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收获体会

2024-12-19

学习收获体会(精选12篇)

1.学习收获体会 篇一

大学学习生活收获与体会

大学让我变得成熟了,对生活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1.经历与体会

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上大学,慢慢的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小学、初中、高中……,尤其是高中时,大学几乎成了我唯一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

当我第一步踏进校园时,就被大学自由自在的生活吸引,我像一匹断了缰绳的野马,摆脱一切的束缚,主导自己的生活,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多学习上由于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我变得自由懒散了大一结束是没有拿奖学金。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刚进校门时,校园里就贴满了招生的广告和五花八门的社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参加。那时,我也积极参加过两个社团,并进行了一些活动,这些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的身心时刻保持愉快,可以认识新的同学,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我还曾带过几次家教,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在自力更生的同时,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如果说大学生活给了我什么的话,那就是友谊和经历。友谊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朋友,经历让我的思维灵活,可以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大学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我思想上经历了很大的转变。高中时期是为了准备高考,而进入大学,就进入了一个自由、无拘束的天地,没有人管你,你必须有高度的自我约束力。做到自律、自学、自省。我从一开始的散漫自由渐渐转变的自律、自学。在思想上端正态度,树立人生目标、学习目标。为以后的漫长人生路做好了铺垫。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大学我经历了很多,记得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就没拿奖学金,第二个学期被骗了,后来拿了奖学金,被推优上党课、入党……,经历是一笔恒大的财富。使我明白了生活就是在失败与成功徘徊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在学校我们所经历的失败与打击与我们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的可能遇到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面对失败与挫折我们要勇敢,正如高尔基的那句话——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失败过才会明白成功厚的甜蜜,被骗了才知道了社会的险恶 那是大二第二学期吧好多同学都做兼职,当然我也不例外。后来,有个人来说是要找校园销售代理,要交押金,但是有抵押物品,我们宿舍的三个人就交了,当时她们都有点怀疑,可我想有抵押应该没有问题还很相信。最后才发现被骗了。虽然损失了100块,但是收获了不少。所以,在大学里不要太过于相信外面陌生人的话。相信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般来说,先交押金的,和可能都是骗人的。这个世界并不都想你想的那么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学四年经历经历,不仅使我学习到了专业知识,为走向社会和工作做了准备,大学生活也让我从思想和认识上的受益非浅。在大学,学习忍然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但并不是单纯求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做单一型人才。而是要修身求学,把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和学习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奋进,不断提高。对于我们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曾到西安市曲江水厂、垃圾填埋场、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实习,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我所学习的专业。实践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我对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老师也是我们其中的一份子老师不再像出高中时仅仅是长辈(虽然他们说可以把他们当作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这个大家庭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现在的社会需要合作,需要团队,忘记了队友的利益很多时候就等同于忽略了自己的利益。利他在竞争过程中往往转换为了利己,因为对方获利了,他必有成功的道理,这些恰恰给了自己一个弥补缺失的机会,为以后获取更多的收获奠定基础。在学习工作过程中不应忘记了给你的竞争对手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协助对方实现他们的目标。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与人相处不要有太多计较,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都告诉自己不必这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不必要,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没什么。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因为诚信永远是美德,也是财富,它会对你的一生有利。

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别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 努力的奋斗,争取你自己最合适的公平。现在社会,是一个飞速变化的社会,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在这里无需用语言来解释。让自己适应环境,让环境接纳自己是我们跳进这个社会圈首先必须学会的。然而,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抱怨高考失利,抱怨周围的同学,抱怨周围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气氛,整天在那里干些不愿意干的事情,甚至做一些消极的事情,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又一无所获。人活着应该要有一种精神: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改变现实。当我们走上社会,我们和一个初中毕业的打工者一样,都是出卖劳动力,很多方面我们甚至都赶不上他们,这就需要我们阁下自己的“尊贵”地位,从基层干起,从点点滴滴干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受教育的价值!

有人说大学没啥收获,可我觉得是没有发现,其实大学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思想和意识。我是一个胆小的人,在台上说话就紧张,记得在党支部会上做思想汇报时,我的声音都变了,都吓哭了,现在先起来很丢人。和那个时候相比,我进步了不少。可见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应该保持雄心,在现实的前面还要放好雄心的位置,无论现实多么残酷都不应该散尽雄心,任何时候都对自己的努力满意,保持微笑。在雄心规划下的目标,计划可以作为激励的一个来源,引领困境前行!执着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扬弃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经久必成!有了雄心,决心,我们所需要的就只是是默默无闻,持之以恒的按计划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了。但是渴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2.几点建议

(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习惯是人类第二个上帝),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所以,不要让习惯掩盖你的能量。(2)你可以看不惯一些东西,但是你应该学会沉默。不要觉得城府是贬义词,你因该学会有城府,不要成为透明人,被所有人看穿。

(3)还能冲动,表示你还对生活有激情,总是冲动,表示你还不懂生活,还不够成熟。(4)好好利用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展示或者锻炼,都可以,即使你表现不好甚至被人取笑,因为取笑你的人并不比你好多少。这对你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这点我深有体会。

(5)“面子”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大学里,放下你所谓的“面子”去做你想做和值得你去做的事,要懂得利用这个空间锻炼自己,要让自己有足够大的承受力。要知道,这个社会是一个最喜欢打碎人“面子”的地方,除了你自己,没人会为你保留它。

2.学习收获体会 篇二

一、走基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基层和群众, 是新闻报道的源泉和根本。活动开始后, 我台立即在村居建立基层联系点, 组织记者开展蹲点调研活动, 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不仅是记者, 主持人、编辑、新闻部主任、广电局局长都下到基层, 与群众在一起。

1.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不仅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 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进一步改进新闻报道的必然要求。在日常的报道中, 我们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 把镜头对准普通群众, 把时段留给基层群众, 倾听百姓声音, 反映百姓诉求, 解决百姓难题。

