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2024-10-25

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11篇)

1.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一

关注青年教师成长 促进学校稳定发展

摘要: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石道初中68名教职工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有42人,占教师总数的62%,因此,青年教师的成长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我们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强化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个人成长三年规划,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载成长过程和主要的业绩,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声誉。

王瑞霞

登封市石道乡初级中学

***

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第十七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指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健全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制度等,可以说《纲要》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指35周岁以下的,在学识、业务、理念、经验上仍需不断提升的教师群体。)赋予更多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青年教师便自然而然映入人们眼帘,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成长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特别是学生家长的关注。而我们石道初中现有教职工68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就有42人,其中近三年新上岗教师33人,是一支非常年轻的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有着较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但驾驭教学的能力相对薄弱,尤其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老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有着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游刃有余的教学能力,但又存在观念滞后或更新不够、方法陈旧等弊端。针对这些情况,学校根据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和发展基础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培养,为老师们自主发展创设必要条件。对每位教师合理定位,放手使用,细心呵护,扬其所长。为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搭建舞台、创设环境、提供帮助,引导老师们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合理规划其个人发展方向,通过种种方法和途径,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快速成长,这项工作,学校将作为保障整体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来抓。

一、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战斗力

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对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为他们量体裁衣,制定适合他们的成长目标,发掘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成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坚持业务学习,及时向教师传递新的教改信息;组织教师赴外地学习观摩,回来上汇报课,以点带面;积极推进“青蓝工程”,通过结对子,定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坚持赛课,将上课、听课、评课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技艺的不断提高;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文化业务培训学习,给他们增加压力,不让其放弃进修学习的机会。

二、健全激励评价机制,提高竞争力

如何激励教师奋发向上,营造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要想调动所有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管理者必须通过考核激发教师工作潜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塑造,必须健全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内容,把教师的荣誉和物质需求结合起来,改革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这样才会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有事业发展的竞争力。

三、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影响力

1、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

引导教师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让每一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出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再研究”,亲身体验“研究——实践——思考——提升”。

2、提高对教师个体素质的要求。

教学练兵,提高能力。教育的发展决定了教师基本功的内涵不是固定不变的,与时俱进,抓好教师的基本功是学校长期的基本任务。强化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素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焦课堂,加强指导。学校的管理者将预约听课和听推门课结合起来,通过看教案、看教师习题、看学生作业,检查教学人员的教学态度,了解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

聚焦学生,认真备课。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知识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课程标准认真备课,按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制定教学专题研究,确立教学情感的引领作用。

提高认识,全科规划,制订计划,拟定步骤,结合活动,分步落实,有序提高;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强调工作、研究、培训的结合,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师德(有爱心)、德育(会感谢)、艺术(懂策略)、理念(重合作)几方面的结合,共同营造,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以情施教,以情导学,形成教学特色。

四、每位教师制定个人成长三年规划,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载成长过程和主要业绩

1、师德修养方面: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政策、法规,结合时事、教育热点,提升教师理论素养、职业素养,树立高尚师德形象。按照学校要求撰写师德学习笔记、心得体会。

2、读书学习方面:每学期读教育理论、文学名著、本专业类书籍各一本,及时写读书笔记,分享、交流读书心得。

3、校本教研方面:积极参加学科教研、年级教研、学校集体教研等活动,解读课标,吃透教材,设计校本作业,提升学科教学能力。

4、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积极参加赛课、一师一优课、课堂教学达标等活动,争当不同层级的优质课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教师三年内必须通过校级达标。

5、指导青年教师方面:“青蓝工程”结对子的教师,指导教师坚持每周听徒弟一节课,并做好指导记录,徒弟做好学习记录,定期上汇报课。

6、课题研究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科研能力,撰写论文,课题立项,获得奖励。

7、教育博客撰写方面:开办个人博客,利用博客总结和交流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心得、教学案例等,每周要发表一篇博文,每学年不少于20篇。

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狠抓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教育教学成绩逐步提高:2016年中招,顺利完成登封市教体局分配的前800名和前3800名的考核目标,这两项目标完成率分别名列全市第一和第八名;2017年中招双目标完成,完成率分别名列全市第8名和第11名,实现中招连续五年增;

七、八年级也在登封市教体局组织的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中成绩稳步提升,摆脱后五名,接近中游。

成绩是微不足道的,与先进学校相比,我们石道初中需要提升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坚持以教师为本,着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导青年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把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实破口,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教育的长效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并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则。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为教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

2.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二

一、一句智慧语录, 一粒思想 种子

在我们的校园里, 经常可以看到充满智慧的语言, 那是我们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成员收集并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智者语录。

“青年教师读书社团”要求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习, 我们用每周一句“智者语录”进行引领, 在青年教师的心中播下一粒粒思想的种子, 让这简短却蕴含教育哲理的语言唤醒他们的心灵。

如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没时间学习的想法, 校领导与老师们分享了名师的心得, 让教师们体会到很多现状是可以逆转的, 很多困惑是可以在瞬间被智者解答的。

因为阅历的问题, 年轻人最容易产生抱怨的心理, 校领导赠与社团老师们这样几句话:

1.埋怨环境不好,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 常常是我们方法不好。

2.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 但是, 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题。

后来, 青年教师们通过读书收集智慧语录, 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语言, 点燃了读书社团成员的智慧, 帮助他们形成了健康乐观的职业心态。

二、一张教育面孔, 一部教学 专著

为了让更多在阅读中成长的名师成为青年教师们崇拜的偶像, 我们确立了“一张教育面孔, 一部教学专著”的阅读策略。王崧舟、窦桂梅、魏书生、华应龙、管建刚等一张张名师的教育面孔开始走进青 年教师心中, 一张面孔, 一个故事, 一部名著, 成为教师的囊中宝物, 边读边品味名师的成长, 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 建立自己教育信仰的大厦。

