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2024-08-30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精选9篇)

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篇一

解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

***3班韩学强

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从历史上看,三中全会往往具有深远意义,而本届三中全会可看作是中国新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的第一次尝试。此次全会亮点频出。

1.宣布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国安是每时每刻人们呼吸的新鲜空气,是强大幸福的基础。如果没有国安,国家必会衰落。此时提出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非常及时,标志着中国正从大国走向强国,同时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及中国梦大战略的基础。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以往体制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制度安排由中央决定,主要由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这样的部门领导和实施。当前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可推动五位一体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3.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界定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坚持党的领导,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所以国家和社会应该协同共治。国家和社会要在八个字上下功夫,一是协商,二是协调,三是协作,四是协同。所以说关于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一个突破。

4.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过去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也意味着市场的地位在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理念中有所上升。

2.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篇二

全会提出,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着力清除市场壁垒,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解读:

此次公报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

此次全会公报反映出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过去我们强调,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而此次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购物狂欢节印证三中全会对市场定位

日本和印度没有像中国这样的购物狂欢节呢?这好像很有中国的国情, 这完全是由民间自己自发推动产生的, 这正好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词就是——市场是决定性的因素。

市场决定与政府作用不矛盾

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 市场地位取得了新飞跃, 市场决定与政府作用不矛盾。

要点二公报: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全会提出, 创新社会治理, 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维护国家安全,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 确保国家安全。

解读:

中国有必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最大的失误是在国际交往中以意识形态划分对立面, 导致在处理国际问题时有失偏差, 未来的国家安全战略需要有新思路;中国面临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 有必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国需要国家安全委员会做反恐战略规划

中国已有联合政府多部门打击恐怖的机制, 但这种机制主要起到预警和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作用, 而不是消灭其滋生的土壤。中国十分需要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对如何协调各部门从根源上消灭恐怖主义做出长期的战略规划。

国家安全委员会巩固高层对军队领导权

中共很多表态明确指出,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所以这点并不会变化。但长时间这可以带来中国决策机制的更进一步制度化, 在一定程度上讲, 也是巩固习近平主席的权力, 同时有各部门来参加运作, 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增加了透明度。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跟国际接轨的做法

习近平等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之后, 一直强调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将更有利于部门间的相互协调, 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这也是跟国际接轨的做法, 一般大国都有这样的机构, 比如美国等。

要点三公报: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全会强调,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 及时总结经验。

解读: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设置意义重大

这次公报提出特别设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过去在改革开放后成立了一个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 当时是最高领导总书记挂帅, 在80年代90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领导小组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超越利益格局

作为高层改革领导机构, 怎样超越现有的利益格局, 怎样驾驭现在大的格局, 是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什么一些改革措施推出之后受到阻碍, 就是因为不得不顾及现有利益格局, 特别是垄断性行业, 未来仍是任重而道远。

深化改革小组料比发改委“高端”

全面深化改革机构跟现存的中国, 比方说政府发改委, 应该是不同的。它应该是一个比较高端的, 我注意到它的使命有四个方面, 就是设计、协调、落实、推进。它有政策设计的一面, 但是同时也有督导的一面。

要点四公报: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全会提出,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解读:

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与财税体制不合理有关

地方政府如此依赖土地财政, 地方债务这么高, 都与财税体制本身不合理有关, 这么多年来没有比较大的调整。一方面, 主要和地方不匹配, 常规性转移太少, 专项转移太多, 所以所有问题都聚焦到财税本身。

减税是最有效的促进民间经济成长的方式

我认为财税体制改革还需要着眼于整体的、长期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是有利于促进民间经济的成长。实际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 你要实行财政政策的时候怎么办?政府扩大支出很重要一条是减税。

公报“三大亮点”为财税改革确定了新基调

公报为下一阶段中国的财税改革确定了新的基调和战略目标。特别是将公共财政的三大制度——税收制度、预算制度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制度体系的改善与成型, 以及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结合起来。

要点五:公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全会提出,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解读:

建设用地一体化将促户籍改革

城乡建设用地一体化的过程, 就是瓦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 这一举措必将影响城乡户籍的改革, 这样, 两个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就会互相促进着解决。

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明确时间表

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面临着重重阻力, 要拆解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诸多“硬骨头”, 必须用巨大的勇气和决心, 制定出台更加具体合理的改革措施和明确的时间表。

要点六公报: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全会提出, 科学的宏观调控, 有效的政府治理, 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解读:

行政体制改革是下一步改革的重头戏

这次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肯定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从今年上半年我们全面推进国务院行政改革, 减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以此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 我认为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政府要从对要素市场的过多控制中退出来

政府要从对市场, 实际上主要是要素市场的过多控制、干预当中要退出来, 要真正能够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所以这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之所以是核心问题, 这就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 尤其是涉及到宏观调控的改进。

要点七公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 建设法治中国, 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解读:

重新树立宪法权威对中国长治久安有战略意义

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意识, 这个社会是要出大问题的, 文化革命中就是这样爆发出来的, 把法治全部破坏了。三中全会重新树立宪法权威, 强调司法公平公正, 强调司法审判相对独立, 我认为对中国长治久安有战略意义。

公报单独提司法改革高层已重点关注司法公正

公报把司法改革问题单独提出来, 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实现司法公正已经被高层重点关注, 此外, 强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把人权问题摆到桌面上, 研究解决、制定措施、实现保障, 这一点非常重要。

要点八公报: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全会提出, 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创新发展军事理论, 加强军事战略指导, 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解读:

三中全会提军队改革着眼于现代战争

全会明确提出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问题, 包括一些具体的内容比如体制编制改革、政策改革等等, 这些都很重要, 而且着眼于在现代战争这样一种条件下, 着眼于我们所达到的发展高度。

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篇三

关键词:司法公正;司法体制改革;法治中国

中图分类号:D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122-02

作为法治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司法的基本功能就是在公共权力的基础上对诸多法律争端提出终级的权威性解决方法。司法公正就为实现司法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知,人民自由、权力平等、社会正义等的实现必定是建立在司法公正的制度之上。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是司法公正的生命和灵魂,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司法公正的含义

(一)秉持良知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立法精神、立法目的、法律原则及法律手段的实现与运用,均要靠法律的实施、执行和具体适用来体现和实现。而法律的具体施行离不开法官的品质和良知。

(二)平等对待

天秤具有平等和公正的涵义,也正因为如此,天秤成为了法律职业的象征。而平等的实现要以公平为前提。公平正义得以实现的一个具体方式就是法官在工作中平等地对待不同的人。司法工作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不能因当事人的社会身份不同而区别对待,也不能让部分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

(三)合理合法

合理合法不仅是对一名合格的司法人员的行为准则规范,更是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据职权范围,合理地按照法律的规则行使自由裁量权,在遵守法律的同时兼顾情理,同时要避免“一刀切”和机械照搬。同时要警醒自己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滥用职权,以免与法律的本意偏离。

(四)程序公正

公正是抽象的,程序是具体的、看得见的。因此,程序是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在对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遵守法律规定的关于方法、步骤、途径、时限等方面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实现公平正义,还应当以人们感知得到的方式来实现它,让公平正义变得透明化,有血有肉有灵魂。

(五)及时高效

只有效率才会有公正。迟来的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对当事人的不公正,即便是当事人能够在以后获得赔偿但是其因此遭受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这就要求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办案时间,及时结案。

二、我国司法制度现状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一)现行司法体制制约并妨碍了司法公正

在我国,虽然独立审判原则已被写入宪法并作为其支撑点,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和具体运行时,法院依然会受到来自同级或上级政府的诸多限制,给司法公正带去很多负面影响。我们甚至可以在现实社会上看到有的地方党政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对法院存在认识错误,要求法院服从党委领导,这无疑是司法不公最客观的外部因素。

由于司法机关的经费来源、人员编制及工作条件的改善、装备更新依赖于地方政府,造成了法院无法独立。这些现象导致有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插手干预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活动,严重影响其公正性,使案件越来越复杂,弱势群体的利益也受到极大损害。如不进行彻底的变革,促进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就会变为空谈。

(二)法院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的弊端影响了司法公正

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院案件审理一般实行的是两种制度,即合议制和审委会制(除简单案件实行法官独任制外)。这两种制度不仅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也可以保证司法公正和防止产生司法腐败。但从现实来看,这两种制度剥离了审判与裁决,造成了由庭长或主管院长“把关”、“拍板”最后裁决的现象。

另外,法官作为一个自然人,处在一个由各个社会角色组成的网络中,仅依靠回避制度在审判的实践中很难充分发挥法律效力。再加上我国成文法中出现的弹性条款、弹性幅度,大大增加了裁决结果的主观性、任意性。这显然与现代文明所一致的“法治”精神背道而驰。

