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成果报告

2024-12-03

基坑监测成果报告(9篇)

1.基坑监测成果报告 篇一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主体结构:本项目主体由办公塔楼、SOHO办公塔楼和裙楼以及地下车库组成。其中办公塔楼高41层,建筑高度200米,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SOHO办公塔楼高19层,建筑高度80米,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楼高5层,建筑高度24米,采用框架结构;底部设3层满堂地下车库。

二、2、基坑规模:基坑面积约17800平米,周长约533米。

三、3、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0.00相对于吴淞绝对高程+9.45m,所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本工程场地自然地面平均标高为-0.45m~-2.25m,基坑底标高为-17.10m,基坑开挖深度为14.85~16.65m,局部主楼超挖深度2m。

四、二、工程地质概况

五、1、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河西地区,金沙江东街以北,庐山路以西,原有建筑物已全部拆除,现多为荒地,场地地形南高北低,地面吴淞高程为6.61~14.05米,最大高差达7.44米。

六、2、按揭露的先后顺序将各分层地基土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七、①填土(Q4ml):杂~灰色,松散,由粉质粘土夹大量的碎石、砖块及混凝土桩头等建筑垃圾组成,硬质物含量10~60%不等,分布不均匀,局部富集。厚度不均,场地西南侧及南侧层厚较大。堆填时间为近3~5年不等。层厚2.30~11.40米。

八、②粉质粘土(Q4al):灰黄色,灰色,饱和,可塑,局部软塑,中偏高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中等,仅见于部分钻孔。层顶埋深2.30~11.40米,层顶标高2.58~5.20米,层厚0.40~2.30米。

九、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灰色,饱和,流塑,高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刀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低。局部可见少量的腐植物,具淤臭味。偶夹薄层稍密状薄层粉土,单层厚1~2mm,分布不均。该层全场分布。顶板埋深2.50~12.00米,层顶标高0.97~5.23米,层厚4.30~14.00米。

十、③2粉砂夹粉土(Q4al):灰色、青灰色,饱和,稍密~中密,中压缩性,其成份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颗粒级配良好。局部夹有薄层稍密状粉土和软~流塑状粉质粘土,单层厚1~10mm,分布不均匀。该层主要分布于③1淤泥质粉质粘土和④1粉细砂之间,属过渡性层位,全场分布。层顶埋深10.30~23.90m,层顶标高-11.27~-1.41米,层厚1.80~6.80m。

十一、④1粉细砂(Q4al):青灰色,饱和,中密,局部稍密,中压缩性。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颗粒级配良好。具水平沉积层理。局部夹薄层稍~中密状粉土和中砂,单层厚1~2cm,分布不均,局部富集。该层全场分布。顶板埋深13.90~28.30米,层顶标高-15.67~-4.14米,层厚8.00~18.60米。

十二、④2粉细砂(Q4al):青灰色,饱和,密实,中低压缩性。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颗粒级配良好。具水平沉积层理。局部夹薄层密实状

粉土,单层厚1~2mm,分布不均。顶板埋深27.10~36.40米,层顶标高-23.77~-19.22米,层厚17.10~25.20米。

十三、④3a粉质粘土(Q4al):灰色,饱和,流塑,局部软塑,中偏高压缩性,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中等。局部夹有薄层中密状粉细砂及粉土,单层厚1~5mm,分布不均。该层主要呈透镜状分布于④3含砾中细砂中或分布其顶部,局部缺失。顶板埋深47.80~56.20米,层顶标高-45.92~-39.69米,层厚0.70~3.10米。

十四、④3含砾中粗砂(Q3al):灰色、青灰色,饱和,密实,中压缩性。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颗粒级配不均。具水平沉积层理。局部夹砾石和细砂,砾石成分多为硅质,呈椭圆状~次圆状,含量约5~10%,直径0.50~8.00cm,分布不均,局部富集,自上而下砾石直径逐渐增大。该层全场分布。顶板埋深48.60~58.80米,层顶标高-46.82~-39.63米,层厚0.40~10.80米。

十五、⑤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K2P):棕红色、褐红色,岩石风化强烈,结构已破坏,上部坚硬土状,下部呈碎石状,手捏易碎,水冲易散。顶板埋深59.70~65.20米,层顶标高-52.55~-50.54米,揭露层厚1.10~6.60米。

十六、⑤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K2P):棕红色、褐红色,岩石风化较弱,结构基本未破坏,岩体呈块状结构~整体状结构,完整性好,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芯表面有光泽,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多有灰白色方解石充填,遇水易软化,风干后易崩解。在J29号钻孔71.30~77.00m处分布有粉砂岩,强度较低,手捏易散,风干后极易崩解。顶板埋深62.00~70.70米,层顶标高-58.07~-54.45米,最大揭露层厚16.00米。十七、三、水文地质概况

十八、1、场地地表水

十九、场地位于长江漫滩上,场地东侧紧邻庐山路分布有一条南北向排水渠(人工河道),宽约8.00米,水深1.50~2.00米。场地西部为长江(距场地约4公里),距离场地很远。根据水文地质资料,长江南京下关站最高水位为10.22m(1954年),最大洪峰流量为92600方/秒,最低水位为1.56m(1956年)。

二十、2、场地地下水

二十一、拟建场地位于长江漫滩之上,根据勘探揭示的地层结构,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可分为浅层潜水和下部弱承压水。二

十二、(1)浅层潜水

二十三、潜水含水层由①层人工填土构成。场地人工填土厚度普遍较大,由于密实度差,其间的大孔隙往往成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且连通性较好,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好,属弱透水层,雨季水量较丰富。新近沉积的②层粉质粘土和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属饱水地层,但给水性较差、透水性弱,属微~弱透水地层。

二十四、南京地下水最高水位一般在7~8月份,最低水位多出现在旱季12月份至翌年3月份。根据调查和勘察揭示,长江漫滩属地下水丰富的地貌单元,其水位变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同时与地形条件亦有关。雨季或暴雨天,在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很高,甚至溢出地面,但旱季地下水位可以在地面下1.5m左右,甚至更低。

二十五、野外勘探时间为2010年11月底,勘探期间天气晴好(已连续3月左右

未下雨)。勘探期间,在钻孔中量测的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1.40~6.50m,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2.06~8.96m(受孔口高程影响),吴淞高程为4.80~5.20m。

二十六、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大气降水,周围工程施工降水等因素影响,以蒸发和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正常情况下雨季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年变化幅度约1.50m左右。二

十七、(2)弱承压水

二十八、弱承压含水层由中下部的③2层粉砂夹粉土、④1层、④2层粉细砂和④3层含砾中粗砂构成。层顶的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由于透水性弱,与砂土层渗透性差异性大,为相对隔水层,可视为隔水层顶板;隔水层底板为下伏基岩。该含水层富水性好,透水性强,厚度大,埋藏较浅,水量丰富,属透水层~强透水层。勘察期间采用隔水方法测得的弱承压水水位3.50~4.20米(吴淞高程),与场地周边工程测得的弱承压水相比略偏低,主要原因是周围有多个工程施工降水。若承压水水位变化主要受侧向迳流补给影响,补给来源主要为长江。

