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教案

2024-06-17

政治教案-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教案(精选9篇)

1.政治教案-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教案 篇一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2)1.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表明 A. 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 B. 我国享有民主的主体范围在扩大

C.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政治文明建设为中心 D.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

2.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自2011年12月11日至2012年1月11日,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国务院校车安全条例之所以要广纳民意,根本原因是()A.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的民主具有全民性和真实性 D.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社会好与坏,居民说了算”。天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成功的经验是: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2012年河西区178个社区居委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立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机制,将知情权、表达权、决策权、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138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三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和平区尚友里有200多辆车,而车位仅130多个,为解决争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各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进了问题的解决。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上述经验的政治意义。

4.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人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 B.我国人权工作远不如西方国家做得好 C.人权是一个国家拥有主权的前提和保障 D.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知识分子 D. 工农联盟

6. 公安部在2012年将对“瘦肉精”“地沟油”犯罪开展深度排查打击,提高及时发现的能力,坚持主动出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材料体现了国家的()A.统治属性

B.阶级属性 C.主权属性

D.社会属性

7.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社会各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8.近几十年来我国人民的生存权不断得到保障,发展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搭建平台,使公民政治参与基础更实,力度更大、效果更突出。这说明()A.我国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民主权利 B.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C.对社会的大多数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D.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更加充分的保障 9.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威信取决于()A.国家性质 B.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 C.政府是否业绩卓著 D.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勤政、廉政

10. 2015年10月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举行首发式,向国际社会更好地介绍中国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强调“宪法高于一切”,忠于宪法,依宪治国,他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这一论述体现了()①我国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准则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 ④人民的政治权力是法治国家的核心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2. 答案: B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民当家作主。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广纳民意根本原因是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3. 答案: ①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推进民主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③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保证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解析: 本题以天津市基层民主建设经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意义的认识,由于题目有限定范围“政治参与”,所以本题只可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基层民主等方面来分析作答。4. 答案: D 解析: A不是根本原因,B、C观点错误。5. 答案: D 6.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对“瘦肉精”“地沟油”犯罪开展深度排查打击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是国家的阶级属性的体现,B符合题意,7. 答案: B 解析: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ACD项错误。本题选B项。8. 答案: D 9. 答案: A 10. 答案: A

2.高中政治国家政治征税和纳税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及意义。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税收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会算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掌握,能辨别具体济济活动中需纳哪些税,增加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的理解,认识到依法纳税的必要性;通过对具体税种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了解认识到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后习题

3.政治教案-我国的宗教政策 篇三

教学目标

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宗教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确性,说明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要求,分析说明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并能够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共设四个框题。民族和宗教是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种社会现象,在第一节讲完民族后讲宗教,这既和国家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又和民族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教材第一框《宗教及其社会作用》,首先讲了宗教的一些基本知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宗教的性质,产生的根源及复杂的社会作用。第二框《我国的宗教概况》分析了我国的宗教概况,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变化。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在第一、二框题的基础上,讲了我国宗教政策,对于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为什么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就比较好理解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要用正确的世界观来武装人的头脑,必须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这是第四框《树立科学世界观单队封建迷信》的内容。

二、具体内容:

第一个框题宗教及其社会作用。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宗教的本质。主要讲了两点,一是关于宗教的本质。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两方面来理解。从社会意识形态来说,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但宗教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这样,就把宗教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和哲学上讲宗教问题有所区别,哲学上主要是从意识形态来讲的。二是宗教产生的根源,教材未区分什么是认识根源,什么是社会根源,而是从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角度说明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难度,便于理解和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quot;从宗教产生来说,它是自然压迫的产物,从宗教存在和发展来说,则主要是社会压迫的存在,即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存在。

第二个问题,当代世界主要宗教。教材对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作了简要介绍,这是属于一般性知识,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这也是为了解我国宗教状况打下知识基础。

第三个问题,宗教的社会作用。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材全面地讲了宗教的社会作用,既讲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也讲了积极作用的一面。遵循历史事实,教材重点分析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主要是从对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及科学发展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消极作用的表现。对其某些积极作用也是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道德规范方面作了介绍。宗教无小事,对宗教社会作用的全面介绍,有利于消除人们认识上的某些偏颇,强调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将不利于全面贯彻宗教政策。教材在讲其作用的正文下面,均辅以指体字,通过具体事例或事实加以说明,以便使学生对其作用有更具体更深入的理解。

本框中引用了思格斯和列宁的两段话,这两段话言简意赅。思格斯这段话对宗教本质作了深刻的揭示,说明了宗教存在的历史根源。列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自阶级产生后,剥削阶级的压迫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深刻社会根源。教学中,在讲述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的根源时,可让学生学习这段话。

本框设了一个小栏目:

“议一议:宗教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主要是通过课堂议论,使学生从对宗教的本质中分析说明宗教对社会发展主要是起消极作用,可引导学生从宗教宣扬的宿命观点,从宗教与科学的对立中,来认识和分析宗教的消极作用,使学生从中进一步受到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第二个框题“我国的宗教概况”。讲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主要讲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这部分是属于一般情况和知识性的介绍,由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已作了介绍,所以在楷体字中主要对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作了介绍。教学中可对我国信教人口的绝对数字作一介绍(约有1亿人口),让学生从中认识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还要让学生了解,宗教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宗教界的国际交往已成为对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这点也是为贯彻执行宗教政策打下基础。

第二个问题,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主要是从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宗教的办教方针、宗教组织的性质、教徒的政治思想状况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的。最后,得出结论,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教学中要强调和明确我国宗教状况发生根本变化,而不是宗教本质发生根本变化,宗教本质并未改变。

本框设的小栏目是:“想一想: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否意味着宗教本质发生了变化?”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指哪些方面,明确宗教状况的根本变化并不是宗教本质发生了改变。宗教本质是宗教的内在属性,宗教只要存在,其唯心主义世界观不会改变,其相信神灵存在并支配人间世界的思想体系不会改变。

第三个框题“我国的宗教政策”。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宗教的长期性是宗教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对宗教的基本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这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依据,因此,有必要作为一个观点,从多视角进行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讲了四点:

