽的自然景色>>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武红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风景绘画构图方法,分清风景画中运用远景、中景、近景的构图方法。
2、初步了解色彩的冷暖概念,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风景写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的表现能力,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风景绘画构图方法,分清风景画中运用远景、中景、近景的构图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所学的空间知识,画一幅风景画。教学媒体: PPT课件、4K素描纸、笔、水粉颜。
三、教学流程
(一)名家名作鉴赏,激趣导入
1、多媒体视频播放,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梵高、莫奈、波洛克的风景画作品和相同内容风景图片对比欣赏。师:大自然的风光是无限美好的,著名的画家们是怎样表现自 然风景画的,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我们会被大自然美丽纯朴的景色所吸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自然风光。
3、板书课题——“画画美丽的自然景色”
(二)名家名作鉴赏,师生互动
1、PPT播放几张风景图片相同的内容大师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教师引导分析。观察和分析下这些风景如画的绘画作品是如何构图的?如何组织绘画语言和绘画色彩!画面的层次又是如何安排的?
2、学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看到这些图片,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件作品都会用不同的符号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观念,梵高的用流动的线条,修拉用点的疏密,而康定斯基用音乐的节奏,波洛克用泼溅颜料洒出的颜料。你便能发现它有远景、中景、近景的区别,只是三大空间的顺序有改变;当画面内有远景、中景、近景时,画面就会呈现出很强的立体感。
(三)举例分析,自主探究
1、出示不同表现形式范例绘画作品,有儿童绘画,中国早期油画和现代的水墨画鸟,找出画面的远景、中景、近景,了解画面中的远景、中景、近景的区别。采用线的变化形式组织空间的关系的应用。
2、请学生欣赏作品,(同一件作品不同的色调和表现性色彩两件作品欣赏),并请学生分析这张风景绘画作品,并说出画家在远景、中景、近景各个层次中都表现了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
3、这些画除了有丰富的画面层次关系,画面色彩,仔细观察,也有冷、暖色的不同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出示冷、暖色风景画各一张,了解冷色、暖色,认识色轮,了解色。
(四)学生练习画一画:
1、结合所学的空间知识和色彩知识,把上一次的写生作业进行修改,利用线条的深浅变化表现出三大空间关系,用不同的原料表现三大空间。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助。
(五)展评
1、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
2、展评学生作品,并颁发“最佳色彩奖”“最佳表现奖”,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六)拓展
爱护我们的大自然,爱护地球。欣赏其他班优秀作品,仔细观察对比出作品还存在哪些问题!
2.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 篇二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内陆山区,距海320 km。地跨东经116°35'~116°59',北纬26°31'~27°01',全境东西宽54 km,南北长61 km,土地总面积1 736.8 km2,省道秀里线和富下线贯穿县城。西与江西省广昌、南丰、黎川三县交界,南接福建省宁化、明溪县,东邻泰宁县,东北与邵武市接壤。由于建宁境内群山横亘、峻岭逶迤、谷深林密、河道交错、交通不畅、通信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几十年来一直是困扰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成为制约建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建宁发展缓慢。20世纪90年代前,建宁县交通状况较差,除两条省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以外,其余县、乡、村以下除小部分路段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大部分公路路况差、抵御灾害能力弱,经常是晴通雨阻。
近年来,建宁县着力深化“四城”(闽江正源第一城、闽赣省际物流城、三明新兴工业城、生态休闲旅游城)战略,打造“五区四地”(加快建设海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海西新型工业新兴区、加快建设海西闽赣交流合作区、加快建设海西特色旅游精品区、加快建设海西生态文明先行区;加快建设海西特种薄型纸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海西非金属矿建材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海西生物能源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海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跨越崛起。
2 项目背景
2015年,福建省政府推进实施新一轮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这批待整治的村庄主要分布于建宁县的进出口干道上,是重要的城市风貌展示节点。以其发展定位为出发点,本次项目旨在依托现状依山面田的资源禀赋,在保留自然、古朴、生态的乡村特色基础上,促进村庄风貌整治水平的提升。作为具有示范效应的村庄整治改造项目,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场地修复美化设计,还是一个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的、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空间集合体。
3 设计构思
现有村庄格局基本依山就势面田而建,状似随机但有机,尺度宜人,保留下的传统民宅以砖木结构为主,灰砖青瓦、极具韵味。然而部分建筑已十分破旧,亟待修缮。建宁县盛产果树、制种、莲子、烟叶等经济作物。生活在这里的人,既得了山的倚仗,又有水田的滋养。然而,随着城市化大潮的扩散,先进的城市文明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乡村生活,农村的建设不可抗拒地与原先优良的传统风貌产生割裂。建宁县村庄环境如图1所示。
根据建宁县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的村庄环境,我们的设计理念是顺应村落自然肌理,强化自然山体与已建村庄风貌的协调与过渡,通过打造自然田园风光带、生态山林,形成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村庄环境空间。同时,通过对现有传统民宅的保留与对新建民宅风貌的统一把控,通过对村庄内部景观环境的塑造与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村落环境。
