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进社区工作计划

2024-09-02

法律进社区工作计划(精选8篇)

1.法律进社区工作计划 篇一

法律进社区工作年度计划

今年,xx社区在温泉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为进一步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的`开展,我社区做了以下安排:

一、建立健全“法律进社区”宣传小组和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书记担任,对辖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落实措施取得治理效果。

二、加强法制宣传,以“法律进社区”为契机,积极开展群众喜爱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宣传栏开展宣传活动,并及时更换法制宣传内容,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法制宣传。此外在创建中开展法律知识图片展览和法律咨询等宣传活动,以营造社区良好法制氛围。

三、在“法律服务”进社区中,建立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

在社区居民中组织普法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在法制宣传楼道和法制宣传栏公示法律咨询服务联系方式等方法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民间纠纷等便利及时的法律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四、法律教育方面: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

认真制定学习内容、计划、活动安排,针对社区居民不同特点,有计划、分层次组织社区居民学习法律知识。

(1)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做好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以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为依托,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开办家长学校,开设青少年法制专题讲座等,保证青少年在社区内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2)加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履行社区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法制教育的职责,不断创新形式,通过法律咨询、图片展览等活动,强化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学法用法意识。

(3)加强老年人(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市民学校、社区活动站,针对老年人、下岗职工的特点,广泛宣传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抵制宣传迷信、邪教等非法活动。组织志愿者,协调治安、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办理法律事务,调解纠纷,解决后顾之忧,依法维护老年人、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

今后,xx社区将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让社区居民人人识法,人人知法。

2.法律进社区工作计划 篇二

1 实施方法

1.1 建立完善相关组织

将全市21个乡镇(街道)的划分为5个片,市疾控中心组建5个团队,每个团队包干1个片,每个团队由不同科室的3名以上业务人员和1名疾控中心领导组成,其中确定1名业务骨干任组长,具体负责实施该组的城乡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工作。市疾控中心设置公共卫生管理科,专人负责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疾控年度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分阶段指导内容的实施,同时,及时收集资料、汇总数据,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抓好具体落实。

1.2 强化业务培训

为加强疾控机构的内涵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以“全科疾控”为目标,由中心业务科室的各线分管人员任讲师,以城乡公共卫生考核标准和日常工作要求为依据,对所有团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结核病防治、艾滋病、性病防治、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10大块内容。同时,积极倡导以自学为主,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全体团队人员都能基本熟悉并了解掌握自己分管专业外的其他业务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以适应全面指导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逐步达到“全科疾控”之目标。同时,市疾控中心成立了农村公共卫生讲师团,逐一对各乡镇(街道)的责任医生和村级公共卫生管理联络员开展了相关业务及工作职能培训,为顺利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3 建章立制,完善方案

经过1年的摸索,在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我市社区“全科疾控”责任指导团队工作,2008年9月,市疾控中心着手编制了社区“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工作规范”和“业务培训教材”。2008年年初,市疾控中心对5个业务科室的卫技人员重新进行了分配重组,为强化指导质量,新增设了团队考评组,每年2次对各团队进行工作考评。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工作的正常规范运作,市疾控中心编制了“社区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活页记事本”和“余姚市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台账活页本”。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台账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1.4 指导形式

指导采用结对包干的形式,一个团队包4~5个乡镇(街道),每季度第1个月按阶段性工作重点具体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第2个月针对存在问题重点复查整改落实情况,季末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对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工作考核。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指导中,我们着重抓了3个环节:首先,抓统一管理,由市疾控中心分管主任负责城乡公共卫生指导工作,其他领导配合协调,所有业务科室共同协作参与,公共卫生管理科具体负责操作实施。同时,针对每次各团队原始指导记录及指导意见文书及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并进行情况通报。其次,突出重点,在每次指导前,根据全局统一安排,结合市疾控中心日常工作,确定每次指导内容,制作每项指导内容的检查指导记录表,记录表设计要求简单实用,能清晰地反映各自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最后,抓工作落实,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多走、多看、多问和多听,不但要查看资料,而且要深入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户、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走访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抓好整改落实,每次指导时,必须对上一次指导所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力求工作落到实处,以达到全面提高优化服务水平之目的。

2 工作成效

2.1 初步达到“全科疾控”的工作目标

通过业务培训,建立责任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指导,从而使全体团队人员都能基本熟悉并了解掌握自己分管线外的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初步达到了“全科疾控”的工作目标。

