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2024-09-0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13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篇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1、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部门职责、监测、预警、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

2、定期对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组织演练。

3、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并进行行动态管理。

4、疫情报告。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

6、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病人。

7、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篇二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桌面演练,案例,训练平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2012年全国网络直报的Ⅳ级以上事件1 117起,其中传染病事件占77.98%,食物中毒事件占17.64%,其他事件占4.38%[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除了患者急救以外首先是原因调查,而原因调查关键在于调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现场流行病学技能, 而技能的训练需要通过演练和实战中得到提高。近年来,对于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应急机制、处理物资储备机制等研究较多[3,4,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置演练次数普遍较少, 突发应急演练能力亟需加强,模拟演练效果有待提高[6]。市级疾控机构也提出应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与技能训练[7]。为此各地卫生部门也努力组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和大比武等活动。演练形式上采用桌面演练还是实战演练[8],这与演练的目的、内容、资金等有关。由于桌面演练的花费少,筹备时间短,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也可以具有一定的现场感,备受大家欢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演练内容重点是案例分析,采用桌面推演更为合适。但桌面推演一直以来依靠人工提问、纸质回答的形式,效率低下。为此我们于2014年开发了网络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桌面演练软件,搭建桌面演练平台,收集各典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编制演习材料,应用于基层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理的演练,提高演练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的年会和发布的现场报告、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及日常工作中,收集整理,选择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案例。

1.2方法1收集的案例补充原始调查数据, 经科学加工形成演练用典型案例。并分类形成不同演练科目。2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采用计算机语言开发演练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可以在不同地区多人同时参与的演练平台。系统的拓扑结构见图1。3将各类案例及标准答案录入服务器,并便于查询选择。其流程见图2。4组织各地应急处理相关业务人员组成演练小组,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演练科目, 最后由专家通过计算机阅卷评分和点评。

2 结 果

2.1编写经典案例及参考答案并形成演练脚本通过收集全国的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CFETP) 的现场报告、 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及日常工作中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原始调查数据, 找不到原始数据的根据医学和流行病学理论适当补充原始调查数据, 并重新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形成演练用的各类典型案例。 根据 《 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将每个案例还原成从发生到调查结束的实际调查过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重要环节和演练目的提出问题。 考虑到在突发事件实际调查过程中一般不会有封闭性问题,因此大多采用开放性问题,这就意味着标准答案应该是要点,评分也要人工批阅。 因此每个案例首先给出背景信息,随着调查的进展,每一步提出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和标准答案( 要点) ,所有案例整理出背景-问题-参考答案的格式,答案中标出要点。 重点注意提出问题的规范性和标准答案的科学性, 尤其问题要避免产生歧义。 完成每个案例后,根据难点设定标准分值权重和每个回答要点的标准分, 适当调整后形成总分。 并规定每个问题答题的时间。 最后形成演练脚本。

2.2分类建立演练脚本 ( 案例) 科目根据事件的性质、内容和演练的目的、类别进行分类,各案例均设定类别:1单项演练、2综合演练;目的:1检验性演练、 2示范性演练、3研究性演练;内容:1传染病、2食源性疾病、3水源性疾病、4职业中毒、5慢病、6不明原因、7其它、8综合。 整理出了5个不同类型的演练案例。

2.3开发软件, 利用网络技术形成演练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 基于ASP .Net 4.0平台开发,MVC架构,数据层采用HIBERNATE, 和逻辑层展现层完全分开。采用基于.Net平台IOC/AOP等技术。数据库设计中背景和答案能输入文本和图片。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或互联网和开发的软件形成演练平台。开发的软件具有以下功能。1演练脚本( 案例) 的录入、修改、查询。按背景-问题-答案-得分-时间顺序录入、修改。对各种案例可以查询。2分数、时间自动计算。针对需要调整的分数、时间返回到问题、答案、得分、时间处进行修改。3演练者录入、修改、确认提交。参演者选择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并有剩余时间的提示。每题确认提交后不允许修改,限定时间到后强行提交。4阅评。按题目顺序排列,逐题对参演者的每题答案进行阅卷,界面上有标准答案和标准分对照, 根据要点确定并修改每题的得分( 默认为标准得分) 。要点用红色醒目标出。5统计得分。以参演者为行、问题为列自动统计得分,列有合计总分,行有平均分。第1列有标准分。并能导出统计表。点击问题可以弹出问题和标准答案,点击参演者可以弹出参演者的问题和答案。便于专家点评。6查询。参演者可以查询每个问题和自己的回答,但不能修改。并查看得分和总分。7维护。参演者权限的分配等功能。

2.4组织演练, 检验平台的效果利用构建的演练平台, 统一组织各市、区一线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队伍,模拟现场,以3人为一组代表单位参加应急演练培训,先通知各单位携带2台笔记本电脑,安装好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软件和google浏览器,确定时间,在有网络的地点集中。测试1台计算机在演练平台是否能正常运行,在确保没问题的情况下,选择好演练案例,组织者统一口令开始演练,并计时。自动出现背景-问题-回答 ( 另1台计算机可用于计算) ,逐题回答提交直到全部答完,自动结束,临时休息。期间专家同时根据标准答案要点逐题阅卷评分,评分结束,自动分类、分组统计得分合总分,根据得分结果,调出回答要点进行点评。通过实际平台应用,检验了效果,与以往人工演练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节约了时间,原来1天的演练缩短为半天;二是组织方便,专家分析点评方便。三是各参演队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充分体现公证公平,演练现场井然有序;四是如果采用远程演练,可以大大节省演练费用;五是完全可以用于比赛。

3 讨 论

3.1桌面演练适用于基层业务流调人员的培训和技能的提高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都赋予了疾病控制机构流行病学调查的职责。流行病学调查也正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中调查分析事件原因的最重要环节。而流行病学调查专业性、实践性强,又有着自身的特点,不同于治疗,不需要医疗设备等物资和条件,主要通过访谈,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大多情况下通过电脑来完成, 而且如不熟练应用统计软件就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桌面演练比综合演练更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演练。黄克钢等[9]的调查显示当前疾控中心卫生专业人员应急处置、流调能力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桌面演练的形式培训基层专业人员,提高其流调技能,改善流调质量。不需要象综合演练那样要较长时间准备,设计方案,组织协调多个参与部门[10,11,12]。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不会消耗大量公共资源。对于疾控中心来讲重点在于锻炼足够人数的队伍,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了, 对于专业人员来讲主要是提高其流调技能, 这就要求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演练和实践才能达到目的。近年来中美合作CFETP项目培训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现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特别推崇“干中学”的理念,但培训周期长,又受师资的影响,很难在基层全面推开。桌面演练正好体现了“干中学”的理念,通过实战性的案例分析来锻炼基层业务人员的流调分析能力。通过经常性桌面演练达到多、快、好、省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流调技能。

3.2桌面演练平台的搭建提高了桌面演练效率应急演练是训练、评估、检验、改进应急管理能力的核心手段和应急准备的重要内容。美国将应急演练大体分为讨论型演练和实操型演练两类, 桌面演练( TabletopExercise) 由于形式灵活、不受场地限制 、省时省力、投入少、训练机会大增、可提供协同的模拟训练环境、能够开展多种决策结果分析等优点, 逐渐成为应急模拟演练的主流。并借助计算机、大屏幕液晶板、三维模拟技术、电子地图及演练程序包等实现电脑模拟演练( Computerbased simulation)[13]。近年来,我国应急演练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在互联网+的时代,搭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桌面演练平台也是一种尝试,平台建成后,可以随时随地将设计好的演练内容事先输入平台中, 克服了过去演练过程中依靠人工提问、使用纸质回答带来的不统一、不规范,不公正、不公平,现场较为混乱的相互影响的局面,减少了人为因素,方便了演练现场的管理,平台的自动评分节省了演练评价的时间, 可以实现当场得出结果和评价,提高了演练效率和质量,更能有效地发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技能的训练、评估、检验、改进的作用。搭建开放性平台不仅可以用在流行病学调查训练方面, 如在演练内容中增加讨论性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部门协作、资源准备、报告管理等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中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问题类型可以开放式的,也可以是封闭式的,同样能发挥公 共卫生突 发事件处 置中其它 方面的训 练作用。

