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2024-07-31

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共19篇)

1.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一

姓名:徐书成

性别:男

时间:4.15

地点:小花园

行为表现

在开展“找春天”的活动时候,大家来到了小花园里找找春天的足迹。徐书成小朋友发现大多数的树都是叶子在去年冬天都掉光了,现在春天又长出了新的嫩叶子,但有一种树一直都是绿色的,现在反而有一些叶子变成了红色的,然后就掉了下来。怎么会这样呢?他的发现引起了许多同伴的兴趣。

教育过程

徐书成的发现来了更多的孩子对石楠树的关注。有孩子还发现了有一棵枫树也是红色的,但枫树的叶子从小长大都是红色的,但石楠树的叶子是从绿色变成了红色,等红色慢慢褪去叶子就从树干上掉下来。我和幼儿一起观察了石楠。他们发现叶子比较坚实,有一面是亮亮的,边缘还长了许多的小刺,新长出来的叶子是绿色的,等到变老的时候就变成红色。它和其他的落叶的时间是不同的,大数的树是秋天落叶的,但它去是春天落叶。“为什么石楠树的叶子会由绿色变红色呢?”大家一起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找相关资料,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第二天,徐书成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他找的答案“原来绿色色素叫它叶绿素,黄色或橙色的胡萝卜色素。植物叶片除了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等色素外,还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就像变色龙。它在酸性液中呈红色,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增减,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旁边的小朋友补充道:“有些树种的树叶会产生大量的红色花青素,叶子就开始变红了。”还有小朋友从资料少数知道了:“夏季很热的时候,叶子会变成亮绿色,在炎炎夏日中,让人们觉得很凉爽。”孩子们发现的真多啊,我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发现幼儿园种的是一种红叶石楠树,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春秋两季,红叶石楠的新梢和嫩叶火红,色彩艳丽持久,极具生机。”

效果

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幼儿能走进身边的大自然,自主探索春天的“足迹”,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徐书成是一个细心的小朋友,他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一次次的观察、思考的过程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次发现石楠树叶变红,再次体现了他爱观察、爱动脑的好习惯。每次有新的发现,他都能感受到在大自然中自主探索的方式带来的乐趣。孩子们通过一起查阅资料共同学习,尝试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丰富了孩子的视野,拓宽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能锻炼了徐书成的大胆提问。

[幼儿园大班教育观察记录]

2.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二

观察对象:任飞 (化名, 中班)

观察目的:幼儿是否乐于与同伴愉快交往

一、观察过程

区域活动时, 任飞和鲁忆 (化名) 选择了“美丽工作室”, 任飞当理发师, 鲁忆当顾客。

任飞先请鲁忆坐在美发镜前, 然后问:“你想剪个什么发型?”

鲁忆说:“我也不太清楚, 你觉得什么发型好看呢?”

任飞想了想, 递给鲁忆一本发型参考书, 说:“你看看这个挑一挑。”

鲁忆选了一个发型, 任飞就开始给他剪发, 很快就剪完了。

任飞又说:“我帮你洗一下头吧!躺下!”他一边说, 一边用小手假装拧开水龙头, 嘴里还发出“嗤嗤”的放水声。

洗好后, 任飞用毛巾给鲁忆擦了擦头发, 微笑着说:“好啦!”

鲁忆一边说“谢谢”, 一边假装掏钱给任飞。

任飞高兴地说:“希望你下次再来!”

二、观察分析

任飞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聪明的小男孩, 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 平时特别喜欢到“美丽工作室”和其他小朋友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而且也喜欢和别人交流和沟通, “美丽工作室”恰好既能满足他与同伴交往的需求, 又能满足他扮演角色的需求, 因此他对“美丽工作室”非常感兴趣。

班级也会结合理发店角色区开展活动, 例如组织大家一起到理发店去体验。任飞在游戏过程中, 在扮演理发师这个角色时, 主动向“顾客”询问需求, 并且想办法解决“顾客”不知道做什么发型的困惑, 服务态度积极热情, 都说明任飞对理发师的工作内容非常清楚, 有丰富的相关角色经验, 从而使两人在整个活动中配合默契又愉快。“顾客”对任飞的工作十分满意, 对他说“谢谢”并付款, 而任飞说出“希望你下次再来”, 说明他在其中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教育措施

(1) 教师积极鼓励任飞与同伴交往, 进一步强化他的这种正面行为。

(2) 教师参与到他的活动之中, 增加游戏的新鲜感, 以角色身份发起新的游戏情节, 进一步调动他交往的积极性。

3.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三

摘 要: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幼儿园教师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更是现代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初任幼儿教师来说,如何运用这样一项基本技能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本文从观察目标的确立、观察记录方法的运用以及观察行为的解析等方面探讨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如何促进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行为观察记录;初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观察、分析、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教师应具有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可见,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幼教人员必须拥有的基本的专业能力。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使得教师理解儿童的需要与经验,使教与学的决策有理有据 ;深入、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各幼儿个体重点需要加强和干预的领域;改善教育和发展干预方法与成效〔1〕。因此,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促进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手段。

一、初任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

初任幼儿教师又称新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1 -3年的教师。教师们刚从师范专业毕业,时间、精力充沛,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态度。经过专业的学习,教师们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属于“缄默的知识”。教师们缺乏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形形色色问题的经验。她们虽然掌握幼儿发展的一般特征,但面对班上几十名具有各自特点的幼儿却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她们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组织教学的能力不强、不能够有效的实施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初任教师还面临着与同事处理好关系,赢得同事的接纳、领导的认可以及家长的信任与尊重的压力。

二、如何运用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促进初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人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如何,对他所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有重大影响,而且要持续数年,会影响到整个 40 年教师职业生涯中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也确实影响到教师是否留在教学专业的决策。”由此可见,帮助初任教师解决任职初期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对初任教师终身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提高自己的实践性智慧的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观察幼儿。

1.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属于专业观察范畴,因此必定要有观察目标。观察目标的确定是初任幼教工作者在进行观察记录时遭遇的首要问题。首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作为我们进行观察评价的指南,可以以此来确立观察目标。此外中国香港《儿童发展范畴表现指标》、英国《EYFS早期学习与发展目标》、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法国《对母语学校的方向指导》、韩国《全国幼儿园课程》、澳大利亚《幼年学习大纲》均可作为我们制定行为观察记录目标确立的参考。参考这些资料可使得我们的观察记录工作更全面、系统,对幼儿的了解也更全面、更立体。其次,每个活动要到成的教育目标也可作为观察记录的观察目标。比如,蒙氏教育活动中,插座圆柱体这份教具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培养对应、序列的逻辑思考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抓圆柱体的圆饼作为书写的预备。在蒙氏工作时间,教师就可以依据以上的教育目标来观察幼儿操作插座圆柱体的行为表现。以此来分析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2.选用合适的观察方法

(1)叙事记录法。对于初任的幼儿教师,运用文字描述幼儿的行为是首先练就的行为观察记录方法。描述性词语的运用是该记录方法的重点与难点。初任教师在记录幼儿看似司空见惯的行为时有时会忽略幼儿行为的典型特征的描述,例如“说”可以描述为“耳语、尖叫、大喊、”等等,但不同表述的效果截然不同。缺乏这种形象的描述导致后续自己或他人重新阅读观察记录进行行为分析时产生误差。因此,为达到较好的记录效果,恰当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短语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尽量避免使用判断性词句或推论,不做推论,只记录发生的事实,是叙事性记录需遵循的原则。对描述事件的分析以及教育策略要与描述要分开。以下的观察记录只有对事件经过、表情、神态等的描述,没有对事件进行评论与分析。

