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2024-08-29

教育部一年级语文(精选15篇)

1.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一

班主任教育叙事:温暖每一颗心灵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很容易把自己扮成“庙堂之上的”的“严师”,以为这样就可以有威严了,能让学生敬畏三分。按照常理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的前几个月里,我就以自己所认为的班主任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天天拉长了脸,特别是对待差生、调皮捣蛋的学生,没有一个好脸色,见到他们有什么不良行为,立即当面呵斥,当时的自己还觉得自己工作做得很及时、认真负责。可是我没有体会到我在学生特别是差生心目中的地位在一天天降低,慢慢地我觉得与他们心灵的距离上越来越远。特别是在一次“与你交流”班级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写到“老师你对后进生太苛刻了,所以他们都不喜欢你”.我突然幡然悔悟,如果长此以往,那么班级的这部分后进生我是永远也转化不了得。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的人。“情”的投入是教师工作的内在要求,情到深处,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向你敞开,他有话愿意和你交流,有困难愿意请你帮助,有苦闷愿意向你倾诉。你的“爱”他能领悟,你讲的道理他能接受,你指出的缺点他愿意改正,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

从那之后我开始着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地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开始打心眼里关注他们,关心他们,遇到事情不再是呵斥他们,而是先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让其自己来陈述自己的问题,也就是给予他们发言权,不再是自己先劈头盖脸来一顿了。慢慢地,我发现这些问题孩子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讨人厌了,开始发现原来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

班级里有位女同学“晴”.性格内向,孤僻,喜欢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学习习惯差,基础差,班级里的同学都不太喜欢和她一个组,因为她每天作业上交都很困难。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开始每天来关注、关心她,我先把孩子的妈妈叫到学校跟她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这位母亲也是如此,只不过她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一味急于求成。而孩子是很反感这种方法的,所以有抵触心理,这样母亲就会越来越抱怨,乃至于动手打孩子。这时我能够想象到“晴”的内心是多么地痛苦,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倾诉,没有人安慰,有的只是无情的冷漠,长此以往把自己封闭在黑暗的内心世界里。我开导了其母亲,她的母亲含泪离去。

对于“晴”我不打算找她安慰她,我怕揭她伤疤,她会排斥我。我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她忘带作业要去打公用电话,我就把我手机借给她,她忘带钱无法吃饭,我就借钱给她。她作业不会,我就找同学帮助她,而且跟她组长提出要经常表扬她,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表扬她。由于基础差,所以成绩非常差,为此她一直抬不起头来,为此,我隔三差五地给她补习语文、数学,还让她的妈妈给她专门找了个辅导老师,慢慢地我看到她脸上偶尔有了丝笑容,慢慢地她碰到我会怯生生地挤出“老师好”.一次家长会上,我当着所有的家长表扬了她,并且开完会后单独把她留了下来。她主动跟我说,老师,我英语能跟上了,但是数学还是跟不上,你能不能跟我爸爸说说,找个老师给我辅导辅导。一句简单地话语,让我看到了“晴”内心积极向上的劲头,看到了她那颗紧闭地内心世界在慢慢地打开,我知道这一段时间来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我也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性格内向的孩子。

从那之后,我经常地表扬她,小到值日、作业,大到考试,从她脸上看到了自信的笑容,从她的身上看到了积极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

可以说我做的这一切其他同学也都看在眼里,看到了她们对我的信任,看到了她们对我的尊重,周记里学生写道:老师,您变了!您变得容易接近了。我能跟你说说心里话吗?老师,今天我碰到一件事情……我知道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近了。

那些学习有困难、性格有偏差的学生,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鼓励,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充满爱意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乐园,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我们要相信:每一朵花都会绽放熠熠光彩。用我们的真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去关爱每一颗稚嫩的心灵,那么你将收获整片天空。

教育是慢的艺术

郝小华

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提到,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所以给孩子慢慢成长的时间,放轻松些,和孩子一起慢慢地成长,经历该经历的,体验该体验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才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是啊,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慢的“工程”,我们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在乎别人的期待。否则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期待中,那样我们会少了些许自我的生活体验与生命的感动.在教学中,有时候我也有些“急躁”.就是在课堂上,一个提问总是期待心里的答案,一幅创作总是期待心中的图画。记得在《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我进行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读了课文,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

我的预设是学生各抒己见,接着老师小结:爱迪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他不但爱动脑筋,还爱动手做做看,老师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动脑,勤动手,争做小小爱迪生。然后课件出示爱迪生名言,学生集体读一读 :有志者,事竟成。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了。然而事与愿违,有个学生,他在回答问题时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有些是答非所问,而且是侃侃而谈。

我怕耽误时间,干脆来个急刹车:“好了,那我们来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想法。”结果这个学生有些不情愿地坐下了。现在想来,这不情愿,会对他今后有什么影响呢?有可能他不再喜欢这门课,上课也不再积极发言,甚至不愿与人多交流„„因为在他看来,老师曾经“伤”了他的自尊心.如果老师换一种方式,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答非所问,他一定会对自己信心十足的,而且也会非常开心的。我曾经为此事反思过.但是反思是远不够的.我认为有时候我们当老师应该多听听不同孩子的不同想法和见解,也许在你看来是不太满意,但是在孩子的心里他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尽最大的可能,多鼓励孩子,多为孩子打开一扇窗门,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自己是好样的.其实我们也在造就着自己。

这就是教育.所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好是先思考,思考如何解决这样的教育教学现象,而不是想当然地采取条件反应式行为.要知道教育是“慢”的过程.老师们最好常常问问自己,今天我对学生耐心了吗?是不是有些急躁?心中要有一个原则——教育是慢的艺术!

