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2024-08-12

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精选12篇)

1.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篇一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

针对我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立足村情提出了“找准优势定路子,立足实际上项目,能工则工,宜农则农,依托市场,多途径、多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多业并举“,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努力方向。实行“目标考核以完成经济指标为主,经济指标以村集体经济为主”的“双为主”制度,强化村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责任,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常抓不懈。

二、创新机制,拓宽渠道,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举

措。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所有村两委成员实行“同目标、同考核、同奖惩“的招商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改善项目质量,增强村发展后劲。探索多元化、多样化、多业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着力在开发资源、盘活资产、严管资金上下功夫。对荒地、荒水、荒滩等“三荒”农村集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统一发包或出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团结班子,优化设置,提供村集体经济发展组织保障。探索“村居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等模式,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龙头引领作用。大力开展“村干部进企业帮办,企业主进两委帮扶”“双进双帮”活动,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既把村干部培养成发展经济的行家里手,又把企业主培养成“双强”村干部。

2.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篇二

1 2015年常熟市南片区村级经济发展概况

常熟市南片区包括虞山镇莫城区和辛庄镇两个区域。

莫城区2015年村级经济总收入8 672.73万元。包括 (1) 经营收入6 498.36万元, 占75%, 其中房屋租赁3 042.49万元;土地租赁2 081.42万元;其他1374.45万元。 (2) 补助收入362.78万元, 占4%, 其中财政转移支付16.28万元。 (3) 其他收入1 811.59万元, 占21%, 其中利息收入430.98万元, 征地补偿费村集体留成1 232.00万元, 其他148.61万元。

辛庄镇2015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合计14 971万元。包括 (1) 发包及上交收入8 761.00万元, 占59%。 (2) 补助收入1 180.20万元, 占8%。 (3) 投资收益748.6万元, 占5%。 (4) 其他收入4 281.20万元, 占28%。

数据显示, 常熟南片村级经济仍以土地经济为主。主要依托:村办企业的上交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征地补偿收入、土地租赁收入 (含标准厂房租赁等) 、往年村级收入结余再投资收益 (以保本项目为主) 、省市县镇四级财政拨款等。这些收入中需支出村管理费用, 干部工资及社保、全村合作医疗保险费、公用公益事业费、税金、固定资产折旧等, 上述支出平均每村每年约280万元。所余下的还要用于“分红”和发年末红包。在常熟富裕村中, 南部片区占比并不高, 甚至有些南部村因发展不理想, 曾列入市政府财政扶助村、镇级经济薄弱村, 成为市镇乡重点“扶贫脱困”对象。

2 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剖析

2.1 指导思想僵化, 固守原有发展模式

村民富不富, 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 要看“领头羊”。村级经济是否能持续发展主要看村干部指导思想能否与时俱进。常熟南片区靠近常熟服装城, 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崛起的新农村, 但近年来村级经济发展思路保守, 村官少作为, 甚至不作为, 靠出租土地、厂房和存款利息过日子, 当村级标准厂房出现区域产能过剩、无人租用的状况时, 村官们只是以一降再降租金来应对, 这直接影响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2 村干部薪酬向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看齐

经初步统计, 莫城、辛庄区域村干部2015的年薪平均5万元左右。有“官职”的村官可到年薪7~8万元。而2016年常熟最低工资标准为1 820元/月, 计21 840元/年。村干部每年的薪酬和社保等费用就达百万, 这对经济薄弱村来说, 是难于承受的。

2.3 村民存在小农思想, 持续发展意识淡薄

某些村民基于自身利益考虑, 形成村内帮派, 以分享改革红利为借口, 迫使行政村每年对村民进行雷打不动的“分红”, 削弱了村级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 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2.4 对经济大环境的改变缺少有效应对措施

因受国家互联网+导向的影响, 原有的实体服装产业持续低迷, 部分企业放款资金无法回笼, 标准厂房租赁的收入也常有拖欠, 导致农民工工钱无法兑现。加上一些不诚信服装老板, 眼看资金崩盘, 玩人间蒸发。市政府从保护外来民工出发, 要求村集体作为厂房出租的房东, 履行连带义务, 而赔偿农民工工钱的资金, 正是村级收入。

3 先进示范村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启发

近年来, 常熟市先后涌现出以梦兰村、蒋巷村、康博村、中泾村、新厍村等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发展示范村、村级经济百强村、新农村发展示范村。其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值得南片区借鉴学习。

3.1 一村壮大一家村办强企

例如, 梦兰村的梦兰集团侧重家纺, 之后向自主研发高科技芯片拓展, 逐步发展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操作系统计算机———龙芯电脑。康博村依托世界服装名牌波司登集团, 实现村级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年翻一番。

3.2 一村紧扣一个发展主题

例如, 蒋巷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一手抓农业高产高效, 一手抓工业繁荣发家, 实现了工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的良好态势, 在“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思路下, 全村一、二、三产业均得到持续发展, 全村300多名劳动力全部在本村实现就业。

3.3 一村做大做强一个特色产业。

例如, 新厍村地处204国道青墩塘路常熟市三环路交界处, 区域内建有大型汽配城、汽车市场和家居生活广场。新厍村紧紧抓住汽车零配件、4S店品牌推广, 做大做强房东经济。2015年底村级固定资产2 780万元, 村民人均年收入29 800元。

4 南片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鉴于实体服装企业不景气的现实, 常熟南片区借助房东经济的发展策略受阻。笔者结合多年乡村工作的经验, 提出以下建议:

4.1 利用村级标准厂房开设南片区服装纺织电子商务产业园

从承接服装城的溢出效应出发, 注重现有服装实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将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为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平台运行为核心, 以服装企业总部集聚为基础、以服装创意设计为特色、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的现代纺织服装服务业集聚区。

4.2 村级集体抱团发展, 异地投资

村级经济各有特色, 互相补充, 建议整合资源, 通过科学分析论证, 对热点区域进行合作开发投资, 收益可按投资额分成。同时也可联合基金理财公司,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进行有益的投资探索。

4.3 通过财政补助, 进行宜居乡村、康居乡村的建设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企业的关键, 只有完善农业设施, 如道路硬化、环境绿化, 夜间亮化、河道疏浚等, 才能吸引城市资金及技术向“三农”转移,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才能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归属感, 激发村民参与农村改革、农业建设、农民致富的热情, 凝聚集体智慧, 群策群力,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4.4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

在农村普及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 使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及素质教育体系化、全面化, 培养一批批具备较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不仅能使农民工就业更稳定, 收入有保障, 而且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善于利用科技带动生产, 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 促使经济飞速发展。

摘要:结合村级工作实践, 以常熟市南片区为例, 在分析村级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 剖析了其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并从先进示范村持续发展的经验中受到启发, 提出了南片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苏南农村,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现代妇女 (下旬) , 2013 (10) .