蒙氏工作期间突然之间听到当当的哭声,老师立刻过去看个究竟。当当气愤的指着萱萱边哭边厉声说:“他搞我”。 萱萱紧张的看着老师说:“他打扰我工作。”老师说:“不是不允许两个人做一份工作吗?”当当带着哭腔用反问的口气说:“我看看还不行吗?”老师说:“好了,你看完可以走了。”当当纹丝不动的站在那里,继续委屈的哭着说:“看看还不行吗?”说完后继续哭,并且肩膀开始耸动起来。我立刻过去抱抱他,然后对萱萱说:“来安慰安慰当当,他好伤心。”萱边抱当当边用体贴的口气说:“当当不哭了,不哭了。”这时魏思蕊拿来纸巾,边说当当没事了,边给他擦眼泪。当当还是不停的抽泣着,他们俩就不停的安慰他。萱一边安慰当当,一边时不时的用瞟的眼神看看我。当情绪一直没稳定下来,萱就慌忙的拿来二项式对他说:“当当来玩这个。”当当没有接受,而是一屁股坐在几何立体组前开始摆弄。此刻,谦谦正在操作这份工作。晨见状对谦说:“他动你东西。”吴伯谦说:“没关系,我们是好朋友。”他们两个共同玩起了这份工作。

(2)线路图法。运用线路图记录幼儿活动的轨迹,描述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活动。例如实施蒙氏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在蒙氏工作期间就可以用线路图发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探究该幼儿在哪些区域停留了多久,以此反映出该幼儿对各个区域的偏好,以便调整后续的干预策略。

上图反映出该幼儿更偏爱美工区,语言区、人文科学区虽近在咫尺都没有过去操作。这是否跟该区域材料的设置有关,有待于对其他幼儿在语言及人文科学区操作情况进行观察以作比较,确定是材料投放的原因还是幼儿个体的原因。

(3)统计图法。运用饼图反应幼儿在某一项活动中任务达成情况。例如,在蒙氏活动中,自由工作期间,有的小朋友自始至终都进行蒙氏操作活动,但有的幼儿可能会出现无所事事,在教室内闲逛的状况。那么针对这些特殊表现的幼儿就可进行各种观察,统计出该时间段内他的活动情况。

(4)运用检核表记录幼儿的行为。初任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里程碑的发展指标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然后通过观察,检查核对该行为是否呈现的。由于初任教师的经验不足,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观察更全面,以免观察片面。这样的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省时省力,便于操作。

3.运用幼儿发展理论解析观察行为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对记录的信息的分析与解读,提出干预的策略,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初任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还会反应不会作行为分析以及教育策略的提出。其实,这反映的问题也是在学校里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处于“沉睡状态”,还没有用来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恰巧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对自己所知悉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内化的过程,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例如,以下是一位老师做的观察记录做的评价与分析部分:

三、评价

根据《指南》的语言目标:4-5岁的幼儿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他喜欢看图书,喜欢给老师讲故事,并且能坚持把一本书讲完。能说出书的大致情节。他摸着自己的嘴巴,演示鳄鱼当时的表情,说明他体会到鳄鱼当时的心情,对内容有初步的理解。

“读者反应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对学习情境进行感受、结构化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因此孩子对《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诠释完全是他的构建过程,教师不用过多地精确解读文本的意义,而是引导幼儿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或线索,创编、改造故事。

四、建议

老师应该重视幼儿的声音: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自由地对文本作出反应,。鼓励幼儿倾听、回应别人的想法,即鼓励幼儿通过互动而创造新的意义。整理分析彼此多元角度的想法,并探索这些想法的关联与对彼此的意义。老师不是提供故事“正确意义”的人和提供标准答案的知识库,而是“创造意义”的引导者,引导幼儿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或线索,创编、改造故事。

这位老师对孩子阅读活动观察记录的分析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她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面对幼儿时时刻刻都有大量的信息环绕在教师的周围,但是为教师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信息正是教师的头脑起作用的教育价值观、儿童观。在这些内隐观念的作用下,与之相匹配的信息进入到教师的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然后发出指令指挥躯体进行相应的语言与动作,行为的结果的信息又传回大脑,大脑进行又一轮信息加工,发出新的指令指挥新的行为。 这样的过程正是教师对幼儿的行而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调整教育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认识不断地趋近于客观、全面、完善,教育行为也不断地趋近于适合幼儿的发展,教育智慧不断的升级。

初任幼儿教师在对班上幼儿做了大量的观察记录对孩子的了解熟悉度比较高后就可把对孩子的了解情况分享给家长,并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表现情况,以此对幼儿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的沟通过程就是在向家长呈现老师专业化的工作过程,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同,赢得家长的信赖。初任教师也可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事分享,既能展现自己勤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赢得同事的认可与接纳,也能与同事互相交流学习。这样的学习更直观、具体、体验更深,更易于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JaniceJ.Beaty.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M].郑福明,费广洪,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2]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里德尔﹒利奇.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M].潘月娟,王艳云,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有改编).

[4][5] 侯素雯 林建华.幼儿行为观察知道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4.(有改编).

[6]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观察儿童[M].单敏月 王晓平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6.(有改编).

4.大班幼儿观察记录 篇四

观察时间:xx

观察地点:走廊自然角

观察目标:让幼儿爱惜花宝宝

观察资料:

今日李xx带来了漂亮的植物,上头开了一朵好看的红色花,小朋友都很喜欢。

突然有一个声音:“周教师,垃圾桶里有一个花宝宝。”旁边的小朋友指着正在调皮的张xx,说:“我看到他刚才在走廊里,又到垃圾桶旁去扔这个花宝宝的。”张xx听到了,跑到我身边,急匆匆的说:“我没有把花宝宝折下来!”我耐心的问:“花宝宝,怎样会到垃圾桶里的”

教育过程:

张xx拉着我,来到花旁,指着一个断开的树枝说:“我看到那里的花开得很好看,用手摸摸它的。一碰它,旁边的花宝宝就掉下来了!”他越说越觉得委屈,难过得哭了起来。我和孩子们一齐回到座位上,讨论:“怎样到自然角里赏花”孩子们的讨论声很热烈,想到了许多,张xx想到了:到自然角赏花的时候要细心地去摸摸,用鼻子闻闻,用眼睛去看看。

教育效果:

张xx小朋友性格活泼、好动,比较爱到处摸摸、看看,今日他在赏花的时候虽然把花宝宝折断了,但经过这件事,他能和同伴讨论“怎样到自然角里赏花”从探讨交流中他既学会了赏花,又懂得保护花的方法,相信以后他再去赏花的时候会发现更加细心的。从小培养孩子爱护花草树木,渐渐能养成爱护大自然的好习惯。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十三):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一:

刘松源小朋友是我们班口语表达本事发展一般,有必须的词汇量,基本能运用适宜的词句表达自我的意思但对图书阅读不感兴趣。他是今年开学从别的幼儿园转到我们这来的。这个小朋友不太喜欢看书,从不翻阅图书。今日早上,他来的很早,书包放好之后自我搬了凳子,来到图书区。从书架上随意地拿起了一本《蛋和蛋巢》的书,他翻到第一页看了看,又翻到第二页,翻到最终自言自语的说:“看完了。”之后又翻了几页后把书合上,放到书架中,又拿了另一本书同样随意翻了一下。

分析:刘松源小朋友在阅读本事强的幼儿带动下已有了初步的阅读意识,能够从第一页开始看书,明白看书的简单顺序,幼儿的主角意识加强了,能够自由安排主角进行阅读活动,可是幼儿对书中画面的理解还很单一,只局限看单页画面资料,不能把整本书的资料结合起来看;再有,幼儿有看书的兴趣,但不能持续的完整的看完一本书。

教育策略:经过这个幼儿的看书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培养他的兴趣。让他尝试阅读的乐趣。教师争取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取得幼儿的信任。

观察二:

今日早上刘松源小朋友主动去书架上拿了一本书《海洋巨人》他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五页之后,停了下来,好像在思索着什么。眉头紧紧的皱着,然后拿着书去找顾益诚说:“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这个海洋巨人是谁吗?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动物吗?这么大的动物他吃人么?”顾益诚把自我的书收了起来,连忙坐到刘松源的旁边给他一页一页的讲解起来,这两个小朋友边讲边交谈:“哦,我想起来了,我在电视《动物世界》里面见到过这个海洋巨人,他是鲸”“没错,他是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动物。他身长30米,体重150斤,相当于22头大象的重量。他虽然生活在海洋里,可是他可不是鱼类,他属于哺乳类。鲸属于温顺的海洋动物,他不吃人,吃海洋里面的鱼和虾”。看着他们讲的津津有味,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还不时的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齐翻看自我带的图书。这是刘松源小朋友唯一一次看这么久的图书。

分析:

经过这两个小朋友的对话,我根据我班的幼儿园的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亲子阅读合作行动”。我们的图书区半个月从新投放一次幼儿自带的趣味的图书。每位幼儿能够从家里带图书到幼儿园,因为家里的图书他更加熟悉故事资料,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我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教师,为大家讲述,帮忙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本事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并且我们还能够看出幼儿感兴趣的资料,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继续丰富图书区的数量,扩大图书的数量及范围。2、鼓励更多的幼儿为全班小朋友讲述自我带来的图书。3、家园合作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5.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五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

观察记录:

涵涵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恐龙大灾难》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洋洋,说:“

洋洋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

洋洋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涵涵 A 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

对,我在自然博物馆见过这 种化石,”“

没错,这是食草性恐龙。”

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 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分析:

我班根据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了“

家园阅读合作行动”

。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 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 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

6.大班幼儿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 篇六

观察目的:在户外活动中是否专心玩玩具,还是瞎追逐。

观察实录:

这天,户外活动时婷婷选取了闪光跳。开始她把闪光跳套在了脚上,然后用手将闪光跳甩了一下,另一脚提了起来。她尝试了几次之后,没有成功,于是婷婷停了下来。她看见旁边的佳依玩得很熟练,停了下来看佳依玩。佳依一边示范一边说:“像我这样玩。”婷婷说:“好的。”又尝试了几下。佳依走开了,到其他地方去玩了。婷婷又玩了一小会儿,她跑到了放玩具的筐子前,把手里的闪光跳放到了筐子去,拿了一根绳子玩了起来。她跑到场地的中间,用手摔动绳子,摔到前面的时候她的脚碰到了绳子,于是停了下来。悦悦走了过来,婷婷说:“悦悦,你来拉着我的绳子!”悦悦拉住了婷婷的绳子,两个人玩起了拉马车的游戏。玩了一会儿,她把绳子放在了一边。又换了一件玩具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时间到了,她把玩具放会了筐子里。

状况分析:

1.从以上的状况中,能够看出婷婷在户外活动是能够比较专心地玩玩具,不是在瞎追逐。

2.在玩的时候婷婷的运动技能还是比较薄弱的,她不会玩闪光跳,于是她换了绳子,可是绳子也不会跳。

教育措施:

1.教师在户外活动时间对她单独辅导,手把手的教,慢慢地增强她的运动技能。

7.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七

观察时间:2015.11.11 15:30—16:00 观察地点:小山坡

观察对象:雪儿年龄:6岁1个月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在活动中与材料及同伴的互动情况

观察记录:

孩子们正在进行解救小动物的游戏(游戏背景:山坡上被污染了,手脚不能着地,要自己想办法去解救山坡上的小动物)。雪儿从地上滚起一个轮胎,放到了山坡脚下,接着,她一人抬起一个五阶短竹梯(1号竹梯),将粗的一头架于轮胎,细的一头架于山坡上,爬在轮胎上等待左边的佑佑给她抬另一架竹梯(2号竹梯)。佑佑将竹梯抬起,细的一头递给雪儿,粗的一头拿在自己手里。雪儿手拿2号梯子,从1号竹梯上爬上山坡,此时她除了一只手拿着2号梯子外,双脚和另一只手都伏在1号竹梯上,爬到双脚分别位于1号竹梯的3、4个竹阶时,她站立了起来,双手拿住2号竹梯,同时左脚往前迈了一步将2号梯子往山坡上放,第一次放下,2号竹梯摆在了1号竹梯的左边。佑佑在山坡下拿起2号竹梯的一个角,将梯子往上传,雪儿拉着2号梯子的第2阶,将它慢慢地移上山坡,移到梯子的第3阶和1号梯子平行时,教师提醒在山坡下方拿着梯子一角的佑佑:“佑佑,你要被毒死了。”雪儿马上说:“快松开。”梯子就停在了原地。此时,在雪儿上方拿垫子的珊珊来到了雪儿面前,站在垫子上拉着梯子的一头,和雪儿一起将2号梯子放到了1号梯子的前面,雪儿继续向上爬到了梯子尽头,又踩在其他小朋友放的垫子和彩虹桥上救到了一个小动物。

观察分析:

1.幼儿熟悉的材料为其自主游戏提供了保障

在幼儿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的今天,顺应我们课题“自由、自主、原色”的理念,我们将幼儿推到了活动的前面,教师作为材料的提供者、支持者,活动的引导者退居二线。此时,材料和环境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在材料和环境的选择中就蕴含了教师期望幼儿发展的身体素质内容。本次活动,活动材料较为丰富,有竹梯、塑料石块、塑料地垫、彩虹桥、塑框、轮胎等,在散发着毒气的山坡上,幼儿自然会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方法进行爬坡救出小动物。雪儿选择了竹梯,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她对竹梯如何平稳的架高有着自己的经验(架于轮胎上),对爬竹梯也是驾轻就熟(双脚交替爬上竹梯),同时,她又有抬起竹梯的手臂力量(边爬边抬2号竹梯)。在活动中,她与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佑佑将竹梯抬给雪儿,珊珊在另一头接应),也有对同伴不遵守规则时的提醒(“快下去”),整个活动是自由的,也是自主的,选择材料自由,选择同伴自由,游戏的方式也是自主产生的。正是由于对竹梯这一材料的熟悉,才有了她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这一切顺理成章的游戏过程。

2.挑战性的情境设计为同伴合作提供了可能

活动并没有对游戏的规则提出任何硬性的规定,只是准备了两张骷髅头的照片贴在了山坡的两边,孩子看到马上就说:“今天的小山坡上有毒,我们不能踩上去,踩到上面就被毒死了。”有部分孩子选择了两张垫子,用轮流交替的方法上山坡救人,有部分孩子选择了用小石块一块块搭桥上山坡救人(此种方法也有合作),还有一部分孩子就像雪儿一样选择用短竹梯救人,一个人是基本不能将两架竹梯延续架到山坡的,此时就必然会发生同伴间的合作,只要孩子们想完成解救小动物的任务,就一定会有合作,山坡下的合作,山坡上的合作,都是他们为了更快地完成任务而自发形成的。因此,挑战性的情境同样隐含了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幼儿间的合作,从而达到学习品质的提升。

观察建议:

建议在高处多放一些动物,让幼儿想办法拿到位于高处的动物,更加促进其多方面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可以增添材料的种类,减少每种材料的数量,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和合作。

对教师后续指导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的游戏当中应该退居观察者、引导者、材料提供者的位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让他们在游戏当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但是将幼儿推到活动之前,并不是代表着教师对活动就把控不了,在材料的提供及游戏情境的创设上教师要多下功夫,在隐形性的环境中将教育的目标内含在其中,在显性的材料中将活动的流程贯穿其中,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玩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才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主旋律,才是帮助幼儿获得长久发展可能性的可靠途径。

摘要:从一则运动游戏的观察记录谈起,阐述了材料提供与情境创设对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对教师在运动游戏中的地位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游戏材料,游戏情境,运动游戏

参考文献

[1]莫娇,吴伟云.幼儿园游戏活动研究十年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4(9).