2.2 全面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建立团队包干责任制,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后,促进了各乡镇(街道)医疗单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由于政府出钱买服务,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有效地促进了医疗服务体制、机制的转变。目前,各单位领导已相继转变观念,视公共卫生为第一要务,从开展部分服务项目到全部服务项目,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同时,还经常对联村医生的工作进行深入检查督导。通过对责任医生的培训和指导,使责任医生全面了解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按照考核标准切实开展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3 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提高

自2007年9月开始指导到2008年12月进行考核,反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8项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提高,在8项指标中:结核病督导管理率达到100.00%;35岁以上成人首诊测血压率提高最为明显,从指导前的34.15%提高到到指导后的90.74%,提高了56个百分点;健康教育资料入户覆盖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农村家庭聚餐申报指导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慢病规范化管理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能基本反映服务效果的居民防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表1)。上述数据证实,开展“全科疾控”责任指导团队深入社区指导工作,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4 健全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络

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中,县级疾控中心是“龙头”,乡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是纽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网底[1]。通过团队包干深入网底进行指导,不仅使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和村级卫生服务站的网底建设得到了加强,从而使松散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得到了巩固提高,并在开展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应有作用。

3 讨论

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市疾控中心作为全市卫生防病业务技术指导单位,承担着对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的职能。通过前阶段全科疾控团队包干,深入基层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使我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8项指标均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也深受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欢迎。

目前,在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从下至上分科分线越来越细,疾控人员熟悉的业务也越来越窄。在县级疾控中心此类分工极窄的业务知识面,已不能适应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基层机构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工作,必须实行“全科疾控”的模式。在我市推行的“全科疾控”中,仅靠培训和在指导过程中熟悉业务,仍达不到全面深入细致地指导城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的水平,只有在疾控中心引入科室轮换机制,才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条块结合,建立团队与业务科室的定期信息沟通机制,在开展团队指导的同时,要切实注重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的作用,确保面上工作的平衡。在反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8项指标中,虽都有明显提高,但仍有3项至今仍未达到考核标准的要求。究其原因:首先,在短时间内要完全达到标准要求确有困难。其次,该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到全市21个乡镇(街道)83万常住人口,另加约50万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服务内容,作为乡镇(街道)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既要完成日常的基本医疗工作任务,又要下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明显感到人手不足。第三,工作难度大,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因部分联村责任医生业务不够熟悉,群众又不理解、不配合,从而影响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第四,要建立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应采取相应措施,落实质量控制要求,并将考核评估情况与奖惩挂钩,努力促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3.法律进社区工作计划 篇三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村、城市社区“两委”换届于2014年9月至2015年春节前进行。临沂市蒙阴县作为全省试点县,到10月中旬,除2个村因实施重点项目申请延期外,全县343个村(社区)全部一次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共选举产生女性“两委”成员371人,其中村委委员355人,党组织成员110人,交叉任职94人,女性正职10人,实现了女性100%进村委,女性进党组织比例比上届提高12个百分点,妇代会主任100% 进“两委”。

在蒙阴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朱开国对女性进村“两委”问题进行了专门强调,并将之作为换届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县换届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女性进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在选票设计上,划分女性候选人专栏,实行专职专选。配套搞好村妇代会换届选举,对新当选的女干部依法提名选举为妇代会主任,同时对规模调整后的社区,建立社区妇联,选举“两委”成员担任妇联主席,保证了目标良好完成。

除试点县外,各地市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如东营市妇联前期全面推行农村妇代会换届直选制度。通过个人自荐、妇女群众举荐、村妇代会推荐确定候选人,进行竞争述职。由本村年满18岁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妇女通过差额方式进行选举。直选制度的实行,一方面优化了妇代会班子,另一方面也使妇代会成员熟悉了选举过程,锻炼提高了参选参政能力。同时结合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村妇代会主任进行公开述职;探索解决专项报酬,并与工作考核结果挂钩,有效激发了妇代会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素质提升主动性。在全市实施的农村巾帼创业工程中,广大妇代会主任积极带领妇女创业致富,在广大妇女中叫响了“妇女想致富,妇联帮你选项目”的口号,使全市村妇代会主任工作能力、社会影响和群众威信显著提高,为女性进“两委”打下了坚实基础。

