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少工委主任(共9篇)(共9篇)
1.历届全国少工委主任 篇一
历届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计42分)
1、若a、b为实数,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a>b a2>b2; (B)a≠b a2≠b2; (C)|a|>b a2>b2; (D)a>|b| a2>b2
2、已知:a+b+c=3,a2+b2+c2=3,则a+b2005+c2005的值是( )
(A)0 (B) 3 (C) 22005 (D)322005
3、有一种足球是由若干块黑白相间的牛皮缝制而成,黑皮为正五边形,白皮为 正六边形,(如图),如果缝制好的这种足球黑皮有12块,则白皮有( )块。
(A) 16 (B) 18 (C) 20 (D) 22
4、在Rt△ABC中,斜边AB=5,而直角边BC、AC之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2m-1)x+4(m-1)=0的两根,则m的值是( )
(A)4 (B)-1 (C)4或-1 (D)-4或1
5、在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设k为整数,当直线y=x-3与y=kx+k的交点为整数时,k的值可以取(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6、如图,直线x=1是二次函数 y=ax2+bx+c的`图像的对称轴,则有( )
(A)a+b+c=0 (B)b>a+c (C)c>2b (D)abc<0
二、填空题:(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已知:x为非零实数,且 = a, 则 =_____________。
2、已知a为实数,且使关于x的二次方程x2+a2x+a = 0有实根,则该方程的根x所能取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是⊙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一点,PC与⊙o相切于点C,∠APC的角平分线交AC于Q,则∠PQC = _________.
4、对于一个自然数n,如果能找到自然数a和b,使n=a+b+ab,则称n为一个“好数”,例如:3=1+1+1×1,则3是一个“好数”,在1~20这20个自然数中,“好数”共有__个。
三、(本题满分20分)设A、B是抛物线y=2x2+4x-2上的点,原点位于线段AB的中点处。试求A、B两点的坐标。
四、(本题满分25分)如图,AB是⊙o的直径,AB=d,过A作⊙o的切线并在其上取一点C,使AC=AB,连结OC叫⊙o于点D,BD的延长线交AC于E,求AE的长。
五、(本题满分25分)设x = a+b-c ,y=a+c-b ,z= b+c-a ,其中a、b、c是待定的质数,如果x2=y , =2,试求积abc的所有可能的值。
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计42分)
1、D 2、B 3、C 4、A 5、C 6、C
二、填空题 (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a2-2 2、3、45° 4、12
三、解:∵原点是线段AB的中点 点A和点B关于原点对称
设点A的坐标为(a,b),则点B的坐标为(Da,Db)……5分
又 A、B是抛物线上的点,分别将它们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10分
解之得: a = 1 , b = 4 或者a = -1 ,b = -4…………………15分
故 A为(1,4),B为(-1,-4) 或者 A(-1,-4),B(1,4).……20分
四、解:如图连结AD,则∠1=∠2=∠3=∠4
∴ΔCDE∽ΔCAD
∴ ① ………………5分
又∵ΔADE∽ΔBDA
∴ ② ………………10分
由①、②及AB=AC,可得AE=CD …………15分
又由ΔCDE∽ΔCAD可得 ,即AE2=CD2=CECA …………20分
设AE=x,则CE=d-x ,于是 x2=d(d-x)
即有AE = x = (负值已舍去) ……………………25分
五、解:∵a+b-c=x, a+c-b=y, b+c-a =z ,
∴a= , b= , c= …………………5分
又∵ y=x2 ,
故 a= ---(1);
b= -----(2)
c= ----(3)
∴x= ---------------(4)
∵x是整数,得1+8a=T2,其中T是正奇数。 ………………10分
于是,2a= ,其中a是质数,故有 =2, =a
∴T=5,a=3 ……………………15分
将a=3代入(4) 得 x=2或-3.
当x=2时,y=x2=4,
因而 -2=2, z=16 ,
代入(2)、(3)可得b=9 ,c=10,
与b、c是质数矛盾,当舍去。 ……………………20分
当x=-3时,y=9 . -3=2,
∴z=25
代入(2)、(3)可得 b=11,c=17
∴abc=3×11×17=561 ……………………………25分
2.历届全国少工委主任 篇二
5月6~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以来的首次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办公室主任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对办公室工作作出生要批示, 要求办公厅 (室) “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弘扬顾全大局、改革创新、勤勉务实精神, 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细致、团结融洽,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质量, 加强信息交流, 为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为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 为建设高效、清廉、和谐机关作出新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刘利华出席会议, 作了题为《围绕中心工作, 加强能力建设, 开创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办公室工作新局面》的报告。刘利华就新形势下全系统办公室工作提出了9点要求:强调要理顺工作机制, 加快形成全系统办公室工作合力;强化值班值守, 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公文处理, 确保公文高效运转;狠抓督查督办, 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抓好政务信息报送, 不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努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切实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坚决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进一步加大信访工作力度, 服务维稳大局。
部办公厅副主任冯长辉作了总结讲话,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代表作了大会交流发言。部办公厅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主要负责人共计150人参加了会议。
3.历届全国少工委主任 篇三
标志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造型或抽象符号,以独特的视觉展示来传递信息。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是我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校园体育文化现象,作为大运会主要视觉形象的标志,能使大运会蕴含的隐性文化显性化、载体化,同时,借助标志传播先进文化和高校体育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历届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与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历练我国大学生的体育精神,探讨大运会存在的问题,总结大运会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设计理念与演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官网等电子资源查阅与我国大运会标志相关的文献和信息,并在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徐州市图书馆、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手工翻阅了1982年至1996年的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查阅有关报道我国大运会的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支撑。