首先,要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包括四层含义,这是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础;

其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多方面内容,从公民信仰来说,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公民的自由权利,因此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从宗教组织和教徒的活动来说,必须控守宪法和法律,包括不得损害国家利益,不得干预政治、教育,不得恢复剥削压迫制度;从办教方针来说,要坚持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方针,等等;

再次,必须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了保障宗教基本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还有具体的政策和规定,以便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一致的,而非对立的;

最后,指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到了四个维护,就做到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起来说,这个问题实际是讲中央提出的三句话: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个问题,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必要性也是讲它的意义,也包含了正确性的意思。教材从三个方面作了说明,第一点是从宗教自身发展规律讲的,这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客观依据,办一切事情都要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出发,正确的方针政策都反映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这里可以联系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加以分析说明。第二、三点是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出发说明的,教学中可对宗教与民族的区别、联系作些具体介绍(参阅教学参考资料部分)。在我国,信教群众约有1亿多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也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有利于团结群众。

本框引了周恩来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一文中的一段话,说明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事物发展有自己的客观规律这一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宗教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引导学生用科学观点来认识宗教,才能正确贯彻宗教政策。本框里设一小栏目:议一议: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宣传无神论是否矛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无神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要让学生明确,要按法律、法规办事,宣传无神论不能到宗教场所宣传,宣传有神论不能到宗教场所以外宣传。

第四个框题“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讲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教材未从宗教和封建迷信的联系区别讲,而是直接从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讲,这样讲一方面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也降低了难度,因为宗教和封建迷信的关系是个复杂问题。讲宗教政策,知道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就可以了。教学中还要注意让学生区分封建迷信活动和群众中一般迷信思想和迷信行为的区别,前者是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取缔,后者(如朝山进香、烧钱化纸、婚丧禁忌等)则主要靠教育,宣传普及科学知识,逐步解决。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大力宣传、提倡迷信,使各种迷信活动得以发展、盛行,以便更好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所以,我国把迷信习惯地称为封建迷信。教材用一段楷体字以具体材料说明封建迷信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封建迷信活动的危害性。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谈其危害,以便加深对破除封建迷信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树立科学世界观。教材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教兴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三个方面说明必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一教学中,可着重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让学生能做到不仅自己不迷信,而且还要宣传科学理论知识。

教材用了一段我国东汉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王充(公元27-100年)在《订鬼篇》中讲的一段话。他否定了人死为鬼的说法,认为人与物在其自然本质上是相同的,说物死不为鬼,人死何能独为鬼?鬼神观念的产生,是人们思念引起的。二千年前,王充就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鬼神观念作了批判,可使学生从中悟出科学道理,有助于树立无神论思想。

本框题设了一个小栏目:“试一试;用具体事例说明科学和迷信的对立?”这是启发学生不仅能从理论上明确科学与迷信的对立,而且能联系具体事例、实际,说明科学和迷信的对立,从而进一步认识树立科学世界观和反对各种迷信的必要性。学生举例的范围不仅是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还可包括各种迷信思想、迷信行为,用学生已学习过的各种科学理论(人们对自然界对社会的科学认识)加以比较、说明。

教法建议

1、对于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讲解,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搞清楚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①有信不信的自由→即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有信这信那的自由→即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那种宗教自由。

③有信这派信那派的自由→即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的自由是。

④有过去现在信不信的自由→即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⑤“有参加与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即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3)认识到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

(4)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必要性: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

①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③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2、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每年的高考中宗教问题分值不大,但较稳定并且集中在以下四个问题上。

①我国的宗教状况和宗教本质的关系。

状况和本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状况是指事物所处的情形,而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规定,是事物比较深刻的一贯和稳定方面。状况具有表面性和易变性,本质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现阶段我国宗教状况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的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宗教从被剥削阶级控制和利用转变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我国的七大全国性宗教组织和3000多个地方性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徒的政治思想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他们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从宗教状况看,现阶段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不意味着我国宗教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宗教的本质是指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只要宗教客观存在,其本质是不会由于其状况发生变化而变化的。两者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

②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的关系。

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两者是统一的。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必须明确: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信教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因为在我国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我们既要尊重和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要尊重和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

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关系。

这两者是一致的。公民具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自由是相对的,宗教信仰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所以,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宗教事务也必须进行依法管理,政府要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依法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使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可见,这两者是统一的。

④党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党主张的辩证唯物论的关系。

这两者并不冲突,而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她一贯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论(包括有神论),坚持不懈地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但辩证唯物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是基于这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我党同时强调,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还将长期存在,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党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是尊重这一客观规律而采取的谨慎、客观、科学的选择。正如周总理所说的:按照唯物论的观点,当社会还没有发展到使宗教赖以存在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宗教是存在的。现在应该担心的不是宗教能不能存在,而是民族能不能繁荣。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的宗教政策

[原因分析]学习有关宗教的知识,了解我国的宗教概况,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我国的宗教政策,这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理论剖析]

宗教无小事,正确理解和执行宗教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学习该部分知识,要紧紧抓住中央再三强调的三句话:

1)全面正确贯彻宗教政策。可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主要是掌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属于公民个人的私事,因此,国家对公民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主要是明确合法活动和非活动的界限。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教徒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行为和活动。超出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的活动,就是非法活动。

第三,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要坚持宗教事务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开展国际间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友好往来。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第一,要懂得,现代社会的基本保证就是依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这也是国家拥有的权力,因而,对宗教也不例外。

第二,要懂得,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依法加强管理正是为了全面地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弄清两点:

第一,要明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不是要求教徒放弃宗教信仰和有神论思想,而是要求他们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把爱教与爱国结合起来,做到宗教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宗教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党和国家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条件下,能够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注意,不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面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和可以做到的。

2、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的本质没有改变

宗教是一种社会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在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在社会主义条件的宗教组织及成员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性质没有改变。这是一个易错点,讲课过程必须提醒学生注意。

3、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是个人的私事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对国家而言是私人事情,也就是说,是就公民的信仰而言的。因为:

(1)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被消灭。宗教不再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变为属于公民思想信仰问题。

(2)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原则,宗教组织是与国家政权无关的,信仰宗教的公民的联合组织,是一种社会团体。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把宗教信仰作为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宗教组织的合法宗教活动是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达方式。

(4)宗教信仰不同,不影响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4、共产党不得信仰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

共产党员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坚持唯物主义,而宗教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着与共产党员的信仰是根本对立的。所以,共产党员不得信教,如果共产党员信教,就不符合共产党员的条件,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矛盾。

5、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

(1)联系;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有神论,都是相信有超自然的神灵的存在,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不符合科学。

区别:

①从概念上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虚幻歪曲的反映,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封建迷信活动是指神汉,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通过装神弄鬼,占卜算命等手段。愚弄群众,妖言惑众,骗钱害人的活动。

②从组织状况看,宗教有整套的宗教经典,教文和教规,有他的信仰和哲理,有正式的组织和神职人员,有教徒和活动场所。而封建迷活动没有教义,教规和戒律,没有正式的组织,没有固定的组织和场所。

③从活动方式看,宗教有一定的宗教制度、祈祷形式,有一定的节目活动。而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制度,其活动方式荒诞无稽,粗俗低级,甚至野蛮残忍。

④从活动目的看,宗教活动是为了宣扬神的威力,使信仰者信仰神,按神的意志办事,教徒参加宗教活动是为了行善积德和修身养性。而封建迷信活动是迷信职业者骗钱谋财的一种手段。

⑤从作用上看,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封建迷信活动,则骗钱害人,破坏社会秩序,破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⑥从国家政策上看,国家保护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正常的宗教活动。而对封建迷信活动,则坚决制止和取缔。

6、邪教和宗教

邪教不是宗教,在我国特指冒充宗教的一种邪恶势力。邪教往往冒用宗教的名义或打着宗教的旗帜,歪曲宗教经典、,掺杂大量迷信内容,拼凑所谓教义,神化首要分子,以传教方式发展成员,常常以犯罪群众的形式出现,非法建立相对固定、十分诡秘的组织体系、诈骗钱财、盘剥群众、致人伤残或死亡、破坏家庭、制造和传播谣言。邪教从本质上来说是违反传统的教义、教程,是反社会、反政府、反人类的邪恶势力,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因此,我们必须把宗教和邪教组织严格区别开来,认识邪教的本质及其危害性。

关于宗教及其社会作用的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投影)

资料一:1992年12月6日,狂热的印度教徒捣毁了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具有460多年历史的古清真寺,引发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一场严重的教派冲突,导致了持续5天的教派骚乱,造成1100多人丧生,4000多人受伤。这场骚乱波及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等穆斯林国家。

资料二:在我国各民族中,都有宗教流传,有10多个民族基本全民信教。

问: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民族和宗教的联系非常密切。印度教徒的骚乱事件充分说明,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导入新课

在人类的历史当中,许多国家和民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保“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在这样的社会当中,宗教信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见,宗教和民族的联系非常密切,那么什么是宗教?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宗教有哪些社会作用?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板书)

讲授新课

尽管很多人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人类思想的众多杰出代表都研究过宗教,为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什么是宗教,我们先来看看宗教是怎么出现的。

一、宗教的本质(板书)

1、宗教的起源(板书)

最初的宗教是怎样出现的?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阅读、讨论)

宗教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宗教产身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为了生存,必须同大自然打交道,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风雨严寒、干旱酷热、地震火灾、海啸水淹、山崩石裂,以及毒蛇猛兽的袭击,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使人感到沉重的压抑。而自然神奇莫测,千变万化,又叫人迷惑不解。太阳升起又落下;天空既可以晴空万里,又可以雷鸣闪电;山川大地,当它高兴的时候,草丰林茂,赐给人们丰盛的食物,当它发怒的时候,或寸草不生,或山崩地陷,容颜巨变。它们隐伏凶险,变化无常,我行我素,全不受人支配,仿佛背后有一只神秘的大手在左右着。面对深奥莫测,变化万千,危机四伏的大自然,人们感到恐惧、压迫、疑惑、迷茫、诚惶……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就以当时人们自己的心理去度测、设想、幻想自然界。他们把能给人带来好处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当作善意物,能保护他们的神,而把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物视为恶魔。人们采取各种方式,向种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物膜拜、祈祷。对善神,祈祷它赐福;对恶魔,祈求它不要降祸。原始的自然宗教观念就这样在自然界对人的压迫和原始人对自然的迷茫崇拜中悄悄地产生了。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说明原始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学生答略)

师:是自然压迫的结果,这是原始宗教得以产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根源--认识根源。

1)自然压迫一认识根源(板书)

师:人们不知道事物运动变化的真正动因,用幻想的方式寻求变化的动因,把世界的变化,归为外在的、超自然虚幻的神秘物,人们对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就是最初的宗教观念。由此可见,宗教并非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原始社会本期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进入阶级社会后,除了自然压迫的原因以外,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深刻和社会根源是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第二,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一一社会根源(板书)

为什么说阶级压迫和剥削是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121页阅读第5自然段后回答老师提出的这一问题。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一方面人们无法摆脱剥削阶级所造成的贫困与苦难,对于人们来讲,这沉重的社会压迫和剥削较之原始时代的洪水、地震、猛兽吞噬等自然压迫更重,只好把命运寄托在来世、天国,寄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也需要宗教,作为麻醉人们的精神手段,使人们相信一切皆命中注定,不可抗拒。

不管是认识根源,还是社会根源,那个超乎自然的力量一旦被创造出来,它的地位和作用就逐渐无遏制地扩大了,力大无比,不可阻挡,仿佛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它创造的、指挥的,它是自然社会变化的根本动因。

(媒体显示)

材料一:基督教宣称,上帝创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夏娃被蛇诱惑,吃了能分辨善恶的禁果犯了罪,于是整个人类便都有了原?quot。人类对原罪无法自救,只有自甘屈辱,驯服顺从,遵守所谓的十字诫,才能赎罪被上帝拯救。