教育思想其实都是一些朴素的道理, 比如“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比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在这个教育信息轰炸的时代, 教育理论专著丰富了教师的思想底蕴,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读书, 还应不断实践和反思。把读书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用读书指导实践, 用实践深化读书, 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读书让农村青年教师有了自己的思想。现在老师们能独立解读教材、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了。 读书让农村教师上课更游刃有余了, 成为了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

三、一个培训计划, 一条成长 之路

人是靠精神站立的, 又是靠业务行走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为此, 我们的教师读书社团除了看书学习之外, 还有一系列的基本功训练来帮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传统的“三字一话” (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 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是我们培训的内容, 但是面对生本教育的新理念, 我们拓宽了教学基本功的内容, 如解读文本的能力、解读学生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 等等。我们制定了“四个一”培训目标:写好一手字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书写能力) ;读好一篇文章 (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朗读能力) ;上好一堂课 (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写好一篇文章 (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能力) 。

每周进行一次粉笔字、钢笔字展示交流;每周由一位教师进行朗读能力展示;每周由一位教师上教研课;每月一次读书体会及教学反思交流;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老师们越来越觉得, 读书学习、基本功训练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3.构建反思制度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三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青年教师 教学反思 行动研究 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37-01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因此,青年教师只有养成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不断自觉反思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更要求青年教师追求快速成长,就要学会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一种回忆、思索和评价,同时又要作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老师专业素质得到发展的目的。最好在寻求正确理论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不断反思,构建教学反思制度。

一、反思的特点

(一)必须在正确教育理论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

(二)教学反思应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达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三)教学反思的结果如果不形成文字,就会有漏洞,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不会是成熟的。因此,青年教师为了更好的利用教学反思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可以用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的形式,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感想、启示、教后记等形式长期、有规模、系统性的记载反思。

二、反思的方法

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看到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反思才是最有效的。因此,在新课改教学逐步成熟的情况下,教师科学运用行动研究,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某个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题、查阅文献、甚至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反思的方式

青年教师的反思可以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教师的集体行为。

首先,教师集体的反思可以是自己把某个教学事件回顾与反思公开在同事面前,大家共同交流,也可以是教师集体讨论形成方案,经过实施方案后再进行审视和反思。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集体备课、专题讨论以及研讨课都是很好的集体学习和反思机会。

其次,我们平时讲的最多的反思其实是教师的个体反思,个体反思主要贯穿于教学前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以及教学后的教学评价。

(一)要具有预设性的课前反思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 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 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什么。”青年教师必须谨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各个环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要考虑教法。新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

(二)注重教与学的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教学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有挑战性、常常出人意料。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评价性的课后反思

青年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阶段性反思,针对某个时期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

1. 记录自己某节课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和取得 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巧妙地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及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自主评价等),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2. 针对教学课堂中的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并且要学会记录以及鼓励。

3. 形成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无论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还是学生对课堂的评价,都有利于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教师的反思提供比较客观的信息。青年教师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将不断发现问题,发现不同面的自我,不同面的学生,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 集腋成裘 , 聚沙成塔” 的收获。

4.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篇四

抚宁二中:甘丽英

新课程要求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精神的“研究者”、“专家型”教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发现教学中的困惑,发现的问题越多,自己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能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促使教师向由单纯的“教书匠”、“传道者”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可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的重要途径。

教学反思即教师在课后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掌握的信息进行反思,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以及学生的困惑、见解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实践的借鉴,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教学效果的过程。这是一种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带有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作用。

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疏漏,发现练习方法或教学手段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定期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现就影响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要因素,结合教师教学能力单项教学能力文本的解读和学习,探讨一下如何写好体育教学反思的几点想法以及写体育教学反思对于体育教师的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写体育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一名优秀的教师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

(一)、写体育教学反思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如果一名教师只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相反,一名教师,无论教学能力起点如何,如果他能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就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体育教师课时任务较多,一般每周要达到16-20节课,同时还要组织各项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等,造成部分体育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注重课后反思,不善于课后动笔修改教学环节,仍然按照原先的教案在同轨班教学,甚至还有些教师多年重复使用一个教案的现象,很少去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总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课后反思及时把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灵感、创新教法等不断总结积累,找到反馈的信息,在二次备课中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调整,如:教学设计、练习密度、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等,以便在同轨班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体育教师养成分析反思习惯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每一次认真的教学反思,都是总结经验,改进不足,自我提高的过程。课前备课无论多么详细、多么周密,它处于教学预设阶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参与程度、师生互动情况等等,不可能与课前教学设计一模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每一节体育课结束后,都需及时进行体育教学发思,积极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与失,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在反思、实践、再反思过程中,逐步养成自觉反思习惯,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的,教学环境从教室移到操场,学生活动范围变大,且活动兴趣各不相同,使体育课堂教学具备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是很难准确预料和判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总会有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举动,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虽然在体育课堂上也不乏有急中生智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功效的惊人之作,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后使教学留下了不堪回首的败笔,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通过课后反思可以让我们对每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一个环节,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合理、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发思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轻松应对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合理运用课堂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例如:学生对学习广播体操积极不高,练习中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等,甚至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害怕上体育课的现象。我们在体育教学发思时就要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可能是连续学习广播体操,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鲜感等等。教师只有找到问题所在,及时改变调整教学策略,并关注学

生情绪变化,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形成积极的心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四)、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体育教师积累经验、转变观念 每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回顾教学实践过程,如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效、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合理的、积极的,超出课时目标之外的、隐性的等无法预料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如何及时捕捉引导进行生成性教育的等等。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发思中还需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教学中得与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要回顾、梳理和剖析教学实践中这些不足之处,吸取教训,重新设计,可以在以后教学实践中得以改进和提高。

2、反思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课堂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

