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精选14篇)
1.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一
1、每日负责审核《鲜活采购入库单》及送货单,并按部门进行收集、统计及财务处理;
2、及时准确地编制“每日成本核算表”,经财务经理审核后,分发给各部门有关人员;
3、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深入实际,完善和修定菜肴、饮品、烟酒等销售价格,搞好成本经济核算,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4、审核每日收货日报表及入库凭证,审核所有出库领货凭证,月末与仓库进行账表核对,保证一致、准确, 并做好与总账的核对工作;
5、配合采购部、餐饮部对市场价格的调查工作,定期参与市场询价,掌握原材料的购入价格;
6、参照当期食材价格,准确核算标准食谱,并确保餐饮标准食谱成本计算准确;
7、做好各类文件、信件、凭证、报表的收发、存档、传递工作;
8、要求各库房对所有的物品和食品加强管理,坚持先进先出,防止因管理不当造成人为的损失。对库房卫生和个人卫生要经常检查,一定要保持库房内清洁整齐,员工个人仪表整洁;
9、配合主厨编制新配方菜谱的标准成本,并对其实施进行分析;
10、负责食品、原材料、酒水、清洁剂、客用品的月末盘点工作,并不定期地对存货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并向财务经理汇报,以保证成本真实、准确;
11、积极提出改进工作设想,协助主管做好本职工作;
2.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二
1 固定资产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2001年11月21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以下简称旧准则) 对固定资产所下的定义是:固定资产, 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 出租或经营管理需要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以下简称新准则) 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则改为:固定资产, 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 提供劳务, 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不定期一个会计年度。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有以下两点变化。
1.1 不再强调单位价值较高
这一修改变更了原制度中关于生产企业非生产经营主要设备需达到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 行政事业单位设备单位价值需达到500元以上的价值量判断的硬性标准, 将更多的判断自主权交给企业。更有利于发挥企业管理资产的能动性。
1.2 使用时间要求发生了变化
新旧准则的“使用寿命“均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但两个文件的区别在于: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超过一年“变更为“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也就意味着, 有些设备虽然使用寿命未到一年整, 但跨过了一个会计年度的, 也可以纳入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例如, 某企业某年8月1日购入一台设备, 按旧准则规定, 它的使用寿命需达到或超过一年, 即至少到下一年的8月1日止才能将这台设备列入固定资产核算, 但按新准则规定, 这台设备的使用寿命只需超过当年的12月31日即可列入固定资产核算。
2 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发生了变化
在新准则里面, 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变小了。新准则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 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则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也就是说, 在旧准则里面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畴的这两类资产在新准则里面不再纳入固定资产的核算范畴。所以我们认为, 较之旧准则, 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上是缩小了的。
3 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发生了变化
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 可分为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方面。初始确认是指取得固定资产时入账价值的确认;而再确认则是固定资产取得后对后续支出、重估价等的确认问题。这里所说的固定资产计价, 只是指对固定资产初始价值的确认。固定资产原则上应以原值计价, 即以取得固定资产并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依据。我们说固定资产价值确认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取得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在旧准则中, 对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的原值, 要求按照评估确认或者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算。但新准则对此的规定则是, 如果有公允价的, 按公允价值入账, 只有在没有公允价的情况下, 才能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
4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和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新准则里面, 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变大了。固定资产折旧, 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固定资产磨损和损耗包括固定资产的实物损耗、自然损耗和无形损耗。旧准则规定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具体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根据旧准则的这一规定, 不用的机器设备是不提折旧的。但新准则规定, 机器设备不管用或不用, 均提折旧。此外, 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寿命及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但新准则强调会计期末对固定资产的预期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重新估价, 必要时可予以调整。
5 固定资产的核算发生了变化
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旧准则对弃置费用未充分考虑
但新准则对某些行业的固定资产预设了弃置费用, 并计入负债。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 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 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旧准则原来对这一类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新准则在考虑弃置费用的前提下对这一类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财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和“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用”科目。要特别强调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考虑预计弃置费用, 只有电厂等特殊企业才能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并计入负债。
5.2 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变化
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在批准转销前通常是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批准转销后则从该科目转入“营业处收入”科目。按新准则规定, 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而旧准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 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 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企业在盘盈固定资产时, 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根据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累计折旧”, 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次再计算应纳的所得税费用,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接着补提盈余公积,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最后调整利润分配,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举个例子:某企业于2007年7月8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 盘盈一台6成新的机器设备, 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00, 000元,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s].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分析 篇三
【关键词】固定资产;核算;会计
固定资产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影响不言而喻,只有做好了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企业才可以准确掌握企业资产的信息,从而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这,就需要企业完善会计核算准则,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下面,笔者将从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始,为企业如何提高固定资产核算质量提出有效策略。
一、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缺少可信度和相关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与自身的生产费用息息相关,所以固定资产的折旧关系到企业的费用,这就要求企业能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折旧方法,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以及进行固定资产的年限判定。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的折旧方法或者说折旧年限,这就容易在进行实际折旧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人为造成的问题,而在新的会计标准下,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更加的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工作,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的核算具有意义,核算数据更加准确,才能有参考价值。但是问题又来了,如何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和规范,是进行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一大问题。
2.企业固定资产计量的难度比较大
在我国的资产交易中,并没有完善透明的方式进行,并且在交易市场中,并没有健全的市场价格机制,这就导致资产在试产中的价值混乱,即使是相同价值的资产,也有可能会是两个不同的价格,还有就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进行制约,所以就不能保证交易合同的公允性,这就造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少客观的材料。并且,由于市场价格下降和生产技术更新,导致的价值贬值,需要要非常专业的人员进行计量,还需要其他部门共同认定,造成计量难度大的问题。
3.关于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能做到十分准确
在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核算中,非常容易出现核算不准确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很难界定哪些是固定资产的维护性支出。并且如果会计人员没能够深刻掌握新标准的情况下,会在后续支出的核算出现诸多问题,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格核算出错。