材料二:《古兰经》上说,真主两天之内创造了大地,他在地上造出了山岳,并在那里降了幸福和吉利。接着又在4天内为需求者规定了生活必需品,他遂往满是烟雾的苍天,对天地说:你们俩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都前来听令,天地说:我们自愿前来。真主登上宝座,他役使日月按一定的时辰运行,造了众天使、子孙们……

材料三:佛教宣扬人生苦海无边,提出生死轮回,善人转生人神,恶人堕入地狱。只有信仰佛教,去追求不生不灭的涅槃世界,才能摆脱苦难,求得解脱。

同学们,想想看,这三组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这三组材料共同说明了一切宗教部宣称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并且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教师:科学的发展已经揭示,茫茫宇宙,无边无际,宇宙间的一切物质,无论是太阳、地球,还是生命,都不是神造的,而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结果。人和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一切关于神创造和主宰世界的说教都是极其荒谬的。从世界观来讲宗教所宣称的神创论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

2、宗教的本质(板书)

学生答、教师板书: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板书)

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板书)

教师:所有的宗教都盲目地信仰和崇拜鬼神。其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鬼神,宗教的神鬼观念只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想象出来的东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宗 教的神鬼观念是无中生有呢?

(媒体显示)议一议:

如果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有羽毛的--恩格斯

(学生议论)

教师:公元2至3世纪之间,在x疆的拜城修建的克孜尔千佛洞,当时沸的形象是雅利安人的特征:高鼻、细眼、薄唇。传入内地后,佛的形象渐渐淡化了:梁低了,耳轮越来越大,完全是汉人心目中“福相”。唐代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为原型的,青海的塔尔寺中的释迦牟尼像,又完全是藏族人的脸型。说明宗教的神鬼观念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是教徒和民间的雕塑家、画家们完全按照人间的模型经过想像描绘和塑造出来的,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所谓神灵、天堂、地狱都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反映。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板书)

3、当代世界主要宗教(板书)

(媒体显示)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

这段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有哪些、它们产生的时间以及当前在世界流行的情况。

教师补充讲解: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但由于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地理和民族特点以至历史传统的不同,各种宗教的形成和特点也不相同。在当代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在原始社会产生后,在阶级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当代世界中,约有60%的人口信仰宗教;宗教有自己信奉的神,有基本的教义、教规和组织形式,国际间的交往非常密切,宗教已经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媒体显示)议一议:

宗教是自然压迫、社会压迫的产物,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什么信教的人还有那么多?甚至一些专家、学者也信仰宗教?

(学生讨论)

二、宗教的社会作用(板书)

宗教是一种神化的社会意识,它有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一样,从它产生起,就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和复杂的影响。只要宗教存在,它的社会作用就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社会的作用程度不同。那么它有哪些消极作用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学生议论后

(媒体显示)伊朗宗教与国家权力的冲突

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进一步分析:

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都利用宗教麻痹、削弱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古代东方和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奴隶制封建国家都强制人们信仰宗教。国王常称自己是神的儿子和后裔,贵族也被认为有神的血统,是按神的意志和命令行事。古埃及的法老自称为王国的保护神--太阳神之子,统治权来自太阳神,巴比伦乌鲁克国王吉尔迦美什宣称是女神宁桑所生。日本神道教自称日本民族是天皇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它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即神统。中世纪的欧洲,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天主教会和封建国家相互勾结,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教会在国家支持下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马丁·路德称它为“巨大的吸血鬼”、“无底的罪恶深渊”。中国没有国教,但佛教和道教曾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长达XX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宗教对劳苦大众宣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们只能逆来顺受,不要反抗斗争,等待来生才能解脱苦难。在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战争,宗教成为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个营的军队”,就是这种“工具”作用的生动写照。请问这时宗教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板书)

宗教还宣扬自然界和人的命运由神来主宰,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只能祈求神的保佑与恩赐。天旱、洪水、飓风、地震向人们袭来时,只好听天由命。这又说明了宗教的什么作用?

2)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板书)

自古以来,宗教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在历史上,特别是在中世纪的欧洲,科学被宗教视为异端邪说,许多科学家遭迫害,妄图用神学堵住科学前进的道路。这说明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3)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板书)

以上讲的是宗教所起的消极作用,宗教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呢?

2.宗教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板书)

讲这个问题之前,要求学生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举一个事例说明宗教曾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学生发言)

中世纪欧洲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都囊括在神学之中,所以,欧洲中世纪所有农民运动都以宗教作为联系的纽带和反抗的旗帜,这是因为在对天国的憧憬中,寄托着群众的社会理想。16世纪德国农民闵采尔利用宗教来作为反对诸侯、贵族和僧侣的旗帜。我国东汉黄巾起义造反,根本原因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已达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农民起义利用宗教,正说明他们不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提不出超越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的思想理论和革命纲领,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政治组织,只得利用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形式。这正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这本身就包含着消极作用,到后来还成为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思想根源。如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取了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创立了拜上帝会,宣传天父上帝人人共,普天之下皆兄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是起了好的作用。可是后来封建迷信成分越来越浓,洪秀全天父的代表自居,脱离群众。到后期,丧失了求这和进取的精神,心中只依赖茫茫太空的那位上帝,困坐天京,无所作为。在各民族的历史中,宗教曾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科学、道德、风俗以及生活方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见,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范围内,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1)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媒体展示图片)

2)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媒体展示)

佛教教义之十戒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淫欲④不妄语⑤不饮酒⑥不涂香鬟⑦不听视歌舞⑧不坐高广大床⑨不食非时食(过午不事)⑩不蓄金银财宝

3)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起着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师:宗教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这两个方面哪个是最主要的呢?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略

师:它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是主流。这是由宗教的本质所决定的。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用这种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动,决定了它主要起消极作用,而不是积极作用。

小结:

学生归纳: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宗教的一些基本知识。首先分析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介绍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世界三大宗教基础上,对宗教的社会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宗教在历史上主要起着消极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有利于我们正确观察和分析宗教现象。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宗教是一种()

