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充满阳光三

2024-08-22

让心灵充满阳光三(精选11篇)

1.让心灵充满阳光三 篇一

让心灵充满阳光,把阴影留在身后

我们的心灵如同一块肥沃的土壤,只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吸收了爱与信心的浇灌才能草木葱郁、鲜花盛开。阳光总有阴影相伴,如何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把阴影留在身后是生活的艺术。正确地了解自我,不因一时的失意、困惑迷失方向,也不因偶尔的成功遮蔽梦想,这样的人才可以在波涛汹涌的生活中游刃有余。友谊是人生的润滑剂,恰当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扬起前进道路中的风帆。即使没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友情,也要有一两个知心朋友相伴。性、爱情以及婚姻更是我们人生不可没有的调味剂,心中有爱生活才会有阳光。

一、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至一粒尘埃,大至茫茫宇宙,我们都是有价值的存在。即使是一颗小草也要为大地增添一抹新绿,一支蜡烛也要为世界增添一分光亮。

曾经,我只知道自己是个再平凡的女子,就像路边的一朵小黄花,没有喝彩与掌声相伴。没有俊美的外貌、没有傲人的才华、亦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只要安静地待在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角落默默地度过一生便好。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或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壮志是只属于伟人们的梦想。而我不过是一杯没有煮沸过的白开水罢了,对社会对他人我都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我喜欢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没有风雨的侵袭,没有尘世的喧嚣。记得高中时曾有个同学跟我说:“其实你长的好可爱,可是为什么总是冷冷的摆着一副防卫的架势呢?主动和别人交往,融入大家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的。很多事情只有你尝试过了才知道是否可能,还没开始便主动放弃是懦夫的行为,只有经历了、尽力了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他是对的。上帝创造了我们,我们就一定会有存在的价值。这正契合了李白的一句诗歌“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虽然很平凡,可是我们很特别。没有人是完美的,正如德蕾莎修女说的:我能做到你做不到的事,你能做我做不到的事,我们一起就可以做伟大的事。准确地定位自我是大学生健康生活的开始,也是我们人生幸福之路的开始。

健康的自我形象包括:归属感、意义感、价值感。主动地与人交往,融入身边的生活,才能在这个集体里被接受和容纳,才能有安全感。尝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尽管它可能有些艰难,但是它让我们的年华不虚度。即使我们有可能犯错,但是谁又没有犯过错呢?重要的是过而能改,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不断成长。学习了这一门课我决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也许面对的是暴风骤雨,可它能洗尽尘埃,风雨过后的彩虹将会为心灵留下一片晴空。

勇于展现自己,培养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收获成功人生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舞者,害怕失败、害怕惩罚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把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才能演绎美好的人生。而独立、进取、诚实、奉献等良好的品质是我们战胜困难收获成功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我们人生的航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二、朋友多了路好走。

古代以色列所罗门王这样说:“两个人总是比一个人好。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他起来。这人就有祸了。”爱默1 生也说:友谊是使人的一生健康而有意义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友谊对我们是如此重要!即使我们没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也要有一两个知心朋友相伴,这样我们的人生旅途便不会太寂寞太孤单。

以前我奉行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的交友之道。总觉得大家平平淡淡的,互不干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挺好,时常腻在一起有什么意思呢。历史上的大哲学家诸如康德、笛卡尔、斯宾诺莎、叔本华莫不是孤独者,他们在孤独中创作的哲学思想照样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可是我发现我错了,不上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也不是哲学家就不需要朋友。如果没有人来照料他们的生活,他们能够安静地思考哲学问题吗?如果没有朋友帮忙出版他们的书籍,他们的思想能够流传至今吗?我想难度会大许多的。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社会中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不但需要君子之交的朋友,也需要一生的知心朋友。有了朋友的互相扶持和鼓励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更好走。古语有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真正的友谊需要爱和奉献来维持。那么我们就需要学会处理和朋友相处中的各种小摩擦。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像鞋子里的沙子,把沙子取出来我们的旅程才会更轻松。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毛病就是在和朋友闹矛盾后从不会主动低头,总是在坚持着自己所谓的原则,拉不下那个面子。其实朋友之间的小摩擦性质本没有那么严重,是人自己把它扩大化了。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包容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风度的象征。所以现在我会尽量克制自己的脾气,因为我知道对别人的伤害有时候是无法弥补的,发脾气是种伤人不利己的行为。即使有时候真的是忍不住发脾气了,我会马上道歉争取朋友的原谅,主动与他们沟通。既然选择了就应该有包容的度量,这样美好的友谊才能长存。

三、心中有爱生活才会有阳光。人的本性是趋向于舒适与被爱的,然而真爱应该是以对方为中心,被对象性的爱才是可持续的、有动力的、持久性的爱。很多人都习惯了接受,却不知道爱也需要付出,别人给的爱可以让我们温暖,而自己心中有爱生活才能充满阳光,照亮自己的同时也温暖他人。

我们从小沐浴在爱河里长大,父母的精心呵护、朋友的欢声笑语、恋人的温馨浪漫,哪一样不令人留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被爱的,爱就是这样一种美妙的情感,说不清它的好,可是充满爱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欢笑。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爱世界才更精彩。爱可以分三种:情爱、友爱和亲人的爱。后两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我就来说说情爱。恋爱、性和婚姻关涉到的主要是情爱。当然在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可以说说学了这门课之后我对情爱的理解。

首先爱需要表达,可以是言语的赞扬也可以是肢体的亲近。酒香尚怕巷子深,情浓更须早言明。只有善于表达别人才能感受到你的爱意。不论是一句“亲爱的,你对我很重要!”、“我很爱你!”还是一个拥抱、一个香吻都表明了你对对方的关注。当然爱是对象性的,只有你的爱在对方身上产生反响的时候你的爱才是有意义的爱。

其次真爱需要等待。特别是男孩子,不要要求你的女朋友爱你就要跟你发生性行为,因为逞一时之快会对她造成很大的伤害。她有可能因此怀孕、得性病或者是堕胎,她还有可能将来是别人的妻子,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你也不会希望自己将来的妻子曾经被这么对待。而在婚姻中则没有这些风险。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单,耐心的等待,爱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再次爱需要学会尊重和珍惜。尊重你的爱人,敏感于她的需要,善于向她表达你的爱意,珍惜她给你带来的情趣和快乐并陶醉其中,这样的爱情保鲜期才可能是永远。往往有人说爱情是婚宴的坟墓。其实这只是借口,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自掘坟墓的人恰好是自己。因为既抱得美人归,我们便把注意力投到了另一个方面,不被关注的爱情当然慢慢就失去了它的华美光鲜。

四、全面健康是成功人生的基础。

全面健康是身体、情感、智力、社交以及心灵的健康,同时也包括称心的生活角色。缺了一个口子的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与最短的那根木头的长度。所以全面健康的这六个方面只有协调发展我们才能收获成功的人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经常的运动可以为我们打造一个健康的体魄;发展并维持与朋友及爱人的亲密关系才会被集体接受和容纳;恰当地认知、接纳、表达情感可以让我们情感的天空晴朗无云;不断地接受心知识,为头脑补充新鲜血液才能让头脑与身边的世界保持活跃的状态;了解内在的自我,探寻自己的良心,寻求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则是让心灵充满阳光;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精心预备每一个生活角色来实现人生的目的、幸福及丰富,这样的人生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应该追求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我们的追求决定了我们将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首先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是我们成其为人的基础。孔子说过“见义不为,无勇也”,因为我们是一个人,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相信不会有人喜欢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金钱和压力。有条不紊、临危不乱、生活井然有序,任何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样的生活中我们才能游刃有余。

