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2024-08-21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共10篇)

1.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篇一

成本领先战略

一、公司基础设施

苏宁致力降低管理成本,巨资引进国际ERP系统

2006年,苏宁联手国际IT巨头IBM、德国SAP公司,成功将SAP/ERP系统在苏宁近300家专卖店实施上线。据悉,SAP/ERP是位居全球第一的ERP管理软件,以管理集成度高、流程控制严密著称。世界500强企业中70%的企业采用该系统。德国SAP公司也被誉为“世界500强背后的管理大师”。苏宁电器是率先在国内家电行业中全面推行SAP/ERP的企业。SAP/ERP系统全面实施,彻底改变了苏宁原有的管理模式以及营运模式,让苏宁电器每年节省900万元。以库存商品为例,之前苏宁各地分公司的库存不能实现共享,导致供应商铺货分散,利润率越来越低。如今,苏宁成功实施SAP/ERP后,可以实现跨公司管理,某一区域的各分公司可共用一个仓库。深圳地区的库存率也可减少六至七成。

此外,新系统还能支持跨地区运营,实现在北京采购、上海结算、南京服务等一系列战略调整的设想。同时也能实现顾客信息分析,销售和配送实时反馈等多种功能。即依托苏宁SAP/ERP系统,B2B、B2C、OA、SOA、HR、BI、WMS、TMS、CRM、Call Center等信息应用系统,实现了“供应商、内部员工、消费者”三位一体“的全流程信息集中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

二、人力资源管理

苏宁骨干人才全部来源于自己培养。在苏宁的培训中心一楼,有一间模拟超市,其面积大约有一个7-11大小。很多门店的店长都曾经来这里接受过培训。由于零售业的实战性太强,国内的高等教育体系根本无法提供苏宁等零售巨头需要的专业化教育,苏宁只好自己办学校,自己写教材,将自己在市场一线积累多年的经验一点点消化,传承下去。每一年新招来大学生,都要先军训,先吃苦。入职时,张近东只要有时间都要亲自去讲话,传递企业的理念。因此除了技能技巧的培训,他们更为重要的是,“白纸一张”的大学生通过常年耳濡目染,吸收到了苏宁和张近东的价值观与文化,比如,做“事业经理人”,而不是“职业经理人”。所以通过这种集中而有效的培训项目,改善了员工的效率和效益,提高了忠诚度。

三、技术开发

科技苏宁,智慧苏宁

按照目前的计划,苏宁将逐步尝试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商业智能、各种通信工具以及加速上下游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方式等,为消费者提供比以往更细致的服务。而这些需要一系列庞大的技术架构支撑这一战略,一个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技术计划在悄悄进行中。任峻透露,从现在开始到2013年,苏宁将建立一万人的开发团队、在全国布局三个研发基地。2012年春节前,苏宁将在美国硅谷建立技术实验室,招募当地团队,以收集研究美国最前沿的技术。这一技术团队主要研究云计算以及商业智能两大技术热点。同时,苏宁还与各个领域中最尖端的解决方案商合作,IBM、SAP等公司将围绕苏宁,形成一个IT技术的生态圈,为苏宁战略提供各项技术支持。刚刚在前几天,苏宁与IBM正式缔结电子商务创新共同体,形成全球战略联盟。而与SAP的合作也正在推进之中,苏宁的IT生态圈正在形成。

苏宁新模式将进入纵深层次的发展阶段。苏宁将进一步提高效率的问题,提供更为成熟的服务。

四、采购

没有连锁之前,如果制造业厂商要打开全国市场的话,它必须在各个省建立省级分公司,在各个省的各个市建立市级分公司,然后通过各个市级分公司的销售人员和当期的家电卖场、百货商场进行谈判,才能进入全国各地的市场。试想全国有280多个地级市,一个市级分公司假设只有2个人,这样全国市场就需要600个人,他们的办公费用、出差费用、工资需要多少钱?而现在,出现了像国美苏宁这样的全国连锁,这些家电厂商只需要来到南京去和苏宁的总部采购人员谈好,他们的产品就可以进入到苏宁连锁店所在的全国各地。这样他们可以节约多少钱。这是连锁带来的在采购方面成本节约的好处。

此外,苏宁在经营过程中推出厂商合作新标准,产业升级带来的不仅是商家和消费者关系变化,还将带来厂商合作方式变化。从以往厂商博弈、重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为主转向共同挖掘客户价值的合作模式。厂商之间信息系统对接,通过数据反馈和研究,共同研究和开发具有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顾客产品需求,并提供给消费者更多增值服务,提升整个供应链经营品质。苏宁十分注重加强厂商合作,整合资源,坚持与国内外供应商探讨供应链整合,通过双方努力,在不同时期苏宁都与供应商合作共建了全新的供应链模式。这与国美对待厂商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苏宁与厂商保持这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使得苏宁在采购上

五、物流

苏宁物流升级,成本降低

在之前已成功投入运行了南京、北京、杭州三个大型现代化物流基地的基础上,苏宁电器2009年还将同步在沈阳、天津、北京、无锡、成都、重庆、徐州、苏州、上海等地开工9个物流基地,同时计划开发签约16个物流基地,逐步搭建起覆盖全国近千家门店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物流的建设确实是我们连锁发展的一个根本,是一个长远经济。”张近东表示。根据苏宁电器测算,一个区域物流基地的投入平均在2亿到3亿之间,“根据2009年的物流基地规划速度,10几家就是二三十亿。”

物流的建设不是简单成本降低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支撑苏宁连锁发展的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保障。苏宁电器方面预计,目前的物流费用能随着区域基地的建设下降4成以上。苏宁易购共享这个物流,使其节约了很大一笔成本。

六、服务

苏宁3C+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就是“家”,“3C+”就是“3C之家”,是一个完全以“顾客为中心”的3C经营模式;“+”就是“加”,就是在原先的3C经营模式上体现出“人才更专业、产品更丰富、环境更舒适、系统更先进、服务更全面、价格更实惠”六大创新;“+”还是佳,永远追求更好。“3C+”有六大特征:首创全自营的团队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数字生活解决方案;产品出样以“品类+品牌”相结合为原则,对品牌稳定产品更新速度慢的传统家电保持品牌出样,体现品牌尊贵感和品质度。对品牌敏感度低、产品生命周期短、功能变化快的消费电子产品则采取品类出样的方式,便于消费者比对和选择;丰富产品线,全面引入3C电器配件关联性产品,提供一站式及敞开式体验购物;结合国际先进设计理念,注重人性化购物细节,让“顾客更舒服一点”。

