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作文训练的几点尝试(精选16篇)
1.进行作文训练的几点尝试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尝试
新课标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日学习了沈健厅长在《落实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奋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讲话,领悟到“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要促进人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精神。又于2011年参加了江苏省职业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本期培训开创性地设置德育模块,提出职业中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促进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笔者深有感触:在加强职业中学专业技能教学改革的同时,数学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让德育走进中职数学课堂。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和相关背景,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则可收到良好教育和教学效果。
一、充分挖掘德育素材,适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中职课改理念下,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的数学,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数学地看问题,即从数学的视角观察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不屈的进取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前途命运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和背景,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如在《复数》教学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数学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又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数学的发展。在教知识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体会与初步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又如,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再如,由离心率的变化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关系的教学中,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讲解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朝着灵活、深刻与探究的方向发展;恰当进行转化观点教育,有利于讲清算理,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道德优化、美德生成。
二、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1、构建和谐课堂,营造德育氛围
根据中职生数学“底子薄,被动学”的局面,教师要大胆开放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和谐课堂,营造人文氛围,克服学生学习数学恐惧心理。笔者在元旦前一天的圆的复习课上,就针对当时的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抓住契机,我自己也受到感染和教育。课后我把当时的几个片段作了详细记录,呈现给大家,以求斧正。
2009年12月31日上午的第一节课,我带着准备很充分(梳理系统,变式灵活)的教案,很自信地推开高二(2)班教室的门,踏着铃声,轻盈的走上讲台,准备实施我的层层深入的教学计划。可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令我意想不到,措手不及,更令我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些片段至今还记忆尤新。
片段一:“起立!”班长(张海)的声音特别洪亮而清脆。全班同学几乎是同一时间,同一个姿势,笔直站立,精神饱满,满面春风:“祝老师元旦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以前习惯是进门就开场白,不让学生起立。)我既意外又激动,忘了我准备好了的“开场白”,我想,这时要直接讲课,既不十分自然,也不与这么高涨的氛围和谐。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明天就是元旦了,这节课又是圆的的复习课,我们就干脆来个元旦话“圆”吧!(这可是开放的问题,更是开放的课堂。学生一旦兴趣被调动起来,情绪必然高涨,有时会有奇迹出现,事先谁也不知会发生什么,效果更不能预料。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元旦话“圆”。
片段二:课题一出,整个课堂顿时热闹了起来:同位的,前后的,还有离的不太远的隔一两个座的,平时不注意听课的几个男同学也谈着,说着,还有会心的笑着。同学们个个很兴奋,个个跃跃欲试。班长首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的知识就是一个圆,圆内是我们掌握的,圆外是我们渴望掌握的。”全班同学热烈喝彩,掌声雷动。接着,一个紧接着一个,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对我的首肯和点评好象并不在意。
S2: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T:多么美好的祝愿!很有点诗意和浪漫色彩!S3:我祝愿老师元旦和家人团聚,团团圆圆!T:谢谢你!也祝愿我们这个大家庭天天快乐!S4 :圆是最完美的曲线,是双对称图形
S5 :凸多边形,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面积一定时,周长最小。比如水桶、下水道的井盖等多数是圆形。
S6:车轮都是圆形的,因为无论怎么转动其中心都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车就感觉很平稳。
S7:我们为人处世要象圆一样圆滑。(哈,哈,哈哈迎来一阵笑声)S8 :如果我们是圆心,地球就是一个圆,圆外的是宇宙。„ „ „ „ 学生不仅从审美的角度感受圆的对称美和简洁美,还能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现象,体现优化意识和规划思想,体会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T:我在同学们的启发之下,也感慨颇多,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就象一个圆,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学校是小圆,社会是大圆;生活就象一个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时终点又回到起点;生活就象一个圆,你不妨变换角度看,它有时是线段,有时是椭圆,可千万别成抛物线,那将一去不复返;生活就象一个圆„„.”此时掌声雷动,我打铁趁热引入正题“那么,在数学中与圆有关的问题就更多了,主要有那些类型呢?„„.”(这节课虽没能完成备课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了我很大启发)
2、恰当创设教学情景,渗透德育
单纯的数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如果我们适时地(不可每节课,较适合初始年级)用文学方法如讲故事、猜谜语、做小品(扮演角色)小诗歌(或顺口溜),也可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些音乐,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成文学课堂,呈现美感、快乐感,这种快乐学习使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平移时,采用图象分析法,既直观又简洁,同时冠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称中心,顶点和焦点);再如“左加右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奇同偶异”“截距非距”(类比于化学中纯碱非碱)。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艺术性”、“通俗性”等对学生德育是十分有好处的。
再如: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如“杨辉三角形”、“刘徽割圆术”等;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如“神五”、“神六”、“重测珠峰”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和现代的飞速发展,让世界惊叹!从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了建设祖国的强烈历史责任感。
三、发挥教师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勤奋、自强;开拓创新;宽容、谦恭等良好的品质,鉴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在数学中处处有德育,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强化自我的德育,就必然会让德育真正走进课堂,就能促进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用灵魂去教学,用人格去教育,用魅力去感染,人文教育必将硕果累累,为职业文化课教学改革添上精彩的一笔,为中职学生就业、创业、升学不同的发展要求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与支撑。
2.进行作文训练的几点尝试 篇二
一、以园为基地,感悟自然,陶冶性情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自己做起。因此,教师可在幼儿园开辟自然角、种植园、生态体验场、操作长廊……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
二、寓教于乐,将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1. 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
我们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社会教学、艺术教学等五大领域中进行。例如在语言教学中,通过看图讲述《脸红了》、《小猫的理想》,故事《香甜的小溪》、《大风刮起来了》,儿歌《水》、《大树音乐会》等活动,让幼儿在语言中受到启迪;在社会教学中,通过《防风沙》、《你喜欢什么昆虫》、《除四害讲卫生》等活动,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艺术教学中,则通过活动歌曲《柳树姑娘》、《爱护小树苗》,舞蹈《金孔雀》,绘画《小鸟的家》、《大树》,手工《变变变》等活动教育幼儿,并开展了区域活动,在各个区域中投放了大量的废旧物品并将其变废为宝,让幼儿感受到废物是可以再利用的。通过以上活动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剪剪贴贴画画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逐渐明白人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道理。
同时也要让幼儿知道,环境污染、噪音和破坏生态平衡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组织幼儿美化幼儿园,帮助保育员打扫卫生,以绿化幼儿园,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爱护花草树木等列入幼儿的行为规范中。
2. 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环境保护教育要寓于各种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受教育。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 利用日常生活进行环保教育
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随机的环保教育。例如:开学初,每当晨间游戏过后,我总会在活动室的地面上发现许多垃圾。为此,我在晨间谈话时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一起讨论怎样使活动室、校园变得更整洁优美。孩子们都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做一些挂件挂在活动室里;有的说用彩链和灯笼装饰打扮一下;也有的说不要随便乱扔垃圾,看见垃圾要把它们捡起来扔到垃圾筒里。对于孩子们的建议,我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出:要使活动室、校园变得更整洁优美,就要从自己做起,平时做到不乱扔垃圾,看见垃圾要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一个目标———争做“环保小卫士”。自从这次谈话以后,教室里再也看不见垃圾,小朋友们不论在哪里看见垃圾都会主动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现在我们校园的环境变得更舒适、更优美了。每天的一餐一点则是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的最佳时机。我发现小朋友吃饭时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动不动就把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倒掉,几乎每天都有大半盆被倒掉的饭菜。为了减少这种浪费现象,在午餐后我给幼儿看课件《面粉的产生》,并通过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我们所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从而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良好习惯。在幼儿盥洗时,我们通过随机教育让幼儿观看课件《会变的小河》,让幼儿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和幼儿一起设计节约用水的环保标记。现在,每当洗手时小朋友们都会互相提醒把水笼头开小一点,洗完手后不要忘记关水笼头。发现水笼头没关紧,孩子们会主动去关好。由此可见,我们要随时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每个教育机会,从点滴生活及习惯中逐步渗透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环境保护教育要家园配合,才会事半功倍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请家长进行节水再利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废物进行玩具制作,有的幼儿和妈妈用瓶子制作了小孔雀;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废铁丝制作了“单杠”、“双杠”;还有几个小朋友共同制作娃娃。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思考;在玩中学会了尝试;在玩中学会了合作;在玩中学会了分享。同时还可以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从而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3.进行作文训练的几点尝试 篇三
