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运用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的论文

2024-06-12

茶产业运用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的论文(10篇)

1.茶产业运用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的论文 篇一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与网络技术运用的必要性论文

在我国现阶段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培养计划中,撰写毕业论文是大四本科生的核心任务之_,也是取得学士学位过程中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要求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初步运用到科研领域,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出一定的创新成果,从而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目前我校物理专业教学大纲,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一般在8000~10000字,要求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这也是指导老师评审毕业论文时需要着重考虑的。作为大四的本科生,必须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指导老师,则应该严谨治学、严格把关,以无比敬业的精神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根据我校规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期末,经指导老师与本科毕业生双向选择,最后由系里具体确定每位老师所带的毕业生。指导老师承接带生任务后,召集所带学生开会,商讨论文的具体要求与内容等问题。紧接着指导老师给学生下达任务书,规定学生在具体的时间段完成对应的任务。进入大四的下学期,学生根据任务书上的时间节点要求,按部就班地全面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1、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与网络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1.1 大四本科毕业生的“分流”

目前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大纲及学校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其原因大致如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因物理专业是一个基础学科,专业性相对较弱。对物理专业的大四毕业生来说,就业无疑关乎自己的饭碗,而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前途。这两项工作已成为比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更重要的一项工作了。大四的毕业生已经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毕业论文上,少数同学甚至根本无心做论文,而是更多地去关心将来的“饭碗”问题。总的说来,大四学生可如下图1分流。近几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极低的招录比,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意识到到自己很可能成为“炮灰”,从而大多数报考者对自己的国考结果不抱希望。这部分学生仍然可以在大四的下学期加入直接就业者的“大军”。

事实上从大四的上学期开始,大四学生中的直接就业者就开始奔波于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职场招聘会,这种状态一直要持续到大学毕业。对于大四的上学期报考了研究生的,上学期末怡逢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入围者下学期3~4月份就进入研究生面试阶段。为了能确保自己录取,学生们都会花大精力精心准备,以便面试时未来的硕士导师给一个满意的面试成绩。在面试准备过程中,如果学生所报考的专业与毕业论文关系较为紧密,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督促学生认真做一点成果。如果学生所报考的专业与毕业论文关系不大,就很可能对毕业论文中3~4月份的任务敷衍了事,甚至完全不顾!等到他面试回来后,已经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时在客观时间条件制约下他已经不可能认真对待了。对于没有获得面试资格的,心里除了承受考研挫败感以外,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已经因为考研错过参加大四上学期的招聘会了。这部分学生就会跟上学期尚未确定就业单位的学生汇成强大的就业“大军”,他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抓紧时间就业。其直接后果就是:大四下学期很难知晓、找到他们的踪影。对于毕业论文,他们显然力不从心,结果必然是疲于应付。最后剩下上学期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这部分学生,由于前途已定、自己以后又不干这行,容易使他们对毕业论文产生消极应付的心里,这需要指导教师加强引导与督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真正有条件做一点成果的只有两类学生:考研取得面试资格、且未来研究方向与毕业论文的内容相关者和大四上学期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显然这只是一小部分。然而尽管如此,这部分同学也会因为寻找资料困难、因第一次写论文而产生畏难、焦虑、心里没谱等心里。另外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过多地依赖于指导老师,而自己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不强。这一系列原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从他人的一篇或几篇论文中随意摘抄,自己略加拼凑而成,而根本谈不上独立创新。

1.2 学校、教师层面对毕业论文的影响

现阶段学校的各种教学评价体系(如网上匿名评教、教学工作量定额要求与教师收入挂钩)和职称评价标准(如高级职称差额推荐、竞争上岗)的框架下,教师不得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繁重的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上,从而根本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就具体的细枝末节具体指导。因此教师的论文指导和评审大都流于形式,这对学生_点好处都没有。一方面,学生抱怨学校资料查找困难,导师提供的指导机会和精力受限;另_方面,教师责备学生找不到人,论文质量低劣、抄袭时有发生,甚至质疑毕业论文是否该取缔。

令人欣慰的是,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目前大四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契机。目前我校大多数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及其相应的维护人员,且江西省互联网节点就设在我校的网络中心。得益于这些,国内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和教学软件,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绝大部分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互联网的行列,在大学二年级,他们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理论以及一种计算机语言,已经掌握了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能做文字处理、上网、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以及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了。根据笔者近五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以及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了可利用的无限空间。

2、网络技术运用使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注入了新的血液

当今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能动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借此得以发生量和质的改变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学习者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在建构的过程中起引导、帮助、疏通和促进的作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者。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控制自己,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具体到毕业论文写作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帮助学生意义建构,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在完成论文的同时必须经历在网上查找检索对自己论文有用的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等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应用大致如下。

2.1 运用网络数据库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从小在学习上就依赖老师以及家长的管教,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独到见解的培养,更是长期困扰物理教学的难题,这也是至今还很少有地道的中国人能拿到诺贝尔物理奖的原因。

相关信息

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物流运营商的法律条款的问题基于RFID的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系统设计应航运企业第三方物流躺供应链实施现状与策第三方物流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概念模型初探AHP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中的应用谈数据挖掘技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应用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及其特征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建设探讨基于Web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第三方物流的价值探析

选题的比较研究">中美会计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比较研究基于JSP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法学论文格式、选题、提纲及写作技巧浅谈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如何科学选题《高级英语》毕业选题论文(共3篇)简论从选题看纪录片如何记录河南关于会计法学科研选题的探讨在写作护理论文选题时的原则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课选题

都是物理学科里一个很精细的分支,物理专业本科生不可能在四年内对这些分支详细深入的学习。他们要在论文中创新,就必须先比较深入地了解指导老师给定的研究领域。而指导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就本领域的一些关键东西简单说说,剩下的工作就依靠学生去做。这就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和进一步学习精细分支学科中的必备知识,从而收集对自己论文有用的信息。学生刚选好题后,导师往往先让他们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等搜索中文资料。当查阅中文资料熟练后,就会适当地引导学生在ElseviervIEEE等英文期刊库里查阅。这样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主动获取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能也大大提高,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运用即时通讯软件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

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开放式学习空间和交流渠道,给师生以及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目前这种互动主要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得以实现。运用即时通讯软件在线交流间接地给双方提供了_个相对隐蔽的空间,从而缓解了学生的焦虑和畏惧心理,减轻了心理压力,避免了面对面的直接指责给学生带来尴尬,提高了写作效率和效果。在线交流在_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说话,更容易从对方获得较为真实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也为以后修改文章打下基础。如今学生除了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指导老师反馈意见外,还能通过MSN、BBS、飞信、微信等软件与老师实现实时通信。与QQ相比,飞信软件避免了复杂的账号,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机号码登陆后添加联系人便可以实现即时通讯。与手机、电话交流相比,它不收取任何费用,只需要有一个能上网的手机或者电脑就行。这两年微信进入公众视野,它不但能实现QQ、MSN、BBS、飞信等传统软件的所有功能,在实时传递语音消息等方面更胜一筹。利用微信不但可以直接从手机中的通讯录中添加好友,还可以直接从个人的QQ好友中方便地添加。微信继承了QQ和飞信的一切功能,必将在即时通讯工具应用领域得到推广。

2.3 运用群的“电子资料室”和“例会”功能协助师生、学生之间资源共享

传统的资源要获得共享,必须将它们放在开放的指定处(对纸质资料)或者彼此之间互发电子邮件。纸质资料存放处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且地点的开放性容易造成丢失、弄脏、弄坏等现象。彼此互发邮件首先需要时间,而且还受到邮箱容量限额以及大附件传送等限制,另外邮件的传输也需要时间,长短因SMTP和POP3的不同而不同。

利用飞信与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中的“群”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办法是由指导老师建立一个群,然后将老师自己的资料以及学生的资料都放在群共享里,另外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去群共享下载。群共享这时成为了一个本组成员的“电子资料室”。与传统的存放处相比,它不占据物理空间,也不占电脑存储空间,不怕偷盗与损坏,也不与发送、接受服务器相关联。另外对群里资料中的内容,如果需要讨论,也可以借助群的聊天功能实现,讨论后更新的内容也可以再次共享在群里。这里群聊实现了本组成员的“例会”功能。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毕业论文指导各阶段中的具体运用

具体说来,我校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分为课题入门、开题报告撰写、正文撰写及修改、正文的定稿及其辅助部分、答辩及材料上交等五个阶段。指导老师一般在大四的下学期初给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并在其中规定具体的时间段做哪些具体的工作。

3.1 课题入门阶段

如上所述,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必然存在课题入门阶段。本阶段指导老师要将一个对科研领域一无所知的学生,变为一位掌握自己所研究领域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准学士。要完成这个转变,基本原理和知识就依靠图书馆的书籍阅读。纸质书籍除了有借阅时间限制外,携带也很不方便:为得到某一个章节不得不借回一大本又厚又重的书,有时_个课题还涉及到很多本书中的某_些章节。另外图书馆的馆藏有限,必然给其他同学借阅带来很大不便。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是,在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超星读秀图书网站上下载相应的电子书籍到电脑硬盘,然后利用阅读器的搜索功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章节查阅。这样自己既迅速得到了所需资料,又不影响别人,此外图书馆的网络服务—般还不受学校寒暑假无人上班的限制。

3.2 开题报告撰写阶段

了解了所研课题基本知识后,随即进入开题报告撰写阶段。本阶段学生必须了解所研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而明晓自己为什么要做此项研究,因此查阅相关文献是本阶段不可缺少、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国内外科研成果是动态更新的,仅仅依靠图书馆里的纸质文献远远不够,因此利用网络上的电子资源成为必然。国内与物理专业相关的中文电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万方

3.3 正文撰写及修改阶段

正文的撰写及修改阶段无疑是毕业论文中的主要阶段,学生要根据任务书中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研究方案在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工作。本阶段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写作和修改论文上。我校本科毕业论文具有严格的要求,大四的学生初次写毕业论文,在内容和章节的安排、语言表达、论文结构和篇幅把握等方面相对欠缺。近年来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为了提升业务水平经常需要外出进修,而学生在大四下学期也忙于在全国各地找工作,因而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次数非常有限,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就依靠网络来实现。_般情况下毕业论文正文写好以后都得来回修改3~4次,而每次的修改也并非Word中的修订功能就能实现。第一稿、第二稿修改中都会涉及到论文的内容、章节及整体结构,这时候可以借助飞信软件中的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功能得以实现。语音聊天不涉及图像传输,对网速的要求相对较低;所需的周边设备少(一个普通耳麦即可而视频聊天则要求较快的网速,摄像头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图像的清晰程度,此外视频还容易暴露身边人的隐私。除了确有传输声音和图像要求外,一般采用语音为佳。笔者认为,用现今微信代替飞信等软件是良好的选择。微信传输语音信息比QQ和飞信等软件更快,需要的资源更少(一部普通智能手机即可),通讯的地点也摆脱了人必须在电脑前面的限制,值得推广。