8.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八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好奇心促使他们不再满足于事物表面的现象,他们更喜欢去追根问底,因此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利时机。笔者提出通过三部曲培养大班幼儿观察力,指的是首先为幼儿提供有利的观察条件,其次在观察过程中发展目的性、比较性、顺序性、持久性等观察品质,最后让幼儿在观察后大胆用自己的形式进行表达。

关键词

大班幼儿 观察 能力 培养 智力活动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起点,是指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等方式认识事物,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比较持久的积极思维过程,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5~6岁幼儿,也就是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大脑发育显著加速,自我抑制能力加强。同时,他们的好奇心已不再满足于了解事物表面大概的,粗略的现象,而是更喜欢追根问底,这一切说明大班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最佳阶段。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大班幼儿爱观察,能观察,会观察,从而不知不觉地发展观察的能力呢?

一、观察能力培养的前奏——提供观察的条件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条件就是指提供让孩子睁大眼睛看,竖直耳朵听,伸长双手摸的机会。主题《金色的秋天》中,我们带幼儿去田野。幼儿仔细的寻找着,有的说“萝卜都露在泥土外面了”,有的说“四季豆的叶子都变黄了。”让孩子找找毛豆的秘密,“毛豆是一堆一堆地长在毛豆枝条上的”“毛豆身上有好多好多的毛茸茸的东西,这用来干什么的?”、“壳是绿颜色的毛豆剥出来,里面竟然是黄颜色的。”“毛豆的一户家中(壳)住着好几个宝宝。”“毛豆也有保护色的,它的颜色和毛豆枝条和叶子是一样的。”等等。主题《爱祖国》中,幼儿带来了爸爸妈妈从少数民族带来的服饰、背包,我们赶快分组或用实物投影仪让孩子来观察上面的花纹,找找一样的和不一样的,想想这些花纹像什么,在什么地方还看到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条件的创设者和提供者,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幼儿自己,他们始终处在积极兴奋的参与状态,为自己的发现而雀跃,不知不觉中,对事物有了敏锐又强烈的观察欲望。

二、观察能力培养的高潮——培养观察的品质

当孩子有了强烈的观察愿望时,他们碰到了困难: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看”。走马观花式的看,大家都会,而观察就不一样。因为观察是一个有要求、有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看”的过程,包含着多种心理品质,让幼儿学会观察,培养各种观察品质非常重要。

1.脑有所思,必有所察——目的性。

国科学家巴斯得说道“在观察领域,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就有观察的中心和范围,这样才能把观察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幼儿生活的世界那么广阔,他们对任何一样事物都有兴趣。观察目的不明确往往就会浅尝辄止,或东一棒西一棒,观察效果很差,甚至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一会儿看看花瓶,一会儿抓抓泥土,一会儿又摸摸一旁的石头等无目的零碎地观察。因此,观察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观察有收获的重要条件。我们努力加强观察目的性的训练。去户外观察前,先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所要观察对象的强烈兴趣,根深蒂固的在脑中印下“今天我们观察的是什么?”如去观察大树,我们就先讲讲大树的故事,目标明确的引导孩子,一到小树林,孩子都围住了大树,开始观察。

2.顺序观察,条理清楚——顺序性。

良好的观察能力应包括既能把握事物整体,又能准确把握细节特征。这是观察能力发展的难点。一开始,我们会采取箭头式的图示标记,在大树旁画上等标记。当然与幼儿观察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我们发现有几名孩子已经适应了,就根据陈鹤琴“让儿童教儿童”的同伴教学法,让能力强的孩子来当小老师,帮助带领能力弱的孩子一起观察,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都发挥自己的光芒。

3.对照比较,分析综合——比较性。

作为教师,要做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孩子的顺序观察有了结果时,教师就要适时的帮助幼儿来提升,使观察真正激荡幼儿的脑力,获得二度惊喜和成功,我们往往会引导幼儿进行对照比较。如观察陀螺,“大陀螺和小陀螺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直条花纹的陀螺和圈型花纹的陀螺转起来一样吗?”等等。通过这种活动,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得以提升。

4.重复观察,持之以恒——持久性。

为保证观察所得材料准确性、可靠性及长久性,我们一般采用重复观察。如请幼儿观察自然角的小苗每天有什么变化。开始第一周,幼儿很烦躁。没有东西吸引是原因一,更主要的是没有养成持久观察的习惯。到了十天左右,幼儿忽然发现有一粒种子出现了很微小的绿绿的芽,以后每天,小芽芽都会长大一点“钻出来了”“有一片小叶子了”……幼儿每天都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本子上,不光了解了种子发芽的全过程,而且学会了耐心等待和持之以恒,使持久的观察能力得到发展。

三、观察能力培养的尾声——让孩子进行自我表征

观察会在人的脑海中形成表象,但那只是临时或者瞬间。成人能用语言或文字进行交流,可孩子却不行。当幼儿发现许多秘密时,他们也非常迫切的想把这个快乐与老师朋友分享、得到认同。于是表征就是最好的表现方式,表征是幼儿脑中的观察结果通过材料进行再现和整理的过程,可为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表征是幼儿的表征呢?《一百种语言》一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它指出“一百个孩子就会有一百种语言”,可见,最适合孩子的表征形式就是孩子自己选择的,适合他们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的表征。

1.教给幼儿记录的方法。

第一次在户外观察树叶,我们请幼儿把自己看到的记录下来,幼儿非常迷茫“老师,什么是记录?”“老师,我怎么记录呀?”“我不会记录”“老师,记录是不是把东西画下来。”结果,长长的一个活动,幼儿都在为如何记录而犯愁,完全无法投入到观察中。在这种情况下,我赶快提示幼儿:“记录就是把你认为重要的特征一个一个地写下来,假如你发现树叶上有一个虫疤,那你就把这个虫疤画下来,而不需要整张树叶都画。记录就是要让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你发现的特征”。孩子明白了,于是他们不再为自己不会记录,或者说记录不像而犯愁,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记录的方法。

2.重视个性化的表征形式。

幼儿的表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图画、泥工、剪贴都是幼儿最常见的表征,允许并支持幼儿自己的表征形式,既为观察后的交流、分析提供视觉依据,也促进了每个幼儿的成功。如观察大树后,有的幼儿用精致的线条勾勒了树枝上的花纹,有的幼儿用线条模拟出了大树上的花纹,有的用泥工制作了大树,有的则用积木拼搭了大树等等。琳琅满目的作品不仅是大班幼儿观察的瞬间记忆,更是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通过对现代幼儿教育的认识,结合新《纲要》教育思想,在大班幼儿观察能力培养中,我们用“活”的教学手法,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激发他们在观察后寻找“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了?”,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在观察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会了解决问题,更学会了关注自然世界,真正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九

背景资料:搬入新园后,我们中班由原来的两个班分为了三个班。我班是一个混合班,班上大部分孩子我以前没有带过,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新老师,我的当务之急便是和孩子们建立起感情,让他们喜欢我.信任我。通过一个星期对孩子的接触以及向原班老师的了解,我班孩子的性格普遍内向,不擅于表现自己,在以前的班集体中往往是老师忽略的对象。这群孩子在情感上是缺失的,他们长时间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心理上很渴望老师的爱。针对这一情况,我着重于和每个孩子交流,对每个孩子进行细致观察,争取让每个孩子在我这儿找到爱,享受爱。“这儿!”典典用手指指自己的膝盖。我把典典的裤腿卷起来,果然和我判断的一样,只是一点白色的划痕,我便轻轻地拍了拍典典让他站起来走一走,典典顺从的走了两步,我对典典说:“不要紧的!一会儿就不疼了!”说着便在典典的膝盖上揉起来,边揉边反复和点点说一些类似于“要小心!”“是勇敢的孩子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之类的话。典典的哭声渐渐停止,两分钟后,他又在区域角高兴的玩了起来。

片段三:下午放学了,我组织孩子们参与离园活动《切西瓜》,要求孩子们牵成圆圈进行游戏,只见典典听见我的要求后,连忙从队伍的后面走到了我的跟前,紧紧的牵住了我的手,旁边的小朋友看见了议论纷纷的说:“典典,你插队了。”“老师,典典插队啦!”我微笑的看着典典,正准备要他遵守秩序,典典抬头害羞的看着我,拉着我的手更紧了。我知道了典典是想和我亲近一点,于是便没有作声,任由他牵着我的手进行游戏。游戏的玩法是我发出指令切几块西瓜,几个小朋友就抱在一起,每当我发出指令时,典典都会向我这边跑来抱紧我。不是拉拉的的手就是摸摸我的衣服,还很得意的告诉同伴:“我摸到王老师的手啦!”

