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20篇)
1.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 篇一
现代文阅读
1.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考纲陈述:⑴理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⑵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①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②注重整体阅读.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①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②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2.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 篇二
一、数形结合,优化解题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至关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数学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它巧妙地将抽象枯燥的数学语言与形象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通过“由数思形”、“由形想数”,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从而有效解题。
例1:已知直线y=a与函数f(x)=x3-3x的图象有相异的三个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
A.(-2,2)B.[-2,2]
C.(-2,1)D.(-1,2)
解析:函数f(x)=x3-3x的导数为f'(x)=x2-3x。
令f'(x)≥0,解得x≤-1或x≥1;
令f'(x)≤0,解得-1≤x≤1,则函数f(x)在(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增。在(-1,1)上单调递增。由此画出函数f(x)的图象,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a<2,故选项A正确。
【点评】许多函数问题,存在一定的几何背景。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几何意义,通过图形的属性及数量关系进行“数”与“形”的信息转换,从而启发思维,巧解难题。
二、分类讨论,化整为零
在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求解时,有时会遇到多个不同的情况,此时,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分类讨论,逐一思考、分析、求解,获取阶段性结果,然后综合归纳所有分析结果,得出最终的解答。
例2:设函数f(x)=x-2msinx+(2m-1)sinxcosx(m为实数)在(0,π)上为增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f(x)在区间(0,π)上为增函数,
不等式(t-1)[(2m-1)t+(m-1)]>0在(-1,1)上恒成立。
【点评】本例题完全体现了分类讨论的原则。在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数学题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严格遵循分类讨论的步骤和原则,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使分类过程完整清晰。
三、等价转化,灵活变通
等价转化主要是把陌生、抽象、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熟悉、具体、简单的问题,从而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使问题快速获解。有效指导学生巧用等价转化思想解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3:设x,y∈R,且3x2+2y2=6x,求x2+y2的取值范围。
分析:设t=x2+y2,代入x2+2y2=6x中消去y,这样问题就转化为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解求参数t范围的问题,此时需要考虑x范围这一隐含条件。
解:∵3x2+2y2=6x∴6x-3x2=2y2≥0,得0≤x≤2
设t=x2+y2,则y2=t-x2,代入x2+2y2=6x中消去y,可得:x2-6x+2t=0
由0≤x≤2可得t∈[0,4]。故x2+y2的取值范围是:0≤x2+y2≤4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对函数P的表达式进行等价变换.
【点评】当一个数学问题在原来的结构体系中,若直接求解存在一定难度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数学变换,使其等价映射到另一结构体系中去,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3.高中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探微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思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30
所谓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指在对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后得出的答题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顺利并正确解答数学题的重要前提,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思路与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步骤与技巧,并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重点归纳了高中数学的常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参照例题。初步建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数学例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的直接体现,教材上的例题往往是一类数学题型的典型代表,看似简单的例题中往往隐藏着一类数学题型的常规解题思路,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更加突出,其内容也变得更加深奥、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数学思想的延伸与转变往往无法脱离科学的解题思路,因此,我们在刚接触崭新的数学概念时,一定不能忽略数学例题所起到的重要引导作用,其次,数学例题中的解题格式较为规范,当学生尚未能明了完整的解题思路时,让其对例题进行反复分析钻研,既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又能启发学生将解题过程中所暗含的解题逻辑运用到后学的数学问题解答中,此外,通过对教材数学例题的模仿与参照,学生自身的数学解题思路会明显拓宽,于学生的数学思想体系中,完整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也会初步形成,在仿照例题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将自己的解题过程与例题对照,还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思维、解题思路中的不足,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解题经验,避免在后续解题过程出现相同的失误。
二、正确审题。善于把握题目要素
在解答数学问题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理清题目中所提供的已知条件以及隐含条件,同时,要善于把握编题者的出题意图,将题目求解与所学知识进行紧密结合,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解答题目。
例如,对于“利用倾斜角求直线的斜率与线段中点”这一类题目,学生在认真审题后就会发现这类题目不需要有很强的解题技巧,只需要将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即可,但许多学生并不注重审题,他们往往在解题遇到瓶颈时才又回过头来重新看题,如此一来,浪费时间不说,往往还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或者是使所求结果偏离题意,由此可见,在解答数学题之前详细而认真地审题,准确把握题意,是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此外,在看清题目要求与相关已知条件以后,学生可以在草稿纸上将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当知识点清晰后,学生就能轻松地理清解思路,此后,便可通过层层解答,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
三、明确解题思路。确定相应的解题过程
从整体上来说,学生解题的过程大致如下:先通读题目,理解题意,当发现题目中所包含的已知条件后结合所掌握的知识点找解题思路,之后确定解题过程,最后则是将解题过程规范地书写下来,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明确解题思路,确定相应的解题过程,当学生认真审题后,通常还需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仔细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并善于发现这些知识与题目之间的关联。
例如,在求解“函数最值”类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明白要先求解函数最值就必须先明确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而在这求解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单调性法、图像法、配方法以及分离常数法等,在众多方法中,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具体条件选择相应的解题方法,最后,通过逐步计算思考后,题目的解题方法与解题过程也就会跃然纸上。
四、题后反思。总结相关解题经验与规律
当题目被解答出来后,学生往往会过多地关注题目的答案,当答案正确后,就会将其放置一旁,不再深入反思题目的解題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错失了数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那就是解题经验的总结与归纳,忽视题后反思,就无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进行题后反思也绝不是盲目地将解题过程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有针对性地对解题关键步骤进行深入探究,并从中收获相应的解题规律与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4.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篇四