建设目标首先是要恢复村庄的生命力,为村民创造一个生活舒适、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活乐园;再者,依托金铙山风景区的资源优势带动村庄发展,强势打造黄花梨、建莲等农产品品牌,结合村庄建设,形成集种植、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链,抓住建宁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机遇。针对以上目标,提出四点构思,如图2所示。
4 环境营造、重拾旧忆
大树下的石条凳、房前的古井、屋后的梨花树……这些关乎衣食住行的乡村生活场景,点点滴滴,是原乡记忆联想的发源地。在乡土自然回归的情感呼唤下,我们将这些感知融入了建筑整治和环境营造之中:建筑的修饰上,所有的构件尽可能使用原乡老料,破损的屋瓦,采集当地的老青瓦补足;老墙面交由当地工匠清洗加固,并将很多有趣的老材料进行艺术化的组合;对于大量的新建和扩建建筑,应进行风格上的统一修饰,私搭乱建的则一律拆除。环境营造上,不增加过多的赘饰,就地取材,裸土路面以本地毛石或卵石硬化;自然地势形成的陡坎或砌毛石挡墙,或以绿化美化之;休息坐凳、花架等设施也尽量选用乡土材料,统一风格。
1)村口节点。村庄入口标志,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标识设计,它应传达出一种纯朴却又内涵清晰的感受。走到这里,人们便会被它吸引,并不自觉地慢下脚步,沿着斑驳的石路往村里深入探究。如圳头镇铺前村,我们采用石笼填置本地石块作为标志性小品增加村庄识别性,对裸土路面进行硬化,保留现有水田,并对周边绿化环境进行修复提升。同时,增加枫香、红枫、桂花、樱花、月季等具有季相变化的乡土树种。如图3所示。
2)公共空间。正如传统意义上的集市,总能形成村镇中最热闹的地方,汇集熙攘的人群。项目中的村庄建筑群落中多有闲置的空地、荒草地,在这些区域设置休息平台、葡萄花架,将其打造成为村内重要的公共交流空间,如此,乡民与游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简单真实的邻里关系。由于村庄依山而建,民宅之间的空地通常会呈现台地式地貌,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场地现有肌理,设计台地式广场,依次设置休息平台、健身广场与休息廊架,同时与不同地势的民居取得良好的交通衔接。台地两侧则依势保留农田景观,表达出一种“蔬菜即是景观”的设计理念。见图4。
3)宅旁路侧景观。在建筑外部形态已经被限定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保留村内的古井、池塘、原生树木,以最大程度保持村庄自然形态为原则,对其周边环境的提升。同时,我们通过对路缘石、矮挡墙、花池、花架等景观元素进行整合细化,形成了由室内经灰空间廊架再到室外的一套完整序列,用一种贯通又具过渡的手法,将田园景观引入建筑空间的内部。
4)建筑景观。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的乡村新建建筑是按农民自己的想法自搭自建,并在色彩、材质上五花八门,与周围的乡村环境极不协调。而对于传统风貌建筑,我们则以保留清洗为主,着重整治其外环境,部分构件有损坏的,则在保持建筑风貌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修缮。确保了建筑整体景观效果在尽量继承传统地方民居特色和风格的同时,塑造质朴、亲切的景观氛围。建筑立面的基调主要是白色屋脊线、小青瓦、灰砖墙、原木构件及局部白墙,整体造型讲究朴素大方,见图5。
5 结语
在这样一种大的山水资源、田园环境、村落聚落背景下,针对环境进行景观设计与创造,逐渐去改变、还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让其与城市进行双向互动,城市人也能够去了解现有村落的文化与特质,最后呈现出一种既有自发资源,又有统筹规划的全新意义上的景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新农村也在快节奏地建设。本文通过建宁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实例,提出对村庄改造行之有效的策略。
3.大自然打造的美丽地貌 篇三
会开花的岩石
岩石会开花?岩石开花不像植物那样在胚囊成熟时开放,是水将它们绽放成花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岩石都会开花,只有可溶性的岩石才有此“特技”。当水与可溶性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再经过许多年的侵蚀、堆积,岩石就变成奇异美丽的模样。
在重庆武隆芙蓉洞中,一排排石笋像冰柱一样,手电筒的光一照,像金子一样发亮;巨大的石瀑布像科幻片中被施了魔法的瀑布,以流水的姿势被定格了;晶莹剔透的犬牙晶花,成千上万地灿烂绽放;还有一种卷曲石,岩石像鹿角一样分叉开来;在洞里未经开发的区域,存在着一种石膏花,它们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像真的植物花一样,有着绽放的花瓣。可见,大自然在溶洞的形成中花费了多少细致的工夫!
赤水瀑布之谜
瀑布是很受欢迎的自然景观,李白就曾豪气万丈地为瀑布赋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水流经过的地方要有高度差,另一个当然就是水了。许多地方的瀑布,在夏季雨水充足时很壮观,但到了秋冬枯水季,瀑布的水流就会变小,甚至消失。不过在贵州的赤水丹霞地区,却出现曾让科学家很疑惑的现象:丹霞地貌的岩石性质并不储存水份,当地的降水量也不丰沛,但赤水丹霞地区有许多瀑布群,即使到了枯水季节,瀑布的水量也并没有显著减少。
这是为什么呢?赤水丹霞形成时,水对地面的侵蚀时间不够长,沟谷不深,所以还得以保存较为平整的山顶。正因为山顶较平整,留下了利于树木成长的土质,才有了今天的茂密森林。森林将大自然的水储存起来,在枯水季节提供给瀑布,使赤水瀑布常年水量充沛。
沙漠的另一番模样
波浪的样子大家都知道,就是水在起伏地运动,有优美的视觉效果。你知道吗?硬邦邦的岩石壁上,也有波浪哦,而且同样美得令人窒息!美国帕利亚峡谷被称为“波浪谷”,这里岩壁上的纹路像极了波浪。
在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波浪谷还是一片沙漠,没有一点绿色,沙尘漫天。风吹得无聊了,就想跟水合作,将一成不变的沙漠换副模样。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风在一边跟着,给砂岩塑型。经过漫长的改造,终于形成了今天层叠起伏的波浪结构。为了保护这一特别的地貌,当地每天只允许20名游客以抽签的方式进入。原来看美景不仅需要精力,还要运气呢!
能看不能住的棉花堡
看到“棉花”这个词,你是不是马上想到棉花那洁白柔软的样子?也许还会想起棉花糖入口即化的甜味呢。可是我们要说的这个棉花堡却不能吃,而且摸起来,也不柔软,因为它是岩石经过水流的钙化形成的特殊城堡。
棉花堡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外形被泉水钙化打造成层层相叠的半圆形白色阶梯,特别像铺满棉花的城堡。阶梯的表面并不是岩石层,而是盛满了泉水。远远看过去,又像被白雪覆盖的冰山,可是这里的水一点也不冷,相反,棉花堡的水终年保持在36~38℃,是天然的温泉。并且,水中富含丰富的钙、镁等矿物质,对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都有所帮助。但也因为这样,许多人都去棉花堡泡温泉,导致泉水量锐减,更使得棉花堡表面钙化受到影响,从白色转为黄色、黑色。
棉花堡的景色这么美丽,又能治病,大自然这位艺术家对它真是煞费苦心。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保护它,让大自然的杰作长存!