二十九、拟建场地表层为①层填土,土质松散,透水性好,②层粉质粘土、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透水性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③2层粉砂夹粉土、④1层粉细砂和④2层粉细砂及④3层含砾中粗砂,含水量丰富,透水性好。三

十、地下水、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

二、测量执行标准及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101120-99;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0850497-2009;

3、《工程测量规范》0850026-2007;

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08/715314-94;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101/78-97;

6、《城市测量规范》0118-99;

7、《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0850007-2002;

9、基坑周边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环境条件使用状况;

10、行政主管部门对管线及构筑物的具体要求。

三、监测范围与对象

1、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相邻环境(房屋、道路、管线)以及围护结构本身均需进行监测。

2、基坑变形观测基准点必须位于基坑变形范围之外(距基坑边不小于3倍基 坑

挖深),并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每-个测区不少于3个测量基准点。

3、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对各测试项目进行不少于3次初始数据的采集,保证初始数据准确、连续、可靠。

四、监测要求

⑴所有测试点、测试设置需加强保护,以防损坏。⑶ 测周期:基坑土方开挖到地下室侧壁回填.⑶监测单位需要及时向设计人员、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提供监测结果.⑷ 土体开挖前,需对周边环境做全面调查,掌握监测象的初始状况。(5)埋入测斜管应保持垂直,沉降标点应埋在坚实的土体中,并做好保护措施。(6)深层位移、沉降等观靡目在基坑开挖期间一般每1-2天观测-次,开挖期间如变化较大时应增加观测频度、每次观测数据要及时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绘制成相关曲线图,并根据已有的数据对其作出发展趋势分析,对基坑是否安全作出评估,编制即时报告。

(7)当监测项目数值出现急剧变化时,应向有关各方报警,提出处理建议,以保证基坑安全。

(8)基坑监测单位应根据设计要去编写施工组织方案,监测单位制定的具体监测方案需经设计人员认可后方可实施。

五、、基坑监测内容和要求

深基坑开挖是一项复杂的地下工程。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多变性及地下工程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又难以准确判别的特殊性,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尚难于准确预测,施工阶段的安全监测对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基坑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置要求: ⑴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

①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 为共用点,每边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 布置监测点。

②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在支护结构或外侧土体中每隔20m-50m设置一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每边监测点不应少于1个,埋设在土体中的测斜管长不宜小于基坑

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超过支护结构桩长3^(2)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① 边建筑筑竖向位移监测: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m-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础上,且 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不同地基或基麯分界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鱗构筑物基雜线的对称部位,每-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②周边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点宜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 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③周边建筑倾斜监测: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④周边建筑、地表裂缝监测: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且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或裂缝末端。

⑤周边管线变形监测:监测点宜为15m-25m,并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⑥周边地表竖向位移检测:监测点按监测剖面设置,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剖面应与坑边垂直,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

根据该基坑支护设计及基坑周围环境状况,基坑监测方案包括六项内容:①、围护桩桩顶(冠梁)水平位移及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②、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监测;③桩体内力监测;④水平钢支撑轴力监测;⑤地下水位监测。⑥沉降监测

1、支护结构内部深层侧向位移监测(测斜)

桩顶(冠梁)水平位移观测及桩体水平位移观测直接反映支护结构变形特性,是支护结构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桩顶(冠梁)水平位移反映支护结构的顶部变形情况,是支护系统变形的重要内容,且其测点安装布置方便,易于观测,可布置较多测点,在有需要时可以方便地增加新测点。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观测完整地反映了围护桩的变形。在有支撑作用的情况下,围护桩变形最大、最危险的部

位不一定在桩顶。高精度的桩身水平位移观测(测斜)不但能全面反映围护桩的实际变形,且其测量受外界影响小,数据结果稳定,是基坑开挖观测的重点项目。其测斜管安装相对复杂。一般来说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测量结果可相互校核,测量数据有点有面,以全面了解整个基坑位移状况。

围护结构的内部位移使用测斜仪进行监测。

测点分别布设在主体结构的墙体中。将测管固定在墙体的钢筋笼内,在绑扎时一定要牢固可靠,以免浇筑混凝土时使其发生上浮或侧向位移,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密封测斜管底部以及各处的接头,在安装测斜管时随时检查其内部的一对导槽,使其始终与坑壁走向垂直。然后将测斜管同钢筋笼一起沉入挖好的桩体中。根据主体全长在两侧分别合理布设相同的测点。量测时将探头插入测斜管,使滚轮卡在两道槽上缓慢下至孔底处,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测读一次,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每一次测量步骤中均须一定的时间延迟,以确保读数系统与温度及其他条件平稳。

测量完毕后将探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中,按以上方法重复测量。前后两次测量时各测点应在同一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两次测量同一测点的读数绝对值之差小于10%,两次结果符号相反,否则应重测本组数据。

2、基坑周边土体深层侧向位移监测(测斜)

监测土体侧向位移可掌握土体的运动规律及预测对地面的影响,据以研究减小施工扰动的施工措施,以保护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①监测仪器

RST自动化测斜仪,PVC测斜管。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埋设:对于土体测斜孔,先用地质钻机成孔,孔径应等于或大于89mm。然后将预先将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中。管底应埋置在预计发生倾斜部位的之下,一般管底标高低于基坑底部标高2~3m,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空隙内密实充填水泥砂浆。测斜管应竖直,埋置时应确保其中一组导向槽垂直于基坑边线,管口配保护盖。

B、量测与计算: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斜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将测头放入测斜管,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 5

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0.5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读数后,将测头提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应在正式测读前5天以前安装完毕,并在3~5天内重复测量2次以上,当测斜稳定之后,开始正式测量工作。首先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沿垂直于车站一轴线方向(A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2米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位置上读数Ai(+)、Ai(-),其中“+”向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180°位置。然后以同样方法测平行于车站该轴线方向的位移。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

④注意事项

ⅰ采用测斜仪在埋设的测斜管内进行测试; ⅱ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

ⅲ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牢固固定、密封; ⅳ测斜管安放就位后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

ⅴ调整方向后盖上顶盖,保持测斜管内部的干净、通畅和平直。管顶宜高出地面约10~15mm;

ⅵ进行钻孔和测斜管之间的回填。回填宜用中粗砂缓慢进行,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塞孔使回填料无法下降形成空洞。回填后通过灌水和间隔一定时间后的检查,在发现回填料有下沉时,进行回填。回填工作要确保测斜管与土体同步变形;

ⅶ埋设时间应在基坑开挖或降水之前,并至少提前两周完成; ⅷ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