心中有爱,爱自己、爱他人,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把阴影留在身后,这是我们收获健康生活的前提,也是我们开启幸福人生之路的钥匙。

2.让心灵充满阳光三 篇二

阳光在人们的心目中, 代表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与活力。在此, 笔者借阳光的特质, 表达对学校教育本质、教育特征、教育宗旨、教育实施的理解, 探索“凸显阳光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阳光校园”的办学之路, 以“阳光”孕育校园文化, 彰显“阳光教育”特色。

一、“阳光教育”理念的阐释

校长的治校理念, 不是一朝一夕的思考和提升, 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创新中, 根据教育的使命、教育的发展规律、人的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办学环境, 依靠全体教职工同舟共济, 大胆实践探索的思想结晶。

“阳光教育”是基于对生命价值、教育本质、办学理念的综合解读。“阳光教育”是学校从“以师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出发, 以人的全面、健康、和谐、终身发展为目的, 通过教育者积极而适宜的关爱、引领和激励, 促进儿童自主、健康、幸福成长的一种教育。

阳光教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从“阳光”的内涵解读教育, 首先, 阳光教育凸显的是教育者对儿童生命主体的尊重、热爱和对其生命成长的积极关照。儿童生命的成长需要教育者阳光般温暖的关爱、阳光般丰富的浸染。这就是说, 教育要有情有智, 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像阳光一样澄明心智。

阳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即生长”, 儿童是生命生长的主体,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的育人观, 既重视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又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 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开发, 培养儿童多元的智能和特长, 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品质, 让每个儿童都具有愉快的情绪、丰富的情感、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积极进取的精神, 为学生终身健康成长奠基, 促其成为阳光有朝气的一代新人。同时, 我们也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即每个教师都有“闪光之处”, 要促使他们扬长避短, 互相学习, 引领他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校长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 还要有阳光般的情怀, 努力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师生, 让真诚的微笑阳光般洒满校园, 构筑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阳光教育是一种教育氛围。在现代学校管理中, 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应是阳光的、和谐的、平等的。要让每一位儿童都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 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主体的价值和工作的幸福, 让每一个家庭都分享到孩子成功的喜悦, 把学校办成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阳光教育”的现实意义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的提出, 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阳光教育”与学校长期以来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及“阳光校务”管理现状相吻合。它包含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再认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和民主、平等、和谐共同成长的关系。让师生之间有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有阳光与阳光的接力, 有成功与成功的传递, 是对学生播种阳光生活, 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打好底色的有效教育。

(二) “阳光”万丈光芒,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它象征着朝气蓬勃、光明正大、奋发向上的品质形象, 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完美、最灿烂的人格。小学生纯真可爱、活力充沛, 像阳光一样明媚, 像新芽一样鲜嫩, 像花儿一样灿烂。我们用“阳光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教育,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激励教师不断实验, 与时俱进, 这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卓然而立学生”的育人目标一脉相承,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我校的文化背景、实践探索, “阳光教育”理念的提出, 是在我校长期以来办学实践和经验积淀的基础上, 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 对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全、实、新、活”办学整体特色的传承和再发展。

三、“阳光教育”的实施策略

文化是学校办学灵魂的具体展现。实施“阳光教育”, 建构“阳光校园”, 最根本的是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形成学校独一无二的“阳光校园”文化特色, 渲染、传递、塑造“阳光校园”的办学理念。为此, 我们可以从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等内容入手, 以“阳光”孕育学校文化, 逐步形成“阳光教育”特色。

(一) 学校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是学校精神成果文化观念的总和。它通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训、校标等载体和形式, 反映和传播学校的办学宗旨。精神文化是不断推进学校物质、制度、行为等文化发展的动力, 也是凝聚教师、发展学校的内在驱动力。在实践中, 我们不断思索和提炼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

1. 办学宗旨:阳光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基;引领每一位教师终身学习, 实现自己的专业目标。

2. 办学理念:阳光教育, 让教育更阳光。赋予学生生命成长以阳光;赋予教师主体价值以阳光;赋予学校内涵发展以阳光;赋予学校管理全过程以阳光。

3. 办学目标:以“阳光”文化立校蓄内涵, 以办学特色强校树品牌, 努力把学校办成精神文明的示范校、教育教改的特色校、人民满意的实验校。

4. 育人目标:培养品行规范思进取、身心健康会自护、全面发展有特长的阳光少年。

5. 办学特色:实施“阳光教育”, 打造“阳光校园”。

(二) 富有阳光特性的环境文化———营造阳光教育的浓厚氛围。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这句古语揭示了环境育人的深刻道理。环境在接纳人的同时也塑造人, 它对人的影响与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在学校文化发展的系统内进行规划和实施, 既呈现人文景观自然和谐、积极向上, 彰显生命活力的阳光文化氛围, 又体现学校“阳光教育”的魅力所在。如何规划富有阳光特性的校园环境文化?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

其一, 围绕“阳光教育”理念建设校园景观。在校园建筑色彩的打造上, 可用红、绿等活泼明亮的色彩, 象征生命的蓬勃, 彰显校园活力。学校的办学宗旨“阳光教育———为每一位孩子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基”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加以体现。红色地砖铺设的宽阔笔直的“阳光大道”、种植各种鲜花的“阳光园”、充满生机的“阳光池”和书法长廊、阳光种植园等校园景观, 典雅、幽静, 彰显阳光特色。错落有致的绿色植被和架构给人以阳光、热情与活力之感。

在教学楼的命名上, 我们选用与阳光密切相关的元素:学校教学主楼取名“拓颖楼”, 寓意“卓然先行、实验进取”的学校精神, 希望儿童像初升的太阳那样红火, 具有富有进取的信念和搏击未来的远大理想, 成为卓越的阳光少年。

其二, 墙壁文化童趣化。校园文化是儿童的校园文化, 只有给儿童设计权、选择权、创作权, 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性, 才能具有童趣。同时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变成对学生爱校教育、艺术教育及对环境文化的学习、创作过程。

如, 我校拓颖楼作为儿童学习的主体区域, 可以取小朋友平时学习生活、课堂活动等实景照片为背景, 表达儿童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之情。还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阳光娃娃”卡通形象, 以悄悄话的方式对儿童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温馨提示。

其三, 班级文化个性化。班级文化既是学校整体文化的具体显现, 又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个体。与学校整体文化相融合且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因此, 班级文化建设可从班级建设理念、班风、班级成长誓言或班训、班级形象系统 (包括班徽、吉祥物) 等构建班级阳光文化体系。

(三) “爱生、乐业、合作”的教师文化———打造阳光教师团队。

“要想往学生心里撒播阳光, 首先教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学校要把培养阳光型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校本研修的重点。