翟黎明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推动村、城市社区女性进“两委”,是提高妇女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她要求各级妇联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女性进“两委”的重要意义,要切实把握女性进“两委”工作的新要求,用足用好政策,确保女性进“两委”工作顺利推进。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组织经验交流、模拟演练、培训竞选技巧,进一步提高女性参选成功率。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比如村庄合并建设新型社区带来的竞争激烈、女性当选难等问题,翟黎明强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对此有明确规定,要不论职务,严格依法操作,确保实现女性进“两委”工作目标。

有关女性进“两委”的法规及规定

2010年修订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向群:要优化整体结构,重视培养使用女干部,坚持“专职专选、定位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要逐步提高村“两委”班子中女性正职和委员的比例。

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建议各地制定村“两委”换届工作的意见和方案时,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规定,明确村“两委”班子成员至少有一名女性,农村妇代会主任100%进村“两委”班子,村“两委”女性成员和女性正职比例高于上届。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4】38号):村委会中要保证有妇女成员;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妇代会主任按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关于选举妇女成员的有关规定,确保村委会成员中有妇女成员。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村“两委”中至少要有一名女同志;选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时,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女同志担任。

4.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总结 篇四

一、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力

法律援助是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的工程。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对“法律援助进社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面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深化基层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我街内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进社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首先,我街道各社区的律师纷纷到所服务的社区义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免费接受居民的法律咨询。各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了不同内容的法制讲座。xx年8月31日在迎新社区的院内,开展了一场法律援助的咨询活动,辽宁欣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第一次走进了居民的身边,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他们不怕累、不怕烦的为居民解答提出的各类问题。如:家庭矛盾纠纷、房屋拆迁、回迁问题、劳动合同争议纠纷案件等。辽宁欣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承诺对迎新社区的居民诉讼费只收50%。在迎新社区法律咨询活动中,居民们说:“希望法律咨询经常的开展下去,让我们懂得更多的法律。”通过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使法律援助这项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加密了与各法律援助部门的协调配合。

二、开展法律服务、增强法制观念

我街道通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material)、各社区定时以黑板报的形式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方面的知识。努力营早良好的舆论氛围。社区设有“法律服务志愿者岗”定期与律师事务所联系,律师到现场为居民群众解答法律咨询的问题。

三、完善法律保障、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各社区形成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开展法律援助,积极维护青少年、妇女、老年

人及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纠纷调解室、及时调解居民的纠纷;成立一个帮教小组。落实帮教对象和帮教措施。

四、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促进依法治理

我街道严格按照《法律服务和法律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的组织制度、内部工作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要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相结合起来,努力创出特点,抓出成效,我街道各社区都配有一至两名律师,各类相关法律服务宣传咨询开展的轰轰烈烈。我街道共举办法律咨询21场、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6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5件,法律进社区的律师、基层工作者、志愿者26人。

通过半年法律援助工作的展开,我街道开辟了司法工作的新领域、新舞台,形成了为民办实事具体窗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事业,为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篇二: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

泰祥社区2010年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区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法律进社区的有关要求,以提高居民法律素质为重点,以加强社区法治化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结合民主法治社区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法用法,增强社区法律意识。

(1)社区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为了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我区先后组织培训社区干部多人,系统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及省、市、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文件精神。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从法律、政策和理论上,提高了对新时期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了解了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方法,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各社区坚持社区干部学法制度,坚持每季度集中学法一次,很好地提高了社区干部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2)加强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我区积极开展了社区居民学法用法活动。开办了覆盖全区的社区市民普法学校。我们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在全区大部分社区面向社区居民、流动人员成立了“社区居民普法学校”。二是开办社区青少年普法学校,进行 “禁赌、禁毒,远离网吧”法制专项教育、上法制课,以社区青少年学法用法带动家庭学法用法。各社区和区普法办、团区委联合开办“两校”。即重点依托四小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青少年普法学校和在社区内以社区社会青年为主要对象的社区青年普法学校。通过普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社区居民的学法、知法、(转载于: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总结)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得到了讲一步增强。

二、加强建设,构筑社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积极从“社区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综合治理”,把法律服务送进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把稳定工作做到社区,为社区稳定构筑了第一道防线。

