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思品教学工作计划

2024-07-19

八下思品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1篇)

1.八下思品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提纲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第十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

(一)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集体的特征:

①共同的目标 ②行动上相互支持 ③心里互相依存④情感上荣辱与共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①集体是个人的依靠 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

△3.为什么团结就是力量(为什么团结对于集体来讲很重要)?①形成强大合力 达到目标②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战胜困难③利于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二)为了集体的发展

△4.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根本一致、紧密结合起来②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以集体利益为重 尊重个人正当利益③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不惜牺牲 5.怎样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①集体荣誉感 责任感 ②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敢于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④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第十一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一)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6.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②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7.怎样对待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正确认识 辩证分析问题 ②正确认识从众心理(独立思考 自我控制)③正确认识困难和逆境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8.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学会谦让 分享 助人 ②我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服务社会 奉献社会。)9.谦让的表现?①谦逊;②不争名夺利;③妥善处理矛盾。10.怎样帮助他人?①真诚;②方式方法;借力、安全、维护自尊。11.关于奉献。有利于社会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十二课 感受大自然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12.大自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作用 ①带来欢乐②陶冶情操③丰富文化生活

○13.怎样鉴赏大自然 ①注意观赏的距离 角度 时间②发挥想象力

(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14.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 ①物种减少 ②景观遭到破坏 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5.环境问题的危害 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一)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

16.怎样关爱大自然①尊重生命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善待自然 做大自然朋友(不破坏自然 积极措施预防减少 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③美化自然 让大自然美丽永存(爱护身边一草一木 保护好自然景观)

(二)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1989 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了解㈠环保的基本原则: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②预④依靠群众力量 17.我为环保做贡献

(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什么?)(2)青少年应做到为环保做贡献:

①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②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③从自身做起,积极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

(一))现代科技在身边

18.了解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19.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什么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①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进步伴随科技进步 有力推动发展)

②推进精神文明的发展(文明标志 丰富精神生活、更新思想观念)

总之,已经今后必定……

(二)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20.了解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表现 ①信息技术②生命科学③空间科学

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

(一)创新与科技发展

△ 21.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发展靠创新)①力量之源、发展之基。每一步;本质、科技发展靠创新。①时代发展的要求,主旋律;②灵魂、不竭动力;③处于领先地位。

22.好奇心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①起点 最初动力②正确把握好奇心③好奇-兴趣-志趣

(二)搭起创新的桥梁

23.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善于观察 渐微知著②开发想象力③求异思维④积累知识(厚积、薄发 更多创新机会 现在起学好 为以后打基础)⑤学以致用 勇于实践⑥正确把握好奇心

24.我国为什么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见课本P78最后一段)

①关系着祖国的未来②时代的主旋律

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第十六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5.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③谁污染谁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 ㈡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总章程、根本大法、首要地位、最高法律效力、核心地位、最高行为准则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首要地位 △26.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制定和修改更为严格

(一)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7.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表现

①一切国家机关②一切团体和组织③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8.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9.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需要遵守宪法吗?)

30.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宪法尊严、增强宪法观念? 学习、了解;遵守、维护;宣传、捍卫。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走依法治国之路

31.依法治国的含义 :基本方略。广大人民群众、党、宪法和法律、管理、保证、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3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①进一步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

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二)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法律教育

△33.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其地位和作用?

①有法可依 前提和先决条件 ②有法必依 中心环节 ③执法必严 重要条件 ④违法必究 重要保障

3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青少年应该怎样做?P101

①知法守法护法②认真学法,提倡、规定、不允许③增强守法意识 树立法制观念 作出贡献

35.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 ①立法监督②执法监督③司法监督 36.在我国,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形式有哪些?新闻报刊、来信来访、打电话、向人民代表反映等。37.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何意义?

①加强廉政建设 依法办事 防止违法乱纪②提高决策水平办事效率

38.青少年应怎样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

(1)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2)我们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利,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亲爱的同学们,加油啊!

