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听课心得

2024-06-25

初中化学听课心得(共11篇)

1.初中化学听课心得 篇一

实习教师初中化学听课心得一:

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中,我只要没有课就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老师授课的精彩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④实验导入: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9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学过程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有的教师在下课时还不忘把课堂作为逃生演练场,让学生在课堂上了学会逃生本领。

4.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授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磷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电解水实验中氢气的检验和氢气性质的实验和课本也不一样,把实验现象一下子变得直观明了,学生也容易掌握。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二、感受课改形势的改变

教育专家总结了现在的教学形势。新的形势下应关注:

1、体现新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

3、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

,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

5、课堂的生成性(上课时出现的意外问题),

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多元化学习方式,

7、师生互动,

8、课堂情景,

9、个体差异,

10、促进学习的多元化。

三、听课后的感触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从本次优质课评比中就可以看出,没有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课堂教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法引起学生和观摩老师的共鸣。相反有自己鲜明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那么活泼生动,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鸣,课堂也较出彩,给观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

我们这儿实验设施还不完善,就特别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做好实验。但不管怎样,首先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药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实验;仪器不够,可让学生将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装。例如:矿泉水瓶剪开就成漏斗和烧杯;药瓶就变为药剂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变成导管,将食品垫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事们讨论、交流。例如: 1、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学生的发言? 2、很多活动的情节设计得不错,老师应该如何在活动的基础上展开、顺势扩大成果? 3、教师在课中为什么不愿意偏离自己设计好的轨道? 4、上课时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长时间的讨论吗? 5、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给学生奖品吗?

总之,通过听老师们的课,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些优秀的老教师的上课中,我们确实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实习教师初中化学听课心得二: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真是感想颇多。短暂的工作日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也使我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了明确的方向。

教育实习对一个师范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校师范生平时所学的无非是一些理论性知识,大部分知识都无法直接与教育实际相关联,久而久之,我们就养成了一种眼高手低的坏习惯,看待事情往往过于简单,缺乏深刻见解,思考大于行动。因此,要想把所学的东西切实的、合理的运用起来,就必须付诸于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它使理论体系已基本完备的我们得到了真实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努力完善自己。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觉得我更加成熟了,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很特别的职业,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是人类的文化桥梁。对于即将走出大学校门,成为这支光荣队伍一员的我来说,责任更是重大,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接过这副重担,否则只会误人子弟。随着思想境界的提升,我也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重大意义。作为化学老师,我更要加倍努力,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广泛阅读,多思考,多钻研,革新观念,使自己成为一名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饱学之士,实实在在地为传播人类文明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听课与讲课相结合,每天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怠慢。良好的敬业态度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始终坚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坚韧毅力也深深打动着组里的每个成员,他们也乐于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拿出来与我分享,因而,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认识到了能够把自己既有的知识轻松的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又乐于接受,这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传授一种切合实际的知识技能,对学生来说是相当有用的,所以课堂的授课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它直接影响着一个老师的教学成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所以,我们不能只为了讲而讲,应该更注重学的结果,应以学生为中心。

实习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它教会了我许许多多大道理,把我从幻想中一下子带到了现实的生活中,弄清楚了自己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位置所在,是这样的真实,触手可及。经过几次试讲,我认识到了良好的教态和课前充分备课的重要作用,老师能否发挥自如,能否和学生们进行有效的互动,都有赖于这些方面的知识。真实的感受,切实的体会,我找出了自己平时很少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做好一切,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成长,最后成熟的。

细细想来,我觉得我的收获有知识方面的,也有为人处事能力方面的提高。总之,这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社会,我觉得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要与人和谐共事,搞好团结,真心对待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尊敬。这些都是我在实习后悟出来的,也是我受益终生的道理。

