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2024-09-17

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12篇)

1.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一

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一、事故隐患排查:

1、事故隐患检查包括各级各类人员对所有作业场所,通过各种渠道查出的所有事故隐患。

2、事故隐患排查方式

(1)、班组实行开工检查及生产过程中随时随地检查。(2)项目部及施工队实行巡回检查和班安全检查。

(3)项目部实行每月安全大检查;各级管理人员日常检查,各专业事故隐患排查小组安全检查;重点工程检查;各专项检查等。(4)公司以及其他上级部门检查。

3、整改通知

(1)项目部及施工队内部查出的重大、较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停工。(2)由安全部门、各专项事故隐患排查组、安全大检查、公司以及其他上级部门查出的重大、较大事故隐患,要以“停工整顿通知书”的形式通知作业面主要负责人,要求立即停工。

二、事故隐患整改

接到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并确认后,立即进行隐患内容、整改人员、整改时间、复查落实,认真组织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及时反馈信息。(1)重大、较大事故隐患由分管项目部领导、对口事故隐患责任专项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治理方案应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质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2)其它事故隐患由对口事故隐患专项组指定事故隐患整改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

(3)各专项隐患排查组需要公司协调解决的事故隐患,要在三日内向对口事故隐患排查组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并抄报公司安全部门备案,公司对口事故隐患排查组要在十五日内提出整改方案并落实。特殊情况时,要立即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实。

(4)要坚持事故隐患不排除不得生产的原则。对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能当场整改的必须当场立即整改,对限期整改的事故隐患,要在规定期限内整达标。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要加强维护保养,防止事故发生。对未按要求进行事故隐患整改的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5)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害的隐患,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重庆川九贵铝龙头山项目部

2.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二

一、实施设备事故目标绩效管理

为了提升设备运行效率, 机组在跟班的4个班组实施了目标绩效, 以月为单位, 按照上年设备运行的最好月份记录X (min/万t钢) 和X (次/月) 为目标, 分解到4个班组, 每班每月的事故时间为X (min万t钢) ×当班月产量 (万t钢) 及X/4 (次/月) , 并制定目标保障措施, 每月对4班的事故指标情况进行监督, 对未完成目标的在次月修订保障措施。

二、实施月设备事故可视化管理

为进行设备事故精细化管理, 将事故按照月进行统计分析, 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视, 分析当月出现的事故问题, 并与上年同期和奋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进行班组排序, 对发生的事故制定纠正及预防措施, 明确责任人及落实情况, 同时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下面以2012年1月设备运行分析为例说明。

1.2012年1月车间设备事故

1月车间设备事故时间6.7min/万t (图1) , 设备事故次数6次 (图2) 。

与2011年同期相比时间降低6.6min, 次数降低2次;

与奋斗目标相比时间增加0.94min, 次数降低3次。

2. 班组排序

甲班:2;乙班:3;丙班:4;丁班:1。

3. 事故措施

(1) 1月1日300机组200T剪机旋转接头断, 影响11min。

措施:

(1) 制作备件时, 三角筋焊接时应长短分开, 减少应力集中。 (实施人:XXX, 已落实)

(2) 调整汽缸底座, 提高对中性。 (利用定检修处理) (实施人:XXX, 已落实)

(3) 技术员负责对材质改进。 (实施人:XXX, 已落实)

(4) 制定更换周期 (半年更换) 。 (实施人:XXX, 已落实)

(2) 1月2日300机组1#飞剪前跑槽顶钢开焊, 影响12min。

措施:

(1) 根据现场使用情况及时制定检修计划, 维护和更换。 (实施人:XXX, 已落实)

(2) 图纸出来以后, 1周内把备件准备好。

(3) 技术员结合现场情况修改图纸。 (实施人:XXX, 已落实)

(4) 通过修改的图纸制作新备件, 年中检修实施。

考核:

(1) 对管理备件段长XXX考核20元, 班长XXX考核20元。

(2) 对技术员XXX考核20元。

(3) 1月8日300机组500后层西第四辊卡死, 影响13min。

措施:

(1) 加强润滑管理, 按润滑周期进行润滑。 (实施人:XXX, 已落实)

(2) 更换冷却水管, 把冷却水接到位。 (利用定检修) (实施人:XXX, 已落实)

考核:考核润滑段长XXX 20元, 班长XXX 20元。

(4) 1月27日300机组一架500一道顶下层盖板, 影响15min。

措施:

(1) 上报500双层前节架子, 争取中修时更换。

(2) 在更换架子前, 每月一次对双层下盖板上焊的斜铁进行检查处理或更换。

(3) 专检、值班人员多与生产工沟通, 及时调整500出口。专检每半月静态点检一次, 向工段进行汇报, 发生事故考核专检2元/min, 考核当班人员1元/min。

(4) 因检修不及时造成事故考核段长2元/min。

三、事故季分析

每季度第1个月初将近2年同期的设备运行进行重新分析, 查看所定措施是否已经全部实施, 设备的薄弱环节是否已经彻底解决, 对存在问题的重新制定纠正措施, 对采取管理和阶段性的措施继续实施, 在设备维修更换时保证实施。针对季节特点, 对经常或多次出现的季节性设备问题, 分析选出季度设备防范重点部位, 并制定相应的季度设备保障措施。

1.2012年2季度设备防范重点部位

(1) 抓好装钢辊道、出炉辊道的周期润滑以及静态点检, 防止因润滑不良造成的卡阻事故。

(2) 督催双层辊道盖板的到货, 在没有到货期间, 抓好静态点检及信息反馈, 及时安排检修。

(3) 主机设备除精密点检的设备外, 要严格执行周期的静态点检, 重点关注成品、8架复合减速机。

(4) 冷床重点关注喷雾效果, 防止因冷却不好造成率直板、齿条变形, 影响产品质量及挂弯钢事故。

(5) 强化振动设备的点检, 对隐患要敏感, 防止事态的扩大, 同时督促备用系统的上线。

(6) 气动、液压润滑重点抓好周期更换制度, 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

2.2012年2季度设备保障措施

(1) 做好设备冷却用循环水系统的检查维护, 对液压站、润滑站、水冷风机等设备供水管路进行检查维护, 发现问题及时维护。

(2) 加大对冷床区设备冷却系统的检查维护, 利用停车时间及时对水路进行疏通, 更换阻塞和孔磨大的喷嘴, 确保冷床区设备的冷却效果, 考虑增加冷却能力的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弯钢等影响。

(3) 对润滑站所元器件进行检查维护。根据设备润滑周期表和需要动态修订润滑周期,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 逐步缩短润滑周期, 对500双后层辊道、上料台架、出炉辊道等部分特高温设备重点监控, 确保设备润滑效果。

(4) 对照近2年二季度的常见故障, 确认原制定措施是否全部执行, 对效果不好的重新制定措施, 对需时间执行的要认真落实。

(5) 以润滑管理为中心, 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作重点关注, 增加加油频次和加油量, 需做好润滑、温度的点检, 及时疏通油路避免阻塞。

(6) 在必要时刻安排专职点检员跟中夜班, 以加强中夜班维护力量。

(7) 每星期一进行车间内部沟通, 重点沟通指标情况、备件情况和车间近期打算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8) 重点抓每日下午的巡检, 车间副主任带队, 对在线设备进行全面点检, 继续执行由四班主管段长和两位专检员跟班, 为消除隐患留出处理时间, 安排利用停车时间进行故障处理。

(9) 对气动阀件进行周期性加油维护, 同时做好备用系统的包装、防护工作, 防止空气潮湿造成的控制阀芯锈蚀及粉尘等有害介质造成阀芯动作灵敏度达不到控制要求。

(10) 对事故多发点进行重点关注, 对设备进行小改小革, 进一步提高设备保障能力。

(11) 对当月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制定针对性措施, 落实责任, 安排专人负责措施落实, 并将执行情况制作成看板张贴在过道, 以便职工观看了解。