分析与措施: 通过以上三个片段,我发现典典在送杯子时是故意在老师的面前出现,而在看到老师关注他摔倒的时候加大哭声是希望老师能够被自己的哭声所吸引,给自己安慰、爱抚。摸老师的衣服和手是喜欢老师,想亲近老师的表现。其实这也说明了孩子和我之间的情感正在萌芽,正在发展。

表面看来典典向教师发出的行为目的只是希望教师能够注意自己、给自己一些关爱,但就其根本而言,却是孩子内心对教师所怀有的依恋之情的一种表白。对于典典的表白我也给予着回应:当他想引起我注意时我没有指责他,给了他一个回应的眼神,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但我知道对孩子的心理来说是一个大大的安慰,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的眼睛里,是受到了老师的关注的。他也会更放心的把自己的感情交给老师。当典典摔倒后,我的“蹲”.“抱”.“查看伤口”.“安慰鼓励”这四个行动让典典深刻的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这也为他后来主动亲近老师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10.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十

我们通过对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观察发现,大班幼儿虽然自我服务较小班、中班幼儿要强,但是,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惩缺乏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感。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纲要》中指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我班活泼聪明可爱,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大胆创造,在进行幼儿园物品管理中,老师在行为上是做到了每次总是强调小朋友玩好后及时整理玩具,但小朋友们每一次一到课间幼儿纷纷涌向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后都不主动自觉的收拾好活动室的物品,这样一来苦了老师,大大地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是在浪费人力资源。该如何培养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二、教育对策与过程:

1、创设责任区:为了加强幼儿对他人、集体的责任感,我们创设了几个责任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各种任务按要求划分成若干项,每一项落实到一个责任区,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配给值日生,使值日生主动承担起责任区工作,以此让幼儿去体验“责任”的含义。值日生负责幼儿一日三次餐具的发放;负责给植物角的植物浇水,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2、教师对责任区进行指导和评价:教师要幼儿明确责任区的任务要求;如幼儿要负责好自己责任区的卫生、整洁,物品的合理摆放,参与教师更换、调整该区材料等各项活动,监督指导其它幼儿爱护本区物品,幼儿每天入园后必须先整理好自己的责任区,然后再进行其它活动,每天定时对责任区进行检查。

11.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十一

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课堂观察的焦点逐渐从教师转向学生。然而,学生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如果教师不知道要观察和分析什么样的学生行为,就会被庞杂的行为信息所干扰,沦为单纯的记录和分析,很难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诊断与评价。因此,教师需要一套能够提供使用和分析的概念系统与观察技术的支持。轶事记录就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将学生行为清晰呈现并细致分析的观察技术,并且因其操作简单、条块分明,易于被一线老师掌握和使用。

一、轶事记录的涵义

“轶事”就是有意义的、典型的行为事件,“轶事记录”就是对有意义的、典型的学生行为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一种观察方法,也称逸闻趣事记录、重要事件记录。

轶事记录属于定性观察的范畴,定性观察是与定量观察截然不同的一种观察范式。定量观察沿袭了实证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化和数量化是定量观察的基本特点。定量观察致力于运用结构化的观察工具,对复杂的观察对象加以一定程度的控制和观测,并强调以实证的数据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强调实证的定量观察固然可以通过数据呈现一定的规律,但它远不能展示学生行为的复杂性,支离破碎的分类遮蔽了学生行为背后的意义。

与定量观察不同,描述和解释是定性观察的基本特点。因此,基于定性观察的轶事记录反对运用高度结构化的观察量表将自己的前提假设强加于观察对象之上,而强调在真实的活动场域中对观察对象作全方位观察,试图真实自然地揭示学生行为的方式、意义、价值和动机等。轶事记录所提供的绝不是学生行为出现的次数、频率等表层数据,而更多的是行为背后意义的深层次阐释。因此,对学生行为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学生行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这些在轶事记录中都得到了重视和实现。

轶事记录具有自身的独特优点。轶事记录重视对学生行为先行事件、行为结果的考察,将学生行为置于整个生活脉络中加以理解,保留事件的自然顺序,有利于理解学生行为的来龙去脉,能对个案进行深层次的考察。相比定量观察截取学生行为的某一过程和某一时间段进行数据分析而言,轶事记录对学生行为的解释更加细致深入。此外,轶事记录不受观察工具的严格限制,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解释的过程交互渗透,研究的灵活性很大,可以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调整观察目标以及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

就涵义与特点来说,轶事记录能帮助教师了解某一行为的基本轮廓,提供关于学生行为的模式及其解释,因此轶事记录更适合对某一行为的观察和研究。

二、轶事记录的要求

轶事记录作为一种定性观察,不像定量观察那样需要在观察前设计高度结构化的观察量表,不需要在观察过程中高度关注次数、频率、潜伏期以及行为强度等量化信息,也不强调对观察结果进行严密的数据统计和规律分析。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轶事记录绝对不是单纯的记录和发现,它必然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具有特定的内在要求和操作要素。具体而言,轶事记录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求:

1.客观

虽然说轶事记录是一种定性观察,观察者在观察现场被什么信息所吸引、决定采集何种信息以及对观察资料如何进行价值判断等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观察者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但就一种科学观察而言,轶事记录也要求尽量减少或避免观察者对观察事实的主观影响。基于这一考虑,教师在做轶事记录时,应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以提高轶事记录的客观性。比如“在事情发生后马上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避免因时间流逝而造成遗忘;“记下学生的原话”而不要对学生发言进行主观判断后进行描述;“不要解释”并不是说不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解释,而是说在记录现场不要将观察到的事实与自己的判断、解释混淆,最好的办法是将“观察到的事实”与“观察者的解释”分栏目记录,这样既可以记录学生行为的原始面貌,也可以及时记下观察者对学生行为的现场判断。

2.关联

“行为场”包含学生行为、先行事件、行为情境和行为结果四要素,其中先行事件一般被认为是发生在行为之前的特定事件或线索,行为情境则指学生行为存在于环境中的更广义的影响因素,行为结果指的是在某一环境下,学生行为发生后的事件或变化。行为、先行事件、结果和行为情境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就会构成一个行为场。教师只有将学生行为放在整个行为场中进行研究,超越割裂或隐匿的事实,才能发现事实之间的时空联系,全面地理解学生行为。诸如,“记录确切的地点、时间和基本活动”“对在场其他人的回应或反应也要记录下来”“保持情节前因后果之间的联系”等都是对学生行为关联性的关照。

轶事记录对观察量表的设计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模板,观察者可以根据特定的观察任务设计观察要素。一般来说,一份简单的轶事记录只要记录先行事件、学生行为以及行为结果三个要素就可以了,因为凭此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行为进行一个大致的描述,并且可以据此进行初步的行为分析。先行事件、学生行为以及行为结果也被称为轶事记录的三个基本要素。

表1就是一份结构简单的轶事记录,是笔者针对一位三年级学生的违纪行为所做的轶事记录和分析。

对于表1的轶事记录,笔者和任课老师一起做了这样的分析。首先,考察记录的先行事件,我们发现这些先行事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教师给予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教师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时,该生极易出现违纪行为。其次,通过考察行为结果,我们发现:每当该生违纪后,教师总是倾向于采取高强度的制止指令;而当该生表现出参与课堂学习的愿望时,教师反而不予理睬。