2.八下思品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一、紧扣学生思想实际, 开展引导促进健康成长

一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从进入初中校园的第一天起, 学生就步入了中学新时代, 不同阶段的不同角色定位要求也各不一样, 初中学习节奏更加紧凑, 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更高。教师可以结合初中思品第一课《我是中学生了》, 对学生强化角色方面的引导, 让学生从身体、思想上全面进入中学生角色, 并对中学生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 所需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崭新的初中生活。

二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自信。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应试教育理念导致部分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存在着自卑封闭心理, 自信心不足, 难以融入到整体氛围之中。针对这一状况, 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辨证、全面地认识自己, 如在《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一课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活动, 要求学生向班级其他同学简单介绍自己的特长。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加客观地看待同学, 消除“分数决定一切”这样的片面观点, 让每一位学生增强自信心, 明白每一个人都有所长, 也有所不足, 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进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三是帮助学生消除青春躁动。初中生早恋现象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 “堵”的效果远不如“疏”, 教师应当结合思品教学工作, 让学生揭开早恋这层神秘的面纱, 让学生的交往回归正常的状态与定位, 如《相逢在花季》教学中, 笔者组织了男女同学之间关系这一主题讨论, 通过交流讨论, 让学生明白, 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之间, 都应当是兄弟姊妹般亲密无间的关系, 消除了学生的神秘感, 在班级营造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正气。有效避免了一味地“堵”带来的逆反效应。

二、紧扣校园生活热点, 培养健康向上人生追求

一是强化勤俭节约教育。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当今社会却受到了挑战, 一些学生之间盲目攀比物质条件, 以物质生活条件好为荣, 过于追求物质方面享受。对待这一点, 笔者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予以兼顾, 如在教学《积极的生活态度》时, 笔者将勤俭节约的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对学生提出要求, 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 让学生明白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中学生, 注意力应当放在学习上, 应当以学习勤奋刻苦为荣, 物质生活条件只要满足基本生活即可。

二是强化意志品格教育。优良的意志品格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美德, 当前, 初中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 加之会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部分学生的意志品格出现了滑坡。针对这样的现象, 笔者在《优良的意志品格》一课的教学中, 专门罗列了当前青少年在意志品格方面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 对照相关条款, 自我分析, 相互点评, 共同进步,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观点, 也帮助学生寻找出了自身的差距,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改进。

三是强化诚信道德教育。做诚信公民, 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核心要求, 诚信道德建设要从小抓起, 初中阶段更是重要的环节。笔者在《承诺的分量》一课的教学中, 特地选取了古今中外一诺千金的典型案例对他们进行教育, 让他们明白做人讲诚信的道理, 以及个人诚信在打造整个诚信社会、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要求他们时刻以诚信标准约束自己, 做新时期的优秀青少年。

三、紧扣社会关注焦点, 纠正偏激错误思想关键

一是纠正消极片面思潮影响。当前, 社会思品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 部分群众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针对这样的状况, 部分学生认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失败的, 退步的, 加上受网络上片面的观点影响, 对社会主义进程产生了怀疑。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教学中, 通过数据、图表、视频对比的方式, 以本地区改革开放前和现代群众收入水平、生活状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逐一对比, 通过鲜活的画面、详实的数据,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以事实纠正了学生的片面观点, 让学生内心容易接受。

二是正确处理代沟隔阂问题。当前, 全社会都在关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 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惨痛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让学生消除与父母长辈的代沟隔阂, 笔者在《和父母平等沟通》这一课教学中, 要求学生回忆父母平时是如何关心自己的, 接下来, 笔者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理解父母的处境、心情, 教会他们怎样与父母进行平等的沟通, 这样的教育活动成效非常明显,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变得更为懂事了, 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了, 叛逆现象大为减少。

三是提高自我控制教育能力。青春期的学生易冲动, 容易盲目讲义气, 受不良诱惑的影响隐患较大, 教师在思品教学中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 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凡事想一想能不能做, 该不该做, 以及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在思想上位学生筑起一道防护墙。如《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这一课教学时, 笔者组织了主题讨论, 要求学生分析和总结当代中学生面对的主要不良诱惑是哪些, 并列举出重点区域, 如网络游戏、不良书刊、视频作品等等, 让学生对初中生面临的诱惑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思想上重视起来, 并积极抵制它, 在全班开展“抵制不良诱惑我能行”主题签名活动, 将教育效果推向高潮。

