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院感知识培训

2024-11-14

手卫生院感知识培训(精选10篇)

1.手卫生院感知识培训 篇一

手卫生知识及七步洗手法技能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强化全院员工的洗手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方法,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二、培训时间:2013年

三、培训对象:全院员工。

四、培训内容:手卫生知识PPT讲座、观看七步洗手法视频、七步洗手法操作训练。内网发布手卫生知识资料。

五、培训方法:

首先由院感办专职人员在医院

楼大会议室培训科室院感小组成员及后勤、职能部门负责人,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合格后由这部分人员再培训其科组全体员工。

六、考核方法:

(一)手卫生知识为书面考核,由院感办负责出题,全院人员参加考试。

(二)七步洗手法技能:

1、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科院感小组成员,由院感办牵头,与质控办、护理部作为评委,择期进行考核。

2、临床科医务人员、各行政后勤人员,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管理重点科室、院感病例多发科室负责人共同组成评委,择期进行考核。

七、考核标准:参照《七步洗手法评分标准》(详见附件2),80分为合格,于考核人员中每个科抽查1至2名人员进行手细菌培养监测,监测结果作为科室院感管理考核内容。

院感办

2013年8月3日

2.手卫生院感知识培训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方便取样选择2所医院32名工勤人员为研究对象, 男11名, 女21名;年龄32岁~60岁 (39.13岁±11.52岁) ;在医院工作1年~7年, 平均3.52年;救护车司机6名, 保洁员16名, 洗浆工5名, 接送病人、运送物资等的打杂工5名;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6名, 初中6名, 高中及以上8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对32名医院工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手卫生知识培训和手部采样。①采用自制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参加手卫生知识培训、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等。②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何种情况下应洗手、六步洗手法操作示范、洗手时间、干手的措施、何种情况下应戴手套。③手卫生知识考核和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制作理论知识考核试卷, 20道客观题, 总分20分, 每题1分, 对14题以上为合格;使用医院六步洗手法操作评分表评分, 总分100分, 75分为合格;培训前、培训后1周及6个月考核六步洗手法的操作和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④在培训前、培训后1周及培训后6个月测试洗手合格率。采样方法及结果判断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被检验人员洗手后五指并拢, 用浸有含中和剂的无菌性洗脱液的棉拭子在指屈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剪下棉拭子头放入含10 mL含中和剂的无菌性洗脱液试管内送验, 按要求接种于营养琼脂平皿, 置于37 ℃恒温箱, 培养48 h后, 观察结果。手部菌落数以≤10 cfu/cm2为合格。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意识差, 正确认识手卫生重要性10人;手卫生知识培训未普及, 16人参加过手卫生知识培训;半年内参加过培训的6人。

2.2 培训前后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情况

本研究显示, 医院工勤人员培训前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会六步洗手法的仅占15.62%, 洗手后手部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洗手合格率为12.5%;强化培训后1周, 六步洗手法正确操作率65.60%、手卫生知晓率71.87%、洗手合格率56.25%, 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为7.78、9.72、6.31, P均<0.05) ;培训后6个月六步洗手法正确操作率、手卫生知晓率、洗手合格率, 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详见表1。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意识差, 正确认识手卫生重要性10人;手卫生知识培训未普及, 16人参加过手卫生知识培训;半年内参加过培训的6人。

3 讨论

手作为各种病菌传播的媒介, 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2], 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所致医院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约30.0%[3], 工作中接触医疗垃圾、病人及病人物品的工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 实施岗前教育和平时教育相结合, 提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对在医院工作的工勤人员的岗前教育中均应加入手卫生规范的知识。本调查发现岗前教育时, 认为手卫生重要的仅10人, 16人未接受过手卫生知识培训, 且手卫生培训频率低, 只有6人半年内接受过培训。针对性强化培训后1周, 洗手六步法操作、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合格率明显提高, 培训半年后手卫生知晓率和洗手合格率下降, 所以培训应每年反复进行强化, 每年至少2次培训。由于人员流动性大, 普遍文化程度低, 未进行过卫生专业理论学习, 接受能力有限, 通过反复培训强化洗手为自我防护和预防疾病传播的意识。培训时要求操作的同时能复述, 至少在指导下正确操作3遍。调查发现我院每年保洁人员在全院医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同时, 对保洁工进行培训, 但平时工作中监督管理少, 手卫生依从性低。多数人下班时洗手的依从性最高, 中途接触了病人或病原物洗手依从性差。勤杂工和救护车司机未行常规培训, 他们在接触了病人、病人用品后洗手依从性最差。

