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2024-12-10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13篇)

1.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篇一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l~5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的人们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外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

(2)全,都

(3)邀请

2.A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4.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5.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对即可)

2.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篇二

一、1、B 2、A 3、C 4、玛雅人创造的文明涉及的领域多、水平高、成就大, 遍及的地域也广, 玛雅文明同古希腊人创造的欧洲文明一样, 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二、5、有三处伏笔“新婚不久”、“高级的音响特别显眼”、“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为下文哑妻怀孕、胎教以及这对夫妇听不到各种声音原来是聋哑人的情节作铺垫。6、以音响进行胎教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用小提琴培养儿子做生活强者。7、“心灵发出的悠扬乐音”是成功的喜悦感, 获得人们称赞的幸福感, 生活美满的快乐感。8、只要抓住聋哑夫妇身上表现出的是乐观、进取、坚强、慈爱的性格答,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三、9、B (视事:施政务) 10、A (A竟然/于是, B动词做, C坚决, D没有用来) 11、A ( (3) 不肯受官职, (5) 有意疏远宾客想退官, (2) (6) 表现了为官清谨, (1) (4) 表现了予民恩惠) 12、B (“百姓们都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错, “民称之不容口”是说“百姓对王志赞不绝口”) 13、 (1) 王志九岁时, 住在家乡的亲生母亲去世了, 他满脸愁容, 因哀伤过度而消瘦, 他的内外亲戚对此感到惊异。 (2) 王志怜悯那个寡妇的情义, 用自己的俸禄替她还债。 (3) 王志的门客曾经偷了他的车卖掉了, 王志知道这件事却不追问, 像当初那样对待那个盗车人。四、14、焉/焉/焉/焉/焉/知其恶/者/15、要想治理好家族, 关键就在于须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五、16、“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表示时序匆忙交替, 促引了“客路之人”的思乡之情;“日”与“春”象征了新生的美好事物, 并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 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描写的景物、时令蕴含一种旧去新来的自然理趣,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 (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漂泊、思乡之情。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表现出了飘泊羁旅之情, 尾联的“乡书”、“归雁”传达的是思乡念亲之意, 中间两联描写的景物也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孤独乡思愁绪。18、此题的答案可以有三种:第一种:“倚”字更好。“倚”, 倚靠, 背依之义, “倚清秋”是说词人登上“西楼”清冷秋景相伴随。从整首词的词意看, “秋”一句双关, 既实指自然的秋天, 也暗示祖国山河破碎的萧条气象。“倚”字既展示了广阔的进令背景, 也抒写了词人对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感叹, 而“锁”字局限在“深院”之中, 较多表现的是词人失去帝位后的惆怅, 意境没“倚”高远。第二种:“锁”字更好。“锁”, 关住, 郁结之义。这首词是李煜亡国后被宋幽禁在汴京一座深院中而写的。“锁”字语义丰富而含蓄, 一方面写出实景, 在词人眼中, 似乎所有的萧瑟的秋意都集中浓缩在寂寞的深院之中;另一方面表现了词人的心境, 万千愁绪凝聚在心, 无法排遣, 而“倚”字仅表现词人在清秋时节独倚西楼的情状, 重在景象的描写, 没“锁”字的意味深厚。第三种:若答两个字各有其妙, 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命题者提供)

3.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篇三

一、浏览题目

做文言文阅读题时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都常会带有文中的某些重要信息或帮助我们阅读并理解文章,而部分试题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应先阅读题目,并带着题目所给的问题阅读文章。尤其在面对考试时,这样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速读全文,理解文意

了解了文言文阅读的问题,就应该立刻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言文。通常文言文阅读资料下都会对文中较难理解的字词进行注释,学生应在速读文章的同时结合文下注释尝试对文章进行翻译。

在阅读时应注意,对个别较难理解的句子应暂时越过,不要浪费时间去研究。同样的,对部分比较容易理解的句子则大概了解其意思就可以,如在阅读《桃花源记》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翻译,我们只需要知道是形容桃花源中优美的景色就可以,而无需逐字理解。这样争取在通读一遍之后理解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并对相应的部分问题进行作答。