实习教师初中化学听课心得三: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

1、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每一位化学教师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化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这取决于我们的培养对象,我们的培养目标这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学科不再是单一的,各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趋于综合化,单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2、具有娴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活动始于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到你的培养对象。教学设计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演示(学生)实验、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就教学过程的设计而言,又包括课导入(知识点的导入)、新授、过渡、提问、讨论、思考、练习、总结、作业布置等等。一个章节、一个课题、一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可能千篇 一律。例如化学课(含知识点)的导入,形式多样:(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化学史和生活中的许多小故事生动有趣,扣人心弦,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2)以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导入新课。如初中化学学习“分子和原子”知识的时候,正逢“八月桂花香”这一自然现象,因一般学校绿化时均栽种有桂花树,借助这一自然现象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3)以实验方式导入新课。(4)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5)以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的形式导入新课,等等。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服务教学的都可以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3、具有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优秀的化学老师不仅是整个课堂的导演、主持,还是一个不小的演员角色,担负好这一多重角色,只有凭借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能力,你的课堂才会有声有色。

4、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功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对待好教材出现的实验,而且还要自己动手创新实验。一个优秀的化学老师,还离不开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的板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对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的评价能力等等。

实习教师初中化学听课心得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即初中化学新教材已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一、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 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新教材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二、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更多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2.初中化学听课心得 篇二

1.充分利用趣味实验, 实现实验教学中教学生活化。 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的实验, 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 如演示蔗糖遇浓硫酸的黑面包的实验;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 用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摩擦使之点燃的魔棒点火的实验; 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 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 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 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 烘托节日气氛。 比如在讲到金属和酸的反应时, 有的学生竟然从铝制的易拉罐上剪下一块, 问老师要了一点稀盐酸回家自己做起实验来, 后来提出问题:为什么铝反应后变成了黑色?生锈的金属放到酸里怎么一会儿就变光亮了? 能否用家里的醋酸代替稀盐酸? 同时让学生知道, 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之情。

2.追踪社会热点,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 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 它和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 还是新能源开发, 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 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 “化学与新材料”, “化学与新能源”,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命科学”, “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 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 也引导学生多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变化, 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例如, 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 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难度较大,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在正式探讨原子的内部构成前先利用一段视频资料短片———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产生巨大能量。 再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出探讨的主题———原子结构的奥秘。

3.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 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如学习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 介绍妈妈晚上烧了醋熘茄子, 因为比较粘锅, 所以先用水浸泡, 打算明天再洗。可是早上起来发现水面与空气交界处已经生锈了。 妈妈根据以往的经验, 认为铁生锈起码需要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她百思不得其解, 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学习的动机。

4.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探究, 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化学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关系密切, 化学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学好化学, 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 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 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和课外探究活动, 创造条件到工厂、农村、社会中学习参观。 例如, 布置作业要由统一走向自由,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 由题海战术走向求精求活, 使作业个性化、活动化与生活化。 如: (1) 做调查、考察等; (2) 做查阅资料等收集信息; (3) 做实验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 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寻找解决的办法, 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化学与生活”的学习, 让学生总结服装商场如何鉴别“真丝”与“人造丝”, 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珠宝店鉴别真假金银的方法、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 居家装修如何选购绿色材料; 家庭饮食如何平衡膳食, 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 等等。 学生不仅拓宽了视野, 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认识到化学“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道理。 同时, 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知识的具体应用, 如上网查询市售净水器的原理、运载火箭的燃料问题等,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体验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 探究性 民主课堂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习热情洋溢

1.通过实验增强兴趣

化学实验生动有趣,通过实验研究,获得的体会能刻骨铭心,达到持久的记忆。经过动手参与,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动力,且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因为每一次实验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实验产物也有异,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持续的研究,对潜能的挖掘、对智力的开发均有很大的帮助,能迅速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让学生对此产生好奇心:手帕为什么不怕燃烧?产生了疑问,有了求解的过程,明白了化学的规律,这样就提升了认知能力。