4.美丽的自然教学设计 篇四
1.引导学生用“看、听、闻、摸”等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运用“看、听、闻、摸”的方法,进行
“走进大自然”的调查,初步学会调查和记录的方法。
3.激发学生走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准备花信子、鹅卵石、豌豆藤、“走进大自然”调查表。
2.学生课前准备好大自然的照片或图画。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自然
1. 小朋友,老师今天特别高兴能来到城北小学,认识203班可爱的孩子们,一走进咱们城北小学的校园,我发现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咱们的校园可美了!瞧——(欣赏大自然图片)。
2. 看了那么多校园的风光,说说你的感受吧!
二、用眼睛看大自然
1.小组内分享课前准备的大自然美景照片和图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景色。
2.全班交流。
三、游戏体悟,用感官感知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刚才我们用自己明亮的大眼睛,看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象。除了眼睛,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呢?
1.用耳朵听
(1) “声音模仿秀”。
(2)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敏!
2.用鼻子闻、用手触摸
游戏:用鼻子闻、用手触摸
3.小结: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一起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都用到了哪些方法呀?我们用到了“看、听、闻、摸”,接下来就用这些方法,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好吗?
四、开展调查,走进大自然
1.出示“走进大自然”调查记录表。
2.交流讨论调查内容与记录方法
3.分组实地调查校园某一绿化区。
4.调查交流。
五、总结延伸
我们校园的一角就已经这么美丽神奇了,校园的其它地方也一定值得我们去细细观察,还可以走向更广阔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走向大自然》吧!
走向了大自然,我们还可以和大自然一起玩呢!下节课我们就来和大自然一起玩,愿意吗?
5.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投影、视频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第一课时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二、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揭示课题。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齐读
交流
交流
自读,正音
交流词义
交流
指名读,正音
交流
讨论
默读,勾画
交流
尝试概括
交流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六、课后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
进行课堂练习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⑵、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默读,思考
讨论
齐读
交流
小组交流
6.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理解“视而不见”、“准是”等词,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利用课文进行朗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
难点:目标3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教 时
学习内容:审题,自学生字词,学习第2-6节,了解各种大自然的语言,朗读、背诵、想象、说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到课题,你怎么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3、回顾第五单元提示,复习科普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划出来。
2、交流讨论,学生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
三、学习2-6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理解“准是”。
(2)朗读练习:应用什么语气来读?(高兴,因为天气好)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白云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4)背诵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1)蚂蚁搬家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哪个词说明马上要下雨了?
(2)朗读练习:要下雨了,应用怎么样的语气读?(着急)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蚂蚁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3、第2、3自然段对比互练
(1)分组对比朗读。
(2)调换句式练习:
白云飘得高高,出门_________。
蚂蚁忙着搬家,老天准要_______。
4、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习几个生字:泳、逗、编、雁
(2)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第5自然段又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3)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两个第1句都是什么句子?
练习:把两个反问句分别改成陈述句。
理解这两句用比喻方法写的好处。
(4)训练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抓住春天与秋天的不同来指导)
(5)学生自己选择第4或第5自然段进行背诵。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学到什么本领?
(2)理解“年轮”:什么叫年轮?
教师画几个树桩,让学生来说说每棵树各有几年了。
教师说树的年龄,学生来画树的年轮。(注意由内向外画)
四、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5两题
第 2 教 时
学习内容:学习开头与结尾,语言训练,举实例,仿写练习,总结全文,思想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背诵练习:学生自找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
二、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
1、读第1自然段,练习:
(1)我本以为______,现在才知道______。
(2)只要我们_______,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
(1)只有_______,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2)如果不认真观察,那就_________。
如果观察了,但不动脑筋思考,那也会______。
3、理解“视而不见”,学习多音字“假”。
4、读、背开头与结尾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提高,读写结合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刚才说的大自然的语言。
四、小结
1、这两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与本领?
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3、4、6题。
作者邮箱: guoenp@sina.com
7.《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篇七
1. 同学们,人类用多种方法表达着丰富的情感。语言这种表达方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智慧表达,这种表达方式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将人类丰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是会说话的,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大自然也用它特殊的语言告诉着我们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它也在跟人类进行着亲切的交谈。请看,大自然说话了。
2.课件展示:
(1) 公鸡打鸣的图片。提问:它在说什么?(天亮了,该起床了。)
(2)乌云满天,电闪雷鸣的图景。提问:闪电和雷声告诉了我们什么?(快下雨了)
(3)开放的荷花的图片。提问:美丽的荷花向我们传递着什么信息?(夏天到了)
(4) 黄叶飘落的图片。提问:这样的景象,告诉人们什么呢?(美丽的秋天来临了)
3.你们说,大自然会不会说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
二、初学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测读课文情况。把你认为读得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出问题来的同学请及时帮忙纠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哪些语言?边读边勾画出来。
4.提问: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附后)
三、品读诗文
1.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神奇玄奥的大自然是多么妙不可言啊!!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一番吧!
2. 带着感情将课文读给同桌听。
3.品读诗文。
学习第3~7小节
(1)指名读诗。
(2)谁还喜欢这几小节?喜欢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3)“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为什么作者要用这种句式来说?
(4)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将你的心情读出来。
(5)你还喜欢哪一小节?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出了大雁南飞的情景?
学习反问句: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式说句话吗?你感觉这样说话和平常说话有何不同?
学习比喻句:文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6)从喜欢的小节中还学到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年轮、鱼鳞圈。指名在黑板上画年轮。
学习第8小节
(1)指名读。
(2) 为什么对这一小节有感情?
(3)(课件展示)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这就是镶嵌在喜马拉雅山脉中间的三叶虫化石。介绍搜集到的三叶虫化石资料。
总结:同学们,你们觉得大自然怎么样?你想对大自然说什么?