3.2 重视投入, 改善手卫生用品和设施, 提高洗手依从性和合格率

医院因为受医疗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制约, 节约开支, 没有备足手卫生必需品[4]。医院工勤人员认为在手受伤后接触病人及病人用物或医疗垃圾应该戴手套, 但每次能做到较少, 原因是找护士要手套麻烦, 导致戴重复使用的手套, 很少每次使用后将手套消毒。医院普通病房及办公室仍为手开闭式水龙头, 洗手用品为肥皂。干手用品缺乏, 选择自然干、衣服擦干居多。

3.3 加强考核监督, 提高职能科室对工勤人员手卫生的重视

对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与医务人员一起纳入院感科的目标管理, 制订可行的措施, 提高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合格率, 保护工勤人员的身体健康,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临冬, 刘翠芹.加强清洁卫生工作监管预防医院感染[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5) :42-43.

[2]韩黎, 朱士俊, 郭燕红, 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140-142.

[3]游建平, 黄庆府, 伟灵, 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4) :426-428.

3.手卫生培训小结 篇三

为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院感科于7月25日对全院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了手卫生知识培训,现小结如下:

此次培训的内容有:手卫生重要性,依从性低的原因、如何执行,手卫生的概念,洗手的指征,并进行了六步洗手法的分解示范和讲解。此次培训应到96人,实到80人,会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测试,平均分100分,合格率100%。

通过再次培训,全院职工基本掌握了手卫生的重要性及七步洗手法,懂得了尽可能减少手上微生物的窍门,尤其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意识到洗手与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对个人、医院、患者、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后果,深刻认识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经常和适时的认真、规范的洗手。要把洗手当做是:保护自己、保护病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头等任务来抓。

此次培训,全院职工加深了对手卫生知识的全面认识,为我院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院感科

4.手卫生培训试题 篇四

一.选择题

1、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一些情况是可以用速干手消毒液代替洗手的。下列情况中,除哪项外必须先洗手,然后再进行手消毒?

A: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B:接触病人后,手部无可视污物时。C: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D: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

2、正确洗手时机包括哪些(多选题):

A:接触病人前 B:无菌操作前 C:接触体液后 D:接触病人后 E:接触环境后

3、进行手卫生的时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多选题):

A:接触病人前 B:接触病人环境后

C: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或擦手 D:脱手套后

E:口腔护理前不需要进行手卫生

4、关于洗手,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洗手后必须擦干手,才能进行操作或接触病人 B 洗手池旁应放置毛供干手使用

C 接触没有分离出多重耐药菌的病人后不需要使用含氯洗手液,清水洗手即可

D 洗手后可在工作服背面擦干手,然后进行操作或接触病人

5、以下哪种情况下,必须洗手,不能以手消毒液擦手代替洗手?(多选题)

A 接触病人前 B 接触病人环境后

C 接触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后 D 医务人员手部有可见污染物时

E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二、是非题(正确打“√”,错误打“×”)

1.戴手套接触一个病人后用手消毒液擦拭手套,然后可以接触下一个患者。()

2.接触具有传染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先洗手后进行手消毒。()

3.手上的微生物分为:常居菌与暂居菌,洗手主要是去除手上的暂居菌。()

4.查看每一ICU患者时都需要带手套。()