(三)监督力度的缺乏影响了司法公正

能够熟知司法审判过程就能够对司法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目前,我国法官裁判过程仅是对庭审活动进行部分公开,并且没有使公开的庭审活动发挥其积极意义。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向其他国家多多学习和借鉴,争取早日实现法官裁判意见的公开。另外,中国百姓的法律意识淡薄,“关系案”思想根深蒂固,一定程度上怂恿了司法腐败,也就酿成了司法不公正的恶果。中国长期的“官本位”、“人治重于法治”的错误理念深深影响着大众,百姓一听到“打官司”,首先想到的是“认识人”、“搞定”、“摆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已严重扭曲,而承办案件人也在长期的“关系案”中迷失了执法方向,法官一度被贬称“吃了原告吃被告”,司法腐败在部分社会民众的怂恿下和部分法官的自身堕落下愈演愈烈,继而使司法公正更成为屡屡成空的美好期望。

三、通过对司法体制的改革来实现司法公正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对当今司法体制加以整改和完善,才能逐步实现司法公正。

(一)注重法官的高素质培养,实现法官职业化

把国家司法考试作为进入司法行业的必备条件,为甄选高素质人才做好铺垫。根据司法工作的特点,法院内部应有目标地培养尖子人才,培育专家型、学者型的法官。国内司法考试制度的完善,为司法部门选择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提供了保障,并为培养高素养、专家型的法官队伍铺平了道路。

(二)加强法院体制改革,完善审判方式

健全完善司法公正制度,并使之行之有效就必须使地方法院与地方政府脱钩,这样才能实现司法独立,完善法院的组织人事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法官的回避制度,全力减少甚至消除法官违背规章制度单方面接触当事人。

(三)完善相应监督制度,避免各种干预

人大监督是最高权威的法律监督,是保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人大对法院工作进行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监督人民法院是否严格依法办事。要杜绝直接参与案件的现象(除了特别重大的案件),以防因监督过度而适得其反。

(四)推进司法改革,建立心证公开制度

法官参照法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实践过程是一个自由心证的过程。自由心证要在诉讼过程中及裁判文书中充分展示。裁判文书其实就是使案件的当事人以及社会大众对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正当化有一个可以看到的外在的判断标准。要实现公正司法,必须实行司法公开、审判公开,推行阳光审判,将司法工作置于公众的视觉之中,真正实现公正司法。

(五)提高司法效率,着力缩短诉讼周期

没有效率,何来公正?迟到的正义,就是非正义。一个案件的审理,若得不到及时的审判,实现诉讼目的,原、被告双方就会无休止的耗下去,为诉讼付出时间、付出心血、付出巨额的成本,生产生活不能正常进行,弱者得不到及时的救助,最后却是赢了官司输了钱,输了事业,输了信心。所以,在效率服从公正的原则下,要充分注意效率在司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摧毁公正,否定司法公正的价值。

诉讼法对审限的规定都是3个月、6个月等,有的时间还不计算在审限内。但对于牵扯之中的当事人来所,也许就是漫长的岁月。事实情况是一个案件了结之后还会有一审、二审及执行等程序,且一审、二审之间还有时间差,不能连续计算。所以我们要尽量缩短诉讼周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得以实现,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公正及司法的温暖。

综上所述,司法公正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虽然在新的时期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为推进司法公正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但我们仍然应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是人治传统浓厚的国家,实现司法公正的道路还很漫长,但中国的司法公正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而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03.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困[N].人民日报,2014-10-29.

〔3〕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江必新,工红霞.法治社会建设论纲[J].中国社会科学,2014,(01).

〔5〕龙宗智,李常青.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M].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6〕程竹汝.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7〕孟建柱.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N].人民日报,2014-11-07.

〔8〕何皞.破解无诉讼行为能力人参加民事诉讼的法律难题——以规范司法精神病鉴定为路径[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03).

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篇四

治国必须先治党,治党务必要从严。最近通过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感受颇深。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党内重要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充分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紧紧围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作出了从严治党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进一步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这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鲜明主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基础性、关键性、要害性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政治清醒、历史担当、意志决心。回顾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关键就在一个“严”字,执政党通过抓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和反腐从严,从严治党成效非常明显。

xx作为与中共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借鉴学习中共“从严治党”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xx中央关于“加强思想建会、制度治会和会要管会”的总体要求,注重抓好“五个强化”,全面推进“从严治会”,有效提升广大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xx履职能力,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切实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政治责任。

一、强化建章立制是从严治会的前提条件。制度建设是自身建设中带根本性、长期性和保障性的建设,是工作经验的升华和规范。因此,xx从严治会的前提是必须强化建章立制。首先,要适时修改xx会章。xx会章是全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也是本会开展会务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理论依据。因此,应不断与时俱进,适时修改xx会章,以适应新时期、新时代参政党发展履职新要求。其次,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根据xx的性质和任务要求,不断完善适合自身特点、适应组织运行和从严治会相关的《xx反腐倡廉制度》、《xx作风建设制度》、《xx会内监督条例》、《xx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xx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xx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确保xx从严治会有章可循、协调运转和规范有序。

二、强化思想建会是从严治会的核心要素。思想建设是xx自身建设的核心,贯穿在xx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严治会必须强化xx思想建设,提升xx会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因此,各级xx要以学习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xx会员的政治把握力;以基层支部为依托,进一步增强xx组织的向心力;以骨干成员为支撑,进一步增强xx会员的带动力;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继续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xx会章会纪、做合格会员”主题活动,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确保xx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xx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

三、强化人才强会是从严治会的基础工作。“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适应新时期和新时代参政党履职新要求,各级xx要以建设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为目标,注重xx人才培养,从而增强参政议政人才保障。一要注重入会把关。组织建设是自身建设的基础,强化会员发展质量是提升组织纯洁程度、从严治会的前提。因此,在会员发展上,要按照“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基本标准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坚持“三为主”、保持特色、注重素质、“有计划的稳步发展”的组织发展原则和“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组织工作发展方针,严格把好入会条件关、组织考察关和审批程序关“三关”,确保新会员发展质量。二要抓好班子建设。由于政党协商是高层协商,所以党派领导人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各级xx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尤其要有计划地加强对旗帜性、代表性人物的培养。三要实施人才战略。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目标要求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将参政议政能力作为党派干部培养、选拔及使用的核心标准,努力提升会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委会中“笔杆子”委员等骨干会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尽快形成“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参政议政“三高”人才格局;同时要积极创建xx智库型参政议政平台,实现参政议政空间拓展、领域拓宽、视野扩大,为充分发挥xx在政党协商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强化特色立会是从严治会的根本途径。xx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与经济界紧密联系的界别特色,也是xx作为参政党发挥作用的基本优势。面对经济社会新常态,各级xx要切实增强参政议政特色意识和精品意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特色立会。一是选准参政议政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选好参政议政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各级xx直接向同级党委建言献策的“直通车”制度,积极参加会议协商、约谈协商和书面协商,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二是把握参政议政的着力点。力求把参政议政的着力点放在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xx有条件做的课题上,根据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xx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积极组织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客观反映社情民意,敢言善议,从善如流,坚持真诚协商和务实协商;三是突出参政议政的关键点。切实把参政议政的关键点放在科学参政、为民议政、促进发展的建议对策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从组织领导、课题选择、调查研究、成果转化等参政议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参政议政机制,并按照“全局性、前瞻性、客观性、可行性、时效性、科学性”等要求,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协商动机,积极参与政党协商,做到讲真话、建诤言,继续打造具有xx特色的参政议政精品和亮点,充分发挥xx在政党协商中的积极作用。

5.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篇五

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和鲜明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全会不仅对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科学研判,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我们知道,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那么,全面从严治党,怎么管?怎么治?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从根本上讲,必须科学认识并牢牢把握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题”。

一、必须把握好管党治党的“正反题”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既是建党95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正题”。“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全党的严厉告诫,这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反题”。一个“正题”,一个“反题”,二者相得益彰,凸显的正是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体自觉,饱含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重申,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永不动摇,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这次全会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党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标本治”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实现治标与治本统筹兼顾。总体上看,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遵循由表及里,从小到大、从外到内的原则,旨在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这既勾勒出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也构成了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十八大召开之后不久,“八项规定”出台后,总书记切实履行“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庄严承诺,始终在带头执行“八项规定”方面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实际上,坚持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层做给一层看,这种层层示范效应实际上所传递的正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虽然“八项规定”从“餐桌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里的腐败”开始,从小处着手,这看似“治标”,但是从大处着眼,反腐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怎么管起来?怎么严起来?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同向发力,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实效。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基础性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或制定或修订并相继颁布实施,此次全会专门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必将在全党上下形成一种整顿党的作风和队伍、管党治党的强大震撼力、威慑力。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旨在以制度的刚性建设性力量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转变,从而真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从“治标”向“治本”的实质性飞跃。