是啊,大自然妙不可言,我们只有对生活满怀热爱,对大自然充满友善,才会发现许多大自然的语言,才能领悟到大自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才能更好地跟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拓展延伸
(1)搜集大自然的语言资料。
(2)读教师自己创作的儿歌。
“酷热难耐的盛夏/蝉儿烦躁地叫嚷/“热啊,热啊!”/它在提醒人们/近期天气还是烈日当空/请大家注意防暑。……”
(3)仿照课文编写儿歌。
(4)交流自己创作的儿歌。
五、结束
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善于发现,走进大自然,做大自然忠实的朋友,这样大自然就会告诉我们许多奥秘。
8.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 篇八
一直以来,兰花都因其高洁、清雅的气质而被誉为“花中君子”。作为生态摄影师,我们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即使走遍天南海北,也要寻觅到它的身影。
在全世界,兰花共有800个属,超过3万个原生种,但由于人类的过度采挖,如今的野生兰花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因此,想要在野外一睹它的芳容,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植物学知识,还要有足够好的运气。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我们曾走进贵州茂兰的喀斯特丛林,在满是岩石的大山中穿行;也曾在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里冒险攀爬湿滑的崖壁。每一次寻找,都是享受自然之美的过程,而每一次偶遇,都令我们激动不已……
走进喀斯特兰花王国 邂逅贵州羊耳蒜和红花隔距兰
位于贵州省荔波县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们这些野生兰花的“超级粉丝”来说,是无比神圣的。因为这里已记录的兰科植物为44属131 种,其中,白花兜兰、硬叶兜兰、麻栗坡兜兰是十分珍稀的种类。实际上,茂兰之名,也正是由此而来。
2013年夏天,我和同伴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兰花王国。在这片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石灰岩峰丛地貌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柱状、塔状石灰岩挺拔峻峭,透着异常冷峻的气息。
我们入住保护区内一个四面环山的农家客栈,由于对周边地形不太熟悉,我们决定先去住处附近的小山看看。第二天一早,大家兴致勃勃地出发了。小山的确很小,也就一两百米高,这意味着当天的行程会很轻松。但当我们进入森林开始跋涉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山虽然不高,但喀斯特地貌的山体几乎全是岩石,而由于长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下,几乎每块石头上都长满了青苔,这让我们的行进异常艰难,只能两手抓住周围的岩石,小心翼翼地前行。更加悲惨的是,这些石灰岩的边缘极其锋利,稍不留神,手掌和胳膊就会被划出血印。
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前方忽然传来发现兰花群落的喜讯,但当我赶上去,却不免有些失望——这些兰花只有叶子没有花,难道我们来的季节晚了?正当大家郁闷的时候,一个同伴在一块岩石下找到了一小丛开放的兰花,大家开始兴奋地端详和拍摄。这丛兰花生得别致,花朵粉嫩,唇瓣形如一个个小口袋,上面的花瓣像是戴了一顶滑稽的小帽子。我们赶紧翻看手机上的兰花图鉴,终于查到了它的芳名——梳帽卷瓣兰。据资料介绍,这种兰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中南部、贵州南部和云南东南部,喜生于岩石上,这里的喀斯特山岩正是它们钟爱的家园。
收获了第一种兰花,大家满心欢喜。继续往山顶进发,又陆续发现了石斛、虾脊兰、石豆兰、鹤顶兰、叉缘兰和贵州羊耳蒜。除了贵州羊耳蒜外,其他兰花都只有叶子没有花,看来我们来的季节确实晚了些,不过能邂逅贵州羊耳蒜,也是一大收获。这种羊耳蒜只分布在贵州境内,花色橙黄,比起此前在四川和北京遇到的开绿花的羊耳蒜,它算是羊耳蒜家族中十分美丽的种类了。
傍晚,在返程途中即将走出森林时,我们又意外地发现了一株未知的小型兰花。这株兰花的花朵非常小,以至于大家都险些错过。我们拍下照片,准备回去后请植物学专家鉴别。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去到了保护区内的青龙潭附近寻找兰花。在这里,我们先后发现了独蒜兰、竹叶兰等品种。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我们发现了如珠帘般垂挂生长的红花隔距兰。在斑斓的光影中,它那娇嫩的花朵随风轻摆,好似一串串珠帘,又像是一只只飞舞的蝴蝶。这美丽动人的精灵真可谓茂兰之旅中最闪亮的兰花明星,惹得我们争相为它留影。
深入海南热带雨林 追寻崖壁上的三褶虾脊兰
位于海南岛西部的尖峰岭热带雨林,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自然条件,孕育了许多珍稀独特的动植物。在这片神奇的天地里,兰花也生得美丽而奇异。
2013年8月,我们又一次来到这里探寻兰花的身姿。和北方兰花通常生长在低矮的草丛中不同,海南雨林中的兰花大多附生在乔木或石头上,有些种类甚至生长在几十米高的树木或高大的崖壁上,即使正值花期,如果只在地面搜寻,也发现不了它们的踪影,所以这次我们特别留意树木上是否有盛开的兰花。
我们穿行在潮湿闷热的树林里,由于身背沉重的摄影器材,走了不到半小时就已满头大汗,连身上的速干衣裤也被汗水浸透了。除了闷热,还时常有讨厌的蚂蟥来找麻烦。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互相检查对方身上是否藏有蚂蟥,一旦发现就用自带的盐袋把它们消灭掉——蚂蟥的身体表皮有许多分泌粘液的细胞,遇到盐分后,身体里的粘液就会迅速往外渗透,直至死亡。
就这样一路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湿滑的山路上行进了约3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盛开的花蜘蛛兰。这种兰花颜色艳丽,因花瓣细长、形似蜘蛛而得名。花蜘蛛兰生长在距离地面约10米高的乔木上,普通镜头根本无法拍摄,我们只能换用拍摄鸟类的长焦镜头,并借助三角架的稳定支撑,才得以将它收入镜头中:在阳光的映衬下,花蜘蛛兰飘摇的身姿显得格外娇美。