5.院感知识培训1 篇五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今天,你洗手了吗?——

手部卫生— 医院感染的控制

医生、护士和其它医务人员做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可能增加手上的细菌100-1000个,如:

 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

 测量血压或脉搏

 接触病人的手

 给病人翻身

 接触病人的衣服或床单

 接触床头柜、床垫等

洗手可有效减少手部污染:

 肥皂洗手30秒,手部金葡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54;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数减少值2.8。

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手部卫生的重要性

手卫生的定义:

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1.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2.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 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 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洗手方法:1.湿手;2.取液;3.揉搓及其方法;4.冲洗干燥;5.护肤 七步洗手法:

1.掌心对掌心;2.手指交交,掌心对;3.手指交交,掌心对搓擦,手背搓擦,掌心搓擦 4.双手互握搓揉指背;5.拇指在掌中搓揉;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7.手腕

注意事项

 应注意清洗指甲、指尖、指甲缝和指关节等部位。

 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

 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及方式。

 应使用清洁水清洗和冲洗双手。

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速干手消毒剂使用方法

 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双手相互揉搓覆盖整个双手表面。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 双手干燥后,手即达到安全的要求。

外科洗手与手消毒方法

 应遵循以下原则。

 先洗手,后消毒。

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

洗手方法与要求

 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 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如何进行外科手消毒?

 方法1——冲洗手消毒方法

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

 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注意事项

 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 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 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 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 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医院中心手术室外科洗手及手消毒流程

 外科洗手:

 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

 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 使用清洁布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 外科手消毒 :

 第一遍(在洗手处):取适量的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

 上臂下1/3,包括指尖、指缝和拇指等;揉搓时间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一般揉搓2~6分钟。

 第二遍(在洗手处):待干燥后,重复上述步骤一遍。

 第三遍(在手术间):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按六步搓手法步骤进行揉搓。揉搓时

 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 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

 卫生手消毒:10cfu/cm2;

 外科手消毒:5cfu/cm2。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GB 15982):

 Ⅰ类区域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要求细菌总数≤5cfu/cm2。Ⅰ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 Ⅱ类区域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要求细菌总数≤5cfu/cm2。Ⅱ类区域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 Ш类区域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要求细菌总数≤10cfu/cm2。Ш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

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要求细菌总数≤15cfu/cm2。Ⅳ类区域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

6.院感知识岗前培训 篇六

一、院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状态),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已灭菌的物品,不可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的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尘罩,以放再污染。

7、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清洁区的柜厨(或架子上,推车内),橱柜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并加盖防尘罩。无菌物品储存于密闭橱柜并有清洁和消毒措施,专室专用,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8、储存的有效期受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对于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对于其它包装如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如证实包装材料能阻挡微生物渗入,其有效期可相应延长,至少为半年以上。

五、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桥头卫生院院感知识岗前培训(二)

六、本院使用的主要化学消毒剂

(一)含氯消毒剂

1、特点:含氯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消毒液不稳定等特点。

2、使用方法

A、浸泡法。将待消毒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B、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浓度和消毒时间参见浸泡法)

C、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30分钟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分钟以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D、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使含有效氯10000mg/L,略加搅拌后,作用2-6小时,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

3、注意事项:

A、粉剂应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所需溶液应现配现用。B、配制粉剂溶液时,应带口罩,手套。

C、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D、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E、用于消毒餐具,应即时用水冲洗。

F、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G、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

(二)戊二醛

1、特点: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的特点。经典戊二醛浓度为2%。

2、使用方法:

A、消毒: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20-45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净并擦干。

B、灭菌: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擦干后使用。

3、注意事项

A、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B、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检测。

C、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D、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防于通风良好。七、一般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1、接触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若有污染应随时用清洁剂、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计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止血带用后在1:2000的优氯净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接触特殊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等污染)与非特殊感染病人器械的处理步骤 A、接触特殊感染病人的器械首先应在2000-5000mg/L的优氯净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必要时使用专用的洗涤剂)、擦干(晾干),放入2%戊二醛感染专用盘中浸泡[20—45分钟达到消毒标准,10小时达到灭菌标准] B、接触非特殊感染病人的器械首先应用清水清洗干净(必要时使用专用的洗涤剂),然后在500mg/L的优氯净中浸泡10分钟,擦干(晾干),放入2%戊二醛

