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章资料

2024-09-07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章资料(共10篇)

1.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章资料 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商流能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出现的(A)间隔。

A所有权;B空间;C场所;D时间

2、物流的概念源于(C)。

A日本;B德国;C美国;D中国

3、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是(C)

A传统物流管理阶段;B产成品配送阶段;C综合物流管理阶段;D物资储存阶段。

4、以下要素中,处于物流主要功能要素地位的是(B)

A装卸搬运;B运输保管;C流通加工;D包装配送;E信息处理

5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B)的科学基础之上的。

A、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B系统论、控制论、决策论;

C、信息论、对策论、决策论;D信息论、模糊论、对策论

6、现代物流目前使用的领域为(D)

A军事领域;B生产领域;C流通领域;D、整个供应链

7、JIT理论产生于(A)

A、分销物流学阶段;B现代物流学阶段;C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D物流配送阶段

8、柔性化特征体现了(A)的思想。

A以顾客为中心;B商流与物流合一;C系统论;D信息论。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DE;

5、ABCDE;

6、ABD;

7、ABC;

8、ABC;

三、判断题

错错对对错对对对。

2.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预习资料 篇二

2.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微秒(um)。

3.时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s=1x103ms;1ms=1x103um。

4.秒表读数方法:(1)读出小刻度盘中的整数部分,确认刻度是否过整刻度的一半。

(2)读出大刻度盘的秒刻度。

(3)如果小刻度没有过整刻度的一半,那么读数就等于小盘刻度加上大盘刻度。

(4)如果小刻度超过了整数刻度的一半,还没有到下一个整数刻度,那么结果就等于小刻度盘读数+大刻度盘读数+30s。

(5)时间读数不用估读。

(6)填写结果时注意单位统一。

解析:(1)首先看小刻度盘读数,整数部分为3分,再看刻度过了一半,大刻度盘读数是10.5s,所以结果就是3分+10.5s+30s=220.5s。

3.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章资料 篇三

第一章 物流信息技术概论

名词解释

1、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生成的信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而产生,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装卸、储存、包装等各种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物流信息通过物流信息技术不仅对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障的功能,而且还起到整合整个供应链的作用。

2、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数据库技术、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技术。

填空题:

1、一般信息系统都具有输入、(输出)、存储、加工和(传输)等功能。

2、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信息源)、信息接收者、(信息处理器)、信息传输通道和信息管理者。

论述题:

一、说明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表现为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形成决策,决策执行的结果又成为新的信息,如此往复循环。

每一种决策都与对决策方案的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有关,对有关因素的信息掌握越充分,对实施的结果越有把握,因而越容易做出决策。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但本身不能决定决策。决策最终依靠于决策者的判断。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决策者面前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还表现在不同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

二、说明物流信息的特点、作用和分类。

物流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表现出以下特点:

1、信息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信息的产生加工传播和应用在时间、空间上也不一至,方式也不相同。

2、物流信息动态性强,实施性高,信息价值衰减速度快,时效性强。

3、物流信息趋于标准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要求物流信息标准化。作用:

1、物流信息在物流管理活动过程中起着协调各环节,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2、物流信息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与控制,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3、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分类:

1、按物流信息载体,分为单据、台账、报表、计划、文件等多种类型。

2、按信息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3、按信息稳定程度,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4、按管理层次,分为操作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战术管理信息、战略管理信息。

三、说明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1、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加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2、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系统极为罕见。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趋势:

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市场化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将呈现一个二元化结构。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的高端市场,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的普通市场。

1、国内企业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2、信息化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3、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大型物流企业将继续深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全套供应链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章资料 篇四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人口多处和人口少处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第一章企业与企业法概述 篇五

一、企业(enterprise)的概念

(一)新古典理论对企业的定义

企业就是生产商品和劳务以供销售的单位。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单位。

(二)法律与经济学派对企业的定义

1、科斯的定义--交易费用理论

2、詹林和麦克林的定义--企业契约理论

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组多边合约关系。

(三)我国法学界对企业的理解

1、王保树:企业是具有人和物的要素,以营利为目的,独立、连续从事一定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

2、赵旭东:企业是连续稳定地从事经济活动的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3、马俊驹: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投入者(包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投入者)为了营利的目的而联合起来的一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的契约组织。

二、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组织性:社团性或联合性,区别于自然人。

(二)独立性: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发生关系,法人企业表现为完全的独立性(法人性),而非法人企业 则表现为不完全的独立性。

(三)营利性:以营利为目的。

三、企业(公司)的沿革

(一)独资企业与合伙组织

(二)家族经营团体

(三)康孟达组织:后发展为隐名合伙和两合公司。

(四)无限公司

(五)股份有限公司: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

(六)有限责任公司

四、企业的分类

(一)工业企业、农业企业、金融企业等----以企业主要经营的业务性质为标准。

(二)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以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为标准。

(三)公用企业和非公用企业----以该企业的存在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亲疏关系为标准