A.唯物主义世界观B.唯心主义世界观c.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力量

2.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欺骗

B.被统治阶级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c.阶级和阶级斗争

D.人们对剥削制度的恐惧

3.当代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主要是()

A.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B.伊斯兰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c.东正教、佛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选择题

1.BcD2.A3.D

4.政治教案-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难点:民主与专政的辨证关系

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与自学相结合,质疑与练习相统一

教学过程:

一、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是国家权力的两个方面,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在国体方面的具体体现。

1、什么是民主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①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民主的国家形态。因此,民主也称民主制度。

②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

③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④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其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⑤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民主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并为其服务的。

⑥民主是与国家同时地、历史地存在。民主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

2、什么是专政。

专政则是依靠国家政权的暴力对于被统治阶级实行的政治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作为阶级的统治,必须有专政保障。因此,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突出地表明为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①两者相互区别:

第一,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和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

第二,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

民主以政治权利的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专政则以国家权力的强制实施为特征。

第三,两者功能不同。民主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和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专政则是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以保证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

②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第一,民主是专政的社会政治基础。第二,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证。

从国家理论来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统治阶级以什么形式管理国家的问题,其他有关民主问题则是其派生物。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民主制度取代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从来不会是全民的民主,而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这就是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就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治权力,享有民主,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专政的对象。在我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民主,对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分子专政。

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只存在具体的民主,如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民主,而不存在一般的民主,超阶级的民主。只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

二、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关系

1、基本含义:

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国家性质、国家根本任务的变化而变化

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必然表现在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目的和主要作用上。可见,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是国家性质的外部表现。国家性质不同,国家职能也不同。如,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就决定了国家的主要职能是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对外还会侵略、扩张。

3、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关系。

政治统治职能是通过各种政治活动和手段达到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根本经济利益的目的,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对社会经济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达到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可见,这两种对内职能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但必须明确,对于剥削阶级的国家来说,两种职能不是平等的关系,政治统治职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来说是为政治统治职能服务的。比如,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政治统治职能处于次要地位,实际上就意味着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意味着被剥削者取代剥削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仍然具有这两种对内职能。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在剥削阶级基本消灭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两种职能的发展趋势将是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扩大,而统治职能将会不断缩小。

4、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关系

①任何国家都有对外职能,主要是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对于剥削阶级掌权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必然还会向外侵略,践踏别国人权,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对南斯拉夫的武装侵略,就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

②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的关系。一般来说,对内职能是主要的,它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只有统治阶级巩固了对内的统治,才能顺利执行对外职能,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对外职能的实施,有利于对内的统治地位的巩固。可见,对内对外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服务于一个目的,即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三、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第二,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第三,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制度。它决定了我国的民主制度是维护和服务于广大劳动人民权利和利益的政治上层建筑。

第三,我国建立并健全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第一,广泛性和真实性。

第二,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内部实行高度的民主,因此,这种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另一方面,是对于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也是我国人权的特点。

3、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①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④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

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民主与纪律的统一,民主与党的领导的统一。

4、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程序保证。

5、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依据:

第一,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主要是指广大人民同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还担负着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活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重要任务。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第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第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③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第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新时代的内容。

第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国家政权的建设,加强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的建设。

注意:正确理解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即我国国体。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国家政权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资本主义国家和以往一切国家的共同点就是少数人享有民主,而对绝大多数人实行专政,也就是少数剥削者掌握国家权力,对广大被剥削者实行统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则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即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多数人享有民主还是少数人享有民主,是区分不同性质民主的标志。

(3)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和真实性是讲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本质的体现。资奉主义民主,由于是资产阶级少数剥削者享有的民主,因此,对资产阶级来说是真实的,对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来说则是虚伪的,必然以全民民主掩盖其阶级民主。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对其必要性要全面地理解,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认识。其一,从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来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不断发展、扩大民主,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其二,从坚持专政职能来说,由于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国际上还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条件下,必须坚持专政的职能,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保卫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

课堂思考: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关系如何?

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区别:含义不同,另外,民主的发展程度与民主性质的变化并不都是同步的。

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联系:民主性质决定民主的发展程度,民主的发展程度反映民主性质

四、我国的国家职能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所处的历史发展背景,决定了我国具有特定的对内对外职能

1、对内职能主要是:

(1)、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2)、经济职能。即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3)、文化职能。即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2、对外职能主要是:

(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针对练习:

1政府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和银行前往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投资经商和设立机构,这体现了我国体现了我国的国家职能之一是(B)

A、政治统治的职能

B、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C、捍卫国家的主权

D、社会公共服务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从政治学角度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是()

①国家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 ④国家行使政治统治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据此回答3—5题。

3、这一方针说明劳动力资源配置要通过(B)来实现。

A 国家增加就业岗位 B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C 劳动者自身努力 D 市场自身运作

4、这一方针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相问题、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有(B)

①对人民负责原则 ②“三个代表”思想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对这段话的不正确的理解是(B)

A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B在民主制的国家里不存在专政

C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 民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来实现对国家的管理

7、上题材料中的“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C)

A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 B。在劳动人民范围内实行的C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的 D。在一部分人的范围内实行的8、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这是因为(C)

A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B 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C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D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从经济学上看,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C)

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②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③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的自然协调 ④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10、从政治学角度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是(A)

①国家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 ④国家行使政治统治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材料:60年前的一段对话,近来被多次援引。1945年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在同毛泽东谈话时提到“兴亡周期律”,大意是中国历朝历代总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希望中共能够找到摆脱怪圈的新路径。

毛泽东当时没有犹豫:“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次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是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集中展示和显著提升,是在积累既有成就及经验的基础上,满怀信心地展望将来,又一次跳出周期律的重大努力。”

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都被视作增强执政能力的努力。而在政治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作为政改应有之意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冀望获得根本性的提升。

(1)怎样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为什么我党要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当前的执政能力的建设?

答案:(1)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的模式;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2、材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把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工作抓紧抓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就业问题的重要性,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摆在突出位置。”请回答:

(1)运用经济常识的理论分析如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这体现了政治学什么道理?