3、反思学生的学练情况。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回顾课堂上学生学练情况。诸如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动机是否被激发、兴趣是否被调动,教学上哪些环节学生做得比较好,哪些环节学生做得不是太好等等,所有这些教师应及时记录,有针对作进一步的调整,从而使二次上课更趋于有效性。

4、反思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及时调整场地器材布置,排除有干扰或其它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等,从而使得场地器材布置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我们只有通过思考和研究,在思想碰撞中不断积累研究素材、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五)、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教案是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思维过程的轨迹,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方案,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它重在课前预设,无法准确捕捉、判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隐性课程资源。我们通过体育教学发思进行二次备课,积极反思,重组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避免走弯路,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高。因此,提倡我们体育教师将课前预设与课后反思相结合起来,对原本教案进行修改及补充,这种植根于真实的课堂并辅以理性分析的教案撰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意义非凡。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发思有助于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深入钻研教材,反思、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怎样写好体育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而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需要的是自我意识、思维习惯和批评精神,采用的写作手法是纪实性的。从理论上讲,教学反思应该

每一节课后都要写,但是,目前体育教师工作量比较大,我们觉得体育教师只需要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小结,每天写课后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切忌空、浮、杂,也不能看成是任务应付了事,应该做到:

第一,实话实说。一节课下来,教学状况教师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体能的发展情况,多少学生对这次教学感兴趣,多少学生学习存在学习能力障碍,自己的教学组织、教法运用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中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新的设想,在哪方面做得还不成功,学生提出的问题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特别,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并进行一定的思考,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周密考虑,少走弯路。

第二、反思成功之举。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临时应变得当的各项教学措施,恰当的比喻、新颖精彩的导语,引人入胜的情境设计,直观有效的教具使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科学地利用场地条件开展有效教学,某些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并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提升,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第三、反思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步骤。不是说等我们的教学出了大问题,出了教学事故了才需要反思,反思反省自身的行为,不能空泛,总是说什么“教学思想不先进”“教学理念有待提高”等等的话,需要认真思考、仔细琢磨,例如,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否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情境设计中的那一部分感兴趣,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是否一定需要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有了哪些表现,分组学习怎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学场地器械的利用是否合理,教学中的安全还有那方面关注不够,自主性学习时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怎么办,怕学生管不住是不是总是让学生围绕着我们自己,我们的讲解学生真的都听懂了吗,采用哪些辅助手段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等等。通过及时地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教学新思路,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第四、反思教学目标设定。要看教学目标定位是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力为基础,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体能发展和情感意志的培养上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教学反思我们的目标设置那些是清晰的,那些是可以达成的,那些目标的检测是可以具有可操作性的。如果,不能达成,我们就需要思考,目标是否定得太多、太大、太空。很难达成也很难检测的目标、以及与教学内

容直接性关联程度不高的目标要慎用,要通过这样的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能够真正地引导教学,实现目标引领内容的体育新课程思想。

第五、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师生活动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例如,教学方法设计的改动富有科学性,场地条件合理利用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练习方法的改编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巧妙的语言引导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或活动方式和练习次数出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潮,等等。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会因时过境迁而遗忘,令人遗憾不已。

第六、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闪烁“智慧的火花”,即兴表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的“表演”有时牵强附会,有时令人深省,此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表现,思考学生这种表现的根源,课后要及时地把学生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得的素材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第七、反思师生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法运用、教学情境创设、教师的教态和仪表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反,学生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运动体能、运动爱好、个性特征也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情况作客观分析,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教学效果好与不好,不能简单地说“学生有没有配合好”,要反思是否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以及他们对于相关内容学习的经验和学力基础,没有顾及学生的想法与感受,要学会从教师自身上找原因、求对策,寻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第八、反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我们需要静心沉思,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情境的设计、组织方法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教法上还可以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体能训练是否到位等等,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出的信息及时记下,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体育课后小结和体育反思的区别!前者是前提和基础,或者是提炼和升华,从细节入手,重视写好每节体育课的小节。

第一、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相比同样要写“实”。要有针对性,可以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重点的反思,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或一种负担,相反,应该把它视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记录的内容必须真实,对今后的教学有促进作用。

第二、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相比同样要“快”。要及时写,只有及时才能把教学中的问题、心得如实地记录下来。否则,随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淡忘。同时也要注重贵在坚持。写课后反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坚持,日积月累。

第三、课后小结要与教学反思相比关注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课后小结的撰写不需要像教学反思那样“深”。主要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育教学理论适当地、简单地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求数量,但求质量,有感则长,无感则短,切中要点,避免形式,能表述清楚存在的问题就行,不必要求多少字数,少则几十个字,多则一两百个字。

总之,教学反思的过程,既是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5.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五

好力保中心学校 张德恩

一所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而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校本教研的的培训,制定相应的措施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远程教育,自学、青年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产生造血功能,加强校本培训,促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探索中逐步形成,所以,建立“校本教研”机制,立足“校本教研”,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学实体,是加快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途径。坚持以校为本,重心下移到学校,强化对话、交流、互动的教学研究形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对于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否则就像鱼刺卡在喉咙里,不吐不快。这样教师自然而然,需要通过自己的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达到解决问题。在这其中,我们有时会为了一个问题会去搜寻资料、打开电脑网上进行交流、对话,有时会与教师争得面红耳赤,通过一番的争执与探讨,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这正是校本教研这种基于学校、贴近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而体现出来一种优势。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捷径,作为教师怎样加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去,它需要我们怎样去面对,凭借怎样的热情投入到其中。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坚持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与研讨,组织教师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学习《人民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杂志,利用运程教育视频栏目观看教育专家、名师教学实录,做好读书笔记。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校际教研,走出去听、评、课,了解教学动态和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成功案例,借鉴名师教学方法,撰写心得体会,设计教学方案,大胆尝试,认真总结。