2.信息化教学丰富学习过程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黑烟滚滚,学生看得触目惊心;演示2:市中心川流不息的汽车排放了大量的废气,我接着播放了一组资料: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全市3/4的人患病,因此美国一再呼吁健康出行;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爸爸有一台车,我妈妈正准备买一辆属于自己专车,看来他们没有认识到机动车造成的危害呀;演示3:春节欢庆,大家欢天喜地燃放无数的烟花爆竹。演示完毕提出问题(1)你感到了污染的可怕吗?(2)你怎样决定改善这些染源?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我提议同学们课后积极搜集有关资料,因为网络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之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化学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在使用信息过程中与信息互通、把信息重组,将自己学过的知识和信息结合起来,不断地提升认知能力。

3.教学联系生活,增强趣味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加深生活和知识的联系,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在生活中,知识得到积淀,反过来,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析生活中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有所用。课堂传授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毕竟课堂上的时间短促,要让学生多方面了解化学知识,课下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长和不足,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丰富。活动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多作总结,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大家在一起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进步。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也只有学有所用,知识才能够记得牢固,知识才能够像经验哲学的鼻祖培根说的那样成为力量。

4.了解学生的特点

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擅长、心理特点、能力的大小等多方面的因素,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成长。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语文创作,就鼓励其撰写化学小论文;有的学生字写得漂亮,就安排他制作化学墙报,在这个过程当中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制造课堂上活跃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不断地对新知产生兴趣。

二、实施探究性教学方法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学习化学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服务,一切都需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的,积极的投身学习活动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1.课堂观念的更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让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注重自身的进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基本技能。

2.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任何知识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探求,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不搞机械式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这个经历里面了解知识,总结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们能够全面的交流自己的意见,达到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专题研讨式教学对化学教学的探究性有着良好的体现,在实践过程当中,多方面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置一些丰富多彩的“小插曲”,让学生感觉到新颖生动,让大家在一起说出自己的理解,互相帮助,彼此促进。沟通是智慧的表达,也是知识的再现过程,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要找到更好的答案,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4.注意德育

德育在化学教学中同样不可或缺。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之零点零三。很多因素都存在着,它们或多或少的影响和改变着二氧化碳的含量。随着养殖业的发达,动物的呼吸产生了巨大的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根据这些变化,让学生进入深层的思考和动力: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应该做,从而利用知识,改善环境,为世界造福。

三、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

1.树立良好的典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仅要注重教学的质量,而且要在学生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有高尚的人格情操与魅力,教师喜欢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亲如一家,彼此和睦相处,课堂上允许即兴发言,打破所谓的“师道尊严”,创造民主的教学课堂,用和谐的教学手段和学习环境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

2.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达到所谓的因材施教。教学的起点不要过高,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够接收和参与进来,让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收获。大量的经验表明,进行开放性的问题测验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共同学习。比如,提出下列问题:灭火方式有哪几种?这个问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学生们也能够迅速地回答出来,那么进一步提问,如果是一个图书馆发生了火灾,考虑到图书的特质,我们如何去选择灭火方式?这样问题的跟进,有的学生可能回答错误,有的学生就能深入地思考。

3.加强自主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是“我听你讲,你说我做”,学生们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推一下,学生动一下,匮乏善思质疑的良好行为。完成作业以后,也很少进行自我检查,教师指出错误,我就改正,不正确的话我再改,完全不动脑去思考,很少去想我错在哪里?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等等,加强自主意识的培养则从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情况。

4.打破唯分数论

唯分数论过于呆板,但是一统天下,似乎分数主宰着一个人的能力与前途,其实不然。民主教学的效果有些是隐性的,分数显然无法很客观的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品质始终左右着学生的成长。

5.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发现了问题,就等于知道了一半的答案。但大多数同学还停留在具体目的探讨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升质疑能力,为他们创造问题情境。

4.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 篇四

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一: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优质课,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总体的特点有: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9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竹子里的奥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爱护水资源》这样的例子每一课都有。另外实物投影的配合增加了演示试验的效果,让学生看着更真切,如《水的组成》。

4.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9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有的教师在下课时还不忘把课堂作为逃生演练场,让学生在课堂上了学会逃生本领。