1.2.2 对比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历届大运会标志的资料进行量化统计与分析,然后进行对比定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历届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发展状况分析
设计理念是指标志在构思创作过程中的主导思想,以及赋予它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是标志的精髓所在。我国大运会的主题理念是“团结、奋进、文明、育人”,所以历届大运会标志的设计理念围绕此主题又有自己独到的特色。本文依据历史划分的理论和时代背景,结合高校体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大运会自身的发展规律,将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1.1 标志发展初期(第一、二届大运会)
这个阶段包括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大运会,这两届大运会分别在1982年和1986年举行。首届大运会标志(图1)以跑道、数字、年份、太阳和书为造型元素,但有统一明确的主题:“书”主要体现出浓厚的校园文化,书上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寓意着我国高校体育事业蒸蒸日上;设计采用写实的手法,将几何图形简单组合,设计手法单一,具有直观性。高校体育回温之后,第二届大运会于1986年在大连举行,该届标志(图2)造型中圆形圈圈相扣,象征着大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面貌,设计风格与首届标志相似,简单、具体,艺术性较低。
图1 第一届大运会标志
图2 第二届大运会标志
“文革”期间,我国高校体育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摧残,改革开放以后高校的体育工作才得到恢复。发展初期的大运会标志设计受当时政治和科技水平的影响,设计理念以教育为主,设计风格简单,造型元素具体,设计手法单一,缺乏视觉上的享受。
2.1.2 标志发展阶段(第三、四、五、六届大运会)
20 世纪80年代,在国家“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的政策下,1986年原国家教委和体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提出抓好学校体育,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1987年4月《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的颁布,使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走向新的发展道路,我国大运会的竞技水平也更加专业化。同时,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1995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出台,推动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大运会是高校体育的竞技场,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大大推进了大运会的发展,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政治服务,这一阶段的大运会标志以“飞跃、轻捷、拼搏奋进”为主题,象征着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我国强烈希望加快体育发展和实现体育强国的愿望;在造型元素上(表1),不再局限于跑道、年份、地点等具体元素,开始融入一些象征图形,如体现地域文化的湖北“黄鹤”、四川“峨眉山”,象征民族文化的“凤凰”、“太极球”等,使大运会标志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在设计手法上,随着国外多种设计思想的传入,设计师逐渐采用象征性符号,图案也由定量变为变量,从第五届大运会开始设计开始采用抽象造型手法。第五届大运会标志由三条湖蓝色弧形与红色球形组成不稳定图形,从形式上看,标志中的红色球形既似数字“96”,又似初升的朝阳,同时也是太极图案,在似与不似的抽象之间更加深化标志的内涵。进入21 世纪,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图形设计的手段变得丰富多样。2000年第六届大运会标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电脑合成的渐变新色彩把运动之美和活力之美融入到抽象图案中,这是科技化带来的艺术之美:圣火火焰和“6”组成了红色的、富于动态美的飘带造型,以体现体育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大学生青春活力;标志下部“A”字图形,与红色圆形“6”共同构成站立的“人”的形象和“大”字的形象,代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
发展阶段的大运会标志,设计主题越来越明确,文化内涵逐渐多元化。这阶段最显著的变化是标志设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标志呈现出多元艺术风格的设计潮流。
表1 我国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多元文化统计一览表
图3 第三届大运会标志
图4 第四届大运会标志
图5 第五届大运会标志
2.1.3 标志成熟期(第七、八、九届大运会)
图6 第六届大运会标志
21 世纪初期,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特别是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政治稳定的大局势下,我国大运会的标志逐渐成熟,设计主题更加明确(如表2 所示)。2004年上海第七届大运会标志以两条手绘的富有运动感的笔 触突显“运动”主题,象征新世纪大学生的朝气和风采;由于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第八届大运会提前一年举办,也使之直接成为奥运会的练兵场,该届大运会标志明确提出以“搏”为主题,突出大学生运动员奋力拼搏冲刺的瞬间形象,同时也寓意着我国大学生在北京奥运会上将全力拼搏,为国争光。伴随着我国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和《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2012年天津大运会标志不失时机地提出“阳光体育、和谐发展”的主旨,寓意着大学生继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和谐开展,同时与天津共同发展,设计主题融时代教育和地域发展为一体。
在设计风格上,开始注重简洁美,趋向于图形的叠加,用软件合成出许多信息时代的造型语言。第七届大运会标志以两条手绘的笔触作为主图案,整体似运动员形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第八届大运会标志以书法体汉字“广”和数字“8”塑造出运动员“搏”的形象;天津第九届大运会标志名为“青春飞扬”,设计图案以“9”构成的运动圣火为表现形式,同时又似腾飞的“和平鸽”、“舞动的手”、奔腾的“浪花”,整体又似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在多元文化下升华大运会的主题。
表2 我国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主题统计一览表
