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恐惧症的表现

2024-09-13

选择恐惧症的表现(精选14篇)

1.选择恐惧症的表现 篇一

一、对比优劣帮助自己进行选择

比方说在选择的过程中,你感到比较困难而不知如何抉择,这时可以给自己列一个对比表,一边列出做这个选择的10项优点,在另一边列出不做这个选择的10项缺点。两相对照,便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选择的结果,从而帮助自己做决定。

二、让自己坚定地接受一种选择

当你面临选择困难时,可以尝试着让自己只选择其中一项选择,不论对错,也不去考虑更多,而是坚定这一选择。当选择完成后,告诉自己不要后悔,也不要去做什么对比,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正面的心理暗示,你可以通过不断重复这样的心理暗示,来逐渐走出选择障碍的阴影。

三、改善自己的亲密关系以及学会自我欣赏

亲密关系是增强安全感的重要一环,你需要尽可能地去改善自己与家人,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并从中学会欣赏自己。在你的亲密关系中减少相互间的指责、批评,而更多地采用欣赏和鼓励的言辞或举止,这都是加强和促进亲密关系的举措。而亲密关系的改善和安全感的增强,都可以缓和选择障碍的问题。

四、相信自己的直觉

一个人的直觉不是凭空产生的,人的第一反应很微妙,有时可以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判断,人的第一感觉是综合了一些我们察觉不到的五官的感受,这种通过潜意识感觉到的细微差别,可能依据是过去经验,也可能知识的积累判断,所以如果在做一些简单的、影响范围小的选择时,我们不妨相信一回自己的直觉,跟着感觉走吧。

五、已经决定的事就别再担心了

你终于拍板了一件事情,接下来呢?这个决定到底对不对?万一不对怎么办?几乎在做出决定的同时,怀疑和忧虑就相伴而生。这些念头甚至会阻碍你下一步的进展。所以,切记一点,一旦你做出一个合理的决定,就要相信自己,就这样吧。

2.选择恐惧症的表现 篇二

所谓的现代文学就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 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 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 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 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 都有新的创造, 具有现代化的特点, 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 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我们所说的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对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 起过十分巨大的作用。文学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和观照, 它以审美话语来表达对生存真相的体认, 其中包含着对生存方式的道德机制的把握。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道德渗透于人的生存方式中;文学承担着与历史进化相对应的道德义务。实际上, 倘若一个时代和社会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 文学作品道德风貌也必然随之变化。而文学作品道德风貌的高下, 又是衡量一个社会和时代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文学艺术的审美判断和审美创造, 往往体现着真、善、美的统一。善, 实际上就是道德判断。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感染和熏陶读者, 使读者于审美感受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包括受到道德伦理的教育。

二、现代文学道德的表现

道德作为一个历史范畴, 它的原则和规范总是和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状况、特定的民族心理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人有道德, 丰富多彩的人性才有了可靠的根基, 人才能获得精神的高贵与圣洁。文学一直与道德结着不解之缘, 文学总是被指称为提升人类精神品质的有效手段, 这就使文学既把道德作为一种目标, 也作为一种动力, 甚至转化为一种标准。近年来“底层写作”的代表性作家就突出了自身的道德立场和价值操守, 即一种为当下社会中弱势群体进行吁告的伦理意愿。在阶层分化日趋加剧、社会分配差别不断加大的当今现实中, 作为弱势者的底层平民, 在话语表达权上越来越微弱。而现代作家们无论是出于同情还是出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对这些弱势者的苦难境遇给予积极的表达, 都体现了当代作家的责任和良知。提升经济发展的人文气质, 让每一位公民有尊严地生活成为了当下文学创作的重要道德诉求。

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自由竞争实际上难以确立真正公平的竞争起点, 人的天赋才能的高低, 地缘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天然差异等等, 都会不同程度地限制个人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初能力和潜能, 因而从一开始就或多或少地预定了竞争起点与结果的不公平。因此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虽然具有其经济合理性, 却同时也内涵着一定的社会风险和道德风险。文学与道德的关系首先应建立在作家直面人性恶时的弃绝轻佻和自觉反省, 这样才能使关乎灵魂的文学在面对普遍性的社会苦难时重新审视、书写人的灵魂苦难, 这才是当下文学弥足珍贵的道德诉求。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文化变迁时代, 所有的事物都在急速流动、不断变异, 社会转型, 制度失衡, 利益重新分配, 多元论冲击一元论, 价值观混乱, 秩序在离析, 规矩在败坏, 一切都在洗牌和重新出发, 世界处在一个价值纷争、精神困惑的时代。文化工业生产和大众消费文化的推行, 导致了文学正在经历着从作品到商品, 从写作到策划, 从创造者到生产者, 从读者向消费者的变异转化过程, 类型化取代典型化, 真实性消解理想性, 语言文本向图像文本转化, 使文学的审美趣味越来越趋向娱乐化、欲望化、世俗化、感官化、表层化、断裂化, 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理想和道德精神价值的挑战。

三、现代文学道德价值选择的形态分析

在文学道德的价值选择上, 依现代文学的经验, 大致上呈现为以下三种形态:

(一) 文学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互渗互动。

“互动”表明变化。也就是说, 不仅仅探讨文学对社会反映与被反映、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而是从文学活动主客体的相互关系着眼, 深入解释文学实践主体的需要、动机与文学客体属性之间建立的价值关系, 从而更深入地研究各种价值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特别是作为文学活动主体的个体追求文学价值的动因。价值关系视角在这里就获得克服或者片面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或者片面追求所谓“纯文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这个意义上, 既是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需要, 也是扭转现代文学部分创作被动局面的需要。此价值选择的哲学基础并不动摇反映论基础, 而是进一步深化这种基础, 从而更有利于实事求是地解释现代文学的价值现象。

(二) 启蒙与审美化的不同路径。

中国现代文学因是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 无疑渗透着浓浓的政治文化因素。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因之而凸现出来。从价值的选择看, 现代作家作品中选择的是或将政治性内容审美化, 或将审美性因素政治化两种取向。前者以鲁迅、茅盾、巴金为代表, 将启蒙政治予以审美化, 如鲁迅的《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寒夜》, 都从社会问题入手, 从生活、感性、语言、现象赋予艺术生命;后者以创造社、前期“左翼”为代表, 从审美浪漫主义转化为革命浪漫蒂克, 从文学革命转为革命文学, 走的是价值选择政治化的道路, 虽给现代文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但也不失现代性文学道路的另一种探索。

