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材料(精选8篇)
1.经济地理学复习材料 篇一
2011级财务管理1,2班--《宏微观经济学》复习参考 注:
1.重要!重要!重要!首先声明本门课考试非常难,甚至可以说是挂科最多的一门,希望大家重点学好微观部分第2-7章(第7章考第1节),宏观部分第12-15章和第17章第1节,本考试特别注重对书本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应用考察,书本是第一位的。
2.个人建议,首先细读、反复阅读2-3遍书本,切记!切记!切记!其次参照书后章节练习答案认认真真复习2遍书本后章节练习(不排除考到章节练习原题,尤其是问答、论述、计算、图形分析),最后仔细复习我们打印的几份阶段练习(真正搞懂阶段练习非常重要,考试与平时这几份练习知识点相同!!)。
3.本考试5种题型如下:
一、单选题(共20分,每题1分)
二、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三、画图分析题(共20分,每题10分)
四、计算题(共25分)
五、论述题(15分)
下面提供一些简答,计算、论述和画图分析题的出题范围,大家要真正搞懂这些知识,而不仅仅只是记忆,应付考试等,我们本次所选题目也是相当简单,望认真复习!!
知识点:
微观部分
需求、供给价格弹性
最高、最低限价,农产品支持价格
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的相关原理、计算及其对消费者均衡的解释
无差异曲线概念、特点、应用及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
替代与收入效应
消费者、生产者剩余
TP,AP,MP概念及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及边际技术替代率,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原理
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理解及相关计算
TFC,TVC,TC,AFC,AVC,AC,MC计算与相互关系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需求、收益曲线,均衡,价格歧视)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MR=MC)、长期均衡(MR=LMC=SMC=LAC=SAC)及其条件和各种情况(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等)
宏观部分
GDP核算方法及相关总量指标的计算(NDP,NI,DPI,PI)
储蓄——投资恒等式与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的不同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y=AE,450曲线分析)
凯恩斯消费函数(MPC,APC)与储蓄函数(MPS,APS)理解与计算,及其他三种消费理论
定量税、比例税下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计算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三种货币需求动机、流动性陷阱
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计算及其利率变动、移动分析,和均衡求解
财政和货币混合政策的配套使用、相关政策缺陷
挤出效应大小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学作用原理
“滞胀”的经济学分析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2.经济地理学复习材料 篇二
一、把准要求, 选好材料
(一) 把准高考要求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对英语阅读能力的考查作了明确的表述, “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文字材料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生词量不超过3%) ,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 作出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如此全面、具体的表述, 为英语阅读教学和备考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二) 选好阅读材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要积极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和应用的渠道。《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列出了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社会热点等24个话题项目。因此, 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 应根据考试要求和学生实际, 把握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多角度、多渠道地选取难度接近或稍超出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阅读材料,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接触新的词汇、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 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这样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优化设计, 灵活处理
根据“考试说明”要求, 选择好阅读材料后, 在高考复习教学中, 教师可以参照高考题型进行灵活处理, 找到提高阅读和应试能力的最佳平衡点。
(一) 灵活处理词汇, 奠定阅读基础
众所周知, 词汇认知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石, 是阅读教学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灵活处理词汇, 帮助学生跨越词汇障碍, 从而奠定阅读基础。可尝试按不同策略进行如下词汇分类处理:
(1) 较难、生僻但不足以影响全文理解的词汇, 备课时直接用学生已知的简单词汇替换, 或不做处理;
(2) 较难且影响文章主要信息理解的词汇, 可酌情给出中文或英文释义, 使学生一目了然;
(3) 影响到文章理解、并在各种题材的阅读中高频率出现的词汇, 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猜测其含义;
(4) 教材中已学过、学生掌握欠佳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活跃词, 进行同义词记忆搜索、近义词用法辨析、造句等发散练习。
如下是经过笔者处理过的一段文字, 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学生在阅读中的词汇要求。
As the bus rumbled (headed) south, they began to notice Vingo.He sat in front of them, dressed in a plain (根据上下文猜测) , ill-fitting (根据构词法猜测) suit, never moving, his dusty face masking (根据上下文猜测) his age.He chewed (给出中文释义:“咀嚼”) the inside of his lip a lot, frozen into some personal cocoon (不做处理) of silence.
日积月累, 学生的词汇量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逐渐扩大, 猜词策略也日趋完善, 对生词的恐惧感也逐渐消失, 阅读速度和信心就会大大增强。
(二) 强化语篇推理, 跨越信息鸿沟
新高考对学生通过分析、推断, 补全语篇中故意设置的信息鸿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典型的题例如新增的自选模块测试题。然而, 学生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 往往局限于某句话或某一行, 断章取义, 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语篇意识。为了提高学生通过语篇分析补全所缺信息的能力, 可设计下列两种阅读训练形式。
1. 补全单词或词组
教师可挑选浅显易懂、叙事清晰、情节完整的美文给学生欣赏, 但不必每次都给出全文, 可在全文中挖去单词若干 (视篇幅而定, 10到20个较为合理) , 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后补全所缺信息。如:
A light drizzle was falling as my sister Jill and I ran out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_________to get home and play with the presents that Santa had_______for us and our baby sister, Sharon.Across the street from the church was a Pan American gas station where the Greyhound bus stopped.It was________for Christmas, but I noticed a family standing outside the locked door, huddled under the narrow overhang in an_________to keep dry.I wondered briefly why they were there but then forgot about them as I raced to keep up with Jill.
第一个空格填eager或hurrying, 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句子结构错填为eagerly或hurried。第二个空格填left, 但大多数学生都因没有注意到for而填了given。第三个空格填closed, 由于没有分析故事发生的时间Christmas及下文的locked door,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第四个空格相对较难, 旨在让学生了解in an attempt to do sth这个词组。
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篇能力, 还检测了学生对于已知词汇的运用能力。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教师在选择词汇设置空格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a.合理控制篇章整体难度, 注重被选词汇所含信息的有效性, 选取关乎文章大意的实词;
b.选取学生对其意思、用法和搭配都比较熟悉的常用词汇, 特别关注常用但学生极易用错的词汇;
c.不要过分局限于很细的语法现象, 多选取与上下文及篇章理解有关的词, 注重学生篇章意识的培养。
2. 还原所缺句子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通过文本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作者通过语篇将其所要表达的意图、目的传递给读者, 读者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推断等获得语篇的含义, 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语篇的理解, 最终达到“先见林后见树, 既见林又见树”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特别强调文章主题、段落主题句、文章框架的分析和总结。新高考自选模块测试题05题对学生的这种能力带来了更大更新的挑战。针对这种挑战,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关注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句群或段落间的过渡句及提炼文章主题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凭借储存在头脑里的已有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判断和推理, 这样才能将所选句子正确放回原处。
(三) 学生设计问题, 筛选有效信息
步入高三, 毋庸置疑学生已做了大量的习题, 对于出题的形式、规律已经熟稔于心。因此, 可让学生尝试从命题者的角度, 以小组为单位就某篇阅读材料自行设计一些问题, 题型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补全信息题型外, 学生还设计了下列阅读理解题目:
(1) 考查单词意思, 如: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mean?
