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社会调查

2024-10-25

行政管理论文社会调查(精选8篇)

1.行政管理论文社会调查 篇一

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社会学

1.关于社会保障有关问题(选择某一具体问题)的调查 2.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查

3.中国社会问题(选择某一具体问题)调查 4.中国老年人问题(选择某一具体问题)的社会调查 5.中国婚姻家庭问题(选择某一具体问题)调查 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选择某一具体问题)调查 7.关于某个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情况的调查

8、关于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

9、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调查 10.关于解决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的调查

11、关于下岗职工培训、再就业等若干问题的调查

12、关于人才流动的情况的调查

公共关系方向

1.政府公关工作的现状调查 2.公关从业人员素质调查

3.我国企业公关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调查

公共伦理学

1.政府信任关系调查 2.勤政为民典型调查

行政管理学

1、关于政府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2、关于政府部门或机构的现状及改革

3、关于政府人事行政机关及人员的现状及改革

4、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5、国家公务员任用与更新制度。(任用、调配、培训等)

6、国家公务员激励与保障制度。(考核、奖励、工资、保险、福利、回避等)

7、有关机关行政的任务、内容、职责等的调查

8、关于行政决策体制(领导决策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与程序调查

9、关于公共部门行政执行主要环节实施情况的调查。(行政指挥、控制、协调与沟通)

10、关于行政监督现状的调查。(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法制监督、社会监督)

11、关于税收制度及其实施

12、关于政府采购

13、关于依法行政

14、关于现代行政方法的实施

15、关于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分析

16、关于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17、关于城市社区管理

18、关于社会保障与公共安全

19、关于行政改革的实施与现状(政府再造、电子政府等)20、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

1、对行政机构领导者素质的调查

2、关于领导者的专业背景的调查

3、领导群体结构研究

4、领导素质测评中的定量分析

5、关于领导行为与组织凝聚力的关系

6、领导决策失误的原因探讨及影响的调查

7、领导角色与危机处理

8、关于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9、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调查

10、认知理论的应用

11、关于态度改变理论的运用

12、个性与成就关系的调查

13、关于人才选用和培养

14、某组织管理干部需要结构的调查

15、“需要层次论”对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16、关于某单位的现行奖励制度

17、“双因素理论”与调动积极性

18、“挫折理论”与运用

19、关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20、对当前信访工作实施情况的调查与看法

21、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22、领导行为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

行政法学

1.我代理的一起行政诉讼案件 2.我帮助解决的一起行政纠纷 3.关于交通处罚情况调查 4.市容环境卫生执法情况调查 5.环境保护执法情况调查 6.我旁听的一起行政诉讼案件 7.基层政府行政执法情况调查 8.城市拆迁行政执法情况的调查

社区管理

1.某一社区居民自治情况调查 2.某一地区街居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 3.某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调查 4.某社区工作志愿者情况调查

5.某社区党建工作及党组织在城市社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调查 6.某社区群众文化工作调查 7.某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工作调查 8.某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调查 9.某社区治安治理工作调查

10.天津某区在社区中的民间组织情况调查

公共政策

1.天津市某项政策调查(如七部委、八项政策引发的平抑房价政策及房地产市场反映)

2.追踪某项政策(如天津市外环线从“收费”——“不收费”的政策性变化)并写出专项政策调查 3.天津“第三部门”调查(可限定这类组织的行业类别,如“天津广告行业协会调查”、“天津社会收容、救济工作中的非政府组织情况调查”)

4.对公共政策,天津公众社会参与度调查 5.天津某一问题(或事件)的听证会调查

6.天津某区政策评估机构调查(可再化小为“XXXXX区人大政研室调研”)

7.核心政策主体信息系统调研(如XXXX区政府所属的信息中心调查)8.某项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调查

9.从现在起观察天津奥运政策并写出“某一专项政策”的调查报告(如“群众体育政策”)

10.某一专项调研:

(1)当前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查(2)当前“新华侨”政策调查(3)当前天津“台属”政策调查(4)在津台湾就读大学生的政策调查

(5)天津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现状、影响及政策调查(6)天津自由职业人员的情况调查(7)在津台商企业政策调研

(8)关于国企部分人员“一次性经济偿”退休政策的调查(9)关于城市拆迁过程中的“补偿”政策调查(10)津郊“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政策调查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政治学

1、政治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2、政治的本质

3、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

4、网络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研究

5、政治权力来源研究

6、市民社会研究

7、德治与法治

8、政府执政能力研究

9、社会转型与政治稳定研究

10、公民文化与政治现代化研究

11、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研究

12、后现代国家的政治现代化研究

13、政治合法性研究

14、政治文明研究

15、民主化途径研究

16、村民自治与草根民主

17、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

18、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19、政治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0、江泽民政治思想研究 公共关系

1、试论公共关系在企业形象建设中的作用

2、公共关系在品牌链中的有效运用

3、论决策者的公共关系意识

4、试议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5、从公共关系学角度分析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6、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7、关于公关的误区

8、企业“危机公关”的对策研究

9、新闻传播与公共关系

10、对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11、树立全员公关意识积极应对纠纷

12、论我国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环境

13、公共关系教育分析

14、组织内部公众探讨

15、案例分析——某事件中的说服

16、试析组织成员形象对组织形象的影响

17、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探讨

18、抗非典过程中的舆论导向研究

19.试论其他相关学科对公关学科的影响与渗透 20.试论政府公关工作的现状及其薄弱环节 21.公关人员素质初论

22.我国企事业公关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3.现阶段公关理论与公关实践的不足 24.公共关系与商业化社会 25.公共关系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6.服务行业公关特征

27.非企业单位(政府、事业单位、军队、民间团体等)公关工作的特点 28.改革与公关实践

29.公关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 30.公关机构的内部建设 31.社会不正之风与公共关系 32.公关人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