3.4 论文定稿阶段

论文的定稿阶段主要是按照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通篇规范全文、杜绝口头语表述、消灭错别字、封面及页面设计等等,本阶段网络主要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我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附加内容包括封面设计、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及致谢、翻译一篇2000字左右的英文文献。汉英互译在毕业论文工作中举足轻重,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直接将待翻译的内容输入网络上的翻译软件。其实很多网页、软件的翻译功能仅限于简单的英语词汇和短语和常用句型的翻译,而论文的翻译是专业英语翻译。直接输入汉语句子后的软件翻译的结果是机械翻译、语义非常紊乱,甚至根本不符合英文表述习惯。要使得自己的论文通顺地道,除了借助翻译软件查阅词汇外,还必须在英文数据库里下载一些相关的专业论文,仿效英语国家作者对相关内容的表述。目前我校图书馆购买的英文数据库很多,跟物理专业相关的主要有Elsevier、ISIWebofKnowledge平台、EiCompendex、ISIProceedings、Nature电子刊、ScienceOnline等数据库。这些库中收集了大量的国外文献、会议报告、英文著作等资料,不论内容的前沿性,还是语言上的地道、严谨都非常值得非英语国家学者学习。通过中英互译,也为学生(尤其是马上准备读研的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论文答辩阶段

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准备答辩以及答辩后的材料上交。论文答辩就是首先陈述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然后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以达到阐述、捍卫自己观点的目的。大四学生都是第一次就自己的论文答辩,怎样在有限时间内(我校规定

4、几点说明

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运用网络技术,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技术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只起到辅助作用。提倡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并不是淡化、甚至取缔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更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仍然是毕业论文全过程中的领航者、舵手,肩负着全程把控毕业论文的质量的重任。只要条件允许,指导教师还是应当多跟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毕竟互联网上的资料太多太多,网上论文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另外学生基础也各不相同,此外有的学生自觉性也不高,利用网络去做与论文不相干的事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指导老师与学生除了通过文字、语音语调交流外,还必须运用肢体语言、相互位置、性别、地位等各种信息方式,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和谐共处的良好协作关系,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为他们的大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 5G网络技术论文

★ 网络技术主管个人简历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 电子商务与网络技术自荐信

★ 计算机网络技术简历表格

★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总结

2.茶产业运用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的论文 篇二

供应链金融 (Supply Chain Financing) 是融资模式的一种, 是近些年供应链管理和金融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供应链中资金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等的一个有效手段。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向客户 (核心企业) 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 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 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 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其中,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当前发展最好的一种形式。

传统的融资模式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农户单一主体的授信模式, 与之相比,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农业产业链入手, 以产业链中的农业企业为中心, 为产业链的整体运行提供金融支持。在这种模式下, 农户不再是孤立、高风险、低收益的个体, 而是与农业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优质客户。因此, 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户融资困难的现状。

目前,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龙江银行大庆分行于2010年创建的“公司+农户+银行+保险+政府+科技”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即“五里明模式”) , 被认为是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成功尝试。满明俊结合对重庆市金融机构的调研, 将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归纳为园区主导型产业链融资、政府主导型产业链融资、核心企业主导型产业链融资三类。基于此, 本文拟在现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探讨适合信阳茶产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二、信阳茶产业发展现状

信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 气候温暖湿润, 光照充足, 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产区, 自古就有“淮南茶, 信阳第一”的美称。信阳茶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绿茶生产基地, 茶叶产业具备自然条件优越、茶叶品质极佳、区位交通便利、茶文化底蕴深厚、品牌优势显著等竞争优势, 已成为信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发展, 信阳茶叶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效益显著提升,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链条逐步延伸, 产业化生产体系和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截至2015年, 全市茶园面积达187万亩, 茶叶产量达4.84万吨, 总产值达80.3亿元。目前, 已有4个茶叶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百强茶企业”;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52.15亿元, 居全国第3位;“信阳毛尖传统采制技艺”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时, 信阳市依托龙头企业, 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信阳毛尖品牌形象店300多家, 设立营销网点1500多个。“信阳毛尖”淘宝店铺超过600家, 全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虽然信阳市茶产业经过快速发展, 实现了由小到大的目标, 但从产量、产值和市场占有率来看, 信阳离浙江、福建等产茶强省的茶叶强市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河南省是粮食大省, 产茶地市不多, 目前国家和省出台直接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不多, 银行贷款门槛高、周期短, 茶企茶农融资难度大。由于缺乏资金支持, 信阳茶农在茶叶种植技术、采摘技术和保藏技术方面有所欠缺, 导致资源浪费;信阳茶产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 从而对整个茶产业的带动力也不够;生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及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的中、低端产品少, 深加工综合利用程度低, 产业链条短;茶农、茶商及茶叶中介的资本存在严重不对等。因此, 目前缺乏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已经成为限制信阳茶产业做大做强的首要因素。

三、信阳茶产业供应链模式分析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 从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到销售直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状链条。

对茶叶来说, 茶叶从栽培到市场的过程, 包括采前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摘后加工和贮藏、上市前的商品化处理以及运输和上市销售就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链条。通过对信阳茶叶的生产流通过程进行调研, 综合分析了信阳茶产业的供应链结构, 如下图所示。

四、信阳茶产业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及分析

(一) 信阳茶产业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在供应链中, 通常存在一个核心企业, 在上下游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为其服务, 交易中产生出大量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茶产业供应链是围绕茶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 从茶叶鲜叶采购到制成茶叶成品, 最后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功能网链结构, 这个网链结构将茶农 (供应商) 、制造商、销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而供应链金融恰好以核心企业为中心, 为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促进茶产业整条供应链上的“产-供-销”链条运转顺畅。

近几年, 信阳茶产业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 培育了一批茶叶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 并且能为茶农提供综合服务、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因此, 信阳茶产业可以以这些龙头企业为核心, 推行供应链金融模式, 带动整个茶产业的发展。

结合信阳茶产业的供应链现状, 本文认为信阳茶产业供应链金融应引入政府和专业合作社的参与, 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上游的茶农数量多、规模小且分散, 缺乏有效组织, 处于弱势地位, 广大茶农市场意识淡薄, 对市场信号的认知和反应往往是非理性的。茶产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面对众多农户时, 签约与履约成本过高。因此, 需要发挥地方政府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将广大茶农有效组织起来, 实现茶产业的市场化经营与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 对茶农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并进行统一的生产技术指导和支持, 有利于降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对金融机构和茶农茶企等都是有利的。综合以上分析, 并参照其他成功经验, 本文认为信阳茶产业应建立“核心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银行、政府”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即政府是该模式的规划者, 由政府出面牵头核心企业, 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由茶农自愿联合, 以土地入股, 从而将单一的农户生产转变为专业合作社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是: (1) 茶农与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进行生产, 由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科技部门对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 (2) 核心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 向银行提供抵押信贷扩展, 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3) 银行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 (4) 由专业合作社负责茶农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支出, 并每日报备支付明细, 同时负责管理茶农的日常生产活动, 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待产品收获后, 由专业合作社交付给茶企, 由后者统一销售, 专业合作社在优先偿还金融机构贷款之后与茶农核算利润。 (5) 在存贮环节, 利用专业合作社作为产品的储存设备及仓库;在销售环节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的销售渠道。

(二)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分析

该模式的特点包括: (1) 加强了核心企业和农户的业务关系, 促进相互之间的紧密协作, 能够帮助改善茶产业供应链。 (2) 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一方面, 核心企业提供的信用抵押使其在供应链上承担了连带责任, 促使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的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形成了战略协同关系, 核心企业若要降低经营风险就必须监督和改善供应链上企业和组织的经营。另一方面, 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茶叶的质量和数量, 帮助提高茶农的收入水平, 相应地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当然, 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 就需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从而降低风险。 (3) 将原来对大量分散农户的小额贷款进行集中, 降低了放贷成本, 打破了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

结语

农业供应链金融在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生活中都起到了促进作用。相信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也将能促进信阳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茶农的收入, 提高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优化整个信阳茶产业链, 同时也能拓展当地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和盈利空间。

参考文献

[1]景静.供应链金融在河南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模式及风险研究[J].商业会计, 2013 (17)

3.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一绿一红”茶产业保护与发展工作,切实把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不断强化茶园管理,做精做细茶叶品质,着力打响茶叶品牌,全区茶产业实现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一绿一红”已成为我区驰名全国的金字招牌。

(一)茶叶品质持续提高。高度重视西湖龙井、九曲红梅茶炒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积极开展“一绿一红”炒制技艺的培训教育和科学指导,着力提升茶农制茶水平,切实保障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茶的整体品质。进一步加强西湖龙井防伪标识管理,根据茶农的茶园测绘面积及春茶产量核定分发“茶农标”,确保了西湖龙井茶全程可溯源,维护了西湖龙井优良品质。

(二)茶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镇街高度重视西湖龙井茶园规范化管理工作,在持续多年推广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基础上,把西湖龙井标准化茶园管理列入2018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全区全域茶园无人机飞防植保工作,有效减轻了茶农的喷药负担,也确保了茶树卫生质量安全。为了更好地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提升茶叶品质,2018年区财政落实1000万专项经费,全面实施生产茶园菜籽饼肥免费发放项目,进一步改良了茶园土壤,提升茶树生产能力。在我们的调研中,茶农对无人机植保和免费菜籽饼发放等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与点赞。

(三)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持续深入推进我区“一绿一红”品牌建设,积极组织开展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西湖龙井斗茶大会、西湖龙井电商节、九曲红梅斗茶赛等赛事活动,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及微信等平台媒体的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一绿一红”茶叶品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我区“一绿一红”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2012年,“西湖龙井”被国家认定为驰名商标,2017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公用区域品牌”之首。

二、我区茶产业保护和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园管理方面

1、催芽肥的使用监管有待进一步强化。近年来,部分茶农出于经济利益,在龙井茶发芽初期通过喷洒催芽肥加快茶树出芽,以卖得更好的价格。但通过喷洒催芽肥,一方面会降低炒制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部分催芽肥含有重金属、农药等有害成分,在茶树出芽期进行喷洒,极易出现重金属、农残超标等情况,对龙井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牌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2、对无人机植保员的技术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部分村级茶树植保员和茶农反映,无人机植保员对药物喷洒的时机选择有待进一步精准。同时,我区部分茶园位于山地陡坡,开展无人机飞防难度较大,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对无人机植保员的培训指导需进一步加强。