三、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重申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理想信念的“高线”,又要划出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高线”。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经济上贪婪、政治上变质,还是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是由一群有着共同信仰并靠信仰作纽带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如果失去了共同信仰,就意味着全党的纽带断裂,最终必然导致共识破裂、派系林立、四分五裂。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今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代表着一种价值追求,意味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历练。坚守理想信念的“高线”,归根到底就是要“寻根”,说到底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真正取得管党治党的实效。

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还必须守住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心上。

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因此,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格局和新境

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全文)

“一”就是一个指导思想

全会报告的指导思想,重点落在服务于“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是关键的阶段。“十三五”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又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

“二”就是两个形势判断

《建议》中有两个形势判断:一是对“十二五”的判断;另一个是怎么来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一个是横坐标,一个是纵坐标。“十二五”是纵坐标。对“十二五”认识清楚了,对“十三五”就比较容易看得清楚。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是横坐标。这两个坐标对我们理解和把握“十三五”规划《建议》非常重要。

关于“十二五”,有些人习惯首先看数字漂亮不漂亮。“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有很多指标是没有完成的,如果仅仅从数字上看,就把问题看浅了。但是,整个“十二五”我们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的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如果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做一个比较分析的话,这个速度在全世界应该是最高的几名。从比较可以看到,中国“十二五”经济增长相对于国际上来看是很不错的。因为谁都没料到,2008年以后有金融危机,谁也没料到这次金融危机持续了将近八年。这在将近一百年当中没有出现过的。

另外,这也是我们搞研究当中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现在7%的增长速度和原来纯粹搞工业制造时的7%增长速度实际上已经不是一回事情。现在的经济不仅仅是工业经济了,互联网经济在突飞猛进。比如,我们在南京路买一双鞋子要1000元,可能到网上去买只要500元。从GDP角度讲,鞋子还是一双鞋子,如果在南京路买,按1000元来统计,跟到网上买相比数字就减掉了很多。所以,这个7%的速度其实和原来工业经济情况下有所不同。但到底这里边相关系数是多少,研究人员还没完全研究出来。

还有一个是进出口。进出口现在是下降的,这是改革开放36年来很少见的情况。但有一块数字是没有统计进去的。我们在做研究时对跨境电商这一块的数字摸不准。实际上跨境电商占了很大一块。比如我们进来/出去的东西如果没有通过海关、没让海关统计,而是通过邮政寄进来/出去,想去估一个数字比较难。

我觉得大家应该用一个相对的概念来看“十二五”,而不是去说数据怎样,因为国际国内的形势不一样了。这里我特别要讲一件事情。习总书记最近在国外参加了APEC会议、G20会议,还有中非峰会,国际上对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表现是非常赞赏的。在世界经济2008年以后的增长当中,中国贡献率最低的一年是27%,最高的一年将近50%。而美国差不多只占15%~18%左右。就是说,整个世界经济往下行的时候,是靠中国的增长撑住的。

前不久我参加了首轮中日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在这次对话会上我作了一个演讲。我说从2008年开始,中国对世界经济做出了三方面的贡献。第一,2009年我们中央投入4万亿,加上地方的投入、银行的贷款,总共十几万亿。这件事对中国来讲是有副作用的,因为导致了产能过剩;但是对世界经济来讲,是绝对有意义的。2009年我们扩大投资以后,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都撑住了。如果中国当时不是扩大投资,那些国家全部会垮下去。第二,世界经济中真正稳定汇率的是中国。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世界经济意义是最重大的。美国2008年雷曼危机出来后,美联储完全只考虑美国利益,马上量化宽松,前后三次量化宽松。量化宽松就是印票子。这样一来,美元贬值,美国所欠国外的债务就都被稀释了。今天的100美元只相当于2008年前的60美元。美国量化宽松后,欧洲撑不住了,就也量化宽松,日本也跟着量化宽松。这些都是发达国家。世界经济危机是美国引起的,本应该承担责任,结果美国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做这种“下三滥”的事情。这段时间,在世界经济当中最稳定的货币是人民币。中国加入了WTO以后,尤其是2004年、2005年以后,人民币始终在升值,美元下跌了(唯一盯住美元的是我们中国),日元降了30%,欧元兑美元从1:1.4降到现在差不多1:1。我们最近才动了2%,全世界就慌了。说明这七八年,由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使世界经济下行的危机减缓了。但是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讲也是有副作用的。我对日本人讲,你们日元汇率贬值了30%,我们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结果是稳定了世界经济。但是我们自己的进出口净增量就下降了。同样一个产品,大家都在卖,但我们的价格相对就上升了30%~40%,更不要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还有其他很多成本的上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进出口状况不好的原因,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

第三件事情,就是我们2013年开始倡导的“一带一路”。这件事我认为是没有副作用的。“一带一路”是双赢的,对中国、对世界经济来讲都是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亚投行有这么多国家支持,甚至英国、整个欧洲国家都支持搞亚投行。因为他们也想明白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大家都印票子,世界经济也没有上去。“一带一路”如果把中亚、西亚,把中国和欧洲很多国家经济带上去的话,将使整个世界经济往上走。说得白一点,不光是中国国内需要供给侧的改革,世界经济也需要供给侧的改革,只有更多的国家发展了,才能把世界经济带上去。发展的第一步是基础设施投资。世界银行、亚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提供的钱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中国提出亚投行初始资本1000亿美元,再加400亿丝路基金,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振奋。这次对非洲又是提供600亿资金支持。中国在这段时间里面确确实实在稳定世界经济、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现在网上有一些议论,说我们自己现在经济情况也不是很好,还拿钱出去。不是这么看的。亚投行的钱投出去了,假如说要建中巴走廊,那就要修铁路、公路,这样就把我们的水泥、钢材、机械设备全部带出去了,实际上是带动了我们的出口。只是出口的办法不一样了,原来是广交会上“摆摊头”的出口,现在变成了一个个重大工程,带动了我们很多的设备、很多东西的出口。因此,“一带一路”是一个双赢的战略,既支持了相关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们的进出口,通过对外投资带动我们的出口。也使中国东西部开放互动,使我们的区域协调发展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带一路”起来了以后,云南、新疆、陕西等地就成为了西部开发的前沿阵地,能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因此,可以说我们为世界经济做了三大贡献。第三件事情是双赢的。日本人质疑我们搞“一带一路”是因为地缘政治,因为美国人搞“亚太再平衡”,说我们为了和美国人对抗而搞了“一带一路”。我说,就是没有美国和你们日本搞“亚太再平衡”,我们还是要搞“一带一路”的,因为这个“一带一路”相比于你们的量化宽松,对世界经济更有好处,当然对中国经济也有好处。

怎么看我们国家20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这在2008年以前很好理解。全世界的投资都冲着中国来,我们增长速度非常快,那时候引进外资要招商比较容易,现在招商引资就没有以前容易了。但这不意味着2008年以后我们的这个战略机遇期消失了,只是战略机遇期的内涵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生了变化。2008年以前,是世界经济“相对繁荣期”的机遇期,机遇表现在外资大量进入、增长速度比较快、城市化速度也比较快;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相对衰退期”。大家不要低估这个衰退期,一般会持续二十年上下,要等到下面一轮新的产业革命真正形成以后了,大量产业化了,带动需求。在这个阶段有没有战略机遇?最重大的战略机遇就是创新的“窗口期”,或者叫“创新的绿灯期”。有个德国人写了一本《技术对垒论》,这本书里有个观点,30年过去了我印象还很深。这本书讲,新科技革命不是科技现象,科技发明是科技现象,因为科学家每天都在动脑筋要发明东西。发明东西不受时间限制,没有周期性。但科技革命是有周期的,50年左右来一次。这里涉及三个周期:一个是短周期,就是商品的周期。服装最典型了,久了要翻新,很多产品都要翻新,这是产品(商品)周期。产品销不动了要有新的投入。产品周期后面是设备周期,就是马克思讲的生产过剩危机,大概是七到十年。设备精度不够了或者什么就要换机器。还有就是知识更新周期,现在就处于一个知识更新的周期。原来讲的都是工业设备,现在讲工业4.0、第三次产业革命。现在通过信息技术,把所有东西都串在一起,从供到需全部串在一起,知识更新的周期大概50年左右。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大家不要认为企业家任何时候都是创新的,企业家有的时候创新是走在最前面的,有的时候企业家在创新上面是走在最后面的。道理很简单。比如说传统汽车销得很好,谁把新车拿去投放?那是傻瓜。生产线还有银行的贷款没还光,企业家干嘛去投新产品?发明家有新产品发明,企业家可以把它购买过来,锁在保险箱里,但是绝对不会投产的。什么时候投产?生产危机出现时,现有产品销不动时。这位德国作者书中讲,前面这轮产品销得好时,就像遇到了一个“红灯”,所有创新的发明全部停下来;等生产出现危机销不动了,那就转化为“绿灯”。这时候,新的业态、新的产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层出不穷,都冒出来了。所以,我们注意到,凡是有危机,危机特别大,创新就会很多。这两者是正相关的。这个时候就叫“窗口期”、“绿灯期”。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区、一个县,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要看到这是一个创新周期。抓住了“绿灯期”,后面就有活路,否则就出会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贵州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是10.8%,全国第二位。在南方,贵州是唯一产煤的省份,也生产水泥。但是,山西也有很多重化工业,也是产煤的,为什么山西的经济掉到只有百分之四点几?这可能对中国经济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东北就是振兴不起来,而有的地方反而发展得很快?这表明在新的一轮周期当中,能不能跟上新的东西,有很多地方还存在路径依赖。比如说做重化工原来很赚钱,一看经济不好就再去追加投资,结果更加亏,不知道怎么去抓新的东西。贵州解决了千百年来没解决的“路无三尺平”的问题,现在县县通高速公路,境内有两条高铁,“十三五”结束时将有17个支线机场,这解决了贵州人的道路交通问题。现在全国的大数据中心居然放在贵州。他们的省委书记原来是江苏省的常务副省长,懂经济、有思路,跑中央去争取这个项目。省委书记到中央说,大数据是个高耗能的产业,服务器高耗能,贵州有很便宜的水电,而且是“凉都”,夏天的时候天气很凉爽,放在贵州有好处。结果贵州争取到了。贵州如果死守传统产业,那么也要出问题了。“窗口期”、“绿灯期”抓住了就上去了。要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要抓住它的内涵的变化,这个变化讲白了就是创新驱动。