1、现代社会对行政机构领导者素质的要求(现代社会对领导机构管理者素质的要求)

2、案例分析——权变理论的实际应用

3、论领导权力的有限性

4、关于授权的研究

5、对法人化腐败的遏制

6、道德约束分析

7、我国领导体制改革趋势前瞻

8、WTO对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影响

9、试论领导环境对领导主(客)体的影响

10、论领导者的专业背景

11、领导群体结构研究

12、领导素质测评中的定量分析

13、试析领导与组织凝聚力的关系

14、案例分析——某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群体研究

15、领导决策失误的原因探讨

16、领导角色与危机处理

17、危机处理的误区

18、案例分析——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9、论协调——文化的角度

20、试论领导者的文化背景与领导方式的关系

21、关于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

22、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探讨

23.谈激励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4.认知理论启示

25.领导理论与领导能力的提高 26.试论个性与成就 27.个性理论与人才选用

28.某组织管理干部需要结构的调查

29.“需要层次论”对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30.谈某单位的现行奖励制度 31.试述“双因素理论”与调动积极性 32.“挫折理论”与运用 33.激励理论的运用

34.试论“内激励”的地位与作用 35.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36.对当前信访工作思维方式的几点看法 37.谈领导者的影响力

38.运用系统原理开展工作的初探 39.试述领导的知人善任 40.领导与决策

41.思想库在领导决策中的地位 42.浅谈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43.关于提高干部素质问题初探 44.领导行为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 行政法学

1.论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

2.行政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试论我国行政法的特点

4.行政法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5.试论“依法行政”原则 6.论我国行政立法的特点 7.自由裁量权中的滥用职权行为 8.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中的显失公平问题 9.试论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10.论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行政法治建设 11.论行政立法的程序及其技术 12.行政越权与滥用行政职权 13.论行政合同的特点 14.如何加强我国的行政监督 15.行政违法的特点及其责任 16.行政侵权及其赔偿责任 17.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18.论我国行政复议的特点 19.论我国行政赔偿的特点 20.论我国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21.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 2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法制建设 23.行政监督与反腐败斗争 24.精简机构与我国机构编制法 25.论国家公务员法的建设 26.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 27.行政审批与行政备案制度 28.论我国的劳教制度 29.论行政罚款适用范围 3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1.行政立法与违宪审查 行政管理

1、以行政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社会问题

2、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行政管理现代化评价系统初探

4、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原则

6、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

7、提升政府公共行政职能 适应社会快速发展

8、关于社会发展中的行政道德问题的思考

9、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应对WTO挑战的对策选择

10、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

11、浅论企事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

12、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养老保险工作的思考

13、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14、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

15、当代社会依法理财问题的探讨

16、谈谈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的策略建议

17、谈我市党政机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路对策

18、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19、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思考

20、城市化建设中的信访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21、论我市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

22、论地方政策的决策模式

23、牢记为民服务宗旨 树立良好政府形象

24、浅谈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

25、浅谈加快我市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几点政策措施

26、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

27、浅谈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28、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

29、试论经济法与现代行政管理

30、减轻农民负担的几点思考

31、乡镇政府体制改革之我见

32、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之浅见

33、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34、浅析知识管理的目标与策略

35、浅析国有资产流失及管理体制的完善

36、试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37、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

38、试论依法行政

39、论行政管理效率观--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

40、浅谈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技术化

41、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42、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根源

43、谈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44、略论“三农问题”的出路建议

45、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

46、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7、浅谈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48、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探析

49、略论遏制吏治腐败的治本之策

50、创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之我见

51、浅谈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

52、浅议政府工作中的浮夸问题及治理对策

53、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

54、浅论“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55、浅谈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与对策

56、当前提高村级组织威信的几点想法

57、浅谈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其工作措施

58、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转制度建设的思考

59、浅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其要求

60、浅谈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61、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影响

62、论我国入世以后的反腐新课题

63、试论行政程序法治化

64、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65、对我市实施小城镇战略若干问题的探索

66、浅述领导干部正确的权力观

67、浅谈政府保护自然资源的若干措施

68、管理策略浅论

69、试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管理变革

70、浅谈管理中的“人本”问题

71、浅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与措施

72、浅谈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工作措施

7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行政发展方向

74、正确认识并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想法

75、关于加快城镇化与解决农村问题的关系之我见

76、公共管理基本问题的初探

77、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市农村社保体系的理由分析

78、新时期企业如何做好管理创新

79、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80、依法行政阐释

81、对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认识

82、行政效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83、论传统文化对我国管理的影响

84、社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85、当前行政违法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与矫治

86、坚持人本管理,尊重员工价值

87、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88、论我市农村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89、管理学问题初探

90、我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对策探讨

91、我市目前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措施

92、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探讨

93、浅谈知识经济时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

94、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9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96、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多重思考

97、浅谈当前我市社区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98、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99、关于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思考

100、浅谈领导干部权利信用的缺失表现与重建对策

101、浅谈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

102、小议企业行政管理

103、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内部开发 104、论人本管理

105、浅析WTO与政府职能的转换

106、浅析知识社会中行政组织的创新

107、论政府人事管理的变革—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公共资源管理

108、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

109、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

110、政风评议方法初探

111、浅谈行政道德的制度化

112、浅议我国政府采购制度

113、中国“电子化政府”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114、浅谈对中国入世后行政管理体制的几点认识

115、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优先的原则

116、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中村”改造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117、浅谈公共行政的公共管理

118、管理在于创新

119、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艺术

120、统筹城乡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21、谈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122、浅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123、试论民政工作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作用