3.八下思品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思想品德教学一般应按激情、明理、导行、小结四步进行。激情是基础,明理是关键,导行是目的,小结是巩固提高。

一、激情。所谓激情,就是激发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觉情绪体验,它是由于对某种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另一种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它是通过人的想象发生作用的一种情感。激情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故事激情、音乐激情、音像激情等。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年级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激情方法。如:我在教学七年级《创建新集体》一文时,选用了音像激情法。上课时,播放奥运会的颁奖仪式录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们随着雄壮的国歌一次次地在奥运体育馆冉冉升起时,全班学生无不兴高采烈、群情激昂,自然地整个教学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着。

二、明理。明理,就是讲道理,即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调讲述、阐述课文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明理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直接明理阶段,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的某人或某事所体现的道理;二是深化明理阶段,即直接明理的升华,也就是在理解课文故事中某人或某事所体现的道理的基础上,更透彻、更广义地理解课文故事中所蕴含的更深刻的道理。思品课教学的重点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道理、分清是非、辨别真伪,这是思品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教学七年级《学会控制情绪》一文,我通过讲叙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对被盗一事泰然处之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之后,出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不开心的事?”“遇到不开心的事你有什么样的心情?”“你通过读课文、听故事、看图片、一事一议得到了什么启迪?”“以前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时的想法对吗?应该怎么办?”……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回答,通过辨析使学生明白了:凡事要心胸开阔,要性格开朗,学会调控情绪。

三、导行。导行即指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道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始终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这是思品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其最终点。如教学《创建新集体》一文时,当学生明白了要喜欢和同学在一起,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道理之后,教师利用练习中的辨析题让学生进行表演,使他们体会做游戏时抢先、赖皮、和同学打架都是不对的,这样大家都玩不好,还影响团结,使之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强化正确行为的作用,促进知行统一。

四、小结。小结可以用课堂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轮流承担这一工作。可以讲收获、谈疑惑、说体会、表见解,其他同学则可作点评、纠偏差、补不足。小结也可以采用情境训练的方式,根据教学进程布置少量情境作业,让学生按所设情境谈认识、说感受;还可以直接由教师运用精炼、幽默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受到启迪思考。

4.《思品与生活》教学漫谈 篇四

一、认真钻研教材, 科学设计教学问题。

刚讲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时, 我认为一年级思想品德课, 内容简单, 道理浅显, 容易说得清楚, 于是, 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果教学收效甚微, 通过区教研员的指导, 我逐渐明白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道理, 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 科学地设计教学问题, 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 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 然后设计教学方法, 巧妙设计问题, 对于看似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 我抓住契机, 努力做到:

1设问题——促学生脑“动”

学生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在课堂上, , 我力图通过再现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 精心设计问题, 制造悬念, 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需要, 有了这个需要才能萌发内心的冲动, 让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讲授《小雪花》一课时,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收集各种图片, 让学生先模仿画出雪花的样子, 继而让学生展开大胆想象, 设计出他所喜欢的雪花, 达到小小的雪花不仅美丽, 而且是生活净化护卫者的深刻道理。

2精设辩题——激学生口“动”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 可以是小组的, 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 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经常结合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评议, 认清美丑;还可以自编一些讨论题, 让学生分辨是非, 辩明真伪。如在教《突发情况怎幺办》, 我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自编小案例让学生讨论、判断。如:帮助张勇想办法, 不少同学想出来了许多课本之外的实际有效的办法,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又增强生活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3紧融生活——诱学生心“动”

新世纪、新形式, 对于人的品德与生活也必然有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学校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 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我们作为品德课教师,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创设情景, 例如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 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 引他们认真去思考, 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建议, 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 再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低年级学生好模仿, 对事物感兴趣, 紧紧抓住我们的兴趣点,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课本剧, 即兴小表演等多种形式, 既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 锻炼学生能力, 又感悟其中道理的多种功能, 我讲授品德生活课得到学生的欢迎。