3.3演练脚本要围绕演练目的和目标设计 , 以求科学实效演练成败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达到演练目的和实现演练目标。以需求为导向,才能令人满意[14]。演练脚本是关键[13]。如为检验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规范、指南等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演练脚本中事件情景设计应多样化,检验不同性质的事件、不同规模、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等条件下是否能顺利实施、规范、指南预案。设定的目标应该是否达到预案要求的百分比,找出不合实际的规定,有利于完善预案。如为培训初级对象,帮助基层卫生人员熟悉预案,演练脚本情景设计要简单, 重点放在预案中的比较明确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处置程序上,起到示范的作用。如为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演练脚本设计中应以讨论为主。目标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科学的方案。如要使参演者掌握单项的或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薄弱环节,在演练脚本中就要加大这些内容的比重。根据不同专业参演人员也可以设计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演练脚本。同时演练脚本应根据各种真实的案例,经过科学加工形成。演练前应多方征求各路专家意见,模仿参演者预演,尽量不出现歧义,从而保证演练实际效果。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篇三

答:4月14日,国务院第四次常务会议作出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决 定,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根据会议精神,国务院法制办、卫 生部组成起草工作组,在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提交国务院常务 会议审议的条例草案。5月7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5月9日,温家宝 总理签署公布施行。

条例的施行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提供重要法律保障,并将在当前的非 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总结了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国际一些好的做法,重点解决了突发公 共卫生应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准确、反应不及时、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确定了应急 处理指挥体制、制定应急预案及其启动程序、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制度、疫情报告、通报和发 布制度,以及人员隔离、群体防护等应急处理具体措施,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对应急处理经费和生活困难者的医疗救助也作了明确规定。 条例的实施对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有效应对当前或今后可能发生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都将发挥重 要的作用。

条例不仅适用于传染病的防治,还适用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 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答:条例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社 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 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概括地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突发性事件 ,它是突如其来的,不易预测的;二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发生,具有公共卫生属性;三是对公 众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凡是具备以上三个特征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都在条例适用范围之内。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或依法增加 的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大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 多个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是指危害严重的急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处理应急事件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首先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这是减少各类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保证,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

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中国是一个欠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 不高。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公共卫生设施较差。一旦发 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伤害,也会使国 家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坚持预防为主,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方针,也是 卫生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

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要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 、加强合作的原则。

统一领导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成立应急指挥部,对处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都要在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依照 条例的规定,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分级负责是指全国性的突发事件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突发事件,由国务院设立全 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的应急处理工作;地方性突发事件, 由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 理工作。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要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决定 是否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做出反应,搜集、报告疫情及有关情况,立即 组织调查,组织医疗队伍,积极开展救治,并向政府提出处理建议,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 制突发事件事态发展。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是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各有关部门、学校 、科研单位等要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问: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作出贡献的人员以及因参与应 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国家给予什么样的照顾政策?

答:为鼓励战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条例做出 了一系列规定。第一、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医疗卫生人员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主力军,在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救治过程中,接触 传染病病毒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风险很大。给予这部分人员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既体 现了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又有利于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工作。第二、对参加突发事件应 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参加突发事件处理的,除医疗卫生人员外,还有 生产经营企业的职工、志愿者等各方面人员。对所有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 人员,人民政府都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这表明了政府对公民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肯定 和鼓励,有利于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 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第三、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风险很大,有可能危及参加处理工作人 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致病、致残和死亡的人员,给予相 应补助和抚恤,既是对他们的补偿,更是对他们工作的褒扬。

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卫生部门的职责作了哪些主要规定,在当前疫情 还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卫生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贯彻落实呢?

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卫生部门负有重要职责,条例作了明确规定 。

卫生部要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 要求,制定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报告系统;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立 即向国务院报告;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和信息发布工作;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 及时宣布或提请国务院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和重大中毒事件,及时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等。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向公众开展应急 知识教育,指定有关机构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保证监测和预警系统正常运转,定期对医 疗机构卫生人员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应急演练,推广先进技术;按时、准确向当地政府 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等有关情况,对突发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宣传防护知识, 对易受害人群采取防护措施等。条例还对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职责做了具体的明确规定。

为了确保落实条例规定的卫生部门职责,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和条例的有关规定,针对当前非典型肺炎防治亟需解决的问题,制订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防治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经部务会审议后,5月7日与条例一起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行了 研究和讨论,于5月12日以卫生部第35号令发布施行。管理办法对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的有 关规定进一步予以明确、细化。

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 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承担何种责任?

答: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 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 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完成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 的,承担何种责任?

答: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 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 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承担何种责任?

答: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 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承担何种责任?

答: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 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 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承担何种责任?

答: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 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 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 、缓报或者谎报的;(二)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三)未依照本条例 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四)拒绝接诊病人的;(五)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 理指挥部调度的,承担何种责任?

答: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 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 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依 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 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 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 术分析和检验的,承担何种责任?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篇四

(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 2003年376号令),预防和控制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广大旅客、铁路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运输生产秩序,结合铁路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国内突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并有可能借铁路传播的事件;铁路车站、列车发生 3人以上集体性或有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3人以上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

第三条 铁道部统一领导、指挥铁路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消除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疫情借铁路传播或事态扩大。

2、做好旅客、铁路职工家属的健康保护。

3、保证突发事件急需物资运输。

4、做好病人的医疗救治。

第四条 铁路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应坚持以下原则,最大程度地减低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和危害。

1、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反映及时、措施果断。

2、领导负责、分级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

3、防治结合、专群结合、路地联控

4、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五条 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应给予适当补助;对做出贡献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或抚恤。

第二章 组织保障体系

第六条 铁道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织保障体系,实行领导负责、逐级落实、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网络指挥系统和疫情报告制度。

第七条 发生突发事件事,铁道部成立“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卫生工作的部领导担任,部内卫生、外事、运输、安全、公安、宣传等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协调开展工作。

第八条 部属各单位相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和指挥机构,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九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服从国家统一指挥的前提下,发生在铁路范围内、需要两

个及两个以上铁路局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时,由铁道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并协调处理。突发事件仅限于铁路局、分局管辖范围内时,原则上由铁路局、分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具体处理工作;必要时,由铁道部统一指挥。

第三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十条 部属各单位要制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预防工作检查监督和效果评价制度,确保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落实。

第十一条 铁路站车应加强对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防病信息和技术措施的广播宣传,提高广大旅客的防范意识。加强对站车工作人员识别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使其掌握铁路常见应急处理事件的报告、防范、处理方法。

第十二条 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有关公共卫生工作,提高站车和铁路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水平。

第十三条 加强对铁路职工、特别是站车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保证清洁和饮食卫生,提高防御疾病能力。

第十四条 铁路站车按照规定配备医疗救护药箱、应急设备以及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第十五条 铁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的预防、治疗、检测、控制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第十六条 加强卫生机构建设,健全信息网络、配备食品、有毒化学物、微生物等突发事件检测设备,提高铁路系统疫情检测、卫生检疫、医疗救治、追踪调查和疫情处理等方面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水平。

第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卫生、科研机构开展预防控制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工作。

第四章 信息报告制度

第十八条 铁道部在全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铁路局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2小时内报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1、旅客列车上发生三十人以上旅客食物中毒或有人员死亡。

2、铁路沿线城市人民政府宣布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流行。

3、铁路单位职工发生三人以上职业中毒事故或发生死亡事故。

4、铁路运输过程中有毒化学品泄露引起公共人群急性中毒。、铁路运输放射性物质包装失去屏蔽效能,放射性物质撒漏或丢失。

第十九条 发生本办法十八条一、三、四、五款情形时,各铁路局卫生主管部门应在 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 铁路站车发生 30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重大食物中毒需要立即组织抢救病人时,执行公务的卫生、客运人员科直接向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缓、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

第五章 应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国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铁路采取措施时,由铁道部决定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各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铁路局、分局决定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向铁道部报告。铁路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铁路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向铁道部报告,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初步处理建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决策,组织各成员单位按照“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展工作。

第二十三条 铁路各级卫生部门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对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技术咨询,指导相关单位预防和控制疫情在铁路职工和家属中传播;及时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组织控制和消除疫情。