2.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二

一、课堂上, 我用眼神与学生交流, 达到心灵上的相通

上课时, 我的目光随着学生对视、交流, 看着学生的眼睛来上课。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应该像一把火, 挖掘孩子们幸福和感动的光芒, 点亮他们澄澈的童心, 照亮他们未来的征程。上课时我就是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孩子们一起享受生活的真谛, 一起享受语文的美。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春雨的色彩》时, 我先让学生描述春雨的样子。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然后创造交流的空间, 提出“春雨有颜色吗?”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设置悬念。感悟课文时, 我出示了课文插图, 让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一种小鸟, 认真读课文, 谈自己的体会, 从中指导朗读“不对”“不对, 不对”“你们瞧”“你们看”“_______花_______了”“_______花也_______”。学生真正将自己融于课文所设置的情境后, 我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 将课文中的情趣再一次让学生表演感受, 再一次享受课文的美。最后带着学生用明亮的眼睛去感受春雨的颜色, 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在琅琅书声和歌曲的轻松节奏中, 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和美感, 体验春雨美;体验课文的节奏美与内在美。正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境界, 去解读, 去品味, 去领悟, 去沉醉……而我随时用目光传达我的欣赏, 我的迷醉。

二、课堂上, 对学生有着美丽的期许与鼓励

语文课上, 我尽量客观地对学生的优势, 进步以及不足进行评价。但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评价时应以表扬激励为主, 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多用“规劝”或“建议”的方式, 让学生更愿意、乐意接受。如对上课经常走神的同学经常这样提醒他:“要是你上课时的注意力, 再集中些, 那就更好了。”对那些成绩优异, 心地善良的同学经常称他们“小天使, 你真行。”对那些感悟能力强, 朗读好的同学经常说:“让‘小百灵’们带领大家一唱一和共谱美好乐章。”用期许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进行评价。避免对学生有着千人一面的评价。

三、课堂上,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一条欢乐的小溪, 一曲动听的歌声。课堂上我总是做到平等的呵护每一个学生。我常常关注王小丫的《开心词典》、李咏的《幸运52》等娱乐节目, 这些节目内容生动, 形式多样, 主持人充满着睿智与灵气。完全没有说教的面孔, 有的是零距离的互动。虽然课堂上不同于娱乐节目, 但课堂应该是孩子们的天堂, 怎样让孩子们走进天堂呢?我在课堂上大胆的借鉴了以上节目的风格, 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营造浓浓的平等、民主、竞争的氛围。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 开展“会学习的孩子”竞赛活动, 每月评一次, 评比的内容涵盖了孩子们整个学习过程。包括作业、发言、纪律、背诵……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在量化中。每个组选一个组长, 组长对学生不同级别表现给予不同评判。按从高到低分别用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等符号给予不同奖励。每月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和获得五星的同学被评为“会学习的孩子”并通知其家长, 家长可以满足这些孩子一个个的心愿, 自从采取了这种比赛后孩子们学习的劲更足了。谁都不甘示弱, 谁都想成为“会学习的孩子”。因此, 这种合作学习使班级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一些同学为了自己在课堂上更好地表现自我, 有的主动要求家长买课外书看, 丰富课外知识;有的主动回家复习和预习课文:也有的主动搜集与上课有关的资料。

四、在课后, 引导孩子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 进一步吸引孩子学习语文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在语文的学习中要从小引导孩子在课外深化语文的学习、丰富他们的学识。因此, 在学习中我搜集了很多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优美的儿歌、句子、古诗、谜语等并根据课文中每组专题进行分类, 在课后进行读、背训练, 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让他们从小感受语言美, 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部分时, 我总是在课后编一些与拼音字母有关儿歌让学生课后读背, 有:像6字b、b、b, 反6d、d、d;像9字q、q、q, 反9p、p、p等等, 这些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 通俗易记, 既让学生课堂的学习得到了巩固, 培养了孩子们从小学习语文的兴趣, 更吸引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乐趣。

总之, 通过以上形式丰富教学, 有效地吸引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上无穷的魅力也会因我和学生的精彩而更加生辉, 语文课上智慧的灵光将响彻我们的心灵!

摘要:我渴望做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 希望用我闪亮的眸子, 青春的容颜, 满身的热血去感染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做个有个性的老师, 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3.一年级语文插图的应用 篇三

一、化难为易,帮助理解

教材的编者(尤其是插图作者)花费大量精力,给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每一课都配备了插图,是为了帮助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读懂课文、理解文本。那么,教师们就不要辜负插图作者的一番“美意”,好好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化难为易,加深理解。

如一年级上册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讲的是一群小动物在雪地上踩出了各种各样的脚印,像一幅幅漂亮的画。如果没有插图,光看课文,有些学生可能不知道“枫叶”、“竹叶”、“月牙”等是什么样的?学生对“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很难一下理解。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阻碍时,我就让插图及时登场,把知识的坡度放缓,学生通过看图,就一目了然了。立刻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免去了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并且效果立竿见影。

二、唤醒情感,陶冶情操

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宝库,而对于美的体悟需要一定的载体,除文字外,对插图的恰当使用,有助于生成体验。观察插图要善于把好情感的“脉”,唤醒儿童冬眠的情感,获得美的熏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了“落脚点”。

下册的《夏夜多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美在夏夜的景色,更美在夜色下的爱心。“心灵的美”儿童很难体悟。怎么办呢?我是这样利用插图突破难点的:①先让学生观察两幅插图,问美在哪里?孩子们说到荷叶、荷花(睡莲)、绿树、花坛里的花等景物美极了。我肯定:确实很美。②继续引导:漂亮的荷花边上有只小蚂蚁,他们好像在说话呢!说什么呢?咱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引入课文美美地读。③读完最后一句“啊,多美的夏夜啊!”后,要抓住情感的“牛鼻子”,找准切入“点”。我说:老师突然有一个新发现,图片好像比刚才“更美”了,你们仔细看看插图,是不是?特别是睡莲。学生有点没明白,我知道这时候孩子们的思维线路还未被接通,就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进一步撞击情感,我又说: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睡莲不是在和小蚂蚁聊天,她在……有几个孩子恍然大悟:她在帮助小蚂蚁。我更进一步催化情感,趁机小结:是啊,睡莲不光外表长得漂亮,她还帮助别人,她的……没等我说完,更多的小朋友立刻喊起来:她很善良;她的心灵很美。④我又顺藤摸瓜,扩大成果:请大家仔细看图,只有她的心灵很美吗?所有的小朋友的情感闸门一下子都被撞开了,情感的波涛倾泻而出:不是,图上还有小蜻蜓、萤火虫,他们都在帮助小蚂蚁。他们的心灵都很美。是啊,插图让爱的花儿悄悄地绽放在孩子们的心田,吐露芬芳。⑤夏夜的景色很美,夏夜里助人为乐的精神最感人、最美!