(四)多元投资企业和单元投资企业-----以资金来源为标准。

(五)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企业的资本金是否含有外国企业、组织及个人的直接投资。

(六)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以企业财产的归属关系。

(七)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以企业法律形态为标准。

五、企业法律形态(形式)

(一)概述

所谓企业法律形态(Enterprise’s legalform)就是指企业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是企业依不同的法律标准和条件所形成的 组织形式。

(二)古典企业(classical firm)

1、含义:古典企业,又称为企业主企业,指由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掌管的企业

2、特征:

(1)企业规模小,经营范围单一,且只在一个较小的地理区域内经营。

(2)高度一体化的权力结构。

(3)所有者不仅出资,而且承担经营风险和自主经营管理,企业的运营及其收益处分完全从属于所有者的意志。

3、类型

(1)独资企业:业主制企业

特点:A、所有权与经营权不相分离,不存在代理人问题,经营灵活,企业内部决策迅速,管理成本较小;

B、业主独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同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风险较大;

C、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力有限,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业主人力资本的质量。(2)合伙(制)企业

特点:A、以合伙契约为基础设立;

B、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不存在代理人问题,但重大决策须所有合伙人同意,容易造成决策的滞后和延误;

C、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合伙人的人力资本;

D、各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风险较大。

(三)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企业

1、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存在代理问题。

2、股东承担有限责任,风险较小。

(四)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指两个以上劳动者或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协议,以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股份,自愿组织起来,依法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按股份配相结合,并留有公共积累的企业法人或经济实体。是集股份制和合作制特点于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六、企业法概述

(一)主体法(组织法)

(二)行为法

(三)企业法的新分支--企业政策法

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乡镇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

第二章 独资企业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

法律法规:

《个人独资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局2000-1-13)

一、独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 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二)特征

1、投资主体为一个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也不包括法律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设立独资企业,如公务员、现役军人等。

2、独资企业的财产归投资者个人所有。

企业对财产不具有所有权。

3、投资者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 承担无限责任。

4、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2005-3-30 甲以夫妻共有的写字楼作为出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企业设立后,其妻乙购体育彩票中奖100万元,后提出与甲离婚。离婚诉讼期间,甲的独资企业宣告解散,尚欠银行债务120万元。该项债务的清偿责任应如何确定? A.甲以其在家庭共有财产中应占的份额对银行承担无限责任 B.甲以家庭共有财产承担无限责任,但乙中奖的100万元除外

C.甲以全部家庭共有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包括乙中奖的100万元在内 D.甲仅以写字楼对银行承担责

答案:C。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

(一)设立条件

1、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应当与其责任形式及从事的营业相符合。不得出现“有限”、“有限责任”、“公司”等字样。

2、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出资与注册资本的区别。

3、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非住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4、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二)设立程序

设立登记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发照(营业执照签发之日企业成立)

三、独资企业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对企业资产及运营收益享有完全的所有权。

2、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完全的决策权、指挥权、管理权。包括转让赠送其全部和部分营业、设置分支机构等。

(二)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建立财务会计制度

3、保障和维护职工权益

4、依法纳税

四、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

(一)自行管理

(二)委托或聘用他人管理

1、投资人应与受托人或被聘用人员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委托的具体内容和授权的范围。

但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被聘用人员的职权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受托任或被聘用人员的义务

(1)勤勉义务

(2)诚信义务(忠实义务)

(3)竞业禁止义务

管理人员的禁止行为:

第二十条 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的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

(二)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企业财产;

(三)挪用企业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四)擅自将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或者以他人名义开立帐户储存;

(五)擅自以企业财产提供担保;

(六)未经投资人同意,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七)未经投资人同意,同本企业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八)未经投资人同意,擅自将企业商标或者其他知识产权转让给他人使用;

(九)泄露本企业的商业秘密;

(十)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3、受托任或被聘用人员的责任

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人员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时违反双方订立的合同,给投资人造成损害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五、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

(一)财产构成

1、投资人投入的财产

2、盈利及其他收益

(二)财产归属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

六、个人独资企业的债务承担

(一)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二)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 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思考:该“五年”是什么性质?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

2005-3-59 张某于2000年3月成立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同年5月,该企业与甲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根据合同,该企业应于同年8月支付给甲公司货款15万元,后该企业一直未支付

该款项。2001年1月该企业解散。2003年5月,甲公司起诉张某,要求张某偿还上述15万元债务。下列有关该案的表述哪项是错误?