【关键词】有效 激情 内容 形式 温故知新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复习是十分必要的。在语文复习中,就是要指导学生将学得的语文知识和读写技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 得到及时“ 温故” 。再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求得思路的拓展、认识的飞跃, 达到“ 知新”的目的。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呢?那就要求复习时复习策略要及时跟进。由“ 温故而知新”及时切换到“ 知新而温故”, 让学生在复习阶段不但能体验到“ 温故” 的成功喜悦, 还能尽情享受到新知的沐浴, 体验到成长的无穷快乐。
一、全面了解,细致分析,激发热情
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复习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对每个学生现状做细致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复习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也非常必要。我常常在复习前专门召开以“认真复习”为主题的班会。在会上首先让学生搞清为什么要复习,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的知识会遗忘,复习就是为了牢固掌握知识,就是要将学习过的知识加以梳理,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记忆。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不是单纯地机械重复,多复习一次就是对所学的知识多一次加工,就会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所以在学习中复习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明白复习的目的和重要的基础上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怎样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复习”并将大家在班级交流中有价值的见解用艺术字的形式张贴在墙上指导学生复习。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将他们分成A、B、C、D、E……几个学习组,请班级绘画好的同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制成“某某班复习擂台赛”的表格,配上“你追我赶”“勇于争先”的副标题。将表格张贴在班级墙壁显眼的位置,告诉学生只要你在复习中认真努力,作业质量高或有进步,敢于和学习组中的成员竞争,语、数、外的每一次复习后由老师宣布名单,你就可以在表格中相应位置画一颗五角星或一张笑脸给自己鼓鼓劲,加加油。这样学生的上进心被充分调动,复习的效果势必会提高。
二、新异的学习内容提升“温故”
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才能圆满完成“阅读评价”的任务,是就教材讲教材,就重点课文的解读或肢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都不尽然。实践中,我坚持每天的10分钟“以文会友”课堂。当看着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运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技能技巧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阅读难题时,我在感动新异的学习内容绝对能提升“温故”的档次和水平。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阅读文章,再指名读,然后组织学生谈阅读收获,引导学生主要从“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交流,最后请学生根据短文自编几道思考题,“设计思考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运用平时所学的讲读课文的方法来研读新的文本的大胆尝试。是学生在新的阅读材料的援引下,对已有的阅读技能技巧的“温故”过程, 更是一种巩固和提高的过程,这种提高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对新异阅读内容的那份“热情”的基础上。我想,这是使用老面孔的课文来“温故”阅读技能的方式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也可设想,只要老师在复习阶段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一些清新可人的美文, 学生肯定会乐此不疲地,在欣赏、感悟、探究中完成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飞跃。
三、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盘活“温故”
归纳梳理后的知识点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盘活学生应该掌握的“旧知旧能”。如在进行词语归类复习时,以“词语乐园”为主题,将内容分为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按要求写词等几个板块,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组进行闯关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比赛是兴趣盎然,课堂上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一旦闯关成功更是斗志昂扬,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在与同学的抢答中既温故了旧知又提高了能力。
四、复习中培养良好的错误纠正习惯
培养良好的订正习惯,对于孩子有效的“查漏补缺”,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复习是有着最直接作用的。就订正而言,我主要要求孩子做到的有:准备一个“纠错本”记录自己错过的题目,重新做一做。定时将错误归结,有针对性地整理复习。
订正一定要用不同的颜色的笔(用铅笔做的作业用钢笔订正,用钢笔做的作业用铅笔订正,最薄弱的问题可以用红笔订正。)
订正要在错题的附近,不能将错误的答案擦掉。这样复习时能明确发现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错。
订正要完整:词语中错的字,一定要连词语一起订正,句式句型的错误则一定要完整订正。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小学语文复习也不例外。为了这份快乐,我们不但要“温故知新”,更要“知新温故”,这才是有效复习的快乐选择。
4.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很茫然。下面就谈一下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写结合引出好文章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对于写作文的方法还有待学习,所以在作文课上要让孩子多说,把口语与写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针对命题先说后写,说的清楚了、明白了,再动笔写一写。这样,写出的作文经过修改后才称得上是好作文。比如说《一件难忘的事》,可通过几个问题提示学生说话。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事件让你难忘的原因是什么?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思路就清晰了,好文章就出来了。
二、演写结合想出好文章
情景教学一只被孩子们所喜欢,在作文课堂上也可以应用。比如《我的妈妈》、《我的同桌》这类写身边熟悉的人的作文,在课堂上,让孩子们互相配合演一演平时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如妈妈每天细心照顾我的生活,关心我的学习等;美术课上同桌在我没有带画笔时帮助我完成作业或在我数学题不会时如何细致耐心的给我讲解等,表演和观看这些平凡的小事,使学生对故事本身能体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理解得更深刻。
三、画写结合绘出好文章
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都很独特。对于一些低年级写景、写物的作文,让学生观察后动笔画一画,加深印象的同时感情也随之升华。再写作文时,就会写得更准确,表达的情感也更丰富。如《火烧云》,画出火烧云的各种形状,描绘出深浅的变化。当自己的绘制一幅美丽的火烧云景色近在眼前时,学生的内心的欢喜和对火烧云的喜爱油然而生,在作文时这些情感就会一一体现出来。
四、各抒己见辩出好文章
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意愿,在作文课中,针对一些议论文可以开展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写作文。那样写出的作文,论点,论据,论证都更鲜明,更准确。如真对“开卷是否有益”这一问题写作文。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出论,让同学分成分两组来阐明观点。开卷有益的一方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多读书以后才能学习好;读书让自己增长见识,有远见等。开卷未必有益一方认为:盲目开卷,只有害处;只读书不实践就只能纸上谈兵等。学生敞开心扉辩论后,写出的作文效果更好。
五、观看影像悟出好文章
在写观后感的时候,是根据所观看的影片,产生的联想和思索,所以影片本身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自己喜欢的影片,观看的同时,让学生记住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最让人为之思考的片段。看后和同学之间交流感受,再写作文,这样写出来的感受才更真实更深刻。比如在观看《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时日本侵略者把南
京的三分之一的房子都给烧光了,大火连天、人们舍弃家园四处流窜,南京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更让人气愤的是有的日本鬼子杀人不眨眼睛,使用各种方法残杀我们的同胞,大人,小孩,孕妇,老弱妇孺全不放过。他们还开始了杀人比赛,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杀了106人,犯下了滔天罪行。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全都填满尸体。那一幕幕让人怒发冲冠,令人发指。影片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辱感,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创造出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国家的战斗力,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被外国列强欺辱。现场观看的效果很好,容易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涟漪,作文的档次也就提了一个台阶。
六、互相评议改出好文章
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得到的。所以作文的评议很重要。在作文课上,我们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对作文精雕细琢。以鼓励为出发点,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要求,真对所评作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给写作者一点提示,让作文更完整,更优秀,只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得到长久的提升。
七、亲身体会得到好文章
作文来自于生活,教师要教育孩子们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花园做卫生防护员等。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作业,比如:看一次日出,为妈妈作一件事等。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文思如泉涌了。
5.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五
厚街竹溪中学 王晓薇
内容提要: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作文教学周期长见效小,没有一定的章法可循,教者凭感觉教,学生凭感觉学。可是,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我想所有的老师都很清楚。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作文教学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下面是本人近两年来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作文兴趣写作技巧 作文训练模式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写出成功的文章,决非易事,所谓“呤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学生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就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语言是文章的基本组成。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文章表情达意的效果。巧妙高明的语言能“妙笔生花”,为文章增添不少的风采和内涵。另一方面还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天地自然、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数可描可写的事物,世间万物,处处变化运行着可歌可泣的现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要把学生引向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用激情去探索,积累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写我们的生活,写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除此之外,恐怕不可能找到什么终南捷径。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以上这些呢?