第二十四条 铁路各级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突发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为抢救、隔离、运送病人提供安全保障,协助卫生部门对拒绝安规定隔离处理的传染病患者和接触者依法强制执行,打击利用突发事件扰乱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稳定,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第二十五条 铁路各级运输部门负责组织客货运输部门防止和控制疫情借铁路交通工具传播,保证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过程中的人员、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的运输。

第二十六条 铁路各级外事部门负责掌握进出境旅客的情况和信息,组织协调处理涉外有关工作;指导铁路有关部门配合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做好铁路口岸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各类货物需要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药械等物资优先经铁路口岸及时运送。

第二十七条 铁路各级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组织职业危害事件的现场勘察、事故原因及定性分析

第二十八条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铁路各单位做好职工、家属和旅客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二十九条 计划、财务部门负责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设备经费。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分别给予领导者、直接责任者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留用查看、开除等相应处分。

1、对突发事件隐、缓、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缓、谎报,对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不力、工作失职,造成一定影响和损失的;

2、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3、未按照优先安排的原则,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运输的;

4、突发事件发生后,对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

第三十一条 铁路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铁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

1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瞒报的;

2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未按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4拒绝接诊病人的。

第三十二条 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部核备。

5.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篇五

六、交通意外 现场人员在现场需要遵循的原则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包括伤员、施救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将失事车辆引擎关闭,拉紧手刹或者用石头固定车轮,防止汽车滑动。打开危险警示灯,要建立警告标志向其他车辆发出警告。

六、交通意外 现场人员职责 对现场情况进行拍摄; 记录撞人车辆的情况和车牌; 如果对现场情况有把握的情况,可以为伤员提供简单救护,最好交给专业急救人员处理。注意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并负责向交警讲述故事情况。

七、突发电梯停电事件 突发电梯停电的紧急应对 在电梯意外发生时,有些疾病患者也会因为意外而引起病情突发,如:脊椎损伤,癫痫,哮喘等; 可以利用警钟或者对讲机、手机请求帮助。当受到外界环境限制时,可拍门呼救;或脱下鞋子敲打,请求他人帮忙。不要试图打开电梯门、电梯天花板。

七、突发电梯停电事件 电梯停电或急速下坠时正确操作 不管有多少层楼,都须赶快按下一每一个层楼的按键。当电梯突然来电了,就可以脱险。如果电梯内有手把,请一只手紧握手把,整个后背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膝盖呈弯曲姿势。

七、突发电梯停电事件 注意事项 发生脊椎骨折时:应立刻帮助伤员平躺在坚硬的地板上,并且搬运时注意保证脊椎不能弯曲,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口中有异物时:立即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且马上拨打120,向医护人员求救。运送伤员时:应该使用门板或者木板等硬的、平的材料进行搬运。忌:使用一个人抬手,一个人抬脚的方式搬运伤员。哮喘发作症状 哮喘发作时:伤者会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费力,胸部紧迫感、烦躁不安、出汗、端坐呼吸,并有喘鸣。应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搀扶病人靠在电梯内壁,可以协助患者呈坐位或者半卧倒位。解开紧身衣扣,避免胸腹受压和不必要的搬动。Thank You!(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物流081班上传)* 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主讲人: 2010年亚运志愿者培训 赛事骚乱事件 恐怖袭击事件 场馆踩踏事件 场馆火险事件 4 1 2 3 建筑物坍塌事件 交通意外 突发电梯停电事件 5 6 7 Contents近十年奥运会突发事件及结果 年份 举办地 突发事件 结果 1972 慕尼黑奥运会 恐怖分子劫持枪杀人质 9名人质全部丧失,8名恐怖分子被消灭,1名警察和一名飞行员牺牲 1976 蒙特利尔奥运会 非洲集体抵制事件 坦桑尼亚等过拒绝派队出席,阿尔及利亚等代表国虽去了蒙特利尔,但在开幕后不久即退出比赛 1980 莫斯科奥运会 美国、西德和日本等体育强国和30多个国家抵制 莫斯科奥运会的收入大减,奥运会奖牌大多为体育强国苏联和东欧国家获得 1984 洛杉矶奥运会 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报复性抵制 奥运会的经济收益大大受损 1988 汉城奥运会 奥运前一年大韩航空航班爆炸 1992 巴塞罗那奥运会 运动员下榻的索菲亚公主发电发生大火 1996 亚特兰大奥运会 奥林匹克公园内舞台发生爆炸 2人死亡,200与人受伤 2000 悉尼奥运会 无重大事件 2004 雅典奥运会 无重大事件 2008 北京奥运会 遭部分西方国家抵制 及时取缔发动抵制行为的“藏独”、“法轮功”等组织,协调大国领导和媒体支持奥运,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上溯奥运史,除了运动员的光荣与梦想、举办国的努力与荣誉、开幕式的瑰丽与传奇外,还夹杂着震惊全球的枪声、爆炸、尖叫、恐惧。突发事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应对 大型赛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社会安全事件 赛事骚乱件事 恐怖袭击 人群踩踏 事故灾难 火灾 爆炸 建筑物坍塌 交通意外 电梯事故 1985年5月11日 1964年5月24日 1989年5月7日 在英格兰谢菲尔德的希尔斯堡球场举行了足总杯半决赛,利物浦对阵诺丁汉森林。由于在球门背后的3号和4号看台人员拥挤,致球迷你推我撞,部分球迷拼命推翻围栏往外逃生,造成9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在英格兰布拉德福德的一场友谊赛中,球迷看台突然起火,人群发生混乱,共有56人在这场事故中去世,265人受伤。秘鲁利马的国立体育场举行了奥运会南美洲足球预选赛阿根廷与秘鲁队的比赛。由于主队球迷对此判罚表示不满,引而迁怒客队球迷,并爆发大规模球迷骚乱,酿成318人死亡、500多人受伤的惨案。

一、赛事骚乱事件 英格兰谢菲尔德的希尔斯堡惨案 秘鲁首都利马惨案

一、赛事骚乱事件 应急要点 发生球场骚乱时,志愿者应立即提醒看台观众;避免在看台上来回跑动。迅速指导观众有序地向自己所在看台的安全出口撤离; 周围人群处于混乱时,不要盲目跟随移动,应选择安全的地点停留,(如呆着自己的座位上),以防被挤伤; 远离栏杆,以免栏杆被挤折断而伤及自身或被挤出坠伤; 疏散时,特别要注意保护好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不要拥挤并保证疏散有序。

一、赛事骚乱事件 注意事项 志愿者自身应具有防范意识,留意场馆的安全出口 自觉遵守赛场规定,维护赛场秩序 当发生骚乱时,志愿者应告知观众哪些事情不可做,如翻墙、相互拥挤等。1996年7月27日凌晨1点15分左右,专为亚特兰大奥运设立、紧邻主新闻中心的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一个舞台发生震天动地的爆炸,造成2人死亡,200余人受伤,主犯潜逃7年后方被抓获。爆炸发生时,奥林匹克公园内人山人海。2008年,斯里兰卡马拉松赛遭遇自杀式恐怖袭击,一名自杀式袭击者伪装成参赛运动员,在发令枪响时引爆了绑在身上的炸弹,造成一名国家队教练和一名选手在内12人死亡,90余人受伤。

二、恐怖袭击事件

二、恐怖袭击事件 爆炸 枪击 劫持 纵火 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恐怖袭击常规手段 生物恐怖袭击 核辐射恐怖袭击 化学恐怖袭击 网络恐怖袭击活动 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播、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受到辐射照射; 利用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禽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利用网络散步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恐怖袭击非常规手段

二、恐怖袭击事件

二、恐怖袭击事件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者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徘徊 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 车内人员异常 车辆停留置异常 状态异常 车辆时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车灯是否破损或者异物填塞,车体表明是否附有导线或者细绳 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者人员密集场所 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者态度蛮横、不愿意接受检查:发现检查人员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二、恐怖袭击事件

二、恐怖袭击事件 场馆遭遇枪击应急处理措施 立即卧倒,借物掩护 及时报警,择机逃生 检查伤情,自救互救 协助调查,禁止谣言。查因报警 尽快掩蔽 迅速撤离 化学、核辐射、生物恐怖袭击应急处理措施 不要惊慌,从视、听、嗅等感觉来判断事故性质,进一步判明情况。并立即向110、119、120和现场保安求救。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物品遮住身体和口鼻,如立即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最好及时戴上防毒面罩,利用大衣、墙壁等进行隔离。尽快有序、逆风的方向组织群众撤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二、恐怖袭击事件

