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业的风险总结

2024-09-04

教师行业的风险总结(精选9篇)

1.教师行业的风险总结 篇一

一、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1、宿舍分散:

这次同时住进板房宿舍的,除了我们xx技校的172名实习生之外,还有x培训机构的61名实习生。原以为能集中安排住宿的,但限于实习单位板房宿舍原本就紧张,再加之各分厂各作业区普通员工原本就住居分散,所以我们的实习生只能分两部分(炼钢、炼铁)安插其中,最后我们的实习生散居于45间宿舍。另外,整个板房宿舍区十几栋板房仅仅1间厕所和1个冲凉房(不自觉者随处小解和冲凉)、虽然专门用1栋板房开设有棋牌娱乐室和乒乓球活动室及网络电视室,但对于近千人来说仍嫌活动场所不足(有好事者便在宿舍打牌甚至赌博,就有我们的实习生参与其中)。给宿舍管理和实习生业余生活管理带来实实在在的工作难度。

针对此种情况,我经请示学校领导同意,于x月x日始聘请了一名临时工协助我专事实习生宿舍管理,现在查房常规化、卫生值日责任化了。相信随着工作的深入,实习生宿舍管理会有根本性的改进。

2、纪律放散:

x月x日,是实习生刚刚进入新钢铁现场的第一天。我们实习生分炼钢、炼铁班分别到炼钢、炼铁厂进行厂级安全培训。由于炼钢厂是利用食堂2楼大餐厅做培训教室,我们x班91人、x10人加上x电大61人,因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都有问题,培训现场纪律一片混乱。为严肃纪律,组织者在结束第一天的培训时宣布:第二天开始进行军训,军训时间的长短视实际情况决定。于是,x技校91人和x10人自x月x日至x月x日(周六和周日),在板房的篮球场上、在当空的烈日下,进行了整整两天的军训:站军姿、队列、正步走、跑步、对抗性游戏、爬山拉练等等,一个个汗水湿透工装、烈日晒红颈脖,每个人都“光荣地”戴上了“红领巾”。军训的时间虽短,但训练是艰苦的、同时教训是深刻的,大家的收获是硕大的。

从军训结束到厂部安全培训并考试过关、再到下作业区分配岗位、签订《师徒合同》、四班三运转,时间过去了整整一个月,我们实习生在岗位实习工作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仍然有不可小视的问题,旷工、迟到、早退、溜岗、睡岗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都是与实习实训格格不入的。为加强劳动纪律,我作为班主任,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加强现场巡视;另一方面加强与作业长的联系与沟通,针对个别后进实习生实施共同帮教;再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分作业区、分班次指定学生负责人,要求并通过他们努力的工作,带动和促进全体实习生共同进步、与企业共同成长,发现和帮助改进不良行为,让实习工作健康顺利推进。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完善离岗管理: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鉴于实习生的特殊身份,其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校,而其管理工作者的主体则是跟班班主任,所以我的工作责任重大,希望得到实习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特别要强调的是,实习生请假甚至终止实习,其第一审批人应该是班主任,而班主任则应该经过与实习生所在的班组长、作业长沟通后再决定是否批准。在这一点上,过来的一个月做得不够好,我过于同情学生的“难处”,批假的尺度过于宽松,今后一定改进;有的作业区对学生提出“终止实习”的处理也过于草率,以至于人走了班主任都不知道。提请人力资源部并希望各部门:在实习生离岗管理上,比照正式员工辞职管理制度并按相关程序办理,以避免混乱。

2、充足劳动保护用品:

我感觉我们实习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用品不足。单就工作服而言(炼钢厂只发了1套员工服、炼铁厂发了1套员工服和1套操作服),似乎不够。根据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从卫生管理的角度出发,每天一身臭汗,其工作服是应该及时清洗的,没有替换是不妥的。另外,阳春的气候多变,暴雨多发,板房出门时常雨流成河,大家上下班时常有遭遇,浑身上下不留干纱,建议考虑发放雨衣雨裤和雨鞋。可以这样操作: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限内适当收取服装押金,提前终止实习的(含自动终止实习和考核不合格者),押金不退,实习生实习结束转正后,押金退还。

三、下月工作要点:

1、加强宿舍管理:配合厂部分作业区、分班次进行板房宿舍调整,力争宿舍管理工作有所改善。

2、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尽快依据作业区、实习岗位、班次等具体实际情况,推选或指定学生干部,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体系,健全学生干部队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表彰先进、批评后进,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力度,力争有显著提高。

3、加强实操训练:提请各厂、各作业区、各岗位师傅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帮助,在师傅们的现场指导下,放胆让实习生进行实际操作。充分肯定成绩,让他们体会成就感;严肃批评不足,使他们感受紧迫感。力争岗位操作技能有长足进步,争取在公司适时组织的技能比武中脱颖而出。

2.教师行业的风险总结 篇二

关键词:信托行业,财务风险,策略,评价体系

一、目前信托行业的现状

目前信托业规模不断扩大, 投资不断增加, 据2015年数据显示, 目前信托业的资产规模高达16.30万亿, 已经超过保险业和证券业管理的资产的规模, 成为第二大金融行业 (第一大金融行业是银行) 。因此, 亟需保证信托行业的健康发展, 财务风险的管控是其主要的任务之一。但是信托业自恢复以来, 始终未摆脱财务风险的困扰。

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转型与深入, 经济全球化日益联系紧凑, 我国信托业在不断的调整和发展中, 政府也建立了配套的法律法规,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信托业的财务风险, 与此同时, 随着信托业规模的扩大,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面临投资企业的风险问题, 也一定程度上督促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析和管控。

二、信托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一) 信托行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企业财务方面的风险按照发生机制不同, 种类划分较多。对于信托公司类这类高风险的行业, 它的财务风险发生的机制作用、自身的特征较为复杂。我们将信托行业的财务风险按照原始风险分类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那些不可避免的风险, 因此也称之为不可分散的风险, 它具体包括:政治政策风险、银行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货币通货膨胀四种。非系统性的风险主要有:资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营运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

(二) 信托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信托公司财务风险的种类不一, 那么相应的作用机制也就不一样, 总体的指导原则是对症下药。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 因此, 既有外部环境的作用机制, 也有企业内部自身运作系统的影响, 笔者将信托行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归结以下几方面:

1. 外部原因。

自然环境方面, 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可抗力性, 不为人所主导, 发生具有随意性, 因此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信托公司财产的无辜损失, 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财务核算, 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非人为因素的作用, 比如债务或者债权人死亡、失踪等, 也会给信托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甚至是财务危机。其次是社会大的宏观环境, PEST分析法可以着重阐述其成因, 主要有政治法律的变动、社会稳定状况等, 此外, 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 经济越发达, 财务风险的发生率越低。

2. 内部原因。

企业高层决策者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意识薄弱, 利益导向过于严重, 这也直接导致了财务制度的不健全, 资本机构的不合理, 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序, 权责不对称, 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三、提升信托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 提高工作人员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并且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公司提高整体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 必须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相互结合出发。首先, 应该明确财务风险管控对信托公司的重要性。从根本上了解财务风险的内容和作用机制。信托公司的决策管理层也应该将财务风险的控制提高到公司的战略决策层面, 与信托公司整体的资金链条的运转相匹配, 并且依据公司实际的运转情况进行财务策略的选择, 财务策略的选择必须服从公司资金运转的架构这与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的组织结构服从公司战略的思想比较相似。同时, 公司高管决策层一定要起到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 通过自身对财务风险的关注等实际行动来引导员工树立财务风险的意识, 把财务风险的控制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部门。

公司在提升风险控制意识的同时, 也要紧锣密鼓的根据公司长期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有目的的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努力建设一套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 只有高效的体系才能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的高效率。

(二) 经营分散的多元化, 转移和降低财务风险

俗话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 这句话尤其适用于信托行业这种高危行业, 因此, 进行多元化经营、多元化投资是极其必要的, 即进行风险转移和风险补偿。在多种经营的背景下, 某些金融产品可能会因为财务风险而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 与此同时, 其他类金融资产有可能会获取比较大的收益, 从而做到收失相抵消, 保证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转, 从而避开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综合来讲, 对于信托公司这样高风险的企业而言, 往往长期投资的风险远远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 单一的股权投资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 因此, 证券混合搭配的投资可以有效的分散财务风险, 达到预期投资的效果。