四、使用数理统计技术进行年度分析

每年年初将上2年的设备运行情况按照台套设备进行统计, 做出柱状图, 查找全年故障时间最长及故障最多的设备, 制定对策, 实施改进, 以减少设备事故, 提升保障能力, 实现低成本运行。

从2010年和2011年300机组事故分布图 (图3、4) 上看, 事故主要集中在上卸钢、下卸钢、冷床、冷剪、定尺挡板、2#飞剪、辊道、顶钢机等8个事故点处, 需要高度关注并加以遏制。需要做重点控制, 对以往500主减速机、机前辊道、冷床、定尺挡板等事故点, 需要重点预防。对照事故发生的原因, 制定针对性措施。

1. 针对倍尺飞剪

(1) 及时检查调整离合器、制动器间隙, 确保皮带不打滑, 确保制动器、离合器气囊无漏气或变形。

(2) 改进感光板结构。

(3) 确保磨擦盘外圈、内齿无断裂掉齿, 扇形块无脱落。

(4) 及时更换剪刃并调整侧间隙和保证重合度。

(5) 保证涨紧套无松动, 确保上剪臂不自由摆动。

2. 针对冷床

(1) 使用耐磨合金偏心轮和托辊。

(2) 增强传动能力。

(3) 改进齿条结构。

(4) 进行喷淋系统完善改进。

(5) 长轴使用剖分轴承。

(6) 对设备进行改善性维修。

3. 针对上卸钢

(1) 主连杆与销轴间加尼龙套。

(2) 轴瓦采用高分子稀土含油尼龙合金代替原来的锡青铜。

(3) 改进机架结构。

(4) 采用碳化钨材质。

(5) 在制动板、导板、率直板的磨损部位镶嵌耐磨材料。

4. 针对下卸钢

(1) 改进小车结构。

(2) 改进四连杆机构结构, 使用高硫合金耐磨套。

(3) 改进升降机构感光板结构。

(4) 改进链轮结构。

5. 针对冷剪

(1) 对曲轴上所有台阶位置均采用加大圆弧角。

(2) 改进剪机剪刀结构。

(3) 对铜套及铜板的材质进行改进。

(4) 对剪刃垫板进行改进, 对剪胎进行性能恢复。

6. 针对定尺挡板

改进连杆结构和进行汽缸选型。

7. 针对推钢机

通过现场分析, 首先将东西两列推钢设备基础进行连接加固, 在上方制作安装了配重装置;改进润滑条件, 增加了加油装置;改进推杆结构设计, 将推杆上下两块钢板改为整体制作, 加厚钢板为40mm;改进齿轮轴结构, 加粗齿轮轴轴颈。

8. 针对辊道

改进轴承座材料及结构。

五、结语

3.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管理 事故 预防

中图分类号:TD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81-01

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给煤矿的生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它不仅造成设备的损害,制约煤矿生产活动的进一步进行,导致人员受到伤害,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等更为严重的事故。故而,为了避免由机电事故导致的灾难给人们的精神和社会生活造成痛苦,也为了避免矿井和矿区遭受进一步的破坏,分析并总结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的建议和对策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煤矿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1 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机电设备相对陈旧、老化

煤矿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煤矿设备进行巨大的投入,因为设备只有成套购买才能彼此契合、正常运转,并且不同套别之间还要彼此配套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故而,企业需要一次性地投入巨大的资金来满足设备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很难满足,无论是国企或私企,鲜少有企业能够在设备方面投入充足的资金,这就导致了很多煤矿设备的更新速度都比较缓慢,一些陈旧老化的设备仍运转在生产第一线上。除此之外,煤炭设备制造行业本身的发展水平有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目前的煤炭设备制造业在工艺设计、科学技术、加工制造、检测手段及原材料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还比较弱,再加上所涉电子、材料、液压与机械零配件的行业能力还不能很好的匹配等原因,都导致了煤炭行业的整体装备处在相对落后水平,并为平时的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1.2 设备检修不够及时

目前,一些正规煤矿多半采用运输机、采煤机、支架和掘进机等先进的采掘设备进行生产,处于自机械化至自动化的迈进阶段,不过,长期运行和操作失误等难免会导致设备出现损坏。此时,就需要企业能够对设备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检修。不过,由于设备本身陈旧,员工的技术能力和整体素质还达不到要求标准等原因,设备维护工作量非常大。难以做到标准而规范的月检和年检,多半是哪里坏了就修哪里。统计数据表明,75%左右的机电设备发生事故都是操作失于规范及检修工作不到位共同造成的。

1.3 设备造型、配件规格、配件质量问题

我国的煤矿设备存在品种少、质量差、水平低的劣势,尤其是一些高新的技术产品与机械基础产品,都需要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完成,而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在选型方面对配套性的要求很高,实际操作环节中,设备与地质、管理、运输等方面不匹配的情况较多。此外,在配件规格方面,煤炭设备制造企业的结构散而小,配件尺寸、材料、性能及规格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厂家的配件基本无法彼此匹配,或多或少都在配件细节上存在差异,更有很多小厂家出于利益通过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这些都造成了机电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和检修。

2 预防煤矿发生机电事故的对策

2.1 健全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健全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首先,煤矿需要制定一个稳妥而可行的设备管理规章及制度,制度约束内容需要涉及下井检验防爆设备、定期检查机电设备和安全装置的管理等方面。比如,可规定:电气设备下井前再次通电试验,必须凭“防爆电气设备验收合格单”和“防爆合格标志”签发下井合格证[1]。同时,还要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责任、机电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保养和维修、现场管理、采购、验收制度等进行统一规定。其次,要注意落实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彼此结合的原则。一定要做到设备是谁使用就由谁进行管理和维护,一些关键的设备还要落实到人头。设备的管理者需要参加岗位培训后才能进行上机操作。对于那些需要进行交接班的设备,操作人员还要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对大型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全面记录。最后,对于大型设备的安装和验收程序也要进行进一步规范,需要对设备的安装、改造、修理和验收等环节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2.2 加強对机电设备的检修

煤矿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对于主提升、主通风、主排水、防雷接地、供电保护与压风设备等要进行及时的检验,对于安全仪表要进行周期性的鉴定和标较,禁止使用没有按照规定检验及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另外,还需要对混合提升系统进行一年一次的测定,对其他系统进行三年一次的测定。对立井升降和斜巷人车人员用的防坠器进行一年一次的脱钩实验,半年一次的不脱钩试验。对用于提升装置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进行标准检验,及时更换锈蚀、磨损和断丝超限的钢丝。安装新通风机时,要及时进行性能测定与试运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每月一次的检查,并按照规定实施性能测试。水管、水泵、闸阀与排水设备要在雨季前夕进行全面检修,做好联合排水实验工作,检测需要专业的检测机构实施,以便充分保障检测质量。

2.3 加强对员工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的培训

职工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应加强对职工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机电设备使用者能够熟练的操作设备,对于设备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能够进行基本的判断,并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同时,企业还需要通过强化职工综合素质的方式来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不仅要建立一支先进的管理队伍,还要拥有一批先进的技术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发挥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2]。对于在保护机电设备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员等,可以对他们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来鼓励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结语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全问题对于煤矿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企业需要对机电设备的购买、维护、检修和管理工作进行加强重视,从细节着手,从规范出发,杜绝各类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而保障企业安全、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传顺.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33):91.