接着,我们走进了雨林深处的一片巨石崖壁区域。没过多久,就听到同伴的叫喊:“快看,那里有白色的花朵。”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目标物位于几十米开外的一处5米多高的崖壁平台上。“那应该是兰花,而且是与众不同的地生兰,快用望远镜看看!”另一位同伴立即拿出望远镜认真观察。“看到了,确实是兰花,好大一株,看着像是某种虾脊兰。”大家兴奋不已,但想要拍摄到这株兰花并非易事。研究了一番后,我们决定冒险从崖壁一侧爬上去。我携带一台单反相机打头阵,两名同伴则在下面指挥我的行进路线。由于崖壁上布满了苔藓,攀爬起来十分吃力,有几次我都险些滑下来。借助崖壁上缠绕的藤蔓,我终于艰难地爬上了平台,两名同伴也紧随其后。
这株兰花是名副其实的三褶虾脊兰,每个花序都像是在翩翩起舞的小人,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把花朵塑造得如此美丽。由于平台上站立的空间十分狭窄,我们只得轮流拍摄。然而,在狭窄的空间要找到合适的拍摄角度十分不易,这时广角镜头成了最佳的选择,可以很好地拍摄植株和交代环境关系。而使用微距镜头拍摄时,由于焦段较长,必须要有后仰的动作才能完整构图,但后仰很容易摔下悬崖,所以当我拍摄时,同伴用一只手抓住我,另一只手抓住藤蔓,才帮助我顺利地完成了拍摄。
探访山西群山腹地 巧遇紫点杓兰和遭遇劫难的手参
在我国北方,山西是我们寻找兰花最主要的地方之一,在那里,我们发现并拍摄到多种珍稀兰花。
绶草就是其中之一。初见绶草,是在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山西代县岗上村。这个小山村位于滹沱河的一条支流——峪口河边,静谧的村庄环境优美,我们的驻地便是紧邻河岸的一所小院。一天清晨,我们来到院后的小树林散步,当我们正准备踩着石头跨过一条小溪时,意外地在溪边的草丛中发现了一株亭亭玉立的绶草。
绶草是我国兰科植物中分布相对广泛的一种,生于较为湿润的山坡林下、草地溪旁。在它那直立挺拔的总状花序上,开满了螺旋状扭转排列的粉色小花,如同一条美丽的红龙盘旋而上,甚是好看。这种兰花的花期相对较长,有时下部的小花已经开败并结实,中部的小花却开得正艳,而最上方的小花还含苞欲放。虽然绶草在我国分布较广,但要想一睹它的芳容,则需要极好的运气,尤其是在较为干旱的北方,所以这次发现让我们激动地按下了快门。
在山西境内,我们还发现了一种非常珍稀的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由于紫点杓兰对于生长环境十分挑剔,种群数量相较同属“大哥”大花杓兰更为稀少,因此一直是我们追寻的目标。发现它是在山西吕梁山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那天,我们行进在保护区里,在一片森林的入口处,偶然发现了它的身影。让大家吃惊的是,这株紫点杓兰竟然盛开在一坨新鲜的牛粪上,惹得同伴风趣地说:“这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呀!”这株紫点杓兰的花瓣上布满了紫色斑点,与林中斑驳的光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仿佛一位害羞的少女,娇美脱俗。大家兴奋无比,纷纷拿起相机趴在地上,为这朵奇葩留下靓影。
在山西,还有一种集美丽与药用价值于一身的兰科植物——手参。自古以来,植物中被称为“参”的,命运大都不乐观。尤其是自明代以来,一本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更是将众多的野生植物送上了濒危物种名录。人参目前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玄参、孩儿参、丹参、拳参等种群数量也在锐减,手参当然也不例外。据当地老人说,以前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林间草地上常常可以见到手参,但自从人们知道其块根可以泡酒入药、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后,手参便遭遇了被大肆采挖的噩运。如今,想要见到它已经十分不易了。
我们发现手参是在一处山顶,大家拍摄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离开前,同伴还将一些荆棘枯枝摆放在这株手参周围,并用石头封锁了周边的道路。对采挖者来说,其实这样做无济于事,我们只是希望能带给这株手参一点仅有的“安全感”!
走向京西野外 寻访珍稀的二叶兜被兰
居住在北京,北京周围的山脉自然就成了我们长期光顾的地方。由于北京海拔落差较大,自然环境多样,因此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其中不乏让我们疯狂的兰科家族。
2012年6月初,我们前往门头沟境内的百花山,想要寻找正值花期的大花杓兰。这种兰花的花朵不仅大,而且十分鲜艳,最大的特点是唇瓣呈口袋状,像只胖胖的小鞋。在欧洲传说里,它是由女神维纳斯遗失在林中的鞋子变成的,因此被称为“女神之花”。最初,我们一直在山腰的落叶林里行走,不见大花杓兰的踪影,然后来到山顶,才在野花遍地的草甸上发现了它。大花杓兰是一种颇为“狡猾”的植物,自己没有花蜜,而是模拟了一种有蜜的植物马先蒿,以吸引昆虫前来传粉——它粉红的花色很像马先蒿,两者的分布和花期也都重叠。
在门头沟的群山中,还珍藏着一种异常美艳的兰科植物——二叶兜被兰。这种兰花由于数量极为稀少,多年来我们一直未曾与它谋面,所以被我们列入“明星目标物种”名录。
找到二叶兜被兰的过程非常偶然。那天,我们在山中行走,途中突遇降雨,雨过天晴后,道路泥泞不堪,在爬坡时,我不小心滑倒在地,幸好及时抓住旁边的灌木丛才没有滚下山坡。正当我从泥泞中爬起来时,却忽然发现身边的落叶层上长着一株亭亭玉立的红色小花,定睛一看,原来正是我们苦苦寻觅多年的二叶兜被兰!二叶兜被兰的叶片仅有两枚,上面布满油状斑点,粉色的小花就像一个歪戴着帽子的小朋友在做鬼脸。此时我已忘记了疼痛,兴奋地呼唤大家为它拍照。这是我们此行遇到的最为珍贵的兰花,每个人都欢呼雀跃,多角度地拍摄了一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9.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 篇九
2、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
※ ——课件(文字):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首诗。
板块(二)了解诗意
1、请每位同学先把课后的生字、词语读准确,然后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时候,同学们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课件(文字): 饱 览lǎn 云 锦jǐn 胸 襟jīn
敞chǎnɡ开 微 风fēng 相xiāng聚
芬fēn芳fāng 苍cāng劲jn 黄hung昏hūn
先自己读读,能找到它们读音的特点吗?