二、企业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切实完善会计核算准则
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中,必须要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准则,并且要求会计核算人员严格按照准则进行核算工作核算工作,才可以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重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中,严格遵循会计职业的行为规范,并且,只有具有专业的核算能力,才能很好的胜任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并且还能够有效保证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重要的是,能够从核算的结果中,了解到企业的经济情况,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2.建立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
要着重发展资本市场,为资本交易提供便利的同时,注重资本交易的安全性。并且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要建立完善相关的市场交易原则,保证资本交易的安全合法性,为资产的减值确认以及计量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保证资本市场交易的的规范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资本市场的可操作性,促进会计资料准确性的提升。
3.完善企业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原则
要重视固定资产后续计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原则。在进行企业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量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性质和规模的确认,然后结合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造成影响的大小程度,来确认企业的固定资产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此外,还要考虑这种支出方式对企业影响的长久效用,如果企业的收入、费用或者资产总额中的大部分都用于这种支出,那么这种支出方式一般就是资本化费用,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严格的会计方法以及核算程序进行核算工作。
4.充分发挥第三方的审计监督作用
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中,缺少不了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参与,这不仅可以保证核算的效率,还能确保核算的准确性。第三方注册会计师以严谨的职业态度进行审计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获取充分、真实的数据材料,才能够对被审计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进行准确的评价,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真实性。并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对不确定的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这样对会计审计的效果将会有质的提高。
三、总结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在企业的发展中,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可以有效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整体评估,加强企业对自身资产情况的了解,从而促进企业对自身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的提高,这样就可以切实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此外,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准确把握,可以促进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甚至实现资产的增值,不仅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还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3]王红.国企单位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账目的核算方法研究与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4):166-167.
[2]李婷.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的纳税筹划方法浅析[J].会计之友,2009,(15):84-85.
[3]白文华.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有关税务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65):104-107.
作者简介:
4.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责任制 篇四
1.按制度规定,结合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情况,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办法;并依照企业经营
管理的要求,制订固定资产目录。
2.依照制度规定,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组织填补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应为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要单设明细科目核算;属于临时租入的固定资产专设备查簿,登记租入、使用和交还等情况。
3.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按取得固定资产的不同来源,正确计算和确定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及时计价入账;对已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
4.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凭证传递手续,加强固定资产增减的日常核算与监督。
5.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时提取折旧;掌握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做到不错、不漏。
6.负责对在建工程的预决算管理。对自营工程,在施工程要严格审查工程预算;施工中要正确处理试运转所发生的支出和收入;完工交付使用要按规定编制竣工决算,并参与办理竣工验收和交接手续,对出包工程,要参与审查工程承包合同,按规定审批预付工程款;完工交付使用要认真审查工程决算,办理工程款清算。
7.负责核算各种无形资产的计价,正确处理无形资产的转让和投资,并按规定确定各种无形资产的摊销期。
8.负责对递延资产、其他资产进行价值管理。掌握各种递延资产的分摊期;正确处理递延资产和待摊费用的划分。确保特储备物资的专门用途,维护其安全与完整。对冻结银行存款式物资以及诉讼中的财产要依法行事,促使有关部门及当事人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9.对被清理的固定资产:要分别按有偿转让、报废、毁损等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0.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汇总清查盘点结果,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时妥善处理;并按规定的报批程序,办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审批手续,经批准后办理转销的账务处理。
5.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五
二者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完全相同, 都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 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 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财务会计将固定资产分为7类: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租出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土地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税法将固定资产主要分为3类:房屋、建筑物, 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 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笔者认为, 二者分类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前者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类, 是为了加强管理, 便于组织会计核算;而后者的着重点在于以该分类为基础, 按照不同类别制定统一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率, 应用简易分类法提取折旧。
2 固定资产的计价
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的计价基本相同, 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但存在以下差别:
2.1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税法规定, 以融资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 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 以及投入使用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后的价值计算。这种规定体现了便于操作的特点, 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而财务会计为更向国际会计标准靠拢, 体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资产的特性, 并遵循谨慎性原则, 因而在《制度》中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帐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作为入帐价值。按照重要性原则, 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 在租赁开始回, 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 作为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 企业应支付或可能要求被支付的各种款项 (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 , 加上由企业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在一定情况下还加上购买价格。
2.2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办法》规定:对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准许计提折旧, 除非另有规定。即捐赠的固定资产计税成本是零。这是因为企业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所以在企业所得税上也不能扣除任何折旧费用。而在《制度》中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 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入帐价值;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 而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 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 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入帐价植;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作为入帐价值。这是因为捐赠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设备工具, 符合《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侧面将其按照公允价值列示为企业的资产并计提折旧。
2.3 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