(二)品牌建设方面

1、传统手工炒制工艺呈下降趋势。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是一门要求很高的技术,而且是个体力活,时间长,干活累,“茶二代”往往不愿意从事炒茶,导致目前炒茶工年龄偏大,中青代炒茶传人出现“断档”。部分“茶二代”对炒茶虽有较大兴趣,但因缺少专业的培训指导,往往无法掌握熟练的炒制技术,影响了传统手工炒制技术的保护与传承。

2、“茶农标”的监管与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茶农标”是正宗西湖龙井的“血统证明”,但部分茶农顾于经济利益,非法倒卖“茶农标”,对西湖龙井整体品质和品牌美誉度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茶叶效益方面

1、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待增强。我区西湖龙井生产季节主要集中在春茶一季,春茶后期及夏秋茶资源几乎没有利用,茶园综合效益不高。

2、茶叶资源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茶文化空间拓展不足,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如西湖龙井的品茶、茶艺、茶歌、茶舞以及相关茶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茶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力度不够,附加值不高。

三、对保护发展我区茶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龙井茶园管理水平

1、加大对催芽肥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印发“告茶农书”以及相关宣传图册等方式,广泛宣传普及使用催芽肥的危害性,引导茶农立足长远,自觉摈弃使用催芽肥。要把全面禁止催芽肥的施用列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惩措施,坚决防止茶农在采茶时节违规上山喷药。在催芽肥使用高发季节,属地街道和各村社要高度重视,专门组建巡防队伍,严防死守,防止茶农背“药桶”上山。要设立有奖举报电话,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坚决筑牢违规施肥的“高压线”。同时,要全力做好春茶的抽查检测,严把西湖龙茶产品质量安全关。

2、加强对无人机植保员的监督与指导。加强与茶园无人机植保中标企业的沟通联系,督促企业认真总结植保经验,加强对无人机植保员的监督培训,要求飞防植保员加强与村级茶树植保员的密切配合,因村、因时、因病开展无人机飞防喷洒作业,最大程度提高植保效果。要引导植保企业加强对无人机植保员的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山地陡坡茶园的飞防植保技术,提升喷药“覆盖率”和有效性。

3、不断改良和提升我区茶园土壤。加强对我区茶园土壤肥力的科学监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足额足量向茶农提供菜籽饼肥,逐步提升茶园土壤肥力。要科学普及茶园肥料施用知识,以有机无机相结合,长效速效相结合为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茶农科学合理配比施用菜籽饼肥和相关有机肥料,不断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升茶叶品质。

(二)进一步提升“一绿一红”品牌价值

1、高度重视“一绿一红”品牌保护。“一绿一红”是西湖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区的一张“金名片”。要充分认识传承和保护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品牌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不断宣传挖掘茶文化,提高茶品质,提升“一绿一红”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2、加大西湖龙井茶传统手工炒制工艺传承力度。充分发挥炒茶王、炒茶大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年轻“茶二代”的传承培训,激发“茶二代”炒茶热情,提升炒制技艺,确保西湖龙井手工炒制工艺代代传承。持续深入开展手工炒制技艺培训和炒茶技师等级考核评定,全力培养西湖龙井茶炒茶大师。

3、充分发挥手工炒制中心的全面作用。持续开展茶村炒制中心建设,对规划要开工建设的炒制中心,要抓紧实施,尽快落地,切实解决茶农炒茶场地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炒制中心集茶叶生产、加工、展示和宣传为一体的平台窗口作用,积极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到炒制中心参观学习炒制工艺,现场购买茶叶,不断扩大“一绿一红”手工炒制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我区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强化茶产业的监督与管理。要加强对“茶农标”的监督与管理,科学核定发放数量,严格监管贴标行为,严厉打击违规贩卖“茶农标”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保障我区西湖龙井的整体品质。要加大“一绿一红”的打假力度,严厉打击互联网、市场等“线上线下”假冒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一绿一红”的品牌形象。要发挥西湖龙井茶产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和新茶上市时节,加大对茶企、茶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的打击处罚力度,共保共建共兴共享“一绿一红”茶叶品牌。

(三)进一步提升“一绿一红”综合效益

1、创新茶文化宣传载体。不断创新、发展和宣传“一绿一红”茶文化,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对接,强化与文学、影视、动漫、传媒、表演、工艺等创意产业的有机结合,开发制作相关茶文化艺术产品,不断丰富“一绿一红”文化内涵,提升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大茶旅融合力度。强化对“一绿一红”茶文化的整合挖掘,通过创意、设计、造景等多种手段,把涉茶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遗迹等文化细节和文明碎片进行全面挖掘整理,串珠成链形成旅游线路,提高经济价值。要强化对茶园的旅游规划,将生态茶园建设与观光农业结合打造景观茶园,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形成茶旅经济链,提升茶园附加值。

4.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篇四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产品销售困难。世界金融危机让海外客户实际收入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大幅缩水,抑制了海外客户的消费意愿,从而导致欧美和非洲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下降。茶叶滞销、资金回笼困难、库存积压等问题已经凸现。据统计,全县1-10月茶叶收购2.9万吨,比去年3.1万吨下降8%左右;销售21000吨,较去年下降20%;库存茶叶14000吨,较去年增加20%;茶叶收购总值3.4亿,与去年3.4亿相比总体呈现收购均价增加;茶叶销售金额2.8亿元,与去年的3.1亿元相比下降10%;茶叶库存金额

1.6亿元,较去年1.3亿元增加22%,加之应收账款等因素,全县茶叶欠款达2.2亿元,为历年罕见。

二是茶价急剧下跌。据县内茶叶出口企业反应,从今年8月份起,国际市场茶叶供货就几乎没有订单。自10月份以来,外销茶销价同比一般下跌800~1000元/吨,名优茶每斤下跌5~6元。相对而言,本县本市茶叶好销,外地调拨的茶叶难销;有机无公害茶、高档茶好销,反之则难销;经营稳定,信誉度好的企业茶叶好销,反之则销售困难。目前,该县产品积压严重的商山、五城等乡镇茶叶加工企业大都占年加工量的50%以上。

三是生产成本日益增大,企业亏损严重。首先是收购成本增加,今年毛茶收购价格比去年增加600元/吨,增加了8%左右;其次是加工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煤电的增加,煤由去年560~580元/吨增加到1100元/吨,增加45%;第三是人员工资增长,今年由原来35元/日人增加到40元/日人左右,增加了10%。加上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种种因素导致全县有60%以上企业亏损严重,严重影响了全县茶叶加工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是税率、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外汇利率下降,使企业雪上加霜。国税税率比去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地税不论企业盈亏一概征收所得税,银行贷款利率约上升5%,还有欧元、美元汇率下降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五是融资更加困难,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今年来受国家银行信贷紧缩政策影响,企业金融贷款普遍挤压。从该县茶叶加工企业来看,金融贷款仅占40%左右,大多数依靠民间借款和自身积累。然而,由于目前茶叶销售困难,库存严重,导致企业欠款难以偿还(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未付茶款)。据统计,目前全县茶叶企业欠款达2.2亿元之多。若是任其发展,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必然使企业丧失信心,挫伤茶农生产积极性,对来年茶叶产销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是茶叶质量要求更加严格,严重影响产业发展。首先是在茶叶源头管理上,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进城务工,茶农忽视了对茶叶的管理。其次是初制加工环节不规范,由于茶叶初制厂规模小、数量多、加工工艺落后、生产加工环境不规范,导致产品卫生质量下降。第三是商检、质检部门对出口茶叶质量卫生要求提高等一系列因素,也严重影响到茶叶加工出口。

此外,企业生产用地难,基地建设缺少政府协调支持,产品检验、运输监督管理中以罚代管,以及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也日益严重,茶叶精加工企业相互挤压、打价格战,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全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5.茶产业运用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的论文 篇五

助力脱贫攻坚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3年以来,总书记就精准扶贫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五个一批”的要求,最关键的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有效手段,而****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茶叶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如何围绕发展茶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则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发展实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座谈,形成了一定的初浅思路。

一、当前现状

(一)发展优势

1.产业发展有底子。全县发展茶园面积18万余亩,茶叶主产乡镇7个,千亩茶叶专业村32个;茶叶加工企业15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7家;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158家,利益联结茶农10万户,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0万人;年产茶叶6万吨,综合产值25亿元,主产区乡镇茶农的家庭经营收入65%以上来自茶叶。全县有20家茶叶企业取得了QS(SC)产品认证,拥有茶叶注册商标18个,“古洞春”获中国驰名商标,“紫艺”“百尼茶庵”获湖南省著名商标。多个茶叶产品获得国际、国家、省奖项30多项,为全市最多。

2.政策扶持有力度。先后出台《****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县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发展规划》《****县重点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将茶叶扶贫产业融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大布局。设立了2500万元专项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支持覆盖贫困人口较多、发展潜力较大的茶叶等特色产业。连年举办“****红茶节”“硒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提升了***红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2019年,县政府通过整合255万元的涉茶项目,有效撬动3000万元社会资金参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全县310户、798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3.龙头带领有成效。注重产业帮扶主体的优中选优,确保了帮扶成效。以君和野茶和益峰尖两家龙头企业作为委托帮扶主体为例,通过建设产业扶贫项目基地,将项目收益按比例分配给贫困户,以及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等途径,有效解决了大部分贫困户脱贫问题。君和野茶开发公司牵头组建了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益峰尖茶业有限公司组建了一峰尖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营运模式,共吸收贫困人口2000余人入社,享受公司年底产业收益分红,并每年可解决就业700余人,帮助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一方面基地建设不优。****种植茶叶乡镇有10个,茶叶面积18万亩,但集中成片上1000亩的基地只有23个,企业拥有基地上5000亩的只有3家,大部分茶园基础设施落后,大面积茶园没有灌溉条件,机械化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品牌不够响。虽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古洞春”及省著名商标“紫艺”“百尼茶庵”等,但没有一个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旗舰品牌,虽然当前正全力打造“****红茶”公共品牌,但也刚刚起步,后续跟进依然任重道远。