3、地下水位监测

由于场地地下水丰富,围护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单管旋喷桩止水帷幕。若止水结构漏水,将会影响基坑及主体结构的底板施工,使基坑开挖难以顺利进行。为 6

此应对基坑外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另外,水压力是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主要荷载,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掌握水压力荷载的状况。

基坑外距基坑2m的距离处布设水位观测井,将水位管预埋在观测井内对水位进行监测以了解其变化过程。在车站的两侧和轴线位置各布设一个观测井,观测井为小型钻孔机成孔,观测井深度在20m左右的透水层中,然后将水位管放入孔中,从管外回填净砂至地表50cm,管口设必要的保护装置。用水位计量测到水位管顶的距离,测出水位管的高程,推算出水位的标高。通过对水位的监测,可以进一步得到基坑内降水、开挖对基坑外部地下水的影响。地表和建筑物的沉降,基本上都是因为大面积降水引起的,因此要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必要时加强观测频率。

4、支撑轴力监测 ①监测仪器

FLJ-40型振弦式反力计(轴力计)及频率接收仪。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钢支撑选用端头轴力计(反力计)进行轴力测试,将轴力计焊接在钢支撑的非加力端的中心,在钢支撑和轴力计之间焊接一块250×250×25mm的加强垫板。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和钢支撑轴线在一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状态通过轴力计(反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混凝土支撑采用钢筋应变计进行测试,绑扎钢筋笼时进行埋设,并牢固固定。

B、现场量测:仪器在埋设前进行标定,支撑轴受力前进行初始值的测量,监测两次的结果平均后作为轴力初始值,在钢支撑承受荷载的过程中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监测,监测时应记录数据稳定后的频率值,填写监测报表,现场检查监测数据是否正确,监测时所记录的数据为频率值。

C、数据计算:钢支撑轴力计算—般公式为: P=K△F十B 式中:P——所受荷载值(KN)K——仪器标定系数(KN/F)△F——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B——仪器的计算修正值(KN)。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仪器的标定公式代入标定常数,计算轴力值,并绘制轴力-时间变化曲线图;根据轴力-时间变化曲线图和设计规定的轴力限值分析钢支撑内力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在监测简报中提出监测分析和建议。

④注意事项

ⅰ钢支撑宜选用端轴力计(反力计)进行轴力测试;

ⅱ将轴力计安装架与钢支撑端头对中并牢固焊接。在拟安装轴力计位置的墙体钢板上焊接一块250×250×25mm的加强钢板,作为垫板,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陷入钢板,影响测试结果;

ⅲ待焊接温度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并用螺丝固定好;

ⅳ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和见报支撑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 ⅴ轴力计的量程需要满足设计轴力的要求。在需要埋设轴力计的钢支撑架设前,将轴力计焊接在支撑的非加力端的中心,在轴力计与钢围囹、钢支撑之间要垫设钢板,以免轴力过大使围囹变形,导致支撑失去作用。支撑加力后,即可进行监测。

5、沉降监测(1)支撑立柱沉降监测 ①监测仪器

徕卡N3水准仪、铟钢尺等。②监测实施方法

a、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立柱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或直接打入膨胀螺栓),检测点埋设如图2所示。

素混凝土11原地面P88原地面特制膨胀螺丝监测点埋设平面示意图图2 监测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mm)b、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c、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沉降值。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沉降监测随施工进度进行,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随时间变化量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计算累计沉降量,与容许沉降控制值比较,以此判定挡土墙的安全可靠性。

剖面图

六、监测频率和监测结果反馈

1、支护桩水平位移、支护桩深层位移、基坑外侧水位监测频率:

(1)基坑开挖初期(抱深小于5.0米),每 隔 1-2天监测-次。如出现异常现象加密监测.(2)基坑挖深超过5.0米时,每隔1天监测-次,如出现异常现象每天监测-次。(3)基坑开挖超过10m至接近坑底及挖到底标高后-周内,每天监测-次。如出现异常加密监测,甚至24 小时连续监测。

⑷基础底板施工期间,每隔1天监测-次,如出现异常每天监测-次.(5)基础底板浇筑完毕后,每隔2~3天监测-次.⑷当超过报警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时间间隔,加密监测频率,甚至跟踪监测。

2、周边建筑物沉降、周边道路及坡顶土体沉降、周边管鋪沉降水平位移监测频率:(1)支护结构施工期间,每隔2~3天监测-次。(2)土方开挖到主题结构施工至±0.00期间,监测频率与位移检测频率一致。(3)支护结构施工到主体结构施工至±0.00期间,建筑物倾斜与裂缝监测每周测1~2次中出现异常加密监测。

七、监测反馈程序及信息管理

专业监测小组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将实际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绘制各种变形~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汇报,为实现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

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监测值变化较大,立即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汇报,并提供报表;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测量结束后3天内提供报表。测量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观测报告。

监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的描述,起到施工监控的作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尤其要做好初始数据记录,监测组根据该车站的施工进度,对各项监测点进行了埋设,并于当日对埋设好的监测点连续进行了两次监测,取平均值作为监测初始值。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须及时整理监测资料,以便发现数据有误时,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应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定期向建设、监理和设计提供一份量测报告。每次监测得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方可计算

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绘出各观测项目观测值与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及开挖过程的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各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说明围护结构支撑体系和建筑物在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与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或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供研究解决问题提供参考。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根据信息化施工要求,监测后应及时整理分析各项量测数据资料,判别监测对象的安全等级状态,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发挥监测信息对施工的指导作用。

本工程监测信息按《监测信息反馈流程框图》进行反馈。

资料调研监测设计监测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施工、监理、设计监测量测NO工程施工安全判别结束YES监测信息反馈流程框图

各监测项目变形统计情况分别如下

八、资料整理

每日所监测的项目完成后,则要把所测的数据进行归类计算,并绘制出相应的速率变化曲线,并上报监理。资料经审批返还后,由专人负责统计、管理,做到资料齐全,分类清晰。

2.基坑监测成果报告 篇二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监测,信息化施工

随着高层建筑物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 基础施工的方法多种多样, 基础深度越来越大。在深基坑的设计施工过程中, 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条件的影响, 以及当前土压力计算理论和边坡计算模型的局限性, 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 在基坑的开挖施工中, 对支护结构、基坑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以及周围土体等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的监测, 以此监测数据为依据, 对基坑支护进行动态设计, 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某深基坑工程深层土体位移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通过及时监测及预报, 为基坑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足够的保障[1,2]。

1 基坑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地上24层, 地下1层组成。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该工程±0.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系绝对标高4.900m, 自然地面标高4.500m。综合考虑地梁、承台高度及底板、垫层厚度, 坑底标高为-5.400m、-6.650m、-7.250m。基坑外侧已建8幢民宅, 距离最近支护约9.7m, 北侧的路面与基坑支护最近距离约为10.1m, 基坑外侧12m范围内无永久性管线报告。

2 监测方案

2.1 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区地形较平坦, 天然地面绝对高程一般为3.90m~4.50m, 区域地貌属远山冲海积平原。