(三) 文学价值选择是中国人在进入现代社会后的精神世界的感性显现。

创作与欣赏, 作为作者和读者的一种精神实践, 内在地包含了人的目的性与价值选择。文学的价值实现过程也充满非常复杂的现象, 它既反映着文学价值实现的取向、程度, 也体现着社会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的特征。每一次的文学价值观念、价值创造和价值体系的重建, 都发生在社会和文学的重要历史转型期, 都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密切相关, 都是对文学主导发展方向的价值探讨与引导。

四、现代文学道德的选择与改变

文学不仅是人民的财富, 也是一种“道德力量”, 是良心与正义。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充满同情、关怀、热爱甚至敬意, 永远是伟大作家的基本态度, 是一个时代文学精神健康和成熟的基本标志。在面对着病象丛生的文坛, 面对着文化消费主义的猛烈冲袭和道德准则的日趋淡化, 我们该好好梳理一下道德与文学的关系, 认真研究一下自己选择的追求目标与前行方向了。因此, 作家必须对时代精神的状况负责, 对文学的道德状况负责:

(一) 对待道德问题, 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一定要坚定。在道德伦理上区分善恶、美丑、好坏不仅必须, 而且永远不能含糊。其基本的尺度只有立足于文明进步的立场, 凡有助于文明进步的, 就是正确和值得提倡的;凡是反文明反进步的, 不利于人类共同需要的观念就是必须反对和抵制的, 因为道德伦理之恶, 也就是艺术之伪。

(二) 在真诚真意缺失, 好伪作假风行时, 我们要强调文学必须“说真话”, 不说假话, 文章不写一字空。

(三) 在奢靡虚浮, 媚俗庸俗成风时, 我们要拒绝浮华与急功近利, 化浊为清, 化污秽为澄澈。

(四) 强调作家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社会责任感, 具有力挽狂澜、匡世济民的英雄主义情结, 宣扬道德规范、抒写惩恶扬善、净化人类心灵、升华高尚情操的作品, 与时代同悲欢, 与人民共苦乐。

参考文献

[1]高楠:文学的道德价值[J], 文学评论, 2009 (01)

[2]王倩:后现代语境与文学批评道德观[J], 求索, 2010 (01)

[3]王予霞:疾病现象的文化阐释[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3 (6)

[4]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 外国文学研究, 2006 (2)

3.选择恐惧症 篇三

一个星期三的下午,班上举行了一场数学测验,而第一大题就是选择题。天啊!看着眼前的ABCD,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A说:“我才是正确答案,你选另一个就错了。”B说:“选我准没错。”C不服气地说:“切!你们算什么,我才是对的。”D凶神恶煞地说:“去去去,你们都给我滚开!只有我是对的。”“唉……”我叹了一口气,“选择恐惧症”又发作了,真不知道选哪个才好。啊!有办法了!我可以用“点指兵兵”来决定。“点指兵兵……”点到最后,竟然点到了C!不对不对。我心里想:肯定选B。可是又不确定,怎么办?算了,老师说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还是选B吧!考试过后,我跟同学们对了答案。唉,不用说都知道啦,我的答案当然是……对的!哈哈哈哈!我真是个天才!

“选择恐惧症”就此结束了吗?怎么可能!家里的生活用品都是由我来布置的。比如牙膏、牙刷、毛巾、装饰品等。摆牙刷时,我会很纠结:刷子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刷子那一头摆左还是摆右呢?想了半天,还是犹豫不决。在墙上挂油画时,我又开始犯愁了:是挂个人上去好呢,还是挂堆水果上去好呢,或者挂处风景上去更好呢?又想了半天,唉,算了,还是都挂上去好了。在浴室里摆洗漱用品时,我又在犹豫了:手里拿的牙膏到底是横放还是竖放呢?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弟弟在后面用手轻轻地拍了我一下。“啊!”我吓了一跳,手不由自主地用力一挤,结果,牙膏全喷出来了,正好喷到弟弟的脸上。“哈哈哈哈!”活该!谁叫你刚才吓我的,真是自作自受。

古人说得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是,谁来拯救我的“选择恐惧症”啊!

有时候,摆在面前的“鱼”和“熊掌”都不错,但只能要一样,你会选哪样呢?

【指导教师:甘逸】

4.选择恐惧症的表现 篇四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作业媒材是指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媒材可以分为传统媒材,如作业本、水彩笔等常用材料。生活媒材,如纸杯、蛋壳等废旧物品。自然媒材,如落叶、豆类等自然物品。新生媒材,如卡美纸、珍珠泥等一系列新开发的创新材料。

翻阅浙美版教材,琳琅满目的媒材让我们看到了与以往教材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回顾课堂,在造型表现领域媒材选择依然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选择主体不清;二是课程性质不明;三是媒材评价有疏漏。因此,有必要对师生媒材选择作梳理,以利于学生快乐创作。

一、媒材选择需厘清师生互动关系

美术教学中,媒材的选择往往是教师包办。教师会在每节课后当面布置或通过校讯通等通知学生带什么材料。媒材选择往往是教师直接命令,学生被动接受。这就有悖以生为本的理念。媒材选择也是能力之一,在缺少互动的命令中,媒材选择能力又从何而来?由此,根据课型笔者提出三种方法。

(一)认识媒材的课型:通知十接受

这一类课型主要认识媒材性能,并学习媒材使用方法,在低段较为常见。如浙美版第二册《五彩的烟花》,提示是用油画棒、水彩画烟花,需要教师通知学生带油画棒和水彩相关媒材。同样如第三册《剪影》、第八册《砖石上的雕刻》等课也适用于通知+接受模式。老套的通知接受型,需要以互动为前提:媒材选择需明确课程内容,并尽量当面通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携带甚至主动尝试练习。

(二)媒材创意的课型:统一十个性

这一类课型囊括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大部分,往往有较为明确的媒材,但又不仅限于媒材使用学习,目标是用恰当媒材学习造型表现。教师只需把握媒材选择大方向,给学生范围内的个性选择。如第一册《巧用碎纸片》,教师给出统一提示:各种纸张和各种上色工具,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携带。这一类课除了让学生明确课程内容外,还需有一个简短的互动时间,可以提问:除了报纸、白纸等碎纸片之外,还有哪些碎纸片?添画除了水彩笔还可以用哪些工具?同册的《画画叶子》、第二册的《小鸟的家》等均属于这一模式。