124、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之我见

125、进一步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思考

126、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析 127、农村基层行政科学化思考 128、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129、知识管理与行政组织创新关系的初探

130、浅论我国当前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及其改革策略

131、浅论提高我市农民收入的二大对策

132、浅论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

133、谈我市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措施

134、从农村社会分层看村民自治与配套制度

135、论乡村三重关系

136、论政府作风的制度化建设

137、论根除吏治腐败的几项对策

138、政府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139、关于完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的对策研究

140、关于中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度的思考

141、浅论完善政府形象的现实措施选择

142、试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

143、论社会公正与公共政策

144、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

145、论政风建设

146、论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价值选择

147、反腐斗争 任重道远——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治本策略

148、论公民在民主治理与政治秩序中角色

149、税收征管改革后如何有效实施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150、入世对廉政建设的影响及其相关对策

151、浅谈行政监督体制改革中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原则 152、浅谈加入WTO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及对策

153、提高现代企业管理者全面素质之我见

154、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155.浅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 156.行政功能转变的意义与途径 157.论行政领导权威 158.论行政领导艺术 159.论行政领导的权力与义务

160.行政领导廉洁自律的现实意义与途径 161.我国现行人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162.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 163.试论中国行政管理的特色 164.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关系初探 165.在行政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166.完整统一原则在行政组织改革中的运用 167.“协调”功能在行政运行中充分发挥之案例分析 168.行政决策科学化初探

169.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70.建立行政信息网络的研究 171.行政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172.略论行政执行中的控制 173.行政法规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174.行政监督的民主化与法制化 175.行政监督与廉政建设 176.试论行政机构改革

177.系统方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178.试论“目标管理” 179.试论“权”与“责” 180.试论我国客观行政职能的手段 181.论行政执行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182.试论分权管理的行政组织指导原则 183.论行政权力

184.反腐败斗争与政府职能的实现 185.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初探 186.行政改革趋势初探 187.试论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 188.试论政府职能及其政府职能的转变 189.谈谈依法行政 190.试论行政监督

191.试论行政管理的技术方法

192.浅析××单位行政管理的现状及改革(可泛论或就某一侧面)193.寻租行为研究与治理

194.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探索

人力资源、管理学

1.企事业领导素质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2.管理者的业绩考核及考核标准 3.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5.人性假设与市场经济 6.谈“感情投资”的管理模式 7.论凝聚力与士气 8.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9.集中领导与民主决策 10.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11.激励理论研究 12.提高管理效能的途径 13.竞争与合作

14.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事业决策质量的作用 15.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16.企事业团队管理

17.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思路 18.企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19.试论公平与效率 20.中国组织环境的特色

21.组织文化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22.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对改进目前管理方法的贡献 23.组织行为理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24.组织行为理论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 25.浅谈组织变革

2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27.论企事业教育的作用 28.组织文化模式研究 29.我国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 30.企事业文化的塑造

31.市场经济运行与公共行政管理 3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33.完善行政管理监督的途径

34.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规范与监督管理 35.各种市场行为的规范与监督 36.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的原因及克服对策 37.假冒伪劣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38.虚假广告和广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39.关于虚假宣传、广告行为的规范管理 40.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 41.行政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42.行政管理法规的特征分析 43.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与改革 44.行政管理现代化 45.行政管理行政处罚 46.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

47.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 48.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 49.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50.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事业中的运用 51.论管理创新

52.电子政务的应用与模式研究 53.关于公共关系策划理论与实践应用 54.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55.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 56.企事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 57.中国特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探索

58.21世纪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 59.企事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 60.人力资本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61.企事业文化的塑造

62.论现代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要求 63.论企事业公共关系工作的结构性调整 64.21世纪中国企业公共关系的发展方向

公共政策

1.试论在我国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下的公共政策选择 2.试论我国公共政策主体的现状

3.试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4.试论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公共政策目标决策 5.试论“入世”和国际新环境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 6.试论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 7.试论当前中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特征 8.试论当前中国对非官方政策智囊的支持性政策 9.试论当前中国政策决断系统的活动规律 10.试论当前公共政策决策的体制类型 11.试论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12.当前界定决策问题的一些认识误区 13.试论当前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主要原则 14.浅论决策方案调整中的常见误区

15.试论“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政策环境因素 16.试论当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分配 17.试论当前对公共政策评价的一些误区 18.试论当前如何推进对公共政策的科学评价 19.试论当前公共政策评价面临的制度难题 20.试论公共决策思维的新特点

21.试论“灵感”、“联想”等在公共决策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22.论论“系统分析”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23.在我国建立多者博弈的公共政策体制的若干思考 24.试分析某一公共政策案例

25.试论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理念转型与创新

社区管理

1.试论传统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基本差异

2.试论当前天津城市社区面临的独特挑战 3.试论社区“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4.略论当前政府在“社区管理”上的新改革 5.试论社区服务的主要特征 6.试论社区工作的主要原则

7.试论社区治理的主要策略和当前选择 8.试论城市街居制

9.试论我国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化趋势 10.试论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 11.试论城市基层社区的形成和发育

12.试论我国二分法社会结构对当前社区的影响 13.试论“市场失灵”对当前社区的影响 14.试论“政府失灵”对当前社区的影响 15.试论我国“第三部门”在社区的发展前景 16.试论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 17.试论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 18.试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与地位 19.试分析社区志愿者组织 20.试论社区的公共事业管理 21.试论社区环境与社区物业管理

22.解决天津社区物业管理中矛盾与问题的政策思考 23.如何正确处理社区“业主委员会”与居委会的矛盾冲突 24.试论天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5.对天津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几点趋势研究