(1)社区调解:社区已成为城区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发生地,并且调处难度不断加大,严重影响着社区稳定。为此,我们按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规范了调解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居委会和驻街单位在矛盾化解工作中的前沿阵地作用,在全区各社区成立都调委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加大了社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力度,依法化解社区矛盾,使社会安定有序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区各社区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30余件,调处成,普遍做到了“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居民小区,矛盾不上交”,有效遏制了因调解不当而造成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和越级上访事件。(2)法制宣传:在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工作中,我们从提高广大社区居民法律素质入手,不断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一)以“法律进社区”为契机,积极开展了群众喜爱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新兴广场开展了“参与消费与和谐,共建平安尖山”为主题的各类法律宣传活动。活动中,在原有的宣传方式如法律咨询、法制图版展示、分发法制宣传单等基础上,吸引了大批群众踊跃参与,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社区举办的“9.20”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拒绝毒品进社区”签名活动等也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二)加强社区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一年来,各试点社区基本实现了法制宣传的“六个有”,即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建立一

个法律图书角,配备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书籍、建设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义务宣传队、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每月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和每季度在社区为居民上一堂法制课。

(3)法律服务:“遇事找法”是当前社区居民学法用法的特点之一。为适应这一形势,我区以司法所为中心,整合社区法律人才资源,组建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常年法律服务,如代写诉讼文书、代办公证以及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 xx年街道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总结

(三)“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美景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我区接待的游客中,外地游客所占的比例之大,是往年所没有的。旅游专列、包机数量明显增加,黄金周期间,我区接待专列4趟,包机6架次,是历次黄金周最多的一次。旅行社对外组团数也大大超过往年,以宁夏中国国际旅行社为例,它们和铁旅、康辉共同接待了成都专列一趟。今年黄金周期间仅接待广东、沈阳、大连方面的包机就有4架次。除国旅外,其他旅行社的生意也异常火爆。“十一”节期间,由旅行社组织来宁的游客近万人,客源分别来自广东、上海、北京、内蒙古、山西、江苏、四川、重庆、湖北、云南、辽宁、陕西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以上客源中,除了传统客源市场继续巩固外,其它客源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华中、华东、华南的来宁游客有所增加,湖北、福建、安徽、浙江、海南的游客将览胜的目光亦投向了宁夏。其中湖北有几百名游客是从陕西乘专列抵达我区旅游的。在各大旅游景点的茫茫人海之中,耳边听到的几乎都是操着天南海北口音的外地游客,这已经成了今年我区“十一”黄金周的一大亮点。

(四)景区、景点生意火爆,每天游客接待量一再创高

从十月一日开始,我区的旅游景点接待就呈全面的火爆态势,其繁荣景象不仅出现在一些知名的老景点,就连一些新景点也出现了火爆的接待场面,其接待量均超过了往年。从十月一日开始,我区各大旅游景点的接待就连续出现火爆,十月二日沙湖旅游区接待游客7800人次、十月三日达到近万人次,使景点达到了超负荷的接待;镇北堡影视城十月二日接待游客4380人次,十月三

日达到6980人次,据了解,一日至七日许多景点的旅游接待多次突破警戒线,由于个别景点内人满为患,不得不采取中断售票的办法,这种现象在宁夏以往“十一”黄金周的旅游接待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就连银川东线的兵沟、沙泉寨,西线的万义生态园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景点也出现了游人如织的喜人局面。

(五)旅游新景点、新项目不断涌现,旅游活动丰富多彩

5.法律进社区工作计划 篇五

安阳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法律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和法律素质,保持普法宣传工作的连续性,顺利完成第四个五

年普法规划,加强和稳步推进依法治理、依法治区的进程,根

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辖区实际情况,制定法律进

社区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

传教育,全面提高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

化法制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同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自觉性,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使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保障和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法律进社区工作各项制度,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认真做好工作信息收集、整理,加强档案的集中化管理。

2、学习内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江泽民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以及宪法和法律法规中与领导工作相关的知识。

四、开展面对面的法制宣传,做到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1、建立一支法律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要建立健全社区法律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使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更加生动活泼。

2、大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协同教育管理有关部门,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工若干意见》,及时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有目的的组织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采取法制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用法规

和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把社区、社会、学校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了流失生的教育,减少和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3、认真开展好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横幅、散发宣传单、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大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活动。以“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契机,积极向居民宣传,掀起全民学法用法的热潮。

4、大力推行法律进社区。充分利用电视、板报、座谈会、职工学习、放电教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既要丰富宣传内容,更要扩大宣传的影响面和群众的认识面,努力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力求做到了范围上广、力度上大、内容上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散发宣传单,做到不拘一格、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五、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6.法律进社区总结 篇六