2.龙头带动相对较弱。全县有大小的茶厂百余家,工商注册的企业有近40家,但作坊式加工厂占多数。虽然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也有10家,但规模都不大;古洞春、百尼茶庵、君和等算发展较好的茶叶公司,但受资金短缺、营销人才缺乏、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网络建设滞后等因素限制,还无法很好的起到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缺乏一家旗舰型茶叶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产业链条不够健全。规模茶企的产业链条囊括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可以说,无论是从基地扩张、产品研发、市场开辟还是茶产融合,****茶企都是有想法也有行动的,但是由于分工不细,由单个企业全部实现均衡推进,很难实现某一领域的突破。特别是目前开发的茶产品,还没有与特色旅游资源以及茶文化的发掘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如何发展“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等文化旅游项目促进脱贫事业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

4.利益联结仍需完善。目前,贫困地区茶叶产业企业与贫困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仍主要停留在原料收购及务工就业两个方面,以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参与企业,或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分红的形式较少,贫困农民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农民从茶叶产业开发中分享到的收益非常有限,产业开发对促进贫困农民精准脱贫的效果不明显。

二、加快茶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调研,我们看到了茶叶产业对促进脱贫攻坚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其根本思路就是要紧紧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部署,有效对接精准扶贫举措,用开放的理念、踏实的行动,加快我县茶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构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1.科学编制规划。对茶叶发展进一步全面规划、优化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县要实现茶园面积20万亩、综合产值30亿元、利税2个亿的目标。特别是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省市规划相结合,要积极向上汇报衔接,把****茶叶的发展融入到省市茶叶产业的发展规划中,突出“****红茶”在“湖红功夫”品牌战略中的地位。二是与基础优势相结合,结合“全国十大富硒县”、“全国生态县”等品牌优势,对****茶叶注入“生态”、“富硒”等重要元素。三是与产业融合相结合,要把茶叶产业与旅游开发、地方文化特色等相结合,形成行业互补共赢的发展局面。

2.提升基地品质。一是开展标准化茶园提升工程。整合涉农项目,不断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茶园建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适应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茶叶基地。二是发展高山有机茶基地。以“绿色防控”为方向,综合运用生态控制、生物治理、理化诱控、免疫诱抗等技术,实行茶叶统防统治工作,做响高山生态茶市场,以达到“山上创品牌,山下出效益”的发展目标。

3.强化品牌建设。一是定期办好活动。坚持在每年4月,举办“世界茶节暨4·20****红茶品茶周”活动,并将此活动的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万元,形成举办红茶节的长效机制。并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常德品牌·中国品质”行动、“中博会”等大型展销会,每年组织参加5次以上。二是打响公共品牌。集中对“****红茶”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统一品牌名称、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监管、统一对外宣传”,逐步实现

“**红茶”作为统一的公共品牌,合力缔造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响亮而优质的品牌形象。

4.强化政策扶持。建议重点对品牌建设、市场开辟等方面给予奖扶。一是奖励品牌创建。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湖南老字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给予奖励。二是奖励终端销售。对传统、电商销售、一二线城市市场开发、茶产品进超市等达到一定销售额,或税收达到100万元以上,按销售额或新增额给予奖励。

5.严格质量监管。一是推进相关认证。县内各茶叶企业都必须进行质量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SC生产许可认证等。二是严格质量检验。规范富硒质检中心的运行,建立**茶叶的质量检测中心,从种植、原材料到终端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测,确保产品符生态化、安全化、营养化的要求。三是实施农资全程追溯监管。积极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构建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6.推进茶旅融合。按照全域旅游的规划和思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好“岩吾溪富硒茶叶示范园+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松阳坪标准化茶园+马坡岭高山有机茶园”、“***风景游+大樟树茶园体验”、“**生态观光茶园+乌云界自然风光”等4条经典茶旅线路,形成生态茶园、景区景点和特色民宿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特色景观,推进茶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6.茶产业运用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的论文 篇六

用贵州省政协委员、湄潭兰馨茶业公司总经理金循的话说,“十一五”是贵州产业飞跃发展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起步阶段。正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发展,贵州茶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贵州茶产业发展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转型阶段,在这个新的节点上,未来贵州茶产业怎么 发展?就这一问题,《西部开发报?茶周刊》对金循进行了专访。

近几年来,随着贵州茶叶基地发展突飞猛进,贵州茶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和转型阶段,贵州茶叶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将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名优茶的工艺标准不统一,配套的装备还比较落后。这些将会影响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它是随着面积的增长,将会凸显出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是前期的品种引进,更多的是一种自发性的。很多的品种并不合适多元化发展,比如福鼎大白茶,全省目前300万亩,福鼎占200万亩以上,这样的品种就偏多了。我们所做的300万亩或者是以后发展到500万亩,应该满足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不同品类的加工需要,以品牌发展方向去布局品种,建立相应的基地规模。红茶、绿茶需要做到什么样的规模,都应该有一个规划。反之,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出现品种单一,或者品种老化的问题。我们地方的品种,如湄潭苔茶、贵定鸟王茶、石阡苔茶这些品种还没有提纯扶壮,外省的品种也不一定适合贵州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以品种的选育、筛选,形成我们有知识产权的当家品种,在这方面应做大量的工作。

三是大宗茶的开发生产落后。最近几年贵州茶叶的发展格局是重视名优茶,轻视大宗茶。大宗茶的加工、拼配技术,以及面向国际的新产品的开发,这方面是贵州的弱项。比如我们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或者贵州饮茶人的习惯,不一定能够适合国外更多更大市场饮茶人们的习惯。有些甚至需要一些调味,这就需要在大宗茶的新产品开发上以及拼配技术上作一些大的改进和突破。通过这些方面的突破,找准方向,让贵州茶叶走出贵州,走向世界。

7.茶产业情况汇报专题 篇七

我县生态茶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委、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县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克服了低温凝冻灾害等多种困难,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精神

1月3日-5日,地委、行署在*召开了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会上,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紧密联系我区实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全区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1月14日,我县召开了全县生态茶产业工作会,传达了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年生态茶产业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县*-*新建*万亩生态茶园的实施办法》,明确了*乡等*个乡镇为重点实施乡镇,全年新建生态茶园*万亩,无性系茶树苗圃*亩,并将建园任务分解到*个乡镇,县政府与任务乡镇签订了责任状。

二、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政策,编制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省、地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有关精神,由县领导率相关部门先后*次到重庆、遵义进行了考察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开展了新建茶园土壤取样、送检工作,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党务会专题研究茶产业工作*次,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意见》、《*县*-*新建*万亩生态茶园的实施办法》,按照地委、行署“三步走”发展目标,编制了全县*-2020年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万亩以上,其中有机茶园*万亩。分为南、北两个产业带:在南部建立富硒茶产业带,包括*,*,*等*个乡镇,面积*万亩;在北部建立生态茶产业带,包括*,*,*等*个乡镇,面积*万亩。实现茶产业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其中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有机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重点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家,大、中、小各型茶叶加工厂*座,推广福鼎大白、黔湄系列、龙井4

3、乌牛早等优良品种,培育姚溪地方群落优良品种*个以上,新建茶叶产地批发市场*个,茶青交易市场*个,培育、壮大茶产业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把“乌江富硒茶”、“姚溪茶”、“土家千年古茶”打造成省内外知名品牌。

(1)近期目标。

*-2012,新建无性系优质茶园*万亩,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亩,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家,大、中、小各型茶叶加工厂*座。培育地方优良品种*个以上,新建茶叶综合批发市场*个,产地批发市场*个,茶青交易市场*个,打造“乌江富硒茶”、“姚溪茶”、“土家千年古茶”*个知名品牌。

(2)远景目标。

2013-2020,新建无性系优质茶园*万亩,全县无性系优质茶园达到*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达*以上,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亩,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家,中、小各型茶叶加工厂*座。

培育地方优良品种*个以上,茶青交易市场*个。

2、茶园定植、苗圃建设、整地开挖情况

*-*年,全县新建生态茶园*万亩。截止4月5日,*、**个乡镇共定植茶园600*亩,开挖整地*万亩。在xx、xx乡建无性系茶树苗圃*亩。目前,茶园定植已告一段落,各任务乡镇一方面组织群众抓春耕生产,一方面积极组织群众继续进行茶园土地开挖,为秋后定植做好准备。

3、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1月12日以来,我县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大幅度下降,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日均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达-7℃,出现了50年未见的低温凝冻灾害性天气,致使我县茶叶生产受害较重。据调查统计,全县茶园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0*万亩。灾情发生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群众不畏困难,坚定信心,全力抗灾救灾,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狠抓茶园田间管理,努力把雪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现大灾之年农业不减效、农民不减收。一是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受灾茶园,开展查灾核灾。二是及时印发了《农作物低温冻灾防治意见》和《灾后生产自救意见》,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对受灾茶树及时修剪、施肥,落实茶园定植面积*亩。三是开展茶园灾后重建示范。县农业局在xx镇乌江茶场兴办了*亩的茶园灾后重建示范样板,发放化肥5000公斤,采用机械修剪茶树*亩。四是开展技术培训,共计培训*人次,印发技术资料*份。

三、主要做法

自元月14日全县生态茶产业工作会后,全县上下及相关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组织宣传指导群众抢抓季节,狠抓落实。

一是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各任务乡镇一边组织发动群众整地建园,一边引进外商租赁土地用开挖机、旋耕机等机械作业,集中整地,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园。

二是严格把定植质量关。从元月15日起,农业局组成*个工作组,由党组成员带队到*个生态茶叶任务乡镇进行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园建设技术要求规范定植。

三是千方百计组织协调调运茶苗。由于今年雪凝灾害,茶苗受损严重,数量减少,加上省内大力发展茶叶,新建茶园面积大,造成今春茶苗供应紧张。为此,我们采取省内调运与省外购进相结合的办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请求省茶科所、省农业厅帮助协调,组织调进无性系茶苗,尽最大努力提供了今年春季定植用苗。

四是推广茶椒(间)套种模式,有效解决新建茶园幼年抚育期茶农收入基本不减的问题。我们采取茶椒(间)套种的办法,实行以短养长,引进xx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到我县发展基地,实行订单发展,引进专用优质辣椒种500公斤,落实茶椒套种面积500*亩。

五是积极与国土、林业、县信用联社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规划、整合资金,为新建茶园及育苗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主要措施

公务员之家http://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县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联系农口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茶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乡(镇)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抓的的格局。

(2)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工作措施。

根据省、地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有关精神,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作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xx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意见》、《xx县*-*新建*万亩生态茶园的实施办法》,编制了全县*-2020年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落实了各项工作措施。

(3)加大资金投入。

县财政已落实专项工作经费*万元,投入*万元建立茶产业风险金,为种茶大户和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从*年起,每年整合资金*万元用于发展生态茶产业。各实施乡镇根据自己情况,千方百计安排一定资金发展茶产业,黄土乡投入了*万元,塘坝乡*万元,谯家镇*万元。