(三)主题发散的课型:自由十建议

这一类课型相对自由度大,更注重表现内心所想,更在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一册《心中的太阳》、第十二册《我的小学生活》等。这类课型需要对媒材有基础认识和实践,在学生自由挑选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建议。学生选媒材自由度较大,但仍需要教师适度引导。教师应在平时课堂上以及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

二、媒材选择需明确美术课程性质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课程性质是: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媒材选择也应遵循这四个特性。

(一)凸显视觉性,选富有美感的媒材

美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眼光。美术作业媒材选择,应注意媒材本身具有美感或媒材表现出来的美感。

1.媒材本身具有美感

在第二届宁波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中,奉化毛老师上《小鸟的家》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这节课需要用到落叶做成大树。试教时树叶是临时捡的,差异非常大:有些破败、有些腐烂落叶无章法地贴在展板上,显得脏、乱,难以体会到美感。上展示课时,学生作业却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树叶先做成了标本,色彩上也进行筛选,树叶媒材本身就具备了强烈美感,学生作品很美。

2.媒材组合具有美感

大部分的媒材是普通的,但经过艺术组合,就能凸显美感。这就需要平时有选材意识,了解媒材相关性能并学习色彩、构图、肌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省优质课《光与影》一课中,媒材选择就可圈可点。学生使用的是彩色卡纸上画光影,黑白灰的单调在彩色卡纸的衬托下焕发出特殊美感,普通媒材,巧妙组合选择,就能把学生作品衬托得更美。

(二)具有实践性,选方便易得的媒材

美术课具有实践性。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实践操作时间应保证。媒材选择要考虑到操作简单、方便。材料过于复杂,学生使用起来费时费力,难以快乐作业。同时也要考虑到媒材取得容易实现,有利于人人参与。

1.使用简单

作业中的媒材,使用者是学生,选择媒材既要面向全体,又要考虑学生差异,因此应选起点低,又有上升空间的媒材。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中,《中国戏剧人物》一课媒材选择很出彩。五年级的学生,国画媒材使用水平参差不齐。王老师用湿巾纸和签字软笔代替传统的宣纸和毛笔。媒材选择解决了毛笔上色时笔法多样、水分渗化以及勾画五官细节的难点,重点直指人物造型。学生在操作简单的媒材中快乐作业,体验成功。

2.取材方便

作业媒材选择不仅操作上要简单,同时取材也应方便。美术教师应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本地的材料资源,选择有效学具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民间玩具》阳光送课活动中,笔者利用农村学校秋收过后的优势,和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稻草进行创作。课中学生兴趣浓郁,造型活动其乐融融。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unjs.COM)

(三)追求人文性,选人文个性的媒材

人文性更多是美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媒材中也蕴含人文性,选择中应适当考虑人文因素,同时也应尊重媒材选择者的个性。

1.选材考虑人文性

美术媒材也有人文性差异,在类似媒材选择中应考虑人文因素。如在第八册《十二生肖》一课中,媒材选择可以是:常规红纸做单色剪纸;宣纸、水彩颜料做染色剪纸;选小织布、棉线做生肖荷包;选卵石、水粉做生肖摆件等。考虑人文因素,就会更倾向于剪纸和布艺,这些媒材在民间艺术中很常见,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2.选材应尊重个性

人文性就是对人思想、个性各个方面的关照。追求人文性就应尊重选材者的个性。在二年级《春天的花儿》一课中,学生明确本节美术课是做花送亲人。笔者在课堂检查媒材时发现有一个孩子选了白色皱纸。诧异之余,笔者和孩子展开一段对话:为什么选白色的皱纸呢?我觉得白色好。为什么好呢?你知道我们这里白色纸花的含义吗?知道的,是送给死人的`。那作为三八节的礼物合适吗?我要送给我的外婆。她对我最好,可是她已经死了。媒材选择关照全体的同时,不能压抑个性,更不能忽视个性。给个性展现的机会,孩子们才能更投入地进行创作。

(四)强调愉悦性,选新颖有趣的媒材

美术课程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作业媒材选择新奇有趣,就直接能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好奇中学习,在新鲜中表现。

1.考虑创意

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中,《纸雕塑》一课媒材选择非常有创意,独辟蹊径选择了锡箔纸。课前锡箔纸一出现,学生就对这个陌生人产生了浓厚兴趣。当老师把锡箔纸做的纸雕塑展示在大家眼前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作业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2.融入趣味

选择媒材除了考虑创意,还应考虑融入趣味性。比如在二年级《动物造型饼干》一课中,橡皮泥媒材是首选。但笔者考虑到趣味性,选择了面粉代替橡皮泥。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但当笔者把烘烤出来的饼干和大家共享时,学生毫无疑问选择了面粉媒材。

三、媒材选择需关注选择过程评价

美术作业评价不能忽视媒材选择过程评价。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本校闪亮星评价系统特点,笔者采用积分评价方式,积分评价中列入媒材选择评价栏,对媒材选择整个过程进行量化评价。笔者一般是用正字作为量化工具,具体如下。

(一)认识媒材的课型:评价完整性

认识媒材的课型,媒材选择是通知+接收方式,学生选择参与度低。由此关于媒材选择的评价内容更多关注媒材携带完整程度的评价。一般是课前根据学生携带情况直接通过当面语言评价量化积分记入计分册。

(二)媒材创意的课型:评价契合度

媒材创意的课型,媒材选择采用统一+个性的方式。学生选择空间放大,媒材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由此,教师评价主要针对统一规定外的个性化媒材。媒材选择是否合理,有些课直接能看出来,比如《画画叶子》;而有些课则需要在使用中才能评价是否契合主题,比如《巧用碎纸片》。此类课型,课中通过语言评价,课后采用印章量化积分评价(灯泡代表创意,画笔代表造型能力,剪刀代表媒材选用能力)。

(三)主题发散的课型:评价表现性

主题发散的课型,媒材选择采用自由+建议的方式。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只提建议,最后决定权还在学生。这类课媒材选择往往较发散,选材意图也较多样且不明显,需要查看学生选择意图同时结合作品表现进行评价。此类课型,一般用小贴士在课后进行评价,最终量化入册。

5.密集恐惧症的类型 篇五

莲蓬乳、空手指都属于这一类,网上流传着的很多其他合成图也都属于这一类,也许由于这一类能带给人程度最大的密集型恐惧。凹陷密集型,其条件是立体,然后在一个面上有许很多多洞洞般的存在,洞里可能有东西(如莲蓬乳),也可以没有,根据众人反应,见到这类场景都会有一种抠洞的欲望。