一、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写作不是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了一些字句。”因此写出最佳作文必须首先要挖掘学生心灵中的积蓄,激发创作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一些所谓作文差生,要善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的排除作文差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兴趣。
1、对一些有探索性的问题开展辩论。
现在许多的课文文本都有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去探讨质疑。我就经常通过组织辩论让学生去深入思考,让他们去积极查阅资料,灵活组织语言,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阅读兴趣。
以前我在教《珍贵的教科书》这篇课文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同学们讨论张指导员的优秀品质,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他这种舍身护书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而有一个男生却说:“我不喜欢他,他为什么要为了这一捆教科书而死呢?真不值!他活着,还有机会帮那些孩子找书啊!”我微笑地赞许了他的独特看法,接着就让学生围绕“张指导员死得值不值”这个话题进行辩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不仅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也体验到了民主、宽容的学习氛围所带来的乐趣。
2、以课文为范本,尝试传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
中学语文选编的课文多是名家文质兼美的佳品,古含中外,无所不包,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执教以来我确立“教学生从课文里学,作文”这一课题,孜孜以求,认真实行,效果颇佳。
我们所教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文教学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我们在讲授朱自清的《春》之前,要求学生以“春”
为题写一篇文章;然后结合讲《春》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评。讲完后,要求学生模仿其中的一个景段,按写景的特色、顺序,写一则练笔。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觉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文可写了。
为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材,教师要立足课文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本学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今日家事”为题的文章,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反映家庭生活的某一点变化。我首先让学生重新回顾曾经学过的文章《山的那一边》、《爸爸的花儿落了》、《台阶》等几篇文章,要求他们找出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即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这些文章都是从“小”的角度反应了“大”的主题,且选材新颖、巧妙,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明确“小”与“大”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细微的现象,把握时代的脉搏,表现时代风貌,然而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实际,写这篇文章,发现确有新意、深意。
作文教学能够与课文教学充分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相得益彰,值得我们这一位语文教师去尝试。
二、经常组织课外文学阅读欣赏课。
文学需要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感悟力、他们各自的出身、性格都不相同。中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还缺少这种对文学的感悟,而且即使有,他们的感悟力差异也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文学欣赏的引导。教师可多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作品,进行一些适当的精辟点拨。我就经常在读到好文章之后,向学生推荐。我并不期望他们记住多少,只是希望他们在听、读过程中,欣赏、捕捉到文学的那种美。审美素质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形成并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光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世界的多姿多彩,文学的百家争鸣,一本课本是不可能包容的。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沈从文的《边城》,乃至于卞之琳的诗《断章》,还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在我的课堂都成了初中学生的赏析对象。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已去找水的能力。宋代理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还得自己去寻觅。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三、运用“说、写、评、发”的作文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坚持课前一分钟口头训练。课前一分钟口头训练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每个学期内容各不相同。初一年级,安排“复述新闻”及“背诵古诗文”;初二是成语典故及“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初三是“小散文”及“老师精选的佳文”。课前演讲这一方式,促进了学生阅读课外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还提高了语文鉴赏力,锻炼了语感。这是因为,学生一是想讲得比别人好,二是要讲得好就要看书,看好书。于是学生在无形中兴趣增强了。这是我平时对学生进行的“说”的训练。
在学生对“说”有基础的前提下,每次布置作文题时,先给学生作文要求或写作情景,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三分钟口头作文(说),然后班上的同学进行点评,大家提建议后,接下来就一气呵成,形成文字(写)。
做完后全班交换评改(评)。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讲评,共同探究。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语文实践。在批改中,大家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每次的批改,我都提醒学生让他们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等诸方面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教师总览,再由几个同学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分析。同学们的批改各有特色,不少同学的评语几乎比作文原文的篇幅还要长,可称得上精美的赏析文章。有位同学对一篇文章的‘今天,太阳似乎起得特别的早,公鸡就起来大声的唱歌。’是这样评价的:“似乎含金量不足,你可以这样来写‘今天,公鸡早早地叫出了太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足为训,希望你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增强语言的文学色彩。”通过互评互改,同学们对文章的分析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整个课堂洋溢着融融乐乐、愉悦合作的氛围。
给学生一种作文成就感,作文教学要跨出校门,放眼大处。培养写作兴趣还有很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发表(发)。经常推荐学生参加由市镇组织的征文比赛,如《给父母的一封信》“禁毒征文”等。近几年,各地屡屡举办征稿活动,作文教研活动等一些有益的活动,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大更新的场所,作文教学要跨出校门,放眼大处,高瞻远瞩。应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杂志、文学团体的征文活动,了解不同镇区学校的写作动态,同时在活动中去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免做“井底之蛙”。每次学生作文后,我都选出较优秀的文章及时推荐给学校文学社,当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成为铅字时,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自己的作品全世界人都能看到了。不少同学的文章还被国内各大教育网站转发、推荐。
四、坚持每周练笔,即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
在起始阶段,要对学生的“练笔”有所“点评”。点评要对症下药,语言要简短幽默,要以鼓励为主。当然,评语重点应酬放在技巧上,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兴趣。每周练笔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中写这样一句话“贵在坚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的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坚决,尽量强烈,而且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学生形成习惯后,练笔之作,题材非常广泛,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练笔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没有一般命题作文的“挤牙膏”、无病呻吟的现象。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乐在写中,其乐无穷,写作能力自会提高。
6.进行作文训练的几点尝试 篇六
内容摘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进入课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如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谈文色变的恐惧思想有极佳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变得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让学生作文鲜活、丰富起来。关键词:多媒体
欲望
思路
情境 有感而发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必须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鼓励想象与幻想,鼓励自主写作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多媒体网络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我尝试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写作创新训练。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写作欲望,拓展思路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作文课上,老师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关系到学生作文的成败。传统的作文课上,老师就着一个作文题,讲审题的重要,教选材的方法,虽然费尽心机,但学生却往往听得昏昏欲睡.而多媒体教学可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媒体展现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如几张图片、一段故事。由于这些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指导学生写话题作文《幸福》时,针对有些学生对幸福的无动于衷,我专门为此制作了一个课件, 课件上有“母亲轻放的一杯茶”、“爸爸风雨中的接送”、“校长弯腰捡拾校园的垃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落后地区渴望读书的孩子的眼神”、“伊拉克地区的断壁残垣”„„这一切的一切,反差之美震撼了学生,让他们从内心里感觉到自己确确实实是“幸福的”,我们不应苛求一些,而应该多付出一些什么。从课后交上来的作文里,我知道,这节课是成功的。再比如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这次作文时, 在音乐声中,我把家乡近几年的变化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采用对比的方法制作成课件在课前进行播放。学生通过此种形式的回顾,真切的感受到家乡不同方面的巨大变化,学生选择出自己感受最深得的几个方面的变化来说一说,解决了学生无从下笔的困惑。伴随着画面播放时的讲解,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爱。让学生产生有的写,能写好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有了参与教学的浓厚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情可抒
表现真情实感,才能使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而“情”“感”的产生不会凭空,要源于产生情感的客体。多媒体便是提供这样的客体环境的唯一现实手段。因为,从本质上说,文章中的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都须来源于生活,所以,在一般性的作文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这些教学方法屡见不鲜,但可惜只能局部应用,不能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可感的审美意境,因此也就很难使学生产生“情动”,多媒体作文教学,能把声、像、文结合,创设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使他们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唤起其已有的积极状态,从而产生写作冲动和欲望以激发灵感。
比如,在一次“感悟亲情”写作课上,我利用VCD播放了满文军的《懂你》, 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了,完全进入了角色。学生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的爱一吐为快,写起来也会情真意切。接着,我配乐朗诵了朱自清的《背影》,引导学生体味日常生活细节中蕴藏着的浓浓亲情。优美感伤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整个教室弥漫着浓浓亲情,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自然就会回想起父母对自己爱的片段,写作就变成了一种不得不的宣泄,写出的文章自然就真挚感人了.三、运用多媒体,关注热点,有感而发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更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注重实用。美国一位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而生活又是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在传统的写作训练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