(4)大力宣传,搞好技术培训。

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召开座谈会、技术培训会、技术咨询、印发宣传提纲、书写永久性标语以及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种茶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积极营造种茶的浓厚氛围,共开展各种培训会12期200*多人,印发宣传提纲*份、技术资料200*余份,书写永久性标语*条。其中县农业局对全县*名农技干部进行了为期二天的茶产业技术培训。

(5)选用优良品种。

推广以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等为主的优良品种,培育优质种苗,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

(6)确保“五个到位”、实施“四个带动”。

各乡镇在发展茶产业工作中,始终坚持“五个到位”,实施“四个带动”。“五个到位”:一是加强领导,确保领导到位;二是组建茶产业专抓工作队,确保人员到位;三是实行绩效挂钩,确保责任到位;四是加强思想发动,确保宣传到位;五是加大投入,确保经费到位。“四个带动”:一是招商引资带动;二是国家干部带动;三是乡村干部抓点示范带动;四是能人和知名人士带动。

(7)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以建设进度为考核主要内容,对完成任务乡镇的给予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做到有功必奖、有责必问、奖罚分明,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全年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考核分两个阶段:一是土地整理阶段,对完成土地开挖、回填任务的乡镇,按每亩*元给予奖励;未完成任务的,按未完成任务数每亩*元给予处罚。二是茶苗定植阶段,对完成茶苗定植任务的乡镇,按每亩*元给予奖励;未完成任务的,按未完成数每亩*元给予处罚。

(8)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层层签订责任书,狠抓落实。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制度,乡镇领导包村制度,县直部门定点帮扶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包点制度,工作定期汇报制度。

县成立专门的联合督查组,按照“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问责到人”的原则,对生态茶产业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督促检查,突出阶段性工作督查和面对面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督查组开展督查工作,县督查到乡镇、基地,乡镇督查到村组,切实加强重点环节和高标准示范园的督查,督促工作进度,检查工作质量,准确了解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五、存在的问题

(1)茶园种植面积小,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无性系茶园比例低。

(2)加工企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工艺落后,没有上规模茶叶龙头企业。

(3)名优茶产量少,无知名品牌,经济效益不明显,没有真正发挥xx茶叶的资源优势。

(4)市场开拓不力,产品覆盖率低。

(5)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

(6)茶产业管理机构不健全,不利于我县生态茶产业的发展。

(7)农资价格涨幅较大,肥料投入量大,茶园建设成本增高。

(8)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多,影响了土地整理进度。

六、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力度,严格按照县对乡、基地,乡对村、组的督促检查制度,强化监管,扎实工作,确保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完善*-2020年*万亩生态茶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并请有资质的单位审定,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在品种布局上,选用无性系优良品种,挖掘地方品种,在县内建立*亩以上的品种试验园,筛选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良品种。

3、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基地

切实抓好*万亩新建茶园基地建设,保质保量完成*亩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任务,及时调运标准茶苗,确保茶园建设用苗的需要。本着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规模化的原则,高起点、高要求建设茶叶基地,整好土地,施足底肥,做到发展一亩成功一亩,确保经济效益。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的要求,加强管理,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地认证。

4、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对企业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使之做强做大,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力争引进*家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采取培训会议、培训班、专题讲座、技术咨询、现场操作等不同形式,以及电视、广播、专栏、宣传资料、标语等进行广泛宣传,对乡村干部、种茶农户进行重点培训,使广大群众人人懂茶、户户种茶,提高科技到位率。

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青下树率、叶芽利用率,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升品质,提升整体效益。

6、加大投资力度

8.信阳茶产业发展影响 篇八

信阳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可行性分析

院(系): 旅游与规划学院 年级专业: 13级旅游管理

姓 名: 胡光宇 指导教师: 黄 芳

2016年06月19日

PINGDINGSHAN UNIVERSITY....................................................................................................................0 1引言...............................................................................................................................................1 1.1 选题背景............................................................................................................................1 1.2研究意义.............................................................................................................................1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 2.1 统计方法............................................................................................................................2 2.2 数据来源............................................................................................................................2 3信阳市旅游业的发展与茶产业的关系........................................................................................3 3.1 信阳茶产业........................................................................................................................3 3.1.1 信阳毛尖概况.........................................................................................................3 3.1.2 信阳毛尖产地及年产量.........................................................................................3 3.2 信阳毛尖带动的旅游........................................................................................................4 3.2.1 信阳茶文化节.................................................................................................................4 3.2.2 信阳茶旅游园区.....................................................................................................4 3.3 信阳茶文化对旅游业的推动............................................................................................5 3.3.1信阳毛尖对旅游餐饮的推动..................................................................................5 3.3.2信阳毛尖对旅游住宿的推动..................................................................................5 3.3.3信阳毛尖对旅游交通的推动..................................................................................6 3.3.4信阳毛尖对旅游景区的推动..................................................................................6 3.3.5信阳毛尖对旅游购物的推动..................................................................................6 3.3.6信阳毛尖对旅游娱乐的推动..................................................................................6 4信阳茶旅游带动的效益................................................................................................................7 4、1社会效益..........................................................................................................................7 4、2经济效益..........................................................................................................................7 4、3生态效益..........................................................................................................................8 5 信阳依托茶产业发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8 6结论与建议....................................................................................................................................8 7参考文献........................................................................................................................................9

信阳茶文化对信阳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摘要

信阳作为中国的八大茶区之一,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信阳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分为有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和无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有形的茶文化资源主要有:信阳毛尖、信阳茶区、信阳的茶楼和茶馆、信阳的茶建筑等;无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信阳的茶艺表演、独特的茶道文化、信阳的待客茶俗以及丰富多彩的茶歌等。本文主要分析信阳茶产业的发展对信阳旅游业的影响,进而分析信阳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关键词:旅游业;信阳毛尖;旅游与茶结合;可行性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信阳没有出名的旅游资源,而且旅游发展速度慢,但信阳拥有丰富的茶和茶文化资源,随着游客需求逐步向休闲、娱乐、深度体验方面转变,信阳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是否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值得研究。

1.2研究意义

信阳地区茶叶资源,单一的产业结构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对信阳茶产业,以及信阳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分析,更好的将信阳茶产业融入到信阳旅游业中,资源合理配置,优势互补,实现1+1>2,不仅对信阳地区茶产业的发展有更好的帮助,而且也为信阳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加以改革创新,适应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使信阳旅游业再上新高度。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统计方法

通过查阅和参考相关文献之后,确定信阳毛尖的产区、产量、销售情况,信阳旅游业各要素的主要指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度。

2.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7年至2014年的河南旅游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茶叶年鉴,国家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局以及信阳市统计局,合理引用其他专家学者的论文。

3信阳市旅游业的发展与茶产业的关系

3.1 信阳茶产业

3.1.1 信阳毛尖概况

北宋苏东坡称赞“淮南茶,信阳第一” 清代,信阳毛尖茶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这是一个科学而明智的举措,起到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从而使信阳毛尖产地扩大到9个县(区),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名优茶生产基地。1999年,金刚碧绿代表信阳毛尖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自2010年4月份信阳市开始研发红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产茶县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信阳红”红茶研发、生产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浉河区、商城县、潢川县、罗山县、平桥区都已试制出了“信阳红”红茶,并投入批量生产。为将“信阳红”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信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信阳红风暴”活动,向全国人民展示、推介“信阳红”,2010年10月份分别在北京、郑州、信阳三地同期举行持续一个月的“信阳红风暴”宣传推介。2011年在“文新”等龙头茶企的持续推动下,信阳红风暴刮向大江南北,风靡全国。“信阳红”茶凭借其独特的品质获得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红茶品牌。

3.1.2 信阳毛尖产地及年产量

信阳毛尖产地来源的域区界定如下: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北坡的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田铺、周河、长竹园、伏山、苏仙石、陈琳子等乡镇沿线;西到桐柏山与大别山连接处的王岗、高梁店、吴家店、游河、董家河、浉河港等乡镇沿线;东到固始县泉河流域的陈集、泉河铺、张广庙、黎集等乡镇。具体包括: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管辖的128个产茶乡镇。

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即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五座山、“两潭”即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即何家寨、“一寺”即灵山寺。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五云两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间,不仅所产毛尖茶质量最优,而且风景秀美。

2012年,河南省绿茶生产面积进一步扩大,茶园面积发展到145000公顷,采摘面积为77700公顷,绿茶总产量近44000吨,茶叶总产量为53500吨;绿茶总产值为58亿元,茶叶总产值近80亿元。与201 1年相比,河南省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变化不大,共有茶企800多家,从业人数120余万人,民营企业、国企、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比重分别为45% 30%、25%,基本上没有三资企业。

3.2 信阳毛尖带动的旅游

3.2.1 信阳茶文化节

信阳茶文化节,凭借“信阳毛尖”绿茶的品牌优势,在每年4月28日至30日举办的大型茶文化活动。盛会相继由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河南电视台、人民网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香港商报等境外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从2010年第18届开始,信阳茶文化节正式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强大的明星阵容和优质的信阳毛尖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到信阳。茶叶节的举办提升了信阳的城市形象,带动了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例如:酒店业,交通业餐营业等等。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丰富城市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品系列升级。

3.2.2 信阳茶旅游园区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游客涌入乡村,传统的茶园景色,茶农采茶、炒茶的场景更加吸引游客,城市里的人越发喜欢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旅行社还有茶农也捕捉到商机。旅行社开始组织各种采茶游线路,茶农也开始改变传统采茶、炒茶、卖茶的模式,转向将茶园改造成旅游园区,让游客置身其中,自己动手采茶,炒茶,最后在买上最原汁原味的信阳毛尖。与此同时,农家乐也

悄然兴起,吃农家饭,品信阳毛尖。茶农们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出茶餐饮系列,信阳毛尖已不仅仅作为饮品,同时也作为美味佳肴,走向大众的餐桌。截止到2014年,全市共建成26个茶园旅游区,茶园面积近3000亩,农家乐近200家,旅游收入人均6000元。茶旅游园区正逐步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