5.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9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磷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电解水实验中氢气的检验和氢气性质的实验和课本也不一样,把实验现象一下子变得直观明了,学生也容易掌握。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二、感受课改形势的改变

教育专家总结了现在的教学形势。强调这次评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和研究的视角来观摩课。新的形势下应关注:

1、体现新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3、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5、课堂的生成性(上课时出现的意外问题),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多元化学习方式,7、师生互动,8、课堂情景,9、个体差异,10、促进学习的多元化。

三、听课后的感触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诚然,优质课大多是通过“智囊团”再三推敲,选出优秀教师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好像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从本次优质课评比中就可以看出,没有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课堂教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法引起学生和观摩老师的共鸣。相反有自己鲜明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那么活泼生动,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鸣,课堂也较出彩,给观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我们这儿实验设施还不完善,就特别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做好实验。但不管怎样,首先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药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实验;仪器不够,可让学生将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装。例如:矿泉水瓶剪开就成漏斗和烧杯;药瓶就变为药剂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变成导管,将食品垫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仁们讨论、交流。例如:

①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学生的发言?

②很多活动的情节设计得不错,老师应该如何在活动的基础上展开、顺势扩大成果?

③教师在课中为什么不愿意偏离自己设计好的轨道?

④优质课的老师需要书吗?

⑤用多媒体上课还需要板书吗?

⑥上评比课的实验平时都能做到吗?都能这样去精心准备吗?

⑦上课时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长时间的讨论吗?

⑧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给学生奖品吗?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些优秀的选手的上课中,我们确实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活动的感受,共同思考还存在的疑惑。

>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二:山东省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1278字)

本人有幸去聆听山东省2012年高中化学优质课,本次活动于2012年10月15—10月18日在烟台三中举行。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参赛选手的精彩表演和专家的精彩的点评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想和同行一起交流。

感受之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老师们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利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变魔术,有的老师以梦想作业引入,还有的老师放声高歌。

感受之二: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例如:有一位老师依托课后习题设计电解水及氢氧燃料电池试验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去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去探究“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把教材进行整合的恰到好处。

感受之三: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用学生感兴趣的分组形式,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感受之四:上高三复习课的老师,对教材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跳出了高考题海复习大筐,从总体出发,没有只扣住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而是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盐类水解的实质在小组合作中得以掌握。只要你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

感受之五: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也就是说,要把化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是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着用化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领悟到化学的魅力,感受到化学的乐趣。

感受之六:专家的精彩的点评让我澄清了一些误区。“板书呈现时机及内容;重视课堂多元评价及时诊断学生表现,及时调整矫正;学生活动表现应是主动而富有个性,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应是深刻而充分;复习课中实验的重要性;采用问题导学形式,层层设计问题组、步步深入,从而勾画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动思维、应用知识、分析推理、整合创造、得出结论;重视晗、熵、晗变、熵变、盖斯定律的概念教学。”

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让我看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的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三:化学优质课听课体会>>(1401字)

通过几天的听课,现将听课活动主要优点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第一、参赛教师普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在外在形式上,知识网络图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知识之间关系的结构表示形式。知识网络图既可以深入的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构建,较清晰、全面、系统地展示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当前所学的某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及与其它知识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构建知识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知识网络图,既可以实现学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又可以测查出学生对知识点及关联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掌握情况,教师能够有的放矢针对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展开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复习教学中,利用知识网络图这种形象的、直观的方法为学生讲解和充分展现不同概念间的相互区别及联系,使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探索与建构,充实并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构建知识网在复习教学中是一种高效、科学的学习方式。

第二、参赛教师普遍注重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具体的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经验性、智慧性、指导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而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总结、概括、归纳、提炼而形成的,是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学生打开化学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它对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发挥重要的作。