2.行政管理论文社会调查 篇二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内涵

网络虚拟社会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 网民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信息互换与信息交流从而产生社会互动形成的。因为网络成员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观点、感情和社会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建立在这种网络群体交流之上的网络社区自然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网络虚拟社会的内涵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 与其存在不可分离的关系, 它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独特延伸, 并与现实社会交融共存, 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基本生存空间。虚拟社会已经并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以及人们的生活 生产方式等。

二、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

虚拟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现代人类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网上与网下互动愈来愈密切, 网上因素对网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也愈来愈直接, 虚拟社会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 双刃剑作用更加明显。

(一) 虚拟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 获取信息更为快捷。在以计算机 、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空间中, 信息发布更为随心所欲、存储量更大、传递更加迅速、传播更为广泛、成本也更加低廉。

2. 成为表达个人观点诉求的交互平台。由于虚拟空间的开放性及匿名性, 任何人在网络中都能获得传播与交流的权利, 摆脱世俗的等级身份, 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并且承担较低的风险, 更能表达内心真实的诉求。

3. 更好满足娱乐休闲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 , 宽带连接得到普遍应用, 各种应用程序的设计应用, 为广大网民提供多元化的娱乐内容。

4. 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使消费者完全可以“足不出户, 自由购物”, 扩大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另一方面, 电子商务增加了现实社会的就业机会, 十分有效的补充和拓展了就业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 虚拟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1. 造成信息失真。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海量的信息 , 给我们广泛选择同时, 也带给我们选择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的匿名性, 让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被彻底消弥, 每个人在知觉与不知不觉中, 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发布各类信息、发表各种言论。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网络环境不再清澈、透明和纯粹, 由此产生了全社会的信任危机, 造成社会公共利益的实质伤害。

2. 网络聚焦放大现实社会矛盾。与传统的信息传 播相比,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放大效应”。各种有害、虚假信息和言论一旦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就会被进一步聚焦扩大, 局部问题全局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 一般问题政治化, 造成难以预料的社会影响。

3. 网络舆论导向严重影响现实社会。互联 网具有覆盖广、传播快、更新及时的特点, 一旦网络热点形成, 各种舆论就会交织在一起, 排山倒海而来, 一些善意或非善意的言论就此“脱颖而出”, 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若正规媒体引导不及时, 容易出现以讹传讹, 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甚至将舆论风暴演变成现实的公共危机事件。

4. 网络违法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强、辐射面广、传播迅速等特点实施网络违法犯罪。近年 来网上犯罪涉及的金额愈大, 牵涉的人员愈广, 影响力也愈大。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

三、当前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虚拟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新领域和新课题, 在该领域中, 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管理规律可能面临失灵的困境, 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 必须深刻认识当前虚拟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虚拟社会的管理理念陈旧

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方式,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但目前的管理理念还不能有效适应这一重大变化, 很多做法和思路还是依靠过去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经验。

(二) 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虚拟社会是一个新生事物, 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 但是, 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目前, 虚拟社会管理的立法层次低, 部门规章多, 现有法律资源的网上延伸不够, 网络立法还不能适应网络发展形势的需要。

(三) 虚拟社会的管理机构尚未理顺

虚拟社会管理主体涉及信息产业、公安、文化、工商、教育、通信管理、新闻出版等单位, 但这些职能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各部门均有自己管理领域的规章制度, 多头管理、规则冲突、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无法凝聚合力, 出现管理空隙。

(四) 虚拟社会的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 新技术层出不穷, 我们缺乏对新技术的自主研究, 使得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专用设备和技术手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技术提升和更新, 就很难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五) 网络企业、网络用户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滞后

虚拟社会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的存在和健康发展比现实社会需要更充分的条件和更良好的环境, 需要网民等每个社会成员的悉心呵护。但是, 目前一些网络运营企业、网络服务提供商等网络企业没有认识到或者忽视网络安全工作的严峻性, 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责任, 对网络业务的控制能力普遍较弱, 极大地阻碍了网络虚拟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四、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构建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上的扩展。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扩大,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必然向互联网上延伸管理职能, 在此基础上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探索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 包括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通信管理、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 多层次、全方位地共同管理虚拟社会中的各类问题。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构建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一) 立法监管

针对虚拟社会的自身特点及现有法规中存在的问题, 尽快建立健全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应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来理顺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 确定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和工作关系, 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全体公民在维护虚拟社会安全中的权利和义务, 使之有法可依, 切实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法制责任。同时要依法关闭违法违规网站和频道。

(二) 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道德是传统道德规范在虚拟社会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虚拟社会中的道德与传统道德有很大区别。传统道 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 而网络道德主要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全力全面净化网络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开展网络文明行为公德教育。通过价值判断的频繁交锋, 形成一个网络行为的参照系, 向大众指明那些是应该或不应该的网络行为, 引导虚拟社会人应对他人利益和权利应有的尊重, 善用自己的自由, 避免权利的滥用和误用。其次要加强网络文明行为警示教育。在现实社会的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 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公开曝光网络常见的犯罪案件和违规行为, 从而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 加强自我约束、自我防范, 自我保护意识。

(三) 政府部门监管, 其他职能部门协作

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为此, 一是必须以政府为主体, 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教育、通信管理、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协作, 强化监管。二是必须将全社会对虚拟社会管理有益的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非政府组织都纳入到综合管理参与体系中来, 共同参与虚拟社会的综合管理。三是建议在中央或国务院层面成立专门负责虚拟社会管理的领导机构, 指导和协调全国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 在理清各自职责的基础上, 明确分工, 形成合力, 逐步健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虚拟社会管理通报制度、协作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政策调控、行业管理等多元化手段引导互联网业界行业自律, 实行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的良性发展。

(四) 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

虚拟社会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正因为技术在网络虚拟社会形态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所以只有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做强力支撑, 才能维护正常秩序。