联想即有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之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 知识的掌握过程中的联想即以所形成的问题的表征为提取线索,去激活脑中有关的知识结构。联想是使抽象化或概括化的知识得以具体化的必要环节,解决问题总是依赖过去的知识经验。 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根据所形成的问题表征,去激活回忆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方法、公式、定理、定义、学过的例题、解过的题目等,并考虑能否利用它们的结果或者方法,克服在引进适当的辅助元素后加以利用,能否找出与该问题有关的一个特殊的问题或一个一般的问题或一个类似的问题。 如果能够从所给问题中辨认出符合问题目标的某个熟悉的模式,那么就能提出相应的解题设想,进而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联想活动的进行将因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而有扩展与压缩、直接与间接。意识到知识的重现与意识到知识的重现的分别,有些情况下,学生不能联想,难以激活原来的知识结构,或者即使联想,但联想的内容错误,常受到与其相近的比较巩固的旧的知识的干扰。 其主要原因是领会水平较低或者领会错误,或原有的知识不巩固,或缺乏联想的技能。 为产生准确而灵活的联想,除了要保证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外,还要有目的的进行联想技能的训练。
解析解题途径
解析即分析事物的矛盾,分析已知和未知双方的内部联系,寻找解决矛盾的条件和方法,数学解题中的解析即统一的分析问题中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的结构。 将问题结构的各部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有关部分进行匹配,解析的结果往往表现为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各种设想、制定具体的计划与步骤。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分析、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活动,并依据已有的知识,将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作适当的变更和转换。
5.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方法 篇五
(1)保持清醒。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同学们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间尽量放松自己,从心理上暗示自己:只有静心休息才能确保考试时清醒。
(2)按时到位。要求答在答题卷上,但发卷时间应在开考前5-10分钟内。建议同学们提前15-20分钟到达考场。
审题要认真仔细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
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2怎样解题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数学题解答方法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
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审题要慢,解答要快。
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高考数学题解答方法考前要摒弃杂念
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3高考数学复习技巧
小题专练防超时
我们知道,数学试卷占据“半壁江山”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自然是三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的“大哥大”,能否在这两类题型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
因此,考生后期定时、定量、定性地加以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要务必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加大训练力度,强化训练时间,避免“省时出错”、“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回归基础重梳理
在数学的高考试卷中,四道基础题基本定型,即三选一、三角数列、概率问题、立体几何,这几道大题是高考解答题得分的主阵地。纵观往届考生,相当一部分同学考试分数低,他们丢分不是丢在难题上,而是基础题丢分太多,导致最后的考试分数不理想。
所以,在后期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疏理知识,尽量地回归基础,再现知识脉络和基本的数学方法。每天保证做一定量的基础题,不断加大基础解答题训练力度,让学生对这一部分基础题做对、做全,得满分。
重点题型常访谈
后期复习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复习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针对重点题型进行重点复习,并且能够做到“焦点访谈”。对于数学的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等几大板块,要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复习,舍得花时间和下功夫。
6.高中数学解题思维与方法 篇六
考试题按难易程度分为三类,低档题,中档题,高档题。对于低档题而言,思路是很容易的,但要做到举一反三,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万变不离其宗,这类题目不要做太多,但要做到狠准稳!
对于中档题,一般都是些典型例题,解题思路也是很容易确定的,这类题目一般有着规定的解题方法与步骤,平时多加积累就可以了,适当的多做一些题目,不要丢分,因为考试的主战场就在这里,稳定的发挥对于最后的考试成绩很关键!高档题,一般就是填空、选择的最后两道,还有最后的几道大题,这些题的确有些难度,考点确定,但是题目真是变幻莫测,个人建议哈,要根据学习的阶段和个人能力来处理这些题目。
2数学提分方法
以前学过的知识要全面掌握和理解,在心中建立知识网络。打好基础,首先须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法则)的复习,在理解上下功夫,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要做到不打开课本,能选择适当途径将它们回忆出,它们之间的脉络框图,能在自己大脑中勾画出来。如函数可以利用框图的形式由粗到细进行回忆。
概念要抓住关键及注意点,公式及法则要理解它们的来源,要理解公式法则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即它们分别表示什么,这样才能正确使用公式。在平时学习时,不要满足于得到答案就行了,而其他的方法却不去研究,尤其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个典型的例题介绍处理这种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才有优劣之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通性、通法的掌握,而不是仅关注此问题特殊的、简单的方法。
3数学提分方法
数学解题思想其实只要掌握一种即可,即必要性思维。这是解答数学试题的万用法门,也是最直接、最快捷的答题思想。什么是必要性思维?必要性思维就是通过所 求结论或者某一限定条件寻求前提的思想。几乎所有数学命题都可以用这一思想进行破解。这里我用视频来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数学必要性思维是如何应用的。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点灵活应用的考察。这就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大大加强。如何才能提升思维能力,很多考生便依靠题海战 术,寄希望多做题来应对多变的考题,然而凭借题海战术的功底仍然难以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至收效甚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解题思路随意造成的,并非所谓 “不够用功”等原因。由于思维能力的原因,考生在解答高考题时形成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法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二是虽然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但做这做着就走不下去了。如何解决这两大障碍呢?本章将介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考生获得有益的启示。
4数学提分方法
备考的心态。多数中等生的数学成绩是很有希望提升。一方面是目前的成绩中等,具备了一定基础,努力的学生态度没有问题,只是缺少方向和适合的方法而已。另一方面,备 考时间还算充足,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所以不要带着消极情绪去备考,平日里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里暗示,坚持不断地实践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备考的方向。什么是备考方向?所谓备考方向就是考试方向。从考生的角度上讲,考生只要知道知识点内容,并且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结合手上的内容,那么很容易去 归纳考试的方向。在平时做题的时候,要弄明白,你面前的题是哪个知识框架下,那种类型的题型,做这样类型的题有什么样的方法,这一类的题型有哪些?等等。
5高中数学复习计划
一定要把握好“量”,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要好好考虑自己订的计划的可行性。把几本书全背上几遍固然好,可是从体力、时间上来说根本不可能。要把有限的时间和力气用在“刀刃”上,要弄清楚哪儿是重点,哪儿是自己的弱点,在这上面花大力气,人不是机器,不能总紧绷着弦,最好半个月或一个月休整一下,适当放松,这样不仅不浪费时间,反而能更好地利用时间,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要注意进度的安排,应该前紧后松,而不能前松后紧。因为随着日期的推移,人的疲劳度越来越深,效率会有所下降,后面多留些时间,有利于随机应变,从容不迫,减少紧张,增强自信心。在模拟考试之前,所有的系统复习应该全部结束;模拟考试之后所要做的,只是查补细小的漏洞,调整心情和体力,稳定状态,坚定信心。
绝对不能与老师的复习计划相脱节,自搞一套。负责初三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指导同学们进行中考备战非常有心得,这样的老师提出的复习计划,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你要做的是,针对自己的特殊情况加以调整。假如某一部分知识是你掌握得不错、平时考试没什么问题的内容,就可少花些时间;若某一部分知识是学得不太好、问题比较多的内容,就要多花些时间,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内容之后再多看多想几遍,另外自己找一些有关的参考题目做,非把它学扎实不可。在时间上,可以比老师的计划略快一步,不能比老师的计划慢。
6高中数学复习课的定位
呈现方式的合理定位
复习课的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学生学情的调研,那么上课时针对性就不强,采取某种合理的形式,来了解到学生的现有状况,比如说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技能的问题,用一种检测的方式,或者是座谈的方式,或者是用学生的纸条交流等等一些方式.