此外,2005年苏宁电器计划用2年时间,将配送、安装、维修等由厂家做的售后服务,全部揽过来由卖场承担。为此,苏宁已计划实行5315工程,即在全国建设500个服务网点、30个客服中心、15个物流基地。这些举措,确保苏宁的服务绝对是专业的,有效而准确的产品及其安装,减少了再次光顾的频率和困难程度,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

七、运营

苏宁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规模经济。因为规模经济效益使得在采购、品牌、促销和店面成本等等方面的费用降低,从而降低了成本。

以店面成本为例。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苏宁的租赁费一直比国美低。这是因为全国的品牌效应和家电连锁店的溢出效应必然有利于企业拿到更加有利的租金条件。而标准化的管理、装修和布局设计则有利于降低连锁店的开店成本。

二:差异化战略

公司基础设施:围绕市场需求,按照专业化、标准化的原则,苏宁电器将电器连锁店面划分为旗舰店、社区店、专业 店、专门店4大类、18种形态,旗舰店已发展到第七代。苏宁电器采取“租、建、购、并”四位一体、同步开发的模式,保持稳健、快速的发展态势,每年新开200家连锁店,同时不断加大自建旗舰店的开发,以店面标准化为基础,通过自建开发、订单委托开发等方式,在全国数十个一、二级市场推进自建旗舰店开发。预计到2020年,网络规模将突破3000家,销售规模突破3500亿元。

苏宁在门店经营,规模扩张速度和效率,盈利能力,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状况上都超越了竞争对手国美。

人力资源管理:在团队共同价值方面,苏宁就略胜一筹了。苏宁电器的人才观中明确指出“团队第一”,个人再优秀也不能脱离团队。据调查,国美虽然也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工作,但它还没有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还没有被多数人认可。

苏宁的组织结构是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来划分部门的,公司分为行政部、信息部、人力资源部等。公司采取职能层战略来支持事业层战略,使之得到更好的实施。

国美对新招员工只进行一到三个月的培训,企业文化并不浓,导致了一系列的跳槽事件。

苏宁把人才培养计划按照项目来做,并成立了人才培养专项组。苏宁近几年陆续实施了1200梯队、总经理梯队、采购经理梯队、店长梯队、督导梯队、销售突击队、蓝领工程等10多项人才梯队计划。以“1200工程”员工为例,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司经历为期1-全球品牌网-5天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后,经历四大终端1到2个月的轮岗培训,再到部门岗位任职累积6~12个月,考核合格者可晋升为主管,在1到2年内干出优秀业绩者可晋升为部长,成为子公司部门负责人。

苏宁还在各部门设立总监办公室,派“1200工程”员工给高管人员当秘书,在高管人员的言传身教中迅速培养连锁经营管理综合素养、熟悉各种业务流程以及提升工作技巧。按照苏宁人内部的说法,“一个大学本科生,如果进苏宁两年还没当上部长,就只能算是个庸才”。

苏宁秉持这样的人才观:“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 在苏宁,“人品优先”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指勤奋、诚实、正直等个人品质,这一点毋庸质疑,如果缺乏这些基本品质,这个人肯定是不能用的。其次是职业素养,也就是强调要有责任心、公私分明和敬业精神。第三方面是文化融入问题,也就是要考虑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能和苏宁相融合,这就像男女谈恋爱,最终要考虑的是能否相互适合;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判定某人不能融入,苏宁就坚决不用。否则,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对于苏宁的“能力适度”,外界不免会有疑问,如“苏宁是不是不用能人”。其实,“能力适度”并不是“能力适中”,更不是不重能力。在苏宁,能力是相对于岗位而言的,将一个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价值和潜能,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员工也会干得非常开心。

技术开发:苏宁推出“3C+”模型,主动与厂商共同研发个性化产品,提供整个供应链的经营品质。而且还与一些厂商之间实现了从订单、发货、入库和销售汇总等数据的及时传递与交流。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有别于别的电器销售商,以此来创造价格升值,创造新的在位优势。同厂商合作研发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企业跟供应商的关系,成为更好的合作伙伴。

采购:国美与很多供应商的关系都不好。在他与格力发生矛盾后苏宁立即展开空调促销。与苏宁相比国美在对待供应商的态度方面有些强硬。不允许厂商悬挂自己的横幅,促销员说欢迎词时不允许带自己厂商的名字。强控卖场使得双方关系紧张。进入苏宁,厂商在此受到的限制就比较少了,大大小小的厂家横幅满目皆是。苏宁的这种温和对待供应商的态度更像是采用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卖场与供应商之间为达到共同盈利而相互合作保持良好关系。

苏宁电器坚持市场导向、顾客核心,与全球近10000家知名家电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苏宁精心挑选供应商,苏宁的供应商有很多,但大部分供应商都是有名的厂家,像海信、创维、摩托罗拉、诺基亚、博西、联想、松下、长春、春兰等等。这与苏宁定位高端的策略是相适应的。

物流:物流是苏宁电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苏宁电器建立了区域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转配点三级物流网络,依托WMS、TMS等先进信息系统,实现了长途配送、短途调拨与零售配送到户一体化运作,平均配送半径80—300公里日最大配送能力17万台套,实现24小时送货到户。苏宁电器相继在杭州、北京、南京等地开发建设了现代化物流基地,上海、天津、沈阳、成都、长春、无锡、合肥、徐州等地物流基地建设也全面铺开。预计到2015年,完成全国60个物流基地的布局。通过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的运作,苏宁电器物流基地可支持50-200亿元的年商品销售规模,零售配送半径最大可达150公里,同时还承担、地区售后服务中心、地区呼叫中心、地区培训中心等功能。

运营:随着国美核心人物黄光裕的案情逐步深入和扩大,我们对国美未来的发展存在担忧。

为树立品牌形象,苏宁参加了许多公益性事业。其一年内捐赠善款1000万元。此外苏宁有一支强大的物流售后服务大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农民。苏宁还不断的吸收安置下岗工人,还因此被评为“06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

营销和销售:

专业连锁化道路

苏宁连锁布局的思路是纵横交错,联动发展。首先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南、华中、华北、西南、西北和华东七个地区。在各个地区划分一二三级市场,对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进入策略。在不同的城市开设新店,进行横向的扩张;在已有专卖店的阵地尽量扩张市场份额,进行纵向渗透;以城市包围农村,这样在全国形成一个连锁化的大网络。

直供与非直供相结合 苏宁电器在多年的连锁发展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化经营道路。目前在3C产品上有两种业务模式:直供与非直供,在最初的时候全部跟代理商、分销商来合作,走的是非直供的业务模式。目前,数码产品及电脑有近一半的品牌由厂家直供,其余的由代理商或者分销商来供货。厂家直供的这一部分产品,减少了中间商的费用,为跟IT专业卖场在价格上进行竞争提供了一个优势。

“专业自营”是苏宁电器售后服务的特点,目前,苏宁电器全国拥有1800多个售后网点、30家高端技术服务中心,15000名服务人员、500名高技能电器技师,提供安装、维修、保养等各项服务,服务品类涉及彩电、冰洗、小家电、通讯、IT五大品类、上百个品牌,拥有多项作业技术与国家发明专利,成为业内首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单位。客户服务方面,苏宁电器建立了业内首个以呼叫中心为平台、以CRM为管理目标的客户服务体系。2007年,苏宁电器率先建立了业内最大的南京呼叫中心——坐席数约1000人,拥有1000多条电话线路,全国日最大信息量10万条,实现了全国统一受理与回访,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365-365全天24小时真诚守候。

苏宁的促销有多种手段:

(1)家装知识普及

苏宁电器特设金牌家装顾问,联手系列装饰公司,把服务的外延不断扩大,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装修咨询服务。借此契机让消费者获得苏宁的产品信息,使潜在的顾客付诸行动,购买苏宁的家电。

(2)促销让利活动 家装电器节、春节及黄金周期间推出现金卡返还,套餐送礼、会员卡积分返券、以旧换新的活动。

(3)开通网上购物

苏宁开通了网上购物商城,既扩张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又方便了顾客,网上商城的商品种类丰富。且报出价格,还可以任你选择送货方式。

(4)利用名人来做广告,苏宁请了潘玮柏和孙俪来做广告。潘玮柏的阳光帅气很好体现了苏宁致力在全国推广“阳光服务”。而孙俪成熟美丽则体现了苏宁那沉稳而又不是女性温柔细腻的性格。

服务: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客户满意是苏宁服务的终极目标。苏宁电器立志服务品牌定位,连锁店、物流、售后、客服四大终端为顾客提供涵盖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的阳光服务。连锁店服务方面,苏宁电器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不断创新店面环境与布局,制定了系列店面服务原则,率先推出5S服务模式,会员专区、VIP导购实现一站式购物。根据顾客多样化需求,提供产品推荐、上门设计、延保承诺、家电顾问等服务。

2.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篇二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内部转移价格

传统成本法是把某一项成本分配标准 (如耗用工时) 当成了对所有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率, 当作业之间消耗比例相差很大时, 没有一种单位层次成本动因能够准确地分配所产生的间接成本。而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成本归集对象, 通过对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去, 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 归集作业成本到医疗服务上去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于医疗科室的一系列的辅助作业, 因此要准确计算其服务价格, 不能就成本论成本, 而要确认产生作业的成本动因, 计算作业对资源的消耗, 形成作业库, 再按产出物对作业的消耗计算服务价格。从而使产出物和投入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现就利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比较两种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内部价格核算是否存在差异。

一、资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数据由某三级乙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运营管理科、信息科等相关部门提供, 运营管理科提供人力成本、水电成本、房屋折旧和专用及一般设备折旧等相关成本, 信息科提供服务量等具体数据, 消毒供应中心提供各种卫生材料及其他相关信息。

2. 调查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法, 对全院2013年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别应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其进行内部价格核算。

3. 成本构成

(1) 直接成本。包括以下内容:一次性卫生材料:指消毒物品过程所消耗的医用材料, 主要包括一次性敷料 (棉球、无纺布、纱球、大纱等) 、医用单、3M胶带、高压内卡等;器械包内反复使用的物品包括:各种器械、容器等;可循环使用的包布。

(2) 间接成本。包括以下内容:人力成本, 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工人等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五险一金及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水电成本, 清洗器械所耗用水电费;房屋折旧, 消毒供应中心的房屋折旧费;设备折旧, 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所计算的消毒设备和其他一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低值易耗品, 即日常清洗费用、包装费用、灭菌费用、办公用品消耗等。

4. 成本核算及间接成本分摊

采用全成本核算方法, 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 直接成本包括消毒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消毒成本和一次性卫生材料成本;间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水电成本、房屋折旧、设备折旧以及科室分摊的其他费用等。间接成本分摊采用作业成本法 (ABC法) 和传统成本法两种方法。

二、间接费用的分摊

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分摊到各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水电成本、房屋折旧、专用及一般设备折旧等间接成本。根据2013年某三级乙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间接成本数据, 按两种成本法进行了分摊核算, 现就各手术室使用的典型器械包价格核算进行相互比较。

1. 传统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摊

传统成本法分摊方法有几种, 本次核算按使用工作量分摊间接费用, 详见表1。

2. 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摊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 将消毒供应中心分成9个作业成本库, 即下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保养及包装、灭菌、储存发放、下送, 确定成本动因, 建立作业成本库。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作业成本库相关资料计算出成本动因分配率等有关数据, 并根据成本动因分配率和工作量计算出应分配到各项作业的医疗服务价格, 手术室典型器械包计算过程略, 其计算结果见表2、表3。

3. 结论与讨论

用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结果, 成本差异最高9.65元, 最低0.94元, 见表4。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服务项目作业包括下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保养及包装、灭菌、储存发放、下送等, 流程很多, 利用两种方法统计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核算的价格相差很大。特别是对于人力及其他成本有明显差别。通过本次核算过程来看, 两种方法对一次性用品与可循环用品等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不同,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成本的核算上, 消毒供应中心的间接费用比重较高, 服务种类比较多, 传统成本法采用工作量方法, 工作量作为唯一的分配标准, 单纯的数量分配标准基础扭曲了成本核算信息, 无法体现真实的核算信息。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依据是作业动因, 采取各自不同的分配标准, 根据成本动因计算间接成本分配比例系数, 分配间接成本, 而直接成本可直接计入到各项目中, 最终计算出项目成本, 从而使成本的归属性大大提高, 所得出的成本信息也更为客观真实, 更有利于医院利用成本信息进行管理决策。