一、缓慢、刺激度弱,导致学生生活空间狭小,使学生写作内容陈旧,千篇一律。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写作则不同,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各类专门的网络特别是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大众生活的网越来越多。这使得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够让学生在捕获最新信息的同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写作时刻关注社会发生的事,学生在网上看到后,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评论,也可即时交流看法,这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高尚道德情操。
收集当前校园及社会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参与评论,也是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途径。因为这些事件都是学生亲历的,熟知的,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为学生创设充分的自主作文的空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增强学生的作文热情。譬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发表后,我引导学生上网查阅网民、媒体等方面的评论以及各地的贯彻动态。然后引导学生畅谈对“八荣八耻”的看法。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围绕身边事、身边人谈体会;有的联系网上的评论谈看法;有的从网上找到一大堆背景材料,谈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形成褒荣贬辱浓厚氛围。我抓住契机,便以《身边的荣辱事》为题发起征文活动。此举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作文训练,更加延续了他们对于作文的热情,乐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内心感受。
四、运用多媒体,指导修改,提高能力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可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不是意味着学生作文训练的结束,而应把它当作另一种开始,成功的修改有时能给一篇作文以“新生”。而最成功的批改是引导并教会学生自己修改。
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和共享性,教师可将批改的过程完整的展示给学生,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改变以往“纸上谈兵”的低效率批改方式。学生掌握方法后可进行交流评议,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由别人品头论足,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小老师”,对别人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自己改,或学生互改,或学生循环改等等,方式灵活。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评后学生可根据反馈意见利用光标、移动、插入、改写、删除等对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词语等方面进行修改,是作文“更上一层楼”。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批改量,又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采用多媒体网络使作文的阅读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和教师几个人,而是全班师生。这样,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也使得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能被当作范文与人交流心理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从而信心百倍,大大激发写作热情。另外,学生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的自我评改能力得到提高,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又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7.高中英语写作思维训练的几点尝试 篇七
一、高中英语的课堂写作训练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我们要结合课本的大纲,以学生为中心,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锻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栽的的示范本。”所以,作为高中英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用所学的单词、语法连词成句、成文,并让他们阅读默写,复述课文,以熟悉掌握词、句以及语法的运用。同时给学生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问答练习,最后写成文章。这些没有具体设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把最好的水平拿出来,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除了读写结合、看图说话、写话,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听写结合,或者听后笔述等等。这样的课堂练习,学生的写作思维才会被打开,写作水平也才能得到很好的、全面的锻练。
二、用灵活方法练习写作,训练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用灵活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有触发人类思想火花的事物,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用写作这种方式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好方法。学生写得多了,思维灵活了,看到生活中的事物自然就会多思多想,且容易接近事物的本质,发现不一样的东西。所以,英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要多利用课文的语言知识,思想内涵,巧妙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如教授NSEFCModule1AUnit12,HAPPY POTTER时,学生一看就会联想Who plays the role of Harry Potter?Why was Harry Potter with talent for magic?etc.再经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猜测与疑问阅读,很自然地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善于发现的机会与动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促进思维发展,使写作水平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增加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间互阅欣赏同学们的短文,并指出建议、批评与表扬,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三、多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对于人们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阅读训练,能有效提升人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借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期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而且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又能熟悉词、句、语法的灵活运用。虽然万变不离其宗,但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词意与语法,就跟不上节奏的变化,也摸不着它的脉络。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精美的英文句子,从句到段再到文。这样广泛又精细的阅读,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8.进行作文训练的几点尝试 篇八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训练;指导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急于求成,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单词作储备
词是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没有词,就如同盖高楼没有砖一样,记不住单词,没有一定量的單词作积累,写作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如何教学生用英语写作,抓好背单词是关键之举。鼓励学生把单词放到短语和句子中去背,让“死”的单词“活”起来,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用句子组文章
句子写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写好一个句子须做到单词拼写正确、时态准确、结构完整。要让学生写出好句子,必须要求其记、背课文中的某些有代表性的句子,如: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omputer.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听写句子来锻炼学生对句子整体排列结构的认识能力。听写句子有利于学生对句子有一个模式化的感悟,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极其重要。训练学生写句子的方法还有用词、短语造句。教师有意识地给几组词,要求学生连词成句,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句子整体结构的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句子的感悟会越来越好,许多汉语式的不完整的句子就会越写越少。
三、以背诵带写作
我经常要求学生背课文或课文中的若干部分,那么怎么把背的东西用在写作上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背的内容,拟几个与之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试写。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写出没有语法错误、地道的句子。学生受到鼓励就会用心去背、用心去写。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后,教师就应该将重点由“句”逐步过渡到“文”上来,进行有效地写作训练和指导。训练要从简单做起,由易到难。
1.以课文为中心,进行缩写、改写和续写
首先,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参照,我经常结合所教课文,由浅入深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教完“Dying to be thin...”一课,给出几个核心词,让学生进行缩写,只写服用减肥药的危害。
其次,充分利用每单元Workbook中有针对性的写作、汉译英和完成句子等练习,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训练。这些练习形式多样,语言结构较广泛,同时又紧密结合所学单元的基础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练习写作的兴趣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大有裨益。
2.多题材、多形式训练
为了使学生能自如地使用书面语言,我运用书信、电子邮件、看图作文、日记、通知、广告等多种题材,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指导。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如日记的格式、信函的起首与结尾、通知的要求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写作的格式后,再进行写作练习。由于多数内容都是学生亲身体验或耳闻目睹的,所以写起来就觉得容易多了,也使得学生较快地直接实现由单句表达到短文写作的过渡。
3.改进作文批改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根据教学实践,我积极改进作文批改方法,采取了范文引路、错误自找、给予鼓励等方法。每次做作文前,先从许多优秀作文中选出近似所写类型的作文进行范文朗读,学生写完作文后,再给每篇作文打分,并在主要错误下画线,让学生自找错误,或相互改正。对于写得较好的作文,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有时打印出来让学生慢慢赏析。
4.加强方法指导,进行限时训练
英语作文写得好,审题是前提,明确要求是关键,正确表达是中心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审题和细心观察图示,弄清主题,抓住要点,安排好顺序,多用熟悉的单词和句型。写作完毕,要通读全文,看文章是否离题,格式是否正确,句子结构是否有语法错误等。这样既能使学生减少错误,在考试中做到正常发挥,又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写作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能写出基本符合英语习惯,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就行了。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达到规定的要求,还须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及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9.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九
刘
姣
为了让数学课堂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我从上学期后半学期开始,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从尝试的效果来看,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及班级平均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
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小组分配
小组是自主课堂合作交流的平台,只有拥有强烈的小组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良好合作互助,组与组之间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小组才能有效发挥出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
本学期一开学,我对班级小组进行了重新划分。
按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我将班级同学划分为6个层次,班级第1到12名为第一层次,13名到24名为第二层次,以此类推。
首先,鼓励第一层次的学生担任12个小组的小组长,但不强求,采取自愿,若第一层次有学生不愿意担任小组长,则从第二层次依次往后推,从而选出12个小组长。这样,各组长都是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能在学习方面给其余组员以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有时主动自愿承担这项职责,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比较高。
其次,让各小组长给自己挑选5位组员,原则上每个层次挑选一个,这样,12个小组划分出来之后学习能力和水平相当,并且每组内学生的层次自然形成。
然后,将初步分组结果在班级公示,征求班级其余同学的意见,如果不同小组的某两位同学愿意交换,同时两个小组长也愿意,那么民主调换组员。
最后,形成分组。这样分配的小组,小组成员都是自愿在一个组内,可以实现有效的合作交流,同时,各小组实力相当,有利于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二、小组建设