2. 开辟《走基层》专栏

我台《滨海汉沽时讯》新闻栏目第一时间开辟《走基层》专栏。我采访报道了供热维修工王伟、燃气安检员郑玉刚、环卫工人刘金钟、农村支教教师魏桂苗、社区工作者张月萍等普通人。采访中, 我经常跟随他们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了解他们的工作, 感受他们的心情。只有接地气, 才有好新闻。一系列走基层的报道播出后, 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没想到自己能成为新闻的主角, 观众看了新闻报道后, 也对他们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二、转作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记者是无冕之王, 有时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以前, 总把镜头对准官员、学者、专家, 与群众有距离感。通过转作风, 与百姓心贴心, 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通过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疾苦,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1. 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我台新闻部设立新闻热线, 每天有专人接听电话, 搭建与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我台《滨海汉沽时讯》新闻栏目还开辟《百姓生活》专栏, 关注百姓生活。我特别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 报道了脑瘫龙凤胎、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低保户、尿毒症患者等, 呼吁社会伸出援手, 帮助这些家庭渡过难关。

2. 传递社会正能量

我台《滨海汉沽时讯》新闻栏目开辟《平凡的力量》专栏, 传递社会正能量。我采访了很多普通百姓, 他们在平凡中谱写着人间真情。这里面有救助100多只流浪猫的窦阿姨, 有勇救落水女孩的李金山, 有30年坚持助残的龚平, 也有80岁的社区志愿者任得功。采访过程中, 这些普通百姓对我说, 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我想, 正是因为他们的善心善举, 才在社会上传递了正能量, 社会也变得更加美好。

三、改文风: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

以前的新闻报道, 往往存在着“假、长、空”的问题。“假”就是说假话, 无中生有。“长”就是篇幅长, 短话长说。“空”就是说空话, 内容空洞。改文风, 就是提倡“短、实、新”。“短”就是短新闻, 简短精炼。“实”就是说实话, 实事求是。“新”就是有新意, 文风清新。

1. 运用鲜活生动的语言。

在新闻报道中, 要运用鲜活的语言说明事物、表达观点, 能够把文件语言和学术概念转换成易读易懂的群众语言。比如一些时政新闻和会议报道, 不能照抄照搬文件和领导讲话, 那样的语言晦涩难懂, 都是套话官话。要使用鲜活生动、清新朴实的群众语言, 这样的新闻, 写起来容易, 百姓也爱看。

2. 压缩新闻报道的篇幅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阅读和视听习惯已经发生改变, 一篇3分钟的电视长消息, 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内容, 观众很难专心看下去, 因此要下大力气把报道的篇幅压下来, 力求使新闻报道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 要言不烦, 意尽言止, 让更多短中见深、小中见大的报道打动读者、赢得受众。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内容的新闻, 我都会做短消息, 把成片控制在一分半钟。

四、如何深化“走转改”

“走转改”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如何进一步深化“走转改”, 让它长久持续下去, 则需要靠制度和机制来保证。

1. 健全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 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比如严格规定每位记者每月走基层的次数和相关稿件的数量, 每月开展一次新闻阅评工作, 督促记者坚持群众路线, 改进新闻质量。

2. 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新闻评奖、职称评定上向深入基层一线的记者倾斜, 从而激励更多的记者, 走下去, 沉下去, 从基层中获得养分, 汲取能量。

摘要:“走转改”活动自2011年8月开展至今, 已有两年, 其间, 新闻战线不仅积极响应, 扎实开展活动, 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着经验和收获。“走转改”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也推动了新闻宣传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关键词:走转改,群众路线,电视新闻

参考文献

[1]天津日报社;贯彻八项规定改进新闻报道[N]天津日报, 2013-7-16.

[2]刘善杰;“走转改”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J]青年记者, 2012年09期.

[3]黄小希;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新华网, 2012-8-18.

[4]新华社;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召开, 新华网, 2012-8-9.

3.“大走访”带给我们的体会和收获 篇三

一是坚持外访与内访相统一,把“爱民”与“爱警”有机结合起来。本着“有针对性、有代表性走访”的原则,目前我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已走访各级党政机关2400余家,走访企事业单位3500余个,走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监督员和群众代表86万人次,其中为40余万户特困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100余万元,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奉献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一片爱心。与此同时,本着“上级访下级、一级访一级、把所有民警家庭访一遍”的要求,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已走访英模、劳模、因公牺牲和负伤、困难民警及普通民警1万余家,发放慰问金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0余万元,切实体现了对广大民警的真心关爱和体恤。

二是坚持全面走访与我局近年来形成的“三级走访”制度相统一,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效有机结合起来。2002年末,有两件事让我局刚刚到任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一件是当年年终算账,全市刑事案件发案高达4.6万余起,同比上升14.99%,因而被取消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单位的评比资格。再一件是省、市开展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双评”活动,我局连续四年在全市执法单位排名倒数第二。对此,群众有意见,党委、政府也不满意。巨大的压力面前,我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决定,要打好社会治安翻身仗,实现“打防要有新力度、改革要有新突破、服务要有新举措、形象要有新变化”的工作目标,必须坚持和创新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其主要载体就是,从2003年开始,以大力弘扬和实践东莱派出所“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的“百家熟”经验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三级走访”活动,即:市局领导班子进行“带头访”,市局各职能部门和各分、县(市)局开展“对口访”,每个基层所队搞好“日常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过近6年的“三级走访”,访出公安工作的逐年变化,访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率的逐年提升。因此,在这次“大走访”活动中,我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三级走访”的模式,努力把好的做法秉承延续下去,力求形成一种工作常态。

三是坚持带着问题访与整改反馈访相统一,把认真倾听呼声建议与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大走访”启动后,正值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安保工作进入实战状态。为此,我局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要充分利用“大走访”这一有效形式,访可能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的事件苗头,访各种安全隐患,访各类案件线索和可疑人员,坚决打好社会面整治战役,确保“大冬会”安保工作的万无一失。这期间,通过深入细致走访,共收集各类信息和线索7000余条,从中及时侦破各类刑事案件近1600起;排查火灾、道路交通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等各类安全隐患3000余个,全部进行了及时整改;搜集各种矛盾纠纷和事件苗头信息760余起,全部进行了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置。与此同时,对走访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界群众提出的进一步改进治安防控措施、提高执法服务质量等500余条意见和建议,逐一认真梳理归类,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也制定了限期整改的规划,并且通过采取回访、公告、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及时反馈整改措施和整改成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认真整改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对此,走访对象全部表示满意。