复习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领着学生复习,也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梳理知识,然后再进行展示.视频中的课例,马老师的创意,教师先利用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进行分类,然后和学生一起来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错误的根源在哪里?这样凸显出三角函数教学中的一些核心知识,一些本质的属性,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并且还留了很多的思考题,怎么样避免以后不出类似的错误,怎么样理解这个知识中的核心概念?这样学生将来学习下一个单元内容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出类似的错误.
主体与主导的角色定位
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展示教师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情况.这样,仅仅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这样一种复习课形式的话,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就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另外,有的教师也是总是在担心课时不够,所以为了赶课时,就觉得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尽快的方式,把所有最完整的东西一次展现给学生
实际上这样做事与愿违,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你讲的完整而全面,面面俱到,学生是不会对每一个要点能够有所领悟、有所提升,这是主体与主导的定位问题.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引领作用对提升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7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效率
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高三数学复习课是高三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是简单的对已学知识的回顾、重复,而是按照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的要求,重新梳理、整合学生高中阶段所学知识,挖掘、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完善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概念的复习,应加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对于数学公式、定理的复习要熟悉其推导过程,弄清公式、定理中限制条件及适应范围;掌握公式、定理的应用,使我们的复习始终体现新课改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重要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展开和深度参与。
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新授课阶段的学习是分散的、相对独立的,一些知识也是比较零星的。在延伸课上,我们要对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领着学生看电影,代替学生回顾知识,也不能满堂问,剥夺学生自主回顾和组织知识的机会,应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体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
7.反思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篇七
一、对知识点的考查范畴进行反思
拿到具体的问题后需要做的第一个步骤当然是读题, 但是, 不少学生对于读题的要点都没有良好的把握能力。读题最核心的一个任务就是找到问题考查的知识范畴, 如果能够对于这一点有非常准确的判断, 在选取解题思路、方法、技巧乃至策略时都会更加准确, 解题的整体效率以及解题的准确性都会得到保障。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 在拿到问题后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 要能够准确分析出其中考查的知识范畴, 随之确定富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 很多学生在解题中都没有形成判断题目考查的知识范畴的习惯, 不少学生解题时存在盲目性, 在没有真正分析清楚问题的实质前就匆匆判断, 这显然不是合适的。学生在面对新题型时, 往往难以从命题意图上进行审视, 也缺乏解题思路。因此, 注重对知识点的反思, 特别是从知识点与题目的衔接对应上来夯实基础知识, 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贮存、消化、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例如, 当实数x, y满足多项式x-y-2≤0, x=2y-4≥0, 2y-3≤0时, 则x, y的最大值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题目非常常见, 学生在拿到这个题目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思考这个问题考查的知识范畴。通过反思可知, 本题重在考查直线的斜率、可行域问题。学生明确这一点后, 解题很高效, 这样就能够保障解题过程的准确度。
二、对于解题错误的有效总结与反思
学生在解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 这类错误都是极有价值的反思素材, 学生只有对于自己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 才能够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 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在教学时,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将自己的错误搜集起来的习惯, 如制定一个改错本, 将平时作业习练或者考试测验中的错题都归结起来, 并且经常对于这些题目进行复习与反思。另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习题讲授时也可以选取那些学生普遍容易错的问题, 引导学生共同展开对这一类问题的反思与总结, 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或者认知偏差, 加深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解题中普遍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将特殊情况代替一般, 将日常概念与科学知识进行等同。如对于5cos2α+4cos2β=4cosα, 试求cos2α+cos2β的取值范围。对于该题的解答, 很多学生都从5cos2α+4cos2β=4cosα得出cos2β=-cos2α+cosα, 在进行取值范围确定时, 容易在[-1, 1]上产生错误。我们从中进行反思, 其错误的缘由是忽视了隐含限制条件。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范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并让学生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都有较好地掌握, 这对于学生而言才是一种有价值的收获。
三、对于题目内容的分析与反思
随着学生反思能力的不断增强, 教师还可以慢慢培养学生分析与反思题目内容的能力, 让学生逐渐对一类问题越来越熟悉, 并对这个模型下的一些其他问题都非常清楚, 碰到类似的问题后懂得灵活的进行处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 或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问题模型, 随后让学生从这个问题出发进行一些延伸问题的分析与反思, 思考在这个模型下还可以有哪些形式的问题的变化。这其实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考察, 这也是在引导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以及典型模型进行梳理与回顾的过程。多以这种形式进行反思会让学生的思维体系更加严密, 学生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 这才能够带给学生解题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
8.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00-01
高中数学新课标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高中数学是教学的重难点,其抽象概念较多,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给解答数学题带来很多挑战,造成了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我们学过的知识方法与题目联系起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强化学生审题训练
审题时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所谓审题。一般说就是了解题意,搞清问题中所给予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正确的审题是提高解题准确率和速度的关键。只有在解题前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合理分析研究,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α>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挖掘隐含条件并恰当化简、转化,才能深刻领会题目本质,充分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数形特点,进而迅速找出解题方向,快捷、准确地解决问题。
例如:判断函数y=x3,x∈[-1,3]的奇偶性.