2010年我社区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 “法律六进”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以提高居民法律素质为重点,以加强社区法治化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结合民主法治社区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法用法,增强社区法律意识。

(1)社区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为了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我社区组织对社区干部的培训,系统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及省、市、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文件精神。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从法律、政策和理论上,提高了对新时期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了解了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方法,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坚持社区干部学法制度,坚持每季度集中学法一次,很好地提高了社区干部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

(2)加强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积极开展了社区居民学法用法活动.主要对社区内社会青年为主要对象的社区青年普法学校。通过普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社区居民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得到了讲一步增强。

二、从“四民主二公开”入手,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一)民主选举合法化。紧紧抓住换届选举这个有利时机,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完善居委会换届选举制度,统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换届选举的实施步骤和要求。同时把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反复宣传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直选”的概念、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及候选人当选条件,使广大居民对“直选”认识到位,保证选举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

(二)议事决策民主化。一是健全决策机制。社区建立了居民大会和居民议事会议等制度,每年召开二次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凡涉及居民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务,一律提交居民大会或居民议事会议讨论通过,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尊重社区民意,取得了明显效果。二是决策内容不断完善。由最初的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修订,扩大到财产管理、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等方面并形成制度。三是决策程序不断规范。建立了居委会重大事务议案的提出、论证、讨论决定、张榜公示等程序。社区听证会针对居民比较敏感的、争议较大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充分听取居民及有关单位意见、建议和合法主张,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有效地解决社区事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民主管理制度化。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经过居民代表会议修改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明确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时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居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并按照

居务公开的要求,制作展牌,上墙公示,达到依法治居的目的,使社区重大事务不因居委会干部的换届而随意变更。对于群众比较敏感的财务管理问题,居委会还建立了理财小组,居帐街监(管),规范了居委会财务管理。

天王社区

7.法律进社区工作计划 篇七

新修改的刑诉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的原则;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也对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和改造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的重视, 也对做好未成年人矫治和改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关资料显示, 刑事涉案的未成年人人数占同龄人口的比例, 从1986年到1995年的10年间提高了一倍, 未成年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的案件常有发生, 既扰乱了社会秩序, 也给未成年人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从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近几年的未成年人犯罪类型看, 主要表现为两大类, 其中侵财型犯罪 (主要表现为盗窃、抢劫) 约占整个未成年人犯罪的80%, 扰乱社会共同秩序 (主要表现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 约占20%;剖析其犯罪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家庭原因 (家庭不健全, 对子女失于管教;家庭对子女管教不当, 放任自流;) 、学校原因 (重文化知识传授、轻品德教育、思想政治) 、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文化垃圾的污染等) ;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文化水平低、法制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是非不明、荣辱不分;交友不慎等。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和参与未成年人的矫治工作。

一、落实两谈和两访工作机制同行, 深析未成年人犯罪根源

为落实对未成年人罪犯特殊人群的重视,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 监所干警应提前介入掌握情况。做到“两谈两访”。“两谈”即:受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后, 与未成年嫌疑人交谈, 了解其个人、家庭情况、查明犯罪原因、辩明其主观恶性;与家长交谈, 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社会活动情况, 及父母管教方法, 并有针对地提出合理化的教育建议, 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两访”即:开展审前调查时与司法局一起到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工作场所走访调查, 了解未成年嫌疑人在校或工作时的学习、工作和思想变化情况;到未成年人所在的社区、村组进行走访, 请社区领导或者村组干部、邻居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 了解未成年人的家庭情况, 深析其犯罪原因, 为开展个性教育和进行矫治及开展监管监督工作提供依据和第一手资料。

二、加强监督检察, 进一步规范对未成年人的矫正工作

(一) 建议社区矫正机构加强有关规定的学习和贯彻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对加强未成年人矫正提出了8条要求, 为使规定要求落实到矫正工作中去, 建议司法行政部门特别是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要加强对规定的学习和理解, 并切实按每条要求抓好未成年人矫正工作。

(二) 加强对未成年人档案资料的检察

检察未成年人监管措施是否有效, 矫正小组成员是否合理, 电话汇报和思想汇报是否及时, 是落实监督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

(三) 建立与未成年人谈话制度

了解其矫正的效果、思想动态, 检察矫正机构对其监管矫正是否与成年人分开进行, 通过谈话, 我院今年4月份发现一司法所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一起矫正的问题, 并进行了纠正。