为了让小组形成集体意识,提高小组集体荣誉感,增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我在小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班级内没有个人评价,只有小组评价,包括平时的卫生、纪律、生活和课堂、学习等。
其次,对小组的量化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总结,并且在每周周天进行班级周总结,对优秀小组进行鼓励,对不合格小组进行惩罚:
1.每周优秀小组公示在走廊文化,并在周总结中进行鼓励表扬,小组长交流管理经验,每次阶段性考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后进行阶段总结;
2.连续两次班内前二,或者连续三次班内前三,在班级内进行公开物质奖励; 3.每周不合格小组打扫卫生,每个组员写一份书面材料,反思自我行为,同
时在周总结中小组集体上台反思;下周周总结没人书写一份进步总结,反思本周个人改进的行为,并在周总结小组集体上台总结改进成果;
4.若连续两周倒数第二或者三次倒数第三,打扫老师办公室,并给22班同学打扫卫生。
再次,每周二第八节课举行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英语接龙”、“我最了解我组员”等小游戏,增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小组荣誉感;
最后,及时了解各个小组运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介入。如我班的第一小组,本学期期中考试前后我发现该组不团结,人心涣散,课堂上讨论不起来,于是,我先找外组同学了解情况,再分别找组内六位成员单独聊天,发现不团结的最重要原因是打扫卫生、做游戏等集体活动时,大家不能以主人翁身份为小组争取利益,而是互相依靠,互相埋怨的结果。了解了问题后,我再介入处理,适当引导,目前,该小组集体荣誉感很强,相比以前进步非常大。
三、学生分层
按照上述分组过程,每个小组在六个层次中各有一位同学,分别成为该小组的1——6号同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依次降低。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上,有时不能实现6个层次的分层教学,因此,按照具体需要进行合并。例如上学期的“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按照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我将1号和2号合并为A层,3号4号5号同学为B层,6号同学为C层,课堂操作只按照A、B、C三层来进行;而必修三的“算法的基本思想”一节,我将1号和2号合并为A层,3号和4号合并为B层,5号和6号合并为C层课堂操作仍然按照A、B、C三层来操作。
四、课堂学习目标分层
在解读学习目标时,就将学习目标分层,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清楚地明确自己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如上学期的“点与圆、直线与圆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归纳“这节课,我给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分别为:
C层:1.知道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分别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会判断的点、直线、圆与圆位置关系
B层:会利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参数的值和取值范围: A层:能总结出判断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规律,并能适当变形应用。
五、课堂具体操作和评价
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课堂操作流程:
流程一:课前结合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将题目分为A、B、C三层。要求C层学生必须掌握C层题目,B层学生掌握B、C层题目,A层学生掌握所有题目。
在反馈展示课上,C层题目只能由C层学生来展示,B层题目可以由B、C层学生来展示,A层题目全班同学都有展示权,改错和点评、质疑采取低层次优
先原则,若第一组有C层同学会,则其他组的A、B层同学让权给改组C同学。在整个课堂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展示,还是点评、改错、质疑,都是有效和正确了给小组加分,错误或者无效给小组扣分,若跨层展示或点评翻倍加分。
流程二: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多次探究,但是,每次探究我都会降低难度和题量,增强探究的针对性。在小组讨论时,要求只有当组内六个人全都理解了,小组才能停止讨论坐下,并举手示意我。若存在问题则将问题反馈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若没问题,则该小组拥有题目的展示权,我点到本组的几号学生去展示,就由该小组的哪个学生上台展示,每位同学都有被点到的可能。展示过程中,我会将题目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脱稿,展示完了不能再次上台修改,若展示正确则给小组整体加分,若展示错误则给小组集体扣分。这样可以督促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认真参与讨论。
一般点上台展示的多为4、5、6号同学,会暴露出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其他同学就拥有改错权,改错采取6号优先,其次5号,依次类推。点评时由改错同学解释改错原因,其他同学具有质疑和补充权,同样有效加分,无效或错误扣分
流程三:批阅学案时,将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和问题记录下来,在上课时让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同学将自己的错误答案原封不动地展示在黑板上,整节课的重难点就在纠错中体现出来。其他环节和流程二一样。
六、课后落实分层
根据实课堂际效果,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同样要求C层学生必须完成C层题目,B层学生完成B、C层题目,A层学生完成所有题目,若能主动跨层完成则给小组加分。
同时要求学生在练习本和学案上标注清楚自己是哪一组的几号同学,我在批改学案和作业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层次,会有不同的要求,保证对作业的评价符合学生的个人能力,做到同层学生之间有优劣之分,并纳入小组考核中。
10.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尝试 篇十
山东省德州市北园小学于莉253000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以丰富的课程形式为基础,研发校本课程《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丰富的课程形式
1、动手做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
陶老讲过:‚孩子的手指间流出来的是聪明和才智‛。在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得以亲自动手做做,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现时,要想做得好,做得巧,不动一翻脑筋、不花点功夫去研究、比较、总结,是不能做到优秀的。在水果拼盘、手抄报的制作、感恩卡、敬师卡等课题活动中,教师能够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以机会和条件,达到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的目的。
2、开口说说,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思考、动手、实践,还应留给学生表达思想的机会,一个人的口语表达不仅是练出来的,同时也是教出来的、学出来的。在即席演讲--锻炼口才,简单易行课题活动中,老师为培养学生的表达、演说能力,组织学生演、练、讲、说,为学生进一步掌握表达的技巧、说清事理,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要求学生陈述活动过程、展示活动成果、表达设计思路等,这也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3、主题班会,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凝集力。
一个好的班风,有利于形成一股好的学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当课题制定后,一般不可能只由一两个人独立完成,往往需要小团体、小组去协同完成;同时,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也不是一二天就能够完成的,更不可能是在一堂课就能完成的简单活动,所以,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存在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分工协作、协调完成活动任务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开展阶段性的类似于主题班会的活动主题会,围绕活动主题,由各小组成员通过熟悉活动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主题班会上,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答辩等,清楚活动中的不足和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改进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时地通过开展活动主题会,还给学生以发言权、讨论权、让他们在互助讨论、协调中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二、多彩的学生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地去参与,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爱家乡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立足校园生活,开掘实践渠道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学校是儿童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必经之地,是儿童生活的基本空间。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我是小小收藏家‛、‚绿色食品知多少‛、‚感恩活动‛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亲近与探索自然;也把自己融入了社会,在活动中得到
了体验,同时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与完善自我,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校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校每学期开展‚我是小编辑‛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由组合,推荐总编,其他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在总编的协调下,按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自拟栏目,自己写稿、编辑、排版、设计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完,力求做到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进行办报合作实践。在办手抄报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发挥创新潜能,办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编辑手抄小报既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动手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更陶冶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2、立足家庭生活,丰富实践内容
教育要走出课堂,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这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饮食起居、休闲娱乐、消费与理财、护理与保健等都是家庭生活的内容,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不断生成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生活化的拓展策略之一。现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的时代。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可以使学生耳聪目明,头脑灵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在这方面得到锻炼,我们要求学生在家里,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上等多种信息渠道收集信息,择其重要的两三条新闻,利用每天课前十分钟‚新闻发布会‛时间交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收集、整理信息的活动中来,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了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
3、关注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
要使学生具有真正有学问的人,还必须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社会的强烈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人
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学生只有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生命才变得如此精彩。
三、难忘的活动历程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到敬老院、花卉基地、弱智学校、农村学校等送温暖或参观访问,定期参加洁城和其他服务活动。每次活动均以班为单位开展,由班主任带队并担任指导教师,每次一个主题,轮换着进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1、培养自我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生活有众多长辈关爱,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学生严重缺乏自我服务能力更谈为上服务于他人了。为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我们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已动手,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般问题。如修理自行车、简单的电器维修,家庭养花,炒菜、做饭、洗衣、布置房间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再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劳动经验和体会。这样,学生既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又学到了自我服务劳动的基本技能,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内容,美化了生活空间,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还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六年级学生刘亚伟从小失聪,可是她身残志坚,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酷爱读书,喜欢绘画,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自信,荣获了‚宋庆龄奖学金‛,而且又获得了‚齐鲁小名士‛和‚山东省十佳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2、与科技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劳动创造。科技活动是我校的传统和特色,学生的科技发制作和科技发明一直小有影响。我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制作和科技发明创造活动,科技兴趣小组定期活动,每学期举行科技成果展示与评比,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发明创造的热情空前高涨,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提升,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成果丰富多彩。马腾飞