(2) 考查文章细节信息, 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3) 考查文章主旨, 如: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
(4) 揣摩作者意图, 如: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topic is______.
(5) 分析文章框架, 如:What will the writer continue to talk about?
通过设计问题, 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文章主题, 有效地筛选信息, 从而提高了阅读应试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应积极引导各组间的合作探究, 仔细揣摩文章主题, 逐步完善, 力求所设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 交融阅读写作, 提高语用能力
写作是学生最为薄弱的能力, 但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可能闭门造车, 一蹴而就。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 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在精选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教师还可开发其写作功能,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和经验, 研究文章遣词造句和写作技巧, 品味文章精髓, 逐步形成并建立起英语所特有的思维倾向和表达方式, 自然生成表达地道、行文流畅的文章。以奥巴马的获胜演说“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为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仔细品读之后, 在不久之后的关于向父母感恩的写作训练中, 很多学生模仿或引用了其中地道优美的表达。如:
You have endured sacrifices for me that I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Without your unyielding support, I wouldn’t have gained so much.
I love you 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
It is your unyielding support that made me who I am.
I am forever grateful for what you’ve sacrificed to get it done.
如此优美的表达自然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肯定, 也更加促进了学生背诵优美表达、读以致用的积极性。
此外, 还可结合当前热门话题选择阅读材料, 并在读后分小组就此话题组织讨论, 课后将讨论结果重新组织、撰写成文。如在阅读完“Obama:FDA too slow in tracking tainted food”后, 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三鹿奶粉事件, 就food safety话题展开讨论。之后简要介绍讨论结果并发表自己对食品安全的看法。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掌握了关于食品安全及其措施的表达, 经过讨论后基本达成共识, 言之有物, 写之有据, 降低了写作难度, 提高了写作质量。
3.《经济常识》(上册)复习指要 篇三
二、结合考试大纲,把握考查内容
考生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把握高考要考查的知识点,而且也需要研究其能力要求及体现,并通过研究题型示例把握考查方式。这样,才能做到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知道知识该如何运用。那么,依据考纲,《经济常识》(上册)的复习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从课本整体上把握考查知识内容
因为所考查知识点的体系设置主要是根据教材知识体系设置的,因此,与教材知识内容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但在复习时还需要打破体系,即要根据问题的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建构与问题要求相符合的新的知识框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训练过程。同时,这也是高考测试的基本目标,即通过设置新情境、新问题,测试考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2.政治学科的重要特点是引导考生认识、解决社会现实生活问题
为适应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现状,考试大纲对所考查的知识内容也会作相应的调整。因此,对于考试大纲中相对于上一年新增加的考点、新变化的考点,应多加关注,要联系现实社会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例如,2008年考试大纲中变化的知识点:在经济常识第二课中关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改变了往年的表达方式,更为具体地提出了“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有关宏观调控的理论知识及现实表现。如,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就业率和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四个变量,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目前促进经济增长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经济运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物价与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就业率上升,需求转旺,一旦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就会造成通胀;就业率下降,需求不足,就会造成通缩,这两种现象对经济健康发展都有害。稳定物价,既要防通胀也要防通缩,物价稳定了,宏观环境才能相对稳定。有效实行宏观调控,才能确保国际收支平衡。
三、2009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仔细分析2008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可以看出文综高考政治学科命题走势: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想;突出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答案设计具有开放性,鼓励创新。2009年高考必然将延续这一命题趋势。下面我们就经济常识(上册)内容分单元逐一简要解析。
1.商品与商品经济
近几年,本课在高考试题总分中所占比例较大,题目大多是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1)结合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关注食品安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鼓励争创名牌产品等考查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
(2)结合市场竞争中价格大战的实际,特别是石油、粮食、肉类等价格上涨问题,考查决定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3)解决物价上涨与严防通货膨胀。结合纸币的发行及纸币购买力、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实际考查货币的有关知识。可从纸币及其发行规律,国家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正确引导消费等方面分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课是经济常识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学好本课,将为全书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所以,本课内容是经济常识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要使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运用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基本知识去分析日常生活的经济现象,此知识点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2)可从市场经济特征、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等方面分析当前的产品质量、企业信用、市场经济秩序、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3)以金融业的股份制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针对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考查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4)高度重视效率与公平,结合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的精神以及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的调整,理解我国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在分配领域的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现在反复强调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5)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一系列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分析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的建成,充分说明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更有力的事实。
3.企业和经营者
本课既是全部经济常识的重点,又是难点,它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改革、分配制度、三大产业的结构都有密切联系,这是高考命题走向“知识内联”的典型表现。
(1)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体制。
(2)关注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
(3)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企业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保护环境,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4)中美、中欧贸易争端。中国入世后,要迎接入世带来的金融安全、农业安全,迎接来自国外日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挑战,这就要求各类企业必须认识到中国将面临的竞争环境,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5)安全生产。可以从企业经营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等角度分析。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也不能忽视。
4.产业和劳动者
本课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三农”问题。从内容上看,“三农”问题包括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的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小城镇建设、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增收、取消农业税、土地承包经营权、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并注意农业发展道路的新提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
(2)产业结构的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及部门内部结构调整,要从国情出发,依靠科技的力量;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第三产业;国家要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