“三”就是三大发展战略

第一是发展的新空间战略。实际上就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当中,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还有京津冀城市群。我认为从某种角度上,中央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做了适当调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再加上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中央这次收缩到发展经济区里面,叫增长极。这和小平同志当年的发展战略类似,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时,并没有全面号召,只抓了两个城市。第一是一头扎到深圳,让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深圳起来以后,才有沿海14个港口城市,以点带线。后来搞沿江开发开放,又一头扎到浦东,然后沿江11个省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开放。原来在这个战略上我们有点“冒”,全国大号召。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产能过剩。所以,十八大以后,中央做的最大的调整就是区域发展新空间。我认为,中央的区域发展新空间战略是对的。这个战略后面有一个理论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来认识共同富裕的问题。小平同志讲过“三步走”,到上个世纪末,人均800美元,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走向共同富裕。从本世纪开始,我们中国实际上在探索共同富裕。探索共同富裕是普遍号召,还是在东、中、西我们找到一个战略地带来带动,两者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这次五中全会把这个问题定义准确了。

第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前,上海给中央的建议里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到了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里有5处实际上是和上海市当时的建议是一致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去年和今年3月5日,总书记两次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他讲的分量最重的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不能指望国外跨国公司会把核心技术给我们,要靠我们自主创新。去年5月24日,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一命题。这个提法,提示我们对当前重大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不能再用惯性思维。再去搞一个开发区、一个新城等外资来,结果外资不来,新城变成了“鬼城”、“空城”。中西部好多三四线城市就是吃这个亏。这就是习惯思维、路径依赖。

第三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个战略对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次五中全会是对发展问题提得最多、提得最重,也是提得最具体的一次。在现在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发展理念?这次讲清楚了,“五大发展理念”。别看一共就10个字,其实里边包含的内容非常广。

“制造2025战略”提示我们要当心产业空心化,不光对国家而言,对上海也有用。现在讲创新很时髦,互联网金融、现代服务业……,很多地区都去抓,而对制造业忽视了。如果不去抓制造业,今后一定会吃大亏的。中国还没到不要制造业这个份上。我们原来加工贸易阶段,也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设备,也有很多人学到了一点技术,这是技术溢出效应。但我们自己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当中地位还不高,很多设备还造不出来,好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制造的。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上,我们才刚刚开头,但搞得不好就是空心化。以前批两块地,可能就八十亿、一百亿就来了,但是搞先进技术可能有三年的研发投产,到真正能够产生税收,要花多少力气?所以,如果我们头脑不清醒,做些表面文章的话,到最后我们的城市玩完了,国家也玩完了,产业空心化了。所以中央提“制造2025战略”,也就是十年以后我们制造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状况,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发展新空间战略中,中央在对“一带一路”的定位上,“一带”新疆是核心区,“一路”福建是核心区。但是我告诉大家,今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汇聚就汇聚在长三角,北边到连云港,南边到温州,“一带”在这个上面,“一路”也在这交汇,长江经济带也在这交汇。从长远讲,“一带一路”的枢纽平台就在长三角,说不定上海就是“两带一路”的交汇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中央对上海的明确要求,就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科创中心。“制造2025战略”中上海也是有机会的。前几年我们讨论上海经济出路在什么地方,认为是在“三经济一制造”。“三经济”,一个是互联网经济,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平台经济;一个是绿色经济,这个上海是绕不过去的,上海全国经济最发达,必须在低碳环保上走在前面;第三个上海最有优势的,就是健康经济。现在外地人会这样问,你们上海现在还有什么产品?当然汽车是一项。其实,全国各地对上海第一需求是看病。全国各地对上海医疗的信任程度很高。但是我们大大辜负了这个市场需求。医疗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现在医疗设备好多都是进口的,如果这块上海抓住了,那将会有多少东西?另外就是智能制造。这也是一个大市场。长三角是全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劳动力成本也涨得最快,要做工业的话就要找到替代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的东西。怎么替代?靠机器人,靠智能制造。

当前讲“供给侧理论”,供给侧不是老产品过剩了,仓库里的东西拿出来再来生产,这不叫“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是对着新需求去创造新的供给,这些都是新的供给。我觉得“制造2025”战略中上海有很广阔的天地可以去做,我们现在问题是把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理解为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讲的是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发展,不是说要把二产丢掉。现在很多人把它理解为简单搞搞服务业,制造业不要搞了。大家一定要头脑清醒。中央讲的三大发展战略,我们上海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理解。

“四”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这在全会报告当中是很重要的一块,这块在建议出台以前,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了,大家都对这块进行过学习讨论,我就不展开讲了。

“五”就是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总体上怎么把握?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展开,也是新常态实质性的内容。新常态不等于经济速度下去,关键是看这几个发展是不是都在往上走,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个都不能少。比如说少了绿色发展,就不是可持续发展。少了创新发展,肯定是不持续的。协调发展也不能少,不协调,我们西部贫困人口这么多,西部人就不满意。开放断了,和整个国际市场不匹配了,也不可持续。共享发展更不能少,如果高了高的、低了低的,民粹主义泛滥,那怎么可持续发展?所以,“五大发展理念”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对“五大发展理念”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要充分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我们一直是以工业化社会来认识当今世界的,仔细想想,现在已从工业化社会逐步在进入信息化社会了,哪一件事情离得开信息化?同时,我们又在从物质文明在走向生态文明。原来光强调物质文明的时候,不会讲碳足迹是多少、消耗多少环境容量。中国要富起来、强起来,从老百姓角度讲,就是要像美国一样,一家人有栋小洋房、两部车子。两百多年来,发达国家就那么几个,他们当年在消耗资源能源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有钱的富豪住半山腰,开私人飞机、私人游艇。如果中国加上印度,或者“金砖五国”加进去,30亿人口也这么消耗,今后非洲富强起来了也这么消耗,将消耗多少?照目前我们对资源、环境容量的消耗,两个地球都抵不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温室气体会上升,为什么现在春天很短。所以,我们不光要考虑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还要注意物质文明要走向生态文明。

第三,工业化社会是西方的治理文明,今后要走向新的治理文明。这次危机至少我们看到两条:第一,西方发达国家所领导的治理,在危机中只考虑自己国家,量化宽松、印发票子。第二,西方选举民主有弊端。四年或者五年选一次,想上台时信誓旦旦,选上去后做到了吗?没做到、做不好那再换别人做,轮到后面在台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在日本,党的总裁就是首相,做不好就换一个,换一个哪能解决问题。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文明出问题了,碰到危机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从国家、民族长远的发展来考虑问题、设定目标。

这三个背景,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物质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传统的工业化的治理文明要走向新的治理文明,决定了我们现在“五大发展理念”提出。这既是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我们要从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增长去破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经济工作的治理是采取的西方的传统模式,叫短期需求管理。所谓短期需求管理,就是通过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对经济做微调预调。经济有点过热了,财政政策就稍微紧点。经济增长不景气了、速度在往下,那信贷就放大点,M2(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达到百分之多少。比如说我们对M2的控制,13%~17%这个区间,这叫短期需求管理,它不解决产品更新的问题,不解决企业怎么通过改革增强活力的问题,不解决怎么降低税收、降低门槛使整个产业增加活力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前提下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所以最近报纸上、杂志上很多在讨论什么叫“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增长,关系到“十三五”我们推“五大发展新理念”怎么开局的问题。“供给侧改革”这个东西,好像这个名词太学者气,不是很容易理解。供给侧就是生产,“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什么?第一,政府降税。政府降税目的是什么?一头是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了。另一头是企业的活力增强了,负担减轻了;第二,政府降低门槛,审批、各种各样的收费,这些所有门槛都要降低;第三,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刺激创新,创造新的供给,适应新的需求。