同学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张一帆同学获省首届小创造、小发明比赛一等奖,并被当选为‚全国百名科学小院士‛,矫东超同学获‚全国小记者世纪行‛活动一等奖。
3、学生自主参与学校活动。我校的节术艺、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
活动从制订方案到组织实施,教师坚决从传统的组织者的位置上退下来,准确定位在指导上。在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时,不少学生主动找方案的设计小组打听活动类型、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 体育节上,除了传统的项目之外,学生自已拟定了如‚钓鱼‛、‚横龙速跑‛、‚亲子运球”等项目的竞赛方案,报请组委会要求纳入比赛内容。学生真正成了体育节的主人;古诗文朗诵活动、礼仪示范员评选活动、爱心基金会的创办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带动影响了广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增加交往,获得更多的参与及体验机会,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生活的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不少学生通过‚校长信箱‛及‚校长邮箱‛给学校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11.进行作文训练的几点尝试 篇十一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新的《课程标准》新增设的第六条内容是:“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鉴于此,教师有责任对其写法进行指导、传授。在此,笔者就个人在课文教学中渗透缩写、补写、扩写、续写和改写的点滴尝试跟各位同仁进行商榷如下。
说到底,缩写、补写、扩写、续写和改写均属于材料作文的范畴。因此,我侧重从缩写、补写、续写、扩写、改写方法的渗透来谈。
一、操作步骤:
第一步:认真研读教本,选取可训练的“材料”。例如:
借某些小说篇目的阅读教学进行缩写、补写、续写方法的渗透和相应地习作练习;
借某些诗歌散文篇目的教学进行扩写、改写方法的渗透和相应地习作练习。
第二步: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将课堂教学和写作训练相结合。
第三步:再组织学生对“二次作品”进行研讨,并与课文相比较,理解课文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内蕴,从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第四步:优秀习作展示。
二、具体做法:这里只谈第二步的点滴做法和体会。
1、抓住文本精髓之处,学会缩写
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个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么缩写呢?以七年级下《登上地球之巅》这一课为例: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全部内容之后,让学生尝试缩写。教会他们缩写方法:一要删减次要人物、次要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主要把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的登山过程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而刘连满的情况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交代只需要一句带过;二要把人物的语言转换成叙述性的语言。文中有一些人物之间的对话,缩写时变成叙述性语言即可;三要简化语言,去掉描写性的文字。文中对攀登第二台阶的情况做了详尽的描述,缩写时,采用简化语言,削枝存干的方法进行概括性地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
2、善用文本的留空点,进行补写
“空白”是一个文学的审美概念,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巴尔扎克说过,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读者从中可以透过情景去思考、去联想,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和把握。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空白”处巧设训练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力去填补“空白”,将蕴储在字里行间的意蕴尽显出来。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文中对韩麦尔先生讲话处省略号的多次运用和一个小细节——即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小弗郎士)听见他(韩麦尔先生)在楼上(教室在一楼,先生住在二楼)收拾行李、走来走去的脚步声的描叙,都是留给读者的“空白”,让读者引发无限的遐想:韩麦尔先生到底想说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说些什么?他纷乱的脚步声表现了他内心的什么?我就趁势激发学生补写的欲望,并授之于补写的方法和要求,还在课堂给出时间将补写内容采取“说”和“写”两种方式进行练习。通过补写,把人物激动自责、内疚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展示得更加充分,以此来更加深刻地表现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像这样,在文本的“空白”处填补情节,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产生了共鸣,课文也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3、延伸文本思想内容,进行扩写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使篇幅“加长”。这就需要从文本的思想内容上去进行延伸。 “延伸” 时,要展开想象,而想象要紧扣原文重点、要联系现实生活、要合乎情理。
适合训练的“材料”,莫过于古诗歌或散文诗了。例如:在教学散文诗歌《与朱元思书》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对诗意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悟或文中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人物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和向往。然后,用通俗明白的现代记叙性语言取代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进行“二次创作”。扩写,使原文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富有真情实感。
4、深究文本结尾悬念,引领续写
有的作品写至高潮时,便急峰直转,戛然收笔。看似结尾,却隽永无穷,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创作给我们的语文课文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因为它给读者创造了一个无限遐想驰骋的天地,也为学生课堂练笔提供了一方难得的宝地。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做续写的起点,联系生活经验,放飞思绪,续编故事,使之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发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九年级的《故乡》、《杨修之死》、《范进中举》、《孤独之旅》、《变色龙》和《孔乙己》等都是可以用作续写训练的“材料”。从这些篇目的结尾都能“二次开发”出写作的资源:
《故乡》:结尾提及的“新的生活”水生、宏儿是否一如作者所期待的那样等到了呢?水生、宏儿是否再次相见了呢?相见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杨修之死》:曹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又会怎么做呢?
5、挖掘文本深刻主题,着力改写
针对课文思想内容特点,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再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和改变编,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七年级上册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我引导学生从小令描写的景物上体会凄婉萧瑟的意境的同时,深入挖掘作品寄予的感情——“断肠人”伤心欲绝的感情,以及背井离乡的游子思乡悲秋之情。基于此,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断肠人”身份、地位、什么原因成为了“断肠人”?然后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人称、顺序进行改写。
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改写,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复习、巩固,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12.进行作文训练的几点尝试 篇十二
1 观瞻武侠影像——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精武自强精神之中
大凡青少年对武艺超群、侠肝义胆的武术大侠都格外仰慕, 而身体素质优秀的体校学生更是如此。在被誉为武术之乡的沧州, 受人尊敬的武术英雄及教头大有人在。
祖籍沧州东光的“津门大侠”——霍元甲, 是享誉国内外的一代武术宗师, 顺应青少年敢作敢为, 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多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精武门》。观看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从霍大侠身上学到什么?我们青少年今后应该怎样做?经讨论, 同学们一致认为, 应该学习他包容各派、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 学习他面对挑战毫不退缩, 勇往直前的民族正气, 学习他致力精武、以武兴国的自强精神。我们体校学生今后应该勤学苦练, 顽强拼搏, 时刻准备为国争光。
头戴风帽、身披风衣, 肩扛铁枪的林冲石膏像, 该校组织学生前去瞻仰。曾为大宋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被构陷而发配沧州, 省悟后的他枪挑陆虞侯, 火烧草料场, 彻底与官府决裂, 成为性格刚烈、有仇必报的梁山英雄好汉之一, 可以说, 沧州因林冲而名声大振。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林冲自立自强的精神, 做一代血性男儿, 时刻为当今沧州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大刀王五, 燕子李三, 被誉为“神枪手”的沧州盐山李叔文, 古老而又年轻的沧州, 卧虎藏龙, 体校学生更应该刻苦磨砺, 精武自强, 多处武术名家, 使沧州人永不愧对“武术之乡”的美誉。
2 走进文坛才子,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治学强国精神之中
在沧州土生土长的大清才子——纪晓岚, 应该说他是我们沧州人永远的骄傲。秋假中组织学生来到沧县的崔儿庄, 观看他的旧居, 踏寻他的墓地, 了解他的生平事迹。组织学生讨论:纪晓岚一生的突出贡献是什么?他们的一生给我们什么启发?经引导, 学生懂得;纪晓岚曾花费十年心血组织编写世界宏著《四库全书》, 晚年笔耕不轰而著《阅微草堂笔记》24卷, 仅此两点就足以体现出沧州人勤奋好学, 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 尤其《四库全书》的编纂成功, 为保存中华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一生, 启迪我们:“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财富”, 体校学子不但要强身健体, 还要严谨治学, 要“文 (文化) ”“体 (体育) ”兼修, 成为有聪慧头脑的一代体育新人, 将来去担负起强国重任。
3 祭奠抗日英雄,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保家卫国情怀之中
去沧州胜利公园祭奠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马本斋出生于献县东辛庄, 在那艰苦的岁月, 他勇谋兼备, 注意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平等政策, 在冀鲁豫地区为粉碎日军扫荡、建立巩固的抗日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军人胆识和韬略, 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一位屡建战功、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沧州英烈的伟大之处。尤其是生身老母陷入敌人魔爪直到牺牲的时刻, 身为孝子的他以民族大义为重, 强忍悲痛, “继承母志, 与日本人血战到底!”这更使学生感受到一位抗日英雄的可亲可敬, 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从而坚定了祖国青年将来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4 过好民族节日,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传统美德之中
4.1 信实礼让、精忠报国是沧州人的传统美德, 体校学生在解读
端午节:布置学生搜集战国名士屈原的资料和作品, 各班组织“屈原作品在我心中演讲”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 使学生懂得;作为楚国的大臣, 屈原对祖国忠诚;作为体校的学生, 我们要对祖国忠诚。
清明节:组织学生到沧州烈陵园祭扫烈士墓。去之前, 组织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 解答一下两个问题: (1) 清明节的来历; (2) 沧州烈士陵园中所供奉烈士中, 你所熟悉的两位英烈的名字。经查阅, 学生明白, 清明节的来历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忠臣介子推有关, 他曾“割股食君”“背母隐山”, 一生淳厚尚俭、信实礼让, 淡泊名利, 深沉赤诚, 使一位千百年来令人传唱的忠义之士。扫墓中, 学生得知:沧州烈士陵园墓碑中, 有智勇双全、关心战士疾苦的冀鲁边区一一五师副旅长黄骅, 有牺牲在上饶集中营中年仅30岁的新四军连指导员我市新华区小赵庄的热血青年李桐铭;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时任志愿军一二四师团政委的河间景和的杨家保, 巍巍华夏堪回首, 一寸河山一寸备, 坚贞不屈, 英勇斗争, 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乐章。学生既缅怀古人, 又追念革命先烈, 心灵得到净化, 境界得到提升。
4.2 敬老爱幼、无私奉献是沧州人的传统美德, 体校学生在继承
每年三月, 我校组织“武术小分队”一行15人赴沧州福利院、慰问演出, 学生们的精彩表演给老人和孩子们送了温暖和快乐, 而且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更重要收获是, 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二十一世纪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 人们看到中国的强盛和发展, 后继有人。
5 走访人士,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进取创新精神中
改革开放以来, 沧州各界涌现出一批批开拓进取, 自强创新的新人新秀, 走访这些成功人士, 使学生坚定了自立创业、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
学生到文化馆观赏了李德瑞、刘化一等书法家的作品, 领悟到书法家对人生的思考;去沧县枣业公司参观, 感受到创新的内涵;同时体验了“诚信才能生存、创新才能发展”的道理。
总之, 通过开展特色活动, 大大增强了体校学生的爱国义情感,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夏艳.关于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3) .
