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的范文

2024-06-22

变形记的范文(精选10篇)

1.变形记的范文 篇一

作为一名70 后女性艺术家, 陆霄虹迷恋于神奇的变形, 并以此探索绘画表现的可能性。她相信一切具象的视觉艺术都涉及变形, 因为图像把实际的材料转化为再现。就如伦纳德 • 巴尔金所说的那样, “变形的艺术就是图像的艺术”。然而变形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就像孙悟空或者狐狸精的变化, 就像一个人可以变成一只蜘蛛, 但是无论变成了什么样子, 孙悟空的内在还是那只猴子, 狐狸精也还是狐狸精。在这个意义上, 陆霄虹不断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以求得表达形式的变化, 布面油画、纸本水彩, 或者宣纸作品都被用来表达她的想法, 而在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上, 始终没有脱离自己的观点。

她不是观念先行的艺术家, 陆霄虹更加乐于展示她的作品, 或曰变形能力。这些作品中, 她使用纸本的支撑材料和水性的颜料。纸与水都为中国人所喜爱, 它们总让人感到某种亲切和自由。或许一方面来自长久的水墨艺术的积淀, 另一方面则源于老庄思想的影响, 以至于中国人总是能轻易接受水墨的写意。

陆霄虹的宣纸作品看上去是安静的, 十分具象的, 有些部分接近于工笔。画成工笔并不是她的目的, 她甚至刻意规避传递出工笔作品的类似感。她在具体塑造形象时, 倒是足够“应物象形”, 可是这些主体形象放置的方式又并非常规。有些形象被有意破坏, 有些被忽视, 有些被割裂, 似乎刻意造就视觉的突兀感, 形成阅读的障碍。在使用色彩的方式上, 这些作品更谈不上“随类赋彩”了。陆霄虹偏爱散步式的赋色, 三三两两, 看似语焉不详、逻辑混乱, 更称不上唯美, 但是多看两眼又足以吸引观众, 令读者渐渐习惯视觉审美上的空缺。

2.一本“书”的变形记 篇二

9月初,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系主任,教授王远发表了一篇名为《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的文章。在文章里他指出,在中國有太多的艺术家不喜欢阅读,而喜欢道听途说,最终获得的讯息也不知已经过期了多久,反而还在没搞清缘由的情况下,盲目自诩当代“观念”艺术家。不读书还想成为“观念”艺术家,这既成不了“观念”,也会丢了“艺术”。毕竟“观念艺术”需要通过读书、思考才能完成。

大家点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八个字道出了读书的成果,也道出了读书的必要性。然而,据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可见艺术家不爱读书,也是大势所趋。在当下网络纵横的时代,我们仿佛早已习惯了在第一时间知道哪个明星出轨,哪个高官落马,哪条河流冲垮,或者哪个公交车爆炸……“互联网”这个具有前瞻性的名词早已在当下完成了网罗众生的诉求。

传统的阅读大多是以线性叙事为主的完整的信息,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形成独立的思考,然而,网络催生了信息大爆炸,而爆炸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随时随地的搜索,让我们对网络形成了依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念如今也变成空城旧梦。故而在信息主要通过搜索来获得的网络环境中,传统的文化和观念的对应关系是否也应该发生着转变?

网络搜索固然方便,但是网络环境着实不容乐观,在阅读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必然要拥有一个强大的抵抗“垃圾”侵扰的决心。偶然的一个视频弹窗,一个趣闻轶事,甚至一张图片都有可能改变自己持续的阅读,等回来续上茶继续阅读,又变成了另一种味道。网络碎片化的信息带来一知半解的结果也是必然。

然而,麦克卢汉在其《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和当年的文字、印刷术、电子媒体一样,也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

从21世纪开始,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传播工具,其以海量的信息和极其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影响着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网络传播环境时空的碎片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注意力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碎片化等特点,让网络打破在传统传播主体为统治阶级和上层阶级的同时,开创了自媒体的时代。话语权的下放,新的草根势力崛起,受众主体性被最大化。于是,网络成了一个去中心、无疆界、主客体交织、富有弹性与不确定性的特殊空间。在这里信息或许变得更加真实,APP等新的电子书阅读平台也让众多阅读爱好者省去了购买实体图书的时间、金钱,也打发了公交车、地铁里无聊而漫长的等待时间。

3.变形记的范文 篇三

在《变形记》中,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决定了自己的本质, 完成了对自己的塑造。《变形记》讲述了一个人变成甲虫的荒谬故事:主人公格里高尔负担着沉重的家庭开销和父亲的债务, 为了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 他拼命工作。对父母来说, 他是个孝子;对妹妹来说, 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来说, 他是个好职员。有一天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 身体越来越差, 他还在为还清父债担忧, 还眷恋着家人, 甚至努力讨家人的欢心。然而, 最终被亲人抛弃, 凄惨地死去了。卡夫卡以用这个荒谬的故事表现了人和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也揭示了社会残酷而现实的丑恶面目。“自由选择”是存在主义的精华所在, 也是分析卡夫卡《变形记》的重要依据。

一、变形与选择

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 变形这个词有三重含义。首先是格里高尔·萨姆沙身体的变形, 他由一个人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这是一种客观的、物理上的变化。第二种变形是生活状态的变形, 这里的生活状态包括格里高尔的生活和他的家人的生活, 是主观的变化。一方面, 格里高尔从人变成了大甲虫, 他的生活状态就会发生必然的变化, 他得按照甲虫的方式去生活, 例如用细细的小腿爬行、无法翻身和爱吃腐烂的食物等。另一方面, 格里高尔的收入原本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格里高尔的工作环境并不:“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 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 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但是格里高尔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他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 是为了家人的生活、债务的偿还和供妹妹读书。当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以后, 他也就同时失去了工作、赚钱的能力, 格里高尔的家庭也就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 全家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 因为和一只甲虫生活在一起, 格里高尔的家人不得不适应这种变化, 并且无法摆脱去承担照顾甲虫格里高尔的义务。第二种变形与第一种变形是因果关系, 正式因为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才导致了第二种变形的发生。第三种变形是一种主观心态的变化, 即亲人们对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态度上发生的变化。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 他的父母没有给他任何关爱, 连他的房间都不愿意踏进一步。格里高尔的妹妹开始还耐心地照顾他, 可是格里高尔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一个月后, 妹妹对照顾一只甲虫也感到厌烦, 格里高尔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第三种变形与前两种变形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 但是他和父母、妹妹还是至亲骨肉, 还有剪不断的骨肉亲情。然而格里高尔的结局是在又饿又病、陷入绝望之境时孤独地死去。“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 “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 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 死了。