关于创新发展。这一理念反映了中央已经要从短期需求管理,就是微调预调、财政和货币政策中逐步跳出来。一方面,在2016年中央肯定要适当扩大需求,现在我们在M2、信贷方面这些东西已经反映出来了。另一方面,第一就是抓创新驱动,创新实际上是最典型的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我觉得非常重要。为什么经济下行?很重要一条就是我们创造新的供给抵不上过剩的旧供给。过剩的旧供给肯定速度在往下掉,创新的速度抵不住下行的速度。

关于协调发展。前面的发展新空间战略部分已经讲了这个问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是当下着重推进的三大发展战略。

关于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我们差不多在上一个五年计划就提这个问题了,中央这次把这个问题提得很高。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一个大国30年维持将近10%的增长速度,是古今中外看不到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很羡慕,并认定要向我们中国学习,把自己国家的经济搞上去。但是,雾霾一出来,我们的示范效应起码打了对折。连中国的老百姓都讲,我现在钱是多了,但是我天天生活在一个戴着口罩的环境中,我值得吗?我有钱了,但是我没办法自由呼吸了,我值得吗?发展还能是硬道理吗?中国老百姓就在打问号了。如果空气污染指数一直是爆表,那大家什么样的发展都不要了,看到蓝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就觉得很好了。虽然我们讲历史上80%的温室气体都是发达国家排放的,追究历史他们是罪人,但是现在中国的排放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法占据道德高地的。所以,绿色发展不是一个小问题,它既是我们本身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绿色发展问题,在国际上中国道路就没有示范效应,就不能赢得发展中国家的尊重。

关于开放发展。这个理念是36年来始终没变的一个发展理念,其他理念都是后面不同发展阶段加进来的。“开放”和“发展”是我们从1979年到现在始终坚持的两个东西,始终是相互推动的。哪个地方不坚持开放发展,哪个地方就没戏。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国际产业链分工还在中低端,要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所以坚持开放发展这一条千万不要丢。

“六”就是六项重大举措

这次全会报告中很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突出了人民为主体,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有的发展,最后就是要共享发展。中央这次在共享发展当中,很具体地点了六件事情。

第一,7000万人脱贫。中央全会开完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开了全面解决脱贫的工作会议。提出5000万人通过各种形式脱贫,还有2000万是没办法脱贫的,政府要托底。这是共享发展当中一个重大的内容。

第二,困难生全资助。中央这次提出,困难生全资助,要让一个贫穷的家庭、让这些孩子有平等的机会。不能因为贫困,不给他们平等机会。

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引领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这是在“十二五”中探索出来一个很好的东西。原来讲创新好像就是几个高等大学里的高端科学家的任务,现在我们对创新是“两头抓”了。一头像航天航空、军事上的东西,还得国家花钱投入;另外一头需要“草根创新”,可能一个人的创新就可以带动几十个人的就业。

第四,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讲到收入分配政策,这块问题是看到了,问题是怎么去提高。现在这个问题是两难。真正要提高中等收入水平,其中很重要一块是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水平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早晚要解决。收入分配政策是一个大问题,这块不理顺,倒过来对我们整个需求、供给都会产生影响。

第五,医保和降低大病费用。现在整个医改还在进行之中,中央在建议当中,共享发展当中提到了一些具体举措。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篇六

一、从三个维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

第一、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我们从现实的需要上认识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第三、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发展的路径上认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从六个“进一步”和六个“紧紧围绕”把脉改革新方向

三、《决定》对教育科技领域深化改革的阐述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新亮点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

(二)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三)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四)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五)全会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

(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七)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

(八)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7.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篇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刻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推动实现我国“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只有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才能把对形势与任务的判定以及目标与举措的制定意图搞正确,才能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判定和决策上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定力,增强未来五年开展全民医保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一定要在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上舍得下功夫、花力气,真正掌握好决胜阶段的战略武器。

(二)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新论迭出,亮点纷呈,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和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全会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目标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可谓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但让国人称颂,也让世人刮目。它像嘹亮的号角吹响了决胜阶段的集合号,它像高扬的旗帜指引我们信心百倍、无比自豪地迈向未来。尤其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新的发展理念,科学睿智,使未来的发展能更好地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更能保证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更能体现我们的发展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制度建设能否跟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步调和“节拍”,能否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关键就在于能否学深悟透全会精神,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全民医保之魂。

(三)

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工作,就要对“十二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和估量。这是我们迈向“十三五”决胜阶段的基础和阵地,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如果对这些漠然罔顾,或者不切实际地高估与低估,都会误判继续前进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误导前进路径与步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包括全民医保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事业迅猛发展并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时期。在这期间,我国初步建立起全民医保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三纵三横”(“三纵”,即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覆盖不同人群的基本医保制度;“三横”,即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三项不同保障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格局,覆盖人数由初始时期的几千万人迅速扩大到城乡全体居民,参保总人数超过13亿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国家对医保的投入大幅增长(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对城乡居民医保的补助由最初的每人每年20元、40元增至“十二五”末(2015年)的每人每年380元。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也由开始的30%—40%,到“十二五”末提高到70%以上,基本实现了国人“病有所医”的千年梦想。随着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使那些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的特殊困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总之,全民医保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争的事实,国人的满意度与国际的认同度都很高,这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

但是,自豪不等于自满,也决不能自满。因为我们取得的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成果。应当看到,全民医保的保障能力还比较弱,保障范围还比较窄,保障水平和质量还比较低。尤其要保持清醒的是,全民医保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和体制性障碍;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保障绩效不高与功能越位并存;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还比较突出;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和利益格局的藩篱还在作祟,等等。既影响制度的公平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也不符合共享发展的要求。

(四)

“十二五”时期全民医保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值得认真思考和总结。总结好了,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使未来的发展少出失误、少走弯路,前进的步伐更稳健、更富有实效。正面的经验很多、很丰富,见诸各种报告、媒体的也不少,恕不赘述。这里只想说一点(或许是一些人不经意、不在意甚至有意回避的一点)就是:在制度建设与发展思路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背客观规律、违背制度规则(当然也违背常识)的主观随意性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在出台举措与实施办法时更多地依赖行政力量而非机制功能,造成制度本位、内涵、边界不清,功能缺位与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这一时期种种迷茫和乱象的根源所在。由是,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便是,务必将认知聚焦常识,让制度回归本位。只有这样,全民医保才能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并不断臻于完善、成熟和定型。

(五)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整个“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依归。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的最新总结。“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工作最关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理念,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与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灵魂;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才能开创新的局面,才能迈向新的境界。

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是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思路、工作方针到政策举措、工作重点、方式方法、评估标准和价值取向等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和深刻的思想变革,而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也不是搞“穿靴戴帽”式的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所能奏效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无论口号喊得多么响亮,花样如何翻新,“文章”做得多漂亮,都只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理念”、“路子”依然是“王骆卢杨旧时体”,无论如何是“新”不起来的。

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就要认识和把握好“四个新”:新阶段、新目标、新理念、新举措。

——认识新阶段。“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是一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全新命题。在这个阶段,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范围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既是一幅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又是一张催人奋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民医保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涉人民的安康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刻认识决胜阶段的时代特征,只有把全民医保摆到决胜阶段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去把握、去谋划、去实施,才能找准其方位、认清其意义、体现其价值,才能避免就医保论医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与偏执,才能增强医保工作的全局性、协调性和系统性。

—— 明确新目标。 如何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全民医保体系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 是“ 十三五” 规划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概括地说,就是“四更两提升”,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升保障的水平与质量,提升国人的满意度和各方面的认可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言简意赅的高度概括,其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任务异常艰巨,任重而道远,切不可等闲视之。套用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Long way to go”(有很长的路要走)。

——树立新理念。理念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新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价值观的最生动、最全面的体现,是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可谓亮点纷呈,在笔者看来,其中最具耀眼光芒的亮点就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这就为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确立共同的价值观,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动力、实现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更正确更完善的方向与灵魂,有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精气神”。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建设,尤其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让共享发展理念成为全民医保之魂,成为想问题、出思路、定举措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立足全民、着眼全民、惠及全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或某个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不在此例)。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注重解决医保制度安排、政策举措、保障方式与经办服务的公平正义问题,使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发展更具有平衡性、包容性,使全体人民都能公平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施新举措。“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是在“十二五”业已取得阶段性成就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巩固和完善。因此,实施的新举措,都是在坚守基础上的创新,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是深化改革与健全法制的一致,是健全内在机制与优化外部环境的结合,是提升保障水平与强化经办服务能力的协调,而不是罔顾既定的制度模式和实践的基本经验而另辟蹊径,更不是在“创新”的名头下“翻烧饼”式的折腾。“十三五”期间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实施的新举措应主要是在完善上下工夫,在补齐“短板”上用力气,切实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公平性、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新举措又要具有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确保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是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必由之路。