(3)就业、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这种就业观念本身也有利于实现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4)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2009年高考复习策略
1.认真研读高考大纲,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
2.注意突出主干和重点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能力的提高。
3.注意分析2007至2008年高考典型试题,归纳科学的复习应试方法。
4.关注时事政治,把握重点热点问题的结合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5.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
4.经济地理学复习材料 篇四
1、环境的材料的定义,类型,模型、性能,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意义;环境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材料环境性能数据的基本原则。
环境材料是指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
类型:纯天然材料、仿生物材料、绿色包装材料、生态建材,环境降解材料、环境工程材料。
模型:输入输出法 线性规划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分析法 逆矩阵法 性能:环境性能 使用性能 经济性能
研究的内容;从环境的角度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工艺、性能等用途和其环境负担之间的关系。包括三个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系统 研究环境材料的意义:1观念:培养一批具有环境意识的人才
2预测工具:有助于决策者的选择,指导开发 3评价:寻找具有最低环境负荷的材料
4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5国际竞争:环境材料的研究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国际
竞争相联系
研究现状:
1)、环境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
2)、开展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建立材料环境性能数据库。
3)、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
4)、开发具有优良环境协调性的新型环境材料。
5)、研究开发环境净化和环境修复材料。发展趋势:(1)材料的环境性能将成为21世纪新材料的一个基本性能;(2)用LCA方法评价材料产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三废排放等;
(3)结合资源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和再生资源化;
(4)各种环境材料及绿色产品的开发。基本原则:(1)通用性;(2)可比性;(3)服务性;(4)预测性;
2、材料流含义、理论基础,代表性的材料流理论及其含义,材料流分析的作用; 材料流:指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所投入的原材料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的一种定量分析的理论。理论基础: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衡定律
代表性的材料流理论:4倍因子理论(能源资源减少一半,效率提高一倍)10倍因子理论(在一代人之内将生产效率提高十倍)极值理论(最大的产出率和最小的废物排放率)
作用:1)通过材料流分析可调控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材料流动方向和数量,从而达到减少资源开采与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2)材料流分析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
3)材料流分析法核算出的各项指标可以为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3、生命周期评价技术(LCA)的含义、步骤、特点、技术框架、评价过程、局限性及困难(实例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是一种评价某一过程、产品或事件从原料投入、加工制备、使
用到废弃的整个生态循环过程中环境负荷的定量方法。
分析步骤:(1)系统和系统边界定义(2)系统内部流程(3)编目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特点:寿命周期概念 定量化 过程化
技术框架: 目标和范围定义 编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结果解释 评价过程: 目标和范围定义 编目分析 评价模型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解释 局限性及困难(实例分析)局限性:应用范围的局限性
评价范围的局限性
范围定义:时间、地域、风险范围。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存在主观因素;标准化方面;数据的量化过程;理论不成熟。困难:客观性问题 计算机模型的局限性 数据采集及质量分析方法的标准化问题 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4、清洁生产的含义,内容,理论基础,实现的途径。
清洁生产:是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生产过程管理和物料内部循环利用等环境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使工业生产最终产生的污染物最少的一种工业生产方法和管理思路。
内容:清洁能源 清洁资源 清洁工艺 清洁设备 清洁产品 清洁服务 清洁管理 清洁审计
理论基础:废物与资源转化理论;生产过程最优化理论;社会化大生产理论 实现的途径:清洁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开发环境友好产品和工艺。
5、材料的再生循环研究的角度,讨论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关系。
(1)建筑材料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废气、粉尘对大气的污染;废液造成的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原材料的开采占用大量的土地;噪声污染;对人身体的伤害。(2)地球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语酸雨的影响;建筑物表面析白现象;建筑用高分子材料老化;金属材料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自然灾害的破坏。
(3)建筑材料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如石棉致癌。
6、生态建材的特点,绿色混凝土的“绿”体现在哪些方面,水泥实现生态化,从哪些方面可着手;木材、竹材的环境性能。生态建材的特点:
(1)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
(2)生产时少用或不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
(3)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保持清洁的原料、清洁的工艺和清洁的产品。尽量减少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量,或使之经有效的净化处理;(4)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益无害,并且功能复合化
(5)废弃后使之作为再生资源或能源加以利用,或能作净化处理。绿色混凝土: 是指混凝土在生产过程和应用过程的绿色化,即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大量利用优质的工业废渣、再生骨料和代用骨料,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混凝土安全使用寿命,减少因修补或拆除造成的浪费和二次污染;大力推广预拌混凝土,减少环境污染。
目的:那就是围绕如何降低资源消耗,通过加大工业废渣利用,以及减少混凝土对环境、对人体的伤害。水泥实现生态化:(1)低环境负荷水泥添加剂(2)生态水泥生产技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水泥的烧成温度。(3)降低能耗的新工艺(4)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技术:如用废气混凝土作原料烧制水泥。木材、木材的环境性能:(1)再生性(2)固碳作用:木材生长过程中,大量的碳以固态储藏在其内部,这些碳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CO2。(3)调湿性:是指靠材料自身的吸湿性或解吸作用,直接缓和环境的湿度变化,使湿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4)视觉特性:木材的颜色、光泽、纹理、树节疤痕等。(5)触觉特性:木材的冷暖感、软硬感、促滑感都比较优异。
7、资源;能源的含义、特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材料环境负担性的技术有哪些;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材料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特点:社会性、自然性、商品性。
能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
特点:储量大、人口多 ——人均占有量低;发展快、消耗大——资源短缺;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能源结构和分布不合理 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对资源可分为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直接消耗:能源直接用于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间接消耗:包括运输、储藏、包装、管理、流通、人工、劳保、照明、人工取暖、防暑降温等。
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一方面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者人类生存的环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效率地下,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工业废气、废水和固态废弃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加速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
降低材料环境负担性的技术:1)再循环利用技术:资源再生回收利用能源再生回收利用
2)避害技术:用无害材料替代有害材料——通过技术;用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代替污染较重的生产工艺 3)控制技术:污染控制技术
4)补救修复技术:对由于过去污染物排放的积累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补救和修复; 对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救修复处理。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相互协调的发展。内涵:可持续性和发展,核心是发展,是在保证资源和环境可以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材料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上):
开发新材料,满足材料使用性能及可接受的经济性能 同时,注意材料的环境性能,包括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小环境污染,提高其循环再利用率。
考虑材料设计、生产、使用废弃、回收等全过程的环境问题。
提高现有资源效率及减少甚至避免有害污染物向环境排放。实现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管理上):
加强资源再生利用研究,特别是废物再生循环利用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资源效率。
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向零排放和零污染方向努力。