答案:(1)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总量,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在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要扶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同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向二、三产业转移。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要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5.政治教案-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教案 篇五

2、客户为上,诚信为本,明确目标,实现自身价值;开放,创新,激情,团结。

3、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4、团结,协作,齐心共赢;同德才能走的更近,同心才能走的更远;开拓不息,奋斗不止;激昂挑战人生,成就企业梦想。

5、诚信,质量,实干。

6、服务客户,发展企业,造福员工,回报社会。

7、迎接挑战,勇于创新,乐观向上,永不言弃,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8、真诚,专业,在起东。

9、众志成城在起东,意气风发,飞跃巅峰。

10、竞争,创新,拼搏,共存共赢;安逸,中庸,固守,穷途末路。

11、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

12、付出100%的热忱与努力,世界会为你让步。

13、灵动,与时俱进。

14、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5、创新,激情。

16、你的轴承专家,汽配产品的好高地;现金的制造,贴心的服务,永远的创新;起动机,一点就燃;用心认真的面对每一个问题。

17、创新务实。

18、为企业添动力,和企业同发展。

19、讲求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开拓拼搏,求实创新。

20、开拓创新,务实求发展。

21、用心才能创新,竞争才能发展。

22、成都起东,活力爆棚,成都起东,有始有终,成都起东,双赢成功。

23、增强紧迫感,转变观念,穿新局面,全力抢市场。

24、放飞梦想,成就未来,我与起东共成长。

25、开拓创新。3lian.com/zl

26、开拓创新,优质高效;以服务为基础,以质量为生存,以价格求发展。

27、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28、现在的服务,未来的市场;高瞻远瞩,卓越创新;起东为家,创新为智,诚信为本。

29、时不我待,努力举绩,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30、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31、大道不孤,德必有邻;协作奋进,践行创新,昂扬激情,饱满冲劲,起东有梦,尽在手中。

32、协作,创新,体现价值,共赢。

33、阴天的明天就是晴天。

34、一等二看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35、诚信经营,海纳百川,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客户的需求是我们的目标,市场的占领是我们的追求。

6.政治教案-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建构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为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些内容也是本课设计的依据。

【教材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引言从总体上论述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国家安全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对国家安全意义的认识,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

【学情分析】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与安定环境中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国内外安全领域面临的复杂形势缺乏切实的感受和必要的了解。很难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式,缺少忧患意识。他们往往认为维护国家安全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情,于自己没有太多关系,或者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为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复杂安全形势,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学目标】

1、了解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2、知道国家安全的意义,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的背景、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

3、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重点难点】重点: 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难点: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评价任务】

1、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说出国家安全的意义,归纳出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

2、通过分析,理解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过程】

现在在微信朋友圈掀起了一股“晒步”热潮,“微信运动”引发了无数的手机用户在参与其中。不过在我国某警备区官兵收到了上级发的一条微信:“即日起,停止晒步”。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吗?这说明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活动1: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对国家安全有怎样的认知?有没有将自己当作“局外人”?《法制日报》记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与实地采访的形式,对此进行了调查。90%受访者不清楚国家安全体系。作为八年级学生的你知道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提示学生齐读课本P97的相关链接,指导学生画出“国家安全”这个核心概念。)活动2:我国要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包括11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

活动3:《也门撤侨:大国海军带你回家》

一张照片被中国人刷屏了。这是一名海军女兵牵着5岁小女孩上军舰的照片。背景处是被战火摧残的也门亚丁港。可照片中穿着凯蒂猫背心的小女孩却轻松得像是去参加春游。被海军姐姐护送上军舰的小女孩叫李禹霏。踏上祖国的军舰,小禹霏收下官兵们送给她的布老虎、积木和巧克力,她敬了一个军礼,说:长大了我也要当海军。也门撤侨行动,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临沂舰、潍坊舰和微山湖舰,10天内转战3国4港1岛,5次赴也门安全撤离中外公民共计897人,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能力与担当。

提问:请你谈谈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活动4:

中学生王佳在去年“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时,发现一位外国游人对插有“军事禁区”标志的山林录像。王佳随后拨打“110”报警,使这名外国游人受到有关部门的依法查处。请谈谈你对王佳同学以上行为的看法。

活动5:《国家》的音乐,营造气氛。请学生结合本课的内容,写下课后感。教师总结:当今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正回答了处于复杂环境国家应该怎样做和做什么的问题。要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就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善于把握大势,统揽战略全局,积极主动进取,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的结果去努力,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把握主动权。

板书设计: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7.政治教案-我是谁?-教学教案 篇七

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我在别人心目中是个什么样子,教给学生认识自我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的整体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看到这个课题,许多同学不禁要问“我是谁?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怎么回不知道我是谁呢?”但是,你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吗?,你喜欢自己的个性吗?你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优点、特长吗?你会客观、真实、全面地评价自己吗?

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认识自我”这句是镌刻在古希腊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认识的程度,对其自身发展而言,尤显重要。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正确认识自己。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板书:第8课:我是谁

自我认识,是每个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初中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形成,并且逐步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不断的探索自我、重新建构自我的关键时期。爱莫生认为有两句格言是永恒和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意义的。一是研究大自然;另一则是认识您自己。比较起来认识别人比认识自己容易得多,单以面貌来说,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的面貌,即使是一个最喜欢照镜子的人,他也只可以说是比较熟悉自己的面貌的影子,因为在镜中反映出来的不是立体的真像,因为在真情流露的时候,很少人会立刻跑去照镜子。所以说:

只有认识你自己——你才能够对症下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只有认识你自己——你才能够更准确地发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最迅捷地找到通往成功之路的方向。

板书:

一、认识自我很重要 活动:猜猜“我是谁”

请各位同学拿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我们写一份寻人启事。请注意:这份寻人启事和一般的寻人启事不一样。我们写的寻人启事中要找的人是你自己,你必须在寻人启事中详细、清楚的描述自己,让别的同学一下就能知道要找的就是你。等大家都写好了就收上来,老师读你们写的寻人启事,同学们来猜要找的人是谁?好,给你们3到4分钟时间,大家快点写。(按小组将寻人启事收上来,老师抽几份来读,让同学们猜)

师问:为什么有的寻人启事大家一听就能猜出来要找的人是谁,有的大家却不太容易猜出来呢?