4.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条 为加强培训中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以下简称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青岛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培训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心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要求,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第三条 中心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应急演练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应急演练工作全面负责;中心安全分管领导有责任协助主要负责人抓好应急演练工作;中心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应急演练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中心主要负责人指挥本单位应急演练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应急演练管理制度;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年度应急演练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保障应急演练所需经费、场所和设施等;

(四)、针对应急演练发现的问题,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修订“五到位”。

第五条 中心应当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衔接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提高从业人员现场处置自救互救能力和本单位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第六条 应急演练工作计划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开展的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次数;

(二)、明确开展应急演练的总体要求和准备、实施、总结等各环节的工作要求。

(三)、每次演练的目的、规模、组织、准备、时间安排等情况说明;

(四)、演练费用计划。

第七条 应急预案作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和应急演练,使中心全体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程序。中心全体从业人员应参加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并保证每年至少参加1次应急演练,提高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第八条 中心应当根据本单位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分别采取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的方式进行。

第九条 应急演练准备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方案准备:编制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程序等;

(二)、人员准备:明确指挥人员、演练控制人员、参演人员等;

(三)、资金和物资准备:落实演练经费、演练器材等;

(四)、技术准备:包括演练场地设置、通信联络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和参演人员的安全防护等。

第十条 应急演练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演练目的:从提高本单位安全事故、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出发,针对本单位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实际工作,明确演练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

(二)、模拟事故背景:针对本单位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设备和岗位等,结合安全事故案例,明确演练所模拟的事故情况,包括事故的类型、时间地点、报警情况、事故发展态势、已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和影响事故处置的其他因素等;

(三)、演练的范围:包括参演部门、人员和演练所涉及的场所、设备等;

(四)、演练的实施:演练的具体实施程序,包括实施人员、实施内容、时间安排和概要说明等。

(五)、考核标准:根据预案和演练目标,对演练完成情况制定考核评估标准,考核评估对象包括演练整体情况、参演人员

的情况和有关应急救援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演练的实际效果等;

(六)、充分考虑演练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制定演练安全注意事项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确保参演人员的安全。

第十一条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当结合实施的应急预案,进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

(一)、演练开展的整体情况和效果;

(二)、演练组织情况,参演人员表现以及应急装备设施情况;

(三)、各演练程序的实施情况;

(四)、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预案的建议和措施。第十二条 中心应当根据演练总结报告,修订完善预案,提出加强应急管理、改进应急设施设备等的整改措施,明确负责部门、人员、工作进度等。

第十三条 中心安全主管部门应当将演练计划、方案、记录材料和总结报告等资料建立档案,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应少于两年。

5.医疗设备管理的8大流程 篇五

医疗设备管理的8大流程

1、医疗设备购置流程

设备申购 → 设备计划制定 → 竞价谈判

→ 合同签订

→ 设备考察 → 合同执行

→ 入库调拨

2、医疗设备维修流程

当医疗设备损坏时,该如何进行医疗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首先由故障设备使用科室提出维修申请,设备科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维修。若修复则填写维修报告,记录故障原因、更换配件、费用支出、修复日期等,并由使用科室签收;若不能修复,则提出外修申请,报设备科主管签署意见后送分管院领导审批,同意后即请生产厂家或院外技术人员维修,填写外修报告。

维修报告存档。

3、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流程

设备使用管理主要是对设备在用状态的监管,保证设备充分运转。

使用科室定期向设备科提交使用记录, 并填写设备状态、使用例数、开机时间和操作者等。

设备科统计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 分析故障原因。

根据财务提供的设备收入和使用成本对设备作效益分析,为设备的保养维修、报废提供依据。

4、特种医疗设备管理流程

特种设备包括计量设备、压力容器和放射设备三类。

特种设备管理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从设备购置开始到报废终止使用,必须全程监管。

设备选型时应考察生产厂家是否具有相应资质。

专业资产管理软件,助力医院创优评审!

设备验收时查验相应的企业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计量合格证,压力容器应有法定检测部门的压力检测合格证,放射设备应有放射防护合格证。

设备科应给特种设备单列建账:包括计量设备、压力容器、放射设备台账,同时制定特种设备标签张贴在设备上。

台账和标签同时标明特种设备种类、投入使用日期、检定日期、检定周期。决不能超周期使用,到下一检定日期前应进行检定。

特种设备检定合格,张贴合格标志,继续使用;检定不合格,进行维修后再检测,合格使用,不合格报废。

检定报告存档备查。

设备科应对特种设备定期抽查其准确性、安全性。使用科室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设备科报告。

5、医疗设备报废流程

因方法落后、设备性能不完善、国家要求强制报废的设备,设备超期使用、自然损耗的设备,故障频繁、维护费用过高的设备,设备性能明显降低、维修后无改善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排除的设备等均应报废。

报废由使用科室向设备科提出报废申请,设备科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性能进行鉴定,签署意见后报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

根据设备的性能、诊疗效果、资金回收情况、使用年限、若继续使用的使用成本等综合情况决定是否应报废,再报院长审批。

6、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流程

设备档案管理应记录设备从进入医院到报废的全过程。

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原始资料,如合同、安装验收报告、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注册证、合格证、使用记录、维修记录、设备资质、供货商资质、设备的评价资料等。

各环节资料均交设备科档案管理员归档。

向院长、设备科和使用科室提供相应的查询,不同岗位查询权限不同。

7、医疗设备财务管理流程

专业资产管理软件,助力医院创优评审!

财务科根据合同和院长、设备主管、采购员与使用科室负责人共同签字的报销单据支付货款。

合同约定有质保金应扣留质保金,待质保期结束后,由设备科、使用科室、供货商三方签字的设备正常使用报告方可付质保金。

根据设备购进、调配、报废情况编制折旧提取及使用成本表。财务科建固定资产账,设备科建实物总账,及使用科室实物分账。

8、各管理流程的质量控制

设备购置流程中,若出现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使用科室与设备科均应承担相应责任,使用科室应承担与设备折旧等值的经济责任,设备折旧未完成以前不得更新设备,设备使用率不达标不新增同类设备。

设备维修流程中,设备完好率、内外修比例、平均故障时间、维修费用所占设备总值比例是评价设备维修人员的重要指标。

设备使用管理流程中,设备使用率、检查阳性率、成本效益分析可反映设备使用状况,不达标处罚使用科室。

特种设备管理流程中,重点是按周期强制检测,保证准确安全。

设备报废流程中,未严格履行报废程序,财务科不得下账,相应部门承担责任。档案管理流程中,按档案管理标准收集资料并归档,不缺项,不遗失。设备财务管理应严格执行合同,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关于保力

保力医院设备管理软件是天方达公司经过十余年,在医疗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开发并获得知识产权(2011R 11L 042844)、全国首家、采用先进科技技术、专门针对医院设备管理并符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的设备管理软件,通过条码、电子标签技术建立设备电子户口,从而实现医院设备高效管理,移动管理。

专业资产管理软件,助力医院创优评审!

保力是国内第一款专注于医院设备科的管理软件,以打造卓越设备科为目标,立足国际、采用条码、RFID、手持终端、短信平台等先进技术,旨在提升设备科的管控价值,解决设备科日常工作难题。

(账号:sbkglrj)

关注我们,并回复“软件试用”

即可获得保力试用权限 还有更多大礼等着你

6.最新机电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六

机电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能够对生产中所发生的设备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次发生,以达到消灭事故和安全运行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2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机电事故范围,分类及处理方面的内容。本制度适用于甲醇厂各类机电设备事故管理 3 职责

3.1 生产设备技术部为各种设备事故的管理单位。

3.2 各车间负责本车间设备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落实工作。4 程序内容

4.1 设备事故范围与分类,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时间、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下列规定数额者为设备事故。

4.1.1 特大设备事故:设备损坏,造成全厂性停产48小时以上;三类压力容器爆炸引起火灾,人身中毒,修复费用达30万元的均为特大设备事故。4.1.2 重大设备事故:设备损坏,影响全厂生产16小时以上,48小时以下,产品、产量日作业计划量损失50%以上,修复费用达10万元以上低于30万元以下的为重大设备事故。

4.1.3 一般设备事故:设备损坏,影响全厂生产4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修复费用达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为一般设备事故。