三、用心观察,明察秋毫

引导学生要做学习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插图。逐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文字没有注音,课文的篇幅又长,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看课文,小朋友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一重点费时费力,我适时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插图,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子?后来呢?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发现小蝌蚪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外形特点,特别是“腿”和“尾巴”的变化,是一步步慢慢地变成青蛙的。根据儿童的观察结果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通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插图,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孩子掌握文本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轻而易举地突破本文重点。没有教师繁复的讲解,也无须小朋友费力想,观察插图,一目了然,课文马上变得浅显易懂。而正确地指导儿童认真观察插图,不仅仅是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更是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

四、激活想象,勇于创新

课文中的插图是静态、无声的,有时甚至点到即止,让孩子用想象补白添精彩。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就能“激活”插图上的人物、景观,让插图上的东西都栩栩如生,生机勃勃。

第二册157页的《捞皮球》这个看图说话训练,第一、二幅图是说小猴子在玩皮球时,皮球掉进了水里。第四幅图是说小猴子们捞上皮球后继续玩皮球。到底皮球是怎样捞上来的呢?第三幅图的空白,就激起了学生想的火花。在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尽管有的办法不是最好的,但是由此引发的创造性话题却是值得肯定的。

4.语文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教案 篇四

教材简析: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教师通过观察、说话、观赏、演练等方法,让同学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一起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同学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

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身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导入: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同学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指导同学依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3、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感情。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说:“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放学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找小朋友进行演练。)

(四)教儿歌。

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俺笑。

背上俺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2,引入激趣。

出示图片2,教师引导: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你认知这些字吗?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1、观察图;2:请你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

B、小朋友听得很专心。

C、桌上的学习用品只有铅笔盒。

D、一个小朋友正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下面。

3、培养学习习惯。

(1)、提出要求。

(2)、教师示范。

(3)、同学演练,教师检查、指导。

(三)、教学儿歌。

上课了

丁零零,上课了,

快进教室来坐好。

学习用品放整齐,

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

提出问题多动脑。

回答问题声音响,

大家夸俺学习好。

5.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五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计划拟定人:杨秀敏

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一共有13个孩子,活泼可爱,勤奋好学。刚入学无论对什么事物都感到新鲜,总是问个不停,学生少辅导相对来说就比较轻松。我力争让每个孩子拼音过关,认识400个汉字,会写100个生字。

二、具体教学工作

1、打好汉语拼音知识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要求学生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这么大的学习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长此以往,学生将对拼读、识字产生厌恶,后果不堪设想。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学儿歌、顺口溜、“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要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所谓“字如其人”,看字就能看出一个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批改作业等方面给学生作一个很好的示范。”

3、培养学生的朗读。

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

赛,小组读、男女读、指名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能引发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4、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班级里,孩子的智力和接受能力都各不同,面对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性,我努力抓好后进生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耐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同时,与家长经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巩固率。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第二课 《自选商场》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力。

第19克《雪孩子》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20课《小熊住山洞》可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也知道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会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下学期我将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关注,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再下工夫,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

6.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六

1、正确书写“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识字和写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猴子、兔子、公鸡、牛、马、鱼”等动物的图片,将动物尾巴剪下来,制成活动贴图。

2、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游戏;看口型猜字。

二、品读课文。

1、读课文,给动物发奖牌。

(当颁奖嘉宾)

2、指导读好1、2两节。

(1)、出示问句,自读。

(交流、指导、再读,注意疑问句和陈述句语调的区别。)

(2)、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读好1、2节。

3、自主朗读3、4两节。

(交流、评议、指导、再读)

5、师生串读。

6、小组合作,加上动作,创造性朗读课文。

交流汇报。

7、诵读全文。

三、拓展

1、出示“狗、马、燕子、蝎子、老鼠、鳄鱼”等动物图片。

2、生观察其尾巴特点,仿照课文问答形式进行说话训练。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车、云、公、”3个生字,找出它们的共同笔画撇折。

2、指导书写“车”。

(1)、数清笔画,老师范写,学生边看边书空。

(2)、描红并书写一个。

同桌互评。

再次书写。

7.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七

一、有效地结合看图和阅读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明显胜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语言文字,他们更喜欢观察图片,并且,学生更容易理解图片的内容。为了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利用图片形象功能,有效地统一看图练习和阅读教学,从而实现形象化的阅读教学过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一些插图,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描绘的主要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探讨图片的一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教师在教学《春天的手》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以使学生大致描绘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由于图片非常形象,因此,学生可以大致描绘出春天的一些景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如此有助于学生把图片的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从而推动学生迅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二、营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并非一种负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性,适当地营造教学情境,借助各种方式使学生融入文章表达的情境,也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当然,引导学生“入境”存在非常多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进而迅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使学生争着朗读、乐于朗读、愿意朗读,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也可以让学生配画外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活动等。可以说,入境入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在朗读教学《老树的故事》这一篇童话故事时,由于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因此,务必要求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多次营造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演示老树以及有关的事物,以使学生进行更加丰富的想象。总之,借助教师营造的朗读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并且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有效地统一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维活动