如果没有仔细审题,忽略了函数定义域,没有判断该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机械套用函数奇偶性定义,就容易得出:∵f(-x)=(-x)3=-x3=-f(x),∴函数y=x3,x ∈[-1,3]是奇函数;如果在审题中明确: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先考虑该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当定义域关于坐标原点不成中心对称,则函数就无奇偶性,从而得出正确解法:∵2∈[-1,3],而-2埸[-1,3]∴函数定义域[-1,3]关于坐标原点不对称,∴函数y=x3,x∈[-1,3]是非奇非偶函数。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面深处隐含的条件,这需要一定的审题能力.由此可见,审题训练应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审题。同时要使学生善于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审题的技能。善于审题必须先善于读题,其次要有合理的程序,此外还要学生善于改造问题,如把抽象的复杂关系形象化;或者省掉无关的情结,把问题简约化;或把简缩语言加以扩展,确切把握题意。
二、联想与类化
联想即有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之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知识的掌握过程中的联想即以所形成的问题的表征为提取线索,去激活脑中有关的知识结构。
类化也较归类。即概括出眼前问题与原有知识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并将这一具体的问题归入原有的同类知识体系中去,以便理解当前的问题的性质。类化是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最终环节,是审题,联想与解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当前问题与过去的知识经验所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
分析几何中利用向量推导直线方程,圆方程能够化繁为简, 减少讨论。
例如:已知一个圆直径的两端点为A(x1,y1),B(x2,y2), 求此圆方程。
解: 设P(x,y) 为圆上异于A,B 的点
则由PA = PB 可得向量PA*PB =0,即(x- x1)(x-x2)+(y-y1)(y-y2)=0,当点P 与A 或B 重合时, 也满足上式,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即为(x-x1)(x-x2)+(y-y1)(y-y2)=0。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高中数学教学要达成的课程目标,对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能够引导学生解题时不落俗套、不拘一格,努力尝试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例如,解不等式:3<|2x-3|<5,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从下面的不同方向入手。
1)根据绝对值的定义,进行分类讨论求解,当时2x-3≥0时,不等式可分为3<2x-3<5推出3 综上可得:解集为{x|3 2)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原不等式等价于|2x-3|<3且|2x-3|<5推出3 综上可得:解集为{x|3 经常鼓励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遇到问题就会习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灵活应用知识积累,寻求新途径、新方法,解题的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四、深入开展错题探究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解题能力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组织学生错解辨析,可以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审视问题,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分析错误根源,寻找避免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 结语:数学解题训练要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运用有效策略指导学生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习题求解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 博.关于高中数学解题训练有效策略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2] 曹振宇.高中数学解题的四个步骤[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 一、引言 高中数学题里面往往存在很多个变量或者是未知的条件,这些条件的存在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同时也使得数学题变得更加的复杂、难以解答。因此,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代换法的方式,给数学解题更换新的解题思路。将一些复杂的、困难的问题转化成相对简单的、容易解答的问题。其中我们在数学题的解答过程中常用的代换法就有函数代换、等量代换、变量代换等。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掌握的这些代换法的使用,我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对数学难题的解答水平。 二、首先,分析代换法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三角代换是高中数学所学知识当中的重点内容,三角代换的重点是利用合适的三角代换将代数表达式变成三角表达式,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例①:如果不等式√x+√y≤k√(2x+y)对任何正实数x、y均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解:首先在不等式两侧全都除以√y,由此式子变为:√(x/y)+1≤k√(2x/y+1)①第二步:设√(x/y)=(1/√2)tanθ(0<θ<π/2)然后在①式当中带入x/y=1/2tan2θ,此时得到:(1/√2)tanθ+1≤k√(tan2θ+1)等价于k/cosθ≥(1/√2)(sinθ/cosθ)+1化简可推出:k≥(1/√2)sinθ+cosθ因为(1/√2)sinθ+cosθ=(√6/2)sin(θ+α)且α被tanα=√2(α为锐角)确定。因此,当sin(θ+α)=1时,(1/√2)sinθ+cosθ存在最大值,且为√6/2。由此可知k≥√6/2,所以k值取值范围是[√6/2,+∞)。 三、其次是在高中数学函数知识当中运用变量解题代换法解决问题 函数本身就比较复杂,在解题中我们经常被复杂的函数式所迷惑,所以在解答的时候应该利用代换法简化复杂的函数式。例②:已知a不等于0,等式为1/2f(2/a)+3f(a/3)=a/2-17/2,求f(a)解:设2/a=d/3、a/3=2/d,且a=2/d由此可以推断出f(a)=a-2/a。由此得到问题的答案。 四、然后是在高中数学概率问题中应用等量代换法 概率问题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难点,由于概率问题涉及面广,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高度敏捷的思维,并需要搭配有效的解题方法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例③:某个箱子里面存在8个红球、4个白球,这些球只有颜色不同,其他的都相同。问,若某人随意的在这个箱子里面拿出5个球,此时拿出红球的概率应该是多少呢?解析:设摸出的红球有X个根据题意可知p(x=3)=C38C24/C512=14/33≈0.42421。答:随机的从箱子里面拿出5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为0.42421。例④:XXX市区有一个超大型商场,最近在举办促销活动,活动规则明确说明抽奖的大箱子里面有10个号码各不相同的乒乓球,其中8个白色球、2个黄色球,每一位顾客都可以随机的.拿出来两个球,若都是黄色就是一等奖;问,顾客能摸出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解:首先设顾客摸出一等奖的概率为f(x),其次,要从10个球中摸出任意两个球的概率为。再次,从两个黄球中摸出两个黄球的概率是。由此可以推断顾客在摸球的时候,要想全部摸出黄球的概率f(x)=C22/C210=1/45。所以,顾客能够摸出一等奖的概率为1/45。 五、最后是利用比值代换解决高中数学方程问题 要想利用比值代换去解决数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题中的已知条件或者是所求的量和变量之间就应该存在一定的关系。例⑤:若某直线经过点(-3,5,9),并且与直线L1/L2相交,L1=:y=3x+5z=2x-3,L2=y=4x-7z=5x+10,求此直线的方程。解:第一步,设该直线的方程式是:x+3/I=y-5/m=z+9/n使x+3/l=y-5/m=z+9/n=t,则可以推断出x=-3+Ity=5+mtZ=-9+nt,此时将该公式全部带入到直线方程L1当中,由此可得:(m-3I)=1n=2I然后使x+3/I=y-5/m=z+9=s此时可以推断出x、y、z分别为-3+Is、5+ms、-9+ns。接着将x、y、z的值代入到L2中,此时可以得到等式(m-4I)s=-24(n-5I)s=4经化简推论出m-4I/n-5I=6此时在式子(m-4I)/(n-5I)=-6中代入n=2I,取出m=22I;然后令I=1,此时可以推论得出m=22、n=2由此可知,直线方程f(x)=x+3=y-5/22=z+9/2。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这次对高中数学解题中常用的集中代换法进行了详细的作答,并通过有理有据有节的解题思路,正确的阐释了代换法灵活应用的方法。只有这样,作为学生的我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陈日升 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1419班 参考文献: [1]李丽.变量代换在求解一阶微分方程中的应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 [2]蒋百华.浅谈变量代换法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20). “时间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作者/ 王慧敏 自然界里有许多现象,像季节变化那样: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交替。 这种现象称之为周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周期现象。如四年一闰,七天为一周,有些数学问题也具有某种周期现象,只要我们发现了它的周期,就可以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解答问题。我经过反复推论,总结出了以下关于“时间问题”的计算公式及方法,以供参考。 一、已知今年的某月某日星期几,求明年的某月某日星期几。 1.平年与平年之间的计算,应利用下列公式进行解答 (8+今年某月某日的星期天数)÷7(公式一) 所得的余数便是明年的某月某日的星期天数(注:如果商是整数,没有余数,说明所求是星期日) 由于每星期有7天,例如今天是星期天,那么第8天以后才是下个星期一,也就是今天的星期天数加上8的和除以7的余数。例1、的`元旦是星期二,求的元旦是星期几? (8+2)÷7=1……3 所以20的元旦是星期三。 例2、的11月15日是星期六,求的11月15日是星期几? (8+6)÷7=2 所以19的11月15日是星期二。 2.从平年过度到闰年时,求1月和2月份的星期天数应利用公式一,其他年份的星期天数应多加1天,也就是公式二: (8+今年某月某日的星期天数+1)÷7(公式二) 所得的余数即是所求。 例1、的2月20日是星期六,求的2月20日是星期几? (8+6)÷7=2 所以20的2月20日是星期日。 例2、年的9月10日是星期三,求的9月10日是星期几? (8+3+1)÷7=1……5 所以20的9月10日是星期五。 3.从闰年过度到平年时,求1月和2月份的星期天数应采用公式二,其他月份应采用公式一进行计算。 例1、年的元旦是星期六,求的元旦是星期几? (8+6+1)÷7=2……1 所以20的元旦是星期一。 例2、的12月31日是星期一,求的12月31日是星期几? (8+1)÷7=1……2 所以20的12月31日是星期日。 二、已知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求这一年×月某日星期几,应利用下列公式进行解答: (某月某日到×月某日的总天数+某月某日星期天数)÷7所得的余数即是所求(注:所得商为整数时,所求便是星期日)说明:某月某日到×月某日的总天数,是指某月到×月前的天数,不包括×月,但包括某月。 例1、19的4月2日是星期三,求这一年的10月2日是星期几? (31×3+30×3+3)÷7=26……4所以这一年的10月2日是星期四。 