4.1.4 轻微设备事故:不足一般设备事故者,均为轻微设备事故。4.1.5 下列情况,不列为设备事故:

4.1.5.1 因生产工艺造成的停产(设备未损坏)。

版次:B/O

4.1.5.2 因设备技术状况不好安排的临时检修。

4.1.5.3 因设备的零部件已经损坏或失效,但操作者和维修人员能提前发现和掌握缺陷情况(有记录证明)或不正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按规定的操作程序及时停机处理,并未造成缺陷的扩大(虽停机时间超限额)可视为设备故障。

4.1.5.4 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工作和安全件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4.1.5.5 生产线上建(构)筑物因使用长久,自然损坏危及生产或迫使停产者。

4.1.5.6 生产工具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4.1.5.7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使生产中断者。4.2 设备事故损失计算:

4.2.1 修复费用即损坏部分修理费,包括:人工、材料、配件及附加费等。4.2.2 减产损失=减产数量×工厂计划单位成本。

4.2.3 损失成品(半成品)的费用=损失数量×计划单位成本。注:其中未使用的原材料等,一律不扣除,以便计算;无核算的半成品可估算。4.3 设备事故的报告:

4.3.1 发生设备事故后,最先发现者要立即报告本部门领导。

4.3.2 发生设备事故的部门,要根据“五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在三天内将书面报告送生产设备技术部。

4.3.3 填写设备事故报告态度必须认真,填写时内容要详细,字迹要清楚,时间、地点、原因、情节、损失等情况都要正确。防范措施也必须有时限、有对象,要明确责任,具体落实。

4.3.4 特大设备事故,工厂应在设备事故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 2

版次:B/O

故所在单位(车间)在7天内写出事故报告,报工厂有关部门。工厂在10天内转报上级主管部门。隐瞒事故或逾期不报者,应严肃处理。4.4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4.4.1 设备事故调查执行“五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不放过;没有总结事故教训不放过;没有提出整改措施不放过;未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不放过。

4.4.2 轻微设备事故,由生产设备技术部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并提出防范措施,对设备事故责任者要提出处理意见。4.4.3 一般设备事故,由厂分管领导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并提出防范措施,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对设备事故责任者要提出处理意见。生产设备技术部派人参加以上过程。

4.4.4 重大设备事故由厂级领导(总工程师)指定有关部门及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找出原因,查明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4.4.5 发生特大设备事故,事故单位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由厂领导和安全、生产、设备等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找出原因,查明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4.5 对设备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4.5.1 对设备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应根据事故大小,损失多少,情节轻重、影响程度、责任者的认识态度及一贯表现等情况,作出相应的经济制裁或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5.2 轻微设备事故由生产设备技术部组织事故车间进行调查后提出处理意见,经厂分管领导审核。

4.5.3 一般设备事故由厂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调查后共同提出 3

版次:B/O

处理意见。

4.5.4 重大设备事故应有厂级领导(总工程师)指定有关部门及人员组成的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经厂级领导(总工程师)审定。

4.5.5 特大设备事故应由厂领导和安全、生产、设备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经厂长审定(有的要报上级机关批准)。4.6 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标准:

4.6.1 发生一起轻微设备事故,视情节对直接责任者给予100-500元的罚款,主任、副主任视责任给予100-500元的罚款,岗位连续(20天内)发生责任事故应加倍处罚。

4.6.2 发生一起一般设备事故,对直接责任者给予1000-5000元的罚款,主任、副主任视责任给予1000-5000元的罚款,岗位连续(20天内)发生责任事故应加倍处罚。

4.6.3 发生重大设备事故,扣发事故单位当月安全结构工资总额的1~5%,并对直接责任者给予3000-8000元的罚款处理,主任、副主任视责任给予3000-10000元的罚款。

4.6.4 发生特大设备事故,由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安检部门组织相关上级管理部门根据神华集团和能源公司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4.7 设备事故的原因: 4.7.1 设计不合理; 4.7.2 装调试有缺陷; 4.7.3 制造质量差; 4.7.4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4.7.5 维护保养不周; 4.7.6 检修技术方案失误;

版次:B/O

4.7.7 野蛮检修作业;

4.7.8 检修质量(包括材质不合理)差; 4.7.9 超期检修、检验;

4.7.10 安全附件、仪器仪表失灵; 4.7.11 其它。

4.8 设备事故预防措施:

4.8.1 各生产车间每季度末月三十日须将本季度设备事故处理情况报设备管理部门,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汇总,建立台帐,作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制定预防措施的依据。

7.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七

一、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定义、分类及诱因

1.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定义

设备故障主要指机械设备由于系统、设备零件或人为等因素造成的机械设备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的事件, 严重甚至导致机械设备无法进行正常运作, 严重影响化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化工设备事故可归属于故障定义内, 主要指的事由故障导致的化工企业各方面影响, 就化工机械设备而言, 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则指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对化工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力损失、生产损失等[1]。准确掌握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定义后, 即可为化工机械设备故障进行分类, 详情如下:

2.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分类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主要包括突发性故障与累积性故障两大类, 其中突发性故障指的是化工机械设备突然发生的故障, 故障发生前无明显预兆, 不易寻找此类化工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规律, 难以计算与预测事故发生几率;累积性故障指的是由化工机械设备长期荷载至极限、与日常损耗累积造成的故障, 此类故障发生前可从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特征观察到相关预兆, 工作人员可根据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荷载极限等计算化工机械设备的故障几率与故障发生规律, 实际工作中可进行相关预防措施得到控制。

3.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诱因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的诱因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日常运作、工作人员操作疏忽等, 具体表现为:第一, 化工机械设备均具有一定使用年限与荷载极限, 若日常工作中长期进行超荷载运作会缩短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 对化工机械设备相关元件与零件造成很大程度损耗, 从而提高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发生几率, 此种原因诱发的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以累积性故障为主[2]。第二, 化工机械设备本身设计存在缺陷, 如化工机械设备材料与实际生产不匹配造成过度损耗;化工机械设备工艺调配不合理造成运行效率不佳等。

第三, 化工机械设备日常运行存在违规操作, 工作人员对化工机械设备运行规章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且化工企业对化工机械设备日常运作管理不够严格, 造成化工机械设备日常运行技术不专业, 诸多违规行为导致化工机械设备运行故障频发, 影响整体运行效率。第四, 化工机械设备日常维修与护理工作不到位, 化工企业对化工机械设备事故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忽略对化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与护理, 未及时修补化工机械设备缺损, 累积造成化工机械设备运行故障, 且故障处理不及时, 影响化工企业整体生产与制造水平。

二、化工机械设备事故管理措施

1. 优化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处理效率

化工机械设备事故管理工作时提高化工企业生产与制造效率的重要项目, 其工作原理主要为观察记录化工机械设备故障详情, 计算与预测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几率, 并对化工机械设备故障的诱因继续详细分析, 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化工机械设备故障预防与处理手段, 实现对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的有效管理。首先, 对于目前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化工企业应当正视本企业化工机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转化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处理观念, 积极应用先进的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分析技术与处理方法, 在化工机械设备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内迅速分析导致化工机械设备事故的原因, 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并及时予以事故处理, 实现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全程管理, 提高整体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处理技术。

其次, 工作人员化工企业应当在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 后详细勘察现场与化工机械设备事故详细情况, 观察化工机械设备中出现事故的部件与故障运行环节等, 分析诱发化工机械设备事故的原因。最后, 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之前分析的化工机械设备事故诱发原因, 制定相关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处理方案, 若由化工机械设备相关部件引发事故, 应观察化工机械设备部件损坏情况, 轻微损坏可予以适当修补, 若发生严重损坏应直接更换部件, 避免由部件严重损坏导致事故复发;若由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系统发生故障, 应对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盘查, 找出化工机械设备事故诱因并制定处理方案。