其一, 着力培植教师的阳光精神。阳光教师应该拥有自信、豁达的个性, 阳光、健康的心理, 公平、真诚的爱心, 会教、乐学的习惯。为此, 学校可提出“以爱心温暖他人;以恒心完善自己;以微笑灿烂教育;以行动诏示社会”的阳光教师精神, 让“学校因我而精彩”成为教师的行动口号, 促使人人争先, 人人付出, 发挥才干, 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浓厚氛围。以学校、学科组为单位, 通过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教学评比、教育交流分享会等形式, 打造“爱生、乐业、合作”的“阳光教师”团队文化。

其二, 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发展空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学校要继续完善校本研修体系, 坚持以课堂为基地, 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 依托学科教研、网络论坛、读书沙龙、学科工作室等活动, 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充分利用“三个一”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即“一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一本业务成长登记册”、“一个教师专业成长档料袋”。通过引导教师制订、实施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册, 整理教师业务成长资料袋, 明确发展目标, 不断朝着“专家型”、“科研型”、“能手型”、“合格型”等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而努力。

其三, 完善“合作、互动”的工作、学习机制。引导教师签订互帮协议, 建立教育教学“伙伴关系”, 促进教师工作互生共长。

其四, 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 促进教师发展。在考评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 把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研究、课题实验、课程开发和学生健康、安全工作等方面内容引入考评。在考评的组织形式上,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力求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并把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自评、互评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个人考评与组室集体考评相挂钩, 使考核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在考评的结果上,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看待每项考评的成果, 促进教师发展。

(四) 富有特色的阳光课程文化———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要以课程文化建设为突破口, 建设富有特色的阳光课程文化, 培育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阳光课程就是促进儿童快乐自主生长的媒体。课程建设的思维原点应指向“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育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因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阳光课程文化建设:

其一, 阳光德育, 让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灵。学校要重视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阳光德育文化。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引导人人参与, 互动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进行让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爱心教育, 让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得以发展;心理更加光明, 行为更加规范, 成为勤奋守纪、进取创新、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阳光少年。

其二, 阳光校本课程, 让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在课程实施中, 继续采用长、短课形式妥善安排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校本特色课程, 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得到全面落实。“千笛百器”、“千人千绳”、“千人齐舞”、“千人拳操”、“千人兴趣特长 (技能) 培养活动”、“千人千笔”、“千人诵读”等“七千”校本特色课程坚持常年开展, 并不断提高质量, 做到与国家课程互补、与体育艺术“2+1”项目相结合。作为“国家级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 学校还要继续开展好阳光球类、阳光跳绳、阳光长跑、阳光健身操等各项特色活动, 落实学生每天在校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特色校本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又能凸显学校的育人特色。

其三, 阳光课堂, 让孩子的学习充满阳光。阳光课堂, 即自主, 自信, 人人享受温暖的阳光, 人人获得学习的满足, 人人散发生命光彩的课堂。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 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 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的宝藏。”杜威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 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饮水。”阳光课堂就是要减少来自教师的占有, 来自教师的控制, 来自教师的替代、牵引和强迫。教师是支持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 要善于激发、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获得学习的方法和技能;阳光课堂要让每一位学生做到“我参与、我思考、我成长、我快乐”, 让学生渴望学习、热爱学习, 师生共同分享学习过程及生命成长的喜悦。

其四, 阳光评价, 让孩子在激励中进步。积极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成长评价体系, 让他们在阳光评价中, 得到激励, 不断进步。阳光评价主要项目有:学生学习成绩、能力综合考查;实行“等级+特长+激励性评语+素质教育袋”的阳光评价方法;评优表彰奖励项目多样化, 体现“面向全体, 参与就有进步, 提高就要表彰”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 人性化的管理文化—————营建民主、温馨的阳光家园。

在建构“阳光校园”的办学策略中, 要坚持人本思想, 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倡导“生命因欣赏而美丽、氛围因宽容而和谐、责任因自主而生成”的思想, 把凝聚人心、盘活学校的人、财、物作为“阳光”工程来抓, 让学校成员参与制度建设, 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通过校务公开、教代会等形式, 畅通信息交流、公开渠道, 实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体现人文关怀。

3.让教师的心灵充满阳光 篇三

【关键词】山区;教师;心理状态;自我维护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调整能力是除了知识教学技能之外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师必备能力。学生的上课情绪甚至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走向和习惯的养成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教师心理状态的影响。在我国,大多数山区的生活水平低下,导致教育条件落后,如果是从小就生长在山区的教育工作人员还对山区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能够尽快的适应这种环境。但如果是由大城市排发到山区进行短期或是长期支教的教师,一时半会根本不能适应山区贫苦艰辛的生活教育条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情绪失落的表现,表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包括上课没有动力,不热爱学生,无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必须学会自我心理的调整和维护能力,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撑起一片伟大的天空,将自己的意义升华到为了全民族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层面上,更好的开展山区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带来知识的洗礼,走向神圣的知识殿堂。本文就山区教师心理自我维护的现状以及具体解决措施进行如下具体探讨和分析。

一、山区教师自我心理维护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1.大部分山区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调节和自我维护能力。大多数山区教师在被分配到山区教书后,都会有不定时间的适应期,在这一适应期期间,能不能调整好教师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山区艰苦贫困的教育教学生活是最重要的,许多教师到了山区后,由于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再加上教师本身对工作条件的期待过高,剩下的只是很小的学校教学楼和白天来上课的孩子们,这会对山区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打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将会进一步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让这些山区教师无法顺利的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山区学生教育过程当中。将学生晾在一边,让教育进程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我的一位同事被调到山区教学后,根本无法适应当地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艰苦的生活一天一天的压迫着他,到后来甚至无法顺利地给学生讲课,最后又被调派到了城市中教学。

2.山区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基础,不仅无法正确及时调整好自身的心态,更无法调节山区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态。山区的学生们本身从小到大就没有合适的机会接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状态指引,常常有媒体报道山区的许多学生都换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倾向,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就是山区学生缺少正确适当的心理调节能力指导,而山区的家长们大都是务农人员,没有太高的受教育水平,导致孩子的心理状态一直无人了解,最后发展到恶化的地步。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山区教师都缺少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基础和心理调节能力,这对山区教学的质量是一大打击。所以说,山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状态调节能力,能够帮助山区孩子找到正确的心理健康状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才能最后将山区的学生们培养成对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人才。

二、如何加强山区教师心理的正确自我维护

1.山区教师自身要不断完善职业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要贯彻落实教师职业思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燃烧的蜡烛,选择了教育这一行业就应该充分的为了所有的学生奉献到底,不论条件多么艰苦、设备多么落后,身为一名教师永远的使命都是战斗在教育事业的一线中去。为了更好的提高山区教师的心理自我维护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单位每半年都应该举行分配本校教师到附近山区进行短期实习的活动,让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体验到山区教书的具体环境和自身感受,渐渐适应山区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觉悟。在定期的短实践山区教书实习中,教师能够准确的体验到山区教师的艰苦感受,并学会以此为荣,感受到为教师事业做出贡献的伟大与神圣。