二、恐怖袭击事件 化学、核辐射、生物恐怖袭击应急处理措施 自救互救:发现有人中毒,要将其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注意保暖。协助工作:听从安保部门的指挥,配合做好后续工作。注意: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说明具体位置、包装标识、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二、恐怖袭击事件 遭遇恐怖抢劫应急处理措施 人员聚集地区遭到抢劫,应大声呼救,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尽快报警。僻静地方或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应放弃财务,确保人身安全。待处于安全状态时,尽快报警。尽量记下歹徒的人数、体貌特征、所持凶器、逃跑车辆的车牌号及逃跑方向等情况,并尽量留住现场证人。采取正当防卫时,应有限度。2006年2月4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个体育场发生踩踏事件,至少造成66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警方称,有人大喊体育场内有炸弹是造成这起惨剧的原因。1982年10月20日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进行的欧洲足协杯苏联斯巴达克队对荷兰哈尔列姆队的一场比赛,在终场前20秒钟苏联队攻入对方一球,已出场的观众又进入场内,与出场观众相互挤撞,致使340人丧生。2010年3月29日进行的世界杯预选赛科特迪瓦队主场对阵马拉维队的比赛开始前,体育场的一面墙突然坍塌,致使附近的观众在恐慌中夺路逃离现场时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了至少19人死亡,132人受伤。

三、场馆踩踏事件

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前面有人摔倒,后面的人没有留意,没有及时停下脚步。场面失控,人们惊慌失措,在慌乱的逃生中,互相拥挤踩踏 当人群过于激动出现骚乱时,也容易发生踩踏。或者因好奇引发大量人气聚集,无序流动引起踩踏伤害。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的地方去探查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发生踩踏事故。

三、场馆踩踏事件 如何安全脱险 首先,要熟悉、亲自查看工作场所的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一旦发生危险,可以有目的地引导观众脱险。其次,如果发先拥挤踩踏现象,要及时拨打110、119、120或与现场的警务安全人员、场馆工作人员等共同协调疏导。

四、场馆火险事件 场馆内发生火险时,如何自救互救及疏散群众? 协同各区域安保及工作人员立即携带安全出口备用钥匙、手电筒或应急照明灯; 打开每个房间门,引导、帮助区域人员撤离到疏散集结地集中; 检查每个房间,确认无人后,锁上房门,并做好记号。

四、场馆火险事件 火势蔓延时,如何逃生? 尽早报警:119、110、120。报警时注意:避免无效报警。避免延误报警的时机。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以及被困人员多少。最后一定要留下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火灾发生,立即与场馆安保人员联系,启动场馆内消防设施,敲响警铃或直接报警。火灾发生时,及时组织灭火,组织人群尽早撤离 马上脱离热源,要迅速逃离现场,为避免有毒气体伤害,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或将衣服弄湿后捂住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撤离 切勿喊叫、奔跑,以免风助火威,选择安全楼梯逃生。如被困三层以上,不可乘电梯逃生,也不要轻易从高处跳离

五、建筑物坍塌事件 坍塌现场处理(工程质量、爆炸、火灾地震、飞机撞击等)建筑物出现裂缝、异常声响时,志愿者应立即向现场工作人员报告; 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协同现场的工作人员转移人群至安全地带。

五、建筑物坍塌事件 如何选择最佳躲避空间 露天体育馆时 靠门口人员可向场馆外转移 场馆内的向场馆中心转移(空旷地带)室内场馆 向房间或者四个墙角转移或在桌底避险

五、建筑物坍塌事件 避险时注意事项 避避险时要镇静 蹲下或者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用手提包等物品盖住头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五、建筑物坍塌事件 坍塌后现场处理 主要任务是汇报坍塌部位和范围,可能涉及的受害人数,收集、提供受害人、失踪人员在倒塌前最后出现的位置。采取先易后难,先挖后救,挖救结合,先救命后治伤,先重后轻的原则,展开救护。对埋在瓦砾中的幸存者,先建立通风孔道,使头部暴露在外面后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秽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防缺氧窒息。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篇六

应急处理工作预案(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376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广大公众及我院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特制定医院防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一、总则

(一)本预案所称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重大医疗事故、核素泄漏、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预防为主、强化训练、适时演练、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谁主管谁负责、及时应对、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科学处置、协调合作的原则。

(三)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有不负责、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扰乱医疗秩序等按相关法律和医院奖罚制度严肃处理。

(四)对参加突发事件处理的工作人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作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院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一)医院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指挥部,并下设“医疗安全救护指挥组(专家组),行政联络宣传组,后勤设备保障指挥组。

突发事件应急抢救指挥部由医院党政领导负责,其成员包括院长办公室、医务、护理、预防保健科、信息科、门诊部、总务、设备、保卫、党办、工会、物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总指挥:院长

副总指挥:值班副院长和分管副院长

办公地点及电话:

每周一至周六全天,院长办公室

电话:外线:内线:

法定假日、三休期间:总值室

电话:

(二)1. 医疗安全救护指挥组

组长:医务科科长、预防感染科科长

组员: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预防感染科全体工作人员

办公地点:医务科办公室

电话:外线: 内线:行政联络宣传指挥组

组长:院长办公室主任

组员: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

办公地点:院长办公室

电话:外线: 内线:

2. 后勤设备保障指挥组

组长:总务科科长

组员:总务科全体员工

办公地点: 总务办公室

电话:内线:

3. 设备保障指挥组

组长:设备科科长

组员:设备科全体员工

办公地点: 设备科办公室

电话:内线:安全保卫组

组长:科长

组员:保卫科全体员工

办公地点: 保卫科办公室

电话:内线:

(三)科室应急抢救领导小组:组长行政科主任,组员业务科主任、护士长技术骨干等组成。

三、工作职责和任务

(一)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抢救指挥部工作职责任务

1.下达和执行上级领导主管部门的决策和指令,组织、协调、调度各小组的抢救工作,应对预案和组织实施;

2.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员对事件的后果评估;

3.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救险、现场救援等培训、演练;

4.组织相关专家对突发事件恢复工作的效果评价与医院重建工作;

5.根据事态变化和实施预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或失误及时修订、补充、调整本预案。

(二)医疗安全救护指挥组(专家组)工作职责

1.在医院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制定本组的应急方案及院前救治队伍的组成,定时检查、更换急救设备、药品、物品,保证随时能够参加抢救工作。

2.在紧急抢险中,有权重新整合,调配全院各科室的抢救仪器及用品包括病床、隔离区域的重新组建。

3.修订急救制度,保证国家及医院相关预案的具体实施。

4.接到紧急抢救指令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科室做好接受病员的准备工作,并赴抢救现场指挥救治工作;

5.根据指令,尽快组织好支援其他医院援外医护队伍、车辆、设备、药品等。

(三)后勤设备保障组工作职责

1.下属各科室、班组成立以科长(副科长)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制定本部门的应急措施,如:应急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紧急疏散线路方案等,定期检查更换应急物资、设备,随时确保投入突发事件的抢险。

2.在紧急救治中,保证水电供应、通讯畅通、电梯运行良好、急救用车辆和病员与职工的用膳卫生。

3.负责医院内环境安全类突发事件如:水、电、火、医疗设施等质量安全的检查维护管理,重大灾害疏散道路的畅通无阻。(附:医院重大灾害事故紧急疏散方案、病房、手术室、ICU发生火灾、水灾、停电等应急预案)

(四)行政联络宣传指挥组职责

1.下属科室成立以科长(副科长)为组长的突发事件领导工作小组,制定本部门的应急措施;

2.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掌握灾情动态,负责与行政主管部门请示、沟通、汇报,与媒体的交流;

3.向广大员工及来院的群众宣传防灾知识,及时报告灾情,动员广大员工做好防灾、抗灾工作;

4.关心和安排医护人员及病员生活;