根据勘察结果, 地基土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可划分为10个工程地质层, 根据其物理力学特征, 自上而下分别由1杂填土、2黏土、3- (1) 淤泥、3- (2) 淤泥、4淤泥质黏土、5黏土、6黏土、7黏土、8黏质粉土、9粉砂及10圆砾等地质层与亚层构成。现根据基坑支护涉及到的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 杂填土:松散~稍密状, 该层除Z26号探孔外全场分布, 直接露出地面 (高程5.47m~3.70m) , 层厚3.70m~0.6m。

2) 黏土:硬塑~软塑状, 中~高压缩性, 该层除原河道处Z31、Z38、Z40、Z42号探孔外全场分布, 层顶埋深1.60m~0.00m (高程4.42m~2.78m) , 厚层2.10m~1.10m。

3) 淤泥:流塑状, 高压缩性, 全场分布。分为如下二个亚层:

3-1、淤泥:层顶埋深3.70 m~1.50 m (高程3.17m~0.00m) , 厚度11.60m~8.80m;

3-2、淤泥:层顶埋深13.50 m~12.00m (高程-7.33m~-8.99m) , 厚度18.00m~13.00m。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黏性土中的空隙潜水及圆砾层中的微承压水。水位受季节变化、大气降水、内河及人工地表排水等因素影响, 勘察期间测得稳定地下水埋深水位为地表下0.60m~3.70m (高程3.32m~3.59m) , 年变化幅度约为0.30m~1.80m。本基坑支护工程抗浮设计水位高程采用4.50m。

本场区黏性土层渗透系数一般在10-6cm/s~10-8cm/s数量级 (涌水量一般﹤10t/d) , 场地淤泥属弱透水层, 易产生漏浆、坍孔现象。基坑施工过程中在确保施工泥浆水头高度前提下防水设计水位绝对高程采用3.60m。本场区环境类型为Ⅱ类。

2.2 监测内容与布置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直接反映了整个围护结构的工作性状, 是判断围护结构安全性的主要依据之一, 本次基坑监测以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为主。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监测主要采用测斜管和测斜仪进行。根据本基坑的具体情况确定共布置7个测斜监测点 (CX1~CX7) , 测斜管深度为15m~18m。埋设具体位置见图1所示[3]。

2.3 监测周期、频率、警戒值

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Ⅱ级, 重要性系数γο=1.0。

监测周期:基坑开始开挖时进场监测, 地下室施工至±0.00m后结束监测。

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1次, 变形较大时每天监测2次~3次, 如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则增加监测频率。

基坑监测的报警值:测斜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土体深层位移最大值:H/100 (H为开挖深度) ;当天速率:5mm/d。

3 监测成果[4]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总成果如表2所示, 在监测过程中, CX1、CX5及CX6监测孔超过最大预警值。由于施工原因, 部分监测孔未监测结束便有所损坏, 无法继续监测。

CX1、CX5和CX7测斜孔深度-位移曲线图及最大位移处位移-时间曲线图详见图2~图4。

通过典型测斜孔CX1、CX5及CX7的深度-位移曲线可以反映出: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 监测土体的位移量逐渐增加, 最大位移的深度也逐渐增加。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 土体变形达到最大值图中可以看出, CX1测点土体位移量最大出现在5.5m处, 最大值为60mm。CX5测点土体位移量最大出现在5.5m处, 最大值也为60mm。CX7测点土体位移量最大出现在6.5m处, 最大值为44.5mm。CX1、CX5和CX7测斜孔最大位移处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5~图7所示。

从以上各测斜孔深度位移曲线图以及最大位移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最大值一般发生在离测斜管口下4m~11m处之间, 深层位移量远远大于浅层位移, 即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产生的位置在基坑底的附近。随着各层土方开挖的深入, 各测斜孔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位置不断下降, 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基坑监测过程中, 对于CX1、CX2、CX5及CX6、CX7监测孔都出现过当天水平位移速率大于5mm/d的情况, 有部分测斜监测点累计水平位移超过警戒值, 通过及时报告并建议施工单位放慢施工进度, 采取相应措施加固后, 土体变形逐渐回复到正常状态。

4 结论

通过该项目深基坑变形监测的设计与实施, 有如下认识:

1) 监测工作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保证, 监测过程中出现险情和特殊情况时, 及时反馈信息, 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应急措施, 从而达到保障工程安全的目的。

2) 监测成果良好地反映出深基坑的变形状况, 说明监测设计的布置合理、科学, 技术措施恰当, 实施质量高。

3) 本工程基坑监测工作准确、及时, 保证了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史佩栋.深基础工程特殊技术问题[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深基坑开挖监测工法 (YJGF1822000) [J].施工技术, 2002 (6) :42-44.

[3]亓乐, 施建勇, 顾士坦.南京地铁中和村车站基坑监测分析[J].工业建筑, 2007 (37) :790-792.

3.基坑变形监测的工程数据剖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基坑监测论文

1 深基坑形变相关理论

从影响深基坑形变的要素剖析,主要包含支护类型与参数构造、工程开挖深度、地表荷载、施工方式与周边环境,以及深基坑所在的水文地质环境。从其形变要素来源而言,其监测的主要内容即为深基坑支护构造的程度与垂直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与裂隙监测、土体深层位移测定与公开水位监测等。深基坑普通作为一级安全等级,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的相关技术指标,其程度位移丈量中误差不大于 1. 5mm,垂直位移丈量中误差不大于 0. 5mm,数据采集的中误差不大于 1/10 形变允许值。通常作为深基坑监测重点的支护构造程度位移,多采用小角法与极坐标法。其中,小角法应用基坑边线构建丈量坐标系,测定监测点与测站夹角与间隔 D,断定各期累计偏移量,中误

2 工程实例概略与监测办法

本文以福建省某基坑开挖项目为例,探求其监测的根本办法与工作流程,并对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剖析。现有某场位置于福州市仓山区,场地东北面为闽江,西面为南江滨东大道,场地东南面为空地。本基坑监测工作自 年 06 月 26 日始到 年 10 月 13 日终,基坑靠近堤坝一侧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重要性系数取 γ =1. 10.其他位置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重要性系数取 γ = 1. 00.基坑支护构造型式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 + 土钉墙组合支护,部分位置采用工法桩悬臂支护。依据设计院提供的基坑图纸请求,分离工地实践状况,对以下内容展开数据采集工作: 围护坡顶程度与沉降位移、深层土体侧向位移( 测斜) 、周边地表沉降、公开水位和裂痕变化监测。