这一阶段,大运会标志的主题更加明确,设计风格蕴含更多的时代元素,标志更加抽象,更能体现速度的感觉,从情感、精神等层面传达运动、青春、城市的气息。
图7 第七届大运会标志
图8 第八届大运会标志
图9 第九届大运会标志
2.2 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演变特征分析
2.2.1 设计主题更加明确
我国大学生运动会标志的主题从无到有,并逐届明确,更加紧扣时代和教育主题,深化了大学生运动会的文化价值,体现出国家和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体育的教育作用。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2.2 文化内涵逐渐丰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省市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影响日益深远,人们对标志的审美观念不止于形象,更注重文化内涵。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人文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民族文化的融入使大运会标志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标志文化的多元性同时展现了我国的多民族性和大学的育人理念,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交融而深化,使得我国大运会标志文化更有内涵特色。
2.2.3 设计风格更加成熟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逐渐成熟化,呈现出多元艺术风格的设计潮流。大运会标志设计风格演变如图10 所示。
图10 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风格演变
在人们审美意识提升的过程中,学校更加重视创造美的教育,逐渐去挖掘体育中的形体美、过程美和精神美,标志的设计图案也逐渐由繁复的具体实物抽象为运动形象,使标志更简洁美观、人性化;同时,标志文化的多元化使设计手法由写实到抽象,融多种文化于一体,使标志抽象得更富有情感;标志在工艺上由图形的抽象组合到软件合成的新符号,体现出我国科技的进步。大学生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主力军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潮流,借助大运会这一平台,在标志中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作成果,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科技水平。
2.3 我国大运会标志的价值分析
2.3.1 教育价值
回顾我国大运会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大运会标志传播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前四届大运会的标志都体现了大学生运动健儿飞跃、轻捷、拼搏奋进的精神面貌,加快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愿望;第五届到第八届大运会的标志都是以“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和挑战极限、勇攀顶峰的竞争意识为主题,“搏”一金牌为目的;第九届大运会标志形象传达了“阳光体育、和谐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这些也正是我国大运会教育价值的所在之处:拼搏进取的自我教育、和谐发展的协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但是现今,与大运会水平渐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二十多年连续下降的趋势。在“金牌至上”的诱导下,我国高校的“教体结合”体制存在着“重竞技、轻群体”的现象,我国大运会赛场也俨然成了运动员们的金牌竞技场,有的甚至出现运动员身份作假、运动员学校“挂名”等现象,严重违背了大运会的教育本质。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金牌的攀比,而是培养了多少体魄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大运会属于体育教育的范畴,所以,为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运会理念必须回到其“育人”的轨道上,以普通大学生为主体,通过举办大运会全面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真正实现体育竞技与社会进步、与学生和谐发展相统一,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的目的。
2.3.2 文化价值
大运会标志其实是一种多元文化交融、冲突的产物,它将体育文化、校园文化、时代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形成新的创作理念。细看历届大运会标志,标志的设计不仅担负着传播大运会文化理念的职责,而且也成为各地域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我国各地域传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大运会的文化价值主要在于传播体育文化,增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推动大学体育运动开展,同时实现我国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2.3.3 商业价值
大学生是影响我国发展方向的中坚力量,更是未来我国市场的消费主力,谁掌握了他们,谁就掌握了市场的未来。我国每届大运会标志都有其独到之处,正如品牌一样是一份巨大的无形资产,聚集着潜在的商业价值。“对企业来说,给你一个著名的标志,就是给你一个市场”,企业若向组委会购买了大运会标志的特许使用权,则可以把标志和商品的品牌在大学生群体和社会中广泛宣传,带有标志的商品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将发挥无形资源的效益。同时,大运会组委会通过授权集资,或作为这届大运会的收入,实现大运会标志的商业价值。该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除了直接的产业拉动以外,还将带动举办城市大批相关消费的增长。
3 结论
3.1 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展初期,标志无统一的主题,设计风格简单,造型元素具体,设计手法单一;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设计主题逐渐明确,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艺术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第三阶段成熟期,设计主题更加明确,标志更加抽象,更能体现速度的感觉,从情感、精神等层面传达运动、青春、城市的气息。
3.2 我国大运会标志设计理念演变特征表现为:标志设计主题更加明确,标志的文化内涵逐渐丰富,标志的设计风格更加成熟。
3.3 大运会标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教育价值,传播大运会举办理念,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价值,传播体育文化以及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商业价值,标志这一无形资产的营销。
[1]陈楠.标志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6-110.
[2]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确定会徽、吉祥物[N].中国教育报,1988-07-16(1).
[3]张元耕.“大运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3,10(3):15-16.
[4]陈德林,陈鹤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无形资产的开发[J].怀化师专学报,2000,19(2):69-71.