5.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安抚工作。

四、预测和预警机制

(一)建立医院突发事件监测体系,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其它成员包括门、急诊、感染科门诊、各临床科、医技科兼职的情报员等组成“监测预警小组”,负责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并且实施、演练,落实专人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并定期在医院医疗信网上公布、预警告诫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二)医院所有科室部门均为突发事件的监测单元,每名职工均有监测的责任和报告义务;

(三)建立医院食堂卫生监督检查制度,组织有关技术力量定期对食堂各环节食品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尤其在传染病高发季节,要做到实时监控。

(四)根据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是局部还是全院,医院设定两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黄色预警:仅影响医院部分地域或部分科室且危害较小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为相关部门及人员。

红色预警:影响医院整体工作或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为全院所有部门及人员,医院突发事件指挥部下设的三个组马上启动工作。附:传染病预警、预案

五、报告信息发布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医院职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及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预防保健科:、医务科、后勤总务科、节假日三休时总值。

(二)各职能部门接到报告的同志应将情况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并组织人员,根据指挥部领导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或应对突发事件。

(三)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件的级别立即组织力量(监

测组),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认,对重大突发事件要立即向市卫生局医政科报告的同时,向医学院主管部门报告;对重大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立即以最快方式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启动卫生部直报网络。启动相应防护控制措施,保障人员安全,防止交叉感染。(附:网上直报程序图,及医院突发事件报告程序图)。

(四)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漏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报、缓报、谎报。

(五)医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由医院行政联络宣传指挥组具体负责,信息发布应及时、正确、全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指定医院新闻发言人,严禁其他人参与发布信息,保证其透明度和权威性。

六、培训和演练

(一)各主管部门应认真研究各自主管范围内最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将排在前5位突发事件做重点。估计可能发生情况,拟定应该采取的对策,制定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实施模拟培训。

(二)全方位培训(包括临时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进行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识别、报告、应急处理技术、个体、群体防护、现场救护等内容的培训。对重点科室、特殊人员进行重点培训,特殊技能的培训,如:ICU、循环、呼吸、神经内科、核医学科、放射物品泄漏的防护处理,火灾的病员抢救,医院新闻发言人应进行媒体、沟通技巧的培训等。

(三)组织平战结合的医院预防突发事件抢险救灾队伍,组织应急机动队伍,当发生包括本院在内的地域性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根据邻近灾害情况可随时派遣救护支援队(附:召集与派遣紧急院前抢救任务的方案示意图,紧急召集与派遣抢救小分队示意图)。

(四)与其它医疗机构(相关团体)如附属二院、所属派出所、公安局,缔结应急支持援助协定,每年召开联席工作会议,进行沟通、修订、签发协议书。

(五)模拟演练每年至少1次,由本院突发事件应急抢救指挥部制订演练计划并组织 实施。通过专项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各组织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训练过硬的应急队伍。

七、责任追究和处罚

(一)擅离职守,消极怠工,不服从命令造成损失的;

(二)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违反诊疗常规、操作规程,贻误时机,造成事故的;

(三)玩忽职守,指挥不当,造成事故,人身伤亡或严重经济损失;

(四)贪污、盗窃、挪用专项经费,物资、设备的;

(五)其他有害防灾抢险工作的。

医务科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篇七

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基础建设

(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是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是否采取应急反应的前提条件。当前比较集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大范围的爆发。我国在对传染病进行监测方面,采用的都是被动监控的方式,也就是医疗机构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或打电话形式上报本地疾控中心,由当地疾控中心审核并进行相应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这通常会导致错过及时监控的时机,不能及时有效地阻止传染病的爆发[1]。

(二)医院对病历及病人症状的监测

在每一级医院中,医院急诊及门诊通常是公共卫生爆发的集中地,也是在对突发卫生事件进行监测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专职人员如果能够及时对各级医院及诊疗机构发现的传染病有所获悉,并进行及时的监测,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

(三)在销售途径上对药品及与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商品加强监测

对某些药品及与传染性疾病有关的商品销量变化进行监测,可以将其作为整体突发事件爆发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药品销售情况信息的反馈来决定其敏感性。如在SARS爆发的时候,板蓝根、口罩的销量大幅提升,直观的揭示出疾病爆发的严重程度。

(四)对中小学生在缺课方面的监测

学生缺课的现象也是社区对传染病进行主动监测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学生缺课的原因及缺课人数是对其监测的直接反馈。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方式比较固定,大部分学生选择在社区附近上学。因此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同部分社区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学生缺课原因是因为生病,尤其是同一时期缺课学生数增加时,更应关注是否有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加设对学生的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缺课情况的监控,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流行[2]。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应急管理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理论建设

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有很多:传染病大范围爆发;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自然灾害;一些偶然事件。对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对危机进行预警、防范及处理,避免因危机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对危机的管理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对危机进行预警阶段;对危机识别阶段;将危机进行隔离阶段;对危机进行管理阶段;隔离危机并进行善后处理从中获益阶段。在每一个阶段,要求管理者都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防事态进一步发展恶化。因此,对管理者来说,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工作,建立相应的体系。

(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

根据国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发展提出以下的建议:

1、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卫生方面的资金投入,将我国目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监测力度加大,明确各级责任。在实践演练过程中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建立相应的应急措施管理。

2、建立功能健全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机制。在各级医院的门诊及急诊部门对病历及报告系统进行及时的检测;在实验室条件达标的卫生机构,设立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疾病监测点;与教育部门配合,加强对学生缺课情况的监测。由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控制。

3、对应急物资进行及时的更新。对疾控机构、医院及其它卫生部门经营的药品储存情况要有所了解,同时对其周转情况也要有所掌握[3]。

4、对现场流行病学专家在储备方面建立相应的机制。专家的综合素质在应急事件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专家离岗比例也要及时了解并进行更新。

5、加强对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提高对疾病及病原体的鉴别能力。政府要保证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公共卫生实验室可在突发事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6、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管理的人员,要具备一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是会涉及一定的人身安全,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一些问题。保证对人员的定期培训以及对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是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对国家的治安管理也有着重要意义。

7加强对群众关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的常识性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可通过自我防御方式及时对事件进行处理,起到有效阻止或延缓事件发展进程的作用,从而减轻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也为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帮助[4]。

结语

结合我国目前处在公共卫生存在危机高发期的情况,本文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加强提出相应建议;对突发事件相应的应急方案进行分析;对公共卫生在危机处理方面提出几点建议。相信我国在对于公共卫生方面的建设会有所加强的。

参考文献

[1]郑天翔.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马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大学,2013.

[3]常玲慧.知识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8.建立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篇八

关键词: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突发事件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按照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给下的定义:突发事件,通常又称为紧急事件,一般是指突然发生并危及公共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面对的重大事件。在概念使用上,除了“突发(公共)事件”外,在学术界和实践部门使用的主要还有“(公共)危机”、“紧急状态”、“灾害事件”等。突发事件侧重于强调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强调处置事件的紧迫性和时间性,同时也间接强调,如不及时应对和处置,就可能使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增大,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建立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议

(一)宣传教育

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应急管理知识,树立应急管理理念,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以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

办公室应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应急救援知识;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加强紧急状态下组织状态的教育等,确保在紧急状态下有组织地应对。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搜集信息

信息搜集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危机信息的管理是现代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管理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生命之源。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认为,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取决于信息的质和量。而在公共危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公共危机的预防、准备,还是公共危机的回应和危机后的重建,必须建立在准确、全面、适时的信息基础之上,因此信息收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

及时搜集、传递公共危机信息,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共危机的爆发,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公共危机管理应该重在危机预警,对于一些带规律性的紧急情况,则要提前准备,多加关注,及时组织报送。一切与公共危机有关的信息,都应准确及时毫无遗漏地搜集。为此,办公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专人或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公共危机原始信息的搜集工作。并明确上下级之间纵向的信息通道,同时也要明确同级之间横向的信息通道。提高信息的利用率,重视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从大量现象和数据中找出规律,提高公共突发事件信息搜集水平,使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三)制定预案

首先,缩短了危机决策时间,决策者在危机状态下,不需要从头思考如何处理危机,而只要通过对危机特征的识别,直接选择可行方案,把危机状态下的方案设计时间缩为零,把方案设计前移到危机事发前进行;其次,增强了危机决策的科学性,预案是危机事发以前预先制定的,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对预案内容进行优化、调整,预案中包含了人们过去成功应对危机时采用的知识和经验,体现了知识与经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再次,减小了危機决策者的心理压力。決策者在危机状态下通常处于高压状态,有预案为支撑可以大大减少决策者的心理压力,避免了由于决策者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决策失误。但事先制定预案的缺点主要是预案是有限的,而可能发生的危机是无限的,当新类型的危机出现后,决策者可能受基于预案惯性思维的影响而过度依赖于预案,反而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忽视了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因此,办公室在组织制定预案时一定要采取措施提高预案的科学性。

(四)重在预防

突发事件的处置重在预防。办公室要在平时完善各种预案、应急机制的制定与建设的基础上,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应急演练,增加业务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应急工作的各类能力。此外,对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进行普查和监控也尤为重要。《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开展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加强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特别是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要求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工作。

几乎所有危机的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先兆,办公室要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当捕捉到这些具有征兆性的信号后,可以进行必要的防范,从而减小公共危机所产生的危害甚至避兔公共危机的发生。

总之,面对各种错综复杂、难以避免的突发公共事件,办公室必须制定出最有效的应急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化解各种危机。

参考文献:

[1]刘炜霞.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研究[J].学理论,

2012,05:25-26.

