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的感言

2024-08-25

记者节的感言(精选8篇)

1.记者节的感言 篇一

今天是第十二个记者节,按规定记者节是不放假的工作节日,记者们只有在工作中享受节日有快乐了。做为一名记者,我向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的贴心的问候!

20xx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把11月8日中国记协成立日确定为“记者节”,与护士节、教师节一样,为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设立记者节对记者和新闻工作者而言是一种激励,以便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把新闻工作做到更好;还有一层意义就是希望社会和受众更关注记者、更关心新闻事业。

这是我第二次在记者节里写文祝贺记者的节日,又些话还是要重复说。在我眼中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新闻工作职责神圣,情系大众和社会,优良作风代代相传,永远站立在时代和社会的前沿。新闻工作者是快乐和幸福的,因为在社会舞台上能够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和推动社会变革。自从有了新闻事业以来,社会进步的重大历程背后都离不开新闻力量的推动。新中国的社会重大变革、重大事件都有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鼓与呼。记者不仅可以采访高官和社会名流,见证重大事件,还可以介入素昧平生人的家庭和心里,既可以上至最高层的重大决策,还能下至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小处可写寻常百姓家的平常事,大处可能引发全社会关注讨论。有时还能代表社会舆论,一次采访有可能推动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应该让新闻工作者感受到极大的自豪和荣誉感。从这个层面说记者的快乐很多。

但在我的感受中,记者也是一个痛苦的职业。高强度的工作,长年没有规律的工作和生活,绷紧的神经,睡眠不足,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这些都困扰着媒体人,特别是一些年龄稍大的记者,更是感到力不从心。节假日加班、晚上加点对记者来说都是“家常便饭”,经常是午饭合着晚饭一起吃,忙乎一整天浑身乏力,本想睡个好觉,可躺在床上脑子里却总是转来转去,还是稿子的内容和写法,夜里有时还做梦惊醒;总是长时间爬电脑上视力越来越差。不规律的生活、不规律的饮食、工作超负荷运转,使记者的健康大打折扣。因为全国新闻行业都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所以记者们的工作压力很大。

据一项专门针对媒体人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国内记者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约60%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据中国记协的一组数字:中国新闻从业人员已死亡的在职职员平均年龄仅为45.7岁;患癌致死者的比例超过70%;因病住院的平均年龄大大提前。一半以上的新闻从业人员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有不少人一到中年便体力不支,百病缠身,甚至英年早逝。新闻职业还是“过劳死”高发行业,如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长期以往就有可能发病。另外,记者还是一个高危职业,在非军事职业中,矿工是最危险的,其次就是记者。在批评报道中很多记者在采访中遭的殴打,事后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每年全球因公死亡的记者都在创下新高。这都不是危言耸听,是事实。

我形象地说记者是痛苦并快乐着,是苦中有乐。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总能够体尝那至苦至难之后的至甜,总能够享受那汗水、泪水和血水之后的工作乐趣。在又一个记者节,我除了对记者表示问候祝福外,还要提示记者同仁更好的坚持职业操守,做一个受人民群众欢迎和尊重的好记者,更要提醒大家在事业的奋斗中多多保重身体,注意安全,祝大家都有一个好身体和幸福的家。也请社会尊重关爱记者。

2.记者节的感言 篇二

1 怎样的现场采访报道才算是一次成功的采访

所谓“现场采访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观众),手持话筒采访新闻当事人,在现场及时报导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并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

现场采访报导一般由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第一,新闻事件刚发生或正在进行、发展之中;第二,记者进入画面,目击采访,口述报导;第三,具有完整而连贯的同期声,即真实而完整地再现新闻人物的讲话和新闻现场的音响;第四,通过有限的镜头表现无限的意境,其意义作用体现在:电视新闻现场报导方式能充分发挥记者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与新闻主题相吻合、与新闻人物身份相适合的环境、背景,进行现场提问,口头报导,回答观众所关心的问题,挖掘出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通过记者的语言传播突破了电视画面不能表现的内容和抽象概念等局限。另外,视觉冲击力强的镜头运用和能直接表达主题的镜头能够让受众对事物具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