二、寓教于乐, 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 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 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 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等, 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 做道情理交融、深入浅出。如在讲授《从照片看祖国》中, 为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知晓祖国的大好河山课堂上学生以“小小导游员”的形式组织教学,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讲授少数民族内容时, 学生用舞蹈、歌唱、模仿时装秀的形式, 进一步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 家庭成员之众多, 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势较好地辅助教学内容, 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三、加强行为训练, 促进执行统一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一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 懂一点, 做一点”的原则, 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 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 既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 但通过这样一评, 表扬了先进, 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一年级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 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 让他们学有榜样, 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 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5.思品教学贴近生活 篇五

【关键词】新课程;清晰;改革;回归生活;培养;价值;耳濡目染;模仿;轰轰烈烈;必然;乐在其中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教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思品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贴近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贴近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品德培养,贴近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关注生活,细节入手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新接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谈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有几次没有分享快乐,他们就追着我问:“今天什么时候分享快乐?”、“今天还没分享快乐呢!”……正确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培养中最基本的,与其做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如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

三、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上课,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礼貌用语十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学会就要真实地运用。

四、道德形成,细节升华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

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最好踩自己的椅子);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把雨伞装起来,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从细节入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

[2]《小学思品教学拓新》

6.思品教学如何让学生乐学 篇六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 激发 培养 提高 保持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29-02

初中思品课,是为青春初期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必修课。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学好这门课,对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思品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其理论性更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多,学起来枯燥乏味。如果继续沿袭 “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机械记忆”的教学模式,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根据多年教学,我认为教师应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切实保证课堂教学效益。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愿与同行们分享。

一、课前说评新闻,激发兴趣

目前,初中学生学习课程多,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不少同学有时间玩游戏、看连续剧,却很少有同学看新闻、读报纸。有的甚至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都不了解,或者了解的不及时。针对这种情况,我上思品课,坚持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说说新闻热点,有时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看法,评论新闻事件。学生如果不知道,我就把重大新闻说说,评评。如,群众路线教育、高官落马、两岸关系、中日岛争、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搜寻马航失联飞机……许多国内外重大新闻及时传递给学生。这样坚持下来,不仅使学生养成了关注新闻的好习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还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也得到了增强。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到积极作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个人梦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评说新闻事件,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就产生了兴趣。

二、利用现代教学,培养兴趣

近几年,有些学校把语数外看作“正课”,而把思品、历史、地理和生物等中考分值少的学科视为“副课”。“副课”老师,在年终发绩效工资算课时打折,评优基本不考虑,评职称也相对名额少。因此,挫伤了这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少教师思品课教学模式单一,方法落后,采取讲授、板书,或用及其简单的辅助手段,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就算了事,不愿意课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在长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学习厌倦,不利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这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新要求。如果能经常使用多媒体,使用音像辅助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培养。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我经常花不少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例如,在《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一节的教学中,我通过播放我国水土流失、沙尘暴、水质污染等,直观、生动、科学地把它再现出来,把静态的课本知识变为动态的画面,学生想看愿听。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知识,知道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了解国情,理解责任,知道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就是爱国。我常用现代化手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教学的重要原则。我鼓励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在家长带领下旅游,去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去欣赏旖旎自然风光,要求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德育教育基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践的快乐。例如:我在讲授《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这一框题时,课前就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指定一人负责,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获取感性材料,然后要求学生将调查的材料整理成书面文字,上课时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懂得了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种草等活动。又如:目前农村中学还存在流生现象,我创设情境,小明认为“上不上学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针对这种认识,结合教材原理,引导学生讨论,使他们懂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上不上学不是自己的私事,而是關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大事。不接受义务教育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这不仅澄清了认识误区,而且让同学们明确了学习目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有关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更浓厚了。

四、借助艺术形式,保持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借助歌曲、相声、小品、戏剧等艺术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编自演节目,是汲取知识的更佳渠道。我教《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课时,要明确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要正确慎重行使权利。我选了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农民、商人和知识分子,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上台发表简短的竞选村长一职的演说。然后提出:听了他们的演说,如果你是村民,让你选举投票,你会将这神圣的一票投给谁?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将选票投给了思想文化素质高,工作有思路,有开拓进取精神,愿为村民服务,协调能力强的人。我经常让学生自编自演节目,有效地保持了思品课的学习兴趣。