在《制度》的中规定而未在《办法》中规定的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 按照与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同样的计价原则, 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其计税成本是零, 也不应当计提折旧。因为这是企业本支付任何费用而获得的资产。但是由于其符合《制度》关于资产的定义, 因而在财务会计处理中计入企业的资产并计提折旧。
2.4《制度》规定, 已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 不再计提折旧。
但由于《办法》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再税前扣除, 因此即使按照财务会计制度, 某项固定资产已经全额提取减值准备, 但在税法上仍然可以计提折旧。
至于在《制度》中规定而未在税法中规定的一些计价方法, 如对在非货币供交易中换入的固定资产, 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或以应收债权方式换入的固定资产, 按照税前扣除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 其计价方法应当与《制度》相同。
3 固定资产的折旧
3.1 折旧范围。
除了《办法》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允许计提折旧外, 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中对固定资产准许计提折旧的规定范围完全相同。
3.2 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制度》规定,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并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这是财务会计制度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 而对固定资产价值后损的程度以及无形损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拆旧政策。这样可以避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 从而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不实, 或导致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严重不足, 设备老化。这种规定合理地考虑了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 考虑了不同固定资产提供的经济效益以及修理费用的时间差异性。而《办法》按类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 并规定企业只能采取直线法计提折旧;对于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 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 确保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法的, 需经申请、审核及批准手续。同时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 的定资产的净残值在5%以内的, 由企业自行确定;需要特殊调整的, 要求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税法做出这样具体的规定自有其道理。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不同企业因自订的折旧政策不同, 而导致企业实际税负的不平等, 造成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难度;也可以防止企业通过任意制定折旧政策, 从而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避税, 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4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制度》规定, 企业应当按期对固定资产逐项检查, 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 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回收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 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真实反映其资产的价值, 使其更符合资产的定义。但为保证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公平, 防止任意避税, 《办法》规定, 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 以及税法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因此,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不准在税前扣除的。同时《办法》还规定, 如果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坏, 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可调整至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 并确认损失。也就是说, 对于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只有由于发生了永久性损坏的原因导致的资产减值, 税法才予以确认, 且必须经过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5 固定资产价值的调整
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入帐后, 一般不得进行调整。但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都分别规定了可以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几种特殊情况。比较来看二者列举的几种情况基本相同。
6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固定资产改良是指企业为了扩大固定资产规模或提高固定资产性能而发生的支出。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改良的确认, 从本质上来说是基本相同的。吻合计。度对改良的确认主要着眼于对固定资产性能、质量的影响, 以及对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影响, 偏重于定性方面的规定。而《办法》为增强实际税收工作的可操作性, 偏重于定量方面的规定, 如规定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等。
摘要:在经济领域中, 会计和税收是两个不同的分支, 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 规范不同的对象。因此, 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税务总局于2000年发布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进一步明确了所得税扣除方法, 加强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而财政部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进一步加强会计制度的国际化, 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制度》) 。这两项法规在各自领域的影响都是相当大的。在《制度》和《办法》中, 都对固定资产的计价、折旧和修理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对二者的比较, 并结合其他法规的规定, 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处理的差异。
6.会计信息化与固定资产管理 篇六
一、会计信息的涵义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是在网络环境下按照管理者的需要进行设计并服务于企业管理者需要的一种手段,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舉措。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务工作中摆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扩大了会计工作范围。这一优越性在资产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参与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在企业中确保其传统的重要地位。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的优越性
1、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作用在于:(1)财产管理规范化(2)财产管理便捷化。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以后,由于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固定资产数量、性能和使用状态,就可以开展经常性的分析,做到合理调剂使用固定资产,对已超过使用年限,折旧足额提取,又不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随时进行封存或清理报废。手工做时要一个账页一个账页仔细核对,会因为疏忽大意净值出现了红字,再做调账处理。资产信息化后会有提示,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2、可以快捷方便查找固定资产资料。
3、方便考核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利用率。
4、及时掌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
5、提供了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经历的申请、分配、变更、维护、报废等多个管理环节。
三、手工管理资产与信息化管理资产的差异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同,用途各异,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企业生产能力和未来获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由企业的设备与财务部门分别进行,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侧重点及要求各不相同,使得管理的数据及报表内容存在差异,极易出现填写不全、账实不符等情况。由于信息分散,一致性差,造成管理的脱节与漏洞,乃至丢失。 手工处理效率低,正确、准确性无法保证,存在很大缺陷。采用信息化核算与管理固定资产,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数据信息集中保存,规范化处理,细化核算,既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又能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记录、核算、数据转抄、编制各种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根据需要输入查询条件,即可生成各种管理报表,提供准确管理资料和信息,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手工管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由于条件所限,为减少核算工作量,提取方法较粗略,只能采用综合分类法计提折旧,直接影响损益结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实行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信息化,采用单项计提折旧的方法,提高了折旧计算的准确性。
四、信息化对资产核算的好处
固定资产核算包括初始数据录入、变动资料录入、计提或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的计提及分配等项核算。
1、固定资产通过建立卡片,给每项固定资产一个编码标识,可以完整保留每项固定资产的全部信息。记录的详细资料是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系统可以根据录入的有关业务资料自动生成相关的记账凭证。
2、当固定资产信息发生变动时,如部门变更、原值的增减等及时调整,系统据以进行处理。
3、固定资产折旧提取与分配是日常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在系统初始设置时,已对相关内容进行设置,并且可按每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解决了手工时按类笼统折旧的不真实、不准确性。
五、结束语
7.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七
一、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变化
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相比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作了部分的变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增设了会计科日,变更和细化了一些业务处理方法。增强了其实施性和应用性。在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转换过程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真实全面反映医院的资产负债等情况是新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1.同定资产折旧中会计科目标增设