2. 完善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管理制度是保障化工机械设备稳定、高效运行的首要条件, 化工企业实施化工机械设备事故管理有利于改善本企业生产制造环节中存在的缺陷, 减少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为企业生产与制造带来的经济损失, 提升化工企业化工机械设备运行效率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3]。化工企业需要着重转变经营理念, 在化工机械设备运行工作中, 着重对化工机械设备工作人员的严格管理, 制定详细、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 规定工作人员每日完成工作日记, 记录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日常工作细节, 定期整理化工机械设备运行记录上交。

化工企业还应当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系统的管理, 要求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系统技术人员定期检查更新系统安全性, 并实时记录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系统故障时间、原因、故障环节等详细资料, 利于后期分析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分析与处理工作。化工企业在实际管理中需要结合对工作人员与运行系统的双重管理, 同时需要重视管理中的安全性, 提升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系统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积极应用先进安全制度与防火墙功能, 根据化工企业本企业的安全性能情况, 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 从而提升化工机械设备系统安全性。

3. 加强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监管力度

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的监管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监督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状况, 记录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相关数据;监督化工机械设备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行为, 评定化工机械设备工作人员工作水平[4];监督化工机械设备工作人员对化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与养护效果。目前我国化工企业中普遍对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监管工作不够重视, 导致化工机械设备工作人员不负责任、化工机械设备运行违规、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工作不合格等问题频发, 影响化工机械设备运行效率。化工企业加强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监管力度, 制定详细的监督制度,

另外, 化工企业在监管过程中, 需要集合工作人员智慧, 归纳总结以往化工机械设备事故的诱发原因, 找出以往化工机械设备事故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从而分析事故多发环节与部件的事故发生情况, 计算化工机械设备不同运作环节与部件的事故发生几率;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化工机械设备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与处理机制, 在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监督同时完善相关事故预警、处理措施, 在以后化工机械设备实际运行中减少事故发生情况, 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运行安全性的监督力度, 提升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监督工作的效果与水平, 从而实现化工机械设备稳定、安全运行。

结语

通过本文中对化工机械设备故障的详细分析, 了解到化工机械设备故障的分类与主要诱发因素, 并据此分析了化工企业中化工机械设备事故管理具体措施。化工企业若想在当前激烈行业竞争中提升本企业竞争力, 实现化工机械设备高效运行, 应提高对化工机械设备事故管理的关注度, 根据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常规诱因分析本企业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实际情况, 并积极应用文中提及的事故管理措施, 从而实现本企业化工机械设备的高水平运行, 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我国化工产业内提升了对化工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的要求。不仅要求现代化工企业重视本企业化工机械设备的选用, 而且需要重视对化工机械设备故障的分析与事故管理, 着重提升本企业生产效率与质量, 提升我国化工产业整体生产水平。由此本文根据化工机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及其分类与诱因, 分析了化工机械设备的事故管理措施。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事故管理

参考文献

[1]袁福贵.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 2013, 20 (36) :325-326.

[2]邬志强.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研究[J].管理科学, 2013, 15 (12) :47-48.

[3]乔杨.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11 (14) :188.

8.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八

至截稿时,据《投资者报》不完全统计,此次事故中,有8家保险公司共需赔付至少300万元,涉及遇难人数23人次,目前已赔付200多万元。

其中保险公司的赔付多为遇难者赔付。一位保险公司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一般来说,人寿险可以重复理赔,也就是说,投保人在身故后获得有关部分的赔偿后,还能够按照当时的投保情况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但是对于医疗险,则要到医疗结束后再进行赔付,如果铁道部已为受伤者赔付,则保险公司不再重复理赔。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家保险公司表示,在发生列车追尾事故后,保险公司已在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迅速做好出险客户的理赔准备。

第一时间主动排查

事故发生后,温州保监分局召集辖内保险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协调部署保险业参与抢险理赔的具体工作。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向记者介绍,事故发生后,中国平安旗下寿险、产险、养老险等驻温州分支机构第一时间成立联合查勘理赔服务组,通过下述4条途径获取死伤者的信息:一,相关事故处理部门公布的死伤人员清单;二,现场走访医疗卫生救援单位;三,通过事故家属及投保单位报案信息的核实;四,中国平安全国统一服务热线“95511”,为客户提供24小时跨区域报案及咨询服务。

太平人寿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浙江、福建两省分公司同时开展紧急排查工作,理赔服务人员于7月24日上午即奔赴温州各大医院进行实地排查,将所能获取的遇险人员信息与公司客户数据库进行逐一核对。

同时,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泰康人寿、阳光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多个渠道积极应对赔付事宜,接受客户咨询,指导客户进行理赔。

遇难者获赔约200万

据《投资者报》统计,截至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太平人寿、阳光保险、新华保险、泰康人寿8家保险公司已经实现赔付的保险金额为200多万元,多为遇难者的人寿险或者意外险赔付。

8月3日,来自中国平安的消息称,已确认的平安客户人数32人,其中10人身故,22人受伤,预计赔付涉及金额104.1万元,这一金额仅为身故预计赔付金额。

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保险公司的数据仍然是7月27日、28日公布的赔付数据:截至 7 月 26 日 19时 ,中国人寿已核查确认公司出险客户 17 人,其中受伤 12 人、身故 5 人,涉及保额 90 万元。目前,已为两名遇难客户家属支付理赔金 12.6 万元。

截至目前,太平洋保险通过多方排查,确认共有4名客户在“7·23”事故中遇难,均为生前投保太平洋寿险“安贷宝”的被保险人。太平洋保险已向其中3名遇难客户的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共计75万元,另一名遇难客户的理赔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待受益人同意后随时给付。

据了解,此次身故受伤的客户主要是购买了一些寿险的分红险、万能险、还有一些附加意外险;另外就是养老险。意外险以短期为主。

以平安赔付的一名遇难者为例。7月25日下午,中国平安理赔人员经调查确认某遇难旅客为公司客户,该客户同时拥有平安寿险、养老险和平安银行信用卡附赠险三份保单,涉及列车意外伤害险、短期意外伤害险、列车意外医疗险等,累计保险赔付金额34.8万元。

在此次事故中中国平安接到客户报案涉及赔付险种主要为寿险和意外伤害险,险种责任为“因意外或疾病身故,按保险责任支付保险金额”。

太平人寿经过紧急排查,确认一名福州客户在此次事故中遇难,并确定赔付金额为15万元。据悉,该客户为男性,今年5月31日,其妻子通过电话营销渠道,为他购买了一份太平人寿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吉祥安康B款”(含身故责任),其中身故保險金为15万元。

由于投保险种不一样,因此,最后的赔付金额差别也很大。据新华保险有关人士介绍,由于该客户投保的是银保产品为主,因此按照合同中的意外险赔付,金额为3.4万元。

上述保险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人寿险可以重复理赔。由于这些人寿险直接与投保有关,因此不管其他部门对遇难者如何赔偿,只要投保人有保单,那么保险公司还是会按照保单的内容赔付,并不会与其他赔偿冲突。也就是说,遇难者家属在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时,并不会影响到事故善后组对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的赔偿。

尚未进入伤者赔付阶段

遇难者赔偿基本进入尾声,不过对于受伤者的赔偿还未真正开始。8月3日,温州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士表示,善后小组对伤者的赔付事宜未有结果,还在商谈之中。

据上述保险公司人士分析,至于受伤者赔偿,一方面要看伤残情况进行确定;另一方面,医疗费用也要等医疗结束后进行赔付。由于这些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目前还不能确定怎么赔付。而医疗险是不能重复理赔的,也就是说,如果有关部门对医疗费用已经进行了赔付,那么保险公司就不再赔付。

据《投资者报》记者采访及统计,上述8家保险公司共涉及保险客户74人次,对于遇难客户大多已经进行了理赔,不过对于受伤客户的理赔还在进行当中。

中国平安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受伤客户仍在医院治疗,目前已经全部进入理赔流程,由于事故善后工作还在继续,中国平安对出险客户的排查和理赔工作也在继续进行中,总计赔偿金额暂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统计数据。