2 采访记者和摄像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

采访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很重要。记者要把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细节等因素进行组合,作用于观众的视听感官,引导观众去看新闻事件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记者的解说要与现场气氛紧密结合,内容具体,不能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记者在报道中要尽可能地强调新闻事件的正在进行时,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现场气氛。

在现场采访报道中,采访记者要用语言呈现新闻的看点,并带领观众揭开事实真相或原因,追根问底,揭露新闻本源。而摄像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中,也同样很重要。虽然摄像记者本身不出现在画面里,但是摄像记者也是用“镜头”说话,准确的将新闻事件中的要素表达清楚,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更能够让受众记忆深刻。

所以,无论是现场采访记者还是摄像记者,唯一的目的、共同的目标,就是将最能表达新闻事件本身价值的内容和镜头用现场采访的方式展现并记录下来,以增加节目的深度和力度。

一次成功的现场采访报道离不开能够准确表达现场事实的采访记者和能够用镜头表现现场氛围的摄像记者。对于现场采访报道,新闻事件的本身,需要记者的现场采访和现场画面同时进行报道,缺一不可。在现场采访报道中,大多从业者都是通过协商来完成采访任务,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所以,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才能成功的完成现场采访报道的任务,一条好的现场采访报道必须做到相互配合。

3 怎样做一名出色的现场采访记者

现场报道在电视新闻中有较强的说服力,突出报道现场感是电视现场报道成功的基础。而对于采访记者而言,如何采访,如何报道,如何让受众接受认可,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

3.1 利用电视的可视化注重体现亲切感:

现场报道就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语言、表情、形象,使被报道对象直接真切地出现在屏幕上,现场采访记者应该在现场报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情感、思想、形体综合素质的优势,靠自身的亲和力,展现、报道事件。

3.2 电视现场报道的交流感:

记者在现场还能充分调动现场人员的参与性。现场不应该是记者的一言堂,而是方方面面观众的多言堂。采访记者必须能够控制现场,提有意义的问题,寻找有分量的答案,突出节目主题。

3.3 电视现场报道对记者的现场表达技巧有高要求:

采访记者必须把握好对现场的观察、分析、判断,快速组织语言、准确表达现场。在现场报道中应是自然、端庄、大方、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状态,给观众可亲、可近、可信的良好印象。

3.4 选定主题,突出核心部分:

要排除现场干扰,找准提问基点和目的性,做到循序渐进。还要善于驾驭现场,做到主题鲜明。记者与被采访者间要以诚相待,平等相处,即便是久经沙场,也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4 怎样做一名出色的现场摄像记者

电视现场报道是集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所以镜头画面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新闻的传播效果,拍出高质量的镜头画面清楚的反应新闻事实非常重要。因此,一名出色的现场摄像记者应具备有以下几种素质。

4.1 从业务的角度来衡量:

要与采访记者达成一致,构思明确、总体感强,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要有强烈的新闻意识,随时注意变动,用摄像机镜头抓住精彩的瞬间。要有较强的剪辑意识,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篇幅,尽可能地体现最丰富的内涵,要有精湛的拍摄技术,让镜头富于美感。

4.2 从职业品格来衡量:

对于新闻记者而言,不论前方是泥潭还是湖水,都应该想尽办法到达自己的采访目的。吃苦耐劳,具有团队的意识,才能最终完成采访任务,而要是过分的凸显个性,反而会影响团结本末倒置,影响任务完成。

4.3 心理素质必须过硬:

摄像记者要学会在较大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快速冷静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并做出判断,利用自己的业务技能无剪辑直接播出。

参考文献

[1]周家群《图像时代——新闻摄影传播学》2001年12月安徽大学出版社

[21张骏德刘海贵《新闻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3]齐洁爽《摄影记者实战指南》2002年吉林出版社

[4]刘仁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教程》2005年10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王莉《现场实况——著名主持人访谈录》2004-1-1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小记者亲历“记者节” 篇三

为了庆祝记者节,广场上有很多活动,就在我们集合的旁边就有一个变魔术的活动。魔术可是我的最爱,每次看到魔术师神奇的表演,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好奇。

魔术师精彩的表演一个接着一个,我看得越来越兴奋,可旁边的妈妈却不断地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可是小记者,还有任务没做。在妈妈的催促下,我赶忙在广场上转起来,感受一下记者节。