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计划》和《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构建了以校为本的学习体系、培训体系、科研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机制,制定了相关的分步实施措施。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校本教研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教导处为主体,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师人人参与的教研网络,拟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促使校本教研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学校作为研究的阵地,构建学习化的教研文化。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使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化的教研氛围。依托中心教研组,开展新教材培训或业务学习。主要形式:

1、组织集体备课,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2、举办教学理论学习讲座,开展学科交流、讨论教学热点、难点问题;

3、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函授、自学考试、计算机模块等级培训与考试等继续教育,努力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专业成长袋建档。教师要对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每年进行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不断发扬自身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让成长袋伴随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5、同伴互助,在互动、互学、反思中共同提高。

6、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自觉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在课改中自我反思,并且给他们一个发表观点、交流体会的空间,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体会到自己是参与校本教研的一员。教研组经常为教师组织微型讲座,把时间留给教师,让教师唱主角。同时开辟教改论坛,课改之窗,交流教师在校本教研和课改中的观点和心得体会。对教师的评价也由过去的单一性评价变为立体性评价,有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等形式,大大地调动了教师自觉发展的积极性。

其次,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成长必须从四个方面达到落实与实施。

一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搞研讨。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首先从转变教研组长的角色做起,营造民主、平等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反思,与教师平等对话,与教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我们提出了“教研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口号,创造性地开展了“分片联研”活动,采用“集中与分片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探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研讨的积极性,教师敢说了,思想活跃了,教研氛围浓厚了。学校也是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现实的、有价值的教学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因此,我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深入调查校情、教情、学情,与广大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和探讨,从指导教师上 “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过程研讨,最后拿出该学科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示范课”为止。充分展现“谈—听—议—思—行”校本教研的全过程,使得学科个性教研活动富有成效,教师的教研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提高。

二是典型示范,整体推进。㈠、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和课改工作的生力军,如何发掘教师的教研潜能,让教师投身于校本教研和课改当中,并有所成就,这就需要一个符合学校和教师实际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此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教师面对专家,接近学者,带着问题向专家探究求教,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㈡、拓宽校本教研渠道,丰富教研形式。校本教研,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和教师参与课改研究的热情。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校在校本教研的途径上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如学校针对老年教师观念滞后、难进入角色的实际,开展了中老年教师课程理念学习活动,激发了中老年教师投入校本教研的热情;还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子同伴互助教研,打破不同学科、年级的界限,实施“一个学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一种形式”。目前,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局面,教师之间有计划的交流与分享经验,切实提升了校本教研的研究水平。㈢、积极倡导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用好教科书,完成课时计划的基础上,开设了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充实了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了义务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㈣、理性反思,自我创新。教师的个人反思是基础和前提。许多教师对教学反思缺乏理性思考,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层次地实施校本教研,就要求教师要有突破自己,能够做到教学前想一想,自己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什么教育理念,实施时能不能顺利落实,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对教与学的活动及时灵活调控,使动态的课堂不断有新的资源生成,时时处处用新课程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运用理念的催化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的荡涤下,通过校本教学研究,将吹生出一大批专业型、专家型的教师,在这个广阔的教改的舞台上,将培养出一批新世纪的人才。所有的这些都是得益于课改,虽然我们为之付出了许多,但是我们得到却更多。这就是课改的迷人之处,也是成功之处。

抓好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6.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六

【摘 要】青年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其功效发挥如何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活力通过青年员工的素质、精神和境界就可以表现出来。如何促使这些强于理论知识、弱于实践操作的青年员工尽快适应岗位、进入角色,是当前我们企业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团青工作必然的努力方向和作为舞台。

【关键词】青年员工;适应岗位;企业文化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三个转变”

对于新员工来讲,离开校园、踏入社会、走进企业,面对的是新环境、新事物,我们企业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三个转变”。

1.1 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

所谓企业,就是创造物质财富、提供就业机会,发展经济、振兴社会的经济主体;所谓员工,就是创造价值、服务企业、实现自我、奉献社会的经济个体。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大学生已经由完全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树立他们独立的自主意识和经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通过政治训导、职业规划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对家庭、企业和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生追求。通过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回报国家培育之情”为引导,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做一名好员工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对家庭、对祖国有回报,对企业、对社会有贡献。

1.2 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变

大学生的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获取和积累知识,完成学业,知识就是最大的人生价值和财富。进入企业之后,其价值观也要随之重新调整和定位,知识固然弥足珍贵,对社会、对企业和对家庭的贡献却更加重如泰山。企业要因人制宜地为大学生制定发展规划、筹划发展蓝图、定位发展目标,把他们的个人理想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将与个人进步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踏踏实实工作、一点一滴奋斗,创造业绩、展示作为、实现理想。

1.3 实现生活习惯的转变

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铁建是四海为家的施工企业,流动分散、条件相对艰苦;同时也是军转工企业,作风端正严谨,工作姿态高,心直口快、雷厉风行,吃苦奉献精神强。作为90后的年轻人,与老一辈的生活习惯上必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从近年我们接收大学生的情况来看,其中怕苦畏难、临阵退缩、怨天尤人,甚至“逃离”企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企业要从培养青年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入手,以老一辈严肃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他们,既要在物质条件上尽力照顾和支持,又要使他们经受磨练,耐得住艰苦、受得了委屈,经得起考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逐步将这“书生”队伍打造成为铮铮铁骨的铁建大军。努力培养成为一名合格员工的“四种素质”

企业的人才,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财富和效益、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人。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青年后备军,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战略规划。

2.1 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企业在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员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和识大体、顾大局的战略眼光,使他们熟悉党的方针、理论和政策,关注国家经济动态和市场信息,并用以指导自身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实践中使员工政治素质不断得到进步和升华。

2.2 培养优良的个人素质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社会中的立身之本,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之基。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包括:品行优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忠诚企业、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的道德教育要以上述内容为重点,通过传统美德教育、选树典型人物、宣传先进事迹、表彰个中翘楚等形式,激励青年员工尚德崇信、明理守法,对内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对外彰显企业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