2、平面密集型:

这一类密集型带给人的恐惧较小,有时甚至无法产生恐惧感,只有少部分人会恐惧。例如一张纸上画满了蚂蚁(萨尔瓦多?达利的画作中经常有成群的蚂蚁)。或者是在一张纸上重复着一种图案。

3、突出密集型:

6.婚前恐惧症的测试及答案 篇六

相信大家对于婚前恐惧症这项心理疾病都不陌生,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准确的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婚前恐惧症呢?这就需要婚前恐惧症测试题目来帮忙了。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提供一份婚前恐惧症测试题目,以供参考。

下面有一份婚前恐惧症测试题目,请按照“很符合(A)”、“有点符合(B)”、“不符合(C)”对下面20条陈述进行自我评价:

1一婚姻会限制我的自由。

2结婚会让我负债。

3我还不能肯定自己是否爱她。

4我不知道他/她是否就是最适合我的人。

5婚姻会让我失去自己的个人空间。

6结婚会花完我所有的储蓄。

7因为他/她的竭力坚持,我才同意考虑结婚的。

8如果不结婚,他/她就会离我而去。

9结婚以后会让我失去很多朋友。

10我不敢告诉他我不喜欢他/她。

11父母要求我尽快结婚。

12我和他/她还没有认真讨论过结婚以后的生活。

13想到结婚就让我感到头疼。

14我已经和他/她同居一段时间了。

15结婚可以避免让人对我的生活说三道四。

16我觉得自己结婚后无法承担对他的爱。

17我和他/她没有在结婚这件事情上达成一致意见。

18我希望通过结婚可以解决我跟他/她之间的矛盾。

19我希望结婚后能继续过自己以前的生活。

20我还爱着另外一个男性。

答案分析

假如选择A和B的数量之和小于或者等于3,那么就表明你没有结婚恐惧。

假如选择A的数量(Am)和选择B的数量(Bm)之和大于3,那么请计算测试得分:Sm=Am+(Am+Bm)/2。假如Sm高于18,表明你对婚姻有着严重的恐惧;假如Sm处于11~17之间,表明你对婚姻有一定的恐惧;假如Sm低于10,表明你对婚姻有轻微的恐惧。

7.我的春节“恐惧症” 篇七

记得上二年级那年正月初一的早晨,等我起床时太阳已经晒屁股了。起床后,我发现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正想拿起电话给爸爸打电话时,丁零,电话铃响了。“听儿,我们在外面拜年,你在家看书吧。不要看电视,不要玩电脑。中午我们会回来的。”还没等我开口,电话就挂了。唉!听完爸爸的电话,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本爱看书的我那股看书劲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就这样,一个想象中的原本可以愉快的上午,就在我无聊的发呆中荒唐地浪费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本以为妈妈会做一桌好菜好好慰劳慰劳我,结果又是因为时间紧,妈妈只是做了点填饱肚子的“巴巴干”(信丰老家话,又叫作米粉烫皮丝)草草了事——太简单了嘛,根本就提不起胃口。我正如嚼蜡般地吃着,啪啪啪,一声声清脆而响亮的鞭炮响,就像一曲曲欢快的歌曲。我急忙搁下碗筷,跑出去一看,原来是院子里的邻居杏子在放鞭炮呢!只见杏子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拿着鞭炮,点燃后迅速地跑开,接着就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看着杏子笑得合不拢嘴,我心里顿时痒痒的,试探着问妈妈:“我也想去放鞭炮……”“不行!”妈妈脱口而出,“玩鞭炮太危险了!”妈妈看我不以为然的样子,又不厌其烦地送了一堆大道理给我“吃”。就这样,我的一个下午也无聊地过去了。

等到夜幕降临,灯火照亮了整个赣州城,远处天空不时划过一条条美丽的弧线,在夜色中特别显眼,然后迅速绽放出一团团火花,漂亮极了——原来是有人在放烟花。看到夜空中绚丽的烟花,我再次心动了。“妈妈,有种手持式的烟花,只要拿着燃烧棒的一段就行了,而且那棒好长呢。”——我巧妙地告诉妈妈,放烟花比较安全。但她还是以太危险、不安全等理由坚决地拒绝了,而且丝毫不动摇。看来,今天晚上我又得做回那个无聊的小女孩儿,无聊地翻看书本打发时光了。

大年初一如此,后面几天也是如此,直到开学,我都没有看电视,没有玩电脑,也没有痛痛快快地放过烟花。也就是从那个春节开始,我开始患上了春节“恐惧症”,开始害怕起过春节来。

(指导教师:钟华奇)

教师简评:

8.无法逃离的选择恐惧 篇八

请看下图,告诉我“你最先看到的三个词语”是什么。这三个词语就是你在面对选择时的内心独白。答完了吧?下图的“箭头君”表示想送你12个字。不谢!

什么?我有选择恐惧。别紧张,这只是个小游戏。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测试,“确诊”一下吧!

请看下面5道测试题,验证下你是否已经“躺枪”,“伤势”又如何?0分代表“刀枪不入”,5分代表“体无完肤”。从0~5分,“伤势”越来越重。

1.你觉得可供选择的东西太多,所以让自己不知所措。

2.你认为每个选择都没有绝对好坏,所以经常拿不定主意。

3.有时你多么希望有人能够替你作出选择。

4.你总是很犹豫,觉得自己的选择,对自己来说未必是最好的。

5.作出选择后,你总是在想,如果自己选择了其他,现在又会怎么样。

如果你的分数在15分及以下,那么说明你在面对选择时可以轻松应对,速战速决,几乎没有焦虑、恐惧之类的情绪;如果你的分数在15分以上,那么你可能就是别人眼中那个“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纠结不已”的“逢选择必抓狂星人”!