格里高尔的父母和妹妹面对格里高尔的变形, 也在进行这自己的选择。当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以后, 格里高尔的家人面临着选择:是爱自己的身体变形亲人还是抛弃他。格里高尔的家人的内心在卡夫卡设置的考验中被揭露了, 格里高尔的变形是在外部, 而格里高尔家人的变形是在他们自己的内心, 他们早已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打磨得麻木不仁, 只认金钱, 不认亲情。如果说变形后的格里高尔是兽形人心, 那么格里高尔的家人则是人形兽心。“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承担责任时, 他完全意识不到不但为自己的将来作了抉择, 而且通过这一行动同时成了为全人类做出抉择的立法者。”格里高尔家人的选择不仅是为自己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不仅使他们成为自私、没有人情味的人, 也影响了格里高尔的生活。如果人人都像格里高尔的家人一样做出选择, 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极其可怕。人和人之间不再有感情, 只有利益和金钱作为彼此连接的纽带。

二、不变与选择

虽然《变形记》中有那么多的变形, 但是在这种种变形之中依然有不变的东西存在, 那就是格里高尔自始至终一直关心家庭、怀恋亲人。格里高尔变形之前, 他的生命就不属于他自己, 每天疲于奔命的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改善家人的生活。当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之后, 他还是为母亲的身体担心, 想着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学习。可是他的父母和妹妹却没有念着格里高尔多年来辛苦工作带给他们的舒适生活, 除了妹妹仅有的一点儿关怀, 亲情似乎已经从这个家里消失了。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一步步恶化, 格里高尔父母和妹妹的心态也在一步步地变形, 并且愈演愈烈, 他们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变得十分恶劣, 当一次母亲被格里高尔吓晕后, 格里高尔的父亲是这样惩罚他的:

紧跟着马上飞起来了另一只 (苹果) , 正好打中了他的背, 并且还现了进去。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 仿佛能把这种可惊的莫名其妙的痛苦留在身后似的;可是她觉得自己好像被钉在远处, 就六神无主地瘫在地上。这次的重创使格里高尔一个月不能行动, 他的行动能力被永久的损害了。但是他却觉得自己受的伤得到了充分的补偿——起居室的门天天都开着, 他可以怀着爱意看着自己的家人了。在家庭成员心态剧烈的变形中, 格里高尔对家人的爱始终保持不变, 对比之下, 格里高尔的不变显得尤为可贵。格里高尔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 他的身体已经变形为一只甲虫了, 如果他的内心也可以变成甲虫, 抛下与父母和妹妹的亲情, 去田野里做一只逍遥自在的甲虫, 与格里高尔惨死的结局比, 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格里高尔没有选择让自己的内心变形, 并不是他不能选择, 而是他坚持自己的内心, 坚持对家人的爱。

不仅在《变形记》中, 卡夫卡的许多作品都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影响, 作品中的人物也进行着各自的选择。例如在《审判》里, 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个小说都没有私人领域可言。主人公K一早醒来时, 发现马路对面的老太太正在注视着他, 被法院派来看守K的人可以不经过房客的同意而使用其他房客的房间, 预审法官可以在法院的门房女人和她丈夫熟睡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的床前, 等等。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私隐被侵犯这件事习以为常, 毫不在乎。隐私权的缺失是对人、对个体的不尊重, 荒谬社会中的个体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每个人都像案板上的肉一样, 任凭他人扫视。

与这些行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主人公K非常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 他因曾经未经过允许就是用布尔斯特纳小姐的房间而道歉, 可是布尔斯特纳与周围的人们一样, 对此毫不介意。K和格里高尔一样, 也有着另一种选择, 那就是随波逐流, 融入社会的现实之中。如果K可以顺应这个盘根错节的庞大社会, 不去坚持选择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也许他不会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

三、荒诞中的真实

《变形记》中,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事本身是一个荒诞的情节, 但是在这无比的荒诞中又有无比的真实。如果格里高尔没有变成甲虫, 而是因为某种意外而成为一个永远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需要家人的照料和关爱。在这样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情况下, 格里高尔的家人对他关怀备至吗?依然不会。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格里高利依然需要亲人们耐心细致的照顾, 吃穿用度只能索取, 无法产出。唯一可以付出的, 就是对亲人的爱。在用金钱维系的现实社会中, 铸就人和人之间牢不可破关系的永远是利益, 而不是感情。格里高尔的家人把格里高尔当成一个支付款项的机器, 他们需要的是金钱。当这个付款的机器除了故障——无论是变成甲虫 (荒诞) 还是失去了劳动能力 (现实) ——格里高尔的家人都会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而抛弃格里高尔。

反过来说, 即使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 但是他依然可以通过某种能力赚钱, 继续供养自己的家人, 那么格里高尔的家人会抛弃格里高尔吗?这时, 即便是一只可怕的大甲虫, 他的家人也会乐于接受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格里高尔, 他们的关注点也不是格里高尔的内心和本质, 而是格里高尔能否为这个家带来金钱和利益。金钱和物质已经操控了人们的内心, 感情被丢弃在一旁。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 在势利的眼中, 丑陋的甲虫也可以变得很可爱。

《变形记》的情节虽然是荒谬的, 但是它真实地展现了人们丑恶的虚伪的嘴脸, 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和金钱关系。正如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说论述的:“人与人之间只能是‘地狱’式的关系, 我竭力要奴役他人, 他人也竭力要奴役我”、“冲突根于人类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中”。

存在先于本质, 世界是荒谬的, 人生是痛苦的,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各自选择的自由。《变形记》中的生活是荒诞的、痛苦的,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利益关系。在内心的变形与不变形之间, 每个人都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也完成了对自己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卡夫卡.变形记城堡[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2010.