四是坚持传统访与现代访相统一,把拓宽社情民意表达传递渠道与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拓展走访覆盖面,进一步增强走访效率和质量,我局在坚持开展登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信函、召开警民恳谈会等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访渠道和途径。坚持实行派出所每年度向群众述职述廉制度,面对面听取群众评议,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开通市长公开电话公安机关网络平台,认真办理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转来和交办的各类群众来电事项;坚持办好市政府门户网站“百姓谈”专栏,认真听取和采纳群众意见,群众满意率始终居全市各委办局之首;定期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百姓谈”网友来我局,由局领导现场解答各种问题,面对面地接受批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实时网上直播,同步回答网友来贴,在全市政府机关和全国公安机关首开先河,进一步架起警民之间的连心桥。

实践充分证明,走访是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实实在在、具体有效的群众工作。通过认真组织推进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主要带给我们以下四点体会和收获:

第一,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是公安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紧紧抓住了听民声、访民意的公安工作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认真深入走访,才能访出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的公安工作思路和举措。

通过这次“大走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群众对公安工作的需求,无外乎自身安全的需求、服务质量的需求和公正执法的需求。所以,老百姓关注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痛恨什么,我们就打击什么;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集中整治什么。并且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和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精心研究制定了以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为重点的2009年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实际上,从2003年“三级走访”开始,我局就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建议,认真谋划公安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出新亮点。比如:针对群众的安全需求,在全国公安机关率先提出了“命案必破”的理念,深化了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实行了“四门落锁”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推行了“全警武装大巡逻”,开展了社区(村屯)平安竞赛,全面实施了便于群众报警、减少夜间发案、强化治安控制的报警杆、平安灯、监控眼的“杆灯眼”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打击防控水平。比如:根据群众对公安服务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制定出台了《百条便民利企服务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推行了办理落户手续网上“一站式”服务、在公共场所设置“110”报警箱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深入推广了“三声四有五个一样”花园派出所为民服务模式。再比如:针对群众对公正执法的关注和期盼,在全国公安机关率先设置了“八条高压线”,严格约束民警执法行为;大力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全面规范执法办案程序;改革治安案件查处工作,得到公安部的肯定和推广;研究制定并全面推行法制工作规范,进一步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2007年,我市公安机关执法准确率达到9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2008年,在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中,我局及所辖18个分、县(市)局的执法达标率和优秀率均达到100%。上述工作思路以及带来的实际成效,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拍脑门、主观臆断想出来的,全部来自上级部署要求和民意、民愿、民智。

第二,警民联手能够共筑“钢铁长城”,专群结合能够打造一方平安,是公安工作不会改变的永恒定律。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深刻昭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公安工作基本方针。因此,只有认真深入走访,才能访出警民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在“大走访”中,我们更加明确认识到,任何违法犯罪活动,都脱离不开群众生活的领域。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和掌握的社会治安问题的信息最灵、最直接、最广泛,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是公安机关远远不及的。因此,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信息采集源头上注重群众信息的畅通,广泛发动、组织群众打好信息战。实际上,很多群众都有同仇敌忾的正义感,都有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只要广大民警的走访工作做到家,并且具有群众喜爱的亲和力、公信力形象,这些民警才能在群众心目当中真正高大起来,群众也会发自内心地支持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工作。目前在我市的大街小巷,有13万义务巡逻、义务护院的“蓝袖标”志愿者。一些被社区民警常年像亲人一样照顾的老大爷、老大妈,除夕之夜吃完饺子,照样顶风雪、冒严寒,自愿上街巡逻。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侦破的各类刑事案件,有60%左右是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人防、物防、技防不断强化,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治安的控制力和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能力。从2003年开始,我市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始终保持大幅度稳中有降,分别同比下降29.8%、5.5%、3.6%、2.4%、2.6%、3.8%,而且从2005年开始,连续4年降到3万起以下。特别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命案,从2002年的773起,到2005年以来每年一直控制在300起左右,其中杀人案件从2002年的551起之后逐年下降,降到2008年的210起。据测算,目前我市人均发案率由2003年的万分之40.5下降到30.6,人均发案率连续3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低。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调查显示,2004年到2008年,群众安全感也在逐年提升,分别为88.1%、88.8%、89.1%、89.6%和94%。其中,2006年,有关部门对市委、市政府20项主要工作进行民意测评,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满意率名列第一;市民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关注程度由第4位退至第8位。2007年9月,国家竞争力研究所对全国661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我市在30个最安全的城市中排名第15位。2008年,公安部委托国家统计局选取全国49个城市进行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为74.09%,对公安队伍状况的满意率为74.58%。在这次调查中,我市的两项群众满意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公众安全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第三,老百姓在你心中份量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中份量就有多重,是古今中外颠覆不破的一条真理。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紧紧抓住了从公安机关自身做起、从每个民警自身做起、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和关键。因此,只有认真深入走访,才能访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形象满意率的逐年提升。

我局把开展“大走访”作为宗旨意识的“大教育”,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三级走访”成果,继续深入到贫困村屯、特困家庭、案件受害人和信访群众之中,认真体察普通百姓的生活艰辛,切身感受受害群众的痛苦遭遇,亲耳聆听受助群众的感激之情,真正让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并且进行换位对比思考,进行深入的自我教育,切实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从而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正因为如此,广大人民群众也逐渐地把公安民警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关爱公安民警。炎炎烈日下,出租车司机自发地来到交警执勤卡点,送来遮阳伞和解暑的饮料;三九严寒天,许多群众不约而同地给街上巡逻民警送来防寒鞋垫和慰问品;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孟凡乐、宋滨喜出殡,近百万群众自发为英雄送行,泪洒长街。这种血浓于水的警民之情,还在日常工作和行风评议中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不仅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改善公安机关的装备和公安民警的待遇鼓与呼,而且各界群众代表纷纷倡议投公安机关的满意票。2003和2004年,在全市所有执法单位的行风评比中,我局由原来连续4年排名倒数第二实现了位次的明显大幅前移;2005年,首次进入前十名,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优秀进步单位;2006年,又向前跨入了一大步,名列全市第四名,排在全省公安系统第一名;2007年,名列全市执法单位第一和全省公安系统第一,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最佳单位。2008年末,我们的各个县(市)公安机关均进入本地区的最佳单位行列,市区各公安分局均进入各区所有执法单位的前五名;市公安局继续在全市所有执法单位中名列前茅,获得全市“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评议活动“群众最满意单位”光荣称号。