A 因该企业已经解散,甲公司的债权已经消灭

B 甲公司可以要求张某以其个人财产承担15万元

C甲公司请求张某偿还债务已超过诉讼时效,其请求不能得到支付

D甲公司请求张某偿还债务的期限应于2003年1月届满

答案:ACD。

七、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一)解散

1、投资人决定解散;

2、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

3、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清算

1、自行清算

应在清算前15日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要公告,债权人知悉后申报债权。

2、债权人申请法院指定清算

(三)注销登记

八、个人独资企业与相关民事主体的联系与区别

(一)个体工商户

(二)私营企业

(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

法律法规:

《个体工商户条例》(国务院令第596号,2011-4-16)

《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规定》(2004-7-28)

一、概念

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二、个体工商户的开办条件

(一)人员条件:有经营能力的公民;

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家庭经营。

(二)资金条件:法律没有最低额的强制性要求;

(三)场地条件:一般应有经营场所;

(四)行业管理:特殊行业应经相关机关批准。

《条例》第八条: 个体工商户登记事项包括经营者姓名和住所、组成形式、经营范围、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使用名称的,名称作为登记事项。

三、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异同

(一)相同点

1、都是以一个自然人名义投资设立成立;

2、民事责任承担都是投资人承担无限责任;

3、都有个人财产与家庭财产承担责任的区别。

(二)不同点

1、个体工商户在经营规模、从业人数等反面更小;

2、独资企业应有固定经营场所,流动经营、没有固定门面的摆摊经营只能登记为个体户;

3、独资企业可设分支机构,个体户不可;

4、独资企业必须有企业名称,个体户可以没有;

5、独资企业以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个体户一般以公民个人名义开展经营活动; 最高院适用《民事诉讼法》意见:第46条:在诉讼何种,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

6、财税制度:独资企业要求建立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个体户可以建立账簿,也可以不进行会计核算,缴纳定额税。

第三章 合伙企业法 第一节 普通合伙企业

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原合伙企业法:

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 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二)特征:

1、由两个以上的投资主体共同组建。

注:投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旧法规定合伙人只能是自然人。

2、合伙协议是合伙企业成立的法律基础。

注:理解合伙协议和公司章程的区别。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性规范,对公司及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均有效。

合伙协议只是合伙人之间的协议,只对合伙人有效。

3、合伙人之间是一种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关系。

合伙人在合伙之业务范围内形成相互代理关系。

4、合伙企业无法人资格(法律地位)。

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故无注册资本的要求。

二、合伙企业的类型

(一)显名合伙与隐名合伙(大陆法系)

隐名合伙企业由出名合伙人与隐名合伙人组成。

(二)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英美法系)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组成。

(三)隐名合伙与有限合伙的共同特征

1、具有混合责任的性质。

显名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均承担无限责任,而隐名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均只以出资额为限对合伙承担责任。

2、由负无限责任者享有经营权,赋予有限责任者监督权。

3、隐名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的出资一般限于实物和货币,而不能用信用和劳务出资

三、合伙企业的设立

(一)设立条件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

2、有合伙人的出资。

(1)无最低出资的要求。

(2)出资形式: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其他财产权利、劳务。

3、有合伙企业的名称、经营场所(非住所)和从事经营必要的条件。

名称不得有 “有限责任”、“股份”、“公司”等字样。

4、有合伙协议。

(二)程序

1、申请设立登记

2、审批核准

经营范围有需批准的应依法经过批准。

3、登记发照

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合伙企业成立日期。

四、合伙企业的财产

(一)财产构成1、合伙人的出资。

2、以合伙名义取得的全部收益。

3、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

如:受赠、受奖、受让的收益及无形财产等。

(二)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

1、共同共有

合伙企业的财产由全体合伙人依照本法共同管理和使用。

2、合伙企业进行清算前,合伙人不得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即退伙)。

(三)合伙人财产份额的转让

1、合伙人之间转让,应当通知其他合伙人。

2、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

注:(1)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

(2)与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规定的区别。

(四)私自转移、处分财产和私自以财产份额出资的效力。(第21条第二款与第25的区别)

五、合伙企业的内部关系

(一)合伙人的权利

1、管理参与权。

2、知情权。定期报告义务;查阅财务资料的权利

3、监督权。

3、异议权和撤销权。

异议权:

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合伙人可以对其他合伙人执行的事务提出异议。提出异议时,应暂停该项事务的执行。如 果发生争议,按相关规则决定。撤销权:

受委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协议或者全体合伙人的决定执行事务的,其他合伙人可以决定撤销该委托。

4、表决权。

(1)表决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全体合伙人自由约定,如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2)约定不明确的,一人一票过半数通过,但有些事项需经全体合伙一致通过。(第31条)

4、收益权。

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的,且协商不成的,按实缴的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

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

(二)合伙人的义务

1、忠实义务。

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2、竞业禁止义务。

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3、自我交易禁止。

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外,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三)合伙事务的执行

1、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

2、一名或数名合伙人受托代表全体合伙人执行。

执行事务的合伙人与合伙企业的关系?

对外代表合伙企业

3、合伙企业可以聘任经营管理人员。被聘用的经营管理人员与合伙企业的关系?