(一)盘中浸泡[20—45分钟达到消毒标准,10小时达到灭菌标准],10小时后捞起放入2%戊二醛中

(二)盘中浸泡备用。

八、紫外线

1、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米,安装标准为1.5W/m3。作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一般空气消毒为1个小时。

2、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的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3、紫外线灯管使用累计时间到1000小时,登记本应该从0开始记录,并检测照射强度。(本院规定累计时间达到1000小时给予更换新灯管)

九、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十一、.经典戊二醛浓度为2%,达到消毒效果需浸泡20-45分钟;达到灭菌效果需浸泡10小时以上。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十二、具备抗菌力的眼药水使用期限为7天,不具备抗菌力的眼药水使用期限为24小时。

十三、针刺伤时如何处理?

7.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总结分析 篇七

2013年9月在门诊四楼会议室对全体职工进行了手卫生知识培训学习,主讲人:感染办主任许丽静。通过本次培训,使全体职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手卫生的重要性及六步洗手法,了解了减少手上微生物的方法,不让手成为细菌的载体,使特别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意识到洗手与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对个人、医院、患者、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后果,认识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严格按照洗手指征认真、规范的洗手。要把洗手当作是:保护自己、保护病人、保障医疗安全、进步医疗质量的头等任务来抓。

本次培训存在的不足:

1、个别人无故迟到早退,无故不参加学习。

2、培训过程中有不认真、交头接耳现象等。

改进措施:

1、要求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严格劳动纪律,按业务学习通知的时间不准迟到早退,听课过程中要认真、杜绝交头接耳现象的发生。

2、统计各科参加学习的人数,将结果与质量考核挂钩。

感染办

8.检验科手卫生培训计划 篇八

医疗环境中的污染无处无时不在,所有的医疗护理服务均离不开手的服务,手的污染随时随地发生,手卫生不良的双重伤害—害人害己。为提高我科检验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特制定如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计划书:

1.以每个专业小组为单位进行手卫生的洗手方法全员培训,做到人人掌握卫生洗手法。(实施时间:2014年2月1日—6月30日)

(1)组织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培训,从科室感控小组成员着手,再到科室全体成员的二级培训,形式包括以讲座、观看视听教材、发放张贴书面手卫生宣传品等。

(2)进行手部卫生操作训练。

(3)组织手卫生专项知识及技能考核。(4)抽查手卫生细菌培养。

2.进行全科检验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洗手摸底考试,了解分析本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问题。(实施时间:2014年11月21日—11月30日)

3.实施本科室手卫生设施的改造。对各专业小组的手卫生设施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设置合理的洗手设施,如每个检验室有专用洗手池、手卫生宣传图画,配备快速手消毒液,方便医务人员为病人操作前后实施手的消毒,为检验工作人员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提供条件。

4.建立手卫生示范小组,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选取手卫生依从性实施强的小组作为示范科室,成为示范单位的小组作为年终科内优秀小组寄予奖励。

9.手卫生院感知识培训 篇九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院于2015年6月3日在医技楼六楼大会议室举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15年6月3日19:00时,全院及安化、大街卫生院不在班医、护、技人员共计290人在医技楼六楼大会议室,进行手卫生规范知识培训,控感办主任主讲《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其内容为:

1、什么是手卫生;

2、洗手的指征;

3、如何洗手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示范。

通过培训,既加深了全院职工对手卫生七步洗手法的规范操作和洗手指征的复习,又对新进职工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尤其临床科室新进医务人员深刻体会到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与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密切相关,它对个人、医院、患者、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此次培训学习,规范了手卫生操作流程,强调了“手卫生操作”惯穿于医院整个医疗活动的始终,院感工作“手”当其充。在以后工作的不同环节中,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杜绝医院因“手”引起的交叉感染。