3.3 信阳茶文化对旅游业的推动

3.3.1信阳毛尖对旅游餐饮的推动

茶宴是以茶代酒,宴请宾朋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在信阳茶园内可以以信阳茶为主,设立以经营茶宴为主的餐厅,向游客宣传茶宴的历史知识、保健功用。把茶加入菜肴中,先上茶水饭点,再上菜点,根据所上的茶水来选择搭配菜品,使每一道茶和每一道菜都能够相互提香,相互促进,不仅增加饮茶的风味,还增添品菜的乐趣。著名的西湖茶宴中,其整套茶宴包括西湖龙井、大红袍、九曲红梅、普洱等四道茶,以及茶叶蛋、定胜糕、吴山酥油饼、竹筒饭、龙井虾仁、手剥笋、艾叶团子、凤凰肉等数十道菜点,每一道菜都和茶相对应,茶与菜相得益彰。信阳茶园可以借鉴西湖茶宴的做法,向游客推出信阳茶宴,只品茶,不喝酒,在菜点的制作上加入茶水、茶粉、茶叶等,使之与茶水相呼应。信阳茶园可以选择信阳毛尖、铁观音、信阳红、普洱等作为茶宴的四道茶;以茶叶米饭、茶叶馒头或是茶叶面条作为主食;茶点除了传统的茶饼、绿豆糕、干果蜜饯、鲜果等之外,还可以配有红茶瓜子、绿茶瓜子、绿茶酥等;菜点可除了当地的特色饮食如南湾胖头鱼、浉河豆腐等外,还可以加上茶叶鸡汤、茶叶酱等。游客在吃完茶宴之后,对哪道茶点、茶菜感兴趣,也可以向茶膳师学习,自己试着动手制作,成品自己也可以带走,让旅游者吃完喝完之后还能带走,趣味多多。

3.3.2信阳毛尖对旅游住宿的推动

2014年信阳茶文化节期间,全市旅游接待23万人次(含本地郊区游),旅游综合收入达2.6亿元,同比增长19.5%和22.1%。其中,一日游游客为 166.3万人次,过夜游客71.4万人次。黄金周期间,省内游客主要以郑州、洛阳、平顶山、新乡、5

南阳等地为主,省外游客大都来自湖北、安徽、山东、山西、山西等地。全市住宿设施客房出租率平均达到91.5%,星级酒店达到98.5%,其中开幕式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全市住宿在总量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增长5.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信阳茶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旅游住宿的发展。

3.3.3信阳毛尖对旅游交通的推动

仅仅在信阳茶文化节期间,信阳站(含高铁站)共发送旅客18.5万人次,同期抵达18.7万人次,增幅分别达到11.3%和12.1%;市区两大客运公司共发送旅客11.5万人次,同期抵达12.1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9.3%和10.4%;全市高速入境车辆21.5万辆,同比增长11.5%。为适应大量游客带来的交通压力,有关部门完善交通服务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3.4信阳毛尖对旅游景区的推动

信阳毛尖作为信阳乡村游的一大亮点,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实践当中,茶农成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园旅游休闲度假区,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信阳毛尖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也成为拉动旅游经济增长新的元素。

3.3.5信阳毛尖对旅游购物的推动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业六大要素之一自然必不可少,然而近些年来旅游纪念品已经被工厂化,一个模具生产出全国各地的旅游纪念品,最重要的是并不是物美价廉,当游客想购买旅游纪念品时发现很少据有地方特色。信阳毛尖因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在当地旅游纪念品中的地位就极为重要。虽然游客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信阳毛尖,但毕竟没有在当地购买的纯正,并且物超所值。

3.3.6信阳毛尖对旅游娱乐的推动

信阳的茶文化旅游是依托驰名中外的信阳毛尖而发展来的,因此信阳要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专门开辟出来一个浓缩的体验园。在园子中,游客可以亲自当茶农,在茶园中采茶、自己去炒茶、包装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家,去体会当茶农的辛苦与乐趣。让游客在采茶、炒茶的过程中去品味茶的清香,事后还可以让游客互相讨论自己的劳动心得,学习炒茶技巧,分享成功经验。让游客不仅在劳动后获得一种成就感,更让游客有机会去感受田园生活所带来的轻松祥和。而且在讨论中也可以让游客得到交流的快感,给在城市人们冰冷的心防下生 6

活灵魂得以慰藉。还可以让游客学习茶艺,让游客亲自烹茶,去体会茶道所带来的静、和、怡、真,去感受中国传承千年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在园中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祥和的氛围让人们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园子中心开辟舞台,上演根据茶文化历史改编的话剧,或者一些信阳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的舞台剧。游客也可以自己上台表演,去感受信阳的文化魅力,还能获得一种满足感。

4信阳茶旅游带动的效益 4、1社会效益

有利于保护信阳传统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的发展为了开发信阳毛尖旅游项目和产品,就需要对当地民族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继承、保护和发扬,鼓励开发与当地居民茶文化传统相一致的旅游项目,注重社区的参与,增加当地人管理茶产业旅游的权力。信阳政府为继承发扬信阳毛尖文化传统,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同时,大力支持茶文化旅游。

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居民素质的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让茶农们更加重视对信阳毛尖的深入研究,与游客接触也在接触当代社会文明的同时,逐渐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涵养。更有效地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娱乐身心,对人们的身体、工作、事业和生活都会产生深刻的积极的影响。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更好的培养其崇尚文明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利于茶旅游区提高管理水平“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我们推行分散种植和统一培训、收购、加工、包装、品牌、销售的‘一分散六统一’的模式,解决了茶农卖茶难、收入低的问题,目前已有1000多户茶农加入茶叶合作社,每年社员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积极推动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茶产业链条和生态产业,加快适应茶产业和总体经济形势的新常态,在不断转型升级过程中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有利于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交通、宾馆、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当地居民也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服务。4、2经济效益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原有卖茶的基础上,增加了采茶、制茶体验,信阳毛尖作为旅游纪念品也收到游客的亲睐,农家乐也为茶农们带来不错的收益。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的解决了当地闲置劳动力的问题,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同时,也带动信阳地区交通、餐饮、住宿、娱乐、旅行社等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4、3生态效益

茶叶在广大乡村里生产。乡村的自然环境是开展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茶文化旅游的逐步发展,当地居民就会认识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从而自觉地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整治和美化乡村周边的环境,加强农舍、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和保洁工作。另外,作为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内容、接待等各个环节,必然处处 体现环保的意识和要求,这就有利于促进对信阳地区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做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宣传者、保护者,建设有机生态茶园,对农村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调整信阳产业结构,减少因开矿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信阳依托茶产业发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阳在依托茶产业发展旅游的同时,同样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茶园都是地处山区,大量游客进去,会对当地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不当也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有当地居民的民俗文化受到一定影响等等。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在治理的老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道路。

6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相对于传统旅游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信阳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村茶农致富。茶资源可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开展保健养生游,信阳毛尖作为绿茶的代表,有很多药用价值。对于女士来

说还可以用来美容护肤,清肠瘦身等。因此茶叶可以做成吃食,例如茶点;也可作为饮料。可以利用茶叶这一特点可以开展茶点制作大赛让游客亲自参加。

茶文化知识普及游,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信阳茶文化也是起源已久,内容丰富。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可以在茶园中利用一些现代化技术开展迷宫探险,密室逃脱等将茶文化知识设置成通关密语,增强青少年的好奇心,让青少年在玩中学习知识。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要想要普及茶文化知识,可以通过一些免费的讲座,直接以课堂的形式向游客讲授有关茶文化的知识。

开展茶园体验,信阳的茶文化旅游是依托驰名中外的信阳毛尖而发展来的,因此信阳要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专门开辟出来一个浓缩的体验园。在园子中,游客可以亲自当茶农,在茶园中采茶、自己去炒茶、包装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家,去体会当茶农的辛苦与乐趣。让游客在采茶、炒茶的过程中去品味茶的清香,事后还可以让游客互相讨论自己的劳动心得,学习炒茶技巧,分享成功经验。让游客不仅在劳动后获得一种成就感,更让游客有机会去感受田园生活所带来的轻松祥和。而且在讨论中也可以让游客得到交流的快感,给在城市人们冰冷的心防下生活灵魂得以慰藉。还可以让游客学习茶艺,让游客亲自烹茶,去体会茶道所带来的静、和、怡、真,去感受中国传承千年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在园中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祥和的氛围让人们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园子中心开辟舞台,上演根据茶文化历史改编的话剧,或者一些信阳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的舞台剧。游客也可以自己上台表演,去感受信阳的文化魅力,还能获得一种满足感。

7参考文献

[1] • 姜含春,赵红鹰,葛伟《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

[2] 周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10(17)[3] 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陈春芬,《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

[4] 李维锦 《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学术探索》2007(1)

9.全市茶产业会议发言稿 篇九

同志们:

今天,市林业局专题召开茶产业发展暨茶品牌产业联营签约仪式,这充分体现了市林业局党组对茶产业发展及茶品牌的创建打造这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茶叶公司与区三大茶叶主产区的5家重点茶企业签订了联营协议,相互交流了发展经验,提出了下步工作打算和想法,这标志着汉产茶叶公司联营打造茶品牌正式启航。下面,我谈三点想法。

一、为什么要召开茶产业发展暨茶品牌产业联营签约仪式座谈会

随着汉产茶叶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产业逐步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加快汉产茶叶的发展,加强产业联营,共享茶品牌,是扩大汉产茶叶市场份额、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对推动茶文化发展、复兴汉口“东方茶港”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分析茶产业状况。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茶产业在市区相关扶持配套政策的激励下,总体规模约为8万亩,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产品的品质好;二是消费的潜力大;三是市场的前景好。

(二)交流茶产业的发展经验。每个茶叶企业的生产、加工、营销等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不同的经验。江夏区郑家山茶场茶叶基地标准很高,已达到全省一流的标准。绿岛公司生产乌龙茶,新洲腾云山、白花香茶场生产白茶。今天参加座谈会的20余家茶企业都有各自特色和发展经验,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和交流。

(三)正式启动品牌茶营销。去年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茶商标,为茶品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茶基地总规模达7-8万亩,茶品牌商标已经注册,这为下一步茶产业的发展,茶品牌的经营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个品牌在全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今天虽然只签约5家,我想对其他的茶企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对相关企业的发展必定起到一个长期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加快我市茶产业的发展

就武汉市气候条件、地壤结构和地理条件来讲,茶产业的基础条件是非常具备的。发展茶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还是发展生态文化的需要。茶产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文化的打造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发展茶产业就是将林业的三大效益有机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武汉市“十二五”期末,茶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展到15万亩,5年新增7-8万亩,每年新发展约1.5万亩。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我认为要强化五个方面的工作措施:

(一)基地建设的标准化。发展茶叶的前提基础是建基地。要建基地,首先就是要科学规划布局。结合编制林业“十二五”规划,各区要精心谋划发展多少茶叶,在哪里发展,如何发展,搞好定位、科学规划、成片开发。标准化就是要规范建园标准,包括密植的基数、底肥的要求、抽槽相关规格等。建园的标准、条件如何,直接关系到今后的管理、今后的采摘、今后的加工,所以基地建设不标准,就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不会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同时,大家一定要克服重栽轻管的倾向,茶叶的除草、施肥等,都有它内在的规律,大家一定要既重栽又重管。