在旧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规定对同定资产计提折旧,但规定按同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从相关支出中提取修购基金,用丁同定資产更新和大型修缮。这一方面使同定资产长期按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造成资产价值虚增;另一方面造成资产购置支出重复列支,如以财政补助资金购置同定资产时,购置支出已全额计人财政专项支出,在提取修购基金造成重复列支。新制度中增设“累计折旧”,该科日作为“同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对医院除图书外的所有同定资产按照月份进行提取折旧,以反映支出因使用中的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进而真实反映同定资产的价值。同时,规定对同定资产折旧区分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有利丁完善医疗成本核算范围、夯实医疗成本数据,体现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又有利丁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项目管理要求核算反映财政补助项目、科教项曰的收支及结转、结余情况。待冲基金增设反映国家财政对医院的投入程度,以及非财政部门或单位对医院科研、教学的支持程度。引入待冲基金,并在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时予以冲减,一方面有助丁科学地核算医疗成本,为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体现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更好地体现医院的补偿机制出;此外还可以实现财政补助收支、科研教学项目收支按照收付实现制基础核算,从而满足相关预算管理、项目管理的要求。
2.同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认定的提高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对同定资产的内涵予以新的规定即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及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资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同定资产管理。而旧的会计制度的中同定资产的单位价值高丁500元,专用设备的单位价格高丁800元,和新的相比,这个单位价值的认定标准明显提高了很多。
3.同定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
(1)外购的同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同定资产达到预订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丁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相关支出作为成本。以一笔款项购人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同定资产,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价格的比例对购置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同定资产的成本。 (2)自行建造的同定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成本。 (3)融资租人的同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运输费、运输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作为成本。 (4)无偿取得(如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的同定资产,其成本比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大型医疗设备等同定资产的购建和租赁,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经过科学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4.披露同定资产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要求对报表内容以及附注进行对外披露,主要包括对同定资产的与其使用寿命、期初期末账面余额、同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5.追溯确认待冲基金
自1999年1月1日以后以同定资产入账并且执行新制度前仍在账的资产。需要注意的是,追溯确认待冲基金时,对于同定资产,应以其在原账中的账面余额(即形成原价)为基础计算确定待冲基金的追溯确认金额;对于无形资产,应以其在原账中的账面金额(即原价减去累计摊销后的摊余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待冲基金的追溯确认金额。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提高同定资产管理意识
关丁增强同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就要求领导十部重视同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加强他们的意识,只有他们意识增强了,认识到同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使各项制度和工作落实好。同时医院也可以采取措施,将医院资产的安全与效率问题等指标列入领导干部考核制度中,增强全体意识,互相监督。
2.培养优秀资产管理人员
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现代化技术,从而实现经费报账和资产挂账等的有效结合,才能控制好资产的构建,规范好资产管理工作。
3.制定同定资产管理对策
(1)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不同丁别的部门,它的同定资产分部范围广,使用的部门也比较多,所以价值的差别比较大。因此,医院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建立完善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调拨、报废、盘点、损坏、赔偿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做到资产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同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同定资产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2)实行同定资产绩效管理与问责制
提高资产效益是资产管理的首要问题,因此各科室作为资产的使用单位应当在同定资产管理中落实资产管理核算制度,并纳入业务收入指标进行考核与奖惩。总务科要定期组织同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对盘盈、盘亏的同定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医院出售、转让、报废同定资产或者发生同定资产毁损时,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处理。特别是对于淘汰报废的设备,要派专人进行可回收利用价值评估,而对于医院工作人员的职务变动,也必须做好实物交接工作,完善各项程序的手续,避免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徐筱红,蒋永乔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设想
[2]孙佳梅、白红梅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3]任万群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体会
[4]医院财务制度
8.浅析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篇八
一、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固定资产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高校正常运营的基础保证, 强化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高校有很重要的实际作用。
1. 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项最基本的使命。强化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和环境, 保证日常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 科学研究也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使命, 强化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证高效实验设备的完善, 为高校科研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 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校的各种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改革和变动之中。固定资产是高等院校的最重要物质财富, 在各校改革措施推进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改善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事务管理, 防止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流失。
3. 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扩展, 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过于低下, 不利于发挥固定资产应有的作用。通过完善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实物管理工作, 可以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让有限的固定资产为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二、当前部分高等院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对学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但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落后, 已有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以及事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高校发展的需要, 其具体表现如下。
1. 固定资产计量标准以及核算范围设置不当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 我国现行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指导规章制度包括《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但这两项基本的规章制度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不清楚。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指的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单位价值超过相关规定值的物品, 主要包括房屋、建筑、仪器设备等;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但没有达到单位价值的大批采购耐用物资也当做固定资产核算。在这一规定之中可以清楚看到, 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只有下限, 同时对单品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核算较为模糊, 这都会导致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模糊。第二, 计量标准不当。以上两个标准已经设立多年, 并没有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物价上涨情况对相应的单品价值的规定做相应的调整, 导致大量的低值易耗品也进入了固定资产核算, 严重虚增了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价值。
2. 固定资产事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
与一般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相比,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 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分离。大部分高校都有专门的财务处以及资产处, 分管财务和固定资产。两个部门相互独立, 导致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会计核算业务相互脱节。第二, 固定资产使用者众多。与一般的组织相比,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使用者包括教师、学生以及职工等, 使用者众多, 固定资产管理不能够实现责任制, 固定资产的损失责任不易确认。
3. 固定资产入账方式不合理