首先, 要着力加强网络技术研发。要抢占技术制高点, 取得工作主动权。一是要推进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堵塞网络安全漏洞。二是要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 运用先进技术管理手段, 提高网络打击管理能力, 全面查处和清理网上有害信息、非法网站。三是要充分运用网络, 构建服务于广大网民的咨询、求助、意见、建议等联系, 建立沟通、互动的网络平台, 全面提升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技术水平和覆盖层面。

其次, 完善网络技术更新改造。对现行的网络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 对数据库等安全性在技术上要严格把关。一是要建立个人电子身份登记制度, 强化网络安全审计措施的落实。二是要推行“网络实名制”。三是要建立与网络开发商、运 营商的技术协作机制, 使公安机关及时跟进网络信息前沿技术发展动态, 准确评估网络应用服务安全问题, 并在管理和打击中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再次, 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内部及各个机构之间, 利用信息技术, 以信息链、业务链代替金字塔的层级结构, 在网络上可以实现政府组织内部结构的整合与重组、对政府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和简化, 从而提高政府内部事务处理效率, 促进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流转共享及协同管理。

(五) 国际合作

在国际上, 虽然各国互联网分属不同的主权范围, 但又彼此相联。这就决定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作为 非传统安全的网络安全问题, 不只是某个国家的自身安全问题, 也不是单凭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种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国际网络安全问题, 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要开展长期、广泛和深入的各国政府、各种国际组织、民间团体、私营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充分合作。 要积极拓宽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渠道,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机制, 通过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 来维护虚拟社会管理安全, 逐步形成各国参与、普遍受益的网络安全格局。

总之, 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 必当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 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通信管理、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立法监管、网络道德建设、政府部门监管、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国际合作五方面的体系建设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未雨绸缪, 积极主动地开展对虚拟社会管理工作, 营造虚拟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维护虚拟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郭玉锦, 王欢.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曾令辉.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9 (4) .

[3]李继尊.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治理[J].商业时代, 2006 (21) .

3.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篇三

深化平安创建。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以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切实落实平安创建各项措施。提高平安创建工作质效,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一是健全大调解机制。重抓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实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全覆盖;重抓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纪调对接,拓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渠道;重抓调解工作的排查研判、接待受理、分流指派:协调处理和检查督办工作,规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重抓调解队伍教育培训,培养一批调解专家、调解能手,确保矛盾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8%以上,确保不发生民转刑案件。二是完善大防控体系。策应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外来流窜作案增多,犯罪的智能化、暴力化、动态化加剧的趋势,努力适度超前。积极应对。三是加快推进科技防范建设。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快乡镇、道路治安卡口、重点单位、公共复杂场所、居民居住区技防建设,在所有镇均已建成治安监控中心的基础上,努力使全县公共复杂场所、重点单位、大型商场超市、居民小区技防设施安装率达100%。四是加强社会面巡防控制。建强县城区巡防大队,组建镇巡防中队,用活护村队,发动各界群众参与群防群治,构建覆盖全县城乡的县、镇、村三级治安联防网络。继续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增强治安防控快速反应和实战打击能力,稳准狠地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让本地犯罪分子不敢作案。外来流窜犯罪分子不敢来洪泽,来洪泽犯罪也逃脱不了打击。五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突出抓好外来人口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等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消防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和危险物品管理,预防和减少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信访机制。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一是完善渠道畅通机制。在巩固县长热线、矛盾调处中心接访等信访渠道的基础上,把县四套班子各位领导和各镇、各部门主要领导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开。同时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定期开展联合大接访活动,确保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通畅,问题化解及时到位。二是健全排查预警机制。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目标,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对因信访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县、镇、村、组、户五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和密度。密切掌握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异常信访行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员、重点问题,超前做好化解、处理、稳控工作。三是落实包案处理机制。严格执行信访会办制度和查办督办制度,健全重点人头、重点信访问题包问题调查、包解决处理、包教育转化、包稳控处理、包依法处置“五包”责任制,构建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四是建立信访救助机制。设立信访专项财政救助资金,重点用于信访弱势群体解困援助。为有困难的信访老户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帮扶,引导信访老户停访息访、创业致富。五是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并执行信访保证金制度、定期通报、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信访效能监察,加大对越级集访、赴京上访、非正常上访和特殊时期重点人头稳控的考核,对出现重大信访问题的镇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完善后备干部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制度。将成绩突出者优先向组织部门推荐,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信访、关心信访、支持信访的良好局面。

加强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围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两大重点,打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是抓好普法宣传。着力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镇村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等五大重点群体的学法用法守法,带动和推动全社会学法知法、依法办事。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更加有效、更加简便易行的评议考核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向社会承诺,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放心”活动,加强对公开承诺的跟踪检查。确保做到执法权力阳光运行,公开透明。三是推动司法公正。认真落实执法规范化建设各项措施,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开展年度执法质量综合考核。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增强社会效果。四是兴办法治实事。围绕民生帮扶,每年兴办一批法治实事,着力解决好上学贵、看病难、假冒伪劣农资、食品药品安全、企业环保、征地拆迁、游戏网吧监管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逐步放宽法律援助条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确保符合条件的特定困难群体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帮助弱势群体维护法定权益和公平正义。

(作者系中共洪泽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4.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篇四

调查目的:促进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关于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

个人素质、提升企业形象。

调查对象: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调查内容:

1.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基本情况

2.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成功经验

3.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4.完善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对策

调查方式:查阅资料、座谈、个别访谈

调查地点:四川省双流县九江镇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调查时间:20xx年8月15日至20xx年9月25日

调查人:

调查过程记录

第一阶段:查阅、搜集相关的信息材料

第二阶段:对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进行深入了解

第三阶段:整理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完成报告

关于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相关情况,笔者于20xx年6月15日至20xx年8月25日对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了“多看、多听、多问、多查以及多想”的方式,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得到了该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笔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一、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基本情况