但是与传统成本法相比, 作业成本法分摊间接成本的工作量大, 对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要求也比较高。首先要理顺作业流程, 基础工作数据的收集必须符合实际, 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结合具体情况, 找出符合医院服务项目特点, 并能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费峰.医院成本分配与核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 .陈有孝, 亢泽峰, 褚以德.现代医院全成本核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篇三

(一)会计准则的规定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的确认可以划分为生产费用与非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如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非生产费用是指不应由生产费用负担的费用,如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不属于生产费用;其次,分为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生产费用与一定时期相联系,而于生产的产品无关;产品成本与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而与时期无关。第三,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生产费用应当计入产品成本,而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按照同期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二、新旧会计准则及税法的主要变化

(一)新旧税法对工资薪金支出扣除标准的不同规定

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原税则对内资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扣除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对外资企业实行据实扣除制度,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均。《实施条例》统一了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并对具体各项税前扣除的项目及标准予以了明确。按照《实施条例》,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新税法对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作出了统一规范,规定对企业发生的真实合理的成本费用支出予以税前据实扣除。。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发生变化

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固定资产磨损和损耗包括固定资产的实物损耗、自然损耗和无形损耗。新准则扩大了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旧准则规定,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具体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根据旧准则的这一规定,不用的机器设备是不提折旧的。但新准则规定,机器设备不管用或不用,均提折旧。此外,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寿命及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但新准则强调会计期末对固定资产的预期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重新估价,必要时可

予以调整。

三、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对成本费用核算的差异

(一)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准备的差异

第一,会计准则规定计提折旧的范围与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折旧范围有区别。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得扣除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包括: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4.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5.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6.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7.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因此,对于1、3、5款,属于会计上计提折旧但不允许所得税前扣除的项目。第二,对折旧计提方法的规定不同。《实施条例》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且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并规定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除出特殊情形外,不得随意变更。选择折旧方法上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差异

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不同规定可以分别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来比较。第一,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初始计量,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均在发生当期税前扣除。第二,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实施条例》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不少于10年的期限内摊销;会计上提取的减值准备在税法上是不承认的。

此外,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所称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三)其他资产的差异

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及研发费用的扣除标准有区别,税法和会计准则还对其他资产的计量有差异。第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对于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相应调整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而税法则对此通常不予以确认,只承认其原始入账成本。第二,投资性房地产。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准则规定可以采用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两种模式,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同;在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其计税基础的确定类似于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四)其他费用扣除标准的变化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成本、费用支出,均应在计算利润总额前扣除;而《实施条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费用的扣除有一定的比例和标准,超过该比例或标准的,不得扣除或延期至以后年度扣除。主要包括: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综上所述,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税法主要基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需要规范企业应纳税的项目和金额,而不能允许企业无限制的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准则基本按照企业日常的收入、支出计算企业收益和利润,而企业净利润又与所得税相关,因此为合理避税,需要根据税法对不同费用扣除标准的规定,调整费用支出类别,以节省税收,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4.材料成本差异与结转的处理方法 篇四

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购入时的材料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节约成本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总结起来就是:“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5.五金成本核算标准 篇五

单价={材料费+[加工费*(1+税17%)]}*[1+损耗费(4%)+管销费(5%)+利润(10%)] 一。材料费的计算:

总用料重量*材料价格-(总用料重量-产品净重)*废料回收价格 ⑴ 单重的计算:

① 圆柱形: πr∧2 * 密度* 10∧-6 ② 冲压片板材: 长*宽*厚*密度*10∧-6 ⑵ 冲压件留边料尺寸: 冲压件厚度(T)单边留料 T≤0.5mm 1.2mm 0.5mm<T≤1.5mm 1.5mm T>1.5mm 2.0mm ⑶ 常用材料密度:

材料名称 密度g/cm3(t/m3)铁 7.8 钢 7.85 铝 2.7 紫铜 8.9 铅黄铜 8.5 猛铜 8.5

⑷ 常用材料价格:

材料名称 含税(17%)价格(元/Kg)单光铁 ¥6.2 不锈钢 ¥18 铝 ¥20 紫铜 ¥76 铅黄铜 ¥51 猛铜 ¥85 ⑸ 废料回收价格:

材料名称 价格(元/Kg)废铁 ¥2.2 不锈钢 ¥14.6 紫铜 ¥44.0 铅黄铜 ¥33.0

二、冲制费: 一个产品往往由多个工序构成,每个工序可能用不同吨位的压机,现将不同吨位啤机冲制一次的价格列如下: 冲床吨位(T)冲制费(元/次)16T ¥0.006 25T ¥0.008 35T ¥0.010 45T ¥0.012 60T ¥0.015 80T ¥0.020 110T ¥0.025 160T ¥0.030 200T ¥0.050 200T(双轴)¥0.060 250T(双轴)¥0.090

连续模,以上的吨位的冲制费要少,例如250T(双轴)--¥0,050

三、机加工费:

加工机床种类 每小时收费(RMB)

传统机床(车,铣,平面磨,内外园磨等)¥30 快走丝线切割 ¥40 CNC加工 ¥60 慢走丝线切割(日立)¥100

长1米,宽0.9米(90公分),厚度0.05米(5公分)

解:

先计算体积: V=0.9×1×0.05 =0.045(立方米)再计算重量

因为钢的密度一般就用铁的密度进行计算(误差可以忽略不讦)而铁的比重是7.8吨/立方米(7.8克/立方厘米)所以钢板的重量是

0.045×7.8 =0.351(吨)=351(千克)

所以,90公分宽,5公分厚,1米长的钢板大约重量是351公斤

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钢管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钢板重量(公斤)=7.85×厚度×面积

园紫铜棒重量(公斤)=0.00698×直径×直径×长度

园黄铜棒重量(公斤)=0.00668×直径×直径×长度

园铝棒重量(公斤)=0.0022×直径×直径×长度

方紫铜棒重量(公斤)=0.0089×边宽×边宽×长度

方黄铜棒重量(公斤)=0.0085×边宽×边宽×长度

方铝棒重量(公斤)=0.0028×边宽1×边宽×长度

六角紫铜棒重量(公斤)=0.0077×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黄铜棒重量(公斤)=0.00736×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铝棒重量(公斤)=0.00242×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紫铜板重量(公斤)=0.0089×厚×宽×长度