(二)灌溉系统的自动化。目前在搞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蔡榨、木兰的茶园基本上都利用上了这个工程,把水渠引到山顶。茶园基地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灌溉条件,如果没有,遇到大旱,多年的努力将会毁于一旦,茶叶不一定会死,茶叶受干时间长了,肯定会影响茶叶的出牙率,所以我认为灌溉系统一定要自动化。

(三)制作工艺的规范化。目前有些茶的制作工艺还是传统的手工工艺,卫生条件等都无法达到要求。原始的、粗放型的生产已经适应不了当前形势发展需要,随着规模化、无性系茶叶的生产,今后发展趋势必须引进相应的设备,保证相应的卫生条件、包装条件。从长远来看,规模化的生产,必须是机械化的采摘和加工,否则,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竞争力弱。同时机械设备还可申报相应农机产品政策补助。

(四)种苗选育的科学化。茶产业的发展,种苗是关键。这几年,局造林处、林科站以及各区种苗站为武汉的茶产业的发展,为其他林产业种苗繁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给予充分肯定。但还有潜力可挖,湖北五峰县的“采花毛尖”茶种苗选育实现了三化,即“育苗本地化、育苗工厂化、育苗订单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各区在制定林业“十二五”规划时,要把茶叶的种苗繁育放在首位。

(五)产品销售的品牌化。目前,武汉的茶叶品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全市500亩以上规模的有几十家,但大多数都是以茶场所在地的地名作为品牌。这个所谓的品牌,只能是在狭小的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放在大的市场中,没有杀伤力,也没有竞争力,所以林业局作为茶产业的职能部门花这么大的气力,下这么大的功夫,来抓茶品牌的创建,提升其影响力。今后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发展品牌茶,按照“一顶帽子大家戴”的运作模式,实现“大商标下套小品牌”,这是武汉市茶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如何共享茶品牌

“茶”品牌商标来之不易,如果茶叶公司不销售武汉市的地产茶就失去了品牌的意义,那就是无源之水。目前,茶叶公司的高档茶叶都是在全国采购的优质茶,基本上很少有武汉本地茶,这就是武汉市茶品牌的现状。就武汉市茶产业来讲,如果没有这样的品牌,地产茶就缺乏市场竞争的支撑点,长此以往,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营销地产茶,地产茶要借这个品牌,双方联营,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促进武汉茶产业的顺利发展、持续发展。如何经营好、打造好茶这个品牌,我讲六条具体意见:

(一)有偿联营。从理论和法律上讲,目前这个品牌是由市林科站和公园共享此品牌,原则上今年新加入、新使用商标的企业要交3万元品牌使用费,由申请使用的企业交1万元,市林业局争取科技项目补助2万元。

(二)制定标准。标准怎么制定,各个相关企业按照各自的优势品种、加工条件、市场行情,自己定位,再由市林业局成立一个茶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制定相应茶品牌标准。同时要有实物样品留存,每个合同都要有规范的文字标准,不能把这个品牌弄砸了,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验收。

(三)统一策划。统一策划包括包装、宣传、营销等。包装可以由企业自行设计,也可以委托公司提供一个总体的设计方案,原则上图案要协调,与总体包装相匹配,才准推向市场。要做到从宣传产品向宣传品牌转变,由产销一体向产销分离转变,由单一的营销向立体的营销转变。

(四)灵活销售。从一个品牌的运作而言,全面发展的趋势就是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按照相关茶产业的标准,由公司总部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在目前联营模式下,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销售方式。对现阶段有固定消费群体的可以采取自己销售一部分,对销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茶叶公司来统销。

(五)动态管理。今天签约的5家茶企业和其他还未签约的茶企业,只要条件成熟,通过公司考察和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后,都可以共享茶品牌。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企业违反了相应的合同条款,没有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对茶品牌造成了不良影响,主管部门将对当事方亮黄牌,采取相应措施,坚决做到宁缺毋滥,稳扎稳打。

(六)政策扶持。目前我市对规模在500亩以上的新建茶园,每亩补贴600元,全国目前基本上没有补贴比这更高。下步,我们还将积极争取市政府的财政补贴,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凡是纳入茶品牌的企业,严格履行合同的,优先支持,包括从产品的包装、宣传、营销和相应的设施配套等。

10.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

(一)铜仁茶叶发展的历史变迁

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岁约出10万斤”。据陆羽茶经载(成书于公元760-780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我区的石阡、思南、印江、沿河、德江县属思、夷州地区。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已在全国享有盛名。《印江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梵净山绿茶被列为朝廷“贡品”。《沿河县志》中记载“姚溪茶、野茶坨昔皆为贡品”。由于历史原因,相当的一段时期内,茶叶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发展较慢。石阡县茶叶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在50年代初,茶园面积达到万亩,成为贵州省被国务院表彰的两个县之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茶叶得到了较大规模发展,我区利用日本“黑字还流”贷款和综合农业开发项目,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开发,发展茶叶生产基地近3万亩,并相继组建了石阡、松桃、印江及沿河县4个茶叶公司和地区武陵山茶场。进入21世纪,地委、行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茶叶领域内引进了山东天目茶业集团、浙江嘉盛武义茶叶公司、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商企业,依托外商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激活了国有资产,茶叶产业焕发出活力。

(二) 铜仁地区茶叶发展优势

优势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品种资源。铜仁是贵州最适宜种茶的中心区域,是名优绿茶的重点产地。全区宜茶地主要是黄壤、红壤、黄棕壤等ph值为4.5-6酸性土壤类型,质地疏松、底土无硬盘层、排水性好、坡度适中;宜茶地有120万亩以上,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面积20万亩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3.6-17.5℃,≥10℃的日数,积温在4000-5700℃,降雨量为11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大,是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日照为1067-1497小时,日照率25-33%;光照中漫射光多。全区现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120余种,是省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份之一。

优势二:区内茶叶内在品质独特。根据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我区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分别为43.5%、3.5%、29.9%。丰富的内含物质使我区茶叶具有香度馥郁、滋味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的独特品质。

优势三:开园时间较早、采摘期长。低纬度形成的亚热带气候使我区茶园的开园时间处于四川和江浙两者之间。区内茶叶采摘期可达7个月。春季名茶采摘期40-50天,比江浙多30天以上。茶园封园时间一般在10月初。较长的采摘期为发展茶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优势四: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我区农村劳动力价格平均15-20元/天,茶产业中劳动力工资占茶叶生产成本的40%-50%。优势五:铜仁地区是全省煤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区内有国家级三大发电资源:思林电站、沙砣电站、枸皮滩电站,煤炭价格300-400元/吨,用电价格0.5元/度;同江浙相比,大宗茶可降低电耗0.3元/斤、煤耗0.5-0.6元/斤。

二、铜仁地区茶叶生产现状

2.1 茶园基地规模

2.1.1 绿茶

全区共有绿茶面积8.88万亩,XX年生产干茶2153吨。其中,石阡县3.93万亩,印江县1.35万亩,松桃县1.32万亩,沿河县0.80万亩,德江县0.56万亩,思南县0.41万亩,江口县0.25万亩,铜仁市0.18万亩,玉屏县0.08万亩。石阡、印江、松桃、沿河四县成为我区茶叶生产重点县,总面积达7.4万亩,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83.3%。全区茶园80年代以前种植2.34万亩,XX年以前种植2.77万亩,XX年以后种植3.77万亩。全区投产茶园5.15万亩,其中低产茶园2.96万亩,占投产茶园57.6%。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石阡苔茶为主,福鼎大白茶种植面积6.27万亩,占全区茶园面积的70%;石阡苔茶1.84万亩,占全区茶园面积的21%。全区茶园权属为公有制企业的2.01万亩,占22%;为非公有制企业的1.11万亩,占13%;为农户种植的5.76万亩,占65%。

2.1.2 苦丁茶

全区苦丁茶园1.34万亩,XX生产苦丁茶330吨。苦丁茶主要分布在五个县,印江县0.59万亩、石阡县0.54万亩、沿河县0.11万亩、思南0.08万亩、德江0.02万亩。除1200亩为XX年以前种植,其余的均为XX年以后种植。权属为非公有制企业的1150亩,其余的为农户所有。区内苦丁茶品种为木樨科女贞属、常绿叶型灌木、蜡子树种和小蜡子树种。

2.1.3 茶叶加工

全区目前有茶叶加工企业49 家,从事茶叶加工人数2275 人,拥有加工设备4574台(套),年加工能力达6867吨,加工产品主要有名优绿茶、大宗绿茶、珠茶和苦丁茶。其中绿茶加工企业45 家,加工人数2190人,拥有加工设备4516台(套),年加工能力达6546 吨,加工产品主要有名优绿茶、大宗绿茶、珠茶。石阡、印江、松桃、沿河四个茶叶重点县的绿茶加工厂39家,占全区茶叶加工厂的87 %。外商经营管理的绿茶加工厂有20家,占全区的44%。招商引进的铜仁和泰茶业有限公司去年开始在铜仁生产加工珠茶,填补我区珠茶加工的空白,对全区的茶叶生产有着较大促进作用。珠茶生产与全区名优茶生产有较强的互补性,珠茶加工在4月底开始,名优茶生产已基本结束,通过机采茶青,有利于提高茶青下树率,降低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园产出水平。如松桃县大同茶场,通过用日本进口的采茶机采茶,茶青下树率达90%,同时加强茶园肥水管理,高产丘块达到亩产400多斤珠茶的高产水平。铜仁和泰茶业公司以生产珠茶为主,产品单价在10元/公斤以上,产品批量大,市场广阔,效益好。

2.1.4 茶叶销售市场

铜仁地区每年可产绿茶2500吨左右,主要销往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湖北等地;国际市场主要有非洲、中东等地,主要是珠茶出口。由于品质好,深受外地老板青睐,用作加工名茶的原料。每到春茶生产季节,经常出现外地老板守着加工厂要茶的现象。外商经营的绿茶茶园占全区的70%,外商的销售网络健全,大宗绿茶的销售渠道畅通。高档名优茶多作当地政府部门用作礼品茶,加上江浙茶商的收购,名优茶也供不应求,价格看涨。如印江县高档名茶去年斤价220元,今年达250-260元,上涨10%以上。今年春茶预计价格每公斤20元左右,绝大多数茶叶价格高于上年,由于茶农增收,极大调动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