第四,真心关爱和体恤每个民警,积极满足每个民警的合理需求,是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既要爱民、又要爱警的公安队伍建设治本之策。因此,只有认真深入内访,才能访出整个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警察属于高危职业,在全球十大危险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矿工和战地记者。从我国来看,公安民警也始终承受着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工作的严重压力。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通过大量研究考证,把七种行业划定为“过劳死”的高发区,其中公安职业排在首位。从我市公安机关来看,仅2003年以来,就有26名民警分别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和病倒累死在岗位上,有350余名民警分别在执法执勤、救助群众的工作中光荣负伤,有的甚至落下终生残疾。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关爱我们的民警,必须真心关爱每个民警的成长进步需求、身心健康需求、家庭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等等,把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也正因为如此,我局还把这次“大走访”作为凝聚警心的“大工程”,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定期走访基层、走访民警、走访民警家庭,坚持延续“三级走访”中形成的“八必访”制度和措施,即:英模、劳模、因公牺牲和负伤民警家庭在重大节日必访,困难民警家庭定期必访,民警家庭出现矛盾的必访,民警思想情绪低落的必访,民警工作岗位变动的必访,民警工作不负责任或有失误的必访,民警有违法违纪苗头的必访,民警受到纪律处分的必访。通过走访,帮助民警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除其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根据民警呼声和建议,坚持实行了科学用警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民警体检制度,建立了因公负伤民警快速救治的“绿色通道”,较好地落实了民警因公伤亡优抚措施,设立了民警正当执法维权机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民警投身各项公安工作的积极性。2003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共有228个集体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命名表彰;有1187人(次)被授予全国和省、市劳动模范,全国和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和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警官”等各种荣誉称号,有3183名民警分别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占全市公安民警总数的29.1%;在每年开展的全省公安系统“十大新闻人物”和全市“感动哈尔滨人物”评选活动中,我市公安民警每年都榜上有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亲民爱民、执法为民的民警,才为认真落实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和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4.党员学习体会和收获 篇四

一、党员修身、修养修的是什么

(一)“道”的涵义

从第一个方面进行探讨,就是说价值观是道,党员修身实际上在修价值观,这里面就隐含着一个问题,“道”是什么?究竟“道”是包含了多少层含义?可以说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道”的理解来讲,认为“道”是多层的含义。

首先道是一个过程,这是它的第一层含义,这第一层含义指的是什么呢?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一种概括,而且也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党员修身实际上就是在各种事物当中抽象出来的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是万物的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一个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转化过程当中,循环往复,万物又复归于道,这个变化的过程首先从近到远,再从远回归到近,回归到道的过程,道的过程性它只能用混沌的理论来说明各种关系构成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道也是一种关系。

“道”的另外一层含义,实际上道是一种本原,道是万物、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是来自于道,可以说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道是万物的本原和来源、本体和来源的这样一个情况下,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的。道作为一种本原,它是浑然一体的东西。我们中国的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就是说道是天下万物的本原,但是它们也是有层次的区别的。作为本原,它也是具有唯一性的,它既无前、无后、无上、无下,在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所以作为本原,它又是一个物质性的东西,可以说“道”的第二层含义又是客观的、物质的。

“道”的第三层含义它是一种规律,道是规律,也就是说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目标。老子为此也说了,“道者,万物之奥”,也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于一切事物当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

我的国家的事情做好,然后谁知道呢?我有可能把这个世界改变。”它的大意是这样,实际上也就是说,这个顺序是由原来他最初的时候想改变这个国家、想改变这个世界,其实他要从修养开始。

这段话对我们的名人志士有什么样的启发呢?据说世界许多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的时候,都会感到感慨不已,有的人就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一种灵魂的自省。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的时候,他顿时感到醍醐灌顶,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那这个金钥匙是什么呢?他回到了南非以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成以暴治暴,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和处事风格,他从此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友入手,经历了几十年的修身、修养,终于练就成了一个有高尚品德、有远大理想追求的这样一个伟人,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这实际上也是修身的力量。这就是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修身的力量有多大,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它也是支配一个人行动的一个关键。

在我们国家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这是我说的第二个例子。在我国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无独有偶、不谋而合,在我们国家其实孔子有一句话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想影响千百年来无数的能人志士。这句至理名言最早出自《礼记.大学》,是儒家的一个经典,这个经典的原文大致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欲齐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治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就是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自己的家,就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就要先端正其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家庭才会有序,自己的家庭整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天下才能稳定和谐太平等等,就是这样的一个顺序。看来修身、修养是第一位的。

从孔子提出的“吾一日三省吾身”以来,修身就一直是中国人,特别是有志向精英的一种必修课。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志士的最高理想,这其中修身就是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而儒家他们提出德本的思想,其实就是认为德行修养对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这两个例子当中,无论从曼德拉到我们中国古代的孔子所提出的儒家的理念来看,影响了几千年的实践发展的过程来看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看我们现在,看我们的当代,其实毛泽东、也是修身在先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毛泽东当年立志从改变自己开始,最终改变了旧中国。他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自信人生220__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等等,都是他修身的至理名言,特别是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最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都是从毛泽东的修身开始的。

5.学习2020两会精神体会与收获 篇五

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北京召开,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热点难点问题,“部长”专访通道里进行一一回应,献“锦囊妙计”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破“咬文嚼字”,用百姓语言说百姓之事。通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简易懂,很暖心。李总理在报告中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中国的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千万个小家庭组织一个国家大家庭,家庭成员都要齐心努力去翻越这个“坎”,国家如此,小家也更要如此。在小家庭面对这个“坎”的时候,把个人利益与社会经济发展效益联系起来,把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起来,把热情转化为支持国家建设联系起来,就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克服心灵之“坎”,才能翻越行动之“坎”,投身于社会和国家建设中去做贡献。

破“惠民壮企”难题,为国民派发大红包。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中,特别是在面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变化,不但不搞“大水漫灌”,还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和“破、立、降”力度,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对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去闯,不但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还要有“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思想准备,有了思危方能居安,才会攻坚克难发展中的难道,让政府的“红包”惠及更多人。