我发现广场四周来了很多单位,除了新闻单位,还来了很多其他的单位,如医院、学校、培训机构、律师事务所……为什么这么多其他行业的单位也来了呢?因为记者是专门报道老百姓关心的事,诸如教育、医疗、居住及纠纷处理等。记者就是将这些方面的新鲜事,实用的事情告诉老百姓。

我在广场还看到了网络警察!平常我们只看到真人警察,网络警察是怎么回事,难道警察神通到可以住到网络上去?带着这个疑问,我采访了现场的网络警察叔叔。他告诉我网络警察就是专门管网络上的安全,防止有人利用网络干些违法犯罪的事,目的是保护“绿色网络”。我今天又长见识了!更令人兴奋的是,在广场上我还看到了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主持人,我还很荣幸地与他们合了影。

记者节活动上还有一件新鲜的事,那就是来了一位身高2.26米的大哥哥,老远就能看到他在广场上走来走去,一开始我们以为他是哪家单位请来做宣传的。一问才知他是来凑热闹的,他每到之处必定会有人采访他,原来特别的人也是记者采访的对象啊!

这次小记者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

4.记者节感言 篇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喜欢博学的央视名嘴水均益,因为喜欢睿智的白岩松,喜欢犀利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14岁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们一样的记者夏天,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怀揣着当年的梦想,走进了xx广电。这个选取,让远在长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在离他们千里之遥的xx扎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能一向在这个辛苦的岗位上执着的坚守。掐

指一算,这天是我来xx的第490天,回想这四百多个日夜,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没有朋友,语言不通,完全像没有归宿感的浮萍,随风飘零。幸运的是,在领导和

同事的关心帮忙下,我慢慢地适应,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城市。从第一次采访时因语言不通,与被采访者面面相觑的尴尬,到此刻灵活自如的问答;

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此刻得心应手的写稿……这一路,布满了太多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记得今年六月五号那个深夜,那晚我在做的xx义工个性节目。为了赶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点。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时候,突然,电脑死机了可怕的是,节目没有保存,大家都明白,这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

眼看第二天的节目将受到影响,那一夜我对着空无一人的制作室失声痛哭——人们常说记者就意味着与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记者这个职业

是精彩的。因为你在读懂别人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很多时候,你采访的

对象,就是你奋进的动力。担任《xxx》栏目制片以来,我结识了一群夕阳老人,他们年近古稀却乐观的自比廉颇,年轻时他们曾为xx的发展挥洒汗水,暮年却仍然为这方热土出谋划策。他今年夏天,在和陈主任,杨哥一齐拍教育专题片的时候,小黄鑫悲惨的家庭遭遇张贤亮血气方刚的父亲张圣刚,应对儿子的学费没有着落的失声痛苦,张曼为母亲

还是为自己前途苦苦纠结的辛酸,这些让我震撼。这期间我采访了一位从小丧父,家庭贫困的的优秀学子张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条信息,信息资料是这样的:xx,来武汉一个月了,大学生活很精彩,这些都就应感谢你。短短几句话,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其实我就应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力量,是他们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记者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除了这些,还有不向死神低头白血病少女李怡晓,还有为弱势群体用心奔走的xx义工……他们让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精彩。

很有幸,能成为xx广电大家庭中的一员,生活在这个大家庭,让我倍感荣耀,广电前辈给我们新人做出了榜样,他们对电视的执着,对新闻工作的一丝不苟,为我们树立起了标杆,能够说在xx每寸土地,每个角落都留下了xx广电人的汗水。

经济工作会议期间,精彩鲜明的新闻报道,深刻有力系列专题,吹响了xx快速

发展的集结号。

特大洪灾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一线记者的身影,他们用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文字奏响了xx众志成城,抗洪抢险的最强音。

建立省级卫生城市,我们记者穿梭在每个街头巷尾,每个基层单位,一个又一个的催人奋进创卫报道,一篇又一篇鞭辟入里的监督檄文,他们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热的激情浇注这个城市最美的一抹绿色。

5.记者节感言 初心不变 篇五

一个属于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寒来暑往、无私奉献的新闻工作者的节日。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新闻记者更能体验出大是大非般的人情世故和潺潺流水般的小家温情。