[2]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3]卡夫卡.变形记·城堡[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2010.

4.变形记的范文 篇四

Pieke Bergmans是一位来自荷兰的年轻的产品设计师。她曾就读于埃因霍温艺术学院、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等多所艺术院校的多个设计专业,也曾参与过世界各大工程建设。作为一位年轻设计师,她的惯常做法就是改变原有的生产工序,最终使作品展现出新的形态和功能。Pieke的作品自然、清新,充满趣味性,她喜欢将物品的功能、形式以及设计讯息融入一个单一的优美姿态中,无论所采用的材料是陶瓷、塑胶还是玻璃,她都能最终制作出纯粹而充满自然美的作品。

1、LIGHT BLUBS

这款白炽灯系列是由独特的晶状片手工制成,灯泡内内置有LED灯管。所有“溶解的”灯泡犹如受重力影响,瞬间从天花板坠落下来呈现出各种形状和大小。

2、Melted Collection

大片明亮的蓝色与白色的墙体形成鲜明对比,设计师有效利用每一处多余的空隙,并以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单个蓝色个体与之相匹配。

3、Monsters

这些巨大的柔软的怪物,你只能以一个非常怪异的姿势躺在上面。千万不要被它们缤纷的外表所迷惑,其实它们个个“训练有素“,很容易让你陷入极舒适的境地。

4、UNLIMTED EDITION

设计师通过运用一系列模板以及把握各截切点位置将黏土挤压成型,最终以同样的方式制作出形状各异的花瓶。

5、VITRA VIRUS

家具和晶质玻璃之间的这种融合在这里被称为‘传染’。从整体看,一方面,家具就如同玻璃瓶的底座一般;另一方面,和家具连为一体的玻璃瓶则如同寄生虫或病毒一般依附在其上。

6、WATER

这款玻璃瓶还拥有层次不齐的边缘,丑陋的外形,玻璃在这样一个看似‘痛并美丽’着的玻璃水瓶中被任意撕扯和扭曲。

7、WONDERLAMP

这组名为Wonderlamp的灯具共有七款造型出众别致的灯饰,每一款的造型都是各种场景的反映,并用玻璃再现出蒸汽、水流、灯光等物质“流动”的瞬间状态,极具动感和张力。

8、REUNION VASES

5.变形记 平板电视图像模式的学问 篇五

电视画面变形模样

走进卖场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在售的电视机全是平板电视,而且还都打着高清或全高清的标识,随着最近几年平板电视的慢慢普及,人们在家中看到的电视画面比例已经进入了16:9的时代,但那真的是16:9吗?表面上看的确是,但其实根本不是!

现在我国的数字电视除了几个高清频道外,其余全是4:3的信号源,所以即使16:9的电视画面被撑满了,其实也只是把4:3的画面进行了变形拉伸扩充到16:9而已。下面就是变形的电视画面。

看春晚的变形画面对比

如果你想知道真正的16:9和变形拉伸后的16:9有什么区别,看看央视2008春节联欢晚会便可一目了然。

大年三十的直播画面,并不是真正的高清信号,而是高清画面质量但却是4:3的信号源。央视在第二天的重播才放出了真正的高清16:9的信号源。也就是说,08年的CCTV高清频道春晚直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清信号转播,第二天的重播才是完美的高清春晚。

从台标比例和锐度上可以判断出,CCTV高清频道的信号分辨率是1080i的。但节目源却是和普通标清电视一样的4:3的画面,被央视直接拉宽后输出,在本地都无法通过电视的功能来改变比例。两个画面的清晰度是差不多的,但相对来说图像质量和色彩上,CCTV高清频道的更好一些。

央视高清频道的春晚直播没有达到高清显示的原因,在于其使用了和普通频道一样的4:3比例的标清节目源进行传输,尽管央视采用了MPEG2的高清标准压缩传输方式,但这也最能算是将标清片源通过高清压缩传输,最终看到的画面也只是画质损失较少的标清画质。最好的证明就是画面的变形。而大年初一的高清重播则比直播的画面上了一个档次,无论从肤色、细节等都达到了高清水准。还好后来的奥运会高清直播没有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平板电视画面的变形种类

也有人奇怪,同样是看普通的数字电视信号(非16:9高清),怎么在自己家看就觉得变形特别明显,而去别人家看又似乎没什么感觉?原因很简单,就是平板电视的显示模式选择不同,不同厂家生产的电视显示模式也不尽相同。

松下的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图像模式一般有16:9/边缘扩大/4:3/全方位扩大1/全方位扩大2/全方位扩大3等六种。

东芝液晶电视有全屏幕1/全屏幕2/电影1/电影2/字幕显示/宽屏幕/4:3/14:9等八种。

飞利浦液晶电视有超放大屏幕、4:3、电影扩展14:9、电影扩展16:9、字幕16:9、宽屏幕等六种。其他品牌也大同小异。

如果观看16:9的DVD和高清节目,直接选16:9和全屏模式就可以。如果看4:3的节目,根据节目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下面我们对几乎每台平板电视都有的最常见的三种模式进行图解。

平板电视最佳显示模式

用16:9的宽屏电视收看4:3的信号画面,如果是全屏显示,画面变形就不可避免。那么在平板电视提供的多种显示模式里,究竟采用哪种比较好呢?是看变形的16:9全屏?还是看留黑边的4:3模式?亦或者选择“中间变形少,左右变形多”的边缘扩张模式?