7.“唤醒”思品教学的德育功能 篇七

一、正确认识国家开设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和意义

思品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提高了对初中青少年道德修养和思想意识的要求。而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学校,而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主要就是针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思品教学的德育功能主要是利用多种对学生有利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德育功能能够让学生乃至全学校学生都能同时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 通过老师的共同合作最大化地增强德育的影响效果,与此同时能让学生有基本的文化内涵,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样对于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发展来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唤醒思品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具体措施

(一 )老 师 要提 高自 身 的 综 合 素质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中是主要的领导者和指引者,老师要发挥思品教学的德育功能,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为标准,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老师是主要的榜样, 所以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首先,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地增长思想品德教学的专业知识。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所以要具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专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等方面有很深的影响, 就算是在课下,老师也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不论在课下还是课上,因此即使在学生看不到的情况下,老师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举止。最后,老师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多走出去与外界交流,进行及时的充电活动很有必要,参与社会上的多个领域、多个层次,通过这些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 这样在传授学生相关的思想品德内容的时候能够结合更多知识进行教学, 让学生了解更多事物和知识。

(二 )激 发 学生对 思品的 学习 兴趣

对于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一个基本点, 所以要唤醒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德育功能, 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对思想品德产生学习兴趣。但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学大多会让学生感到比较乏味,没有学习的动力,而对于思品学习都是为应对考试而已。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就要取消学生的这种思想,让学生对思品产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味性。比如在讲关于网络沉迷知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回答他们的玩游戏时间, 让其他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播放一些沉迷网络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案例, 让学生在讨论和观看案例时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 并学会应该如何面对网络游戏这个问题。这样的课堂虚拟情景的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思品教学的德育功能。

(三 )把 学生 作为 课 堂 主体 、平 等 待 人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老师一直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在唤醒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时,老师更新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有种受重视的感觉,对自己会更有信心,对于思品的学习也会更投入;还有一点就是老师在教学或者课下与学生相处的时候要做到平等待人,不要因为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分别对待,有的老师会偏向于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在课上只对这类学生进行提问,老师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老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对成绩稍差的学生更应该进行恰当的鼓励和引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够认真地学习思品教学内容,跟上老师的思维。

三、结语

8.初中思品教学有效课堂构建 篇八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一致、支持性的民主学习氛围。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 当满足了基本需要, 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 学生才会因此而发展自尊、自重, 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教学实践表明,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政治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的前提。因此, 在平时的思品课堂教学中, 教者应充分扮演好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等角色。教者应用高昂的热情, 浓浓的爱意, 感染学生, 打动学生, 达成心灵共鸣。从而让学生因喜爱老师而自觉遵守纪律, 增强学习主动性与有效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的方向。从而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1. 创设趣味情境

教学实践表明, 在平时的思品课堂教学中, 着力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 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 创设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趣味情境,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例:一位老师教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节内容时拓展了知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了更佳形象地理解这一规律, 教者在具体教学时, 巧用“量体裁衣”的比喻手法, 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 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 并说明人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 个头的增高, 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 只有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能合体的道理。由此推导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关系, 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才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 优化课堂讨论

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课堂讨论, 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大大增强, 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从多方面优化政治课堂讨论,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体要求: (1) 优化讨论问题设计; (2) 优化讨论形式。如主题式讨论、质疑式讨论、归纳式讨论等。实践表明, 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 促进了师生的双边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例:一位老师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知识时, 一改过去以讲为主的做法, 围绕 (1) “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2)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 (4) “学习法律知识, 养成守法习惯”四个方面的问题, 结合具体事例,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此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3. 强化练习巩固

练习是检查理解广度和深度的工具, 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上的练习数量较少, 难度偏低, 科学合理的设计练习就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之一。具体练习题目的设计应抓住重点, 突出难点, 以能力训练为主。练习题目的难度应成阶梯状分布,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政治练习不仅是书面的, 还有具体的实践活动。