信托公司对于风险比较大的投资项目, 可以采取与其他公司共同投资的方式, 以此共同受益, 共同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 通过多元化投资转移风险的方法比较多, 信托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身的经营业务有选择的进行风险转移, 切勿模仿别人的策略和方法。信托公司可以进行保险上的投保, 这是比较稳妥的方式之一;在对外进行借债的时候, 可以与第三方达成担保, 将自己的财务风险责任分散给对方。总之, 多元化经营能够转移财务风险, 是提高信托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三) 信托行业根据不同的业务, 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预警体系是指信托公司根据第三方所提供的信托公司自身的财务报告等会计报告, 将各种理论和有效的分析方法相互融合, 对信托公司的财务状况根据理论和实际情况科学的评价, 在风险未发生的时候进行风险的分析, 并且对信托企业进行提示。及早的发现问题, 进行风险的控制, 尽量减少可以避免的不必要的损失。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不断摸索的过程, 信托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经营, 针对不同的业务, 不断进行探索, 最终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不同业务的财务预警体系。通过财务预警, 做到财务风险及时发现, 及时更正, 最终促进信托公司长远的发展。

四、构建信托行业财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一套可以整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信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建议的财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本着全面、科学、有效、可行的原则, 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行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四方面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评价, 在选完评价的项目之后, 就要根据各个指标具体的量化数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价方法主要结合定性和定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当前,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主要采取财务比率综合分析的定性和多变量判别的定量分析方法, 此外, 更重要的是不断地进行总结、反馈, 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体系。

五、结语

加强信托行业的财务风险的管理是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当前信托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成因, 并且针对主要问题, 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策略, 着重突出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以期能引起信托企业的关注, 进一步提高其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俊.信托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观察, 2014 (08) .

[2]江虹晓.浅议信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J], 时代金融, 2011 (07) .

3.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及化解 篇三

关键词:我国银行业;风险;化解

一、不良贷款率定义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一)不良贷款、正常类贷款定义。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预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把不良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次级类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制度,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

(二)指标释义的政策依据。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及《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一)银行外部原发性因素。(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缺乏还款意识。(2)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3)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主要为迫于地方政府一级压力,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财政部门干预,迫使银行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二)银行内部管理内生性因素。(1)决策失误。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现状及市场形势的判断偏差或失误引起重大信贷决策上的失败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2)信贷人员素质。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3)贷款结构不合理。贷款组合结构性失衡,如贷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贷款过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

三、不良贷款清收方法

(一)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银行总行应有管理全行风险贷款的审批决策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如资产保全部具体管理与办理;各分行与支行设有风险贷款化解小组,逐级对风险贷款进行管理。

(二)要加强对不良企业的管理。信誉不良的企业一般是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正常还本付息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以,应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原因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客观原因主要是在经营上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经营管理不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的要求等,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无力还款;主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利用非正常经营,故意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以实现其不还或少还贷款的目的,对于这种故意逃废债务行为必须从严,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采用法律手段保全资产。① 以诉讼方式更具有强制

力,利用国家机器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方式化解风险贷款是否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诉讼案件便可以通过和解方式提前结束,全额收回贷款。金融机构在通过诉讼途径化解风险贷款时,注重其实体权利的维护是不要忽视了司法程序的规定,导致由于程序上的延迟而丧失了实体权利。② 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方式。运用拍卖方法是最公证、公平,资产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一种方式。以拍卖的方式拍出,盘活了不良资产,回收了资金,资金风险大大降低。③ 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从金融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看有地方政府干预的因素,银行的贷款曾经支持过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无论从受益的原则还是从造成损失的原因去追究,债务人和地方政府都应当在这种错位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中承担相应份额的合理成本。从本质上来说,不良资产处置是对历史上形成的错位的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但这种资源重新配置的损失,如果全部由银行来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改善当地的投融资和信用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不良贷款产生背景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背景。我国自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以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资产质量考核为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下降即所谓的“双降”,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三个主要条件之一是不良贷款率必须低于10.6%。面对处置不良贷款诸多不利金融生态环境,有些商业银行“想方设法”扩大贷款规模,“稀释”大量不良贷款,从而实现快速降低不良贷款率目的。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监管部门的考核指标不突破。是治标不治本。特别是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通过扩大贷款规模,“稀释”不良贷款效应十分明显,以至于二次突破央行宣布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全年新增贷款2.99万亿元,比年初央行确定的规模高出1.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是有大幅度下降。商业银行大量放贷的结果是助推了我国经济过热,也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再产生大量不良贷款,倒逼中央政府采取宏观调控。造成恶性循环。据初步测算,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因盲目放贷将新增1000亿元不良贷款。为了合理考核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避免商业银行为降低不良贷款率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有必要正确测算不良贷款率下降中分子与分母的真实贡献,即不良贷款和贷款变化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经因素分解,2005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来源于分子因素即不良贷款减少的影响,分母因素即贷款稀释效应较少。其中,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3.7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

91.5%;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3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

8.5%。从银行机构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导致不良贷款率下降1.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减少导致不良货款率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贷款扩张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为84.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22个百分点,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不良贷款的减少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为73.3%。若不考虑中国工商银行因股份制改革,6195亿元不良贷款的政策性剥离和财务重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来源于分子因素即不良贷款下降,其中,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5.61个百分点,而贷款减少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0.16个百分点。[2]若剔除工行剥离和财务重组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上升0.44个百分点,贷款增加稀释不良贷款,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62个百分点,两者合计使不良贷款率下降0.18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上升0.58个百分点,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52个百分点,两者合计使不良贷款率上升0.06个百分点。

五、化解技术手段

其一,通过多收少贷转化不良贷款。其二,人为放宽对国有企业老贷款的转化条件。国有企业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中的占比较大,其经营状况又直接影响着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因此,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借新还旧的贷款必须确保其担保有效。但为了完成上级行的考核指标,一些基层行在为“通过借新还旧能使信用贷款转化为担保贷款”的不良贷款办理转贷时,擅自扩大范围、放宽条件,在无法落实贷款担保、达不到转贷要求的情况下,仍以信用贷款的方式为部分国有企业的老贷款办理转贷手续,使不良贷款成为正常贷款。其三,通过少量资金的重复使用完成对不良贷款的转化。据公开的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部在监测中发现,当地个别国有商业银行为转化到期贷款,采取通过少量资金重复使用的操作方法,将大量不良贷款进行划转,达到转换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率的目的。其四,通过债务重组转化不良贷款。举例:如某亏损企业在某国有商业银行原有贷款1.6亿元,虽然已形成不良贷款,但其关联企业提供的抵押担保是足值和有效的。经过债务重组后,该行将原不良贷款通过移位给关联企业的方式全部转为正常贷款,其中仅有6000万元贷款落实了抵押物,而由原关联企业保证的1亿元担保贷款在债务重组后却成为信用贷款。这份监测报告指出,银行在采用了上述“技术处理”方式后,从表面看,银行的不良贷款减少了,但资金风险隐患依然存在,还影响了不良贷款下降的真实性。

六、整体发展趋势是可控的

根据全国银行业的2015年度一季度季报显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一季度呈上升趋势,除中、农、工、建、交五家大型银行外,其他银行一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呈上升趋势。此次不良贷款也延续了2014年第四季度的上升趋势,而这种连续两个季度上升的趋势,自2006年以来还是首次出现。

4.浅谈典当行业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篇四

典当业风险可以说无所不在,无处不有。既有法律政策风险,也有经营管理风险,既有公司治理结构风险,也有专业技能风险,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也不管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对典当这个特殊行业来说,它们总是如影随身。在经营实践中,典当风险并非一成不变,它总是或增大,或缩小,或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或由大化小,从有到无。典当风险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风险的累积亦非变化无常。要预防和控制风险,除了要加强对各类典当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对尚处于萌芽状态时的典当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外,还应立足于以预防为主。俗话说,防范胜于救灾。典当风险犹如火灾隐患,预防事故比救助和处理事故更为重要。因此,只有对典当风险实行预防为主,并采取防控结合,防化并举的措施,这样才能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一、建立典当业风险预警系统

1、何为典当业风险预警系统?