2.3 培养突出的能力素质

当今时代,企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精一门、熟多门的复合型人才,员工的能力素质建设无疑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程。一是,培养他们较强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运用能力,做到学岗位技能、尽岗位责任、树岗位形象。二是,培养他们较强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将学习得来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实践中去,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成为善动脑也善动手的实用型人才。三是,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牍水平,使他们在团队中树立良好形象、增强沟通协作,为个人和团队赢取卓越的业绩。

2.4 培养过硬的作风素质

对于任何企业来讲,没有过硬的作风素质,就很难办成事和办好事。我们的企业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要将这些作风传承到年青一代身上,重点培养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创业精神;团结协作,诚信关爱的团队精神;忠诚企业,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将铁道兵的大旗插到新时期的发展阵地上,锻造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赢仗的百战雄师。促进青年员工岗位成才的基本思路

3.1 树立岗位建功观念

青年员工文化程度高,专业素养好,而且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理解力、接受力强。企业特别要鼓励青年员工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理念,不怕错,不怕丑,不畏难,用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唯物主义态度,围绕本职和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岗位本职工作迈向新台阶、新水平,在关键岗位发挥核心作用的同时,也使员工自己成为行业的技术能手和专业学术带头人。

3.2 强化制度创新

促进青年员工岗位建功必须要在制度上给予刚性支撑。首先要制定相应成长体系,让青年看到希望,激发他们想干事、干好事的热情。从青年员工入职教育开始,协助他们做好个人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青年员工奋斗有目标、工作有方向。建立青年员工成长档案,关注成长进程,完善跟踪培养、业务技能培训、基层轮岗锻炼等机制,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推荐相应储备人才。在青年职工成长的过程中,激发他们追求进步的积极性,既传授青年职业技能,又对其进行思想引领与激励。

3.3 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软实力、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把青年员工吸引到企业发展大局中来的好举措。通过企业文化,把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融合起来,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中达到“双赢”效果。日本松下电器把产业报国、礼节谦让、感谢报恩等企业文化精神融入到员工岗位中,在分配制度上采取了年功序列制的职位分配方式,使员工真正把个人的成就与企业的发展融在了一起,在企业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员工个人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3.4 发挥共青团的导向作用

共青团是青年的先进组织,在青年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导向作用。一是,帮助青年员工树立岗位建功志向。通过畅谈人生理想、讲解企业形势和开展岗位对标,帮助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思想,找问题,查潜力,树目标。二是,培育青年员工的奉献精神。“付出才有回报”是社会流传的名言警句,“奉献”也是岗位建功的重要途径。像焦裕禄、雷锋、王进喜都是在不断地奉献中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偶像。通过共青团组织的引导,使青年员工把比成绩、比贡献作为岗位建功的核心思想和内容。三是,提供多层次的岗位建功平台。共青团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成立技术协会、兴趣小组,举办不同层次的学习班、技术讲座,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科技攻关等活动,加强技术经验的纵向和横向交流,为青年员工的岗位建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初涉企业对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重要开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前途和个人的素养形成。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我们要尽其所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在思想上教导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以真心换诚意、以作为取信任,我们的企业就一定能够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源泉,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目标就一定能够得以圆满实现。

7.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七

关键词:教师素养,专业成长,自主反思,磨课

教师是学校最有效的教育资源, 也是学校发展之根本, 学校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 与教师的施教行为有直接联系。我校因建校时间短, 教师年龄结构不均, 青年教师居多, 因此做好适合学生发展的特殊教育, 必须从抓青年教师成长做起。

一、以读书学习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

而今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人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师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引导者, 学习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成为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作为青年教师, 我们更要重视读书提升, 加强学习, 将其作为发展自身、提升素养的最基本抓手。

(一) 青年教师读什么

人常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要有最基本的学科基础知识, 如语文、数学等常识基础知识。再者, 我们常说:“要以教师个人修养、魅力、行为示范引领学生”, 就要有“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 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履行为人妻 (夫) , 为人父母, 为人子女的义务, 做好一个合格社会公民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期许, 更是教师执业的基本规范, 所以, 教师还要读修身养性之书, 选经典诵读。另外, 教师要掌握能胜任工作的技能和策略, 它的习得不仅靠个人经验积累, 也要懂得”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道理, 要读一读教育专著、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书籍。总而言之, 做教师要博览群书, 才能真正地“学高”, 才能“为范”。

(二) 青年教师怎么读

有人将阅读分为“快餐式快速阅读”和“正餐式精细阅读”。何谓快餐式快速阅读?快餐式阅读者就如食快餐者, 年轻人居多, 随意性大, 阅读无计划, 内容无限制, 想读就读, 摸到什么读什么, 却没有“营养”, 青年教师阅读多属此列。我认为, 教师的阅读应以“正餐式精细阅读”为主, 追求其色、香、味俱全才能读有所获。何谓色?即阅读需要的, 与个人专业相关的, 青年教师要认真思考当下急需补充的“点”在哪里, 积极诱发个人主动读书的冲动;何谓香?即有内涵的, 能引发个人反思的, 与作者有共鸣的, 从而影响个人教育教学认识、行为转变的;何谓味?即经得住品评的, 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 悟一次有一次的体验的。只有选好学习材料, 用“正餐”阅读方式———精品细读, 青年教师才能从中获得成长所必需的给养。

二、以教研反思促进青年教师自我发展

老教师常叹:教30年书, 日复一日地备课、上课、批阅、辅导, 人尊其为师;教3年书, 反思1080篇, 自觉成长为名师。由此可见, 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十分重要, 青年教师只有将反思内化为职业发展的一种主动行为, 才能形成内驱力积极成长。

(一) 反思什么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反思教学的得与失, 反思教育尝试的有效性, 反思学生的特殊行为……反思主题可大可小, 可针对集体教学中的通病, 也可是促成教学效果提升的某一小点。反思得多, 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个人的教育见地和教学风格, 有特色的教育风格和独到的见解就是一个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 怎么反思