与一般组织机构的入账方式相比,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入账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在购置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这就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损耗无法在运营成本中体现, 各教学科研部门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需要分担成本, 不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 在这种入账方式之下, 固定资产不会随着使用而发生减值, 固定资产的账目减值在报废之前一直都是原值, 这就会导致在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高, 在报废的时候又会大幅度增加成本, 最终导致会计账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4. 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在购置后还需要维护、保养、处置、租借、调用以及报废等。我国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混乱, 对以上的业务处理没有实时反映在会计账目之上。在出现盘点亏空、损耗的时候, 按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对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化不做任何的记录, 导致会计核算与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不符。不能利用会计核算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全过程, 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导致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三、完善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建议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当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予以解决。
1. 合理设定固定资产计量范围及核算标准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以及标准主要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确定, 这两个标准已经制定多年,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有效指导了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实物管理工作,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两项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地指导当前的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以及实物管理工作。高等院校需要以上述两个制度为指导, 制定更为详细、与当前物价水平以及高校物资采购范围更贴近的指导中规章制度, 利用与高等院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更加符合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和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保证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2. 保证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的统一
当前, 大多数高等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都分属于不同的两个部门, 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加上高等院校固定资产使用者众多, 固定资产的损失难以确认, 这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相分离。高等院校需要强化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业务与实物管理的统一, 让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既要负责会计核算业务, 也要负责事务管理业务, 实现实物管理的责任制, 减少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3. 完善固定资产入账方式
我国部分高校固定资产入账方式极不合理, 没有按照企业固定资产入账方式, 在购置之日起开始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直接将固定资产所有价值入账, 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依据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以及减值情况登记相关账目。要解决这一问题, 相关高校需要学习企业固定资产的入账方式, 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实时地将固定资产损耗情况计入相关成本, 并将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分摊到各使用部门之中, 防止各部门不计成本的使用固定资产, 利用会计核算监督和引导高等院校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 切实提高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4. 完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工作
高校属于特殊的事业单位,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一般组织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比更加复杂。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 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并及时将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反映在会计核算之中, 利用会计核算来记录和指导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 实现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对高等院校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 还需要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不仅仅让固定资产的管理者充分了解到固定资产购置、维护、保养、处置、租借调用以及报废等业务, 还要让全校的师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主动保护学校固定资产, 减少固定资产的损耗。
摘要:固定资产是高校有形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获得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固定资产的来源也由过去的国家行政拨款而不断地增多, 事务管理和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比过去复杂。在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之下高校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指出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以及事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多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以及研究的经验, 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事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老鹰.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 2011, (5) :169-170.
9.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九
(一)熟悉、掌握并贯彻执行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掌握本单位(部门)固定资产的数量及增减变动情况。
(二)能够按规程操作和维护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时录入规范的资产管理信息内容,并按程序完成有关手续。
(三)负责本单位(部门)资产的帐、卡、物的管理,做好使用情况和检修保养情况记录,确保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四)加强资产安全防护措施,做好防火、防潮、防尘、防爆、防锈、防蛀、防盗等工作。
(五)负责本单位(部门)的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报告等基础管理工作。
(六)协助主管部门对本单位(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做到帐帐、帐卡、帐物相符。
(七)按规定程序及时办理资产报损、报废处置手续。
(八)负责做好本单位(部门)资产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10.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十
1.持有待售资产的确认条件: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
(1)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
(2)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3)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2.持有待售待售资产核算的内容
包括:(1)单项资产;(2)处置组:是指作为整体出售或其他方式一并处置的一组资产。
符合持有待售条件的无形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3.持有待售资产的会计处理
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能够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
4.持有待售资产变更的会计处理
当不再满足持有待售的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停止将其划归为持有待售,并按照下列两项金额中较低者计量:
(1)该资产或处置组被划归为持有待售之前的账面价值,按照其假定在没有被划归为持有待售的情况下原应确认的折旧、摊销或减值进行调整后的金额;
11.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探析 篇十一
一、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特点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高校管理与发展目标是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事业,区别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其固定资产作为一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只需要简要的列示在财务报表上,以反映高校拥有多少教学资源。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简化适用的原则,高校固定资产核算采用简化核算的方式。
高校在取得固定资产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列作当期支出或者减少修购基金,并相应增加固定基金;处置固定资产时,在减少固定资产的同时,相应减少固定基金。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高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是一致的。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第一,高校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要列入相应的支出,同时通过“固定基金”账户反映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第二,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计报表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第三,高校运用固定资产进行出租、联营等形式进行的创收活动,没有规范的核算要求。由此,在会计实务中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总量不断扩大,其构成亦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高校投资主体、财政、国资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校的合并、扩招、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措施的推出更是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基于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发展的需求,简化的核算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革新,借鉴企业成熟的核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与企业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分析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会计核算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为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一种特别的资产形式,是从流动资产到非流动资产的一种形式上的转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是在投资回收期内通过折旧费用的形式形成企业净现金流,进而完成其资产使命的。增值税征收转型后,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从会计账务处理上可以看出,资产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