4.基坑监测成果报告 篇四

浅谈基坑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常用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全站仪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和计算位移量的方法。 关键词:水平位移 极坐标法 基准线法 前方交会法 中误差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受地质、地下水、周边环境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给施工带来的难度及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和事故发生,为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服务,基坑监测已成为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受到了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监理、施工方高度的重视。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比较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基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是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具有简便、高效、精度可靠等特点,本文将重点介绍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 二、常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简介 2.1 基准线法(测小角法) 基准线法就是在基坑外建立工作基点,两个工作基点可以确定一条基准线,然后将监测点尽量设置在基准在线,通过高精度经纬仪测定监测点与基准线间的微小角度变化,从而计算位移量。 2.2 前方交会法 利用施工场地内的两个工作基点分别架设全站仪或经纬仪观测监测点,通过解算三角形的方法计算监测点坐标,从而计算出水平位移量。 2.3 极坐标法 在一个工作基点上加架设高精度全站仪,另一个工作基点为后视点,通过观点角度和距离测定监测点坐标,通过每次观测坐标值与初始值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水平变化量。 三、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3.1 工作基点的布设 因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工作基点的选定应考虑点位的安全、稳定,受施工影响较小的地方。 布设2-4个带有强制对中观测墩,观测墩地上高度为1.2-1.3米,地下部分深度就大于1.2米,互相通视或组成三角形,方便检核。 3.2 监测点的布设 监测点应尽量布设在基坑冠梁、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顶部等较为固定、不易破坏、设置方便的地方,基坑围护桩顶每20米布设1点,有水平横撑时测点尽量设置在两水平横撑跨中位置。 监测点埋设时先在圈梁、围护桩等围护结构的顶部,用冲击钻钻出深约100mm的孔,再把强制对中监测标志放入孔内,缝隙用锚固剂填充。 3.3 数据采集 工作基点观测采用导线法,将工作基点与施工专用控制网组成闭合或附合导线,监测点采用极坐标法,根据基坑的等级和设计对监测的要求,采用的相应变形测量等级。极坐标法水平位移观测,宜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测角精度应高于2”,测距精度应高于2+2ppm。 监测点初始值的采集应进行两次独立观测,两次观测值满足规范限差要求时取中作为最终初始值。 观测作业技术规定:○1观测应做到“五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线站、固定观测方法、固定观测尺;○2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观测;○3对观测距离进行仪器加常数、乘常数、气温、气压改正。 3.4 水平位移量的`计算 方法 如图1所示:E 为水平位移监测点初始值位置,E’为变形后的位置,D就是我们要计算的垂直于基坑边线向内或外的水平位移量,计算方法如下: 通过E、E’两点坐标反算我们能得到两点距离S和方位角αEE’ α23可通过设计提供电子图获得,也得通过实地观测反算获得 3.5 水平位移的控制指标及监测频率 桩体水平位移允许控制值:一级基坑为30mm或0.15%H取小值;二级基坑为40mm或0.2%H取小值;三级基坑为50mm或0.3%H取小值。平均变化速率控制值为2mm/d,最大变化速率控制值为3mm/d[3]。判断变形稳定的标准: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相关内容确定,即“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经进入稳定阶段”[2]。 基坑开挖期间:开挖深度H≤5m,1次/3天;5m10 m,1次/天。基坑开挖完成后:1~7天,1次/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3天;30天以后,1次/周;经数据分析确认达到基本稳定后,1次/月。 3.6 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分析 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的点位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不考虑控制点误差的影响,mp为变形点位中误差,mα为测角中误差,ms为测距中误差[5]。 当全站仪测角中误差为1”,当测距中误差为1+1ppm,距离为150m时,按公式计算点位中误差为1.2mm。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等水平位移监测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为1.5mm[4]。由此可见当工作基点距离监测点距离不大于150m时,按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达到了一等水平位移监测精度的要求。 四、结论 水平位移监测作为基坑监测中重要的一项,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可为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掌握围护结构动态、为处理风险事物和工程安全事故提供重要依据。 采用本文中介绍的水平位移监测计算方法,观测和计算都比较方便,数据精度可靠,而且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基坑。唯一的不足就是对全站仪精度要求较高,目前精度最高的全站仪测角精度已达0.5”,测距精度达1+1ppm,完全可以满足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传玺,陈宏章编著.工程测量学 郑州 郑州测绘学校出版社.. [2]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3]DB11-490-2007.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4]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5]刘成龙.极坐标法测量精度评定方法的研究 成都 铁道学报..

5.基坑监测成果报告 篇五

科研成果格式说明

为规范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的结题和科研成果奖申报工作,便于编写宁波大学学生科研成果报告书,特对科研成果的格式做以下说明:

一.本说明适用于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或研究报告,作品、产品、软件等交原件即可。

二.格式说明:

科研成果字数不限,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依次为:论文题目,作者,摘要和

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或注释、参考书目)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题目应简明,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可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摘要约4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3.正文要求包括前言部分、主体部分与结论部分,具体形式可参照不同学科论

文及成果要求,条理清楚即可;

4.页面设置:纸张大小采用A4,页边距上下、左右各空2厘米;

5.字体设置:题目为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作者宋体四号字加粗居中;摘要及

关键词标题为宋体五号加方括号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内容为仿宋小五号字;正文标题为宋体五号字加粗顶格,正文为宋体五号字首行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或注释、参考书目)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参考文献(或注释、参考书目)用方括号标明顺序排列,内容为宋体五号字顶格。

三.格式不符合规范的科研成果,视为不规范成果,视情节严重者不予结题或评选。

宁波大学学生科研管理工作小组

二OO五年十月十一

6.成果总结报告 篇六

时间飞逝,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已经一年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都在党组织领导下以及党思想感召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果。首先,在生活上,我每天按时作息,对自己的生活做到井然有序;其次在学习上,我按时上下课,积极思考反省,并积极进行自我学习。为此,我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如早上练口语,中午练vb,下午练java。因此,期间,我通过了二级计算机vb考试,和证券资格证的考试。并且,我还加入了学院Tata java班,以期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有更深的研究。;在思想上,我每天都在对自己进行反省,希望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的境界。

具体来讲,通过这一年以来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无论做什么,学习,生活,抑或以后工作,其关键关键是你抱着什么态度。Nothing is impossible。我一直认为,不是你会不会,而是你敢不敢的问题——敢不敢挑战自己,敢不敢坚持到底,坚持到最后,就是英雄,胜利者,相反,就是狗熊,失败者。其实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给自己这次机会。或许在平时生活中,你会受到你身边室友的影响,例如你会嫉妒一个人比你优秀,你会因为室友吵闹而睡不着觉,无论怎样,你一定不能迷失自己,就把它当做磨练自己的机会,这样你就会在逆境中取得进步。从这方面来说,还要多谢你的室友。