6.学习收获体会 篇六

八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名师工程”骨干高级教师赴京研修的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工作者,我深知,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感到无比的幸运,在此我感谢各级校领导对我学习成长工作的大力支持。还有就是感到身上肩负着的那份责任感,那是因为(骨干高级研修)是指:

“骨干”----要起到骨干的作用。

“高级”----要求我们学员听了要想,想了要说,说了要做,做了要做好,做好还要做精。

“研修”----进修与研讨相结合,把研究和修成正果结合起来。

为此我认真地参加了每一节课程的学习,每一位专家老师的授课就如一场场春雨,浇灌着我渴求知识的心扉。谈吐儒雅的张梅玲教授、谈笑风生的高金英老师、端庄大方的吴正宪老师等专家的报告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涤,方向的指引。此次培训,其涵盖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一方面丰富了知识;另一方面又启迪了思想,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境界,理清了思路。本次学习,对自己理论上是一次提高,观念上是一次提升。

通过研究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要通过学习,使得自己不断获得“新生”。并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还记得令我感受颇深的就是张梅玲教授所讲的《泰迪的故事》---使我感触到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教师在教书之前首先要育人,汤姆森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泰迪的一生,让泰迪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明白了自己可以有所作为-----最后成为医学博士。但汤姆森老师最后却热泪盈眶的告诉泰迪“直到遇到你,我才明白教师的真谛”。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使我更加坚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更有所收获-----

1、通过专家的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

2、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通过培训,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通过培训,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通过此次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反省一下自己过去,我工作目标不是十分清晰,工作措施不是十分具体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教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识的摄入。

因此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制定了发展规划:

“多做”、“多想”、“多听”,在未来的时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身的坏习惯,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的老师,并逐步将自己打造成智慧型的“懒”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诗意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

(1)、提升个人修养,做有品位的教师。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广播的知识积淀影响学生,实质性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争取机会参加各优质课评比,提升自己。

(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欢迎的老师,向优秀班主任学经验,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能力,做到时时处处以班主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4)、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失败与成功注意积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踏实勤恳的走好每一步!学别人,做自己!取其所长,补己所短。争取在收获的季节,有着属于自己的丰硕成果!

7.学习日语语言学的意义与收获 篇七

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少则约有3000余种, 多则6000余种, 日语即为其中之一。日语语言研究的历史比较悠久, 可以追溯到镰仓时代的《万葉集註釈》;自江户时代以来, 日语语法、语音、词汇等领域的研究不断发展,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 日语研究逐渐与现代语言学接轨, 从“国语学”演变为“日语学”。随着相关研究和关联学科的不断发展, 日语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且多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融合,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学科。

通过对日语语言学课程的学习, 我对日语语言学中的音位学 (音韻論) 、形态学 (形態論) 、句法学 (統語論) 、语义学 (意味論) 等一系列日语语言学研究领域有了相对系统的认识, 对日语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日语语言知识体系, 提高了自身语言素养, 收获颇丰。

一学习音位学 (音韻論) 的收获——关于语音

了解日语的语音知识, 是掌握和研究日语语言的出发点。正所谓“先有语音、后有语言”, 语音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1. 音节

日语只有5个单元音, 辅音存在清浊音的对立。历史上日语与汉语的交流, 不仅使日语产生了假名文字, 还在其语音体系中增加了长音、拨音、促音等特殊音节。除了特殊音节之外, 日语基本上属于“辅音+元音”结构的开音节语言。

时间上的等长性是日语语音节奏的一个特点。由于日语存在着长音节与短音节的对立, 因此, 在音节之外另设立了一个以时长为主要依据的节奏单位——“莫拉 (音拍) ”。具体来说, 短音节兼备音节和莫拉的双重身份, 即一个短音节等于一个音拍;一个长音节则包含有两个莫拉, 可分为两个音拍。

2. 声调

日语声调的高低变化是在音拍与音拍之间实现的, 每个音拍内部并没有音高的变化。从句子的整体听觉印象来看, 日语音高相对较为平坦, 并呈阶梯式下降的趋势。从词汇层面来看, 日语单词或词组中只允许一次高低变化, 且在音高从低到高时升幅较小, 而从高到低时降幅较大。

3. 语流音变

受调音器官的惯性运动和发音人下意识的“省力”趋向等生理性因素的影响, 或由于加强语气等的需要, 话语交际中的语音会发生一些语音形式的改变, 即语流音变。日语口语中常出现的“元音弱化”、“加音”、“减音”、“语音融合”等语流中的自然语音变化, 这就是典型的日语语流音变现象。

二学习形态学 (形態論) 的收获——关于词汇

日语词汇是日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日语词汇数量多, 且来源比较复杂。了解和掌握日语词汇的性质及特点, 对日语学习至关重要。

1. 词汇的多样性

日语词汇中, 既有固有的和语词汇, 也有外来的汉语词汇及外来语词汇, 甚至还是有日制汉语词和日制外来语词汇。它们之间相互融合, 最终形成了大量的复合词、派生词, 造就了日语词汇的多样性。

2. 造词

日语造词主要有创造词根和利用既有词汇这两种方法。其中, 利用既有的语素组合构词的合成法最为有效, 且词或语素在构成合成词时有时会出现音变现象, 如转音、连浊、连声、音韵添加等;而以复合的方法新造的词最多, 因此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复合词。

3. 日语词汇体系的特色

特色一:日语词汇中有一些比较成体系的集合词汇, 如亲属称谓、指示词、拟声拟态词等;特色二:由于词汇数量多, 日语中生成了大量的反义词和近义词;特色三:日语音位少, 因此日语中有数量众多的同音异义词, 如「キコウ」 (機構·気候·寄稿·貴校……) ;同形词, 包含同形异音异义词, 如工夫 (くふう·こうふ) , 以及同形异音同义词, 如「明日 (あした·あす·みょうにち) 」。

三学习句法学 (統語論) 的收获——关于语法

1. 句子的基本构造

日语句子的基本构造, 是通过“句子→后置词句”这一基本规则来体现的。后置词在语法里是一种介词或助词, 其作用为建立受词 (多半是一个名词或名词词组) 与句子中其他部分的关系, 通常用来表示位置、时间、作用对象或行为主体等。与前置词相反, 后置词的使用位置是在被修饰的受词之后。如:「太郎が来た」一句中, 助词 (格助词) 「が」位于名词「太郎」之后, 表示发出「来た」这一动作的行为主体是「太郎」。