我认为反思有三种情况:一是即时反思, 即遇到有价值的素材及时反思, 如上课、听评课后主动进行二度思考;二是即情反思, 扩大教育的视野, 从社会现象本身看教育的得失, 如从聋人偷盗事件频发思考“如何做好聋生正确行为引导”“如何帮助聋生建立是非观念”等;三是即景反思, 观察到他人的教育行为引发的反思。无论哪种反思, 都要建立在教师形成自主反思的习惯基础之上。因此, 青年教师要脑勤, 更要手勤, 要在反思中逐渐形成主动教研意识, 学会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小问题思考与探究”, 并及时归纳整理教育成果。我发现青年教师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职业认同, 能使其获得积极的职业幸福感体验, 促进自主发展。

三、以教学研磨提高青年教师专业能力

“教”“学”的实施及效果的达成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 那就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教学资源的再开发、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参与式学习活动的探究指导等多元因素的整合, 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而整个课堂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充满着教育的深刻含义, 有效教学之“功”从何而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青年教师除实践磨砺不断积累经验外,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磨课”, 以一次赛课, 一次同伴互助的教研活动, 一次师徒青蓝结对为契机, 青年教师要有愿磨、能磨、耐磨的自我认识。

(一) 愿磨

遇到一次课堂教学的展示机会, 搜集“优秀教学设计”看一看, 从中学习教学活动如何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怎样安排更合理, 备写详案, 小到每一次引导语的使用, 大到整节课的调控, 再与同伴主动交流, 优化教学设计,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总之, 青年教师要修炼“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自觉职业认知, 不要一味地“被上课”或“被磨课”。

(二) 能磨

磨课, 一般都是教师首先通过自己或同伴互助努力下完成授课前的准备, 再由他人参与评、改课, 再上课、再评改的一次又一次变化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能磨, 要能积极采纳他人意见, 思考和整合教育实施的意见建议, 结合个人教学风格形成优质的教学。当然, 被磨者也不能人云亦做, 生搬硬套, 更不能在磨课中产生不良情绪, 要在反复的磨课中保持住教育的热情。

(三) 耐磨

高超的教学技能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次磨课只能说是一次成长的机遇, 能获得同伴的帮助使自己进步是一种幸运。作为教师, 我们要使用不断改革创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新思潮, 就要不断地磨砺, 百炼才能成钢。

8.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八

【关键词】青年教师 成长机制 有效途径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当前我国培养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和国家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建立促进青年教师在高校成长机制,使新旧教师的衔接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保证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一、建立校本研训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核心支撑

所谓的校本研训,是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水准的基础保障。而青年教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主力军,在促进他们成长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校本研训机制,不断地促进教学研究走向教学实际,将他们培养成为专业化和职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超强的新型教师,真正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校本研训机制必须要有规范的文件法规,将校本研训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确保校本研训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成为一种规范性的机制。这也是培养青年教师,为他们提供核心支撑,促进他们不断成长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说,在建立促进青年教师在高校成长机制的过程中,建立校本研训机制是具有必然性的。

二、建立全面的教育机制,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并且通过对自身的不断成长和完善,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因此,在建立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中,务必要确立全面的教育机制,促进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始终有顽强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累,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将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

三、建立全面的保障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保证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物质基础和制度的保证。因此,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应该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所谓的物质基础,是指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满足他们学习所需要的一切条件。而保障机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含了对青年教师严格的约束机制,还应该具备有效的帮扶机制。在对青年教师的教育中,应该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要求,帮助他们树立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保证他们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尽职尽责,并且投入到终身教学工作中去的必然要求。

四、引入竞争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动力

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调整和深入,教育行业中的竞争力也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性不仅表现在学校同学校之间,在教师行列中也表现的十分明显。正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种强烈的竞争性,促使广大教师不断地寻找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方法,以增强自身在教师队伍中的竞争能力[2]。因此,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应该合理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刺激青年教师追求自身境界的提高。否则,青年教师长期沉浸在无压力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很容易丧失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失去追求目标的信心,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态度,无法为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甚至最终迷失在教学海洋之中。所以说,在青年教师中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不断的完善,以淘汰机制来规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使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巩固自己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并且不断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教师,传统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要求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加之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对教师转型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更加凸显出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因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青年教师进行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必要措施,不断地对他们的成长成才进行激励,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内在动力,不仅能够促使他们自身进行反思、创新,同时还会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成为创造者和研究者。因此,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用物质刺激的方法来促进他们的完善。主要可以通过奖金、津贴、福利等等。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将物质激励同精神激励结合在一起,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总结

综上所述,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基础保障,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建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机制的探索中,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孙磊.建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机制的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112-113.

9.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篇九

(2014-2015学年)

一、指导思想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为了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师梯队,帮助青年教师早入门、快成长,并向教学骨干目标奋斗,特制订本计划。

二、培养目标

1.以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为目的,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素养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以老带新为主要形式,以上课、评课、赛课为主要形式,促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尽快胜任教育教学任务。

2.促进教师适应新环境、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相应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组织。调动和发挥学校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有经验老教师的指导作用,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

2.以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展系列教学比武活动,构建教师成长机制。35岁以下教师每天一篇粉笔字展示,每月一张钢笔字,每周一张毛笔字,每学期一次教学基本技能大赛。通过开展书写、说课、讲课、演讲、自我学习等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全面提高教师基本素质。3.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跟踪指导,帮助青年快速成长,学期末进行课堂教学考核,结果与教研组捆绑;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专题研讨活动、研讨示范课、师带徒等形式,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素养,扩大骨干教师的影响力。

四、具体安排 9月

1.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2.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3.“三笔字” 练习安排; 4.师徒结对安排;

5.新教师亮相课; 10月

1.“三笔字” 练习; 2.组内研讨磨课;