我们都知道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用不了在花费多少时间就能掌握所学知识;但相反的,如果你浮光掠影地看书,心不在焉地听讲,同样有挂红灯的危险,特别是向我们这种金融类的课程,收缩性很强,有的人只注重课本和做笔记,必然效率会比较低。但有多少人做到的呢?当然,大学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很自由,这容易出现分流现象:一部分放任自流者逐渐落后了,一部分积极进取者逐渐走向成功。好多事情都明白,就是行动上不能真正落实下来,“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本想上图书馆,因为一点点小事作为借口致使计划落空。经过这一年的学习生活后,我发现自己真的成熟了许多。还记得刚到学校时的的心情:孤独恐惧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只留下一点时间让我思考,我想抓住什么,能让我踏实一些,可什么也抓不到。可现在--转眼间我已经是积极乐观的了,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当然知道以现在的状态,希望是渺茫的,可我不会气馁,我会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积极调整不当的心态。虽然路是坎坷的,可总

要走下去,我有信心。经过大一大二两年的学习,我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学期我也计划好了自己的学习,首先我将尽量将六级考过,其次在暑假找实习单位,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教育计划,老师有教学计划,跟着老师走,按照学校要求办就行了。何必自己再定计划,这种想法不对。学校和老师的计划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还应该按照老师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个人学习计划,要有自己的计划。每个学期我都会根据不同的课程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计划,它都是我人生规划的一个部分,每个学期的学习计划的方向都要顺应我的人生规划,这样我的人生才会朝着目标前进。这个学期的专业课比较多,所以我也会相应的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争取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7.报告成果 篇七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的枝头

(2017)

申 报 单 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 目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带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贡献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 系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德育工作案例成果汇报总结报告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的枝头

一、背景分析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家庭结构从原来的多成员多层次的结构变成了当今的4+2+1的结构形式,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加爸爸妈妈再加一个小孩。孩子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全家人对这唯一的孩子无限宠爱,特别是孩子的祖父母辈。衣食无忧、生活无虑的孩子在大人的关爱下长大,遇到困难更有大人帮忙解决,早已习惯于家长呵护。例如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仍然与奶奶睡一起,冬天洗澡奶奶包办,书包由爷爷整理,甚至吃饭时还要爷爷剥虾肉给他。什么好东西都是自己先吃,完全不想别人。家长过分溺爱,使孩子都变得娇生惯养、自私自利,对自己的亲人不懂得感恩。为此,为了让他们懂得感恩并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感恩是为人之本,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感恩之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幸福、更有意义,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幸福之花,开在感恩的枝头。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孩子们深刻的了解什么是感恩。

1、感恩是改变当前社会道德冷漠现状的需要

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令人遗憾的是“感恩” 意识被模湖、淡化了。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当中,只知获取,不知回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人所给予的一切的人不在少数。案例一: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正与孩子们进行早读,一位家长扯着孩子来到教室门口,孩子一脸的不高兴,家长脸上堆满了笑容:“老师,今天是我不好,睡过了头,忘了叫醒她了,您看„„”没等老师说话,孩子已在后面大声责怪:“你还好意思说,都害我迟到了,讨厌!”

案例二: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关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妈妈的生日?”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讶,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的议论着,小小手终于举起了几只,我马上叫起来他们,原来他们回答的妈妈生日都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不是跟自己一天,就是中秋节、腊八节这些中国传统的节日。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难道一些普通的生日你们就记不得吗?回去问问自己的妈妈,有哪位妈妈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呢?”我要求全班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

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家爸爸妈妈不是那样呢?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以后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我大惊,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地带你看病,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还顶撞父母。看着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是的,长期以来,家庭、学校、社会更多关注的是给予青少年的关爱,这在某种程序上造成了对青少年回报教育的忽视,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应及时而有效地把“感恩” 与“奉献” 作为核心价值而充分凸显出来,并通过多种途径铭刻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很好地让学生明白“感恩” 与“给予” 的关系,理解“回报” 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人格的锤炼、情感的升华中所具有的巨大意义和作用。

2、感恩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需要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应该让学生明白,对家庭成员、对社会、对祖国,应常怀一种感恩之心,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帮助别人,懂得“感恩”,不仅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基础,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3、感恩是与时俱进,彰显现代教育特色的需要

现代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缩;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而我们所提倡的感恩教育的本质任务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因此,感感教育是与时俱进,彰显现代教育特色的需要。

4、感恩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

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更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 心有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塑造儿童正确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过程

(一)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我们的基本做法是:(1)开家长会。我班每学期至少开一次家长会,不仅让家长了解近期学校、班级、及学生的情况,更是对家长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教育指导,达到家校共谋、家校共育的效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

(2)建立“家长委员会”。主要是发挥有特长、有威望家长的作用,有他们对其他家长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加强认识,正确引导孩子,减少他们的教育盲区,加强家庭教育的交流和示范,在家长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二)发挥学校的主导教育。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尤其是那些负面的影响,学校更应该从正面去教育学生,使他们珍惜幸福、懂得感恩。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如下几方面:(1)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蓄情,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我们首先是利用国旗下讲话、感恩主题班会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平时,我们加强学生的感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还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 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感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都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爱!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孩子们用讲故事、写信的形式表达对父母对老师的感谢。我们还开展了 “感恩父母,为父母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比赛,“感恩老师——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征文比赛、“感恩祖国,歌颂祖国”朗诵比赛,充分利用宣传橱、宣传墙报、手抄报等载体宣传感恩,教学生学会感恩。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幸福之花,开满感恩的枝头。让他们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感恩情结,日久天长,必然会释放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2)加强语文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通过挖掘语文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在课堂中有机渗透。例如我在讲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九色鹿》这一课中的落水者出卖九色鹿这一情节时,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3)关注实际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为了让感恩行为看得见,摸得着,我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当一天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孩子们每周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让孩子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悦,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间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他们还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去进步的喜讯,成功的喜悦。班主任把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介绍给家长,家长们把孩子在家中的感恩行动记录下,比如与父母道晚安,给父母夹菜,为父母捶背等细节行为。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可能有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该涉及到家庭之中,让孩子懂得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因此学校、教师就要充当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通过孩子们在生活中的践行活动,从而激起他们的感恩之心。

三、实施成果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感恩活动的实施,使大部分学生亲眼目睹了父母的辛苦,并从内心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那种伟大而无私的爱,同时也坚定了他们立志成才,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每一个人的理想,并深刻体会到了幸福之花,开在枝头的真正道理。

(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坏人或好人,都是在后天的环境及各方面因素影响所致,优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在某种程度上说还分辨不出是与非,善与恶,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地引导,耐心地教育。我们在这学期通过班会、板报、每星期一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有了质的转变。是他们真正懂得了感恩,因此,打架斗殴的没有了,说脏话的没有了,破坏公物的没有了,比学赶超的比比皆是,班里再也看不到废纸满地了,学习风气有了极大的改变。我和各科任老师都笑了,且都在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届让老师放心的学生。因为往届学生中每到临离学期末期间,学生破坏公物、打架斗殴,充当校园老大的大有人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二)集体观念的认识提高