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价值,除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外,还能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和研究角度,是实现教学化难为易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许多化学问题能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框架下得到解决。化学观念的教学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观念形成的工具和载体,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与原理,最终教与学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概括提炼形成基本观念,建构起学科的观念体系。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能量观、分类观、化学科学价值观等。在《海水中的化学》中,微粒观、分类观、变化观、化学科学价值观等基本观念都以“海水中的化学资源”为载体得到充分的体现;在《金属》中,分类观、元素观、变化观、化学科学价值观等基本观念都以“金属及金属材料、金属的性质”为载体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三、参赛教师普遍注重教学中对方法原理的提升。

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喜欢接受感性的知识,而面对抽象事物本质的原理则一时难以接受。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只对实验现象感兴趣,而对其变化规律及反应类型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初中生记忆力较强,理解能力和空间形象能力相对较差,当学习抽象概念时往往只会背内容,而不会究其内涵,易产生机械学习的倾向。复习课不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更要注重实现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解决具体的问题。教学中注重对方法原理的提升就能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解题方法、原理和规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对我帮助很大,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教学观念得到发展,同时也看到我和各位老师的差距,我将以这次听课学习作为新的起点,不断向各位学习,使自己得到提高与进步。

>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四:省化学优质课听课体会>>(1251字)

2013年11月24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烟台二中举办的山东省初中化学实验优质课评比活动,三天的时间里,听了17节优质课,两个专家报告,时间上的紧张安排让我们略感疲惫,但是能够亲自近距离参与这些优秀教师的课堂,的确受益匪浅,尤其是济南、青岛等地区的优质课,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灵感,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身亟待改进的地方。下面就将这次听课之行所思所得整理如下:

一、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必不可少

在我所听的17节课中,教师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让人眼前一亮,规范的板书、标准的普通话、多媒体技术的娴熟运用、面带微笑的脸庞,无一不体现着优秀教师的亲和力,而我认为,对于学生而言,需要的正是这样,在各个方面能够引领自己、吸引自己的老师。另外,在每一位参赛的优秀教师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进行支持保障工作,课前实验仪器的摆放、资料的分发,包括所呈现的精彩课堂,也一定离不开团队的研讨、甚至整个地区的教学氛围,比如济南、青岛等地的参赛优质课要明显出众一些。

二、以熟知的情景发掘问题的引入必不可少

以熟知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几乎成了每一位参赛教师的导入选择,而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自愿的加入实验课堂,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媒体手段甚至将时事政治结合到化学问题中,拉近了化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更是将学生心中抽象的化学生活化,形象化。我觉得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中,也应该向这些优秀课堂学习,以一个情境问题为契机,整合其他相关内容,让学生逐步探究、逐步认知。

三、以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为目的的探究活动必不可少。

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自己的课堂中,探究往往停留在表面,最终还是以自己讲述的方式传授了知识,而未能让学生自己亲历知识的获得。但是参赛的大部分老师都能够在课堂中适时的点拨,提供恰到好处的资料帮助,因势利导,从而有方向的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在这样的科学探究中能够进行有效地思考并发展其科学思维。在比赛中,生成性的课堂给了我们许多好的方法与思路,有的学生关于实验思路、装置的想法,都让作为老师的我感到惊叹,甚至在以后的创新实验中可以有所参考。其实,科学探究完全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进行方向的引领与方法的指导。

5.初中化学听课反思 篇五

1、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一定要准确、到位要主次分明,有所侧重。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他学了什么,课堂中要温故知新,要复习。譬如在学习元素的概念时,很多孩子不知道核电荷数是什么。要能真正理解元素的概念,必须理解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2、引导要适时、适度:教师的引导,要能在探究,分析后把学生引到正路上,引到点子上,引到关键处,即使出现学生走偏,也要耐心的引回来,不能生硬的灌输。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问在学生需要思考处,问在能激起思维的火花处,提高思维的有效度,一定要避免问的不明确,学生无法回答,问的太广,学生无法收放,结果没有办法只能是自问自答。