[5]焦素华.历届夏季奥运会会徽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概况 篇四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13人,他们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代表党员53人。出席大会的还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陈独秀因在广州任职请假未准,未能参加会议,由包惠僧代表。李大钊因公务繁忙未参加会议。
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为中央局成员。陈独秀为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12人,他们是:陈独秀、李达、张国焘、蔡和森、王烬美、向警予、高尚德、邓中夏、张太雷、施存统、邓恩铭、项英。代表党员195人。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尚德、为中央执行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组成 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谭平山、张国焘、陈潭秋、向警予等30多人。代表党员430多人。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大会选举了由9名中央执行委员和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他们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王荷波、谭平山、项英、朱少连等。
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王荷波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蔡和森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任弼时、彭湃、邓中夏、刘少奇、陈乔年、李求实、张太雷、彭述之等20人,代表党员994人。共产国际的代表魏金斯基出席了大会。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报告。大会选举中央执行委员9人,候补执行委员5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为中央局成员。陈独秀为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在武昌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维汉、周恩来、毛泽东、张国焘、恽代英、李立山、邓中夏、张太雷、彭湃等八十人,代表党员57900余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庭、魏金斯基等,职工国际代表团参加了大会。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33人,候补中央委员14人,组成五届中央委员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李立
三、李维汉、谭平山、瞿秋白、张国焘、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陈独秀为总书记。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选举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山、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瞿秋白主持中央领导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再苏联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有;瞿秋白、周恩来、项英、李立
三、向忠发、蔡和森、邓中夏、刘少奇、张国焘等 正式代表75人,候补代表35人。代表党员57967人。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和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参加大会。大会选举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等二十一人为主席团成员主持大会。大会 选举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组成六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蔡和森、张国焘。政治局候补委员:关向应、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政治局常委:苏兆征、向忠发、项英、蔡和森、周恩来。中央委员会主席:向忠发。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党员12100余人。大会听取了毛泽东《两个中国之命运》开幕词,《论联合政府》为题的政治报告。《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听取了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听取了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了《论统一战线》的长篇发言。大会选出中央委员44名,候补中央委员33名。
党的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政治局主席:毛泽东。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党1073万名党员。我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58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应邀出席了大会。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大会选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党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6人,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多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林彪作政治报告。大会选举出中央委员170名,中央候补委员109名。九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周恩来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选出中央委员会委员195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24名。十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1名,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4名。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董必武。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名党员。大会听取华国锋作的《中央委员会政治报告》,叶剑英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选举出中央委员会委员201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2名。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3名,政治局候补委员3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李先念致闭幕词。大会选举出中央委员会委员210名,中央候补委员138名。同时选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72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委员132名。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5人,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邓小平、叶剑英、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陈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
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
赵紫阳向大会作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政治报告。
大会选出中央委员会委员175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10名。选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69人。
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赵紫阳。
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乔石。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19日在北京举行。
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万名党员。
李鹏主持大会开幕式。
江泽民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江泽民主持大会闭幕式。
大会选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9名,中央候补委员13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名。
党的第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0名,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军事委员主席:江泽民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多万名党员。
李鹏主持大会开幕式。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江泽民主持大会闭幕式并讲话。
大会选举出中央委员会委员193名中央候补委员151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5名。
党的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2名,政治局候补委员2名。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中央委员会委员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军事委员主席:江泽民。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14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代表全国6600万名党员。
李鹏主持大会开幕式。
江泽民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江泽民主持大会闭幕式并讲话。
大会选举出中央委员会委员198名,中央候补委员158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1名。
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4名,政治局候补委员1名。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军事委员主席:江泽民。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5.历届全国少工委主任 篇五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中国历届美展第一届 《参军》 王式廓(素描)王式廓(1911—1973)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第二届《红杏枝头春意闹》 于非闇(彩墨画)于非闇:1889.3-1959.7,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擅长中国画。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出版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第三届《平型关颂》 姚天沐 李玉滋姚天沐:,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耕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玉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四届《搬运图》罗德安(搬运工人)年画罗德安:一九四二年生。湖南株洲人。擅国画。株洲市搬运站。自学美术,在株洲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业余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有《搬运图》、《普通劳动者》、《母亲的忧虑》等。第五届《人民和总理》 周思聪 151x217cm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 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太行铁壁》 杨力舟 王迎春(北京)190x178cm杨力舟 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画家。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曾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王迎春 女,1942年3月生于山西太原。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擅长人物画,兼及油画、版画、花鸟、山水、书法。作品有组画《慰安妇》,与丈夫杨力舟合作《黄河在咆哮》《太行铁壁》。作品多次获奖,并赴国外展出。亦有多种出版物。