分析原因(1)写的同学没有清楚详细的介绍自己,他对自己的认识了解不够。(2)我们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不太了解熟悉。

(3)写的同学对自己的认识和我们对他的认识不太一样。

刚才我们写的寻人启事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同学们通过自我观察得出的对自己的认识。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确,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理解古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就。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知人者智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这里讲的就是知人要知心,要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心心相通智知人。

自知者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知道自己的人是个明白人。很多人把自己看得又高又大,老子天下第一,实际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个糊涂人。

胜人者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胜过别人的人只是有力的人,工作、学习、运动胜过别人,只能说明你能力很强,并不说明你做得对,如果坏人引诱你去做坏事,你能力越强,害的人就越多;

自胜者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战胜自己才是强有力的人,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原谅迁就,必须要下决心去克服它,改正它,这才是强有力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人仅凭自己的感知,很难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只有借助别人的眼光看看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与自己相对照,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你认为一个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有什么好处? 学生畅谈认识自我的好处。(学生回答)只有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弱势,才能比较理智的选择自己的人生,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行与不行,就很难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所以,认识自我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利于正确的人生定位,正确地认识自我能够保证一个人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自我呢?

板书:认识自我力求准确、全面 看图说话:p41页《山羊与长颈鹿》,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为题,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然,我们不必为此沮丧,也不必为此沾沾自喜。同学们可以看看下面两个故事,体会一下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优缺点。讲故事

《孔雀和朱娜》:孔雀向天后诉苦,说夜莺以她的歌取悦每个人的耳朵,而她的声音非常难听,别人都笑话她。朱娜安慰她,说她有美丽的羽毛是别的鸟儿所不能比的,但孔雀还是很伤心,最后在悲观绝望中死去。

《橄榄树和无花果》:橄榄树笑无花果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换叶,一阵大雪下下来,无花果因为落尽了叶子,雪就无法落在它身上。而橄榄树满树都是叶,雪就落到它的枝桠上,压断了它的枝桠,夺去了它的美丽和生命。

老师总结: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我们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讲故事:《小拳击手的故事》——一个自我认识的成功者

要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人的优势与劣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往往劣势也会变成优势。看书:p42页 写一写

我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原因-----------------------------目前我的不足--我的努力方向--回忆昨天的我--分析今天的我--展望明天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

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一个调查,大家看看“父母亲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和你对自己的认识,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分小组讨论,我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和途径来认识自己)目标检测

学生活动:优缺点大轰炸。填写表格。

先分组活动,各组由一名同学负责,每位同学先将前面填过的优点缺点表格展示给大家,其他同学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每位同学对比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有何不同。然后各组将结果在全班内交流,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1)自我观察。①自身外表和体质状况。如:外貌、风度、健康情况等。②自我形象。如:你在班级、年级、学校的位置、作用,你在公共场合的表 现和适应能力。

③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性格、爱好、特长、道德水平、智力、能力等等。提问:我们观察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我们观察自己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确定自己前进和目标,使自己在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所以,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就要不怕困难,坚定不移地去做,千万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和挫折而灰心丧气,甚至半途而废。

认识自己除了自我观察外,另外的方法就是通过别人了解自己。大家谈谈;怎样通过别人了解自己?

(2)在与他人的接触中认识自己。(3)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中认识自己。

在通过他人了解自己时,最好是主动一些,态度要虚心和诚恳。阅读p44页,资源链接

教师总结:每位同学记录活动结果,全面认识自己。并以此为参考,经常自我检查,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出现应有的风采。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如果你不能做一棵青松屹力山巅;就去做峡谷中的一从灌木——但要做最好的摇曳在溪边; 如果你不能做参天大树,就做一棵矮树乐而无怨。如果你不能做一棵矮树,就去做一棵小草,把大道装点得更加美丽;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大马斯吉鱼,那你就做一条小鲈鱼也好——但要做最快活的小鲈鱼在湖中游戏!

如果我们不能做船长,那就做水手,在这里我们都有广阔的天地。要做的事有巨有细,而我们必须急事优先。如果你不能做大道,那你做小路;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那就做小星,大小并非是决定成败的理由——做什么就要出类拔萃、精益求精。——道格拉斯·马尔洛赫

诗朗诵《我就是我》

8.政治教案-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教案 篇八

(一)知识回顾。

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九、十两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1.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公民与公民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禁止非法侵入)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的人身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5.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婚姻自由、结婚的条件和程序)6.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父母子女关系的产生、父母的义务、子女的义务)

我们刚才对这两课的内容做了一个大致的回顾。这些内容还是零散的、孤立的。我们应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应看一看这些知识之间有何

(二)内在联系。请同学们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下归纳、整理,你能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对。最明显的联系就是按课的内容归纳。分属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种思路。你还有其它思路吗?

下面我给大家再介绍一种思路:按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去把握。(见课件)同学们还可以有其他思路,你们不妨去试一试。下面我们来看第3个方面:

(三)易错易混知识分析。(见课件)1.公民与人民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人民的范围不包括敌人在内。公民包括人民和专政对象(含罪犯),其中占人民绝大多数。2.人身权利与人身自由权利

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内容。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3.名誉权与荣誉权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名誉权是公民人格尊严中最重要的权利。

荣誉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一般通过表彰授予,属于一种精神鼓励。

一个人获得的荣誉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名誉。4.婚姻自由的两个方面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必要补充,二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5.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形成(详见课件)

(四)联系实际,行为指导

我们学习政治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了解法律,记住多少法律条款,知法之后更重要的是守法、用法、护法。下面我们就共同分析一下和同学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一些内容。看看我们学习了这些知识以后,应该怎么做。(见课件)1.依法维权方面

(1)不受非法搜查、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搜查必须由执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逮捕由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拘禁由公安机关严格依法进行。