黄铜板重量(公斤)=0.0085×厚×宽×长度

铝板重量(公斤)=0.00171×厚×宽×长度

园紫铜管重量(公斤)=0.028×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黄铜管重量(公斤)=0.0267×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铝管重量(公斤)=0.00879×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注:公式中长度单位为米,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其余单位均为毫米

园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什么是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是指合格品中包含的材料数量在材料(原材料)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重,即已被利用的材料与实际消耗的材料之比,说明材料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材料利用率越高,意味着用同样数量的材料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

材料利用率的分析,一般也是将本期的实际利用率与计划、上期或同类型企业的材料利用率相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距,寻找原因,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具体方法与材料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基本相同。

材料利用率的表示方法

材料利用率通常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

1、用产品中所含材料的净重量占其耗用量的比例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利用率=(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材料净重量/单位产品耗用材料重量)×100%

上列材料利用率的数值越大,表明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越高。如果能达到100%,就表示投入生产的材料全部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2、用一定的材料消耗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利用率=合格产品中包含的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材料总消耗量

上列材料利用率的数值越大,表明一定数量的材料能够生产的产品越多。

材料利用率的定额统计分析

1、材料利用率定额

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将材料实际利用率与材料利用率定额相比较,说明原材料实际利用是高于定额还是低于定额。两者相比较的结果即为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2、材料利用率定额统计分析

材料实际利用率变动,导致材料的超支或节约。(1)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量;(2)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在报告期已经实现的产出增长量;(3)报告期节约的原材料在下期投人生产经营可能取得的产出增长量。

材料利用率和单耗的区别:单耗和材料利用率都反映了原材料的使用水平,但二者又有区别:

1、单耗是从消耗角度表明材料的使用情况,指标愈低愈好。材料利用率是从利用角度表明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指标愈高愈好。

2、单耗只能就每种产品分别计算,反映每种产品材料的消耗水平。材料利用率可以就不同产品消耗同种材料的总量来计算,综合反映不同产品对某种材料的总的利用程度。

采购的关键----供应商的管理维护!!Post By:2006-5-12 11:44:00

一.总则

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产品,加盟企业,生产厂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

二.管理原则和体制

1.公司采购部主管供应商,与市场部的工作及信息部结合并请各部门予以协助。

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签订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对作为加盟企业的供货商会有一系列优惠措施。

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5.公司可以结合销售工作,提供包括民间品牌的炒作等一系列的宣传。

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1.质量水平。包括:(1)产品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

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

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出现技术问题产品的反应能力。

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3)团购的优惠

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

8.筛选程序。(1.)对每类产品,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市场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商)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商)家,双方协填调查表;(4).经对各候选厂(商)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

四.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五.每季度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 六.公司可结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七.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产品免检、优先支付货款等优惠待遇。

最详细的塑胶件报价条件

Post By:2007-10-13 16:01:00

我做采购之前是做塑胶厂报价专员的,有一些塑胶件报价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如果觉得好,就一定回贴顶起来哦,好东西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嘛!呵呵一个塑胶件的价格:

原材料价格 + 成型加工费 + 表面处理加工费 + 捆包费 + 运输费 + 通关费 + 管理费 = 最终价格 别看公式这么长,看了后面你会更觉得恐怖!

原材料价格 =(产品单重+ 水口重/出模数+损耗)x 原材料价格

当然这里的原材料价格要化成g为单位啦,正常情况下,我们买原材料时都是按kg来算,而产品单重都用g来称呼。

成型加工费 = 成型机台费用 / 24 / 3600 x(成型周期+损耗时间)

我们公司的成型机台最小的是40T,价格从80块开始计算的,然后一直往上是:50T 80、80T 80、100T 100、120T 100、150T 120、180T 150、200T 180、250T 200、300T 250、500T 300、1000T 400、1300T 500、1600T 650。HKD,呵呵,有点贵吧,日资厂只面向日资客户,理所当然啦。

表面处理包括:喷油加工、丝印加工、电镀加工、烫金加工等等

喷油加工费 = 油漆用量 x 油漆单价 + 开油水用量 x 开油水单价 + 损耗 x 混合油单价 + 附助材料价

喷油这里涉及到的又有很多,包括:开油比例、喷油面积、空间平面数、每平面喷枪扫射次数、喷涂时间、装治具时间、装治具人员数、装治具用附助材料价格(白电水、双面胶等)、干燥时间、干燥拉周期、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数等等。很麻烦吧。

丝印加工费 = 油漆用量 x 油漆单价 + 开油水用量 x 开油水单价 + 损耗 x 混合油单价 + 附助材料价

丝印与喷油的公式差不多,但涉及到的内容比喷油的简单些,只包括:手动丝印或者移印、丝印次数、干燥、检查时间及人员数。

电镀加工与烫金加工我们之前是外发了,具体的不太了解,不过我知道烫金是需要用烫金纸现经过烫金机器,怎么一磨一贴的就完成了,各位大陕们谁知道的,补充一下吧。

捆包费一般情况下只是胶袋价格、纸箱、刀卡、平卡价格,有些还会用到胶板、吸塑、汽泡袋、珍珠棉等,哦,在算价时,别忘了,要考虑到它的用量和循环次数哦!

运输费就更简单啦,先查包装箱的包装产品个数,再看产品的包装外箱多大,根据车箱容量计算可以容纳的纸箱数,然后把老板给的运输费一除,就知道啦,基本上,分配到每个产品上的运输费都很少啦。

通关费是我们自己乱给的,看那个客户不顺眼就多点一点呗,这个费用也是很小很小的啦,一般都是在小数点后面三位。

管理费 = 前面所有价格的总和 x 8%~15% 一看就明白啦,就是利益。

完成,就这些啦,与你们所了解有区别吗?欢迎大家都来发表意见。

我还有一个塑胶件价格计算的表格,含公式的哦,这里附件发不上来,想要就回贴,告诉我你邮箱地址吧,哈哈哈。。。

6.项目成本标准CS系统 篇六

目 录

2、CS00表:

预算采购部以各业务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为依据编制出CS00表初稿,分管总经理审核,然后上报公司总经理。公司预算采购部根据公司审批意见编制新的CS00表。

3、CS01表:

预算采购部以各业务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为依据编制出CS01表初稿,分管总经理审核,然后上报公司总经理。审核符合CS00投资回报率的,送总经理审批;不符合的说明原因,再送总经理审批。公司预算采购部根据审批意见编制新的CS01表。

4、CS02表:

预算采购部以各业务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为依据编制出CS02表初稿,分管总经理审核,然后上报公司总经理。审核符合CS01投资回报率的,送总经理审批;不符合的说明原因,再送总经理审批。公司预算采购部根据审批意见编制新的CS02表。

5、CC03表:

CS02表经审批后,公司各业务部门编制出各专业合同成本计划清单和非合同成本计划,预算采购部审核汇总编制出CC03表初稿,分管总经理审核,然后上报公司总经理。预算采购部根据审批意见编制新的CC03表。

6、关于CS02审批前,部分业务成本实施标准的确定

(1)策划与设计类业务:在签发“项目开工令”后,由公司各部门上报(或者是由项目公司上报项目的“策划费、勘察费、地形测量费、方案设计费、设计费、监理顾问费”等各项业务活动的成本与合同计划,公司专业部门审核),总经理审批,作为项目前期合同或费用审批的控制标准。按管理责任分解后,并入CC03表相应责任部门成本责任目标的一部分。

(2)前期工程业务:主要指现场围墙、三通一平工程。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由项目公司编制实施性成本计划,公司预算采购部、项目管理部审核,总经理审批,作为项目前期工程合同或费用审批的控制标准,并入CC03表相应责任部门成本责任目标的一部分。

7、项目成本标准控制表的管理责任

(1)战略投资部经理:对项目投资可行性阶段的成本标准负责,并对该阶段调研资料的质量负责。

(2)规划设计部经理:对CS00阶段、CS01阶段的成本考核标准负责。

(3)预算采购部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各阶段成本标准的确定,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

项目成本实施标准(CC03)表的执行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4)公司预算采购部统筹成本管理工作,是成本的专职管理部门,参与成本管理的决策,负责项目成本(包括工程与非工程成本)的审核、监控工作,组织进行“实际+预测”分析,在发现成本管理问题时,是成本管理措施会议的召集部门。

8、有关编制项目成本标准控制表的质量与资料要求

预算采购部在上报编制成果时,应附齐全部资料和附件:投资报告、策划报告、方案、图纸、产品技术标准、调研手稿、计算手稿等。

9、有关审查时间的要求:

(1)投资估算、CS00、CS01:在收到完整资料后,20天内完成;

(2)CS02:在收到完整资料后,20天内提出审查意见,在将审查意见反馈后的七日内与预算采购部进行沟通,并根据沟通结果调整审查意见。

二、成本考核标准(CS02表)说明

(1)成本考核是以“本标的项目成本” 总额为准(指:在本期发生、未计分摊以前);

(2)销售费项目下,按销售总额计算的费用项目(如代理费或销售奖金):在CS02表的总销售额内确定的“本标的考核成本”额纳入公司的考核标准。

(3)因实际总销售额高于CS02表的总销售额,而相应增加的本项成本费用会作为项目成本分析的重要参考。

(4)“营业税”成本项目:因实际总销售额高于CS02表的总销售额增加的相应成本也会作为项目成本分析的重要参考。

(5)地区公司“经营管理费用”:不计入CS表项目成本总额。

(6)对于项目公司的考核奖惩以《公司奖惩条例》为准。

三、CS表的不可挪项成本项目

为确保产品的品质符合项目定位要求,凡本规定指定的不可挪用成本项目,即使其实际成本发生节余,也不得在部门细项成本间挪用或放入成本机动数使用。下列成本科目项下的成本总额属不可挪用项目:

(1)公共部位装修;

(2)室内精装;

(3)公司集中采购材料设备费;

(4)园林景观工程费;

(5)销售环境改造费;

(6)售楼处装修、装饰费;

(7)样板间费用

第三节 项目成本标准表的科目定义和使用说明

一、项目成本标准表的科目结构

项目成本标准表(投二级科目

资估算~CS02表)设

置四级科目,科目结

构如下表: 一级科目

1.开发成本1.1土地获得价款

1.1.2合作款项

1.1.3红线外大市政配套费

1.1.4增容费

1.1.5拆迁补偿费

1.1.6土地评估调整(内部考核)

1.2前期准备费

1.3主体建筑安装工程费

1.4社区管网工程费

1.5园林景观工程费

1.6公共配套设施费

1.7开发间接费

2.期间费用

2.2财务费

2.3税金

7.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篇七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本质区别重新界定

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生产成本, 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 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上, 因此也称为“成本吸收法”;所谓变动成本法, 则是指在确定产品成本时, 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按照这一思想, 变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应只包括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性部分。变动成本法下, 目前大多数《管理会计学》教材中固定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被视为变动成本。实际上, 直接材料成本一般属于变动成本, 而直接人工成本则不一定属于变动成本。直接人工若是计件工资制, 则直接人工成本应属于变动成本, 应完全计入产品成本;直接人工若是“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制”或者“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制”, 则直接人工便不完全是变动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中的基本工资则属于固定生产成本, 其性质应和固定制造费用相同, 应被视为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

可见,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对固定生产成本的处理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视为期间成本, 从会计要素上来说, 固定生产成本发生时被作为了“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连同变动生产成本一同计入了产品成本, 从会计要素上来说, 固定生产成本发生时被作为了“资产”。这就是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本质区别。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方法差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

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全部生产成本) -期间成本 (全部非生产成本)

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 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三、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分析

(一) 引例

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 1月份、2月份的产量分别为8000件和5000件, 销量分别为7000件和5000件, 1月份期初没有存货。每件产品售价为50元, 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如下:

1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2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1) 先进先出法下利润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的计算如下:

1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2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成本=20×1000+26×4000=124000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的计算如表2所示:

(2)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利润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的计算如下:

1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2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的计算如表3所示:

从表2、表3可以看出2月份的利润情况, 先进先出法下,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相差6000元;而加权平均法下,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相差5000元。可见, 存货计价方法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差异是有影响的。

(二) 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的模型分析

设立如下假设:

假设1:各期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期间成本相同。

假设2:第一期期初没有存货。

本文研究第二期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 因第二期既可能有期初存货, 也可能有期末存货, 具有普遍性。为便于研究, 本文进行如下设定:a:固定生产成本;x1:上期产量;x2:本期产量;q1:上期期末存货量;q2:本期期末存货量。