3.参加学科专题研讨活动; 4.师徒听课评课; 11月

1、“三笔字” 练习;

2、师徒同台,同课异构;

3.组内练功;

4.师徒听课评课; 12月

1.“三笔字” 练习; 2.组内练功课;

3.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1月

1.“三笔字” 练习; 2.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3.资料归档。

师徒职责:

1、师傅:

(1)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文章,使其开阔视野,不断充实。

(2)每月听徒弟课至少2节,听课要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认真评课,评议优缺点,做好评课记录,写出指导意见。

(3)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教案。

(4)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情况是否认真,批改数量、质量要达到基本要求,讲评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

(5)每学期指导徒弟上2节公开课。(6)每学期末对徒弟作出一次综合评价。

2、徒弟:

(1)认真备课,主动求教,每周听师傅课至少1节。

(2)徒弟每学期上公开课不少于2节,基本流程是:自己备课---指导教师指导---组内说课---修改教案---公开课---虚心听取意见--教学反思。

(3)平时加强学习并注意积累资料,写好学习笔记。(4)每月写一份教学反思或教学体会、教学随笔。

(5)每一学期末上好1节较高水平的汇报课,结对期末上好1节验收课。(6)主动听课,每学期听同年级教师课不少于10节。听课要认真记录,写出体会或个人见解。由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月末交教务处检查。

(7)每学期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或心得。

3、待遇

(1)优先给予师徒共同外出学习的机会。

10.青年教师成长规划 篇十

从毕业到工作,就完成了人生的一个转折。而我,在这个转折点选择了小学教师的职业。在新的环境中,要以新的姿态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在不断完善个人业务水平的同时,发挥自己专业所学。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继续学习和提高将会被社会所淘汰。针对这一要求,我对未来五年中制定以下计划: 五年发展总体目标和措施: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2、根据社会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时研究自己的不足(盲点),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自己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3、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4、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拜名师学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5、遇到资深前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各方面多问多学,帮助自己尽快掌握教学常规工作的要领,展开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分析,使自己尽快深入领会并具体体现我校优秀教育文化和先进教育思想。

6、业务方面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7、在前辈的帮助下,自己不断刻苦的努力下,争取在三年内成为学校骨干教师,五年内成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乃至市优秀青年教师。

希望自己在努力奋斗中不断成长起来。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个人成长计划,从教学业务、专业技能、师德师建中,提升自己 分段实施步骤: 2014年发展计划:

1.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2.我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加强语言训练,关心 国外教学改革的动态。

3.积极参加区、市乃至全国性的教学技能竞赛,并以此为契机 磨砺自己,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4.我应在英语教学科研方面有所进取:每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为自己确定一个科研目标,写出若干篇有质量的科研论文。

5.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工作,总结、归纳和提升教

学经验。深入学习贯彻新《英语课程标准》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经验出发寻求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方法,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科学安排学生一日活动,合理制订计划,活动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兴趣的培养。结合学校情感教育特色,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加强情感教育。

6.认真参加参与式教研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调 整。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2015年发展计划:

1、努力争取外出学习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向老教师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上教得扎实、灵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新的教学思想及方法。

2、积极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不断地请教组内的教师们,多上公开课,多争取锻炼的机会,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质量有所飞跃。积极主动跨学科、跨年级听课,以便使自己能更灵活地驾驭课堂。

3、在教学中形成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形成“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的德育互动的模式。

4、阅读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

5、广泛收集阅读教科研信息,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并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参与公开课、评优课的活动。

6、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尝试撰写有关的教学论文。

7、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认真细致备课,及时反思,写好课后记。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8、不断追求新的发展,在超越自我的同时,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2016年的发展目标:

1、坚持不断学习,提高学科功底。

学习,可以使我了解前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作为一名交流学习的教师,我会积极向本校的每位教师,特别是同学科的骨干,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方法,力求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课余时间多读教育、教学的书籍,增加自己的理论水平,努力使自己在投身科研工作中积累理论知识。时刻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促使自己不断地提高学科功底,早日成为一名现代的优秀骨干教师。

2、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做到在教学中有质的飞跃。

作为教师,责任心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当然个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但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干不好工作的,这是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也是我工作中一直追求的信念。我也一直强调自己是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人,但正因为我珍惜平凡,才会对工作一丝不苟。为此,本人一直严于律已,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紧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努力做到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每节课都当作实验课来上,自已与自己进行比较,看自己是否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是否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是否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是否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发挥所长,体现原校特色。

用电子备课及课堂上对电教设备的操作,为学生带来的直观与形象有所体现。

4、严格要求,思想积极进步。

我会做到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将继续给密密丛林里寻找梦境的孩子引路,继续在孩子们的心田里书写一本本很美很美的书籍。2017年的发展目标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努力成为校骨干教师。

2.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资深教师,成为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所需要的优秀教师。

3.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认真阅读《英语课程标准》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如《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徐汇教育》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4.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5.精心备课,探索趣味性练业,创新性练业。上课有教案、不迟到、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6.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7.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坚持每周阅览《英语沙龙》(阅读版),《英语世界》等英语相关类的杂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坚持自学《SBS朗文国际英语教程》,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8.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于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去。

9.多参加各类高层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各方面水平有所提高。10.多提供机会走出校门,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018年的发展目标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2.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学习,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3.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做好笔记。

11.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十一

关键词:开放学习资源;微课;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45-03

一、“微课”与开放学习资源平台的释义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它并不是专门为微型教学而设计开发的微型教学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以在线或移动学习为目的一种实际教学过程展示。[1]它除了其作为核心组成的课堂教学视频外,还包含与之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素材、教学设计过程、教学反思、相应的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辅助性资源。所有这些资源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形成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的应用小件。由此可以看出,“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件案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并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在学习型社会中,免费“终身教育资源”的开发,必将成为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的发展主潮流。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和全面开放的学习资源体系,就成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学研究部门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实践课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学习资源主要集中在各个远程教育学院(新筹建的国家开放大学)以及各高校校内的校园网络资源平台上,其中的大多数学习资源都是“授权式”,即非免费的,或者非授权用户就根本无法登录访问。