例2、年的2月8日是星期五,求这一年的9月8日是星期几? (31×4+30×2+28+5)÷7=31 所以这一年的9月8日是星期日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着基础教育的大面积变革,从课程内容、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那么,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高中数学中的难点应用题教学该如何进行提高呢?学生的解题思路又该通过何种方式培养呢?本文主要做了如下论述。 一、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选择。 1.导学案教学方法 导学案是教师为了在课堂当中能够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一套材料体系,通常都包括“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自主探究、自学检验、小结与反思、当堂反馈、拓展延伸、总结反思”等不同的部分。导学案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的不同环节,学生在这一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清晰掌握。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通常比较多,通过导学案教学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地去解决探究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还能够起到复习旧知识点的作用。 2.生活化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实际生活,强化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最有利于提高学生只是应用能力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中,常常会列举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基础,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 3.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实现在于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如果教学情景创设得当,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就能够充分的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就是创设一个新颖且结合当堂数学知识的情境。第二个阶段,在情境中分层设置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自主探究问题。第三阶段,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探究活动反思。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题思路培养的几点建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掌握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无疑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难题,针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1.增强学生建模能力 学生的建模能力高低与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类比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所以,在要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把建模意识贯穿在其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观察、思考并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空间联系以及数学知识,这样不断指导学生从复杂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意识就会逐渐的成为学生观察并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就能够实现用数学思路去解决诸多实际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建模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多元化的解题思路。 2.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新课标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任务。为了培养学生數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高中、初中比较受人青睐,到了高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让学生动手操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另外为了准备高考,赶进度,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都被教师的直接讲解取代了.高中数学有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有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中归纳和发现知识与结论。高中数学教学一定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十分必要。 动手操作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知识来源于现实,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发展和生存的基本能力。在教师创设的操作情境中,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亲自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动手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显示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改编多解题。教师可以通过改编习题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养成一种多元思维的习惯。教师通过一题多解多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克服学生思维中固有的狭隘性。其次,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要通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来克服惰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情绪饱满的进行探究思考。再次,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方式,是发散思维的一种标志。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转化思考问题的思路,比如,有些应用题的叙述并不是工程类的问题,但是特点与其相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工程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去思考这一问题,这种转化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4.激发学生创新力 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又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要以师生关系的平等为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之内,才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欲,进而才能谈到创新。其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新就是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接纳学生所有的观点,正确的观点鼓励他们发扬,错误的观点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除此之外,创新能力的激发还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等的培养来实现。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高中数学应用题常用的教学方法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题思路培养建议这两个大的方向进行了论述,其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培养方式有很多种,而教师应该选取怎样的方式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具体判断了。 参考文献: [1]邱光云.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提高数学应用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 [2]李茂忠.浅谈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1(06) 一、高中数学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解题的主动性不足, 常常依靠老师 在高中数学解题的过程中, 肯定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常常对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束手无策, 希望依靠老师来帮忙解决问题。随着学生不断的面对数学中的难题, 部分学生对数学习题充满了畏难的心理, 没有主动解决问题的勇气, 所以解题中的反思也谈不上。 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数学知识不完备, 迁移能力差 在高中的数学习题中,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学知识和内容, 但是还没有形成解题的能力。对于数学知识不能够熟练的掌握, 对于解题方法不能够很好的理解, 对于数学概念、公理等的了解和掌握都停留在表面上, 不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不能够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等, 在解题的过程中常常使习题复杂化。 3.缺少对习题的反思习惯 部分学生注重解题的数量, 对于自己曾经的错误则很少给予反思或者回头看看, 常常在下次解题过程中再次犯相同的错误。对于做错的题目不愿意进行独立的思考, 不愿意努力改正, 不愿意整理和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种解题习惯导致了数学解题效率的低下。数学反思不仅需要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更需要学生的主动独立思考的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效率。 二、向量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分析 1.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在立体几何中应用, 与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模式一致, 但加入了立体几何中的空间想象, 使得学生在传统的几何问题处理模式中面临一定的差异, 因而, 采用向量法, 能够促使几何问题简化, 化繁为简, 找到问题答案。 例如,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是DD1的中点。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1F∥平面A1BE?证明你的结论。本题可以应用向量法求解。 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 建立坐标系, 设正方形的棱长为2, 则B (2, 2, 0) , E (0, 2, 1) , A1 (0, 0, 2) , B1 (2, 0, 2) 2.向量法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1) 利用向量法求出直线方程 例如,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0, -4) , B (4, 0) , C (一6, 2) , 点E、F、D分别是AB AC BC的中点, 求直线FD、EF、DE的方程。 