[2]辜方.新农村视野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创新[J].农业经济, 2013 (07) .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我见 篇三

一、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制约和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政社不分,其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主体不明、责权不清,其管理缺乏相应的法理依据,再加上经费无保障、队伍不稳定,管理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受到限制。

(二)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宽松,村级负担较重。有的地方随意转嫁行政事务,甚至仍然向村民乱收费、乱摊派,增加了村级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上下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管理法规,管理约束乏力,非生产性支出居高不下,招待费、租车费有增无减,村干部人数偏多,人浮于事,有的地方将专职支委、村民委员会委员也列入误工补助干部行列,加重了集体负担。

(三)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渠道不宽广。目前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收入,资产经营方式以承包经营为主,经营方式单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的增长,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集体增收越来越难。

(四)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到位。近年来,尽管中央及省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财政、信贷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相关政策、要求难以落实到位,个别地方截留挪用上级扶持资金现象时有发生,惠农政策执行中缩水走样的问题依然存在,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持。

(五)村干部队伍素质与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求不适应。由于待遇偏低,上交任务沉重,村干部队伍极不稳定,有的村甚至一年一换负责人。村干部普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创新发展能力较弱,“等、靠、要”思想严重。守摊子、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者大有人在,村级缺乏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创新的领头人,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迫切性。笔者认为,要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不利因素,解决发展瓶颈,完善创新相关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顺应形势,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要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政社分离,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市场主体地位,成为经营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集体现有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抵押、融资、盘活,变“死资产”为“活资金”,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同时,要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农经中心)职权,树立管理权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改变目前职能部门有职无权,都管都不管的状态,把农村集体经济纳入依法管理、正常有序的轨道。切实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来源,调动人员积极性,提升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选优配强,完善经济发展“带头人”培育机制。要在能人、大户、致富能手、企业主中选优配强村“带头人”,实行能人治村,发挥其聪明才智,借助其经营管理经验,找准发展路子,解决发展无方的问题。要加强村干部培训,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三)开拓创新,健全发展集体经济多重机制。

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强化领导,严格奖惩,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对镇、村的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奖罚分明,使基层有压力,有动力,上下一体,共同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积极拓宽发展路径,探索集体经济实现的多重方式,努力增加集体收入。进一步规范村级合同发包,坚持民主议标,公开招标,使集体资源、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搞好为农服务,增加集体劳务与服务收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有效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带头领办如土地股份、农机等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服务合作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

三是健全经济薄弱村帮扶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采取区、镇部门结对帮扶的形式,派员到村,理清发展思路,开展技术指导,提供资金、信贷支持,化解发展难题,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输血”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同时要坚决取消一切向集体的乱收费、乱摊派,不能让村集体经济再因“抽血”而“贫血”,切实保护集体经济利益。

四是健全村级债务监控机制。建立健全新增债务申报制度和新增不良债务追究制度。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搞超前消费。对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确需举债的,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审批后方可实施。对擅自举债、增加村集体不良债务的,谁举债,谁负责。遏制村级不良债务上升的势头。同时要千方百计通过债权债务互抵、盘活闲置资产、对上争取等方式,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使村集体卸下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四)多措并举,强化发展集体经济扶持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村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做到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转移支付资金,确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足额到位。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下村,实行项目化管理,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要整合发改委、扶贫、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产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等,形成合力,优先安排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外在动力。

二是加大土地政策支持。通过村庄撤并,集中居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调整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符合规划和建设要求的建设用地,给予及时办理建设用地使用证,允许其对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改造,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经营,使村级集体收益实现方式多样化。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利率优惠、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到农村开展信贷业务,积极开发和推广“三农”金融产品,放宽涉农资产抵押限制,增加对村集体信贷投放。有效破解发展资金瓶颈,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农村稳定和谐发展,全面奔小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农经服务中心、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农工办)

责任编辑:欣闻

4.村级集体经济亟待发展壮大 篇四

作者:郝治中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对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但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仍比较薄弱,尚存诸多问题亟待破解。主要表现为: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相当严重,由于人多地少,务农收入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留守农村的大多为妇女、儿童及老人,被戏称为“386199部队”。从调查情况看,村两委班子成员普遍存在结构欠佳的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部分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企业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敢于担当的魄力。

二是村级经济发展不够平衡。由于受管理水平、区位优势、基础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位置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村,依靠城镇建设和工商业发展,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干部精神状态良好,管理协调工作到位,发展氛围浓,服务能力强。而区位和资源优势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村,村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于兴办,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难以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是村级资产经营管理不善。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经营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村集体鱼塘、林场、零星土地等资源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部分村尚未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够,非生产性支出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挥霍浪费村级资金,群众颇有微词。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服务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需强化措施,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 1.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一方面,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应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传经送宝”等方式,增强村干部引领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提高村干部和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注重把那些懂经济、善管理、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选进班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基地,对村干部和农村能人进行分期分批轮训,举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题讲座,增强村干部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发展村集体经济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一村一策,稳步推进。对区位一般、资源较少的村,重点发展多种经营基地,走产业兴村之路,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优势,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等,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积极创办或参与组建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产供销服务,为龙头企业提供引导农民生产和产品收购服务,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在帮助农民增收中增加村集体收入;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的村,重点发展产销合作组织,兴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走商贸流通兴村之路。立足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人力、区位等优势,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兴建厂房、商业用房、市场基础设施,对外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本运作、土地营运、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和农业资源开发公司、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收等发展途径,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型、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物业服务型、资产营运型、合作服务型等多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认真开展村级“三资”清理,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及各类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清查。以农村“三资”清理为抓手,推行“三制”管理,着力盘活农村“三资”存量。一是资金管理推行专户储存制。各乡镇依托财政所,成立农村三资服务中心,对村级财务进行委托代理,实行会计电算化。在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础上,不论村级资金来自哪种渠道,一律进入专户储存,先申报再使用。村级资金及账务全部移交服务中心,各村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办理村级财务收支业务。为防止村集体资金被平调、挪用,分别为各村开设资金储存专户,取款时必须加盖村委会公章、村主任及财政统管会计印章后,才能从银行提取现金,确保镇、村两级相互制约,切实取信于民。各村需要支付款项时,先填写村集体用款申报单,据实写清支出项目及金额,经乡镇分管领导审批,方可办理拨付手续。对村级备用金实行报账拨补的办法,确保村级基本支出需要。二是资产管理推行台账登记制。清理盘点村级资产,建立资产登记台账,每年至少对村级资产进行一次盘库,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三是资源管理推行公开竞标制。对村集体机动地发包租赁、建设工程发包、闲置资产处置等,全部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拍卖所得用以偿还村级债务或建设公益项目。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综合考虑村级债务、村集体收入等经济状况,确定一定比例的经济薄弱村,在项目申报和实施上给予政策倾斜。一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重点支持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价值。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支持农副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水平。建立激励机制,从农业专项资金中安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村予以奖励。二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级公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方便农民出行,促进市场流通。扩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覆盖范围,着力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基层财政按标准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布点,严格审核把关,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支持村庄整治,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优先考虑村级经济薄弱村。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作用,引导村级投工投劳兴办公益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强村集体的凝聚力。三是提高村级运转保障水平。加大对村级基本运转经费投入力度,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村级转移支付资金,逐步提高村级运转保障水平。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切实落实农村特困残疾人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离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重点贫困村补助、村卫生室建设等财政扶持政策,落实村支部书记补贴政策,逐步将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经费纳入县(市、区)财政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四是确保涉农资金落到实处。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乡财县管改革,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向乡镇延伸,规范财政资金运行,堵塞管理漏洞。重大项目资金严格实行报账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发挥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的优势,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确保各项涉农资金落到实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5.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建设 篇五

