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7(政治与生活部分)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024-09-03

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7(政治与生活部分)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2023年高考真题分类7(政治与生活部分)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篇一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7·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高三联考政治试卷]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符可以起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否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是受到中华民族的“家”文化的影响,故②③符合题意入选。

2.[2017·六安一中月考] 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冲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冲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符合题意入选;“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是最美丽的语言”体现③;②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3.[2017·北京高三定位考试]一部题为《我是谁》的宣传短片,让党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从教师到清洁工,从普通医生到交通警察,从离开最晚到开工最早,从想到自己最少到坚守 时间最长,平民视角加上潮流元素,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谁,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什么样的人。该宣传片的传播()①有助于宣传党的政策,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②有助于影响基层党员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对广大基层党员精神境界的提升有着决定性作用

④说明大众传媒是党的思想、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宣传片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党员的素质,影响他们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也有利于人们对党的政策的理解,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排除④。

4.[2016·肇庆统考]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2016年2月1日,在冠军决赛当晚收视率位居全网第一。该节目在央视热播的同时,在互联网上也掀起了成语狂欢。关于成语,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表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成语是属于文学艺术,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①③选项说法符合题意。②选项夸大了成语的作用,故排除。④选项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2017·六安一中高三月考]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①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故①符合题意;因为优秀文化对人有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排除。

6.[2016·广东实验中学期末]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逊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过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了()

B.①④ D.③④

B.②④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②文化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的观点强调的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他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也说明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7.[2017·“江淮十校”联考]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法。该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这体现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②说法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非文化事业,故排除。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题组二 高考小题] 8.[2016·浙江高考]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政府和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原因在于看到了企业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④正确切题。②中“直接”一词说法错误,“文化车间”建设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不是直接影响,而是间接的,需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③中“源自”一词说法错误,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故正确答案为B。

9.[2016·江苏高考]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③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排除④。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0.[2015·浙江高考]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观点错误,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积极主动的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提高对不良文化的辨别能力并远离不良文化的影响,故排除;④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并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持续的时间长短问题,故排除。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11.[2015·山东高考]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 A 解析 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同时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符合题意,入选;B、D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又保留各自的特色,C说法是不全面的,故本题答案选A。

12.[2015·江苏高考]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③错误;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答案为C。

13.[2014·山东高考]《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 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答案 A 解析 B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商业贸易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是强调文化对商业贸易的影响,故排除。C观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推动作用,不能一概而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观点错误,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方位展示,故排除。A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14.[2014·北京高考]“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民族文化的保护为前提,故本题选D。

15.[2014·安徽高考]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④后半句话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社会发展,②③正确切题,该题正确答案为C。

[题组三 模拟小题] 16.[2017·山西怀仁一中月考]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了劳模精神()①促进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③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④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③ C.②③ 答案 D 解析 “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

B.①④ D.②④ 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话都说明了劳模精神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带来的影响,它能激励着人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故②④符合题意入选;①与题意不符;③说法是错误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强制的,排除。

17.[2017·益阳箴言中学月考]目前,我国农民工流动就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供有效服务,基层组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流动就业人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对新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家园观念”。这表明()①文化建设致力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②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 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了文化观念的形成 ④人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受文化环境影响

A.①③ C.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文化观念的形成,不能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排除,其他选项符合题意入选。

18.[2017·云南玉溪月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投入累计已超过150亿元,全国已建成207个专题资源库,其数字文化信息资源达到了海量的92TB(约合2300万册图书),服务基层群众约7亿人次。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使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描述了我国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服务基层群众,这说明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正确;国家建立专题资源库,推动文化共享这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③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9.[2017·安阳高三调研]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Up to 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A.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D.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 C 解析 选项A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应该是自从人类产生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故排除。选项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

B.②③ D.②④ 除。故本题答案选C。

20.[2017·武汉高三调研]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以“文化墙”为载体,将国家政策、村规民约等内容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让一面面墙壁变成美丽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A.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C.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答案 C 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广大农村以“文化墙”为载体宣传国家政策、村规民约等文化,为村民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说法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主动接受的过程,A、B、D三项说法错误。

21.[2017·枣阳阳光中学质检]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对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民族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C.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D.要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对人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所以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去除了文化中的糟粕,才能使人的思想积极向上,这启示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而不是强调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B不符合题意,C正确;D强调的是应该如何发展大众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所以答案选C。

22.[2017·黄石大冶一中入学考试]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解析 植入式广告“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说明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正确。“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正确。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③说法错误。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强制的、有形的,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23.[2017·北京高三定位考试]“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深远持久的特点 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C.潜移默化的特点 D.鲜明民族性的特点

B.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D.是一个强制接受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悄然”一词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非强制的,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

24.[2017·杭州联谊学校联考]1928年,国民政府“废除旧历,普用国历”,要求各地将团拜、祀祖、春宴等移至国历新年前后举行,还派警察强迫春节期间停业的商店开门营业。后因人们照旧过自己的春节,国民政府被迫停止废除旧历。国民政府废除旧历的失败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国民政府要求废除旧历,但人们依然按传统习俗过春节,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选①③。②错在“决定”上,④不符合题意。

25.[2016·四川德阳二诊]201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以自己的行动记录时代前进足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影响越来越广泛,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这表明()①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的人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的事迹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应选②;“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的事迹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应选④;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故①错误;没有文化知识的人也可以具有崇高的道德,故③错误。

[题组一 高考大题]近三年高考材料题没有涉及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6.[2016·金华一中模拟]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长达十五世的繁盛。郑氏家族出仕为官的达173人,但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官。当前热播的动漫剧《郑义门》通过提取郑氏家风的精华部分,以治家为基础,以家风为脉络,以廉洁自律为重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孝廉文化的传世价值,引领社会风尚,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家规文化的作用。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家规使郑氏族人注重自我修为,出仕为官,无人贪墨。②文化给人以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家规传承潜移默化影响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缔造家族长达十五世的繁盛。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提取家风中的精华部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孝廉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2017·安阳高三调研]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

在乡村的传统秩序受到冲击、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驰的情况下,如何让乡土社会更好地粘合起来,让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和家庭得到社群的关注,让“风筝不断线”,让人走得再远也不至于“失魂落魄”、没有认同感,乡贤就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关键人物。

现代乡贤大都对传统和现代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他们扎根本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情况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把握。因此,现代乡贤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传统与现代有了“可译性”。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用村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让现代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伦理得以协调。

可见,结合时代需要建构新乡贤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新乡贤文化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意义。答案 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新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能延续传统乡村文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能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乡风,使村民遵循行为规范、价值导向。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能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建设乡村共同体,并提高其凝聚力和自治能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28.[2016·吉大附中测试]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出发,分析弘扬爱国精神对社会的意义。(2)请你为材料中的学校拟定两个具体的活动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弘扬爱国精神,可以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培养健全的人格。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弘扬爱国精神,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爱国精神,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2)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男人的气质怎么培养下一篇:那道风景真美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