选择恐惧常常使我们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你心里清楚地了解,即使你选择一个不好的选项,都比你困在一个纠结的状态里要好,但是你就是难以选择!这种状态通常会随着“截止日期”的到来而结束。当“截止日期”到来的时候,纠结轻的人草草作出选择,纠结不已的人则会被严重的焦虑情绪所笼罩,甚至有些人选择结束后,就立刻懊悔,是否另外一个选项会更好。

那么选择恐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换句话说,是什么在给这种恐惧提供动力呢?一种解释是“鱼与熊掌兼得”心理,即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想舍弃。比如同一款衣服有7种颜色,好不容易排除了5种颜色,但面对眼前剩下的两种颜色,你拿起红色,又看看蓝色,哪件也不想放下,两件都好喜欢呀!这时的你为了在心理上保持对这2种颜色衣服的占有,除了“土豪附体,全部买下”外,或许最好的选择就是“不选择”;另一种解释是“完美主义”心理,即假定所有选项中存在一个最好的决定,只是无法将其分辨出来。特别是,在选择过于丰富的情况下,这种“完美主义”心理带来的副作用更大。曾经有两个“贪玩”的科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在美国加州一家大型超市里卖果酱,有时他们摆出24种果酱进行售卖,有时只摆出6种。结果如何?当然,我们说的是实验结果。最后,摆出24种果酱来卖的时候,围观的人数是摆出6种果酱时的2倍,但是销量却仅是摆出6种果酱时的20%。不可思议吧?这是因为在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加难以选出最好的那个,于是很多在6种果酱摆出时可能会购买的围观者当面对24种果酱时,却被“吓退”了!

难道面对选择恐惧,我们就只能任其消耗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吗?当然不是!当我们处于一种纠结的选择状态时,可以给自己罗列一张表格,将该选项的优劣势分别两栏列出来进行对照,又或者当你纠结几个选项的时候,你可以分别给这几个选项的优劣势赋予正负数值,计算并对比每个选项的总分。这样或许可以帮你作出比较理智的决定。

其实,有时候我们也不需要如此“大张旗鼓”,“抓阄”就可以!听天由命?NO!奥秘在于本能反应。社会心理学教授哈尔凡德建议,如果经过仔细考虑还是无法选择,或许就应听从自己的本能反应。就好像当我们抓出的纸团给了一个选择时,假使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消极的,“好想反悔啊”“这次不算”“再抽一次”……那么就不用再选了,我想你已经可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9.结婚恐惧症怎么治疗的方法 篇九

舍不得家人是婚前恐慌症的常见表现,由于现代人的水平提高,人们对父母的依靠心理十分严重,当他们要结婚独立生活的时候,都会产生对新的生活产生恐慌和怀疑,比如会这样想,丈夫会像父母对自己一样吗?假如生活碰到困难了怎么办?还有,父母老了,自己不在身边,他们要怎么办?有些人甚至会想到父母因年老而摔倒住院的样子,这样的思想让她们存在很深的婚前恐惧症。

2、担心婚后不自由

所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很多这类疾病的患者都担心婚后不自由的情况,所以,尝试承担怎样克服心理障碍,关键要看你自己是否想试着改变,在步入一段爱情生活的初期,单身惯了的人可能会有许多的不习惯,比如讨厌二人天天相对,讨厌生活琐事等等,但无论如何,都不要轻言放弃。不妨为自己设定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时间段,在这期间去尽力承担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度过心理适应期后,你对爱情与家庭的信心,一定会飞快增长。

3、担心对未来老公不够了解

10.选择恐惧症的表现 篇十

摘要:针对中文文本分类任务中N-Gram,素贝叶斯、K最近邻和TF-IDF等经典而广泛使用的文本分类模型的选择困惑问题,基于万余篇中文新闻文本语料数据,设计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考察了各模型在不同参数、不同训练数据规模、不同训练文本长度、类别是否偏斜等多种情境下分类性能的表现,总结了各模型的特性,为中文文本分类模型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中文文本;文本分类;数据挖掘;情报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74;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本挖掘是语言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海量文本信息进行自动处理,获取人们感兴趣的、隐含的、有用信息的过程,在信息检索、生物医学、情报获取、舆情分析和市场营销等众多领域备受关注。文本分类作为文本挖掘领域中的核心技术,是各种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的基础。其中分类模型的选择对最终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因所基于的原理、参数、应用场合各不相同,即使相同的模型其性能表现也往往大相径庭。

新闻文本是一类常见的文本形式,其蕴含的信息量大,是各种情报分析的重要数据源。尽管现有的各个新闻网站以栏目形式对新闻进行了人工划分,然而各网站的分类体系和栏目形式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新闻挖掘应用项目中,常需将采集的新闻数据重新进行组织和划分。中文文本分类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是朴素贝叶斯、N-Gram,K最近邻和TF-IDF。这些不同的模型各具有怎样的特性?分别适合哪些场合?在使用时应如何选取合适的参数?人们往往面临困惑。由于各方法在处理细节上有不少差异,很难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比较各方法的优劣。因此,基于典型数据,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比较是比较通行的做法。本文精心构造了多组实验,从模型参数选取、训练数据规模、训练文本长度、数据是否偏斜等几个情境来考察各模型在不同情境下的性能表现,其结论对中文文本分类模型的选择与参数设置等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 模型概述

文本分类就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将某个文档归属到事先给定的类别体系中一个或多个类别。现有的文本分类方法大致可归为两类: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其中基于规则的方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但因规则制定的困难,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而机器学习方法中,基于统计的方法是最具有代表性和使用最为广泛的。其中,N元模型(N-Gram)、朴素贝叶斯(NB),K最近邻(KNN)和TF-IDF又是其中最经典的几个模型。

N-Gram模型基于马尔科夫假设,即下一词的出现概率仅依赖于它前面的N个词,统计N元词串在各类别中出现概率,以此确定文档归属于哪个类别。朴素贝叶斯模型基于贝叶斯定理,假设单词两两独立,获得各文档类别的后验概率,哪个类别概率值大,文档即归属于该类别。KNN的主要思想是先将文档内容转化为特征空间中的特征向量,计算待分类文档与训练文档中每个样本的相似度,找出其中的k个最近邻居,据此判别文档所属类别。TF-IDF则先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特征向量,然后计算其与类别特征向量间的余弦相似度,以此作为其所属类别的判据。分析上述模型,不难发现,N-Gram模型主要是提取了不同类别文档中字与字之间的顺序依赖关系来构造分类特征,朴素贝叶斯则提取了不同类别文档中词与词之间的概率依赖关系构成分类依据,K近邻直接利用了空间向量模型,以文档相似性特征作为分类依据,而TF-IDF则同时考虑了词在文档本身中的出现频度以及其在不同文档中的出现频度信息。几个模型所抓取的文档类别信息特征明显不同,很难在理论上判别哪个模型更好,更适合哪些情境。因此,从实验的角度来考察是更为切合实际的方案。

