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2024-06-09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共10篇)(共10篇)

1.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篇一

第5课 老照片

教学目标:

1、通过照片了解到家乡的发展。

2、通过照片了解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己的家乡的变化 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肯定都爱拍照片吧?那你们家里一定有很多照片吧? 引入课题老照片

二、新课

老照片是很多年铅拍的招牌按。老照片中保存着人们珍贵的记忆,从中也可以看到家乡生活的变化。

1、教师提问:家庭相册里最吸引你的是哪张照片? 学生小组自由讨论,然后和班级同学分享

2、教师出示照片并提问:

照片中会反映哪些方面的发展?先和和同学之间交流

3、读一读

老照片记录了家乡的发展。

老照片现实,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老照片证明,家乡已经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三、小结

板书课题:

5.老照片

照片…… …… 学生安全教育:

课后反思:

2.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案设计 篇二

允景洪小学教师:张永亚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培养学生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教具准备:

字音卡片,学生自画图片,多双筷子,多条绳子。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利用学生喜爱“团结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你们唱首歌,听了之后,唱一句给同学听。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拿一根筷子,许多筷子对比做实验。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小组赛读,开火车轮流读。用不同方法熟读课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如:(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2)“人多计谋 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识记生字字形。

1、掌握生字字音,抽读生字卡片。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交流体会,教师指导。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谋、移、焰、折、搓、绳、独(2)这些熟字是由哪些部首构成的。(3)给生字口头组词。

六、知识回味,巩固课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2、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家合万事兴。

4、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八、板书设计

识字五

团结带来力量

团结一心,众志长城

九、教学反思

3.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篇三

瓜果飘香

教材版本

冀美版美术教案

授课时间

备课

时间

2月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的内容。瓜果在生活中很常见,也是儿童非常喜欢的食品。本课以瓜果为题材,运用水彩、水粉颜料表现瓜果,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瓜果的色彩、形状和特点。孩子们一般都吃过多种水果,这里可以启发学生回想水果的味道,让感官来帮助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本课侧重于生活中常见水果的形状、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帮助学生建立亲近生活的情感。

课文中使用水彩、水粉等工具,在表现上以“湿画法”为主,某些局部也兼用“干湿画法”。范画的构图非常紧凑,瓜果被安排的有远有近有遮挡,主次分明,在用色方面,范画正确处理了瓜果的固有色和纯部之间所形成的色彩变化关系,不同的水果和背景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因而画面色彩丰富,明朗,具有美感。

快乐

目标

认知

目标

了解原色、间色、冷暖色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技能

目标

认识和抓住各种水果的不同特征,学会用色彩进行写生,体验色彩的表现力。

情感

价值

增进学生亲近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

了解水性颜料的调整和一般描绘方法,抓住各种水果特征,用色彩进行写生。

快乐

策略

方法

欣赏、讨论、表现

准备

课件、各种瓜果、水果宝箱、油画棒、作业纸

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组织

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准备情况,督促课堂纪律。稳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课前准备——手指操》

创设情境

快乐导入

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从果园里带来了3个奇妙的‘水果宝箱’,每个宝箱里装了一种水果。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里面都装了哪些吗?

(出示3个“水果宝箱”,并分别装有桔子、葡萄、香蕉)

2、闻一闻、摸一摸、水果。

①分别请3位学生到“水果宝箱”中来闻一闻、摸一摸水果,并把它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②你们知道箱子里是什么水果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为什么喜欢吃水果呢?

小结:水果好吃,有营养,让我们长得漂漂亮亮的,个子长得高高的!

4、揭示课题:瓜果飘香

探究方法

快乐自学

二、认识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

1、水果的形状。

(1)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形状。

(2)同一种水果有不同的形状。

(3)切开的水果。

(板书:形状各异)

2、水果的颜色。

(1)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颜色。

(2)同一种水果的不同颜色。

(3)教师示范:画一个苹果并涂色。

(4)学生尝试作业、了解学情: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涂色。

(板书:多种颜色)

3、水果的组合。

(1)逐步呈现一幅范画的绘画步骤。

(2)赏析学生作业。

(板书:组合有趣)

自学展示

张扬个性

作业要求:比比瓜果的形状和颜色有什么不同,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1、教师可用颜料示范瓜果,以便讲解基本步骤,一边演示调色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要求每一位学生画一到两个瓜果,并剪下放入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大果盘中。