第六届《大唐伎乐图》 谢振欧 97x150cm谢振欧,1944年生,浙江温州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文联副主席、福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七届《玫瑰色回忆》 邢庆仁(陕西)邢庆仁,1960年生于陕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82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6年由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分配陕西省展览馆任创作员。1990年进入陕西省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现任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创作研究室主任。出版有《邢庆仁画集》、《玫瑰园故事》、《当代画史·名家经典作品集--邢庆仁卷》第七届《晓色初动》 张明堂 赵益超(陕西)160x130cm张明堂,1941年生,山西寿阳人。擅国画。美协山西分会。1962年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山西省美术院专职画家,现为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赵益超:1941—2004,陕西咸阳人。曾为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俩合作的山水画《晓色初动》,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同时也奠定了他俩在中国山水画坛的重要地位。张明堂:1941—2004,山西寿阳人。1962年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为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明堂的名字被收入《世界美术家.华人卷》、《中国艺术家人名录》等多部辞书。现有《赵益超·张明堂作品选》、《赵益超·张明堂画集》出版。第八届《草原的儿子》 贾浩义 168x174cm 优秀奖(第八届不设金银铜奖,统一评为优秀奖)老甲,本名贾浩义,1938年9月生于河北省遵化县鸡鸣村.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北京画院退休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委会委员,老甲艺术馆馆长。第九届《书香门第》 郑力(浙江)郑力:字大宇,1964年出生于宁波镇海。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原浙江美术学院)山水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93年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助教进修班。2000年起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第九届《热血》 韩硕(上海)韩硕,1945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九届《民兵史话长卷》 吴涛毅 于长江 陈嵘 钱宗飞(总政)吴涛毅 1956年9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74年入伍,曾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报》社副师职主任编辑,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外联部主任、机关党总支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于长江(1957.12)河北静海人。擅长中国画、版画。1990年毕业于中 央美院中国画专业大专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农垦学院教师,现为深圳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画《梨花时 节》(合作)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班长》参加庆祝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版画《我的太阳 》参加第六届全国版画展。陈嵘(1958.11—)内蒙古人,擅长中国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专职画家。198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大专班。1993年任哲里木画院院长。作品《太阳雨》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我的太阳》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版画展;《巴特尔的婚礼》入选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全军第九届美展。合作《民兵史画长卷》(局部)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画说深圳》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女人河》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南岭村记事》荣获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岁月如歌》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钱宗飞(1953.8—)河北人。生于察哈尔省阳原县一个大户农民家庭。擅长中国画。1978 考入张北师范学校美术专科班,师从杨桐、吴秀芬先生。1979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农垦局察北牧场,任工会美术干事,1984 调入张家口市庞家堡区第一中学,任美术教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老甲艺术馆创作室主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第十届《物华》 刘文洁(浙江)200x130cm刘文洁,1959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80年毕业于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举办刘文洁等四人国画联展(北京 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1993年 作品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展。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等等第十届《嫩绿轻红》 何晓云(解放军)180x185cm1971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91年毕业于安徽机电学院纺织系服装设计专业(优秀毕业生),同年入伍;199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04年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现为解放军总装备部画家,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文化部青年联合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十届《抗联组画》 袁武(解放军)336x205cm袁武,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重点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贡献者。第十一届《雪狼突击队》 苗再新(解放军)250x230cm苗再新,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国家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导师、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十一届《回信》 孙震生(河北)195x150cm孙震生(笔名:雨辰):男,1976年7月生于河北唐山。199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助教研修班。现就读于天津美院中国画研究生班。1998年《向日葵》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优秀奖。2002年《红蜻蜓》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03年《繁花谧波浓》获第九届燕赵群星奖一等奖。2004年《春天的约会》获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工笔人物组金奖。2005年《花季·雨季》之
一、《初春》入选中国美协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2005年《结婚日记—晨妆》获“200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5年《今夜有雪》人选全国中国画“百家金陵展”。2006年第六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第十二届《儿女情长》 陈治 武欣(天津)天津青年画家陈治、武欣丝萝相结以来,比翼于丹青天地,切磋之乐,猜书之趣,自为画坛佳话。他们是美术学院的同班同学,后来又考取工笔人物画大家何家英先生的研究生。毕业后,陈治留校任教,武欣成为天津画院的专职画家。
6.历届全国少工委主任 篇六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开始,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
第一届
时间: 1998年9月13日至19日
主题: “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第二届
时间: 1999年9月12日至18日
主题: “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
第三届
时间: 2000年9月10日至16日
主题: “推广普通话,迈向新世纪”。
第四届
时间: 2001年9月9日至15日
主题: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第五届
时间: 2002年9月15日至21日
主题: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第六届
时间: 2003年9月14日至20日
主题: “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宣传口号: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2.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3.推广普通话,增强民族凝聚力。
4.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5.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6.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普通话。
9.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0.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1.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2.守法,从说话、写字做起。
第七届
时间: 2004年9月12日至18日
主题: “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宣传口号:
1.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2.积极贯彻落实《山东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3.将推广普通话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当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5.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6.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7.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8.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9 青少年要做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
10.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1.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2.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第八届
时间:2005年9月11日至17日
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第九届
时间: 2006年9月10日至16日
宣传主题:“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
宣传口号:
第十届
时间:2007年9月9日至15日
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宣传口号:
第十一届
时间: 2008年9月14日至19日
主题: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第十二届
时间:2009年9月13日至19日
主题:“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第十三届
时间: 2010年9月12日至18日
主题: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第十四届 时间:2011年9月11日至17日
主题:“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第十五届
时间: 2012年9月14日至20日
主题:“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第十六届
时间:2013年9月15日至21日
7.历届夏季奥运吉祥物 篇七