职务代理关系。

被聘用的经营管理人员的赔偿责任。

(1)超越经营范围履行职务

(2)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

六、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

(一)合伙人的对外代表权

1、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

2、其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所产生的收益归全体合伙人,所产生的亏损或者民事责任,由全体合伙人承担。

(二)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

1、先以合伙企业全部财产清偿。

2、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三)合伙人个人的债务清偿

1、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对合伙企业主张抵消权。

2、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代位行使合伙人的权利。

3、合伙人的债权人可以依法追索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收益和财产份额。

执行财产份额须经诉讼程序,且其他合伙人有优先受让权。

七、入伙

(一)概念:指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加入合伙企业并取得合伙人资格的行为。

(一)入伙的条件

1、经全体合伙人同意。

2、入伙人与原合伙人依法签订入书面伙协议。

(二)入伙的方式

1、另行出资

2、受让或继承财产份额。

(三)入伙的后果

1、取得合伙人资格。

2、入伙人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3、除入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入伙人与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

八、退伙

(一)概念: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原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丧失合伙人资格的行为。

(二)退伙的种类

1、任意退伙:也称自愿退伙、声明退伙,指基于合伙人自己的意思表示而退伙。

(1)合伙协议规定了经营期限的:一般不允许退伙,但下列情形例外:

A、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

B、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退伙;

C、发生合伙人难于继续参加合伙的事由;

D、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2)合伙协议没有规定经营期限的,可以不经其他合伙人同意而退伙,但应当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2、法定退伙

指发生了某种客观情况而导致的退伙。A、作为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

B、作为合伙人的法人、其他组织丧失主体资格;

C、个人丧失偿债能力;

D、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

E、合伙人丧失相关资格。

3、除名:也称开除退伙,指在合伙人出现法定事由的情况下,由其他合伙人决议将该合伙人除名。A、未履行出资义务;

B、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

C、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有不正当行为;

D、合伙协议约定的其他事由。

被除名人对除名决议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退伙结算

1、死亡(宣告死亡):继承人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可以成为合伙人,不同意或不愿意成为合伙人的,合伙企业应退还财产份额。

2、非死亡退伙:

A、应进行结算,退还相应的财产份额;

B、如遇未了结的业务,待了结后进行结算;

C、合伙人退伙时,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的,退伙人应当按规定分担亏损。

D、退伙人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第二节 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一、与一般的合伙企业的区别

在于特殊情况下责任承担的方式不同:即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承担责任(有限责任)。

二、行业范围

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

如: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节 有限合伙企业

一、概念

由承担无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和承担有限责任(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企业。

二、合伙人的构成1、人数:2-50人。

2、至少有一名普通合伙人。

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时应当解散,仅剩普通合伙人时应当转为普通合伙企业。

三、有限合伙人的表见代表和无权代理

(一)表见代表

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的,该有限合伙人对该笔业务承担与普通合伙人同样的责任。

如:持合伙企业介绍信、空白合同书等。

(二)无权代理

未经授权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与他人进行交易。第四节 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一、解散事由

二、清算人

三财产分配顺序

四、注销后债务的承担

普通合伙人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6.第一章土地管理 篇六

违限50三章期0-、如果发现破坏社区容貌,建筑,挖土卖钱埋坟头者,恢复原貌、并罚款1000元,对处罚无效者,一、本社区一切土地集体所有,依法登记选册、档,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应从国家需要,全社区土地由支部和社区居委会统一规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

转让,严禁乱挖土或以其他式破坏土地。

二、居民建住宅或其它建物,必须先向居委会提出申乡建委同意后方能施工,未批准或采取不正当手段骗

准,非法

占用

地或

建的,责令其退还土地,限期除建筑物,并按每平方米土10元罚款处理。

归交政法机关处理。

五、禁止在街道上倒垃圾服乱堆杂物,猪羊必须圈养,党违

其清除

划20-50元。

形筑请经取

7.财务管理教案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篇七

(一)掌握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二)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企业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的管理。

企业财务活动首先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财务活动具体由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三部分组成。

财务关系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时与各个方面形成的财务(或经济)关系。包括与投资者、债权人、债务人、政府部门、受资人、内部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二、财务活动

企业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其中资金的运用、耗费和收回可统称为投资。财务活动具体由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三部分组成。

(一)筹资活动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从一定的渠道,采用特定的方式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筹集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也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一般而言,企业的资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筹集并形成三种性质的资金来源,从而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1)从投资者取得的资金形成企业资本金;(2)从债权人取得的资金形成企业负债;

(3)从企业盈利中取得的资金形成部分所有者权益。

(二)投资活动

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投资,投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投资是指企业将筹集的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以及企业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狭义的投资是指企业采取一定的方式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对外或其他单位进行投资。

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构成企业内部投资,具体由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递延资产投资等组成。

(三)分配活动

企业通过资金的投放和使用,必然会取得各种收入,各种收入抵补各种支出、缴纳税金后形成利润。企业必须在国家的分配政策指导下,根据公司章程确定的分配原则,合理分配企业利润,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长期利益。

三、财务关系

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的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成为财务关系。

(一)企业和国家的关系,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缴纳各种税款,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是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分配关系;

(二)企业和投资者的关系,企业与投资者的分配关系不仅表现在企业净资产都归投资者,而且也表现在每期剩余收益在资本报酬和企业留存之间的分割,从而体现企业对投资者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制约;