加强环境管理,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用资源节约型产品代替资源消耗型;用环境协调型工艺替代环境损害型工艺;采用技术先进的生产过程,淘汰技术落后的生产过程;采用现代的科学管理和经营方式,扬弃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
8、理解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大气层中一些气体吸收了地球表面的红外线能量并将其反射回地球表面,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即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 ℃,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措施:(1)节约能源,少用能源,减少大气中CO2的排放总量,生活中人们应尽量节约用电(因发电烧煤),少开汽车;
(2)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因为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3)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消耗CO2,加强对天然植物的综合利用,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9、环境协调性、区域毒性水平;生态因子;环境负荷单位;编目分析;全球温室效应。
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和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利用率高。区域毒性水平:是指某种有毒物质因排放或泄露后对该地区的生物产生的毒害影响
生态因子:ECOI=EI/SP 材料的使用或服务性能(SP):力学、物理或化学性能(强度、韧性、热膨胀系数、电导率、电极电位等)环境影响(EI):资源、能源的消耗、废水、废气、废渣等、温室效应、区域毒性水平、噪声 环境负荷单位:资源,能源,环境污染 无量纲单位。
编目分析: 根据评价的目的和范围定义,针对评价对象收集定量或定性的输入输出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计算的过程
全球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中一些气体吸收了地球表面的红外线能量并将其反射回地球表面,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10、环境降解材料;环境修复材料、环境净化材料。
环境降解材料:一般指可被环境自然吸收、消化、分解,从而不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一类材料。例如:天然成分的材料——木材、竹材;天然提取物——甲壳素、玉米蛋白;人工合成——生物降解塑料
环境修复材料:固沙植被材料 二氧化碳固化材料 臭氧层修复材料
环境净化材料:
1、大气污染控制材料(1)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净化(2)含氮氧化物的废气净化
2、水污染控制材料(1)氧化还原材料(2)沉淀分离材料(3)稀释中和材料(4)膜分离材料
5.小学毕业复习材料 篇五
一、病句的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例: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例:教室里人声混乱,老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例: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4.意思重复: 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5.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例: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二、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①读句子、理句意②查排审、找病因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三、改病 句练习。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4)周爷爷爱戴我们小朋友,我们热爱周爷爷。
(5)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6)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8)《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9)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10)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1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12)《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13)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14)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
(15)下午,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去参观画展。
(16)《科学画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17)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18)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19)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20)上课时,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
(21)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红豆、扁豆等蔬菜。
(22)经过教育,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23)墙上的挂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24)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25)草原把夕阳照得五彩缤纷。
(26)《小学生数学报》和《少年报》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27)王老师被光荣地评为“模范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28)我们大摇大摆地走在山间小道上。
(29)我们要不断改善缺点,发挥优点,取答得更大的成绩。
(30)经过努力,王小明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
(31)黄河、长江、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32)这篇作文层次和语句都很通顺。
改病句练习
1.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3.他穿了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4.一进幼儿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5.大扫除开始了,男女老少都参加,男的干重活,老的少的干轻活。
6.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优美。
7.夏天的庐山是美丽的风景。
8.小王用的毛笔写字非常漂亮。
9.她焦急地等待着汽车开来的方向。
10.列车沿着铁路在戈壁 滩上奔腾。
11.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12.劳动开始了,男的女的都参加,男的、年轻的干重活,女的、年老的干轻活。
13.秋天的田野一片迷人的景色,金黄的稻谷,雪白的棉花,碧绿的麦苗,多使 人喜爱呀!
14.我们班的好人好事和李刚助人为乐的好事,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15.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大地映红了。
16.所有的全校师生都参加了植树劳动。
17.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18.妈妈的工作养成了认真的好习惯。
19.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不会做。
20.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21.这学期,我校开展了“手拉手”的热潮。
22.我校分别在教室里和球场上举行篮球比赛和智力竞赛。
23.在“庆祝元旦”联欢会上,我们班上演出了文娱节目和舞蹈。
24.邻居家的小弟弟不仅年纪小,而且很懂事。
25.国庆节的夜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非常热烈。
26.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27.早稻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28.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29.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30.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丽。
31.少先队员发挥革命传统。
32.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33.妈妈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34.他喊他出去玩。
3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36.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37.乌云和大雨一起从空中倾泻下来。
38.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39.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40.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41.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4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3.我们在学习上应该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44.《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45.两个新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46.这些作文题目的范围比较困难。
47.江明这学期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48.老班长热气腾腾地端来了一碗鱼汤。
49.我在花坛旁闻到了醉人的花香和漂亮的蝴蝶。
50.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
5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52.这本书有声有色。
53.妈妈给我买了三本书籍。
54.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55.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可自己的错误。
56.丁小兰努力学习,老师经常夸耀她。
57.李小明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58.我一定要做好一个受小朋友欢迎的辅导员工作。
59.小组会上,大家互相做了自我批评。
60王清端正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61.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62.经过努力,我的学习目的提高了。
63.我断定他大概是郑平的哥哥。
64.会场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65.小华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步子向学校走去。
66.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67.这里的风景美丽,优美,好看极了。
68.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提高了,价格减少了。
69.小刚特别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70.前天傍晚下了一天的雨。
71.怀着崇敬的心情,祭扫了烈士墓。