上述保险业人士表示,对于受伤者来说,医疗费用不能重复理赔,不过有一项住院津贴不受此限制。如果投保的险种当中涉及到住院津贴,那么只要住院就可以得到住院津贴的理赔。

据阳光保险介绍,在经过持续三天的排查,该公司的首例受伤客户已找到,相关赔付工作也已于7月26日中午完成。

在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阳光保险集团总裁室的王永文先生亲手将7000元理赔款交到客户李明彦的手中,此例赔款就是一次性住院津贴7000元。

客户李明彦所在的福州海陆达贸易公司曾为员工购买过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附加团体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及附加团体住院津贴。这份保单于2011年1月份生效,为期1年。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温州各医院收治病人的费用都是政府垫付。

9.机电、运输设备事故管理办法 篇九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设备损坏事故及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设备事故发生。根据公司《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及国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设备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三条:设备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并采取应急措施,严防事故扩大。

第四条:因设备事故而造成伤亡事故的,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执行。

第五条:发生设备损坏事故,应立即向安全员报告,并上报事故经过报告,重点区域设备事故应在半小时内将事故概况用电话上报主管经理、机电设备科。

第六条:发生设备事故而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必须在半小时内用电话报告公司主管经理、安全科、机电设备科。

第七条:发生设备事故的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报告相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修设备、抢救伤员并保护现场,不得隐报、瞒报和不报。

第三章、事故调查 第八条:设备损坏事故发生后,要立即组成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级负责:1、2、3、设备一般事故由矿区负责组织。设备重大事故由公司负责组织。

设备伤亡事故由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第九条:设备事故调查组由与事故无关的负责人组织安全、调度、机电等部门参加。

第十条:查明设备事故发生的概况、过程、原因、和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确定及设备事故责任人,提出设备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和建议,写出设备事故调查报告。第十一条:设备事故调查内容:

1、设备(损坏)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班次。

2、导致设备事故发生的起因。

3、设备事故的后果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责任人受过何种培训与安全教育,班前进行交接班情况。

5、重大设备事故现场实测图及照片。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十二条: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事故分析会。

第十三条:确定设备(损坏)事故责任者的原则:

1、因设备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由设计者负责。

2、因制造、安装和检修的错误缺陷而发生的事故,由制造、安装、检修者负责。

3、因技术、安全操作上的错误或缺陷而造成事故的,由技术、安全操作的确定者负责。

4、因犯官僚主义错误,不按安全技术规程要求,瞎指挥而造成设备事故的,由指挥者负责。

5、已发生设备损坏事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执行不力发生重大事故的,上级主管部门无措施的由上级部门负责,有措施不严格执行的由直接管理人员负责。

6、因随便拆除安全保护装置造成设备事故的,由拆除者或指挥拆除者负责。

7、对已发现或决定整改的重大设备、设施隐患,贻误整改时间造成事故的由贻误部门或单位领导负责。

8、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事故的由当事人负责。

9、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启动设备造成设备(损坏)事故的,由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负责。

第十四条:设备事故预防措施实施,应确定负责人及完成工作时限。第十五条:设备(损坏)事故的赔偿处罚标准:

1、据责任大小及实际经济损失的50%--100%进行赔偿。

2、依据违反相应安全操作规定的处罚标准进行机电违章处罚。

3、因设备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按安全相关处罚及追究责任者刑事责任。

4、写出书面认识张榜公布,并在工区或公司全员会上公开检讨。第十六条:对发生设备重大事故的,在全公司开展事故教育活动,各工区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并举一反三,结合本工种设备操作情况,采取防范措施,并写出书面学习体会。

第十七条;各工区、部门认真总结各类设备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提醒各生产单位加强预防减少或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附

10.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十

一、绝缘事故

绝缘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高压断路器在安装、调试、检修过程中工装工艺不到位。另一方面是高压断路器的绝缘件设计制造质量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拉杆拉脱,使运动部分操作不到位。所以,严格高压断路器工装工艺流程、外购件检验、装配环境清洁度以及必备的检测手段等是杜绝绝缘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必须引起设计、制造和应用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开断与关合事故

开断与关合事故是油断路器在开断过程中喷油短路、灭弧室烧损严重、断路器开断能力不足、关合速度后加速偏低等所致。因此,在高压断路器的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重视油断路器的排气方向、动静触头打磨、灭弧室异物排除、断路器开断能力的核定与选型、合分速度特性的调整等,以遏制开断与关合事故的发生,切勿疏忽大意。

三、拒动、误动事故

拒动和误动事故是指高压断路器拒分、拒合和不该动作时而乱动。其中拒分事故约占同类型事故的50%以上,是主要事故。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制造质量以及安装、调试、检修不当,二次线接触不良所致。因此,使用部门应该和制造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使高压断路器的设计定型、材质选择、必备的备品备件、工艺要求、调试需知等合理、实用,将人的行为过失可能发生的事故局限在先,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截流事故

截流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数都是由于动、静触头接触不良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动静触头或者隔离插头接触不良,在大电流的长期作用下过热,以至触头烧融、烧毁、松动脱落等,

所以,对于高压断路器触头弹簧的材质选择与热处理、触头压力的调整,是防止截流事故发生的重要技术措施。

五、外力及其它事故

外力及其他事故主要是指操动机构的漏油、漏气、部件损坏以及频繁打压、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小动物短路。主要原因是密封圈易老化损坏,管路、阀体清洁度差,接头制造及装配质量不良等。此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困挠国产高压断路器可靠运行的老大难。

六、真空断路器的事故

高压真空断路器以自身优越的开断性能和长周期寿命的优势,普遍得到了使用部门的认可。

随着高压真空断路器的广泛应用,改进之后的新一代真空断路器普遍使用纵向磁场电极和铜铬触头材料,对于降低短路开断电流下的电弧电压、减少触头烧损量直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灭弧室及波纹管漏气,真空度降低所造成的开断关合事故,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此外,对于切电容器组出现重燃、陶瓷真空管破裂仍有发生,同时当前真空断路型号繁杂、生产厂家众多,产品质量分散性大,给使用部门的设备选型和运行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七、SF6高压断路器的事故

11.变电设备事故及异常处理 篇十一

摘要: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本文作者总结了平时工作常见的变电设备事故类型,分析了造成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指导变电设备的实际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变电设备;事故处理;变压器;故障

当前,保证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变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如不能及时消除,会酿成大面积停电,将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提高变电设备的安全系数,对变电设备发生的事故及异常进行合理的处理,是避免事故扩大的有效措施。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变电设备事故及异常处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运行事故及异常处理原则

1.事故及异常处理的主要责任

变电设备事故及异常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规程。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运行人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和履行岗位责任的制度,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尽职尽责,以确保变电设备的运行安全。运行人员对于变电设备安全的主要责任为:

(1)依据调度的相关指令正确地进行倒闸操作。

(2)当发生事故、障碍时,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和汇报。

(3)完成电气设备工作的安全措施,办理工作票的开工和完工手续,对设备进行完工验收。

(4)当运行方式改变、恶劣天气、设备存在严重缺陷和缺陷有发展时,认真做好事故的预想。

(5)按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认真做好各种记录和报表。

2.事故及异常处理的顺序

运行人员要首先根据相关计量表及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判断故障的范围和可能发生故障的变电设备;其次必须重点检查相关的变电设备是否有运行的异常情况及异常的动作情况,以进一步地准备分析事故的性质和范围,必要时可立即采用措施,隔离出现问题的变电设备,以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在分析相关事故的同时,运行人员还必须将异常情况及事故报告给调度,如果是严重的威胁生命的事故,必须立即给予切除或停止相关设备的运行,如果自动保护装置失灵未动,应手动给予切除。未影响到系统正常运行的变电设备,应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