**市现有361个行政村,2005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2339万元,村均32万元,其中可支配收入8390万元,村均22万元。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途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1、科学分类,明确扶持重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项长期性的工作,是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同各村的发展条件、发展潜力相结合,突出工作准对性。我们把全市行政村分为欠发达村、较发达村、发达村三类,因村制宜,采取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实行科学分类。为保证分类的科学性,对三种类型村的划分实行三年一定,动态式管理。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根据2005年度农村经济情况统计年报,将全市361个行政村划分为161个年可支配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78个年可支配收入在10—20万元的较发达村、122个年可支配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发达村,分别为总村数的45、22和33。

二是明确扶持重点。扶持的重点因村而异,对欠发达村的扶持,在财政每年安排运转扶持专项资金,保证正常运转的基础上重点是开辟收入来源;对较发达村的扶持,在稳定原收入基础上重点是挖掘增收渠道;对发达村的扶持,重点是在政策上确保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促进村集体加大投入,确保收入稳定持续增长。

三是开展全程管理。要求各乡镇(街道)根据所属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确保在“十一五”末村级集体经济形成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同时及时了解各种类型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挖掘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的作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欠发达村逐年减少的乡镇(街道),市财政的扶持资金一般不予减少,对欠发达村连年增加的乡镇(街道),市财政扶持资金一般不予增加。

2、多措并举,形成发展合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不同类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做到经营性资产抓创收、资源性资产抓开发、公益性资产抓管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确保集体组织运转扶持。对经济欠发达村,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实行专项补助,以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以2005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报为依据,对年可支配收入不足6万元的行政村,补足6万元;其余资金对6-10万元的行政村(包括已补足6万元的村),按补足10万元所需资金额度的一定比例实行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村干部的工资及日常运转费用。

二是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扶持。3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主要扶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行政村实施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明显带动作用的荒山(地)开发、农业基地建设、休闲农业发展、标准厂房建设、专业市场兴建、仓储加工设施建设等项目,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实际投资额的30-70给予补助。项目确定实行由乡镇(街道)统一代理申报、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审理许可的立项准入制度,目前已立项2007年项目75只。

三是部门企业结对联村扶持。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机耦合、合理流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开展了“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组织100家工商企业与100个行政村自愿结对、双向互动,目前100家工商企业已落实帮扶奖金4385万元;组织100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配套结对联系,通过班子带动、奖金援助和技术扶持等措施,促进欠发达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加强管理,确保运行有序。在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从管理上确保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一是修订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行为。根据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完善和出台了《**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关于切实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通知》、《**市村合作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市村级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市农经信息网络管理制度》等专项性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能和岗位责任,实行“谁失误,谁负责”、“谁出问题处理谁”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有效解决了村级财务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二是加强网络建设,优化监管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优势,加快网络建设,实行网上监管,提高监管水平。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中心机房,实现了市、乡镇二级联网,对村级财务实行网络化管理。市农林渔牧局按月、按季分别对各乡镇(街道)的结报做账进度、资金出借情

况进行网上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充分利用农经网络的优势,实施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网工程,目前已在12个乡镇(街道)的18个行政村安装了财务查询软件,实现了三级联网监管。

三是实施专项整治,提高监管绩效。在村级工程建设上,规定5000元以上的村级建设项目必须实行招投标管理,工程竣工之后按具体标的额度实行分级审计

制度。在大额资金管理上,对村级5000元以上的大额支出严格实行分级讨论、审核的规范程序;由乡镇(街道)会计代理服务站保管村预留银行印鉴一枚,对村级在提取银行存款时实行事前审核。在财务收支结报上,规定凡有收支等经济业务发生的村实行按旬结报制度;凡支出发生之后二个月内未能结报的票据,无特殊原因的一律不得再予审批报销。在债权债务管理上,采取得力措施,共计回收各类拖欠款3000多万元。建立了新增债务责任追究机制,严控举债搞建设行为。建立了村级债权债务化解与管理的考评机制,把加强债权管理作为考核乡村两级干部实绩和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

四是完善财务公开,强化监管民主。2006年我市在安装村级财务公开软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按月公开,及时准确地将村级财务向群众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目前全市已有21个乡镇(街道)339个村的财务实现了按月公开,占全市总村数的94。

二、初步成效

1、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以往全市有近三分之一的村因集体经济的薄弱而无法保证村干部的工资报酬,不仅挫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影响村组织的正常运转。现通过财政的运转扶持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全市已基本消灭了“村干部报酬无法兑现”的现状,保证了农村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2、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潜力。据统计测算,全市2007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扶持项目投入资金共计将达4450万元,预计通过项目建设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80万元,扶持村平均每村增加7.7万元。通过项目扶持所增加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市去年村集体总可支配收入的7。预计2007年可减少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经济欠发达村45个,占全市经济欠发达村总数的28,减少年收入在10至20万元的经济较发达村25个,占全市经济较发达村总数的32。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经济发达村将增加55个,占去年全市经济发达村总数的45。

3、提高了村级开支的合理性。通过强化监管,村级日常性非生产业务费开支渐趋减少,全市2006年村级集体非生产性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0,而公益性设施投入则比上年同期增加39,集体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逐步提高。2006年全市村一级共计实施建设工程项目950个,账面投入资金总额达6605万元,均实行招投标规范管理。全市全年共计审核退回不符合制度或有关规定的村级支出792万元,集体资金使用的规范性进一步增强。