◎动画提示:读准字音
(2)同学们真聪明,这里的绿色字都是前鼻音,而橙色字都是后鼻音;
(3)请跟我一起读一遍:第一行,注意前鼻音的发音……;第二行,注意后鼻音的发音……;第三行要同时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
2、俗话说得好:旧书不怕百回读!请你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每一节又写了什么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思考、讨论。
◎动画提示:了解内容
(通过仔细的阅读,大家一定明白了,这首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第三部分是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动画提示:获得发现
你发现没有,哪几个小节的内容是相同的?
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回答正确,第一节和第六节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请大家说说。
◎动画提示:请你说说
(3) 嗯,同学们说出了一点儿意思,确实,这两节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课题。但是,这两节放在一头一尾,作者如此安排可是独有匠心的啊,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最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块(三)品读感悟
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歌的第二部分品读感悟: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课件(文字)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把你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交流。
◎动画提示:边读边画 一起交流
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吧!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鸣禽 野花
青山 绿水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近大自然。)
(3)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 ※——课件(文字)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1)请同学们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习3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动
画提示: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2)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发现了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节的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的美丽是亲眼所见的,第三节的鸣禽、野花的联欢是亲身参与的;第四节的青山、绿水的对话是亲耳聆听到的;第五节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这些美好的事物是用心感受的。
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正因为如此才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亲眼所见
鸣禽 野花 ——亲身参与
青山 绿水 ——亲耳聆听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用心感受
3、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
◎动画提示:写一写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文字):挥动有力的`双臂,
去触摸太平洋跳动的脉搏。
迈开坚定的脚步,
去丈量喜玛拉雅山的高度。
你受到启发了吗?看来诗歌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填上很多内容。但是,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味深长。
板块(四)反复诵读
1、同学们体会得多准确啊,请你把刚才的体会融入诗歌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读读。
(1)读的时候要注意:无论读到哪一节,都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眼睛看到了翠竹松柏、你的耳朵听到了青山绿水的对话……带着想象来朗读,能把诗读得更美。请一位同学来读给我们听听,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动画提示:读一读 评一评
2、面对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读这首诗了,请各位小评委给我打打分吧。
10.《美丽的小路》课堂教案设计 篇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第八自然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请打开课本,观察课文中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美丽的的小路,齐读课题。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A、小黑板出示14个生字(带拼音)、自读、起读、指名读。
B、去掉拼音读一读。
C、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二)细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一个自然段就在自然段的前边标上序号。想想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一个。
2.提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想说些什么?
4.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和鹿先生,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自读2、3自然段,然后分角色读。
5.这条小路实在是太美了,可过了不久,小
路怎么样了?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小路到底怎么样了。
6.在这条肮脏的小路上,又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还有鸭先生,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5、6、7自然段。
7.看了大家的表现,鸭先生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鸭先生说怪他自己?
8.美丽的小路变脏了,怎样才能找回来呢?请同学们读第9自然段。
9.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兔姑娘、鹿先生,还有鸭先生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10、11、12自然段。
10.指名分自然段完整地读一遍课文。
三、小结
11.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 篇十一
“风厝”为两栋建筑体, 一大一小, 外观相似, 因此有了“大风厝”与“小风厝”的命名, 是王柏仁从设计到施工监造, 首次完整执行的作品。这也是继台东“野房子”之后, 王柏仁再度以“风厝”入围2014年第二届ADA新锐建筑奖, 这栋位在“风城”的建筑, 以风为名, 贯穿了整体设计, 也落实了他对于自然与环境的思考。不同于其他邻栋建筑大多以小开窗阻隔“风”的灌入, 风厝透过开口方向的配置, 与种植植栽以减缓风速。为了符合业主希望房子里不会有建材味道的需求, 开启了王柏仁更加深入探讨材料与建筑、基地环境的关系, 以台湾当地、无多余加工的建材为主, 空间中避免有过多的修饰, 让材料本身具有的质感, 表现空间的生命力。
Q:是什么动机, 让您想参加第二届ADA新锐建筑奖?您投了3个案子参赛, 评审说这3案都超过您上届参加的作品水准, 请问这3个案子您最喜欢哪一个?
王伯仁:会参加第二届ADA是因为朋友的询问, 刚好事务所也有3件作品完工了, 因此就去投稿。这3件作品是“台中红点文旅”、“金门炮阵地战争地景博物馆”, 以及“风厝”, 结果是风厝入围, 让我满惊讶的。
我最喜欢金门炮阵地战争地景博物馆, 因为再也不会有机会做相同议题的案子。这个案子里, 共有7个不同基地分布在大小金门, 都是将废弃的军事设施、阵地或建筑物活化为观光用途。7个基地串联起金门的战争地景与时空记忆, 独一无二的特质, 越在地似乎也越国际。
Q:怎么会选择在新竹成立事务所?
王伯仁:我因为到国外工作、旅游, 离开台湾很多年再回来, 其实对台湾各地都不熟识, 因此没有特别对哪个地方、区域感觉是困难的或容易的。刚回国时, 我在台北租了一个办公空间, 那段时间完成我的第一个案子“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屋”的图面, 后来新竹工地就成为我的办公室。
Q:是什么机缘, 接到风厝这件案子?