典当风险预警系统主要由指标体系、预警界限、数据处理和灯号显示四个部分组成。首先要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合理、敏感地反映典当风险状况且易于监测的指标体系;其次根据典当行历史发展经验及参考不同阶段的平均水平值,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值;再次,根据事先确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各指标的取值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典当企业风险等级;最后,用灯号来显示该典当企业所处的典当风险实际状态。

2、典当业风险预警系统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意义

作为政府监管部门,不但要从宏观政策方面加强对典当业的协调、指导、管理,而且还要从微观层面了解、掌握典当业实际经营状况,并通过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典当业在其发展轨迹中所处的临界状态,从而更具针对性地予以监管。典当监管部门依靠一系列“经营景气”预警指标,除了可以全面系统地考核企业经营业绩外,还可以洞悉典当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及预警。甚至可以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类型的典当行经营状况的差异,通过设定指标积分考核制,将全国典当行划分不同类型的信用等级,进行等级管理,进一步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

3、典当业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职能

(1)正常预警职能。通过预警系统对典当活动进行监测、识别、分析、判断,结合典当行可能产生失误后面临的警戒区域、风险等级和承受的风险额度,发出风险警报。以此来保证典当行始终处于安全和有效之中。

(2)矫正职能。依据预警系统不断提供的信息,对典当行的运行与成长过程进行风险主动性防控,及时纠正典当行因经营思想、经营行为、运作机制等造成的过失和错误,确保典当行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自我均衡。

(3)免疫职能。指对典当同行业内出现同性质的风险进行迅速识别并做出防范与管理的对策,同时,当典当行运作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致错环境或失误征兆时,能准确预测并迅速运用规范手段予以有效制止回避。

4、建立典当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

典当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四个原则:(1)广泛性。即预警系统所涵盖的指标范围要广,要能涉及典当行的各个层面。(2)互补性。即根据不同理论选择不同的指标,指标之间应互相联系、互相补充,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典当风险的变化状况。(3)灵敏性。即能通过预警指标数值的细微变化反映出典当风险程度的变化情况。(4)可操作性。每一项预警指标均有量化的数值表现,能够从已设定的统计指标数据中获取,采集、汇总均比较容易。

二、完善典当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权责对等”。改造传统典当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制度设计上控制企业风险。

1、实行典当公司的科学治理。

当前任务是要完善典当行的治理结构。一是健全董事会组织,明确其义务,强化问责机制,对大型典当企业应提倡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特殊的职能机构如企业风险管理机构。二是加强监事会建设,确保有效行使监督职权。监事会既代表股东利益又代表员工利益,对公司法赋予监事的权利如财务检查权、监督权、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对高管人员的质询权等等,应落到实处。三是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逐步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2、建立适合典当企业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要努力在传统的典当行业内确定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运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酬薪制度、股权制度,增加企业凝聚力,调动经理人员的积极性,从制度上解决职业道德风险问题。

3、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作用。

强化内控制度,要建立健全一系列内控制度,如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审计制,完善各项规章、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安全保卫制度、差错事故责任制度等,还要实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保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真实性、公正性,切实解决人为的风险因素。

三、加强典当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整个典当行业由单个企业组成,单个企业的风险控制好了,整个行业的风险就能得到有效防范。企业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努力发展壮大自我。

1、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典当企业管理水平。

典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首先要转变经营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开展诚信教育,提高认识,强化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规范经营。其次是要提高典当企业管理水平。现代典当企业管理系统很多,从组织系统、文化系统、到指挥系统、检查反馈系统,到计划控制系统、人才培训系统等等,内容非常丰富。管理者要根据典当企业规模及不同实际,确定合适的工作岗位,建立适合企业运转的组织结构;根据组织结构科学分配企业权力,合理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围绕企业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明确责权利,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努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反馈,搞好经营各环节的计划与控制。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现代典当管理理念,实施科学管理方法,才能真正摆脱典当传统经营模式,确立现代典当管理体系,使典当经营管理日益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

2、加强典当员工队伍建设,实施典当执业资格制度。

一支过硬的企业团队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基础。第一,要加强典当人才培养。要克服传统当铺的用人观,大胆招聘引进外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专业人才;要大兴企业文化建设,对典当人才实施必要的品德教育,职业操守教育,千方百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要加强从业人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强化其业务素质培训,特别是经理人员及主要业务骨干,要通过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典当专业人员鉴定水平和估价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综合素质。第二,制定典当执业标准,规范典当执业行为。实施典当执业资格制度是提高整个行业业务素质的关键。长期以来,行业培训缺乏统一组织、统一管理,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因此典当人才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典当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典当人才的培养仅靠企业内部培训远远不够,必须有外部约束。典当执业资格制度是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对典当执业资格的认证,强制性加强对典当从业人员素质管理,帮助从业人员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掌握法律法规,从而达到规范从业、高素质从业的必要的科学的手段。因此实施典当执业资格制度对典当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施科学监管,从政策导向防范典当业风险

政府对典当业的监管要从“重审批,轻监管”向“监管与审批并重,规范与发展并行”的“双并”模式转变。实施科学的典当监管对引导典当业规避风险,规范经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要建立健全典当监管基础工作,健全和完善典当会计制度,典当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报表格式和统计口径,及时完整掌握行业基础数据。第二,要实行典当日常监管制度化、规范化,要明确日常监管内容、监管的重点以及对监管人员的具体要求,建立日常监管的动态监测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第三,要建立多层次、多立面的监控网络。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省、市两级典当监管部门积极性,明确权责,落实任务;要充分加强各级公安、商务、银监、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力和战斗力,及时沟通、提高效率、各司其职、共同监管。第四,要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监管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对监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各级监管人员深入典当业实际,学习典当专业知识,掌握典当运行规律,了解法规执行情况,真正弄懂弄通监管对象。通过科学监管,运用政策手段,引导企业经营行为,规避行业政策法律风险。

五、发挥典当行业组织的作用,提高对风险的防控能力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换,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诉求功能、自律功能将进一步发挥。这些作用的发挥,必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行业风险的防范,维护行业整体权益。政府监管部门要注意依靠行业协会组织的力量,把属于行业协会的职能交给协会,把可以委托给行业组织的一部分政府监管职能委托给协会,通过行业组织的协助监管,解决政府部门的人力不足、情况不明等问题,在防范行业风险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1、由行业协会颁布“典当业务操作规范指引”。

“典当业务操作规范指引”旨在对各类典当业务实际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总结后,由业内专家和法律专业人士根据不同业务种类,共同研究制定典当合同标准文本格式及统一的“业务操作程序”。“指引”可以先规范文本,再开展业务。行业组织要善于从全国采集有关风险防范的信息,交流有关经验教训,建立同业相互沟通的平台,定期举办典当失误检讨会,提高同业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

2、加强自律和协调,建立行业良好的经营秩序。

协会要组织订立同业公约,开展诚信承诺服务;统一收息、收费标准;禁止互相诱夺业务、诱夺业务能力强的经营人才等,防止市场恶性竞争。要协助政府部门搞好市场环境建设。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的呼声,维护行业合法利益;制订各地典当行业发展规划,搞好新设典当行合理布局,避免市场无序竞争;有效打击非法典当活动,保障正常典当经营秩序,从而规避市场风险。

3、加强对会员企业的服务与监督。

行业协会在履行对会员的服务职能方面,首先要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第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逐步开展典当执业资格的培训、发证工作,通过持证上岗,以更有效的防范业务风险。其次要加强典当理论研究,开展典当学术研讨活动,尤其是开展防范行业风险的理论探讨,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行业防范风险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再次是成立法律咨询服务组织,为已经出现风险的典当行提供司法救助,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将企业风险损失减小到最低,并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其他风险。除此之外,协会还要建立会员企业资料档案,收集相关企业业务信息资料,对风险企业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5.教师行业的风险总结 篇五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经济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恶劣并造成巨大资金损失严重威胁着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操作风险已成为当前银行业业务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由操作风险引发的经济案件屡屡发生,影响和制约着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保障稳健经营,已成为当前银行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此,现试就操作风险的成因及防范谈一点看法。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操作风险是指因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或其他一些人为的错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尤其是因管理失误和控制缺失带来的损失。不能识别操作风险或者没能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它,将导致巨大的损失,具体表现为:一是操作失误。即员工在业务操作、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胜任以及过失等原因而引发的操作风险。这类风险数量较多,但带来的损失相对较小。二是主观违规。即员工故意违反规章制度而引发的操作风险。这类风险数量虽不多,但同前者相比,所带来的损失较大。三是内部欺诈。即员工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以欺诈的方式,无视法规制度、职业道德,用违法犯罪的手段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带来的操作风险。这类风险较前两者性质恶劣,影响力大、危害性强。四是客户欺骗。即员工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被外部客户用欺骗的手段利用而形成风险。五是制度缺陷。即由于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员工不按章操作而产生的风险。

二、操作风险的成因

操作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然会受到各种相关因素和客观情况制约。分析近年来银行业所发生的案件,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教育不到位,员工防范意识不强。近年来,银行业尽管对员工进行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但因风险教育不到位,少数员工操作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一些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牺牲制度与纪律为代价,不惜用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纪律,从而使唯利是图者有机可乘。另外,由于少数单位缺乏对改革意义的正确引导,使极个别员工丧失了对集体的信任感和依赖感,降低了对单位的忠诚度,以致形成了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产生了诱发案件和事故的“土壤”。