2.政府教育部门要加大山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山区教育设备设施和教师提供充足的补助费用。国家的支持永远都是山区教师前进的动力,让国家教育部门看到山区教师自身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能够为山区教师提供必要的前进方向和精神支持。为此,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山区教师的教学活动,满足山区学校提出的支援要求,尽最大努力用现有的可利用资源为山区教育和教师提供完备的教育设备设施,支持山区教育的开办和发展,为山区教师的心理调整做出实际上的举动,让山区教师看到山区教育的曙光。

3.大力加强山区的经济建设,以此带动山区的教育建设,为山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现阶段,我国的山区教育还处在教师缺乏的状态中,少量的山区教师承担着山区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任。大部分教师都是因为无法调整好心态,适应山区的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而退缩。在这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山区经济的建设发展,逐步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山区人民有余力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活动,实行招商引资,扩展山区经济收益来源。建立健全山区教师的工资保障机制,为山区教师提供丰厚的工作福利,保证山区教师的收入不断提高。让山区教师感受到山区教学的美好之处,得到生活条件上的固定保障,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全心全意投入到山区教学事业当中。

综上所述,山区教师的心理状态是山区教育能否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山区教师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榜样和示范,只有教师拥有健康纯净的心理状态和调节能力,才能够进一步关注并维护山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家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应配合山区教育的发展,为山区教师提供越来越完善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小康,李尚明. 西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24)

[2] 张淑清. 贫困山区教师教学行为调查与分析——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 2009(01)

[3] 王庭.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某县为例[J]. 文教资料. 2010(14)

4.让心灵充满阳光作文 篇四

小时候,爸爸妈妈抱着我,把我捧在手心里,晚上,我依偎在父母的怀抱甜甜入睡。长大些了,一个人睡在小床上,黑暗犹如恶魔侵袭我那幼小的心灵,每一次入睡,都是先开着灯,等我睡沉了,妈妈才会轻轻走进我的房间,关了灯,蹑手蹑脚地退回去。好几次,半夜惊醒,我会站在妈妈的房门前,发出求助哀求的声音:“妈妈,我睡不着,我怕!”“怕什么?”我嗫嚅着,我究竟惧怕什么?问题的答案终于揭晓了。

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怕鬼是所有人都有过的感觉。刘瑞安是中华殡仪整容第一人,几乎天天与遗体打交道,可他从来不怕鬼,他也从来没见过鬼。英国心理学家弗雷德国曼说过,恐惧是聪明人的多虑。所以:“鬼”不是从外面跑来的,而是源自我们的内心。

怕鬼,那是自己吓唬自己。

看过这个故事后,我再也不会胆小了!现在的我,明白了生活中其实没有妖魔鬼怪的,只有知识丰富,充满自信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勇士。

5.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 篇五

一、活动背景

宽容是一种对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心态。宽容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了解别人的处事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事原则。然而这学期接这班级以来我感觉大部分孩子们缺少宽容之心。这可能是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所在家庭的中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倾向浓厚,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是对自己是不是有利,缺乏宽容之心,同情之心,尊重之心。在行为中过于偏激,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和人际交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本次活动通过小品表演、讲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宽容待人的意义,反思自己不宽容的行为。

二、活动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需要相互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2.能力目标:通过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辨别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待人,善于与他人特别是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三、活动准备

1.主持人选拔与培训。

2.学生报名参加各个节目的表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四、活动过程

(一)“入队”仪式:全体起立,举行“入队”仪式,齐唱队歌。

(二)活动内容

1、友情测试—是否拥有宽容之心

2、缺少宽容的烦恼

3、故事中悟宽容真理

4、七嘴八舌谈宽容

5、在宽容中思考

(三)活动过程

1、对唱歌曲:《成全》

2、友情测试:

3、短剧:《跳皮筋》《 如此排练》

4、故事:《误会》

5、我认为宽容是„„.6、舞蹈表演

7、历史剧《将相和》

8、相声《没想到》

9、班主任和学生互动

10、书写《阳光卡》赠同学或是悄悄给。

6.让班级充满爱的阳光 篇六

关键词:世界,充满,爱,阳光

世上的每个孩子都想感受到母爱的阳光, 学校里每个学生也都想感受到师爱的阳光, 而他也更是如此。他是我刚接这个班的一名身有残疾而成绩又比较差的一名学生, 我们暂且叫他为“王同学”。对于我这个班主任来说, 他是那样的陌生, 却又是那样的熟悉。因为他成绩差而感到陌生, 因为他惊人的变化而感到熟悉。对于他来说, 许多事使我难以忘怀。

“啪、啪、啪”, 我班教室传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带给我的是什么?是愧疚?是自责?还是欣慰?

我接这个班时, 正值期末考试总结评估, 于是我拿到了我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单, 语文、数学两科全差的学生不下二十人, 其中还有一个两门相加不足三十分的学生, 他就是“王同学”。我满怀的信心却在这张成绩单前渺茫、彷徨了。此刻我感到压力很大, 是前进还是退缩?

“你班‘王同学’评比不算名额就是了, 你就别管他了, 估计其他学困生下一番功夫还可救药。”隔壁的王老师好心地对我说。是的, 他的确是一个成绩差的学生, 如果他不算考试名次, 也并不拉班级后腿, 我又看了一下成绩单, 发现去掉两门相加不到三十分的他, 其他学生语文成绩相加还有可能平均及格, 我心里就感到轻松多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自然而然地放弃了“王同学”。他小时患有小儿麻痹证未治愈, 落下后遗症, 行动不便。开学之初, 安排座位时, 同学们都不愿和他同桌, 于是我就给他单设了一个位子———在教室一角。从此, 他就在那个角落里, 好像过着一种世外桃源的学习生活似的。一开始我还提醒他要带书上课, 按时交作业, 他偶尔也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一点, 但他经常不按时交作业, 渐渐地我就不管了, 只要课堂上不捣乱就任由他去。有时候上课时还让他把他那个角打扫打扫、倒倒垃圾, 虽然我内心深处偶尔感到对他有些不公, 有些内疚, 可还是不知不觉地遗弃了他, 把更多精力花到了那些有希望的学生身上。

有一次我看了一篇“王同学”的作文《我被遗弃了吗?》, 我读过之后, 认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他应当受到公平的看待。他智力并不比一般学生差, 他只是缺乏得到一份关爱。时光流逝, 每当夜深人静时, 我总是反思自己, 好像失去了什么。哪一粒种子不呼唤阳光雨露?哪个学生不渴望得到一份关爱?何况是学困生?那时我从心底里感到我和他不应该越来越远, 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葬送一个学生莫过于不关爱他。对一个学困生来说, 不理不睬、放任自流, 这是对他最大的不公, 使他感到孤独。这样会令他慢慢地继续向下滑去, 一落千丈、无可收拾。人人渴望关爱、渴望情感交流, 何况是学困生?许多老师忘记了给予, 往往对优生更加宠爱, 对学困生置之不理, 甚至一学期下来一次都没有叫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 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 对他们来说是很可怕的, 也是很自卑的。学困生是自尊心特别要强的群体, 他们对老师的关爱更加敏感, 一句暖心话, 一个赞许的眼神, 一个会心的微笑, 都会令他们心灵震颤, 从而使他们从软弱到坚强, 从消沉到进取, 从懒惰到勤奋。