3、讲课要有激情。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感情丰富,要以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通过他们的课,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奉献自己的全部激情去鼓励和激发学生,教师有了激情,就会显得神采奕奕,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活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呼唤起一个个充实的灵魂,让你的课堂热情洋溢、激情飞扬。 相反,如果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

6.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六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②谜语猜测导入,③图片导入,④实验导入。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双氧水可制氧气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通过研究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

4、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基本功大赛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

5、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基本功大赛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通过微型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条件,以及得出二氧化锰在此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催化剂的特征等。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

能说清楚。

同时,我感受到课改形势的改变。

新的形势下应关注:1、体现新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3、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5、课堂的生成性(上课时出现的意外问题),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多元化学习方式,7、师生互动,8、课堂情景,9、个体差异,10、促进学习的多元化。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诚然,基本功大赛课大多是通过“智囊团”再三推敲,选出优秀教师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好像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从本次优质课评比中就可以看出,没有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课堂教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法引起学生和观摩老师的共鸣。相反有自己鲜明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那么活泼生动,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鸣,课堂也较出彩,给观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我们这儿实验设施还不完善,就特别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做好实验。但不管怎样,首先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药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实验;仪器不够,可让学生将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装。例如:矿泉水瓶剪开就成漏斗和烧杯;药瓶就变为药剂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变成导管,将食品垫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

7.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听课体会 篇七

2014年10月13日我在学校的安排下赴平顶山参加全省初中化学第十二届优质课评比活动。本次活动安排三天,12日报到,13日上课。我聆听了32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他们精心的课堂设计和专家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三天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宴。总体的特点有: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并根据图片描述二氧化碳的用途,由此转到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哪些?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②实验导入:利用魔术——神奇的手帕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③动画导入:投影火的动画,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化学原理引出《燃烧与灭火》。④实物展示导入:展示“八王寺”汽水,并检验汽水中冒出的气体引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我聆听的32节课中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

4.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2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

5.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32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二、感受课改形势的改变

教育专家总结了现在的教学形势。强调这次评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和研究的视角来观摩课。

三、听课后的感触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 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诚然,优质课大多是通过“智囊团”再三推敲,选出优秀教师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好像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仁们讨论、交流。例如:

①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学生的发言?

②教师在课中为什么不愿意偏离自己设计好的轨道?

③上课时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长时间的讨论吗?

④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给学生奖品吗?

8.初中语文听课心得 篇八

从杨老师的这节课中,结合我从教语文的经验,总结语文教学体现的四美。

一是语言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即是通往心灵的路。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的语言习惯,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己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二是体态美。体态语,也叫态势语,它包括人们使用口头用语所伴随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影响学生;

三是教学设计美。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之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杨教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科学,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合理;

四是生成与预设的正确处理美。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能否充分地在体验和感受中,在探索和交流中,构建新知,发展思维、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教师对教学动态生成的驾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把课堂生成看作天平的一端,这自然又让我们想到天平的另一端--教学预设,只要你善于引导,善于捕捉,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就能生成精彩的课堂一瞬。

9.初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 篇九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内容:地理教学模式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地理教学实践的纽带和桥梁,研究地理教学模式对于地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地理教学实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你参考!篇 1 最近我...地理教学模式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地理教学实践的纽带和桥梁,研究地理教学模式对于地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地理教学实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你参考!

篇 1

最近我参加了初中地理三公开主题教研活动?有幸听了两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对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

篇 2

今天,我参加了由 xx 中学组织的“改变课堂提问、营造学生全面参与氛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观摩了波航中学地理教师杜静老师精心准备的《澳大利亚》这一节课。杜静老师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课程设计和新颖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非浅。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呈现情境,导入教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不容忽视。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例如,杜静老师讲《澳大利亚》时,首先展示了一组有关澳大利亚的国徽、自然景观的图片,学生从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效果很好。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导学案。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组织的到位。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今后我们的课堂上应该