在这一阶段并不需要学生逐字逐句的研究文章中的每一句话,只需通过全文速读大概了解文章意思即可。

三、结合具体问题理解文章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并做答

目前,我国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与内容整理三部分。而针对不同的问题,解题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词语解释

文言文考试中的实词解释大多是考察文中的实词或古今异义词。其中有不少我们曾经学过的字词,都比较容易翻译,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属于古今异义词。对这样的词语解释题,只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积累。

此外,在解题时还应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解释,而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如“出”在“不复出焉”中是“出去,离开”的意思,而在“皆出酒食”中则是“拿出”的意思。

(二)句子翻译

首先,在对文言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时,主要应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并注意对文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年号等必须原词保留。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应先翻译文中的部分关键字,通过直译得到“询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不知道有汉朝,不用说魏晋。”这之后再结合上下文对句子进行润色,就可以得到“(桃花源中的人)询问(捕鱼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之后的)魏晋了。”

其次,在翻译时对部分没有实际意义的拟声词、虚词等删除。如“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也”在这里是语气助词,在翻译时应当删去。而这句就可以直接翻译成“(这里的情况)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

再次,对文言文中诸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特殊的语法句式,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应先进行相应的调整再翻译。如在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倒装句)时,应将这一句翻译为“渔人将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件一件告诉桃花源中的人,村里的人们都很感叹。”

最后,对部分省略句,在翻译时应对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进行增补。《桃花源记》中有多处省略主语的句子,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省略主语“小口”,“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主语“渔人”在翻译时,应将省略的主语填补上,否则会导致句意不完整。

(三)内容理解

由于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内容理解题大多较为简单。因此,在完成对文章的翻译之后,内容理解题反而较为容易做答。在应对这类题时,大多只要摘录原文中的相关句子或稍加翻译即可。

4.桃花源记阅读文答案 篇四

陶渊明(东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一阶试题

1、本文的作者陶渊明是 时期的 、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文有 、 、 。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黄发垂髫( ) 遂与外人间隔( ) 此中人语云 ( )

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缘溪行 芳草鲜美

才通人 阡陌交通

便扶向路 诣太守

4、《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以渔人发现绮丽的桃花林—

—进入宁静和平的桃花源—

—再度寻找神秘的桃花源未果为顺序。

5、《桃花源记》详写 ,略写

6、文中体现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写出桃花源美好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

7、桃花源中人们的精神状态是

8、桃花源中人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9、文章开头描写桃花林美景的作用是什么?

10、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讲述后为什么“皆叹惋”?

1、渔人“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包含了哪些内容?

2、文章在再寻桃花源时写道“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二阶试题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余人复延至其家 欣然规往

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文中有有不少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请你写出四个

4、根据文章内容,恰当使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看到桃花源人们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度来寻时还是“ ”。

5、陶渊明生活在整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他描写之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三阶试题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便要还家 便舍船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列语句中高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咸来/问讯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3、从文中2、3两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

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章真是的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开了一个人人劳动、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5.桃花源记的原文及阅读答案 篇五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A.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文中加横线字的拼音和字义。(4分)

A.怡.( )_______B.遂( )_______

C.为( )________D.语( )_________

小题3:在下段括号中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3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皆叹惋。

小题4: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 A: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小题2:怡(yí)愉快。遂(suì)于是,就。为(wèi)对,向。语(yù)告诉

小题3: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

小题4:①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小题5: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的社会动荡黑暗,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小题6: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题目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原文语句”的提示,不可用自己的话说作答。根据学习时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判断选句。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答点有二,拼音和字义,写拼音要先读准音,再仔细拼定。写字义,要写出该字在文中的意思。写拼音和字义,位置在一致,即括号里和横线上写什么要相同。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人称词”,不是仅指“人称代词”,称呼人物的词都是“人称词”,“村人”“渔人”都是“人称词”,而不只是“你我他”。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解释:绝镜、妻子、无论,古文中都是一词一义,要翻译清楚。

小题5:

试题分析:要结合文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理解此问题,弄清此句的意思,便可作答。

小题6:

6.陶渊明《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篇六

(1)落英缤纷 落英:落花 (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

(3)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4)便扶向路 向:从前的,旧的

(5)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的,自得其乐。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16.桃花源里的人不希望渔人告诉别人到过桃花源,但是渔人却告诉了太守。请你分别推测桃源人和渔人的意图。(2分)

桃源人的意图是不希望外面的人来打扰和破坏他们的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渔人的意图是想告诉太守获得太守的奖赏。

17.作者笔下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赏或评判,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风景优美,物产富足,人与人和谐相处,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能给人带来一个美好的憧憬,一丝心灵上的安慰,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7.阅读训练答案 篇七

(一)老槐树

1.笔直 巨大 茂密 绿色 和蔼 快乐

2.慈祥 茂密

3.粗壮 和蔼

4.(1)那巨大的树冠向四面伸展,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

(2)它那灰褐色、笔直的树干,高高地伸向天空,快要超过三层楼的楼顶了。

(3)三四个小朋友手拉手,也合抱不过来。

5.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

(二)小青蛙

1.轻轻 移动 透亮 机智

2.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的,可机灵了。碧绿的身体布满了深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在发脾气,一鼓一鼓的。

特点:眼睛大大的、身体碧绿、肚子是白色的而且还很大。

3.因为青蛙捉害虫。少一只青蛙,就有上万只害虫逃掉,庄稼的损失会很大。

4.我便决定把小青蛙放了。从今以后,我要保护青蛙,善待所有人类的朋友。

5.略

四年级阅读主题:热爱和平

(一)一个苹果

1.(1)A (2)A

2.激烈地(争论) 微妙的(变化)

顽强地(拼搏) 刻苦地(钻研)

3.不重复。“幸福”是“我”为生活在这充满友爱的集体中而感到幸福。“骄傲”是“我”为身边这些危难之时不怕牺牲自己、首先想到他人的战友而骄傲。

(二)和平鸽

1.动人 驯养 请求 惊奇

2.一只洁白的和平鸽

3.(1)返回巢穴。

(2)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4.竹竿上的白布被他换成了象征复仇火焰的红布。

5.第一层:留辛驯养了一群白鸽。

第二层:徳寇杀害了留辛,并扫射鸽群。

第三层:应留辛的爷爷的请求,毕加索画了一只白鸽。

五年级阅读主题:童年趣事

(一)播种希望

1.高高 哞哞 清脆

2.(1)脊背向前弯曲。

(2)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3.(1)补充说明 (2)补充说明 (3)转折

4.怕“我”失望,想在“我”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并让“我”感受成功。

5.表面上“我”收获了一个大西瓜,实际上“我”还收获了自己成功的事业、乐天的性情和幸福的生活。

(二)童年趣事

1.zhān qiāo

2.(1)口水流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

(2)形容战斗、竞赛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3.普通 索然无味

4.时间 家乡的歪脖子大枣树

5.春天:用弹弓打马蜂窝被蜇。

夏天: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

秋天:打枣,吃枣糕。

冬天:掏鸟窝,吃鸟肉。

六年级阅读主题:艺术追求

(一)摔琴

1.而来 虚席 如痴 袅袅 震惊 悠然

2.有名 绝妙 宝贵 惊讶

3.(1)多用于形容阅读诗歌、小说,听戏曲、音乐等时的忘我的精神状态。

(2)安闲、闲适的样子。

4.“余音袅袅”一词写出了观众都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人们正在享受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这件“宝贝乐器”却只有一元六角五分。

5.(1)看五千元的小提琴 欣赏演奏者的技艺

(2)演奏的技艺 欣赏演奏者的技艺

6.观众可能会说:“这么昂贵的琴摔坏了,多可惜啊!”