王伯仁:风风厝厝的的业业主主是是一一对对姊姊妹妹, , 在找我之前, 她已经问过20几位的建筑师了, 却都不满意。与业主讨论事情时, 我都很直接地说出问题点, 业主说:“碰过那么多位建筑师, 只有你说有问题。”于是就决定把案子交给我了。因为有好的业主, 比较容易成成就就好好的的建建筑筑。。
Q:作品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
王伯仁:对对我我来来说说, , 灵灵感感难难以以速速成成, , 都需经过累积, 但考量环境因素, 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在风厝这个案子就是如此。新竹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 而有“风城”之名, 在地的房子因为风大的关系, 大多是开小窗, 人们常因为风的关系, 紧闭门窗, 反而影响室内的通风, 或有潮湿的问题。
设计上便以这个看不见、却影响当地人生活与文化的“风”为出发。风向是看不见的基地条件, 但我们观察的角度不能只用眼睛能见的来做判断, 这就像是在海底潜水时, 肉眼看不见的潮流会带来不同的循环与生物。一开始来到新竹时, 发现大部分的住家选择缩小开窗, 下雨天更是关得密不透风。不过不管什么季节, 都需要开窗, 如此一来室内才能有对流, 也比较不会有味道。
因此我在基地现场都尽量待长一点的时间, 感受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对应。这个案子顺着宝山当地的缓坡来设计, 方位坐北朝南, 从开窗的大小与位置, 都是顺应着季节与气候来找到适当的位置。
Q:为了因应新竹气候的变化, 材料或施作的方式是否有什么样的考量?
王伯仁:材料在设计初期时就要有方案, 做模型与画图都是帮助思考的工具, 藉由和各方的合作, 像是业主、施工者, 不断地讨论, 就会有不同的方案出现。
我不太喜欢用国外进口材料, 所以尽量找在地现有的建材。材料是很有趣的, 我很喜欢研究不同材料的特性, 像是木头、砖石都有独特的魅力, 甚至对应到生物、昆虫的特性, 以生态的方式来克服环境虫害等问题。
为了有冬暖夏凉的居住空间, 建筑外墙用花莲的蛇纹石, 带墨绿色的蛇纹石呼应了四周的自然环境, 屋瓦以水泥制成, 时间久了会逐渐变黑, 也会越来越漂亮;户外材料考量耐候性, 例如露台使用婆罗洲铁木, 并将地面架高, 水平向的遮阳, 如此一来可以解决室内的微气候问题。
内部空间采反樑设计, 让居住者有更宽阔的视觉感受。我以物理性的思考来操作设计, 避免用昂贵的材料、大量的空调系统。2014年夏天, 风厝甚至从未开过一次空调, 这都是因为建筑本身有很好的对流的缘故。
风厝里没有采用一般市售的标准厨具, 设计空间时, 我一并把家具给完成了。例如:不同高度的地板可做为桌子、床板, 椅子下方可以是储藏空间, 厨房流理台面用灌浆制成, 让室内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这些纯粹而诚实的材料能带来最真实的身体感知。空间整体状况越诚实, 越没有其他的化妆 (装修) , 其实人就会越想要宅在家里。
对我来说, 建筑就是不要违背环境的本质, 我慢慢觉得不能只局限在“建筑”这个盒子内, 看待事情不能只看局部, 而是应该拉高格局与角度, 看到本质, 才能设计出诚实而具有厚度的建筑。本质的探究我认为是永远无止尽, 形式的操作只是暂时的。如果我们对任何一种材料都能有深度的认识, 就会产生更多更好的设计方法。
12.美丽的武夷山教案设计 篇十二
1.师: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们曾经跟随课文去过雄伟的北京,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盛产水果的葡萄沟,秀丽神奇的黄山。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我国的锦绣山河,去游览一下著名的旅游胜地——武夷山。
2.叫一叫这个美丽的地方(揭题、读题)(“武” “夷”是生字)
3.对于武夷山你想知道些什么?
4.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地方,老师今天就当一回导游,带小朋友到那里去看一看,好吗?
5.武夷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来欣赏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吧!(图片展示)
二、初读感悟
1.多美的武夷山啊!课文中又是怎样来描绘的呢?让我们轻声读课文,先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武夷山的美吧!
2.能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出示句子,及时正音)
3.读得不错!
那你知道武夷山在哪儿吗?
(你那么关注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将来一定能当上一名出色的小导游)
4. 我们看,武夷山山沿水而立,水绕山而行,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呀!喜欢它吗?(出示图片)
① 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吧!(出示文字)
② 齐读
三、品读体会
㈠学山
1. 古人有云:“武夷山水天下奇”。果真如此吗?让我们走进武夷山领略那里的山和水。
2. 课文哪一节描绘了武夷的山?
3. 那就请你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武夷的山有什么特点?(山势险峻、造型奇特)及时正音
4.(出示图片)
快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武夷山三十六峰中的一峰,它叫大王峰。如果想要登上大王峰的话,你认为容易吗?
①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 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 (最险)
5.那该用怎样的朗读来体现大王峰的险呢?(出示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齐读
6.大王峰带给我们无比险峻的感觉,其它的山峰又是怎样的奇特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图片)
(你们看它们像什么?)(有的……有的……有的……)
7.(出示句子)是啊,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
8.我们知道武夷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山峰,你们看,他们还可以像什么?
(小朋友的想像真丰富,思维像一只小鸟一样活跃)出示句子填空
9.武夷山的每一座山峰就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让我们一起再次通过文字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2节)
㈡学水
⒈嘘,游客们快听什么声音?(水声)
2. 对,武夷山的溪水是随山峰弯曲回转的,听着这缓缓的流水声,武夷山的又一个著名景点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条溪水叫什么名字呢?(图片)
3. 你知道为什么称她为九曲溪吗?请你读读课文第3节
的确,这就是九曲溪名字的由来,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4. 游客们让我们靠近这九曲溪的水,你感觉这水怎样?(清)
5. 是的,溪水真清啊,你看到溪底有什么?
6. 的确如此,(出示句子:溪水很清……沙石。)
7. 除了清,九曲溪的水还有什么特点来吸引你们呢?请你默读第3节,找一找,圈一圈。(静)
8. 是啊,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图片)你们站在溪水边,面对这么美的景色,你还看见了什么?
9. 或许还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呢!真棒,这个时候你们不仅是在欣赏画面,而且还是在创作画面呢!
①用你的朗读来赞叹一下武夷的水!