2. 日语句子的“格、态、体、时”和“语气”

任何句子都包含了命题和语气两个部分。命题, 是对客观事物的陈述, 反映了陈述的事实部分, 包括“格、态、体、时”等语法范畴;语气, 是相对于命题的一个语法范畴, 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判断或针对听话人的说话方式或立场。

“格 (格) ”主要指名词与谓语结合而构成的各种语义或语法关系, 是日语显著的语法范畴之一。在日语中, 与谓语相关的主语、宾语、补语等句子成分主要由“名词+格助词”构成。

“态 (ヴォイス) ”主要指与动作有关的施事和受事在句中的语法地位随之变化, 以及说话人表述事物时的视点变化等。日语的“态”主要包括主动态、被动态和使役态 (广义上还包括可能态、自发态等) 。根据“态”的不同, 其动词会出现规则性的词尾变化。

“体 (アスペクト) ”表示某个动作或变化在说话人所设的时间轴上处于开始、持续和完成状态中的某一阶段, 是从时间角度上对动作或变化所处阶段的描述或把握。日语狭义的“体”主要体现在「する (完成体) 」与「している (持续体) 」的对立上, 此外还包括「てある、ていく、てくる」等用法;广义上还包括「し始める、し終わる、し続ける……」等复合动词的用法, 以及「たことがある、ようとする、つつある、ところだ」等表达形式。根据所处阶段的不同, 其动词会发生规则性的词尾变化。

“时 (テンス) ”是以某一时点为基准对某个行为或状态属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一种时间上的把握。尽管在时间的划分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 但日语的“时”主要体现在「する (非过去时) 」和「した (过去时) 」两种形态的对立上。

“语气 (モダリティ) ”反映了说话人对所陈述事物的判断、态度或立场。一般来说, 语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一定的形态反映出来的。日语的语气主要体现在谓语部分, 如使用动词、形容词的词尾形态以及助动词、复合助动词、终助词等, 同时也涉及一部分副词、助词以及接续词的用法。其中, 谓语部分被称为语气表述的核心部分, 副词、助词、接续词等被称为语气表述的呼应部分。

四关于语言学学习及研究方法的思考

通过一学期语言学课程的学习, 我深刻感受到语言学和其他成熟学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它几乎没有像牛顿三定律那样公认的、成熟的理论体系, 其理论框架会随着研究地深入不断被修改、被扬弃。

因此, 学习语言学, 重在通过理论框架的学习, 培养自己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学习方法, 不能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课堂上所学的大部分理论框架, 其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而在于它所提出的问题。因此, 我们要先理解所学习的理论框架, 弄清与之相对应的语言现象;然后, 用书本、课堂上所给出的例子对所学理论进行验证, 帮助理解、加深记忆;进而, 用所学理论去分析更多的语言材料。要积极采用自己所观察到的第一手语言材料来分析、验证所学理论的适任性。语言现象, 特别是新的流行语出现了有悖于现有理论的情况, 要积极思考如何对现有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以适应新的语言材料。

总之, 语言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学科, 它要求入门的人不是以学习者的身份而来, 而是以研究者的面目出现。因此, 注重培养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等能力, “从现象到规律”, 是我们学习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发展语言学的关键。

摘要:通过对日语语言学课程的学习, 我对日语语言学研究领域有了相对系统的认识, 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日语语言知识体系, 提高了自身的语言素养, 收获颇丰。本文归纳概括了上一阶段学习日语语言学课程的收获, 并对语言学学习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日语语言学,意义,学习收获,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翟东娜主编.日语语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8.英语的学习 收获在路上 篇八

关键词:个体差异;评价体系;灵活多变

说起小学英语,感觉真不好教。不只是因为接触小学英语的时间没有初中英语的时间长,也不是因为换了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原因,而是觉得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他们的热热闹闹、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中要他们学习英语,还要接受英语,更要以后热爱英语而不苦恼英语的学习而发愁。这几年,在梳理了几套教材后,我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特以苏教版牛津英语为例来加以说明,以求在同行的讨论切磋下共同提高。

首先,我們不得不提起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这是一切课本编排、发展的基础。在里面需要老师时刻注意的就是理解并执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还要注重过程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光要成绩不顾学生身心发展。因此,我觉得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套评价体系能有利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说白了,就是英语一级能力要求达到的,就不要为了提高教学成绩非要他们做到二级能力目标。那样会提前透支,除非学生接受、理解的能力特别强,否则,就是拔苗助长,甚至更糟。许多小学生到了初中,英语即使从零学起,照样因为小学的学习阴影而提不起兴趣。成绩自然很差,可塑性也差。

有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的评价体系,对我们理性、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要。就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学,他们学得轻松,我们教得也愉快。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只要他们喜欢听英语,对英语有好奇心就好。能唱简单的英语歌,能听懂老师的简单英语指令,能在图片和提示下能理解简单的小故事就可以。而不非要他们背会许多单词,还要背句子,考试得高分。那样强制要求,学生跟得很累,学习就几乎没了兴趣,像是在背诵文言文一样枯燥难懂了。

其次,我们还要说说苏教版牛津英语了。和人教版等其他版本相比,感觉它更具有系统性、条理性。其实,这也就是牛津英语的妙处。它是一套灵活性、趣味性比较强的教材。因为它是注重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教材。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就是:由视听说入手,注重听说训练,培养语感和初步用英语交流日常生活的能力。它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我们学习语言的自然过程,也能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过程。比如,我们不断地强化某一个知识点,自然慢慢再渗透到它的其他运用上,也就是简单的发散思维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自然兴趣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这套教材趣味性也比较强。它的课文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学生爱看,有兴趣,也利于教学。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样的优点,最主要还是课程的进行符合学生的心智、接受力,才会更优秀吧。

最后,就要说说老师的教育经验和付出了。孩子们总是喜欢玩,喜欢唱歌、画画,喜欢表演和游戏;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想象,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利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

我们是课程的引导者,不是教材的执行者。在教授内容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Hands up!Put down your hands,please...”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的有趣。再如,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词、表状态的单词(并做动作),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 sweeping,cleaning...”。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效果很好。

让学生当“小老师”、“模仿秀”,我们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表情或用夸张的语调朗读,孩子们特别喜欢。又如,我常用的表演法是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说错会受批评的压力。Hi!Hello!How are you?