少用“上节课我们讲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之类的语言导入,应尽量将课程的导入设计地巧妙一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本次听课活动中,杜静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她讲解《澳大利亚》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时所选取的例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三、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听课活动,杜静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好。她注重问题设计地启发性。例如杜静老师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养殖业发达?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四、教师巧用多媒体,突出导学案实效性。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杜静老师准备的导学案内容充实,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件设计精巧,导学案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令人耳目一新。

今天,我从不同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我既可以领略她的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她的失误的教训。同时我也感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篇 3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受益非浅,来自各市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他们带来了新颖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理念,通过几天的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参赛老师的课非常具有展示性与导向性,真实、扎实、高效。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下面谈一谈我的以下几点收获。

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听课中我发现参赛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教师的亲和力来自教师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挚爱以及适宜的表达方法;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智慧的一种综合体现。在借班上课的课中,亲和力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从而顺利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参赛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与学生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比如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了简单、易操作且学生较为喜欢的小游戏;还有的老师在课前和学生自由交流,谈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等等。有效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正式上课时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善于利用多媒体、歌曲、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扩展课堂信息的交流容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我们在这一方面做的都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孩子的方式。老师们是这样做的:

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就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给出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扎实有效,紧扣大纲要求。

课堂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本次评选所讲课题都是难度比较大的,教师们对难度的处理百花齐放,每个环节都着力于学生更扎实的掌握当堂课的内容,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注重基础知识,课堂充实。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指导者,鼓励者以及教材内容的建设者。这其中每一个角色都值得去钻研,琢磨。只有很好地把握住教师的角色才能带领学生走向知识,并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10.初中英语听课心得体会 篇十

王琦 2013.05.16

英语学科听课心得体会

为期一天的萧红初中英语优质课活动已圆满结束,我们观摩了萧红中学单佣慧老师的初一年级unit9 section A一堂英语课,这为我们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英语课有了更加深的认识。整体来说,每位老师的口语流利,语音纯正,语气神态充满自信和激情,多媒体制作运用娴熟,课堂引人入胜。

单老师常态的、原生态的一节高效课堂,使我对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初中英语课有了更加深的认识。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忙准备才能上的课。因此,有效的英语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英语,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英语课堂的改革方向。莱州的唐老师则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充满激情、充满对生活的热爱的课。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有效课堂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要有兴趣,要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篇新颖有趣,就会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单老师在课堂的导入中运用了照片和真实的场景,激发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美国教育学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成长,即经验改造。” 语言源于生活,学习语言必须走进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掌握的语言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语言。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在一堂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生活化,尽可能地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环境。这三位老师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手段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准备后的实施而不是贯彻计划,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手段的策略在教学进度上采取学生能学多少,老师就教多少,宜快则快,宜慢则慢,灵活掌握;单老师的这节课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四、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主阵地,安全、民主宽松、鼓舞人心、适度竞争、积极向上、合作团结、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从而促使有效教学的达成。在这节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特点就是教师教态亲切自然,亲和力很强,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并对学生的回答都及时地做出鼓励性评价,如:Very good.Well done.Wonderful.You’re very clever.她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非常宽容、健康、有活力、生机勃勃、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习更加主动,教学更加有效。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平时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有以下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省优的差距。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然孩子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11.初中英语听课心得体会 篇十一

永吉十三中 王天骄

本周我听了张春香老师第四单元unit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的课,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张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听课就像照镜子,我不但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1.多媒体的使用

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容更加丰富。此次活动,张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这现代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让教学内容更形象化,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教师基本功扎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3.教师自身素质高,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张老师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她的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使人如沐春风,吸引学生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挖掘了德育因素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4.情境的设置

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这就是说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句话、一个词时还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用句子、词语。我想以后多注意这一点,让学生编对话时,给他们设立一个情境,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也让他们明白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5.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

这次听的课没有想象中那么花哨,更多的是注重课文,注重基础知识。在精讲精练课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6.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在教学中采取互动模式,采用小组讨论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通过这次听课,我看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孩子喜欢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不断进步。

上一篇:8种著名的心理游戏下一篇:2024年河南省中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