过去,我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去发现美好,鞭挞不公,记录真相。现在,当键盘和鼠标,取代了柔软的墨香,当移动的屏幕,连接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依然坚守,为了那些传播大爱的正能量,为了灾难关头无助的目光,为了那些弱小无力的肩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本报的“60后”、“70后”、“80后”、“90后”记者,有话要说

她说:希望能把脚步留在瑞安的每一个地方,不忘初心,坚守善心。

他说:记者是我的工作,但又不止于工作。每一次采访,遇到的各种人、各种事,都让我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这是一个能体验他人工作的工作,能了解丰富生活的生活,能感受众多人生的人生。

她说:不畏严寒和酷暑,风雨无阻奔现场;记录寻常百姓事,弘扬人间真善美;坚守真实传讯息,笔尖书写当道义;愿为记者同讴歌,天涯此时共相庆。

她说:新媒体虐我千百遍,我待新媒体如初恋!

她说:不少人印象中,记者是一个体面、待遇好的职业,但我知道记者是偶尔需要舍弃形象的职业。我们需要深入基层,淋着大雨跟踪报道台风新动态。我们需要24小时待命,半夜编辑新闻稿。我愿自己能永远坚守我的新闻理想,写新闻,讲真话。

他说:有人说网络采编就是Ctrl+C/V。其实不然,在26个字母里,C不是开始,V也不是结束,网络采编没有假期,也难以休假。遇到突发事件时,同样需要第一时间参与报道,即使我们的身影不曾出现在现场。同时C、V也是Create value(创造价值),这也是我想所希望的,当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时,输出的是更多更有用的价值。

……

在这个媒体整合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感受着前行的挑战和压力。

我们坚守,因为我们相信,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记录和书写。尽管追求真相的道路,并不平坦,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但我们坚信,文字与影像中,蕴藏着改变的力量,对真实的追求和书写,永不会过时!

6.记者采访感言 篇六

凤城街道共有20个村(居),19个党总支,46个党支部,2275名党员,总面积28平方公里,村(居)人口2.9万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街道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的目标,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当科学发展先锋,做干事创业楷模,推动了街道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201x年,街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人均纯收入10680元,同比增长12%。李秋超书记首先向记者这样介绍凤城街道的情况。

牢记使命,不断强化“一把手”抓党建的理念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格局的新变化,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我们牢记党建使命,将抓党建既当做一项严肃而且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更作为一种执政手段、把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牢牢铭记,在行动上亲自设计、亲自构想、亲自部署、亲自督查落实,确保党建工作真正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抓党建一通百通,以党建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201x年以来,凤城街道党委以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总抓手,以“强组织、激活力、促发展”为主题,以党建创新为执政灵魂和执政手段,牢牢抓住城镇化、工业化两条主线,不断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全力攻坚城中村拆迁改造、大项目建设、财税建设三项重点,实现了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1-7月份,开工建设过10亿元项目3个;开工在建过亿元项目7个;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4亿元,增长20%。

狠抓组织建设,实现党建阵地的“强基固本”

凤城街道党委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达标、创新、全覆盖”的要求,为实现党建阵地牢固夯实,我们抓住“基层组织战斗力提升、组织设置小型化、服务水平精细化”三项重点,开展了基层组织“四大工程”,即:机关党组织服务品牌工程、村居支部基础工程、非公党组织影响力工程、社区党组织公信力工程,有效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基础。