2.1.5 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全区从事茶叶生产管理服务机构主要有农业局的经作站或茶叶站,以及政府内设的茶叶生产管理办公室。全区茶叶生产管理队伍1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6人、管理干部24人。印江县成立了茶叶协会,发展23个会员单位。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茶产业发展,印江、石阡县还出台了鼓励在职干部、创办茶叶企业和生产基地的优惠政策措施,涌现了30多名乡镇干部、农技干部,兴办茶园和发展茶叶加工,为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2.1.6 茶叶品牌建设

经中国茶科所对铜仁茶叶样品检测,铜仁地区茶的氨基酸含量为3-5%,而江浙茶仅为3%;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45%以上,而江浙茶仅在30%左右。90年代初期以来,在中国茶科所、贵州省茶科所茶叶专家的指导下,名优茶品牌创建成效显著。1994年印江自治县梵净山茶场,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定为茶叶检测定点企业,印江县梵净山茶场的“梵净翠峰”, 获得了国家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我区的“梵净翠峰”、“泉都碧龙茶”、“黔东毛峰”、“武陵春富硒茶”等一大批高档名优茶产品,在全国各种茶叶评比中捧走若干奖项,泉都碧龙茶还荣获“98世界茶叶博览会”银奖。到目前止,在省级以上组织的评比、交易会、博览会等活动中,我区共有13家企业获奖,17个产品品牌共获43项(个)奖:有石阡县的“泉都碧龙茶”、“泉都云雾茶”、“幸惠”牌苦丁茶,铜仁地区武陵山植物保健茶厂的“泉都百茶”牌苦丁茶;松桃县茶叶公司的“松桃翠芽”、“松桃春毫”,武陵山茶场的“武陵剑兰”(松桃);沿河县乌江茶场的“坤龙牌”绿茶;思南县茶场的“东坡毛尖”等品牌。

2.1.7 茶园产地认定和茶树良种推广

全区共有19000亩茶园通过认证,其中:石阡县统一组织主要茶叶生产基地的16950亩茶园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分布在龙塘、聚凤、五德等15个乡镇,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茶园面积1000亩以上的乡镇有:聚凤2800亩、五德1800亩、龙塘1500亩、花桥1500亩、本庄1450亩、龙井1400亩、白沙1350亩、国荣1000亩;贵州梵净山顶翠园茶业公司在玉屏县亚鱼乡的500亩茶园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印江县银辉茶叶公司在印江县缠溪镇的700亩茶园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印江县净团茶叶公司在印江县永义乡的850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石阡苔茶为主,福鼎大白茶种植面积6.27万亩,占全区茶园面积的70%;石阡苔茶1.84万亩,占全区茶园面积的21%。良种茶园面积8.11万亩,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70万亩,占总面积的41.7%,占良种茶园面积的46.1%。

2.1.8 引进外商承包租赁茶园

全区共引进外商茶叶加工企业21家,约占农业招商引资总数的50%;引进外商资金5100万元,占农业招商引资总额的24%,茶叶生产已成为全区招商的重要领域。对促进我区茶叶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外商共租赁茶园面积3.17万亩,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35.7%。21家客商来自浙江、山东、湖南、江苏和重庆,其中来自于浙江省的有14家,占外商总数的67%;浙江省客商承包经营的茶园2.67万亩,占外商租赁承包经营茶园面积的84%。

三、铜仁地区茶叶产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 茶叶产业化水平低。

全区茶叶加工有49家,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对茶园掠夺式经营现象严重,茶园管理极为粗放,租赁前期和后期没有严格把关,致使茶叶质量提升难度大,产品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形不成拳头产品,形不成名品,影响了茶叶快速步入国际市场步伐。从而造成了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低,生产、加工和销售都呈现为分散的局面,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形不成规模效益。

3. 2 资金投入少,茶园基础设施差,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地县各级财政对茶业的投入极其有限,茶农自我积累、自我投入的能力不足,茶叶生产条件差;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手段落伍,技术推广经费少,难以对广大茶农进行必要的科学用药、用肥、除草培训,一些新技术无法及时有效地在茶区得到推广应用,造成茶农科学种茶水平低,无法从源头上保证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水平;全区目前有2.34万亩老茶园(30—50年)种植分散,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户不够重视,已经到了必改的年限,大部分茶园虽属良种,但基本上都是群体品种混杂较为严重,面积多在300亩以上,根本没有水利设施,规模稍大点的茶园,缺乏采茶劳动力,茶青下树率低,机械化作业也根本谈不上,影响了新叶的萌发,从而影响到茶园的产量和效益。

3.3 铜仁地区茶产业尚未形成真正的优势品牌。

全区现有45家企业,各有各的品牌,在全国和省级以上组织的评比活动中,共有13家企业17产品品牌获奖43项,还有32家企业的产品各有各的名目,品牌之多、乱、杂,名牌效应和规模效益不凸现。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能牵头整合全区的.品牌资源;生产企业归口不同的部门管理,沟通协调难,生产企业间各自为阵。结果是家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哪一个品牌上规模,品牌效益没有发挥出来,总体价格偏低。全区现有茶园面积近8.88万亩,投产茶园5万余亩,年产干茶2500多吨,成品茶销售收入不足3000万元,这与茶园规模极不相称。我区茶园平均亩产值在500—600元之间,最高亩产值不到XX元,与江浙茶园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高水平茶园达15000元以上的产出水平相比,差距极大。

3.4 茶产业条块分割,技术力量势单力薄。

全区八县一市一特区都在发展茶业生产,目前只有四个茶叶重点县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石阡县、印江县成立了茶叶生产办公室,松桃县、印江县、沿河县设有茶叶工作站。其它县什么机构也没有建立,有的县还成立了经济作物站,有的县既有经作站又有茶叶站,造成责权利不明,各行其事。全区茶叶生产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的多数员工,大都是半路出家或只经过几个月培训的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乏力,生产经验不足,大大地阻碍了茶产业发展进程。XX年茶园面积8.88万亩到XX年茶园面积将达到15万亩,人均得负担1000-1500亩以上茶园的指导、培训、茶园改造、协调等工作与生产发展极不适应。 3.5 茶农技术水平低,茶叶产量低,效益不明显。XX年我区共有8.88万亩茶园,其中:35.7%为集中成片茶园被外商租赁,还有64.3%的茶园属农户所有,XX年又兴起了种茶热潮,茶园面积有可能突破15万亩,全区重栽轻管的现象日趋突出。一是栽植质量差;二是舍不得肥料投入,茶叶营养差;三是病虫草害严重,茶叶质差量低;三是水利设施不完善,可以说是基本没有,90%属看天茶园。四是茶农自采茶青乱堆乱放,加工不及时,造成烂青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在加工各环节中技术不规范,不标准,安全性差,又舍不得卖给加工企业生产,自产自加工的质量上不了档次,效益极其低下。

4、铜仁地区茶产业发展对策

铜仁地区茶产业应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将其培育为我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切实改变目前基地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及加工效益差,品牌杂、乱、多,基础设施条件差,加工设备和技术陈旧落后,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的现状;为了在“xxx”期末使全区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综合亩产值从338元提高到600元,公斤产值从8.9元提高到15元,综合总产量从2483吨增加到1.9万吨,综合产值由5035万元增加到2.85亿元,我区茶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主攻高品质绿茶,面向市场,依靠机制创新,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引进一批省外优强企业,培育和打造1-2个知名品牌;坚持以农户为主体实现茶园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

4、1 加强领导,增进共识,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金加以扶持

我区茶产业在“xxx”期末茶园面积将达50万亩,投产茶园27万亩,茶叶总产值将达2.85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资金和认识上的统一,茶叶产业要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党委、政府对茶叶产业发展应予重视,要集中人、财、物力,加快茶叶产业发展。一是改革现行茶叶生产管理体制,成立茶叶产业发展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全区茶叶产业的规划、生产、加工、销售和科研等。做到茶叶产业与其它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大力培育茶叶科技人才,尽快改变茶叶科技服务力量薄弱的现状。二是整合各部门资金用于茶园的基础性建设,充分利用好水利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及退耕还林等项目,利用其中部分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地、县财政对茶产业要有长期注入机制加以扶持。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壤、气候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茶叶产业带,为提高我区茶叶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奠定基础。

4、2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是振兴茶叶产业的必由之路。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其实质首先是解决好茶叶商品化问题,其次才是加工增值的问题。我区过去茶叶生产大起大落,主要是没有解决好市场问题所导致,区内的生产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无力化解市场风险,结果是茶贱伤农,荒茶、毁茶的情况就无法避免了。当前,振兴我区茶叶产业,应吸取教训,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山东天目茶业有限公司、浙江嘉盛武义茶叶有限公司、浙江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外地茶叶企业,在它们的带动下,我区的茶叶生产逐渐恢复活力。特别是铜仁和泰茶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在我区落户规模最大的外商加工企业和最大的出口企业,其原料茶需求量大,对茶叶产业带动能力强,已在我区发展生产基地近4万亩,和泰的珠茶生产与我省的名优茶生产有很强的互补性,不存在价位竞争、原料竞争、市场竞争。这些是我区培育茶叶产业龙头企业的优势所在。培育、扶持龙头企业,要转变观念,注重实效,不宜盲目排外,凡是发展铜仁茶叶生产的,凡是宣传、打造铜仁茶叶品牌的,都要一视同仁地加以扶持和培育。我区依托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的思路应是:各茶叶生产企业、生产基地除抓好名优茶生产外,应依托和泰茶业公司发展珠茶生产,提高我区茶园的产出水平和效益;分散茶园、交通不便的茶园,适当发展中低档绿茶生产,满足区内群众消费需要。

4、3依靠科技,提高茶叶质量,以质取胜

由于我区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茶园管理粗放,直接影响茶叶质量,市场竞争不强,产品档次不高。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产品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强制性标准,如不加强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不通过无公害认定,就迈不过市场准入这道门坎。因此,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前作好应对准备。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茶叶生产大县,要借鉴上世纪创建茶叶品牌的经验,由政府出钱,与茶叶科研机构合作,聘请茶叶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对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要选拔一批年青的技术人员到大中专院校或外地大企业进行学习深造,作为技术后备力量和技术骨干培养。对于茶园相对集中的区域,要组织开展茶农培训,使茶农掌握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本技术环节,要结合“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培养茶叶种植、加工的科技示范能手,提高茶叶技术推广力度。集中资金开展主要茶区无公害认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产品认证。制订优惠政策措施,试行茶叶加工机具购机补贴,鼓励茶叶生产企业、生产大户加快加工机具更新。

4、4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做强做大茶叶产业

上一篇:同事结婚祝福语简短下一篇: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