企业员工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通过培训员工不仅是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员工受益的同时企业的业绩也不断提升,达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16人,16人为研究生以上毕业、20人为本科毕业、26人为专科毕业、54人为专科以下毕业;

在全体员工中相关生物专业毕业的人数仅为30人,约为总人数的25%;

75%的员工虽然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但对于生物药品知识熟悉的人仅65%;

对生物药品了解完全不了解的员工占到40%。

(二)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员工20xx-20xx年的培训情况。20xx-20xx年投资规模在10万元以上的培训项目为8次;20xx-20xx年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上的培训项目为16次;,20xx-20xx年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培训项目为24次;培训经费占总投资额5.5%。

(三)员工参与培训的人次:20xx-20xx年间参与高级培训人次为152次,参与中级培训人次为248次,参与初级培训人次为326次;

二、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成功经验

(一)着力加强企业员工软实力建设

20xx-20xx年公司通过高、中、低级培训,便企业由原来的单一生产经营低端模式转变为,研发、生产、运输、经营高端产品模式;

由原来的单一的市场经营状况转变为专业化、规模化、研发一条龙的经营状况。由原来年产量不足10吨到年产量达45万吨。使企业进入全国500强之林。

(二)着力加强企业对员工和客户对的信誉

20xx-20xx年企业对员工通过培训,不但使员工个人的能力提升也便企业受益。使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相当熟悉且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企业的软实力建设提升得到显著成绩;

员工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客户对企业信誉度的提升,因此达到了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训员工的问题

(一)各部门之间对于培训勾通不顺畅

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二)对于新员工的培训缺乏总体定夺

企业在招到新员工之后,往往是按照新员工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去

哪个部门工作,这虽然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用人之道,但当新

员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前的工作便提出辞职,白白流失了一些人才。笔者见意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新员工所学专业和工作意向外,要充分了解新员工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点。这样通过培训才会使新员工短期内适应和胜任所在的岗位并且在短期内有所业绩。

(三)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四)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5.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五

调查地点:XXX制药有限公司

调查范围: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了解统一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武星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调查过程: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 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 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 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 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与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武星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 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 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武星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 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本次调研使用的调查问卷:

1、您对公司是否有归属感?(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有 ② 无 ③ 一般

2、您对公司前景是否看好?(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是 ② 否 ③ 无所谓

3、您对公司薪酬制度是否满意?(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满意 ② 非常满意 ③ 不满意 ④ 很不满意

4、您对公司是否充满热情?(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5、您对上级的工作安排是否满意?(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满意 ② 非常满意 ③ 不满意 ④ 很不满意

6、您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是 ② 否 ③ 一般

7、您是否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是 ② 否 ③ 一般

8、您是否满意现在的工作环境?(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满意 ② 非常满意 ③ 不满意 ④ 很不满意

9、您是否满意现在的工作时间?(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满意 ② 非常满意 ③ 不满意 ④ 很不满意

10、您是否认为自己有晋升机会?(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是 ② 否 ③ 一般

11、您是否认为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目标?(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是 ② 否 ③ 一般

12、您是否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工作?(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是 ② 否 ③ 一般

13、您是否能按期完成工作?(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是 ② 否 ③ 一般

14、您是否认为工作压力过大,难以承受?(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15、您是否认为公司还有要改善的地方?(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 是 ② 否 ③ 一般

调查结果: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对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6.电大行政管理毕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六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企业培训职工的调查报告 姓名:闵杰强学号:1045001255180专业:行 政 管 理年级:2010级院校:广西贺州电大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关于企业培训职工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20日

调查地点:贺州市平桂飞碟股份有限公司

调查范围: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了解统一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飞碟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调查过程: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环保意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生产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0%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10%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

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武星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本次调研使用的调查问卷:

1、您对公司是否有归属感?(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①有②无③一般

2、您对公司前景是否看好?(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①是②否③无所谓

3、您对公司薪酬制度是否满意?(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满意②非常满意③不满意④很不满意

4、您对公司是否充满热情?(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①是②否③无所谓

5、您对上级的工作安排是否满意?(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6、您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7、您是否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8、您是否满意现在的工作环境?(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满意②非常满意③不满意④很不满意

9、您是否满意现在的工作时间?(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满意②非常满意③不满意④很不满意

10、您是否认为自己有晋升机会?(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11、您是否认为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目标?(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12、您是否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工作?(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13、您是否能按期完成工作?(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①是②否③一般

14、您是否认为工作压力过大,难以承受?(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①是②否③一般

15、您是否认为公司还有要改善的地方?(请根据您的感受在下列适当的空格内打√)

调查结果: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对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7.行政管理论文社会调查 篇七

正如罗伯特·达尔所言, “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既然政治是不可回避的, 这就要求我们力求理解政治,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 并且在面临各种抉择时作出可能的最佳选择。

尽管政治如此重要, 但到底何为“政治”, 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然而近年来, 人们普遍引证并高度重视戴维·伊斯顿的论述, 他认为政治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这一论述目前被政治学界广泛接受, 表明它是有用的和适宜的。总之, “一切社会, 甚至所谓无国家的社会, 都可以说具有政治技术。就是说, 它们具有一套机构安排为社会权威性地分配价值”。政治与价值密切相关。

既然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那么围绕着实际存在的价值, 分配必然产生两方面的关系:分配主体与分配对象。分配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权力部门, 分配对象是社会公众。社会价值的分配必然遵循一定的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以由历史上的与现实中的政治生活所决定的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特定社会的价值观系统, 而社会价值观系统在现代社会往往内化在特定国家的宪法或基本法的灵魂之中。于是, 政治学教育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一是教育公众, 使公众作为价值分配的对象明确其由特定价值观系统所规范的权利、义务, 并为公众从事公共职业或相关职业做准备;二是教育政府, 使政府作为价值分配的主体明确其由特定价值观系统所规范的权力、义务。