快乐比拼

体验乐趣

作业评价。

(1)自评。(2)互评。(3)师评。

课堂小结,比较作业中个各画面的安排。如相互遮挡关系、轻重深浅关系的处理。

小结:水果真是太好了,水果王国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很喜欢我们小朋友,只要我们经常接近它,品尝它,它们身体里的营养都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美育教育)

快乐

反思

本课《瓜果飘香》选用的是儿童熟悉喜好的水果味内容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一般都能够掌握瓜果造型的特点和色彩的认知,并且比较有兴趣地投入到了绘画中去。

4.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篇四

《识字5》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柴、焰、易、折”6个生字,会写“容、易、折”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教学重点:

1.识记6个生字。2.会写3个生字。教学难点:

1.对前三条谚语的理解。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动画片视频,学生观看

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老师让你们看,不过要认真看,仔细听。

2、学生自由说

师:看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团结的谚语。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前三句谚语,学习生字

1、听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有不认识的生字做上记号。

2、从文中找生字。

师: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些谚语,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可以请教大桃子,或者问问你的同桌。

3、检测识字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幻灯片

师:说说读这些生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再认读生字。

(2)出示没拼音的幻灯片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小白兔说它都能认识这些生字了,你们呢?给它比一比有信心吗?齐读 开火车 男女生比赛读 生领读(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师:生字宝宝最喜欢交朋友,你们看它站到朋友中间去了,你们还能认识它吗?齐读。

4、小组内说一说识字方法,再全班交流。

师:既然你们能读准这些生字,肯定有好的识字方法,哪谁愿意向大家推荐你的识字方法?

二、指导书写

1.观察发现。

师:真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啊!小朋友们的识字方法真是又多又好,相信小朋友们也有办法写好这些生字,请大家认真观察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教师重点强调:“根”的“木”字旁变捺为点;“满”字是左右结构;“挑”字的笔顺。)2.范写“满”字。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4.请两名学生展出作业,集体更正后,学生及时修改。

四、朗读谚语,初步体会

1、把句子读通顺。

师:小朋友们,生字宝宝玩累了,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可别读错了哟!(课件展示五句谚语。)2.齐读谚语。

师:小朋友们,“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谚语,好吗? 3.体会谚语含义。

师:团结合作的力量真大!小朋友们的读书声多洪亮啊。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发现谚语里哪个字出现的次数多?谚语里都有哪些多?相信小朋友们对这几句谚语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谚语,向你的同桌说说你的

理解和体会好吗? 学生自由谈体会,教师补充交流。4.指导朗读

(1)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谚语。(2)抽生读。

5、小结:只有团结力量才大,只有团结才能解决困难,只有团结才能想出很多办法。谚语总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或知识。

4、出示搜集的谚语,学生齐读

师:老师这里搜集了一点谚语,你们读一读。

五、作业

1、回家搜集谚语大家一起交流。

板书:

多○

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识字5》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柴、焰、易、折”6个生字,会写“容、易、折”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前三条谚语的含义。教学重点:

1.识记6个生字。2.会写3个生字。教学难点:

1.对前三条谚语的理解。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动画片视频,学生观看

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老师让你们看,不过要认真看,仔细听。

2、学生自由说

师:看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团结的谚语。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前三句谚语,学习生字

1、听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有不认识的生字作上记号。

2、从文中找生字。

师: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前三条谚语,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刚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可以请教大桃子,也可以问问你的同桌或老师。

3、检测识字情况(1)幻灯出示三条谚语

师:孩子们,你们能读准确这三条谚语吗?老师要听一听,一起来读一读吧,(2)出示带拼音的幻灯片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但是你们看看这些生字都读正确了吗?读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指名说。(重点在“柴 折”是翘舌音,“谋”的韵母是“ou”)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些生字吧。(先齐读,再指名读)

(3)出示没带音节的生字 师:你们都喜欢做游戏。

开火车

男女生比赛读

你说我找(读错及时纠正)(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师:生字宝宝最喜欢交朋友,你们看它站到朋友中间去了,你们还能认识它吗?一起来摘苹果。

4、小组内说一说识字方法,再全班交流。

师:既然你们能读准这些生字,肯定有好的识字方法,哪谁愿意向大家推荐你的识字方法?(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 编口诀 猜字谜)