在机关,创新党组织设置,结合当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实行了“组织建设跟着项目跑,项目领取、项目推进、项目考核支部化的组织建设”工作新模式,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快速地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开展。如新成立的“凤城物流港项目现场党支部”,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在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中比服务、比作为,促进了园区的快速建设。在村居,推行“专职特派员帮扶制度和动态评星夺旗制度”。对后进班子,随时根据村(居)班子的运行情况,采取倒排法确定后进村,每个村派驻一个由副科级领导干部带领3名机关干部组成的专职帮扶工作组,实行从班子建设到经济发展全方位的手把手教、手牵手干。各派驻工作组工作成果列入全处创新项目,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观摩,今年已有两个帮扶工作组因成效明显而得到重奖。在村居班子建设的整体推进上,实行动态评星夺旗制度,每半年评定三分之一的支部为星级支部,并在星级支部中,制定十项达标标准,评选红旗支部,使每一个支部都有追赶目标。在村居班子规范决策上,则借鉴浙江台州经验,在全市率先推行村级事务“五步决策法,”为村居决策制定出了规范的流程图,确保了村居决策的民主、科学。在非公企业,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总支,开展了“建组织、促规范、强作用”活动,大力推行非公企业党建“一卡三亮五有”的“135”工作法。“一卡”,即建立企业服务联系卡,将党委主要负责人、联系企业负责人等信息制作成卡,发放到企业,便于与企业联系;“三亮”,即党组织亮标志牌、党员亮身份、党务工作者亮职务;“五有”,即建立党员活动场所,达到有党旗、有党建制度、有党建读物、有党员电教设备、有党员学习桌凳的“五有”标准。目前,街道已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45个,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40名,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在社区,创新社区党建,探索建立楼宇党支部,实施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按照“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片区、党小组建在楼宇”的思路,将楼栋变成社区党建管理的基本单元,打造起了“党员网格负责人—片长—楼长—党员志愿者”为主要架构的党员网格化管理队伍,通过实行楼宇化党支部管理,将党建管理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个楼栋和家庭,实现了党员管理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精心创设党性锻炼载体,打造过硬队伍

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为此,街道党委积极强化党性锻炼的载体建设,不断打造过硬队伍。

首先是以重点项目推进为载体,提高干部攻坚克难的能力。以“3+1”的工作模式,以大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财税建设、招商引资四项重点为载体,实行党员干部自由组队、公开报名、公开竞争、公惩的`方式参与到重点工作中来,村居则以拆迁小组、工程监督小组等灵活形式,发动党员“二次革命”。使重点工作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加强党性锻炼的新舞台。目前,全处共创设处级24个、村居56个锻炼载体。其次是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提升党员素质。在全处党员中开展十思十查活动,在全市第一个建立了党员干部信息互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及时传达各级党组织要求部署、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加强党员日常教育。架设起了党委与基层党员的连心桥。目前,街道党委已发送短信460条。再者是实施“四个一”管理模式,激发党员活力。为让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开展了“党员回家工程”,探索实施了党员“四个一”管理模式,即:颁发一个党员证、挂一个党员家庭监督牌、公开摘取一个先锋岗,每年底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目前,已发放党员证1300多个,为1200多名党员家庭悬挂监督牌,900名党员公开摘取先锋岗位。最后是搭建党群联系平台,积极服务群众。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在村(居)党员中开展了“党员联四邻、党群心连心”活动,按照居住相邻的原则为每名党员确定了联系对象,明确联系内容,并进行张榜公示。今年以来,广大党员为群众办实事余件。

创新机制,激活党员干部赶超发展的内在动力

7.记者节的感言 篇七

何为“公民记者”?“公民记者”就是非专业新闻传播队伍的普通民众, 但是却在新闻报道与事件传播中充当着记者的角色, 并发挥了记者报道新闻事件的作用[1]。“公民记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 人们又称其为民间记者。“公民记者”进行新闻事件的生产和传播体现了“参与式新闻”的重要方式, 处在全媒体信息时代, 人们的信息诉求远远高于过往时期, 专职记者采编的新闻信息已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公民记者”参与正好满足了人们对信息量的高需求, 以及获取第一手“新闻信息”的新鲜感。

“公民记者”最初只是向专业的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 由专职记者经过筛选甄别后进行采访, 本身不直接传播新闻。但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 普通老百姓就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直接发布新闻, 他们不再是新闻的发现者、而且可以成为加工者和传播者。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表示,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经过20年的发展, 中国已拥有6.3亿网民, 12亿手机用户, 5亿微博、微信用户, 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海量信息形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传播网络。”

另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 83%以上的网名曾经通过网络论坛传播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58%以上手机用户用手机拍摄并传送过现场新闻图片给身边的人;几乎所有的微博、微信用户, 都接受过非主流媒体的新闻信息, 这些都充分说明“公民记者”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虽然不专业, 但新闻往往就发生在他们眼前, 身边, 甚至是自己的身上, 他们是新闻事件的第一目击者, 也是新闻现场的第一到达者, 更是新闻真相的见证者。