由于学生们懂得了感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对班集体的财产、荣誉等也有了较高的认识,在每个月一次的学校活动中,如歌咏比赛、诗朗诵等,学生都积极参与,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在歌咏比赛前自发的从家里拿来DVD 和光盘为班里的演练提供便利条件,再也没有我不参加与我无关的自私心理,全班的学生无论在什么活动中都拧成一股绳,积极地为班集体出谋划策,唯恐落后。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欣慰的教育结果,也是我们非常想看到的结果。

(三)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

由于孩子们懂得了感恩,知道了自己应如何感恩身边的一切,所以他们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思想变得雷锋式了,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经验总结

8.成果总结报告 总 篇八

成果总结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一贯重视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领导亲自抓教学改革。‚建立在校企协作与‘双进’平台上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安庆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赵晓和与院长汪青松共同主持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学校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坚持开展校企协作论坛,全面实施‚双进工程‛,实现了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基础教育双向进入和良性互动,探索出了一条拓宽实践教学领域、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新途径,开创并实施了大学四年全程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一、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

指导思想是:通过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双向进入,构筑宽阔的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学生实践的场域,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核心理念是:现代大学是个开放的系统,必须在为社会服务和交流中形成稳定有效的通道(校企协作、‚双进工程‛等),把大学的实践课堂延伸到社会基层,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操作模式

本成果的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以论坛促协作,以双进促双赢,以实践强能力,以实践育创新。”

第一,以论坛促协作。学校将校企协作论坛、双进研讨会制度化,建筑起高校与地方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平台,让高校的教师、科研人员与企业的经理和技术人员,基础教育的领导和教师走到一起来,共同研讨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问题、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问题。2002年,我校主办了‚安徽省基础教育新课程与高师教学改革座谈会‛,开始了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双向进入,2005年以来学校与安庆市举办了3次校企协作论坛,解决了高校与企业之间高级人才互聘,大学生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建设,共建实验室和合作研究,校企协作与双进工程融合等问题;举办了5次双进研讨会,以及多次工作协调会,解决了教师教育职前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职后理论提升、职前职后一体化等问题。

第二,以双进促双赢。校企协作、双进工程不是一般意义的合作,而是相互的进入,是深度的合作。在校企协作中,我们聘请了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双师型‛教师 —1—

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学校专家学者到企业开展项目研究、技术攻关和职工培训;在双进工程中,我校与安庆市教育局及中小共同努力,实现了‚四互‛、‚四全‛。‚四互‛即‚干部互派、名师互聘、资源互享、教研互动‛;‚四全‛ 即‚全体覆盖、全程参与、全员进入、全面提升‛。高校与企业的双向进入、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双向进入,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了互利双赢。

第三,以实践强能力。校企协作与‚双进工程‛不仅拓宽了实践教学的领域,丰富了实践教学的资源,而且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在校企协作与‚双进‛平台上,我校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深入自己未来的职业领域开展实践锻炼,坚持四年全程式实践锻炼,每年都有明确任务和目标:一年级职业体验,二年级见习参与,三年技能实训,四年级实岗锻炼或实习支教。通过四年全程式的实践教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能力显著增强。

第四,以实践育创新。面向基础教育、面向企业开放式的、四年全程式实践教学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学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成果回学校‛。学生不仅参加到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产学研等合作项目,学校每年还专门发布130多项学生科研立项,扶持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对学生创新成果给予奖励,激发了学生创新热情,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成果的形成过程

1.“双进工程”,高校与基础教育实现了良性互动

‚双进工程‛是为实现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度合作,拓宽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渠道而实施的一项改革。安庆师范学院与安庆教育局及中小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实现了 “ 名师互聘、干部互派、科研互动、资源互通 ” 规范化、制度化,双方同意将其作为一项工程来建设。这样中小学名师给在校师范生带去一线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在大学接受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研究成果,扩大眼界,提升教研水平;同时高校教师走进中学设立实践基地、教研基地。中小学与大学结成了发展共同体,有效地整合了两者的资源,给学生成才创造了优良的环境,有效地解决了高等师范教育更好的适应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基础教育拓宽渠道,实现教师学习‚终身化‛,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的重大课题。这在国内都是创举。具体历程如下:

2002年6月15-16日,我校主办了‚安徽省基础教育新课程与高师教学改革座谈会‛,拉开双进工程的序幕。

2003年,汪青松、曹长德、张国定、董根明、任其平、张启树、许世平等被省教育厅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讲师团专家,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宣传与人员培训工作。

2005年,教师教育‚‘三线归一’(走出去,请进来,结成结成合作共同体)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互动模式‛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3月22日,安庆师范学院与安庆市教育局在安庆师范学院龙山校区隆重召开安庆师范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实践教学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大会暨“双进”工程签字仪式,着重落实‚名师互聘、干部互派、教研互动、资源互享‛等工作。

2007年3月安庆师范学院派出了6名管理干部和教师出任安庆市教育局局长助理、教研室副主任、中学校长和校长助理。安庆市教育局选派7名干部出任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实践教育中心副主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以及有关院系的副院长等职安庆市共派出两批共26名中学名师进入我校指导两届师范类专业的教师技能训练。

2007年11月2日,安庆师范学院与安庆市教育局召开了 ‚双进工程‛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研讨会。会议主要就安庆师范学院与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学校安庆四中、健康路小学合作开展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和咨询。

2007年9月,在望江县高泗中学开始了师范生实习支教试点工作。

2007年12月20日,由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组织各院系分管教学的领导、学科教学论教师,教育学院有关教师以及教务处工作人员一行27人组成的调研团,前往安庆市第四中学、怀宁县独秀小学、桐城市第十一中学开展08版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召开了研讨会,考察了基础教育教改状况和教师需求。

2008年安庆一中聘请我校教师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指导中学生开展通用技术的训练。2008年1月14日在安庆市承办的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汪青松院长应邀作《名校要有名师名学生》的讲话。

2008年7月4日,我校与安庆市教育局共同举办了2009届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启动仪式及‚双进‛工作研讨会,努力将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建立在双进和平台上。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双进‛工作程序和政策保障机制,每年选派挂职干部、每学期互聘教师、每学期派学生实习支教、每学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双进‛工作正向着‚四互‛(干部互派、名师互聘、资源互享、教研互动)、‚四全‛(全体覆盖、全程参与、全员进入、全面提升)方向发展。

2.校企协作,进一步拓宽了实践教学的领域

随着学校规划的迅速扩大,学校专业设置发生变化,学校在高兴师范大旗的同时,也新增一批非师范专业,本着学生发展高于一切的原则,学校启动了校企协作论坛,与企业开始了深度合作,将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和为地方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2005年4月19日,我校在龙山校区举办了第一届校企协作论坛,提出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宽口径、高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安庆市领导、市发改委、国资委、中小企业局、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领导,以及安庆石化、环新集团等安庆十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四十余人参加会议。