三、指导书写 1.观察发现。

师:真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啊!小朋友们的识字方法真是又多又好,相信小朋友们也有办法写好这几个生字,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幻灯出示3个生字)

(教师重点强调:“折”的撇是横撇;“易、容”两个字是上下结构,“易”上小下大,“容”撇和捺写得舒展些。)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同桌在桌子上书写,互相纠正。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4.请两名学生展出作业,集体更正后,学生及时修改。

四、朗读谚语,初步体会

1、把句子读通顺。

师:小朋友们,生字宝宝玩累了,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

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可别读错了哟!(课件展示三句谚语。)2.指导朗读。

师:小朋友们,“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条谚语,好吗?

(1)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2)拍手读。(3)男女生对读。3.体会谚语含义。

师:团结合作的力量真大!小朋友们的读书声多洪亮啊。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小朋友们对这几句谚语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谚语,向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好吗? 学生自由谈体会,教师补充交流。

4、小结:只有团结力量才大,只有团结才能解决困难,只有团结才能想出很多办法。谚语总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或知识。

5、出示搜集的谚语,学生齐读

师:老师这里搜集了一点谚语,你们读一读。

五、作业

1、回家搜集谚语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

板书:

5.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 会写“在、后、我、好”4个生字和斜钩1个笔画。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研究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难点:研究影子这一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我说一个谜语给你们听,请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课件展示)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显形。2.板书课题:影子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课件展示)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不好的字音,要反复多读几遍,再读句子,注意把句子读通顺。2.认读生字。3.指名试读课文。

4.检查词语认读情况: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读,选字组词等多种形式检查。

三、学习课文,朗读课文,读懂内容。(课件展示)(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2.你发现过自己的影子吗?书上的小朋友的影子在哪里?读一读课文。

3.为什么说影子是条狗?鼓励学生把话说好。上午和下午的时候,人影就短,短的影子不像人,好像一条小黑狗。指名读、分组轮读。

4.“跟着我”指的是跟着谁?什么跟着?演示第一段内容。5.“常常跟着我”常常是什么意思?

6.教师小结:影子时常跟着我们,有时候在后面,只要有太阳就会有影子。影子常常跟着我们,很有意思,它给我们带来快乐。

7.教师范读、指名读、小组轮读。(二)学习第二节。1.指名读、范读、齐读。

演示:(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使学生辨别左和右)2.提问: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知道影子是好朋友? 3.谈话:好朋友在一起,心里是很高兴的,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心情读出来。4.指名读、齐读。指名分段读、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四、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影 子

小黑狗

好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指名读课文。

2.认读生字: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二、指导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借助填空,引导学生记忆课文内容,练习分段背诵,再背诵全文。2.说说你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课件展示)

三、识字写字。(课件展示)1.用熟字记忆生字。2.学习生字,分析字形。

3.指导书写。看清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描写,最后独立写两个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继续激趣,引导探究。(课件展示)1.激趣:学习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和影子有关的问题想研究? 2.拓展练习:学着课本上的小朋友的样子,写一段小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由生学组成的词语,会认“省、店”等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 商 堆 仗 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解疑合探: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3.会认字:

省 店 橱 指 接 讲 铺 毯 银 仗

4.你认为哪些字难认?想什么办法记住的?(1)谜语帮助记忆汉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2)借助偏旁记忆汉字。指 接 银

(3)“惊、省”是后鼻音 “银”是前鼻音。

5.标出自然段的序号。6.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质疑再探: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 1.谁看见过真的雪? 2.是在哪儿见过的?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吗?

4.台湾小朋友什么时候能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5.老师和台湾小朋友心里在想什么? 预设师生双边活动: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说说主要讲什么?