13.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几点尝试 篇十三
【内容摘要】根据多年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我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创新阅读教学方法,采用诵读领悟、阅读仿写、品评鉴赏、表演活动、指导提升、人物探究、赏析评价等阅读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习主体是学生,主体必须参与
【关键字】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探索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定,它要受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的环境等诸因素影响和制约。研究阅读教学的模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有效阅读和教师怎样更有效的教学。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上,我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形成以下几种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1、诵读领悟
对于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学生只需要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自主的利用工具书,就可以解决字词句方面的问题,而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较深层的问题,学生则需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思考解决。教师只需创设特定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是提供和课文相关的文章给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而学生的活动又是以诵读为主。在学习《诗经两首》时,我安排学生自读:在课堂上自己反复大声的读课文,读出文体的特点,也读出男主人公的情思。学生对课文的语句熟悉起来,语句背后隐含的深意也在不求甚解的朗读中不知不觉涌现在脑子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比较两者在抒情方面的差异。整个过程中,学生只需反复朗读课文,或借助工具书。从学生交流发言的情况看,他们都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题,领悟到人物的情怀。
2、读后仿写
主题把握难度不大而写作特点明显的散文,可以结合写作训练进行仿写式阅读。操作起来很简单:阅读——揣摩鉴赏——仿写。关键是对课文的行文特点要仔细把握,并马上学习,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散文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凭借丰富的想象,描绘自己假定获得三天视力,所见到的光明世界和所体验到的精神愉悦。这篇散文理解上不会很难,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很快就能把握主题并抓住其行文上的两大特点:生动的心理描写和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我首先布置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主题并鉴赏其写作上的特色。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假如生命只有一天》的散文,要求仿照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有了这个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自觉地围绕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并在解读文本时有意识地联系自身的生活,这样一来,阅读就成了面对读者面对自身的对话活动。从作文的情况看,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准确到位,并能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展开想象,写出有细腻的心理描写、情感真挚的散文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意识到,阅读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鉴赏和学习。
3、读前试写
教师先布置学生写一篇和课文有关的话题作文,批阅处理后再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比较阅读,和一般的比较阅读不同的是,这次拿来比较的文章不是别人的,而是先前自己或同班同学所写的。这一教学模式,和上面所说的“读后仿写式”刚好相反,它需要学生在没读过课文的情况下进行话题作文,自己有了思考后再去阅读课文,学习名家名作的切入角度、写作手法等。在处理《羚羊木雕》这篇阅读教学时,我用了这种教学模式:之前,就布置学生写一篇以“理解”为话题的作文。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在没有阅读课文《羚羊木雕》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理解”这一话题进行了或深或浅的思考,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前提下,学生阅读课文《羚羊木雕》时感觉就不同了。我提醒学生,不仅要像平常阅读一样,先整体把握后细细品味,还要拿自己先前所写的作文和课文进行比较:同是写“理解”,你写什么?课文写什么?你怎么写?课文又是怎么写的?之后,我把批阅作文时摘抄下来储存在电脑里的佳言妙句美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欣赏到同班同级同学的习作,都兴致盎然,自发的讨论起来。这次实验课,学生意识到,阅读不能只停留在文本上,还要跳出文本,广泛阅读,拓宽视野,在比较中增长见识,提高思辩能力。
4、品评鉴赏
诗歌的阅读基本上是采用这一模式。不同的诗歌在具体操作时有区别。对于当代诗,学生阅读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教师引导品评式:知识介绍——朗读感受——细致品评——赏析拓展。比如在教授《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我先介绍有关中国当代诗歌的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是新诗,什么是朦胧诗;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意象和诗歌情感有什么关系,象征有什么作用,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等等。有了这些知识准备后,我尝试着让学生在欣赏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熔理性思考和感性认识为一炉。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我逐句朗读逐句品评,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那截然不同的意象和鲜明的感情基调。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
有些古诗的阅读,我则采用“学生自主品评式”。具体流程是:背诵诗歌——理解欣赏——品评讲解——课堂交流。其中“品评讲解”这一环节完全由学生完成。学生可以就一首诗进行赏析,也可以就一句诗进行赏析评价,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看法,只要是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那就行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
欣赏诗歌,最关键最难把握的就是诗歌的意境。要探究诗的意境,一味靠老师的讲解效果并不好。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反复诵读,用心体会。并在讨论、交流、探究中完成了诗歌的学习。这样,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也提高了赏析评价的能力。
5、表演活动
学习戏剧时应该尽量让学生有表演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这一课堂模式可以归纳为:阅读准备——表演活动——反馈交流——小结评价。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课堂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以求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以及审美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作为观众的师生也参与了设计、欣赏和评议,也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并受到感染。尤其是表演之后及时的反馈交流,更能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意的感受,和教师讲解授课相比,这样的阅读更能推进语文素质教育,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威尼斯商人》我就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处理。学生在演出过程中,人人都很积极地投入,观众们也饶有兴致的观看着。看到学生那样的学习劲头,我满意的笑了。阅读戏剧,有什么方式比这种“表演活动”来得更彻底更有效呢?