2、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由于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操作风险事前防范和预警机制尚未完善,防范的重心仍在事后,且操作风险管理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操作风险核心管理机构,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一些单位负责人疏于监督和管理,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感情代替制度,对员工违规操作也不及时指出和纠正;内部主管不能在事前、事中、事后认真逐笔审核柜员办理的业务,没有按规定监督管理本单位发生业务的真实性;部分员工在业务操作上相互推诿,造成业务操作流程脱节,监督制约机制运作脱钩,以致问题长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诱发案件。

3、内部监督检查缺位,形式监管重于效果监管。一些作案分子之所以作案时间长且瞒过了各种检查,究其原因,一是监督人员责任心不强,重形式监督,轻效果监督,存在着形式监督重于效果监督的现象,监督时仅仅停留在账平表准、印章是否齐全的低层次上,没有深挖细究业务流向是否正常,对风险揭示的深度不够,监管质量欠佳。二是对违规问题纠正不彻底。即使发现了一些隐患和风险,但纠正缺位、不能追根溯源。同时,稽核力量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稽核人员数量不足,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4、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流于形式现象。应该说,目前银行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制度观念淡漠,执行制度不严肃,操作随意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法律和规章制度学习不够,掌握不透,理解不全面;另一方面,是受传统工作思维影响,凭感觉、凭经验办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较差,未达到依制度管人,依制度管事的境界,良好的企业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有效措施 防范操作风险的核心是要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必须坚持从培育内控文化入手,通过采取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执行的检查和实施严格的奖惩机制等主要措施,达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目的。

1、确立风险理念,培育内控文化。一要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纳入整个风险防范体系。通过教育、培训、目标管理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全员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内控素质,正确处理好风险防范与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二要健全管理组织,按照业务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根据工作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和员工休假制度,通过有效的内部信息交流制度和报告制度,使每位员工和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三要加强员工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操作风险知识培训,通过引进、培养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同时,要健全员工福利保障和用工制度,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致使员工不愿违规违纪,以此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2、健全内控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内控制度的完善是制订→执行→修订→再执行的过程。对此,一要根据业务发展要求和内控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切断管理“断层”和风险控制的“盲区”,保持管理的连续性和风险的可控性,用制度规避操作风险,使其不能为、不敢为,重点是建立执行信息的反馈渠道,通过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使防范操作风险的内控制度逐步完善,业务操作流程更加规范。二要健全完善内部责任体系,一方面通过授权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权限;另一方面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将内部岗位职责进行细分,明确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关键是在设计业务操作流程时,要从客观上减少操作风险源,减少技术性风险,并尽量将业务操作流程中的高风险控制点纳入计算机的控制范围,通过在计算机内设置相应的限制条件,增加后台管理能力,减少人为操作性风险。

3、加大稽核力度,消除风险隐患。一要理顺稽核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垂直和相对独立的内部稽核体系,通过引进先进的稽核审计理念和技术,不断提高稽核人员的综合素质。二要健全审计稽核制度和稽核规则,建立稽核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有效信息共享机制,加快研制、完善预防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对操作风险实施动态管理,采取量化管理和模型化管理手段,运用回归分析、非线性模型、经济函数模型来衡量风险,让监督部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三要加强关健岗位监察,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事实证明,操作风险主要出现在一些要害部门和关健岗位,加强对关健岗位的控制是操作风险的防范重点。对此,要制定多层次的内部控制考核制度,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量化考核,加强业务过程监控,前移操作风险控制关口。同时,要重视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管,因为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掌握着人、财、物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内外勾结的情形,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一般员工。四要严格稽核整改要求,强化稽核部门权威。对因违章操作而带来的风险,要严格责任追究,从严处罚。另外,要加强对员工行为有效监督,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建立和落实对员工行为排查制度,明确具体操作程序和规定,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进行处理。

6.充电桩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篇六

充电桩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政策体制风险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政策和体制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它是一个标准,是一条线,政府划了这条线就是为了规范行业,能达到规范线以上的企业自然就具有了避免政策风险的优势,如果达不到政策所要求的那些企业自然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政策标准线就是一种挑战,是一种风险。

充电桩行业的政策和体制风险根本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的政策和体制风险,具体如下几方面:

(一)政府补贴力度不如预期。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进,政府极有可能逐步降低甚至取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各种补贴政策。目前看,政府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占据新能源汽车售价的30%-60%之间,如果政府减少甚至取消补贴政策,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将大大高于普通汽车的售价,超过普通人的支付能力,从而必将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进而间接影响充电桩行业的发展。

(二)线城市汽车上牌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影响。

大部分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对新能源汽车都采取免费申请牌照或者新能源汽车单独摇号的规定,相比普通汽车的摇号中签率,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非常大。一旦上述一线城市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牌照申请政策,必将影响上述城市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三)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政策有可能让一部分新能源汽车电池厂商出局。目前,政策对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动力型电池分能量型和功率型,其中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3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0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功率型单体电池功率密度≥3000W/kg,电池组功率密度≥2100W/kg,循环寿命≥2000次(其中电动自行车用电池组≥1000次,电动工具用电池组≥5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如果未来政策对单体电池的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会减少目前电池供应商的数量,电池供应的减少也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进而间接影响充电桩行业的发展。

二、经济波动风险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汽车产业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具有较强相关性,属于周期性行业。新能源汽车属于汽车行业的一个分支,同样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具有较强相关性,属于周期性行业。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变动较为敏感,盈利能力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

一旦未来中国经济出现增速放缓迹象或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甚至出现经济硬着陆风险的话,必将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进而间接影响我国智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三、原料价格风险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充电桩制造行业的原材料主要取决于电子和电气元器件的价格,供应商较多,供应充足,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和宏观经济周期状况。

四、市场竞争风险

充电桩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民营和国营资本进入,只是目前充电桩行业盈利模式不清晰,导致大量资本不敢大量进军充电桩行业。

一旦充电桩盈利模式清晰,必将导致大量资本和企业涌入,势必加剧充电桩行业的竞争格局。例如目前除了国家电网,中石化以外,包括特锐德、富电科技在内的一批与电力能源和充电技术设备相关的企业开始筹划布局充电桩市场。不过充电桩行业有一定的门槛壁垒减轻了这种风险。

五、营销竞争风险

充电桩产品的特殊性要求企业要把自己的产品销售给充电桩运营商,面对众多的充电桩生产企业,运营商的产品选择较多,因此运营商面对充电桩制造商的议价能力较高。

如果企业生产的充电桩产品质量不过硬,或者产品成本过高,将导致产品滞销的风险。同样对于自己运营充电桩的制造商来说,这方面的风险较低。

六、资金不足风险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资金不足风险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由于充电桩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行业,研发费用投入较大,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以支撑新产品开发,将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二)充电桩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市场接受度还不高,产品销售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存在存货变现风险。如果发生产成品及用以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积压,占用资金不能及时变现;因原材料采购缺少有序安排、材料库存阶段坏损、生产产品所需零部件之间的数量比率不准确、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缺少管理等原因而造成损失浪费资金沉淀,增加管理成本。这些都将导致资金不足风险。

(三)应收账款风险。大量赊销,为客户垫付相当数量的债权性资金,货款不能及时回收或超过预期还不能确认回收金额,形成坏账风险。同时产生债权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费用。这些也是资金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流动性风险。企业资产分布状况不合理,一方面流动资产内部应收账款与存货所占比率过大,货币资金及短期投资比率过小,企业日常支付能力弱、偿债能力低;另一方面,长期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重过大,企业资金整体周转速度缓慢,营运资金的运转吃紧,将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风险。

(五)由于充电桩行业属于高速成长行业,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如果资金跟不上,也将导致企业出现资金不足风险。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七、经营管理风险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如果企业对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潜力估计不足,将导致企业错过发展良机,从而失去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必然在行业竞争中丢失市场部分市场份额,从而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另外一方面,如果企业对充电桩行业发展过于乐观,企业扩张速度远远超过行业发展速度的话。那么将导致企业出现产品积压,从而占用企业大量资金,拖累企业发展步伐。

(二)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一旦创新失败,也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和不利后果。

(三)一旦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生产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高,产品销售不畅,将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7.制药行业基于风险评估的培训管理 篇七

关键词:风险,评估,培训,管理

0 引言

目前, 随着制药行业快速发展, 国内外制药法规不断更新完善, 制药行业最新的技术工艺革新层出不穷, 现代制药企业面临着的竞争日益加剧, 如何第一时间解读最新法规要求, 如何高效联接全球制药知识资源并快速共享, 如何创建高品质的具有成本效益的GMP解决方案并引领全球制药科技革新等问题迫在眉睫, 亟待解决。

制药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胜, 一定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 而培训与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必不可少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企业是否重视员工培训与开发可以预见其未来的竞争潜力。

1 制药行业基于风险的培训体系的建立

培训管理系统建立的目的是筹建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并有效分工, 将其贯彻企业全员培训理念。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培训管理中, 可以将培训流程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首先, 在制药行业中, 每个工作岗位的人员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1) 风险识别:该岗位可能发生什么错误? (2) 风险分析:哪些错误是不能接受的 (关键的) ? (3) 风险降低:需要哪些知识、经验和培训? (4) 结果输出:建立人员标准。 (5) 风险回顾:设定的标准是否能控制人员质量?