2“公民记者”传播讯息不能脱离新闻的本质

虽然, “公民记者”普遍活跃于网络上下, 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新闻信息, 但是也给当下的网络新闻带来了较大的欠缺和瑕疵:首先, 信息发布自由, 把关监督不严。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原则之一, “公民记者”实现新闻传播的最终平台是网络, 和专职记者不同的是, 在某个新闻事件他们缺乏相应的采访权和报道权, 这不利于深入调查事件的真实性, 报道容易趋向片面、主观和偏激。“公民记者”获得新闻信息主要是通过自己观察和别人介绍, 而自己观察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 并不能准确把握事件的本质真相;别人介绍, 道听途说已经是对二手信息进行加工, 其中信息元素必然受损, 影响真实性。

而“公民记者”发布新闻都是自己说了算, 没有严格的筛查把关程序, 一些夸大的、错误的、扭曲的不实信息就会乘虚而入, 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 形成误导和不良社会影响。

不久前, 有网友发帖称, 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东部某自然村, 一共有村民750多人, 却有90个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 而且有多人已经病亡, 是一个典型的“癌症村”。该网友认为, 导致村民患上癌症的是村上的一家生产塑料制品的化工厂, 这家企业长期大量生产“聚四氟乙烯”产品。在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所以造成了这一恶果。

可以说这位网友在网帖中所提到了“癌症”、“死亡”、“化工塑料”等字眼都是老百姓当下尤其关注的“健康环保”话题, 所以网贴的点击量一度飙升, 连续数日占据网络论坛的头条。如果真有此事, 那么不得不说事态是非常严重的, 这自然也成为媒体记者关心的选题。

看到网帖后笔者立即与武进区疾控中心的专家取得联系, 专家表示近几年他们并未监测到该地区癌症病例高发的情况, 记者敏感地意识到发帖人可能是传播了不实信息, 于是找到了发帖人王兵核实, 王兵说他只是替他姑父沈中雪发了帖, 具体情况他什么都不知道, 需要去问沈中雪。作为这样一篇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发布者, 竟然不知道新闻写的是啥内容, 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更感到可怕。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 记者深入村中进行实地调查, 并找到了发帖人沈中雪, 他首先带记者来到这家化工厂, 化工厂的确距离居民房屋很近, 据了解该厂已经有20多年, 生产时还能闻到一股怪味。但沈中雪承认, 目前村上在世的癌症患者其实只有20人, 并不是网帖所说的90人, 之所以夸大其辞写这么多是想吸引网友的眼球, 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 给政府部门施加压力, 对这家化工厂进行查处。

而武进区环保局回应称:这家企业的各项生产手续是齐全的, 其生产尾气排放, 环保部门一直在进行跟踪检测, 都是达标的。卫生部门也指出该村癌症病人数与周边乡镇相比并无明显异常, 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癌症病人的发病与该塑料厂有关。

所以这个由“公民记者”发布不实新闻引发的风波, 经过专职记者的调查求证, 并在传统媒体电视上进行权威发布, 打消了人们猜忌质疑, 消除了社会的恐慌情绪。此案例充分说明公民记者一旦发布了不实消息, 同样会引起社会不良后果。

其次, “公民记者”队伍庞大, 人员身份复杂, 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大部分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新闻采编训练,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这不利于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事件的正确认知。“公民记者”作为传统媒体的通讯员, 能够很好地满足传统媒体对海量信息的要求。想要提高“公民记者”传播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传统媒体可以从中选取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作为通讯员, 然后对他们进行一些专业化的培训和辅导, 这样不但可以扩大信息源, 而且可以提高新闻线索的含金量。

今年以来继走进各辖市区机关倾听意见、建议后, 常州广播电视台一线采编人员又走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经开区的100多个社区, 随机选取10000多户家庭进行访问。在广泛采集新闻素材、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 重点就常州广电全媒体平台的节目内容、栏目设置等进行全面调查, 并为正在进行的节目改版、栏目创新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不仅对全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心理进行了深入了解、剖析, 真实掌握了广大受众的收听收看需求, 而且通过严格筛选, 成功地建立了遍布全市各个街道社区的通讯员网络, 为我台全媒体融合和日常节目开展, 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优质素材, 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和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为地方台全媒体转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错位竞争优势,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3 专职记者求新求变迎接挑战