72.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
73.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美丽。
74.万里长城、赵州桥、黄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7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6.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和李小敏拾金不昧的好事。
77.大林经常一贯地为班上做好事。
78.一进公园,就看见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
79.高大的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矗立在祖国大地。
80.我爱看《儿童时代》《儿童故事选》和课外书。
81.林萍一向刻苦学习,在这次考试中居然取得了好成绩。
82.山坡上栽着许多梨树、苹果树和果树。
83.谁在那儿放了一枪,吓得鸟儿几乎全飞走了。
84.“六·一”联欢会上的气象十分热烈。
85.这时,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在黑板上,看老师演算。
86.姐姐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全部告诉我。
87.春天到了,种子长叶,生根,发芽。
88.只有雨停止,我们就到公园去。
89.盼望已久的故事书即将终于到了,同学们快乐极了。
90.登山队员在陡峭曲折的山路上昂首阔步地前进。
91.小明刻苦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92.老师们爱戴我们每个学生。
93.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94.在这次区小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95.老师耐心学生。
96.下课了,校园里顿时一下子就沸腾了。
97.他顶着寒风和冰雪艰难地走着。
98.火红的枫叶在春风中摇动。
99.他写出了一份非常仔细的报告。
100.奶奶家养了许多家禽:鸡、鸭、牛等。
101、今天下午由王勇和李明争夺全校的乒乓球冠亚军。102.通过老师的教育,我认识了。103 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快乐。104 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快乐。105 汽车在宽广的公路上来往奔驰。
星期天,全班同学都去公园玩,除了我之外。
缩句练习
(一)1、2、3、4、5、6、7、8、9、我久久地望着蔚蓝的天空中的繁星。_________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_________ 班主任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__________ 班主任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学习。________ 同学们感动得热泪盈眶。______________ 这件动人的事迹传遍了全校每一个角落。_______ 一朵朵鲜花映衬着一张张笑脸。___________ 朝阳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_________ 今年夏天,我带着两个小朋友支逛北京西郊的动物园。_
10、井周围的树苗己经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________
11、这些都表明了他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_________
12、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___
13、每一个到过桂林游览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___
14、这是一棵古老的、巨大的、珍贵的银杏树。_______
15、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
16、冀中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__
17、一阵狂风把屋里微弱的煤油灯吹灭了。_________
18、正在午休的老师被一阵阵吵声吵醒。__________
19、杨科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______ 20、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____________
缩句练习
(二)2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网。________
22、那个做皮鞋的是盲姑娘的哥哥。____________
23、我爱的是那些工人和农民。______________
24、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己经成为我们学习的良好习惯。_
25、他低声说出一个字:“好!”______________
26、这是咱们大伙儿的事情。_______________
27、铁人王进喜为我们树立了艰苦奋斗的光辉榜样。_____
28、大队党支部派了一个支委帮助我们知青办食堂。_____ 29陈大夫回家探亲治好了两个聋哑病人。__________ 30、弹琴的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31、那个卖水果的是小明的姐姐王小娟。
32、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3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4、冀中平原的人民彻底粉碎了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
35、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36、慈祥的外祖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37、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38、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39、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40、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
41、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被悲惨地冻死了。
4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43、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44、这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句式与修辞练习<一>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受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
1、对付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付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威王目瞪口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我班的教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修辞,是比喻句的要注明把什么比作什么。(不是修辞的打“乂”)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色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白雪。()
2、灿烂的春光一望无际,祖国的山河到处含笑。()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红色电波,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青藏高原----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4、英雄们飞行在银灰色的云里,云层起伏翻动,像是波涛滚滚的海洋;英雄们像是一群矫健的海燕,在海面上掠浪疾飞。()5风雨咆啸,给勇士高唱赞歌;青松挺立,向英雄挥手敬礼!()
6、像鹅毛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7、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8、像武夷山,像庐山,像黄山------都是游览名胜。()
9、王老师像三年前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
10、我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1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间树木丛生,林中鸟语花香,形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2、杨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13、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四、分析比喻句,按要求填空: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无味。
1、这一句子总的是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2、把“人”比作_________,用“采”比作_________,用“蜜”比作____
用“叮”比作_________,用“枯燥”比作_______________
用“叮在一处”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拟人句
小花猫显得那么安静。______________(答案:小花猫显得那么文静。)
修辞句式练习<二>
一、改变句式:
1、小刚和小毅把我们六年<2>班的教室的门窗修理得很完整。A、改不带“把”和“被”的句子:____________ B、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 C、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 D、改为凝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 E、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五岁时,父母都被财主害死了,她被卖了三次,才十七岁啊!A、不带“把”和“被”:________________ B、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来的老师把那位被父母赶出家门的可怜的小孩收养了。
A、改为不带“把”的:_________________ B、改为带被的:____________________ C、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凝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句后再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孙悟空 白骨精 威风凛凛 活活 的 烧死 的诡计多端
A、组句:__________________ B、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 C、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 D、缩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 是
昨天
眼睛
骗了
我
A、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
劳动成果
对
它的不能
惊奇
不
感到
A、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手空拳
机智勇敢
打死
武松的了
老虎
凶猛的 A、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与修辞练习<三>
一、判断下列修辞,是比喻句的要注明把什么比作什么。(不是修辞的打“乂”)
1、那大大小小的河港湖泊,机帆船如穿梭,水畅人欢。()
2、一个小山似的浪头向他扑来。()
3、董存瑞如钢铁巨人一般挺立着。()
4、满地棉花成雪海,万顷稻田变金仓。()
5、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你那前进的脚步声,正像一阵阵震撼人心的催春战鼓------()
6、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7、人眼秤,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8、一颗颗炮弹,像重型炸弹,在敌人的阵地上暴炸。()
9、炕沿上坐着的那几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10、方志敏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投降?你们国民党是什么东西?一伙凶恶强盗!一伙无耻的卖国汉奸!一伙屠杀人民的刽子手!----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决不能动摇我的心。”()