对于哪种模式最好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这是一个可以靠主观臆断去回答的问题。

有的人喜欢看全屏,原因很简单:花大钱买回来大尺寸的电视,怎么能留出黑边浪费资源?要那样当初不如买个4:3的小尺寸电视算了。

而有的人就受不了那变了形的画面:我要买的是电视而不是哈哈镜,让我看变形的画面,下辈子吧。

如果站在画面质量上考虑,我们不赞成看拉伸的宽屏变形画面,毕竟那与真实还原差太远了,假如畸变的画面都能接受,那么去苛求一台电视颜色还原准确,画面层次清晰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站在保护电视上考虑,我们更不赞成用户为了追求正确的图像而把画面比例调成4:3的显示模式。因为长期留黑边将让平板电视的寿命面临一个严重的隐患,就是烧屏,特别是等离子电视。长时间观看后,在两侧的黑色图像和电视画面交界的地方,将出现不可消除的痕迹,就是我们说的烧屏。当然,这种问题不仅可以发生在等离子电视上,长时间使用4:3模式,液晶电视也可能发生烧屏。

有不少用户的折中方案是采用边缘扩张模式来显示,这样在屏幕正中央的画面变形比较小,而人们看电视大多都把视野停留在画面中间,所以不少人都喜欢采用这种中间变形小的模式来收看数字电视。这种模式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画面出现滚动字幕的时候,会明显地发现电视画面的左右两边出现明显的字体变形。

香港的解决方案

内地的情况就是要么冒着烧屏的危险坚持留黑边选择4:3比例显示模式,要么选择把自己的平板电视变成哈哈镜平板电视。难道真的没有解决办法了吗?当然不是,下面我们来看看香港是怎么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的。

可以看到,香港对数字电视信号的处理就比国内要灵活得多,当信号达不到16:9满屏显示的时候他们会充分利用宽屏里多余的部分,添加一些有用的信息如花絮之类,在保持4:3画面显示的同时不会让你的电视画面浪费任何显示空间,非常人性化。国内其它省市的各个电视台是否也可以借鉴一下这种模式呢?

变形-全屏幕拉伸显示模式

最简单的拉伸变形模式是全屏幕,比如松下等离子电视的16:9模式;东芝液晶电视、飞利浦液晶电视的宽屏幕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变形最严重。

变形-边缘扩张拉伸模式

再有一种常见的模式是边缘扩张,图像的四周失真严重,而中间失真小,但是这种方式看电视的时候,如果有移动画面,能感觉出明显的画面失真。比如松下平板电视的边缘扩大模式。

变形-4:3原始比例

6.变形记的范文 篇六

一、“异化”的现状

一是外形的异化。格里高尔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 但却保留着人的大脑和心灵, 这样荒诞的改变使格里高尔陷入了莫大的窘境, 体现着格里高尔“形”和“神”的分离。然而格里高尔并没有多大的惊恐, “我出了什么事啦?”[1]是他的第一反应, “要是能再睡一会儿, 把所有这些倒霉的事都忘记, 该多好啊。”[2]是他的第二反应。这不正常的冷静说明, 格里高尔在正常的生活中也只剩下了人的外形, 而他的内在已经异化了, 可怕的“变形”只改变了他的外观而已, 某种程度上倒符合了他的内在, 又体现着格里高尔“形”和“神”的统一。

二是亲情的异化。在发现格里高尔变形后, 母亲的惊恐, 父亲的愤怒, 都和正常的亲人之间应有的同情、心痛、爱怜相去甚远, 日子一长, 妹妹越来越不耐烦, 母亲的爱怜泯灭殆尽, 父亲由愤怒变为残忍, 连格里高尔对亲人的深挚的爱也有变化, 这说明亲情在原来的生活中就是不存在或少的可怜的, 一家人指望格里高尔来生活, 他的收入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 一旦这种物质上的利益关系被打破, 表面上的亲情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父亲隐瞒自己的财产, 宁愿让格里高尔继续高负荷的工作, 也不远用积攒的存款来还债务, 说明即使是至亲的父子之间, 在金钱面前也是自私的。这一切体现出了格里高尔一家异化的亲情, 并反衬着格里高尔对他的家人的深厚的爱。

三是人性的异化。从主人公格里高尔自身来看, 他对家人的关爱在细微处也是有变化的, 开始的时候, 他小心翼翼地顾念着家人的情绪, 为了怕吓到妹妹, 他用四个小时铺一块床单遮住自己;因为趴在墙上的画上吓坏了母亲, 他自责、忧虑;他逆来顺受地忍耐父亲的“苹果轰炸”……而到了后来, 他对家人也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他指责妹妹屋子打扫得不够干净, 母亲用水打扫他的房间, 他也并不领情;他发现家人吵闹, 忘记了关门, “一股无名火涌上心头, 气得尖声叫起来。”[3]“他几乎没有感到奇怪, 他最近很少为别人着想;从前他总是为别人着想, 并因此而感到自豪。”[4]……格里高尔变形后, 对他的家人越来越不满, 这体现出主人公性格上的变化。

从整部作品体现出的“人性”的问题角度来看, 人只剩下了“用处”而失去了人本身。只要一切功用照常, 人可以变成任何东西且无人介意。家人们在意、恼怒格里高尔的变形, 说到底在于他的“功能”的丧失──他不能再工作养活一家人了。过于苛严的工作环境已经把格里高尔打造成一个赚钱的机器, 一旦这机器停止了转动, 立刻成了一堆无用的废铁。不妨想象一下, 如果格里高尔变成虫子后仍能像从前一样工作、赚钱、养家糊口, 说不定他还不会失去家人对他的“爱”。而他的“功能”失去以后, 打破了家人对他的物质依赖, 建立在这上面的虚假的亲情自然也消失了。