10.关于手卫生的健康小知识 篇十

现代流行病学之父、手卫生创始人―塞麦尔韦斯,应用系统的监测技术证实了19世纪中叶维也纳某医院产褥热高发的原因,并通过实施严格的洗手措施使产褥热由10%下降到1%以下。

19世纪中期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采取消毒隔离、病房通风、戴手套等措施,使前线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7%。

近几年大量的感染聚集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医院感染往往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大量科学证据也表明医务人员的手是病原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手部皮肤所带细菌分为两大类:常居菌、暂居菌。

常居菌是指可在皮肤的深层长期生长繁殖,并可重复分离到的细菌,其种类随气候、年龄、健康状态、个人卫生、身体的部位不同而异。其中有10%~20%长期定植于皮肤的深层,生活在毛囊孔和皮脂腺开口处,一般的肥皂搓擦不易将它们去除干净,只有用化学消毒剂,才能将其杀死或抑制。常见的有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非致病菌。

暂居菌一般来源于环境,它的组成往往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产房及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带菌种类较多。暂居菌大部分易于用机械(冲洗)或普通肥皂洗手、化学(消毒)方法去除。常居菌和暂居菌可以互相转化。常居菌可以通过皮肤脱屑及出汗等途径转化为暂居菌,暂居菌可通过长期皮肤污染,而进入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内,变成常居菌。医务人员手部的暂居菌导致了绝大多数的医院感染。通过手卫生可使皮肤菌群发生改变。加强手部皮肤的清洗消毒技术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常居菌,消除暂居菌的目的,从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据报道,医务人员手上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为20%~30%,而烧伤病房或监护病房工作人员可高达80%或更多。25%~68%普通病房护士手上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每分钟可获得16cfu/cm2的细菌,医务人员做一个简单操作都可以使手上的细菌增加100~1000cfu/cm2的细菌,如: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测量血压或脉搏;接触病人的手;给病人翻身;接触病人衣服或床单;接触床头柜、床垫、输液泵等。医务人员手上带菌量108cfu/cm2,一般不致病,但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来说103cfu/cm2甚至更少也可致病。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都是通过医务人员手为媒介将革兰阴性杆菌传给病人而引起。因为空气中很少传播革兰阴性杆菌,通过手接触传播是重要的途径。在一系列的消毒隔离措施中,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证明医务人员每日坚持高质量的洗手消毒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5%~50%。洗手率从48%上升到60%,医院感染率相应从16.9%下降到9.9%。因此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的重要措施。手卫生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中国有句话叫:“上医治未病”,意思是医术高明的医生是让人在没有病的情况下防止得病,手卫生的重要性也正是这个道理。不会正确洗手,健康知晓率低,究其根源,是“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观念在作怪。长期以来,国内普遍存在预防意识淡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视打针输液、动手术等治疗行为,轻视“如何正确洗手”此类简单实用的防病常识。正确地洗手,虽然治不好病,但是可以防病。威胁国民健康的不是病因,而是健康危险因素。如果只停留在控制疾病的思维里,就无法应对如今感染性疾病及不明原因感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疾病是远远不够的。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一项研究显示,在预防上投入1元,相当于在治疗上投入8元。从长远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可以大幅降低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把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国民健康素养才能整体提升。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更安全的医疗、护理是:清洁的手;清洁的操作;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环境;清洁的设备。其中清洁的手是第一位的。手卫生必须把公众手卫生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相结合,真正理解手卫生的意义,5月5日“世界手卫生日”、10月15日为“国际洗手日”,一年两个国际性手卫生日,足以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迫切性。 宣传“病从口入,手是罪魁祸首”的理念,科学普及手卫生。因为健康,所以幸福,因为手卫生习惯,所以避免感染性疾病。

上一篇:年行风工作计划下一篇:比较高级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