阅读互动并非只是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而是应当与语言文字进行必要的互动,深入思索课文的内容。阅读活动常常与思考行为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逐步地探究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而收获大量的语文知识。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知识,设置各种训练思维的活动,从而有效地统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丁丁和牵牛花》时,可以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和思考之后再教授课文的知识,并非要求学生在自身的教授过程中阅读课文。换言之,以学生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丁丁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让奶奶看到牵牛花的?”这样,学生在阅读后,能够互相探讨,积极发言,有利于教学气氛的活跃,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以这种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有效地统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阅读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升其阅读水平非常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急躁,应当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通过多姿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以阅读为乐。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摘要: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形势下,语文课程的地位也在提高,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因此搞好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这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阐述了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业建.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张菊香.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8.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八

明确认字任务

一年级教师的工作量大,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一年级的课业负担也非常重。如:一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就第二学期而言,要求学生认会500个汉字,写会250个汉字,800个汉字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难道容易吗?虽说二类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但是怎样才能记牢这些面孔各异的汉字呢?恐怕还是要写才能记住吧?所以一节课40分钟要认会写会十几个字,任务是很繁重的。再加上8个识字,8个语文园地,34篇课文,要在一学期四个多月一百多天(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是一种挑战。我常想,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地接受这些汉字而不觉得枯燥呢?如何让他们尽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灵魂?首先要从挖掘教材做起,利用教材吸引他们,把他们引进一个有声有色,有泪有笑的情感世界。

形象生动的认字方式

开学初,走进教室,我拥抱每个孩子,第二节课,孩子们不再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们已经对我有了亲近感,我告诉孩子们我的喜怒哀乐,要他们也能说出心里话,我帮他们解决,有了这份亲密的师生关系,我的课堂一定会吸引他们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这些故事呀,是由一个个字宝宝‘手拉手讲出来的,他们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还有感情,你们相信吗?”孩子们眼神流露出好奇。我说:“你们听到‘小雨沙沙和‘瓜果飘香这两个词有什么感受没有呢?”学生纷纷举手:“我好像听到了下雨的声音”,“我好像感受到下雨的清凉。”“我想尝尝雨水甜甜的味道”,“我看到好多果树”,“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多好啊,这就说明我们中国的汉字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字宝宝,看到他,你就好像能听到声音,看到颜色,闻到气味!他们各有各的家族和名字,你要认准他,记住它,他才会领着你走进知识的大门,你们喜欢上他们了吗?”就这样,我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汉字是有趣的,我常常带领他们一边认字一边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孩子们能根据字的偏旁部首记住很多字,不再混淆形近字,同音字。

我在课余还编了许多字谜,在游戏中识字。容易写错的字,把它们编成一句话,一边说一边写,比如,许多孩子容易把“春”下面的“日”写成“目”,我叫他们记住这句话,“三人同日去春游”,他们边说边写,就不会写错“春”这个字了。有的字蕴含着一些道理,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懂得道理,他们会记得比较牢固。比如,我教值得的“值”,我说“直”字加单人旁,就说明做人要正直才是值得人们去称赞。有一次,一个同学问“臭”字怎么写,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自”,又在下面写了一个“大”,我说你们把这俩字组成一个词叫什么?孩子说是“自大”,我说自大是什么意思,自大的人会怎么样呢?孩子們说:自大的人让人讨厌。我又在“大”上加一点,说“这就是‘臭字”,你明白这个字的含义了吗?孩子们知道做人一点也不能自高自大,不然就“臭”了,没人喜欢了。只要多钻研,每个字都能让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我再谈一谈阅读教学。课堂上常常是“乱哄哄”,孩子们不是静静地坐着听课,而是“动”的,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会给自己做好不同的头饰戴进课堂,让孩子们先根据我的头饰来编一段故事,训练他们的表达和想像能力,然后,我再把课文内容边表演边朗诵,孩子们模仿能力很强,他们能准确地模仿老师的发音,语气和动作表情很快把课文读下来,有的甚至都能背诵下来,阅读教学变得轻松了。掌握了老师教学的特点,孩子们也会在课下让家长做好头饰的,所以,语文课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有一次,要学习《棉花姑娘》一文,我戴着棉花头饰走进课堂,看到教室有“蚜虫”、有“青蛙”、有“啄木鸟”、还有“七星瓢虫”,我说:“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有许多小蚜虫。”只见那些小“蚜虫”在“棉花姑娘”身上蠕动,“棉花姑娘”很痛苦,然后,“棉花姑娘”请“蚜虫,青蛙和啄木鸟”帮忙捉牙虫,他们都因为帮不了“棉花姑娘”而惋惜。看到孩子们投入的表演,真诚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里装满了善良,这样的课堂“乱”得值。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真情投入,是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标准。真情投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抑一扬,眉目之间,语调之中,包含着的爱憎,喜恶,褒贬之情。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发掘语文教科书中的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等。要渲染这些美,表现这些美,主要是教师的语言艺术,要声情并茂的去感染学生,做好示范。让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接受教育的场所。而这些,更能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9.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九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下册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材内容具有时代特点,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蕴含着热爱祖国、热爱首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主自立、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思想情感因素。例如上册,《我多想去看看)是一首小诗,通过一个山区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表达了山区孩子对北京的向往,对首都的爱。这首诗读起来很亲切,学生们读了,会在内心油然产生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庄严的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自然而然地在情感上受到爱首都的感染。

《自己去吧》一课,小鸭要游泳,妈妈让它自己去游。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要妈妈带它去山那边看看,妈妈让它自己去,小鹰学会了飞翔。孩子们读了这故事会领悟到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自己做,就能学到本领。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性格。