二、“反异化”的尝试

在格里高尔畸形的生存环境当中, 他曾做过许多努力让他的周围人及生活环境趋于“正常”, 即我所谓的“反异化”的尝试。

一是格里高尔想要用辛勤工作来“反异化”。从文章的开头就可以看出, 他在旅行推销员这个职位上尽职尽责, 五年来从没有松懈, 而他一次没有及时上班, 就使得协理亲自上门来质问, 而且还怀疑他对公司的账款做了手脚, 可见辛勤的工作并没有使他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只是公司的一颗螺丝钉, 有了他好正常运转而已, 公司需要他搞订单, 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公司服务。想要用辛勤的工作来赢得人格的尊重和同事间的友谊, 显然是没有希望的。

二是格里高尔想要用“爱”、“亲情”来“反异化”。在格里高尔变形后, 为了与外界有所交流, 他共从房间出来过三次。第一次是他受到协理的话的刺激, 想出来与协理解释, 结果吓坏了协理和母亲, 激怒了父亲。第二次是为了帮助妹妹解救昏厥的母亲, 跑进了隔壁房间, 结果被关在了门外, 被父亲用苹果打伤。第三次是被妹妹的小提琴声吸引爬到客厅, 结果家人最终决定抛弃他。格里高尔所有良好的愿望都不能收到预期的回报, 只能使自己陷入越来越糟的境地。“爱”和“亲情”的尝试, 并没有获得家庭的温暖。

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 他想到用蛮力去反抗。为了保护墙上的画像不被拿走, 他想过跳到格蕾特的脸上;他想过“进攻”对他不好的老妈子;他想过让妹妹永远留在他的房间, “他要同时守卫房间的各个房门, 向入侵者吼叫”[5]……而所有这些尝试也都以失败告终。蛮力去反抗, 只是一种无奈而且无力的挣扎罢了。

三、“反异化”失败的原因

第一, “爱”、“亲情”的真正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格里高尔想要得到的家庭的温暖, 是建立在骨肉亲情之上的天然的血缘的亲情, 而这早在他变形之前就已经不存在了。“变形”使格里高尔从经济来源变成了经济负担, 成了家庭的累赘, 所以“真正的亲情已经不存在”这一很早以前就客观存在的事实才暴露出来。真正的建立在美好人性的基础上的感情不存在, 而建立在物质利益上的亲情又失去了基础, 所以想用温柔的情感和美好的心愿去软化已经异化的僵硬的家庭关系, 是行不通的。

第二, “人被异化成了人的功能”, 这不仅仅体现在格里高尔一人、一家上, 而是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资本主义社会里, 长期的物质、金钱、利益的突出强调, 竞争的无限扩大扭曲着正常的人性, 人受制于物、受制于工作, 被自己创作出来的东西反过来奴役着, 人所具有的能力、人能创造的财富 (特别是物质财富) , 成了人的标志, 掩盖甚至泯灭了人本身, 这种人的“功能”是人自身的创作, 但又成了人自立的基础, 成了他人评价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标准。格里高尔成了他的工作, 成了他按时拿回家的钞票, “仅仅把这种类的生活即能动的自由的生产活动, 视为维持自己肉体生存的手段。”[6]长期的私有制占主体的经济, 人的自私导致人情冷漠的社会, 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人之间的关系, 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 都是导致异化的原因, 这些东西不改变, 人的异化的现状就不会改变, 反异化的努力就必然会失败。

四、“异化”的哲学内涵

“异化”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哲学上, “异化”也被很多哲学家讨论、阐述。黑格尔说, “实体赖以成为现实的这种行动和生成过程, 就是个人[人格]的异化;因为那直接的, 亦即没有异化的、自在自为的有效准的自我, 是没有实体性的, 并且是那些外在的激荡因素的玩物。”[7]可见在黑格尔的阐述中, “异化”的概念是广义的, 并且这样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对“异化”的探讨没有明确的褒贬色彩, 也无需对其批判。而我们在文中讨论的“异化”概念, 更接近于马克思对于“异化”的阐述:“只是当这种外化、对象化、物化等等脱离了它的主体, 成了一种异己力量, 反过来支配、压迫主体, 主体反而成了它的奴隶, ……才叫做‘异化’。”[8]也就是说, 马克思所言的“异化”是黑格尔所言的“异化”的极端和负面效应, 黑格尔提出了“异化”的普遍性, 马克思指出了这种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危害, 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我们每个人都以异化的形式生存着, 每个人都为非自身的因素所建构, 先被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再被赋予一套价值评判体系, 于是产生所谓自己的“看法”、“见解”。每个人都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体制下的产物, 即使是马克思的论述意义上的“异化”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是必须的。

在我们为格里高尔的死而悲哀, 为造成他个人悲剧、家庭悲剧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反思的时候, 也应当留心自己身上出现的“异化”的痕迹, 即使我们无力于改变制度、文化、思想, 但从个人做起, 在自己的意识、情感、行为方面加以注意, 却是力所能及的。如果时代和社会注定了格里高尔式的失败, 个人的努力至少能成就某一层面、某一时段的成功。

参考文献

[1][2][3][4][5][奥]卡夫卡/著叶廷芳/主编《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6]熊子云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

[7][德]黑格尔著贺麟, 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 (下卷) 商务印书馆2009年5月第1版

7.生活变形记 篇七

清华两口子的日子近三年来发生了急速的变化, 我的啧啧赞叹声都赶不上他们噌噌的发展速度。她老公三年前进入了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外资公司, 接着生了儿子, 房子的债还完后买了车, 真是房子车子儿子都有了, 让人无比艳羡。上月人家又买了第二套房子, 计划在下一个五年内把债还完。她呢, 也出来自己干起了事业, 说话口气直奔女强人的路子上走。我是瞧着他们夫妇从此前漂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挤进中产的行列, 我总在人前抓紧宣传他俩的奋斗精神, 在我看来他们非常能吃苦, 因为他们从不讲究吃穿和生活享受。但在我看来, 他们的紧张生活就似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有时看着他俩我都有说不出的压力。