许多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 为什么端给学生是一盆火, 回报的却是一盆冰?“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教育教学的灵魂, 面对千差万别的生命要把我们的关爱献给他们, 洒向每一个角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我们的学困生将成为优秀生, 我们的班级将成为一个优秀班级, 我们的世界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每当走进教室, 面对全班学生, 面对“王同学”, 我感到欠他的太多太多, 我没有尽到班主任的责任。我决心给自己一个改过的机会, 据了解, “王同学”虽然贪玩, 但从不违反纪律, 也很聪明。于是我找他谈心, 婉转地向他道歉, 鼓励他以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 要振作起来, 重新开始。沉默的他虽然没说一句话, 但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希望。

因为对他关心、对他希望, 我开始按照我心目中的形象来塑造他, 不断地拿他跟同学相比, 不断地让他和同学交流合作学习, 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面对挫折, 允许失败, 但失败了要勇敢地爬起来继续向前。

他还在第五组, 但他已不再孤独了, 因为他有了同桌, 一个主动要求与他坐在一起的同桌, 更因为他得到了师生的关爱, 他感觉到了身边的温暖, 他也随之改变了。上课时, 他的课桌上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而是课本。每天按时交作业, 虽然错误很多, 但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

一颗畏寂的心灵抚平的时候, 他会接受老师的一切。那次在课堂上, 当我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时, 突然两双小手也同时举了起来, 异口同声地说:“让我们试试吧!”一句多么渴望的话语!我一看是“王同学”和他的同桌。“你们就试试吧!”此刻班内响起一阵掌声。

7.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阳光 篇七

一、创设悬念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引入新课

传统的数学教学设计,割断了与学生生活现实的联系,而成为纯粹符号化的模式,使得学生面对的是抽象而枯燥的数学知识,不能体会数学知识从现实中产生所需要的数学观念与意识,失去了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机会。问题情境的创设,实际上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是引领学生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面对一连串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由自主地拨动思维之弦,去探究问题的本质。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引起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如无理数的引入,一开始让学生进行一项相对简单的拼图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然后提出问题: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n可能是以2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4,n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争论,最后达成共识: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它不是有理数。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a不是有理数,但a是我们拼出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它是确实存在的,那么a是什么数?a又究竟是多少呢?这样势必给学生认知上产生冲突,同时产生求知的欲望。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体会到新数的引入,是对现实事物进行表示的需要,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创设数学故事、典故情境。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平面坐标系时,我们可以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平面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积极踊跃地进入课堂新授环节。经常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学生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环境。让数学课焕发出巨大的感染力

先进的多媒体为教师传授数学知识带来了诸多方便,显示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仅认为可以便利地完成一些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任务,而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优美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和数学美的同时,形成乐于亲近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例如在讲《轴对称》时,笔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先安排学生欣赏他们喜爱的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当学生伴着优美的旋律目睹“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这充满诗意的画面境界时,笔者设问:1,画面美吗?美在哪里?2,画面中体现了一种什么对称现象?在音乐的氛围中,在意境宽广的画面里,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带来的身心快乐,也让学生看到了轴对称的原形,深深的思考着轴对称这一几何模型的本质。

四、创设实验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进学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知识,但如果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可以说体验过程比记忆结论更重要。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cm、5cm、6cm、8cm、1O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笔者提出下列问题:1,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拼成三角形?2,有几组三根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三根小木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木棒长度之和与长木棒长度的关系。3,通过上述的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4,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这样的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合作交流,经历了数学的思考,经历了从数学角度思考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些过程都不是教师的教学所能代替的。

五、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初中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景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上《函数应用举例》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本周末我准备去购物,甲商厦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厦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厦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并用函数的思想解决了此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具有的数学素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较好地体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8.让心灵充满阳光三 篇八

——德化八中举办2011秋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小结

为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心灵,活跃校园文化活动氛围,12月5日至12月11日,以“提升心理品质,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周在国旗下讲话中拉开帷幕。苏老师鼓励全校同学勤奋努力,孜孜不倦,始终拥有良好的心态,完善的人格,顺利应对挫折,和谐与人交往,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成长。

德化八中心理咨询中心在活动周期间举办了“放飞心灵 激扬青春”征文、沙盘游戏和心理测量。这次展览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大家争相观看交流。展览展出作品风格多样,设计构思新颖别致,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手法,刻画一个个令人深思的哲理,让学生从中受到思考与启发,增强了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同时也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

活动周期间,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会部分学生举办了三次有针对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团体辅导活动。“顶球竞走”,“纸牌叠高”等丰富多彩,形式多变的素质拓展活动活动掀起了学生们一浪又一浪参与热情。“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 让生活充满阳光” 现场签名的欢快活动,熔铸了他们的团体意识,让他们展示了个性,发挥自己所长,拓展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9.让校园充满阳光 篇九

——白河中学实施阳光教育实验探索

2015年10月的北京密云,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全国第六届阳光教育论坛在这里隆重召开。在这次论坛上,蕲春县白河中学校长陈大鹏从全国阳光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手中接过“阳光教育实验学校”铜匾,标志着蕲春县白河中学正式被确定为“阳光教育实验学校”,成为黄冈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阳光教育由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副主任、华师大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教授首先提出。所谓阳光教育,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它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要求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强自立、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在当前的教育界已经成为和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观”齐名的国内三大主流教育观念。

阳光教育与白河中学多年来积极探索推进的高效课堂目标相通,与白河中学“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事业发展和幸福搭建平台”的办学宗旨紧密吻合。阳光教育理念很快吸引了白河中学的重视,他们在全国阳光教育研究院的理论支撑下,在阳光教育的平台上,不断深入学习、勇于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阳光教育特色。

一、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课堂阳光高效

课堂永远是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以灌输式为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近年来,白河中学一直在探索课堂改革,极力推行阳光高效课堂,取得初步成效。他们首先要求全体教师对阳光高效课堂不容怀疑,不得否定,在全校掀起构建阳光高效课堂热潮,通过“培训开路,骨干引路,磨课铺路,赛课实路,评课兴路”,趟开了一条阳光高效课堂改革的大道。

一是加强理念和技术培训学习。学校由教研处牵头,每个月组织一次阳光高效课堂培训,没有专家,就用自己的土专家。首先全校组织通识性培训,使人人知道阳光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基本动作、基本要领。第二,力所能及组织骨干老师外出学习,他们分别到荆门海慧中学、武汉二十五中学习阳光高效课堂建设的精髓,点燃星星之火。第三,组织本校学科组之间、老师之间相互学习,使所有老师阳光高效课堂建设基本达标。领导带头学习实践,主讲培训;行动迅速的业务骨干以身示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收获,谈失误。反复的培训学习效果突出,全校阳光课堂模式迅速达标。