6.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篇六

强化组织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级后进党组织定期分析研判、动态跟踪监管机制,开展村“两委”班子大研判、后进党组织大排查大整顿,调整村“两委”班子6人,排查村级后进党组织13个。围绕脱贫攻坚夏秋攻势,重点围绕兴办一批村办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培育一批以村民自治改革为核心的“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示范点、规范建设一批村级活动场所、预选培养一批村级后备干部“五个一”活动,切实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产业发展、村民自治中的组织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聚焦尽锐出战,激发脱贫攻坚原动力。坚持发挥组织优势,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干部人才下沉,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围绕“七个一”精准方略助推脱贫攻坚,以村为单位,统筹整合帮扶单位和部门帮扶干部、驻村干部、镇村干部、农村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组建村级脱贫攻坚专班。以组为网格单元,组建网格攻坚工作组,把帮扶干部和农村党员集结到脱贫攻坚最前沿,真正做到尽锐出战、全员出击,切实将攻坚阵地推进到各个村网格、深入到每家每户,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深到底的攻坚组织体系。同时,整合省、州、县农业专家资源,建立县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库,组建“镇党委副书记+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工+林业+水务”等专家和技术员组成的11支农业特色专家工作组,派驻各镇(乡、街道)开展技术巡回指导;选派77名技术专家定点联系服务全县69个贫困村现有主导产业,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缺乏技术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和信心。

发挥产业带动,增强脱贫攻坚支撑力。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以党建引领产业扶贫,以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机制,在拉关村建成毛南生态黑猪放养中心,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收益,与贫困群众签约,由贫困户自己买黑猪来喂养,喂养9个月后,合作社按20元每斤毛猪价向贫困户保价收购进行集中生态放养,实现村级党组织、贫困户多方受益良好发展态势,催生了“铛铛”工作法,既唤醒了党员党性意识,又敲响了一条致富产业链,更催生了群众自发自强的内生动力。甲茶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招商引资形式引进一家有多年百香果种植与经营经验广西企业入驻,通过土地流转示范种植并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贫困户发展种植1000亩百香果,带动合作社种植200亩。

★ 以案促改心得体会

★ 技术创新论文

★ 技术创新成果范文

★ 以案促改个人心得体会推荐

★ 以赛促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 以案促改专题党课资料

★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发展民族软件产业

★ 参观油田心得体会

★ 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体会

7.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篇七

兖州区辖406 个村, 1 738 个村民小组, 9.8 万农户, 38.4 万农业人口。截止2014 年底, 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8 313 万元, 村均144.2 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并存。通过调查, 兖州区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从收入构成来看, 村集体经营收入和发包上交收入占村级总收入的一半

2014 年, 全区村级集体收入10 943.6 万元, 其中村集体经营收入3 109.2 万元, 占总收入的28.4%;发包及上交收入2 987.9 万元, 占总收入的27.3%;投资收益15.5 万元, 占总收入的0.14%;补助收入1 892.7万元, 占总收入的17.3%;其他收入2 938.1 万元, 占总收入的26.8%。村集体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是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

1.2 从支出构成来看, 用于再生产的经营性支出占比较低, 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效率低下

2014年全区40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支出7 321.2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 278.4万元, 占总支出的31.1%;管理费用 (干部报酬、报刊费等) 1 738.8万元, 占总支出的23.7%;其他支出3 303.9万元, 占总支出的45.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用于管理费用等项目的支出比重过大, 未能有效利用收益资金促进集体经济的再生产。

1.3从空间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不平衡, 对区位因素依赖严重

全区406 个村中, 集体经济收入为0 的21 个, 占5.1% ;收入在1 万元以下的20 个, 占4.9% ;1~5 万元的111 个, 占27.3%;5~10 万元的72 个, 占17.7%;10~50 万元的129 个, 占31.7% ;50~100 万元的29个, 占7.1%;100 万元以上的24 个, 占5.9%。收入0~5 万的村主要分布地理位置较偏僻、资源较匮乏的地区, 其收入构成主要是财政转移性资金或部门补贴性资金, 通过自身经营获得的收入基本没有, 占到了全部村庄的32.2%;收入50 万以上的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靠近乡镇中心, 资源丰富、有招商引资企业的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对区位、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依赖较大。

2 兖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与制约因素分析

2.1 兖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雄厚、管理规范

2014 年兖州对全区406 个村进行了清产核资, 共清查核实各类资产10 亿元, 清查核实耕地、林地、四荒地、宅基地等各类资源总面积37 133hm2。通过资产清查、资源登记和财务清理, 明确权属, 建立台账, 初步掌握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 (农村集体“三资”) 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等情况, 做到了村集体资产家底清楚、产权明晰, 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规划, 高效利用资产, 全面加强监管打下良好工作基础。同时, 全面推行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及村委会公章由镇街代理服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2.2 兖州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

虽然兖州区发展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 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整体不强, 村级组织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还较多。

(1) 主观意识成为阻碍集体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调查发现, 村级带头人和党员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落后、意识弱化。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逐渐被村民淡忘, 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是认识不足, 认为现在大环境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 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 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 路子不宽, 想搞也搞不好;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 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 无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调查中还发现, 在集体经济发展上, 对上依赖思想严重, “等、靠、要”心理存在, 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还有, 村干部的工资水平低, 不能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 挫伤了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 兖州区只对村书记、村会计、专职计生主任进行了拨付, 且工资水平不高, 其他村两委人员和村小组长都有村自行解决, 通过交谈发现, 小组长的工资每年只有400~500 元, 造成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性不高。以上这些观念认识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严重挫伤,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严重懈怠。

(2) 发展的持续性不能保证。村两委班子更换频繁, 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长久心态。调研中有部分群众及村干部反映, 当选的村两委是第一年熟悉, 第二年规划, 第三年就又开始准备下一轮选举了, 根本没有落实的时间。班子成员重心的倾斜及班子的不稳定, 就造成了村级领导班子不重视发展集体经济的局面。再就是当前农村还有许多体制上的问题掣肘村集体经济发展。比如管理机制不灵活, 企业经营状况不能与个人收入挂钩;集体经济产权不清, 导致企业经营者不敢做大做强, 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另外, 缺乏人才支持也是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的重要因素。随着劳动力资源流动性的不断增强, 大多年轻人和有知识的人脱离了农村,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 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年龄较大, 知识老化, 缺乏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 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决策缺能人, 产业缺项目、生产缺技术的局面。

(3) 集体资产处置的无序性严重伤害集体活力。资源型资产存在无序租赁的现象。调查发现, 在一些稍偏远的村, 集体经济组织用于经营的资源性资产对外租期过长, 影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如一些镇街有些村干部在任职期间为了给村里修路或者增建公共设施, 一次性收取租金10~20 年, 使后任干部连正常开支都很难解决。有的甚至把集体资产卖掉花光, 严重影响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经营性资产存在闲置和流失现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出现了改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由于形势的需要, 有些发展比较好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逐步改制成为民营企业, 但资产评估不够规范, 村集体权益等不到保障, 集体股权占比过低;还有些发展缓慢或已经停产企业, 资产闲置和流失现象存在, 集体经济组织看似固定资产账目余额很大, 但多数是有账无物或账面价值大, 实际价值小。