(1) 先进先出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差异:

变动成本法下本期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

完全成本法下本期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x1×q1+a/x2× (x2-q2) =a+a (q1/x1-q2/x2)

一是若各期产量相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差异取决于期初期末存货量。若q1=q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等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则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同;若q1>q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小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若q1<q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大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二是若各期产量不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差异取决于前后各期期末存货占当期产量的比率的差额。若q1/x1=q2/x2,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相同, 则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同;若q1/x1>q2/x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较小,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若q1/x1<q2/x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较大,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2) 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差异: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

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a/x1×q1+a) / (q1+x2) × (q1+x2-q2) =a+a/x1×q1-[ (a/x1×q1+a) / (q1+x2) ]×q2 (Ⅰ)

一是若各期产量相同, x1=x2=x:

式 (Ⅰ) 可以化简为:a+a/x×q1-[ (a/x×q1+a/x×x) / (q1+x) ]×q2=a/x× (q1-q2)

可见, 此时加权平均法下与先进先出法下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利润计算差异是一致的, 都取决于期初期末存货量的差额。

(2) 若各期产量不同:式 (Ⅰ) 可以化简为:

{[q1 (q1+x2) -q2 (q1+x1) ]/x1 (q1+x2) }×a+a (Ⅱ)

若x1>x2:当q1=q2、q1<q2时, q1 (q1+x2) -q2 (q1+x1) <0, 则式 (Ⅱ) <a, 即变动成本法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大于完全成本法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当q1>q2时, q1 (q1+x2) -q2 (q1+x1) 则不一定大于0或小于0, 即式 (Ⅱ) 不一定大于a或小于a,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孰高孰低不确定。

四、结论

(1) 若各期产量相同, 则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是一致的, 都取决于期初期末存货量, 即各期产量相同时,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不受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 这与林泓 (2010) 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2) 若各期产量不同, 则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是不一致的, 先进先出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差异取决于前后各期期末存货占当期产量的比率的差额, 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情况则比较复杂。

参考文献

8.低成本和差异化的重新解读 篇八

然而,低成本战略也有局限性:成本领导者的生产设备可能因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而过时,这些创新可能使竞争对手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过于强调削减成本可能会导致公司忽视顾客需求或对有关问题的担心;竞争对手利用其核心竞争力有时会知道如何成功地仿效成本领导者的战略。低成本战略的局限性还体现在整个价值链上,不是在所有的价值链的所有环节都能够做到成本领先。

我认为,低成本战略并不是控制成本绝对值的降低,而是要将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即投入产出比)降到最低。举个例子,一件衣服的成本是50元,如果售价是100元,成本占销售收入的50%,则成本较高;而如果售价是1000元,则成本只占销售收入的5%,成本就会较低。企业领导者应使其产品或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产品的售价,降低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间接地实现降低企业的成本。

此外,对于在产业集群中的单体企业而言,可能原材料成本并不低,但在产业集群中购买零配件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很低,就会实现总成本领先。例如,广东珠三角地区有6万家电子元件供应商,是电子产品的最佳生产地。

差异化战略是通过设计一整套行动,生产并提供一种顾客认为很重要的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并不断地使产品或服务升级以具有顾客认为有价值的差异化特征。差异化战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以及由此产生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使公司得以避免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

我们可以将差异化战略理解为打侧翼战。侧翼战就是在整体实力不如竞争对手时,在具体的、特定的一点上,形成局部优势,也就是竞争对手最薄弱的环节,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例如,当梅赛德斯在美国市场降·临时,它的车比卡迪拉克贵得多。高价格一度让人们认为梅赛德斯比卡迪拉克还要好。换句话说,它进行了自我定级。梅赛德斯塑造了一个将产生巨大利润的品牌。2006年,梅赛德斯奔驰销售247954辆,相对卡迪拉克227014辆的销售量多了不少。侧翼战的方式也不限于高价、低价、销售方式等,而是根据对手而决定。当奔驰定价高于卡迪拉克的时候,如果卡迪拉克果断阻击,那么奔驰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功。

9.第十一章-标准成本管理 讲稿 篇九

掌握:

1、标准成本制定

2、成本差异分析

第一节

标准成本系统概述

一、标准成本系统定义

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方面内容。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的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则与成本的日常核算相联系。

二、标准成本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是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

(二)用标准成本,有利于责任会计的实施。

(三)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

(四)简化了账务处理。

三、标准成本的种类

(一)理想标准成本

是在最好的生产技术条件,最佳的工作状态下所应该发生的最低成本。在这种标准成本下,没有一点浪费,无废料废品,企业的工艺技术达到最高水平,生产经营实现最佳运转,产品制造过程处于最先进、最完美的状态中。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

(二)正常标准成本

正常的标准成本是根据正常的生产水平,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正常的价格条件下,用预期能达到的标准来制订的成本。在这种标准成本下,允许有合理的损耗,生产时个人有足够的生理休息时间,机器允许有一定的修理时间,(三)现实标准成本

第二节

标准成本制定

一、标准成本的一般公式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其中:某一项目该成本项目该成本项目标准成本的价格标准的用量标准

二、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

是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工艺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工业工程法或者其他技术分析方法得到的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

(二)直接材料的标准价格

是根据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单位材料购进成本,包括材料的买价、税费、运费、装卸费、正常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三、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也是由直接人工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相乘得到的。直接人工的标准消耗量就是生产单位产品耗用的标准工时。

直接人工的标准价格就是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可以是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确定的正常工资率也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用量×直接人工标准价格

四、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消耗量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企业也可以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合理的用量标准。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价格是每一标准工时所耗用的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标准总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

(二)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则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因此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如果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则需要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也就需要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也是由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相乘得到。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消耗量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价格是每一标准工时所耗用的固定制造费用,即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标准总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

例题见教材——内容小结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一、成本差异分析基本模式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就是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当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成本差异表现为正数,称为逆差,用U表示,当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成本差异为负数,称为顺差或有利差异,用F表示。

由于成本由数量和价格两个因素组成,因此构成成本差异也有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种。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通过分析直接材料 成本构成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由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构成。推导过程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是由于材料采购的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材料价格差异应由采购材料的供应部门负责。材料价格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如,材料价格本身的变动、运输费用的变动、不合理的途中损耗等。企业应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查,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明确责任,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改进。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由于生产产品直接材料的实际耗用量与标准用量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材料数量差异应由材料耗用部门即生产部门负责。材料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如,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用料的科学性,工人操作的认真程度,技术的改进等。企业应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查,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明确责任,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改进。