(2)这里为什么很难看到雪呢?简介台湾省的气候特点。2.学习第2自然段。

(l)自由读,然后说说台湾省的孩子们在台湾看到的雪景是怎么样的?(2)想一想,说一说橱窗里的雪景。3.学习第3~10自然队

(l)自由读。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台湾的小朋友向往到北京去看真的雪。老师的故乡是北京。老师童年玩雪的情景很有趣。)(2)指导读四个问句。教师范读,学生仿读。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吗?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要读出问话的语气,A、B、C还要读出好奇的语气,D则还要读出对北京的无限向往。)(3)指名读写老师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的句子。“雪毯”、“银装”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角色读第3~10自然段。4.学习第11自然段。(l)老师范读。

“那里”指什么地方?“你们”、“他们”分别指谁?(2)学生齐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体会到什么?(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台湾回归祖国。)

四、阅读欣赏

1.有感情的朗读3-8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 语气。体现出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指导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A.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B.解释: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C.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五、课堂小结:

台湾回归祖国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共同心愿,台湾回归祖国,台湾的每个小朋友就可以到北京看到美丽的真的雪。板书设计:

看雪

北京 盼望团聚 台湾 容易看到 雪 很难看到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内容很新、教育意义很深的课文。课文围绕着台湾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惊奇地问老师为重点,老师又深情地回答学生们的话为难点,从而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理解。整篇课文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对话,而理解“深情”是难点。

我通过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从而体会其中的感情。但这些情感似乎离学生的理解程度有一定距离,如果我再讲一讲有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故事,学生可能体会得会更透彻些。我在向学生提出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五花八门的问题,课堂掌控还不够。所以课堂中给学生的质疑还是不要太多,适当就好,多种形式多让学生去读,读中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毕竟二年级的学生思维不够全面。

7.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篇七

备课人:班级:年级()班等级:

学习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学生视听觉感官的联通,使其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认知)

2、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觉,并能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感受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的表现。(情感)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语:同学们,今天李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的朋友,但是它们看不到,摸不着,我们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感觉,才知道它们是谁。而且这个新朋友一来就邀请我们同学伸出手来,和他一起动起来。

2、播放音乐《娃哈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考:刚才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同学有的唱,有的拍手,有的随着音乐舞动。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绘画)

3、导入新课: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听听画画。

二、讲授新课。

1、听音乐《小小的船》《火车开了》第一遍,好听吗?那谁听出了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呢?(拍手提示)音乐节奏的快和慢在绘画中怎么来画呢?请同学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们可要仔细想想。

2、第二遍听《小小的船》《火车开了》:

A、出示画:这两幅同样是画的小小的船,有什么区别吗?(一幅是画的具体的船,星星等,别一幅是用点,线,面画的)

B、听火车开来了,谁能说一说,这两幅画又有什么区别呢?

C、火车宝宝给咱们出了个问题,看同学们谁观察的最仔细: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节奏快的音乐,画面,色彩鲜艳、丰富,线条起伏大;音乐节奏慢的画面色彩柔和,线条起伏小。

三、学生听一听,画一画。

1、下面还有三首好听的音乐,这回可要听仔细,你喜欢哪一首音乐,怎么才能把它画下来呢?(放音乐)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师点评。

4、小结:美的音乐加上同学们画,美丽极了,你们真是了不起。让我们在美丽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这课,希望大家听着音乐,保持的愉快的心情走出教室,把你身边的纸屑带走,让 1

8.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篇八

酸的和甜的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它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里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其中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酸、葡、萄、狐、狸、串、迫、待、硬”9个生字,会写“串、兔、告、诉、狐、狸、猴、颗”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3.懂得做事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狐、狸、猴”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掌握“反犬旁”的写法。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017.3.1 最新版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课题指名说)2.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酸”

3.再读课题,学生质疑(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二、看动画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接下来老师请你们看看《酸的和甜的》这个故事,不过老师还想看看谁看的最认真,谁记性最好。

出示课件要求: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好看吗?谁能告诉老师第一个答案?(指名说)

(3)“狐、狸、猴”这三个字你会读吗?读给同桌听听,再告诉同桌你是怎么记住的。

(4)(出示课件)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异同?

(这三个字都有反犬旁,都是左右结构)A.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狐狸”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猴”的三部分要写的紧凑。“猴”右边与“候”不同)

B.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反犬旁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第三笔不能出头)学生描红、临写。

(5)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点拨: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结果怎样?)

三、借助图画,读文识字。

1.像这样图文结合的课文,我们该怎样读?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连环画认读生字,不会的可以跟同学一起商量、交流,或者借助文下“树叶”中的拼音读准字音。然后在小组里互读互查。3.生字宝宝可调皮了,你看——(出示课件)生字宝宝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得到生字宝宝的夸奖。指名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指名说,个别读,齐读)现在生字宝宝都跑到句子里了,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句子:

A.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B.小猴子看着架上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串就往嘴里送。C.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为什么狐狸硬说葡萄是酸的呢?(指名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你喜欢谁?自己去读一读。

五、课后实践。

在报纸、广告、商标上找一找,看看从哪儿可以找到这些生字,带到班上帖在“生字家园”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串、兔、告、诉、颗”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3.懂得做事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2017.3.1 最新版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难点:懂得做事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走迷宫。生字宝宝又聪明又调皮,你看,看这次它们又给你们出什么难题了?