1972年德国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吉祥物WaldiWaldi 1972年德国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吉祥物WaldiWaldi是一只短腿长身的德国猎犬, 是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的奥运吉祥物, 代表了运动员坚韧、坚持和敏捷的特性。WaldiWaldi被生产成为各种形式和尺寸的纪念品:长毛绒、塑料玩具、海报、纽扣等等。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吉祥物Amik吉祥物已经成为奥运会的传统, 被选为吉祥物的动物是海狸, 命名为Amik, 是加拿大阿尔贡金族印地安人语“海狸”的意思。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吉祥物Misha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只名叫Misha的俄罗斯熊, 由著名的儿童书籍插图画家维克多·切兹可夫设计。Misha在1977年12月19日第一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莫斯科奥运会期间被用在诸如毛绒玩具、瓷器、塑料制品、玻璃器皿等上百种纪念品上, 而且还被印制成了邮票。
1984年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吉祥物Sam名为Sam的老鹰以美国星条旗为背景, 红、白、蓝颜色更是美国的代表色, 卡通造型的鹰穿着代表美国传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装。由迪斯尼设计的吉祥物, 具有十足的美国味, 吉祥物被商业化利用也从此次开始。
1988年韩国汉城夏季奥运会吉祥物Hodori 1988年汉城奥运会在东方举行, 韩国人选择较具东方色彩的小老虎作为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 取名为Hodori。这个名叫Hodori的老虎被设计成为一只友善的动物, 代表了韩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吉祥物的名字是从2295个由公众提交的名字中挑选出来的。“Ho”来自于韩语的虎, 而“Dori”是韩国人称呼小男孩常用的一种爱称。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吉祥物Cobi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只又像山羊又像狗的动物, 取名为Cobi。组委会为了宣传奥运会, 在西班牙的电视里特地为它制作连续剧。这个由西班牙当地漫画家扎维尔·玛瑞斯克设计的小狗Cobi一开始并未被西班牙人普遍接受, 但随着奥运会的结束, Cobi慢慢地流行了起来, 并且逐渐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吉祥物Izzy 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吉祥物Izzy是第一个用电脑制作出的吉祥物。它是一个幻想出来的生物, 被起名叫做Izzy。这个名字来源于“What is it”, 因为没有人能看出它到底像什么。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以后它改变了几次形象, 最后它得到了一张嘴, 并在眼睛上增加了闪亮的星星, 同时, 原先细长的腿上增加了肌肉, 脸上也长出了鼻子。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夏季奥运会吉祥物Syd、Ollie和Millie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吉祥物Ollie、Syd和Millie设计者是马修·哈顿。吉祥物是三个澳洲本土动物, 分别代表了土地、空气和水。Ollie代表了奥林匹克的博大精深 (来自奥林匹克) ;Syd表现了澳洲和澳洲人民的精神与活力 (来自悉尼) ;Millie是一个信息领袖, 在它的指尖上有资料和数据 (来自千禧年) 。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费沃斯和雅典娜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费沃斯和雅典娜是一对兄妹, 吉祥物的创意来自古希腊的一种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它们长着大脚丫, 长长的脖子, 小小的脑袋, 一个穿着深黄色衣服, 一个穿着深蓝色衣服, 头和脚为金黄色, 十分可爱。这种数千年前的玩具是在希腊的一座历史遗迹中发现的。尽管两个吉祥物诞生于现代, 但它们的名字则都来源于古希腊传说中的人物。其中费沃斯是光明和音乐之神, 通常也被称为太阳神;雅典娜则是智慧女神和雅典城的守护神。费沃斯和雅典娜一起, 象征着希腊的历史和现代奥运会的结合。雅典奥运会吉祥物收入为2.01亿美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 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 它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 在中国, 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 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
8.历届全国少工委主任 篇八
启示
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方式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开始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两种方式一起发挥着作用。后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电子表决器被引入到人大会议当中,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举手表决的方式正逐渐被摒弃。这体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一种新的发展。
一、表决方式的类型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十三条规定,表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无记名投票,二是举手表决。事实上,这就构成了一届人大期间两种最主要的表决方式。一次会议专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无记名方式投票办法》,对投票的范围和程序都作了规定。根据无记名投票办法,这种投票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主要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决和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些重要的人事任免的表决[1]。所以,在一次会议上,这些重要的人事事项都是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除此以外,其他的议案和人事任免事项,一般都通过举手的方式进行表决。事实上,尽管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了可以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但是并没有对这种表决方式的范围和程序作出规定,也没有其他的议事规则作出有关规定。所以,举手表决方式的适用范围和程序都是根据惯例形成的,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两种表决方式各具特点。举手表决的优点是简便、快捷,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难以统计,易出混乱;二是代表举手时间过长,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身体不支,手臂摇动不易统计,举手与否可任意变动等;三是部分人大代表有从众心理,在举手公开表决的情势下,易于影响少数代表真实意思的表示[2]。所以,举手表决向无记名投票方式的发展体现了对表决人真实意志表达的保护和尊重,体现了民主的发展与进步。
二、表决方式与范围的变迁
自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的表决过程不断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1978年五届人大以来,不断有一些新的变革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变革有些甚至只是技术细节,但是也代表着政治进程的发展与进步。根据历届人大的无记名投票办法等文件,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表决过程变化的轮廓。
总体上来说,Ⅰ时期(1954~1957)、Ⅱ时期(1957~1966)、Ⅲ时期(1966~1976)出现的变化不大。除了通过宪法和重要的选举事项采用了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外,其余议题一般都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
Ⅰ时期,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无记名投票办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通过国务院总理人选,都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其余议案的表决都是举手表决。”[3]二次、三次会议没有制宪或修宪的议程,重要的选举事项也没有,所以,基本上都采用了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各项决议。
Ⅱ时期,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代表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各项决议。在每项决议提付表决之前和通过以后,会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4]。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没有通过表决办法的相关文件。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无记名投票办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5]这和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规定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变化。
Ⅲ时期,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选举办法规定:“选举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表决任命国务院总理人选,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6]事实上也是如此。根据会后的报道,大会根据中共十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候选人名单,经过认真讨论,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任命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7]。与Ⅰ时期、Ⅱ时期相比较,无记名投票选举的范围出现了一些变化,七五宪法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取消了国家主席,所以不用再选举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受到严重冲击,还没有恢复,所以也没有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一职因为彭真受到批判这次会议也没有选举。不过国务院人事任命的范围扩大了,包括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Ⅳ时期(1976年以来),选举(表决)过程的变化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不时有一些新的变化出现。这既令人欣慰,又令人期待。欣慰的是可喜的进展,期待的是进一步的创新。
五届人大期间,通过宪法和重要选举事项仍然采用了无记名投票方式。一次会议,根据无记名投票办法草案,“选举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根据中共中央的提议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8]。三次会议,“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补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和决定增补国务院副总理人选,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以全体代表过半数同意为当选或通过。通过其他各项议案,均采用举手表决方式”[9]。五次会议,通过宪法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通过。通过其他各项议案,均采用举手表决方式,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可见,无记名投票方式在通过宪法和重要选举事项方面一直是首选方式。
六届人大期间,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仍然是两种重要的表决方式。一次会议,“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都采用了无记名投票方式,而决定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和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人选,采用了举手表决的方式”[10]。所以,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重要选举事项还是首选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但是对于其他选举事项,则沿用了举手表决的方式。三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等议程。五次会议通过各项议案和进行选举,均采用了举手表决的方式。可见,举手表决的方式也是经常适用的,而且其适用的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