去年夏天我在家中蛰伏, 埋头造人计划。6月末的日头在上午已经烤热, 她电话传我去逛街, 我对逛街一向比较消极, 而她怎会有此雅兴?她肯定又怎么了, 每次总是出事她才招呼我。

不出所料, 她和她老公是怎么了, 此行的目的就要狠花老公的钱解气消费, 因为她老公疑似外面有人了。她已经复制了蒋雯丽中国式离婚的神经兮兮, 翻手机查短信查邮件查MSN。据她思绪比较混乱的表达和我过滤来的分析, 案情表征是她老公因工作关系与合作方另一世界五百强的一年轻性感女子交上手了, 班后还请吃饭了。她已然是坐不住了, 展开了侧面侦察兼正面攻击。她惶惶地问我他们要进一步咋办?我能劝慰的是提高你自己 (因为老公已经嫌她没品位了) 把心放宽, 不就是吃顿饭吗?不要再去背地里查这查那, 自找麻烦。

之后清华和我的电话史无前例地稠密, 要知道她以前可舍不得这样。她不断向我报告事态的进展和她荒诞的想制裁第三者的想法。他们的事自然引起了我们家对于他们这种急速成功人士的生活的思考。同时搞得我造人计划期间的心情大为不好。

过半个月, 她的电话又来了, 开口天外魂灵般的一句“他们终于上床了”吓得我直哆嗦, 她说老公出差那女人飞过去他们在五星级酒店里, 我哆嗦着问你咋知道的?她说一大早老公把暧昧的短信发错给她了, 老公当时就承认了。她说她觉得天都要塌了。

7月底, 她的电话又来了, 说那第三者怀孕了, 竟然竟然!我倒吸一口冷气。她坚决认为那不是他老公的, 她说那个女的是那么的随便, 可她老公却说是他的。我无言。

8月, 她说她已经想明白了。可是上周刚刚进入9月她来电话居然又哭了, 她说那个女人逼她老公离婚, 老公更加理直气壮, 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毫无悔意, 还恶狠狠地在周末说:“陪儿子玩什么玩, 纯属浪费时间!”我跟着在电话这边赔眼泪, 说这人已经迷失得太远了。

从夏至秋, 这二人破坏生活的速度之快比他们发家的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一次次电话的变化听得我目瞪口呆。频繁的电话中清华也透露说她精神很空虚, 她老公的精神比她还空虚。他俩说不上有什么兴趣爱好, 生活中没有亲密没有温馨更没有情趣, 也没有生活上的朋友。彼此面对时都感觉有压力。我唏嘘。

8.灯光变形记 篇八

小小的一盞灯或一束光芒都是改变居住环境的重要道具,让你们的生活更美丽,就从这一出“灯光变形记”开始吧。

起居室

起居室是整个家庭的窗口,是家居风格的代表,你可以在其中款待客人,看电视,读书,听音乐,开派对,或者仅仅是放松自己。所以,客厅的照明要求很高。光色和节能品质是光源选择的主要考量因素。国际最新流行的LED光源,它集装饰性和节能性于一身有众多单色和可变色供你选择,安装在天花板的花灯和壁灯中,简单一拧即可享受多彩的氛围,方便又实用。此外,嵌入式的辅助照明更是营造自由时尚的好帮手。

卧室

卧室是家的核心。卧室照明需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柔和、轻松、宁静、浪漫,但同时又要满足装扮、着装,或者睡前阅读的需求。各种照明的微妙组合提供了完美的卧室设计所需要的平衡。习惯睡前阅读的人要选择区域亮度高的照明设备,而主照明设备则强调光线柔和不刺眼且安静无噪音,使整个卧室静谧美好。

厨房

有人说厨房就是女人的舞台。这个舞台最重要的自然是明亮清晰的光芒。光线均匀明亮,灯罩细腻光滑,防水防油易于清洁,是厨房照明的重点。橱柜里可以安放一些小射灯为你服务,让你轻松找寻器皿。你也不妨准备一只手电筒在厨房,方便寻找一些角落中的物品。

餐厅

9.变形记的范文 篇九

一、《变形计》与议程设置理论

追溯到2006年, 打着“换位思考, 互相理解”旗号的《变形计》在吸取前四季的经验教训后, 作为独立栏目全新播出。第五季《变形计》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 结合当下青少年最典型最突出问题, 聚焦都市子女的现代病, 如网瘾、厌学、脆弱、暴力、物质、冷漠等, 让节目影响更多电视机前的青少年, 凸显节目的教育意义。第五季第一期节目《少年何愁》, 在2012年1月4日晚21:20开播就取得了惊人的收视, 第二期节目《美丽加减法》, 当晚CSM28收视率1.18, 市场份额3.04%, 同时段全国第四 (非电视剧栏目第一) ![1]这样每集30分钟的小节目, 在众多电视节目中收视排名领先, 证明了其社会价值与艺术水准。毋庸置疑, 《变形计》栏目的成功, 很大程度在于对当今社会热点话题的把握和其节目合理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最早由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1972) 一文中正式提出, 并于1977年出版了专著《美国政治议题的出现:报界的议程设置功能》一书。他们认为, 大众媒介或许无法指示我们怎样去思想, 但它却可以决定我们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换言之, 大众媒介对某些事件或者问题的强调程度, 同受众对其重视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2]网络上一系列恶性事件引发了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探讨, 升级为《变形计》中所涉及的都市子女现代病, 通过媒介的议程设置搬上银幕, 社会现实在节目中得以一定程度的反映, 并得到广泛的关注。这形成了一种因果关系:大众传播媒介愈是大量报道或重点突出某个事件或问题, 受众愈是特别地关注、谈论这个事件或问题。[3]《变形计》在媒介议题引导观众关注上很成功, 媒介设置的议程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帮助的, 《变形计》栏目很好地诠释了议程设置理论, 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视听体验和传播效果。