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如第三单元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要爱她。共4篇课文:《两只鸟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它们有的是纪实文章,有的是童话故事,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到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自己应该负起保护环境的义务。又如第六单元我们是新时代的儿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共4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画家乡》、《快乐的节日》,学生读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同时也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得来是无数革命前辈、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下册八个单元八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在学生的思想、情感方面起到深刻的感染、熏陶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的又一特点就是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如上册汉语拼音第一课aoe,第二课iuǖ 创设了情景图。一幅情景图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必然会发aoe或iu的音。这样,把抽象的拼音字母与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有趣易学不枯燥、不单调。在汉语拼音教材中又编进了70个常见字和一首首儿歌,并配有一幅幅情景交融的插图。字、词、句子是学生生活经验中常用的,插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字词句的编排从字到词,到词组,到简单的句子,到内容较丰富的句子,循序渐进。这样的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活泼,但没有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读拼音、识字、看插图、讲故事、读词语、读儿歌。既学了汉语拼音,又认了字,读了词语、句子和儿歌。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开始学语文,就感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从而爱语文,爱学语文。教材真是发挥了多功能的作用。又如下册第二单元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有4 篇课文:《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课文内容都是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写得极富童趣。一颗颗美好的爱心,一份份真挚的亲情跃然纸上。学生读这些课文,他们的心情会和课文中人物的心情融为一体,从而孕育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如第八单元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共5篇课文:《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兰兰过桥》、《火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些课文有的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有的描述了人们的创造发明,学生读了这些课文会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的进步不断有新的创造,造福人类。从而引导学生从小热爱科学,从小就有到自然中去摸索,去发现,去创造的兴趣。《乌鸦喝水》一文后有道思考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兰兰过桥》一文后的思考题: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分头想一想,然后把它画下来吧!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引导学生去想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此外,课文后的练习和《语文园地》的提示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练习要求和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课文后的练习和语文园地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和少而精的改革精神。练习设计和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崭新的面貌,采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

下册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创新离不开积累,学生的创新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靠积累。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日积月累弓!导学生通过读、背、写等实践活动积累词语,句子、诗歌、短文等精彩的语言材料。口语交际、展示台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教材还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都有较扎实的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资源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学习资源,内容是十分宽广、丰富的。语文教学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语文教学的形式不仅仅是读书、答问,在课堂上应当充盈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开辟教室以外的语文教学、教育的渠道。实验教科书中重视了对丰富的教学形式,拓宽教学途径的引导。重视对综合性学习的课题开发和实施的指导。如展示台的识字加油站和识字擂台里有:我认识班上所有同学的名字,你呢?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我读给大家听。我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还收集了一些食品商标呢!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识很多字呢!我很喜欢读课外书,在书上认了许多字,咱们交流一下,好吗?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外、教室外、社会上,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大量实践,不断扩大识字量,不断提高识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下册《识字1》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来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柳树醒了》一文后有道题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识字4》有两道题我要仔细看看蚂蚁是怎么生活的,我还想多了解一些小动物呢!这些练习题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教材内容引向大自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从而为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地学习打下了基础。

10.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十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导处、政教处的安排下,本人已经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本人一贯对教学工作从不怠慢,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地完成了本期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学教学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本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总的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导处、政教处的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坚持以学生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入手,以逐步实现由学生学会向会学的质的转变。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培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为学生将来接受中等教育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储备。

二、在政治思想方面

1、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优争先党性教育活动之中,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并以此武装自己的头脑,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通过学习,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做创优争优活动的忠实实践 1

者。

3、通过学习,已清醒的认识到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要将创优争先活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以学习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素质。

三、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努力钻研教材,树立新理念,学习新教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2、备好课、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堂教学的导学案,辅导好学生,为完成合格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狠抓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此,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体系,以及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研究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层次结构,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教育措施。

其次、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教辅等深

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以及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探究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导学案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再次、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教育,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

小结、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工作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风筝》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最后、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完善自己。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我不断的学习为自己充电。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接受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多学习、常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尚显得不够成熟。缺乏“运筹帏幄”“决胜千里”的总体调控能力,主要是因为本人知识老化、反应迟钝,这一点还须向各位年轻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能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绝大部分的中下生连正常的课内阅读都消化不了,更不用说课外阅读了。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测试,如何提高学生(尤其是中下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将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优等生学生综合素质高,较容易出效果,而中下生的提高问题则亟待解决。

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设想和提高措施

1、多向名师学习,多向有经验教师学习,学习他上课的技巧,学习他辅导学生的方法,同时学习他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

2、继续学习报刊杂志中介绍最新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优秀的文章,不断更新知识层次结构,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的需要。

3、继续摸索、实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更好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全面的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一名不负时代所望的人民教师。

11.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说话训练 篇十一

如何才能加强说话训练呢?

一、培养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

二、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方法

语文第一册分为汉语拼音、认一认、识字、练习、课文五个部分。

(一)“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入学后,学生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在拼音教学中可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 楼梯;tí——提 提醒;tǐ——体 体育;tì——剃 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既巩固了拼音,又活跃了课堂。

(二)“认一认、识字”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认一认”时,我把五位学生请到讲台上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最后出示“前、后、左、右”进行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三)“练习”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在练习中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笫一册练习中的“口语交际”——看书上四幅图,引导学生动脑筋说图意,让同学之间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你应提醒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学生们知道交通常识,引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请学生做一下评价,看谁讲的最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交际。

(四)“课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运用插图,是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如教《我叫“神舟号”》,在学生口述图意后,再让他们认真读课文,弄清“神舟号是怎么认识嫦娥姐姐的?嫦娥姐姐为什么想回家?”等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话。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和逻辑性。

我想,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反复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12.为一年级语文课堂插上放飞的翅膀 篇十二