其次, 人力资源部需要定期核查和评估人员的差距: (1) 人员激励和发展计划, 会同各部门进行人员差距分析。 (2) 将人员差距汇总提交QA, 确定哪些是风险最大的差距。 (3) 对人员因素导致的偏差进行回顾分析。 (4) 起草评估报告, 归纳出实际的培训需求。

最后, QA应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建立更高的人员培训管理体系: (1) 风险识别:人员差距 (技能、知识、意识等) 。 (2) 风险分析:差距的危害分析。 (3) 风险评定:确定培训需求和制定培训计划。 (4) 风险降低:实施有效的培训 (培训师、培训方式方法) 。 (5) 结果输出:培训记录、报告。 (6) 风险评价和跟踪:培训效果调查和评估。

将如上流程代入ICH Q9风险评估程序, 就可得出基于风险评估的培训管理流程, 如图1所示。

2培训体系的构建

培训体系的构建如图2所示。

2.1培训管理系统

我国GMP (2010版) 关于人员培训的要求:培训要有具体的管理程序, 并有明确的人员或部门进行管理。具体的人员职责如表1所示。

2.2建立培训制度与流程

从培训的资源层面阐述培训制度, 包括以下几方面:

2.2.1讲师培训体系

(1) 建立科学的内部讲师选拔评价方法:讲师可以从制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部门或车间的技术骨干、具有一技之长的员工中选拔;

(2) 建立内部讲师培训制度:规范讲师队伍建设, 并使其掌握各种培训技能;

(3) 激励机制, 包括等级课酬、机会优先、淘汰机制。

2.2.2 员工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课程体系横向建设法:制药企业可将培训内容分为2类, 基础培训和针对性培训。因此, 员工课程体系建设可分为以下几类, 并据此可作为课程索引:

(1) 基础培训内容:企业介绍、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文件、卫生、变更管理、偏差管理、安全、设备操作规程。此类内容是一般性GMP要求、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的基本信息, 是制药企业员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适用于企业所有员工。

(2) 针对性培训内容:生产工艺、投诉和召回、分析方法验证、分析仪器操作、自检管理、特种操作、微生物知识。此类内容是具有专业操作、专业知识和特殊工种的资质培训, 适用于进行相关操作员工的培训。

课程体系纵向建设法:从动态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设置课程, 主要分为开发4个阶段:新员工引导培训课程、员工基础岗位技能培训课程、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课程、员工个人成长培训课程。

2.2.3培训资料库的建立

对于培训资料库应进行有效的管理, 建立详细的资料库目录, 通过多渠道方式收集、归类管理 (案例库、课件库、素材库) 、权限控制, 以便课程开发及企业员工的自我学习, 有助于内部知识分享及经验的传承、专业知识的沉淀。

2.2.4 企业员工培训档案管理

(1) 建立员工培训的培训学分制:按照培训课程的重要性拟定课程得分系数;按照岗位拟定培训积分要求。

(2) 建立详细的员工档案, 以此作为员工管理的依据。

2.3 培训体系建设之培训文件

培训的整个流程都需要有文件记录。培训的文件包括:培训教材、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培训记录、测试卷、培训总结等。

从培训的运作层面阐述培训流程, 包括以下几方面:

2.3.1 培训需求调查体系

我国GMP (2010版) 要求:培训的内容应与每个岗位的要求相适应。为满足GMP要求并避免培训工作的盲目性, 需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使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可通过以下3个层面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1) 组织层面:分析组织目前所处阶段绩效目标及重点问题, 确定企业目前阶段的培训方向、重点。企业GMP的导入与提升及发生重大生产、质量事故时的培训重点均有差异, 应保持培训重点与企业阶段性目标、重点的一致性。

(2) 工作层面:通过工作岗位说明等, 针对各岗位任职者技能、知识的分析, 确定员工在其岗位所需的培训。“岗位”的定义取决于工作内容和能力需要的差异性, 而不是企业岗位的设立。例如, 同为检验岗位, HPLC与HPGC检验员的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存在着差异。

(3) 员工层面:根据工作绩效标准对员工现有绩效水平及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分析, 确定其所需培训。必要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线生产操作人员、检验人员都是很重要的, 由于教育经历、个性差异等原因, 同一岗位的不同员工均有不同。培训需求确定是动态过程, 具有时效性, 员工与企业本身都在发展改变中, 需要不断识别变化并及时更新培训需求, 如文件更新、GMP检查缺陷项目的改进、人员岗位调动或升职等。

2.3.2 培训计划与预算

我国GMP (2010版) 要求:企业应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计划是企业实施培训的一个重要工具, 是企业针对特定时间段、项目或特定群体, 根据收集的培训需求, 结合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生产项目时间计划等所指定的年度项目培训的详细计划。

一个完善的培训计划包括以下几点:

(1)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的确定必须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和员工目前的素质水平, 制订培训学习的具体目标, 如增加知识、培养理解力、发展技能、形成态度、提高兴趣、形成价值观等;

(2) 培训对象: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操作者;

(3) 培训内容:基础培训内容、专业培训内容;

(4) 培训周期:企业需要设置涵盖所有培训内容的培训周期, 这样循环的周期培训可以保证员工得到持续的培训;

(5) 培训效果考核评估;

(6) 培训预算:按照职级切分:高层、中层和基层员工按照不同比例切分, 重点关注中层员工;按照岗位切分: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岗位、技术等级等要素, 配置和实施培训课程计划。

培训计划由专职培训管理人员统筹、监督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项目的确定不仅要关注“要员工学习的内容”, 更要关注“员工要学习的内容”, 如IT技能、语言技能等, 从而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使其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2.3.3 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2.3.3.1培训方式的选择

为了达到培训的综合效果, 拓宽培训的方式, 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有:课堂授课;e-Learning;专业组讨论;自学;参加专业机构的专项培训或研讨会;岗位实际操作学习。不同培训方式在不同情况下的培训效果是不同的, 因此需要首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等因素, 从而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使培训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2.3.3.2 培训活动的有效组织 (略)

2.3.3.3 培训效果评估

我国GMP (2010版) 规定: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岗位工作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 因此培训是增值过程, 需要对培训进行效果评估, 以确定其是否达到了增值的目的, 并为培训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目前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为柯氏评估法:

(1) 一级评估 (反应层面) :培训结束后向培训学员发放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是否合理、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得当、培训是否给自己一些启示、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以及对培训讲师进行评价等。此项工作由培训组织部门负责, 通常为完成培训时或结束1~2天内进行。

(2) 二级评估 (知识层面) :这一评估方式主要为了检查学员通过培训是否掌握了应会的知识和技能或态度是否有改观, 对于没有掌握或无改观者应再进行培训。培训结束1周内完成。此项工作由各公司各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负责, 培训讲师需负责培训考核的考评和阅卷工作。考核结果应汇总记录存档, 并作为培训改进的依据。

(3) 三级评估 (行为层面) :应于培训结束后开始的1~3个月内对其进行总体评估, 并做出具体分析 (共性分析) , 及时总结培训的有效性, 并结合结果做出相应调整。可结合绩效考核完成, 亦可采用访谈法访谈员工及部门负责人。此项工作由部门或直属主管通过观察进行评价, 通常以季度为节点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4) 四级评估 (效果层面) :通过培训是否对企业的经营效果产生影响, 结果层面的评估内容是企业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 可通过企业作为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情况来分类评价。

2.3.3.4 培训工作回顾

培训工作回顾主要以年度回顾方式进行, 包括在企业年度管理评审等场合进行。回顾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工作完成情况、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审核, 特别是企业负责人的认可, 以取得企业负责人及企业管理层对培训的理解与支持。

3 结语

培训组织架构是培训体系有效运作的基础, 内部讲师是培训体系的灵魂,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法是培训有效性、必要性的保证, 培训效果评估则实现了培训的持续改进, 这些要素都是构建制药业培训体系的关键。

8.对冲局部行业引起的系统性风险 篇八

我们不能孤立的看这个事件本身,宏观逻辑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是产能过剩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虽然这不是所有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但由于市场总市值中占比很大,且也与金融系统发生很大关联,因此也就提升了市场总体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叠加投资者参与和情绪的影响,市场上为数不少的参与者预期发生“危机-刺激”模式和投资思路。尽管我们的观点是,这种路径模式可能不会简单复制发生,但高度不确定本身就使得这部分参与者选择“看热闹”,从而致使市场指数显得惨淡。