(三)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关系,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刑事向其他企业投资,受资者按规定分配给企业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四)企业和债权人的关系,企业与债权人的财务关系表现为企业必须偿付债权人本金、支付利息的分配关系;

(五)企业和债务人的关系,是指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债券或者向商品、劳务求购单位提供商业信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六)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相互提供商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七)企业和职工的关系,企业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情况,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和奖金,并提取用于职工福利事业的公益金等,体现了按劳分配劳动成果的关系。

四、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工作的环节具有多元性。

(三)财务管理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四)财务管理的信息具有前瞻性。

五、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以下缺陷:(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2)没有考虑风险问题。

(3)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4)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主要优点是:(1)考虑了风险因素。

(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

(3)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以下缺点:(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以应用。

(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3)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优点:

(1)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2)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3)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4)用价值代替价格,避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这一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缺陷,所以被认为是最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和财务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管理体制

(二)熟悉财务管理的技术、经济、金融和法律环境

(三)了解财务管理的环节

一、财务管理环节

财务管理环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与一般工作程序。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作出较为具体的预计和测算的过程。财务预测可以测算各项生产经营方案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预测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以确定经营目标;可以测算各项定额和标准,为编制计划、分解计划指标服务。

财务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类。定性预测法,主要是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个人的主观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事物未来的状况和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方法;定量预测法,主要是根据变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的方法。

(二)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的核心)

财务决策是财务人员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财务预测视为财务决策服务的。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财务决策的内容重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成本费用决策、收入决策、利润决策等。财务决策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判断法和定量分析法。

(三)财务预算

财务管理中的预算是根据财务战略、财务计划和各种预测信息,确定预算期内各种预算指标的过程。它是财务预测与决策的具体化,是组织和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等。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的过程。财务控制的方法主要有计划控制法、制度控制法、定额控制法。

(五)财务分析与考核

财务分析是以核算资料为依据,运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综合分析。财务考核是指将报告期的实际数与规定的考核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有关单位与个人完成任务情况的过程。财务考核的具体形式可以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完成百分比考核,也可用多种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

(一)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在我国境内设立,有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并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实体。所得利润需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优点:开办容易、结构简单、利润独享、限制较少。

缺点:不能利用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只能向银行筹资,规模较小,筹资困难;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一旦破产,业主可能倾家荡产。

(二)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线合伙企业。

(三)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依据公司法登记设立的,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我国公司法所说公司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企业的最大优点是公司所有者以其投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另一优点就是容易筹集资金,更易扩大规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财务管理体制

(一)宏观财务管理体制

(二)微观财务管理体制

1、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

2、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

8.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答案 篇八

一、简答题

1.简要分析管理学的主要特征

答:(1)综合性。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有效管理活动需要灵活的运用管理技能,具备艺术性的特点,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不精确性。由于管理对象人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2.简述管理的必要性

答:1.通过管理实现组织目标;2.通过管理发挥组织功能;3.通过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4.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需要管理;5.没有管理组织无法进行有效活动;6.没有管理人类就无法征服自然;7.没有管理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3.简要分析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答:经营与管理既有一致性,又有所区别。从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从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两者的内容构成看,企业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不包括经营,而经营包括管理。企业经营比企业管理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层次也更高。

二、填空

1.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目的)、(载体)。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所有资源)、载体是(组织)、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不精确性)。

4.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

三、选择

1.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ABCD)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2.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BC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

1.管理的基本原理

答: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理论,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系统原理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

3.责任原理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

4.行政方法

答: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5.经济方法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6.法律方法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二、简答题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答: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封闭原理

答: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管理的人本原理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4.管理的权变原理

答:经营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在不断变化,应根据组织具体情况和环境特点及时调整管理方法。

5.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依据管理的基本原理,从管理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原则,是处理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6.管理的基本方法

答: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三、思考题

1.什么是“以人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管理活动中人是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以人为本原理应坚持的原则是:在管理活动中,人处于管理的主导地位,促进人性的完善与人性的升华,员工与参与管理过程,以激励为主要管理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什么是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系统原理的基本特征是:集合性、结构性、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系统原理的启示是:系统是一个整体,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是开放性的,是不断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与本系统的联系,从外界吸收能量和信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3.为什么说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

答:管理面临的是复杂问题,随机性大,变化莫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众多因素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蛛网交织。要掌握全部因素是不可能的,百分之百的正确的管理是不存在的。从来没有完全正确、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管理决策。事物复杂,存在部分不可控因素,再加上领导工作经验有限。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国际风云突变的环境中,更是难以控制。所以管理必须留有余地,把握其伸缩性,注重随时调节。

4.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其本质是权责对等。

责任原理的启示是:每个人的职责要明确,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要明确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使奖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管理。

管理法律方法的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其作用是其它管理方法的补充和完善,法律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目标。

法律方法的运用:法律方法不仅要求企业掌握和运用企业法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运用民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自己的管理规范,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实质是激励和竞争。