(四)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对于严管未成年人, 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共同研究其监管措施和矫正方式, 确保其不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三、抓住“三个控点”做好犯罪记录封存工作, 确保其身份得到保护

(一) 注重“源点”封存

案件源头来自公安机关, 未成年罪犯入矫后, 检察机关建议公安部门对可以适用犯罪记录封存案件的卷宗、档案实行专柜封存, 在其升学、就业等为其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二) 抓好“节点”封存

对被本院提起公诉的未成年犯罪案件, 检察机关应从自身抓起, 实行“节点封存”制度, 从案管、监侦、公诉到监所实行卷宗资料分类管理、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确保封存资料、档案材料不外传, 犯罪信息不外泄。

(三) 做好“终点”封存

对被人民法院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 检察机关应抓好法院和社区矫正机构“终点”环节的检察。通过对未成年被告的庭审监督, 建议法院对未成年犯罪卷宗进行封存管理来防范未成年犯罪信息的外泄;并加强对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 努力做好未成年犯罪档案和犯罪信息的保密工作。

四、开展个性教育和心理调适活动, 努力提升矫治效果, 开展个性教育

未成年人入矫后, 检察干警应根据其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等情况利用谈话等有利时机开展法制教育和个性教育, 帮助其洗刷心灵的污垢, 在其悔罪认错的同时, 促使其自觉接受矫正;进行心理调适:聘请医院心理咨询专家担任特约检察员, 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 对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未成人矫正对象进行“1对1”的专家心理调适, 修复其心理缺陷, 克服其心理障碍, 矫正犯罪心理问题, 避免其再次因心理原因陷入犯罪的泥潭, 促使其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

五、充分发挥多方力量, 帮扶和感化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

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都有一定的家庭原因, 针对那些留守型、失和型家庭对未成年人监管不到位和帮扶有困难的情况, 检察院应依托建立的管护帮教基地对未成年人进行帮扶管护以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让他们在管护帮教基地既感到有家的温暖和亲情的感觉, 又能学到所需的职业技能。在帮教中还应联合社区矫正机构、社保局、共青团组织和妇联等多支力量, 形成对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共识和在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等方面的帮扶合力, 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降低他们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摘要:新修改的刑诉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的原则,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的重视, 也对做好未成年人矫治和改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立足法律监督职能, 浅谈检察机关如何积极参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工作。

8.野鸭进社区 篇八

社区环境不仅让业主满意,同时也备受水生动物的青睐。近几年,有一对野鸭夫妇常到湖里栖息。但仅属候鸟式,每年初春放水时来,年底撤水时也就无奈地飞走了。此情此景被一位好心的业主看在眼里。为了把它们留住,成为社区的一员,与人们和谐共处,他和另一个热心人一起在湖中做了一个小木屋,并时常放进一些食物。于是,野鸭夫妇便喜迁新居,28天后孵出了9只小雏鸭,出壳当天便在妈妈的带领下在湖中游了起来。

这条爆炸性新闻很快在社区传开。茶余饭后、休息日,不少人去湖边看新鲜。同时,也涌现出不少护鸭志愿者。有的从菜市场捡来菜叶喂鸭子,有的向鸭屋投放玉米、青菜,有的向湖里扔馒头、面包,也有的劝说小朋友不要向鸭群投石子。此情此景,可谓“五亩方塘一鉴开,青山新楼入镜来。蛙儿湖中齐放歌,野鸭一家好自在。”

在人们的热心呵护下,这里既安全,又有大伙儿送来的充足的美餐,像填鸭似的,天天都可以吃个嗉圆。刚过满月,就足有半斤重了。野鸭是吃活食的,如今已开始吃小鱼了。人们向湖中投放的食物成了鱼的诱饵,野鸭则趁机捉小鱼。

瞧这一家子,在清晨灿烂的阳光下,鸭妈妈带着它的孩子们在湖中畅游,鸭爸爸则在附近守护。

小野鸭的诞生给小区带来了惊喜,喂野鸭、赏野鸭成了这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护鸭志愿者在为小野鸭做美餐。

小野鸭的出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新亮点,大家争先恐后来拍摄。

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不断增强,为野鸭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瞧,小野鸭们多么悠闲自得。

上一篇:中国餐饮业前景探析下一篇: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