利用向量分析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将上述问题转换为共线向量与直线向量的问题, 就能够得出EF, FD的直线方程。 (2) 向量法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在求解不等式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向量法。 利用向量法求解, 比三角代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都简单, 解法新颖、构思巧妙,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出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 即:问题、建模、还原, 发挥向量的工具性作用。 3.向量法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可以用来证明正余弦的两角和与两角差的问题。 由此可见, 三角函数中采用向量解法, 能够借用几何的直观性、简洁性, 更好的完成求解的过程。 1、选取对象:研究对象的选取很关键,可以是某个物体(质点),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或系统(物体的加速度不同),还可以是某个抽象的“结点”(绳子“死结”或滑轮“活结”); 2、分析状态和过程:具体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初始状态如何,经历哪些过程,是否存在转折点、临界状态,最终状态如何; 3、应用规律:在某个状态或对某个过程,根据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建立关系式,解方程得结果,并检验其合理性。 4、两种解题思路 (1)一种是搜索脑海中曾做过的题型,看本题和哪种类型吻合或类似,套用解答原来那种题型的公式,或者直接用原来那种题型的结论进行解答。其思维方式是“回忆”。这是一种很有危害性的思维方式。 变换条件,理清数学解题思路 江苏 新沂 ●许遵惠 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教师教会学生在不改变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对应用题的条件进行分合、顺序、方向、顺逆等变换,既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和思考。 一、分合相互变换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关于工程方面的应用题,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合”改成“分”,或者把“分”改成“合”,这样易于建立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思路。例如: 例1(改编题):上海世博会修一项工程,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修需要10天完成。如果让甲队先做6天,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这项工程需要几天? 题目中给的条件,又是“合修”,又是“独做”,看起来很复杂,所给的条件很难联系上。但在解题时,如果把“甲队先做6天”“乙队单独做12天”变换成“甲乙队合做6天,乙再单独做(12-6)天”。以上条件的变换不过是把乙队单独做的12天先划出6天,当做与甲队合做而已,对问题的结果没有丝毫影响。而条件叙述变化后,使甲乙队合做的工作效率为1/10,得以应用,展开了解题的思路。 列式:l÷[(1-1/10×6)+(12-6)]=15天。 倒2(改编题):北京奥运会有很多工程,其中某一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做,正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由乙队单独做,那么要超出规定时间的3天才能完成;如果先由甲乙两队合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这样也正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这一项工程计划用多少时间(天)? 这道题目内容比例1更复杂。在指导学生处理这样复杂的应用题时,首先要把“甲乙先合做2天”改成“甲乙分别单独做2天”,而“其余的又是乙队单独做”。这样条件可以变换成“乙队在计划规定时间内单独做,甲队接着单独做2天才能完成”。变换以后,就能够得出新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甲队2天的工作量等于乙队3天的工作量。那么,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乙队用的时间是甲队的3/2倍。再比较上述情况,可知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乙比甲多3天。找到了对应数量关系,列式3÷(3/2-1)=6天。 二、顺序相互颠倒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关于分数问题的应用题,只要把条件的顺序颠倒一下,就比较容易地画出线段图,从而找到对应数量关系。例如: 例3:某仓库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去2.8吨,第二次运去的比这批面粉的1/3少3/10吨。这样,正好运去这批面粉的1/2。这批面粉原有多少吨? 由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时,如何来表示3/10吨是个难点。依据题意,3/10吨是没运去的,应假设从运去的2.8吨里划出3/10吨,且把3/10吨算在1/3之内(如图l所示)。但这样处理比较费解,难度较大,易出差错。在指导学生把条件变换成“第一次运去的比这批面粉的1/3少3/10吨,第二次运去2.8吨,就容易画出图2。这样自然地把3/10吨包含在2.8吨里,数量关系没有变,对应关系更明显。 列式:(2.8-3÷l0)÷(1÷2-l÷3)=15吨。 三、方向相互变换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行程方面的应用题,我们可以把条件中的“相向”运动改为“同向”运动,这样就比较容易找到对应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例如: 例4(改编题):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6小时后客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l/5,货车距甲地46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多行4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剩余的路程分布在甲乙地两端,难以建立对应关系。让学生把情节变换成“客车、货车都从甲地出发,同向而行”,这样剩余的路程都在乙地那端。虽然“相向而行”改成了“同向而行”,货车从“乙地”出发改成了从“甲地”出发,但其他条件都没有变化,不影响问题的结果。从图3中看出:6小时客车比货车多行(4×6)千米,(46-4×6)千米与全程的1/5对应。 列式:(46-4×6)÷1/5=110(千米)。 四、顺逆相互颠倒 有些应用题,把“逆叙”条件变换为“顺叙”条件,题意就显得更明确,便于理解。例如(改编题):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45%,比第二次取出的油多6千克,这时桶里剩余的油相当于前两次取出油的3/17,全桶油重多少千克? 题中两次取油量的比较,用逆向叙述比较难以理解,容易出错。指导学生把比第二次取出的油多6千克”改变成“第二次取出的比第一次取出的油少6千克”变成顺向叙述,文字虽然多了些,但意思明白多了,再把“桶里剩余的油相当于前两次取出油的3/17”转化成“桶里剩余的油相当于全桶的3/20”。统一用单位“l”表示全桶油的重量,可画成图4。 列式:6÷(3/20-(1-45%×2)]=120(千克) 函数学习无疑是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重点,也是老师教学中的老大难.解决让学生学习好函数的难题,老师要大胆创新,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讲解,让学生开阔思维,看到函数学习的本质,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学的乐趣和独立思考的数学逻辑能力. 一、高职高中函数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培养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 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情比较感兴趣才会不遗余力地主动学习.学习函数也是一样,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老师教学中的上课的方式,声音,语速,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函数学习虽然抽象但不是完全乏味的.幽默风趣的老师容易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学习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老师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学生只有学会了,有自信了,才能逐渐对函数有兴趣. (二)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指导函数学习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一些软件技术也被引入到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引用到日常函数学习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图片,文字格式,声音,改变放映速度,改变字体背景颜色,声音,视频,生动形象,内容充实,方便教学内容的展示,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的原本板书无法表现的问题很好地呈现出来,改善教学环境,增强视觉效果,让同学的眼,口,手同时活动起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法学习函数 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案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选择的案例具有针对性、专业性,跟学生进行讲解,增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有利学生在案例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函数教学中选用经典案例教学,抛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提问,得到反馈,最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不仅可以一题多解,甚至最优解,扩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 二、高职高中函数教学的解题方法 (一)三种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三种.他们之间各有利弊,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导致接受能力也自然会不一样.同样的一个数学题目,老师如果用三种不同的数学语言把它表述出来,这对不同的理解能力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影响,有的对文字比较敏感,能够准确把握文字的意思,而有的会对公式比较感兴趣,喜欢推导验算,有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喜欢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图形.所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让学生有选择性的体会其中一种,加深理解,把握对象的本质,更好地学好数学.老师要学会这三种语言的转化,数形结合,以图解数,以数助形,增加学生对函数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用数形结合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图形更加直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举一反三.例如: (二)把函数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学习数学是思维开发的一个过程,把数学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函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函数在数学中的应用,也能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引导他们利用函数解决身边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学习数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函数是职业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结果具有唯一性,但是得出结果的途径往往不止一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是只有一种讲解方式,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要随着教学改革实时更新,学生想要学好数学要培养数学兴趣,找到数学的美妙之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利用三种语言的转换,把学生的五官调动起来,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多个人的思维却是发散式无限扩张,知识也是在各种思维碰撞中产生.