目前,我国中小学及高校“微课”网络展示平台主要有:以中小学微课展示为主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中国微课”http://www.cnweike.cn/;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专门的微课官方网http://weike.enetedu.com/等,它们都是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的,青年教师从这里可以汲取不同专业不同级别优秀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设计风格等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营养。

为了有效地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意见”精神及开放学习资源的建设,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策划并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在该比赛的理念和目的中明确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即以视频媒体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某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且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开放教育资源之一的网络“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而逐步被人们所关注。同时,也拉开了作为开放学习资源的“微课”正式进入高校教师教学研究视野的序幕。这种开放型教育资源,它不仅是一种获取“鱼”的平台,更是一种展示“渔”技巧的平台,特别是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角度来研究“微课”资源的意义,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挖掘网络开放学习资源应用于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成长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国内外“微课”及相应开放学习资源研究状况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有关的名词有Micro-lecture、Minico-urse、Micro-lesson等,但是它们对“微课”的研究取向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的微型课程(Minico-urse);新加坡实施的以培训教师为目的,涉及多门课程领域的微型课程(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教学目标集中且单一,注重学习资源、情境和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素材来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其课程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个小时范围;英国启动的教师电视频道(www.teacher.tv);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的以“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产生一种‘聚焦度更强的学习体验”为其核心理念的“一分钟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由此可以看出,国外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与实际教学紧密相连的“微课程”、“微视频”等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然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核心组成的资源形式不统一,课程结构还相对松散,应用领域相对狭窄等不足,而且开发的资源还主要倾向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及有关社会培训等方面,其应用领域亟待扩充。[2]

国内有关“微课”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它首先萌芽于中小学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我国中小学的“微课”创始人,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主持的题名为《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的“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将“微课”纳入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的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的导向性举动也成了“微课”的在各个教学阶段快速开花结果的催熟剂。

从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微课”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提升广大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然,笔者认为“微课”能被广大青年教师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微课”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的、源于实际教育教学过程,能真正意义上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它可以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具体教学设计和课题驾驭技巧等方面棘手的问题。“微课”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水平的展示平台,更是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新范式。endprint

目前在我国,“微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研究,而高校“微课”的研究还很少有人关注。首届高校微课大赛为高校“微课”研究和应用拉开了序幕,也让“微课”走进了高校的教学及教学研究以及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开发的进程中。

因此,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者不仅需要开展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实践研究及平台建设,更需要从青年教师成长的角度展开研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依据教学难点的突破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青年教师可参考的模板式微课,供青年教师模仿相应教学难点的突破设计等。因此,高校“微课”的研究,从“微课”的核心价值来看,除了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外,其另外一个最具潜力的价值就是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助长”作用,“授渔”技巧的模范作用。

三、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业务成长中的瓶颈及高校“微课”发展的方向及定位

“知识”概念在以现代网络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我国高校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外,更为重要和迫切的应该是传授“知道怎么样做的知识(Know-How)”。而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这方面的知识也是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非常欠缺的版块。在网络科技背景下,高校教师由经验型、技术型成为研究型的角色转变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理论的主要试验者、教育行为的反思者、教育实践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设者等角色,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首先要掌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方法和思路。

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献中,有关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比较丰富。[4]然而关于高校教师如何科学、系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方面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尤其是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高校“微课”网络开放资源平台的出现,无疑是给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曙光,笔者参加了本次,即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大赛,感触颇深,收获也颇丰。因此,寄希望于有更多关注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研究,帮助青年教师度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断乳成长期。

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种积极探索,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以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5]从这里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微课”发展的方向除了给学习型社会提供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外,还有就是为广大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汲取营养的土壤和学习“授渔”技巧的平台。

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评审规则中权重的重点是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量,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教学最关键的环节,也是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瓶颈。因此,高校“微课”发展的定位之一就是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以及驾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从而最快捷地促进青年教师向专家型成长过渡。

四、“微课”网络平台及资源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高校青年教师主要学习阶段为学科研究,而非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学习。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教学训练,基本没有或者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快速进入教师角色,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都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思想意识相对超前,其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充沛的精力,同时容易接受新知识,能快速掌握或者已经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青年教师较高的学历层次,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活跃的思想,知识结构更新快,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等。同时,青年教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由于他们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够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6]对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等。

而“微课”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一方面作为一种展现老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题教学驾驭能力的载体,记录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可以引导广大青年老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研究模式与观念。因此,“微课”不仅是一种开放教育资源,更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快速成长的最佳选择和强力助推剂。

由于“微课”具有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教学时间较短等主要特点。因此,青年教师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和学习,便于青年教师的反思和研究。广大青年教师在这种具体的、真实的、典型化的教学情景中易于实现教学观念的提升、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通过“微课”的观摩可以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从而较全面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众所周知,教育作为一种有遗憾的艺术行为,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总会有自己不满意或者有待改进的部分。通过录制“微课”教学视频,青年教师就可以重新回顾和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修正自己认为不太满意的部分,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技巧等。“微课”作为教师审视自己教学过程的一面镜子,既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斑点,也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中值得保持和发扬的优点。可以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自我完善。

总之,对高校青年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开放学习资源必将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培训方式和“授渔”技巧学习资源获取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教育信息技术,2011(17):14.

[2]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3]张行涛等.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杨章宏.教育研究过程[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

[5]全国高校网络师资培训中心[DB/OL].http://weike.enetedu.com/

[6]郑志祥等.加强集体备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J].西北医学教育,2008(2):306-308.

[7]李大寨.关于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5):50.

上一篇:致员工家属的端午节慰问信下一篇:数学教学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