(4) 上级扶持不够, 投入不足, 资金难筹。虽然有乡镇解决部分村干部工资和村办公经费且上级每年在农业、水利、“一事一议”等方面都有资金下拨, 但到了每个村的资金, 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有些农村建设项目的拨付不到总投资的20%。此外, 近年来, 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 贷款审批权限上收, 村级靠贷款办集体经济难度加大。

除去以上因素之外, 资源禀赋情况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较大。

3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

3.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激发村集体的内生活力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光靠外部输入, 不能解决持续性问题, 只有彻底激发村级发展的内生活力,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发展实力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一是要组建强而有力的村级班子。现有的农村干部队伍, 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学历低、公心不强、守本顾摊的情况, 要打破原有干部选用办法, 可以把在外工作的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 甚至可以从现有党政机关退休的领导干部引入到农村, 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 勤劳致富的能力, 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要加强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再培养和再教育。能够进入村级班子的人员, 在农村应该说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过专门化的培训, 任职后的结果可能是好人干不出好工作。因此, 要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系统化、理论化培训, 逐步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农村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打破农村干部收入的现状, 适当引入股份制企业的收入计算办法, 实行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

3.2 政府主导、镇村参与精心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政府主导, 村镇参与, 立足各村实际, 指导各村因地制宜, 制定规划, 选准路子, 切实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心中无目标、发展无门路”和畏难发愁的问题。按照农村集体所处区域位置进行分类指导。

3.3 加强监管,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 使其保值增值, 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难题。一段时间以来, 农村集体资产运行处于一种监管空白的状态, 不出事大家相安无事, 一旦出事, 就是无底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 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要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坚决杜绝一言堂, 可以试行公务卡制度。二是要制定和完善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奖励办法。在充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奖励办法。三是强化村民理财小组的民主监督作用。民主理财, 财务公开, 早已在农村实施, 但是从实施的效果看, 大部分的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要加强对村民理财小组的管理和培训, 增强其监管能力。四是转变经营模式, 适当引入外部资本, 不仅可以实现集体经济的做大做强, 而且可以利用外部资本的力量加强监管。

3.4 努力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外部氛围, 催生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强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设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奖励基金, 减免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服务实体的规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对部门政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进一步提高政策操作透明度, 确保资金配置的最优化;理清村级组织的财权和事权, 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切实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村镇集体经济组织以信用和联保的方式进行融资贷款, 有条件的可以将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债务转化为股权, 进一步激发多方力量投资农村、参与农村发展的活力。三是在项目建设中给予政策支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全力支持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增强发展后劲。

摘要: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坚持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对兖州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发展经验和发展弱势进行梳理, 对未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科学探讨。

8.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篇八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政策和资金投入,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同时村级财务管理状况备受群众关注,成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各级对农村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村财务管理实行“村账乡代管”,并不断制定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形成原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29

1 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村级财务管理部门多,权责不明确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经管站撤并到乡镇财政所,村级财务实行乡镇“双代理”,村级日常业务由财政所负责代理记账核算。同时为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县级部门也同时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管,在履职过程中存在重复交叉,缺位和越位现象。

1.2 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村级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年龄老化

一是村级财务实行乡镇“双代理”后,虽然解决了“村自管”模式下不规范问题,但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管理部门撤并到乡镇财政所,长期未进专业技术人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年龄偏大,且有的乡镇严重缺人,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一些地方村级财务管理相对被弱化。二是村干部注重日常村务,加之自身业务水平有限,忽视村级财务制度的执行。一些素质低,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拨到会计岗位上来。造成有的村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差,难以胜任工作的弊端,使会计核算间断,帐款移交不清,更谈不上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难度。

1.3 民主理财流于形式

一是有的村理财小组是由村主要干部确定,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二是有的村财务收支仍然由村干部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理财小组讨论,更轮不到村民理财代表的参议。三是由于有的村民和村民理财代表缺乏财经法规知识,不懂得看账和算账,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实不符。

1.4 财务核算不规范

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账相当不便。二是项目建设手续不齐全,报账不及时;开支手续不规范,开支票据要素签批、审核签批手续不完整,也有极少数白条入账现象;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监管不严。会计核算不及时,收入开支长期不报账,坐收坐支。三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村组帐务片片账、兜兜账现象存在,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齐全。

2 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2.1 管理体制不顺

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而没有明确乡镇组织的管理监督权,但是在目前普遍存在村民自治能力欠缺情况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和监管由县级以上多个部门抓,到了乡镇一般都由一个党委成员或政府领导分管,日常业务由财政所代理,审计工作也由财政所负责,越往下力量越薄弱,缺乏对村干部及村民进行必要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

2.2 民主管理不规范

一是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氛围不浓,有的村“一言堂”现象依然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流于形式;二是民主理财组织形同虚设,有名无实,有的长期不理财,失去监督作用;三是村级财务公开不到位、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完整、流于形式、群众看不懂,也不认可。

2.3 管理手段滞后

一是目前乡镇财政部门从事村级财务管理的干部年龄老化,近几年又未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靠经验,创新管理水平不够,业务管理停留在账面上;二是村级财务电算化监管运行质量不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监管手段、措施还应完善与加强。

3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对策建议

3.1 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规定

制度制定的再好,关键在执行。现阶段对村级财务管理已不缺制度,从制度管理层面,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负具体责任,财政、农业部门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日常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经管部门负责审计监督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开、公示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上,上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业务规范与指导,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村级财务日常代理工作;审计部门应强化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纪检部门应加大对村级财务违纪违规行为惩处力度;组织部门应对村级财务违纪行为进行组织人事处理;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无缝对接,制度执行难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对财政所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培训,使他们懂政策守纪律,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精通业务,进行会计电算化培训,使他们熟练操作,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强对村干部培训,使他们自觉遵守财务制度,能严格按制度执行,对各村财会人员选配,乡镇政府要会同乡镇财政所进行考察,不得任意调换财会人员,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

3.3 抓好基层民主建设,强化民主理财

一是抓好民主理财。加强对民主理财小组培训,使他们懂政策、懂财务制度,积极参加村级财务议事,正确合理行使决策权,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开展日常财务活动,否决不合理开支;二是搞好民主决策。对村民代表进行财务培训,使他们懂政策,积极参入村级财务管理,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三是规范财务公开。按时公开村集体财务收支与经济活动情况。财务公开内容要细要准,使群众都能看懂认可,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行使对村级财务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营造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3.4 完善监管手段,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一是在加大对乡镇财政所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县、乡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高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二是强化省、市、县、乡村集体“三资”平台建设,提高对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

9.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座谈会发言 篇九

乘势发展正当时

——AAA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汇报

中共AAA镇委员会

AAA镇地处XX东南部,面积192平方公里,辖7个村,1.6万人。全镇现有基层党组织38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32个,共有党员661名,镇内水电、林业、矿产、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我镇在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发村级集体经济筑牢党建根基,实现双向带动。