例:一位老师教学完《依法纳税》这一框节的内容以后, 设计如下实践活动作业: (1) 搜集父母或亲朋好友纳税的凭证, 进一步了解税收; (2) 调查当地居民纳税意识现状。具体要求: (1) 调查以问卷调查或个别交谈的方式为主, 要有必要的统计数据或事例; (2) 充分运用有关税收的知识, 对相关的数据或事例进行分析和评述; (3) 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三、科学课堂评价———构建有效课堂的后盾

9.浅谈小学思品教学 篇九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例如,讲《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瘫痪的残疾人在街上行走受到一些人嘲笑、戏弄的现象后,让学生换位体验那个残疾人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残疾人走路不方便,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最初形成的新知识是感性的。这种感性知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其表象进行思维。环境设计得好,能从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就会收到出奇制胜之效。例如,《爱护花草树木》的教学,在学生懂得应该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后,可设计这样一组对应的幻灯片内容。第一幅:一个小朋友给花坛浇水;一个小朋友在花坛摘花。第二幅:两个小朋友把快要折断的树木加固起来;两个小朋友折树枝做“打仗”游戏。第三幅:几个小朋友在修剪草坪;几个小朋友在草坪上踢球。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图片,让学生更加深了对爱护花草树木的认识。

另外,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学完《妈妈的小帮手》一课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叠被、叠衣服、洗碗、摘菜等,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体验。这样的体验更深刻,维持的时间更长。总之,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总之,根据《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课程性质和课程对象,决定了教学方法。以情激趣,配以境促情,两种相承才能打开儿童的心窗,才能让他们带着激情、兴趣在课堂和生活中明理成长,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所以,精心创设各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0.创设生活情境, 优化思品教学 篇十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优化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 扩展知识技能,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实施新课程以来, 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通过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并认可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将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师生在课堂上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并最终给学生现实生活以教育。

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它因人因时而异, 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择。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形成开放的课堂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多角度并分散的。生活也是各种知识存在的方式, 它有别于教科书上结论式概括性的知识。思品课堂假如是单纯的理论性知识结论的堆砌, 学生必定会觉得兴趣索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化的情境素材去分析说明教材理论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又能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要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思品课堂教学之中,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如在进行“勇担过错”教学时, 我针对当前出现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2008年9月以来, 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 此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种种漏洞。事件发生后, 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分别就‘问题奶粉’发表道歉声明。蒙牛承诺, 将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蒙牛公司承担。”三鹿奶粉事件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 当然也和我们的同学密切相关。谈到这一问题时, 很多同学义愤填膺, 纷纷发言进行谴责。甚至有同学套用网上的话进行调侃:“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 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外国人的口号:一天一杯牛奶, 强壮一个民族!中国人的口号:一天一杯牛奶, 震惊一个民族!”这些话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但是同学们对蒙牛公司的做法又都表示了肯定, 认为在错误发生之后最能考验一个公司责任感的就是对于错误的反省, 事故发生之后能够站出来勇担过错无疑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通过教学, 学生对“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确实, 思想品德课应该从单纯的结论式的教材和封闭的教室走向充实而千变万化的生活, 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从“分离”回归到“整合”, 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细微处、关注新颖而变化的时代, 关注丰富而多彩的社会,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发现问题, 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从而加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形成理性的课堂

理论是源于生活的。但是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由于注重抽象化理论概念的传授, 忽视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 而落得被学生忽视的下场。理论知识, 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思品课堂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教育, 就必须合理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在活动中应用、扩展、深化所学知识, 使学生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理性地分析问题。

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交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情境:30年前凭票买年货, 20年前过年花千元, 15年前边吃边看春晚, 如今春节怎么过?接着在课堂上展示一个相关的调查数据。春节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对于现在的春节怎么过也很有认识和体会。但是教师展示的春节过法的变迁及春节活动安排和花费调查情况中, 学生体会到了30年来我国人民在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生活的变化依赖于我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而这一切巨大变化都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学生可以真正理解30年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又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时, 我选择了每年的春运期间民工的“乘车难”问题进行分析。材料显示, 53%的被访者认为买票难、回家难是春节最让他们头痛的事情。“乘车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这些都是引起“乘车难”的主要原因。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教材的难点就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 和在学生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中自然而然地突破了。