老师从多角度,利用多方法是教学,积极培养学习的函数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 教学是一个互动学习的活动过程,老师、学生都是主角.老师要学会怎么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好学生.学生是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理解知识,最后学会运用,掌握知识.老师打破课本教材内容上的局限性,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在教学的方法,总结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创新思维,多角度教学.学生学习教材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弄懂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唯一结论美,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韩永强.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联想法 数学解题 巧妙运用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研究数学也就是要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掌握数学就是要善于解题.解题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其中既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也可被称为直觉思维):有比较与类比、猜想与归纳,也有观察与尝试、分析与综合,总之,解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数学联想法的前提是观察,也就说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观察这个问题的特征,观察是积极的、有意识的,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从而联想到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知识,或者我们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下面通过运用联想法解题说明联想法在数学解题中运用的广泛性和巧妙性. 例:已知x,y,z∈R, 上面的解题方法极其巧妙,经过多次联想使我们把它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联系在了一起,使计算量大大减少了. 通过举例数学联想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说明了联想法在解题中的应用的实用性和广泛性.我们之所以对一些数学题不会做是因为我们对此问题感到陌生,而联想法可以把我们不知道的转化为已知的,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数学联想法是一种非逻辑的数学方法,它使我们产生解题的灵感和思路.大胆的猜测是用联想法解题的重要心理活动,猜测并不是胡乱地猜,而是通过仔细观察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联想与它相近或者相反的知识点和解题思维联系起来.智慧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能够合理地联想和猜测都是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在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联想,回忆与此类问题相关、相似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解题效率. 联想法可以由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想起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联想法在解题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联想技能,我们需要认真地学习好基础知识,在分析问题时仔细观察和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1]熊惠民.数学思想方法通论.科学出版社,2010.6. [2]林保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发现法[J].数学通报,1989,6. [2]马桂华.数学联想能力培养举例[J].宁夏教育,1997(07). [3]王瑞莲.在数学联想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05).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显著,而本文主要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解题教学 0.引言 思维导图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心智图,随着社会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散学生思维能力。高中生物解题教学向来是教师较为头疼的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就能够帮助学生串联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有着更为清楚的解题思路,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生物解题能力。1.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切入点 高中生物知识相比较于初中生物知识而言,其内容不仅更为复杂,知识点相比较而言也十分的分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解题要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相应的教学思维框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形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结构化,这样学生在观看图形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对题目中 [1]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想象,最终就能在综合思考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本身就是体验解题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一个过程,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要如何去解题,从而就能有效地实现高中生物解题教学。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组成细胞的分子》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水是不和缺少的一样东西,那你们觉得水是组成细胞的分子吗?” 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一内容进行思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引告诉学生细胞分子的组成包括了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然后让学生对其元素和化合物进行思考,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先画出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关系图(如图1),在画出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就可以按照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水就是组成细胞的分子,其在里面属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内容。 图1 2.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 在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解题教学,大多需要在黑板上用粉笔进行解题,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较长时间的构思,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忘记教师前面所讲述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很难掌握解题思 [2]路,进而就很难起到良好的解题效果。但是,在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图形分支来体现出解题思路和结构,这样学生在图形引导下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发散,进而就能有效地掌握解题思路,更加顺畅的解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生物解题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应用思维导图,以此来构建出条例清晰的解题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生物题目进行解答。 例如,针对《细胞》这一内容教学过程在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如何利用抗冻蛋白afp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寒能力提高的香蕉植株?在运用转基因香蕉的过程中,在生态安全方面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细胞增殖、分化等情况利用思维导图划分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组织培养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这张思维导图将之前一些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同时还能促使其思维得到发散和发展,进而学生解题思路也会豁然开朗。 图2 3.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同一类型解题思路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生物解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要具备了这一项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对一种题型十分的掌握,今后面对同一种题型都能很好的解决。但是,在以往传生物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自上而下讲解,这种方式让学生很难看出生物内容中所存在的联系,进而学生举一反三能力也会得到限制,而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各个题型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过程,这样学生解题思想以及方式也会随之而变化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化的解题思路,进而面对同一 [3]种题型都能有效地对其进行解答。 例如,在生物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按照生态学原理对养殖品种及生产因素进行分析,并且设计出相应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针对这一题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将之前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展示出来(如图3),以此来将之前分散的知识,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符号、词语、线条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就能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样在解答这一点的时候思路也会更加清晰,从而就能为设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一题型。 