一、让“学习”变成“游戏”,对接儿童的学习经验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单一”是他们最为惧怕的上课模式。在刚上小学的时候,初接触课堂的新鲜感也许还能让他们在上课的时候老老实实地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黑板上的字母和音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对学校生活开始越来越熟悉,日复一日的简单课堂教学往往让生性好动的孩子无法忍受,教师上课时需要反复地提醒孩子注意听课,不仅自己感到很累,而且强硬的方式往往让孩子在生硬的课堂中渐渐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时间是跟着老师努力地抓住知识重点呢?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情境教学以“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为特点,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教学情境中乐知、善知。教师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意境,让学生在任意驰骋中驶向知识与能力的彼岸。

例如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我就曾经体验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声母b p m f拼读教学的过程中,我立足于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拼读发音方法,将拼读训练作为课堂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出示声母b和韵母a的卡片,讲解音节拼读的方法,即声母轻韵母快,两音相连猛一碰。随后开火车让孩子进行拼读,对发音不标准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当整个班级的孩子基本掌握拼读发音方法后,根据书上的拼读组合出示声母b p与韵母a o, m与i a, f与韵母u a的拼读,经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后就进入带调读拼读。在进行带调拼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简笔画的形式自然地引出要教学的拼读内容,如:“秋天到了,天空中飞来了一群大雁(随手画出八只大雁),数一数有几只?”学生数数之后得出了“八只”的答案,随后拼出“ba”这个音节,之后随即进行其他三声的教学。“八只大雁飞呀飞看到了一片%%%%%%? (画出一片山坡) ”学生自然说出山“坡”两个字,此刻及时进行“po”的拼读练习,随后出示其余三声进行开火车等形式的练读。一切虽显得很顺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只有在教师画出简笔画时才会兴致盎然,在其余时间练读时都显得兴趣缺缺,并且无法完全静下心来听其他孩子的拼读,以致许多孩子在自己拼读时会犯别的孩子已经犯过的错误,课堂效率并不是很高。经过思考之后我发现,孩子对形象的、自己所熟悉的和富有故事性的事物兴趣浓厚,而那些直接的、枯燥的拼读对于他们来说很难有吸引力。考虑到这些之后,我试着改变教学活动设计。

又如在教学复韵母“un vn”的拼读过程中,我努力想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孩子的课堂注意力,让孩子全情参与,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益、让孩子牢固掌握本课内容的目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我就设置了一个悬念以吸引学生注意并且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今天老师请了一位神秘嘉宾来我们的教室,只有专心听讲,答对问题,她才会出来跟我们小朋友见面呢!”随后复习复韵母un vn的拼读,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努力回答教师的复习性问题,在进行复习之后,教师自然“请出”神秘嘉宾———学生最为喜欢的卡通人物———美羊羊。在学生兴奋的情绪中,教师进行教学组织“今天,美羊羊要带我们大家一起出去玩呢!去哪儿呢?就去这!(出示音节you le yuan)”学生主动进行拼读。随后教师采用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推进教学。“游乐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呢?美羊羊第一个要带大家去的就是mo tian lun(摩天轮)!玩完了摩天轮,接下来我们一起坐坐guo shan che(过山车)!玩了这么一大圈啊,善解人意的美羊羊想到大家可能肚子饿了,那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一走进小吃店啊,就走过来了一位热情的fu wu yuan(服务员),问问我们要吃点什么呢?xiao hun tun(小馄饨)怎么样?吃饱了我们继续玩吧!呀!天上怎么飘来了一片wu yun(乌云),看来是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跟美羊羊说声再见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进行拼读练习,在不留痕迹中快乐练习。学生在故事中主动拼读,快乐识记。在随后的课文练读巩固过程中,学生认真参与,期待着自己优秀的表现能让神秘嘉宾再次光临,对教师的下一节课有了强烈的期待感,课堂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让“个体”融入“群体”,利用儿童的“差异资源”

创设具有丰富创生性的情境,利用更加开放的问题让更多的孩子进入课堂,做到人人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各自资源呈现的基础上学习合作与对话、收集与整合他人资源的意识与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同伴之间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一年级孩子的向师性又决定了他们对于教师对优秀学生的表扬充满了向往,教师有意识的一句表扬会让孩子明确努力的方向。群体目标一旦确立,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就会使得小组的成员共同努力,原本在听课效率上有所欠缺的孩子在小组中其他孩子的督促与帮助下也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得到他人的指导、帮助,分享他人的成绩和来自同伴的积极影响。同时小组间的合作还有利于孩子建立同伴之间的充分信任,降低个人在学习中的因错误而导致的挫败感,让所有的孩子都全情投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孩子更会努力地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学习其发言方式、思维方式。而努力获得老师表扬的心理使得小组间展开良性的竞争,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也会促使一年级的学生集中上课的注意力,努力捕捉老师的问题要点,提高发言的质量。

在实践中,教师也感受到发挥孩子的示范作用、评价作用往往比老师单一地进行评价与教学更有效用。当学生发现自己可以以一位课堂老师的角色出现时,强烈的荣誉感、成就感与责任感会使得孩子更加专注地去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在关注他人的同时无意地也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

三、让“个体”融入“群体”,提高儿童的“基本学力”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提高孩子的“基本学力”,让孩子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是让孩子展现生命可能的最重要的奠基仪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好的听课习惯。好的听课习惯涵盖的范围十分宽泛,如何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合作,如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进行课堂问题的思考并进行有效的发言等均属于听课习惯的范畴。当孩子游离在课堂之外,脱离在整个班级群体之外的时候,孩子仅仅表现为一个单一、静止的生命体,无法在交往中获得生命的丰富。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一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关注点往往只是集中在自身,忽视他人发言的情况,教师设计了针对性的训练,并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是否会倾听、会合作上。朗读是一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孩子在感悟的过程中抒发感情在朗读中是一个以悟促读的常用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评价的一个重要契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并且将自己的理解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孩子针对朗读进行评价,并补充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朗读。在不断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丰富与提升,达到小组合作、以读促思、以思促读的目的。