二、《变形计》题材聚焦

在网络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 网络上涌现的“我爸是李刚事件”、“李双江儿子打人事件”、“合肥毁容门事件”等各类热点事件被疯狂报道, 这么多青少年事件的背后, 我们不禁反思, 现在的青少年都怎么了?电视媒体人正是嗅到这类事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才被媒体提上议程。之所以《变形计》在第一集播出后就触发了全民热议, 是因为《变形计》节目适当的探讨与试验, 创造性地提出了问题的解决之道。

节目拍摄的故事是七天互换位置的生活与际遇, 观众能发现孩子们积极的改变, 即都市问题少年在爱的感化下展现了内心深处良善可塑的一面, 农村少年在繁华都市中并没有迷失自我, 而是更加发奋图强, 节目所倡导的价值观在变形过程中得以明示, 变形少年有关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得到点燃, 电视观众在观看互换变形节目《变形计》中领悟人性本善之精髓, 是观看其他电视娱乐节目所未曾有过的视听体验。

三、《变形计》议题探索

1. 热点问题对比分析

就第五季《变形计》节目来看, 参与变形的主人公们具备一定的通性:一边是城市中的娇娇者, 他们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 却十足地娇纵厌学, 是让老师头疼的问题生, 有些甚至遭到学校的多次劝退;另一边则是大山深处土生土长的穷娃娃, 与城市公子们相反,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 但是他们好学、善良、懂事。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内容, 这些都是造成问题少年的成因。[4]父母对孩子深层情感与内心感受的忽略在变形过程中得到了弥补, 因此, 变形互换中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议题得到讨论。第一期《少年何愁》的主人公易虎臣, 厌学、顽劣, 完全不把老师放眼里, 常与老师针锋相对;镜头一转, 在农村, 吴宗宏每周日都要带着弟弟, 背上一周的干粮, 走几十里山路赶到破旧的中坡小学。节目通过编排将其进行对比, 把主人公之间巨大的落差搬上屏幕。对于《变形计》栏目来说, 在全方位曝光主人公生活的状态下, 一方面能比较准确、真实、全面地展示真实情况, 为公众提供深度思考的材料, 另一方面也能把来自社会底层, 关于人性的优良品质与真、善、美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以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2. 聚焦社会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仅靠媒介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而积极引导人们探讨社会问题是媒介的责任和义务, 媒介的适当参与, 对于惊醒政府和社会公众重视这类社会问题,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全国妇联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留守儿童人数约为5800万, 2011年, 在湘西凤凰农村做完留守儿童的调研后,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孩子的教育, 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社会仅为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够的, 还应该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条件。如果没有公平的受教育条件, 孩子和家长虽然有梦想, 现实的鸿沟也太巨大, 而这巨大的沟壑仅靠梦想是无法填平的。”由于财政能力、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因素, 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依然堪忧。[5]《变形计》节目关注教育均衡、关爱留守儿童, 通过媒介影响力号召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第一期《少年何愁》中体弱多病的小黑和第五期《化不开的网》中背煤谋生的兄弟俩等, 他们的际遇被媒体报道后, 在网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帮助下, 生活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关部门也开始进一步解决当地所面临的教育、生活等问题。第五季《变形计》虽然结束了, 但爱心接力却没有结束, 一笔笔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 让《少年何愁》中的中坡小学有了新校舍, 让《美丽加减法》中后所乡中心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一件抗寒棉服。截至2012年4月24日, 《变形计》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通过支付宝募集网络善款达287983.52元, 这些善款将用于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3. 媒介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节目成功的意义不仅是高收视率, 也是媒介合理议程设置产生的积极效果。栏目的议程设置体现了如下价值特点:首先《变形计》接受观众报名参与变形, 草根性让节目更贴近百姓生活, 更能与普通观众共鸣;其次, 变形过程中通过设置热点话题, 例如健康问题、亲人犯罪问题、生活材料紧缺问题等制造正面舆论, 引发观众和网友讨论;最后, 节目的编排保持时间的一致性, 《变形计》在对城市主人公与农村主人公互换的拍摄中, 双方变形交替穿插, 形成强烈的对比, 也更容易在观众头脑中产生积极、清晰的正面认知。在节目拍摄播出后, 增加了对主人公们的回访拍摄, 并在论坛、微博等网络媒介上与观众互动, 一来检验变形成果, 二来增加节目真实性和话题延续性。例如, 第一期《少年何愁》中的易虎臣, 我们看到曾经的叛逆少年已经开始新生活, 懂得感恩;第二期《美丽加减法》中的城市主人公李耐阅, 通过变形, 已经从一个泼辣蛮横的少女蜕变成乖巧懂事的孩子, 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与父母关系也变得融洽。

《变形计》这一独特的节目模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在《变形计》节目中说:“应该把这个节目作为一个研究的案例, 可以把它延展到学生教育,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深广的层面, 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四、结语

普罗霍罗夫认为, 面对社会弊端和不良风气, 记者“似乎既是侦察员, 又是检查员, 既是辩护人, 又是审判员, 何况又是在终审法庭里当众审理案件。因此, 他所做出的判决应该是全面斟酌、准确无误。”[6]虽然《变形计》号称是原生态拍摄, 但是在各期《变形计》节目播出后, 仍然有观众对节目表示质疑。首先, 变形过程是否早已精心策划, 告知当事人, 或者某些话题的发展是否是在导演督促下完成;其次, 播出的节目是否是对真实情况的断章取义, 故意制造舆论效果;再者, 媒体的介入, 是否能真实记录主人公的生活, 变形少年是否存在表演意图也有待查证;最后, 节目被人为加入解说旁白, 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观众的意识。以上种种都有待栏目组给出公正的答复。