二是实现法定人员的全覆盖。这是基本保险(即法定保险)必须依法参保、不能“自愿选择”的制度规则。所谓“自愿原则”已经完成了它在试点阶段的使命。

三是建立健全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这是基本保险制度最重要的两个基础性机制,只有把这两大机制建立健全起来,并充分发挥其效能,才能避免制度建设上的行政化和泛福利化的倾向,才能确保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下,保好基本,实现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改善职工医保个人帐户。改善个人帐户的前提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个人帐户设计的初衷和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恰当考量个人帐户存在的缺陷及其与统筹基金的配比、与门诊统筹之间的关系,坚守统帐结合的基本架构。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基金保障能力的需要,可以适度弱化个人帐户的资金占比,活化个人帐户的功能,使医保基金的整体保障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五是研究退休人员缴费问题。退休人员缴纳社保费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困难人群实行减免或补助属于另外一个范畴)。我国医保改革初期之所以做出退休人员不缴费的制度安排,主要基于当时国有企业处在艰难的改革时期,退休人员的负担比较重,同时考虑到当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很低(大体在每月300—500元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已经渡过了难关,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企业的退休人员比重渐趋合理,而退休人员的待遇连续十年调整,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退休人员缴费的时机基本成熟。退休人员缴费不仅会增强医保基金的保障实力,而且可以增强所有参保人员的保障责任意识和费用节约意识,对全民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退休人员不缴费已载入了社会保险法,这项举措的实施,首先要研究解决好法律依据问题。这项举措涉及几千万退休人员和今后陆续退休的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它的调整一定要谨慎从事,尤其是在研究阶段千万不可把一些并不成熟、并未敲定的思路或主张捅出去,以免引起混乱,给改革造成阻力或困难。

六是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这属于“旧措新举”。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一管理体制,国务院也曾排出了“时间表”,但在“十二五”期间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排除阻力实现了整合,尽管成效显著,但不同认识依然存在,所以五中全会又再次重申。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的步伐。如果这个问题久拖不决,将直接影响制度的公平性、运行成本和效率,制度的可持续性也会大打折扣,给国家和人民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七是普遍实施居民大病保险。这项举措的实施,一定要在深刻领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大病保险”的概念内涵、保障方式、实施路径和责任主体以及社保与商保的本质属性与相互关系真正搞清楚弄明白,在对这两年一些地方开展“大病保险”的实效作出全面客观公正评估总结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藉以切实解决极少数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的特殊困难。一定要避免肢解基本医保制度、混淆社商保险性质、弱化社保功能或叠床架屋式的现象发生。

八是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这两个险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关联性,合并实施对参保者更便捷,对经办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需要研究清楚:是制度层面的合并实施,还是管理层面的合并实施,切忌操切从事,把好事办砸。

8.各方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提法 篇八

新提法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提法二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新提法三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新提法四

“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新提法五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新提法六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翟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四川省人大代表)

“国家治理体系”,即指国家层面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总的系统;“治理能力现代化”,即指“政府、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的社会能力架构。如果说,“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围绕权、责、利的协调管理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的话,那么,“国家治理能力”,即指执行和落实这种制度的能力。

王小琪

(四川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财政的地位定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指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这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民本财政。财政必须以民为本,钱为民所有,钱为民所用,保障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要满足公众基本生活需要的权利;又要确保每位公民的发展能力和公平发展机会。居民收入的增长应与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相适应。二是建立效率财政。应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关系,控制财政供养人口,降低行政成本,不断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三是建立调控财政。财政运行应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平目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善税收制度,稳定税赋,建立财政风险防控机制。四是建立法治财政。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财力划分、转移支付项目、税种税率等,均应通过立法确定。年度财政收支项目及规模预算经各级人大确定后不得突破。实现财政运行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五是建立透明财政。确保社会公众对财政运行的知情权、监督权、问责权,实现财政在阳光下运行,提高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水平。

黄栀梓(媒体人)

指明了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将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优化政府收入结构与税制结构、完成增值税改革、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强化房地产税,并且在完善事权的基础上强调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相适应,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税利益分配比例。

漆先望

(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提升为决定性,有着深刻的内涵,其核心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原则上取消项目审批,加快资源性价格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重大改革将充分发挥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宏观调控专注于保持经济总量平衡、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防范系统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可在减少政府干预的同时,有效弥补市场失效,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显著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人民日报》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翟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四川省人大代表)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首要解决的,即是如何发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问题。为此,就要通过发育现代化服务体系、合作社、协会等,以此解决好广大务农劳动者、经营者和数以千万计小农户的收入问题,并通过赋予其包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在内的更多的财产权利,从而使农业农村成为一个既能保障收入、又能保障供给的和谐、协调的结构体系。

叶青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提出三个“进一步解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个标准提法,是在三中全会召开的过程中才完整形成的。反映出对问题逐步深入的认识,不是一个简单过程。

在三个“进一步解放”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改革在更大范围的突破,又为进一步思想解放提供了丰厚资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既是解放思想的价值取向,也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供了现实可能。因此,三个“进一步解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中。

《人民日报》

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改革打响攻坚战,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

强调顶层设计,是改革的大局观。尊重基层首创,是改革的群众观。“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十八大以来,上与下的呼应,最大程度聚合着改革正能量,激发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

9.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篇九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1.【单选题】 自(B)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3 分】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2000年

2.【单选题】 本讲提到,经济改革的核心是(B)。【3 分】

A.教育改革

B.市场改革

C.企业改革

D.政府改革

3.【单选题】 本讲提到,我们要构建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机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公民之间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的是(D)。【3 分】

A.行政仲裁

B.裁决

C.行政复议

D.各自为政

4.【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C)进行编纂。【3 分】

A.行政法典

B.商法典

C.民法典

D.刑法典

5.【单选题】

2012年10月29日,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在参观过程中,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把两个百年目标凝结为一句话:(B)。【3

分】

A.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成为整个世界经济体的领头羊

6.【单选题】

本讲提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指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今天最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是(A)。【3 分】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加强从严治党的建设

C.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7.【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信访纳入(B)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3 分】

A.信息化

B.法治化

C.现代化

D.制度化

8.【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简政放权,不仅向市场放权,还要向(A)放权。【3 分】

A.社会

B.公民

C.企业

D.政府

9.【单选题】 我国1993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B)。【3 分】

A.法治国家路线

B.市场经济路线

C.明确规定经济和土地要素

D.人权路线

10.【单选题】 政府信息要(D)为原则。【3 分】

A.尽量保密

B.全部透明

C.以不公开为常态,公开为例外

D.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11.【单选题】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是(B)。【3 分】

A.党和法治的关系

B.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C.社会主义法律的完备性

D.社会主义法律的时代性

12.【单选题】 中共(C)专门提到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社会转型跟上经济发展。【3 分】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3.【判断题】 在我国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贿赂的行为。【3 分】

B

A.对

B.错

14.【判断题】 本讲认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并非一致。【3 分】

B

A.对

B.错

15.【判断题】 在执法过程中,坚持刚性管理方式,刚柔并济,注重效果,完善程序。【3 分】

A

A.对

B.错

16.【判断题】 本讲认为,用法治的力量去克服和去除人治的遗留和遗毒,这在当前已经圆满完成。【3 分】

B

A.对

B.错

17.【判断题】 我国警力总体数量严重不足,与人口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十二,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3 分】

B

A.对

B.错

18.【判断题】 全国人大为非常设机关,无法进行违宪审查。【3 分】

B

A.对

B.错

19.【判断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3 分】

B

A.对

B.错

20.【判断题】 本讲认为,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一块绊脚石是封建人治。【3 分】

A

A.对

B.错

21.【多选题】 宪法是(ABCE)。【4 分】

A.立国之本

B.人权保障书

C.母法

D.子法

E.政府“经营许可证”

22.【多选题】 下列属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五项重大任务队伍建设的内容的是(ABCDE)。【4 分】

A.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B.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C.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D.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

E.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23.【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几大任务包括(ABCDE)。【4 分】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E.法治队伍建设

24.【多选题】 法治文化是指在长时期内,人们形成的关于法治的(ACE)等要素。【4 分】

A.心理

B.思想观念

C.态度

D.价值观

E.思维方式

25.【多选题】 本讲提到,法治社会包括哪些方面?(ABCDE)【4 分】

A.政府管理

B.社会自治

C.行业整治

D.城市管理

E.个人自律

26.【多选题】 理解法制包括(ABCD)环节。【4 分】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E.废法

27.【多选题】 本讲提到的柔性行政管理方式包括(ABC)。【4 分】

A.合同

B.资助

C.奖励

D.惩罚

E.监禁

28.【多选题】

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军事法规制度的制定权限和程序,将所有军事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完善审查制度,增强军事法规制度的(ACE)。