就分析结果而言,我们最后达成了这样两点认识:

1.当教师给予班级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时,要加强对该生的纪律约束。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个性化的任务或者其他引起注意的方式对该生进行行为约束。

2.教师需要尝试运用不同强度的制止指令对该生违纪行为加以管理。建议教师学会从柔性管理向刚性管理过渡,灵活运用各种不同强度的管理策略,包括扫视、提醒纪律、改变座位安排、同伴表扬甚至警告、取消活动等等。

三、轶事记录的分析方法

轶事记录的分析方法很多,如比较、综合、归纳、矛盾分析、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其中情境分析是轶事记录的基本分析方法。“情境分析”是指将资料放置于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分析。情境分析基于过程理论,认为社会现实是由具体的事件和过程组成的,具有连续性和动态性,因此资料必须还原到事物发展的进程之中,寻找处于特定情境中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

对学生行为进行情境分析的第一步是围绕学生行为追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结果等,认真地通读资料,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行为的面貌。教师在通读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记下自己即兴的想法,将关键性的、相互联系密切的、频繁出现的内容做上标记。第二步是致力于寻找资料中的行为背景,比如什么是先行事件?什么是次要事件?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结果怎样?对学生行为又产生什么影响?为解释学生行为准备依据。第三步是在整个行为场中对学生行为做出解释。

尽管轶事记录是一种有效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行为的手段,但是也有运用的局限性。例如,轶事记录通常只能针对小样本,研究的结论不具备广泛推论的普遍性。轶事记录通常需要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工作比较繁琐、耗时。另外,轶事记录容易受个人经历、教学经验以及主观偏见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察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最后,教师个人的速记能力、描述能力和相关的理论水平也会对教师的轶事记录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12.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ICU收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共计194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92例。两组年龄、一般情况、疾病类型和性别等相关数据相对均衡 (P>0.05) , 参与护理记录书写的相关护理人员一般资料也比较接近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记录管理, 由护理人员根据日常要求自觉进行护理记录。研究组则予以品管圈活动管理, 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 组建品管圈[3]:由护理部人员负责, 组织相关人员系统学习品管圈活动的主要内容、作用以及要求。组建起品管圈小组, 其成员中, 包含护理书写质控护士4名、责任护士8名。由护理记录书写质控小组的组长作为圈长, 由ICU护士长为辅导员。 (2) 选好主题:成立品管圈的目的, 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护理书写记录缺陷的发生率。引导圈员展开积极讨论, 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设想主题, 最后应用头脑风暴法, 确定本次品管圈主题为“降低ICU护理记录缺陷率”。 (3) 查找问题[4]:针对实际情况积极收集资料, 确定问题。分析表明, 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的主要表现为护理记录存在漏项, 不够全面, 其内容不准确, 存在较大的疏漏。具体上看, 主要为存在一定比例的漏项, 没有及时进行记录, 记录的页码以及内容等漏落或者错误, 有串行和涂改痕迹, 部分用词不够准确, 陈述不清楚, 内容缺乏连续性以及完整性, 对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以及相关治疗和护理情况没有进行准确记录等, 予以针对性护理后没有及时进行评价。没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记录;护理人员同医生的相关记录不吻合,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等。 (4) 问题分析:在完成主题选定后, 由圈员针对以往护理记录书写中表现出的相关缺陷, 从人、机械、材料、方法以及流程等方面实施原因分析。 (5) 实施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护理记录书写的标准流程, 并在开展品管圈活动过程中组织相关圈员进行讨论并执行。积极加强培训, 有效强化操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针对圈员开展分层次培训。重点内容为护理记录的规范化书写, 组织圈员积极参加专科理论学习, 在完成培训后予以考核, 然后再次培训, 最终实现人人达标[5]。积极开展分级检查。在完成护理记录书写后, 先由本人自己实施重新查对。其中, 低年资护士护理记录由其提交组长予以核查。护理记录质控组相关成员积极对本组所有相关护理记录实施质量管控, 护士长随时抽查。在检查过程中, 一旦发现问题, 则要求相关人员予以积极整改。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医护人员护理记录的书写缺陷发生率进行对比, 主要包括缺乏全面性准确性、缺乏完整性连续性、与医生记录存在差异等相关缺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χ2检验,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均存在一定比例的相关缺陷, 研究组缺陷率为3.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96%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4.97, P<0.05。

3 讨论

护理记录属于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文字材料, 是医院治疗护理过程中痕迹管理的重要载体, 对于临床实践、医学科研以及资料积累和法律举证等, 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6]。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应当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整体服务理念, 这造成了护理记录的不确定性, 从而影响护理人员难以实施准确而全面地书写关于患者的相关护理记录。从而导致护理记录缺陷的发生。品管圈活动在医院管理领域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 其运用了团队合作以及头脑风暴法等方式于科学管理工具, 开展质量控制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受到了普遍推广[7]。该方法主要是以一线部门的工作内容为核心, 引导相关工作人员一起组成质量改善圈, 共同参与学习并积极以品质管理方式, 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讨论, 发现并及时解决工作中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问题, 提升质量, 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在医院科室管理中积极引入品管圈活动, 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有效控制各种可能性错误的发生。我院借鉴该方法, 针对ICU护理记录相关问题予以针对性分析和改进, 积极开展检查监督, 引导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规范护理记录相关书写标准, 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 积极开展层层负责并层层把关, 激发起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提升医护人员观察病情、逻辑思维以及书面表达的相关能力。积极以标准化护理记录书写模板和高质量护理记录书写范本作为评价标准, 积极进行绩效考核, 有效规范相关操作流程。从而有效促进护理记录书写缺漏项、不规范、不连续等相关问题的有效改进。这对于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因此, 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ICU护理距离缺陷发生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芳, 周凯云.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理文书记录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14, 6 (1) :63-64.

[2]吴艳丽, 顿德眉, 吴香花.品管圈活动提高ICU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1) :57-58.

[3]王秀娟, 董晓燕, 章东华.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对输血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4, 14 (4) :256-257.

[4]李秀英.将品管圈法用于提高ICU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8) :114-115.

[5]曹惠芳, 付莉, 孙凌.品管圈对CCU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8) :895-896.

[6]余笑纯, 乔燕舞.品管圈活动在改进护理记录病情观察记录准确性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 6 (12) :165-166.

13.2013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十三

班级:小班

观察者:黄争艳

观察日期:2013年9月12日

观察对象:吴晓东

性别:男

年龄:3岁

观察时间:全天

观察地点:教室

活动内容:一日生活

一、观察记录:

1、早上来园时,有一点点舍不得妈妈,在我的热情拥抱下,他的情绪很快变好,高兴地和妈妈说“再见”。

2、早餐时,他主动帮助老师给其他同学分以碗筷,表现非常积极。

3、自由活动时,他主动地承担起“小班长”的责任,摆放凌乱的椅子,在工作过程中非常认真。

4、午饭的时候,他用餐比较安静,当吃到一半的时候,他停下来说不想吃了,当我说到“班长要给大家做出好样子。”时,他听后若有所思,然后继续开始用餐,直到把饭菜全部吃完。

5、他在大家都睡觉的时候唱歌,不停地起来小便,忘记了自己是小班长。午睡结束了,他安静地躺着,不说话,静静地等待着我给他穿衣服。

6、放学时,他主动和我打招呼:“老师再见!”