七届人大期间,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逐渐被电子表决器取代。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的方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通过,进行选举和决定的人选,除通过各专门委员会人选外,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议案和通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11]。二次会议,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的规定和大会主席团会议的决定,通过各项决议、法案、决定,均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三次会议以后,电子表决器付诸运用,逐渐取代了无记名投票表决和举手表决的作用。这是技术革新带来的结果。“1990年,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里装上电子表决器,事实上结束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举手表决’的历史。”[12]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三十六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或者决定任命,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第五十三条规定,会议表决议案采用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由主席团决定。宪法的修改,采用投票方式表决[13]。这里并没有提到电子表决器的方式,但是属于由主席团决定的其他方式。此后的历届人大历次会议大都广泛采用了电子表决器的方式进行表决。
八届人大期间,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器开始占据主导性地位。一次会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办法》规定:“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选举和决定任命,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14]《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选办法》规定:“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本次会议通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分别对每个专门委员会整个名单合并表决。”[15]《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规定:“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议案和法律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宪法修正案,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16]可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器已经开始占据主导性地位,而举手表决的方式已慢慢成为辅助性的方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议案和法律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补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实行等额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17]。三次会议,表决议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补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但决定国务院副总理的人选,采用按表决器方式。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都决定,表决议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这种规定为此后的历次会议所沿用。可见,举手表决的方式正在逐渐演变为一种备用的表决方式。
九届人大期间的表决方式和八届人大相类似。对于宪法修改和重要人事选举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其他的人事任命或议案表决都采用电子表决器的方式。一次会议规定,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选举和决定任命,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议案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如表决器在使用中临时发生故障,改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会议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也是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18]。这和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规定完全相同。二次会议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表决其他议案和法律案都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19]。三次会议、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表决议案和法律案都采用按表决器的方式。四次会议还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补选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所以,九届人大期间,无记名投票方式和按表决器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十届人大是对八届、九届人大的继承和发展。无记名投票和表决器仍然依据议事规则的规定发挥着作用。一次会议沿袭了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规定。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除了通过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采用按表决器方式,其余选举和决定任命,都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议案采用按表决器方式,如表决器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改用举手方式表决[20]。二次会议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采用大会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其他各项议案,采用按表决器方式。三次会议对按表决器的方式进行了创新,首次出现了无记名按表决器的方式。这表明此前进行的按表决器的方式也可能是记名的。这实际上破坏了表决器作为一种秘密投票方式的价值。三次会议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决定任命,对人选逐人表决;表决各项议案也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21]。可见,直到此时,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和无记名投票方式仍作为不同的表决方式来处理。尽管它们保护人大代表投票意愿的功能是类似的,但其体现的其他价值可能还存在着差异。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都规定,表决各项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
三、启示
1.举手表决的方式渐渐被摒弃。举手表决的方式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便捷高效,便于选民对代表的监督,但是举手表决的方式也可能导致虚假的意志表达。所以,随着历史的发展,举手表决的方式作为一种公开的表决方式,正慢慢被其他秘密的表决方式所取代。
2.无记名投票方式的地位相对稳定。总体上来说,历届全国人大会议,无记名投票方式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不可或缺的。尽管世事变幻,但是无记名投票表决对象的范围和地位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宪法修改和重要人事任免大都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
3.电子表决器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表决器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表决方式的创新。电子表决器方便快捷,尤其是便于对表决结果的统计,甚至可以实时显示表决的结果。而且电子表决器还便于表达真实的意志,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它也正取代举手表决成为一种重要的表决方式。电子表决器应该在将来发挥更为重大的作用。
4.表决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也反映了民主的发展与进步。从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从无记名投票到电子表决器;从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到无记名按电子表决器,这一步一步的发展,反映的是民主的细节正在逐步改进逐步完善。小技术,大发展,尽管是小小的细节进步,日积月累,也会推动中国民主、中国政治发展稳步前进。尤其是无记名电子表决器的应用领域,如果能够由人大决策,逐步覆盖到所有政府的集体决策,乃至党委的集体决策,将能够推动中国的民主、中国的政治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1][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无记名投票办法》,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汇刊》,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569~570页。
[2]李林:《立法机关表决制度评介》,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6期。
[4]《体现全国人民的革命意志,推动反右派斗争继续深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载《人民日报》1957年7月16日。
9.全国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九
自治区编办 2010年3月4日
2010年1月24日一25日,中央编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编办王东明主任,黄文平、吴知论、王峰副主任,各司局负责同志,中央组织部、审计署、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有关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市编办负责同志等共约130人。会上,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传达了中央编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并作了重要讲话,组织了分组讨论,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河南、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市作了经验交流,吴知论副主任作了会议总结。
中央编委领导的指示精神
中央编委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去年上半年,中央编办向中央编委汇报工作时,五位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编办是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是负责推进改革的机构,不仅关系上层建筑,还关系经济基础,编办的同志既要熟悉党委、政府的职责,熟悉党委、政府的运作,又要熟悉党委、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还要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进程、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中央编委领导近日又分别在中央编办《关于报送(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批示:“中编办紧紧围绕政府机构改革、体制创新和职能转变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管理和控制机构编制,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而努力。”习近平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中编办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新的一年,要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再创工作佳绩。”令计划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中央编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的领导下,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着力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努力把中央
编办工作做得更好。”马凯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中编办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都取得新进展。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按照中央的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着力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机构编制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进程,取得更大成绩。” 会议的主要精神