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引起了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了他们揭开谜团、了解真相的欲望, 对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 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素材, 从探寻现象中感受并认同、理解教科书上的理论观点, 到生活中去应用、验证所学的知识,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做也使沉闷的思品课堂既有激烈的争论也有冷静的思考;既有相对开放的素材选择又有统一的理论观点的形成, 整个课堂热烈而又充实。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学生责任感, 引导学生践行生活, 形成高效课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 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生活是丰富的, 是教学的源泉, 但又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生活中处处是教学, 生活中时时有教学。生活中的课程有时是消极的, 会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通过学生个体的实践对生活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 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在生活中积累经验。

如:在进行七年级思想品德“身边的诱惑”教学时, 我设计了一场人生AB剧———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生活化的情境:王亮亮今年刚上初一, 他在学校中学习成绩较好, 平时喜欢上网。一天, 他听说同班同学家有部二手电脑想转让, 价格很便宜, 王亮亮想要求父亲买下来。但是老王夫妻俩忙于生意, 所以他一直没有如愿。有一天, 他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钱包里面有上千元钱。

针对这一情境, 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在王亮亮的身边存在哪些诱惑?2.请你设计一下王亮亮捡到钱包后的情景。3.如果你也想买一台电脑, 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本课从学生喜爱的模拟实践活动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诱惑开始, 围绕学生身边的现象发现诱惑的广泛存在, 到诱惑概念的讨论、分析, 感受诱惑的不同分类, 最后到用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进行践行作进一步深化认识, 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 从故事的真实性来说, 我当时觉得让学生读内容还不如让学生当场表演, 表演能使学生得到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我当时也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因丢失钱包而焦急的失主角色, 表演收到良好的效果。

类似的活动, 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学生进一步明确所要承担的责任, 表示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从而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使本课程也实现了学生道德教育的生活与社会化。

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 它要求思品教师跳出“教师教教材”的框框, 跳出学科的束缚, 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屏障, 为学生开辟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的渠道, 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世界中提升自我, 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让他们在关注、体验、改变生活的过程中变得更成熟。它更要求我们思品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 锤炼高超的教育艺术, 给学生创设贴切的生活情境, 让他们去观察、辨别、思考、判断, 为自己在复杂的生活世界中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回归现实生活, 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会相得益彰, 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听之入耳, 用之入心。

参考文献

[1]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时绮等.教学行为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3]方长明.回归生活感悟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7 (2)

[4]林崇德.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5]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6]牛学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7]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1.思品教学应力求生活化 篇十一

一、优化教学关系,让学生投入生活

现代生活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主动和学生交朋友,要充分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能和积极性;要善于容纳一些有缺点、错误的孩子,善于与他们交朋友;要深入孩子的心灵,感悟和学生们交往中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把自己当作是孩子中的一员,在和学生们共同讨论、实践、操练中形成凝聚出师生认同一致的观点;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虚心地接受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见解,实事求是地分析教材本身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情感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因素去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情境,从而叩击学生情感的闸门,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二、优化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

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变以课本为中心和唯一教学内容的陈旧的传统做法,建立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中介,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开放的教学内容,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找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作为教材,才更具有教育意义;结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自觉增加或补充与小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或对小学生人格形成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互相尊重他人的好品德,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新学期满怀希望。

三、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创造生活

有了较好的教学内容后,实施教学活动就成了关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学生愿意接受,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促进品德的内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可分为生活指导式的教学和生活实践式的教学方式。生活指导式的教学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把生活的知识、做人的道理等寓于其中,重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生活实践式的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提高生活的技能,重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也可把生活指导和生活实践结合在一堂课中使用。

四、优化教学评价,让学生热爱生活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必定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问题。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及学习结果三方面。这种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正确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主要应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通过竞赛、组织活动、同学问互评、白评、个人成果展示等进行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上好《品德与生活》课,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注重个性化人格的塑造。

上一篇:人防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我是课堂小主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