二、解释:

最明显的是,他的心情好于前几天,与同伴的交往也趋向正常,对小朋友不再怀有敌意。从他当上小班长那天开始,班里由挑起的矛盾次数为零,能够很快和班上的其他同学融合到一起了。

三、评价:

14.幼儿园区域观察记录 篇十四

实地记录:

陈宁是一个比较好动的小男孩,思维很活跃。今天,又到进区域自由游戏的时间了。今天,陈宁正在搭建积木。别的小朋友也想和他玩,他不愿意。人家一拿积木,他马上动手打人,嘟着嘴巴,很生气的样子。

评析:

15.幼儿个案记录对师幼互动的重要性 篇十五

一.教师的笑笑个案小记

9月23日晴:开学一个月来, 总有个孩子在我身边跟来跟去, 只跟着, 没什么声音, 回头看看她, 她就转身走开了。才一会儿, 她又回到了身边, 这个孩子就是笑笑。今天, 当笑笑再次像小尾巴似的跟着我时, 我转身拉起了她的小手, 问“有什么事情吗?”她笑着摇摇头。“你想跟我说什么?”她还是笑着摇摇头。我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脸, 她开心地走了。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她需要什么?我该如何才能走近她?

10月11日小雨:今天笑笑又跟在我身后了, 似乎想说些什么。我放下手里没有制作完的教具, 亲切地问她:“想告诉我什么?”笑笑犹豫了一下, 拿出一张奖状。我双手接过一看是舞蹈艺术班的优秀学员证书, 立即拥抱孩子并兴奋地表扬她“哇, 宝贝, 你真棒!”她高兴极了。“笑笑, 你舞蹈学得这么好, 给老师表演一段吧!”她又犹豫了一下, 最后为我表演了一小段。虽然, 动作略带僵硬, 表情也有些羞涩, 但我始终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的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表情。

11月25日阴:今天的角色游戏中, 笑笑选择做娃娃家的游戏。可是只有笑笑和琪琪两个人。不知道怎样是好的她们求助于我。我鼓励她们“两个人照样可以玩, 一个当妈妈, 一个当宝宝。”我还特意拉着笑笑的手说:“你学习了那么多的本领, 教教你的宝宝哦!”她想了想问:“教什么呢?”“舞蹈、英语都行啊!”笑笑开心地当起了妈妈, 还教琪琪跳舞。她们玩得很开心, 同时又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加, 我特意表扬她, 笑笑很高兴。晚上笑笑妈妈给我打来电话, 她十分感谢我能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 并告诉我他们现在上艺术班很尊重孩子的想法, 挑孩子感兴趣的报, 安排得也比较宽松。

二.从记录中看师幼互动

(一) 记录1:“总有个孩子在我身边跟来跟去, 只跟着, 没什么声音, 回头看看她, 她就转身走开了……”。这段文字记录让我们看到笑笑这个孩子有些胆小和内向, 不敢主动与同伴交流, 但内心又很想获得老师的注意。她的这些细微举动, 落入了一位敏感老师眼中, 笑笑是个怎样的孩子?她需要什么?我要如何才能走近她?

(二) 记录2:笑笑犹豫了一会儿, 拿出一张奖状。……她又犹豫了一会儿, 最后为我表演了一小段。“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笑笑摇摇头……”这段记录让我们其实孩子从心底已经开始接受了老师, 已经乐意和老师分享她的成功喜悦, 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孩子开始打开心门, 这是令人喜悦的一步。但站在集体面前表演, 对她来说, 还需要更大的勇气。

(三) 记录3:“笑笑当起了老师, 教琪琪跳舞。她们玩得很开心, 同时又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加……”这又是大的一个转变, 因为孩子一开始只能在老师面前表演, 现在能够在那么多小朋友面前表演了, 这是笑笑的第一次, 这更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笑笑开始敢于主动与同伴交往了。

三.在记录中研究教师策略

(一) 教师的观察和倾听:通过观察, 教师发现了笑笑平日的一丝异常, 有些内向, 语言交往都不多, 喜欢就这样静悄悄地粘着老师……。又是倾听, 再发现孩子的一个足以让她骄傲的亮点:舞蹈获奖证书!笑笑的这些细微动作, 都因为老师的关注和观察而被深深印记, 观察和倾听给教师带来了走近幼儿的阶梯。

(二) 教师指导策略的效果:以关爱为铺垫, 以一张证书为契机, 抓住孩子的一点希冀, 走进孩子心里, 这是案例中教师的策略。如:记录1中的思考“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她需要什么?”, 记录2中的“笑笑, 你舞蹈学得这么好, 给老师表演一段吧!”记录3中的“游戏讲评时, 我特意表扬了娃娃家游戏以及笑笑。”教师用一点体察、一份关心, 一句话和一个动作, 给予一份影响, 改变着笑笑。

(三) 教师的内心感悟:“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童心;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童真;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童趣;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童爱;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和孩子在一起, 我快乐、我幸福。”这段记录让我们看到教师内心世界的流露, 那是一种在教育中的收获和享受:情感的收获, 幸福的回味。

16.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十六

《幼儿发展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6岁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天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看、摸摸,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也逐渐丰富幼儿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因此,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对于幼儿获取知识和信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然角是是幼儿观察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幼儿园每班都设有自然角,它是供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引导幼儿进行非正规性科学观察和探索活动的场所。但笔者观察到,大多幼儿园内自然角的设置都停留在美化环境、幼儿短暂观察的层次,许多幼儿观察意识不强,目的性不明确,对小动物、植物的观察不够细致等,这对于促进幼儿思考,获取丰富知识和自然信息以及语言交流等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带着“如何利用自然角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来激发和支持孩子们更多的探究和发现”这样的思考进行探索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孩子是创设环境、探索环境的主人。在自然角创设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种植管理活动。开学初,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设计自然角,讨论的内容有自然角设置的位置、环境的布置、动植物品种的选择及陈列等。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将自然角设置在阳光充足的南窗边,因为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同时也便于清晰地观察。同时老师收集了一些果冰盒、雪碧瓶之类的生活垃圾,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豌豆、黄豆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做成的花盆里,从而引导孩子去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感知阳光、空气、水三元素的重要作用。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如约而地来照看小豆苗,并发出各种疑问。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观察,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快乐。

班级自然角我们不仅让幼儿参与设计和创设,还引导幼儿自主管理。自然角布置好之后经大家讨论决定实行值日生轮流管理的方法。一周五天,我们五个小组正好每组负责一天。值日生需要为动植物浇水、换水、喂食、打扫、除草、并做好观察记录。在照料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大家就一起动手找找原因,协助解决,如有的植物不需要天天浇水,如果用这样的方式照料所有植物就不适宜。小朋友们一起商量便想出了办法,给植物制作名片,在名片上写出名称和习性,喜阳的用实心的太阳表示,喜阴则用空心的太阳表示,喜湿的就用大水滴表示,喜干就用小水滴表示。然后再进行分类摆放,小朋友们一目了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观察能力和思索能力。

二、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在激发幼儿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幼儿在观察自然角动植物过程中掌握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那么在觀察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一)顺序法

顾名思义,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在观察小植物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等;有的幼儿让他们从远到近的看,是大和小。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幼儿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就行了。

(二)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如我们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中观察、比较吊兰的根与大蒜根的区别。让幼儿比较其明显不同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对植物的认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三)追踪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如对蚕的成长过程的观察,春天,万物复苏时,幼儿通过间断性的观察并记录可爱的蚕宝宝,了解蚕宝宝从产卵——结茧——变蛹——成虫的生长过程。追踪法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它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这种方法对于大班幼儿作用尤其突出。

三、把握观察契机,提升幼儿观察能力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他们所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教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兴趣倾向、新鲜事物、突发事情等,这些正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它们,创造条件,对于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本班自然角中小蝌蚪的饲养观察,幼儿们从观察到了蝌蚪的腹部嘴巴,进而想到蝌蚪是吃什么长大的。教师发现幼儿时不时把自然角中陈列的芝麻、豆子等丢进蝌蚪的缸中,观察到小蝌蚪们会去争食浸泡后的食物,吃相极为贪婪,孩子们看得专心致志。然后又有小朋友把午餐时的肉末和米饭放进缸内,于是就不断听到有小朋友说:“蝌蚪喜欢吃芝麻”、“蝌蚪喜欢吃肉。”教师这时引导:“蝌蚪到底可以吃些什么呢?”“怎样才能长得更快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孩子们兴致勃勃,纷纷表示一定要弄懂这个问题。第二天,幼儿们有的带来了资料,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给别人听,有的跑到自然角继续观察,证明自己找到结果对不对,孩子们在其乐无穷的过程中长了见识,提升了观察能力。