3.事故及异常处理的注意事项

(1)保障变电站自身的用电。变电站的相关操作需要以变电站有电为基础,如果变电站没有蓄电池或者变电站的蓄电池不够好用,则将更加凸显站用电的重要性。如果失去站用电,则一定会使的事故处理起来更加的困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首先恢复站用坏相关的变电设备。

(2)避免故障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变电设备故障及异常情况处理时,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避免事故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如果因为运行人员故障时的紧张而进行错误的操作,则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引发电力系统连锁的大停电事故。

(3)尽快处理变电设备事故。变电设备故障及异常情况造成的事故必须尽快地处理,因为这些小的事故是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尽快消除这些薄弱环节,避免发生巨大的灾难性的事故。

二、输电线路异常及故障处理

线路故障的原因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如站内线路出现设备支撑绝缘、线路悬吊绝缘子闪络,大雾、大雪等天气原因造成沿面放电,树枝、动物引起对地、相间短路等瞬时性故障;设备缺陷、施工隐患、外物挂断线路、绝缘子破损等永久性故障,以及瞬时性故障发展为永久性故障,原因多样,运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线路故障跳闸的现象

(1)警铃响、喇叭短叫,跳闸断路器位置指示灯短时出现绿灯闪光,红灯熄灭后,最后恢复正常状态,对应电流表和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摆动,继而恢复正常。

(2)保护盘故障线路保护及重合闸动作信号灯亮或继电器动作掉牌,并指示故障性质及故障相别的动作情况,微机保护则打印出详细的报告。

(3)现场检查断路器位置三相均在合闸位置。电,这样才能使事故的范围不至扩大,不至于因为严重的事故而损。

2.线路跳闸的处理

(1)复归音响,记录故障时间,检查光字信号、表计指示和保护动作情况,确认后复归信号。

(2)检查断路器实际位置及动作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外侧的一次设备有无短路、接地等故障,检查跳闸断路器油色是否变黑,有无喷油现象等。

(3)现场检查断路器位置三相均在合闸位置。

三、断路器异常及故障处理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操作控制的主要设备,其控制回路与直流、备的控制、保护、监视等功能。

1.断路器辅助触点转换异常现象

断路器辅助触点转换异常现象主要有:

(1)合闸操作时,绿灯闪光,红灯不亮或红、绿灯指示均熄灭。

(2)分闸操作时,红灯闪光,绿灯不亮或红、绿指示灯均熄灭。与断路器相连的隔离开关辅助触点转换异常现象为警铃响,主控盘可能发出“电压回路断线”、“电压回路同时切换”或“电压互感器并列”光字牌。

2.断路器辅助触点转换异常处理

断路器辅助触点转换异常时,应及时汇报调度,将对应断路器停运,然后打开断路器机构箱,检查连杆是否脱钩、转轴是否卡涩、触点的压接弹簧等是否正常及辅助触点转换是否正常等,可用螺丝刀进行调整,若无法处理,通知检修处理。与断路器相连的隔离开关辅助触点转换异常时,根据规程要求,若出现“交流电压回路断线”现象,则应首先汇报调度停用相关保护,然后再进行处理。及时检查相应重动继电器的失、励磁状态,如果确认是隔离开关辅助触点转换异常时,可以将隔离开关机构箱或转换触点盒打开,用螺丝刀进行调整,若无法处理,应通知检修处理。

3.断路器偷跳的异常现象处理

断路器“偷跳”的异常现象发生时,应首先尝试着合上断路器,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如果是发生三相跳闸,则必须投入相关的同期装置以实现同期合闸。此外还需区别引起断路器偷跳故障的原保护、自动装置、断路器操动、中央信号等相互联系,实现对一次设因,快速地处理断路器偷跳的异常现象。

4.断路器异常处理注意事项

(1)運行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是非常难判断由各种相关因素导致的断路器“偷跳”事故的,为确保以后不再发生相关的事故,可先准确地记录下出现的现象,事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且在记录中必须严格地分辨一次系统的故障与二次故障的区别。

(2)断路器在发生“偷跳”现象后是绝对不允许再对其进行合闸操作的。必须检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保护装置、二次回路的缺陷,对于不能检查只能观察的情况,需记录信号和现象,以免查找过程中再次导致断路器误跳,并汇报调度,保持断路器运行。

(3)若断路器“偷跳”,无法判明故障原因,运行人员按调度要求做好断路器停电处理措施,由上级部门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设备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部件,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合理、正确地处理变电设备的事故及异常情况,有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供电,为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络的智能电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自强,余正海.变电运行事故分析及处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2.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十二

氧气作为一种理想的助燃气体, 广泛应用于焊接和切割中。氧气瓶是一种盛装助燃压缩气体氧气的移动式容器, 压力高, 加之装卸运输频繁, 使用环境杂乱, 往往使氧气瓶的使用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容易发生气瓶爆炸事故。氧气瓶充装过程中的爆炸事故比较少, 但近年也陆续发生过多起在氧气充装过程中氧气瓶突然发生爆炸的事故。为了了解和分析充装过程中氧气瓶爆炸事故, 加强防范措施, 本文对一起爆炸气瓶碎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金相试验、内壁附着物化学成分分析和能谱分析, 以提出具体防范爆炸事故的措施和建议, 避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 事故概况

2011年8月29日12:03, 杭州某气体公司的充装台充装工位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当场造成一人死亡。充装间氧气充装工位上方的屋顶铁皮瓦楞板被掀开。爆炸气瓶形成碎片数量无法估计, 现场可见一扁平状气瓶残片位于屋顶。事故气瓶同一汇流排上仍有20只氧气瓶, 部分气瓶拉脱变形, 部分气瓶损坏, 防爆墙部分受损, 汇流排损毁。邻近单位厂房未受损伤。现场排险后, 获取爆炸气瓶残片, 可见爆炸气瓶残片中瓶肩及瓶底部存在明显的碳黑, 气瓶内外表面无严重腐蚀。

2 验证检查与有关试验

2.1 气瓶碎片测厚和称重结果

爆炸现场仅剩1块瓶体残片, 重量为45.2kg, 爆炸气瓶壳体呈摊平状态, 现场未见其它粉碎性碎片;瓶肩部位部分断面可见人字纹、剪切唇和纤维区断口形貌呈韧性断口特征;瓶底断面呈90°断口, 呈脆性断裂特征;其他断面均呈明显的45°剪切剖口, 呈塑性断裂特征, 断面有明显分层特征线;在瓶肩、瓶底及瓶阀部位存在明显的碳黑物质;气瓶内外无明显严重腐蚀。

2.2 事故气瓶有关信息

爆炸气瓶制造钢印和检验钢印如下:气瓶雕刻号XY-D31545;气瓶出厂编号:360019;水压试验压力:TP 22.5MPa;公称工作压力:WP 15MPa;充装气体:O2;实际重量:W 57Kg;实际容积:V 40.9L;设计壁厚:S 5.8mm;气瓶制造年月:2002年8月;制造标准:GB 5099;定期检验日期:09.08;气瓶制造单位为: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

2.3 事故气瓶残片的试验数据

事故气瓶残片通过取样, 气瓶残体样本化学成分实测值与《钢质无缝气瓶》 (GB 5099) 标准规定值的比较见表1。

对事故气瓶取样依据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了机械性能实测, 结果见表2。

事故气瓶金相试验结果正常。

2.4 断口显微形貌特征检测

采用扫描电镜对断口取显微形貌分析, 部分断口形貌有撕裂棱线, 有河流装的解理台阶, 个别点上也有少量的小型韧窝, 断口特征符合低碳优质钢快速撕裂特征。

由图1人字纹指向和断口准解理特征可以判断氧气瓶爆炸起爆口位于瓶肩部位, 由图2可见起爆区内表面已形成许多微裂纹。

2.5 同一汇流排充装气瓶分析验信息

通过对同一汇流排上充装的气瓶进行了逐只的检验, 确认所有氧气瓶内部和瓶阀内部未发现油脂和燃烧残留物;部分瓶阀配件缺损, 无过期瓶;个别氧气瓶内有少量金属屑, 但未见高温后金属颗粒物;有3只氧气瓶由于受爆炸影响, 在瓶体上部和底部位置出现明显凹陷, 瓶体凹陷深度大于2mm。对处于同一批充装的5只气瓶中的气体进行了工业氧中可燃气体的检测分析, 结果见表3。