高校固定资产按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分为七类: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资料、其他固定资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2]。但制度同时规定,对于大批量的同类资产(如课桌椅)而言,尽管其单位价值可能低于规定标准,如果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此类资产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固定资产名称不清,价值限额模糊,将部分单价不足的也列为固定资产,或者应列入固定资产的却没入固定资产账,使得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高校在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时,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事业部分仍按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在购置时一次性记为当期支出,经营部分比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在会计处理上,作为事业核算的固定资产在取得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当期事业支出或者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平行地增加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作为经营核算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核算。
(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核算
1. 固定资产的减值。
固定资产减值是企业资产发生了部分或全部的损失,体现在企业固定资产总量和相应期间的净收益的减少。通常资产在取得时,其购入的价格代表了当时资产在其寿命期内所能产生的经济利益,其账面价值与投资者预期的可收回价值应当一致。《企业会计制度》第56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为了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且规定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高校固定资产按大类进行管理,为了简化核算,高校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减值准备。
2. 固定资产的折旧。
计提折旧是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系统、合理分配的过程。折旧概念是区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所要求的配比原则。企业将折旧作为一项费用,归集到相应的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中,与收入形成配比。高校以计提修购基金的方式代替折旧,而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与固定资产的原值和使用年限不存在配比性,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成本和费用。
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事业的过程中,由于不核算教育成本,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然而高校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了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必须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计提折旧必须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性能,考虑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设备陈旧、老化、跟不上高校快速发展需求的现象。还可以掌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原值和净值的变化规律,以适应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3]。
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必要的,但不需要像企业一样进行折旧费用的归集。在折旧核算的方式上,可以按大类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及其他固定资产七大类,各类固定资产的性能、用途、使用年限均有差别。除房屋以外的各种设备仅限于在用部分,未使用的不计提;对某些价值不发生损耗的文物和陈列品也不计提折旧[4]。图书折旧由于会计制度还是一个空白,折旧年限很难确定,考虑到现行高校的图书购置一般是稳中有升,也可不提折旧。
在折旧核算的会计处理上,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严格划分各单位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分类核算。对于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核算则与企业会计接轨,购置时不列支出也不增加固定基金,只增加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时再记录进“经营成本”账户。(1)购入时,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2)在使用期间选择合适的方法计提折旧,借:经营支出;贷:累计折旧。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核算仍然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购入时一次性列作支出,使用期间提取折旧时不再计入支出账户而是直接冲减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1)购入时,借: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2)在使用期间选择合适的折旧计提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固定基金;贷:累计折旧[5]。这样核算后,高校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就可以如实的在账面上反映出来了,一方面可以通过固定资产减去累计折旧得到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另一方面固定基金的余额即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这也恰好体现了固定基金作为净资产科目的真正意义。
3.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主要是指大修理及更新改造方面的支出,凡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应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除报废外,不计增减、不计提折旧,账面价值始终不变。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考虑资产更新成本,一个大型固定资产(如进口设备)的维修需要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而直接计人教育事业类支出。为了能够更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高校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该仿效企业,对于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同时增记“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
(三)固定资产清理处置的会计核算
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理处置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处置发生的清理费用及相关税金扣除后,将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项目中。高校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一般设备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应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具体审批权限由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报废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应按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旦需要更新或报废,由于缺乏可靠的依据,往往凭主观判断,要么提前报废造成资产浪费,要么因经费紧张迟迟得不到重置,随意性较大。因此从根源上还是要合理计提折旧,按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以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三、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管理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建立内审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在固定资产取得以后,对其使用情况疏于管理,既不提折旧,又不核算教育成本,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强化管理意识,制定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高校应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便在会计账上就能直观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而不是按固定折旧率在账外估算虚拟折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下转291页)(上接93页)
(三)定期进行清理盘点,实时掌握固定资产实存情况
高校应该及时清理盘点固定资产,防止出现挂账而实物已经灭失的情况,造成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的情况。通过固定资产盘点,可以实时掌握固定资产实存情况,及时核销报废固定资产,解决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情况。
(四)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固定资产核算水平
高校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培养一批精通固定资产核算细则的优秀会计人员。同时还要培养会计人员的创新精神,以适应经济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高校拥有和控制的一项资源,其会计核算应当与高校管理与发展目标相适应。以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为参照,结合高校管理与发展目标,探索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改革方向,以及高校固定资产计价、计量、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减值
参考文献
[1]杨静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2009,(5):153-154.
[2]胡明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1):30-31.
[4]刘烨,刘为民,等.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现状和计提折旧减值的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1):11-12.
[3]宋桂彬.浅析中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发展研究,2009,(2):78-79.