2 基础与准备

2.1 算法实现工具

LingPipe是基于Java语言的自然语言处理的开源软件包,提供了文本挖掘各阶段的基本功能。由于该软件包的数据处理都基于一个共同框架,采用了相同的基础源代码模块,故本文以其作为算法实现工具,可尽量减少模型本身之外的因素(如文本预处理阶段的分词、特征提取、文本表示等)给模型性能带来的影响。

2.2 实验数据

本文实验数据采集来自新浪、腾讯、凤凰等主流网站。特地挑选了历史、军事、文化、读书、社会几个比较近似,甚至人工也容易分错的文本类别。其中,历史类和军事类的文章比较相近,而文化类和读书类的也常相似。数据采集跨时2个月,去除了所有Html标记和网页中的噪声文本,只包含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共采集16000篇,去除了部分重复和校验过程中有问题的文档,最终保留14000篇作为本文研究的语料数据。其中含历史1900篇,军事1600篇,文化2500篇,读书4000篇,社会4000篇。每篇文章按类别以txt文件的形式保存。各类别、不同文本长度的文档篇数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所有文档的长度介于10000字节以内,涵盖了网页中的绝大多数新闻文本长度。

2.3 分词与特征项

尽管特征选择和预处理措施都是影响文本分类性能的关键因素,但因各模型算法原理相差太大,无法基于统一的特征项和预处理进行比较。因此,各模型的特征项均以词频为基础,采取各模型常用的特征形式和预处理方式。N-Gram模型本身不需分词,因此未做分词处理,而其它模型则应用中科院分词系统NLPIR_2014进行分词处理。

2.4 分类评价指标

LingPipe提供了一系列指标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本文实验主要采用宏平均、微平均下的F值进行评价,它综合考虑了准确率、召回率两个被广泛认可的分类器评价指标。其详细定义和含义可参见相关文献。此外,实验过程中,还记录了各模型的训练和分类运行时间。这也是反映分类模型性能的一个方面。

3 实验方案与结果

从应用角度来看,分类准确度和处理效率是用户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而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无外乎模型本身和待处理的数据,如图1所示。模型本身因素具体包括模型的构造机制和模型参数。其中,模型机制对用户而言是封装的,要提升分类性能,用户只能调整模型参数。而数据方面,文本的词语和语义特点太过复杂和精细,用户难以据此选择模型。然而待处理文本的长度、规模和偏斜程度等是影响分类性能的重要因素,用户可以据此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因此,本文主要设计了4组实验考察不同情境下中文文本分类模型的表现。下面具体阐述各组实验的具体方案及结果。

3.1 模型参数与模型性能

所述的4个分类模型中,NB模型和TF-IDF模型没有参数,而N-Gram和KNN模型则分别有一个关键参数N和K。先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不同参数取值下的实验。所采用的数据集文档篇数情况如表2所示。

3.1.1 关于N-Gram模型参数N的实验

根据N-Gram模型中参数N的含义,字与字之间的概率依赖关系主要由词组造成,汉语超过6个字的词组已经相当稀少。本组实验考察了N取值为1,2,4,6,7的情形,获得结果如表3所示。可见,随着N取值的加大,该分类器的分类性能也越高,但在N超过4以后,分类性能改善幅度已相当小,而训练时间和测试时间却成倍增长,为此,后述实验均取N=4,不再赘述。

3.1.2 关于KNN模型参数K的实验

参数K为经验参数,表示选取的近邻个数,其值的大小对于模型的分类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实验中,为确定K最佳值,将K分别取值1,3,5,10,20,获得如表4所示结果。显见,随着K值的增加,分类性能有缓慢下降趋势,表明并非选取的近邻数越多越好。原因在于KNN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维数较高,数据比较稀疏,K值越大,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误判信息。本实验中,K取值为1时分类性能最优,因此在后述实验中均取该最优值。

3.2 训练集规模与模型性能

为了考察各模型在不同训练集规模情境下的性能表现,分8次小实验,每次从实验语料中抽取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篇文档构成训练集,抽取1000篇文档构成测试集。抽样过程中,为了消除各类别新闻分布不一致、文本长度不一致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适度控制,即确保8次实验中,各类别新闻的比例保持一致,各文本长度所占比例也保持一致。在此控制下,随机抽取样本,每次实验进行3次,以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图2展示了不同训练集规模情境下,模型性能(微平均下F值)的情况;图3和图4则分别展示了分类训练时间和测试时间与训练集规模的关系。

由表5以及图2~图4可知,在各类别数据相近的情况下,随着训练集规模的增大,各模型的分类性能也均得到提升并渐趋于平稳,与文献结论相同。KNN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就运行时间而言,各分类模型随着训练集规模的增大,训练时间明显增加,而测试时间仅KNN分类模型显著增加,其它则变化微小。通过逐渐加大训练集规模,实验还发现,在测试集不变的情况下,训练集达到一定规模后(例如7000篇),即使再显著增大训练集规模,分类性能的改善也非常微弱。

3.3 文本长度与性能

为了考察各模型在不同文本长度情境下性能的表现,将训练数据的每个类别都按文档大小进行划分,抽取5个子集,分别为1000字节以下,1000-2000字节,2000-3000字节,3000-5000字节,5000字节以上。在保证5个子集的类别分布和规模分布一致的前提下,随机抽取样本构成训练数据,实验数据如表6所示。该实验共进行3次,取3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表7所示。图5展示了不同文本长度情境下,模型性能(微平均下F值)的情况;图6和图7则展示了分类训练时间和测试时间与文本长度的关系。

对文本长度情境而言,从表7以及图5~图7可以看出,随着文本长度的增加,除KNN模型外,其它3个分类模型的准确性能在初期快速提升,其后趋缓而渐趋平稳,但KNN快速提升后却逐渐下降。实验还发现,在文本长度短时(小于1000字节),TF-IDF模型要好于其它3个模型。从时间性能来看,各模型都随文本长度增加而近似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NB和TF-IDF相对较逊一筹。

3.4 类别偏斜与模型性能

为了考察各模型在类别是否偏斜情境下性能的表现,我们设计了类别均衡和非均衡两组实验,实验数据集如表8所示,训练集和测试集规模相同,非均衡训练集中读书和社会两个类别远高于其它类别数据,而均衡训练集中各类别文本数相同。每组实验共进行3次,随机抽取样本构成训练数据。取3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表9所示。