《变形计》制片人谢涤葵介绍, 在新一季节目中有心理专家的全程参与, 心理专家一边可以在节目中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点, 另一边, 适时卧底, 以“编导”的身份与孩子们接触, 推进故事发展。[7]金鹰网如此评论该栏目:“变形计节目不仅仅是记录两个孩子的互换, 更是希望通过深度的人文关怀, 将多个社会层面的东西, 向世人展示, 从教育、贫富差距、世界观、尊严、善良爱心等不同的角度, 去引发观众的思考。”[8]《变形计》准确定位了社会热点话题, 其议程设置有效地引发了广大公众探讨问题, 并通过节目建设性地探索了解决之道, 在实现节目的娱乐性外, 担当起了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观众期待《变形计》保持求真、向善、臻美的职业操守, 让孩子们通过身份互换的方式来学会自我成长, 这个过程对家长、对未成年人, 一定都会带来很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http://www.csm.com.cn

[2][3]邵培仁著:《传播学 (修订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007年版, 353页

[4]人民网http://fujian.people.com.cn/GB/234651/234741/16364290.html

[5]人民网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53/17469351.html

[6][苏]普罗霍罗夫著, 赵水福等译:《新闻学概论》, 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第311页

[7]蔡小琰:《2012节目“新”意》[J].中国广播影视, 2012 (1) .

10.美邦变形记 篇十

“我自己都买了3000多块钱的变形金刚(系列产品)呢,一圆儿时梦想。”作为本次美邦联姻变形金刚这出好戏的幕后导演、美特斯·邦威品牌中心经理周龙笑着说道。

搭上好莱坞筹划已3年

若仅将此理解为29岁的周龙及其年轻团队的儿时记忆的再现,未免流于粗浅。实际上,梦想的实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我们与派拉蒙、孩之宝两家国际公司的联系,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了,”周龙说道,“但当时时间过于仓促,只能忍痛割爱。”然而牵手变形金刚1这份被搁浅的计划,三年之后又因续集的上映,得以再续前缘。

之所以时隔久远美邦还对变形金刚念念不忘,在周龙看来,是因为美邦董事长周成建在报告上的批复:“这个项目很有意思,可以去试一下。”一向严肃的周成建如此批复,无疑是在褒奖下属。“美特斯·邦威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和可能的公司,周总也是一个用人大胆的老板。这次合作没有他的信任支持,也不会有如此大的规模。毕竟这是一次整合营销活动,必须启动全公司的力量,而不是单一部门可以完成的。”

“变形金刚所代表的是上个世纪70后、80后共同的童年回忆,尤其契合美邦的目标消费群”这一理念已成公司上下的共识,但作为职业经理人,周龙需要在更细致的层面完成操作。“我们一开始就对变形金刚非常有信心,也认为这是对美特斯·邦威品牌的一次提升,它将丰富美特斯·邦威品牌的国际化形象和潮流感觉。”周龙谈到。

从排斥到牵手

然而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实现过程涉及到从产品设计生产到营销终端表现整个产业链,而非电影中单纯的镜头植入。”期间的最大的困难是变形金刚版权持有方——派拉蒙、孩之宝两大国际公司对美邦不了解。事实上好莱坞大片与之合作都是耐克、宝马、三星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对于中国的企业之前从未涉猎。“美邦自信通过13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中国很优秀的品牌之一。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带对方来实地考察,就会看到我们中国的力量!”经过数次邀约,派拉蒙公司的代表在去年下半年首次来访,年底美邦又迎来了孩之宝公司。“看了之后,他们就马上同意了合作,而且马上就把我们定位为他们在中国的第一选择客户。”

期间还有个插曲,一家香港的服装品牌曾参与到竞争中来,而美邦的高效率运作所显示的诚意,最终促成这桩交易。

如何实施产业链整合营销

在与两家国际公司快速达成合作意向后,美邦马上就开始布局实施“产业链整合营销”。美邦本次分别获得了电影的形象授权,变形金刚动画片的形象授权,将其付诸适合做形象设计、消费者热衷的产品,譬如T恤,背包,配饰等。

周龙透露了产品推广计划的时间安排:“为和电影的广告宣传同步,系列产品在电影上映前3个月就推出。第一波是动画版,也叫复刻版,这是‘潮人’热衷的单品;第二波movie版本针对电影形象开发的产品在5月份上市;然后,在电影上市后还会有一些后续的秋装。”

同时,在各地的美邦门店内外的广告宣传画上,其形象代言人周杰伦、潘玮柏以及张韶涵都身披各式变形金刚系列的靓装,引人注目。而美邦官网上“变形看我”系列视频广告,亦被优酷、YouTube等多家网站转载,更有网友跟帖,称其比电影更精彩。“You should take this one”的广告语,一时间成为诸多粉丝的口头禅。

1元投入实现1元盈利

电影中的植入美邦广告的镜头有四五处,其中比较明显的有路边巨大的写有“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广告牌和一辆货车“Meters/bonwe不走寻常路”的车身广告。但即使是这个镜头,也只是惊鸿一瞥,观众稍不注意就会错过。针对美邦花费8位数的广告投入的传闻,知情人士透露:“具体不好说,但这个植入是按每0.1秒算钱的,比之前有媒体报道的130万美元高多了。” 然而,美邦方面认为物有所值。而且,自签约周杰伦以来,美邦的品牌经营中就时有大手笔,其创始人周成建早就将美邦定位于百年品牌,会在品牌运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他们对本次交易的预计是:“情况理想的话,每1元钱投入,将带来1元钱的盈利。”

除此之外,外界还认为,本次合作是国内联手好莱坞大片的首单,单就合作本身就极具轰动效应。诸多知名媒体的整版报道,无形中亦在为美邦的整合营销推波助澜。

就这一点求证周龙,他表示:“这是可以预见到的。而且我们相信,中国的媒体都非常希望看到中国品牌的成长。当然,这是附带效应,而非我们的初衷。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为品牌做好每一个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让美特斯·邦威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只有品牌形象的提升,才能使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上一篇:我在中成长优秀作文下一篇:《贝多芬》读后感作文

相关推荐