2006年7月11日,我校与安庆市人民政府举办了第二届校企协作论坛,提出建立长效机制,并举行合作签字仪式,标志着校企协作进一步加深。赵晓和书记发表了重要

讲话,他指出校企协作论坛的举办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学校以贡献求支持的重要途径。他希望校企双方在多方面深入合作,建立起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的能力,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2007年12月7日,我校与安庆市政府举办了第三届校企协作暨“双进”论坛。主题是“深化教改,提升能力,服务地方”。赵晓和书记主持论坛,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促进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实现“双赢”。主论坛结束后,还设立了两个分论坛:“安庆师范学院师范生实习支教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和“安庆师范学院非师范生专业实习•就业•创业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

3.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两大重点之一,因此,更新观念,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我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就是建立在校企协作与双进和平台上。

(1)成立实践教学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学校于2007年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的基础上成立实践教学中心(副处级),专门管理全校的实践教学。

(2)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了实践教学的机制。例如,《安庆师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2006—2010年)》(院教工委字“2006”11号),《安庆师范学院关于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院发“2006”25号),《安庆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院发“2006”26号)《安庆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改革方案(2006—2010年)》、《安庆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庆师范学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案》、《安庆师范学院师范生实习支教遴选办法》等。

(3)形成了四年全程式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从横向上分为实验、实训、实习、实岗四类,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全面推进;从纵向上贯穿本科四年,每个学期学生都有一定的实践任务。一年级重职业体验,二年级重参与,三年重实训,四年级重实岗。

(4)采取了有力措施,保证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具体措施有:建立大批校外实践基地,扩建和新建了实验室、实训中心;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津贴给予倾斜,对教师指导学生产生的实践教学成果给予奖励;对学生科研立项给予资助,对学生实践成果予以奖励。

四、取得的成效

第一,促进了思想解放与观念提升,实现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校企协作与双进工程打破了高校与社会相互分割的状态,加深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强化了高校为企业、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彻底改变了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重理论

轻实践的思想观念。

第二,优化了实践教学的环境,改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通过校企协作与双进工程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48份,在原有基地基础上,新建教育实践基地53个;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捐资在我校建设的‚APP工程实训中心‛;学生实验、实训、实习、实岗,以及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条件大为改善。

第三,丰富了实践教学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校从企业聘任‚双师型‛兼职教师181人,中学优秀教师26人,接受基础教育到我校挂职干部7人,大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指导力量;同时学校派出挂职干部6人,教师32人深入基础教育,20余人深入企业,开展合作研究与技术开发,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校企协作产学研项目共15项,与基础教育合作研究项目8项,其中生命科学系与岳西县申报的省级项目‚岳西肥绿色道地中药材规范种植产业化项目‛,获得省财政40万元经费资助,该项目总投资达到1000万元。

第四,推动了实践教学改革,促进了师范生实习支教。学校成立了实践教学中心,加大了经费投入,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下发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等文件,积极推行开放的、四年全程式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显著提高,而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每年在报纸、广播、电台发表新闻作品200多篇。2007年开始,我校在望江县进行师范生实习支教改革试点,今年又挑选了324名实习支教学生奔赴支教岗位。

第五,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研究与创新。全程式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居省内高校前列,不少学生还通过创业带动他人就业,例如,教育技术专业祝路曼创办的冲天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在其毕业当年员工达到了12人。学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并获得社会的承认,我校学生不仅将论文发表到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而且还出版著作5部,在2005年、2006年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中两次荣获二等奖;2005 年在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二、三等奖各一个;2007 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一、二等奖各一个。

五、成果应用

1.本校应用:安庆师范学院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吸收了三次校企协作论坛和双进工程的成果,压缩了理论课程,增加了实践课程,特别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采取了四年全程式教育实践相渗透的方式,大大强化了教师专业技能;全校各专业确立了‚希望在基层‛,面向实践一线专业人才培养的路线,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而且取得了丰富成果。

2.国内应用:《光明日报》等报刊报道和介绍了我校校企协作论坛、双进工程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晓庄学院、合肥学院、玉溪师范学院、南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纷纷来我校学习,推广我校经验。

9.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篇九

虢镇中学生物课题组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学生的生物科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由此我们提出了“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听课效率低下的归因分析,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具体实践进行课题研究以期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所用,促进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推动我校的生物学科教学。

关键词

生物学科,听课效率,学习方式,调查问卷,归因分析

问题的提出

背景

高中学生课堂上听课效率低下情况已相当普遍,学生的生物科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部分学生上课时萎靡不振,提不起精神,时有打瞌睡的现象,课上听课的注意力明显不够集中,听课效率低下,上课走神,反映出学习的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平时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不及时,总是想到考前搞突击,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这种现象,许多教师已经习以为常,其危害性也就常常被忽略,以致这种隐性的“厌学”在现在的中学阶段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做了一种不成功的铺垫。

核心概念的界定

提高听课效率,从学习方式方面即要实现有效学习。

“效率”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或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的一个简化表达。

“有效学习”指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非常有效地布置作业,它不应该是让学生做题海,而应该是做尽可能少的题就能掌握尽可能丰富和牢靠的知识,它应该是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在知识快速变化21世纪的挑战中成为“常胜将军”。

在充分分析学生生物科学习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的前提之下,研究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 策并加以实施,显著提高学生听课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使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方法

(1)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2)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过程

1、理论研究

开题后开展课题理论研究,布置了近阶段大家要完成的任务,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打算和设想。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通知及课题研究进度计划表等有关资料印发给本课题组全体成员,以便大家能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一步一步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作了一次很好的动员。同时从同类项目研究中吸取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所用;以及研究通过学科教学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科教学取得成效。

2、调查研究

根据研究方案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了 “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的调查问卷”。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电子表格软件设计了电子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终端完成问卷,既避免了学生对纸质问卷的反感,又减少了纸质问卷的资源浪费和无效问卷的产生,更有效的是应用软件全方面的统计功能大大减少了纸质问卷统计的人力投入。

成果的主要内容

1、阶段性成果:《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的调查报告》。

高中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原因:

客观原因。教师迫于升学压力,题海战术使学生无所适从。复习课教学方式单一,各科教学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审美疲劳、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对普通班学生缺乏赏识与关爱,使师生关系缺乏和谐感,有效教学难以实施等等。

学生生物科学习课堂听课效率低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课一开始就开始分心,整堂课都处于注意力分散状态导致听课效率低下。另一种是,课堂中途不知不觉注意力离开课堂内容导致听课效率低下。在情绪反映程度也不同,虽然两者都表现出对课堂听课效率低下表示担忧和焦虑,但后者情绪体验更强烈。个体意志努力也有差异,后者学生大都强调自己也对自己做过暗示,要好好听课和学习。但情绪上还是为此事所困扰。

2、研究成果:《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结题报告。反思

1、由于过去课题组老师较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实验研究,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学校教科室和教研组的很大支持。现在我们总算完成了课题研究,不管效果怎么样,至少,这一次课题研究使我们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了解了许多。

上一篇:关于医院院长竞聘演讲稿5则范文下一篇:总结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