13.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十三

1、声母儿歌

广播的b,泼水的P,双门m,拐棍f,马蹄d,伞把儿t,单门n

小棍赶猪1、l、l、9像9,蝌蚪的k,喝水的h,

I字拐弯就念j,气球的q,西瓜的x,板凳z,刺猬c,蚕吐{丝}s,

Zh,ch,sh,卷舌头,加椅子,一棵小苗r,r,r,树杈y,屋顶w

2、韵母儿歌

(1)aoeiuü

发a时,嘴张大,念o时,嘴变圆,小嘴一咧e,e,e。

衣服的i,乌鸦的u,u加两点就是ü

(2)ai,ei,ui

大姐a小弟i.,a,i并排aiaiai:

小哥哥,砍树桩,ei呦e,i呦eieiei

小姑娘,围围巾,uiuiui

(3)aoouiu

奥运环aoaoao,ao并排aoaoao;

小莲藕ououou,uo并排ououou;

小朋友,水中游,i,u并排iuiuiu。

(4)区分复韵母ieei和uiiu

i和e站一排,i站前,就读ie,e站前,就读ei;

u和i站一排,u站前,就读ui,i站前,就读iu

3、整体认读音节儿歌

小i的妈妈是大y,小i和y挨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yiyiyi;

小u的爸爸是大w,小u和w挨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wuwuwu;

小u有困难,大y来帮忙,组成整体认读音节yuyuyu;

4、声调儿歌

一生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5、标调儿歌

有a在,把帽戴,a不在,oe戴,要是iu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

6、u的去点儿歌

小ü见了jqx,摘下帽子敬个礼,小ü见了大y姐,擦掉眼泪笑嘻嘻。

7、音节拼读儿歌

(1)两拼音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2)三拼音节:轻声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

05

“半学习”状态需要“慢教育”心态

最近几年随着家长自身生存压力的增大,社会转型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导致家长对儿童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给孩子辅导学业时冲突时有发生,王强回顾孩子上小学一年来的变化,深有体会的说:“其实,这一年走下来,我觉得有些知识性的东西,时候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懂了,用不着在某一时间点上逼孩子完全弄懂。比如这学期学习认元、角、分,最开始学时总是弄混,费了很大劲儿教她,还是会出错,很生气。现在再看,她已经完全明白了,所以,有时过度逼孩子不值当。做好三个相信,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孩子,孩子会给你带来你想要的变化。”

一年级孩子是“半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孩子一半时间玩、一半时间学。孩子处于半游戏半学习的转变中,赵石屏建议,家长要用慢教育的心态去细微地引导孩子:“慢教育对一年级,即将要读一年级的家长特别重要,至少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到三年或者六年以后。一年级家长一定要淡定,就像马拉松长跑一样,裁判判输赢是坐在终点的,不是看起跑。是一个长跑,这个长跑中间的能力形成生长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要有慢教育的理念。”

关于辅导孩子学习这个话题,赵石屏主张,家长既然要辅导,就要照着学科教学,往专业性去靠,家长需要的是专业指导:

“学习不光要尊重老师孩子,而是尊重过程。在孩子学习对错的问题上,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严格讲他们真的没有错,他正常的情况就是应该不会,他就是要通过老师的教学学会的,他没有学会就是他稍微迟一点,这个真的不用批评。”

14.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天、只、儿、两、”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是一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孩子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诗画相配,内容生动,诗句优美,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的积累,很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设计理念

本课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诗歌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像世界,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朗读能力,通过他们的画笔展示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发挥想像,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晚饭后,睡觉前,你们喜欢干什么呢? 预设:喜欢看电视、看书„„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老师最喜欢站在院子里仰望星空了,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图片,想看吗?(出示夜空图片)

学生观看。

2、提问:谁来告诉大家看到夜空的图片后,最想说什么? 学生汇报。

(意图:诗情画意的开课,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果)

3、有一位老爷爷也非常喜欢夜空,他还写了首儿歌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读的课文《小小的船》。(出示课题)

4、谁来告诉大家你见过什么样的船? 预设:轮船、小木船、纸船„„

(意图: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船”字的教学,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

5、轮船、木船、纸船都是小小的船的船。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小小的船》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夜空: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预设: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这一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请教拼音朋友。

预设:练习读书。

②提问:谁能把课文一字不错的读给大家听? 预设: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

③课文有几句话?

预设:一人一句读课文。

(意图:这里让学生分句读课文,强化句的概念,于无为处见有为。)

④谁来告诉大家你认为谁读得最好,读出来停顿了?(学生汇报)谁的朗读最需要帮助?你想帮助谁读?(学生互相帮助)

3、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了,课文记住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来问你们来答。

①什么样的月儿什么样的船?(预设: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②小小的船儿怎么样?(预设:小小的船儿两头尖)③我在什么样的船里坐?(预设:我在小小的船里坐)④只看见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预设: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4、老师把同学们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板书: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请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预设:大大的、高高的、矮矮的、长长的„„

(意图:根据语言特色,让学生品赏好词佳句中,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丰富了词汇,锻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5、漂亮的小女孩、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空,多么美丽的意境啊。咱们也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老师看谁的表情最美。

预设: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永远都是阅读的主要形式,但是读不能无目的,无层次。上面学生的阅读,第一个层次是读准确,第二个层次是读出节奏和停顿,第三个环节是表情读,读出味道,第四个环节是在此基础上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6、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那句读给大家听,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意图: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认读生字。

1、同学们,生字宝宝在课文中我们都认识了,看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

预设:开火车读、齐读。

2、有几个生字宝宝可调皮了,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了你们还认识吗?