那么如何对冲这种局部行业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其一是在市场高度的不确定性环境下,降低股票配置权重以减小对市场风险的整体暴露;其二是选择与传统行业离得越远的新兴行业,对冲上述风险。

具体地,新能源在近期持续从多方面发酵。海外投资与产业界中智能汽车概念兴起。一方面是汽车电子化,另一方面是汽车网络化。特斯拉继续保持较高回报率,获2013年度汽车技术奖,网络已覆盖全美。此外,各大传统汽车公司也在陆续开发新能源汽车,丰田计划到2015年间推出15款升级混动车,还将研制氢能源电池。最新数据也显示,13年中国新能源车增速40%。上周召开的能源工作会议中,政策目标明晰,以光伏为代表的各子行业均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光伏电站相关投资线索直接受到正面影响。虽然核能未有政策显著提及,但作为市场预期差最大的一个新能源子行业,不排除市场会有提前的预期和反映,实质的进展在年中及下半年有可能得到政策表态。同时,与新能源相对应的环保行业在相关设备制造、服务提供以及由此对行业产生的供给收缩影响也将持续发生。

那么避完风险后何时增加对市场的暴露?线索与观察维度同样有二。一是看经济。如果实体经济在偏紧的货币仍能保持平稳,甚至能超一定预期,市场很可能对信用事件引起的超跌空间进行扭转。当然,如果经济凸显加速滑落态势,这反而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系统性风险。年后的经济走势必须重视。二是央行的政策态度。我们判断这可能是更慢变化的一个变量。央行不太可能轻易转变其态度,2014年维持稳中偏紧的格局是大概率事件。但这不排除我们基于经济前景的判断,提前预判央行行为在边际上可能的变化,从而尽早为资产配置重新布局做准备。

9.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报告 篇九

http:///

一、风险投资概况

天使投资(Angels Invest)是指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而缺少自有资金的创业家进行创业,并承担创业中的高风险和享受创业成功后的高收益。或者说是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构思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可见,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在资金进入阶段、募资渠道、决策流程、投资理念及投后管理的风格方面均有所区别,但随着中国股权市场的发展趋于合理性,VC机构投资阶段不断前移,广义上,也将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均定义为风险投资。

(一)背景及发展历程 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风险投资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90年代初,搜狐、百度、腾讯纷纷获得风投基金注资。这些企业也是国内最初在资本助推下获得飞速成长的优质企业。随着国内GDP的不断提升带来的高净值个人增多,高净值个人以其丰富的资产存量及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对投资的风险偏好逐渐提升,也尝试着不动产、存款、股票以外的投资方式,并追求超高回报为最终目标,进入21世纪后,天使投资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天使投资的崛起,国内一级市场也逐渐呈现天使、VC、PE各司其职的格局,天使投资行业的发展也由过去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开始向机构化天使转变,天使投资、VC、PE之间的界限也渐渐模糊化。

(二)阶段环节

1、搜寻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可以来源于风险投资企业自行寻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不同的投资机构有着不同的投资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

(1)广撒网型:广撒网型的投资机构更注重投资的财务回报,他们并不能确定未来哪一个细分领域会引领整个行业,同时,也不能分辨出优势企业有哪些。因此,他们选择了广撒网的布局方式,投资足够多的企业。通过广撒网来分散投资风险,只要其中部分企业能够获得很好的回报,就会拉高整个投资的平均回报率。通常,风投经验不足的投资机构会采用该种方式。

(2)精耕作型:精耕作型的投资机构更注重投资成功的成就感。他们通常具有较好的产业背景、做过成功的企业,同时,对创业充满激情、愿意和创业者接触。他们希望将过去的产业背景、总结出的规律,可以应用到新的项目当中,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更看重帮助企业通过一个个陷阱、走向成功的成就感。

2、初步筛选 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风险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家交来的投资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次审查,并挑选出少数感兴趣者作进一步考察。

3、调查评估

风险投资机构会花大约六周到八周的时间对风险投资行业进行调研、研究。通过对行业生命周期、行业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成功关键因素、进入壁垒、上下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得出行业整体情况及发展趋势;通过对特定风险投资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共计、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调研,整合风险投资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比对分析,作出投资决定。

关于风险投资行业市场调研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核心内容: 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4、寻求共同出资者

风险投资者一般都会寻求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由多个投资机构共同投资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即联合投资,又被称为合投。合投突出体现在天使投资阶段。在美国,合投是天使投资行业的主流形式。美国有约75.6万天使投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着同等的投资机会,个人天使得到的投资机会往往很少。在过去的15年里,美国的天使投资人通过加入各种天使集团来获得优质的投资机会。根据 Angel Capital Association 的数据,美国的天使团体非常发达,有超过300家天使团体遍布各州,其中有半数以上的天使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天使投资协会,来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也促进天使投资相关政策的发展。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也愿意通过分享、合投来完成投资。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天使合投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分散风险。天使投资具有高风险的特性,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创办的 5 万家获得种子资金的公司,只有 600 家获得了风险投资。此外,根据投中研究院调研显示,中国只有约10%的天使投资项目可以得到后轮融资。因此,天使投资人通过合投可以用更少的资金投入更多感兴趣的领域,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第二,共享资源。天使投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相关人脉、资源可以帮助创业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比如,青松基金在手游领域具有较好的行业认知度和运营能力,如果青松基金作为某手游项目的投资人之一,那么其它参与合投的投资人就会比较踏实并且愿意跟投。目前,天使投资涉及的行业分布较广、细分领域较多,不同天使投资人的侧重点以及擅长领域各有不同,通过合投可以与不同领域的投资人共享资源。同时,通过与专业性较强的创业团队及投资人沟通,可增加自己对行业的把握度,储备行业能力,为以后在此领域内更大规模的投资做准备。

第三,资金放大效应。在天使投资的过程中,有的项目资金需求量较大,而单个投资人资金体量有限,通过合投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天使投资行业中,帮助创业企业成长。

5、协商谈判投资条件

一旦投、融资双方对项目的关键投资条件达成共识,作为牵头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就会起草一份“投资条款清单”,向企业家作出初步投资承诺。

6、最终交易

只要事实清楚,一致同意交易条件与细节,双方就可以签署最终交易文件,投资生效。

二、风险投资现状

从1985年我国中央政府颁布有关发展投资风险行业的政策开始,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强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化,风险投资在我国从萌芽阶段逐步发展,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时间,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从2004年发展至今,国内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风险投资业的高速发展。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最近几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高回报率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战略要地。

(一)投资规模

2012年我国风险投资各类机构已经达到1183家,比2011年增长了7.9%,其中风险投资企业就有942家,风险投资管理企业241家,当年募集资金136家,资本总量已经达到3312亿元。

2013年中国市场风险投资交易数量935起,披露交易额120.5亿美元。根据道琼斯风险资源的统计,2014年中国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55亿美元,创下该机构2006年开始统计这一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与此同时,国内天使投资也顺应了风险投资的趋势,2014年初至今,继续延续了2013年的活跃态势,投资案例数量和规模均保持增长态势。

从投资数量上看,据投中研究院根据公开披露信息统计,2014年至今共披露天使投资案例317起,总投资金额42.26亿元,投资规模已经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从单笔投资金额分布上看,2014年至今披露的317起天使投资案例中,大多数案例的投资金额在300万元以下(占案例总数的59.30%)。投资金额在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案例占比为21.11%,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案例占比为8.54%,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案例以及2000万元以上的案例均占比5.53%。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我国市场的风险投资项目、投资总金额量、单笔项目的投资金额逐年呈上涨趋势。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分布具备较强区域性和集中性特征,其中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福建、上海、江苏等经济发展较快的一级型城市与东部的沿海地区等。此外,近几年来,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创型企业的风险投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行业分布

1994年,中国互联网诞生,随后经历了三次创业热潮。第一次热潮是由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的创建开启,第二次创业热潮诞生了百度、阿里巴巴等展现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公司。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开放平台、云计算、社交加移动的应用使创业成本降到最低,产品周期不断缩短,推动创业活动进入新一轮发展热潮。

因此,在行业选择上,互联网、IT行业最受投资机构追捧,以天使投资为例,2014年初至今的投资案例数量占比分别为43%和33%,投资金额分别为22.9亿元和11.8亿元。此外,移动互联网、制造业、医疗健康等行业也受到了投资机构的关注。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在具体细分领域的选择上,投资机构根据自己的偏好及经验,有着不同的侧重。总体来说,O2O、教育、制造、物流、旅游、社交、互联网金融、电商、手游等细分领域均有投资机构涉及。特别是能够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细分领域,被投资机构一致看好。当然,多数投资机构也明确表示,自己在行业的选择上,不会单纯追求市场热点,盲目投资。而是通过深入的行业研究,以及自身经验的判断,挖掘出有价值的项目。