6、指导提升
小说阅读最关键的是人物形象的把握,学会读小说,也就要学会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特点。对于初中教材中小说的篇目,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实验中我以《最后一课》一课为载体,上了一节学法指导课,课堂模式是:准备阅读——方法介绍——指导运用——小结迁移。
7、人物探究
这一课堂模式仍是小说的阅读教学。在学生掌握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方法后,我们可以把那些人物形象鲜明,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把握的小说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具体流程是:自读小说——赏析人物——自由谈论——小结。关键是学生要把赏析形成文字,教师做好批阅和挑选工作,让学生来做老师,组织课堂的自由谈,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人物的看法,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教授《孔乙己》和《变色龙》这两篇小说时,我就采用了这种课堂模式,同时还采用了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分析孔乙己和奥楚蔑洛夫这两个人物形象,并关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异同。小说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抓人物形象的分析,它最忌的是教师把教学参考书的人物分析当作标准答案全盘硬塞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自由谈”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共同提高。
8、赏析评价
在美文的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教师不要急着把前人的种种成说灌输给学生,不妨让学生自己细细品尝,细细回味,自己来评价。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再去看看别人的评论,比较异同,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采用了这样的课堂模式:认读感知——知人论世——赏析评价——拓展增识。先布置学生阅读文章,大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写作特点,然后我对作者史铁生的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讲史铁生的插队落户,讲他的瘫痪停薪,讲他的人生的态度……学生做到知人论世后,接下来就进入更深层的阅读:精读,并撰写赏析评论文章。我要求学生选取小角度进行评论,力求写出个人真实感受和独特见解来。批阅作业时,我把写得好的文章摘录下来,在课堂上展示并进行评议,在欣赏评议中,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见识也增长了。这样的阅读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9、网络搜寻
这一阅读模式适合于阅读特别有名气的作家作品。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课文为起点,进行延伸性阅读,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等等限制,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加上不懂得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所以在广袤无垠网络里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迪与引导,很难自主地去进行学习。
14.加强农村小学劳技教育的几点尝试 篇十四
加强农村小学劳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几点尝试如东县饮泉中心小学,黄永祥
我对学校一年级120 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了解到:学生自己整理书包的占58.3%,早晨自己穿衣服的占 3.2%,自己叠被子的占1.6%,用餐时自己盛饭的占14.1%,自己每天步行到校的占5%。
由此引发我的思考:而今中国一大批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进入充满 竞争的21世纪,将会惨遭淘汰。尤其是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劳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已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何针对农村实 际,对小学生加强劳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呢?
1.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劳动课教学大纲》,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 到:第一,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要培养学生真正爱劳动的习惯,要给予热情 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第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如打扫办公室、批 改作业等。有时还要带头劳动,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学生一起劳动,能空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三, 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如犯错之后罚擦黑板、摆桌子、扫地等,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 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劳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 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 。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 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 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2.重视劳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主阵地,在每学期初,学校就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 并认真组织落实,保证做到:劳技课,课表上有位置,行动上不被占挤。另外还要求广大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 点和编排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 性,挖掘每课内容和思想内涵,创设劳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愉快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树立 劳动观念。如在手工制作时,播放一支精选的音乐,营造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实 践操作。其次,加强先进导向,进行技能指导。教师在课前先制作几个精致的手工制作,让学生进行观赏,激 发学生浑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手愿望,然后,指导其手工方法,让学生自己操练。再次,展示劳动成果,让学 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3.开发课外劳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渠道
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 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
15.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十五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比如, 好词、好句以及一些精彩片段等。
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在许多课后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在摘抄中积累素材。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好句就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能够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有词可用, 有话可说。
2.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 也是训练写作的最佳途径。日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 也可以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总之, 可以通过日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 结合实际进行指导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作文教学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 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 一次擦黑板之后, 我走进学生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 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 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 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 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 也纷纷应和我。此时, 我话锋一转:同学们, 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 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 可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 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 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 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面带笑容, 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 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 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 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 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作文是生活的产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如, 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 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 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 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 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 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 然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出来, 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三、注重对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 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每个学生的文章都有闪光点。因此, 我们不能按照同一标准去衡量, 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要严格要求, 基础差的要多多鼓励, 哪怕一个好词也是他的闪光点。对待差的学生既要让他们看到不足, 又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16.个性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十六
而目前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一些佼佼者的“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习惯于凭自己主观的感受和文化批评的标准,用成人处世的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这种作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境界。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重视个性的培养:选好题为个性扬帆,巧点拨使个性张扬,悟生活让个性色彩丰富,重讲评让个性闪亮登场。
一、选好题,为个性扬帆
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视写作为苦差。就在于教师往往出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成人化”题目。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解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因此要让学生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会引起人们的一系列心理反应。看到美丽的鲜花,人们会露出微笑;听到雷声,人们会意识到要下雨。出一些能激发想象力的题目(《与外星人奇遇记》)、一些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心中的那一片净土》)、一些新奇的题目(《借我一对翅膀》)、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假如我是教育部长》)就可以对学生的视觉、神经产生冲击力,引发学生个性创作的欲望。
选题还应不限文体和形式,尽量减少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学生心情舒畅、信心十足地进行作文练习,在写真事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罗伯特·艾文斯认定,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件的限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当然在实际运用语言表达前,要求学生首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去触及内心世界就不会写出独创性的文章。应该把表达内心世界的欲望作为最根本的写作欲望加以保护和鼓励。
因此,挑选学生最关注的或最感兴趣的话题为作文题,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经历,表述自己感受到的和想象出的事物,是个性扬帆远航的关键。
二、巧点拨,使个性张扬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点拨,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学生是主体。在学生从失败到成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于同一个作文题目,学生愿怎样写、写什么,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不能强求一律,更不能以所谓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教师所做的应当是适时恰当的点拨。
作文同其它作业相比,它所要求的智力活动无疑复杂得多。教师的点拨指导应以“求异”为主,鼓励学生在文章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尽量“求异”,发挥自己的创见。笔者曾学习了一些大师的经典作文指导课,也想通过在作文指导上努力巧点拨,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以下题旨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写一篇作文,题目呢,等会儿请大家一起来拟。先思考作文题,以“良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如果你写这篇文章,你准备写谁呢?(4位同学回答,对象均为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老师和家长)刚才大家的回答都被一个框框框死了,这个框框是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都是写人!但同学们能否跳出“以人为师”的框框,写出了一篇以物为师的佳作,并作一些分析呢?
生:我心中有一群大雁
秋天一群大雁向南飞去,春天一群大雁又向北飞回。它们的队伍,一会儿组成一字形,一会儿组成人字形,它们在头雁的带领下,比肩接踵地排成雁阵,向着共同的目标飞去。我把团结互助的大雁视为良师。……
师:太好了!这位学生对“良师”这一题目有着全新的感悟。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多着呢。看看我们周围,你有更多的发现了吗?……
生1:黑板是良师,它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
生2:橡皮是良师,它宁可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
生3:爬山虎是良师,它坚忍不拔,总是努力向上,充满生命活力。
学生争先恐后:结网的蜘蛛不愿放弃是良师;辛勤的蜜蜂是良师;扫帚是良师;粉笔是良师;小白杨是良师。
这种形式的点拨启发似酒如茶,回味无穷,在开拓学生个性、诠释求异创新上体现出了重要价值。
教师通过巧点拨,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一个个属于他自己,往往又是与众不同的题目应运而生了。笔者认为,教者在点拨过程中,要从小文章、小事情练起——写一个事例、一个场景、一个片断,不求面面俱到,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激励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目光去看世界,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满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
三、悟生活,让个性色彩丰富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处处是可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平时学生写作文之所以常常三言两语,无话可说,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首先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有一回布置学生写《我的老师》,在学生笔下的教师大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都是满面笑容、和蔼可亲……针对这个问题,评讲作文时,我先把外貌描写几乎相同的作文读一读,然后说,这里有的是写语文老师,有的是写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最后问学生三位科任老师(形态各异)是否是三胞胎?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此时,学生才意识到,因缺少认真的观察,连老师的外貌也不大清楚。
据此,教师可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例如,三位教师平时的穿着打扮是否相同?她们三人外貌上有没有独特之处?他们在年龄、性格上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我要求学生先用一周的时间观察语、数、英三位科任老师,看看她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她们对不做作业或作业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态度是否一样,还可观察她们在课余做些什么,……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具体容易得多。一周后,再写同题作文,学生觉得这次的作文好写了,有东西写了,写出的人物不再是“三胞胎”,或多或少都能抓住每位老师的特点,写出的老师都有了个性,再读学生作业时,同学们都能异口同声地准确说出文中写的是哪位老师。
【进行作文训练的几点尝试】推荐阅读:
该如何进行高三作文训练10-29
作为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08-10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08-19
怎样进行作文审题09-04
作文如何进行细节描写10-03
高三进行时作文10-28
期末考试进行时作文06-29
论文修改进行时作文09-12
考试进行中五年级作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