12.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十二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固定资产准则在其内容和核算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新固定资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确认标准与条件、资产减值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对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旧固定资产会计准则;比较;影响企业
一、新旧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比较
1变更了固定资产的定义、确认标准与条件
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I)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新准则还明确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第一,与陵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修改变更了原制度中关于生产企业非生产经营主要设备需达到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的硬性标准,取消价值标准这一变化利于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合理判断、确认固定资产。
2在新准则里面,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变大了
旧准则规定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具体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根据旧准则的这一规定,不用的机器设备是不提折旧的。但新准则规定,机器设备不管用或不用,均提折旧。此外,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寿命及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但新准则强调会计期末对固定资产的预期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重新估价,必要时可予以调整。
3明确了对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方法的变更处理方法
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预计净残值预计数、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规定所有这些改变作为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4调整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
旧准则规定,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新准则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规定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与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相同,即:第一,该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则应将其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反之则不能。
5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一规定也就意味着固定资产减值一旦确以为损失即不得再行转回了。此项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虚拟利润”现象的出现起到有效的制止作用。同时,确认减值的时间更为明确。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定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不同企业之间相关数据缺乏可比性。新会计准则中通过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发生减值迹象为依据,间接的对计提时间作了明确要求,即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则应进行减值测试(说明,如果某项资产或资产组分摊了商誉则无论该资产或资产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经过测试确实发生减值的,应当对减值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6旧准则对弃置费用未充分考虑,但新准则对煤炭等行业的固定资产预设了弃置费用,并计入负债。
7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变化
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在批准转销前通常是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批准转销后则从该科目转入“营业处收入”科目。按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而旧准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
二、执行新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新固定资产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新准则的很多规定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表的反映情况。例如,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从2007年开始,所有公司以前计提的“固定资产跌价准备”以后将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企业一旦开始大量的冲回以前计提的减值损失时,同期的利润必然会上涨。
2对企业纳税方面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及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的计价基本相同,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但对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等处理方法不一样,对企业的纳税额影响很大。
(2)对于已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新会计准则要求不再计提折旧。而税法上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在税法上仍然可以计提折旧。因此,提取全额减值准备会对企业的纳税额造成影响,减少纳税额。
(3)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按期对固定资产逐项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反映其资产的价值,使其更符合资产的定义。但税法上要求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但如果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坏,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调整至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并确认损失。也就是说,对于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只有由于发生了永久性损坏的原因导致的资产减值,税法才予以确认,且必须经过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因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会对企业的纳税额产生影响。
3新准则会导致企业资产结构发生变化
新的固定资产准则将固定资产预计的处置费用以折现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将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后续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会使固定资产的计量结果增大,导致企业资产结构发生变化,即使长期资产比重提高。
4新准则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的透明度
13.固定资产会计工作总结 篇十三
恒丰乡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十大民生工程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统计局的认真指导和县项目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恒丰乡党委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项目有效投入较快增长、推进重点项目顺利纳入统计、持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为目标,保持高强度工作力度、高频度工作节奏,扎实抓好统计调查工作,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保障统计数据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全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重点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成应有贡献,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取得实质性进展
县下达恒丰乡固定资产目标任务为2695万元。上半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0万元,占年度计划目标的60.7%,其中,恒丰乡干部周转房建设到7月底基本竣工,目前共投资90万元,完成率达94.7%;农村私人建房和固定资产设备购置完成投资1560万元,完成率为67.5%。
(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20恒丰乡重点项目为恒丰乡干部周转房建设,总投资 195万元,现已完成投资90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4.7 %。
(三)十大民生工程取得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恒丰乡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为工作主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强化执行力建设,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1、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按照县扶贫办的安排部署,完成了250人的贫困人口档案建档,制定相关措施上报扶贫办;计生“少生快富”帮扶工作也得到有序的开展。
2、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安排完成了15名公益性岗位,为零就业家庭解决了基本就业问题;做好提供“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等工作岗位的申报。
3、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乡党委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及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他们的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乡劳动保障所有序的组织各村青年69人次参加驾驶、电焊工、马尾绣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并合理引导外出务工以增加劳动收入。
4、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全乡85户群众实施危房改造,预算投资185万元,目前动工率为100%,完成率为65%。
5、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芒勇湖村和景奎村饮水安全工程预计投资38万,修建竣工后能保障800人安全饮水,目前