预设: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3、生字宝宝本领可大了,变成小星星,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

预设:开火车读。

(四)说话训练,填空。

五、布置作业:

1、儿歌欣赏。

2、拓展活动。

六、板书设计

6、小小的船

弯弯的小小的 闪闪的蓝蓝的

15.教育部一年级语文 篇十五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意义

1. 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课堂教学设计,还是评价方式的选择,一切都应遵循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的后续发展为本的理念。我校一年级有一部分学生入学时并非“零起点”,不少学生接受过类似幼小衔接的课程学习,认识不少字,学习过拼音。不过,要做到真正会认读还需要会辨析、会书写、会理解、会运用,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要教会他们读的方法、拼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教师转变观念,聚焦学生,立足评价,关注成长

过程性评价将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因此,在刚开始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教师们心中都有顾虑,原本早已习惯了的百分制现在变为了等第制,等第制能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吗?经过高老师的指点,我们明白,过程性评价将习惯、态度、知识、能力以及学生学习动力和自我发展等方面都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从而能更准确、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实,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知识中了解方法,从掌握方法中养成习惯,从习惯培养中渐渐形成能力,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会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过程性评价的落实

1. 制订基于课程标准的每一阶段总的评价要求

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入学准备期,第二个阶段为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第三个阶段为看拼音读课文识字。在入学准备期阶段,我们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使学生了解学校学习的常规和基本习惯。第二个阶段会正式实施评价表。根据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我们制订了每个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总的评价要求。每个阶段的总要求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写字和听说活动这些方面。此外,我们还制订出与这些知识点掌握相对应的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制订阶段总的学习要求时,我们特别关注各阶段前后知识的衔接。

2. 在单元教学中分步落实总要求

第二阶段分为三个单元,在这一阶段中拼音学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因此三个单元中都有拼音方面的评价内容。我们根据三个单元中拼音学习的不同内容,在制订评价要求时也各有侧重,如第一单元学生开始学习单韵母和声母,发音时口型到位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发音和拼读的准确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范读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口型,并用一些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度。由于有了教学方法指导,在评价表中我们就将“读拼音字母时口型正确”作为评价要求之一来列出,同时列出符合这一评价内容的三颗星的具体要求:第一颗星为站立端正,第二颗星为对着镜子练口型,第三颗星为读音准确。从三颗星的评价指标上可见前两颗星重在态度与习惯的评价,最后一颗星为知识与能力上的评价,这也给学生或家长传递一个信号:现阶段习惯与态度的养成更为重要。到了第二单元,学生将学完所有的声母,这意味着学生拼读音节的数量将增加,而要将音节拼对,看清并正确认读声母和韵母是关键,因此在第二单元评价表的设计中,我们将原先“读拼音字母时口型正确”调整为“正确拼读音节”,同时列出具体要求:第一颗星为正确认读音节中的声母、韵母,第二颗星为在拼读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第三颗星为拼读准确。这三条具体评价要求既是对学生进行拼读方法的指引,又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果说第一单元更注重单个字母发音时的口型,那么第二单元则侧重音节的拼读,因为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到了第三单元,学生已学完所有的韵母,至此,所有的拼音部件学生都已掌握。但是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是要求学生“正确拼读音节”,这个评价要求与第二单元相同,因为我们觉得拼读对学生来说是现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拼读上的习惯、态度以及能力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评价要求不宜变动。

在三个单元中,唯一没有变化的评价标准是:读完儿歌能用句子说说所理解的内容。我们认为规范表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所以三个单元中都有这样的评价,与它对应的三颗星评价要求是:句子完整、口齿清楚、意思清晰。

第二阶段中三个单元评价内容都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前提来制订的。清晰、一致的评价要求,可以使低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不需要太强调相互比较。通过评价表,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的情况,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3. 教师结合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记录

低年级的学习,是学校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各科学习的启蒙阶段。基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除了我们制订的《我的成长足迹》评价表外,教师也会结合每个单元的评价内容在课堂中及时记录,让学生在“慢步走”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迈小步,不停步,为学业的达标奠定扎实的基础。当然这“慢步走”不等于降低要求,而是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评价,教师细致观察,有效记录,分析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习惯、态度、知识、兴趣等,将原先在期末才知道的学生学习情况变为及时知晓,不仅教师及时知晓,学生及其家长也能及时知晓,这样教师、学生、家长就能作出适当调整,所以课堂中的及时评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效果

1. 学生良好习惯已初步养成

在第二阶段,我们就指读进行了重点训练,刚开始,有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指读方法,食指点在字的上面,这样就遮住了字,因此学生常出现读文时拖腔拉调或是读错字的情况。教师在发现后进行及时纠正,示范演示并注意观察,留心班中哪几个学生在指读上存在困难,然后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就会养成正确指读的好习惯。这一阶段刚开始教师特别强调看口型发音,课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看自己的发音口型,还让学生看同桌发音的口型;课间,学生会玩看口型猜拼音字母的游戏,甚至有些学生会对着校园中的镜子练口型。这些都说明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学习。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学生们的变化和进步也将促使教师们在基于课程标准的过程性评价中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与关注。

2. 得到家长大力配合

我们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过程性评价已有两个月了,从《我的成长足迹》评价表来看,绝大多数家长能如实填写,如实给学生正确评价,如学生站立不端正,家长就不给学生打勾,又如儿歌的大致内容说不清,家长就会让学生第二天来问教师,问清楚后学生回家再说,说对了家长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打勾,评价表真正起到了留下学习“足迹”的目的,它见证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份评价表还特别要求家长在一单元结束后对学生写一些寄语,原本要求家长结合单元评价内容就学生进步的方面来写寄语,但有些家长不仅写了学生的进步情况,还提出了殷切期望。有了家长的支持,家校就能形成合力,学生就能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3. 期中阶段活动初展风采

在期中阶段活动中,我们围绕“写字小能手”和“认字大王”这两个活动来展开。在活动前,我们印发了关于活动的评价要求,并告知学生活动的目的。整个活动中,学生们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在描红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平时描到一半就要教师提醒坐姿的学生在活动中显得格外认真。在读句时,由于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学生们在读句时遇到困难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也体现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可见,采用比赛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养成的好习惯。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剪纸活动计划下一篇:补充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