[2]房文双. 关于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97-98.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篇九

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66号令《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保证我镇在突发公共事件时能迅速、及时、有效地进行施救及善后处理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在本辖区内可能引起突发事件时,做到事态不扩大,不良影响不扩大,尽量大程度消除事故,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冰雹、大雪、寒流、地震、山体崩塌、滑波、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公路、水路等以及重大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筑工程、公共场所以及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供气、大型建筑物倒塌以及通讯,信息网络以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损害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事件和职业中毒,重大动植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

三、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网络

XX镇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领导指挥部及各村、各单位都相应建立应急处理突击队,上下保持联系,下级服从上级。XX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指挥部成员名单(附后)

四、镇党委、政府和应急总指挥的职责

1、镇党委、政府职责

(1)建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制度。实行值班电话(85681207、85681208)24小时值班负责制,一旦接到关于公共事件报警电话,应立即请示值班带班领导并向书记、镇长及有关部门领导报告,按照领导指示开展信息反馈工作并及时向市委办、市府办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保证值班通讯畅通。事故报告时,应该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伤亡情况,初步损失情况,可能影响的问题及救助要求等事项。

(2)统一安排,协调事故应急预案的组织和实施。

(3)根据事故类别,向救援部门报告救援。

(4)组织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和物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5)成立事故应急现场临时指挥部,指派应急现场总指挥,各分管领导是该事故第一副总指挥,必要时应编制一个总体事故救险预案。

(6)及时调动现场所有参与应急救援人员和群众首先切断事故源并指挥开展抢险救灾。

(7)未参加应急处理队伍人员迅速集中在镇政府待命。

2、应急现场总指挥的职责

(1)现场总指挥首先必须熟悉了解事故现场大体情况,对事故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情况有初步了解,并对事故的可能延续或二次灾害进行判断,及时指挥切断事故源,最短时间内编制出切实可行救险预案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

(2)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开展,以救人为重点同时救护财产。

(3)指挥有关人员疏散现场无关人员,保护好现场。

(4)在整个事故应急抢险过程中,现场指挥部应与镇政府、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保持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各小组分工职责

镇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与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接到报告

后,应迅速赶到现场,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及时施救,立即成立指挥部组织以下抢险专项工作小组。

1、事故施救小组,主要由镇干部、职工、当地干部、群众、驻军、消防、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以及过往人员组成,以最快速度抢救受伤人员,需动用部队和特种机械、器具及交通工具的由指挥部统一协调。

2、现场保护小组:主要由公安部门及民政部门组成,任务是做好事故现场保护、死亡人员停放、现场秩序维护、保护好事故现场等。

3、事故调查小组:由镇政府、事故所在村及事故单位认真配合市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取证,按照有关法定程序进行工作,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等。

4、事故善后处理小组:由党政办、民政办、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司法所、卫生院、事故所在地村委会及有关单位、部门组成,主要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排及善后安置,做好有关矛盾的调解工作。

六、应急处理救助原则

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上级领导指示下,镇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和协调,由各村、各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抢险施救和实施处理工作,以最大程度控制事故可能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以及不良影响。

1、组织救助原则:自救和助救结合,军队和地方结合,专业救组和群众救助结合,但不能组织各类事故特立规定不宜救助人员前往救助。

2、实施救助原则:先人后物,先主后次,先急后缓,紧张有序。

七、突发公共事件上应急处理方法和步骤

1、事件发生后,现场目击者或在场和知情人员都有义务报警和参与抢救。

2、在现场人员先想方设法切断事故源,如燃气爆燃要采取措施关闭气源阀,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等;会发生二次事故的,应先帮助所有人员撒离危险场所。

3、现场人员应组织自救,以救人为主,同时救物。

4、在抢救的同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业主并向镇政府报告,同时向120等报警,争取时间抢救; 如果事故有扩大的可能,应求救支援。

5、如果怀疑是毒气引发事故,不能盲目叫人到毒气处救人,应请专业人员或有特殊器具保护情况下开展救助,并组织周边人员疏散撤离现场等。

6、抢险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服从指挥部指挥迅速开展抢险救灾,控制事故扩大。

7、医疗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服从指挥展开抢救伤员工作,采取相应急救后,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8、应现场指挥和救助的需要,切实保证救援物质的供应,如交通工具、医治器具、药品和其他物品等。

9、应急处理过程几点注意事项

(1)特殊应急设备和设施高度应及时联系协调解决,如重型提升机、挖掘机和特殊的消防设备等。

(2)一些事故原因不明的,在抢救过程有疑难的,要及时请示上级通过专家咨询。

(3)要保证通讯网络畅通。

(4)要发动自愿者救助协作。

10、当事故得到控制后,应立即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由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以上不尽事项,按照各类事故抢险救灾及调查处理事故有关规定执行。

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有关单位联系电话

镇政府值班电话:85681207、85681208

XX镇派出所电话:85681247

火警电话:119

交巡警电话:110

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0

XX镇人民政府

2012年月日

XX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指挥部成员名单

总指挥:

副总指挥: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十

一、背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成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 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 业中,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由于人类不能预测新的 传染病何时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作好迎接它们的充分准备,组织架构 和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镇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 收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特制 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

制定本预案的指导思想是:强化领导,统一指挥;明确责任,健 全机制;科学预防,有效实施;畅通信息,快速反应,目的是发现得 早、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能及 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三、预案启动的条件:

在本镇内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站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的性质进行评估,如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县卫计委,并立即启动本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来说,是不易预测的事件。例如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非典型肺炎。

2、具有公共卫生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 社会群体,它的范围包括重大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重大 的传染病疫情是指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集中的地点发生,导致大量 的传染病病人出现,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平常的发病水平,如本辖区出 现的鼠疫、霍乱和肺炭疽首发病例;连续出现2例以上的鼠疫和肺炭 殖疫情;霍乱的暴发疫情。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群体性不明 原因的疾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同时或者相继 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这种疾病 可能是传染病。如罕见传染病;新出现的传染病;群体性的或出现死 亡病例的免疫接种事故;造成危害健康的水污染;也可能是群体性疾 病;食源性、水源性疾病暴发。中毒是指由于吞服、吸入有毒物质与 人体接触所产生的有害影响。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是指,由于食 物和职业原因而发生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如职业中 毒和农药、鼠药或其它有毒化学品引起危害严重的急性中毒事件,另 外还有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和中毒事件。

3、对公众健康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程度,即,判断一个发生 了的事件是否为突发事件,除了要看其是否具备两个特征外,还要看 该事件是不是属于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从发展的 地势看,属于可能对公众健康益成严重影响的事件。突发事作您不能 简单看成是一个公共卫生间题,它所带来的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后 果是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危害。

四、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

防病站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日常工作,建立乡村两级 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网络,按照《国家故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程序和时限,报告发现的突发事件潜在隐患或 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五,城关镇防病站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置小 组,并指派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资料管理。

六、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我站各科室及工作人员发现;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范围

1、辖区内出现的鼠疫,霍乱和肺炭殖首发病例;连续出现2例以

上的鼠疫和肺炭殖疫情;霍乱的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或以往在本区未发生法 定传染病疫情。