对类别偏斜情境而言,观察可知,各模型整体性能及各类别分类性能在均衡训练集情境下的表现均优于在非均衡训练集下的性能表现。在非均衡训练集情境下,对各小类而言,包含文本数较多的读书和社会两个类别的分类性能要优于其它类别,与文献对训练集类别分布对文本分类影响的研究结果类似。4个分类模型中,对于类别均衡数据而言,TF-IDF表现最佳,对于类别非均衡数据而言,NB表现最佳。

4 结论

本文所考察的几个模型是当前文本分类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最为经典的。在实践当中,各模型的表现各异,而在理论上又很难分析和评价其优劣。为此本文构建了多组实验来考察不同情境下各模型的表现,形成的结论及模型选择建议如下:

1)几个模型在运行效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训练和测试时间都与数据集的规模和文本长度呈线性关系。实验结果看,NB模型和TF-IDF虽然稍逊,但实际应用中,此差别并不明显,可以忽略。

2)不管在何种情境下,KNN的表现都最差,因此不推荐采用此模型。

3)从训练集规模来看,几种模型都是随着规模增大而分类精确性稳步增加,训练集的大小不构成模型选择的关键依据。

4)N-Gram、TF-IDF、NB三个模型的分类精度受文本长度的影响差别不大。都随文本长度的增加而精度得到提升,且都在长度低于1kb(约400汉字)时提升较明显,而此后提升速度放缓。KNN则未能因文本长度的增加而提升其精确度。

11.选择恐惧症的表现 篇十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需行口腔治疗的牙科恐惧症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18例, 女17例;年龄2~9 (5.26±1.05) 岁;ASAⅠ级22例, Ⅱ级13例;体重10~32 (16.82±3.26) kg;根管治疗11例, 乳牙拔出6例, 龋齿填充18例。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6例;年龄2~10 (5.37±1.08) 岁;ASAⅠ级24例, Ⅱ级11例;体重12~33 (17.05±3.09) kg;根管治疗10例, 乳牙拔出5例, 龋齿填充2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口腔行为学》[1]中牙科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排除过敏性哮喘、先天性心脏病、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患儿,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别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麻醉前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并完善相关准备, 如术前禁食、禁水等, 但不使用药物, 也不给予液体治疗。患儿取平卧位, 使用8%的七氟烷, 以5L/min氧流量吸入, 直至睫毛反射消失, 待患儿安静、呼吸平稳后, 以2%~3%七氟烷, 2L/min氧流量继续加深麻醉, 待患儿达到深度麻醉后, 根据其情况选择相应大小的喉罩并置入, 使用麻醉机控制呼吸, 术中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随时注意通气情况。治疗结束时将口腔内分泌物吸干净, 并停止七氟烷的吸入, 采用1L/min氧气吸入, 当MAC达到正常的0.6%~0.8%时拔出喉罩, 使用面罩辅助通气至呼吸道通气量正常, 患儿苏醒后仍需观察1h。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于上午进行, 术前禁食、禁水。使用剂量为0.5~1.0mg/kg。镇静起效后将患儿抱入诊室, 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HR、Sp O2等, 并适当与患儿进行交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两组既定治疗完成率以及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的心率 (HR) 、呼吸 (R) 、平均动脉压 (MAP) 、血氧饱和度 (Sp O2) 和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既定治疗完成情况采用Houpt行为量表[2]进行评价。1分:治疗失败, 治疗无法完成;2分:仅有小部分治疗完成;3分:治疗完成, 但过程中有中断;4分:治疗完成无中断, 但操作存在困难;5分:治疗较为顺利, 患儿有轻微哭闹或抵抗;6分:治疗顺利完成, 无任何异常。得分3分及以上提示治疗完成。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既定治疗完成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

研究组既定完成率较对照组高, 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HR、R、MAP、Sp O2比较

两组治疗前HR、R、MAP、Sp O2无明显差别;治疗中及治疗后HR、R、MAP存在明显差异, 而治疗Sp O2则无明显差别;研究组治疗中、治疗后HR、R、MAP、Sp O2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差别, 对照组治疗中、治疗后HR、R、MAP与治疗前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但Sp O2差别不明显。见表2。

3 讨论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牙齿患病率较高。拔牙、根管治疗、龋齿填补都是牙病患儿较常用的治疗方式, 但受治疗过程中震动和疼痛等因素的影响, 易形成牙科恐惧症, 影响对治疗的配合, 增加医生操作的难度, 严重者导致治疗无法顺利完成[3]。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和顺应性遗忘作用, 且镇静效果与剂量大小有关, 若剂量过小镇静效果差, 剂量过大不良反应也较多。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气道刺激性较小, 吸入诱导平稳, 且起效快, 术后苏醒也较快。本组资料中使用咪达唑仑镇静的一组与行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一组相比较, 结果显示行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一组完成既定治疗率为100%, 高于咪达唑仑镇静的一组, 同时行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一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HR、R、MAP、Sp O2均无明显变化, 且治疗中、治疗后HR、R、MAP与使用咪达唑仑的一组存在明显差异, 而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别。因此七氟烷吸入麻醉在牙科恐惧症儿童口腔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 并可有效维持患儿呼吸、心率等生理体征的平稳, 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摘要:了解七氟烷吸入麻醉在牙科恐惧症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需行口腔治疗的牙科恐惧症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 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比两组既定治疗完成率以及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的心率 (HR) 、呼吸 (R) 、平均动脉压 (MAP) 、血氧饱和度 (Sp O2) 和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研究组既定治疗完成率为100%, 高于对照组的85.71% (P<0.05) ;两组治疗前HR、R、MAP、Sp O2无明显差别 (P>0.05) ;两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HR、R、MAP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但Sp O2差别不明显 (P>0.05) ;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别不明显 (P>0.05)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牙科恐惧症儿童口腔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 且患儿呼吸、心率等指标更为稳定, 疗效可靠、安全。

关键词:七氟烷,吸入麻醉,牙科,恐惧症儿童,口腔治疗

参考文献

[1]Grry Humphris, Margaret S, Ling.腔行为学[M].宋光保, 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7-58.

[2]刘华, 张红彦, 孙先艳.笑气吸入在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中的镇静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 2014, 44 (9) :60-62.