例:新新机械厂生产A产品,需用甲材料,标准价格为4元/千克,实际价格为4.20元/千克,甲材料的标准用量为500千克,实际用量为460千克求甲材料的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460×4.2-500×4

=1932-2000

=-68(元)(F)

-68元的有利差异由下面两部分组成:

甲材料的价格差异=(4.2-4)×460= 92(元)(U)

甲材料的数量差异 =(460-500)×4= -160(元)(F)

所以:-68元=92+(-160)

三、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通过分析直接人工成本构成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也由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构成。价格差异是指实际工资率与标准工资率之间的差异,又称为工资率差异。数量差异是指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之间的差异,又称为人工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效率差异 推导过程如下: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一)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计算:

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二)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是由实际工资率与标准工资率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很多,如,工资调整,人工等级的晋升,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等。一般来说,工资率差异主要由人事劳动部门负责,但同时也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是由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 3 因很多,如,工人的熟练程度、认真程度,是否雇佣新工人,生产技术条件如何,生产安排是否合理等等。一般来说,人工效率差异主要由生产部门负责。企业应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查,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明确责任,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改进。

例:新新机械厂加工A产品需车加工,其标准工资率为5元/工时,实际工资率为6元/工时,标准工时为500工时,实际工时为450工时,试求某产品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和效率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人工成本-标准人工成本

=6×450-5×500=200(元)(U)

200元的逆差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6-5)×450=450(元)(U)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50-500)×5=-250(元)(F)

四、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

=支出差异(价格)+效率差异(数量)(一)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支出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是由实际分配率与标准分配率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反映了耗费水平的高低。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由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反映了工作效率变化引起的费用节约或超支。

五、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固定制造费用在相关范围内是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但单位产品中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正好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

为了加强对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企业往往采用编制固定预算的方式进行控制,并制定一个标准的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实际耗用的工时数与企业的生产能力不一致,或者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数与预算数不同,因此发生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

=耗费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三差异法)

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是指由于实际工时未达到企业的生产能力所引起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效率差异是指由于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不同所引起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一)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二)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实际工时)

(三)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例:新新机械厂本月实际产量40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1424元,实际工时890小时,企业生产能力为500件,1000小时,每件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元/件,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1.50元/小时。

三因素法:耗费差异=1424—500×3=-76(元)(F)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1000-890)×1.5= 165(元)

效率差异=(890-400×2)×1.5=135(元)

本章练习题

单选题见P178(13,17,18)

1、某公司2009年度生产甲产品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17910元,年度预算数为18000元,预计应完成的生产能力为11250工时,实际发生工时为9900小时,标准工时为9200小时。(10分)要求:(1)确定固定性制造费用总差异。(2)确定固定性制造费用支出差异。(3)确定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确定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5)进行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验证。解:(1)固定性制造费用总差异:

17910—9200×18000÷11250=3190元(U)

(2)固定性制造费用支出差异=17910—18000=-90元(F)(3)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8000÷11250×(9900—9200)=1120元(U)(4)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18000÷11250×(11250—9900)=2160元(U)(5)进行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验证

—90+1120+2160=3190元(即固定资产总差异)

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项 目

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

单价(元)用量(件)单价(元)用量(件)

差异(元)

A材料000 200

200 B材料000 100

-1 500 合计

700 制造费用相关资料表

项目

预算数

实际产量标准数

(工时6 000)

(工时5 000)

实际数(工时5 500)

金额

分配率

金额

金额

变动性制造费用

400

0.4

0.4×5 000=2 000 090 固定性制造费用800

0.8

0.8×5 000=4 000 675 合计

200

1.2

10.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篇十

Q/118-302.187-1999

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岗位工作标准

1999-10-10发布1999-11-10实施山东临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临沂发电厂企业标准Q/118-202.03-1995<<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本标准由山东临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山东临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考核办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临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计财部。本标准起草人:陈永强修 订:陈永强审 核:郑书香审 定:张其稳审 批:韩明理

本标准于1994年12月10日首次发布。1999年10月10日首次修订。

本标准由山东临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计财部负责解释。

临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118—302.187—1999

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岗位工作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成本会计的责任和权限、工作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成本会计的工作,是检查与考核本岗位工作的依据。责任与权限

2.1 素质要求

2.1.1 财经类中专学历,并取得会计员以上资格的会计人员担任。

2.1.2 熟悉生产成本有关的政策、规定、原则,能够进行生产成本分析工作。

2.1.3 熟悉生产过程,了解主要设备经济性能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变化与成本升降等关系。2.1.4 熟悉生产成本会计核算原则办法,成本开支范围,标准和有关财经制度。2.2 责任

2.2.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成本管理,核算方面的法令法规、制度制定完善生产成本管理办法 2.2.2 编制生产成本计划,并分解下达,组织实施。2.2.3 负责生产成本综合分析,并提出降低成本措施。2.2.4 以生产成本计划为依据,组织实施目标管理。2.2.5 建立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2.3 权限

2.3.1 有权制止不符合国规定的成本开支及影响目标成本实现的计划外开支。2.3.2 根据条件变化,有权提出调整生产成本计划的建议。2.3.3 有权检查、监督、考核各单位成本计划执行情况。2.3.4 有权对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3 工作内容与要求 3.1 生产成本计划

3.1.1 编制生产成本计划报计财部主任。3.1.2 分析考核、月度计划执行情况。3.2 成本控制

3.2.1每月对其他管理部门分管指标存在问题,进行协调,协调无效报财务负责人.3.2.2分析成本升降原因,预测有关因素变动对今后成本的影响程度,提出控制成本的措施和建议报计财部主任。

3.3 成本核算

3.3.1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每月5日前核算出全厂生产成本支出。3.3.2 整理成本资料,编制成本年鉴。3.4 成本分析

3.4.1 成本分析,按月、季、年进行,月度主要分析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指标偏差。季度主要进行专题分析,半年和全年进行成本综合分析。

3.4.2 定期组织参加成本分析会议,研究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 检查与考核

4.1 本标准执行情况,由财务负责人及有关部门按月检查与考核。4.2 考核内容为本标准规定的工作内容与要求部分的每一项。

上一篇:重庆市选调生考试下一篇: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