二是发挥学科骨干引领作用。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全部由学科骨干担任,由他们负责组织集体备课、单元检测和知识点过关工作。学科骨干设计教案模式,审查课件内容,指导作业设计,以他们为中心开展集体备课,做到“一安排、两落实、三统一、四不放过”。学期初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安排每个教师的备课任务。落实主备课人,落实备课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编写导学案,统一制作教学课件。确保天天清没有完成的学生不放过,周周清不落实的学生不放过,知识点不过关的学生不放过,单元检测不达标的学生不放过。教研组督促备课组,备课组检查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和饭后时间进行知识点过关检测。

三是重视研课磨课。白河中学“磨课”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日常例行的听课、评课、研课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管理人员30节以上;二是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之间的听课、评课、“磨课”;三是各教研组结合各自承担的课题所进行的“磨课”活动;四是由学校、县、市组织的专题调研课;五是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和教学研究观摩活动;六是各级各类的评优课活动;七是对部分教师限期达标的帮助、指导、检查课;八是部分重点培养、推出的展示课。上课之前,教研组围绕着一堂课进行反复研讨“打磨”,可称之为“车轮大战”。它集众人之所长,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就某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多次、反复的推敲、研究,使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的方法更为简洁、明了,锻造了一批精品课。也有的是某一位教师围绕一篇课文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可以称之为“水滴石穿”。这样经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再实践,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这种“磨课”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是坚持赛课评课,落实奖惩措施。每学期至少开展两轮赛课活动,蹲组领导和同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课,并当场打分,集中点评,挖掘闪光点,指出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依据赛课实际,评出优劣。大力表彰阳光高效课堂建设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打造学校课改品牌,推行“一二三激励工程”。每年评出一个“优秀课改学科组”、两个“先进课改备课组”、三类“十佳”课改教师,即十佳“优秀课改教师”、十佳“先进课改教师”、十佳“课改新秀教师”。对获得以上称号的教研组长和教师在评优晋级中优先考虑,绩效考核进行加分。对高效课堂建设不能达标的教师,不评模不评优,且绩效考核降分,同时责令其反复听课、研课、磨课,限期整改达标。

阳光高效课堂的良好效应已经在白河中学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生本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变讲堂为学堂的实践探索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白河中学已经形成了人人搞课改,个个争当课改明星的局面。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明显高涨,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演练场,成为探索科学奥秘的幸福园。

二、开展课题研修,助推教师阳光成长

白河中学是黄冈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他们每年都要承担省市课题的研究任务,有着课题研究的科研实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了更好更高地建设阳光高效课堂,他们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阳光高效课堂建设扎实开展针对性实用性极强的校本课题研究。

教研处负责全校课题工作的选题开题、实践过程、结果验收。教研组具体开展课题的研修。每个选题围绕阳光高效课堂这一中心主题,切入点小,具体,过程实,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是校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教师进行可行的、实在的、有用的研究,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探索思考,扎扎实实落实好每一个环节,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每个学期,每一个小课题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教学就提升一个档次。教研组确定好了小课题后,教研组成员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每一个教师有任务、有行动、有反思、有总结,在研究过程中都有收获,有提高,有不同程度的专业成长。

校本课题开发研究既做到了“教育教学研究两不误”,又提高了教师们育人和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赢得了学生更多的尊重,更好的实现作为教师的职业人生价值,使教师们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更加明亮、灿烂,更加辉煌!教师们深深认同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开发校本教材,引领德育阳光开展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教育过程中还缺乏规范性,工作盲目性、随意性强,构建科学规范的德育内容体系迫在眉睫,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对学校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基于此,白河中学把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组织教师精心编写了《成长在路上》德育校本教材,切实增强阳光德育的针对性、系统性、过程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这本教材最大特点是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递进编排教学内容,将枯燥的德育变成一个个有趣故事,一场场生动的游戏,一次次真切的体验。该教材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校本教材。

全书分四个部分,共五十三课。第一部分是“行为习惯修养”篇,供入校新生使用,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对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安全习惯、文明习惯、反思习惯等各类良好习惯的学习、认知、内化、生成和践行,从而形成良好的操行修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第二部分是“文明礼仪气质”篇,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基础上,引导学生知礼、懂礼、守礼,成为内涵丰富、气质高雅的文明之人。第三部分是“个性心理品格”篇,引领学生明事礼、辩是非、识丑恶,懂孝善,使学生形成阳光、诚实、坚韧、向上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第四部分是“生命责任理想”篇,供毕业年级使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勇于担当,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有面向世界的博大胸怀,有为全人类作贡献的领袖情怀。课程按照“认知——践行——内化——反思”的结构编排,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理论实践相结合,将思想与行动有机统一,融知识与趣味为一炉,有鲜明的特色和很强的实用性。

教材为德育的开展提供了系列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内容,他们又在落实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认真落实班会课。期初,学校政教处根据学段要求,统一安排班会课时间,统一制定班会课计划,统一规划德育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及主题班会内容,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班会课视导、班会示范课引领等活动,组织班主任反复观摩、交流、研讨,促进班会课健康有序开展。二是开展寻找最美白河中学生活动,通过活动,看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德育的知识转化成了素质。学校还大张旗鼓的表彰最美学生,宣传他们的事迹,张贴他们的照片,用身边的优秀代表来引领校风班风,反向很大,效果明显。三是课堂上传道授业并举,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落实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地位,着力转变教学方式,抓住优化问题、突出思维、激活课堂等环节,积极构建阳光高效课堂,实现德智互动,德智并举,促进德育知识的内化。

四、推行自主管理,促进学生阳光发展

学校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平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体验、自我成长,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人生自强,打造阳光学生。学生亲自参与做一件事,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习惯,培养一种品质;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不断强化道德情感,巩固道德行为,形成道德品质。

一是组建并培训各级学生干部队伍。校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班级小组构成学校自主管理三级阶梯,形成有组织、有纪律、垂直管理的全校自主管理系统。学期期初,政教处统一部署,全校各班整体联动,落实三级自主管理机构的建设,织就学校自主管理网络。各班民主选举,选出有正能量有管理经验的六名班干部,组成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学习督查、纪律检查、劳动卫生、文艺宣传、体育活动、安全保卫六部,部长分别由六名民选班干部担任,并从中推选两名学生联合组成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办公室,选聘学生值日校长,安排值日学生干部,落实自主管理目标,自主管理升旗、两操、进餐、卫生、板报、财产、绿化等学校事务,自主组织大扫除,自主规划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并对各班每天的表现进行量化计分,分数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作为“阳光班级”评定的重要参数。政教处每学期通过团校分批培训学生干部,把他们打造成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敢管理、能管理、善管理的学生骨干。