7.示例:一个好的演奏家,靠的不是昂贵的乐器,而是他的演奏技艺。做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学着看他所掌握的本领。

(二)伯牙学琴

1.①A ②B

2.为了让伯牙从大自然中感受真正的音乐。

3.是大自然中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

4.大自然的清声鸟语。

8.桃花水阅读答案 篇八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飘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1、三月桃花水还看到了什么?请你发挥想象,把选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呵,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呵.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是响着的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叮,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农家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似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了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呵,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呵,三月桃花水;

呵,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1自然段作者把 比做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 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呵.”这是一种 的写法,写出了 .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1) (2) (3)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从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1.(1)三月的桃花水 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2)拟人 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2.(1)美在有声; (2)美在有色;(3)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意思对即可)

3.惊喜、高兴、激动.(意思对即可)

4.“略”

9.《桃花心木》阅读及答案 篇九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爱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丈高的 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进修,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进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1)( )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2)( )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3)( )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4)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相应序号的括号中填上成语。

(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没有原因。

(3)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4)不受外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2分

膝盖(qī xī) 枯萎(wěi wǔi)

从从容容(cóng cōng) 汲水(jī jí)

3、读句子,回答问题。10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不确定中生活”指什么生活?2分

(2)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2分

(2)你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独立自主

2、xī wěi cóng jí

10.《小说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篇十

2.(1)“我”用种种借口“抢劫”了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钱。(2)暗示反动统治之所以能维持,正是因为人们不反抗。

3.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有权者利用劳动人民的善良、软弱为所欲为的现实,揭露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罪恶。

11.《桃花鱼》阅读原文及答案 篇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桃花鱼

刘醒龙

(1)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懂了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了,才会明白。

(2)多年以前的一个夏天,我曾经奔着桃花鱼而去,那是奔流不息的长江为桃花鱼最后一次涨水。秭归的朋友在电话里告诫,这几天不来看,就只能永远地遗憾了。依照家在三峡的朋友们的说法,桃花鱼也不是想见就能见到,排除了当地人,许多专门奔桃花鱼而来的人,两眼空空来与去的实在太多了。朋友所指人与桃花鱼的缘分,不是俗来俗去的所谓桃花运。就连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时辰,同样的水流,体态婀娜的桃花鱼有时候出来,有时候却不肯露面。我去的时候,小妖一样的桃花鱼,偏偏一身小资气质地现形了。多年以后,只要有审美的需要,就会情不自禁想到此种细细的九亿年前的尤物。譬如柔曼,譬如玉洁冰清,譬如款款盈盈,再也没有比得过这汪洋蓝碧之中所荡漾的了。

(3)现在,我当然懂得,任何的绝色无不属于天籁。人的荒唐就在于,不时地就会冲动,想着那些非分之想。失去桃花鱼的不是桃花鱼本身。后来的一些日子里,偶尔谈论或者是在书文中阅读桃花鱼,总也免不了会猜度,没有见过桃花鱼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当他们与那早已成为虚空的桃花鱼相逢时,传说中由王昭君涕泪洒入香溪河中幻化而生的精灵,是否会被想像成北冰洋边人所尽知的美人鱼!

(4)那一天,去到江西永修境内的柘林湖。徐徐退去云雾的水坝旁,露出一块标示牌:桃花水母繁殖基地。叫桃花鱼的人与叫桃花水母的人不同,只要开口就不难分辨出,是天下人文故事的口口相传者,还是治学古生物的专家。那块标示牌不动声色地为我更换了一种旷远、静谧的背景。这样一片浩瀚的水面,宛如一本智者的大书。清澈水波,被风吹起,仿佛薄薄霜色铺陈大地;自然湖光,被山收拢,一似翩跹秋叶装点森林。

(5)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些让城市永远无法企及的成份,随风入怀,汪洋肆意,毫无顾忌地游走在总是渴求一片冰蓝的情怀里。

(6)于是,我在想,在桃花鱼古老的生命里,真正古老的是那份不与任何尘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宁可死于每一点来历不明的污染,也不改清洁的秉性。宁可葬身万劫不复的沧浪,也不放弃尊严随波逐流。与柘林湖水同游,时常有滴水成线的细微瀑布,送来深厚修养的轻轻一瞥;翡翠玛瑙散开的小岛大岛,也会端明了九百九十几个情爱,没有任何阴谋地坦荡说来。高贵是桃花鱼生命中惟一的通行证,舍此别无选择,这一点常常让人类汗颜。有桃花鱼的柘林湖,理所当然值得每一个有心人去景仰,并且还要深深感谢它,用怡情的清洁,用梦想的冰蓝,用仰止的浩然,在大地苍茫的时刻,为滋养一种高贵,细致地保养着她所必需的墒情。