I’m fine,thanks.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当人们的心理压力小的时候,

他们学习语言就非常好。

另外,在巩固新课时,我常采用竞赛法,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尤其自我表现力强,得到老师表扬的,甭提有多神气了。此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种多样,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

面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可以把句子减缩成词,就是重点词教学。让学生了解了“词”,再用词扩展成句。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英语的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Try to speak English.”如果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即以姿势说话。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英语素质。

以上就是我对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育的一些感悟。总之,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就是我们的目标。

9.关于学习ERP的体会与收获 篇九

关 于 学习E R P 的 体 会 与 收 获

M01114462 史俊杰商学院工商管理类

219953662.doc 摘要: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地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模式和精英管理的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对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ERP 心得体会

发展趋势

ERP实施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ERP的学习,主要了解了ERP的概念,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结合系统化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数字企业构建与运营,运用ERP软件进行销售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生产管理系统,会计与财务等相关知识及ERP实施项目管理。并且通过具体的上机实验,亲自动手,熟悉ERP应用软件,并且做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光看书本知识不会想到的问题,并且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通过解决一些问题,加深了对ERP相关知识的认识。并对ERP的发展,在国内外的应用,及ERP发展前景和趋势做了详细了解。

一.ERP的发展

ERP管理思想与技术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变革,从物料需求计划MRP到制造资源计划MRPII,再进一步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ERP,逐渐成熟。ERP技术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MRP是基于物料库存计划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MRP系统的目标是: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应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二).20世纪70年代,MRP经过发展形成了闭环的MRP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MRP以物料为中心的组织生产模式体现了为顾客服务、按需定产的宗旨,计划统一且可行,并且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对生产的闭环控制。

(三).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物料需求计划MRP经过发展和扩充逐步形成了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的生产管理方式。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MRPⅡ经过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20世纪90年以来,开始有较多企业应用ERP系统。

我国ERP深入应用与ERP产业蓬勃发展阶段(21世纪):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科技部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贸委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动,带动和掀起了我国企业应用ERP的高潮。

二.国内外企业应用ERP现状

219953662.doc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ERP 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多数大中型中小企业已经采用 ERP 系统和先进管理方式多年,目前正在推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敏捷中小企业后期系统,许多小中小企业也在纷纷应用 ERP 系统。

近两年,我国众多企业在积极实施ERP系统,现已有数千家企业应用ERP 系统。有些早期实施MRPⅡ的企业在使其系统升级为ERP系统,并在不断深化应用,功能更加强大,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ERP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巨大的ERP市场也刺激了国产化ERP产品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我国ERP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已有国产化ERP软件商数十家之多。

我国ERP公司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研发企业管理软件发展起来的MRP/ERP类软件公司,此类公司多数起步于研究开发MRPⅡ/ERP的高校、研究所和ERP应用企业;还有一类是由财务管理软件公司转型到ERP的软件公司。前一类在ERP研发和应用方面长期积累,经验较多,但公司规模往往不大;后一类公司由于做财务软件基础已有较大规模和较多用户数,但处于转型期,在ERP的研发与应用方面还有待积累和发展。

三.ERP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未来ERP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

1.ERP与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进一步整合 2.ERP与电子商务、供应链SCM、协同商务的进一步整合 3.ERP与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的整合

4.ERP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ve System)的整合 5.ERP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整合

6.加强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 7.ERP系统动态可重构性

8.ERP软件系统实现技术和集成技术

(二)ERP管理由过去的局部“进、销、存”,或者一个生产系统,或者一个财务系统逐渐的进入了企业整体业务的集成和整合;现在开始ERP更加关注企业间的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产品链的协同;在技术上ERP从过去的C/S、B/S,走向了现在的SOA的架构和动态存构;ERP的产品本身从一个局部应用的产品发展到一个强调的构建化、集成化以及客户适应性的完整产品;ERP市场则由早期的平摊战略市场份额,抢用户数,恶性价格竞争,到现在逐渐开始有了行业细分,有了专业解决方案,各自在找寻自己的位置;ERP由群雄混战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并由一批主流企业在行政。以上种种迹象都表明ERP已经比较成熟,进入了发展后期。但是对中国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在企业应用,产业市场高潮都还没有来,所以中国的ERP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ERP实施中注意事项

大量的应用实例表明,ERP工程实施是ERP应用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然而,要使ERP系统真正运行在企业中,而不仅仅运行在计算机上,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工程实施方法。与ERP应用实施联系密切的关键因素包括:观念、管理、组织、数据、技术、服务等方面。其中,正确认识ERP的作用十分重要;既不能对ERP寄过高的期望,也不能认为ERP应用实施只是信息系统工作和交钥匙工程。ERP应用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的重组优化和

219953662.doc 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通过调查分析和借鉴他人经验,总结了在中国应用ERP的主要注意事项: a.企业领导重视和支持

b.结合厂情,明确目标,正确策略,合理计划 c.改革旧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d.组织落实,政策落实,队伍稳定

e.明确各方面人员的职责与考核办法,各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f.数据准备与编码标准化工作

g.加强人员培训,深入宣传ERP管理模式 h.选准软件和厂商,消化吸收,二次开发 i.资金落实

总结

ERP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非常重要。现在ERP已经进入后期发展阶段,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但是我们也得关注ERP最新的一系列趋势,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反映,并且建立软件商、咨询商、用户的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ERP产业竞争力,企业才能明明白白的实施好,用好ERP,使ERP取得预期的效果。

10.学习收获体会 篇十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

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商学院工商10-2班姓名姚世乐性别学号 201042347205联系电话***E—MAIL地址644571808@qq.com

(提示:衷心感谢同学们对我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支持!为响应党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贯彻落实胡锦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湖南农业大学“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继续运用了手机短信、网络文献、幽默笑话、动画图片、QQ表情、视频影片,以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请同学们从教学改革的角度,谈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需写出上课的真实感受,力戒空洞无物的套话、官话、大话、假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300-500字则可,最多不超过1000字。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电子邮箱或自己的QQ邮箱(不能用别人的电子邮箱或QQ邮箱)在本学期第16周星期五之前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以Word文档格式直接粘贴在电子邮件的正文上(必须填写电子邮件的主题名。邮件的主题名示例:工商10-2班姚世乐同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yanjun668@yahoo.com.cn。特别提醒:为避免被同学删除,绝对不能发送到电子邮箱mayuan20092008@yahoo.com.cn。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和体会只需发电子文档,不要加封面,也不要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