二是抓实班级小组建设。班级小组由五到六人组成,集学习小组与行政小组于一体。学习小组按“同质异构”的原则组编,行政小组依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则。小组抓学生,每个学生期初对学习、生活、纪律、安全、习惯制订目标,并上墙公示,接受全班学生监督。实现班级事事有人管,物物有人管,人人都管事,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各小组彼此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班务工作和学习任务。小组每周、每月对照目标,结合星级目标评价,开展争星晋级活动。有的小组管理采用积分升级办法:十分升级为一颗星,十颗星升级为一个月亮,十个月亮升级为一个太阳;也有的推行军衔晋升制,由士兵逐渐升为校尉、将军直至元帅。每节课评分,每天汇总,每周小结,每月总结。班主任据此评价小组,小组据此评价成员,积分成了期中期末评选“阳光学生”“阳光小组”的主要依据。学校就是通过这种“目标带动、小组驱动、评价推动”的方法,逐渐在全校形成了人人争星晋级、个个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三是为学生自主管理搭建平台。学生所有的活动(包括节庆活动、读书节、艺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策划,学生主持,学生组织。学生自己制订工作目标,设计工作方案,自己开展活动,自己评价、自己评比。校刊《白荷》大力宣传高雅的校园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校园培养了一大批小作家、小记者、小编辑,连续多次被评为黄冈市中学生优秀文学期刊。“校园之声”广播台播音员来自于各班学生,栏目的设置、组稿、播音都全部让学生承担,节目自然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天地,也是学校德育教于工作平台。《金色年华》团刊,也是由学生会、校团委合办,新颖时尚。特别是“青春火炬”团校已办成了培养学生干部的“黄埔军校”,也是学校培养团员、优秀青年的大本营,同时还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巡逻队、文明监督岗是从各班选调出来的优秀学生组成,采取以学生管理学生的办法,重点提高成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生活委员会自定菜谱,监督饭菜质量,甚至参与到后勤员工的绩效考评。

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规划与独立组织的过程中形成了主体意识,学会了担当,培养了领袖情怀,锻炼了管理能力,彰显了意志品质,学生更加阳光,更加自信,充满青春,充满活力,充满朝气。

五、组织多彩活动,构建校园阳光生态

阳光是七彩的,阳光教育也是五光十色的。学校结合实际,充分挖掘资源,积极拓宽育人渠道,寻找热点,抓住焦点,把握亮点,找准切入点,开展了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系列阳光教育活动。

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一月书画迎新春,师生共绘新年愿景;二月栽种纪念树,绿化校园,播种希望;三月学雷锋校园行,雷锋精神在传承;四月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倡导光盘行动;五月纪念“五四”,校园读书节开幕,浸润书香,涵养爱国思想;六月向党的生日献歌,了解峥嵘岁月,感受党的荣光;七八月份德育作业引导学生过一个快乐、安全、充实的暑假;九月份庆祝教师节,感恩教师在行动;十月庆国庆,寻找白河最美学生;十一月校园艺术节,师生风采大展示;十二月开展“亲情、友情,感恩行”孝亲敬老活动。月月有主题,人人都参与。学生策划组织,教师悉心指导,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二是开展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诵读经典,倡导高雅的校园文化。读书节以《白荷》校刊和广播台为依托,开展“四个一”工程:背诵100首古诗词、牢记100句名人名言、读10本文化与文学名著、写10篇读书心得。各班建图书角,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手抄报评比、读书故事会,评比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让书香浸润师生心灵。

三是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校园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艺术节一般分为班风班貌展示、师生书画摄影手工制作作品展、团体操表演、田径运动会、文艺汇演、教工才艺展等六大板块。体育运动会,小小运动员奋勇争先,努力拼搏。跑步展现速度之美,拔河凝聚集体力量。文艺演出,各班学生尽显才艺,诗歌朗诵、舞蹈、相声、小品、乐器表演、歌曲串烧等,师生同台献技,每一个节目都无限精彩。艺术节成了白河中学的狂欢节,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己青春活力和艺术才华的最好舞台。

四是坚持阳光体育运动。除按国家要求,上好“三操一课”外,学校每年春季还举行一次球类运动会,同年级中,班与班开展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体能,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团队凝聚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生机,注入了活力,增强了求知的快乐幸福感受。

六、管理科学民主,创造幸福阳光家园

白河中学重视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既是政策的制订者,又是政策落实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它还是教工权益的保障者,阳光教师的打造者,教工幸福的促进者,而且还是学校与教工之间连心桥的搭建者,它的作用和地位在我校太重要了。

学校所有制度的制订、修改以及工程立项,工会全程参与决策,最后交由教工代表大会审议。学校所有工程合同签订、过程监管、工程结算以及厨房超市供货商的招标,没有工会签字,一切都视为无效。学校的一切收入,一切支出没有工会理财小组成员签字和盖章不能入账。厨房、超市的商品食品采购先由理财小组每周进行市场调研后,会同后勤确定进货价格,进回来后工会现场验货,验质、验量,在进货单上签字后,商品才能进仓库,票据才能入账。所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诸如教学成绩结算、绩效考评、评优晋级工会全程参与,结果全校公示。每学期行政人员要向教代会述职述廉,干部的工作绩效由工会组织考评,干部的工作好坏由工会说了算。

10.让教育充满阳光 篇十

关键词:用心沟通 欣赏与鼓舞 疏导 心灵净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229-01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学习、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衰。教育应该像和煦的春风,充满复苏上进的热望,饱含关怀体谅的温暖;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呼唤,向学生传递老师心底的关怀,那么,教育就成了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缕阳光。

1 用心去沟通,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

每位教师的初衷都是好的,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树立自信,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但是,无意间与学生有了隔阂,这是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沟通。难于沟通的教师不是没有爱心、诚心,而是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

那是一个五年级班—— 学生基础差,三首古诗两节课本应该漂漂亮亮地完成,可是就又是几个学生背不下来,默写更是奢望。“默写出错的同学至少抄两遍,直至会写,当天交上,如果交不上说明理由。”说完就下课了。

第二天上课前我查了一下,少一个张涛,男孩子,个子不高,乌黑的头发密而直竖,转来我班还不到一个月。上课前,让一位同学“请”张涛来我办公室一趟。

“老师,张涛说不来见你。”回来报告的学生说,“他说你不公平,偏向……”

“原班同学你不追究,偏盯住他不放。”

哎!其他学生的作业早已交上了。刚来的学生心中有了结,难怪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发言……

细细分析一下之后,马上行动。于是,我先找来张涛,澄清事实,亲切交谈,告诉他老师冷落了他,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老师非常愿意帮助,愿在你成功路上助一臂之力……这时,我观察张涛,他脸红了,低下了头。从那以后,脸上有笑容了,作业工整了,奋发向上了。

回想一下这件事,是爱与沟通这把钥匙帮我打开张涛的心扉,让他见到了阳光。教师的工作是细致的,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用爱与沟通做桥梁,让阳光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2 欣赏是另一种阳光

培根曾经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是的,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独特的享受。如果我们教师懂得欣赏,就能读出每个孩子的优点,分享每位学生成功的快乐。在会欣赏的老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班会上,我让每一位同学用一两句话说出自己的同桌最突出的优点来。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他们启动思维,开始仔细审视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是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在老师面前,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尤其自己的优点是从的别的同学的口中说出的,孩子们心里的满足是踏实的。有的孩子眼睛里闪着光彩,有的同学则不好意思,有的同学自信的抬起头……再看全班40名同学的脸上就像40朵盛开的灿烂的花!