12.2012与世界末日恐惧症 篇十二

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科学家们深表担忧。他们发现,许多人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世界末日焦虑症”。许多民众对“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表示疑虑和恐惧。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家保罗·博耶尔认为,事实上许多世纪以来,人类关于世界末日的假设从来没有间断过。19世纪30年代,耶稣再临派信徒威廉·米勒曾经预言,世界末日将在1843年到来。但是,这一预言并没有实现,而许多耶稣再临派信徒也丢弃了自己的信仰。美国福音传道者亨利·林德西也曾于上世纪70年代宣称,世界末日将会在80年代到来。但现在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世界末日也没有出现。于是,林德西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论。

13.社交恐惧症的背后:总是焦虑 篇十三

晓冬,今年21岁,三年前从某中专学校毕业,曾在深圳市宝安区某工厂打工,由于经济危机的到来,去年工厂订单锐减,他也下岗回家了。晓冬从去年9月回家后一直到现在将近半年时光,足不出户,整天在房间上网玩电脑游戏。刚开始时还会到客厅里走动,但听到门铃响,就赶快躲入房间,怕见生人,近三个月来竟连父母也不想见,总是等父母出门或休息后才出来吃饭。林小姐,公司的酒会、晚宴等活动,她每次是硬着头皮去,不过,她会中途找借口离开。可是,她离开后,心里却是又一阵懊悔和心慌,生怕自己错失了重要客户和机会。

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协症。

在心理学范畴内,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包括:

害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场合大家注视自己,或害怕自己当众出丑,是自己处于难看或窘困的地步,

因而害怕当众说话或表演,害怕当众进食,害怕去公共厕所解便,当众写字时控制不住手发抖,或在社交场合结结巴巴不能作答。

害怕见人脸红,被别人看见;或坚信自己脸红,已被别人看到,因而惴惴不安者,称赤面恐惧症。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自己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者,称为对人恐惧症。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

社交恐怖症主要是由一种“怕”心理引起,如怕见陌生人、怕难为情、怕表现自我等。本症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因此防治就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步培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意识地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尽管起初会不太习惯,有时会出现失态的情景,会怕觉得难为情,可应该明白,任何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那种良好的社交心理和手段的,人需要在后天的社交活动中培养,才能变得自如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人际关系学家指出:“在一年内失去工作的4000名职工中,只有400人即总数的10%是因为不能胜任工作而被开除的,其余的90%则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被解雇。”因此,要像缔结好人缘,就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克服社交恐惧,让自己成为一个富有魅力、人人喜欢的人。

4招解除社交恐惧症

1、害羞使人呼吸急促,要强迫自己做数次深长而有节奏的呼吸

2、与别人在一起时,开始时不妨手里握住一样东西,会感到舒服、安全感

3、学会毫无畏惧地看着别人,并且是专心的

14.浅谈大学生牙科恐惧症原因及干预 篇十四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院口腔科门诊2007 年12 月至2009 年4月期间200 例急性牙病患者, 男97 例, 女103 例。最大年龄22 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20.6岁。均无精神病史、严重心血管病史及其他躯体疾病史, 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实际感受。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改良牙科焦虑量表 (MDAS) :由四个条目组成, 每个条目共有5个选择答案。最低4分, 最高20分, 分数越高, 牙科焦虑水平越高。MDAS≥11为牙科恐惧症患者, MDAS<11为非牙科恐惧症患者。

1.2.2 干预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理解、同情安慰和鼓励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使心理护理得以见效的首要条件。在治疗前必要的口腔病知识的讲解可以减轻其紧张程度并把整个治疗的过程告知患者, 或者从发病的起因、为什么要进行某种治疗等详细告知患者。这样既宣传了口腔保健知识, 又可以使患者减少恐惧感, 愉快与医生合作。

1.2.2.2 播放背景音乐

为了降低患者对牙科治疗时的疼痛及操作时刺耳的牙钻声和令人害怕的敲击声, 可以采用在候诊室内播放背景音乐, 可以转移患者对看牙的恐惧[2]。背景音乐可以吸引患者的注意力, 分散患者对疼痛和疾病的惧怕从而使痛觉减弱, 同时和谐的音乐可以使患者放松, 也就减轻了对牙钻声的恐惧。

1.2.2.3 提高医护技术水平

口腔科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患者的恐惧心理, 善待患者, 精细操作, 对患者应具有同情心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信心, 向患者展示治疗器械, 局部麻醉剂的使用, 以及口服镇静剂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

2结果

2.1 大学生牙科恐惧症发生情况

被调查学生MDAS得分总体水平为 (10.47 ±2.83) 分, 牙科恐惧症的报告率为43.55%。

2.2 干预措施效果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 使患者都基本能够接受治疗, 减少了对疼痛, 牙钻声的恐惧, 环境陌生等一系列心理恐惧情况,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让患者体会到医院人性化服务, 做到了“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减少了患者由于过去恐惧牙科而逃避治疗, 不配合治疗的现象。

3讨论

3.1 牙科恐惧症原因

牙科恐惧症起因较明确, 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获得性行为, 既往的医源性创伤体验, 与个人精神类型及暗示因素有关[3]。牙科诊室是特殊场景激惹患者应激。应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 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之临床, 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精神痛苦的根源。概括起来, 影响牙科恐惧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3.1.1 牙科经历

创伤性牙科经历, 特别是首次的牙科经历, 如困难的拔牙、痛苦的钻牙、医院的名声、医生的形象、态度和技术、诊室的环境和器械的外观及声音等。

3.1.2 心理素质

个体的心理素质, 对疼痛的耐受能力等个人的神经类型以及患者的心态、信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3.1.3 疾病程度

同样是牙科病, 程度不同, 对患者造成的身心损害不同。

3.1.4 间接经验

个人从家庭成员及朋友那里间接获得的不良经验也是辅助因素, 还有陪护家属的紧张心情所给予的消极暗示。

3.2 护理干预

牙科恐惧症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在控制疼痛的同时尽量消除患者对牙科的不了解。治疗前医护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同时概述了整个治疗的可行性方案使患者初步了解牙科治疗的基本方法, 并熟悉常用的器械和设备, 消除陌生感。治疗过程中进行耐心的解释将每一步的治疗目的, 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症状等逐一告诉患者, 并指出应如何配合治疗。这样就可以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黄倩, 何立弘, 巢永烈.口腔焦虑症.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 30 (5) :405-407.

[2]艳秋.口腔诊室中背景音乐的心理疗效观察.口腔医学研究, 2003, 19 (5) 424-425.

上一篇:合同签订审核意见表下一篇:2024年电台宣传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