(出示课件)你瞧,多有趣的迷宫啊!快动动脑筋吧!指名读,齐读。2.猜一猜。

生字宝宝觉得同学们棒极了,还想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为了让同学们闯过这关,老师透露一点秘密——那就是在猜一猜中你要猜我们新学过的词语。(出示课件)

二、朗读感悟。

1.课文里的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要求:带着问题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2.交流:谁说葡萄是酸的?为什么?(1)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和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2)狐狸想吃葡萄吗?只是有一点想,还是非常想?你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说)(3)在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的?你能一边读一边自己加上动作表演吗?(指名读,评议)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谁能读得让别人觉得葡萄是酸的?齐读。(4)还有小兔子和小松鼠为什么也说是酸的?

(出示课件)谁能把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情读出来、表演出来?(指名读,评议,男女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的部分)

3.小兔和小松鼠对狐狸的话深信不疑,为什么后来又认为葡萄是甜的呢?(出示第七自然段)你们觉得小猴子吃得香吗?我们看看描写小猴子吃葡萄的两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A.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B.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同桌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男女分读两个句子并加上动作。

不吃不知道,原来葡萄是甜的。这时,小兔和小松鼠是怎么想的?(出示课件第八自然段)谁能把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情读出来表演出来?指名读,评议,男女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的部分。4.读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你从哪里看出小猴子比较聪明、不轻信别人的话?请自己读读找找。(出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A.小猴子爬上了葡萄架。

B.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多了一个“迫不及待”)第二个句子多了一个“迫不及待”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现在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读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互读。看着大家读得这么带劲,老师也想读一读。师生合作读。5.看见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吃葡萄,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出示2017.3.1 最新版

课件)小组之间读一读4、5、6自然段。指名说。表演读。

三、引伸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四、读读演演

1.这篇有趣的课文,我们给它配配音好吗?

(播放无声课件,学生分角色配音。)

2.接下来,老师想请四个同学当配音员,在座的同学当文明的观众和听众,评评谁配的音最棒。

3.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们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了,有没有动作和表情。(指名四个学生上讲台来表演。)

五、指导书写。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写了“狐、狸、猴”三个生字,这节课还有五个生字,有没有信心写好它们?(出示课件)

1.你们发现了它们什么?你想提醒别人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通过投影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9.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朗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感情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真挚情感。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思乡之情的诗篇。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写思乡之情的古诗吗?

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四篇写思乡之情的诗。揭示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古诗,教师指名读。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回乡偶书

1、师示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问: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齐读、背。边读边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

6、角色扮演,你能表演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试着表演)

(二)泊船瓜洲

1、学生自由读

2、问: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

4、齐读、背古诗。

5、问:如果你长时间离开家乡,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积累写思乡之请的诗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

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一些小小年纪的同学们离家求学,一定经常挂念父母,对吗 其实,这种思乡的情怀无时无刻不荡漾在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心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这样的诗.1.导入课题(《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诗,它是宋代王安石写的.板课题,(出示幻灯片1)2.作者简介(介绍王安石).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璀璨的宝石

3.解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时写的.☆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2)诗题中的“泊”是停泊的意思。(3)理解题目的意思.(把船停泊在瓜洲渡口)(4)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正音:间,重,还 c.明确诗歌的节奏处理.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第一句

找出第一句中的三个地名,结合注释,理解他们的位置和关系.画出他们之间的简笔画.(长江在诗中出现过吗 长江横亘在京口与瓜洲间,把他们

看注释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读一读,读出路程近.板书:离家近——应该还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过渡: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能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d.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板书:离家久——更应还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 板书:思家心切——不能还

为什么不能还 再读,读出思家不能回的无奈.e.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感情朗读,你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音乐伴奏:平湖秋月)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泊船瓜洲》一诗中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 时间是什么时候 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心中会想些什么