11、他浑身湿淋淋的,像刚从水中捞起来一样。()
12、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城龙。()
13、少年右面的老头儿好像有病似的,有气无力。()
14、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5、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年到成绩,要年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16、我欢笑,回声也欢笑;我哭泣,回声也哭泣‰唱起歌,回声也跟着我唱歌。()
17、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18、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9、北面是人烟稠密的村庄和绿海般的麦田。()20、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 松懈下来了。()
21、上面盖着一层淡淡的蓝色的霞光,既像轻烟,又似薄雾。()
22、上面缀满闪闪发光的星星,竞像无数的眼睛望着我。()
23、北京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狂暴地要把春天吹跑。()
24、不能不出门的人们,像鱼儿在惊涛骇浪中挣扎。()
25、他们的身上脸上落满了黑土,像刚由地下钻出来。()
26、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自山脚,上到山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7、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28、这是落叶松的海洋。()
2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答案>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4)周爷爷热爱我们小朋友,我们爱戴周爷爷。(5)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
(6)黄继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8)《繁星》的作者是巴金。
(9)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号召。(10)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
(11)我们开会讨论并通过了他的建议。(12)《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刊物我都很爱看。(13)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充满了热闹的气氛。(14)战士们冒着大雨和在泥泞的小路上快步前进。(15)下午,全校师生去参观画展。
(16)《科学画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刊物我都爱看。(17)我估计他今天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18)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19)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困难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20)上课时,我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
(21)菜园里种着西红柿、黄瓜、毛豆、红豆、扁豆等蔬菜。(22)经过教育,我明确了学习目的。
(23)墙上挂钟上的分针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24)我们要爱护公共财产。
(25)夕阳把草原照得五彩缤纷。
(26)《小学生数学报》和《少年报》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27)王老师被光荣地评为“模范班主任”。(28)我们走在山间小道上。
(29)我们要不断改正缺点,发挥优点,取得更大的成绩。(30)经过努力,王小明的错别字大大改正了。
(31)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32)这篇作文层次清晰,语句都很通顺。1.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3.他穿了灰色上衣,戴着一顶蓝帽子。
4.一进幼儿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5.大扫除开始了,男女老少都参加,年轻的干重活,老的干轻活。6.这篇文章的字句比较优美。7.夏天的庐山风景是美丽的。8.小王写的毛笔字非常漂亮。9.她焦急地等待着汽车开来。
10.列车沿着铁路在戈壁 滩上奔驰。
11.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
12.劳动开始了,男的女的都参加,男的干重活,女的干轻活。
13.秋天的田野一片迷人的景色,金黄的稻谷,雪白的棉花,多使人喜爱呀!14.我们班的好人好事,受到了学校的表扬。15.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映红了。16.所有的师生参加了植树劳动。17.多读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18.妈妈养成了认真工作的好习惯。19.我估计他这道题不会做。
20.小兴安岭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夏天。
21.这学期,我校开展了“手拉手”的活动。
22.我校在教室里举行智力竞赛,在球场上举行篮球比赛。23.在“庆祝元旦”联欢会上,我们班上演出了文娱节目。24.邻居家的小弟弟虽然年纪小,但且很懂事。
25.国庆节的夜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非常热闹。26.听了报告后,大家受到了教育。
27.早稻播种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28.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29.我经常看到小明在早锻炼。30.小兴安岭的夏天景色真美丽。31.少先队员应该发扬革命传统。32.因为老舍爱花,所以养了许多花。33.妈妈买了水果还有巧克力。34.她叫他出去玩。
3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36.言行不一致是一种极坏的作风。37.大雨一起从空中倾泻下来。38.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叶子。
39.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提高。40.经过普法教育,群众的觉悟提高了。41.他的一双手几乎冻僵了。
42.黄继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选择题 鲁莽
自卑
自负
圆滑
武断
固执
顽固
愚蠢
胆怯
粗
野
软弱
冷酷
忍让不等于()
活泼不等于()
顽强不等于()勇敢不等于()
坚定不等于()
果断不等于()冷静不等于()
谨慎不等于()
老实不等于()活泼不等于()
豪放不等于()
自信不等于()
<答案>
鲁莽
自卑
自负
圆滑
武断
固执
顽固
愚蠢
胆怯
粗
野
软弱
冷酷
忍让不等于(软弱)
谦虚不等于(自卑)
顽强不等于(顽固)勇敢不等于(鲁莽)
坚定不等于(固执)
果断不等于(武断)冷静不等于(冷酷)
谨慎不等于(胆怯)
老实不等于(愚蠢)灵活不等于(圆滑)
豪放不等于(粗野)
自信不等于(自负)
我建议把题目中的“活泼”改为“谦虚”,否则很难解答。
选词填空--六年级语文
细密
周密
精密
1、“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证明我国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是非常()的,每一个的()仪器都经过()计算。
2、六年级语文<詹天佑>一文原文:1 哪里要......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2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答案>
6.党校复习材料 篇六
入学考试必读篇目及学习思考题
党校第4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入学考试的必读篇目为:《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为帮助预选学员对必读篇目的理解,现提出以下学习思考题(计30题),供自学和备考时参照。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1--15题)
1、胡锦涛提出的“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应如何把握?怎样理解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这一界定?
2、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修改”的情况是怎样的,其中较为重要的修改是哪些?《党章》的篇章结构是怎样的?
3、党章“总纲篇”共有多少自然段落?按内容加以解读,总纲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总纲所阐明的重要理论观点有哪些?
4、在“党的性质”的表述中,“两个先锋队”所包含的内容应如何理解?作为党的最终目标的“共产主义”,其全部含义除“社会制度”外,还应包括哪些?
5、党章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界定分别是什么?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同时参考《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二部分的相关内容)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整地加以把握,其所包含的内容可列为哪几个层次?所谓“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关于“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七大上增加的内容是什么?
8、党章总纲就党的建设提出的“总要求”和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就怎样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总纲又提出了哪些“必须”?
9、党章“条文篇”的框架结构是怎样的?条文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七章这三章各自阐述的重点内容分别是什么?
10、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分别指的是哪“八项”内容?义务和权利的关系应如何把握?“义务至上”和“权利为重”的说法可不可以成立,理由何在?
11、除“入党自愿”原则外,党的组织发展工作还有哪些“原则”?入党程序包括哪些主要步骤?党章所提及的,“退党”和“除名”究竟是怎么回事?
12、党章是如何界定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就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章总共概括为哪几项?第一项所规定的“四个服从”中,哪一个服从最重要,理由是什么?
1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不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关于党的基层组织的构成、任期、作用和基本任务,党章分别有哪些规定?
14、为什么强调“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党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对于严重违纪、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上级党的委员会可以作出何种处理?
15、什么是党的组织发展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如何逐句加以理解?争取入党过程中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这三种身份的区别在哪里?
二、关于《党的十七大报告》(16—30题)
16、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党的十七大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其主要议程有哪些?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所决定的重要事项有哪些?
17、十七大报告的“篇章结构”和“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篇章结构是怎样的?什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可以细分为哪几个层次?