传统媒体面对来自网络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 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主要依靠的是其新闻报道所具有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而这恰恰就是由新闻的真实性和专业性所塑造的。传统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的时效性方面虽逊于网络媒体, 但是其报道的真实性和调查深度却略胜一筹, 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媒体缺乏有效的把关人及核实机制。专职记者采写新闻时必须要坚持真实和客观性原则, 认真谨慎采编每一条新闻, 且传统媒体的的新闻把关流程是层层连接, 环环相扣的, 先是记者真实采写, 后期编辑负责修改, 部门主任签发以及总编审核等, 最大化保障新闻的真实性[2]。

尽管专职记者采编新闻的真实性较高, 但是其新闻来源往往是影响假新闻出现的一大因素。现在由于专职记者实行绩效工资, 每月有规定的任务稿量, 当新闻信息来源“山穷水尽”时, 会有投机取巧者去网络论坛等搜索信息资源, 未经核实就再次加工形成“新的新闻”, 这极易产生假新闻, 对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新闻虽然并不是来源于网络, 而是由“公民记者”通讯员或特约记者投稿形成, 但是如果缺少必要的审查, 不对每个细节进行认真核实把关, 同样会出现差错, 甚至是张冠李戴, 贻笑大方。

2014年10月, 有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北京街头, 看到一位容貌类似英达的人和一美女在一起, 关系暧昧, 随后跟踪拍摄了多幅近距离照片, 然后又将这些照片提供给了《南都娱乐周刊》的记者。这位记者一看到照片就确信这个人是英达, 而且在没有采访当事人以及核实内容真伪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写了一篇新闻稿《贤妻爱子定居美国, 英达携美女回家, 第二天驾车相送》, 并刊载于2014年10月出版的第38期《南都娱乐周刊》。

文中提到英达近年来作品不多, “英式喜剧”风光不再, 今年英达搬了新宅, 添了豪车, 但他的妻子梁欢和儿子英如镝却一直不在他的身边, 记者近日目击英达携神秘美女酒店喝咖啡, 并返回公寓, 而记者了解到英达没有离婚, 长期与远在美国的妻子分居,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然后新闻先从二人酒店喝咖啡一同回家写起, 说近日某天深夜, 风行摄影师在燕莎桥附近的某高档酒店门前意外发现了英达平时驾驶的奔驰吉普车, 随后风行摄影师进入酒店发现英达正与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孩在大堂的咖啡厅聊天, 英达身穿红色T恤和蓝色短裤, 戴着一副圆框眼镜, 留着白头茬, 看上去像是一位大学讲师, 英达慵懒地靠在沙发椅上, 跷着二郎腿, 悠闲地与那位女孩聊天, 风行摄影师注意到他的脚上竟穿着一双明黄色的凉拖, 与他的年龄气质很不相符。

随后二人开车前往英达公寓, 半夜两人并肩走进电梯间上楼, 英达和妙龄女孩再未出门。二天后的下午英达的奔驰汽车才驶出公寓, 风行摄影师看到驾车的正是英达, 副驾驶的位置上坐着一位女孩, 英达的汽车开到路边缓缓停下, 女孩开门下车, 这位女孩身穿红色T恤和黑色超短裙, 身材姣好, 长发飘飘, 虽然女孩素面朝天, 换了妆容, 但风行摄影师认出她正是前晚与英达一起回家的那位妙龄女孩, 上次女孩像是一位白领丽人, 而当天她的身上洋溢着青春气息, 更像是一位美女大学生。虽然那位妙龄女孩与英达的关系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有了她的陪伴, 相信独居在京的英达不会感到“空虚寂寞冷”了。

可新闻报道一出后, 舆论一片哗然, 杂志社同时收到了英达本人、以及照片中类似英达男子和妙龄女孩三方面的投诉, 原来照片中的男子并不是英达本人, 文章的记者涉嫌严重侵犯公众的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