图3 4.结语 适用范围:对于计算型的试题,多通过计算求结果. 方法点津:直接法是解决计算型填空题最常用的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处理,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一些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的灵活应用,将计算过程简化从而得到结果,这是快速准确地求解填空题的关键. 方法二、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特殊值法 当填空题已知条件中含有某些不确定的量,但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从题中变化的不定量中选取符合条件的恰当特殊值(特殊函数、特殊角、特殊数列、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探求的结论.为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在利用此方法时,一般应多取几个特例. 适用范围:求值或比较大小等问题的求解均可利用特殊值代入法,但要注意此种方法仅限于求解结论只有一种的填空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有多种答案的填空题,则不能使用该种方法求解. 1.构造方程 方程法的构造是高中数学解题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构造方法.方程式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陌生, 其作为数学的重要内容, 通常与函数等相关知识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 可利用题型所给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 通过设想建立一种等量性的式子, 分析几个未知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方程式等量关系, 利用恒等式的多方位的变形, 将数学题中的抽象内容实质化、特殊化, 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及质量.利用方程构造的方法进行解题, 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既非等差又非等比数列通项求解, 应用化归思想, 可以通过构造将其转化成等差或等比数列之后, 再对应用各自的通项公式进行求解. 这两种方法相比, 后一种方法比较麻烦, 从中可得知:相邻三项之间也可构造出等比数列. 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并相互交流, 让学生自主分析如何将其构造成等差及等比数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时对学生的疑问给予引导, 如果学生还找不到方法,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参照例一的方法, 对课本习题进行研究探讨, 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5.构造向量 向量是高中数学解题中应用较广泛的知识点, 通过构造向量, 能够提高解题效率.尤其对于不等式的结构, 如x1x12+y1y2, 可采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将原不等式进行适当变形, 为不等式的证明提供新方法. 高中生课程繁多, 面对浩瀚如海的数学题, 在实际学习中 难免有无 形压力 , 不仅失去 数学学习 兴趣 , 而且挫伤解题积极性.为此, 教师应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加强“构造法 ”在高中生 数学解题 中的运用 , 根据题目 类型 , 寻找适合 的构造方法 , 帮助高中 生节省解 题时间 , 同时在一 定程度上培 养高中生 的思维能 力和创新 能力 , 提高学生 的数学解 题能力. 摘要:新课改对高中生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中数学教师在保证数学题锻炼的基础上, 要转换学生思维, 通过采用一类问题的性质解决另一类问题.出于此种目的, 构造法恰好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可将“未知”量转为“已知”量, 帮助学生解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创造能力, 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构造法,高中数学解题,应用 参考文献 [1]史海霞.构造法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 (上, 下旬) , 2014, (3) :171-171. 关键词:高中英语 解题思路 高中英语新的题型的出现,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高英语考试成绩成为学生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在解題的时候,除了要延续原来的解题思想,还要在其中融入新的解题理念,总结出高效的解题思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在解答英语试题的时候需要进行以下几点。 一、在平时注重积累单词量 英语的试题都是为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句子的分析能力与英语语法的能力等进行综合性考察。从以往的试卷中,可以看出,由于学生对单词量的积累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阅读理解的时候不能充分的领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自然也就不能很好的对阅读题进行解答。同时在解答语法填空的时候,由于对单词词性的分析不到位,学生对于需要解答的语法部分无从下手,形成了错误答案。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单词量的积累,还要加强学生对单词词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单词不同的词性所表达的含义,便于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能够轻松分析出文章的含义,做出解答。在语法填空中能够根据对不同的词性的理解,正确的将单词填入到文章之中。从而降低学生在作答的时候产生的错误。同时,除了加强同学这方面的教学,还要在平时注重学生短语词组以及固定句子结构的积累,提高学生在阅读以及解题时候的效率。 二、解题过程中充分运用解题技巧 具有较高的词汇量,在解答语法填空的新题型问题上是远远不够的,好要具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啊,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正确的作答。在解答的时候,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解答顺序。下面就是关于英语阅读和语法填空这两种题型的解题分析。 (一)英语阅读理解的解答 做英语阅读首先要将全文进行粗略的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文章的主次,最后综合的领悟作者的意思。这些做完之后,根据阅读后的问题,抓住阅读的点进行详细的阅读,找出答案。 (二)英语语法填空的解答 首先,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于语法知识点的教学一直以来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我们可以从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看出,虚拟语气已经成为高考命题常见的语法内容,因此,高中生应该要通过高考典型例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来真实体验虚拟语气的语法功能,从而提高自己解题技巧。 其次,进行语法填空问题解答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大意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读一遍,选择简单容易的空先填答案,简单的填完后再对较难的空进行解答。最后,在根据具体解题情况进行检查,对难点进行排查。同时在解答这类题型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考虑文章背景的文化风俗,保证逻辑上的连贯。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才能在英语解题的时候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水平,取得好成绩。 三、注重考点和出题特点的分析 老师经常将,在对一些问题进行解答,遇到困境解答不了的时候,首先要想象出题者所要考的关键点,了解出题者的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明确解题方向,了解出题者的目的,才能对所做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除此之外,还要对所进行的作答的题型充分的了解,知道每一类题型的特点,保证在遇到各种题型的时候能够冷静对待,迅速寻找出答案。 四、加强对语法的学习 英语的试题解答,不仅要加强单词的积累,解题技巧的培养,还要对英语语法的学习进行巩固。语法的学习是学习英语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只有掌握了很好的语法知识,才能算是学好了英语。一味的注重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训练,忽视语法的学习,是不良的英语学习方式。要想学好语法,就要加强对英语语法的重视,在平时的英语试题的练习中,注重英语语法问题的积累,避免由于语法不通导致对阅读理解的含义不理解,避免学习语法时散漫的态度,保持持之以恒的语法学习态度,进行长期的积累才能具有一个扎实的语法基础,才能在语法填空的问题上提高正确率。 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英语越来越被重视,而英语的学习不但需要大量的词汇丰富记忆、还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法基础,还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通过本文对英语解题方法思路的研究,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解答技巧。这为学生学习英语奠定了基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英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罗元珍.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成祝荣.语法填空考点解读与解题技巧[J]. 广东教育(高中版),2010年01期. [3]程晓堂,郑敏编著.英语学习策略[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推荐阅读: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11-06 高中数学21中解题方法09-08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及例题:鸡兔问题12-07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11-08 GRE填空单空题解题思路和方法10-31 高中高三作文650字:水的联想11-23 一般数学解题方法07-27 高一数学解题方法11-04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谈09-17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07-199.高中数学解题中代换法的应用论文 篇九
10.“时间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篇十
11.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 篇十一
12.向量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合理应用 篇十二
13.高中物理解题研究思路与原则 篇十三
14.变换条件,理清数学解题思路 篇十四
15.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 篇十五
16.例谈数学联想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篇十六
17.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 篇十七
18.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 篇十八
19.联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应用论文 篇十九
20.高中英语解题方法思路探讨 篇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