18、关于“成绩”和“问题”。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所取得的“成绩”和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问题”分别是哪些?(参见十七大报告第一部分)
19、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目的等。改革开放约三十年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哪三个“就是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余年被称作“新时期”,其特点、成就和标志分别是什么?(参见报告第二部分)
20、关于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进程给我们提供了哪“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应该如何深入领会?(参见报告第二部分)
21、关于“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是哪些?这些特征的呈现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什么关系?(参见报告第三部分)
22、关于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四个“要点”)、精神实质(回答什么问题)和根本要求(即四个“要求”)分别是什么?(参见报告第三部分)
23、关于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是哪些?党的十七大就实现这一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是哪些?(参见报告第四部分)
24、关于经济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不是“又快又好”)发展,关键点在哪里?如何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参见报告第五部分)
25、关于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取得的重大成果有哪些?就“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哪些重要举措?(参见报告第六部分)
26、关于文化建设。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又如何理解重在“建设”?(参见报告第七部分)
27、关于社会建设。胡锦涛在报告中把什么样的问题视作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同时提出要努力实现哪五个“有所”,以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参见报告第八部分)
28、关于四个“决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央提出了哪四个“决不”?(参见报告第十部分)
29、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可简略称为“一五一六”。请分别指出每个数字所表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一”指的是“一条主线”,此外的“五”、“一”、“六”又分别表示什么内容)?(参见报告第十二部分)
7.经济地理学复习材料 篇七
所谓新材料作文, 是2005年高考开始出现、此后颇受欢迎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只提供文字材料或漫画, 不给具体的话题, 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 围绕材料中心或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自引话题, 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 构思作文。
这种作文模式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 考生自由度更大, 但有时材料主旨的隐藏性和丰富性增加了审题难度, 而考生的审题立意直接决定了作文成绩的高低。
下面就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提出一点意见。对于新材料作文, 考生必须首先学会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材料, 在此基础上掌握抓住主旨、确定立意的方法, 能从多个角度立意, 并从中选择切合题意的立意。
一、全面解读材料
考生面对一个材料或几个材料, 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2) 材料中的主要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 (3) 材料中蕴含的话题、主旨; (4) 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例1.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 火苗欢舞着, 异常兴奋。远处的风, 一口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熄灭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下, 火柴抬头对着风说:“风婆婆, 你怎么吹灭了我呀?”风回答说:“孩子, 我是爱你的, 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火柴听后, 望着风, 叹息不已。
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话题,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对于以上材料, 我们不妨作如下分析: (1) 材料中的主要人物:火柴和风。 (2) 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是风吹灭了燃烧的火柴;经过是两个人的对话, 即火柴不解而风解释说不忍心看着火柴生命很快完结;结果是火柴失落叹息。 (3) 材料中蕴含的话题、主旨:由火柴燃烧可引出生命价值的话题, 由风以爱的借口吹灭火柴可引出溺爱是害的旨意。 (4) 材料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倾向:对火柴是肯定赞扬的, 对风是否定批判的。
有了上述分析, 我们就不难选出切合题意的立意了: (1) 批评风婆婆对火柴的爱是溺爱, 是不理智的爱。 (2) 歌颂火柴要在短暂的生命中, 把自己的生命化为光与热奉献于人类的献身精神。 (3) 批评风婆婆不懂火柴生命存在的价值。 (4) 爱他, 就让他燃烧。
二、准确立意
在全面分析和理解材料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借鉴以下方法准确立意:
1. 找准角度, 挖掘深意。
一个材料可能涉及许多不同的人、事、物, 那么, 这不同的人、事、物往往就成为我们审题立意的不同角度。善于从多个角度立意往往能不落窠臼, 达到新颖、深刻的效果。
例2.请看图片《手有五指》, 展开联想, 自定角度, 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除诗歌外) , 不少于800字。
分析: (1) 整只手五指可以并拢握拳, 由此可立意:团结起来力量大。 (2) 五指间各有长短, 可以想到分工合作。 (3) 一个手指工作的时候, 其他的就会避让:由此可想到个人与集体, 大局为重, 避让、谦让风格。
2. 抓住关键, 明确主旨。
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 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3. (2007全国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 捐赠300万元, 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 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 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 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 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 不要责怪他们, 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 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 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 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 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 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上面的第一则材料, 关键语句不难确定: (1) “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 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立意:不知感恩、冷漠无情是丧失道义、价值观扭曲的表现。如可用标题“学会感恩”“做有健康人格的人”等。 (2) “丛飞说, 不要责怪他们, 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由此可立意:伟大的爱心并不企求回报, 博大的胸襟源于助人的无私。如可用标题“永远是爱的阳光”、“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等。
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语句为:“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学会帮助别人。’”据此可以这样立意:懂得感恩、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如可用标题“传递爱心, 温暖人生”、“人, 需要互相支撑”等。
3. 辨明关系, 分析因果。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 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 从原因切入立意,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4.2008年全国卷II的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 有很多母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 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旅客发现了它, 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 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小幼龟是个“侦查兵”, 一旦遇到危险, 它便缩回去, 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 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 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 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上述材料, 主要人物是海龟和游客。成群幼龟的结果是全部被老鹰吃掉, 究其原因, 是小龟 (侦察兵) 在游客护送下顺利进入大海, 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从客观原因角度立意, 可以是“错误信息贻害无穷”;从主观原因角度立意, 可以是“经验主义害死人”。
从旅客角度分析:旅客不懂大自然的规律, 凭主观感情办事, 看似帮小龟, 实则害小龟。究其原因, 可以得出以下立意:切忌好心做了坏事;要尊重客观规律。
4. 由此及彼, 虚实转化。
对偏重故事的寓意性材料, 立意时要由此及彼、由喻体到本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 写出这类材料在思想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
例5.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 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 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 弟子们都来了, 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 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 必须种上庄稼。
对这则材料, 我们这样分析:“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 是相对而言的。材料中要“无草”, 则要“有庄稼”, 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 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 庄稼喻真善美。由此可立意:去除心灵的杂草;让爱驻我心等。
以上所介绍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 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当然, 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立意的问题, 还要注意寻找最佳角度的问题。如果给的是一则材料, 要学会同中求异;如果给的是多则材料, 那就要做到异中求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欲“识庐山真面目”, 定要深入“此山中”。
8.世界经济发展复习指要 篇八
【高考真题解析】
例(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卷)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解析: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关系;在能力要求方面,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阐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所给出的1914年的欧美主要国家的平均关税率中,美国、俄国较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由于材料只给出了一年的平均关税,缺乏比较,因而无法得出“自由贸易政策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的结论;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正确答案为A。
例(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名为考查“首届世界博览会”(教材并没有相关表述),实际上是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关键信息隐含在图片名称“1851年伦敦‘水晶宫”之中。因此,本题在能力考查上,就是要求考生通过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世界博览会”是全世界工业科技成果的展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之所以在英国伦敦召开,就是因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由此,可排除②,肯定①、③、④。正确答案为c。
【考向觅踪】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高考的重要专题之一,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大多有试题涉及。2010年高考新课改区的一些试卷,有些命制了选择题,有些则命制了非选择题。如山东文综卷非选择题第27题考查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因果关系及评价,海南历史卷选择题第25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广东文综卷非选择题第39题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关系,湖南文综卷第40题考查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阶段及阶段特征等。估计2011年高考本专题的考查趋势为:
第一,从试题考查内容上看,我们应重点关注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还要辩证认识工业文明与世界发展特别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从试题能力要求上看,一是命题者可能会多以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为载体来创设新情境,增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二是会加强比较性试题的考查,如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文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三是以全球化史观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与世界。
【复习策略】
策略一:注意运用下列方法复习本专题内容
1注意新航路开辟与政治、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
2以“市场”为主线,整合分析新航路开辟、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理解世界市场形成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都是此主线上的点。
3重点理解与把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影响,世界市场形成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联系与影响,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与影响,以及相关的重要专业术语如世界市场、贸易壁垒、关税同盟等。
4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并横向联系中国近现代史,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双重性)。
策略二:注意全球史观在本专题复习中的运用
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垒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年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擁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本题运用了新的史学理念——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第(1)问中的“特点”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第(2)问的“原因”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在此我们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发展的相关史实;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①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成为可能、得以实现的根据。②在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应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问的对话。③要创造文明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④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问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
策略三:注意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