17.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篇十七

班级大2观察教师

班级大二观察教师沈彬彬

班级 大二观察教师 郑美秋

公园路幼儿园教研室

班级 大二观察教师沈彬彬

班级 大二观察教师沈彬彬 公园路幼儿园教研室

中班美工区中幼儿与同伴互动情况观察记录

文章作者:佚名2013年02月

观察情况记录与分析:片段美工区提供了这些材料:大大小小的树叶、花瓣、树枝、海绵条、各种纸、扭扭棒、纸杯、罐子、瓶子、毛线、牙膏盒、剪刀、双面胶、胶水等,今天的制作主题是“昆虫的家”。5位幼儿围桌正在进行制作活动。5位孩子正在安静的进行活动,没有交谈。他们选取制作的主要材料几乎都不相同,所以造型也各不相同。凯凯用剪刀分别在牙膏盒和纸上钻了几个洞,把树枝的一端插进牙膏盒另一端插进了纸,进行造型,旁边的桐桐在进行纸杯加工,她也拿起剪刀尝试在纸杯上钻孔,但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只好放弃。桐桐接着就到篮子里找材料,她拿出了一根绿色扭扭棒放在自己的桌前方,但还没有用起来。这时,旁边的凯凯接着又开始用纸杯造型第二个昆虫的家,他就近拿起了绿色的扭扭棒正要用,桐桐就开始找扭扭棒,看到凯凯在用,她马上一边抢一边说:“这个绿色的扭扭棒是我的。”抢到手就用了起来,凯凯看着她没反应,老师看到了走过来,告诉他们材料篮子里还有其他的扭扭棒。这时轩轩就从篮子里拿出了几根扭扭棒递给了凯凯。就这样大家又恢复了安静的状态,各做各的,直至活动结束。

分析:中班孩子能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美工活动,并完成任务,当他们对材料发生争抢时,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这些都符合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但是整个活动中缺乏同伴互动,比如桐桐在钻孔遇到困难时,同伴们没有主动帮助,而她在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也没有尝试请同伴帮助解决的办法。虽然是区域活动,是否也应该鼓励幼儿的正面交往呢?

指导策略

1.在活动中,当幼儿发生争抢材料的冲突时,教师告诉他们篮子里有充足的材料,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冲突问题。所以,不仅教师的关注引导非常重要,提供适宜的充足的材料也很重要。

18.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十八

观察对象:曹佳凯、王涣玉、杨圣栋

观察时间: 07.12 观察实录:

实录一:

今天是美术活动“漂亮的帽子、围巾、手套”,我让小朋友做“小小设计师”,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装饰、设计,栋栋选了一张“围巾”、凯凯选了“帽子”、玉玉也选了“围巾”开始设计,当其他孩子已经完成“构图”部分的时候,他们三个才完成了一小部分,大多数小朋友开始涂色了,可是他们三个还在构图。我提醒:“圣诞老人喜欢设计的又快又好的帽子和围巾。”可是玉玉依旧慢吞吞的构着图,而栋栋也始终是不副慢条斯里的样子„„当大多数孩子都完成时,他们三个还在图着„„

实录二:

午餐快结束了,只见凯凯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只见几个幼儿马上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凯凯一个人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

实录三:

午睡起床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在我的提醒下,小朋友起床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迅速的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后再折叠被子。可是凯凯总是慢吞吞的坐在床上,看看这里、瞧瞧那里,懒洋洋的开始取衣服、取裤子„„小朋友喝完水准备户外活动了,他才开始加快速度。

实录四:

幼儿园要组织迎新年、迎奥运“亲子、环保”运动会,今天正巧是体育活动,我开始选拔小选手,凯凯、栋栋、玉玉三个男孩子虽然长的高高大大,可都有一个特点:不会手脚协调的跑步、不会跳羊角球„„一场选拔赛下来,小朋友都叫他们几个“蜗牛”。分析:

凯凯、栋栋、玉玉三个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甚至走路、说话都喜欢慢“半拍” „„从不争第一,老师经常他们以后,其他小朋友甚至开始叫他们“蜗牛”。和他们家长交流以后,家长也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他的激动。不过,他们也有优点,象栋栋这个男孩子,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事件面前考虑较多„„

措施:

一、积极鼓励

巧用“运动会”比赛这一契机,运用集体荣誉感去激发他们,让探马加紧自己的动作,为集体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他,让他们逐步形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

发挥文学活动对孩子的影响,通过故事“慢吞吞找朋友”让孩子感受慢吞吞的后果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谈话活动——“吃饭慢了,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去散步了。”“画画慢了,不能玩区域活动了”“起床慢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少了”“跳养羊角球慢了,不能参加比赛,得不到奖品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慢吞吞”以后的后果。

同时与家长交流,希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助孩子们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时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以此激发他尽快完成每一件事情。

三、濽移默化

利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中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孩子真正体会到“准确快速”的内涵,让他们在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反思: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只要老师、父母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一定会有变化,会成长得非常好。

19.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篇十九

春天到了,孩子们身上的衣着变薄了,不再像刚开学时穿得那么厚重,很多小朋友的脚上都换掉了笨重的棉皮鞋,换上轻便的运动鞋,有的运动鞋是系鞋带的。这段时间的户外体锻活动让我明显地感受到中班下学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动作发展很快,同时暖和的天气也为孩子们的户外体锻提供了便利,所以每次運动都让孩子们很尽兴。

二、案例描述

今天早上的户外体锻,我班轮到跑跳区活动。这个活动区里包括很多活动内容:跨过障碍物赛跑,羊角球以及学做小袋鼠负重跳跃等,小朋友都很喜欢。特别是跨过障碍物赛跑,受到很多小朋友的热捧。起跑线后排起长长的队,聪聪也排在队伍里,他要和好朋友成成比赛。在和成成比赛的过程中,聪聪不小心被松开的鞋带绊了一跤,嘴角也磕破了,流了点血,眼泪立刻下来了。这时边上观战的李粟小朋友看着他大声说:“男孩子怎么摔跤就哭呀?难为情。羞羞羞。李粟边说边还做动作,这下,原本小声抽泣的聪聪索性放声大哭起来了。

三、情况分析

这是孩子与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语言交流的一幕,我看见后很有感触。我们老师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遇到困难要勇敢,不要因为一点事情就哭鼻子。显然这种教育在李粟身上起到了作用,所以当她看到聪聪摔倒哭鼻子时就有了上述的表现;但是另一方面,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需要我们加以保护,显然刚才李粟的话就伤到聪聪的自尊,伤到了孩子脆弱的童心。原本聪聪是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结伴参与竞赛,信心满满地想争第一,心情非常愉悦,愿望十分美好,但因为摔了一跤毁于一旦,一方面是摔疼了,另一方面是愿望泡汤了,两方面的原因使他忍不住难受地小声抽泣,这时不但没听到小朋友的安慰,却还要被李粟说羞,自然就伤心地放声大哭了。

四、方法措施

这时,我走到聪聪身边,首先肯定他想得第一的想法很积极,告诉其他小朋友都要向聪聪学习,有一颗争第一的心,我想除了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荣誉感之外,我们还要有保护孩子荣誉感和自尊心的那份意识;

其次,聪聪摔倒流血本来已经很疼,争第一显然不能了,心里自然难受,这时我细声地安慰他,同时也告诉边上的小朋友除了遇到困难要勇敢外,当看到好朋友受伤时我们应该要学着安慰他鼓励他。因为中班年龄段的孩子社会认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同情,友好,助人的行为开始萌芽,所以适时的引导很重要。

上一篇:描写缘分的句子摘选下一篇:彼得与狼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