注:桃花鱼,无脊椎低等多细胞腔肠动物,水母类,学名桃花水母,主要呈淡粉红色、淡紫色、白色。目前,全球范围内,桃花水母仅存于屈原、王昭君的故乡秭归县境内。据研究称,每年在桃花盛开之际浮上江水表层,桃花殒落之时潜入水里,故称“桃花鱼”。

(1)作者为什么说桃花鱼“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文章第(3)节说“失去桃花鱼的不是桃花鱼本身”,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6分)

(3)第(4)节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4)作者写桃花鱼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7分)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文字的力量和韵致。

B.张强一下子站了起来:“说吧!‘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谁的是谁的非,当面锣对面鼓,快说吧!”

C.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科技、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够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难得。

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5.下面广播稿中画线的句子表达欠简明,请给予修改。(不超过60字)

今天下午在学校礼堂举行了为希望工程筹款的文艺义演。这场义演由学校团委会组织,由学生艺术团和教工合唱团联袂演出。演员的演出十分精彩,会场的气氛也十分热烈。全校200多教职工和2 000多学生都涌跃捐款、捐物。据组织者的初步估计,这次由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希望工程筹捐的文艺义演将会筹到3万多元和一批图书文具。最近将会把这次义演筹得的.3万多元捐款和图书文具一并转送到清远市的希望小学。到发稿时,义演刚刚结束,已共筹得捐款3万多元及图书文具一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名读者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下边是他和营业员的对话:

读 者:请问有没有《现代汉语词典》卖?

营业员:卖完了。(1)

读 者:本市哪家书店可能有?

营业员:不知道。(2)

读 者:贵店什么时候能到货?

营业员:不知道。(3)

营业员的三次回答既简明又如实,但读者不仅感到扫兴,而且心中不是滋味。试为营业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读者有亲切感和心理满足感,但不能改变原意。

(1)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①桃花鱼是一种非常古老而罕见的生物(或:桃花鱼是一种所存稀少的生物);②桃花鱼的出现时间短而不稳定(或:桃花鱼的出现没有规律);③桃花鱼高贵清洁的秉性对生存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2)①失去的是一种极古老的生物(或生命);②失去的是一种美(或:失去的是一种审美资源);③失去的是一份高贵。(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答三点得5分。)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答对其中的两种得2分)

好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柘林湖的旷远、静谧,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母的高雅的生存环境的赞美(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柘林湖的浩瀚、清澈和湖光山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母的生存环境的赞美)。(每点1分。)

(4)用意: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桃花鱼的生存需求暗示人要有高贵精神,同时呼吁滋养高贵精神的人文环境。

2.D(A.韵致:风度韵味,情致;B.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C.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D.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指人的一举一动,对象有误。)

3.C(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成份赘余,删去“的实验”;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4.A(本题所选文字是谈读书多与少的关系,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抓住这一点就容易选出答案了。)

5.到发搞时已捐款3万多元,图书文具一批。据了解,这批捐款及图书文具将在最近送到清远市的希望小学。

12.桃花潭水深千尺的阅读答案 篇十二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3.《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篇十三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 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甚异之。

4、豁然开朗。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处处志之。

11、闻之,欣然规往。

12、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 翻译句子。

1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2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4、后遂无问津者。

三、选择:

25.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

B.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复前行 不复出焉

D.便舍船 屋舍俨然

四、回答下列问题:

2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27、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

28、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29、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

30、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31、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32、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33、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34、假如当时的渔人是一名导游,请你代他拟写一段桃花源的导游词?

参考答案:

1、缘:沿着。

2、落英:落花。

3、异:诧异。

4、豁然:开阔的样子。

5、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6、交通:交错相通。

7、怡然:喜悦的样子。

8、具:详尽。

9、妻子:妻子小孩。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志:作标记。

11、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

12、寻:不久。津:渡口。

13、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14、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15、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16、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7、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8.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0、(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1、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22、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23、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24、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25.C

2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27、诣太守,说如此。

28、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9、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30、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① 世界变化大。②时间过得快。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31、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

32、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33、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上一篇:制作高水准的英文简历-个人资料下一篇:《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