例(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本题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本专题没有什么联系,加之题干中的材料信息“女权主义”,考生很容易误选A项。而实际上影响妇女装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妇女逐渐进入机器化大生产领域,故正确答案为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主要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中心将整个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推动因素的是工业(科技)革命,而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则绝非仅限于经济领域。如有关工业(科技)革命的知识结构可编排为:前提、条件、原因一概况(发明成果)一影响三大块,然后对这三大块内容再具体地加以细化。如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块可细分为生产力、阶级结构、城市化、经济思想、产业结构、科学教育、国际格局、殖民扩张、社会生活等诸多角度。对知识点及其要素间关系的考查始终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并且呈加大难度之势,对此我们应加以重视。
策略四:运用相关历史图表整合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果关系与影响
例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两幅世界地图
(1)从上边两幅地图中,你发现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航海组织和任务对照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有何不同影响。
材料三近代重大科技发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些成果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并分析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本题以世界海上航路的变迁与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为线索,从一个侧面整合归纳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果关系与影响等相关知识。(1)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世界上多出了一个美洲。原因:新航路的开辟。(2)不同影响:中国方式的航海规模庞大,以宣扬国威为目的,造成了重大损耗,再加上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中国的航海事业每况愈下。欧洲方式的航海,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欧洲的远洋事业蒸蒸日上;世界从此开始结束孤立状态,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整体;加强了经济交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引发了“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进了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3)蒸汽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汽车与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交通工具,并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策略五:注意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在本专题复习中的运用
什么是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一般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国家(德国例外),它们主要是因为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的;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它们的现代化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所致,而是受外部刺激,是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回应和学习。
现代化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各国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各自的国情决定。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在认识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出现几种偏差:①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条件恶化,出现了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此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但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像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②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確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和自身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③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策略六:构建文明史观时应具有的几点认识
①“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按照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②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和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③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所付出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拔地追求文明的坚定的步伐。④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⑤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考察中华文明的演进,同时从中华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二、20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高考真题解析】
例(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在学科能力方面,考查了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苏维埃政权因面临的粮食危机而采取了“余粮收集制”的经济政策。正确答案为B。
例(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調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解析: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考查了美国罗斯福新政;在历史学科能力方面,考查了考生能否突破思维定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问题的能力。在罗斯福新政诸多举措中,能同时直接使“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的措施,只能是“整顿财政金融”。因为,“整顿财政金融”包括“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这就直接刺激出口,提高了国内商品价格,减轻了债务人的负担。正确答案为A。
【考向觅踪】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其中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如2010年高考新课改区的湖南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就分别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同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斯大林模式与苏联一系列改革的反思也在不断深入,高考有关这方面的考查也有加强的趋势。如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考查了苏联1971年改革试图“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福建文综卷考查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估计2011年高考本专题的考查趋势为:
第一,从试题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会重点关注:①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罗斯福新政、“福利国家”、“新经济”。②社会主义体系中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与相应的改革。
第二,从试题能力要求上看,一是考查相关历史概念或专业术语的内涵,如计划经济体制、凯恩斯主义等;二是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利用新材料将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背景下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其经验教训。
【复习策略】
策略一:需要重点理解与把握以下历史知识或历史概念
1美国:“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
2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新经济”。
策略二:以罗斯福新政为基点,全面理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例(2009年高考广东历史卷)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旨在考查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经济问题;在历史学科能力方面,旨在考查考生能否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突破定式思维的藩篱,正确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少考生想当然地认为罗斯福一上台就大力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说明罗斯福早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这一思想理论。而材料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虽然早在罗斯福新政之前就形成了,但罗斯福在担任总统之前是反对这一思想理论的。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实际上,罗斯福新政的出台与成功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我们应以罗斯福新政为核心,构建二战前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或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创新)知识体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罗斯福新政内容与评价——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与“福利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认识: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危机性。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如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产品的实际生产能力与社会实际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等。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的太幅度增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政策和向他国转嫁危机的做法只会反过来危及自身,加深经济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第二,罗斯福新政的出台与成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资本主义经历长期发展,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经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地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应。
第三,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战略。罗斯福新政虽然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前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或创新就有力证明了这一点:“自由放任”政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策略三:以斯大林模式为基点,理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例(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本题在历史知识点的考查上,涉及斯大林模式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在能力考查方面,主要是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材料中的重视“商品货币关系”,而且强调不能用“市场调节”取代“国家集中计划”。正确答案为D。
本题告诉我们: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改革者们,一方面希望通过改革,为经济注入市场因素,以克服斯大林模式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因长期受斯大林模式,即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束缚,思维僵化,无法在经济体制上进行有效创新,从而使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最终积重难返,上演了苏联解体的悲剧。因此,我们在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史时,应以斯大林模式为中心,理清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新经济政策一斯大林模式一赫鲁晓夫改革一勃列日涅夫改革一戈尔巴乔夫改革,从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种僵化的社会模式,在其发展道路上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積极吸纳人类文明成果,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三,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策略四:注意对不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例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本题以经济发展模式为切入点,综合比较考查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我们在复习“20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涉及哪些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简略地说,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涉及“自由放任”经济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模式;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模式(政策)、新经济模式(政策)、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新型工业化模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实际上,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远不止这些,如新加坡、韩国模式,泰国、马来西亚模式,印度发展模式,西亚石油国家经济模式等。只是这些经济发展模式,高中历史新课程为减轻学生负担已经将其删除。
第二,这些经济发展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与特点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评价它的成败得失?(略)
第三,注意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斯大林模式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异同,罗斯福新政与“自由放任”经济的异同,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的异同。以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为例,它们的不同点主要有:
(1)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罗斯福新政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2)斯大林经济体制是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遵循价值规律,仍以商品和市场为主。
(3)斯大林政治体制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与法制。而罗斯福新政实行的仍是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权力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4)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经济体制,而国家干预经济只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经济地理学复习材料】推荐阅读:
物流经济地理论文11-21
物流经济地理体会12-11
世界经济地理课后小结07-12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总结10-24
经济法总复习09-02
经济师复习计划10-29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06-24
旅游经济学复习笔记10-13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10-13
经济法通论期末复习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