超市擅自扣留、搜查顾客;教师、领导擅自搜查学生、员工都是非法行为。(2)保护隐私

隐私权就是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个人生理上的缺陷、隐疾,个人的心理活动、日记的内容都属于隐私。

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我国由于封建传统等原因,对个人的隐私重视不够,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另外还有“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的观念,一定要“坦诚相见”的观念,同学们要有个正确认识,你有权隐瞒你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3)保护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自由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私拆、毁弃、偷阅他人信件。

现在写信的人少多了,是不是这项自由和我们关系不是那么密切了。不是的,电子邮件也属于公民的通信手段。公民的通信包括书信、电报、电话、电传、电子邮件等多种手段。(4)未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抚养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免除,即使父母离了婚,这种义务依然存在。

对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的父母,子女有请求付给抚养费的权利。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要注意未成年子女,除有无条件抚养义务外,父母还有教育、保护的义务。此现象在北京已不多了,但个别家庭可能还会存在这一问题。那应该怎么办呢? 2.自觉履行义务方面(1)孝敬父母

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应尽的义务。

父母把我们辛勤抚养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一个只有几斤重,只会哇哇哭的婴儿长成我们今天的模样,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呀。所以,我们做儿女的理应孝敬父母。讲成年子女的义务。那么我们未成年子女是否就无此项义务呢。不是的。

可以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籍。如多体谅父母,承担必要的家务;多和父母进行沟通;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慰籍父母。(2)不得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不要伤害他人,要尊重他人(3)尊重老年人,关心残疾人

可以说,没有老年人也就没有我们青年人,老年人无论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都付出了许多。我国现在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们身边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我们应尊重老年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和老年人试着交朋友,老年人有很丰富的人生经验,对我们一定会大有益处的。我们还可以到敬老院。

残疾人虽身有残疾,但在人格上与正常人是完全平等的。我们不能歧视他们。要多体谅他们的不便,你能体会到一个盲人的感受吗?

(五)情景分析

1.材料一:2003年3月17日晚,大学生孙志刚因未带暂住证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错误收容,并送至广州市民政局收容遣送中转站。后又被送至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19日晚救治站护工乔燕琴指使李海婴等8人先后两度对孙志刚轮番殴打。20日上午孙经抢救无效死亡。6月9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乔燕琴死刑,其他11名案犯分别判死缓无期或有期徒刑。孙志刚案涉及的原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李耀辉等6人,构成玩忽职守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3年。

材料二:近年来,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立法、修改甚至废止的呼声一直就没有停止过。4月25日,孙志刚案被报道以来,收容遣送制度再次引起社会知名人士和法律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0日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不准拘禁或者变相拘禁受助人员;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或者唆使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

请回答:上述两个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中的公安机关错误地收容了孙志刚,说明侵犯了孙志刚的人身自由;乔燕琴等人严重侵犯了孙志刚的人身权利。他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材料二说明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2.据《北京青年报》报道;6月15日上午,海淀城管执法人员准备对孙某的违建进行拆除,当城管队员动员其离开现场时,孙某等人竟然从房顶抄起木棍向队员扔去,毫无防备的一名队员当即被打中。当随队公安民警冲上前制止时,孙某又将民警左臂打伤。瘦弱的女队员白建军为了掩护同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飞来的瓦块,自己头部却被瓦块击中,造成皮裂伤,缝合了7针。

请结合所学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孙某的行为侵犯了执法人员的生命健康权,(防碍了公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们不能侵犯其他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对处治机关的处理存在异议或不满,应该通过合法的手段寻求解决。

3.2003年1月13日,北京市教委颁布了新的《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以下是其中部分内容:

5、举止文明。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

9、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对外宾以礼相待。

13、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21、爱护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涂抹刻画。借用公物按时归还,损坏东西主动赔偿。

28、尊重、倾听父母的意见和教导,体贴关心父母。主动把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告诉父母,礼貌回答父母的问话。

请回答:以上内容中哪些属于保护人身权利或孝敬父母的内容?并请具体说明。

4.南京审计学院国贸系的邵波,称自己不舒服,向任课老师邵兰大请假。邵老师没有同意。邵波称邵老师走到讲台上带上话筒后对他说你有什么用,你不如去种地,你不如去干泥瓦工。而邵老师说她的意思是农民种地、工人盖房子要比坐在这上课累得多,主要是想让邵波留下来上课。

9.政治教案-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教案 篇九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案

课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班级:高一x班

授课教师:xxx

课时: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教学难点与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2、讲授新课环节

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同时思考教材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一组镜头反映了我国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是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国家机关、开展管理国家的各种政

治活动的。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我国的政体

1、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制度来组建国家政权机关的。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专家点评、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国家机构一般由哪些国家机关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国家机构一般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组成。不同国家在具体设置上有所不同。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并同其他国家机关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了解』: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一个国家的政体总是体现国家的阶级性质,为维护国家性质服务。

2、我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体只能是采用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思考:什么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形成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保障,只有统一人民的意志,才能维护人民的根本权益。离开民主的集中和离开集中的民主,就会导致专制独裁和无政府主义。

(2)表现: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法予以罢免。

这表明我国权力机关具有广泛的民主基础,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统一。

第二、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0页“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表明我国权力机关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各国家机关分工实施,各司其职,国家机关之间存在着权力制约和监督。既有利于权力机关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统一行使权力,又有利于其他国家机关在集中指导下依法行使民主职权。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这表明我国中央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各地方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分工实施。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统一。

教师提问:根据上面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学生活动:讨论、总结、发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师提问:请大家阅读教材61页“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简表”,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可见,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二)、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4、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3、小结环节

人民代表大会

1、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基石政体与国体及其相互关系

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及表现(重点与难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的含义

决定因素

3、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

(重点)

优越性

4、课堂练习环节

[例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C)

A.依法治国B.对人民负责C.民主集中制D.三权分离

[例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制度。这表明

(D)

①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人民民主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例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5、课后作业

思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代议制的异同点

附板书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上一篇:西城区流动人口典型调查表填写说明下一篇:清华大学校长的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