此后的日子里,同学们关系更密切了,原来自卑的同学也有了自信,有了笑容,整个班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因为在这里没有嘲讽,没有排斥,没有污言秽语,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里成长着。是同学互相欣赏使他们彼此更加了解,增进了友谊。

教师,请做个会欣赏的老师,欣赏你的学生,让教育过程充满快乐,并成为一种独特的享受;教我们的学生也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老师、欣赏同学……因为欣赏是另一种阳光,能温暖生命成长的旅途,让它繁花似锦。

3 适时疏导,让心灵在阳光下净化

泰戈尔有句话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是的,当学生思想或者心灵上有了误区,有了不该有的倾向,我们教师若像泰戈尔所说的用“水的载歌载舞”,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会尽快地使孩子思想步入正轨。

那天,班上快嘴小宇问:“老师,你收到过情书吗?”还没等我回答,他就抢着说:“一定有!我妈妈说我爸爸写给他的情书差不多有这么一摞呢!”用手做出一尺来高的样子,一脸自豪地望着我。

后面的女孩欣欣着急地站起来说:“我们小组的好几个同学收到过情书。”

两个小男孩站起来:“对,对!”他们都写过情书。

“咱们也要写情书!”几个小同学也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来今天这个局面不是几句话就能控制得住的。心理学教育那本书上说得好,“堵截”不如“疏导”,行,我也跟书上学学——疏导;用“载歌载舞”来打磨。

“好吧!写吧!”我的话一出口,几个女孩一脸惊讶。“不过,我提一个要求,你必须写出这位同学的10条以上的优点来。”我补充了一句话。

下课的时候,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正在认真地写着他们人生的第一封“情书”。而且好几个孩子找出了漂亮的彩色信纸。写完后,他们没有交给收信者,而是不约而同地交给我,让我来欣赏他们的“大作”。摘录一封封“情书”如下。

(1)我的同桌阿泰,跑得飞快,简直是赛跑冠军,我很喜欢他,我给他写情书。

(2)我是公主,你是白马王子,你和我一起在大草原上飞奔。

(3)我喜欢她—— 张雪,她学习好,日记写得也好。

(4)小静,我好喜欢你,你考了那么多100分,真好啊!

(5)柔柔,写字漂亮,学习成绩好,长得很漂亮,从不和我吵架……

读了这些“情书”感到每个孩子都是小诗人。于是,就势引导: “同学们的情书写得很精彩。被人喜爱的是那些善于欣赏、赞美别人的人,是有很多优点的人!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在孩子们的争论中,我看到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特纯真的那种!

心灵赢得心灵,智慧启迪智慧。教育工作者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让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得到滋润,在阳光下得到净化。

11.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篇十一

1放飞学生阅读的翅膀

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 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 读者并不是被动、单纯、消极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在这个意义上, 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文本和作者进行的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那么, 语文课堂阅读, 则应该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离”和“错误”, 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 方法呆板, 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 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 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 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 难懂的地方, 细枝末节都不放过, 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在语文课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 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 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满足学生阅读的愿望, 使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 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 有许多课文都编入了“你喜欢哪几句?”“背诵你喜欢的部分。”等类似思考练习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 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 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语文教学中, 我们还要力求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 探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机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 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例如, 在学习《桂林山水》时, 几个段落的内容有相似的特点, 我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 选择学习伙伴,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大胆放手, 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在交流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 伙伴之间有集体读、互教互学等, 没有按照老师的指令划一的要求, 面面俱到的学习, 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2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 也就是在教学中, 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 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 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而不要死死抓住教材, 固守一隅, 应跳出语文教语文, 积极沟通课本内外, 课堂内外, 学校内外的联系, 不断拓展信息渠道, 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 听广播、上网, 使课内、课外知识融化贯通。

比如,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 传统的方法教学“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节时, 教师一般都采用让学生以列表形式整理出船夫驾驶技术好表现在哪几方面。于是学生把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变成了一张表格。但仔细想想, 学生列出了表格, 就等于对驾驶技术好有了深刻的感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没有细细品味每一句话, 还没有好好看一看文章的“全身”呢!

为了让学生有真切的感悟, 有位老师这样做, 他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 并在课外收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当船夫, 向“游人”吆喝, 招揽游人来坐自己的小艇。 这一做法, 使得每个学生不仅仅去品读这一段文字, 还主动地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料。由于学生个体感悟的不同, 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有人侧重介绍小艇的舒适, 有人侧重介绍自己行船之快, 有人侧重自己驾船的安全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不是机械照搬课文原话, 而是经过自己感悟, 再加工后, 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 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 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 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理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 要善于提出假设, 产生分歧时, 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 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 填补,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

3.1情境体验, 用活教材

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 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 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 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如在教学《再见了, 亲人》一课时, 对于送别场面的感悟, 一位老师就采用了“移情体验法”, 当时, 这个班刚好送走来实习的老师, 教师就以导语引导学生回忆当时送别的场面, 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 唤起学生亲身感受后, 再来感悟课文中的送别场面, 学生读着读着, 仿佛自己成了志愿军战士或送别的小金花, 情真意切, 感悟很深, 朗读得非常好。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 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 多关注学生的生活。

3.2读写结合, 拓展教材

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 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 许多老师经常运用。但读写训练点的选择能否与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是关键。

1) 在“空白处补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 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 因此, 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如《穷人》一课, 桑娜把邻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诉了刚刚打渔归来的丈夫, 但她没有把话说完就“沉默”了, 她为什么欲言又止、她在想些什么?作者用“沉默”一词留了一个“空白”, 教师于此可以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想象, 为“沉默”一词解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虽然说法不一定完全相同, 但只要不悖对主旨的把握应该给予鼓励。

2) 在“难以言传”处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心理不仅有明晰的, 可以表述的一面, 而且也有模糊的, 难以描摹的一面。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这种心理现象反映到作品上往往 “言”不能尽“意”, 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去还原。如课文《乡村的傍晚》末句“整个乡村沉浸在一片恬静的气氛中”, 如何理解“沉浸”呢?似乎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教学中, 可以对照白天乡村的生活场景, 写一写这些人、物在夜晚都怎么样了, 从这些变化中体会“沉浸在恬静中”到底是怎样的场景。而后通过朗读加以再现。

3) 在“意犹未尽”处延伸。文章的结尾是门艺术, 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 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遐思和无尽的魅力。如教学《啄木鸟和大树》一课时, 针对大树不要啄木鸟治病, 终于病死的故事, 让学生深读课文后, 展开想象:大树临死前会说些什么?于是大家议论纷纷, 发表不同的意见, 有后悔的、自责的、悲伤的、无奈的、竟然还有对啄木鸟指责的, 这些都不无道理。这是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形成了一个“回路”,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

3.3表演再现, 加工教材

小学课本中, 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 如寓言《东郭先生和狼》《狼和小羊》《滥竽充数》, 历史故事《将相和》, 小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三顾茅庐》, 童话《狐狸和乌鸦》《公鸡的脸红了》……学生的表演是对教材内化后的外在表现, 是学生在对作品的认知与自身原有经验的融洽与建构的基础上, 借助动作、语言、神态等手段来表达情绪, 展现自我的方式。在表演过程中, 没有对话的, 补上了对话, 为了更好地表现, 还外加一些动作。内心的想法变成了内心独白, 这是对教材再创造的结果。

上一篇:关于购房住房调查报告下一篇:杭州市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