②指名读
10. 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画,呈现出大自然五彩缤纷的色彩,让我们乘着音乐的快车再去领略一下武夷的山山水水。(配乐朗读2、3节)
㈢漂流
1.山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山。小游客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带你们进入这山抱着水,水绕着山的仙境中去(师范读最后一节)
2.游客们,乘坐在古朴的竹筏上,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武夷山,此时此刻给你一种____(入诗入画)的感觉?
3.难怪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游览武夷山后,吟到:“武夷收尽天下美,愿乘长风我再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
4.那让我们再次乘着一叶竹筏,顺流而下,进入这如诗如画的武夷山水中。(齐读最后一节)
5.如此美景,许多诗人观赏之后都忍不住写下赞美的诗句。(出示)
6.让我们也学着诗人的样子来吟诵一下。
7.游客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这迷人的武夷山流连忘返,我随时恭候大家再次光临!
四、模拟导游
1.小朋友,这次武夷山之旅你们开心吗?
2. 我觉得能当上一名导游,真是一件美事,因为可以跟着旅游团去游览这么多旅游胜地。
3. 你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导游吗?
4. 那就让我们现在就成为一名小导游,介绍一下美丽的武夷山吧!
5. 自由准备,你可以看着老师给你提供的图片,为游客介绍武夷山。
五、谈话激情
1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设计 篇十三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法。2)通过分析水循环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断流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体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兴趣。3)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体会到物质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目前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弱,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难以理解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地图法
学会观察课本中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利用该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高中地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
2)运用多媒体展示图3.2,让学生理解补给类型,利用讨论的形式,总结出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3分钟)
3)展示flash动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河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3分钟)
4)我运用地理板画帮助学生理解方法,学生跟随我共同绘制海陆间循环图,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能结合绘制的示意图来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及说出主要的环节。(6分钟)3 【合作探究】
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水循环的意义两个方面,我设计了黄河断流案例合作探究。
1、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分析黄河断流案例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合作、讨论出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8分钟)
2、水循环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到相关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结合资料中的具体的实例概括出水循环的意义(4分钟)
黄河断流案例设置问题预览(生生、师生共探)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点拨: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点拨:地上河;中上游流经地区气候相对干旱,加之植被破坏,荒漠化严重,易于下渗。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点拨:中上游人类用水过度;中下游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利用不合理。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
点拨:改善中上游生态环境;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国家采取措施,统一调配。设计合作探究的原因是,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不稳定。设置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中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总结与巩固】
1、让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学生结合水循环的过程说长白山天池的成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对比综合的能力。
14.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 篇十四
2、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农村的变化。
3、萌发喜爱农村的情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各式图片、稻子;
知识经验:幼儿有去农村游玩过的经验,了解农作物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今天我们教室不仅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还有一个动物朋友藏了起来,它会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第一遍听音乐。
提问:是谁来了呀?它来自哪里呢?
2、第二遍听音乐。
提问:
(1)你们听到了农村里有什么呀?
(2)引导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农村还会有什么。(播放图片)
(3)看了这些农村的图片,你们感觉怎么样呀?
3、小结:了解农村事物,感受农村的美丽。
二、感知农村的变化,萌发向往之心。
1、提问:现在的农村是这么美丽,那请你们猜一猜过去的农村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观看图片:了解过去和现在农村的变化,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提问:农村在不断进步着,变得越来越美了。看着这么美丽的农村,你们想不想去农村玩一玩?你想去做什么呀?引导幼儿萌发向往农村的情感。
三、了解农民的辛苦劳动,愿意珍惜粮食。
1、提问:农村不仅有着美丽的事物,还住着很多的农民们。秋天到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提问:看一看,这是什么呀?(出示稻子)通过农民们神奇的手,稻子就变成了白胖胖的大米,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观看图片,了解农作过程和工具。
师:原来把稻子变成大米要做这么多的事情呀,你们觉得农民们怎么样呀?看到他们这么辛苦劳动,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幼儿产生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的意识。
四、活动结束。
师:看到了这么美丽的农村,知道了农民们的辛苦劳动,相信你们今后一定会爱护我们美丽的农村,珍惜粮食的。
附歌词:
15.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 篇十五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一教学步骤
1.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字词:
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ào纬度wěi销声匿迹xiāo蓑衣suō阻挠náo忌讳huì悄然无声qiǎo
(1)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10)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11)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2、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赴美国留学,19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3、通读初知:
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段):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段-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深入剖析:
第一部分:
①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②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③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举了三个例子。
④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按时间先后顺序。
⑤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⑥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⑦小结:
课文的第一部分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现象。每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
第二部分:
①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②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②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③“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④“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⑤“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第四部分:
①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②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③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5、整体把握:语言特点
第一、二段中,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9)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10)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11)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作者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象、典雅。
6、小结: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运用举例子说明,使人清楚明了,确信无疑。此外,本文用词形象、典雅。
【教后感】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克隆的基本知识。
2、理解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科学道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的写法。
教学步骤
导入: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关于克隆的设想。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隆
1、字词:
囊náng胚胎pēitāi蟾蜍chánchú脊椎jǐzhuī两栖gī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
2、整体把握:
《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1)克隆是什么?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把这门科学技术说得浅显易懂。
首先,从我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这样就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
接着,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原意,让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的含义。紧承前文,文章对克隆的介绍又进一步,从植物“克隆”写到动物的“克隆”。以“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来作结,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一节是对克隆实验的简要介绍和说明。这一节作者没有以时间顺序来写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两条线索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
(3)克隆绵羊“多利”。这一节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4)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一节从三个方面写“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作者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中,而是对克隆提出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
3、问题探究: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和引资料。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引资料: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4)克隆技术的弊端:
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4、语言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美丽的大自然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大自然的美丽作文09-25
第四课美丽的大自然07-19
美丽的大自然作文说明文12-17
大自然的美丽的优秀作文题目06-19
小学生美丽的大自然作文400字09-20
《画画美丽的自然景色》12-20
美丽的大自然让我陶醉五年级作文08-31
关于美丽大自然500字作文08-21
自然的美丽500字初中初一抒情作文07-16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