可燃气体分析的结果是:总烃小于20×10-6, 氢、一氧化碳小于1×10-6, 未发现同一批气瓶中存在可燃气体。

3 气瓶爆炸性质的确定

根据气瓶爆炸现场的实际情况, 可以认定该气瓶为化学性爆炸。

(1) 爆炸威力巨大。通过核查充装系统, 充装回路上电磁式压力表设置上限为15MPa, 经校验, 工作正常;充装泵最高工作压力为20MPa, 由此推断, 不存在由于过量充装造成的物理爆炸的可能。根据标准GB 5099关于爆破压力的公式计算, 按照碎片的机械性能试验数据, 抗拉强度σb≥730N/mm2, 实测为805MPa, 则爆破压力至少为:

undefined=43.80MPa

气瓶实际充装压力为13.5MPa。据气瓶爆炸破坏程度可知, 爆炸瞬间威力远远大于物理性爆炸的威力。

(2) 该爆炸气瓶无制造缺陷。从事故气瓶残体的端口来看, 端口既有垂直端面, 也有45°端面, 兼备脆性爆炸和塑性爆炸的特征, 这是化学性爆炸的典型特征。

(3) 爆炸发生在充装完毕, 关闭瓶阀的瞬间, 这是氧气瓶化学性爆炸的特定时机之一。

(4) 事故气瓶内表面的瓶肩部位和瓶底部位处有大片碳黑覆盖, 经拆卸后发现, 氧气瓶瓶阀内也有碳黑微粒, 说明瓶内发生过高温剧烈燃烧。对瓶体内附着物进行能谱分析, 含碳量约为18%, 见图3。对碳黑样品送检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扫描范围为400-4000cm-1, 由图3可见, 红外图谱的主要吸收峰中, 2925cm-1为-CH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2854cm-1为-CH2的对称伸缩振动峰;1461cm-1峰为-CH3的反对称弯曲振动峰;另外, 在2000-1600 cm-1之间存在苯环特有的波状吸收峰;由此推测, 该试样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不饱和烷烃以及环烷烃, 经电脑自动检索与已知数据库里的红外光谱图比对, 得出该送检样品主要有润滑油及其添加剂如塑化剂等组成。该送检样品与已知数据库里的红外光谱图匹配度约为82%, 通过红外分析可见油脂类物质, 见表4。

经检测推断, 充装过程中高压氧气与油脂直接接触发生剧烈的氧化放热反应而产生高温及能量, 充装结束, 在关闭阀门时所产生的摩擦热或静电火花, 使油脂和高压氧气的氧化放热反应突然加剧而点燃油脂, 引发爆炸。

4 经验教训

4.1 严格气瓶充装前的检验

气瓶充装前检验岗位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 熟悉工业气体知识。尤其要熟悉本站充装气体性质、安全使用、检测方法等知识和技能;熟悉和掌握气瓶基础知识 (包括对气瓶参数意义、漆色字样的了解和识别, 以及气瓶报废条件等要求) ; 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

对未知使用工况的气瓶充装前应逐瓶抽取瓶内余气, 用火焰判别法或其他判别方法确定待充装气瓶内气体种类, 只有瓶内余气与拟充装气体相同时方可充装。

气瓶漆色应完好、清晰、规范, 无漆色的或难以辨别气瓶种类的气瓶不得充装。瓶阀不符合要求的, 尤其瓶阀接头螺纹不符合要求的, 以及无余气气瓶应卸下瓶阀对瓶内进行有无油脂检查, 且进行处理, 未处理的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气瓶, 一律不得充装气体。严禁将非氧气瓶充装氧气。杜绝气瓶大循环流通使用, 禁止同一车辆同时发送和收回几种不同种类的气瓶, 以防气瓶混装、错装。

低压气瓶严禁充装氧气等高压气体, 应采用螺纹接头或防错装夹具充装。

4.2 加强气瓶使用和经销单位的安全监管

气瓶使用单位应加强气瓶的储存和使用管理。本次气瓶爆炸的直接原因为瓶内存在油脂, 直接责任单位为气瓶经销单位。气瓶销售单位应加强销售管理, 对气瓶的发放、回收必须逐瓶登记, 并对气瓶的使用工况确保可追踪。

摘要:介绍了较为少见的充装台充装过程中氧气瓶爆炸事故, 描述了事故爆炸后的现场。对爆炸气瓶碎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金相试验、内壁附着物化学成分分析和能谱分析。通过分析认定, 由于误操作油脂混进氧气瓶, 高压氧气和油脂接触发生剧烈的自燃氧化放热, 使瓶内的氧气迅速升温升压, 超出气瓶承压极限导致气瓶爆炸。结合工作经验, 提出要严格气瓶充装前的检验, 加强气瓶使用和经销单位的安全监管等防范措施和建议, 对氧气瓶的安全管理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充装台,氧气瓶,爆炸,分析

参考文献

[1]庄胜强, 梁华.南京江宁“3.20”氧气瓶爆炸事故分析[J].深冷技术, 2002, (2) :45-47 ZHUANG Sheng-qiang, LIANG Hua.Analysis of an explo-sion accident relating to oxygen cylinders[J].Cryogenic Technology, 2002, (2) :45-47

[2]夏立荣, 耿志强, 雷闽.氧气瓶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J].压力容器, 2007, 24 (8) :50-54 XIA Li-rong, GENG Zhi-qiang, LEI Min.Analysis on burst accident of oxygen cylinder[J].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 2007, 24 (8) :50-54

[3]陈卫华, 胡连桃, 程雄鹏.三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建议[J].深冷技术, 2002, (2) :48-50 CHEN Wei-hua, HU Lian-tao, CHENG Xiong-peng.Cause analysis of three explosion accidents of oxygen cylinders and some suggestions[J].Cryogenic Technology, 2002, (2) :48-50

[4]庄胜强.“7.6”氧气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J].深冷技术, 2008, (6) :18-20 ZHUANG Sheng-qiang.Cause analysis of the"7.6"ox-ygen cylinder explosion accident[J].Cryogenic Technol-ogy, 2008, (6) :18-20

[5]气瓶安全监察规定[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年第46号令

[6]李冬, 陶刚, 张礼敬, 张晶晶.氧气瓶内附油脂充氧过程爆炸分析与计算[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4) :18-23 LI Dong, TAO Gang, ZHANG Li-jing, ZHANG Jing-jing.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n filling process explosion of ox-ygen cylinder containing oil[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4) :18-23

[7]庄胜强, 冯宜敏.对苏北一起气瓶爆炸死亡事故的分析[J].深冷技术, 1999, (5) :46-48 ZHUANG Sheng-qiang, FENG Yi-min.The analysis of an subei cylinder explosion fatal accident[J].Cryogenic Technology, 1999, (5) :46-48

[8]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特种设备典型事故案例集[M].北京:航天工业出版社, 2005

[9]庄胜强, 葛志军.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分析[J].深冷技术, 2009, (9) :59-61 ZHUANG Sheng-qiang, GE Zhi-jun.Analysis of one oxy-gen cylinder explosion accident[J].Cryogenic Technolo-gy, 2009, (9) :59-61

上一篇:那天,阳光正好作文下一篇:学校普法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