目前,我镇年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村1个,20万元以上的村1个,2-5万元村3个,2万元以下村2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成立组织,强化考核,明确职责。镇党委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专职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同志和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组,并要求各村也成立相应的组织。同时,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级工作的年终考核,将此项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并进一步明确了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村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村书记的第一责任。明确措施,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今年年初,县委出台了《XX县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我镇立足镇情,积极行动,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AAA镇农村集体经济五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帮扶举措、发展路径。我镇设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由镇财政每年安排启动资金30万元,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整合移民、扶贫、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项目资金,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发展集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摸清家底,强化管理。

首先,明确产权,规范运作。2013年6月,我镇用一个月的时间,逐村开展集体资产调查登记和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普查,特别是集体财产和资源,全面清理,造册登记,确权颁证,做到底数清、产权明。通过调查登记,发现有集体林场产权不明存在问题的村有2个(白水畈村、东流河村),有物业房产存在使用权纠纷的村有4个(AAA村、胡家河村、白水畈村、东流河村)。其次,对症下药,盘活资产。对调查出存在“三资”管理问题的村,镇党委成立有纪委牵头,林业站、农经站、司法所参加的工作组,集中时间进行清理,帮助村级捋顺关系、追回产权。白水畈村通过调解及司法程序,成功解决了1000亩林场多年的承包经营权属纠纷,为村级挽回损失近10万元,而后通过重新发包,每年为村级增收1万元。

三是一村一策,彰显特色。

盘活资源增收。我镇堆谷山村拥有二级水电站一座,原先村级经营成本高、效益低,通过招商,与岳西县黄尾镇彩虹瀑布景区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近40万元。下一步,该村将对电站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增资扩容,扩大收益,预计到2018年该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0万元。宋家河村村级林场6000亩,通过明晰村集体、村林场、农户三方股权及分配比例,大力发展杉木林抚育,每年拍卖采伐杉木1500立方,林场分成收入20多万元。借力旅游增收。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龙井河、别山湖两大景区的发展带动,我镇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已经登记注册的农家乐达70余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拟申报四星农家乐达14家。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56个,旅游观光采摘基地1处。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借力专项资金支撑,发展旅游综合服务成为我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高地。2016年我镇将投入200万元,实施堆谷山村旅游服务承接综合体开发项目。目前,堆谷山的游客接待中心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力争在12月底前动工。结合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支线建设,2016年将投入500万元,新建AAA村红色旅游纪念接待中心,进一步提升全镇旅游接待能力、质量。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宽村级集体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强化服务增收。胡家河村立足境内的铁矿及大理石加工企业等优势,通过场地租赁、积极为企业服务等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达2万元。投资物业增收。2015年,胡家河村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新建商业门面房6间,发展电子商务及农村淘宝,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近2万元。龙井冲村结合茶谷项目,拟投资200万元兴建旅游综合服务体,发展乡村旅馆,增加集体收入。该村凭借位于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桥头堡的优势,在快速通道建设期间,通过出租办公用房、集体土地出租建立沥青拌和站等方式,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近4万元。近日,该村抢抓龙井冲大桥通车在即的机遇,将在大桥码头建两处大型高架广告牌,通过广告位使用权拍卖出让直接为村级增收13.8万元。强弱联手,入股增收。抢抓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开通之机,宋家河村、白水畈村、AAA村、东流河村采用入股投资共同在宋家河古村茶栈处兴建快捷旅游宾馆,目前场地已经平整到位,2016年可建成使用,届时四村将按股权分配增收。

四是严格监督,确保实效。

市场化运作,严把程序关。在村级集体经济经营上,无论是出租,还是招商合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公开、公平、招投标等市场化规则进行,力求资产增效最大化,杜绝优亲厚友、损公肥私。审计监管,严把资金审核关。集体经济投资重大事项必须由全体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决定资金投向和使用,并报镇党委把关审核。每年年底,镇纪委还对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的使用开展专项审计,定期公布村集体经济账目,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严把资金使用关,为民服务。我镇宋家河村每年通过林场采伐,在采伐收入中拿出10余万元为群众购买新农合和新农保。我镇堆谷山村近十年来,利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自主修建的村村通水泥路有13条,近30公里。今年10月该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在村监委会的监督下,决定投入10万元在该村下阴排组修建桥梁一座,解决附近2个村民组近500余人的渡河安全问题。通过发展集体经济,真正实现了村级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双向发展目标。

10.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篇十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南京市财政局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和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一些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难以实现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保值增效和提高村集体自我发展与保障能力,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完善乡村治理的要求不相适应。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挖掘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巩固执政基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为探索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省综改办、省农委、省财政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农改办[2016]2号),根据《关于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通知》(苏农改办[2016]3号)要求,2016年,江苏省采取竞争性立项方式选择12个县(市)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高淳区列入全省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确定试点扶持项目30个,分布在30个行政村,其中:10个村重点探索村集体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经营,经营面积不低于800亩;8个村探索以物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3个村探索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2个村探索以混合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7个村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其它实现形式。

南京市高淳区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中,着力在构建集体经济发展长效增收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积极试点。认真贯彻试点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构建集体组织领办,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主要内容,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相互融合发展,开展综合服务,让全体村民受益的新型集体经济实体。采取市场化运作,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在试点中,把握好正确的导向,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集体所有。巩固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守不改变村集体产权性质,不损害村集体利益,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条底线”。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不同实践形式,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区实际情况,指导因村施策,采取多种形式,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五是坚持村为主导。“引导不强迫、坚持不包办”,以村集体为主导,自主决策,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集体和村民的双赢。六是坚持风险可控。准确把握中央和省试点精神要求,稳步推进确保风险可控。2017年12月,经省级考评验收合格,实现试点目标任务。

一、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为推动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省级财政资金补助30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补助500万元,用于该试点工作的开展。省级财政资金对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试点的每村补助200万元,共10个村,计2000万元;对其他类型试点的,每村补助50万元,共20个村,计1000万元。市级按照比例补助30个村500万元。

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专项资金的设立,进一步优化了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也为我市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支持。

1、专项资金申报扶持情况。2017年,经过区级评审、市级审定等程序,共对30个项目扶持了500万元,对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试点的和其他类型试点的村进行补助。

2、专项资金职能管理情况。农工委负责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入库并组织评审,财政局是专项资金的监管部门,对专项资金实施管理。

3、专项资金申报评审程序。

(1)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试点要求。本次试点以探索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和其他实现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主要内容。每个确定的试点县(市、区)扶持30个行政村,其中:选择10个村重点探索村集体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原则上经营面积不低于800亩。其他20个村根据村情可自行选择其他四种形式。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试点村,每村补助200万元,进行其他类型试点的村,苏南地区每村补助50万元。试点项目申报采取竞争性立项方式确定。