扩展:一轮皎洁的圆月当空悬挂,会激起人多么美妙的情思啊!我们学过的哪些诗也描绘了美丽的月亮了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 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幻灯片7)(乐曲 梦江南)现在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可以送首诗或美丽的词语给诗人.(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让学生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小结: 《泊船瓜洲》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让我们在头脑里,勾勒出一幅绚丽的图画.作者还抒发了游子们最真,最纯,最美的情怀——思念家乡.2,总结全诗,归纳学法.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板书:欣赏诗歌

五、作业

1、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几首送别诗,抄在小本本上。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读准诗句,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简介王维

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虽为朝廷命官,却常

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 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2.教师范读此诗。说说你从诗中听懂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读顺古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2.集体正音。

3.同座相互检查读诗情况。

4.小组比赛读诗。声音响亮,不乱喊乱叫;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三.读懂诗句,诵读古诗。1.课件出示注释。

来日:自故乡动身那天。绮窗:镂花的窗。著花未:开花没有。君:朋友。自:从。

2.说说诗句的意思。3.教师点拨。

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看似重复,读起来反而觉得更加亲切。接着又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作者的思乡 之情由此可见。

4.同座互相说诗句的意思。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6.指名背诵这首诗。

三、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

2、背诵王维的古诗。

四、宋之问简介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五、指导朗读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六、诗文解释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遇到的家乡来人。

词语解释

岭外:今广东省一带。怯:畏缩、胆怯。

七、诗文赏析

10.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5则范文 篇十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述的发展

2.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教 学 目 标 基 本 目 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弹性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得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编织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教具准备 情境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一)观察情境图,引出课题 1.说出数的方法

2.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堆、两堆、三堆 3..摆一摆,同桌合作填出表格

4..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表格里数字 的规律

(二)列出乘法算式 1.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 2.黑板演示 3.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

(三)教师介绍如何编制乘法口诀 板书:一五得五

师:小松鼠和妈妈在森林里采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松果,今天我们就和小松鼠、松鼠妈妈一起来探索乘法口诀的奥秘吧!师:秋天到了,它们收集了这么多松果,你想帮它们数一数吗?那么你想怎么数?你的想法和小松鼠不谋而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师: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3堆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下面请同学们将表格填写完整。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填。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这个表格,那么仔细观察,同学们数的那么快你有什么小窍门和大家分享一下呢?(每一个数比前面多5,那10堆松果呢?)师:通过摆一摆,用加法,我们帮助小松鼠数出了松果的个数,那么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堆松果有几个?为了看着更方便,老师把它们移到黑板上,这样的我们用一个5表示,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一下,(贴出第二堆松果)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列式呢?(贴出第三堆松果)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列式呢?用加法,我们帮助小松鼠解决了问题。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特别聪明,他们发明了又快又简单的方法,来看看小松鼠为我们带来的小知识吧!(出示ppt上的介绍)师:一五得五就是1×5=5的口

1.说出各部分代表的意思 2.读一读

3.总结积大于十时候的书写形式 4.独立编制乘法口诀

(四)游戏:对口令

(五)总结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小结

三、巩固提升

1.看图列式 诀,一起来读一读。

师:1表示哪个数,5呢?第二句呢?二五一十,当积大于十的时候,得字省略,写成一十(齐读)

第三句谁来试一试。我们已经帮助小松鼠用乘法算出了三堆的算式,那么这两排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5的乘法口诀。师:你想帮助松鼠求出几堆松果呢?学习前有个小提示1、2、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下面找同学到前面演示你最喜欢的那句,这就是五的乘法口诀,男同学读算式,女同学读口诀。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有五,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两只呢?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记住乘法口诀? 我们来看一看淘气和笑笑发现的记忆规律,笑笑的方法是由上一句口诀推出下一句口诀,淘气关注了乘积末尾的特点,口诀最后一个数不是五就是十。师:今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数松果,也学会了五的乘法口诀,感受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会用五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希望同学们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师:小松鼠和他的妈妈准备了一些果汁,请你帮它们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个杯子呢? 请你帮小松鼠解决下一个问题 2.填一填

学生观察情境图 独立列式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4.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

四、收获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

师:淘气的小松鼠跳到了尺子上,请你根据它跳的规律看看它跳了多远。师:填好后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五七三十五,请同学们和同桌合作圈一圈说一说。

上一篇:先锋的性质和特点下一篇:第九课家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