会议的主要精神
集中体现在王东明主任的重要讲话中。王东明主任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2009年工作,部署了2010年工作。
一、关于2009年机构编制工作
(一)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下放、转移出微观管理、行政审批和评比表彰等事项70余项,加强了宏观调控、能源管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140余项政府职责,集中解决和理顺了80余项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明确和强化了260多项部门责任。
(二)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评估有序开展。在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一段时间后,组织开展了“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主要是评估规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是否得到严格执行,职能转变和部门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到位,重在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扎实进行。截至目前,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和部门“三定”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共减少副厅级以上机构80多个,中央规定的各级政府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没有突破。
(四)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去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截至去年底,已经完成改革或正在改革的乡镇合计20644个,占总数的60.2%。
(五)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个试点省市积极推进分类改革试点。中央编办向中央编委提交了《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文件起草组,抓紧研究起草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文件。同时,中央编
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牵头起草有关配套文件。
(六)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加强。从科学配置执政资源的高度出发,严格管理,创新办法。一是加强总量管理。继续对各级政府行政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不突破。二是进一步优化结构,动态调整。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精神,积极探索编制动态调整的办法。三是严格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实行有减有增,保证重点。四是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手段创新和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机构编制管理目标考核、机构编制责任审计、探索实行机构编制信息公开。研究制定了《机构编制法制建设中长期规划》,有关立法工作和机构编制标准制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七)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配合中央纪委制定印发了《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加大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办力度。中央编办会同中央纪委对湖南省溆浦县机构编制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实地核查和督办,责令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全国的编办体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部门的领导班子和人员得到充实,同时也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职责。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加大工作力度,较好地完成了改革管理的各项任务,得到党委、政府和编委的肯定。
二、关于2010年机构编制工作
新的一年,机构编制工作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力度,加快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要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当前的重点,一是要着力转变政府履行经济调节职能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二是要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2.要进一步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逐步加大机构综合设置的力度,优化政府组织构架,规范机构的名称、规格和序列。在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同时,对各部门内设机构也要逐步实行综合设置。
3.要开展依法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4.要稳妥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5.要切实抓好改革的评估工作。各地要适时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落实情况和部门执行“三定”规定等情况进行评估,重点是看部门间职能划转是否到位,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部门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部门职责关系是否理顺,规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二)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一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 进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而不简单地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改革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公益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要让农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服务需求得到保障。
二要把握好改革的原则。事业单位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社会功能为依据,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坚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和提供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把握公益事业发展规律,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做好相关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方面的衔接。
三要明确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要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逐步建立起职责明晰、运转高效、监管有力、充满活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益
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在改革的任务上,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分类推进改革。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对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原则上逐步转为企业。对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强化公益属性,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探索管办分离的实现形式,深化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
四要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
(三)着眼于优化执政资源配置,管好管住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是重要的执政资源。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思路和办法,进一步做到既管住又管好,在管住的基础上实现管好,在追求管好的过程中实现更高层次的管住。
1.要切实管住机构编制。一是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确保中央规定的各级政府机构限额和各级行政编制总额不突破。按计划做好消化地方党政机关超编人员工作。二是要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精简撤并职能交叉、任务不饱满的事业单位。三是着力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2.要切实管好机构编制。进一步研究完善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的机制和办法,有减有增,着力解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机构编制问题。一是继续做好中央国家机关行政编制总量内的结构调整。二是探索进行地方各级行政编制总量内的动态调整。对需要加强的工作,首先在部门间进行调剂,确有必要时可以跨层级、跨地区调剂,调剂时要严格报批程序,重在充实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领域,重在充实基层和一线。三是研究建立与事业单位改革相适应的新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四是进一步完善有关机构编制标准。
3.要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配合约束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工作,推
进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的相互衔接。
(四)着眼于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加快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
1.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健全组织法制,有序推进部门组织立法。二是完善机构编制专项法律和行政法规。三是推进地方机构编制立法。
2.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
三、着力提高机构编制部门整体工作水平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要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总体布局中谋划,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中考虑。
1.要做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着力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强综合协调,为党委、政府和编委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意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2.要更加注重服务基层和部门。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形成改革、管理、法制化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要把改革、管理、法制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系统谋划、协调推进。改革是重中之重,是出路,管理方面的很多难题需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管理是基本功,是老本行,是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职能管理,加大职责协调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促进机构编制效益的最大化,满足事业发展需求。法制化是保障,是治本之策,要不断健全机构编制制度规则,成熟的逐步上升为法律法规,同时强化执法和违法违规责任的追究,加快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等的法定化。
【历届全国少工委主任】推荐阅读:
历届高考英语试卷分析08-22
历届铁路真题案例考点总结06-22
历届党代会主要内容08-21
中共中央历届常委名单09-14
学校历届少代会资料09-28
奥斯卡历届获奖影片10-19
历届浙江省高考数学卷06-09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简介06-26
三级公共营养师历届考题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