2 关于政治学教育教学的调查

2010年4月16日, 笔者以海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班为调查对象, 以大学政治学教育教学为主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该班61位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61份调查问卷, 回收61份。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政治与政治现象;二是关于政治学教学情况;三是关于政治学教学方法。

2.1 关于政治与政治现象的调查分析

本调查板块涉及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关注社会政治现象吗 34位同学选择关注, 1位同学选择基本上不关注, 26位同学选择偶尔关注。

第二个问题是:最近一年你最为关注的政治现象是什么 3位同学选择关注石首骚乱, 8位同学选择关注唐福珍事件, 15位同学选择关注邓玉娇事件, 41位同学选择关注重庆打黑。

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这些政治现象与你有关系吗 24位同学选择很有关系, 4位同学选择没有关系, 33位同学选择有点关系。

第四个问题是:你是如何理解政治的 44位同学认为政治涉及的是利益分配, 13位同学认为政治涉及的是阶级关系与斗争, 4位同学认为政治涉及的是国家政权。

第五个问题是:你所获得的关于政治的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其中40位同学选择课堂教学, 24位同学选择日常生活的积累, 3位同学选择道听途说。

调查显示: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关注或偶尔关注政治现象。至于最近一年最为关注的政治现象则比较分散, 这可能与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及所接触的媒体有关。至于这些政治现象与自己的关联性,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有关联。至于如何理解政治, 72%的同学都能够正确理解政治, 即政治是对利益的分配。至于获得政治知识的途径, 日常生活积累和课堂教学是两条基本途径, 其中近60%的同学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途径。

2.2 关于政治学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

本调查板块涉及七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政治学重要吗 50位同学选择比较重要, 11位同学选择一般, 没有同学选择不重要。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非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政治学重要吗?其中35位同学选择比较重要, 23位同学选择一般, 只有3位同学选择不重要。

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接受政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中10位同学选择可以使思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2位同学选择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21位同学选择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

第四个问题是:你对目前政治学教学的现状满意吗?其中3位同学选择比较满意, 24位同学选择基本满意, 34位同学选择不满意。

第五个问题是:你认为目前政治学教学的效果如何?其中5位同学选择比较好, 30位同学选择一般, 26位同学选择不理想。

第六个问题是:你所获得的关于政治的知识能否有效解释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其中9位同学选择能够, 13位同学选择基本不能够, 40位同学选择偶尔能够。

第七个问题是:你认为有效的政治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其中1位同学选择理论讲授, 13位同学选择注重实际, 46位同学选择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无论是行管专业还是非行管专业的同学, 学习政治学都非常重要。至于学习政治学的目的,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及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至于政治学的教学现状, 近一半的同学选择基本满意, 而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不满意。这一问题直接决定了下一个问题, 即政治学的教学效果, 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一半或比较好, 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不理想。这也直接决定了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政治学的知识对于社会政治现实的解释力的问题, 2/3的同学选择的是偶尔能够, 超过1/5的同学选择基本不能够, 只有不到1/6的同学选择能够解释社会政治现实。至于有效的政治学教学方法, 除了1位同学选择理论讲授以外, 其余的同学选择的是注重实际或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3 关于政治学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

本调查板块涉及十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对中国的近代史了解吗?其中20位同学选择比较了解, 32位同学选择一般, 9位同学选择不怎么了解。

第二个问题是:你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三十年了解吗?其中11位同学选择比较了解, 37位同学选择一般, 13位同学选择不怎么了解。

第三个问题是:你阅读过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吗?没有1位同学选择认真阅读, 19位同学选择只言片语, 42位同学选择没有阅读。

第四个问题是:你阅读过《共同纲领》吗?其中没有1位同学选择认真阅读, 19位同学选择只言片语, 42位同学选择没有阅读。

第五个问题是:你阅读过《五四宪法》吗?其中没有1位同学选择认真阅读, 13位同学选择只言片语, 48位同学选择没有阅读。

第六个问题是:你阅读过《七五宪法》吗?其中没有1位同学选择认真阅读, 6位同学选择只言片语, 55位同学选择没有阅读。

第七个问题是:你阅读过《七八宪法》吗?其中1位同学选择认真阅读, 5位同学选择只言片语, 55位同学选择没有阅读。

第八个问题是:你阅读过《八二宪法》吗?其中1位同学选择认真阅读, 6位同学选择只言片语, 54位同学选择没有阅读。

第九个问题是:你对《八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了解吗?其中2位同学选择比较了解, 21位同学选择不怎么了解, 38位同学选择不了解。

第十个问题是:你对《八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落实情况满意吗?其中1位同学选择比较满意, 23位同学选择一般, 25位同学选择不满意, 4位同学选择不知道, 8位同学没有回答。

第十一个问题是:你对《八二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了解吗?其中3位同学选择比较了解, 19位同学选择不怎么了解, 35位同学选择不了解, 4位同学没有回答。

第十二个问题是:你认为《八二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是客观政治现实的反映吗?其中4位同学选择是的, 25位同学选择大概是, 19位同学选择不是, 5位同学选择不知道, 8位同学没有回答。