3、罕见传染病;

4、新出现的传染病;

5、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和报告时限 1.食源性,水源性疾病暴发; 我: 2.职业中高和农药、鼠病成其它有奇化学品别起危常严重的急 性中毒事件;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4、群体性的或出现死亡病例的免疫接种事故;

5、造成危害健康的水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等事件;

6、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和中毒事件;

7、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8、报告时限: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 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 情况。防病站各科室,村级卫生机构,个人发现突发事件隐患,应当 及时向站领导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说报。任何村级卫生机构和个 人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公布突发事件有关信息。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突发事件发生后,站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群和地城范围,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及时书面向县 卫生局主要领导汇报,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2、根据突发事件情况,进行现场控制,防止事态扩大。

3、对易感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服药,消毒等群体预防措施,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经批准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到位,我: 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做好镇内流 动人口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 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 和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 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大,向村民、居民宣传防治 疾病的相关知识。

八、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根据预案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 离、现场处理、监督检查和卫生防护体系。

九、严明纪律、力求把突发事件控制和扑灭在初发阶段 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把突发事件的伤害控制在最低限 度,必须严明纪律,确保政令畅通。

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不服从调造,擅离职守,拒绝突发事 件应急处理机构调配人员,由纪检、临察、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 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维护改革、稳定。发 展大局。

Xxxx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篇十一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64-01

当今世界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都在增强,危害性和破坏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处置能力进行摸底调查,加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是我们亟待完成的任务。

1 博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防、应急处置能力现况分析

1.1 应急监测预警体系

从2003年开始,博州就在逐步建立地、县、乡三级联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公立医院基本都能直接报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评估和采取应对措施,但是信息的识别、判断、及时性和准确性值得商榷。

1.2 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1.2.1 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来源: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是主渠道,兼顾电话、媒体信息、其他行业信息报告及主管部门的指示。

1.2.2 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系统:博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实验室监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公共卫生监督等监测网络系统,建立疫情监测预警报告系统,构建监测信息平台。

2 应急处置能力分析

2.1 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全国各级各类相关部门、疾控中心等都在逐步建立完善相应的预案,构建四级预案体系。

2.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省市县级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咨询委员会,专家组,能达科学分析,系统防治机制。

2.3 处置队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应急处置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力军,但目前疾控机构队伍现状堪忧, 应急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多专业构架不全,很多仅能处置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 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情况:

一般物资储备:储备各类疫情应急物资45种,但离《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平均物资储备不到要求的50%。

检测能力建设及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储备:检测能力:国家规定的两大类:市级疾控中心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226个,现平均检测能力为50%。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应开展的工作项目132个,平均能检率30% 。实验室仪器装备:根据《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调查表》中所分三大类:现全国大多数疾控机构不能达到要求,经济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为突出。

3 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3.1 投入不足:

由于政府经费长期投入不足,目前各级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落后、设备配置不够,仪器设备大多仅停留在一般项目的检测,

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3.2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少、年龄、学历结构分布不合理,人员编制还是停留在60年代的水平。缺乏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等复合型人才。

3.3 政府对疾控机构的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定位不够准,各级疾控机构功能不清晰,上下争市场的现象。二是对疾控机构的规范管理研究不够,这方面规范性的文件偏少。由于体制、管理机制及编制等原因,人才缺乏,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

3.4 报告制度和管理体系相对滞后

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断处理能力不强,系统敏感性较差。虽然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纳入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中,但部门、地区间的信息壁垒、信息共享,亟待解决。

3.5 大众、媒体沟通的现代艺术

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中,疾控机构与新闻媒体和大众沟通的渠道不畅,缺乏沟通艺术不易形成全社会共识。

4 对策分析

4.1 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建立稳定通畅的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渠道、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机制、组建社区全科医师工作团队。

4.2 灵敏的信息系统

建立纵向包括国家应急办公室、省(自治区)应急办公室、市应急联动中心和县(市)、乡五级应急办公系统。横向包括网络通信平台、应急联动平台、空间信息平台,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4.3 快速应急反应队伍

以实施绩效工资为抓手,规范用人制度,切实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岗位培训,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建立贯通省市县乡四级的传染病检测专家咨询委员会平臺,从而达到一个事前调查、事中救治、事后消除、后续影响的系统防治机制。

4.4 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

建立健全不同能级的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运转、沟通甚至是领导机制,使各级的能量能有效地整和、利用,发挥合力优势。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措施。创造条件,加强与公共卫生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医学加公共卫生的复合型人才。

4.5 加大应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力度

建立健全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对辖区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及效果评估工作。运用健康促进的策略,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疾病流行和突发事件造成的身心危害。

4.6 完善卫生应急各项工作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应急系统的决策长效机制和处置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协调联动机制、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保障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宣传培训机制等管理机制。真正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综上所述,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才能快速完善,高效运转。

参考资料:

[1] 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目录(试行)》.

[2] 曹康泰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M].

[3] 王陇德等.卫生应急工作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版.[M].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 篇十二

1 应急医疗总体方案

1.1 组织机构

应急医疗组织机构分为领导部门、业务机构和支持单位。其组织机构必须精干、高效。在设置上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努力提高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决策工作的领导小组应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 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工作[3]。业务机构包括急救机构:紧急救援中心 (120) 和医院急诊科 (地市分别选择1~2所综合医院急诊科纳入急救网络) [6,7];传染病救治机构:传染病医院、医疗机构传染 (病区) 和传染病门诊 (含隔离留观室) 或后备医院。乡镇卫生院应设立传染病门诊和隔离留观室。县级传染病区要具备收治一定数量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条件, 并具备对烈性传染病隔离观察能力和转诊能力[2,3]。

1.2 体制建设

建立规章制度要因地制宜, 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不仅要科学合理, 还要实用适用。如《值班规定》、《离岗外出报告制度》、《特殊情况上报制度》、《应急储备物资管理规定》、《医疗队伍集结规定》等[1]。

1.3 队伍建设

应急医疗队伍建设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1) 队伍的数量、规模和性质。 (2) 人员的准入界定。 (3) 队伍的科学管理[6]。从统筹兼顾角度考虑, 要建立省、市二级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 人口超过100万和有条件的县应组建应急队伍, 省级还应建立具有特殊专业的应急医疗队伍, 如:核辐射应急医疗专业队伍、生物化学应急医疗专业队伍、反恐怖应急医疗专业队伍等[6]。准入制度标准主要包括:专业、性别、年龄、技术水平、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特别要注重以往的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8]。

1.4 保障建设

应急医疗保障还应包括医疗保障、个人防护、通讯保障、机动保障、生活保障和抚恤保障等。

1.4.1 医疗保障

包括设备、器械、药品、耗材、血源、防护装备和培训器材等, 应急医疗设备, 尤其是个人装备要标准、便携, 特别要适于在公共场所和野外使用;要备有当地经常发生中毒和传染病的急救药品和特效解毒剂[4]。

1.4.2 个人防护

《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中对各类医疗机构中的个人防护设施最低要求是:省级中毒救治基地:A级2套、B级8套、C级100套、D级200套;地市级中毒救治医院:B级2套、C级60套;D级100套;县级综合医院:C级30套、D级60套;其他社会救援机构:A级4套、B级8套、C级150套、D级300套[5]。

1.4.3 通讯保障

包括手持移动电话 (指挥中心要有与之匹配的呼叫系统) 、无线电对讲机等。《安徽省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 (讨论稿) 》中要求省会等重点城市装备车载卫星定位和呼叫定位显示系统[2]。

1.4.4 机动、生活和抚恤保障

机动保障主要是工作用车, 如:救护车、诊断车、指挥车等;生活保障包括帐篷、睡袋、折叠床、被装、雨具、照明用具、应急食品和个人生活用品等;抚恤保障包括在应急时期的特殊补助津贴、因公生病的全额医疗费、伤亡抚恤金等[4]。

1.5 培训和演练

通过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护队伍, 使应急救护工作令病人满意、令社会满意。培训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知识培训、现场救护知识培训、三基理论等[4]。根据季节及传染病流行的特点, 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制定演练计划, 各急救小组按应急预案进行反复演练。通过演练可使应急救护小组演练成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 检验预案是否全面、科学、合理, 同时根据演练结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预案;另一方面通过演练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应急救护小组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 随时调整训练计划, 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护能力[4]。