此外,对于完全不熟悉的领域,部分投资机构也会选择性参与,通过与该领域专业性较强的创始人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自己对行业的把握度,储备行业能力,为以后此领域内更大规模的投资做准备。

(三)地区分布

中国风险投资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见图1),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投资较为密集,反之,经济薄弱的地区投资相对较少。根据风险投资事件的数据库统计,中国主要的风险投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资投出地集中在北京、上海、香港、深圳4个城市及国外地区(见图1a)。其中,截至2014年中,北京的投出事件有749件,相对中心度为0.550,上海有420件,相对中心度为0.309,加上香港和深圳,前4位城市事件之和超过总数的90%(见表1)。国外地区则涉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瑞典、德国、瑞士、菲律宾9个国家的部分城市或地区。此外,余下的少量投出事件分布在苏州等少数几个城市。

从投入地来看,投资涉及的城市相对分散,但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3个城市,相对中心度分别为0.380、0.263和0.065,三者投入事件之和超过总数的70%(见图1b和表1)。同时,广州、南京、杭州、苏州、成都、福州、南通、西安、香港等城市的投入事件数量也较多。此外,国外地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投入事件涉及亚(韩国、日本、以色列)、欧(英国、俄罗斯)、美(加拿大、美国)洲等国家或地区。可见,中国的风险投资已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图1风险投资事件在中国城市的分布

(数据来源:财经研究2014年第4期)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数据来源:财经研究2014年第4期)

p> 综合投出和投入事件的两方面数据(见表2),可以发现:只有北京、上海和香港三个城市的投出数量大于投入数量,是中国风险投资的净投出地;而其他城市的投出事件数量均小于投入,是投资的净投入地;深圳、苏州、杭州、广州、南京、成都等城市的投入事件也多于投出事件,同样是主要的净投入地。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数据来源:财经研究2014年第4期)

我们进一步将投资事件数据采用软件绘制投资城市的网络关系图(见图2)。图2显示,北京和上海显然是中国风险投资网络中最核心的城市,两者之间的风险投资联系最密切,其他城市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北京和上海。比较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的主要投资地可以发现:北京的投资地大多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的城市;上海的投资地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而深圳的投资地则主要集中在云南、福建、江西等南方省份的城市;香港的投资地则相对比较分散,既有南方的城市,又有北方的城市。由于香港和深圳地理位置临近,加之政策环境的限制,两者事实上共同承担了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功能。当然,如果从各自的角度来看,两个城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导致风险投资事件总量上的分流现象。

图2 中国风险投资事件的城市网络

(数据来源:财经研究2014年第4期)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三、风险投资发展前景

今后十年被认为是中国风险投资“由弱到强”、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需要以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来正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期望在未来十年内中国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大国。

(一)环境分析

1.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1)国家政府作用方式将会出现变化

我国政府在风险投资中发挥作用的方法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政府从主办风险投资的市场角色将会转变成扶持和引导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角色,从直接参与转变成间接参与。其一,国家政府能够提供相应的财政保障作为非正式型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二,政府将会积极发挥主要的公共管理职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氛围和法律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弥补我国市场的自发性、滞后性和盲目性等缺陷。

(2)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扶持力度

根据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政府或将会在税收、利率、担保、法律保证及政府补贴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予以政策支持。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

在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美、日、欧盟等国政府为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均制定了优惠政策。我国已经加入世贸,为鼓励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向创业企业注资,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或将按照有关法律创造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如政策方面,国家层次,2012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发布的《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对天使投资给予了重点关注,明确表示支持天使投资发展,壮大天使投资人队伍。2014年1月,中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国人民银行会同科技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知识产权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出鼓励发展天使投资。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支持发展天使投资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天使投资机构备案为创业投资企业,享受相应扶持政策。2014年7月,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设立了创业投资基金专章,对创业投资基金做出特别规定。除了国家层面,地方各省市地区也陆续出台鼓励政策,如:2012年8月,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发布《江苏省关于鼓励和引导天使投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年7月,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上海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6月,海淀区金融办发布了《关于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各地方政府均已政策方式为风险投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社会保险资金与养老基金将会参与到风险投资中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中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在成熟发展情况下,可能会允许养老资金以一定比重参与到风险投资中,拓宽养老资金投资模式将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2.微观行业环境分析

2015 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VC/PE 募资规模大幅增长,人民币基金成为稳定主流;

2、VC/PE 投资极为活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强度大幅提高;

3、VC/PE 背景企业上市呈爆发性增长,上市成为机构主要退出方式;

可见,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增长态势未变,国民经济处于良性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的步伐也在加快推进。受这些因素影响,全国各地引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入风险投资的热情不断提高,中国内地 VC/PE 市场基金 募集出现大幅增长。

金地毯大数据中心根据2015年全国风投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人民币基金保持主流地位,募资热潮不减

2015 年完成募集的人民币基金共 217支,占完成募集的基金数量的 88.58%,人民币基金的募资规模达 2121.65 亿元,占新募集资本额的 63.43%,基金数量和规模比例都高于往年水平;完成募集的外币基金共 41 支,占完成募集的基金数量的 11.42%,外币基金 的募资 规模为 846.72 亿元,占新募资本额的 36.57%。

(2)非金融类企业与个人成募资主渠道

在来源于中国内地风险资本中,非金融类企业与个人投入的资金比例最高,分别占比27.63%、26.55%;排在第三位的是政府引导基金,占比 24.34%。可见,中国内地风险资本来源已经多元化,政府引导基金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金的融入,各非金融类企业和 个人都把闲置的资金投资到 VC/PE 行业中来。在来源于海外的风险资本中,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养老基金、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捐赠基金等)投入的资金比例最高,占新募集海外资本的 56.35%;其次是来自 FOF(即基金中的基金),占比 32.22%。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3)风险投资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投资风险组织结构主要有:国有独资型风险投资组织、国内企业建立的公司型机构、政府参股型风险组织、外商独资或合资型风险组织这四种类型。根据调查发现,中资型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外资型风险投资组织的平均资本量却比中资型机构多得多。

(4)IPO估值回归理性

自2012年11月至今,经历过IPO停摆,众多风投机构在退出之路上颇感头疼,但风险投资市场通过国家的政策而复苏是资本市场上一大喜讯。今年截至当下,已有15家拟上市公司拿到了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的批文。

IPO即将实质性开闸自然是所有投资机构最为喜闻乐见的事情,来自投中研究院的分析报告中显示,2016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持续推进,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注册制是市场化程度提高的结果,仍需等待相关法律确认。此外,退市机制也是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没有退市机制的约束,完全披露信息的企业进入股市,也缺乏一种自我监督的长效机制。因此,加快完善退出机制,淘汰达不到要求的上市公司,将有利于新股发行改革。

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认为,2016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新股发行节奏将逐步加快,上市公司股票不再是稀缺资源。在新的发行机制下,只要发行人将所有信息进行真实、全面披露后,由投资者自主决定是否投资发行人,并给出合理的上市定价,彻底打破核准制下无论企业好坏、发行定价高低,新股都会遭遇疯抢和恶炒的局面,新股发行“三高”现象有望得到有效抑制,在此背景下,也使得风投探寻项目时将把目光转向中早期项目,投资者在投资时也显得更加谨慎理智。

(二)关注方向

1.风险投资来源

多渠道资金来源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环节。建立健全投融资体制,就是要以建立“多方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为目标,发挥不同投资主体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市场化。

(1)借助资本市场,拓宽风险资本的来源

大力开拓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风险投资网络。积极引进国际风险投资,走内外并举之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来源过于单一,资金不足,没有形成产业规模。风险投资公司起步较晚,经验少,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应积极培养城乡居民的风险投资意识,培育风险投资主体,更多地吸收民间投资,让公共投资、机构、个人都愿意把钱交给风险投资机构,投向创业企业;另一方面,在保证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扩大商业保险公司保费的投资领域,用一定比例的资金介入风险投资领域,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本有限度地投向风险资本,形成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各种养老、保险基金等组成的资金来源渠道。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2)利用国家部分资源启动风险投资

充分利用国家部分资源,主要包括二个方面:①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存量的效用。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部分国有资产从现有企业中退出,将拍卖所得资金用于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或是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风险投资企业发展:②充分利用目前已经进行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如国家级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以及各地类似的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其中很多项目可以转化为风险投资对象。各级政府可以以此来吸引风险投资,并给予政策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3)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增强风险投资力