(2)组织专题培训,讲清政策要求。为使镇村能掌握项目申报要求,市、区财政局、农工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镇街分管领导、农经办负责人和项目申报村负责人参加培训,对试点项目内容、试点县村选择要求、补助标准和镇村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政策要求原原本本交给基层,便于镇村执行。按照省财政厅、省农委要求,组织30个村的党组织书记参加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业务培训班。

(3)严格把关,确保项目质量。相关村结合本村特色和资源优势,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申报。市、区委农工委、财政局组织人员对各村申报的项目逐一现场核实,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现场否决,要求镇街重新组织申报,并耐心讲解相关政策,同时,帮助相关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剖析项目的市场前景,客观分析项目收益,严把项目入口关,确保所有项目通过省级复核。经村级申报,镇街初审,区级筛选和审核,最终确定了区四种发展类型的项目:一是探索以资源有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主要是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和经济林果种植为主的农地股份合作社。砖墙镇四园村、漆桥镇茅山村、固城镇义保村、东坝镇和睦涧村和桠溪镇桥李村等10个村是典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经营模式。二是探索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主要是为水产养殖业服务的专业合作社、为粮食生产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和为高效农产品产销服务的专业合作社。三是探索以物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主要是在开发区内建设标准厂房、购置商业门面房和兴建村内标准厂房。四是以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阳江镇潦田村、桠溪镇穆家庄村和东坝镇青枫村等结合本村特色和区位优势,引入合作企业,开展混合经营试点,努力增加集体收入。

4、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市财政局、农工委根据项目合建设情况办理拨款手续。高淳区成立由区纪委牵头,区财政局、区委农工委、区审计局、区农业局组成的试点村财政补助资金专项审计督查领导小组,确保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三、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专项资金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1、为村级集体经济长效发展提供了新模式。高淳区的试点,立足于对本地农业资产资源的分析,因地制宜,紧扣高淳实际和现实需要,试点过程中总结出合作社带动型、企业带动型、电商带动型、股权+能人等模式,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有较强的可复制和操作性,具体生命力,在试点过程中也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企业和能人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形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汪贵伢任理事长的合作社成为国家级示范社和省劳模,帅丰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力更大,试点有效地带动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摸索出了水产饲料研发、推广和水产苗种培育养殖互动的良性发展路径。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试点村基础工作得到加强。高淳区10个土地合作模式试点项目共流转土地9968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4224亩、种植经济作物3306亩、水产及其它2438亩,建设仓储设施651㎡,购农机具203台套。项目投入资金2221.7万元,其中省级项目资金2000万元,自筹221.7万元,10个土地合作试点项目实现收益240万元左右。20个非土地合作经营试点项目共投入资金1958.44万,其中省级资金1000万元,村集体自筹958.44万元。其中物业型项目8个,自建标准厂房4010㎡、门面房800㎡,购置标房1550㎡、门面房533㎡;提供服务型项目3个;混合经营型项目2个;其它类型7个,实现收益120万元左右。通过30个村的试点,试点村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村集体资产得到明显增加,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得到明显增强。

3、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农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对村干部的依赖性特别大,而村干部又是一个流动性大的岗位,为避免因村级班子调整而对集体经济产生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针对村干部在技术、市场经营和工作时间上的缺陷和不足。在试点中采取“股权+能人”方式,通过设置股份,按股分红,明晰产权关系,构建村集体受益,村民受惠的新型模式。既减轻村干部发展经济的压力和不足,又培养了村干部的市场主体意识;既稳定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发挥了当地种养加能手的作用,为引导和培育职业农民提供了平台。

4、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整套经营管理制度。土地股份合作社实施村级集体统一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入股的土地分成几个片区,由专人分片包干负责管理,包干责任人与实绩挂钩,合作社实行统供、统培、统管、统销、统品牌,降低了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了附加值,同时各项目主体相应建立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财务核算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用工制度、仓储制度、奖惩机制、规范完善了合作社章程等,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闯市场的自信。

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2017年南京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包括项目设立、项目管理、项目绩效3个一级指标,组织实施、项目效益等9个二级指标, 实际完成量、完成及时率等16个三级指标,自评得分96分,情况如下:

1、项目立项。指标权值分数10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目标2个二级指标,立项规范、目标内容2个三级指标。项目立项符合当地实际,按照报省批复的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变更及时向省报备。根据村情选择资源有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实现形式,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此项自评得分满分10分。

2、项目管理。指标权值分数30分,包括项目管理、资金落实、资金分配、财务管理、组织实施5个二级指标,管理制度、资金到位、分配程序、管理制度、组织机构5个三级指标。其中,项目管理制度基本健全自评扣1分,财务管理制度基本健全自评扣1分,此项自评得分28分。

3、项目绩效。指标权值分数60分,包括项目产出、项目效益2个二级指标,实际完成量、完成及时率、验收合格率、成本节约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性、服务对象满意度9个三级指标。其中,社会效益自评扣1分, 可持续性自评扣1分,此项自评得分58分。

五、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思考建议

1、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仅靠村级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应当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引导更多的资源和要素向农村集聚,形成工农互动、城乡互动的共赢发展格局。要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通过金融引导基金、整合项目资金等举措,形成帮扶资金向经济薄弱村倾斜。要把政策与区级实际紧密结合,每一项政策都对应财政资金的运用,把握农村发展的短板与瓶颈,做实目标、做实思路、做实举措,看得准方向、把得住关键,实现政策资金用得活、效率高、效益好。

2、树立典型,引领发展。高淳是传统农业区,产业基础好,兼有生态休闲的资源特色和品牌效应,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其瓶颈主要是传统“统分结合、多层经营”体制下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应从建立集体领办、建立农业经营代言人的角度寻求突破。这方面,个别村已有了良好的探索,如东坝和睦涧村通过营销、品牌寻求突破;四园村积极拓展市场,与浙江相关企业对接,发展订单农业。

11.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篇十一

1 政府扶持

一方面对于资源相对贫乏,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村,区、镇两级政府不仅要提高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同时还要在税费的征收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另一方面,对于长期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工作的镇、村干部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干部为村集体创业致富的积极与能动性。

2 用好能人

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带头人很重要。村干部要从文化程度高,具有一定致富能力的科技带头人中选择,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一定要坚持选拔标准,以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作为遴选标准,尤其那些具有一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精神的人,一定要选进班子。

3 加强培训

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同时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增强村干部的法制观念。要使他们树立科学管理是第一位的理念。

4 挖掘优势

采取不同的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村级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开发集体经济。充分开发、利用村集体闲置资产,努力使其产生经济效益,保证村集体经济的经常性收入。例如村集体可以利用多余房屋,发展服务业,或出租多余房屋来收取租金,把它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经常性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