管理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罚款等。

经济方法的特点是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经济方法的应用要和其它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既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视整体上的协调配合。

四、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A)。

A.人的管理B.物的管理C.目标的管理D.系统的管理

2.从根本上看,管理效益是由(A)决定的。

A.管理者B.管理对象C.管理环境D.生产方式

3.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C)。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行政方法 D.心理方法

4.法律手段的最主要特征是(A)。

A.强制性 B.可预测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5.“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管理的(A)。

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弹性原理 D.能级原理

五、论述题

1.简述整分合原理。

答:整分合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者把握整体,科学分解,组织综合。作为系统的整体,必须有整体的活动目标、运动规律和要求,才能保证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系统内各部门、各

层次新形成的配合功能和效率,使系统功能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

在分工过程中,将整体分解成一个个基本要素,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责任制,使之规范化,是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活动特殊性的要求。必须从系统的目的出发,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使各个层次和环节同步协调,平衡发展。系统内的各项分工,要形成合理的结构,保持各部门、层次间最有效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使系统具有更大的功能,形成新的更大的结合生产力。整分合原理中的整体观点是大前提,要充分了解整体及其运行规律,才能合理分工;但分工又是关键,没有分工的整体就谈不上合作,就构成不了职责清晰的现代有序的系统。在整体规划下合理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综合。

2.简述效益原理的基本思想。

答:组织的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对社会作出贡献。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追求局部效益与追求全局效益必须协调一致,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3.怎样理解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管理活动以人为核心。

管理活动中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是其他所有构成要素的主宰。做好人的工作是管理的根本,注重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做到人尽其才,注重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水平。“人本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本管理的基本的思想表现在,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要靠人来管理,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4.试述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答: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有科学管理学派的“经济人”假设,行为科学学派的“社会人”假设,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人”假设,权变理论学派 “复杂人”假设等。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1.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人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3.人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4.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社会人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2.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的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具有更大的影响;3.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

决策人假设是把人的行为放在特定的组织背景下并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分析。它不对人的活动目的及相应手段作永恒不变的先验设定,而把目的和手段看成可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调节的变量。它的着眼点不是单个人的效率因果链追溯,而是群体合理决策中的行为协调。

决策人假设主要观点有:1.人具有有限理性。组织成员执行任务的能力有限,正确决策的能力有限。2.寻求满意解。个人的欲望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体验的变化而升降。在良性环境下,欲望提高;在恶劣环境下,欲望下降。3.组织是一个“诱因和贡献”平衡系统。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取决于由协作而得到的诱因和为协作而做的贡献之间的比较结果。只有当贡献小于或等于诱因时,组织成员才愿意协作,组织才能得以存续和发展。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

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复杂人基本观点有:1.人怀着各种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乃是实现其胜任感。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适当配合时,胜任感是能被满足的。4.当一个目标达到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目标已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

5.试述系统原理有何实际指导意义?

9.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8.30 篇九

一、什么是班级

(一)班级组织的历史发展

1.“班级”一词由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伊拉斯谟率先正式使用 2.班级组织/班级授课制的早期实践

中世纪末开始,开始出现将相同年龄和相近知识经验的学生组织起来施教的形式:

(1)在西欧,一些古典中学运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班级组织的尝试;

(2)新旧各教派兴办了很多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3.班级组织/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原因

(1)16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特别是大工业生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产生了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教育对象范围扩大,教学效率亟待提高;(2)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增加,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提出了要求;

(3)个别教学不适应大工业生产的要求;

(4)进步教育家的提倡,普及教育,发展资本主义新教育。4.班级组织/班级授课制的成果巩固与推广

(1)17世纪/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2)在欧洲,班级组织在许多学校逐步推广;工业革命以后,班级授课的形式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普及;我国最早的班级雏形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班级组织得到普及。5.班级组织/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形态与变革(1)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的具体组织形式

曾在英、美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2)马卡连柯工学制 班级是集体教育的承担者。(3)特朗普制

采用灵活的时间代替固定的上课时间,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与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

但是,19世纪70年代,班级授课制受到种种批评。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教育运动的兴起,班级授课制被否定,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得到 1 提倡。

(4)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克伯屈制的具体组织形式 两者力图废除班级授课制,回归个别教学法。

(二)班级组织的界定(1)班级组织的定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

作用

编辑

1.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是一个微型社会。即是说,班级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履行学校的社会职能,班级集体的共同愿景、发展目标、组织结构、角色分配、人际互动,等等,都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和投射,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首先,班集体为学生参与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班级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交往和其他各种活动的环境,班级组织机构和人际关系是社会组织及社会关系的反映,班级情境中的活动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处理,实际是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处理社会关系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及机会。其次,班集体为学生选择职业、扮演社会角色及发展相应能力奠定基础。班集体各种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往往被归属于不同的群体,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受到不同的期待,得到不同的体验,这些对学生社会性的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普遍具有较强的成功感,积极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并且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权威意志。担任班干部的经历对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他们今后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