风险投资公司是专门向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研究开发资金,井可以从事一定融资、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进行风险投资。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发展一批风险投资公司。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①由开发银行出资成立官办风险投资公司,成为科技产业创业的政策性投融资扶持机构。②国家应鼓励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会同大中型企业和集团,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成立具有规模效益、科技含量高的实施股份制的风险投资公司,使之成为风险资本市场的主要资本形式。③将政府筹集到的风险投资基金的一部分,建立风险投资公司。

(4)创立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是属于高科技型产业的投资基金,实行“共同投资、专家经营、组合投资”的运作方式。它的经营方针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收益。风险投资基金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直接向社会发行并公开上市流通的风险投资基金。即通过发行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或受益证券凭证的方式,汇集社会投资者的分散资金,委托专门的风险投资管理机构进行各类对高风险投资企业的组合投资。②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这种基金是由中外双方有实力和资信的投资公司共同组成。这样,既有利于引进国外风险投资及管理运作的模式,也可以促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进我国风险投资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国内风险投资基金的操作水平。

2.运作机制

(1)强化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与选择机制

为了减少风险投资的风险程度,我国现致力于对投资项目严格把关。具体做法有:①通过科技界与金融界的结合,在风险投资机构汇集一批懂技术、懂金融的专门人才,并建立一套严格的项目评估、选择程序。②建立风险投资咨询管理公司和企业财务顾问公司等专业市场媒介机构,发挥其特色、评估投资项目的优势,将风险投资导入经过培育的有前途、有潜质的高科技企业。

(2)加快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完善风险资本的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对高风险同时又是高回报的科技项目进行投资,培植成功将其售出,收回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退出机制,就无法获得高增长阶段的高利润,无法补偿失败项目的损失。让风险投资卷入常规企业,风险投资的功能就丧失了。所以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应从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入手。建立可行的退出机制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建立并完善创业板市场。

目前我国政府借鉴国外风险投资的经验,推出我国自己的“二板市场”,即建立上市标准较低的专门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使风险投资公司能顺利收回资本投入新的风险项目。为防范金融风险,在建立“二板市场”之前,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主板市场,防止过度投机和“圈钱”行为的泛滥,为“二板市场”的筹建夯实基础。

3.人才

我国目前不仅缺乏这类精通风险运作的人才,而且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也不适合这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因此,培养专门的投资人才,已成为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当务之急。加快风险投资专门人培养,现我国采用多种渠道培养自己的风险投资家。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第一,在高等院校设置风险投资专业,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委托高校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采用送出去的办法,让一部分素质较好的人员直接去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学习,掌握实际操作规程。由于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涉及到无形资产的认定、技术股的评估、知识产权等具体问题,因此,关注与之配套的中介机构等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十分有必要。

4.并购

2015年三季度VC/PE通过IPO退出的平均账面回报率只有1.9倍,通过并购方式退出的平均回报率却达到了2.5倍。2015年全年,无论从额度还是数量,“并购”都已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而2015年也被投资界业内称为“并购元年”。“帮助企业IPO后再顺利退出,这是长期以来绝大部分VC/PE机构的首选退出方式。但随着IPO闸口的持续关闭,越来越多的风投转向并购。尤其是VC、天使,因为更多发力于早期投资,所以未来通过并购退出的趋势将尤为明显。”昨日,重庆三屋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顾问任贞樽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PE为例,PE选择进入的企业本身已经达到一定规模。这种成熟优质的企业一旦出现,必有无数机构追捧导致其估值居高不下。而这些PE的目的也十分简单,就是希望通过上市后企业股票的增值,能够得以高价退出。但因为企业身价过高,所以它的退出回报率也相当有限。”任贞樽告诉商报记者。

在他看来,在已成功IPO的企业无法带给投资机构较为可观的回报率情况下,PE/VC转向并购退出,更多的是回归到企业本身价值的发掘上来。尽管去年导致并购如此火爆的重要因素是缘于IPO的关闸,但昨日业内多位投资者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都认为,2016年,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正逐步寻求多样化的退出方式,以并购、股权转让为代表的退出方式将成为继IPO之后风投的重要选择,这也是市场发展的。

(三)关注领域 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在投资市场行业关注趋势方面,早期投资机构更加关注2015年开始升温的文化产业、企业级服务、消费升级概念、先进制造业,如智能硬件等。许多投资机构在2015年已然开始布局及深入研究上述行业。而在2016年中国早期投资市场将持续投资这些正处于急速升温期的行业。根据金地毯大数据中心走访调研,总结出中国天使投资在2016年将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企业服务、及娱乐传媒行业。这些也在万志荟关注投资范围之内,此外TMT、新材料、大健康、教育等也是风险投资重点关注的领域。

1.移动互联网将持续走热

在过去的一年里,数以万计的创业者投身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浪潮中,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发力推出相关应用,抢占用户的手机桌面。来自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产值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达到2450.4亿元,同比增长93.1%。与此同时,并购、收购、融资等案例也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频频出现。据商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关于移动互联网的资本交易数量已突破了百起。“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的相关项目在明年也将继续成为投资机构的热门首选。

在金地毯大数据中心看来,2016年互联网市场政策推动将带给移动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机会与容量。他认为在现阶段,除开巨头们外,大部分移动互联网企业普遍都是规模小、资产偏轻,IPO可能性较低,但其成长性又相对较好。风投进入类似企业后首先要培育它成长壮大,三五年后才能考虑退出问题,这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投资周期显得过长。而随着新三板的正式扩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投的退出渠道都可以通过新三板得以实行,两者一经结合,加之企业本身在移动互联网的细分领域中具有颇高的成长性,那么投资者或将抛开此前的重重顾虑,加重该行业里的投资比例。

2.手游热持续但增速减缓 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2015年在中国的二级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只要有股票同手游企业搭上关系,接下来几个交易日肯定连续涨停。“手游行业已有了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它的热度在去年达到高峰。经过2015年的优胜劣汰,今年市面上的手游质量会越来越好,其投资价值不可低估。”重庆泰豪渝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张晓东说。而艾媒咨询集团董事长CEO张毅也明确表示,2016年手游企业的投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正大动梦科技运营总监杨飞昨日告诉商报记者:“去年公司研发的手机游戏超过了40个,目前正通过接入第三方平台推广手游。去年年底已成功接入了中国移动的游戏基地,现在正在与中国电信的炫彩互动进行洽谈。2016年,动梦还将持续向手游研发方面发力。”大石创投副总裁戴伟国认为,由于2015年有太多手游公司相继投入市场,无论是团队还是游戏,在市场上已形成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手游在2016年的热度仍旧持续,但想再如去年那样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几乎不可能。张晓东推测,手游是一个更新换代极快的行业,所以今年该行业会持续发展,但投资者的眼光会随之提高,态度也将越发谨慎,手游的投资热度或将相应下降。

3.传统行业携手互联网转型

在2015年,尽管新兴行业备受投资者们的关注,但他们的目光仍未离开诸多传统行业。来自重庆市科技创业投资协会的《2015重庆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在重庆地区,尽管近两年来IT、电信、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等领域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但纵观近6年获得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最受风投关注的依然是制造业、化工、汽车工业、医药医疗等传统行业。“传统的制造加工一定是走下坡路的,这样的行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力廉价,技术含量低,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以环保节能为例,只要抓住了高精尖技术,也将成为我们重点观察的行业项目。”重庆泰豪渝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张晓东向商报记者坦言。

对于正热衷于高精尖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们而言,传统行业似乎已显得有些“过时”。金地毯大数据中心

http:///

但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传统行业所能呈现的潜力却是任何投资机构都不可轻视的。伴随着近年来不少传统行业与新兴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结合以实现转型升级,或将成为2016年新趋势。“O2O相关项目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互联网带动传统产业“触电”升级,这将是大势所趋。”大石创投副总裁戴伟国表示。而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靳海涛也表示,十分看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这一趋势会给互联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并且让互联网行业实现多点盈利,不再局限于传统互联网的单一营收途径。

4.绿色科学技术行业

现阶段,在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和推动作用下,生物和高新材料行业、各种洁净资源能源研发技术的绿色项目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家风险投资行业的重点项目。此外,民间资本会在今后的风险投资行业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成为风险投资资本中较为活跃的部分。

5.共享经济

刚刚过去的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发展共享经济”,共享经济被正式列入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也成为了各大媒体年终盘点的热点之一。目前,全球市值飙升最快的公司如Uber、Lyft、Airbnb、滴滴出行、Relayrides、Lendingclub等,都是共享经济催生出的新一代独角兽公司。共享经济在中国落地开花,催生了大批房屋共享、汽车共享等模式的疯长,也是未来风险投资资本投入的方向。

上一篇:班级风采新闻稿下一篇:压铸车间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