5 借助外力

12.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篇十二

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主要特点

2010年, 如东县237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867.69万元, 村均16.32万元, 而2009年村均为11万元, 同比增长32.6%。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有134个, 占总数的56.54%;10~20万元的村有20个, 占总数的8.44%;20~50万元的村有71个, 占总数的29.96%;50~100万元的村有8个, 占总数的3.38%;100万元以上的4个, 占总数的1.69%。其中, 有8个村没有村营收入。

不难看出,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但是, “百万元收入村”和经济“空壳村”的同时存在也反映出如东县村级集体收入缺乏固定收入来源, 发展后劲不足;村级公益事业等支出呈刚性增长, 村级不良负债不断攀升;区域发展不平衡明显, 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差距很大, 部分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不少村出现了“五难”现象, 即队伍难稳定、工作难开展、干群难协调、任务难完成、社会难稳定。另一方面, 由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相当数量村的村庄道路、环境卫生、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条件无法改善,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由此可见, 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任务, 如东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 农村经济实力也进一步增强。但是,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2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成因分析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经成为如东县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为此, 应正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统一思想认识, 切实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如东村集体经济薄弱主要原因在于:

2.1 观念守旧, 制约经济发展

在新形势下,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内在动力和外部扶持, 不少地方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对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足够的认识。有不少村具有很好的资源优势, 却没有很好的将其利用, 发展极为被动,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坐等上级给项目、给政策、给扶助, 村组干部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不积极探索本村的自身发展路子。由于受到地方财政实力的影响, 各村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投入严重不足。而市直各帮扶单位支持的资金大多是专款专用, 主要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很难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投入。

2.2 开源受制, 增收困难重重

如东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办法不多, 思路不广, 创新不足, 缺少村级经济增长亮点。全县总体来说, 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的村都是村级资产资源较多的村和一些渔业村, 收入来源基本是资产、资源性收益,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充分发掘潜力和优势。全县97个年村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 大多数地理位置偏僻, 自然资源匮乏, 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穷村, 发展缓慢的问题更加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3 机制不全, 管理有待加强

通过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离任审计、建立村财务监督小组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如东县村级财务和资产管理的机制正在开始建立, 但总体来说还不够完善, 尤其是在确保集体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上还没有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部分村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支配上没有严格履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个人做主, 随意性大, 导致难以发展壮大。

3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如东县发展规划, 2011年全县力争80%的行政村经营性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2012年, 所有行政村经营性年收入20万元以上, 30%的村达到30万元以上;到2015年, 所有行政村经营性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 50%的村要达到50万元以上。全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年增长12%以上。为此, 我们认为应认真研究对策, 培植典型, 总结经验, 通过“多予、放活、少取”,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1 开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主动探索新形势下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坚持因村制宜, 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富民强村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1.1 资本运营, 资产增值。

开展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 盘活有限的存量资产, 进一步摸清村级资产状况, 对村集体土地、校舍、房产等经营性实物资产进行排查, 坚持集体所有权和转让使用权, 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在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 抓住小城镇建设机遇, 开展闲置房屋出租、兴建商业用房。有条件的村充分利用集镇优势, 在符合集镇、村庄建设和土地规划的前提下, 围绕小城镇建设, 由镇统筹规划, 村筹资建设商业店面、专业市场、标准厂房等, 通过物业的租赁经营, 大力发展物业经济, 引导村级集体组织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产权租赁、物业回购、提供服务等形式, 兴建或购置物业房产, 增加物业、服务收入。

3.1.2 土地经营, 以地生财。

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而其基本前提就是土地相对集中。因而, 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基础上, 寻找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权有偿流动的前提下, 实行土地集中经营的新方式。积极发展合作经济, 鼓励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组建农副产品购销合作组织, 通过引导和服务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 发展设施栽培、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 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服务中获得经济收益。

3.1.3 项目兴业, 税收强村。

推进发展工业骨干村, 积极培育村级工业经济,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大做强村级经济。组织各村排查在外能人住处, 引导各村把“引凤还巢”、发展二三产业作为发展村级经济的重点, 统一规划, 集中开发, 在镇工业集中区兴办二三产业, 既节约利用土地, 又减轻了基础设施投入的压力。其次, 因地制宜培育经济特色村, 引导各村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路子,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

3.1.4 清收债权, 化解村债。

对村级债务进行梳理, 落实化债措施, 通过清欠来偿还债务, 镇村联动, 相对集中镇村人力, 集中时间, 突击清收, 有铲化解村级债务, 消化村级债务负担。存在村级债务的村要摸清村级债务的数量、结构和成因, 对不良债务要通过收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 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

3.2 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不能就事论事, 就村抓村, 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关心, 齐抓共管, 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扶持和保护。

3.2.1 用好用活国家政策。

灵活运用国家村庄规划的契机, 创造条件, 盘活土地, 进行整体开发。利用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集体林改等机遇, 乘势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兴办村集体农业项目。全县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 用于行政村建设有固定收益项目, 具体分配指标根据各镇 (区) 上报的项目确定

3.2.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各级财政安排相应的资金, 采取适当的形式, 支持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公共财政覆盖率, 相关部门建设项目和资金要向农村延伸和覆盖, 尤其要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倾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农业经营组织以及发展第三产业所需办理的各种证照, 工商部门免收除省、国家以外的规费。

3.2.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增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实力, 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 专门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放宽贷款抵押担保范围, 允许土地使用权益、机器设备、有价证券、注册商标和无形资产作为抵押品。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银行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扩大联保范围, 完善担保方式, 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 信贷资金安排要给予适当倾斜, 利率给予适当优惠, 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级财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应安排一定的贷款扶持发展集体经济, 税务、工商等部门在税收、工商管理上, 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要按有关政策适当给予减免和优惠。3.2.4帮扶单位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各村实行结对帮扶, 兴办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更要注重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上倾斜, 并吸纳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不断增强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输血功能。携手帮扶经济薄弱村, 组织骨干企业和机关部门与薄弱村结对帮扶, 帮助其招商引资、兴建增收项目, 培育村级增收长效机制。

3.3 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领导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离不开各级组织的领导。各级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 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在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服务之外, 必须加强经营管理。

3.3.1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和会计持证上岗制度, 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加强乡镇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

3.3.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各级党组织应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等方面的奖励政策, 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成效, 纳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任期目标 (下转P82) (上接P50) 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

3.3.3 建立健全村级债权债务管理制度。

加强审计监督, 加大清收债权、化解债务的力度, 努力使村级组织卸下历史形成的债权、债务的沉重包袱, 同时应坚决防止新的不良债权和债务的产生。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并适时深入到镇、村督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进展情况, 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实效。

摘要: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村级收入, 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正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如东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忠根, 李华敏, 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用、问题与思考——基于浙江省138个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11) .

[2]戴振启, 郑伟军, 村企一体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对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的调查[J].经营管理者, 2009, (16) .

上一篇:大型活动后勤保障服务下一篇:舍与得给予我进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