班集体的学习、交往及活动的经历和体验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一方面,班集体能够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班集体为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得到重视、受到关注、赢得肯定和欣赏的学生,往往有积极的体验,形成积极进取的个性,反之则可能会形成消极的个性。关注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展现才能、发挥作用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舞台,使他们的个性在班级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成功的班主任共同的经验。

3.保障学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班集体可以说是教育化的微型社会。班级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都为学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班级教育管理 者的责任感、专业素养,以及对班级学生的关注,都能够及时预测、发现和干预危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良因素,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班级就是在学校内根据一定的规章制度,由学校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并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按一定人数规模,与一个适宜环境共同组成的集体组织,按照学校要求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2)班级组织的特点

A班级是由未成年人构成的特殊性社会组织 独立的“小社会”;“准社会”性组织 B班级是以学习为中心开展活动的教育性组织

具有教育功能的学习性组织;具有教育功能的生活化组织 C班级是由多元化背景构成的文化性组织 D班级是以人格化特点表现出来的生态型组织 班级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生命体组织(3)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的正式结构(金字塔式)人为制造

班级的非正式结构 自然选择 两者的关系

都是班级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互为需要和补充。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二、什么是管理

(一)管理的历史背景

(1)管理发端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之中,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当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活动的目标,就会推出领导人物来组织协调大家的行动,这些领导人物将人们的行动组织起来,进行计划、领导和控制。

(2)20世纪前,对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劳动分工和产业革命。(3)20世纪前半期,管理思想处在一个多样化的状态。这个时期比较典型的管理思想有四种:

A科学管理——监工和领班的角度

B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整体组织管理者的角度 C人力资源方法——指导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度

D定量化方法——开发定量模型为管理者制定最优决策的角度

(4)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了管理理论的统一框架,管理学作为学科进入成熟阶段。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得到很大认同。

(5)21世纪,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全球化背景下,管理跨越了国家的边界,被管理者具有文化多样性;管理中所面临的道德问题凸显出来。

(二)管理的概念界定(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采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管理的两个重要评价指标:效率和效果。(2)彼得·德鲁克与管理学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管理学应该是一门综合的人文学科,而不是一些细分学科的组合。学生不仅要学习经济和管理,而且要学习历史、社会学、法律和自然科学。管理的本质要求:管理不应该只是一些技能的训练,而是一个对人类、社会和企业的整体认识;管理不应该只是一些理论和学术研究,而是应该用来解决社会和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德鲁克一向善于将抽象的理论还原为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领悟到的思想观念”。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德鲁克则补充道,分享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

三、什么是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定义

班级管理是根据学校一定目的的要求,由教师带领学生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和构成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组织活动过程,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现有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 1.班级层级管理模式 2.班级平行管理模式 3.班级目标管理模式、4.合作小组管理模式

(三)班级管理的现代理念

理念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辞海》(1989)对“理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辞海》第1367页)。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叫“理念”。如:人生理念、哲学理念、学习理念、时空认知理念、成功理念、办学理念、推销理念、投资理念或教育理念等等。在人生理念中,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管理理念是对管理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在管理方面的理性认识或主张。班级管理理念就是对班级管理的认识、观点和主张。不同的班级管理者有不同的管理理念继而形成不同的班级管理风格,决定着班级健康发展与否。1.以人为本

(1)哲学: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哲学转向,关照人本身(2)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治国理念(3)管理学:

A科学管理学派:把人视为工厂里的机器

B组织理论学派:重新认识人在组织中的地位,重视人的作用

C现代管理理论:注重研究人的行为和人的需要,人本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彼得·圣吉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和需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管理。2.系统优化 什么是系统?

系统由若干个相联系的分系统组成。班级作为一个组织系统,由众多要素构成。3.民主管理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4.素质提升

(1)应试教育的弊端 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分数(2)素质教育

将重心从知识授受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10.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资料 篇十

1.财务关系: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

关方面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2.货币时间价值: 指资金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价值差额,它表现为资金周转使用后的价值增值额

3.票据贴现: 指企业把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贴付一定利息以取得银行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

4.股票分割: 指将面额较高的股票交换成面额较低的股票的行为。

5.债务和解: 所有的债权人都按照一定的比例削减自己的债权数额,同意只收回部分债款。 6.股票 : 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凭证;

7.最佳资本结构: 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8.违约风险: 指债券的发行人不能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

9.现金浮游量: 指企业账户上的现金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显示的企业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 10.现金股利: 股份公司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股东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主要方式

11.风险报酬额: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

12.内部报酬率:指能够使用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 13.资本成本: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14.股利无关论:又被称为完全市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股利的支付及数额的增减不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态度,因而不会改变公司的市场价值。

15.收账政策:指当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如期收回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和方法

16.负债资本:企业以在一定时期肭偿还本息为条件筹集的资本

17.联合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对于营业总额变动率的倍数。

18.风险报酬率: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率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率。