该项目由县水利局进行建设。
6、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建设景奎村、芒勇湖村、板力村农家书屋建设,改善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目前已投入使用,文化软实力得到逐步提升。
7、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群众参合率达96%,全乡全民健康档案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中。
8、实施社会创新管理和平安创建工程。加强对我乡境内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协调好企业与群众的利益关系,多起矛盾纠纷得到有序解决;乡治安联防队伍的建设,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得到了保障。
二、制定得力措施,狠抓落实,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投资增长和重点项目建设
我乡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细化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目标,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原则,确保我乡统计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
(二)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按照县统计工作会会议精神相关文件要求,对我乡境内的建设项目,按照科学规范的跟踪和服务流程进行统计,加强重大建设项目核实工作,有效地建立了与发改、建设等部门的联系合作机制,及时了解项目立项、开工、实施情况。有效推进我乡统计工作规范和服务水平。
(三)重点抓好报表审核工作,力求提高数据质量。
为高质量做好投资项目统计定期报表任务,确保建设项目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做好开工登记管理,严格把关,逐一落实。并要求统计人按时参加县统计局举办的统计业务学习,全面、准确、及时地完成了报表上报任务。
(四)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台帐和统计登记管理工作。
在每月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的同时,按月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台帐、随时掌握各项目投资的进展情况。
(五)加强统计分析,切实搞好优质服务。
在认真做好每月报表说明、及时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统计分析研究,努力提高调查分析水平,切实搞好优质服务。
三、存在困难
一是对全乡项目投入情况掌握的及时率有待于提高,各项
台帐资料仍需完善。二是由于工作任务较重,在服务项目过程中,被动式服务较多,主动深入基层、深入项目建设现场了解情况不够,服务项目建设力度仍需加大。三是面对繁重的工作,有时存在消极厌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上半年,我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计划目标过半,但全年的工作任务重,下半年的投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乡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全年
14.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篇十四
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问题突出见于对房屋建筑物的大修与改扩建。医院会计制度规定, 当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超出一定金额, 且该项支出增加资产使用性能与寿命时, 作资本化处理, 将原固定资产中被替代部分价值扣除后, 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否则计入当期损益。
但在实际工作中, 因为医院固定资产全部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网络, 转入清理手续繁琐, 很少有单位将大修替换部分固定资产价值从原账面价值中扣除后再增加固定资产, 而是将大额修理支出直接计入在建工程, 待完工后直接转入固定资产, 势必造成实际工作中的虚增资产, 夸大事实。而且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在实际业务中发生较为频繁, 制度中又没有给定一个金额限制, 鉴于此, 个人认为将大修费用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在改扩建间隔期进行分摊较为稳妥。
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在确认时容易混淆, 比如一些电子产品, 作为医疗设备配件, 在使用时容易因为高额价值与预计的使用年限, 将其计入固定资产, 但在实际工作中, 它又是极易毁损的, 因此只能根据实物形态特征将其计入低值易耗。因此判断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首先应符合固定资产的价值特征和使用年限, 同时根据医院经营特点, 判断即使使用年限超过一年, 并且在使用中能够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成, 但数量大, 单价低的资产只能作为一种存货计入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
2 基于不同来源的固定资产的核算会计科目设置
医院作为一个主要提供医疗服务活动的单位, 其固定资产的来源也是多样化的。外部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有财政支持资金购入固定资产、科教项目收入资金购入、融资租赁、信贷资金购建等;内部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有正常经济业务中固定资产购建, 还有医院作为医学科研单位的性质, 以自有资金形成配套科研基金后再购入固定资产。按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要求, 所有固定资产均要进行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那么当医院配套科研资金购入固定资产, 在减少专用基金后, 还要同时计入固定资产科目, 按照会计恒等式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原则, 显然无法进行准确核算。
在此, 个人建议引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 用以实现与科研配套资金相关的固定资产科目的对应关系。等同于现行制度中新增的待冲基金科目, 当财政与科教资金购建形成固定资产时计入贷方, 计提折旧进直接冲减贷方, 余额则显示这部分特殊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值。而非流动资产基金则用于专门反映医院配套科研基金形成固定资产的净值。或者也可在待冲基金下增设二级明细科目, 除了显示财政资金与科教资金形成固定资产余额, 还显示医院配套科研基金形成固定资产余额。这样才能反映不同来源渠道形成固定资产的价值余额及使用状况, 真实反映医院资产信息。
3 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
在改革后的医院会计制度中, 明确规定了医院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 使市场化的医院管理中, 会计核算更能真实反映资产的损耗与价值的转移, 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与净值。同时折旧作业医疗业务成本的费用支出, 又可以用医疗收入作为补偿, 能够真实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果, 符合会计核算中收支配比原则。
但是新的制度中规定计提折旧的方法为平均年限法。众所周知, 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不存无形损耗的固定资产,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单位, 拥有大量高科技专用医疗设备, 这部分固定资产通常价值高, 特别是在刚投入使用, 它的使用效能是非常高的, 并且各种性能指标也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能为医院带来高额收入回报。然而,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 各种元器件开始老化, 性能也大大降低, 其收入和前提相比较来说, 势必会大大减少。除此之外, 还要担负一些维修费用, 这样一来, 医院后期产生的收入便会大大减少, 这样的实际情况显然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更能满足价值高的医疗设备技术更新较快、具有无形损耗的特点。
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不考虑设备净残值。医院的固定资产无论金额大小, 一律参照国有资产管理, 特别对于价值较大的专用医疗设备, 使用年限到期后仍然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 如果不考虑净残值, 不利于对资产的监管。正常情况下应根据设备特征和使用性质合理确定净残值, 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设备状况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 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 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4 医院固定资产减值问题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的要求, 不利于对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反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医疗设备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基于医疗设备有形与无形损耗, 当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 应当对资产价值的重新估计, 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 以会计学的角度, 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该资产的当前市场价值, 符合会计真实性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医院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予以消化, 提高资产的质量, 使固定资产能如实的反映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
摘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会计制度的改革日益完善, 但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又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针对此问题, 就实际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确认问题、会计科目设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及计提减值准备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旨在能够进一步规范固定的会计核算, 真实反映医院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关键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高玉莲.新会计准则下如何处理固定资产减值[J].财经界, 2009, (05) :23.
【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固定资产会计论文07-15
中学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研究10-22
内控—固定资产07-22
节能固定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07-21
固定资产评估报告07-27
固定资产购置方案09-23
固定资产工作协议10-02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论文06-26
固定资产管理员06-27
固定资产采购保管制度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