【4 分】

A.科学性

B.针对性

C.信息化

D.标准化

E.适用性

29.【多选题】 根据本讲,从狭义的层面上看,法治工作队伍主要包括(ABC)。【4 分】

A.立法队伍

B.行政执法队伍

C.司法队伍

D.守法队伍

E.法律服务队伍

30.【多选题】 改革军事司法体制机制,完善统一领导的(ABE),建立(),维护国防利益,保障军人合法权益,防范打击违法犯罪。【4 分】

A.军事审判

B.检察制度

C.宪法制度

D.管理制度

E.军事法律顾问制度

1.【单选题】(D)能够进一步审查证据是不是真实,做出的判决才具有公信力、具有权威性,判决才能更加准确的认定事实。【3 分】

A.书面证言

B.公证取证

C.电话录音

D.当庭作证

2.【单选题】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法律的权威源自(B)。【3 分】

A.科学立法

B.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3.【单选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是(C)。【3 分】

A.科学立法

B.严明执法

C.党的领导

D.司法公正

4.【单选题】 人治区别于法治的地方在于强调(A)。【3 分】

A.个人权力置于法律之上

B.法律置于个人权力之上

C.德治置于法治之上

D.法治置于德治之上

5.【单选题】 根据本讲,司法公正中所指的过程公正是指(C)【3 分】

A.事实公正

B.法律公正

C.程序公正

D.实体公正

6.【单选题】 每年(B)为国家宪法日。【3 分】

A.十二月一日

B.十二月四日

C.十二月二十四日

D.十二月三十日

7.【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的违宪审查类型属于(C)【3 分】

A.司法审查制

B.宪法法院审查制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D.宪法委员会审查制

8.【单选题】 本讲提到,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其中,理想的法律首先是(C)。【3 分】

A.个性

B.差异性

C.共性

D.针对性

9.【单选题】 根据本讲,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职位导向和(A)导向。【3 分】

A.就业

B.学术

C.公益

D.政治

10.【单选题】 国家宪法日为(D)【3 分】

A.四月十二日

B.八月二十日

C.十月十五日

D.十二月四日

11.【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内容?(D)【3 分】

A.养老

B.医疗

C.失业救济

D.教育公平

12.【单选题】(A)是所谓的国家权力当中掌控资源最多也最容易带来伤害的。【3 分】

A.司法权力

B.行政权力

C.审查权力

D.监督权利

13.【判断题】 我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A【3 分】

A.对

B.错

14.【判断题】 本讲提到,法治的作用和功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极大地扩展了,其中,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沟通。B 【3 分】

A.对

B.错

15.【判断题】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简单化的结构,所有人都是单位人,服从命令就能保证社会秩序。【3 分】A

A.对

B.错

16.【判断题】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3 分】A

A.对

B.错

17.【判断题】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已经正式出台,它将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3 分】B

A.对

B.错

18.【判断题】 法治工作队伍的政治本色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3 分】A

A.对

B.错

19.【判断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3 分】B

A.对

B.错

20.【判断题】 任何制度、任何规章、任何组织系统的运作最终体现为人的行为和主动性。【3 分】A

A.对

B.错

21.【多选题】 宪法是(ABCE)。【4 分】

A.立国之本

B.人权保障书

C.母法

D.子法

E.政府“经营许可证”

22.【多选题】 现代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按照法治的精神,遵循三公原则。其中,“三公”是指(ADE)。【4 分】

A.公开

B.公允

C.公立

D.公正

E.公平

23.【多选题】 根据本讲,存在无宪法解释及何为宪法解释之争的原因是(BD)【4 分】

A.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主体同一

B.立法权与宪法解释权主体同一

C.宪法解释权和法律解释权主体同一

D.缺乏实效性的违宪审查

E.频繁的宪法修改

24.【多选题】 根据本讲,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选项有(ABCD)【4 分】

A.自由

B.平等

C.公正

D.法治

E.三权分立

25.【多选题】 根据本讲,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包括(ACD)【4 分】

A.侦查

B.搜证

C.起诉

D.审判

E.以上都是

26.【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三个具体任务是指(ABD)。【4 分】

A.提高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

B.发挥人们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C.积极开展全民普法教育

D.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E.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27.【多选题】 做好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遵循以下这些原则?(ABCDE)【4 分】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C.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D.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E.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28.【多选题】 本讲提到,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ACD)。【4 分】

A.忠实崇尚者

B.积极推动者

C.自觉遵守者

D.踊跃倡议者

E.坚定捍卫者

29.【多选题】

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这些队伍和别的部门干部相互交流的渠道,加强对“三化”人才的培养。其中,“三化”是指(ACD)。【4 分】

A.正规化

B.科学化

C.专业化

D.职业化

E.系统化

30.【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两个坚持”和“四个方面”的命题,其中,“四个方面”包括(ABDE)。【4 分】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持续学法

D.公正司法

E.全民守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第一期考试

1.【单选题】(D)能够进一步审查证据是不是真实,做出的判决才具有公信力、具有权威性,判决才能更加准确的认定事实。【3 分】

A.书面证言

B.公证取证

C.电话录音

D.当庭作证

2.【单选题】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法律的权威源自(B)。【3 分】

A.科学立法

B.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3.【单选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是(C)。【3 分】

A.科学立法

B.严明执法

C.党的领导

D.司法公正

4.【单选题】 人治区别于法治的地方在于强调(A)。【3 分】

A.个人权力置于法律之上

B.法律置于个人权力之上

C.德治置于法治之上

D.法治置于德治之上

5.【单选题】 根据本讲,司法公正中所指的过程公正是指(C)【3 分】

A.事实公正

B.法律公正

C.程序公正

D.实体公正

6.【单选题】 每年(B)为国家宪法日。【3 分】

A.十二月一日

B.十二月四日

C.十二月二十四日

D.十二月三十日

7.【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的违宪审查类型属于(C)【3 分】

A.司法审查制

B.宪法法院审查制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D.宪法委员会审查制

8.【单选题】 本讲提到,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其中,理想的法律首先是(C)。【3 分】

A.个性

B.差异性

C.共性

D.针对性

9.【单选题】 根据本讲,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职位导向和(A)导向。【3 分】

A.就业

B.学术

C.公益

D.政治

10.【单选题】 国家宪法日为(D)【3 分】

A.四月十二日

B.八月二十日

C.十月十五日

D.十二月四日

11.【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内容?(D)【3 分】

A.养老

B.医疗

C.失业救济

D.教育公平

12.【单选题】(A)是所谓的国家权力当中掌控资源最多也最容易带来伤害的。【3 分】

A.司法权力

B.行政权力

C.审查权力

D.监督权利

13.【判断题】 我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A【3 分】

A.对

B.错

14.【判断题】 本讲提到,法治的作用和功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极大地扩展了,其中,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沟通。B 【3 分】

A.对

B.错

15.【判断题】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简单化的结构,所有人都是单位人,服从命令就能保证社会秩序。【3 分】A

A.对

B.错

16.【判断题】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3 分】A

A.对

B.错

17.【判断题】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已经正式出台,它将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3 分】B

A.对

B.错

18.【判断题】 法治工作队伍的政治本色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3 分】A

A.对

B.错

19.【判断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3 分】B

A.对

B.错

20.【判断题】 任何制度、任何规章、任何组织系统的运作最终体现为人的行为和主动性。【3 分】A

A.对

B.错

21.【多选题】 宪法是(ABCE)。【4 分】

A.立国之本

B.人权保障书

C.母法

D.子法

E.政府“经营许可证”

22.【多选题】 现代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按照法治的精神,遵循三公原则。其中,“三公”是指(ADE)。【4 分】

A.公开

B.公允

C.公立

D.公正

E.公平

23.【多选题】 根据本讲,存在无宪法解释及何为宪法解释之争的原因是(BD)【4 分】

A.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主体同一

B.立法权与宪法解释权主体同一

C.宪法解释权和法律解释权主体同一

D.缺乏实效性的违宪审查

E.频繁的宪法修改

24.【多选题】 根据本讲,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选项有(ABCD)【4 分】

A.自由

B.平等

C.公正

D.法治

E.三权分立

25.【多选题】 根据本讲,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包括(ACD)【4 分】

A.侦查

B.搜证

C.起诉

D.审判

E.以上都是

26.【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三个具体任务是指(ABD)。【4 分】

A.提高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

B.发挥人们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C.积极开展全民普法教育

D.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E.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27.【多选题】 做好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遵循以下这些原则?(ABCDE)【4 分】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C.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D.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E.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28.【多选题】 本讲提到,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ACD)。【4 分】

A.忠实崇尚者

B.积极推动者

C.自觉遵守者

D.踊跃倡议者

E.坚定捍卫者

29.【多选题】

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这些队伍和别的部门干部相互交流的渠道,加强对“三化”人才的培养。其中,“三化”是指(ACD)。【4 分】