2015年6月11日, 《南都娱乐周刊》官方微博发表致歉声明, 2014年10月13日《贤妻爱子定居美国英达携美女回家次日驾车相送》一文, 所拍图片中男主角并非英达本人, 使公众产生了重大误解, 特此澄清, 并向英达先生及圈中相关人物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在利用“公民记者”提供的新闻线索和稿件时, 专职记者特别需要“公民记者”提供真诚的帮助, 扩大信息来源渠道, 辨别信息素材真伪, 核实相关内容是否准确。专职记者和“公民记者”可以利用各自优势, 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在全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媒体实现创新改革和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全媒体环境下专职记者与“公民记者”之间的互补模式

信息化的时代, 新闻报道既需要“公民记者”, 也离不开专职记者。“公民记者”是掌握海量的信息来源, 而专职记者则是新闻的权威性的重要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 人们通过博客、微博和交友平台等多样化的方式实现信息交流和传播。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人们想要获得信息的愿望更为强烈, 网络新闻的快速传播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而“公民记者”则是在满足人们信息需求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处在互联网时代,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公民记者”的范围延伸至网络覆盖的地方, 加上智能数码相机与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 “公民记者”们发现新闻事件后, “轻轻一按”即可将新闻事件记录下来, 然后再依靠网络途径实现信息传播、共享。新媒体较为自由化的传播方式和渠道, 让更多的受众也成为信息传播者, 扭转了传统的信息接收角色。

虽然在当今全媒体时代“公民记者”队伍庞大, 但是其采编新闻的专业性仍与专职记者存在着较大差距。人们对大量信息需求的同时, 也对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在全媒体时代, 将“公民记者”与专职记者之间实现合作融合, 将会推进传播新闻和报道新闻向着更加创新和优质的模式发展。全媒体时代, “公民记者”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记者, 但是其可以充当和丰富新闻媒体中通讯员的队伍, 将其挖掘到的新闻线索联系给专职记者, 新闻传播和报道凝聚了两者的共同努力, 这样不仅能够保障新闻的真实性, 而且还大大拓宽了新闻的来源渠道。专职记者在新闻写作上具备较高的专业写作技能, 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采写, 稿件质量是不同的, 通过两者携手合作, 有助于为受众提供质量更高的文字与图片[3]。“公民记者”和专职记者都各自具有适合特点, 通过将两者的优势相互结合, 相辅相成, 以更好地传播和报道新闻信息, 推进传统媒体创新改革和转型, 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奇.网络媒体新闻专业主义解读[J].现代视听, 2011, 3 (7) :55-59.

[2]刘灼, 陈茜.“公民记者”在社会新闻中的作用[J].品牌 (理论月刊) , 2010, 3 (Z2) :66-68.

8.我的记者梦 篇八

经过激烈的角逐,我终于成为《三明日报》青运会小记者团的成员。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对于每个人来说,报纸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在我们身边,有看各种各样的报纸,但我们这些读者却丝毫不知,每张报纸背后都融入了许多人的汗水。

7月27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三明日报》社,第一次接触到了报纸诞生的全过程。从日报社工作人员手中领取记者帽的一刹那,我欣喜若狂,心里又紧张又激动,青运会小记者团副团长周志鸿老师说过:

“当一名记者要有时间观念,一名优秀的记者,离不开两条腿、一支笔、一张三寸不烂之舌。”

从新闻策划到采编软件的使用再到出版流程,叔叔阿姨都给我们做了细致的讲解,记者、编辑、校对、美编……他们的工作对于一张报纸的诞生起到什么作用,叔叔阿姨也一一给出答案。

记者的文稿就是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筛选,加工成了一条又一条的新闻呈现在报纸上,供人阅读。也许你认为当一名记者是一份十分清闲的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为这份工作付出了许许多多,甚至还要防备一些不法分子的报复,但是他们依然热爱这份工作,坚持为老百姓传达一条又一条的信息。

我想,通过努力,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抨击假、恶、丑,颂扬真、善、美,传播社会正能量。我一定要为我的梦想继续奋斗,勇往前行!当一名中国女记者,这是我永远的梦想和追求!

上一篇:我被海洋里五彩斑斓的景象感动小学作文下一篇:《难忘的八个字》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