避免空洞的理论讲授, 尽量结合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是同学们所认可的基本教学方法。那么现实的情况又如何呢?就我国的近现代历史而言,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一般或不怎么了解,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的历史, 调查反映的情况更为糟糕, 而比较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同学并不多。而对于涉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体制的一些重要文献及几部宪法, 基本上没有人认真阅读过, 了解的同学也是凤毛麟角。这也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的调查相呼应了。至于规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八二宪法》,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阅读过, 对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绝大多数同学不怎么了解或不了解;至于该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落实情况,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一般或不满意;至于该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的构成情况,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不怎么了解或不了解;至于宪法对于国家机构的规定是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近一半同学选择大概是, 其余的同学选择不是、不知道或没有做回答。

3 结 论

就政治与政治现象而言, 绝大多数同学们都能够关注政治现象, 并且认为政治现象与自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是因为政治涉及的是社会利益的分配, 任何人都不能置之度外, 而课堂教学是获得政治知识的主要途径。

就政治学教学情况而言,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政治学的知识对于任何专业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对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还是将来的职业都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政治学的教学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效果并不理想, 从而导致所获得的政治学的知识对于社会政治现实并没有足够的解释力。这直接涉及的是政治学的教学方法的问题, 即理论能否联系实际。

就政治学教学方法而言, 同学们无论是对于我国历史的了解还是现实的了解, 都是极其贫乏和残缺不全的, 从而降低了政治学的教学效果和解释力, 也无助于政治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只有在政治学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历史上的与现实中的政治生活相结合, 避免空洞的理论灌输, 才能赋予政治学以更强的解释力, 其所肩负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得以实现。

摘要:在当代中国, 大学政治学教学的目的是教育当代大学生成为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规范的民主公民, 同时为未来从事公共职业做准备。只有在政治学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历史上的、与现实中的政治生活相结合, 避免空洞的理论灌输, 才能赋予政治学以更强的解释力, 其所肩负的教学目的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得以实现。

关键词:大学,政治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8.社会化管理实现社会整体消防安全 篇八

关键词:消防管理 消防宣传 社会化

0 引言

消防工作社会化问题已经提出十几年,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还有很大差距。社会化手段明显不足,尤其是消防宣传,社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其宣传手段、方式、宣传主体、受教育对象等都存在许多不足。

1 国外消防宣传社会化的现实情况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消防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宣传手段多样,综合性强,全民的消防意识较高,其社会化程度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1.1 美国 美国消防宣传教育更是自成体系,包罗万象,触角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美国利用媒体进行消防宣传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消息在一段时间内稳定的和持续不断的流动散播。(单个信息是不可能被长久记得的)。②消息强调了现在的季节性危险和当前季节影响。消防安全知识能在对火灾的公告和报纸或广播那里得到。③有时新闻项目能用来为较多的特定教育的信息提供帮助。例如,描述消防队如何以最小的损害和没有死亡控制特定的建筑火灾;有时候也许会提及居民最近安装的一种烟检测器,后续文章为烟雾检测设备和一氧化碳警报操作细节和加强运作的防火安全。

为了更好的做好宣传教育,实现消防社会化,提高全民消防意识,美国消防部门的火灾和生命安全组安排地方学校、公司、行政单位的行政主管或者负责人确定时间培训上岗人员。消防部门的人员或特别专家到场提供指示。

除所面对特定学生的教育节目和为老师准备的在职节目之外,消防宣传手册还发到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家长那里。手册包含家务里可避免的可燃材料的储积,烟气、热探测和报警系统,监视灭火系统,区域化,疏散走廊,以及具有地方意义的相关内容。辅导员与管理员一起评估火灾训练,或与这些科目一道作为防火检查一部分。

1.2 英国 英国的消防宣传教育同样完善,而且别具特色: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消防教育工作。用60多种语言文字(其中有汉语、盲文等)和图画印制出宣传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的十分实用的消防教育资料,发给居民群众。

同时,为了增强知识性、操作性、模拟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开始建立比较正规的社区安全教育中心。无论是消防站还是教育中心,消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很多人在这学习,不仅能激发很高的兴趣,而且能学习到丰富的消防安全知识。

因此,无论是到学院,还是到消防机关;无论是到消防站,还是安全中心,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消防历史和文化气息。这里没有现代建筑的奢华,而是特别注重传统和历史,许多消防站都有保留着古老遗迹的房子,有的消防站已是一个多世纪的产物。每个消防队站都张贴、悬挂与消防有关的饰物,既有消防历史沿革展品,也有消防教育图片、油画、素描、照片、张贴画、雕塑等。这是一种典型的怀旧消防文化,而且本身就具有一种很有强势的宣传效力。

2 完善我国消防宣传社会化手段的建议

2.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如在今年公安部消防局工作要点第15条提到“全力推进社会消防宣传教育培

训”,政府部门因当根据此项安排,加强宣传骨干队伍建设,制定宣传工作规划。协调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义务、学历和职业教育内容。

在做好社会工作的同时,政府要加大在消防宣传上的资金投入,力争消防宣传经费和消防设施建设投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逐步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

2.2 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宣传 实现消防宣传社会化,应当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接纳社会各种组织援助。只有这样才能组织开展一些涉及面更为广泛的大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在面对火灾和其他危及生命安全的灾害时能及时、有效的付诸实践,实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目标。同时,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鼓励个人、社团、企业捐助消防宣传事业,要规范对社会捐款的使用,确保捐款用于消防宣传事业。

2.3 培养专门的消防宣传人员 公安消防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消防宣传科、室,做好全社会消防宣传的统筹安排工作,加大力度搞宣传,而不要使消防宣传与其他科室合并,更不能出现身兼两职的情况,以提高消防宣传效率。

3 结束语

国民消防安全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笔者对比发达国家在社会化消防宣传上取得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探索我国在社会化消防宣传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解决方案,为促进我国消防宣传社会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旺.石家庄市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

[2]冯思兰,王高文.发展消防中介组织推动公共消防安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11).

[3]李容.浅谈消防安全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0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和谐的作文700字下一篇:平安夜给老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