A.正规化

B.科学化

C.专业化

D.职业化

E.系统化

30.【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两个坚持”和“四个方面”的命题,其中,“四个方面”包括(ABDE)。【4 分】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持续学法

D.公正司法

E.全民守法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8秒考试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指定考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第一期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8秒

1.【单选题】 本讲提到,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c)。【3 分】

A.一国两制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宪法制度

2.【单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c)进行编纂。【3 分】

A.行政法典

B.商法典

C.民法典

D.刑法典

3.【单选题】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经费由(a)统筹。【3

分】

A.地方财政

B.省级财政

C.中央财政

D.不同财政部门

4.【单选题】 根据本讲,我国现阶段的管理方法不包括(d)【3 分】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社会手段

5.【单选题】 党的(b)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执政党治国的基本方略。【3 分】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6.【单选题】 根据本讲,侦查取得结论以后移送给起诉部门的叫做(a)【3 分】

A.起诉意见书

B.诉讼意见书

C.起诉文书

D.诉讼文书

7.【单选题】 本讲提到,英美国家针对大量的复杂案件由并非专业人士的(c)定案,并且,大约每六年轮换一次。【3 分】

A.众议院

B.参议院

C.陪审团

D.政府部门

8.【单选题】 检察院送到法院去的诉讼文书所认定的事实,特别是法院所认定的事实必须以(c)作为根据。【3 分】

A.人证

B.物证

C.证据

D.调查

9.【单选题】 本讲认为,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核心是(a)。【3 分】

A.法治信仰

B.法治责任

C.法制意识

D.法治义务

10.【单选题】 根据本讲,法治建设中的社会治理等同于(a)。【3 分】

A.多元共治

B.一元治理

C.政府管理

D.社会自治

11.【单选题】 我国的社会规则是(c)的特点。【3 分】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单轨制与双轨制并行

D.多轨制

12.【单选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法治工作的三大建设?(c)【3 分】

A.平安建设

B.法治建设

C.德治建设

D.队伍建设

13.【判断题】 证据裁判原则,是指对于诉讼中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a【3 分】

A.对

B.错

14.【判断题】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a 【3 分】

A.对

B.错

15.【判断题】 根据本讲,司法审查制是以德国为代表的。a 【3 分】

A.对

B.错

16.【判断题】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经过奋斗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A【3 分】

A.对

B.错

17.【判断题】 在计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指导性计划。B 【3 分】

A.对

B.错

18.【判断题】 本讲提到,执政是对权力的考验,权力要依法设置,依法运行,依法监督,依法治约,党掌握权力,掌握立法权,所以党在法律之上。【3

分】B

A.对

B.错

19.【判断题】 本讲认为,在守法诚信机制建立方面,我们应当站在诚信褒奖一边而不是失信惩罚。A 【3 分】

A.对

B.错

20.【判断题】 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就是劳动力自由转移,没有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市场经济不复存在。A 【3 分】

A.对

B.错

21.【多选题】 本讲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ABCD)。【4 分】

A.历史上形成的人治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的矛盾

B.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不强

C.部分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D.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法治观念不强

E.法律剥夺了人们的自由

22.【多选题】 根据本讲,依据宪法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ABCDE)【4 分】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地方性法规

E.授权法规

23.【多选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ABCDE)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4 分】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E.集体讨论

24.【多选题】 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前提包括(ABCDE)。【4 分】

A.认真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B.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宏观背景

C.重新认识“依法行政” 概念的现代含义

D.法治政府建设须重视党的群众工作传统

E.良法善治是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由路

25.【多选题】 根据本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包括(ABCDE)。【4 分】

A.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B.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C.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D.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E.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26.【多选题】 观念创新中主要包括(ABCDE)等现代行政法治观念的创新。【4 分】

A.宪法至上

B.行政民主

C.权利救济

D.尊重人权

E.接受监督

27.【多选题】 根据本讲,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4 分】

A.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B.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反映

C.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

D.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E.宪法是社会最高规则

28.【多选题】 刑事诉讼是指(CDE)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4 分】

A.行政机关

B.政府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E.侦查机关

29.【多选题】 本讲提到,法治社会包括哪些方面?(ABE)【4 分】

A.政府管理

B.社会自治

C.行业整治

D.城市管理

E.个人自律

30.【多选题】 根据本讲,个人自律分为(ABCDE)。【4 分】

A.公民自律

B.教师自律

C.行业自律

D.党员自律

E.官员自律

1.【单选题】(A)法治文化的核心。【3 分】

A.法治精神

B.宗教信仰

C.法律依据

D.道德素质

2.【单选题】(A)是所谓的国家权力当中掌控资源最多也最容易带来伤害的。【3 分】

A.司法权力

B.行政权力

C.审查权力

D.监督权利

3.【单选题】(D),从立法层面上首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3 分】

A.1979年《刑事诉讼法》

B.1994年《宪法》

C.1996年《刑事诉讼法》

D.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八)

4.【单选题】 国家宪法日为(D)【3 分】

A.四月十二日

B.八月二十日

C.十月十五日

D.十二月四日

5.【单选题】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法律的权威源自(B)。【3 分】

A.科学立法

B.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6.【单选题】 中共(C)专门提到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社会转型跟上经济发展。【3 分】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7.【单选题】 本讲提到,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其中,理想的法律首先是(C)。【3 分】

A.个性

B.差异性

C.共性

D.针对性

8.【单选题】 本讲提到,我们要构建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机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公民之间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的是(D)。【3 分】

A.行政仲裁

B.裁决

C.行政复议

D.各自为政

9.【单选题】

本讲提到,(B)指立法过程中,由于程序不太科学、不很透明,结果发生了一些行业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操控立法过程,把部门权利和利益写到法律里,通过法治手段把利益固化。

【3 分】

A.行业化倾向

B.部门化倾向

C.利益固化

D.权利固化

10.【单选题】 本讲认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的根源在于(A)。【3 分】

A.封建人治

B.封建法制

C.封建礼教

D.封建文化

11.【单选题】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和改革实体。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探索建立(B)提起公益诉讼制度。【3

分】

A.人民团体

B.检察机关

C.红十字会

D.直接受害人

12.【单选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正如(D)所说:苛政猛于虎。【3 分】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13.【判断题】 1982年《立法法》规定,在行使违宪审查权方面,主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进行。【3 分】B

A.对

B.错

14.【判断题】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自治传统,但是制度支持不到位,社会自治品质不高。【3 分】A

A.对

B.错

15.【判断题】 自我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3 分】A

A.对

B.错

16.【判断题】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3 分】A

A.对

B.错

17.【判断题】 我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3 分】A

A.对

B.错

18.【判断题】 本讲认为,在守法诚信机制建立方面,我们应当站在诚信褒奖一边而不是失信惩罚。【3 分】A

A.对

B.错

19.【判断题】 要系统、全面、深入地推动改革和发展,需要有刚硬性的文件系统配套地共同推进。【3 分】A

A.对

B.错

20.【判断题】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3 分】A

A.对

B.错

21.【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要从哪些方面入手?(ABCD)【4 分】

A.培养坚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善用法律思维

B.法治工作队伍符合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

C.实施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

D.加强法律队伍的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E.改进执法手段和司法程序

22.【多选题】 我们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实践当中,形成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CDE)的有机统一。【4 分】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依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E.坚持党的领导

23.【多选题】 司法公正的首要保障就是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CD)【4 分】

A.侦查权

B.起诉权

C.检查权

D.审判权

E.以上都是

24.【多选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四项重大任务全民守法中提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包括哪几个层域(ABCD)。【4 分】

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E.行业治理

25.【多选题】 本讲提到,法治文化是由(BE)构成。【4 分】

A.经济活动

B.思维方式

C.实践经验

D.传统观念

E.态度

26.【多选题】 根据本讲,社会主义法治下,我国公民的角色是(ACE)。【4 分】

A.忠实崇尚者

B.积极学习者

C.自觉遵守者

D.反对立法者

E.坚定捍卫者

27.【多选题】 本讲提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包含的三个板块是(ADE)。【4 分】

A.总论

B.方针论

C.新论

D.方法论

E.分论

28.【多选题】 思想政治素质重点关注哪些方面?(ABCDE)【4 分】

A.思想观念

B.政治理论知识

C.政治心理

D.政治价值观

E.政治信仰

29.【多选题】 根据本讲,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选择包括(ABCD)。【4 分】

A.基于国情的理性剖析,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B.实行法治人才的分级、分类培养

C.加大国际化法学教育改革力度

D.积极拓展法学人才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法律实践。

E.大规模引进法治人才,实行筛选机制

30.【多选题】 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前提包括(ABCDE)。【4 分】

A.认真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B.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宏观背景

C.重新认识“依法行政” 概念的现代含义

D.法治政府建设须重视党的群众工作传统

上一篇:年度爱卫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高效的目标管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