1.6 信息网络报告和医院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及时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等, 各级医疗机构必须有专机、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医院医务人员的感染率, 先进的通讯手段减少了病毒的扩散机会[6]。

2 国外应急状况

“911事件”后, 美国开始将生化与生物恐怖活动作为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加强各项防范工作, 及时制定相关法律, 建立一整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系, 集中了美国最好的资源。美国国防部、联邦卫生部、联邦调查局、联邦环境保护局, 联邦应急管理局和联邦能源部均参与了应对体系的建立和加强工作, 保证了该体系的强有力的指挥功能[9]。美国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8,9,10,11]:⑴全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国家应急行动中心、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大都市症状监测系统以及临床公卫沟通系统、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以疾病设立不同的报告系统。⑵全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美国公共卫生系统实验室自成体系, 按联邦、州、基层分为三级, 该系统专长于实用检验, 在人才设备资金方面与大学临床实验室各有所长, 工作人员没有发表论文的压力, 全国上下互通有无, 统一为现场调查服务, 很少各自为政的现象。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CDC的疫情报告服务培训班通过50多年的运作, 已建立了一支精良的机动队伍和全国网络。此外, “911”后, 全国上下还拨专款建立了一支地方流行病学专职队伍。⑷全国大都市医学应急网络系统:该系统覆盖美国境内的所有大城市。该系统的建立是由联邦政府出钱装备和补贴各大都市的医院, 包括现有的传染病医院和/或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科, 使每个签约医院/科都有负压病房等应对装置。这些医院平时根据市场需要运行, 同时, 不断进行传染病防治能力的训练, 准备一旦出现疫情, 在政府要求的时间内可以马上转换为应急医院。⑸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美国的国家医药和用品应急系统以大集装箱的形式, 在美国几个保密的战略地点储备应急医药和急救用品, 包括疫苗、抗生素、抗体、解毒剂及输液设施等, 可在12小时内为美国任何受灾区一次提供50吨以上的医药和急救用品, 保证了重大公共卫生和灾难事件处理无后顾之忧。⑹全国健康教育网络:美国公共卫生系统从地方到州和联邦政府都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健康教育队伍, 健康教育的工作不局限于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1998年开始的反生物恐怖健康教育, 采用训练培训者的方法, 分级训练, 将反生物恐怖的意识和知识普及到社区组织和个人, 并充分利用多种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和培训, 这些渠道包括面对面、会议, 网络、卫星、电视, 多媒体录像带和光盘等其他媒体。

美国政府在预防与控制生化恐怖灾难的过程中, 工作扎实成效卓著, 成立专门的灾难应对体系具有垂直与水平整合的能力, 在法律上明确了灾难现场统一的指挥系统, 平时制定缜密的行动方案, 严格训练建立高效率的专业灾难救援队, 保证对任何灾难迅速做出准确有效的反应, 训练条件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平战结合, 多层次动员, 经常性训练能够保证成员及其下属机构能够有准备的应对任何灾难。这些措施大大推进了灾难医学的发展进程[4]。SARS之所以没有在美国大流行, 与他们完善的灾难医学应对体系建设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武秀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总体方案设计[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4 (7) 4-6.

[2]《安徽省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 (讨论稿) 》.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2003.

[4]孙艳, 李一涛.县级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J].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 3 (2) 144-146.

[5]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李包罗.医院信息系统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J].中国医院, 2003, 7 (8) 22-23.

[7]USCDC.Publichealthemergencypreparednessandresponse, (Jun26, 2003.http://www.bt.cdc.gov/linksasp)

[8]USCDC.nationalelectronicdiseasesurveillancesystem (NEDSS) (June26, 2003.http://www.cdc.gov/programs/research12htm)

[9]USCDC.nationalpharmaceuticalstockpile (NPS) , (June26, 2003http://www.bt.cdc.gov/stockpile/indexasp)

[10]USCDC.epidemicintelligenceservices, (September14, 2003.http:/www.cdc.gov/eis/)

[11]USCDC.metropolitanmedicalresponsesystem, (June26, 2003http://www.bt.cdc.gov/planning/CoopAgreementAwardpresentations/mmrs2oep10min-briefing2jim11.pdf)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十三

一、总则

(一)制定预案的目的

为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应急处理制度,做到有备无患,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把防止、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作为主要任务。根据卫生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测与分析结果,有针对地在全系统采取预防措施,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做好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确保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2.以人为本、依法规范,坚持把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师生员工生命的威胁和危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规范应急处理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把应对突发事件纳入法制化轨道。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学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负责落实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应急处理措施。

4.及时应对,果断决策。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及时做出反应,立即会同当地卫生部门了解情况,组织调查,采取正确、果断的控制措施,处理所发生的事件,尽最大的努力把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5.遵重科学,依靠群众,加强合作。加强学校卫生技术人员的配备,充分发挥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在防控突发事件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发动师生参与群防群控。加强与各方面联系和合作,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6.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发挥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抵御突发事件的整体能力。

(三)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教育部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区教育系统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区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托幼机构)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健康的事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学校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枣庄四十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陆繁伟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学校卫生工作的杨学强副校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史良营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学生管理中心负责具体指导和督查工作。联系电话:8811488。

主要职责:在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各项工作;及时收集教育系统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会同卫生部门分析、研究,提出学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学校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出指导意见;督导、检查各学校对防控突发事件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事态对学校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平常时期由区学校体卫艺股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立即启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预案,应急组织机构集中办公。

(二)各级各类学校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各级各类学校应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突发事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

主要职责:根据区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预案,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突发事件防控措施;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皮疹和眼结膜充血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有关事件的现场的保护;及时向区学校及卫生部门等有关部门汇报学校突发事件发生情况。

事件发生时,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区区学校的部署启动各自突发事件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突发事件防控措施。

(三)应急联动机制

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级各类学校应马上向上级突发事件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并争取辖地卫生部门介入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卫生保障和现场控制等工作。

三、预测、预警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监测、报告网的建立。按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与突发事件相关人群、环境和单位的监测报告体系,设立报告或举报电话。

2.常规监测与信息分析。根据市卫生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与信息分析,提出教育系统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二)预警

根据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制定校园应对突发事件相应级别的控制措施。

四、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可控性、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潜在公共危机的分级,教育系统做出相应级别的响应。

(二)信息共享和处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基本应急程序

配合卫生专业部门的操作程序进行。

(四)指挥与协调

学校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由应急组织机构协助区政府突发事件指挥部和卫生专业处理机构处理教育系统的突发事件。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对救治患者和应急处理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报告财政部门。对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有贡献人员给予表彰与奖励;对因参与应急事件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给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二)社会救助

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因突发事件致病的贫困师生员工的医疗救助工作,确保得到及时救治;并争取社会救助。

(三)调查和总结

应急处理工作完成后, 各校要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调查总结,书面报告区学校。对较重以上级别的突发事件,由区学校汇同卫生部门对全区的应急处理情况进行汇总、总结,书面报告区委、区政府和市学校。

六、保障措施

(一)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设置卫生室和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学生人数比例配备医务人员。

(二)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按照基层医疗机构的设置要求,对卫生室布局、设施与条件进行调整和改善,加强卫生室网络建设,增加必要的医疗设备,以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学校会同卫生部门对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校医(保健教师)进行预防突发事件业务培训。其培训内容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传染病防治控制,食物中毒处理基本知识,因病缺课筛查与登记、疫情报告程序与基本要求,传染病隔离与消毒等。

(四)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用于改善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饮用水的供应。

七、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卫生的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和学校突发事件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二)预防措施

1.中小学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小学、幼儿园实行对新生免疫证检查制度,没有免疫证的新生必须重新建立免疫程序。

2.各级各类学校应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3.改善学校卫生安全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学校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环境卫生,清除一切可能发生疾病的滋生地。

4.学校要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初中、小学、幼儿园要做好晨检工作,及时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区疾控中心及区学校,并主动协助区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分析。

5.卫生室或指定人员要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热情况进行监测与排查。

6.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积极推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7.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三)督导检查

上一篇: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下一篇:学习消防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