11.创设活动情境,收获快乐学习 篇十一

一、讨论交流活动,引导发散思维

教师引入讨论交流活动,基于小组合作模式,师生、生生展开思维碰撞,相互点拨、给予启迪,共同探讨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讨论交流活动一般与其他活动形式相配合,运用正面分析、反面思考的思维方法,结合实验、调查等形式,完成交流活动,并由小组成员记录下活动重点过程、思路,并陈述结果。

如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学习时,通过组织趣味游戏,教师将18根铅笔分给3个、4个、5个、6个学生,得出每人分得多少支铅笔,剩下多少只。学生将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除数和余数比较,有什么规律?”“能被18整除的数有多少个?”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交流,发现1、2、3、6、9、18都能被18整除,18根铅笔分给这些数量的人,能够实现平均分,分给其他数量的人,不能平均分,会有余数,余数比除数小。依托于趣味游戏活动,展开讨论交流,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轻松学习理论知识,并快乐收获思维方法,并结合教师科学的介入与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总结知识与经验。

二、动手制作活动,加强操作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活动打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传统模式中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约束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服务。基于此,实施动手制作活动,通过自制教具、学具,深化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在动手制作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协调学生的手指灵活性,调动大脑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合一,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快乐收获知识与方法。

如进行“找次品”教学时,可以设计成活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具,深化对学生的理解,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5瓶口香糖,再准备一个小型十字架、细线、2个托盘等。将材料组建成一个自制的天平,调整十字架,使得十字架平衡。之后展开“找次品”活动,找出5瓶口香糖中少3颗的那一瓶。又如“多边形的面积”知识学习,学生展开动手制作活动,运用“塑料钉子板与橡皮筋”展开教具制作,之后转变橡皮筋在塑料钉子上的位置,改变多边形的形状,学习多边形面积的拆分与组成,得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思路。实施动手制作活动,以加强学生操作体验,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

三、综合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活动相关,且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延续到下一步的继续学习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引入与实施,能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结合数学知识、实验,融合化学、物理、生物的实验方法与知识,展开全面的实际问题分析,如此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收获,最后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升。

如小学生“跳远”时,老师会说“从45度角处起跳能跳的更远”。部分学生就对这个“45°”角产生了兴趣,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角度。于是设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神奇的45°”,运用家里的喷壶、便宜的荧光剂、水枪展开实验。结合五年级学习的《统计》知识与方法,通过反复实验了解到45°时,跳远、投篮、抛铅球时能达到最远,喷射杀虫剂面积也会最大。此次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家长或教师的配合,虽然学生不能完全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但是也能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且进一步查阅资料,分析出斜抛中竖直速度决定时间,水平速度与角度有关,再乘以时间就决定了跑出去的长短。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快乐中探索和发现。

引入交流活动、创设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创设情境,能从多角度、多层面针对性的强化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学时,还能引入其他活动形式,基于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规划。活动教学时,要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建构动态生成的活动课堂。

12.追寻自主学习策略收获另一种风景 篇十二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学习英语是为了与人交际,交际就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们营造英语氛围,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因为只有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英语会话,学生们才能真切地体验到运用英语的乐趣。而且,教师要减少“讲”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们可以自由、畅快的学习英语。

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AtChristmas》时,为了营造圣诞气氛,我带着学生们一起布置教室。孩子们带来了圣诞树,他们在上面挂了许多礼物。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新单词,我悄悄地把card、stock-ing等物品也挂在了圣诞树上。如此的环境布置,让学生们有亲切感,他们一看到就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了。在课上自主探究环节,我让孩子们拿着圣诞树上的礼物做对话,他们很快就能融入英语情境中,对话做得既符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能体现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果。

又如:我曾经听过一节英语示范课,在这节课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字母:A、B、C、D,那位老师为了能让孩子们形象地记住字母A,她将双手掌心相对,举过头顶,边振动双臂边用不同的声调,带领学生说:“A.”在教B时,她先用右手从头顶至腰间划半圆,再从腰间至脚跟划半圆,同时用升调、降调说:“B.”孩子们看了大概了解了教师形体语言的意图。教师没有接着做动作,而是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可以用动作展示C和D吗?”孩子们异常兴奋地开始设计搞笑而又形象的动作。在场听课的老师,都被这浓浓的自主学习氛围感染了,他们不禁跟随着授课教师的节奏,也悄悄地模仿起来。可见,自主学习氛围的创设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要素之一,我们要努力地为学生们创设英语环境,为他们更好地自主探究英语学习做好铺垫,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汲取更多的英语知识。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朋友的教师。”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放下身段,走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心底里认可老师。把老师当作可以倾诉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朋友。在课堂上,要用温和的态度,幽默的话语来感染学生,让他们真诚地投入到师生互动活动中,变知识的传播者为积极的参与者。

例如:学生们在低年级时可以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来回答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因为怕说错,怕被同学笑话,怕被老师指责,再也不愿意主动举手发言了。针对这样的情形,我在课间与学生们交流时,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告诉他们不管说的对还是错,老师都不会怪你们,只会表扬,不会批评。孩子们在我恳切的言辞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在课上,他们不再拘谨,只要会就大胆举手。即使回答的不完整,我都会赞扬他们。如此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好多孩子都放开了心结,他们再也不怕了。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这种合作式的、平等的、民主的、不带支配性的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往往会事半功倍,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良性发展。

三、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苏霍姆斯基说过:“学生成功的体验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奖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可见,若想让孩子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取英语知识,还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在双重因素引导下,快乐地学英语。

例如:孩子们只要在自主学习中有了点滴进步,我们都要用表扬的话语,用小小的奖品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收获,得到了认可,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也就会越来越强。当孩子们能在自主探究中读完一篇文章,写好一篇作文,演好一个课本剧时,我们要当众给予奖励,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学生们也能感悟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都会成为他们成长历程中的加油站。

上一篇:节日快乐作文100字下一篇:编导广告创意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