19.经济订货批量:指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

20.绩效评价指标:指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衡量的尺度。

21、浮动利率:指在借贷期内可以调整的利率

22、可转换债券:债券持有人在约定的期限内可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

23、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和流出最的差额

24、订货点:订货下一批存货时本批存货的储存量

25、平衡记分卡:抛弃传统的单一测评方法,建立一种能够反映多个方面的绩效指标,并同时能够对它们进行检查考评的制度。 26.固定利率 27.直接筹资

28.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29.预防动机 30.绩效计划 31、年金 32、债券 33、资本结构 34、财产股利 35、新设合并 36、利息率 37、认股权证 38、资本结构 39、股权登记日

40、物流企业绩效评价 41、物流企业 42、狭义的资本结构 43、获得指数 44、ABC控制法 45、股票股利 46、营运风险 47、股权登记日 48、担保贷款 49、单利现值 50、财务管理 51、财务管理环境 52、票据贴现 53、股票 54、订货点 55、债务和解 56、市场利率 57、权益资本 58、非系统性风险 59、营运资金 60、平衡计分卡 61、货币时间价值 62、负债资本 63、现金净流量 64、现金浮游量

65、现金股利

1.简述影响风险报酬率的因素。

三个因素:无风险报酬率、标准离差率、风险报酬系数

2.简述资本结构的作用。

1、一定程度的`债权资本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2、合理安排债权资本比例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3、适度的债权资本比例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

3.保守型投资组合策略具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基本上能分散掉全部的非系统风险;投资者不需要具备高深的证券投资专业知识;证券投资的管理费用比较低。缺点:投资组合所能获得的收益不会高于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平均收益。

4.简述经济订货批量的一般公式必须假设的基本前提。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的总需求量可以准确地预测;存货的耗用是均衡的,即按一个准确的比例逐渐耗用;不可能出现缺货情况;存货的价格稳定,不存在数量折扣;存货的订购数量和订购日期由物流企业决定,当存货数量降为零时,下一批存货能马上到位。

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是什么?

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预计的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一般大于实际利率

6.融资租赁具有哪些特点?

一般由承租企业向租赁公司提出正式申请,由租赁公司购进设备,租给承租企业使用;租赁合同比较稳定,在规定的租期内非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中途解约,这有利于维护双方的权益;租赁期限较长,大多设备使用年限 的一半以上;由承租企业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保险;租赁期满时,按事先约定的办法处置设备,通常由承租企业留购。

7.简述资本成本的作用。

资本成本是选择筹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确定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资本成本是投资决策的依据;资本成本可用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8.债券投资具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本金安全性高;收入稳定性强;市场流动性好 缺点:通货膨胀风险较大;没有经营管理权 9.简述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限制条件少;筹资速度快;设备淘汰风险小;到期还本负担轻;

缺点:资本成本较高;不能享有设备残值; 10.简述综合成本比较法的一般步骤。

首先,计算各种资本的比重及其各自的资本成本; 其次,计算每个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

最后,比较每个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成本最低的为最佳方案

11.简述采用锁箱系统的具体做法。

首先,在业务比较集中的地区租用当地加锁的专用邮政信箱,并开立银行存款账户;

其次,通知顾客把付款邮寄到指定的邮政信箱;

最后,授权公司邮政信箱所在地的开户行每天收取邮政信箱的江款并存入公司账户,并定期送回公司总部。 12.简述确定订货点时必须考虑的因索。

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提前时间;预计最长的提前时间;保险储备 13.简述综合资本成本的内涵。

也叫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在个别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资本成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企业全部长期资栓的成本率 14.投资决策中采用现金流量的原因是什么?

采用现金流量有利于科学地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采用现金流量使投资决策更加客观;

15.简述评估客户资信程度高低的“5C“系统。

客户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 16.物流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依法分配原则;分配和积累并重原则;各方利益兼顾原则;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17、简述物流企业财务活动包括的内容。 18、简述人们进行风险投资的原因。 19、简述发行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20、简述成本分析模型的计算步骤 21.简述财务管理的原则。

22.简述证券投资组合的三分法。

23.简述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步骤。 24.简述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

25、简述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经济因素内容。 26、简述吸收直接投资具有的优点。

27、简述值得进行投资的债券所含有的信用等级。 28、简述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包括的内容。 29、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包括哪几种形式? 30、简述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的区别。 31、简述内部内部长期投资具有的特点。 32、简述存货的功能。 33、简述计算标准离差的步骤

34、简述普通股在权利义务方面的特点。 35、简述联合杠杆的作用。 36、简述传统债券投资风险的内容。 37、简述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38、简述股票投资的优缺点 39、简述边际资本成本的规划步骤 40、简述市场风险

41、简述财务杠杆的风险分析内容。

42、简述保守型投资组合策略的优缺点。 43、简述完全市场理论的基本含义。 44、简述传统财务评价的局限性。 45、简述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46、简述利率风险。

47、简述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系统中常用的标准。 48、简述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 49、简述筹资的概念。

上一篇:民间故事或民间传说3个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